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基础知识

2024-05-05

环境保护管理基础知识(精选8篇)

篇1:环境保护管理基础知识

南昌大学——环境管理考试题目

1、环境监测有 的特点

1.环境管理的五大手段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管理行为、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

3.环境信息公开可以从

4.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5.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物质流动的方向和次序,将环境管理划分为: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 四大领域。

6.根据管理领域,将环境管理划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7.城市环境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城市大气_环境污染城市水环境污染、城市固体废物污染

8.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源;按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为点源、面源、扩散源和内源。

9.10.环境管理政策分为命令型和控制型、经济型和激励型、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环境绩效管理: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环境生产:是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所能接受的污染物限量或忍耐力极限,单元环境中某种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容纳量。企业环境管理:企业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工商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和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减少企业不利环境影响和创造企业优良环境业绩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流域环境问题:是指发生在该流域主要地表水体中的环境问题,可以概括为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三个方面,前二者主要表现为水量方面的环境问题,后者表现为水质方面的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人类社会管理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系统角度解释城市环境管理:通过调整城市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使城市生态系统得到良性运行。

1、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根本目的: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已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坏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共同发展下去。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环境管理行政手段的主要内容

答:1)环境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标准 2)行政审批或许可证管理手段;有关污染者的具体规定3)环境监测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记录保存;环境报告

4)处罚逐步加重的处罚措施:警告、限期治理、罚款、暂时停业和关闭等 5)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告书;现场评价6)其他手段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保障赔偿;执行保证金

3、请简述一下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内容

答:1)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由于农村经济落后,缺乏专门机构和技术人员,造成污染严重,所以加强机构建设对农村环境管理十分重要;2)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通过规划,协调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污染向农村蔓延,保护农林牧副渔生态、自然环境,使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3)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包括对乡镇工业调整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布局、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4)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5)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是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

4、水资源的特点:

①循环再生性和总量有限性 水资源的再生过程中通过形态的变换显示出它的循环性,在循环中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地表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条件的作用,使每年更新的水量是有限的; ②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水资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地下径流补给,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故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上很不均衡。③功能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正常维持的需要,它的综合效益是其他任何资源无可替代的④利弊两重性。由于径流、江水的时空分配不均匀,易引起洪涝灾害,如果开发利用不当也会引起人为灾害。

5、简述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答:

1、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 环境保护局是环境管理的主管机构,根据中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直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

2、制定城市环境规划 其中包括制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对城市环境现状调查、预测和功能区划五方面内容。

3、城市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包括排污申报、总量审核、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综合整治包括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对城市政府按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方面进行考核评分

6、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1.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是指。

2.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是:。

3.三种生产理论是: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4.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四个主要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公众

5.6.7.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流派分为三种生产理论

8.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

9.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10.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 贷款优惠政策

11.人与环境和谐的5种环境需要:⑤环境欣赏。

12.管理的三个层次是13.废弃物的类型按废弃物废弃物进入到自然环境要素的种类,可分为体环境废弃物、土壤环境废弃物等

14.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是措施、管理评审。

1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

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

篇2:环境保护管理基础知识

[摘 要]在企业的知识资产中,企业档案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企业档案的构建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档案对企业管理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成为每一个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如何把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知识管理结合起来,是正确发挥企业档案作用的关键所在。

因此本文将从企业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企业知识管理相关内容,并且重点说明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篇3:知识管理与环境创新

由于工作在生产的最前线, 员工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 并能够在不断累积的问题中寻找出解决的办法。那么员工的个人知识和企业的环境创新有怎么样的关联,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员工的个人知识, 对于此类问题, 目前还缺少足够的理论分析和成型的框架模型, 而在中国背景下的研究更为欠缺。

我们研究的目的有2点: (1) 通过案例研究知识管理在环境创新中的实际应用; (2) 企业如何管理员工个人知识, 包括如何收集员工个人知识, 怎样编译环境知识管理体系, 怎样培训员工学习编撰文件等。文章探讨知识管理与环境创新的相关性, 建立一个环境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 解释知识管理在环境创新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并针对工业企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 研究方法

由于知识管理的中知识隐藏、不便于表达的特殊属性, 我们将通过访谈形式和直接观察形式进行案例研究。文章需要论证知识管理和环境创新的相关性所以采用单一案例研究, 从企业案例提炼环境知识管理的模型, 并论证模型的适用性。

数据收集过程持续1个月, 包括3个阶段:环境考察阶段、初次访谈阶段和二次访谈阶段。这种逐阶段的数据收集流程整合了各类数据来源, 以增强对个体、流程和组织背景的理解。

