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答案

2024-05-19

教育测量与评价答案(精选8篇)

篇1:教育测量与评价答案

定性分析:是用语言描述形式以及哲学思辨、逻辑分析揭示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方法。

绝对评价:指在被评价对象集合之外,预先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该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评价。

学生评价: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评价的专业标准:是由从事评价工作及评价有关的专业团体,在总结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评价专业的基本规范,用于指导评价工作的研究和发展,并提高公众对评价的可信度。

权重:是指根据各组成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大小,所分别赋予的不同数值。再评价: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教育评价工作本身进行评价的活动。

教育评价: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思想品德评价:是以德育大纲和德育目标为主要依据,运用一切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搜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诸因素做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德育决策提供依据。

常用的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测验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定量数据的类型 :类别数据、等级数据、等距数据、比率数据

数据频数分布情况的描述方式:频数分布表、统计图、数据频数分布曲线

思想品德评价的方法:操行评语法、等第法、评等评分测评法、操作加减评分法、加权综合测评法、模糊综合测评法、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课题教学评价中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自我提问法、行动研究法、教学诊断法、交流对话法、案例研究法、观摩分析法、总结记录法

我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教育型目标调控模式、协同自评模式、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

教育评价可分为:

1、按评价范围分:宏观的教育评价、中观的教育评价、微观的教育评价;

2、按评价的内容分:条件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3、按评价的基准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4、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5、按评价功能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6、按评价的方法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7、按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分: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常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课堂听课法、录像评价法、教师和学生调查

操作测验可分为:书面操作测验、辨认测验、模拟操作测验、工作样本

访谈法可以分为:有结构访谈与无结构访谈、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被评价者在实施阶段会出现的心理现象

1、自卫心理;

2、应付心理;、3、逆反心理;

4、迎合心理;

评价者在评价结果处理阶段会出现的心理现象

1、类群关系;

2、亲疏效应;

3、从众行为;

4、威望效应;

5、本位心理;

6、社会刻板印象 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的不足之处

1、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

2、教育评价可操作性的方法;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学校教育评价系统;

5、教育评价制度。

问卷中问题的编制

1、重点突出;

2、结构合理;

3、问题明确,措辞得当;

4、问题的数量适当;

5、便于处理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3、教师的教学设计

定性分析

1、定义:是用语言描述形式以及哲学思辨、逻辑分析揭示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

理方法。

2、特点:定性分析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主要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和文献信息等;定性分析无严格的分析程序,有较大的灵活性;定性分析主要采用归纳逻辑分析及哲学思辨方法;定性分析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对背景具有敏感性。

3、适用范围:对发展过程的原因探讨;对被评价对象优缺点的详细描述;对典型个案的深

入研究;对被评价对象内隐的观念、意识分析;对文献档案信息的汇总与归纳等。

4、基本过程: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材料的范围;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选

择适当的方法和确定分析的维度;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对定性分析结果的客观性、效度和信度进行评鉴。

5、示例:定性分析法在教育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班主任给学生做出的综合评语、学校对教师思想与工作情况的评价、教育行政、督导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和督导,大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评价的信度鉴定

1、定义:指评价指标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2、方法:评价指标的信度鉴定方法;评价工具的信度鉴定方法;评价者信度鉴定方法

3、数值范围:用相关系数来表示,数值范围在0.0-1.0,通常是一个小数,信度系数越靠

近1,表明评价的信度越高。

4、影响因素:被评价对象的情况;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实施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评

分误差

实施再评价

1、基本步骤:明确再评价的对象和内容;确定再评价的实施者;获得实施再评价的授权;制定或选择再评价的原则或标准;把评价方案设计与再评价的原则或标准相对照;判断评价方案设计的充分性;提出改进的建议。

访谈法

1、性质:通过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谈而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

2、特点:双向交流

3、类型:有结构访谈与无结构访谈、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4、实施:访谈设计、访谈人员的选择与培训、访谈的实施和记录

