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2024-04-18

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精选8篇)

篇1: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的完善

(作者:张羽,浙江宁波人,1990年5月生,中共党员,法学与经济学双学士)

2008年初国务院以《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废止了施行25年之久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虽然该条例被废止,但并未排除企业具有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奖惩的合法权利,员工依然有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义务。近年来,不少企业因内部奖惩制度不合法,对员工奖惩不当导致了很多劳动争议,企业处置失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当前,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精神,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完善企业奖惩制度,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合法、高效、科学、系统的奖惩制度,促进企业劳动用工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理论界和法学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一、企业奖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具体法律依据缺失。虽然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可以建立劳动规章制度包括建立企业奖惩制度,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我国劳动惩戒法律规定成为了空白。惩戒权的立法空白给企业任意制定惩罚制度,侵犯员工利益带来了空间,也给企业带来了如何制定合法的惩戒制度的严峻课题。如果我国将制定奖惩制度完全看作是企业的自主权,不再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则如何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将是我国企业非常重要并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二是行政管理色彩重,重惩罚轻奖励。奖惩制度是企业保障正常生产和经营的重要管理手段,体现的是企业用工和管理的自主权。1982年颁布《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管理行政化的情况十分突出。《条例》废止后,企业必须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体现的市场用工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精神,研究制定适合自身需要的奖惩制度,并确保其依法合规性。因为以行政管理为特征的固定用工体制下的企业奖惩制度和注重劳动者实际工作能力的市场用工体制下的企业奖惩制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奖惩制度。但企业往往十分重视制定和完善企业奖惩制度中的员工惩戒制度,而对于奖励制度重视程度明显不如惩戒制度。美国管理专家米切尔・拉伯福指出:“当今许多企业、组织之所以无效率、无生气,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的员工考核体系出了毛病。我所发现的世界最伟大的管理原则就是‘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事实也正如这位管理专家所言,高效、合理的奖励制度更能够鼓励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而重惩罚、轻奖励的具有普遍性的奖惩制度,也是企业对于奖励制度重要性认识得很不充分的突出体现。《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立法本意是赋予企业依据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行使惩处的权利,应当建立在奖励和惩处并重的前提下,且作为惩处依据的规章制度在程序上和实体上都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三是处罚方式存在争议,给企业惩戒管理带来困难。随着《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被废止,处罚方式成为争议性话题。《企业职工奖惩条例》里规定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7种行政处分,规定了罚款和赔偿经济损失等经济处罚。记过、记大过、留用察看、开除属于行政处分,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企业要将这些处分决定放进劳动者档案里,在计划经济时期,这对劳动者具有较强的威慑效果,在市场经济时期再使用这些惩戒方式将于法无据,而且由于档案不再是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再使用这些处罚方式也起不到原来的那种惩戒效果。而且,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企业对员工最大的惩罚就是解除劳动合同,而开除、辞退等已经不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内容和程序违法带来诸多现实和潜在的法律风险。企业奖惩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如果内容或执行程序违法,则企业的处罚决定一旦被员工诉诸劳动仲裁或诉讼,企业极可能遭受败诉的不利结果。实践中,企业奖惩制度内容违法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有的企业规定员工间不得结婚或女员工多长时间内不得生子等规定就与我国《宪法》、《婚姻法》相冲突,属于无效规定。我国《就业促进法》第27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即用人单位无权限制职工的结婚和生育,也无权干涉职工的恋爱自由。有些企业员工惩戒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未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后也没有向员工公示,到执行惩罚条款时职工才知道有这样的制度存在,这种奖惩制度对员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企业奖惩制度必须依法制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五是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冲突,亟待规范。企业是否具有罚款权的问题是一道难题,一些地方性法规认可了经济处罚的合法性,如江苏省制定的《工资支付条例》就规定了劳动者违纪,即使没有造成经济损失,也可以扣除部分工资作为处罚,但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应发工资的20%。还有一些省份的地方性法规也进行了类似规定。而实践中,一般认为罚款是公权力才具有的执罚权,但企业是否具有罚款权现行法律没有给予明确规定。笔者还发现,国务院1999年2月颁布的仍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国务院令第260号)和中国银监会2009年5月下发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均规定了纪律处分等方式,其中“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完全相同的处分形式赫然在列,给金融企业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面对不同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冲突提出了难题。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奖惩制度的路径

一是借鉴国外企业奖惩制度的立法。有一些国家如法国、日本、越南、爱沙尼亚等国都在本国劳动法律中对企业奖惩制度有关方面进行了规范,他们的实践对于我国企业奖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是对我国企业奖惩制度进行立法规制。在我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都原则性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但并未把工人人数作为承担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包括奖惩制度的条件,也没有列举规定应当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包括企业奖惩制度的事项。因此亟须在立法上对我国企业奖惩制度进一步规范。一种办法是在现有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内增加关于企业奖惩制度的条款;另外一种是起草专门的《劳动标准法》,从这一角度看,我国进一步加快诸如《劳动标准法》等劳动立法,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也是平衡劳资双方利益的重中之重。

