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潮的观后感800字

2024-05-18

写观潮的观后感800字(共13篇)

篇1:写观潮的观后感800字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都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是杭州湾,杭州湾右边是东海。每年的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那时候,东海便会发大水,水流进了杭州湾。因为水太多太急,所以一些水流进钱塘江,因而成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潮。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观潮的那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钱塘江附近的一个小镇,找了个宾馆住了下来,随后便坐车向钱塘江驶去。刚开到附近,就看见观潮区上人山人海,闹哄哄的。爸爸停下车,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往观潮区跑去。

随着蜂拥而至的人群,我登上了观潮区的最上方,据说这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等啊,等啊,潮却迟迟不来。我不想放弃,但又有些不耐烦。中午,我就坐在观潮区的地上,随便吃了点食物,便又去看江面了。

此时,江面非常平静,没有一丝大潮的迹象,反而像一个铜镜,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呈现出一种祥和的感觉。

午后一点左右,突然从远处传来一种像微弱的鼓声,有些人告诉我,潮来了!我急忙四处张望,江面还是那种祥和,但“鼓声”却越来越大,越来越紧凑,最后变成隆隆的“雷声”,但还是看不见潮水。

过了大约五分钟,水天相接的地方似乎有一只白色的大鸟在飞翔,忽然拉长,变成一条白线,正在疾速向坝边滚去,“雷声”也越来越大,人群一片沸腾。

那白线飞速移来,突然猛地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水花四溅。我一看,一股白浪正“哗哗哗”地向坝边袭来,突然哗哗两声,从白浪中射出四五股白浪,气势汹汹地杀来,眼看就要撞上堤坝了,我不由地退后几步。

突然,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白浪撞上了堤坝,一股力量“腾”地蹿了上来,将白浪“呼”地带了起来,足足有十五米高,像一片巨大的云朵。紧接着,“云朵”重重地砸在堤坝上,爆出一声巨响,堤坝被撞出个大窟窿,而巨浪则被弹地浪头直向后旋,形成一个完美的“回头浪”。

忽然,又一声声响,浪头从底下飞快地钻了出来,从窟窿涌了过去,开始慢慢“霸占”堤坝。这时,有人害怕地喊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刻,一股强大的风吹了过来,顿时一片飞沙走石。慌乱中,我隐隐约约感觉风把巨浪吹得换了方向。

过了好久,风终于过了。我重新睁开眼睛,发现巨浪正“呼呼”地向离我们很近的小海滩卷去。人们的尖叫声更大了,而海浪却毫不留情地撞在了栅栏上,尘土顿时没入浪中,栅栏也紧随其后。吞噬了栅栏后,巨浪便向海滩扑来。

观潮区的人群乱成一团,都急着往下走,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我也非常害怕,但也不知是不是太害怕了,我发现我的脚似乎动不了了。可是,我发现我的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站在观潮台上时,我觉得也许应该继续观潮。

我的眼睛又回到那股巨浪上,只见那巨浪已经从白色变到深黄色,因为它正带着砂石尘土“哗哗哗”地向观潮台迅速地涌来,又“嘣”地撞碎了一堵石墙,来到观潮台面前。我和爸爸妈妈急忙逃跑,我还听见巨浪撞碎观潮台围墙的巨响。我害怕地闭上了眼睛……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阵东风温柔地拂来,我听见巨浪在怒吼,但还是被东风“带走”了。我回过头,看见浪已经退了,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那浪的余波仍然在大声地震动。天气依然是那么晴朗,我如释重负。

我跟着爸爸妈妈走了,心里觉得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

篇2:写观潮的观后感800字

在这里,长江入海。

这里,是浙江。

柯灵说:“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所以我注视着,地理老师谈到竺可桢时,眸子中渗出的光;所以我分辨着,历史老师说起王阳明时,声线里不由的自豪。我在浙江的河流边上拔擢成长,这片土地带来的,是地理与心理上的开怀与贯通,是生活与文化共同的福祉。

一个两鬓飞白的老人守着一张刻坏的雕板喃喃自语,窗外寒来暑往,似于他无关。当灵感闪现之后,他连夜赶工,不顾冻僵的手指,不知时间的流逝,终于刻毕三千汉字。撩起碎发,抚去汗水,这个年逾花甲的老人长出了一口气。1048年的冬天,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华文明自此在油墨拓印中,继续传递其生命。平民手,工匠心,他甘于在潮起的河口推波助澜。那种细微的波动就像是走经河畔,听到的那一声悠远的渔歌,少一分因漂泊而来的惶惑,多一丝驻守渔舟的坚定。

