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读书报告

2024-04-14

道路桥梁读书报告(通用8篇)

篇1:道路桥梁读书报告

篇目:《法律的道路》读书报告

文章开篇霍姆斯大法官运用详细的说理和充分的论证阐释了我们研究法律的目的或者法律义务既是——预测。我颇为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法律是一项规范,它能准确地让人们预测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来惩罚犯罪分子,从而确保社会的安定,我想这也是法治的意义所在。而且预测也是法治和人治的差别所在,人治的无序性和主观性能让社会陷入混乱之中,而法治才能使社会秩序居于稳定。

接下来霍姆斯又用好人、坏人的角度看法律的切入点并运用几个例子来阐述法律和道德的关联和区分。讲到这里我就回想起老师上课说过法律是一个理性化的东西,而这个理性化的东西不应该参杂过多的道德、情感等因素,否则会阻碍的法治的发展。然而霍姆斯大法官在这其中又提出“如果说法律不是道德的一部分,那么它至少也受道德的限制。但这种权力约束并非与任何道德体系同样广泛。绝大部分的法律都远处于任何这类道德体系所界定的范围之内,而在有些情形又由于特定的人们在特定时期的习俗而超越了它们。”这样的命题。我赞同霍姆斯大法官的观点,我认为法律是道德的升华,有些道德规范可以上升到法律领域,有些则是不能的,谓之升华。同时霍姆斯认为要促进法律的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法律与道德的区分,虽然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区分会使得法律少了很多从道德中汲取的术语以及法律传统,但是这恰恰可以使得法律的发展更加清晰,为此,他指出“如果你想了解法律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那么你就一定要从一个坏人的角度来看法律,而不能从一个好人的角度来看法律,因为坏人只关心他所关心的法律知识能使他预见的实质性后果,而好人则总是在比较不明确的良心许可状态中去寻找他行为的理由--而不论这种理由是在法律之中还是在法律之外。”

接着霍姆斯又运用合同法的例子来带出法律责任的基本原则,并在结合实际经验,运用实际例子的方法下运用对恶意、故意与过失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之后霍姆斯谈到决定法律的内容与发展的动力。他首先提出了“所有法律均来自主权”的这样一个假定,接着驳斥“法律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力量就是逻辑”这样一种观点。在霍姆斯看来,历史与社会利益是法律发展的最大动力,但是社会利益不是永恒不变动的,社会利益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会随不同时代和地域而变化,然而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这也就是说基于社会利益的法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问题。接着霍姆斯又用一个案例解释了“初始非法入侵”这项技术规则。霍姆斯的这一论述给我的启发是虽然历史因袭的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对于价值或者目标的理解或者认识,但是我们却可以依自己的方式运用自己的理性努力建构一个“角落里”的理性。

最后,霍姆斯以掌握好法理知识为中心展开论述,并以学习罗马法为例阐述法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因为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和社会利益也会随之改变,但是在这些无数的变化之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不变的,那既是法律的价值、理论层面的东西。掌握好这些东西是我们在法律这条道路上成功的关键所在。霍姆斯并在文章末尾以“正是通过它们,你不仅在你的职业里成为一名大师,而且能把你的主题和宇宙联系起来,捕获那发自无限苍穹的回音,透视深不可测的过程,并探询宇宙法则的线索。”最后表达了对法律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篇2:道路桥梁读书报告

班级:20074041学号:2007404141姓名:郑静怡

论文摘要: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道路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条优美的现代公路,既要求有悦目的外观、优美地与周围环境相配合、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更要给驾驶员创造一个优美的视野环境和安全舒适的动态感觉。公路的美学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不可分割或放弃的一部分。

关键词:线形设计;美观性;交叉口;

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道路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条优美的现代公路,既要求有悦目的外观、优美地与周围环境相配合、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更要给驾驶员创造一个优美的视野环境和安全舒适的动态感觉。公路的美学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不可分割或放弃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我国公路建设的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不管是设计水平还是施工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综合设计上却不够完善,也就是在考虑使道路满足交通工程、建设与养护经济性的同时,没有更多的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今,道路使用者对道路的整体特性有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要快速、安全、经济、方便,而且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比较舒适,希望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这样,道路的美观性设计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然而美观性设计又不能独立的存在于设计体系中,它必须与其它方面的设计相结合,才能使整个设计工作达到各方面的要求。

道路美观性设计主要就是对道路景观的构造,就是在考虑使道路满足交通功能、建设与养护经济性的同时,还要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高其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给驾驶员、乘客及沿线居民以心理上的舒适感,行车上的安全感,并考虑动植物保护及生态平衡,使道路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道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达到尽可能的协调,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即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道路具有功能、美观和经济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道路美观性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工程及沿线区域环境特征或行政区划等,将道路划分成为若干美观设计路段,然后在每个路段中选择大型构造物和沿线特色的景物作为设计景点,尽可能做到点线面兼顾,整体统一,使道路与沿线景观相协调;

2、合理组合路线的平、纵、横面,保证线形流畅、视觉开阔,并与自然地形相适应,避免大的切割自然地形;

3、道路上的各种人工构造物的造型与色彩应考虑美观效果和驾驶员的视觉效果,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各种构造物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4、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构造物和绿化来补偿、改善道路沿线景观,并结合不同路段的区域环境特征形成特有的风格;

5、应利用道路沿线设施和各种人工构造物,诱导驾驶者视线,预告道路前方路况的变化,以适时采取安全措施。

6、在满足道路使用者对道路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其美观性设计的目的是使道路使用者在道路上驾驶过程中能够轻松、快捷、愉悦和高效地到达理想目的地。接下来主要以城市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为对象进行阐述。

下面根据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道路的美观设计:

一、平、纵、横面线形设计与美观性:

线形设计指的是路线立体形状及其相关诸因素的综合设计。它不仅要考虑道路的性质、作用和服务于不同功能的交通需要,而且还应满足城市美学要求,使用者

可能产生美好的景观享受,这样的设计才是一个良好的设计。

线形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路线设计应使公路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性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2、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方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5、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要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意驾驶者的视觉方面的要求

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平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8、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等不同特点,选择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9、对立体线形应选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线形设计与周围的环境要相协调,平、纵面线形组合应同路线所经地区的环境相配合。设计速度高的公路,线形设计和周围环境配合的要求应更高,充分利用自然风景,如湖泊、大树、孤山、或人工构造物,如大坝、桥梁、农舍,或在路旁设置一些设施等,以消除景观单调感,使公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增强其美观性。同时,线形与环境的协调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少改变公路周围的地貌、地形、天然森林、建筑物等景观。横面设计应使边坡造型和绿化同原有景观相适应,弥补挖方和填方队自然景观的破坏