三是废止或修订一些不适用的法律规定。施行25年之久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虽然已废止,但我国企业现行的奖惩制度仍深受其影响。为了保证我国企业奖惩制度的合法性和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有关精神接轨,有必要废止或修订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紧密衔接的一些法律规定,如《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以及各省制定的工资支付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均诞生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之后,其内容也是依据或参考该条例制定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用工体制的进一步深入,上述法律规定如不废止或修订,必定会给企业制订和完善奖惩制度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建议对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直接衔接、已不适应我国当前劳动管理体制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性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使我国企业奖惩制度不再被这些丧失法律效力或部分内容不符合法律精神的法律规范束缚。

此外,要明确企业奖惩制度应具备的要件,即严格依法制定,主体必须适合,坚持内容合法,强调合情合理,遵守合同约定,制定程序民主,履行公示告知义务,重视工会作用,建立申诉机制等。还要明确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奖惩要并重,奖罚要适当,要具有适度超前性,要有助于形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等。

(西南大学

法学院

张羽)

篇2: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关键词:会计,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作为经济社会组成部分,其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自然离不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虽然早在一九九八年,我国就已经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范围不断扩展,类型越来越多,涉及内容越来越广,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为了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全国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着巨大影响,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应积极针对新的会计核算环境,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会计核算质量。

一、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区别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非事业单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我国多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继行政机构和国有企业改革后,事业单位从性质上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过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旧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已经不能完整反映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规范事业单位经济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1]。为了保障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发挥,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于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正式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很大帮助。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涉及内容更多,信息量更大,财务报表体系和会计科目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涉及到负债类账户核算、净资产类型账户核算、收入类账户核算、支出类账户核算、资产类账户核算、财务报告等众多方面内容。其中资产类会计科目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有十一个,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扩展到了十七个。而负债类科目从原来的八个增加到了十一个。负债类科目最能够反映事业单位状态,十一个负债类科目能够更详尽的反映事业单位状态。净资产类科目由六个变为了九个,使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也能够得到体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适应了财政改革需要,完善了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科目体系使用说明,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核算、预算编制更加规范、细化[2]。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事业单位应积极适应新的会计核算环境,针对新制度带来了影响,采取改进措施,保障会计核算质量。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核算范围的影响

通过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发展了变化,核算内容调整很明显,外部投资核算更细化,不仅涉及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大内容,同时又增设了累计折旧,取消了拨款会计科目设置,消除了行政管理特点。会计核算范围的变化,使得事业单位常用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无法适用,很多时候不能保障核算质量,所以事业单位就需要改变会计核算方法。此外,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短期投资中收到短期投资现金股利时,持有的短期投资获得的现金股利作为投资收益处理,认为是当前利润的增加。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短期现金股利收益不做财务处理,收到的现金股利只是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只有短期投资转让时才确认收益[3]。这种变化将对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发展变化,影响核算结果,增加核算难度。

(二)对核算过程的影响

由于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报告变化,报表内容重新界定,这就会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产生影响。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料和依据,是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要求更多,所以核算过程也要随着这些要求而变化。例如,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报表并不公开,其主要功能是向拨款单位或上级单位进行财务汇报,使相关单位能够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情况和财务状态有个详细了解[4]。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走向了透明化、公开化,所以编制难度更高,核算内容要求更细化。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的对策

新经济环境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在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发生着转变,事业单位应积极去适应新的会计制度环境,针对这些影响采取相应对策。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的对策:

(一)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核算范围和内容已经改变,内容更多,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已难以保障核算质量。因此,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改革会计核算方法。在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正在逐步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靠拢,所以事业单位应积极借鉴和吸取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利用多种会计核算方法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

(二)加强风险控制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情况下来,事业单位性质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事业单位转型,必然要面对财务风险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资产安全,降低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风险控制[5]。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开展中,要结合事业单位特征,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资金科目管理,降低事业单位资金风险,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遏制虚假会计信息,保障资金安全。在不久的将来风险管理必然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三)做好会计报表应用实践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受到影响后,报表内容发生变化,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变化,事业单位应做好会计报表的应用实践研究,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使报表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报表透明性、公开性、对比性,使社会全体及相关部分能够通过报表更准确的了解到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及负债实际情况,从而避免会计造假。

(四)对报表编过程进行监督

为了保障核算质量,发挥报表职能,必须保障报表有效性。因此,事业单位应结合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报表要求,对报表编制过程进行改革,加强编制过程的监督与审核,规范整个编制过程,降低错误率,提高编制水平,使其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情况,以便于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此外,为了提高报表编制效率,应积极融入信息技术,从而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走向信息化。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不容忽视,事业单位应积极适应新的会计环境,进行会计核算改革和创新,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保障会计工作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华强.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29:209.

[2]宗晓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视角下的中职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06:181-183.

[3]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172-173.

[4]杨周南,毕瑞祥,吴鑫.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5,05:66-70.