环境考察阶段主要是进入A企业了解其基本的生产运作过程, 主要集中在企业现场的观察和组织成员的非正式讨论, 查询企业的档案数据, 观察企业的特有文化, 发觉知识员工的分布。初次访谈阶段对已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员工进行访谈, 初步分析知识管理与环境创新的相关性。二次访谈主要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度访谈, 收集信息, 综合文献的研究提出环境知识管理的模型。[4]

为了保证案例研究结论的质量, 本论文采取了以往研究中提出的建议, 以提高案例研究证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例如, 提前研究访谈话题的内容[5];研究方法和数据的三角验证[6], 从不同的视角把握现象:数据三角验证自企业内不同层级被访者和不同职能部门的数据;方法三角验证则需要多重方法的使用。

2 研究发现

案例分析就是要从实证数据中得出涌现的理论。为了从质化数据中提炼理论, 研究从3个层面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内的分布情况;知识管理和环境创新相关性;知识管理和环境创新的模型框架。

2.1 研究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内的分布情况

TIEN模型根据工作独立水平的高低和复杂程度的难易把工作模型分为4个基本类型。如图1所示。

(1) 事务型工作:对应于需要独立操作的常规性工作, 主要是日常性的工作, 公司只需要对这类工作的员工进行正式的培训, 使其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2) 综合型工作:对应于大家合作的常规性作业, 这类工作是系统性的重复性工作, 它依靠各部门的合作, 所以要加强沟通交流, 设立正规的工作流程。

(3) 专家型工作:即独立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 需要依靠个人丰富的经验来判断问题, 作为企业文化的领军人物影响着企业中的各项工作。

(4) 网络型工作:该模式为即兴的工作形式, 主要依靠大批跨越各个领域的专家通过建立深层次的论坛和灵活的团队合作来探讨工作。

经分析可知, 企业的知识员工集中分布在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员工和网络型工作的创新员工中, 事务型和综合型员工中也会有少量的知识员工, 当然不属于这些分类中的外部员工也会存在知识型员工, 所以将知识型员工的范围适当地扩大了。

2.2 知识管理和环境创新相关性

环境管理作为企业日常运作中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 近些年得到广泛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在人们的固有思维中, 环境管理只是其中特定职能部门的责任, 但是全面而又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必须要涉及到参与日常工作的全体员工。因为在一线工作的员工们每天都能接触到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 在日积月累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细节的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 即形成了员工的环境知识, 而这些问题恰恰可能存在于管理者最容易忽略甚至是观察不到的细节上。有些企业将员工具有的隐性环境知识激发出来作为公司的环境策略, 这就是隐性知识运用到环境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如图2所示, 人们在日常行为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问题, 然后经过逻辑思维转化为思想上的认识, 将零散的认识碎片整合成为庞大有序的知识群落。环境知识形成要经过不断积累和磨合, 文章用纵向的螺旋图来描述从行为中的知识到有序的知识的转化过程, 与此同时也将环境管理添加其中, 分析环境知识形成的过程。

2.3 知识管理和环境创新的模型框架

纵向的螺旋图便于直观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横向的切面图能让我们更清晰地分析哪些环节是环境知识管理中的重点。为此作者根据SECI模型[7], 将点和线对调得到知识形成过程图, 再加入环境因素得到环境知识管理切面图, 如图3。

环境知识管理切面图中主要分为4个过程:创造、磋商、形成和应用, 创造过程就是知识由社会化转化为外部化, 在环境管理中主要指的是识别污染源、检测防污和治理污染;磋商过程即为知识从外部化到组合化的转化, 将探讨环境管理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并得出结论;形成则是指知识从组合化到内部化的过程, 将磋商之后得出的结论整理生成环境管理标准;应用就是从内部化转为社会化的过程, 此过程会把形成的环境管理标准贯彻给各部门员工, 让他们能依照标准工作, 并摩擦碰撞出新的知识。也可以将这4个过程分为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保留3个阶段, 这3个阶段不断地循环就产生了新的知识。

3 讨论

3.1 创造过程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使我们不能识别“纯”的隐性知识, 但是, 经过研究发现隐性知识有可能通过“明晰”的方式被识别出来。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地询问一线工作的员工有关环境的议题就可以得到隐藏的潜在的知识, 将隐性知识用语言描述的方式显化出来。对于环境管理而言, 重中之重就是从源头防止污染, 尽量将污染程度减小到最低。[8]亲身接触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线员工能够识别污染源, 提出预防办法, 并能对企业开发的相关管理标准亲身实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妥之处。