于是你大可回想起,会稽山阴,小巷深处那个淡然的酿酒师;西湖畔,西泠印社中那个运刀创作的文人。他们都是浙江潮水深处涌动的水滴,是文明的“底子”。

水滴汇入江流,风起而成潮。大概是与水相似罢,浙江有刚柔相济,于无形生有形。毕昇这样的平民,在坊间,以智慧之柔成就延续文化之刚。而更令我心生敬意的,刚柔以著的,是徐渭。

在他的墨葡萄图轴前沉吟,看不懂他的酒后狂草,却听父亲将他的身世慢慢拼凑起来。徐文长经历了家道中落,体会过流离失所,披着神童的外套却在科考中十考九不中。可以后的岁月里,他不曾泯然众人。徐渭曾背起箭囊,奋力抗倭,在胡宗宪帐下出谋划策。军帐里,那朵幽幽烛火之下,他仿佛看到了家国的蓝图。而即使随后报国之梦破碎,男儿刚强之志无处寄托,他依旧不颔首低眉。“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夕阳西下,白发苍苍的徐渭在书斋前独立啸傲,从武力平天下到书画取万象,他的人生,未曾中落。

或许鲜有人赏得其泼墨、狂草,但无人不知其热血慷慨,无人不敬其冲破困厄之力。此又即浙江之力,久久地隐匿在潮水之中,不为人知。

所有人眼里的评弹说唱,吴侬软语,淡然处之都只是浙江的外衣,谁曾去觅过毕昇心底的彷徨,谁曾冥想过徐渭笔底的惆怅。而无论是起或落,柔或刚,来或往,浙江都在书写属于它自己的辉煌。

许久后方才记起,李煜原是浙江故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四十年来家园,三千里地山河。”

篇3:写读后感要在“感”字下功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70-02

一、教学简析

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作,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的悲惨遭遇。课文中的“吃不饱”“做苦工”“挨毒打”“住过道”等关键情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对原文内涵领悟不深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来写,即读后不会感、无感难发。

二、教学目标

1?郾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知道“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2?郾教会学生找准“读”和“感”的联系点,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读后感写出来。

3?郾让学生把自己读一篇文章后的感受写具体、有条理。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给你一杯醇香可口的果汁,细细品尝后定会感觉回味无穷。同样,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读了之后也会让你产生美好的感受,你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就成了一篇读后感。那么,读后感该怎样写,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审题、选材、指导写作

1?郾出示课件:读《×××》有感

师:书名号里的“×”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书名)

师:今天,我们就以刚刚学过的《凡卡》这篇课文为例,学写“读《凡卡》有感”(课件出示:凡卡)。第一步要认识、了解“读后感”这一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第二步要明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又是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小结】教师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接下来的谈感受、有“感”而发作铺垫。

2?郾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凡卡的生活这样悲惨,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感受)你想给他什么帮助?请你结合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谈感受。

多媒体出示:(1)凡卡生活得这样悲惨,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2)你想给他什么帮助?(3)假如拿凡卡的生活跟你对比,你从中明白什么?

(师抽举手的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补充)

生1:和凡卡相比,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我从小不缺吃、不缺穿,从来没有挨过饿。

生2:我多想把凡卡请到家里,给他好吃的、好玩的,还要领着他去找爷爷。

【小结】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时,懂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结合联想、想象来谈,有的同学还先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与自己的生活作对比,这样得出的感受就更加具体鲜明了。

(三)归纳写作提纲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分析掌握了写读后感基本提纲的要领,也就是写作要求:一是定题目,二是忆内容,三是谈感受。围绕这三个要求,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谈感受这个环节上。那么,读后感的提纲列出来了,该如何下笔成文呢?

