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2024-05-09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与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合集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一

一、“双包”落实

我局包村任务落实,有具体分管领导,有扶贫村三年规划和工作计划,有工作安排,有总结(此项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二、驻村扶贫

我局将驻村扶贫工作纳入单位计划,驻村扶贫人员做到与本单位业务脱钩。加强对驻村人员的管理,要求驻村人员吃住在村,解决驻村人员实际问题,落实驻村人员相关待遇(此项标准分15分,自评得分15分)。

三、责任落实

局主要负责人重视扶贫工作,先后四次到扶贫村进行调研。帮助贫困村理思路、谋发展,制定扶贫双包方案。每季召开1次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听取驻村扶贫干部和贫困村扶贫工作建议,研究推进帮扶工作进度(此项标准分20分,自评得分20分)。

四、扶贫项目

驻村帮扶村产业项目实施成效显著,资助帮扶村教育资助、雨露计划全覆盖,没有因遗漏而引起信访案件(此项标准分25分,自评得分25分)。

五、措施成效

我局为帮扶贫困村办实事,争取涉农项目落地帮扶贫困村,干部包扶的贫困户中当年有50%以上实现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发展(此项标准分30分,自评得分30分)。

综上所述,20xx年,我局切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标准分100分,自评得分100分。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对照《关于开展精准扶贫重点工作督查的通知》(皖扶办〔201x〕41号)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组织人员对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了全面检查,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x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x〕19号)和《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皖扶办〔201x〕32号)精神,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内容,强化包村单位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职责,着力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实施整村推进工程、“雨露计划”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村民互助资金等重点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方式。对43个重点村和1.58万户、4.05万贫困人口实行精准管理,对201x6100贫困人口实行预脱贫管理,采取精准帮扶。建立201x年-2017年精准扶贫项目库,较好地完成了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落实情况

霍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做出批示,要求第一时间做好省精准扶贫相关文件贯彻落实,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迅速行动,有力的促进了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为推动文件贯彻落实,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在听取汇报后,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到山库区乡镇、贫困村进行精准扶贫调研,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陈俊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围绕精准扶贫,强化“双包”定点帮扶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切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会后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立即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霍山县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意见。通过广泛宣传,使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入到各单位,各帮扶干部和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里。

二、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情况

根据省、市关于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面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全面做好201x年脱贫户和201x年预脱贫户的标注,做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并定期进行核实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预脱贫户的贫困户按照“两公告、一公示”的程序由村民评定,切实做到贫困户进出有序、合规。

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情况

按照省市关于“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与县委组织部对接,研究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转发安徽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的通知》,建立健全“双包”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成立县扶贫开发“双包”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扶贫工作制度和县重点企业帮扶贫困村制度,确定了43个贫困村的包村扶贫单位,共有11家市直单单位、104家县直单位、57家企业参与了定点包村工作,包村单位确定后,各包村单位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贫困调查,了解贫困村及贫困户现状,访问贫困户,再结合帮扶单位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帮扶责任人,制订干部包户计划和贫困村201x-2

017三年定点帮扶规划,确定工作计划,确保所有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各包村单位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查账”制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并把县直各单位的扶贫工作成效纳入考评内容,进一步强化考核,促使包村单位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截至目前:各包村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132个、筹措帮扶资金620万元,参与包户干部达0.88万人,共包扶贫困户1.82万户,走访近4万人次。

四、驻村扶贫工作队情况

我县从201x年11月新启动开展驻村工作,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副队长49名(其中市直单位下派6名),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员人数

136人,驻村工作队下村之前,组织人员对49名工作队队长进行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确保每个工作队下去之后就能立即开展工作。各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按照《安徽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帮助贫困村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和实施计划,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好帮扶措施。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还专门为驻村工作队队长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要求凡贫困村实施的项目,驻村扶贫工作队要参与立项、管理、监督和检查验收,扶贫项目申报须经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审查签字。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为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每季度都召开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工作队的工作汇报,并为每个队员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

五、专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一)201x年扶贫项目总体情况。201x年,共争取中央扶贫资金140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38个,其中到户项目52个。在收到项目审核批复后,立即督促各项目实施单位尽快开工,抓紧实施,早日完工,不定期地对201x扶贫开发项目进行督促施工进度。截止今年五月,共安排扶贫资金140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资金884万元,雨露计划投入13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贴息90万元,所有资金已安排到具体项目,项目开工率达100%,目前完工率达99%,已完工的项目验收全部合格,项目验收后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二)201x年扶贫项目分类情况

一是着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根据扶贫开发规划,201x年全县共实施了20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程,其中国家级重点贫困村8个。3月中下旬,组织人员赴20个整村推进村实地调研,对今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进行现场评估、论证、选项、立项,摸排全年整村推进项目。201x年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扶贫资金884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59个。

二是切实举办“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201x年安排“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3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达到全部达到10%,两个省级培训基地共完成培训430人,同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5000人次,完成率超过100%。

三是认真开展“扶贫助学行动”。对在册贫困户家庭的子女上大学进行扶贫资助,通过摸底宣传、组织申报、对象审核、现场照相、录入系统、公告公示、资金拨付等程序,通过“一线实”进行打卡发放扶贫助学资金。201x年共资助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245人。发放资金49万元。

四是加强深化产业化扶贫。继续加强对扶贫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大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种养业大户,强化龙头企业对贫困农户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201x年,为我县8家扶贫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两行扶贫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规模1.1亿元,并申报扶贫项目贷款12家龙头企业近4000万元,企业贷款扶贫贴息资金75万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资金短缺困难,完成率超过100%。