企业往往把防污措施看作是环境管理是否有效的指标, 而员工的亲身实践和隐性知识得不到重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案例证明了员工是识别污染的重要角色。现如今的企业发展过程中, 员工就如同一个生产工具一样无所不在, 只有他们才是各自工作环节上的“专家”, 工作经历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稀少的甚至是唯一的发现问题的人。我们会听到很多环境专家用“看”、“感觉”等词来描述他们发现的环境问题, 但是员工才是真正体会到问题的专家。

环境危机管理研究总是在强调员工承认错误的态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却恰恰没有认识到隐性知识在预防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紧急情况下, 员工不但要迅速逃离污染区域, 还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实施补救措施。企业要快速定位污染源, 防止污染扩大化靠的就是员工的应急能力。例如, 硫化氨泄漏会有刺激的气味, 员工能在浓度为10ppm时嗅到泄漏事故, 但是警报器只能在浓度达到1 000ppm时才能检测到泄漏。[9]如果员工及时地发现硫化氨泄漏采取措施补救, 就可以控制污染的破坏程度。总而言之, 员工的知识在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磋商过程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 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 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员工的主动参与是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学习型组织为员工们创造了良好的沟通环境、和谐的相处气氛。环境知识管理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环境管理者可以通过倾听员工的讨论发现新的问题, 查证这些泄漏或者污染泛滥的问题就必须到工地去, 实地考察污染问题, 实施防治污染措施。

然而, 有些时候管理者说得过多会被误解为控制和剥夺员工的交流权利, 最后导致学习型组织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管理者需把握好控制的“度”。

同时, 知识的交流不能仅限于员工和管理者之间, 还要扩展到员工与员工之间, 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 顺畅的沟通才能使信息畅通。

3.3 编译过程

编译是环境知识管理过程中最为必要的步骤, 它可以记录和解释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利用过程。这种编撰过程有利于促进环境程序的开发和员工技能的培训, 新员工能从前人总结的文件中更快地掌握环境知识。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查阅环保结构的知识框架, 员工自由的发挥, 激发了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编撰过程是磋商和应用之间的桥梁, 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员工们的个人知识能够把污染物的产生和特定的生产过程联系起来, 他们提出的建议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 也增加了企业的环境效应。在编撰大量新的信息时积累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有经验的编译者可以把咨询公司的意见和员工的建议结合起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 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 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10]。ISO14001标准是根据严格的环境管理实践制定的, 它促进了相关知识的编撰和保留。它不但可以使用在环境知识中, 还能应用在环境管理的计划、目标、责任、绩效测量和审计过程中。

3.4 应用过程

员工既是知识的发现者和提供者, 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企业编译后形成环境知识体系要贯彻给员工, 组织员工学习和实践新的标准、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进去环境知识管理的下一个循环。

4 结论

从上文的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 无论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应用在环境管理中, 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对于组织结构了解、对于员工知识的挖掘上。环境知识管理得是否有效就取决于管理者能不能不断地激励知识员工追求个人价值, 能不能努力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能不能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摘要:在回顾知识管理和环境创新理论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 通过单案例研究方法体系研究知识管理与环境创新的相关性, 构建环境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 并深入分析知识管理在环境创新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环境创新,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Yousef Eiadat, Aidan Kelly, Frank Roche, etc.Green and Competitive: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trategy[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08, 43 (2) :131-145.

[2][美]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M].杨开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Olivier Boiral.Tacit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Long Range Planning, 2002, 35 (2) :291-317.

[4]I Nonaka, H Takeuchi.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M].New York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5]Kathleen M Eisenhardt.Making Fast Strategic Decisions in High-velocity Environment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9, 32 (3) :543-576.

[6][美]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第3版.周海涛, 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34-35.

[7]P Quitas, P Lafrere, G Jones.Knowledge Management:A Strategic Agenda[J].Lang Range Planning, 1997, 30 (3) :385-391.

[8]Jens Horbach.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New Evidence from German Panel Data Sources[J].Research Policy, 2008, 37 (1) :163-173.

[9]Andries Nentjes, Frans P de Vries, Doede Wiersma.Technology-forcing throug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7, 23 (1) :903-916.