1?郾课件展示:同情 怎样帮助

师:如果把凡卡的生活跟你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郾课件展示:对比 明白什么

(教师归纳写作提纲,分析例文的写作方法)

【小结】为了增强读后感的表达效果,教师要求学生谈感受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且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使感受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郾课件出示:读《凡卡》有感

(教师朗读例文,学生一边认真听,一边思考写作思路)

今天,我读了课文《凡卡》,懂得了凡卡生长在贫穷的农村,他才九岁就到城市来做学徒,过着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的痛苦生活。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句话“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看到这里,我的眼泪简直都要流下来了,凡卡的命运为什么这样悲惨呀!我不由得同情起凡卡来。

与凡卡相比,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在家里,我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和悉心照顾,我吃得饱,穿得暖,从来不知道饥饿挨冻是什么滋味。一日三餐,妈妈总是变着法子让我吃到丰盛可口的饭菜。而我由于从来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一点儿都不知道粮食的宝贵,常常嫌味道不好就把米饭、鸡腿随手扔进垃圾桶里,真是不应该啊!假如凡卡能活到今天,我一定要把他请到家里来,我宁愿自己少吃些、少穿些,也要让他吃得饱、穿得暖。我会把最心爱的毛绒皮鞋给他穿,领着他去找爷爷,还会用省下的零花钱给他交学费,让他同我一道上学去!

同样的童年,为什么得不到同样的幸福呢?这是因为凡卡的幸福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夺取了。而我们的幸福是新社会给予的,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或许我们也会像凡卡那样过着悲惨的生活。这样一对比,让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懂得了肩负的重任。我们青少年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建设强大祖国要靠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师(总结):这篇读后感在“忆内容”这个环节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标出原文句子,并写上“主要内容”,师读句子),再把印象最深的句子写下来(在原文上用“——”标出,并写上“印象句”,师读句子),接着用一个过渡句(在原文上用“===”标出,并写上“过渡句”,师读出句子),把前半部分与“我”的感受自然地联系起来。“感受部分”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用一个过渡句来总说作者的生活幸福,然后分说幸福生活的具体表现,写出了“我”怎样帮助凡卡,以及“我”从凡卡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小结】教师通过读例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通过对比和思考,学生了解了读后感写作的总体思路,形成读后感的写作框架意识,为下笔写作铺垫了情感基础。

(四)生动手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个写作提纲(师用手指提纲),再参照例文自己学写读后感,大家有信心写好吗?(生答“有”)

(五)讲评作文

师:下面,老师请这个同学来读他的习作,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读后感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六)总结并提出要求

师:今天,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读后感的基本写作要求,并且能写出比较好的一篇读后感。我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下来,拿给老师看,给你的爸爸、妈妈看,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七)板书设计

1?郾定题目:读《凡卡》有感。

2?郾忆内容:悲惨生活、吃不饱、住过道、做苦工、挨毒打、同情、怎样帮助。

3?郾谈感受:感受、对比、明白了什么。

四、总结反思

写读后感应重在“感”字下功夫,学生有感而发,文章才写得生动、具体。

(一)深入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读后感,顾名思义,读是基础,学生只有深入地读、认真地读,边想边读,才能真正领会原文内涵,感受才会油然而生。学生读原文时要做好笔记,记下最难忘、最感动的段落和语句,同时在原文上做标记。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写“读《凡卡》有感”的作文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让学生自读《凡卡》,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再指导学生简练地概况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认真读、反复读,在加深阅读印象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二)提炼感触最深的句段

好的作品让人读后感慨万千。写一篇读后感,必须抓住一个让自己体会最深、最难忘的重点,比如一个人物、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些有代表性的词语等。这样的文章才能突出关键点,给人深刻的印象。例如:学生概况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笔者提出问题“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思考。学生大多会画出以下句子:“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学生读出这些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句子的主要内容,即“吃不饱”“做苦工”“住过道”“挨毒打”。学生分享交流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这样的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读是记叙,感是议论和抒情,要把两者有机结合

人有着丰富的感情,在写作时,作者的这种感情也会对笔下的事、理、物、景表露出喜恶的观点来。在读后感写作中,读是基础,感是重点,感给了写作者充分抒发情感的空间,两者互相紧密联系,又各有特色。在《凡卡》的读后感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中人物、事件的具体描写,结合抒情和议论手法,让学生的感受切实具体,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篇4:写观潮的观后感800字