5、优缺点:(优点)访谈法简便易行,便于双向交流信息,主客双方有交互作用;实施程

序比较灵活,也便于控制,即可随时澄清问题,纠正对问题理解的偏差,又可随时变换问题或方式,捕捉新的或深层次的信息;可以有效地防止问题遗漏不答的现象;访谈法的适用面广,能有效地收集关于态度、价值观、意见等资料;能在交谈的同时进行观察;如能建立主客双方的融合关系,消除顾虑,反映真实的想法;团体座谈时,课相互启发,促进问题的深入。(缺点)时间与精力花费较大,访谈样本小,需要较多训练有素的访谈人员,成本较高;访谈者的特性会影响被访谈者的反应;访谈者需要事先接受较严格和系统的培训;被访谈者的言不符实,或对某些问题的偏见会导致所获得资料的偏误。此外,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也比较复杂。

双向细目表

1、定义:是编制测验的蓝图,由两个维度组成:一维是考核的学科知识内容要点,另一维

是考核的能力层次。

2、设计的基本步骤:考核的内容抽样与考核认知水平的确定;题型和题量的确定;试题的平均难度和难度分布的确定;试题赋分与测验期望分的预估

评价的效度鉴定

1、定义:指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评价对其所要评判的特性准确评价的程度。

2、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鉴定方法;评价结论的效度鉴定方法

3、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工具的科学性;评价实施的质量;效标特征;被评价者的特性和

样本的代表性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

1、评价范围逐步扩大;

2、评价结果与物质奖惩挂钩逐步转向与物质奖惩不挂钩;

3、越来越重视发挥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

4、教育评价工作制度化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5、注重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6、在教育评价工作中讲越来越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定量分析

1、定义:指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法反映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方法。

2、特点:定量分析注重被评价对象的可测特征,进行精确而简洁的量化描述;定量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定量分析具有严格而规范的分析程序和很强的顺序性,高级的分析一般都要以低级的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采用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数学或逻辑运算,抽取并推导出对特定问题有价值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定量分析受分析者主观影响相对较少,客观性强;定量分析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完成分析,效率较高。

3、适用范围:对群体的状态进行综述;评比和选拔;从样本推断总体;对可测特征的精确

而客观描述等。

4、基本步骤: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描述数据分布的形态和特征;通过统计检验,解

释和鉴别评价的结果;估计总体参数,从样本推断总体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了解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揭示本质联系;对定量分析客观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鉴。

观察法

1、性质:对被评价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特定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考察、分析,而获得第一

手事实材料的方法。

2、类型: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完全观察和取样观察。

3、实施:观察设计、观察资料的记录、观察资料的整理。

4、优缺点:(优点)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具有直接感受性;一般不需要通过任何其他中

介环节,主要依靠观察者的感官和思维;可获得被评价对象不愿意或没能报告的行为表现,以及短时出现的情况;通常不会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在行为发生的现场作即使记录,全面、准确、生动,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缺点)取样较小,观察对象项目多且分散时较难应用;有时会对被观察者产生干扰;依赖观察者的能力和心理状况,会因主观因素的干扰而引起失真;观察者需经过严格的培训;时间与精力花费较大,实施成本较高;资料的记录和整理较难系统化,结论较难类推或判断因果关系;有时观察项目归类的推论性太强,从而影响调查的信度。

学业成就测验编制

1、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评价中,学业成就测验是学校与教师最常用的手段,搞好学生学业成就测验是提高学历评价质量的重要因素。

2、基本程序:确定测验的目的和对象;规定测验的内容和形式;编制、设计测验蓝图;命

题;试测和试题统计分析;组卷;制定评分细则。

篇2:教育测量与评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l0分)

1.B2.D3.C4.A5.B6.A7.D8.C9.A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桑代克12.量具、单位、参照点13.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

14.标准15.信度、难度16.教育测量与评价17.非文字测验18.0.50

19.法则、事物、数字20.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X22.√23.X24.X25.√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教育测量: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7.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和过程。

