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2022-12-13

第一篇:环境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环境应急培训总结

篇一:环境应急管理岗位培训的报告 ××关于参加环境应急管理岗位培训的报告 按照××领导批示,我处应急中心×名同志参加环境应急管理岗位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学员试讲的方式,由文件起草者授课,最后××亲自做了辅导,就××出台的×份文件目的、涵义、背景,进行了学习和交流。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培训内容

在此次培训中,系统学习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臵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等×份文件,涉及环境应急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从环境应急的工作范畴到环境应急的工作机制建设,从环境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到应急状态下的职责作用,再到应急后环境损害评估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这些文件是指导环境应急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在起草过程中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经验,调度分析了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广泛的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是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施细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 主要收获

(一)清楚了环境应急的工作范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规定,各级环境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是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臵和事后恢复工作,预防和控制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突然导致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同时规定,核及辐射导至的污染事件、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等特殊意义上的环境应急事件,按照相应其它规定执行,不适用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应急管理范畴。该规定确定了环境应急工作的重点,对于理清工作思路具有很大意义。

(二)明晰了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新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工作。初判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由事发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初判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是: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日常负责辖区应急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发生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后负责按程序报告、组织排查污染源、开展应急监测、提出应急处臵方案、组织污染损害评估。企事业单位平时要履行的义务:一是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二是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三是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四是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五是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三)清楚了开展环境应急工作的一般程序、方法和法律依据

三、 我市环境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环境应急能力现状,与环保部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同类别副省级城市,在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指挥与协调、风险防控、应急物资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应急体制不够顺畅,造成应急指挥协调困难、信息渠道不畅、应急处臵责权不明,二是区县环境应急力量薄弱。目前各环保分(县)局的兼职环境应急人员,普遍存在业务不熟练,基本法规掌握不够的现象,市、区两级应急工作对接比较困难。三是应急准备基础不扎实。对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硬件装备部分,我市在应急指挥装备、应急防护装备、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不足。四是没有列支环境应急专项经费,依靠现有的办公经费,很难保障环境应急管理中培训、演练及装备物资的补充。 ×××

×年×月×日篇二:2014年环境保护与监管培训班学习心得 2014年环境保护与监管培训班 学习心得 尹兴应

2014年9月14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上海市环保局为沪滇环保对口帮扶合作工作举办的环境保护与监管培训班。通过上海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总队、监测中心以及环科院领导、业务精英的授课交流,我在环保行政诉讼、新环保法、环境执法于行政处罚、环境应急、环境监测、污染减排、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信访、低碳经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化工企业风险与防范等方面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现将我学习到的上海市环保先进经验概括如下:

1、环保问题是全社会、各部门、地方政府齐抓共管的问题,要针对能源、产业、交通、市政建设、农业、生活等六大领域齐抓共管,建立协管委员会,对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将五年规划、计划有效衔接起来。

2、加强执法监管,对各项目要在环评审批、三同时实施、运行监管各环节不懈怠,同时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推进制度改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应不断完善。

3、规范环境行政行为,从源头减少环境行政争议的发生,具体要从规范环评审批、信息公开、规范证据的收集及证据固定、规范行政处罚程序等。

4、改变观念,将理念由“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向“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上来。

5、新环保法已将环境保护列为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外的第五国策,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要形成“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新理念。

6、强化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强化源头管理,突出结构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优化养殖模式,开展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健全减排能力体系建设。

7、推行节能环保各类奖惩政策,如脱硫脱硝电价、阶级奖励、报建审批绿色通道等。

8、有效开展考核和问责制。

9、机智处理环境应急事件,有效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10、建立健全环境标准体系,科学处理环境信访。

11、加强环境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开展“一企一档”整编工作。

1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环保工作形势,我省我县要大力借鉴上海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指导我省、我县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篇三:环境应急培训签到簿

环境应急培训签到簿***************有限公司 环境应急培训签到簿

第二篇: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09]130号

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现就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得到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环保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应对南方低温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全力以赴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环境安全保障任务。

