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随笔

2024-04-14

尽信书不如无书随笔(精选13篇)

篇1:尽信书不如无书随笔

与其华贵外表,不如高贵心灵;与其让人艳羡你的位置,不如让他仰慕你的人品;与其追逐万千财富,不如修炼横溢才华;与其争夺炙手权力,不如提升内在能力;与其凡事不济靠撞运气,不如夯实根基胸存志气。心灵、人品、才华、能力、志气是别人无法抢去的,你可以用来主宰自己,其余皆是浮云,不足为道。只有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接纳你,宽容你,惊喜你,亲切你。

生命不息,对美好的追求就没有理由停止。如果不甘接受现在的平庸惨淡,不甘一生碌碌无为,不如从自律开始,改变自己。你的名誉就是你的羽毛,在人生道路上,你一定要像生命一样爱惜它。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必须也要顾及大众利益,这样才能走得长久,杀鸡取卵,迟早都会有落败的一天,只争来早与来迟。所以,我们不单要小家,还要大家;不单回到小家,还要回到大家,和谐共处,一起向新时代的全面小康迈进。

与其在外望文生义,不如在家坐下来,了解一点历史、地理、法律等,那句“日本海不是日本的海”所刷屏的,就是对想当然者的一次次打脸。它佐证了以国家名称来命名的方式所带来的一个误解。由此,我们知道,没有什么锁链能够锁住中国,中国这个大家,它的强盛,需要齐心协力。中国这个家,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我们一起来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谈及家,自然有婚姻爱情家庭的话题。任何一桩婚姻结束、家的解体,都是男女主人公双方的失败,都是不堪的,常常会触及人性底线,无论表面是否和平友好。有些先例,双方是非经历几次反转,每次反转天真看客都山呼惊悚,的确是太天真了。人性挖掘立场就看站在那一边,这个世界上,谁的生活都不禁挖掘,探照灯抑或无影灯下,纷纷扰扰的分手真相总是让人大跌眼镜,没法子,不如多备几副眼镜,世界就能充满反转。大家都是丑陋的人类,互相放一马吧,婚姻失败有时候是好事,就像流产一样,流掉不好的胎儿是上帝的安排,结束不合适的婚姻,可以开放碰到更合适伴侣的合理机会,至于中间的龌龊,你知道有龌龊那才是龌龊,不知道的还当是佳偶天成,爱情佳话,命运馈赠呢。

世界上最美的风景,都不如回家的路;世界上最深情的话,都不如与你相拥;世界上最好的人,不如更好的自己。记得学会温暖,无论这世界多冷陌,家,才是我们的归宿。难怪,衣锦自然想到还乡。在外万千恩宠,不如回家。

临渊羡鱼,不如回家织网。生活中的我们很奇怪,总是羡慕这个羡慕那个,也许这就是人性,其实羡慕是对自己现状的一种不满,现实中,生活能万事如意的又有几人?不要把别人想象的那么幸福,也别把自己想象的那么惨。走近了你就会知道,再美好的船,也有吵闹的声音,有时恰恰是你自己生活在幸福中,发现自己生活的美好是享受生活的前提。总有一些人抱怨,生活太没有意思了,活着真没劲,每天忙工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薄,人性的自私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生活中。有些人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当这个世界都被麻木的时候,总有一种东西能穿透这麻木,难道没有发现真正的朋友依然在你身边关心着你,难道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亲人仍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你?也许那来自陌生人的帮助,也许那来自家人朋友的关爱,但那种东西必定存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真诚的心来代替羡慕,一起享受这生活的美好,家的美好。

万语千言不如回家过年。宿尽闲花万万千,不如回家伴妻眠。也许终有一天记忆会变得朦胧,忘掉她的声音,忘掉她的一颦一笑,不过即使如此,我也会永远记住,她就是让我回家以及恋家的女人。在这个世上,我只爱过这样一个女子,她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重来的话,见到我的那一刻起,只为我欢喜,只为我跳舞,只为我流泪,只为我经营一个家。对于女子,或许向往炽烈的火,或许仰视高山的冰。但过尽千帆,历遍红尘艰苦之后,才会知道,能让你皈依的,永远是人间烟火,身侧柔风,以及家的温暖。春风十里,不如回家有你,我的亲密爱人。有你的家,就有消除疲劳、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就有接待亲朋好友的理想场所,更有全家共享欢乐时光的好居所。当我累了的时候,最想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说道:“老公,咱们回家去吧!” 看到家中长辈满头银丝,我终于明白,百善要孝为先。我曾以为这个世界上面,一个人开开心心的生活就够了。可是成年后。我发现我亏欠家里的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也太多。我也送各位朋友一句话。亡命天涯不如早点回家。

“与其在城市打拼,不如回家创业”。近年来,一些从西海固考出去的大学生纷纷返回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让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的创业梦开花结果。作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迷茫、有委屈、有期盼,更多的还是坚持向梦想靠近的决心。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年轻人。所以,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年轻人回家,一样可以创业,可以建设美丽家园。