篇4: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保护问题分析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保护 技术保护 制度保护

一、引言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准备实施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在运作上,是指企业作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一方面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促进公司内员工进行讨论,加速学习、创造和运用知识,使企业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来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变化,对外部市场需求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知识创新,它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无疑会伴随着将一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问题,隐形知识变成文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此时公司独特能力就成为可替代能力。同时,员工掌握了公司的核心技术,极易被其他公司挖墙脚,对公司的竞争造成损失。这就是说,知识创新支付了研究和开发的成本,除了使创新者获得利益之外,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在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受益。这样,人人都想获得好处而不愿支付成本,从而就会影响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

因此,在共享知识使企业、社会获得足够多的创新知识的同时,必需对这些创新活动及产品予以充分合理的保护。没有知识保护,创新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力从事研究。然而,过度的知识保护会限制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同样会阻碍创新产品的诞生,或者使创新产品不被用户了解。所以,只有辩证地对待知识管理与知识保护,才能使知识管理顺利进行。

二、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保护的实现

知识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新的情况学习新的经验,通过新技术提高知识保护的能力。同时,也要学习已经成熟的经验,例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管理体系、激励和监控制度等来保护现有的知识。

1.加强知识保护的技术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提高,许多企业或个人很容易就可以模仿别人的创新产品、窃取对手的数据资料。因此,知识保护首先应该从技术上加以防范。

为防止竞争对手跟踪仿制自己的创新产品,企业可以提高核心技术产品的专用性,为该产品量身定做一些只符合其自身的参数,而不适合他用,或者是频频出招,进行创新,持续制造新产品。例如,海尔公司在1984年~2005年的21年间,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96大门类1.51万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2005年申报专利高达720项,平均每天申报2.8项专利,每天开发1.8个新产品。这样的新产品开发速度,会让竞争者难于模仿、疲于奔命,有效地起到了知识保护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储存和计算机网络给企业办公与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外Internet的广泛使用,如收发邮件、查找资料及Web信息发布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平台。计算机数据存储与处理、计算机网络为企业的管理,运营和统计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和快捷。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问题,企业数据、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成为了当今知识保护的重要课题。

2.提高知识保护的法律意识。目前,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知识保护不仅要从技术上加以防范,更应该从根本上规范人的行为,防止窃取他人知识事件的发生,或者加大打击、处理窃取他人知识行为的力度。通过规范人们的知识活动行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或是通过一些相关的法律、伦理,约束人们的知识活动行为,从而达到知识保护的目的。

知识保护的法律方法一般是通过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或法规来实现的。知识产权法是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的一种法律制度。它对社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鼓励和保护智力创造活动。知识产权法明确保护智力成果的创造者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确立智力成果的创造者的权利主体地位,并对侵犯创造者权益的侵权行为人予以法律制裁;其次,促进智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知识产权法确定智力成果可以有偿使用和转让,鼓励智力成果的创造者推广应用其成果,确保智力成果传播者的权益,规定智力成果的合理使用和强制使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方面,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不善于运用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和管理手段保护自己的创新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漠视,还表现为不重视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这些不仅可以从一系列企业的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中看出,也可以从日益猖獗的盗版侵权案中略窥一二。

3.优化制度保护环境。知识保护涉及人的问题,因此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人和组织依然在知识保护中处于中心位置,所以企业除了使用技术手段、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作为一个组织,需要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既使对外部市场也需要有一定的透明度,不可能将知识锁在保险箱中,这样知识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要解决知识共享与知识保护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人,以人为本,建立信赖关系;以组织为本,建立制度体系,两者缺一不可。如我们可以从完善雇佣制度入手,制定合理的报酬制度,制定积极的激励制度,建立相互信任的企业文化等,使知识管理中知识保护得以实现。

总之,我们在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把知识保护提上日程。只有对知识进行可靠、合理的保护,才能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易被模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的知识保护不利于公司内员工知识的获取,甚至有碍于最佳实务的移转。今天的知识已经无法创造“可维持”的竞争优势,只能维持一时地领先。所以,我们还是要把重心放在知识创新方面,科学地处理好知识管理与知识保护的关系,以使知识能最大地发挥它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杨治华钱军:《知识管理——用知识建设现代企业》.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0

[2]刘学敏:对知识、知识创新和知识保护的经济学思考.财经问题研究,1999(12):7-10

篇5:知识管理环境的企业档案管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档案反应了企业的发展水平、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企业档案知识的挖掘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

但是我国当前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管理工作与实际脱轨,与当下知识管理理念存在很大的违背性。

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针对科技与人才,这两者都属于知识时代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知识管理的概述

知识管理是在这个知识时代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念,是我国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于志华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咨询与知识能够在组织内部实现共享、创新、整合等过程,从而将新产生的知识回馈到组织内部,为企业组织的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人才在我国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管理人员大多都偏向于档案管理业务方面,而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不高,以至于企业管理综合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与实际管理工作出现差错,企业档案管理不能与企业发展相符合。

(二)企业管理模块功能与企业管理工作不协调。

面对日益膨胀的信息化,建立管理管理模块对于当前企业来说是加强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在这个知识管理环境下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的保障。

在我国许多企业当中,企业管理模块只是针对企业前期的一些基本信息而设置的,而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与数据却没有做到相统一。