五是实施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项目。深化产业化扶贫工作,201x年共争取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项目财政贴息资金近50万元,坚持定贷款对象、定贴息方向、定贴息期限、定贴息标准“四定”

原则,农户可自选贷款银行,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补贴到户,将有近200户从中受益。采取财政无偿支持启动资金和农户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帮助农户发展生产。

(三)扶贫项目管理情况

一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我县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扶贫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关,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惠原则和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并组织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资金运作,在资金监测上,实行动态资金监测,镇、村及扶贫项目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通报资金使用情况,县扶贫部门随时进行跟踪监测。专项资金报账率达到95%,项目计划完成率和项目合格率均达

100%。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了扶贫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二是去年扶贫资金审计及整改情况。去年四月中旬,裕安区审计局对我县2011-2013年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发现,我县扶贫资金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还有少数扶贫资金在立项、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问题,挤占挪用扶贫资金214.03万元,审计后,县政府立即召开涉及单位会议,已责令涉及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坚决予以纠正,于201x年8月27日前全部归还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全部整改到位。并以县政府文件反馈至市审计局。

六、扶贫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一)201x年、201x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201x年,共安排扶贫资金140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资金884万元,雨露计划投入13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贴息90万元,所有资金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项目实施完毕,项目资金全部拨付到位。201x年,共安排扶贫资金1290万元,全部投入43个建档立卡村。目前项目的前期调研立项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加紧汇编和申报,待省扶贫办备案同意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工建设。

(二)201x年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情况。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县政府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201x年我县配套扶贫资金为300万元,201x年配套资金已达500万元,占上年到到县专项扶贫资金的30%左右,扶贫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有效解决的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困难。

七、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扶贫库建设情况

《安徽省扶贫办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皖扶办〔201x〕32号)下达我县后,我县立即召开专门工作会议,部署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库建设工作。会后各乡镇立即行动,各贫困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谋划贫困村总体规划,根据贫困村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全县整村推进村共计上报201x-2017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4250个,总投资约58609.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3625个,要投资38998.4万元;产业发展类项目545个,要投资19460.8万元;雨露计划类项目80个,要投资150万元。在三年扶贫项目库的基础上,进行走访调研,在考虑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资源环境可承受条件等因素的同时,充分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筛选出201x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76个,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结合自身现有条件,拟定出今年预脱贫户的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共拟定预脱贫户1837户,制定帮扶措施1934个,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县的脱贫任务。

从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自查情况看,我县能迅速贯彻落实省扶贫办32号文件精神。做到了传达快、学习透、领悟深。在扶贫资金管理的使用和管理上,做到财政扶贫资金不擅自改变项目和资金用途、不截留、不挪用、不挤占扶贫资金,所有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做到规范管理,施工合同、报账手续等合乎要求,项目资金使用达到预期效益目标。在扶贫项目的实施上,做到项目安排合理、项目实施进度快、资金拨付到位、项目完成质量高。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不断完善,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三年扶贫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建设工程项目后期维护不到位,非重点贫困村的驻村扶贫工作未到岗到位等。项目库申报过程中不考虑实际,贪多、贪大等等。在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管理中,我们将积极改进,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力争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xxx市第三轮第二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始以来,xxx镇xxx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划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积极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对照金堂县脱贫攻坚要求,现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xxx镇xxx村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先后通过个人申请、镇村干部入户调查核实、村议事会筛选、镇村两级公示等具体工作环节,全村共识别出25户相对贫困户,完成建档立卡工作。走村入户,积极沟通,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并协助制定脱贫措施,9月13日协助进行自行采购的生产物资仔猪和仔羊全部分送到户,并按程序完成市县财政扶贫资金生产资料补贴的报账工作,补贴资金已全部打入相对贫困户账户并用于支付生产资料采购费用。组织帮扶责任人“回头看”,并请农技人员到户指导仔猪、仔羊养殖技术和诊治生病的家畜,按标准进行疫苗的注射。明确脱贫目标,建立相对贫困户收入明细分析表,实行动态管理,实时了解收入情况、帮扶项目落实情况及效益,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对应措施,确保脱贫目标的达成。

(二)规划引领,全面布局

20xx年4月完成《xxx镇xxx村20xx年-20xx年扶贫开发规划》。按照脱贫与致富、扶贫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原则,立足地域、文化、乡村特色,统筹考虑住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会同县级主管部门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配合县规划局9月完成《金堂县xxx镇xxx村扶贫规划(20xx-20xx)》,对xxx村产业发展方向、整体布局、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配合县水务局完成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个提灌站、13公里沟渠的设计工作;配合县交通局进行产业道路和入户道路勘测2.1公里,为发展产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在规划的编制完善中,注重鱼渔同授,造血输血并举,将产业致富作为脱贫的根本,围绕镇特色水产定位,建设标准化鱼塘,推行稻田养鱼,坚持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向,规划建设桃子、梨儿、杂柑等精品果园,按照“一户一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方式,因势利导帮助相对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市区级帮扶单位xxx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x区街道办、xxx区发改局也多次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村了解情况及沟通发展规划和意愿,研究制定了《20xx-20xx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1对1”结对帮扶表》,明确了增收项目、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