篇3: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建设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实施进程当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一般能够将其所开展的会计工作看作是针对事业单位资金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全部过程,就事业单位能否严格落实执行我国预算工作展开有效反映监督。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升,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旨在保证事业单位自身所拥有正当经济利益免遭来自于内外环境因素的直接侵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各项会计核算基础制度欠佳造成单位预算难以落实执行

由于收付实现制一般是把事业单位所有现金支出当作是会计核算期支出,同时事业单位所有收入均被当作是核算期收入。可是,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收入都按月份实施收取行为,却是根据年度进行收取的,基于各类型因素的存在,对应配比的支出同样需要在下个年度展开支付,或者是在当期年度难以实现支付全部支出,如此一来,会造成事业单位在各个年度之间出现极度严重的收支配比不平衡情况,导致在相应的会计核算期间,事业单位支出耗费跟实际收入形成失衡现象,对应的会计信息不能够真实准确地把事业单位当期预算执行落实情况与具体的收支节余情况直接反映出来。

(二)在会计核算工作实施进程中不断涌现出其他各类问题情况

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存在较多问题,产生消极影响。第一,事业单位报销票据行为稍显不规范,部分单位针对票据所列出的报销内容欠缺完善;第二,未能规范实施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其中涵盖有:难以规范化处理会计账务以及未能结合具体规定进行原始凭证填制、不及时处理以及不能全面登记记录各类会计事项、仍然存在有违法进行白条(譬如说包括付款凭证与收款凭证)使用的情况等;第三,事业单位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尚不具备有从业资质,并没有考取应有的从业资格证书;第四,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所制定的会计管理制度欠缺完善,甚至某些单位一直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再者说,某些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十分落后,临时拼凑制定会计规定,流于形式,目的在于应付检查,难以充分顺应时代发展新需求,未能满足现今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要求;第五,事业单位未能规范设置会计账簿,存在有任意使用票据的现象;第六,有些单位在没有进行采购手续办理的情况下擅自实施采购行为,所产生的招待费用严重超支、收支两条线尚未落实执行等问题依然明显存在。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优势分析

(一)促进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核算管理工作更为细化、规范

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知,其中,已经删除掉针对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进行分别核算的方式,把两项核算内容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相同会计主体,而后实施核算行为;纵观全额预算管理、自收支预算管理以及差额预算管理这三项主要的预算管理手段,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就此进行大幅度整改,积极推行多元化预算管理办法,包括定额补助、定向补助以及核定收支以及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等。具体来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主要是指若存在剩余经费的情况,综合考虑将其结转至下一年度进行使用,若是存在有资金短缺的情况,则可以使用之前年度剩余资金采取合适的补充措施,在此可体现出自负盈亏的相应理念;核定收支是指各个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结合统一化内容合理完成预算编制,充分根据资金收支状况,满足单位自身特征需求,通过相关财政部门实施审批,管理预算进程当中,让各个单位实现内部以及外部预算资金的统一核算。探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基于合理的预算计算方式,做出具体规定,即为每个单位只需实施一个预算,将全部收支均纳入到部门预算中,实现对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统一规范化管理,有效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开支工作,更为全面地作出认证。

(二)新制度落实执行使得会计主体以及会计核算基础优越性甚为突显

在我国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预算资金活动为旧制度中会计核算涉及的会计主体内容,分析此类规定可知,纵观财务管理工作进程,针对财政资金收支进行优化管理显得愈发重要。然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将事业单位跟会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全部经济活动均会被纳入在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相关范畴之内,涵盖有财政收支以及投资行为、基础建设以及盈利行为等,这些单位业务开展均受到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直接制约,促使事业单位应着力于资金使用成效的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优化实施资金配置以及融资等各类工作,依法办事,针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控制,切实强化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实施核算行为的根本基础制度为收付实现制度,该制度应用难以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直接地反映出来,具体地资金情况以及负债状况皆不能被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运用收付实现制度,针对现金流动进行客观展现,造成当期成本费用的反映不符合实情,事业单位自筹的反映不甚完善。但是该项制度依然是作为一般处理措施,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收付实现制度跟权责发生制度配合使用,可完全消除单一制度应用的弊端缺陷,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灵活准确度。

(三)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的优化完善建设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针对原有制度科目体系全面进行改进梳理调整,使得各项科目核算内容得以充分完善,完成细化账务处理内容及合理确定计量标准。纵观财务报表体系,新制度增设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可将预算执行具体情况与财政拨款支出状况清晰明了的反映出来,同时制度的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着我国财政部门加大监督上述两种情况的执行力度,针对财政预算支出实施更为有效的控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财务报表体系,协调运用会计惯例,让财务报表更具科学合理性,综合考虑事业单位自身实情,完善财务报表体系构建,强化其实用性,满足多元化的预算管理等财务会计工作需求。新制度下的收入支出表呈现出分布式结构,能够把结转结余形式清晰表达出来,清楚认识财政拨款结余跟非财政拨款结余的相关界限,明确二者来源,旨在掌握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状况。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所发生变化