2、当公路怡挖方穿越山脊或通过宽阔林地时,路线应布设成曲线,以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

3、为减轻在长直线上行驶的单调感,应使驾驶者能看到前方显著的景物

4、应根据设计和景观要求合理选定构筑物的造型,使公路构筑物成为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有条件时,宜适当放缓边坡或将边坡的变坡点修整圆滑,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增进路容美观。公路两侧的绿化应避免形式和品种的单一,应将绿化作为诱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境的一种措施而进行专门设计。

线形要有良好的配合从行车与视觉方向的要求出发,道路的平、纵、横面线形应有良好的配合,这种配合不仅体现在某一投影面内,而且应体现在道路线形的空间组合上;而从行车安全、舒适等方面考虑,在平、纵线形配合方面同样不容忽视。

二、交叉口的设计与美观性

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影响交叉的明显性。但是,如果交叉口布置合理并适当绿化,也同样可以提高交叉口的识别能力。为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交叉口(包括匝道、升坡和匝道内的面积)的造型对创造交叉口视觉景观意义重大。

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应满足一下原则:

1、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2、道路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前期

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4、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

5、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铺装宜适当加宽,并恰当地组织行人过街。快速路的重要交叉口应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主干路上的重要交叉口宜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6、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立体交叉的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标高协调,便于布设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并宜采用自流排水,减少泵站的设置

7、为提高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以增设车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变速车道与集散车道

8、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如下:立体交叉应按规划道路网设置;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后对邻近平面交叉口的影响;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道路跨河或跨铁路的端部可利用桥梁边孔,修建道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9、立体交叉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采取简单形式,其体形和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协调,力求简洁大方

10、立体交叉的线形布置应与桥梁设计配合,不宜设置过多斜桥、坡桥及弯桥,并减少桥梁面积。

下面主要谈一下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美观设计。互通式立体交叉指的是上下各层道路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互相连接的立体交叉。其中只有部分匝道互相连通的称为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在空间上把交叉的交通进行分离,并用匝道将上下相交的道路加以连接,这样的交叉口称为互通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可以分为完全互通式和部分互通式两种。完全互通式允许所有方向上的车辆出入,而部分互通式要限制某些方向上的车辆出入。式立体交叉美观设计的目的是使立交造型美观、视人性好,起到引导驾驶员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及可观赏性的作用。主要包括坡面修饰和绿化栽植两部分。公路立交多侧重于坡面修饰,城市立交则侧重绿化栽植。1坡面修饰

坡面修饰是将匝道包围区域的边坡修饰呈规则、圆滑和接近于自然地形的形状。坡面原则上只修饰匝道包围的区域,其外侧应以满足通视条件、保持坡面规整为原则进行修整。坡面修饰应该保持坡顶圆滑、坡面规则和坡脚顺适。边坡坡顶适当范围内应修整棱角成圆滑形状;边坡坡度在接近坡脚的一定高度内应逐渐变缓,使其整齐,美观。

2绿化栽植

互通式立交的绿化栽植不仅能够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点缀城市的作用。绿化的内容包括:

指示栽植:采用高大独乔木,设在环道和三角地带内,用来为驾驶员指示位置的栽植;

缓冲栽植:采用灌木,设在桥台和分流地方,用来缩小视野,间接引导交通,缓和冲击,减轻事故损失;

诱导栽植:采用小乔木,设在曲线外侧,用来预告道路线形的变化,引导驾驶员视线;

禁止栽植区:在立交合流处,为保证驾驶员的视线通畅,禁止种植树木。设计时还要注意在服从交通功能、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立交特点,以简洁、空间开阔为主,适当点缀树丛、树群,注重整体感、层次感,形成开敞、简洁、明快的格调。

三、路基路面设计与美观性

路基路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确定路面等级,选择路面类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计算各结构层厚度及确定材料配合比,达到在不同季节和水文条件下承受各种车辆荷载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并能顾及行车速度与安全,道路维修和良好经济效益等各项要求。

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设计资料

2、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他结构物和防护工程

3、陡坡上的半天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当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出路台灯构造物

4、沿河路基应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沿河路基废方应妥善处理,防护、排水及绿化工程应于设计图同步设计,以免造成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不良后果。

路基工程美观性的体现: 1路基工程是公路主体功能的主要载体,路基的设计高度、边坡坡率、断面形式是影响路基稳定和道路美观的直接因素。路基填土必须保证不因地下水、地表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在许多方面来说,对路肩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行车安全、运营成本、美观效果等,那么路肩可采用低填路基缓坡植草,这样增大路侧净区,节省防护工程及路侧安全设施等工程,另外可使道路使用者的视觉产生愉悦的效果。2对不同使用性质的路面,可使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比如说城市快速公交的专用道路可以用不同色彩的路面区别于其它路面,防止其它车辆驶入而影响快速公交的正常运行。对于人行道,可设置在绿化带旁或与道路边缘齐平,那么在人行道与道路之间种植草皮或其它植物,这样就有助于增加道路美感,并缩小硬路面的视觉宽度,而且种植带还为路灯、消防栓、街道设施设置及景观设计提供了空间。3道路横断面造型的重点是路基边坡,目的是使路基尽量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沿线的植被相协调。对于高等级道路,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该使道路具有与周围相似的特征,在有条件时,道路边坡坡度应该尽量放缓,使人工边坡与自然边坡融为一体。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双幅道路,可以将上下分别布置,使中央分隔带不同宽度或者上下行道路不同高,这样有利于保护珍贵的地物和植物,通常可以减少工程量,对景观造型和经济都有利。

通过上述关于道路美观性设计的简要叙述,可见在美观性设计对行车的快速、安全、舒适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们只能定性的去重点描述,定量的、具体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道路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使用者的诉求,在美观性这一方面必须加以重视,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资金,不断开发新技术,研究新材料,设计出更多美观、实用、经济的道路,为道路使用者营造一个安全、快速、通畅、舒适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6;

[2]交通部公路司.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

[3]吴瑞麟、沈建武等.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4]张红志、王广宾.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分析[C].山西科技.2008年第3期;

[5]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

[6]郭锐、马浩洋.高速公路的景观建设[C].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第10期;

[7]李峻利、姚代录.路基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8]李杰.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周蔚吾.公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0]刘朝晖.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1]周志.公路视景技术[M].西安:长安大学,2003;

[12]中国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3]王云龙.现代化的道路[M].山东:商务印刷馆.2004;

[14]大塚胜美.公路线形设计[M].沈春华,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

[15]吴庆洲.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6]陈相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7]熊广忠.论道路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18]腾家俊.现代桥梁建筑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9]张先勇.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0]熊广忠.论公路美学的研究与应用[C].中国公路学报.1994年01期;