(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将产业致富作为扶贫的根本路径和方法,围绕xxx镇特色水产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资源、有序推进”原则,注重“输血”“造血”一齐用劲、扶贫扶智共同发力,拟新发展春见二代优质杂柑300亩;高改核桃600亩;新建精品梨园250亩;新建“四大家鱼”及鲈鱼、武昌鱼等名贵鱼种标准化鱼塘100亩,新增生猪、黑山羊养殖等80余头;新修产业道路7公里,整治塘堰12口、蓄水池42口、泵站6座及沟渠13公里。通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育群众易学易懂易于接受的农业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多方支持,助力脱贫

围绕建设“乡村田园、幸福xxx”的目标,市级联系部门和区县帮扶单位把帮助xxx村“摘帽”和贫困户脱贫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帮扶责任人也相继到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9月初到11月20日,工投集团15家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即帮扶责任人分别到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和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金堂县水务局主要领导和帮扶责任人也分别到对口结对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截止到11月20日,xxx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帮扶资金到位176万元(其中杂柑基地建设50万元,精品梨园建设10万元,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30万元,道路建设50万元,标准化鱼塘建设25万元,培训费1万元,精准扶贫15户资金4.5万元和困难户慰问金及慰问品约5.5万元;xxx区街道办、xxx区发改局分别到位10万元,共计20万元帮扶资金。金堂县水务局帮扶资金50000元也已拨付到镇财政所村组专用账户。

(五)项目实施进度

1.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7月16日开始建设,8月28日顺利封顶,目前外墙装饰已完成,正在进行屋顶防水和收尾工作,预计12月中旬即可投入使用。

2.目前由市县财政产业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市工投集团帮扶资金10万元的250亩精品梨园项目已按程序确定苗木供应商,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和产业道路规划及栽种株距的划线工作。市工投集团帮扶50万元的300亩杂柑基地项目因错过了栽种季节而暂停,预计在20xx年1月启动。

3.县水务局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个提灌站、13公里沟渠的设计工作已完成,正按程序启动下一步实施工作。;县交通局支持的产业道路和入户道路2.1公里通过勘测设计后已按程序完成项目招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

4.标准化鱼塘建设,已与农户就土地租金和使用性质达成一致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5.目前由市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贴7.5万元的农户自行采购的生产物资已全部到位,25户相对贫困户中21户采购仔猪共计62头,3户采购仔羊共计13只,1户采购微耕机1台。在开展“回头看”工作中,有一户仔猪死了1头和一户仔羊死了2头,因均过了1个月质保期未能得到赔偿,针对以上情况,加大了对2户的监控和帮扶力度,要求农技人员重点跟进,从圈舍卫生和饲养管理提供指导。

6.结合相对贫困户需要,协助xxx村开展劳动技能的培训2次,通过参加金堂县劳动局组织的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种养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作效率不够

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较多的情况下,对项目基本情况把握不够,没有分门别类的进行分析,在项目实施时没有合理安排实施进度,导致杂柑基地建设错过了栽种季节而暂停;前期精品梨园项目规划不够细致和全面,只规划了面积和范围,在项目实施时才进行产业道路的规划,没有考虑坡地的占用导致涉地农户提出意见,最终致使实施进度较缓。

(二)监控力度不够

在对相对贫困户生产资料采购后的养殖情况监控力度不够,虽然在仔猪仔羊生病时到户查看,并请专业人员诊治,但仍然死了1头猪和2只羊,对农户的技术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三)村集体增收机制不完善

目前村集体收入基本全靠财政拨款的村公经费,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以前引进业主,经济指标是上升了,但村集体没有得到发展,收入并没有增加,土地租金也只能让涉地农户收入增加,其他农户收入也没有增加。前期拟启用村两委下集体经济组织海兰土地股份合作社,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等原因而暂停。项目实施和管理还是由村两委组织进行,但村两委日常工作任务也较重,对项目的管理力度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分析,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进度,并组织落实。做到细致全面,避免漏项和重复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监控力度

制定定期巡检制度,加强对相对贫困户种养殖情况的掌握和技术的支持,加强对家畜的防疫,定期接种疫苗及时进行病畜的诊治,并帮助分析致病原因,针对性制定改善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加强目标督查力度,帮扶责任人绩效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三)探索完善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

为加快项目推进,目前项目实施采用由村集体承建项目,业主承包,村集体收租,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的模式进行,这样不但解决了后期资金投入、技术管理、人员等问题,还能促进村集体收入增加。杂柑基地、精品梨园、标准化鱼塘等项目拟采用该模式进行。

(四)积极与大公司开展合作,发展种养一体化

目前正大集团与xxx村初步达成意向,拟租赁100余亩土地建设生猪养殖场,项目建设用地50亩左右,其余打造种植园区,养殖场的粪便集中回收处理后就成为种植园区的有机肥料,形成循环利用。村集体可合作建设种植园区,然后承包出去达到增收的目的。

(五)智力扶贫,推动就业就学

积极开展智力扶贫。结合相对贫困户需要,协助xxx村开展法律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充分就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还通过全村摸排,了解农户就业意愿和入学困难,依托市工投集团平台,针对精准扶贫对象、有就业需求和入学困难的农户,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和入学帮助。

篇2: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七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

为贯彻落实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印发<大悟县2017年精准扶贫“春季攻势”行动方案>的通知》(悟扶指发[2017]1号)文件和3月15日召开的三里镇精准扶贫“春季攻势”行动动员会暨政策培训会精神,县畜牧兽医局驻三里镇七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七岗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扶贫工作队通过查阅资料、入户摸底、群众座谈等形式,全面掌握了七岗村的基本情况、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政策落实、产业发展需求、创业发展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七岗村基本情况