(一)合理增加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

基于原来的会计核算内容分析,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实现优化调整,结合我国国情,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市场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伴随着我国财政政策措施不断细微调整,会计核算内容随之发生变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顺应政策需求,增设部门预算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等多项改革内容,这点在优越性中具体阐述过。在此应注意,新制度并非过度地一味追求核算范围的扩展而导致业务难度增加以及工作数量加大,其在增加内容的同时合并减少相关繁琐内容。譬如,材料以及成本费用、生产成品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中所包含的三个分项,基于新会计制度的落实执行,此三个项目均被纳入到存货这一科目中。分析此种项目分配,能够解释成减少具体的核算内容,统一三项科目,共同实施核算行为,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成效明显增强。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产生巨大变化

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析,改变原有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从之前的五百元上升至现今的一千元,同时针对专用设备等作出单独的具体规定,对应标准上升至一千五百元。提高相关价值标准之后,把事业单位原有账目中未能满足新会计制度价值标准的对应资产,采用有效手段使之合理转化成为存货进行核算,旨在便于管理并分析尚未足额的固定资产。后续针对固定资产实施计量操作的时候,新制度就此规定增加设置累计折旧这一科目,参考原来的固定价值,根据规定给出的折旧率计算确定,除了动植物以及图书档案、文物及其陈列品、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之外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必须完成折旧计提。

四、结语

由此可见,伴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深化实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发生巨大变化,创新改革亟待进行。新制度可继承旧制度的优势,并使之发扬光大,大胆改进旧制度落后部分,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顾爱春,房敏鹰.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核算差异分析[J].财会月刊,2013,(17).

[2]张建祥.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影响及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8).

[3]邓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类会计核算的变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

篇4: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绩效考评制度, 是指靠凭着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 采用一定的考评方法, 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 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一种制度。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 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绩效考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工作反馈、报酬管理、职务调整和工作改进。

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在建立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考评目的不明确

绩效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当按照上述目的进行考评。但事业单位现行的绩效考评内容基本上由“德、能、勤、绩”四方面构成。尽管考核角度比较立体, 但绩效考评的指标内容很难体现组织总体目标的具体化, 很难体现组织科学管理的目的, 因而很难明确体现出绩效考评目的的层次, 也很难将被考核者进行全面立体的评价, 因此,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结果很难有效地利用于员工的使用、培养、晋升、聘任、奖惩等方面, 考核成为例行公事, 形式的成分多于实质的内容。

(二) 考评方法过于简化

在我国事业单位现有的考评体系中, 考评内容和指标笼统, 考评方法粗略。考核内容基本上由“德、能、勤、绩”四方面构成, 绩效考评结果一般分为四等次, 即“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而许多单位往往没能将其进行科学地细化, 在考评过程中, 许多单位为了避免矛盾, 将四等次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 而各部门将“优秀”的指标采用轮流坐庄的方法在部门内平衡, 如果考评结果涉及职称评定的问题时, 往往都将“优秀”落实给了职称评定人员, 使绩效考评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有些单位在考评中仍然采用较为简单的打分法, 将其他方法作为补充, 使得考核过于简化, 有失针对性, 导致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三) 考评周期过长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目前许多单位采取的是年度考核, 即一年考核一次, 而且没有平时考核作为辅助, 这样容易放大被考核者近期的表现, 而忽视其在全年大部分时间或工作重点时段的表现。这种对被考核者平时的表现不建账、不作资料积累的现象, 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 导致绩效考核结果失真。

(四) 考评激励功能不明显

绩效考评的根本目标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实现组织目标。因此, 激励是绩效考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从需要层次理论来看,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事业单位职工的需要, 这一需要的满足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许多事业单位中, 绩效考评与员工的职务晋升、工资待遇关联性不强, 一些从事创造性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 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绩效激励。从期望值理论来分析, 人之所以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 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但由于上述绩效考评现象的存在, 直接导致了员工对绩效考评的信任, 严重影响了员工参与绩效考评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 考评的结果与奖惩挂钩不紧密, 而且奖惩缺乏法制性, 有的单位只是把绩效考评当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以至考评流于形式。

(五) 考评反馈渠道不畅通

考评反馈的目的是使领导和下属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双向沟通, 分析绩效目标未达成的原因, 研究提出改进绩效的方向和措施, 以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水平。当前, 事业单位在考评工作结束后, 很少向考核对象反馈意见, 即使有反馈也多是下达通知, 谈不上双方沟通, 基本上都疏忽了绩效反馈这一环节;被考核者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很少能够通过绩效考评得到改进, 从而使考评结果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和转化, 导致考评作用失效。

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的对策

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当前, 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明确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的定位和考评内容

当前, 我国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 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不同类别的职能部门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职责均有差异, 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指标来考评所有的人。所以, 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评时, 要依据“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实行分类评价,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应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单位特点、人员结构等情况, 可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领导为主导为主、群众参与的考核方法, 建立科学的、量化的多方位评价体系, 对被考核者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社会伦理道德、政策理论水平、本职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出勤情况、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效益等方面进行考评。这样, 既能增加绩效考评的可操作性, 又能提高评价的效率。