管理模块与实际工作不协调,使得企业档案信管理的工作难度增加。

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当代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中,管理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偏向于企业经营这一块,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档案管理工作与实际脱轨,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松散的管理体制会降低执行效率,拖延反馈速度。

为此企业档案管理者应该重视档案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三、知识管理环境下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企业档案是企业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的发展历程的一种见证,是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

企业的各类档案,如文书档案、技术档案、人事档案以及知识资产型档案等,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档案信息的汇集中心,在这个知识管理环境下,加强企业档案管理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科研、设计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环境下,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作用,利用知识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为此企业要加强档案管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文化知识的教育,将企业文化知识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合格、全面的人才才能有效的保障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做好档案的存储工作。

企业档案反应了企业的过去以及现在,是企业发展历史的`做好证明。

而档案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因此做好企业档案的存储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某所企业,管理员在企业档案管理当中,利用计算技术,将企业的档案信息编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对企业的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在这过程中管理人员详细的将企业的档案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在要做好存储工作外,同时还做好了维护工作。

因为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而企业的一些档案信息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三)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应当认识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起规范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完善。

企业可以配合知识管理部门制定企业的知识资源整体规划,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例如在某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档案信息中心,由该档案信息中心负责企业内部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利用网络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促进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通过这个档案信息中心,企业管理层可以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管理状况,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四)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社会生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档案信息进行准确的录入,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同时对企业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保障。

在知识管理环境下,将知识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和晶.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创建新型企业档案管理机构[J].机电兵船档案,2005(05).

篇6: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有效保护公司知识产权,鼓励广大员工发明创造和治理创造的积极性,发挥公司的整体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依据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管理职责

1、总经理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总体方针目标的制定。

2、公司副总负责分管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的指导督促协调。

3、办公室负责公司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的拟定,并负责知识产权的发掘、申报、监控、纠纷处理和产权交易等事宜。协助各职能部门进行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

4、项目部负责公司研究项目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科研成果登记和档案管理,专利申请的可行性确认。

5、本规定所指的知识产权包括:

(1)专利权: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主要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设计等。

(2)著作权:是指利用公司的物质条件所创作,并由公司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设备设计图及其说明;各种技术、管理标准;工艺说明书、计算机软件、电路布图;各种研究、技术、实验报告以及由公司组织人员进行创作、提供物质条件进行创作的教材、手册、摄影、录像作品等的著作权。

(3)商标权:是指公司拥有注册商标,包括产品商标和服务商标等。

(4)商业机密:是指不易申请专利的技术诀窍、技术配方、工艺流程等技术信息,以及具有商业价值的经营决策,投资计划、销售策略等方面的经营信息。

(5)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由合同约定由公司享有或持有的其他知识产权。

三、知识产权的归属

1、公司对以下标识依法享有专有权:(1)以公司名义申请注册的商标。(2)司徽、司标;(3)公司名称

(4)公司的其他服务性标记。

2、执行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任务,或主要利用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和技术成果,是公司的职务发明创造和职务技术成果。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公司,专利申请被批准后,公司为专利权人。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由公司享有。

3、由公司主持、代理公司意志创作并由公司承担责任的作品为公司法人作品,其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由公司享有。未完成公司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第六条规定情况外,著作权由完成者享有,公司在其业务范围内对职务作品拥有优先使用权。作品完成三年内,未经公司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与公司相同的方式使用该作品。

4、主要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公司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纸、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测绘图等职务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公司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及其他权利由公司享有。

5、在执行公司科研等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程序等技术秘密属公司所有。

6、公司派遣出国访问、进修、留学及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人员,对其在公司已进行的研究,并且在国外可能完成的发明创造、获得的知识产权,应在出国前与公司签订协议,明确规定其发明创造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归属。

7、来公司学习、进修的人员以及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研究人员,在公司期间参与承担的公司研究课题或者承担公司安排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及科技成果,除协议另有规定的外,归公司享有。

8、离退休、调离及被公司辞退的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三年内完成的与其原承担的本职工作或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或科技成果,归公司享有。

9、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订有合同,且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并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做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四、知识产权的管理

1、公司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领导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日常事务。

2、项目部负责公司可研项目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科研成果登记和档案管理。

科研项目的承担者(课题组或课堂研究人员),在申请立项之前应进行专利文献及相关文献的检索;课题组或课题研究人员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应做好技术资料的记录和保管工作;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将全部试验报告、试验记录、图纸、声像、手稿等原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后交项目部归档。