9月,党员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中,与我的结对子的是高一5班郑耀鸿,他想上音乐特色班,在外谋生的父母怕花大钱一直不同意,自此之后,他的学习劲头一下子就松懈了,表现的很不好;12月,与我结对子的是高二1班的张豆豆的。她是一位吨位稍高的女生,体态雍容华贵,对于体型特别在意,周边的人,一不小心说到胖字,她就异常敏感,会无故闹别扭,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所以这些学生,家长在外,作为老师的我,就尽到临时父母的责任,给予他们家的温暖,给予种种的关照,比如谈心,比如嘘寒问暖,比如协调他们的同学关系,比如他们不小心感冒了,我就跑前跑后的,像他们的父母,多一份关爱。家,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不可缺失,老师,无疑就是学生最可信任的“家人”,老师在身边,就有家的温馨。

曾看过一篇报道,一位专家提出在0-3岁的时候,让母亲回到孩子身边,接受健康与养育的培训。儿童的健康、智力、身体机能,与其成年后这些方面的情况息息相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八十。儿童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对亲子的感情、照顾、家庭的温馨氛围,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而且,在一个技术飞速发展,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父母更加现代化的抚养与教育,更有利于儿童健康发育、成长,这也是祖辈无法替代的。中国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成绩的负面影响不太可能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来抵消,因为缺乏父母照顾的损失远大于收入增加的好处。而在父母的作用中,母亲的作用更重要。只要妈妈留在家里,孩子健康就没有问题。不过,母亲回家,也是一个沉重、甚至难以实现的方案。留守儿童是中国二元经济与政治转型过程与户籍制度共同形成的特有现象。约有17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00多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留守儿童的存在,是基于经济收入的一个选择,在一定时期内,都将存在。这个机制里面最重要诉求就是,妈妈留在城市里赚钱。与妈妈们返乡,成本更低,更有可行性的选择是孩子跟随妈妈留在城市。

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骨肉分离,城市可以向孩子提供的好处很多。让留守儿童可以跟随父母居住,顺利就学,并进一步实现农民工向城市的永久性举家迁移,这不仅在短期内有助于解决农村留守人群的家庭团聚问题,还可以在中期内缓解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并在长期推动中国未来一代人力资本的提升,最终实现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那时,我们共有的家,该是多么幸福强盛的呀。我们回家,我们自豪。

家是停泊的港湾,家是幸福的源泉,家是生活的动力,家是温暖的依靠,家是心灵的乐园。人生漫长的旅行,家就是温馨驿站。家是一盏灯,帮照亮前行路。

从家出发,愉快平安回家。

本文作者:林春来(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2:尽信书不如无书随笔

不如不要随笔

你轻轻哼着这首歌的前奏,如果时间可以,我愿意停在你的前后。 这所有的`所有,我都用了心,你总是不冷不热,让我觉得你永远都在置身事外。最后,我说了那么多,做那么多,处心积虑为了谁? 该怎么记录你对这场游戏的态度,太多回忆的碎片被提及竟然会开始后悔。看过好多分分合合,太多压迫和无奈让我过早看透,我告诉你或许死亡就是生命的开端。我把所有想法公诸与你,你狠狠把它摔在角落。很多时候我也想过放弃,当熟悉的歌声想起,才发现,你已经早我一步。 那些曾经的故事,回忆的片段,它告诉我或许你的出现不过是场梦魇。其实自己都明白,只是刚刚才发现,继续寻找也不过是在犯贱。 把心事写纸上,别让自己流浪。我知道你也想过放弃,你也想过忘记。虚假的友情和笑脸都是过往,孤立无援地被指责是我的过错。等到十二点过后,我们就真的是陌生人了。没想到又一年过去了,还是这个结局。 我想会错过,只是因为都不是对的那个人。再不会想起曾经有过一个她。 当有些东西已经由不得自己控制,那么,不如不要。

篇3:尽信书不如无书

机缘际会,最近参加了由舞协在罗湖体育馆举办的国际舞评委工作,由于过往缺乏在国际大型比赛经验,所以只能在三项及其它低组别做评审,但也觉得受宠若惊,尤其晚上的进场仪式十分隆重,像电影明星在康城电影节中踏上红地毯般,更在台上一个铺上小沙子的箱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十分有创意。

