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老师主讲课程

2024-04-22

李晨老师主讲课程(精选5篇)

篇1:李晨老师主讲课程

【英语教师培训类】

剑桥英语教学能力证书(TKT)解读【视频】 http://t.cn/zOUKHYG 剑桥英语教学能力证书(TKT)必考词汇【课件】 http://t.cn/zOXA99X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系列公开课】

《第一讲: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素质内涵》 http://t.cn/8k6mKYb 《第二讲: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 http://t.cn/8kK6rIk 《第三讲: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http://t.cn/8kl4BOG 【语言技能类】

商务电话英语【课件】 http://t.cn/zWYVq0Q 英语48个音素具体发音口型指导【视频】http://t.cn/zWqmOWs 非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怎么提高【视频】 http://t.cn/zT5mzZK 揭秘流利英语口语如何炼成【音频+讲义】 http://t.cn/zOOl402 口语水平该如何衡量?如何进阶?【音频】http://t.cn/8spgDQ8 【语言素养类】

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帮我们做什么?【音频+讲义】 http://t.cn/zWI0zVd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文学作品【音频+讲义】 http://t.cn/zWjGPfr 【学习策略类】

【如何挑选使用英语字典系列微讲座】

《第一讲:英语本族人使用的字典》 http://t.cn/8sboSTE 《第二讲:专门用途英语词典推介》 http://t.cn/8sGMdqr 《第三讲:英语学习者适用的字典上篇》 http://t.cn/8sqZPe5 《第四讲:英语学习者适用的字典中篇》 http://t.cn/8sq8OaD 《第五讲:英语学习者适用的字典 下篇》 http://t.cn/8sibweb 【5分钟网络微讲座】更新汇总帖链接:http://t.cn/8F34LPw th字母组合究竟如何发音? http://t.cn/8FuHiUr 英语中的family与中文的“家庭”对等吗? http://t.cn/8FB9D5K sleep late到底是“睡得晚”还是“起得晚”?http://t.cn/8FroSTn 英文谚语There are friends and friends.怎么理解?http://t.cn/8FdC1CC all over somebody是彻底分手了还是爱到欲罢不能? http://t.cn/8FgmFbp 汉语中的“软柿子”、“窝囊废”如何用英文表达?http://t.cn/8FejNDm “当电灯泡”、“第三者插足”英语怎么说? http://t.cn/8FD8mNR Are you there? | There you are!该怎么理解? http://t.cn/8FkrP1r 表达对女性的赞美之情不妨做到具体且直接 http://t.cn/8FFtSTI 如何婉转地表达“未婚先孕”和“怀孕”? http://t.cn/8Fs6hLP get a kick out of somebody是“挨了某人一脚”的意思吗? http://t.cn/8sPATuu 如何理解cry and you cry alone? http://t.cn/8s7XWB7 Live and learn.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吗? http://t.cn/8szTR7z cheap novel为什么不能理解成“便宜的小说”?http://t.cn/8sZdmwT no wiser than somebody是“不比某人聪明”还是“和某人一样笨”? http://t.cn/8sAc2kz 简评“超额翻译”现象;兼谈think better的含义 http://t.cn/8s2oYFU I love you not for who you are but for who I am before you.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http://t.cn/8sy0z4V “聪明反被聪明误”如何用英文表达?http://t.cn/8s4WXxk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何用英语表达?http://t.cn/8sRKqHO beat和bead中的“ea”发音长短一样吗? http://t.cn/8s3s202 【商务英语微课程--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李晨老师整理、原创】

如何扩大词汇量? 1)http://t.cn/Rvlod60 2)http://t.cn/RvHKPLo 口语:

1、如何解释说明? http://t.cn/Rvjxw3S

2、如何委婉表达?1)http://t.cn/RvYSqab 2)http://t.cn/RvTX5tP

3、职场人士如何恰当表达谢意 http://t.cn/RPPUQdT 系列视频课程:

1、初次见面 http://t.cn/RvrAUVm

2、邀请与回应http://t.cn/RvrkHPO

3、两个陌生人在商务场合如何自然地将对话引向深入 http://t.cn/RvdgjB5

4、组织、进行正式商务会议的基本用语 http://t.cn/RvglQsp

5、正式会议中如何赞同、反对与会成员的意见 http://t.cn/RvDUiTE

6、非正式商务会议中如何进行自由讨论 http://t.cn/RvFcTc0

7、如何介绍某项目的进程 http://t.cn/RPv6J95

8、如何描述图表 http://t.cn/RP7tyvN

9、做商务演讲的基本技巧 http://t.cn/RPwaeBt

篇2:李晨老师主讲课程

一、《企业员工职业化训练》

(相关课题:《企业管理干部职业化转型》、《企业新晋员工职业化训练》、二、《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上司》