[21]ZhangQiSen.Landscape highway system study[A].2005;

[22]WeiZhongHua.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theory[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 2005;

[23]HePiZhuang.The landscape design of road greening engineering [J].concrete highway traffic university press.1999 S1 stage;

[24]ZhangXiuLi.Road construction and landscape coordination study [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2002;

[25]ZhaoBingQiang.driver dynamic visual features and its influence [J] highway traffic technology.1998 S1 stage;

[26]YaoKe.Roads wiring and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and coordination with [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4 05 stage;

[27]YaoYun.city road aesthetic fang-tsang [J].J bridge and flood city.1992 02 stage;

[28]FengXianDe.The route and landscape design [M].HuNan:Changsha press.2007;

[29]WangXuanCang.Highway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J] Highway.2005 07 stage;

篇3:道路桥梁读书报告

关键词: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道路绿带,路缘石高度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而道路绿带则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的骨架,直接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景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特别是道路绿带的养护管理是保持、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活力,展现城市风貌的关键环节。

当前,为建设繁荣武汉、生态武汉,在武汉市园林系统推行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的形势下,武昌区园林管理部门按照要求严格实施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日常的道路绿带养护管理过程中,诸如保洁、施肥、修剪、降土降尘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后期的景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路花坛绿带路缘石的高度。

1 基本情况

1.1 武昌区道路基本情况

武昌作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她既是楚辞浪漫、黄鹤飘逸的历史名城和彪炳千秋的首义胜地,又是青山碧水、生态宜居的滨江之城。

武昌区现有道路110余条,其中有绿化带的道路有90余条,行道树3万余株,园林道路绿地面积80余万m2。道路绿化带将道路绿化景观有机串联起来,同时也起到人车分隔、除尘遮荫、美化环境等重要作用。

1.2 武昌区道路绿带路缘石情况

道路绿带路缘石作为分隔花坛与道路最外沿的部分,对道路的景观效果启着重要的作用。整齐划一的路缘石无疑会增加道路的整体效果,长期以来,道路绿带花坛路缘石由于紧连道路路面,也最容易受到车辆挤压、碰撞造成的破坏;由于路缘石高度过低,导致植物生长、根系及土壤越过路缘石等现象,大大影响了道路的景观效果。

目前,武昌区道路绿带花坛路缘石主要有如下几种(以一级道路为例):材质1:大理石;安装道路:徐东路、临江大道。材质2:混凝土;安装道路:中山路、友谊大道、和平大道。材质3:花岗岩;安装道路:中南路。

1.3 武昌区道路绿带养护管理情况

按照绿化行业养护管理要求,武昌区对道路养护管理主要有以下工作:

1.3.1 花坛降尘。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将所有道路花坛降土,标准为:花坛离占石50cm内土壤必须低于占石5~10cm。并加强绿化植物冲尘,保证绿化植物整洁卫生、无明显积灰、植物材料整洁。

1.3.2 绿地保洁。

做好绿地日常保洁,对管辖内花坛、游园、景点等绿地内的烟蒂、纸屑、瓜果皮、枯枝败叶及枯死植物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到垃圾随产随清。

1.3.3 植物修剪。规范绿篱及色带的修剪,绿篱及色带按技术要求进行精剪,修剪力求达到轮廓清楚,顶面平整,侧面上下垂直,色块之间留出分隔间隙,既保持线条整齐流畅,又方便养护作业。

1.3.4 水肥管理。

根据植物种类、生长季节、土壤质地、干旱情况,适时适量合理安排浇灌,保证绿地植物良好生长。

1.3.5 植物补栽。

按照一致性的原则,对缺损、死株、空缺的苗木进行补栽,以便与原来的景观相协调。对人行践踏严重,不适宜补栽的位置则实行铺植草坪砖或硬化处理。

1.3.6 病虫害防治。

与市园林科研所、兄弟单位工作交流,保持与一线管护人员信息沟通。并定期对道路植物症状进行巡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情,作出合理的判断,发现病虫害征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蔓延。

1.3.7 园林设施维护。安排专班加强各道路站石、栏杆缺损巡视与维修,确保各项园林设施完整、见新。

1.3.8 行道管理。

及时对行道树进行整形修剪、抹芽、树穴松土。对行道树影响交通、供电的树障及时进行修剪,并对遭受病害、人为或者天气损害的树木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做好行道树穴软、硬覆盖工作,消灭黄土裸露现象。

2 现状分析

通过对武昌区主要道路的调查,结合道路绿带养护管理情况,我们发现,在做好道路绿带养护管理的前提下,道路绿带路缘石的高矮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绿化景观效果。

当前,由于武昌区部分道路绿带路缘石较矮,如果按照上级标准进行花坛降土,则会造成植物根系裸露,对道路绿带内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由于环卫水车冲洗路面作业,路面的泥浆会越过道路绿带过矮的路缘石而污染植物,如此日积月累,花坛绿带内的泥土越积越高,严重弱化了降土效果。与此同时,园林部门进行植物冲洗以及雨水冲刷则又会将泥浆带到路面,如此反复,双方都费时费力且没有达到美化路面和绿化带的实质性效果,影响城市形象。

目前,武昌区的道路的绿带路缘石低矮化现象以紫阳路和秦园东路尤为严重。

如图1所示,紫阳路绿带中的植物由于降土,根系已近乎裸露,长势不良。图2秦园东路绿带中间的麦冬草已经高出了路缘石高度,且长势不良。

鉴于以上情况,为达到道路绿带景观美化效果,道路绿带路缘石如能达到一定高度,则会具有如下优点:(1)提升路缘石高度能减少因路面洒水作业造成的花坛植物材料受污染。(2)能有效减少园林部门因进行植物冲尘造成的路面污染。(3)有利于园林部门作业施肥、培土、修剪、植物补栽等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4)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开花,达到美化道路的景观效果。

鉴于此方面的考虑,武昌区园林部门于去年先后对区内几条主干道进行了道路绿带路缘石的提升,收效十分明显。

如图3中山路、图4友谊大道所示,由于绿带路缘石的提高,加之日常的养护管理,植物长势良好,色块整齐、层次分明,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中山路也荣获“2011年武汉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示范路”荣誉称号。

3 建议对策

为达到建设繁荣武汉、生态武汉的目标,增强道路绿带景观效果。鉴于道路绿带路缘石提升高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强烈建议相关部门对于提升、更换道路绿带路缘石的工作予以重视。并提出如下建议:

篇4:道路桥梁读书报告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元化读书;构想;建议

1982年,上海举行以“振兴中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为全民读书活动奠定了基调,1997年,我国发出了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这一举措正式揭开了我国全民读书活动的序幕①。从1982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数次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实施,激发了全民阅读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各文化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的形式、成绩与不足