综观两天的比赛,发觉有一个疑问,就是有一些选手的FOOTWORK(步法)跟书本SYLLABUS(教课书课程)不一样,如香港某著名拉丁大师说书本是过时的、死板的,但我们教舞的如何不根据书本做依归呢?譬如在快三(维也纳华尔兹)的左原地转步(REVERSE FLECKERL)。先说这个像拉丁的左陀螺转步的男步,我们一般跳这一个花式有一个口诀,就是前旁前,旁后旁,换句话说就是男步依着舞程线站在场中央,先用左脚跟尖小步左转90度,是为前跟着第二步用右脚脚掌面对斜墙用半重心向旁转3/8,SINKINSON在香港,跟他上了一课,问他这个问题,他也说有同感。说回这个舞步,第五步是旁后旁中的后,就是把左脚用掌半重心背向舞程线转1/2(即180度)收于右脚后,有点像扭转步(TWIST TURN),最后第六步用右脚向旁面对舞程线转3/8掌跟结束整个前旁前、旁后旁动作。至第三步则为用左脚掌跟转3/8面对舞程线收于右脚前,是为前旁前,跟着旁后旁则问题来了,这个第四步用右脚向旁用掌跟掌转1/8面向斜中央则似乎太难了,一般舞者只是掌跟甚至只用掌就糊糊混混的就算了。深究起来,快三这么快的节奏,一分钟跳60小节,即每一秒要跳三步真要做到掌跟掌,真的很难,个人还觉得很别扭。最近趁狐步天王MR.ANDREW于我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动作也就是这个花式,通常老师教学生说男士跳前旁前的时候,女士就跳旁后旁。相反地,男士跳第四步旁后旁的时候,女士就应该跳前旁前,但如依书直说,书本上是后旁前的,不是我们一般跳的前旁前,而女士第一步和第四步步法都是掌跟掌。上课时我问MR.SINKINSON,他也不敢肯定,我让他看的IDTA课本,他说要回家看ISTD课本,他说两本教课书好像有点不大相同。还记得我当年在舞蹈圈也写过IDTA跟ISTD的课本不一致,如狐步中三直步,一个是开左脚,一个是开右脚,怪不得有些老师跟人争论说三直步头二步全用脚跟。其实IDTA的第一步是准备步,故用脚跟,而ISTD的最后一步,他们通常把下一个花式的第一步放在衔接步上。书本上的舞步花式多如牛毛,不是每个舞者能懂得全部的,就如我国的第一个黑池拉丁职业新星冠军张茹老师亲口对我说RUMBA舞中的一个花式叫叁叁步(THREETHREE),是经常在韩国拉丁比赛中SOLO中的指定动作,她都是跟一个从加拿大回归的学生学到的。世界冠军级的教师跟学生学舞步,你相信不相信?那天我跟MR.SINKINSON上课,我说考高级院士时考官问我标准舞中有三个花式是女伴在男士左外侧的,我只能答是第一个是翼步(WING),第二个是盘旋交叉步(HOOVER CROSS),第三个花式是什么则摸不着头脑,后来考官说是侧行右曲折步(NATURALZIG-ZAG PROM P.P.),于是我问MR.SINKINSON,他说他也很少跳这个步法,当时刚好是下课时间,他不置可否,但还是教了我另一个花式叫交叉回旋步(CROSS SWIVEL)。他说这也是属于女士在男士外侧的花式。所以说真是学海无涯,记得约十年前我在温哥华跟早年排名世界第二的标准舞大师DENNISE TRUMBLEY晚膳,席间请教他快三步的FLECKERL的步法,他回答说全部都应该是脚掌平伏(即BALL FLAT)。这个花式那么复杂,怪不得很多标准舞好手也不大敢跳,或者只跳左转或右转,尤其右转要用右脚掌做轴心在原地发力,以便带领舞伴在外圆圈转动,非有良好拉丁或芭蕾舞根底不为好。去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左轴转(REVERSE PIVOT)及滑轴转的分别,我曾自作聪明的说在TUMBLETURN(扭毛巾步)中的女步第四步就是REVERSE PIVOT(左轴转)及男士的第四步是SLIP PIVOT(滑轴转),这是错误的。特在此更正,据MR.SINKINSON所说,两个花式步法及步位都一样,不同名称因为从不同位置进入,SLIP PIVOT(滑轴转)从FALLAWAY(并退步)进入,REVERSE PIVOT从CLOSEDPOSITION(闭式)进入,如我个人观察像羽毛步中FEATHERFINISH(羽毛结束步)从闭式开始,FEATHER ENDING从P.P.(侧行位置)开始,两个名称不同的花式其实都是一样,只是FEATHERENDING要先把舞伴带领进入闭式位置而已。我这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若不是考过快三的试,刨过一点的书,也不敢高谈阔论,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个人始终认为教科书是不可缺少的,是蓝本,是明灯,是圭臬。愿所有教师共勉之。

我这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若不是考过快三的试,刨过一点的书,也不敢高谈阔论,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个人始终认为教科书是不可缺少的,是蓝本,是明灯,是圭臬。愿所有教师共勉之。

篇4:尽信书不如无书随笔

关键词 阅读推广 家庭阅读 校园阅读 全民阅读 徐雁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4.002

Books’ Fragrance Lasts Longer than Flowery Odor:Based on Xu Yan’s Two Collections of Essays as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 and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Ⅱ

Cao Juan

Abstract There contains an abundant of humanistic intention in Xu Yan’s two collections of essays as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 and Reading More Writing MoreⅡ, like long live family reading and long live literacy; school should be a better place for reading, books’ fragrance lasts longer than flowery odor.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Family reading. Campus reading. Nationwide reading. Xu Yan.

1 “说来话长”:书与人

回顾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的历程,自1982年4月30日正式定名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开始,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光,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推广全民阅读的专家学者,诸如教育界的朱永新教授,出版界的聂震宁先生等等,南京大学教授,兼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的徐雁先生也是其中一位“奋战”在一线的阅读推广人。

“阅读,尤其是读书,博览好书,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人的社会化生存和整个时代的发展,有着十分至要的战略、战术意义。”徐雁先生生长在一个“耕读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喜欢阅读,对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成长,在书香的氛围里成长的社会规律,体验更为深刻。

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出生在江南一个“耕读之家”的男生,有幸在诗书人家的氛围中长大……我在上学的年纪曾与“文化大革命”运动造成的“十年内乱”不期而遇。在那史无前例的“书荒岁月”中,是曾经在苏南山乡教授过“耕读小学”的爷爷手中的那册《唐宋词一百首》,开启了我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是邻家老大爷赠送的一册被撕去了封皮的《新华字典》,成了我时时翻看的读物;是我从事农作物保护工作的父亲借来的《鲁滨逊漂流记》,启迪了我直面学习困难乃至人生困窘的勇气;是我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老师们,教会了我鉴赏课文和热爱写作。