(相关课题:《高绩效中层的五项修炼——上司篇》、《如何打造企业新中层》、《赢在中层,成在细节》等)

三、《如何做一个成功下属》

(相关课题:《高绩效中层的五项修炼——下属篇》、《管理人员成为上司的必修课》、《经理人从优秀到卓越的六项修炼》等)

四、《时间管理与工作规划》

五、《经理人的角色认知与管理沟通》

(相关课题:《管理人员的角色认知》、《高效管理沟通》、《经理人的自我管理与心态管理》)

六、《如何提升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相关课题:《赢在执行》、《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升》、《企业员工执行问题解决方案》、《如何构建企业执行文化》)

七、《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关课题:《如何选育用留人才》、《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的用人艺术》等)

八、《经理人如何用绩效管理提升部门业绩》

(相关课题:《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绩效管理》、《绩效与目标管理》、《如何设计KPI指标》、《平衡记分卡》等)

九、《如何提升经理人的领导力》

(相关课题:《成功上司卓越领导力》、《领导艺术》、《共赢领导力》)

十、《员工激励与积极心态营造》

(相关课题:《企业如何设计激励体制》)

十一、《高绩效团队建设》

(相关课题:《打造高效能团队》、《王牌团队》)

十二、《文化决定命运,公司基业常青》

(相关课题:《如何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十三、《打造团队干部执行力》

十四、《成功经理人的“3+4”卓越系统》(最新)

篇3:李晨老师主讲课程

一、更新观念, 注重主讲教师团队岗位激励

思想的领先是最为重要的领先, 而观念的滞后是最可怕的滞后, 要想构建一支高素质的跨地区开放大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团队, 首先要做的是观念的更新, 要认识到教师资源是学校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 强化“人才强校”的理念, 要有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形成院校齐抓, 领导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师资工作机制, 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最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 学校应该引进一些现代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材料, 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 及时更新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教师, 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 学校有必要派出专员进行参观学习, 开阔教师的视野, 做好准备。

同时, 对于在岗教师要加强岗位管理, 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学校尤其要对于学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以及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现象进行岗位管理, 实施考核评估, 并将结果与绩效工资和评先评优挂钩, 最终建立起优胜劣汰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另外, 学校的岗位设置要进一步明确, 划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以及工勤岗位。还要切实做好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聘工作, 深化改革, 以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学术研究水平, 提高整个主讲教师队伍的水平。学校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到教师家进行访问, 为教师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真正留住优秀教师, 真正给教师发展的空间, 促进教师为学校建设做出贡献。观念的更新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的前提, 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才能够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然后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促使教师积极主动提升自身水平, 在工作中取得持续进步, 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培训, 提升主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

教师的能力是教学的基础, 也是一个学校水平的体现, 所以对于学校中的学历水平较低的主讲教师, 学校应该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教育, 一方面要实施相应的扶持政策, 为教师提供经费以及制度上的保证;另一个方面要注重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引导, 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要让教师明确现在工作的需要, 还要让教师认识到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此外, 还要重视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方案, 对于专制任课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可以借助本校资源进行, 发挥学校自身优势,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而对于由专业发展形成的知识更新的诉求可以由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来进行, 通过派选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参观交流, 在补充与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形成自身的特色, 为自己所用。

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形成学习型组织, 不断更新知识, 发展自身能力。学习型组织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氛围, 鼓励教师将学习、工作紧密结合, 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 引导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给教师更多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推动持续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是最为主要的三个层面的学习, 教师在这样的组织中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工作中自觉学习, 让学习贯穿于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操作层, 贯穿于学校的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 为构建专业化的、高水平的主讲教师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对于主讲教师来说也是难得的学习的机会, 有助于教师的终身学习以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强化师德, 增加主讲教师教育科研参与