28.标准化测验:是指由测量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

29.测验信度:是对测验工具及其操作的整体质量的整体质量的一种量度,是测验性能的重要质量指标。

30.效度: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31.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联系表现在:第一,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是对教育进行量的确定,所得结果是教育评价所需信息可靠的主要的来源,是对教育的状态与价值进行客观判断的前提;第二,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教育评价这个环节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变成了一堆枯燥的数字。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表现在:第一,着眼点的不同,教育测量的着眼点是取得数据,教育评价的着眼点是做出价值判断;第二,特点不同,教育测量是纯客观的,教育评价则是主客观的结合;第三,复杂程度不同,教育测量较单一,教育评价较复杂,教育测量是定量描述,教育评价重质的判定,含定量与定性。

32.(1)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2)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3)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4)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5)按测量对象多少分类;(6)按测验材料分类;(7)按量具的标准化程度分类。

33.答:区分度的分析方法,大约可以归纳成两类:一为外在效标法,即分析被试

在测验题目上的得分与外在客观标准上的表现之间的关系。另一为内部一致性法,即分析被试在测验题目上的得分与在整个测验总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使用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分度的实质,就是题分与总分的相关程度。

34.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要考虑:科学性,可行性,公平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35.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1)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测量评定的功能,事实判断的功能,价值判断的功能,问题诊断的功能,区分选拔的功能。

(2)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作

为补救教与学的依据,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

(3)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的记忆和促进迁移,促进学生自我评价。

(4)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对教师的管理,对目标的管理,对过程的管理。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注意发挥测量与评价的积极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6.答:测验的试题类型基本上有两大类: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的优点表现在:一般是用于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分析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客观性试题的答案明确,评分客观,作答简便,因而在限定的时间内测验可以包含足够数量的试题,能保证对知识内容的覆盖。缺点表现在:不能测量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并且贬值也较复杂;不利于提高被试者的创新能力与综合性能力。

篇3:教育测量与评价答案

许多小学教育教学的事实表明:教师通常仅用“学科成绩”的变化评判学生水平的变化;教师纯粹通过直觉或经验来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体验。新课程要求每个教师能够检查和评价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能够监控、评价、反馈和调整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做出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价以促进自身和学生的积极发展。为能让师范专业的学生提前具备扎实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作为教师教育的培养机构,就要确保有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操作与实际运用。我校在小学语文、数学教育专业开设了《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为体现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实用性,避免课程开设的形式化,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从2007年起,在语文教育06级、数学教育专业07级和08级学生中作了尝试,并对实施的意见进行了调查。

2. 设计方案

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部分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在这过程中又注意关于统计软件使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

2.1 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内容的设计突破传统的以教师、教室、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结合课程的学习,既调查、测量和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方面,又直接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评价。这种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知识体系,培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能力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2 校外实践

结合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安排,以合作的方式,到所在的见习或实习小学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该学校教育测量和评价现状、问题和改革情况;调查及测量某班级或年级的教和学情况,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辅助学校教师的评价工作,参与设计试题、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诊断。通过课外实践,加强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学生掌握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技术,提早适应了今后教育岗位上教育教学的评价和改革。

实训或实践项目完成后,通过撰写分析报告或是以总结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及专家评价,从实践态度、实践能力、完成效果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课程实践部分的成绩。

2.3 统计软件的应用实践

教育测量和统计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让学生掌握一门具有数据和统计功能的软件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选取SPSS专业统计软件处理测量所得数据,侧重于使用该软件中的统计检验和量表分析方法进行成绩的分析、评价量表的分析、调查结果的统计等。

3. 课程意见调查

3.1 调查结果

在06、07和08级学生中发放352份调查问卷, 其中有效答卷331份, 统计结果有:

3.2 结果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2%的学生对本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持赞成的态度,在不赞成的学生中深入了解后发现,这部分同学之所以不赞成多是存在畏难情绪,担心课程考核不通过,并非否决实践环节对课程学习的作用。超过65%的学生肯定自己经过课程的实践训练,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 结语

本课程的实践设计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在教育岗位上贯彻新课改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见习或实习的小学作为本课程教学的课外实践基地,既节约了费用,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不仅能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率和正确率,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忠章.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第9期:69-70.