去年国庆假期我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秋。

那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海宁盐官古镇。到达古镇,一下车,只见停车场里停满了车,人山人海,很是热闹,完全没有我以为的清冷。人们停好车,都快速向景区跑去,只听旁边一家人急切地催促:“快点,快点,快来不及了!”妈妈一听也急了,一声吼道:“来不及了,别收了,快!”我和爸爸闻声,顾不得再拿车上的东西,赶紧锁车,我们也随着人潮涌向景区。“呼!呼!呼!哼”一路小跑,终于来到了观潮台。

我利索地爬上了高台。只见江水不停翻涌,充满了勃勃生机,完全没有之前想象的枯竭景象。远远地江天一线,江潮像一根细线从天边慢慢涌来,我看着这细如缕的潮水,心想:不会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钱塘江大潮吧!正纳闷,突然感觉江水离我近了许多,我揉揉眼睛,没错,真的近了!远处,白色的浪花翻滚着奔涌向前,朝我们“气势汹汹”地逼近,旁边的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喊:“狼(浪)来了,快跑啊!”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大家面对江水欢呼雀跃,拿出手机争相拍下这壮观的时刻。江岸边的大树金黄的叶子在秋风中不时“沙沙,沙沙”地响,它们也在观赏这波澜壮阔的景观呢!。

“哗”,“哗”刹那间,奔腾的江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从我面前呼啸而过,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那声势如野马万里奔腾,又似数万人的军队浩荡而过,我惊呆了,就在这一秒钟,我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雷霆万钧的威力。一眨眼的工夫,汹涌的江水就奔腾远去……人们立在那里,好像还未看够,过了两三秒他们才反应过来,“我的天哪!太壮观了!”“终于看到了大潮啊!”……我也惊呆了,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世间有了这样壮丽之景,也不禁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篇5:观潮读后感800字

农历的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早上,钱塘江周围早就是人山人海。浪潮在午后一点左右来了。一开始,浪潮只像一条白线一样,慢慢移来。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像打了胜仗一样满载而归。当我读到潮来时,眼前仿佛看到“一条白线”很快向我移来,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耳边也仿佛听到山崩地裂般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觉到大潮的奇特、壮观。

怪不得连古代的诗人都纷纷赞美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呢!“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此时我多么想变成一滴江水,溶进潮水里,去感受一下浪潮的雄伟气势!我多么想变成一条鱼儿,让浪潮冲打,去感受一下浪潮的汹涌!

从听说钱塘江大潮开始,我就很想知道浪潮是怎么形成的,直到读了《观潮》后我终于知道了答案―――原来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所以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时,由于江面变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只好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才形成如此壮观的钱塘潮。

篇6:写升旗仪式的观后感800字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落在了浉中校园内,顷刻间便飞速地在全年级炸开,同学们个个震惊期盼,坐立不安,因为,我们去年在艺术节上精彩的表演,宏大的气势,令人震惊的亮相,至今让其他班级心有余悸。

二十一班确实要承担开学典礼的升旗仪式了!

这个消息让全年级同学个个翘首以盼,他们更加期待,更加惶恐。一方面希望阳光21再创奇迹,另一方面又唯恐我们把标准立的太高让他们未来无路可走。其实,作为二十一班的一员,我深知这此活动的意义重大,所以更加精心地准备。因为,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亮相,还是八年级学长送给七年级学弟学妹们的第一份礼物,更是全班水平与凝聚力的最大体现。这更是我们送给老师的一份教师节礼物,老师作为全校最辛苦的人,他们过节,我们当然应该送给他们一份意义非凡的大礼。于是我们班每天都必须比别的班晚一个小时放学,只为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二十一班真的要重书传奇了!

这个传奇是在九月十日早晨大家才见证到的。大家看见了西装革履的少年,红石榴裙的少女,青春活力的面孔,长衫大褂组合。不用说,这一定是那位21班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何老师精心的手笔。看见这温和与奔放,现代与旧时光并存之景,同学们又欣喜又惊恐。随着指针走向了七点二十五分,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哇!主持人竟然没拿稿子!大家盯着主持人的手,一脸不可思议。哇!这舞蹈跳的真是太魔性了。哇!这两位穿红大褂的竟敢这么公然挑老师的“毛病”,还那么淡定。哇!他们21班集体朗诵竟然不是读稿……

由我们21班主持的整个开学典礼,一气呵成,气势宏大,“咄咄逼人”。在我们的“二一时间”里,“哇”声不断,惊呼不断,掌声冲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深深明白,我们主持的开学典礼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我们的何导,写每一份稿子,字斟句酌,反复修改,设计每一个动作,反复练习。更巧的是,周一刚好是升旗仪式、开学典礼与教师节活动“合三为一”,是难逢机遇,可以说这次开学典礼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活动。