1、资源情况

三里镇七岗村位于大悟县三里镇南部,国土面积9.35平方千米,现有山场面积3500亩,耕地面积2665.59亩(水田2079.43亩,旱地586.16亩)。

2、人口情况

全村共26个村民小组,725户,2926人,劳力11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753人。

3、收入情况

2016年全村总收入19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养殖业、劳务输出。

4、产业情况

七岗村以“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发展油茶,青茶产业基地700亩,计划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农户自主发展小规模的养羊,养猪,养牛,养鸭,养鱼等产业。

5、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方面:公路已铺设到村,但部分路段路况较差,部分路面较为狭窄;生活设施方面:居民用电、有线电视已实现全面覆盖;卫生及教育设施方面:七岗村有乡村医生3人;水利设施方面:整修当家塘30个。

二、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近一个月的入户调研,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自然因素

七岗村地理位臵偏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闭塞。一是交通不便,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4个小时以上;二是居住环境恶劣,部分自然湾村民饮水靠地下供应,水质无法保证;三是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对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2、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3、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薄弱,缺乏发展技能

七岗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有些甚至是文盲,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要”和贪“小利”思想。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全村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4、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5、供养子女读书 因子女读书需要照顾,家庭主要劳动力不能出去务工,造成供养子女读书而贫困,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6、缺资金,缺项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三、落实“一建两扶三保”政策见成效

1、完善“项目建起来”推进机制

一是以“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发展油茶,青茶产业基地700亩,目前征地完成,油茶栽种完毕。二是建设七岗村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建设投产猪舍1栋,存栏母猪80头,项目正在扩建中。

2、优化“产业扶起来”政策

一是突出产业发展和技能培训,目前组织种植、养殖培训5次,培训贫困人员73人,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二是加大小额信贷扶持力度,用活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推广“产业连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自主脱贫能力;三是2016年七岗村组织上报发展产业贫困户9户(其中水产养殖1户,畜牧养殖8户),目前,每户3000元的项目资金已全部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3、完善“教育扶起来”推进机制

一是七岗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8人(其中学前教育8人、小学20人、初中9人、高中6人、中专1人、大学4人),目前精卡已全部发放到贫困户,涉及资金108800元;二是加强对贫困户适龄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辅导,既扶钱又扶志,目前,全村30户48名学生无一人因贫困辍学。

4、统筹推进“住房保起来”政策落地

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交钥匙”工程,确保全村贫困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七岗村计划搬迁规模为60户139人,32户在本村选址安臵,剩余28户均采取集中安臵,安臵点为汪畈新社区和三里茶叶广场。

5、做实“医疗保起来”金字塔式保障

七岗村已完成贫困户人口医疗体检工作,贫困人口信息已于卫生系统对接,贫困户在三里和县医院因病治疗,均可享受医疗保障政策,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6、健全“生活保起来”动态监管机制 七岗村建立特困供养标准与低保补助水平自然增长机制,使五保、低保、孤儿补助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同期扶贫标准,确保兜准兜实。

四、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激发致富愿望

要加大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精准扶贫工作和扶贫政策,充分调动村民力量积极参与我村扶贫攻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以“四双”为主要内容的“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要深刻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走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各种消极情绪,激发他们致富愿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且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重点解决公路不通、水不安全、电力不稳、信息不畅等问题。实现全村通宽带、通硬化公路、无线通讯全覆盖。推进文化、医疗、科技、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加快向贫困村延伸,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3、加大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力度

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有针对性的组织其参加相应的技术培训。一是在产业扶持上下功夫,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立足于贫困村现有资源,加大对贫困农户的种养殖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二是进一步加强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养、挖掘工作,力争培养一批年青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4、因户制宜开展帮扶活动

根据贫困原因分门别类,进一步把帮扶措施、帮扶项目搞精准,细化贫困对象,因户施策。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优先纳入脱贫计划,让其早日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痴、呆、傻”贫困户,采取民政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眼前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对因病、因灾等原因而致贫的,通过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社会捐赠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形成保障合力,帮助他们解决暂时困难;对已脱贫又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的,全部纳入民政特殊困难建档人员范围,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民政“一站式”医疗救助。积极开展“救急难”工作,尽力避免因病因灾致贫、返贫。

5、激发创业致富热潮,打通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扶贫,要在回归创业方面再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外企业家、能人回乡投资,全力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同时动员更多企业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兴村、智力扶村等形式开展“村企共建”。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鼓励民间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准确有效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帮扶困难群众,确保用最适宜的产业帮扶方式和力度达到最好的扶持效果。

年4月13日

篇3: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会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中央、省市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会昌县迅速启动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全县75073名贫困人口的识别及信息录入工作,为推进下一步精准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摸清家底、找准“穷根”、分类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会昌县委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各挂点乡镇,开展调查研究。本人也带头深入挂点的周田镇,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对该镇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周田镇位于会昌县城南部,镇政府驻周田圩,距县城36公里。全镇辖23个村、2个居委会,有村小组335个,国土面积244.7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2626.65亩,人均0.49亩,山林面积276262亩,人均4.11亩,森林覆盖率75.2%。全镇总人口6.72万人,劳动力3万人,有五保户、纯低保户1400户2760人。近年来,周田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万担烟、万亩果、万亩优质稻、万亩特色产业的“四万目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人多地少,全镇仍有贫困户2731户9629人,扶贫开发任务仍然繁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省、市、县各级都进一步加大了对周田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全镇水利、交通、供电、通信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大、县级财政和镇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全镇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村民生活水平偏低,扶贫攻坚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镇村财源收入少。近两年,会昌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乡村经济作为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并列为考核干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由于工作才刚起步,成效在短时间内还未显现。一是镇级财政基础薄弱。全镇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烟叶生产奖励性税收返还和上级拨入经费,收入只能拮据过日子,没有更多的财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开展扶贫帮扶。二是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全镇25个村居没有一个像样的集体经济,集体收入仅有一些土地、林地的租金或公益林补助,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收入,村里不管大事小事都只能向上“等、靠、要”。三是村级债务负担沉重。由于经济管理不到位,入不敷出,很多村都有不少债务,但现有收入除了运转外难予偿还旧账。