篇4:论数学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结果的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也就是说,教学成效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直接考查依据的,而学绩是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因此命题的合理性与评分的客观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小学数学教学结果的评价

1.评价内容要科学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第二学段,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概念、公式和法则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1)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评价。以往对数学知识的测验主要集中评价学生是否记住一个概念的定义,给出或从几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正确例子,或者在几个概念之间区别出符合条件的某个概念。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远不止这些。对概念真正的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自己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能够在几个概念之间比较它们的异同,并且认识到这些不同的概念所对应的不同解释;能够将概念从文字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或口头的表述。所有这些与概念有关的能力对于应用概念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数学知识掌握的评价应从模仿、记忆走向理解、应用,数学习题的设计要关注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对数学技能掌握的评价。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量数学都包含有技能的特征,传统的教学和考试也集中在这一方面,但却很少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隐含在技能应用中的各概念之间复杂的关系,更少评价在数学思考过程中看不见的解题策略的使用情况。新课程强调,对技能的评价不只是考查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及不同的解题策略的运用。因此,对技能的评价既要考查学生实际执行这些技能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规则。比如,估算是一个与计算技能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技能,学生必须知道各种估算的方法,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到估算,以及为什么估算能解决问题。

(3)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强调的是对数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

2.评价方式要多样

(1)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对于学生某一行为表现,给予适时鼓励和价值判断。即时性评价是一种较行为观察、日记、情境测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更直接、明确、简易的评价方法,具有及时性、易行性、激励性、广泛性等特点。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评价要适度,要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即时性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口头激励,有体态语言(如微笑、抚摸、注视等),还有书面评价(如作业中的即时性评语),适当的时候可奖励小礼品等。

(2)数学考试评价。数学考试评价可分为笔试评价和面试评价。笔试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素质。但笔试有其局限性,学生有创意的想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践能力有时无法体现,而面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数学考试评价可分为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①平时评价。平时考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可就学习中的某一概念或某一部分知识点进行单项考试,也可就某一个或二个单元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可用面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考试主要指期末考试,可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3.评价主体要多元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以及学生和自我之间针对学习情况与个人发展进行的对话。因此,在某个单元结束后,为了更清楚、正确地反映出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平时数学的学习过程,设计一些表格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

4.评价结果要合理

概括地讲,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定性和,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体来说,评价的呈现方式包括评分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等。

(1)评分或等级。根据对分数的解释,评分可分为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我们常用的百分制属于绝对评分,每个学生的分数都是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的。相对评分一般指的是等级制,是指学生的分数和等级在整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如标准分数、百分等级等。等级一般分为四等: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D 等时应非常慎重。定量评价可采用百分制,也可采用等级制,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有优点,也存在缺点。但如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且正确处理评价的结果,就能够使评价趋向公平、公正和合理。为此,教师在解释学生数学测验分数或等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测验分数或等级描述的是学生学会的行为或目前所具有的水平;②分数或等级提供的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一种估计,而不是确切的标志;③单独的一次数学测验分数或等级不能作为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评判的可靠依据;④数学测验分数或等级表明的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解释表现的原因。

(2)评语。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评语是用简明的评定性语言叙述评定的结果。评语无固定模式,但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洁、具体,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起到提高兴趣、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阶段性评语可分中期评语和学期评语两部分,为了减轻负担,便于操作,中期评语主要写优等生、后进生、特殊生或这一阶段进步或退步明显的学生。学期评语要写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评语要侧重学生的某一方面,要有个性,不要面面俱到、千篇一律。

(3)成长记录。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的足迹,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发展需要。成长记录的内容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要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表,家长反馈表,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探究活动的记录,发现的数学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问题银行,精彩表现记录表,数学日记,期中、期末测试卷等。用成长记录展现学生学习成长、认识反思的过程。

篇5:教育测量与评价

1.什么是评价?什么是教育评价?

答:评价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标准是指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的对客体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是判断客体的属性及发展变化达到主体期望的尺度,是主体对客体价值判断的依据。陈玉琨:教育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借助各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 及其影响学生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沈玉顺: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2.什么是发展性教育评价?