在我国,读者协会、文化宫、文化馆等是开展全民读书交流活动的主要载体。随着我国全民读书工程的逐步推行,这些平台在开展全民读书交流活动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文化宫、文化馆、读者协会等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时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开展文化沙龙,组织读者共聚一堂,于茶水、音乐中进行读书交流,畅谈读书体会;组织读者进行诗歌朗诵。以上这些交流形式,丰富了读者的交流体验,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活跃了阅读氛围,在激励和鼓舞读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时期读者群的不断壮大,这些稍显传统的交流形似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交流需要,必须要开发更多元化的读书活动,给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二、我国读书交流活动模式的创新

建议

(1)以参观历史文化名人遗迹为形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文化馆、文化宫等开展读者交流活动时要本着传承创新的原则,组织读者参观历史文化名人遗迹,这里的文化名人遗迹主要指名人留下的读书遗址。让读者在欣赏名人遗迹的过程中获得启发,有更深刻的读书感悟。这就需要文化馆和文化宫等积极挖掘和发现我国名人读书遗址,如四川射洪有“陈子昂读书台”,江油有“李白读书台”,桂林有“颜延之读书庵”,全州有“柳开读书台”,阳朔有“曹邺读书台”②……(2)以红色电影放映讨论为形式开展读书活动。红色电影文化是我国的特色文化,《英雄儿女》、《白毛女》、《血战台儿庄》、《建国大业》等红色经典电影记录了祖辈们为了实现新中国解放而付出的生命代价,是我国历史不可磨灭的印记。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就是为了积极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全民读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红色电影讨论会开展读书活动。(3)以小品情景剧表演为形式开展读书活动。小品情景剧是我国民众最为喜爱的表演形式,在读书交流活动中,也可利用小品情景剧表演,可以将读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排成小品情景剧,然后让读者进行表演。在不同的演绎中,读者的内心情感会得到激发,可以加深读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让他们更好的掌握书籍知识。此外,利用小品情景剧,还可以激发读者的创造力,让他们在读书中不断进行创新,将读书内容转化为丰富的小品情景剧,展现给其他读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4)以电子书屋为载体开展读书活动。图书馆应该建设好电子文献平臺,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电子阅读平台,让读者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跨时间、跨地域的读书活动。电子化读书能够克服过去读者要亲自到现场才能读书弊端,可以提高读书的时效性,提高读书频率,还能实现电子化交流。(5)从横向交流到多方位纵向交流转变。图书馆、文化宫、文化馆和读者协会应该定期合力举行读书交流会,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读书交流活动中,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这样既能扩大读书活动的影响力,又能起到良好的社会带动作用。

三、我国读书活动吸引青年人加入的建议

青年人是我国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吸引更多青年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能够提高青年人的整体素质,可以为我国的富强文明培养栋梁之才。文化宫、文化馆和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可以和青年人较多的企业、工业园联合,也可以依托高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红色电影探讨会、感恩教育、读书交流联谊会等,通过这些平台的联动,吸引青年人加入,壮大我国读书群体,真正的推进和落实全民读书活动。

四、我国读书活动依托社会载体开展的建议

在我国,职工群体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利用这个群体所在平台开展读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可以利用职工大讲堂开展职工读书活动。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充分采用各种媒体活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场景的布置营造出社会文化建设的氛围。这给职工读书活动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职工大讲堂可以邀请专家专题开展传统文化道德、社会主义先进人物事迹、红色名著的解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可以鼓励更多的职工群众多读书,能够在职工群众中形成良好的读书互动互带氛围,从而提高职工群体的文化素质。此外,广场活动也是可以利用的载体③。广场文化活动,主要是指在城乡较大的开阔的户外活动场地上,开展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图书馆、文化馆等可以利用广场活动受众人数多的优点,开展广场专题阅读活动,如免费读书阅读、广场诗歌比赛、书名谜语竞猜、读书内容有奖问答的活动,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五、我国读书活动借鉴国外大型读书活动的建议

世界各国为了推进读书活动都举办了不同的活动,我国2009年9月至10月,在重庆和北京开展少年儿童阅读年开放日活动,2010年4月,在长沙举办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阅读嘉年华活动,但是我国读书活动还存在不足,应该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读书活动经验。韩国政府会在读书日发行“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让当地的小孩,把阅读和写作的风气,透过一枚枚精美的邮票,随信件传遍世界每个角落。英国往往把“读书日”庆祝活动提前到3月6日举行,会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其中包括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午间故事时间、各类型的书展等。有些教育机构和书店还会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英镑的图书日代用券,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值得我国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借鉴,要善于取他国之长,促进我国读书活动的多元化开展,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读书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全民读书意识,让更多的人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从而增强文化知识,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为了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必须要创新我国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构建多元化的读书活动模式,以弥补传统读书模式存在的不足,克服其弊端,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要利用多元化读书活动,激发我国社会大众的读书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作者单位:桂林市工人文化宫)

注释:

①廖双巧.县级图书馆全民读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罗田县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2):115

②许琳瑶.从“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到全民阅读推广工作:1982~2012[D].南京大学.2013(6):34

篇5:我的读书道路作文

高尔基曾经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就读于小学五年级,读书的旅程才刚刚起步。书能使人成长,能使人进步,也能成就一个人的辉煌。莎士比亚曾经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准确。一本书就像一位你最亲切的`朋友,也似一位正在养育着你的园丁。读书使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童年时代的读书好似一片辽阔无垠的大海,也似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在这里,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读书经历。

我最开始读的书是妈妈送给我的《弟子规》,里面讲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那时,我还没有懂得读书的意义,几乎就是随便翻了几页,囫囵吞枣,大有几分不求甚解的味道。

小学期间是我读书的黄金期,在二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块“新大陆”,那就是学校的书屋。只要中午休息,我就急匆匆地飞奔到书屋那里。里面的书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我常常一看就是半个小时,如痴如醉,经常忘了上课。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由于我的不懈努力,获得了二年级的读书之星称号。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到了五年级,我开始对书如饥似渴。记得有一次上自习课时,老师让所有人写作业,但我却偷偷把课外书拿出来,暗喜没人注意,我急忙打开书,翻开了一页又一页,不时四处张望,生怕别人发现。我快乐的享受这种窃读的滋味。