一支高水平的主讲教师团队必然是一支教师专业水平高、道德素质高、教育科研能力强的队伍。在师德管理这项长期工作中, 要明确分工、纪律严明, 实行责任追究制, 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 通过座谈会以及知识讲座等形式让教师学习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对于优秀教师要在学校内进行宣传, 鼓励大家向优秀教师学习, 尤其要将有心理障碍的教师作为重点, 将使得建设纳入开放大学行政以及党委的工作中去, 进行长远的规划, 有组织、有计划的展开工作。要建立师德奖惩机制, 对于师德优秀教师给予表彰, 对于学术腐败等有违师德的教师要进行通报批评, 严重的给予辞退。

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学校的内涵建设、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密切联系, 学校要根据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团队建设, 扶持一批又影响和代表性的学科梯队,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以提高整体的研究能力。同时, 领导干部也要带头抓科研, 发挥领导、导向作用, 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还要加大科研的激励力度, 建立完善的科研资助以及奖励制度, 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研, 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 促进学科间的较差以及教师的跨部门流动, 组建一支多技术集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教师队伍, 有计划地展开学术交流活动。师德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而科研更是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具备的能力, 做好这两点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队伍。

篇4:《礼记学记》_蔡礼旭老师主讲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我们来看这一篇《礼记?学记篇》。这一篇文章在我们十三经里面的《礼记》这一本经文里面,《礼记》里面有很多篇我们耳熟能详的文章,尤其其中有四篇跟教育息息相关:第一篇是《大学》,也是从礼记出来,第二篇是《中庸》,第三篇是《乐记》——音乐对于整个人心的教化、社会的教化功能;第四篇就是我们现在要看的《学记》篇,而《学记》把整个教育的理论分析得很清晰、脉络也是很分明,虽然只有短短一篇文章,《礼记?学记》的内容,假如您要看外国的教育心理学,绝对要看好几本,才能把这一篇文章讲清楚,而且好几本看完后,我不保证你越清楚,为什么?你看的那么多本有时候还不是同一个人写的。这么精辟的文章居然在两三千年前就出现了,所以很多的教育理论真正的、我们说的版权所有的是谁啊?(答:老祖宗。)老祖宗有没有来收版税?没有,老祖宗写这些文章的时候真正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到什么?造福后代啊!让人真正明白教育的核心、教育的重要,进而造福于他的学生、造福于他的孩子、造福于世世代代子孙,所以我们要深刻去体会老祖宗的存心,当你用这一份心、用这一份恭敬,你就很能契入这些文章。

因为这一篇是文言文,可能大家也不是很熟悉,我就念一段,诸位老师也一起念一段,我们再作讲解:

「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好,我们看第一句。一个人的形式,这个“虑”就是懂得谋划,懂得思虑;“宪”就是做事有原则,他发虑宪,然后自己很积极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假如有这样子的人,那他应该会小有名声,别人遇到他的时候也会很尊重他,看起来也是个翩翩君子,“足以謏闻”,但是“不足以动众”,能不能影响一群人?还不可以带动一群人跟着他走,这个是比较小的志向,一个读书人小的志向。

“就贤体远”,能够亲近贤德的人,向他请教,甚至于是请这个贤德的人出来做事,用这一些贤德的人,然后能体恤远方的人民,有这样的胸襟气度的人,“足以动众”,但是“未足以化民”,化民是教化人民。诸位老师,教化人民最重要的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啊?是让人民吃好的、穿好的吗?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的道德,教化人心,让他人心的思想观念导正过来,才是化民,所以就贤体远可以动众,但是还没有办法达到教化人民、改变社会风气的一个深远的效果。所以,“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成为风俗,成为整个社会的风气,那他就必须用什么方法?教学的方法,才有可能达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从这一句话看出来,君子是指读圣贤书的人,所以读圣贤书的人就应该立志作什么?化民成俗的工作!

那我们来想一下,一个君子要化民成俗要先从哪里下手?(答:修身。)标准答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请问大舜他在孝顺父母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以后会当皇帝呀?会当一个领袖啊?没有,他绝对没有那个妄求,他只想着要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也由于德行一点一滴地提升,所以他自然教化的力量就水到渠成出去,绝对不是他拿着大把的钞票,到邻里乡党去跟他说:“你们拥护我吧,我一个人给你们五百块人民币。”不是这样子的,这个教化人民绝对透过自己的德行、自己的身教、自己的言教,才能达到教化的作用。