(二)群众脱贫增收难。一是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几年上级对周田镇的扶持力度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大,全镇民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全镇还有76个村小组不通水泥路;还有不少村民还在饮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山泉水,连丰、长田、桥塘、河墩、长江等个村近6000亩农田灌溉用水没有保障;有45个村小组未进行农电网升级改造,一到用电高峰,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就无法正常使用。二是产业规模不大。全镇虽有一些烟叶、脐橙、优质稻等农业产业,但受政策、资金、技术等条件影响,发展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对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动力不强。比如,烟叶产业方面由于受烤房、种植指标限制,全镇最多只能种植4000亩左右;脐橙、桔柚产业又受黄龙病影响,规模扩大受到影响,难于实现规模效益;西瓜、橘柚、蔬菜等其它特色产业,大多还是零零星星,不成规模,没有带动力。三是抗风险能力不强。由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导致春季洪涝、秋季干旱,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受市场、技术、农资、劳动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往往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本贱卖的现象。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利用多年积蓄返乡创业,但因不懂技术,不会经营,盲目投资,导致创业失败甚至血本无归。

(三)自我发展能力差。大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加上缺乏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自我“造血”脱贫致富能力不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据统计,全镇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比例占57%,初中文化程度占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尤其在偏远山区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更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技能低下,难以提高收入。二是进取意识不强。村民思想较为保守,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落后,缺少致富能人的带动,思变图新、寻求突破的新风尚还没有全面形成,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缺少致富带头人。目前,周田镇村组干部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不多,绝大部分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展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种养大户不多,除紫云农业专业合作社之外,其它村基本没有上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积困返贫现象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村民用于教育、医疗、婚嫁等方面的成本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民容易积困返贫。一是因病致贫。据调查,全镇因患重大疾病久治不愈、出现致贫返贫现象的村民共有523人。比如长田村钟美春,因为患有精神病,原本嫁到了福建省,怀孕时被丈夫一家赶走,患病加重,无奈回到娘家。后来生下了女儿张金娣,母女俩靠亲戚接济和政府救济过生活,如今张金娣已经就读初中,家里一贫如洗。二是因学致贫。比如河墩村吴庆昌,原本生活在全村属中上水平,但由于3各小孩均考上大学或中专,一年光供小孩读书就要花费5万多元,多年的积蓄全部用光,现在只能借钱供小孩上学。为给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机会,有不少群众在县城租房陪读,仅房屋租金、生活开支等费用每年就要花费1万元以上。家中有小孩就读高中或大学的农户,一个小孩每月的生活费至少需要500元以上,学费与生活费一年下来至少要1万元以上,读完三年高中或四年大学就要3万—5万元的支出,昂贵的学费及生活开支更是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三是因婚致贫。村民受旧风陋习影响大,认为嫁女“彩礼”越多表明身价越高、越有“面子”,农村待嫁姑娘的“身价”也节节攀升。据调查,当地的“彩礼”普遍在十多万元,普通家庭一年存1.5万元,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存足彩礼钱。多数农村父母为完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帮儿子娶媳妇,不惜花光一家人全部“家当”甚至四处借款、贷款。四是因恶习致贫。部分贫困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沾染上不良习气,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或是沉迷赌博,因而致贫返贫。比如,半岗村张裕春,全家每月有2千多元的收入,但由于整天游手好闲,做一天,吃三天,有多少吃多少,一年到头没有积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生活条件在全村排倒数。五是因子女不孝致贫。部分贫困户因子女不孝顺,不履行赡养义务,自身又年纪渐长,劳动能力下降或没有劳动能力,导致生活贫困。比如,半岗村贫困户张传富,今年已经69岁,儿子外出打工多年未归,也从未寄钱回家,甚至还要家里寄钱给其医治因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肝,家里两个老人只能靠做零工维生。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实地察看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现提出以下扶贫对策。

(一)扶志气,确保思想先脱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想法、有办法较强的农民群众,基本上已经脱贫了,目前剩下的贫困户都是“硬骨头”。对于这部分贫困群体,客观原因是没有致富门路,但从根本上说,还是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不强。只有充分激发他们自身强烈的致富愿望,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用好教育手段。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利用好乡村干部、乡村“五老”在村里的威望和人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一对一做思想工作,动员贫困人员亲属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主动性,真正把扶志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采取媒体宣传、干部宣讲、文化下乡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勤劳致富为荣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用好法治手段。大力推进法治扶贫,以法治会昌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平安会昌”建设,着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对赌博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群众知法、懂法、敬法,自觉远离赌博等不良陋习,引导群众自觉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脱贫致富上来。针对部分因子女不孝致贫的群众,采取宣传教育和法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敦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促进家庭和谐。