篇6:中国桥梁史.doc读书心得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桥梁占有重要的一页。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国家,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曾在世界桥梁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造就了现代科学技术,19世纪又发明了现代炼钢法和作为人造石料的混凝土,使欧美各国相继进入现代桥梁工程的新时期。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在中国修筑铁路、开挖矿山、设立租界,也引入了现代桥梁技术。1937年建成的钱塘江大桥是第一座由中国工程师主持设计和监造的现代钢桥。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并引进了当时的先进桥梁技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桥梁建设的黄金时期。在学习发达国家创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设造就了中国桥梁的崛起和20世纪90年代的腾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和业绩。可以说,中国桥梁已走上了复兴的道路,正在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有希望在21世纪的自主创新努力中重现辉煌。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而在古代桥梁方面,中国的祖先也有许多创造性成就为世界所公认。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华科学文明史》中对中国古代的梁桥、浮桥、拱桥和索桥等桥型的发展都作了详细的评述和考证。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梁桥为钜桥。该桥建于商代(前16~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克商都朝歌,发钜桥头积粟以账济贫民。”古代的石梁桥一般跨度都在10米以下,最大的石梁长达23.7米。迄今仍保留的中国古代石梁桥当推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福建泉州安平桥,该桥共362孔,全长5里(2223米);以及建造更早的泉州洛阳桥,该桥始建于宋皇五年(1053年),全长1097米,有47个桥孔。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1275年所著游记中对此都有记述。《诗经》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公元前12世纪(前1135年)周文王迎亲,在渭河上修建了浮桥。以后,春秋战国以至秦汉,因战争的需要曾多次在黄河、渭河、洛河上架设浮桥,并采用铁链代替竹索为舟船间的连系。

据西方的历史记载,最早的浮桥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浮桥”。公元前493年,波斯王大流士进军希腊,为横渡伊斯坦布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用360艘战船顺流排列,7天7夜间有200万人通行过桥。

在天然形成的拱形石洞的启发下,公元前6000年的两河流域先民就开始用砖坯砌成拱圈。应该说,四大文明古国都先后掌握了用砖块和石块修筑拱门和拱桥的技术。可以推测,中国在商朝也已学会了建造拱桥。古代的拱桥最初都是半圆拱,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建造了许多著名的输水拱桥,世称“罗马石拱桥”,至今尚存30余座,并开始突破半圆拱的惯例而建造了小于半圆的圆弧拱。

中国隋朝的杰出工匠李春于公元610年修建的河北赵州安济桥是一座独具匠心的杰作,该桥主跨37.4米,矢高7.1米,拱肩两侧砌有二个小拱(称为腹拱)形成空腹的拱桥,不但减轻了自重,而且有利于排洪。这种中国首创的“敞肩圆弧拱”直到14世纪才出现在欧洲,这可能和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中所传递的中国古代桥梁信息有关。

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河上有一美丽的大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建置甚佳,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他所说的就是位于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为11孔不等跨圆弧拱桥。在桥拱上采用的是框式纵连式的砌拱法使整个拱券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桥面两侧有青石栏板279块,望柱281根,柱上共雕刻有489个大小、神态各异的石狮。卢沟桥的建成,方便了金中都与南方的交通。它工程宏伟、结构科学、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代表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用木梁像斗拱那样多层叠置外挑,或加上斜撑以增加悬挑的能力直至在跨中合拢形成跨度可达30余米的拱形桥梁是中国古代工匠的独创,在西部的川、藏地区和东南的浙闽地区至今仍可见到。最著名的当推宋代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虹桥。该桥桥跨约18.5米,桥宽9.6米,拱矢约4.2米,当时称“贯木”架桥法。在元朝时,这种桥型曾被蒙古军队带至欧洲,架设了一座跨越多瑙河的桥梁。

用天然的植物纤维(如藤、麻和竹条)制成索桥是中外亚热带地区的古代先民的自然创造。中国约在3000年前已开始建造索桥。《汉书·西域传》中已有“以绳索相引而渡”的记载,可见西域的藏、彝等少数民族对中国首创的索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灌县都江堰的珠浦桥是现存中国古代竹索桥的杰出代表。中国是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国家,至迟在隋唐时代(6世纪)就有了铁索桥。1665年徐霞客的《铁索桥记》详细描述了贵州境内一座长约122米的铁索桥;法国传教士于1667年出版了一本《中国奇迹览胜》,书中也介绍了中国铁索桥。英国李约瑟博士指出,这两本书直接启发了西方建造铁索桥的尝试。

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是中国铁索桥的代表。该桥跨长约100米,桥宽2.8米,采用13根粗如碗口的铁链作为承重索,上铺木板桥面,是由川入藏的重要通道。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起面临着更加宏伟的跨海大桥工程建设,以求实现全球四大洲陆路交通网的梦想。中国正在建设的上海连接洋山港的东海大桥、杭州湾通道工程和舟山联岛工程以及规划中的跨越渤海海峡、胶州湾、珠江口的伶仃洋、琼州海峡和

台湾海峡的工程对于中国桥梁工程师是一个挑战。面对超大跨度的桥梁、超深水基础和海上的复杂自然条件和恶劣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提高竞争力。

篇7:让读书照亮亲情的的道路作文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很喜欢读书,喜欢让心情随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喜欢体味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书籍,就是我生活中一群特殊的朋友。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难得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认识了更多的书籍小伙伴,有《骆驼祥子》、《红楼梦》、《水浒传》、《城南旧事》等等,从观看三国烽烟,到认识梁山好汉,从感慨取经艰难,到叹息红楼梦残,感受了英雄的伟大,也见证了平凡的魅力,而这一切丰富的情感经历,都离不开妈妈的陪伴和帮助。

妈妈是一个普通人,她虽然没有多么高的文化,但是她希望我们都能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文化修养,所以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与我共读。当我们一起读《城南旧事》时,看到哥哥为了供弟弟上学而辛苦工作时,妈妈的眼眶红了,她问我:“然然,哥哥姐姐就是一种责任,你也要像书中的哥哥一样爱护弟弟啊!”“妈妈,我会的!”我坚定的回答。在读到英子的不幸遭遇时,妈妈深深的叹气,说:“这真是一个可怜又坚强的孩子啊!”“妈妈,我也会慢慢的做一个有担当的孩子的!”妈妈的情感感染了我,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思想成长的过程,在妈妈的鼓励和熏陶下,我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强。

除了在读书中讨论,我们还进行角色扮演呢!在读《红楼梦》时,我和妈妈一人一段读,觉得有些枯燥,妈妈看出我有点沉不住气了,就提议角色对话,我们都开始抢林黛玉的角色,我的理由是:我年轻,我好看,适合演林黛玉。结果妈妈神补充了一句:“你还爱哭呢,那不是更符合林黛玉的的性格。”说的我怪不好意思的`。“反正我年纪大了,那我演贾母吧。”妈妈还想着压制我,贾母的地位最高嘛。爸爸看我们这么热情,也加入了进来,不过,他只能被“贾母”给分配了一个自己最不服气的角色—贾宝玉,“”只要让参加,演谁都行。”