(摘自《书来话长》当中的《“有味诗书苦后甜”:书与人的成长》一篇)

徐雁先生嗜书如命,大凡知道徐雁先生的人,都听说过他那藏书万余册的“雁斋”,这是他为读书而淘书,为写书而藏书的结果。得益于阅读,让他成为一个读书、淘书、藏书、著书、教书的人,得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在南京,我移动着一个小木板凳,在城南仓巷两侧的旧书铺,像梳头一般过目着旧书架上的故纸;在北京,站在潘家园旧书市场的朔风中,挑挑拣拣到夕阳完全西下;到香港,先后在青文书屋、神州旧书店逗留,拣选携回的港台版旧书就有数十册;到台北,用半天挤出的时间,把台湾大学周边的旧书店几乎全给丈量了一遍;至于上海文庙旧书市、新文化服务社以至云洲邮币卡地摊群,泰州、常州、镇江的旧书店(摊),合肥的旧书市场……无不留下了我淘书访书的足迹。以至于多年前在柏林、在剑桥,看到那里的旧书摊,仍不免技痒,结果选购了几册不甚知名的英文小说,带回国后,再也没有开卷。

我的雁斋藏书,如今已有万余册之谱,但就其品种来说,主要还是在自己的知识视野、文化爱好和科研范畴中的文史著作、人物传记、地理风物类图书,以及友人相赠的签名本和我评论过的中文书籍样本……聚书之趣、读书之乐,该是一个开卷读书人坚定的信念、应有的求索。

(摘自《书来话长》当中的《“四壁图书中有我”:我聚书的历程》一篇)

基于所藏之书、所读之书,自1984年北大毕业以来,徐雁先生写作并发表在报刊上的书评、书话文章多达数百篇,先后结集为《秋禾书话》《秋禾话书》《沧桑书城》《苍茫书城》《雁斋书灯录》《江淮雁斋读书志》等文集出版,另有《书房文影》《旧书陈香》《到书海看潮》《藏书与读书》《中国旧书业百年》《中国图书文化简史》《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以及与好友们共同编纂的《中国读书大辞典》《中华读书之旅》《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等,无一不在书名中蕴含有一个“读”字或“书”字。正是领略到阅读的益处,徐雁先生才谆谆教诲人们要爱好读书,他期望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成才,先把握自身,再建设家庭,继而为社会发展尽点绵薄之力。因此,他除了在南大课堂上宣传“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的书香理念之外,还在图书馆、事业机关等场所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面向社会大众传播阅读理念和读书方法,为推广全民阅读助力。

为助力全民阅读,又添两本新作,徐雁先生感慨:如何才能再起个别致点的好书名出来呢?“踌躇之间,忽然心灵而福至。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听评弹听说书时,男女艺人在场上都爱讲的一句苏白‘说来话长’,颇符心意。”于是,替换其中二字,成书名“书来话多”,改其中的“说”字为“书”字,成书名“书来话长”,以求联珠而为全璧。“它们浸透着我在漫步书林后的感悟、吮吸书香后的心得,成为我与书为伴、以书会友及以书辅仁的一道又一道生命年轮。”一部部书籍凝聚着一个个作家一点一滴的心血,我们应当尊重作家的创作,然而,更大的尊重难道不是去读它,去汲取书中的知识,作者的学识和见识,以求作者的正确思想发扬光大?全民阅读要求我们要多读书,也是慰藉作家。

篇5:春风十里不如你随笔

K是个女生,是我初中玩得特别好的一个同学——我通常跟别人这样介绍她,偶尔嫌麻烦才对外称呼她是“闺蜜”——我从不当她面承认她是我闺蜜,不仅仅是觉得矫情的问题。闺蜜现在已经说烂了,况且有句话说“防火防盗防闺蜜”,闺蜜这个词,意义已经不是很单纯,我不想用这种字眼玷污我们的关系。

初中的时候我天天和K厮混在一起, 被熟人陌生人当成双胞胎多次,默契的程度难以言表无以复加。那个时候我就是她的跟屁虫,从行动到心理无条件和她一致,事实上我是在外闯祸的那个,而她总是跟在后面默默替我擦屁股。她小我两个月,可是我依赖她远多于她依赖我,我需要她远多于她需要我(我觉得是吧),我给她带来了不少待解决的问题,我知道她有时候对我很无语,可是我从未想过她会弃我不顾,现在也是,心理上她像是我妈。

我们的事说起来很琐碎,无非是我不会针线她帮我缝裤边,我不会煮东西她帮我弄吃的,我中午睡觉什么都不管只管睡她帮我盖被子她爷爷叫我们起床——对了,有一段时间中午几乎天天去她家,拿她家当我家,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姨姨姨娘哥哥都认识我。还有就是,学驾照我不想自己找学校于是死赖着要跟她一起,手头没钱了直接跟她打电话。