答: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育活动价值增值为目的,着重于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条件、进程以及策略方法的建设性评价。

3.简述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

答:㈠准备阶段

⒈明确需要评价的问题⒉确定评价的目的⒊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⒋确定信息的搜集范围与分析的方法

㈡搜集、分析信息阶段;㈢帮助评价对象制定改进方案;㈣再评价阶段

4.比较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教育督导的联系与区别?

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关系: 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区别:(教育测量与评价的)

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第三,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教育评价与教育督导

联系:

两者皆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依据;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督导工作过程主要有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反馈若干环节,评价是诸环节的核心,无论是监督和检查,还是指导和反馈,都离不开评价这个手段。

区别:

评价只是督导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只构成督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其全部; 督导工作中所使用的评价即督导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他人评价,只是教育评价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教育评价的全部。

第二章教育评价方案设计

1.教育评价方案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评价的内容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④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⑤附录

2.权集的含义及构建权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个整体分解成若干因素,则称用来表示每一个因素在整体中的重要性程度的数值为该因素的权重系数,简称权重。

权集合,也就是权重系数集合,简称权集,它是描述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关系集。确定权重系数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可测性原则

3.说明教育评价标准的含义及教育评价标准的要求是什么?

答:是指对应于教育评价指标或项目,被 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或可以取得相应分数、等级和评语的准则。

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⑴先进性⑵与目标相一致⑶可接受

4.教育评价标准是如何分类的?

答:1.按照标准的性质分,可以把教育评价的标准分为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按评价标准表达的形式分,可以把教育评价标准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6.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答:⑴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⑵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⑶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⑷符合被评对象的实际情况⑸评价主体的需要

7.说明教育评价常用量表的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㈠教育评价中量表的种类

类别量表:也称称名量表或命名量表,它是根据某一标志用数字代表事物的类别。等级量表:也称顺序量表,它是根据一定标志把事物分成等级或排列成等级顺序。等距量表:除了等级量表的特性外,还要求各等级之间的差距是相同的,即具有相等的单位。④模糊量表:实际上就是借助模糊数学中隶属度为相应的等级赋值 ㈡教育评价量表的特点

测量尺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测量标准的社会性.量表使用的复合性

第三章教育评价的实施

1.教育评价准备阶段要做哪些工作?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

答:.评价组织准备评价背景分析.评价方案设计

④确定评价信息及收集方法,准备评价用具

2.说明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步骤。

答:⑴设立三个集合⑵构建模糊评判矩阵⑶计算模糊综合评判值 S

⑷对S作归一化处理⑸确定评判结果

第四章 教育评价结果的处理

1.如何分析教育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答:可靠性:重复评价法分半法w系数法

有效性:①预期有效性;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

2.对教育评价结果解释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相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二,绝对评价结果的解释

相对评价结果解释应注意的问题:

相对评价结果只表明被评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并不表明其绝对水平或达到理想目标的程度。相对评价只适合以区分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而不适合以改进工作为目的的评价。相对评价结果的解释要注意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④当对群体相对位置进行比较时,通常以群体平均数作为群体水平的代表值。⑤相对评价表现出强烈的竞争导向,因而要注意防止负面效应的发生。

绝对评价结果解释应注意的问题:

绝对评价结果可以表明被评者的实际水平,能为被评者指出努力方向和具体要求。绝对评价结果适用于以改进工作为目的的评价,而不适用于以区分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长期单纯使用绝对评价容易使被评者产生安逸感,起不到竞争、激励作用。④绝对评价标准的制定真正达到客观比较困难。⑤绝对评价常与相对评价结合使用,以便既了解被评者的实际水平,又清楚其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3.教育评价信息反馈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教育评价信息反馈的意义

反馈就是把系统的输出信息作用于被控制对象,以便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其特点是用系统过去运动的结果来调节未来的运动,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㈡教育评价信息反馈的要求

反馈要及时反馈信息要全面反馈信息要准确④反馈方式要多样

第五章学生评价

1.现代学生评价观有哪些特点?