3、在科研活动中做出的职务发明创造或形成的职务技术成果,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项目部提出申请专利的建议,并提交相关资料。项目部对项目负责人的建议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对需要申请专利的应及时交办公室办理专利申请,对不宜申请专利的技术秘密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4、公司及其所属单位与国内外单位或者个人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对外进行知识产权转让或者许可使用,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指示产权的归属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公司所属各单位对外进行知识产权转让或者许可使用前,应将相关协议或合同送技术总监审查,并报总经理批准。

5、来公司学习、培训或合作研究的人员,在离开公司前,须将在公司从事科技工作的全部技术资料、试验材料、试验设备、产品等交回;并有责任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复制、发表、泄露、使用、许可或转让。

6、离职、退休、辞职或调离的职工,在离开公司前,必须将在公司从事科技工作的全部技术资料、试验材料、试验设备、产品等交回。

7、凡在公司工作期间接触公司科研任务的各类技术人员,在离开公司三年内不得从事于公司正在研制、生产具有竞争性产品的研制、开发。

8、任何人不得利用职权、工作之便或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将公司的知识产权复制、发表、泄露、使用、许可或转让。

9、公司员工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对属于公司保密的信息和技术,要严格保密。

五、奖酬与扶持

1、依法保护公司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公司法人作品及职务作品的研究、创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在知识产权的产生、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按照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2、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独立研究开发或者与其单位合作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投产后,公司连续三年从该项科技成果投产后产生的纯利润中提取3%,作为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实现该项科技成果产业化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

3、公司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补贴专利申请、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

六、责任

1、对于剽窃、篡改、非法占有、假冒以及以其他方式侵害公司及员工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的单位或个人,属公司处理权限的,责令其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进行相应处分;超出公司处理权限的,提请并协助有关行政部门依法处置。

2、违反本规定,泄露公司技术秘密,擅自转让、变相转让及许可使用公司的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公司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或造成公司无形资产流失和损失的,公司将给予直接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并按直接经济损失的50%—200%进行经济处罚。

篇7:环境保护管理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而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2004、2002年考试真题】 A:城市体系

B: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

C: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D:城市性质和建设模式 E:土地

2、为经济建设项目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单位或个人通过“以租代征”使用集体土地,属()行为。A.正常租赁土地 B.正常转让土地 C.非法征用土地 D.非法占地

3、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用__。A.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D.四级定额税率

4、在下列各类市场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__。A.粮食市场 B.旅游市场 C.证券市场 D.钢材市场

5、中国最早的《不动产登记条例》是在__年颁布的。A.1920 B.1921 C.1922 D.1923

6、我国土地价格是和收益的购买价格。【2008年考试真题】 A:土地价值 B:土地所有权 C:土地使用价值 D:土地权利 E:时间因素

7、预期收益原则可以在估价方法中得以应用。A:剩余法 B:市场比较法 C:成本法和剩余法

D:剩余法和收益还原法 E:时间因素

8、地价监测点总数应综合考虑城市规模等级、建成区面积等因素确定,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不应低于个,其他不应低于60个;各用途地价监测点的数量应尽可能均衡。A:200 B:100 C:120 D:80 E: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9、土地还原利率为7.0%,房屋还原利率为9.6%,则房地产综合还原利率可能为。A:6.5% B:7.0% C:8.5% D:9.6% E:时间因素

10、土地价格反映的主要是作为土地资源和资产的经济价值,产生的直接原因应该说是由于土地的所有或使用权的__。A.特殊性 B.收益性 C.独特性 D.垄断性

11、某单位需报批一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该单位应当在提出预审申请。A:可行性研究阶段 B:项目获得批准立项后 C:申请项目选址意见书阶段

D: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 E:35%~50%

12、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__总量不减少。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13、__是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A.地籍管理 B.土地执法监察 C.土地规划管理 D.耕地保护

14、下列土地估价中的技术处理不正确的是。

A:当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时,选择的比较案例应为3年内成交的交易实例 B:当采用成本逼近法评估宗地价格时,计算土地开发费用应准确区分宗地红线内外的开发程度

C:收益还原法中估价对象的净收益应根据估价对象实际经营的财务报表分析获得

D:剩余法中未来开发完成的房地产价值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进行测算

E:时间因素

15、根据旧城区土地利用和开发特点,某投资费用的构成主要有__。A.安置补助费 B.福利费 C.土地费用 D.前期工程费 E.房屋开发费

16、用收益还原法评估不动产价格时,应选用对房地产纯收益进行还原而求取。A:综合还原率 B:建筑物还原率 C:土地还原率 D:基准收益率 E:时间因素

17、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宗地价格时,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将对应用途和级别的基准地价修正为估价对象宗地价格,在比较修正的因素中不包括对的修正。