说起打电话,我俩在这方面的交流似乎特别少。初中毕业以后高中我俩不在一个学校,一年到头我从不给她打电话——原因多半是忘了,或者有时候想起来,又在想“没事儿我找她做甚”;本来说好了要写信给她,可是提笔不知有什么可写——我永远没办法以书面形式和她正儿八经地交流;我们之间的联系永远带有目的性,不是我找她借小说就是她找我帮忙写卷子,即使有求于对方也是开门见山没有铺垫,绝不可能专门为了闲聊或者抒情,导致我们高中三年,联系少得几乎像老死不相往来的一般同学。

前面说了,我从不承认她是我闺蜜——她亦同,倒不是故意这样做,而是我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我始终觉得就算我对她的称呼烂得像坨屎,也阻止不了我俩的关系依旧铁下去。现在我明白,和一个人的关系亲密不亲密,跟你叫他什么其实基本没多大关系,就好比我对外提起K总说她是我同学——听上去和普通同学一样,可是我自己清楚知道她对于我的.意义,我不知道她心里怎样待我,也从来没想着问过,可是在我心里,初中时她几乎就是一切,所有关于友情的观念都来自于她;现在自然没这么夸张,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在我心里的位置始终特别,绝非一般人可以够得上。

我和K认识有七年了,我从一开始就无条件相信她,命运很眷顾我,没有让我的信任被辜负。现在我们都已经上了大学,我们似乎都没有专门给对方过生日的习惯——原谅我的记性,我是真的忘了——我们在不同的城市过着各自的日子,依然没有很频繁的联系,可我和她的经历让我没有对越发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世界的冰冷面感到完全失望,她对于我依然像以前一样重要。

我觉得最好的友谊就是,她得意我不妒忌,我落魄她不嫌弃。

篇6:相见不如怀念随笔散文

佝偻的身躯总是不听使唤,你我带着雪白的发丝相见,所有的遇见,都是此刻的笑谈,过往,都是云烟。

在慵懒的午后,忆起从前。

篇7:怀念不如陪伴杂文随笔

匆匆一别,已近半载没见到大哥了。到了惠州后的第二天早上,我们正准备去找他,远远地看见大哥走近了。他一下子就看到了我,高兴得大叫起来。我呢,只知道朝他傻笑。那一声大哥总叫不出口。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的男友,把我当妹妹看待,一直都对我很好。

大哥看见我们来了,心里非常兴奋。大家聊了一会儿后,他就要带我们去吃早餐,又见天气冷,他硬要拿衣服给我们穿。那时我们确实感觉有点冷意,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没想到大哥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大哥真是有心人,我们暗暗吃惊,一个男孩子如此温存体贴,真叫人感动!

因为还没到招工报名的日期,我们只得暂时住在老乡那里。大哥上夜班,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八点,早上一下班就问我们吃饭没有,然后就带我们去吃。有时是真的吃过了,他却不相信,硬是要带我们再去吃。我们叫他去休息,他却说不累,硬是要陪着我们逛街,一直到中午等我们吃过饭后,他才去睡觉。

那几天,我们不但用了他不少的钱,而且还耽误了他不少的休息时间,可他却不当一回事,而我们都在心里难过。

一发工资,他连忙借钱给我们,带我们去买日用品。我们从家里出来时没带很多钱,路上一用就已经所剩无几,但我们的囊中从未现过羞涩。不需要我们开口,他就明白我们的心事。

我想不到一别数月再相逢,他还是那么好,而且我朋友又没跟我们一起来。我想不到一个外乡人会对另一个外乡人那么好,照顾得那么周全。我感动了,我真想当着他的面大声喊出“大哥!”

看完这篇文章,我又想到了那位高高瘦瘦,面容清秀的福建男孩,那位痴情而又纯真的男孩。他对我闺蜜深沉的爱曾让我们动容,而他对我的好,也让我没齿难忘。人生太多无奈,由于闺蜜亲人的百般阻挠,当年痴情的他最终没有和我的闺蜜走到一起。而我,由于年轻不懂珍惜,也把他的联系地址搞丢了,以致后来多少回想到他,我就感到有一种失落挥之不去。

人的通病就是失去后才深感遗憾,才在怀念中追悔莫及。一个对我这么好的人,我却把他弄丢了,时隔二十多年后,我依旧没法忘记这个对我如此好的远方人,只是如今对他徒有怀念,因为我再也见不到他了。我想,如果我们从当年到如今一直保持联系,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友情啊!

这么多年来,我再也没有遇到过对我如此好的远方人。随着年岁增长,经历了人世冷冷暖暖,更让我感觉当年的友情是那么珍贵。这也让我越发觉得和他失去联系,成了人生憾事。

有人说,相见不如怀念,我要说,怀念不如陪伴。如果当年我没有把他的地址弄丢,或许我们之间就会一直保留联络。从最初的写书信到以后靠网络联系,我们之间就会一直保持交流。他或许也会是我的微信好友,我也会像对其他挚友一样,时不时对他嘘寒问暖,和他说说心里话。时不时在看过他的动态后点赞或留言。我也会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伤,在手机里陪着他度过生命中每一个平淡的日子。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此生注定我再也见不到他了,只能在怀念中深深感谢这样一位好人曾经在我的青春岁月出现过,给过我一世难忘的温暖。

篇8:尽信书不如无书

《辞典》中有一个分门别类的“主题索引”,第七类叫做“资产阶级美学和艺术批判”。在一部辞书中出现这样一个类目完全是多余的。我认为批判精神应贯穿于全书,不必另辟“类目”。类目特别标出“批判”二字,可能是由于《辞典》主编为了表明自己是“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的,故而在一册小辞典中也要向读者提供批判的武器吧。出于这种动机,那当然无可厚非。但那个类目中应该作为重点的“资产阶级美学”却很少很少(严格地说,可能只有“移情论”一项),而绝大部分是现代西方的艺术流派。不错,它们都是资产阶级艺术,但是,难道西方艺术流派就只有这十几个吗?选取的标准是什么呢?