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掌握“活”的知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④关注影响学生素质的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⑤重视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

2.简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含义。

答:⑴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知识的同化、应用和迁移的过程。⑵从形式上看,学习成绩评价是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综合。

3.简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意义。

答:⑴可以将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统一起来⑵可以使评价更客观,更符合学生实际⑶可以用评价调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⑷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沟通师生感情。

4.什么是学生综合评价?

答案:学生综合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性以及劳动技能等各方面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的价值判断。

5.简述学生综合评价的基本要求。

答:①以过程评价为主,实行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④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⑤辩证地认识和对待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6.什么是表现性评定?

答:表现性评定是指教师在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和学习成果进行的实际考察。

1:名词解释:

①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教育评价标准:指对应于教育评价指标或项目,被 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等。

④绝对评价: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评价标准的评价。⑤相对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设定评价标准的评价。

⑥个体内差异的评价:评价对象某一状况作为设定评价标准依据的评价。

⑦可靠性:测量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测量学中用信度系数来描述。

⑧有效性:测量和评价结果反映的是否欲测量和评价的被评的本质属性以及这样属性被测量到的程度。⑨指标系统:评价目标逐级分解后所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指标群,既有层次顺序,又相互联系。

简答题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原则和过程有几个阶段:

答:㈠准备阶段:⒈明确需要评价的问题⒉确定评价的目的⒊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⒋确定信息的搜集范围与分析的方法

㈡搜集、分析信息阶段;㈢帮助评价对象制定改进方案;㈣再评价阶段

原则:导向性原则,尊重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评价实施阶段哪些工作?

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作出结论。评价方案的基本内容?

篇6: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测量的定义:测量系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包含三方面的特性:法则、事物、数字。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参照点、量表。

教育测量的涵义: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对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研究的过程。

教育测量误差:测量的仪器和设备;所测量的事物的一致性程度;测量者的因素。

评价的定义:评价就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亦即对人或事物作出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优与劣等等的判断。

教育评价的定义: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评价系统的结构:价值目标和标准;组织机构和人员;评价方法和技术;评价对象与评价人员的心理调控。

教育评价是种类:

根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围观教育评价; 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基准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根据评价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需要性评价、可行性评价和配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主客体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地程度,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

信度的类型:稳定性系数;等值性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论文式测验的信度系数;评分者信度。

效度: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难度: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

难度对测验的影响: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心态;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测验难度影响测验的鉴别能力。

影响题目难度的主要因素:考查知识点的多少;考查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层次的高低;考生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命题的技巧性。

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教育目标分类:

布卢姆 认知领域(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加涅 《学习的条件》认知领域(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技能领域、态度领域(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行为后果)。

梶田叡 《教育评价》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

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及其类目;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 关系。

内容类测验目标模型(内容类维、目标层次维、两维之交合。)

内容点测验目标表;教学内容和测验目标。

数据的特点:波动性、规律性。

教育测量结果的组合方法:直觉判断、加权求和、多重选择、多重回归。

评价心理的分类:

根据心理学范畴分类: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根据评价过程的阶段分类:组织过程心理、设计过程心理、实施过程心理、评价过程心理和

被评价者的准备心理、自评心理、受评过程心理、结果反馈心理;

根据评价者或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分类:意识倾向性、情意心理、认知倾向、个性心理特征。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一般心理影响:对自信心和自我概念、自我知觉的影响;对情绪稳定和不安的影响;对意向和动机的影响;对要求水平和到达目标的影响;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评价者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对制定评价方案的影响;对搜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影响;对测定与评价的影响;对评价结果解释的影响。

篇7:教育测量与评价讲稿1

1.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运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获得信息,对数学教学进行测量与评价,从而指导数学教学实践。2. 内容介绍:了解和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3. 考核或方案: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结合教学实践,选一个课题进行教学评价。4. 主要参考书目:

[1] 田万海等著

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估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2] 王孝玲编著

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 王孝玲编著

教育测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第一章

绪论

§1.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一、什么是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以蕴含的客观规律。