篇7:写林冲的读后感800字

忍辱负重

他一开始给我的印象就是隐忍,他很敬爱他的妻子,但妻子第一次被高衙内调戏后,林冲虽愤怒,但顾及高太尉的面子,并没有任何表现,而是选择了忍受,并让妻子也忍耐一下。接下来高衙内再次调戏时,林冲气的把帮凶陆谦的家打碎了,却还是没有追究高衙内,这是一个多么懦弱隐忍的人啊,妻子被人调戏了却敢怒不敢打。

后来被高俅父子陷害,发配到沧州,逼得家破妻离,他还是继续忍,去沧州的途中,两个公差受了指示一直为难林冲,在酒馆中用开水给他烫脚,给他穿新草鞋,林冲哀求讨饶却没有反抗,到了野猪林,两个公差要杀死他时,鲁智深出手相救当他想杀死两个公差时,林冲却阻止了,称不关他俩的事,他们是无辜的,是高俅父子吩咐的……为了有个安定的生活,为了能有机会回去和妻子一家人团聚,武艺高强的他从不反抗,一忍再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忠心。

有情有义

到了沧州,林冲被分去看管草料场,在草料场着火去救火时,听见了陆谦等人的谈话,发现这场火就一个陷害他的阴谋,这才死了心,决心反抗,提枪杀了这三人,出走上梁山。

梁山寨主王伦是个心胸狭窄之人,对着林冲百般刁难,林冲都不敢发作,只是长叹”流落到此,天地不容我”。后来在智多星吴学究诱骗他杀了王伦的情况下,他主动让位,让晁盖当了寨主,吴用和公孙胜坐了二三把交椅,自己只坐了第四把交椅,后来他为梁山打了许多胜仗,立了很多功,他对兄弟,对梁山是有情有义的。

武艺高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武艺之高强,他在柴进府中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因为庄里无人能打的过他,便自大起来。两人比武时,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人棒盖将人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人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这么多人都打不过的洪教头在林冲手上却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简单。

还有在攻打祝家庄时,众人都打不过一丈青扈三娘,而林冲上前,不到十个回合,便将她活捉了。林冲武艺之高强是众人所不及的。

从被高俅父子一次次陷害到被逼上梁山到被招安,林冲的一生十分曲折,最后在杭州六合寺病逝,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统治者贪婪无度,不务正业,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他成为了官场腐败的牺牲品。

篇8:观后感怎么写800字

从未这样真实地去接触一段光荣的圣地。

从未这样,亦是如此。

战争与掠夺,或许多于毁灭,但是并不强大。在侵蚀的过程中上,实施上,无论怎样,总是一点一点地挖掘着人们的思想,从内心深处夺走他们炙热的心,然后强制的按上了尖锐的统治。

那么透彻。

我感到的,看清的,触动的。当我反过来去想这个国家时,这“最后一课”,而不是印在书页上生执的文字,而是国家的尊严与斗志。这如关在笼子里一般,眼看着有些东西就不再属于自己,却还是坐以待毙,即使,要用多么大的力量去打破,去大呼不公,可这只是轻飘飘的力量,那种悲愤之心却无法宣泄,从老师那凝结的眼神,静士的言谈,和无法释放的怀念,以至于能看出一个民族的力量是曲折而又耀眼的。

那么透彻。

我碰到了侵略者们的邪恶和无情。在那个年代,只有强大和霸道才能成为社会主权,然而这种方式,必有一方死伤,从来不顾及人民的尊严。腐败,懦弱,一个扞卫,一个进攻,德国的占领,改变不了当时的状况,我相信他们每一个人深感憎恨,虽然是小小的一节课,但放射出一个大家庭的缩影,浓浓的爱国之情,发自内心轰轰烈烈的呻吟,烘托起我们的视觉,放大我们的清晰度,让我们看清。

那么透彻。

又再一次想起我的国家来。在最近召开的大会,在热闹的新闻中,在每一天每一次的接触中,心一下子变得振奋起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存在这种感情让我感到充实和温暖,那是因为——中国!中国!我会用尊严去爱护,保护她。洗礼过困难的我们,每往前飞跃一次,就更加明亮,欢欣,我们超越的不仅仅是历史,而是世纪的运转,空间大,速度快,我们一定会让这片土地变成一块金色的希望。

难道有这样一个国家是崛起生辉的?