A:建筑物成新状况 B:土地开发程度 C:土地使用权年限 D:容积率 E:时间因素

18、将标准深度100英尺分为四等份,每一等份的价值占路线价的比例分别为37.5%、29.5%、20.7%、12.3%的路线法则是。A:慎格尔法则 B:苏慕斯法则 C:霍夫曼法则 D:哈柏法则 E:时间因素

19、X省省会Y市所辖的Z县级市已完成了基准地价成果编制,根据《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规定,该成果应由组织验收。【2002年考试真题】 A:X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B:Y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C:Y市人民政府 D:Z市人民政府 E:时间因素

20、权重值的大小与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为。A:正比 B:反比 C:无关

D:相互影响

E: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21、其他货币资金主要包括__存款。A.外埠 B.银行汇票 C.银行本票 D.银行 E.银行保函

22、评估基准地价需要用模型进行的,应根据__,从众多模型中选择适合当地城镇特点的模型,评估基准地价。A.土地等级 B.土地收益

C.地价的相关关系

D.各地的土地市场条件 E.土地制度

23、建筑工程的基础中,承担建筑物全部荷载的组成部分是。A:基础 B:梁柱 C:墙柱 D:地基 E:时间因素

24、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是__。A.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职能大小

C.分配秩序和分配政策 D.社会制度

E.总体的人均占有量

25、评估别墅等独立居住用地,一般应首选。【2002年考试真题】 A:市场比较法 B:收益还原法 C:成本逼近法 D:剩余法 E:时间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根据《城镇土地定级规程》的规定,城镇土地定级分为__。A.综合定级 B.分类定级 C.多项定级 D.多用途定级 E.单项定级

2、新古典主义关于地租、地价的论述特点有等。A: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了阐述 B:引入了区位平衡概念,使其更具实用价值 C:对土地市场作为一个“完善市场”进行了阐述

D:建立了有关地租模型,解决了城市地租测算的理论方法问题

E:更注重对政府政策的研究,如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政策对地价的影响

3、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2006年考试真题】 A:小区人口净密度

B:小区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C:小区绿地率

D:小区道路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 E:小区公共建筑面积密度

4、企业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A:不征税收入 B:免税收入

C:允许的各项扣除

D: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 E:征税收入

5、《协议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定,同一地块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方式出让。A:协议 B:拍卖 C:挂牌 D:招标 E:划拨

6、资本主义的基本地租形式是()。A.矿山地租  B.绝对地租  C.契约地租  D.垄断地租  E.级差地租

7、某城市1996年至2001年各年与上一年相比地价增长速度依次为1%、2%、5%、6%、5%、3%,若PA 1998年为基期,则2001年的增长速度为__。A.8.15% B.14.64% C.20.37% D.24.00%

8、《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__,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A.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B.产业政策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 D.城市规划和土地市场状况 E.当地房地产市场报告

9、作为基本农田示范区,应具备的条件有。A:具有一定的开发整理基础 B: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C:在本区域内具有代表性

D: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比较扎实 E:稳定的经营关系

10、关于运用市场比较法对不同用途土地进行估价应注意的事项,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因素修正幅度要与基准地价修正体系中各用途土地宗地价格修正幅度相同或相近

B:在确定修正幅度时,不同用途的地价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相同

C:工业用地道路通达度对地价影响程度大,公交便捷度对其地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D:商业用地最重要的修正因素是商服业的繁华程度 E:住宅用地对公共交通便捷度的要求比工业用地要低

11、居住区内的建筑工程主要由构成.【2008年考试真题】 A:公共建筑 B:居住建筑

C:市政设施用房 D:小品建筑 E:工程管网

12、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方法包括__。A.总分数轴法 B.总分频率曲线法 C.因素成对比较法 D.总分剖面图法 E.层次分析法

13、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是的依据。A: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B:间接费用定额 C:编制施工图预算 D:确定建筑产品预算 E:人口定额

14、《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A:城市总体规划 B:镇总体规划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E:详细规划

15、违反《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符理条例》规定,未取得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__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7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6、国土资源部令第10号《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其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为__。A.《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B.《土地管理法》 C.《城乡规划法》 D.《农业法》 E.《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7、若银行存款年利率10%(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每半年计息一次,并按复利方式计算,某房地产企业存入银行100万元,存期3年,3年后可得到利息__万元。A.30.0 B.29.8 C.34.0 D.35.5

18、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应坚持__原则。A.依据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整理 B.将土地整理复垦作为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 C.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 D.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争取最大综合效益 E.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19、《关于改革土地估价人员和机构监督管理方式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237号)规定的内容有。

A:土地估价师资格应通过公开考试取得

B: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实行土地估价行业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注册的制度

C: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土地估价人员和评估机构的注册信息向社会公开,并提供查询服务