另外,据我的理解,依据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批判,必须是立足于科学分析的批判,而决不是简单地扣个帽子、贴个标签了事。然而《辞典》中的很多“批判”,恰恰就是这种偷懒的、违背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所谓“批判”。例如,对于西方十九世纪那个“移情论”,我就认为不能简单地扣一个“主观唯心论”的帽子而全部否定。不错,我也看到此派学者们(如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等等)的学说都不免失诸片面,但是,难道其中一点儿合理的成分都没有吗?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甚至日常生活中,“移情”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马马虎虎地扣一顶帽子而弃置不顾。从《辞典》中对于“移情论”等等的说明中也可以看出,在编撰者的心目中,“批判”就是“绝对否定”的同义词。如果一个经验不足、不大会独立思考的青年,读了《辞典》中“移情论”这条词目的说明后,他得到的仅仅是标签和帽子(即所谓的“批判”),而不是真正的知识,更有甚者,他可能从此一看到古今中外有关“移情”现象的学说,就会骂一声“主观唯心论”而掉头不顾,从而堵塞了求知或深入思考的道路。

这书既然叫《简明美学辞典》,那么,对于诸家美学学说,总该重点地介绍一些吧,然而没有。且看“索引”第八类“美学思想史”。这个标题很吸引人,然而数一数词目,却总共才十七条。再看看具体的条目,其庞杂混乱的程度又够你吃惊的了。而且这一类虽然条目庞杂,但其中却既没有康德,也没有黑格尔(他们都被零敲碎打,以其片言只语散见于其他词目;不过他们也很侥幸,没有被列入“资产阶级美学和艺术批判”这个类目)。至于中国和印度的学说,更是不见踪影,仿佛这两个文明古国从来没有过美学思想!当然,不能要求一册小辞典包罗万象,但是,“负荷力”不够可以谅解,浮夸可不是好学风。其他如“神话”等项,尽管与美学和艺术有紧密关系,却决不是“美学思想史”中的学派,把它们列在这个类目中,真是使人觉得不好理解!

这部辞典,正如中译本译校后记中所说,由于参加编写者多,“造成了原文文风上的不够严谨”。但我还要补充一句:不仅文风,《辞典》的学风也是不够严谨的。由于它的错误缺点较多,因此,我不能不认为:“整个说来,它说不上是一本好书”(借用若水同志评苏联《简明哲学辞典》的话;参看《读书》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至于译文,我感到还是很流畅的,译、校者费了不少的心力,可以想见。不过译文中个别毛病也还是难免,现在只举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辞典》中译本第一四九页有这样一条:“〔点彩主义〕(来源于法文tache——斑点)……”说明中的第一句是:“抽象主义的变种”,后面还提到此派的主要人物美国画家波洛克(J·Pollock,1912—1956)及其作画方法。我由于知道些西方美术流派的情况,读了那个说明后觉得还可理解。不过我以为“点彩主义”这个译名是不恰当的。这个词的英文原文是“tachism”(源于法文tache)。波洛克等画这种画时把画布铺在地上,把颜料和油装在桶里“滴”在画布上,以便造成斑斑点点的效果。因此,这个名词可以译为“斑点主义”。这个流派又称为“drip painting”,又可译作“滴色派绘画”。把它译为“点彩派”并且容易与另一个习惯译名混淆。原来“点彩主义”以往是“pointillism”的译名,我国已习用了数十年之久。这是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绘画流派,又叫做“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主要画家是修拉(G.Seurat)和西涅克(P.Signac)等。他们把印象派表现大自然光色变化的方法推向极端,取光谱七色,以画笔十分整齐地在画布上“点描”,以取得特殊的色彩效果。“点描主义”或“点彩主义”既然早已成为此派名稱的习惯译名,那么最好不要用以译“tachism”,以免混淆。

最近,那位青年朋友又来询问我对《辞典》的看法,我只告诉他一句话,就是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我们不该出这本书。翻译出版外国美学资料是无可厚非的,我只是提醒喜爱读书的朋友(特别是青年朋友)注意而已。

篇9:浊富不如清贫随笔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此话出自《幽梦影》。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古人。

陶渊明不惧上司淫威,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南山,寄情于菊,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归去来兮辞》里说:“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正是诗人真实的人生写照。

柳永在《如鱼水》中说:“浮名利,拟拼休,是非莫挂心头。”其词风朴素,却隐藏着疏狂不羁的天性。因为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怒宋仁宗,而“奉旨填词”,他浪迹青楼,生活潦倒,却使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孟浩然少时即颇有才名,为出仕,他几经周折,却因心性高洁,鄙视阿谀奉承,而从官场退隐。他精于诗词书法,诗作咏物抒情言志,创一代诗风,受到无数大家的推崇。李白赋诗云:“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就是最好的诠释。