(二) 采用科学多样的考评方法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应逐步实现日常考核与年终评估相结合, 才能保证绩效考评工作的全面性、具体性和客观性。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考核中, 应对工作人员平常表现进行持续评估和积累, 并在此基础上, 逐步形成整体印象, 为年终的绩效考核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在事业单位的年终考评中, 应注意多种评估方法的有机结合, 如平衡积分卡、全视角考核法、关键指标法等先进的考评方法结合使用。同时, 为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 事业单位在考评时还应综合运用多种定量与定性方法。尤为重要的是,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 考评标准必须具体详尽, 尽量以最大限度降低凭印象打分的现象。另外, 由于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在单位中发挥承上启下以及横向沟通的作用, 是单位管理的“枢纽”, 因此, 这一层次的考评还可考虑采取360度考评方法。各种方法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绩效考评体系, 就会极大地提高绩效考评的效度和信度, 最终实现提高绩效考评质量的目标。

(三) 确定规范适宜的考评周期

在日常工作中的平时考核是检验考评对象履行岗位职责的日常情况, 是年度考评的依据。定期考核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对考核对象一定时期内进行的全面考核评价, 是考核的最终确定形式。因此, 事业单位的各级管理者既要通过日常工作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 又要通过定期考核来评价工作人员的全面业绩状况。考评的周期应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考核目的来决定。一般说来, 对高层管理者、科研工作者, 考评期限以年度为宜;对中层管理者, 以季度考评为宜;对一般操作性工作者, 以月份考评为宜。另外, 各事业单位也可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考评周期, 也可以采取每月、每季度进行一次小型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积累起来, 年终进行一次全面的总考评。这种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能避免年度考核中的“近因效应”, 从而提高能够绩效考评的准确度, 使得绩效考评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四) 实施充分有效的绩效反馈

绩效考评的结果须要充分有效地反馈给被考核者, 以至于达到改善提高的目的。事业单位在向被考核者反馈时, 可以采用正式反馈, 也可以采用非正式反馈。正式反馈包括面谈式反馈、集体讨论式反馈和网络电子信函式反馈。其中以面谈式反馈为主, 另外两种反馈形式为补充。非正式反馈是指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员工或特殊的员工, 通过以上的几种正式反馈方法都很难达到既定目的, 因而需要采用一些非正式的反馈方式进行反馈, 以提高绩效反馈的有效性。

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 对于事业单位类别的划分、事业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资金的弥补渠道、员工工资的核定等问题, 都不同程度上需要通过绩效考评制度进行落实, 因此, 绩效考评制度的完善与否, 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改革, 所以, 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意义重大。

摘要: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绩效考评制度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并且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为事业单位监督制度的一部分正式纳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八项措施中。对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绩效考评

参考文献

[1]杨耀清, 叶玲, 吕志军.浅论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与绩效考评的关系[J].会计师, 2010, (1) .

[2]方诗国.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初探[J].兵团建设, 2011, (17) .

[3]李学.非理性绩效考评、组织依附与目标置换—地方政府微观失范行为的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研究, 2010, (1) .

[4]王庆军, 陈永志, 孙超平.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360°绩效考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0) .

[5]章锦欧.关于对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具库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1) .

[6]陈鑫标, 张治国.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管理与创新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1, (8) .

篇5: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管理;探讨

一、背景

发展是国家生产力之本,我国公共财产体制改革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也在不断地深化,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只有对会计核算方法以及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2012年12月国家财务部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版制度针对原来的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规范和完善。比如会计报表结构不能满足需要、资金核算不透明、资产计量核算方法模糊等问题。新制度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质量,满足新时期里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步

1.资产入账以及资产折旧的管理都有加强

单位会计制度因其不完善的原因导致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无偿调拨和捐赠等情况的出现使单位的入账资产对不上、不统一,这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解决这些隐患,保证国有资产的稳定性。它要求这种特殊情况出现的资产入账要经过报表记录并且在事业单位进行披露,减少了财务不透明的状况发生,有效减少单位资产的不明流失。资产在不利用不投资时,它就会在时间价值上大打折扣,产生折旧和摊销的问题,有了新制度,资产核算就将这两部分资产累计冲减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减少固定值产的损失,只要不把其计入到会计财产支出中,资产账单就会更加真实,避免财务部的财务管理麻烦。

2.加强基建项目的管理

每个企业,每个单位都是有财务部门的,有财务部就有会计,新制度的颁发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進行账目核算的时候要一丝不苟,相关企业数据都要记录在账单中,以便于国家监督部门和审核部门的考察,这也是对事业单位所有人的交代。新制度已明确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帐”。单位会计师对会计基础信息统计,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就能反映出事业单位资产的信息和问题,出现问题就要及时改进调整,这是促进单位资产的透明化的重要举措。