难道有这样一个国家值得我去创造?

有,

它便是我的祖国。

篇9:写抗日英雄的读后感800字

书中写到,这五位壮士其实有两次逃生的机会,第一次是在面临道路选择的时候,当时五位战士已经完成了掩护的任务,此时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追上连队,与主力会合。但他们这样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连队主力,五位壮士下定决心走向一条通往狼牙山主峰棋盘陀的“死亡之路”,这样敌人就会被吸引走上与连队撤退完全相反的路,而五位战士将自己陷入了危险的深渊。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绝望留给了自己,他们面对这么艰难的生死抉择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这是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最勇敢地舍身取义的精神。

五位壮士第二次有逃生的机会是在被敌人包围后,当时如果五位壮士如果不跳崖,而是选择投降当汉奸的话,日军可能会留下他们的活口。但他们这样做了吗?答案仍是否定的,这五人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胸怀着凛然大义,又怎会背叛祖国,又怎会向日本侵略者人低头。于是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高呼着壮烈而豪迈的口号,跳下了万丈深渊……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难道这五位壮士就不愿意活下去吗?难道他们家中就没有妻儿老小?难道他们就不眷恋生命的美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即使是这样,他们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仍然选择了守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守护部队战友和百姓们的生命。有句话说的甚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五位壮士正是如此,他们的革命献身主义精神令我敬佩,他们是我永远的榜样!

篇10:写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

绿林好汉们为百姓们打抱不平,贪官与恶霸们欺凌弱小,仗势欺人。当然,世上还是好人多,绿林好汉们不断壮大队伍,最终将贪官恶霸成功大败。我最喜欢的人是鲁达。

最让我敬佩的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故事了。这篇讲述了“九纹龙”史进在离开少华山后,到了渭州。他走进一家茶坊歇脚,不久后便遇到了鲁达(鲁达也是一个及义勇为,打抱不平的好汉子)。两人又遇到了史进以前的师傅李忠。三人便坐下来喝酒。不一会,他们便听到了一个老头和一女的哭声。鲁达过去问他们事情的经过。原来有个叫‘镇关西’的郑大官人看上了小女子,强行娶了小女子为妻,却又被他家大娘子赶了出来,还要三千贯钱。鲁达听后,气不打一处,问了老头那人在哪里,原来在桥下卖肉。鲁达立马动手去找他,找到后,又利用卖肉的借口戏弄了他,接着抡起拳头就是一顿。事后,又给了父女俩一点钱,让他们快点走。不久后,鲁达便被官府通缉了。

梁山好汉聚集在梁山是因为贪官腐败,民众也仗势欺人。他们只是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水浒传»使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当时社会老百姓生活的艰巨与压力,官府的腐败无能。

我非常欣赏鲁达的机智和勇武。他的聪明才智不禁令人大呼痛快!所以说鲁达是我在《水浒传》中最喜欢的人物了。

篇11:写读后感作文800字

单的朱红色封面,底下有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少年在追逐风的脚步......

骑着“火箭”,载着“叛徒”,带着这样的朋友,飞到最高的天际。这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简介。“火箭”就是那辆经历岁月洗涤的自行车,“叛徒”是只与“我”形影不离的小狗。有这样的伙伴,生活真是多了几分趣味呢!

《奇风岁月》是1991年美国作家罗伯特·麦卡蒙写给自己的一本关于生活的悬疑侦察长篇小说。有些人说:当你觉得觉得人生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看这本书,这样你就会重新燃烧起对生活的热爱和活力。

我想说的不只是对生活的重新热爱,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感悟与享受——主人公科里自始至终追求真相的决心,是深入心里的。为拯救精神濒临崩溃的父亲,一根绿羽毛成为追查真凶的“唯一”线索。全书的开始就生动表现了人物所在社会的黑暗,但是科里的“心”却是全书的一丝希望的曙光——对社会的讽刺、对家庭的热爱、对父亲的亲情全是与冷酷社会相反的温暖。人性的丑与美不是外表的奢侈、不是内涵的浮夸、不是地位的衡量、更不是金钱的多少,最关键的是心灵的善与恶。