(二)环境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更加多样、复杂。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频发,社会危害和影响明显加大。

(三)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亟待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十分薄弱,当前的环境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能力与新时期环境安全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环境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较差,预案建设及管理不规范;地方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薄弱;环境应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尚未建立;环境应急管理的科技、监测、信息、宣教等能力支撑不足。

(四)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意义重大。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环境综合管理职能的应有之义。各级环保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五)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健康权益放在首位;立足预防为主,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强化综合协调,加快全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增强环境风险意识,确保环境安全。

(六)工作目标。到2015年,环境应急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和重点县(区、市)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能力有较大加强,全国环境应急管理网络基本形成;国家、省级、市级突发环境事件预案体系基本健全;重点行业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基本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初具规模,专业水平明显提升;环境应急平台基本建成;环境应急管理基本实现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

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七)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抓紧制订环境应急管理办法,明确环保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在环境应急过程中的职责定位,理顺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不同层级监管之间的关系,建立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制度。修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促进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快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污染损害评估和鉴定机制。

(八)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尽快修订和完善有关应急预案。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合作,制订分行业和分类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指导企业找准环境风险环节,完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实行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企业、部门预案报备制度,规范预案编制、修订和执行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区域的地理环境、企业污染类型等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促进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预案制订和演练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九)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按照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总体要求,理顺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制定《全国环境保护部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规范》,明确各级环保部门及其内部各部门日常环境应急管理职责,以及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中的职责。重点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和重点县(区、市)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和人员力量,切实解决环境应急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各省级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本辖区基层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强对基层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

(十)创新环境应急管理联动协作机制。大力推动环保部门与公安消防部门等综合性及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积极探索依托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环境应急救援队伍,促进环境应急救援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与发展改革、工商管理、行业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环境安全管理;与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运输中的环境管理;与水利部门协调沟通,互相通报重点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有关信息。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跨界突发环境事件的长效联动机制。

四、全面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积极防范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十一)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重点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继续严格控制和限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及生产工艺。在环保规划管理、排污许可证管理、限期治理、区域(行业)限批、上市企业环保核查、环境执法检查、环境监测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全面落实防范环境风险的责任和要求,构建全防全控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十二)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污染源特征污染物监测,重点加强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和能力建设,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大气环境风险源集中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建立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开展与应急管理特点相适应的环境应急监测规范研究,加强特殊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技术储备和标准方法的研究,为环境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移动监测等新技术的作用,健全全方位的动态立体监测预警体系。

(十三)全面掌握环境风险源信息,加强隐患整改。各地要全面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建立本辖区环境风险源档案和数据库,并纳入环境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建立环境风险源评估制度,实现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定《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督促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责任。重点加强对涉重金属和“双高”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后督察,监督、指导企业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隐患突出又未能有效整改的,要依法实行停产整治或予以关闭。

(十四)加强应急值守,完善环境应急接警制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守制度,落实各项责任,严格管理,认真做好人员、车辆、物资、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应急准备,确保通讯畅通。进一步完善全国12369环保举报热线网络,认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详细、准确记录有关信息,按有关要求做好信息调度和报告工作。

(十五)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加强信息报送和信息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级环保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响应措施,科学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协助政府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环境信息,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六)落实责任追究,加强事件调查、分析、评估和总结。按照“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和处置。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和处置后评估制度,及时总结事件防范及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统计分析和定期报告制度,加强考核和工作指导。

五、全面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各项基础及保障工作

(十七)严格执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各级环保部门的主要领导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环境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部门和责任人,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处置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各地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情况,纳入现有环境保护有关考核、评优活动中。

(十八)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能力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与部署,各地要研究制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环境应急指挥调度、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应急防护和救援物资储备等规划内容。研究制定《全国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建立环境应急能力评估机制,科学指导各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研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资金保障机制和应急处置专项资金,为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环境应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处置技术的研究。按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各类环境基础信息集成共享,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先进实用的环境应急平台体系。建立全国统