3.强化资产管理

会计核算包括财政和非财政的所有收入、支出、转账、结余等相关会计科目核算,新制度的颁发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力度,规范了会计核算过程。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突出强化资产计价和入帐管理。它是根据以往的单位财务部门出现的问题,然后吸取经验教训而重新发布的新政策,是更加科学合理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既改变了过去的单位资产流向不清楚、来源不准确的现象,又能促进事业单位现状的发展进步。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促进事业单位财务资产透明化的发展进程。

4.制度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就是单位的财政一览表,所有关于单位的资产细节都在系统里有数据体现,因此新的制度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要做相应的整改,在报表的项目、排列方式以及整体结构等方面上,增加“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通过这种调整和增加,系统变得更加的完善和明确,促进事业单位有效性、科学性、真实性的提高,满足财务核算管理和会计预算的各方面需求。

三、新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1.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事业单位与私企,合资企业不同,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获得,虽然新制度改革中已经将财政收入与非财政收入进行了规范,但由于事业单位的用款无需耗费单位自身的资金,因此,经常存在资产购置过度而产生大量浪费的问题,这是其他类型的企业所不存在的,这种情况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购置成本过高,临时需要过多产生耗损,财政状况紧张,利用率低下问题。这是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尝试解决。

2.资产的处置不实际

旧的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处置的规定停留在表象,而新制度的提出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它只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的约束,资产处置的环节只有审批手续。就像问题产生了,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并贯彻执行,没有针对报废资产进行处置再分配管理。对于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资产没有有效转移,充分发挥它的剩余价值,折旧和报废的浪费程度过大,资产处置达不到实际效用。

3.内控制度与内审制度不完善

内控指的是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控制方面,只有使用没有管理,就像资金只有开源没有节流一样。相关程序不到位,相关人员不落实,国有资产的保险制度几乎不存在。

内部审计方面,更是流于形式,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单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专业人员在岗,没有相应职位执勤,没有相关部门工作,所谓的审计就是上级部门在对涉及不合理的资产进行隐藏。因此,新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内控和内审上要加强完善,实现实质性的进展。

四、措施建议

1.严格执行新制度

事业单位首先应当严格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度是执行的前提,只有磨好刀了才不耽误砍柴,制度订好了就要严格执行,通过新制度的执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能够做到资产入账的完整性、规范性、全面性。

2.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培养资产管理团队

什么专业的人就做什么专业的事,用对人用好人往往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资产管理的相关会计人员首先要是专业水准过关的。其次,要有责任心,遵纪守法,秉公执法,一切以国家事业单位利益为重。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人员是事业单位提高资产管理的一把手,他们的能力直接决定单位资产预算的准确性和资产核算的合理性。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首先既要从业务知识角度培训,又要注重意识形态上的学习,提高责任心,加强管理意识,才能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3.加强预算管理

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从本质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最有效的手段。预算是根据单位的现状进行的资产分析得到的一个事前资金用度标准。如果预算不准确导致预算过少,项目到后期可能无法继续,过多可能导致国家财政审核不通过,都属于严重失误。因此,会计预算管理要到位,要根据行情以及单位现有基础进行思考,保证预算顺利实施,高效使用资产。

4.完善管理内控、内审制度

资产管理的内控工作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先清理,再申报,建立完备登记入帐档案,为后期查验工作打好基础。(2)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各个岗位人员配备完整,职责分工明确,并监督各个环节贯彻落实、有效执行。(3)建立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根据资产实际情况,进行帐实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管理制度运行正常。

5.学会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代,各行各业都会运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进行解决难题,在资产管理问题当中,账实不符这个难题也可以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改进。建立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资产信息系统,时刻关注资产信息就能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问题。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还能更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颁布到执行已经超过一年,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全面性与完整性以及使用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分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巨大进步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所有人不断开拓思维,逐步进行制度完善,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将会越来越完善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周桂芸.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53-154.

[2]刘红萍.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资产管理的探讨[J].经济视野,2014(5):226-226.

篇6: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关键词:人策事业单位会计,会计核算,改进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深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特别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 它比较全面的在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经济全球化一体的情况下, 随着金融投资的大量增加, 对会计核算的准确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在新《事业单位制度》的法律条文下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是现在每一个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问题。要做到既合法又合理且有效, 就需要着眼于现状进行考核和考量, 找出应对之策。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变化

1、强化了资产的入账管理

从近年来国有资产的管理、政府财政收支等方面不断汲取经验, 设置了会计科目名称、使用说明、报表格式、财务编制等等科目, 以此为依据来观察事业单位资产的变动情况。同时还明确规定要基建于事实情况, 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工程的预算按月进行核算, 落实每一笔钱, 时刻明记事业单位进账多少, 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加强了对会计核算资金流向的把握

新设立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把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非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又可以分为在建工程、金融投资等。把资金分门别类, 对每项都进行会计核算, 不仅可以清楚的掌握、了解本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 同时也加强了对资金流向的把握, 这是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最优的体现。