二、统计学研究的内容

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通过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获得大量的数据。用归纳、编表、绘图等统计方法对之进行归纳、整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反映其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各种特征量,来反映它们分布上的数字特征。例如,计算集中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来反映它的集中趋势;计算差异量(如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数、标准差、差异系数等)来反映它们的离散程度;计算偏态量及峰态量来反映它们的分布形态;计算相关量(如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点二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四分相关系数、C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多系列相关系数等)来反映一个事物的中特性之间变化的一致性程度(尤其是测量评价中)。这些均属于描述统计范围。

目的:在于将大量零散的、杂乱无序的数字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使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清晰,明确的显现出来。2.推断统计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统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例如,对总体参数值,即总体数字特征值(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相关系数等)的估计;对总体数字特征值或总体参数之差(如总体平均数之差、方差之差、总体相关系数之差等)的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分布的假设检验等,都属于推断统计的范围。其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的意义上估计、推测未知的情况。3.实验设计

教师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可以通过样本信息估计,推测总体。从已知情况推测、估计未知情况。良好的实验设计才能使我们获得真实的有价值的数据,对这样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良好的实验设计又必须以统计就原理为根据,符合统计方法的要求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1.2 学习统计与测量评价的意义

1.可以顺利地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走量分析的科研报告和文献,从中可以间接地学习国内外先进地研究成果。

2.可以提供一种科学方法为教科研服务——工具。

3.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学制的改革、课程的建设、课程分量的确定、数学效果的考核、各种教法和学法的比较、学科成绩的评定、各类调查、学业成绩的比较)。§3 几种基本概念

一、随机变量

二、总体与样本

三、统计量与参数

四、数据的分类

1.名称量表——点计数据

测量与统计中最简单的形式——分类。即属于同一类的事物用同一个数字表示。属于另一类的事物用另一个数字表示。用来描述各类事物的数字仅仅是事物的名称或符号。没有数量大小的含义,只具有相同与不同的特性。即只能区分事物的类别,没有数量的大小、多少、位次和倍数关系。也就是说,它只具有数的同一性和区分性,而不具有等级性、等距性和等比性。因此,不能将之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所进行的统计处理,只是归入每一类中个体的数目(频数),对这类数据所允许和运用的统计方法,有比率、百分比、相关系数、x2检验。

2.等级量表——等级数据

对于事物的属性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用来描述各个类别的数字,不仅具有区分性,而且还具有等级性(位次性)。这些数字之间能表示事物大小的位次关系。但不具有等距性和等比性。甲、乙、丙三个等级,甲3,乙2,丙1。构成3>2>1的位次关系。但这些数字只能确定事物相等或不等的关系。在不等的情况下,只能确定大于或小于的关系。如3>2,2>1,则3>1的关系。不能确定甲等的3比丙等的1大多少个相等的单位。因为3与2和2与1 之间的差距是不相等的。不能进行四则运算。它们所适用的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多列等级相关),以及符号检验,秩次检验、秩次方差分析(3-22-1)。

3.等距量表——等距数据

有相等单位和人定参照点德测量数据,不仅具有区分性、等级性,还具有等距性。例如9℃与6℃之差=6℃与3℃之差。但是参照点(零点),而是人定德零点,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钟表上的0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时间。同样,并不意味着9℃是3℃的3倍。这类数据只能作加减运算,不能作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的n级Z、t、F检验等。

4.比率量表——比率数据

这是最高水平的测量。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的数据,不仅具有区分性、等级性、等距性,还具有等比性。具有绝对零点。所谓绝对零点,就是量表上称表0的地方,表示所要测量的属性是无。这类数据既可以确定一个事物比另一个事物大多少,又可以确定大多少倍。因此,数据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例如长度、身高、重量等。它所运用的统计方法。除了等距数据所运用的统计方法外,还可以计算几何平均数和差异系数。

注:一般而言,学生知识、技能的测验分数多属于等级数据。因为测验分数之间只能表明哪个大,哪个小,不能表明大多少,小多少。例如,一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为70分。在这里,60分与70分之间和90分与100分之间,虽然都差10分。但是,它们的差异是不相等的。众所周知,90分与100分之差要比60分与70分之差难度大得多。已表明,测验分数是不等距的。另外,测验得零分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在所测验的知识、技能方面为零。这表明,测验分数不是绝对零点开始的。虽然测验分数属于等级数据,但我们通常把测验分数作为等距量来处理。这是因为:

第一,在统计就上可以将总体呈正态分布的测验分数转换成单位相等的标准分数。

第二,如果测验编造得较好,特别是对于测验结果的极端分数的微小差异可能反映着巨大差异的这一现象给予注意的情况下,就可以使本来属于等级数据的分数,作为等距量表来处理所造成的误差减少到最小程度。

篇8:教育测量与评价答案

关键词:教师,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素养

一、引言

教育测量和评价是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 教育测量指的是通过规定一定的量来确定并描述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 并且评测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而教育评价指的则是通过各种测量或者非测量的方法收集各种资料, 通过资料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并且在制定教育决策的时候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制定教育决策。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测量和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所面对的是一整个班级的学生, 而且整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基本素质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地上大课, 将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会影响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测量和评价, 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 并采取对应的方式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进步。例如同样是上课好动, 不认真听讲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这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 有的学生是因为受到动漫或小说作品中叛逆主人公的影响, 因而产生了叛逆心理;有的是因为出现了懵懂的早恋倾向;有的是因为家里父母吵架, 让学生无心学习。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 教师要进行不同的处理, 从学生各自的心结入手给予他们不同的辅导, 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二) 增强教师教学效果

教育测量和评价同时还有增强教师教学效果的作用, 正确的教育测量和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提高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要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学测量和评价, 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 通过教学测量和评价, 教师得知学生的问题在于创造力不强, 那么就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以此促进学生思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 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让他参与课堂小游戏的方法, 促使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这样有针对性地教学, 能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会在教育测量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三、加强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的途径

(一) 开展相关培训课程

为了有效提高教师在教育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素养, 可以开展一些相关培训课程。通过“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评价概论”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教师全方位地了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内涵, 并掌握具体实施的方法。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注意保证一定的课时, 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如何处理具体的问题。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可以让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参与, 用他们教学中的实际例子作示范, 给受训教师一定的启发, 促进教师更快地掌握教学策略和评价的方法, 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 纳入专业考查范围

为了帮助教师不断地丰富自己在教学策略和评价方面的素养, 学校可以将这方面的考核纳入到教师专业考查范围之中, 甚至可以将其作为教师入职时考查的必要条件。在具体进行考查的时候, 可以考查教师掌握了哪些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知识, 是否能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各种不同的评价, 是否能对学生做出各种客观而准确的测量和评价, 能否根据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结果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等等。学校还可以制定一定的奖惩方案, 对完成较好的教师进行一定的奖励, 促进教师自觉研究。

(三) 树立正确评价观念

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技能外, 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也是教师素养的一个体现。如果教师头脑中并未树立正确的教育测量和评价观念, 那么在教学的时候必然南辕北辙, 无法真正做好工作。由于教师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主观的情绪, 很容易导致评价的结果发生偏差, 所以教师要不断在自己的观念上进行内化, 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观念,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地进行教育测量和评价, 真正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推动作用。

(四) 开展丰富评价活动

要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测量和评价的能力, 除了要靠教师自己不断学习并端正自己的观念以外, 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评价活动, 帮助教师培养这方面的素养。要知道单纯的理论学习无法真正提高教学素养,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得到进步, 所以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机构, 给教师模拟一些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教师尝试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各种教育测量和评价活动。例如可以让教师练习如何通过档案内容评价学生, 如何通过课堂的行为来判断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评价方法, 有效提高自身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素养。

四、结论

教育测量和评价在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标之下, 要合理地进行教育测量和评价,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如果要让教育决策制定更加合理, 让学生的发展更加迅速, 那么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培训课程并举行评价活动, 端正教师评价观念, 通过各种考核考查教师评价能力等方法促进教师更好地提高自己教育测量和评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忠章.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9) :69-70.

[2]叶自强.当代教师应当具备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J].考试周刊, 2008 (43) :20-21.

[3]陈娴.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看教师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的形成[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2009 (10) :30-31.

上一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下一篇:初中学校安全生产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