一、高效、共享的环境应急专家库,提高科学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决策水平。

(十九)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培训,提高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水平、环境应急综合应对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开展环境应急师资队伍培训,为环境应急管理培养师资力量。积极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企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应急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境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主题词:环保 应急 管理 意见 抄送: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第三篇:应急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近日,根据**局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我局组织相关业务股室就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有关举措,着力开展“思想大解放专项行动”,大力弘扬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开展主题调研。

一、工作推动情况

2020 年上半年市应急管理局审批窗口共受理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37 个,已经完成办结 31 个,6家企业正在整改中,办结率达到 83.8%。在审批过程中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高效率,严格依法行政,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一)认真梳理审批事项清单,优化审批流程。为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市应急管理局今年先后召开 2 次会议研究行政审批有关事项,对依申请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梳理,按照相关要求全部进入市民之家应急管理窗口全流程办理。确定了审批流程、受理条件、办理时限、办理环节等,办

理时间最短的做到了即申即办,最长的缩减到 20 个工作日,相对法定时限缩短了 25 个工作日,大大缩减了办理环节,提升了办事效率。

(二)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助力复工复产。市应急局在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基础上,严格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和办理时限,在确保疫情有效防控、防汛应急管理和抗灾救灾的前提下,开展了“三减一增”专项活动,部分项目申报材料压缩 20%,启动了容缺办理程序。通过“应急管理服务指南”、“一网通办”、“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服务渠道,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宗旨,全面提升了服务水平,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疫情期间,针对部分企业复工复产实际,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业务股市主动与企业对接,实行一对一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了因疫情给企业复工复产带来的影响。在此期间,市应急管理局共派出工作人员 80 余人次,出动车辆 58 台次,聘请专家 30 余人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注重业务和服务水平提升。年初,应急管理对新进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在人员少、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明确了职责分工,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度、学习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九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审批办内部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切实提升服

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严格落实改善营商环境的相关文件精神,市应急管理局以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能为目标,窗口工作人员积极适应新常态、树立新形象、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受理、咨询热情接待,答疑解惑和气耐心,坚决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新官僚作风,真正把耐心、责任心呈现在企业面前。

二、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审批服务能力不够,行政审批效能还有待提高。目前,市应急局派驻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1 名(临聘),所承办的相关系统较多,还不能很熟练的使用各种系统,加之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二)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创新。监管要做到既不扰民又不缺位,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这就要求监管人员必须认真理清问题,全面梳理应急管理部门“放管服”改革中的问题,按照该放的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三)深入企业调研不够,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深层次的需求了解少,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手段有限。当前,企业发展遇

到很多瓶颈,生存难、发展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有的企业反应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实体经济难以为继;水、电、气、讯垄断行业收费高,尤其是企业用电初装费过高,峰谷分时电价难以执行,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运营成本;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在部门审批办证的前置资料中,很多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因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的现象。

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服务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好“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实现我市营商环境中各个环节“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强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承担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选派业务能力精的人员。

(二)创新转变工作方式,灵活开展“事中”服务。办事人员在为企业办理许可变更延期换领许可证等工作时,特别涉及乡

镇的经营者,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地处偏远等问题,是否可以通过乡镇安办的工作人员帮助上传相关资料到系统;对新证的发放通过邮寄的方式,对过期的旧证可否无需缴回等措施,真正实现零跑腿。

(三)探索建立一体化联合执法检查机制。(1)科学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确定年度重点检查对象和各项检查任务,对当年度许可证换证的民营企业,原则上不再纳入同年监督检查计划。(2)结合综合执法和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实际,探索实行多部门“综合查一次”执法机制,并在落实执法计划、重大活动保障及常态联动综合督查等执法检查时,推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一体化监督检查,避免重复检查。(3)推行安全生产领域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实现相关部门就同类事项开展联合执法一次到位机制。(4)建立执法检查事前告知制度,在开展除突击性、举报核查性监督检查外的专项检查,通过年初集中公告或检查前专项通知的方式,提前将执法检查内容告知被检查对象,以提醒其主动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及时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实现人性化执法。(5)积极推进数字应急,逐步实现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线上风险监测预警与线下靶向执法检查的全覆盖。