3、细化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

在收入和支出都明确之后, 按照《政府收支科目》对专项资金的运用进行了会计核算, 确保了专款专用, 这是以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所没有的。例如, 事业单位投资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那么它所投资的资金就只用于文化的推广, 而不是用作搞什么经济建设之类的, 方便了单位对资金的管理与运用。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

1、会计核算的模式僵硬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还处于“簿记型”, 不是“管理型”。进入新纪元之后, 我国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迅速发展, 事业单位的发展也逐渐多元化、市场化, 资产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 资金流动性越来越大, 用过去古老的记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然而就目前一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来看, 显然是落后的, “簿记型”的会计核算速度过慢, 数据混杂, 不好查找, 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应该摒弃。

2、会计核算地位不高

一些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重视会计核算的工作, 往往也就造成了单位内部财政不清的状况。很多单位认为只要做好了会计预算, 明确了收支就可以了。其实, 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古语有云:百密而一疏。就算会计人员吧对项目投资的预算做的再好, 难免不会差错。当然, 这并不全是工作人员的责任。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在项目执实施、运转的过程当中, 资金的运用多多少少会与预算有所差别。所以一味的依靠预算, 就会导致收支不明, 有账却没有钱的现象。就是因为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不重视, 才会导致一些犯罪分子徇私舞弊、挪用公款等, 这种现象其实每年都会发生, 相信大家都已经屡见不鲜了。

3、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核算室对钱进行核算, 通俗点说是对数字进行的核算。大量的数据堆积在一起, 要想把它理清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如果会计人员稍微马虎一下, 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所以会计这种严谨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必须认真、细心和耐心、一个人能成为专业的会计师, 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是他的工作态度。有些事业单位它的工作性质比较单一, 资金流动幅度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会计人员就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他们认为如此简单的工作不需要花费那么的精力去进行核算, 有的会计人员甚至是只凭自己的工作经验去做也算、核算。虽然每一次资金的差额不大, 但是日积月累, 资金的数目也就不断膨胀。当到了一定程度之后, 出现了财政赤字, 想要弥补已经晚了, 给事业单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1、转变会计核算的方式

21世纪是电子化信息时代,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各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要想成为快速发展中的一员, 得从基础开始, 即转变会计核算方式。目前的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方式还是“簿记型”的, 记帐, 结账, 账务处理都比较慢。所以就要采用“管理型”的会计核算模式。像日常中作中的编制资金使用进度表、单位采购季报、经费追加等相关工作, 如果有账簿一笔一笔的记, 不仅麻烦繁琐而且会非常混乱, 但是如果采用“管理型”的会计核算方式, 将会更加简洁、方便。把事业单位收入、支出、会计预算和会计核算几个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互联网数据库, 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每个岗位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让他们各司其职, 互相监督, 这样会使得资金数目更加的准确。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要进行什么活动项目支出时, 会计部门只需将相应的数据输入就好, 快捷、方便又有据可依, 就算以后要查账也是一清二楚。

2、重视会计核算地位, 提高会计核算意识

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的分配劳动, 节约劳动成本, 它的核心就是会计核算。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各种事业单位、部门都联系非常紧密, 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真之间任何的纰漏都是不允许的, 因此会计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正视会计核算在一个事业单的的地位犹如一个人确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它是带领一个团队走向光明, 走向繁荣的指示灯, 所以, 每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都应该重视它。在我国现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中, 还是“一把手”做主制, 领导重视了, 底下的工作人员才会重视。至此, 领导的态度也就非常重要了。在事业单位里, 提高会计核算意识, 督促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牢记这一点也是管理层所需要做的工作。总而言之, 在经济越来越快的发展的今天, 会计核算也越来越重要。

3、提高会记人员的整体素质, 引入权责制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有很多都是从其他的岗位转过来的, 会计文化、专业知识、职业操守不是很健全, 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一部分原因。改善这一局面, 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会计理论知识, 改变他们对会计的理解与认识。在我国一些事业单位业务比较繁忙, 会出现会计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工作多的做不完, 他们往往就会马马虎虎完结了事。与此不同, 有些单位工作比较简单, 会计人员也会这样, 不认真工作。针对这两种情况, 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入权责制度。首先划分好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权限是什么。然后建立处罚制度, 根据犯错程度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处罚。当然, 做的好的话, 奖励也是要有的。如此一来, 会计工作人员才会警醒, 才会有动力, 在工作当中是才能认真。有奖有罚, 权责分明, 是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付铁.浅析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的建立健全及策略[J].财经界, 2011 (6)

[2]盛云霞.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J].北方经贸, 2011 (6)

[3]赵建勇.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探讨[J].预算管理会计, 2007 (2)

篇7: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引言

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基础,会计核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影响

1.对财务报表编制的影响。新准则对各类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做出了统一规定,这些变化一是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在格式上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实现统一,在综合事业单位自身特性的同时还能满足从资金预算到资金运作以及最终的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二是能够有效的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支全貌,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能够清晰明了的反映同级财政拨款的收支结余情况;三是对于收入支出报表通过多步式结构进行设计,也满足了绩效考核方面的信息需求。