终于开始边读边演了,我们共读到“黛玉葬花”时,我立刻拿来小手绢,扭过身子,假装哭泣,爸爸妈妈都夸我演的惟妙惟肖;当贾宝玉在贾母怀中哭泣时,爸爸居然真的扑到妈妈怀里,显得十分委屈,这画面,真是难得一见,乐的我哈哈大笑。当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爸爸查手机,我们做标注,这样温馨的场面总是让我深深的感动,是读书拉紧了我们的距离,是读书给了我幸福的感受。

篇8:道路桥梁读书报告

1) 任务的来源及研究依据

江北高速公路第三标段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起讫里程K39+373.55~K54+000, 全长16.606Km。项目所在区域为江汉河湖冲洪积平原区, 地势平坦, 地面起伏较小, 属长江以及阶地河湖冲洪积平原区地貌单元, 经过河湖长期堆积形成的平缓开阔地形, 植被发育, 主要以水稻等农作物为主, 鱼塘、灌溉水渠及沟渠较为发育。软土成因体可按河流、沟渠底部及其附近和长江一级阶地冲湖积平原两种类型。

软土分布广泛, 冲湖积成因, 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土, 软塑~流塑状态, 均匀性差, 局部夹粉土、粉砂及粘性土薄层, 呈厚层状、多层或透镜体状分布, 主要分布于鱼塘、沟渠底部及附近和长江一级阶地冲湖积平原及其附近区域。该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复杂, 主要是因软土地基对于桩基施工容易造成坍孔、缩径、偏孔等施工问题。因此, 在复杂施工环境中如何保证桩基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进度, 是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多, 降雨较多, 地下水丰富, 水量较多河湖冲积平原, 表面覆盖较薄的土层, 地下地质条件复杂。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为了保护基本农田, 今后在此种地区多以建设高架桥为主, 节约土地资源。桩基础又是主要的基础形式, 在遇到此类复杂地质段如何进行施工, 降低质量问题, 避免质量事故, 以上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确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加快了施工进度, 节约了施工成本, 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 主要研究内容

(1) 选用合适的钻孔机械, 采用反循环钻机施工。

反循环钻机施工, 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减少清孔时间, 缩小坍孔、偏压等不利因素影响。

(2) 采用优质材料形成护壁, 选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造浆。

泥浆选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造浆。泥浆指标采用:比重为1.1~1.30, 粘度16~22s, PH值大于6.5, 含砂率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泥浆比重。采用适合的泥浆能够更好保护钻孔, 提高成孔和成桩质量。

(3) 控制钻进速度, 根据不同地层, 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钻机速度, 保证一次成孔。

(4) 做好施工组织, 工序施工紧密衔接。

(2) 研究方法

(1) 制定详细研究实施计划, 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 实行项目责任制, 加强协调, 开展科学讨论, 实行动态管理。

(2) 以新口特大桥桩基道施工为背景, 根据研究内容开展理论、试验和数据分析研究。

(3) 资料查询、专题调研, 制定本课题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4) 在掌握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不断进行改进, 提高桩基施工成桩质量。

(5) 以现有施工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为基础, 进一步对施工现场的技术数据核查、数据分析整理、不断优化施工技术。

1 关键技术

1.1 工程状况与影响施工的因素

新口特大桥中心里程为K48+906.885, 位于江陵县白马寺镇西河村, 属于江陵东互通主线部分, 起点桩号为K47+676.595, 终点桩号K50+137.175, 全长2460.58m。

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 墩柱采用柱式墩, 墩台采用桩基础。墩台桩径分别为Ф1.2m、Ф1.5m、Ф1.8m,

1)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桥址区位于江陵县白马寺镇新渊村-新口村-双河村, 属河湖冲击平原地貌, 地形平坦。桥梁跨越脱马渠、立新渠等多条沟渠, 桥位轴线地面高程一般25.00~28.50m。广种有农作物;桥址区有乡村路通行, 交通较便利。桥址区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两湖断拗江汉断陷三级构造单元的江陵凹陷 (II21-3) 四级构造单元, 桥址区内地表无明显断裂构造迹象, 地质构造发育简单, 适宜桥梁建设。

2) 水文气象

本项目建设区域地处中纬度区, 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具有四季分明, 热量丰富, 光照适宜, 雨水充沛, 雨热同季, 无霜期长等特点春季天气易变, 雨量增多, 冷暖空气交替往复, 形成阴雨连绵的气象;夏季气候闷热, 为我国南方高温中心之一, 且雨量集中, 易发洪涝, 盛夏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较快, 晴多雨少;冬季寒冷少雨, 时有冻害, 偶有大风雪。全年日照时数1827~1897小时, 全年均降水量992.9~1331.1毫米。年平均风速2.1~3.0m/s, 最大风速22 m/s。

(1) 地表水

沿线河网密布, 沟渠纵横, 地表水体主要有脱马渠、立新渠等多条沟渠, 彼此相通或相连, 相互间均与长江具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长江水的补给, 水位随季节动态变化明显。

(2) 地下水

根据项目区含水层介质及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不同, 路线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上层滞水、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潜水、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为主。

3) 地层岩性

桥址区地基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淤积成因的 (淤泥质) 粘性土 (Qal+1) 、粉土 (Q4al) 及粉砂 (Q4al) 。

1.2 工程的难点和重点

在冲积平原进行桥梁桩基施工, 由于地层较软, 土颗粒较小, 地下水位高, 地层稳定性差, 施工难度较大。

该桥采用反循环回旋钻机成孔, 泥浆护壁, 换浆法清孔, 吊车下放钢筋笼,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因此, 搭设钻机平台、钻进成孔和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1.3 施工方案

根据本标段的地质情况, 钻孔灌注桩主要采用反循环回旋钻机成孔, 泥浆护壁, 换浆法清孔, 吊车下放钢筋笼,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施工工艺见图1。

1) 施工准备

施工前, 先熟悉设计图纸, 复核桩位、标高等。修筑施工便道, 平整场地, 挖设临时排水沟等。

2) 测量放样

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采用全站仪, 放出施工桩位, 采用木桩做好标示, 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进入下一道施工。

3) 护筒埋设

钢护筒采用δ=8mm的钢板制作, 护筒直径大于孔径0.4m。护筒顶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2.0m, 并高出施工地面0.3~0.5m, 钢护筒四周用粘土夯实。

4) 钻机安装

旱地桩时平整、加固处理地面, 在钻架下部支点处垫设方木或钢板, 以扩散对地面应力。水中桩时钻机直接安放于平台上。钻机就位时保持底盘平稳、钻架直立、钻头中心对准桩位中心, 并将钻架可靠固定。确保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和位移。