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是衡量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优

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也是基础性工程,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作为应急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责无旁贷。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看到优化营商环境是大势所趋,也是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的政治责任,必须统一思想认识;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调整工作机构,实行月调度工作机制,及时通报工作动态;三要强化问题整改,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四要建立长效机制,举一反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决防止问题“复发”、“反弹”;五要加强协作配合,系统各单位要服从大局,加强协作,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工作亮点,树立良好形象,形成正面效应;六要全力争先创优,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一项重要的专项评价内容,各科室单位要统一思想,切实做到“争先不争权”、“出彩不出事”,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四篇:2018年新余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有及省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备案管理,严格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管控,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依法开展调查处理,加强环保举报办理,为确保环境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强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科学修订完善,定期开展演练,确保预案完备、可操作性强。

(一)预案修订备案。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规范本级和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鼓励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定期开展预案编修评比。2018年8月25日前, 各级环保部门完成市级以上重点排污单位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和公开工作。2018年12月25日前,完成长江干流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沿江沿岸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订与备案。各级环保部门要提请并协助本级政府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年底前配合政府完成新余市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修编与备案。 (ニ)强化风险评估。进一步强化企业环境风险评估,2018年12月25日前各地完成石化、化工、医药、纺织、印染、化纤、危化品和石油类仓储、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等重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为实施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奠定基础。积极开展主要河流及湖库等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估,划定高风险区域,从严实施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推动沿江重大环境风险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三)定期开展演练。要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各地年内原则上应开展一次应急演练,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整合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应急救援队伍实现一专多能,切实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要督促各企业事业单位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搞好检验性演练,并建立演练档案,如实记录演练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等信息。

(四)随机组织抽查。市环境保护局将于今年6月10日前和12月10日前随机抽查各地备案情况。备案资料包括: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2.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3环境风险评估报告;4.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5.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

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扎实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

(一)落实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要加强环境应急值守。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健全应急值守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同志带班和专人值班,确保责任落实到人,24小时待命。市环境保护局将不定期抽查各地应急值守情况。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加强舆情跟踪研判,推进区域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做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尽早获取迅速核实和及时报告。对敏感信息、预警信息以及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要主动加强分析研判并迅速报告。要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落实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上报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严格报送审查程序,指派专人,及时、准确上报相关信息。各地应于每年4月、7月、10月的第一周和次年1月3日前向市环境保护局执法支队报送突发环境事件季报信息。

(ニ)科学有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全市各级环保部门要着力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应急响应效率不高、信息公开不够及时等突出问题,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得到科学有效处置,力求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要落实领导靠前指挥。对于涉及饮用水水源地、敏感时期、敏感人群以及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领导要快速反应、靠前指挥。一且发生较大以上或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市环境保护局将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属地环保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要科学开展应急处置。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针对特征污染物开展监测,针对污染物扩散趋势进行监测布点并及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提高应急处置的时效性和科学性。要主动做好信息公开。进一步健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准确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进展、环境影响等权威信息。加强专家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实现全方位、多载体的动态发布,保障公众知情权,为突发环境事件的有效处置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依法实施调查和责任追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对事件原因、性质等组织开展调查,特别是对事发单位、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落实情況进行调查,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要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送市环境保护局及省环境保护厅。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四)推进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评估工作。市环境保护局督促指导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及环保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开展环境影响和损失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论向社会公开。

(五)抓好典型案例总结评估和警示教育。各级环保部门要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过程的“留痕管理”。对较大以上和典型突发环境事件开展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和环境管理提出整改措施和政策建议。建立事后评估机制,推动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印发通报、案例回放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防止同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六)强化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控。2018年,生态环境部将召开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阶段性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指导高新区环保分局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市环境保护局拟选取1家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较高的化工园区或者企业,指导其开展环境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三、积极做好环保举报受理工作