(二)强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滞后的贫困村组,统筹“三送”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切实加大通路、通电、安全饮用水、农田水利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周田镇通自然村农村公路建设,逐步解决好76个村小组不通水泥路的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标准和通达深度,提升贫困村组的公路通畅运输能力。加大农村电网改造资金投入,尽快解决45个村小组低电压问题。此外,对生产需要较高电压的农户和小企业尽快想办法解决到位。加快镇村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的做好村组的农村用水问题。结合“烟水工程”,抓好高陂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好连丰、长田、桥塘等6各村近6000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抓好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工作,建设和完善镇的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着力提高贫困群众居住水平。

(三)抓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一是抓好产业规划引导。周田镇农业要素较为齐全,且有一定发展基础,但缺乏规划,难以形成规模。要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传统种养习惯,进一步完善全镇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贴息,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扶贫困群众规模发展适合当地实际、周期短、效益高的烟叶、生猪、优质稻、脐橙(橘柚)、瓜果蔬菜等扶贫产业。二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集中,对流转贫困户土地的,在享受流转一般农户土地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由县财政再增加部分补助;对流转土地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奖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行类似周田紫云合作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扶持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扶持力度,把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政府奖扶的重要依据,综合应用项目贴息、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促进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筑牢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三要提高产业扶贫资金效益。对缺乏劳动能力的五保户、重大疾病和残疾贫困人口,以及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可探索将其产业扶贫资金进行整合,以扶贫基金的形式,入股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或其它私营企业,由企业按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给贫困户分红。同时,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还可以将其引导安排到相关企业就业,获得劳动收入。

(四)兴教育,防止贫困代际相传。一是加强贫困村学校建设。优先支持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让贫困群众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要加快建设各村小学校食堂,让贫困村学生吃上“营养午餐”。要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让每个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幼儿园。二是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使用好审爱助学金、周田镇教育基金会等资源,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建议每人每年增加500元。将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政府资助金标准,提高到每人一次性补助6000元。帮助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力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生,确保不出现因学返贫现象。三是解决贫困学生出路。由县里根据乡(镇)农技人员、幼儿教师、医生编制状况及相关政策,确定贫困生年度定向培养计划。对获得中专以上(含中专)毕业证书的定向贫困生,参加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专门的招聘考试,考试合格者充实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学校、卫生院工作。

(五)帮就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根本,更是让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对因缺技术、耕地少的贫困群众,要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提升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能力。一是抓培训、学技能。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电车缝纫、电工、电脑、汽车驾驶等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补助进行专项扶贫补贴;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培训。二是抓对接、保就业。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依托县职业学校和珠兰示范学校和镇农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根据周田镇及全县的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确保贫困群众不仅学得好,还能稳就业。三是抓帮扶、促就业。对就业实在困难的群众进行就业兜底,通过购买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安排贫困群众在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安排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加大对贫困群众创业及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企业帮扶力度,对带领贫困户群众就业的个体工商户,经劳动就业部门审核后可按规定给予5至10万元贴息小额贷款。

篇4:宜昌市黄马河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关键词:湖北;精准扶贫;调研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以湖北省级贫困村——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黄马河村为例,通过分析该村的贫困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现有贫困户92户228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贫困仍是最基本的村情。

(一)生存状况差。一是收入水平低。村内无集体企业,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还有村级债务14.5万元。二是住居条件差。全村现有土坯房412户,其中危房382户。三是生活压力大。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人口, 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自救能力差,生活水平低。

(二)基础设施弱。一是行路难。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部分住户因山高路陡,不通公路。二是用电难。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三是饮水难。饮水困难207户。

(三)脱贫解困难。一是自然条件恶劣。该村地处高山深谷,基础条件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二是农村劳力匮乏。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主要是孩子和老人,且长期患慢性病或身体残疾。三是文化素质低下。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能力,又无技术,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二、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夷陵区一些基层干部对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担忧情绪。

一怕基础设施建不起。当前,贫困村群众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愿望十分迫切,但由于区乡财力有限,村级 造血功能更弱,筹集资金搞建设成为基层干部一大头痛的难事。难以筹集配套资金,不得不放弃一些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

二怕重大疾病治不起。近年来,随着新农合的全面实施和保障水平的逐年提升,困难群众就医现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目前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往往一个人得大病,全家便陷入困境。群众时常感叹“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

三怕产业风险担不起。贫困村脱贫致富,推进产业帮扶是关键,但由于贫困群众缺技能、缺信息,势单力薄,农业又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多,效益低,加之市场千变万化,发展产业存在很大风险。调查中,很多乡镇干部感叹,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经常是费力不讨好,群众“赚了钱不谢你,亏了本要找你”,产业风险真是担不起。

三、做好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以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二是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三是精心谋划项目。要认真谋划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篇5: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二、老百姓对精准脱贫政策的看法

三、帮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米家沟村是省级贫困村,位于田庄镇北5公里处,由原上陈家沟、米家沟和海坬沟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户数439户,其中计生家庭户22户(计生特殊家庭1户,独生子女户9户,双女户1户,符合政策家庭户11户)。全村总人口1378人,其中劳动力618人,党员64名,总耕地面积1548亩,退耕还林面积4028亩,人均纯收入4250元。20按照《全省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宣传告知、信息摸底、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及两次公示后,最终确定核实后建档立卡贫困户333户104人,当年实现脱贫33户104人,目前贫困户108户34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户,五保贫困户3户,一般贫困户102户。计划脱贫72户237人。目前该村主干道路已经硬化,自来水入户实现全覆盖,农户家中全部通电,参合率达100%。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和退耕还林,扶贫措施主要以产业配股形式为主,其中95户为祥和养鸡场配股,年每户分红1000元(500股金+500分红);12户为陕西果业集团配股,20签订为期25年的合同,股均为5000元,暂未分红;1户为养殖户,已脱贫。