在这几天当中,我们也常常提到一位年轻人,就是106岁的许哲女士,请问她有没有化民成俗?有没有?请问她教化的只是那几十个老人吗?还有谁?整个新加坡、整个华人、整个世界。这个许哲女士在美洲巴拉圭,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完全不求回报,在那里做医护的工作,相当不容易。也由于她的至诚,很多人因为她的行为而受到很深的感动,所以我也曾经放专访她的带子给我们中心的老师看,看的过程有人眼泪哗啦哗啦地流,有人哈哈大笑„„诸位老师,他哭什么?他笑什么?你们觉得呢?你看,有人说,掉下什么泪呀——惭愧的眼泪!有人是掉下什么——感动的眼泪!有人掉下喜悦的眼泪。那个哈哈大笑的我没有问他,但是我直接感受他的笑声那就是觉得说,做人应该这样才有味道,可能在很多做法上他也觉得非常认同,所以听了之后很欢喜,比方说听到“你们煮饭还要切、还要洗、还要炒、还要洗碗,很麻烦,直接生吃就好了”,因为生吃才能真正吃到食物的能量,所以现在强调“生机饮食”,每天吃一些生菜,对于你的整个的体力有很大的帮助。请你要把菜洗干净,然后要保证那个是有机生机的,不然吃了农药也不好。

所以其实一个人真能化民成俗,绝对不是他有一个欲望:我要去影响一堆人。不是这个样子,而是他敦伦尽分。你看,我们的大舜敦了他家里的伦常,尽了他为人子的本分,所以就产生教化作用;许哲女士没有结婚,但是她敦的伦是什么伦?尽的分是什么分?她说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所以她也敦伦,她也尽分,所以就产生无远弗近,没有边际的教化力量出来。

我们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都一定要从自己修身功夫才会产生这种教化的效果。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常常就听到别人说我度了谁、我又度了谁„„有句俗话讲,“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自己的修身功夫不扎实,表面上看,我们好象把他引到路上来了,到时候他到半路的时候问你,到底现在往哪里走?你又讲不出个所以然,他还会怪你。所以还是要以自己扎实的修身功夫、用你的身行、用你的身教让人家自然而然被你感动,朝着你的方向去走,这样子最自然不过。那你也不要听错,听成说,好,一定要修身到一定境界了,我再出来,所以今天回去之后,我就关在自己家里三年不出门。我们中庸之道谨防过与不及。

其实化民成俗应该是时时都可以做得到,象那一天我们在庐江讲课,讲了几天之后,他的里面的工作人员跑来找到我们老师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一本《弟子规》?那老师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弟子规》?他说你们这些人看起来都很善良,来打电话的时候旁边都放一本《弟子规》,所以我想弟子规应该很好。有没有化民啊?有!你看我们现在的保宪宾馆这些工作人员,一人一手《弟子规》,那一天,我们把碗筷端过去的时候,还看到他们在那里看《弟子规》。所以你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跟人群在产生互动。

我到海口去刚好有一次坐车,坐公车,你看我有很多故事都在哪里发生?都在公车上、都在马路上,所以一个人对道理的体会,绝对不会离开生活,离开生活就没什么道了。所以又是**,犹如**后面两句“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前面两句你们没想起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兔子有没有角?没有。你看那个佛字,在我们佛家讲佛是觉悟的意思,那你啥时候学,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学,这个叫做学圣学贤学做个明白人。

我在搭公车的时候刚好发现有一个人在抽烟,怎么办?这个时候弟子规就出来,“怡吾色,柔吾声”,这个时候要让他不能恼羞成怒,因为成人什么最贵?面子最贵,所以我就过去跟他说:“先生,我有气喘,你可不可以不要抽烟?”我话一讲完,这个年轻人可能从没遇到过这个事情,所以他一下子不知道要怎么面对我,又想骂我,可是又骂不出来,就这样咬字不清„„之后我看他态度这样,我的脸稍微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依然保持微笑,然后慢慢把脸提起来,继续握着我手把,不要他对你恶劣的时候你就给他怒目相向,到时候报纸就会报出来:有一个人劝人家不要抽烟,结果打起架来,后来点点点。这样就不好,那以后就没有人来劝人家不抽烟了,我们还是和颜悦色面对他。后来我就没看他,我就开始闭上我的眼睛,我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一定要唤起他的善根,所以开始跟他祈祷,我一路就帮他祈祷。结果我就稍微闻了一下,没有烟味了。后来我下车之后,刚好有两个老师一起跟我坐车,他们就说这个男士瞄了我两次,看一下,然后低下头,久久又看了我一下,然后就把烟掐掉了。所以事实上你只要用一个诚心去劝告,人家都可以接受。但是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自扫门前雪,那社会风气会怎么样?越来越恶化。