李白出仕未得施展抱负,皇帝“赐千金放还”。谁料他的政治追求不灭,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谪仙人”沦为阶下囚,几乎送命;不几日,投奔李冰阳,病逝或说溺水而亡。李白是一位天生浪漫的天才诗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也是清贫的。他志向远大,却不得施展;几次婚姻坎坷,两三儿女凋零,难享天伦之乐;独自游历数地,寄情山水。也许,没有了官场羁绊,才使得李白似破茧的`蝴蝶,成为一个不朽的传说……

石崇在荆州刺史任上劫掠往来富商而发家致富,与之斗富的王恺(可是皇帝的舅舅啊)也自愧弗如。他用珍珠十斛买来爱姬绿珠,因绿珠貌美,招惹孙秀垂涎,最终绿珠坠楼自杀,石崇被斩于市。他在临死时说,自己的杀身之祸缘于自己的财富之累。看守讪笑说:早知如此,你为什么不早些散财做些善事呢?

蔡京是一代权相,因为贪渎,埋没了才名。书法史上“宋四家”里的蔡,据说最早指的是蔡京。他的诗作堪称不俗,却不常被人歌咏。他状元及第乃至相位,最终却被发配岭南,病死途中,可谓悲哀。

和珅为满人,却精通汉语、蒙语和藏语,并且熟读《四库全书》,擅于经济。他揣摩乾隆皇帝的心理,投其所好,深得君心。他绝非戏说影视剧里的不学无术之人,可惜他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如果和珅的心能清澈一点儿,摆正自己的位置,也许不会落得抄家赐死的下场。

篇10:相见不如怀念的随笔散文

我曾经对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你以为你是谁,你总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仿佛你说的就永远是对的。

这句话原话是不是这样我记不太清,但是原意我却记得很清楚,尤其是高高在上那四个字。那是曾经在我一段青涩而美好的年龄她所给予我的震撼,我知道我是怎样的人,而她是愿意承认我这样的人并把我在一张张白纸上剖析出来的人。

这样的人,我哪能不去怀念?

对于我不能把握的事情我总说随缘,不过我知道它只是我不想做出解答的一个巧妙的借口,对于这个‘缘’,我从来都没有放多少期待。

可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一样,早年我就跟她有过一次邂逅,只不过那场遇见我注意到了她,她却没有注意到我,因为我在她的后面。像这样在人群中对某个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效应,对我来说次数是比较多的,可是能在这么多次中我还能清楚的记起她的脸,说明她是特别的。

原以为此后便无交集,就似“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朦胧感,我会望着你从我人生无数的过客中随波逐流而去,直至想不起还曾有过这样的一次邂逅。

可是你却顽强的从流波中奔向了我,仿佛水就是逆流的。那时我就感觉到那是一种缘分,我们第二次见面时已经成为了同学,你就坐在我的旁边。

你长发及腰,圆圆的脸蛋,可爱的身材,让人有一种毫不违和的亲切感。从不对陌生人侃侃而谈的我那时拉你听完我说的一路的话,现在想起来那时你我都好可爱。

你可知道,我现在想起你时,都是你无尽的好。我现在才领悟到这样一个真理:时间会慢慢沉淀出一个人的好,况且你本来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还有那些在课堂上永远都学不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谢谢!

我只是稍感到一些遗憾,因为我们连毕业时连一句对彼此的祝福语都没有,我想我那时应该不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一柱残陨的不惹人注意的雕像而已。

那天下着雨,我如一个小丑般的从你面前走过,我将伞压得很低,那一刻我只觉得我太失败。因为我知道从那一刻起,我便彻底失去了你,永远。

我始终没有鼓起勇气和你说一句话,因为你在人群中笑,而我不敢靠近在人群中的你。那时,真的,我彻底沦为了一个小丑,雨水将我脸上的妆卸掉,我彻底成为了路人。

我应该诚实的告诉你,你给我写的那么多纸条中,我有一封没有看,或许那时你以为我看了。其实并没有,至今它还夹在我的日记本里,布满你字迹的那一面将永远与我日记交合。

那是你最后一次给我写的信,我大概能猜到里面的内容,不过我不想亲眼证实,我希望它是美好的,结果它真的如我希望的美好的一般躺在那里,好像我们的故事就被尘封在那里,那是一段不可触及的美好时光。

我现在也不再向任何人提及你,你也不会知道我在不在想你,我也不知道你在不在想我,我们就这样在两个平行的世界过着各自的生活,只不过我的世界里还常常出现你的幻影。

我知道你现在过得不错,相比之下,我好像稍比落魄,不过没关系,在平行的世界里,我们一起前进吧。

篇11:春风十里不如你心情随笔

我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无所事事的厉害,所以感觉到时间拖泥带水。但是奇怪的是,它虽然来得缓慢但去的飞快。当我回头看看的时候,已经记不得昨天做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昨天并没有做什么事情。

可是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不然就浪费了这大好的时光。

就好像原本一个人的你,也可以试着找个人一起了。

看完三生三世以后剧中夜华对浅浅的情深意浓,心中的少女心泛滥,最浪漫的无非就是你要懂我的话中话,我会懂你的心外心。

我希望有个人在我说今天天气真好的时候,你便知道该回答今天我有空,我们一起去约会吧,而不是告诉我你要在家睡懒觉不想出门。更希望在我说今天晚饭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便告诉我要带我去还没吃过却很好吃的餐厅吃饭。也很希望在我说天气好像要下雨了的时候,你就主动说要来接我。

春风它会吹过好多里,可都不如和爱的人一起吹吹风,看看风景,一起做很多事。

篇12:尽信书不如无书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思维;情境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说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在新时代,它也可以被我们视为一种创新精神,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懂得创新,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一、题目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问题情境,小丽早晨7时30分骑自行车上学,要在7时50分至7时55分之间到达离家3400m的学校,小丽骑自行车的速度应在什么范围内?