落实环境保护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环保举报受理和调查工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环保诉求,有效化解环境社会风险,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一)推动环保举报规范化管理。要加强环保举报制度建设。各级环保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环保举报管理工作制度,开展环保举报专项培训,确保环保举报件的接报、办理和回访工作及时规范。要加大重点案件督办カ度。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查处督办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环境问题举报件,从源头防范化解环境社会风险。市环保局将重点加大对环保举报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按月通报各地相关工作进展及案件办理情况,并适时对重点、热点举报件发布预警通知或进行现场督办。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和监督。各级环保部门要主动公开举报渠道、举报件的办理流程和处理结果,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

(ニ)充分发挥环保举报数据作用。要全面推进环保举报数据联网。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及时将本辖区环保举报数据录入或导入全国环保举报管理平台。要探索开展大数据分析。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充分发挥举报数据“千里眼、风向标”作用及时发现总结环保举报的苗头性、趋势性特点,结合社会、经济、规划等相关信息,为政策制定和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提供数据支撑

第五篇:应急管理局2020年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X,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抓中、省、市、县环保督察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我局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注重环境保护源头治理,突出整治重点,严格行政执法,强化措施落实,夯实安全环保基础,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X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环保工作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关系长远、关系民生、关系稳定的大事。为此,我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局领导班子和各股室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了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学习宣传,营造环保良好氛围。X、广泛开展宣传。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利用微信、QQ群、宣传栏等向局干部职工、管辖企业人员进行环保宣传。X、认真组织学习。我局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文件。主要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三)政企协同出力,烟花爆竹控制成效显著。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烟花爆竹销售点的许可。为减少空气污染,我局严格按照《X县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网点布点规划》文件要求,提高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许可准入门槛,不断减少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网点,同时严格控制烟花爆竹产品药量,鼓励企业销售新开发的污染程度低的产品,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工作,明确规定禁放区域要求从X年X月X日全面实施城区禁放,目前禁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对烟花爆竹的治理,我县的大气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空气污染指数进一步降低。

(四)狠抓工作落实,遏制破坏环境违法行为。我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紧紧围绕我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整治。今年以来我局联合相关单位对直管企业进行检查X余次、发现隐患X余条、立案调查X家企业、责令停业整顿X家企业、罚款X万余元,切实推动企业依法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基本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环境意识,每月定期组织直管企业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生产技能和素质;进一步落实安全环境责任制,建立健全事故环保救援预案和防范措施,提高防御能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所负责的工矿商贸、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不发生环保事故。

(五)突出重点抓好专项整治。我局积极结合遂宁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X年全市工贸行业粉尘防爆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强化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粉尘涉爆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要求粉尘涉爆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X版)》、对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标准规程,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自查自改,完善防火、防爆、防雷等设施和措施。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并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严格动火等作业审批制度,强化现场管理,杜绝“三违”现象。严格落实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以及防护设施、警示标识、监测仪器等的检查巡查工作,确保工作场所粉尘等危害因素符合职业卫生和环保标准。

二、存在主要问题。(一)硬件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环境保护检查。一是我局非煤矿山监管人员仅有X人,环境保护检查次数较少;二是环境保护检查设备缺乏,非煤矿山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县偏远乡村,检查效率低。(二)环境保护意识还需加强。虽然我局作了大量的环保工作,但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对环保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措施不足。

三、下步工作打算。(一)不断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不断提升全县环境质态水平为目标,进一步联合有关部门、乡镇积极开展联合整治行动,督促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工贸企业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环保措施,切实做好值班值守应急准备工作,不断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确保我县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二)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各种主题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结合每月安全工作例会、执法检查,精心策划、协调联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凝聚社会共识,逐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强大舆论氛围。二是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表扬和宣传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曝光一些企业、个人环境违法行为,使“保卫蓝天”深入人心。

(三)进一步强化监管。注重“安全监管”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严防企业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督促企业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健康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大力实施安全生产环保技术改造,加大工艺、设备技术革新,深入开展安全污染隐患整改治理,加强环保救援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强化环保救援演练,提升事故环保处置能力,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

上一篇:葫芦岛围绕薄熙来王珉下一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