善良!是唐僧的愚善吗?是君子的伪善吗?真正的善良和心灵的美好是无论处于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的都是身边的人,无论远近,只排除自己。人活着的确是为自己而活,但是如果人生只充满黑暗、阴沉、残酷的想法,活着不如不活。

篇12:写观潮的观后感800字

爱的明灯

读了《蓝鲸的眼睛》这本书,我百感交集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条蓝鲸,为了眼睛更明亮,它天天晚上用月亮和星星沐浴着他的眼睛,吃海面上闪着光的绿色浮游生物然而有一天它的左眼被一个年轻人用钩矛扎了,蓝鲸痛不欲生从此,它对人类进行了报复,它将人类的渔船打翻,拍成了碎片.

盲女孩是一个生活在海边的可怜的始娘她天天坐在海边听海的声音,终于有一天她捡到了蓝鲸的眼睛,神奇的魔力使她看得清东西了.但盲女孩把眼睛还给了蓝鲸,蓝鲸很感动,就把自己的眼睛送给了女孩。

盲女孩是痛苦的,因为她热爱生活可是看不到外面美丽的世界;盲女孩又是幸运的,她得到了蓝鲸的眼睛,从此恢复了光明。然而,她的内心心却很矛盾:难道因为自己的光明而要渔民付出不能出海打鱼的代价?她辗转反侧,深感不安。

“期待了许久的光明却要以全村人不能打鱼为代价,我宁愿自己重新回到黑暗的世界”小女孩终于果断地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啊!牺牲我一人,幸福其他人,心中时刻有他人,我被盲女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

感动之余,也引起我的沉思:我做得够吗?我做得好吗?有时为了一点区区小事与同学翻脸,有时为了个人利益对他人置之不理前几天,我们正在考试,一位同学向我借橡皮,我发现快要下课了,自己也来不及了,不耐烦地说:“没有,你问别人吧。”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想给他时,可是下课铃声响了„„盲女孩为了全村人的幸福不惜献出梦寐以求的眼睛,而我居然连借一块橡皮这一举手之劳都不愿意,真是太不应该了此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篇13:写观潮的观后感800字

站在山顶的chuck看到死去的机务人员的尸体被海浪冲到海岸上,不断高声呼喊飞奔而去,你说他有没有考虑到那家伙可能已经只是一具尸体?我猜是有的,但对孤独的恐惧让他忽视了这种可能,催使他越过山石、沙岸和海浪。

试图钻木取火却被木棍戳破了掌心,一时间鲜血横流,他挥打着手臂,不断嘶吼着,这种愤怒是否如同王小波说的一般,缘于对自己的无能?无法逃离这座荒岛、无法看到自己重返世界的希望、甚至不能引燃一点点火星。

威尔逊是他的朋友、家人,是他另一个身陷荒岛的自己。钻木取火时,威尔逊给他鼓舞;思念家人时,chuck对威尔逊描述自己的爱人。困与荒岛的无助和无法逃离的绝望让chuck不能自控,一挥手把威尔逊扔出了山洞。但孤独又使chuck冲了出去,把威尔逊找了回来。当威尔逊破烂不堪,失去了颜色,chuck为他理了头发,并用自己的鲜血勾画出威尔逊崭新的笑容。chuck不能失去威尔逊,正如同他不能遗忘爱人的美丽与温柔。

我时常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岛,住着一个衣衫褴褛、渴望逃离的自己,一个终日面对图绘过往美好的岩壁画,被渴望与孤独折磨的受难者。一天、两天,三年、四年,风雨雷电和海潮波澜可以带走人的生命,却永远无法磨灭人们对爱与自由的渴望。或许,也只有爱与自由才能让人们鼓起勇气面对那未知和死亡所带来的恐惧。

如果故事仅仅如此,那么chuck也就没什么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他的伟大不在于为了得到爱与自由而勇敢,而在于能给予自己所爱之人爱与自由的这份豁达和坚强。

当chuck拼尽一切重归人世,面对已为人妇、人母的旧爱,却只问了问喜爱的球队。即便所有的对答言语词句无一不再凸显出四年后,自己与旧爱、与这整个世界间的距离。除了对爱和自由的高度向往与坚持,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用来诠释chuck的沉默和从容。

上一篇:曙光小学英语节活动方案下一篇:《水里有什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