二、课堂再现

教师:请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很好。你把题目中的7时50分至7时55分转化为了20~25min。

学生2:老师,还可以用方程的思想解决。

教师:呦!说说看。

学生2:设自行车的最大速度为xm/min,最小速度为ym/min,由题意得,20x=340025y=3400,解得x=170y=136,所以自行车的速度在136~170km/h。

教师:非常棒!方程和算术方法的思维方式是互逆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生3:老师,还可以用不等式的方法。

老师:你试一试看看。

学生3:设小丽骑自行车的速度为xm/min,由题意得20x≥3400且25x≥3400。

教师:你赞成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在这里一脸的茫然,发现不了错误……教师在此处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想一下,这两个不等式是根据什么不等关系列出来的?

学生4:20分钟行驶的路程≥3400,25分钟行驶的路程≥3400。

教师:你同意这两个不等关系吗?

学生5:感觉有一点问题,但不知道是什么问题。

(学生在不等关系上也出现了问题,教师感觉预设不足,是直接说出哪里出了问题?还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继续思考呢?最后,教师决定还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自己思维上的问题。)

教师: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教师:你会解这两个不等式吗?

教师:厉害!因为x是正数,所以,去分母不变号,把没学过的不等式转化为学过的不等式去解决。你能通过对比发现20x≥3400和25x≥3400有什么错误吗?能解释错误的原因吗?

学生7:20x≥3400错了,应该为20x≤3400,这个不等式的不等关系应该是20分钟行驶的路程≤3400,否则不到20分钟,小丽就到达学校了。

教师:非常棒!看来书上的这种方法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6的方法虽然不是书上的,但是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一定什么都按书上的来,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一些思考

有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但如果死抱预设的教案,害怕“出格”,排斥学生的个性思考,其结果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本节课中教师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没有过多的引导,而是给学生时间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虽然与课本中的不等式不同,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对不等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在经历了分析、探索、错误、再分析、发现新方法、改正错误的过程后,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真谛。

篇13:教育随笔: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学生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己的主观意愿。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不好管理,也许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也许这是一个有些争议的事实。

作为一线教师有些时候我也略有同感。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说:“现实就是现实,距离理想很遥远,我们的抱怨、哀叹、自怜无法阻止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的是学生心里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的优越化带来的是他们的浮躁。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他们在家成为了太上皇、在外成为了小霸王。所有这一切我们都无法改变。

既然抱怨环境属于无效劳动,不如利用这个时间来改变自己。因为抱怨一次烦一次、抱怨越多、烦恼越多,我想既然事实无法改变,何必要浪费我们珍贵的脑细胞做此无聊之事。所以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面对如此众多学生,我们应该思考他们心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渴望什么样的老师?

其实老师要想让学生信服,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这一点如果细想一下,其实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因此书是顾问,它们可以做我们的参谋长、智囊团,逆境中给我们智慧、工作中给我们灵感。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因此书是船只,使我们的思想从狭隘

驶向广阔,让我们能望得远、看得开、不为小事生闷气、为了自己忍住气。心胸宽广以后自然就站得高、望得远。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忙,但他们有时间来闲聊、磨蹭、闲思、空想、发愣、抱怨、指责、诋毁,就是没有看书的时间,把看书看成一种负担,这是一种典型的心不静之表现,心不静易生是非,是非有则烦恼来,所以我们必须静心读书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书中有快乐、烦恼自然无。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多听听相声、看看笑话、哲理小故事。听的多了、看的多了,时间一长就会使自己开朗、乐观、活泼、幽默。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比较幽默的老师、往往这种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而且幽默还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相貌、身高等等,当被人说你矮时,你告诉别人“浓缩的多是精华”;当别人问你头发上哪儿去了,为什么这么少,你告诉别人“头发都变成知识存进大脑了”。幽默不但让学生喜欢你、接受你、留恋你,还能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宽阔、当环境不如人意的时候,也能从失意中寻找快乐、从烦恼中解脱自己。所以幽默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本。

没有人拒绝微笑,只是有人不会微笑,当我们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时候,不但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而且具有连锁反应,周围的同事也会因你的不快而忧郁。其实,我们烦恼一小时,就失去了3600秒的幸福。当几十年以后再回首一望,不禁感慨地说何必呢!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微笑、善于微笑,看看身边的同事、包括自己的学

生,爱笑的人谁都喜欢、绷脸的人都会敬而远之。因此微笑会使人悦纳你、贴近你。

学生们一天下来本来很累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带给他们渊博的知识、上课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讲课过程中微笑伴随着自己的幽默、风趣,学生们也会身在累中不觉累、身在累中也觉甜。

从大的方面来看、改变自己也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心胸开阔,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学生并不是很难教,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好。

上一篇:我的ERP实施总结下一篇:高瑞oa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