D: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土地估价人员和评估机构的注册信息向社会公开,但不提供查询服务

E: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监管

20、依据我国城市分类,特大城市是指__。A.直辖市 B.省会城市 C.计划单列市

D.人口100万以上城市

21、土地执法监察的方法中,超前控制方法的具体做法包括。A:公开用地审批制度

B:公开土地执法监察办法和制度 C:各项用地实行顺序排队制度 D:实行定期现场察看制度 E:实行定期统计制度

22、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A:比率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结构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E:平均分析法

23、土地执法监察的意义在于。

A:土地执法监察是保证土地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手段 B:土地执法监察是维护土地权利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C:土地执法监察是防止国家土地资产流失的重要方式

D:土地执法监察是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E:土地执法监察是土地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

24、下列土地,属于免征土地使用税的是__。A.国家机关自用的土地

B.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C.宗教寺庙、公园自用的土地

D.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非自用的土地 E.名胜古迹非自用的土地

25、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是的设备。A:当月交付使用

B:当月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 C:季节性停用

篇8: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从知识产权工作者的角度来看,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主要突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意识淡薄

在我国, 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 尽管在许多企业中已经得到较好的管理与运用, 但更多的是注重将其转换为有形资产的利用, 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上的重视度还不够, 缺乏保护意识。

(2) 管理制度不完整

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问题上缺少一个健全的制度, 使得员工日常工作中出现任务分配不明确、奖惩模糊、评估条件混乱等现象。我周围的一些同事都对现有管理制度表示不满, 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表现的不是很高, 因为企业在知识产权制度制定和研究上过于表面化, 在员工激励方面很难做到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明人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相关制度的不完整性也威胁到了企业知识产权的使用, 一些发明人员会在其他利益的诱惑下, 把自己企业的知识技术透露给其他竞争企业;或者在自己搞创新研究时, 肆意盗用其他企业的知识技术, 导致了行业知识产权的滥用和混乱现象, 严重阻碍了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发展。

(3) 监管部门形式化管理

尽管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重视度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创新技术的研究上, 开发人员在选择科研方向和具体课题上过于简单化, 缺少前期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探讨, 没有对已有研究进行仔细分析, 导致了企业人力、时间、资金的浪费。而知识产权的相关监管部门也没有制定正确、严谨的审核制度, 缺少专业人员负责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核查;即使有些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处理部门和专业人员, 也是做了表面工作, 使得整个审核过程过于形式化, 并没有对企业知识产权做一个全方位的检查, 失去了其保护意义。一些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 但是对其利用和二次开发工作却显得很少, 再加上已经申请的专利本身的利用价值就不高, 那么, 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也将是单纯的纸上谈兵, 无法看到预期的效果, 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2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建议

(1) 合理规划知识产权战略

既然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那么就该将其融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 把它作为一种企业核心, 通过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制定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在战略规划上, 首先, 企业要准确计算出自己的核心产品和资源条件, 明确自己企业的处境和行业特点;其次, 企业战略制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参与, 与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和沟通;最后, 明确战略的创新性、实际性, 选择合适的保护手段, 确定细分内容, 规划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

(2) 加强员工管理

企业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 定期开展各类知识产权培训课程和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了解。据我了解, 由于受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年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化。针对这一现象, 企业可以采取分层、分批培训的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在企业内部为员工提供相关法律课程, 在企业外部可以为员工创造外出学习、二次静修等学习条件, 使员工和管理者能够快速掌握知识产权方面的实际运用和理论知识, 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高整个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了解, 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也有利于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3) 落实知识产权监管部门

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后, 需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管, 这样才能保障该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有效实施。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由研发人员, 技术人员、法律人员等构成一个专业团队, 主要负责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 对研发项目的进度跟进、价值评估、创新度、员工激励等做一个综合监管。使得各个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能够在详细的规则下, 按照具体要求去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科研项目, 落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4)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尽管知识产权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 企业也可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避免了企业内部员工为获取私利, 而"钻空子", 扰乱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同时, 企业还要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实行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 规范工作流程, 提高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3 结论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和以前相比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企业管理者深思。不管是从企业自身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还是通过员工知识产权培训, 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产权这一关键因素,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适应经济时代的到来,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摘要:随着时代的转变, 世界经济已经完成了从传统资本竞争向知识技术竞争的转变, 企业在提高综合竞争力时, 把知识看做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所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能够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知识产权工作经验, 探讨了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现状, 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现状,管理,保护

参考文献

[1]徐媛媛.浅议政府对公共健康医药产业专利垄断的规制[J].知识产权, 2010 (03) .

上一篇:学雷锋志愿服务下一篇:设备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