二、老百姓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看法

(一)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在找准了我们社会发展的短板后,为补齐短板消灭贫穷促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和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有效手段,是老百姓坚决拥护的大好事。

(二)群众都反映精准扶贫政策好,但在识别过程中,没有明确界限,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测算上没有框定标准,导致在人均纯收入的核算上主观性多于客观性,虽然也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但由村干部凭主观论断可能性很大。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性收入未通过核实工资条等方式进行准确核算。很多一般农户与建卡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并没有多大差距,导致有些农户觉得被不公平对待。

(三)不同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相差甚远,引起贫困户之间的相互嫉妒和对帮扶部门的不解。

三、帮扶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因米家沟村由原上陈家沟、米家沟和海坬沟三个自然村合并,今年4月完成村“两委”换届,监委班子还在成立中,因种种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还在磨合阶段,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米家沟村虽然只有计生协一个单位的驻村工作队,但帮扶责任人却来自合疗办、革命历史纪念馆、交警队等四五个单位,一旦有了工作任务,人员调配就成为难题,同时也导致帮扶工作完成质量参差不齐。

(三)扶贫资金量不断增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贫困户以政府为自身发展生产的主体。比如村干部也反映在制定某些项目实施方案前必须召集贫困户开会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部分贫困户则抱怨到“只晓得喊开会,又没看到实质性的东西(意指人民币)”更有甚者言“我们去开会签字,村干部倒是把钱整起去了”。种种事例表明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的大量增加,群众对帮扶的期望值不断上升,部分原本就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户“等、靠、要”观念更加深化,主动作为、自主脱贫意识弱化,出现“赖贫”现象,帮扶工作难度大。

(四)“四支队伍”帮扶力量薄弱。田庄镇政府所派的两名包村干部,一名请假,一名业务能力较弱,村干部和我单位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因文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也不足以完成日益繁重的扶贫工作,导致工作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五)脱贫要求固化,贫困户脱贫难。“五个一批”的第一批便是“产业就业发展一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低保兜底一批”的贫困户外,均要发展足够数量的种、养殖产业才能通过验收从而获得国家的扶贫资金扶持。我单位所帮扶的米家沟村,全村贫困户年龄结构分别为:45岁(不含45岁)以下26户,45岁至55岁29户(不含55岁),55岁至65岁37户(不含65岁),65岁以上16户,在家贫困户大多年龄较大,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在家的只剩老弱病残,要按照要求发展足够数量的种、养殖项目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六)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知晓有盲区。扶贫政策宣传氛围不浓,不持续,部分外出归来人员对情况不明,政策不清,导致对扶贫攻坚部分工作产生一定的误解。

(七)“因婚致贫”现象屡见不鲜。不文明的婚嫁风俗给村里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一方面,一场婚礼花费不菲,整个流程下来花费一二十万元算是很“节俭”了,其中花费的“大头”是彩礼和新房。另一方面,“份子钱”水涨船高,亲戚朋友也苦不堪言,有些贫困户甚至要借钱“随份子”。为了“捞回本”,一些农民在孩子结婚时也大操大办、广邀亲朋,造成恶性循环。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四支队伍”帮扶力量。希望县乡两级能够加派业务水平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驻村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人员保障。既要确保软件工作完善,又要确保贫困户的实地走访、到户帮扶工作卓有成效。让帮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走到贫困户家中为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二)建议将扶贫工作系统所有成员进行网格链接,不能让任何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脱离网格。从上到下至少有一个人对所有扶贫工作,扶贫政策有清晰地认识、对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动态、准确地掌握,防止在政策施行过程中本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要求只动了“发”,而其他都没有动。

(三)建议将脱贫措施变活,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脱贫渠道。对属于“产业就业发展一批”的贫困人口,如果外出务工不愿回乡发展产业的,凭外出务工有关证明材料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并由就业部门对这部分人建立台账,实行跟踪服务,实时了解他们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并提供相应培训。

(四)应当建立健全项目进度、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公示制度,增加扶贫工作的透明度。这样既可以让项目、资金使用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又能让老百姓掌握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让举国瞩目的扶贫工作能充分沐浴阳光,在让老百姓增收脱贫的同时,打消老百姓对资金被占用、挪用的顾虑。

五、工作打算

(一)通过调研发现,米家沟村今年有一贫困户子女、一户计生家庭子女考上大学,我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生育关怀职能,为两名大学生分别资助元助学金,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

(二)米家沟村没有特色产业,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该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在与村干部座谈和实地调研后,发现米家沟村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文冠果树。文冠果树耐干旱、贫瘠、抗风沙,在石质山地、黄土丘陵、石灰性冲积土壤、固定或半固定的沙区均能成长。现初步打算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文冠果树种植业。同时积极争取省农业厅的项目支持,帮助米家沟村完成果树栽植及成熟果品的收购。