2.对资产核算的影响。首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资产的核算。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为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新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两个科目。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新增的这两个科目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并且能清晰的反映所核算的内容,顺应了财務改革的潮流。其次,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进行了突出强化。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的现象在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新制度规定在没有相关凭据、无法取得可靠的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给定资产一个名义金额,将资产以该金额入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该项资产进行披露,使得资产能够准确及时的入账。第三,对存货和在建工程核算的影响。新制度简化了对存货的处理,对材料采购、消耗、投资等方面在原制度中规定较多。但是,对于材料、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不同单位不易把握,在新制度中选择删掉材料、产成品科目,将他们直接当存货处理,这样更加方便会计核算。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大账”中必须包括基建账的相关内容,且事业单位需以基建会计核算为基础独立核算和建账。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增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新制度的这项规定不仅对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以及减少和避免财务风险起到了基础和导向作用,还可以健全财务会计信息,使得其更全面更完整。

3.对净资产核算的影响。一是“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引入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新制度创新引入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并且在该科目下设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这四个明细科目,使得旧制度中“固定基金”科目存在的不足得到了解决,并且这样不仅可以明晰地反映出非流动资产基金的组成,还能够反映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净值。“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涉及的核算面较原制度里“固定基金”科目更广更全面,并且分类精细。

二是财政结转结余与非财政结转结余科目的引入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新制度秉承原制度中将“事业结转结余”与“经营结转结余”分别核算的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净资产科目进行了增减变化,将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更加细化,同时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区别开来,划清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核算界限,使结余的划分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新制度规定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能参加结余分配,结转下年或者退回财政,如此区别对待并作分别处理的规定,对高效利用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有一定的有利之处。

三、相关建议分析

1.完善发展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运用。新制度创新提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新制度规定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经济活动中的某些业务,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如何正确运用权责发生制对管理资产和净资产来说举足轻重。但需清楚知道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范围及技巧,它是一种应计基础,我国事业单位对其核算方法运用得还不够娴熟,因此我们还需更加完善发展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运用。

2.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好坏与否关系着整个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好坏,且它是事业单位资产构成中及其重要的要素之一,而相比于旧制度,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有很大不同,因此事业单位新制度的有效实施是事业单位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结果。

3.完善财务报表核算。新制度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同时各报表的结构、排列方式和项目也得到了完善和改进,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加协调一致,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实用性更强,能更好地让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依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其财务报表体系,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改革,完善收入支出表结构,新设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强化附注披露。

4.优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首先,各事业单位的监管部门由于直接受单位领导层管理,其他职能部门不得干预和约束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其有权直接向单位领导层反应相关的工作情况。其次,为确保财政监管能发挥其制度性作用,各事业单位需对各监管部门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建立全面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并以此为依托。

参考文献:

[1]王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3.

篇8:张羽精析企事业单位奖惩制度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

新会计制度在我国事业单位建设中兴起的时间较晚,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目前,如何更好的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供更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设。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

(一)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情况的是会计报告,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最终的结果体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从制度实施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会计报表和报表附件构成。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比如说会计报表编审的具体要求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要包括所有要求的表,其中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等,都必不可少,但是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具体要求和说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其缺陷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所变化,它明确的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说组成的,最重要的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严格要求了各子报表中的组成部分。

(二)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会计核算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首先,事业单位也需要对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工作重新要求,严格管理事业单位各部门财政资金的支出项目以及具体指出情况,并且要详细、准确的统计在册,做好每个项目投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其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增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项目,新设的这两个科目可以有效的全面的系统的掌控和管理事业单位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支出、结转以及结余的各个细节运转情况,而且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的具体情况,这样,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流通运转情况才能得到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和实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下,事业单位加强了了对会计核算内容的规范,具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目的、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对象、会计基本要领以及财政项目构成和分类等等。事业单位必须有效确保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完善,并且加强各制度的最大作用的发挥。其次,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事业单位要根据新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有机的实施应对措施,保证新制度的有力执行,稳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有效落实,对待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不规范行为,一定要严格处置,以儆效尤,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并且要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工作的完整性和基础性。还有就是事业单位内部各部分要分工合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内部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

(二)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逐步以市场为主体,并且将收付实现制作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事业单位的会计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是管理核算资金的收支去向,而几乎没有涉及到财政资金周转的问题。但是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实施,有很多事业单位开始转型,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活跃,这些事业单位越来越少的依赖国家财政,但是原有的会计制度只能涉及到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转型的事业单位更多的是需要利用权责发生制作来插入到资金周转的工作进行中,所以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应该更有效的利用全责发生制作,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既体现出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性、公平性,又能反应出不同时期的收益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事业单位有效发展建设都存在重大的促进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认真分析其中变化的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其会计核算建设,从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成宝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上一篇:观龙舟赛下一篇:平峰小学开展“行动起来,争当护绿小使者”爱绿护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