5) 泥浆制备

泥浆选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造浆。本工程泥浆指标采用:比重为1.1~1.30, 粘度16~22s, p H值大于6.5, 含砂率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泥浆比重。

6) 钻进成孔

钻机就位前, 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底架应垫平, 保持稳定, 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钻杆, 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保持钻孔垂直。

钻孔前, 按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 挂在钻台上。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适当的泥浆比重。

开钻前, 应在护筒内存进适量泥浆, 开钻时宜低档慢速钻进, 钻至护筒下1米后再正常速度钻进。在砂土等土层钻孔时, 宜采用低速、轻压钻进, 同时提高孔内水头和加大泥浆比重。

钻进过程中及时滤渣, 同时经常注意地层的变化, 在地层的变化处捞取渣样, 判断地质类型, 记入记录表中, 并与设计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 钻渣样编号保存, 以便分析备查。

钻孔作业保持连续进行, 不中断。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 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 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 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 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 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7) 终孔

终孔检查项目:地质确认, 孔径、孔形、垂直度检查, 用笼式检孔器;孔深和孔底沉碴厚度检查, 用测绳配测锤;桩位检查, 用全站仪测放桩位中心。

8) 清孔

钻孔至设计高程后进行清孔。清孔采用泥浆置换法清孔。采用优质泥浆正、反循环换浆, 直到达到规范规定的清孔质量标准。孔径、孔深不小于设计值;孔位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倾斜度不大于1%;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碴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9)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1) 制作

钢筋笼在钢筋场集中分节制作。每节最大长度控制在9m以内接头错开, 用箍筋成型法成型。

(2) 安装

吊装入孔位采用吊车进行, 见图3。在孔口机械连接接长, 钢筋骨架上端焊接钩和横撑, 固定在钻机座上, 保证骨架上下位置及水下混凝土施工时不上浮和下落。钢筋笼采用箍筋成形法集中分节制作, 接头相互错开, 外观必须顺直, 不得扭曲变形, 焊接、绑扎必须牢固。钢筋笼所用钢材有产品合格证和现场抽检复查资料, 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制作安装时主筋接头按规范规定错开。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 在施工时现场取样做接头试验。钢筋笼加工确保主筋位置准确。钢筋保护层可在钢筋笼外侧设置耳环筋。按设计要求设置声测管。采用吊车下放钢筋笼, 在孔口机械连接接长。钢筋骨架上端焊拉钩和横撑固定于孔口, 当桩身混凝土初凝后, 解除固结设施。

10) 水下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保证钻孔桩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序。灌注导管采用Φ300mm的快速卡口垂直提升导管。导管使用前组装编号并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和水密性试验, 保证接头牢固、严密、不漏水。

下放导管时小心操作, 避免挂碰钢筋笼。导管安装的长度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 避免因误装造成断桩。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 再次检查沉碴厚度, 如不合格, 进行二次清孔, 合格后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选定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 粗骨料选用碎石, 粒径为5~25mm, 砂为级配良好的中砂,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含砂率为40%~45%。坍落度为18~22cm, 掺加适量的缓凝剂, 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在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生产供应, 由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桩位处, 汽车起重机配合灌注。

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必须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 导管距孔底的高度控制在30cm以内。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 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导管埋置深度要适当, 埋置深度控制在2~6m的范围内。

水下混凝土灌注要快速、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灌注标高比设计桩顶超灌0.5~1.0m, 以便凿除桩头浮浆, 确保桩身混凝土质量。

11) 检测

(1) 终孔、清孔后检查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成孔检查项目:孔形检查用检孔器;孔深和孔底沉渣检查, 用测锤检测。桩位、墩台中心、纵横向中线用坐标法检测。成孔质量必须小于允许偏差。

(2) 按规定制作混凝土试件, 检查桩混凝土强度。

(3) 按规定对桩进行无破损检测, 必要时钻芯进行检查。

12) 桩基特殊地质处理

(1) 概述

根据地质资料报告, 桩基所处地层存在有粉砂、细砂、中砂等地层, 下部土层也少量存在软塑土层, 工程性质较差;同时地下水较丰富, 易形成流砂、流泥、涌水而引起坍孔。

(2) 对于埋深较浅则采用在钻孔过程中护筒跟进的方法。

13) 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在钻机钻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钻不进, 钻进速度缓慢

原因:粘钻现象;与坚硬岩石;钻头磨损严重。

措施:首先提升钻头空转一段时间, 再下落钻进, 如果仍不能符合进尺要求, 提出钻头, 检查其磨损情况, 清除粘泥, 适当放慢钻速, 如果遇到较硬岩石进尺缓慢, 说明原钻头已不适合, 需要更换钻头或对钻头加以改造。

(2) 塌孔

现象:在钻进过程中如果发现井孔护筒内水 (泥浆) 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 随即下降并伴有气泡冒出, 出渣量明显增加而没进尺, 钻机负荷显著增加, 应怀疑是塌孔现象。

原因: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施工操作不当;在松软沙层中钻进, 进尺太快。

措施:首先应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以防继续塌孔。对少量塌孔不再继续坍孔的, 可恢复正常钻进。坍孔不严重, 可回填土到塌孔位以上, 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 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 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土或砾石土回填, 无这些土类, 采用粘土并掺入5%-8%的水泥砂浆, 等待数日, 等回填土沉实后, 重新钻孔。坍孔部位不深时, 可采用埋深护筒法。

(3) 卡钻, 掉钻头

原因:钻锥磨损严重为及时焊补;遇到探头石或孔内掉入物件。

措施:采用小锥冲击或者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切记不可强提。掉落钻物应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如果落体已被泥沙掩埋, 要先清泥沙, 使打捞工具能接触落体后打捞。钻锥断入孔内时, 首先采用正循环, 加大泥浆浓度巩固护壁, 然后打捞, 打捞无效时, 尽快找有经验的打捞队伍, 不能耽搁太长, 以免塌孔。

(4) 砂层局部坍孔埋钻

现象:本标段所处地质基本情况是上部粘土下部以粉砂石层为主。标段内桩基往下钻进穿过粉砂层, 在扫孔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孔壁局部坍孔, 致使钻头被埋。

措施:将导管做成空气吸泥机后, 插入孔内, 先投入一定量的锯末, 然后投入膨润土, 循环泥浆, 泥浆粘度调到25s, 泥浆面比水面高出1m左右, 待孔内泥浆面稳定了以后, 下插导管抽出塌下的乱石, 由于乱石直立性差, 导管只在一个点便将大部分乱石抽出, 使钻盘恢复转动, 钻头能够提升。