篇6: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某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近期,我与县直相关部门人员一道,深入城关镇村组农户,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召集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进行座谈等方式,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城关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一)组织领导有保障。该镇成立了城关镇精准扶贫指挥部,由主要领导任组长,4名党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班子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村(社区)书记为成员,负责全镇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督办、推进,并抽调8名领导干部组建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统筹、深入、持久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宣传动员有氛围。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县(镇)工作队干部、村主职干部进行精准扶贫政策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干部精准扶贫工作能力。在北环路等显著位置制作了7块工作宣传标牌,印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录制了精准扶贫工作录音,通过宣传车和各村广播进行播放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150余名镇村干部、工作队干部,深入千家万户,与群众交心谈心,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力求做到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三)工作运转有机制。指挥部办公室每天收集各村工作情况,对收集的情况进行分类处理,个性问题由指挥部办公室当日答复,复杂问题、共性问题由办公室提交指挥长会议研究,并于三个工作日内答复。截止目前,己召开指挥长会议5次,研究处理各类情况17件次,做到了及时高效运转。全镇干部采取5+2、白+黑超常规工作法,在贫困对象核查期间,所有干部不请假、不放假,高标准完成了核查工作,展现了镇村干部勤奋工作、认真负责、能打硬仗的过硬作风。

(四)工作推进有力度。一是加强与县指挥部办公室联络、沟通,遇到突出问题,镇指挥部研究形成一致建议意见后,及时以文字形式报县指挥部办公室。二是加强对村指导,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制定细致、可操作性强的《精准扶贫工作要点》发到各村,并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备案。三是加强镇村联动,指挥部办室明确一名熟悉政策、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经常与各村保持联系,答复镇村干部反馈的问题,探讨交流工作办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四是强化工作督导,坚持纪委督查和指挥部督导相结合,即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指挥部督导组对照工作任务、时间节点、目标要求等,对各村进行督导,存在问题的当场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后进行复核销号。对未按期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显的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由镇纪委牵头,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督查,责令整改。

截止11月4日,该镇通过入户调查、大走访,完成了7479户、26517人入户摸底调查工作,掌握了农户基本情况,完成村级初核阶段工作,正在进行农户互评代表审评,预计11月底将全面完成农村贫困对象核查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线标准偏低,部分相对困难的群众未能纳入扶贫范围。当前拟定的贫困线以2013年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作为标准,超过该标准不能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城关镇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经济相对比较活跃,20xx年该地区人均纯收入为10319元,最低的新民村也已达到人均纯收入6000元,群众收入远远超出国家划线标准。但同时也由于地处城关,群众衣食住行、就医就学等成本也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人年均纯收入达到2736元以上的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实际生活困难而未能纳入帮扶范围。

(二)部分项目资金无法整合,不利于统筹使用。部分政策或项目如: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抗震改造等项目直接实施到户,由农户自行使用,但分户实施不仅不利于规划,还使成本扩大效果更差,也浪费土地资源。如集中安置直达资金不能统筹由乡镇一级使用,那么缺口太大,实际又无法实施推进。

(三)受城镇规划制约,安居工程助推精准扶比较困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县城规划区内规划建设管理,受城市规划政策影响,部分困难群众危房重建不能审批,制约了安居工程的整体推进。

(四)贷款门槛高、手续繁,小额贴息贷款落实难。县里出台的小额贴息扶贫贷款政策,确实为困难群众解决资金困难找到了一条好出路,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成和拥护。但对绝大多数贫困户来说,无论是找担保人担保还是实行农户联保都相当困难,同时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想利用小额贷款来发展创业项目,银行要求种养殖业有规模、餐饮服务业要连续经营6个月以上方可申请贷款,这样绝大部分有开始创业意识的贫困户很难享受优惠政策,甚至放弃创业。

(五)新农合报销范围小、比例低,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新农合参保金逐年递增,村民已感压力大,而农民就医过程中,由于药品报销范围小、比例低等因素的限制,真正能够报销的就医费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费用仍需农民自已承担,特别对于长期重病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特别严重,会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六)奖励扶持政策不统一,造成不良攀比。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存在着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家庭状况也有较大差别,联系单位与联系单位之间条件也存在差异,乡镇、村、农户存在着攀比思想,保障政策的平衡非常必要,特别是对于政策边缘农户,尺度把握不当会造成群众心理不平衡。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结合这次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全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全县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积极实施五个一批(产业开发带动一批、生态扶贫搬迁一批、扶智脱贫一批、保障供养一批、医疗救助一批)帮扶措施,确保全镇14个村1466户、5559人建档立卡的贫困对象,分三年逐步实现整村脱贫的工作目标。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民和温泉沟等村组道路建设,实施郭家梁村安全饮水工程,推进农村水利、电力、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到2017年全镇14个村硬化公路51公里;10个村新修安全饮水净化池17个;13个村新建、改建水渠12.9千米;14个村购置垃圾桶2696个、垃圾车36台;12个村低压电改造980户;12个村土地整治6750亩。

二是努力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全面落实相关奖补政策,努力改善新民、大裕、郭家梁、烧田4个村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开展生态扶贫搬迁111户;14个村危房改造748户;重点村规划安置点配套建设,集中安置20户。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在全镇12个村发展蔬菜、林特种植510户、农家乐59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如在温泉沟村建设200亩杉树基地,在大裕、新民建设400亩核桃基地,在烧田、郭家梁村建设200亩银杏基地;在12个村发展养牛、羊、鸡等养殖专业户168户、农副产品加工77户,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切实增加困难群众家庭收入。

四是切实增强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在14个村新建村图书室14个、通广播电视654户;新建村小学2个、改造村小学2个;12个村新建标准村卫生室9个、旱厕改造455个;14个村通宽带728户。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五是持续完善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帮扶责任人要对贫困户已确定的脱贫致富项目跟踪督办,强化过程监管,确保项目落实到位;采取月检查、季度考评的办法对减贫工作实行动态管理,贫困户生活已好转的要剔除,因特殊原因返贫的要及时纳入帮扶范畴,确保贫困户稳步脱贫、持续发

上一篇:归纳运算顺序下一篇: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