(5) 孔底沉淀超标

原因:清孔或钢筋笼下完后, 由于换浆的时间及浓度掌握不好, 或受安装钢筋笼的影响, 可能会出现过量的沉淀。

措施:当沉淀量超标过大时, 要重新清孔。当沉淀量超标较小时, 可用空压机风管对孔底进行扰动, 是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并立即进行混凝土浇注。必须注意将风管放入孔底后再开机进行扰动且扰动时间不宜过长。

(6)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 导管出现问题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 导管可能会出现进水、塞管、埋管等问题。

导管进水:

导管进水分初灌导管进水和中期导管进水。

初期导管进水原因:由于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 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 造成泥水从底口进入。

处理措施:立即将导管提出, 并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浆泵吸出, 或者用吸泥机及抓斗清出, 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 导管并投入足够量的首批混凝土或改正操作工艺, 重新灌注。

中期导管进水原因: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由于导管接头不严, 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 或焊缝开裂, 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导管提升过猛, 或测深出错, 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 发生中期导管进水。

处理措施:拔换原管重新下管。在操作中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 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同时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注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 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 一般宜大于200cm。由于潜水泵不可能全部抽干, 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 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 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 且未初凝时, 可将导管拔出, 用吸泥机或潜水泥浆泵将原混凝土拌合物表面的沉淀土全部吸出, 将装有底塞的导管压重插入原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下2.5m深处, 然后在无水导管中继续灌注。灌注时, 将导管快速提升0.5m, 继续灌注的拌合物即可冲开导管底塞流出。

(7) 塞管

塞管分初灌导管堵塞和中期导管堵塞。

初灌塞管原因:初灌塞管多因隔水栓卡管, 有时也可能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 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合不均匀, 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输混凝土未加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 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措施: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 用吊绳抖动导管, 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 或用钻杆加配重冲击导管内混凝土, 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如仍不能下落时, 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 进行清理整修 (注意切勿将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 , 然后重新吊装导管, 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合物落入井孔, 需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合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中期导管堵塞原因:多因灌注时间过长, 表层混凝土已经初凝产生;或因某种故障, 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过久而发生堵塞。

处理措施:将导管连同堵塞物一齐拔出, 若原混凝土表层尚未初凝, 可用新导管插入原灌拌合物内2m深, 用潜水泵下入导管底部, 将底部水泵出, 再用圆杆接长的小掏渣桶下入管底, 升降多次将残余渣土掏除干净, 然后在新导管内继续灌, 但灌注结束后, 此桩应作为断桩予以补强。

当灌注时间已久, 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 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 此时应将导管拔出, 重新安设钻机, 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 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添砂砾填塞井孔, 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8) 埋管

原因: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 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力过大, 或因提管过猛拉断。

处理措施:若埋管事故已经发生, 初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 如仍拔不出, 凡属并非混凝土初凝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 可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混凝土中, 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派遣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 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表面切断, 拔出小护筒, 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完成后, 上下断层间应予以补强。若桩径较小, 潜水工无法下去工作时, 可在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后, 采用输送管直径100-150mm且水下连接一段钢管的混凝土泵, 泵送余下的混凝土桩身。

(9)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原因:钢筋笼上浮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 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上2m时, 混凝土浇筑的速度过快, 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 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所引起的。

处理措施:将钢筋骨架顶端焊固在护筒上, 或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 (指下端两米范围内) , 或将钢筋骨架中的4根主筋伸长至桩孔底, 或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 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的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

当钢筋笼出现上浮时, 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 利用护筒、钻机等设施对其进行控制。当上浮高度较小时, 控制住后, 放慢速度继续浇注, 浇注完成后, 会同设计单位对该桩进行验算, 对不符合要求的桩按设计要求增加相应的补强措施;当上浮高度较大时, 桩的要求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就要将钢筋笼拔出, 清孔, 重新进行灌注。

(10) 短桩

原因:灌注将近结束时, 浆渣过稠, 用测探锤难以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 或由于测探锤太轻, 沉不到混凝土表面, 发生误测, 以致过早拔出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短桩头事故。还有些是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孔壁坍方而未发觉, 测探锤或测探仪探头达不到混凝土表面, 这种情况最危险, 有时会缩短数米。

处理措施: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注意是否有发生坍孔的征兆, 如有应提前做好防治措施。在桩身测量过程中数据必须准确。灌注将近结束时, 加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11) 断桩

原因:

灌注时间长, 表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 形成硬盖, 二继续灌注的混凝土顶破硬层上升, 将混有泥浆砂砾的表层覆盖包裹。

对孔深及导管的埋置深度测量不准, 使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处理堵管事, 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 猛提猛插导管, 在此情况下有可能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层的浮浆、泥土相结合, 形成加泥缩孔。

当混凝土堵管或严重漏水或埋管拔出导管处理事故后, 未能将已灌注的混凝土彻底清除干净。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坍孔, 无法进行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 形成灌注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

导管发生埋管或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 采取强制提升而造成导管脱节。

施工中没有备用设备, 由于机械故障而导致混凝土灌注无法进行。

混凝土灌注中, 发生了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迫使灌注停止。

处理措施:

浇注时间不长时, 混凝土数量不大时, 将孔中混凝土及泥浆全部清除干净, 重新灌注。

在距地面深度较浅时 (小于15m) , 可用完整钢 (钢筋混凝土) 护筒的办法, 抽干泥浆, 凿出新混凝土面, 再按无水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对于钢护筒可边浇注边拔护筒。若地质条件许可,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可不加长护筒, 清除泥浆及浮渣后直接进行浇注混凝土, 新旧混凝土面要进行凿毛处理。

在距地面较深时, 应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计划重做的桩, 要立即拔出钢筋笼, 提出导管, 重新钻孔, 按新孔进行混凝土浇注。

对浇注完成才发现的断桩, 要采取补桩的方案。方案要通过计算并上报有关部门, 一般采用扁担桩、压浆补强等方法来处理。

2 结论及建议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 特别是桥梁施工中, 桩基础已经成为一种较好的基础形式。桩基础适用于各种地形、地貌, 各种地质条件, 应用性较强。桩基础由于位于底层中,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较为困难, 只能在施工完成后一次性检测, 质量风险较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道路桥梁读书报告】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读书报告06-26

道路评估报告道路06-26

道路桥梁课程报告05-12

道路勘探报告05-06

道路整改报告05-08

道路资金申请报告06-26

道路质量评估报告06-26

道路硬化请示报告06-26

道路硬化竣工报告06-26

道路隐患排查报告06-26

上一篇:企业青年思想调研报告下一篇:4安全管理任务分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