我讲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们有一个老师她就开始依教奉行。那一天她上公车之后有一个人上来了,抽烟,她说先生我有气喘,结果又上来一个在前面抽,她就必须爬起来去跟他讲,“先生,可不可以不要抽烟?”,结果没抽。坐回来,才刚坐下去,又有一个人抽烟上来,她说这莫非是圣贤人要考验我是不是真心?所以她就连劝了四个。结果第五个上来又抽烟了,结果是第一个人说,不要抽烟了!人要经得起考验,考验你是不是真心的,所以境界来的时候要屹立不摇,这样才能化民成俗。我们为人师,其实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影响学生,都在产生教化作用。

我们看这一句它是指的君子,一个读书人,他应该立一个大志,就是化民成俗的大志,所以开头就告诉我们:求学问首重,哪一件事啊?立定志向,志向就好象在人生的大海当中,你有一个目标。假如为学没有目标,努力有没有用?可能努力半天你刚好往反方向走,当你发现走错了,再拉回来,人生已过了数十年秋了,所以学习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立定正确的人生志向,他的学习才会扎实。

昨天有提到范仲淹,他读书的时候立什么志?良相、良医,他立的志就是要造福于民。诸位老师我们思考一下,一个孩子以造福于民来读圣贤书,他的深入度、他能体会出来的道理,跟一个学生是为了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收入,用这样的态度来读圣贤书,请问读出来的效果,有没有一样?差多不多?差很多。第一个心态,范仲淹的心态可以契入圣贤学问,第二个心态,可能连契入都没契入。所以当他有这一份志向的时候,他的整个学习效果、吸收效果,一定会非常好。

一个人在这个世间要有大成就,都是立对了志。在奥运会当中,我是很少看电视,但是因为奥运会是大事,里面应该会有很多这些资讯、这些发生的事可以教育小孩。刚好那一天,我一打开电视就看到两面金牌是我们中国人得到,第一面就是刘翔,你看他跑出了平奥运会纪录的佳绩,让我们东方人在田径场上确确实实是争了很大的光荣,结果你看中国人得到金牌的时候第一个感谢的是谁?还有一个小女孩不是跑一万公尺马拉松,你看她拿着国旗一边绕的时候,口里喊的什么?“爸爸,我做到了!”所以我们从这里体会到一个人能有巅峰的成就,他背后的动力在哪?在报恩啊!在报父母恩、在报师长恩、在报国家恩啊!所以志向重要。

我们接着看下一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刚刚提到立志,我们中国近代周恩来总理贡献很大。周总理在8岁的时候念书,突然有一种感受,他说要为什么而念书啊?(答:为中华之掘起。)你看有这样的志向,所以他的成就不凡。所以我们面对孩子,也要让他有高远志向。我跟很多家长沟通,我说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能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父母都会回答什么?好的大学呀?很多父母都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啦,只要他健康就好了,只要他快乐就好了。”从小引领他就是没啥志向,那他能够走出快乐人生吗?不行!我们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无所得。你引导孩子从小就是你不用什么发展了,你能吃饱就好了,那他怎么可能会有大的格局。所以孩子的价值观,直接是受父母的影响,这个至关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中国的文章里面很善用一个方法,叫什么?比喻,辟喻,而这个辟喻对小孩子的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小孩在他的年龄里面属于具体运思,他的脑子还不能够抽象思考一些东西,所以你能形象地让他去感觉,他就容易理解。你看“学如逆水行舟”,他就可以去感觉到,哇,你不努力往前,它就会什么?后退啦!孩子才会体会到“学如斜坡骑车”,你不骑就掉下来,这种形象的比喻会开启他一些理解的能力。所以我们往后在跟孩子引导也可以善用一些辟喻的方法。

「人不学,不知道」,玉再好,没有经过雕琢,也不能成为很高贵的器皿;人假如不学习,也没有办法了解这些圣贤人的大道理。从这里也透露出来,人要接受教育,也要接受琢磨,才能有大成就。但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怕吃苦,有没有?特别不能承受挫折压力,这个就是小时候磨炼太少。

我常常讲到这里,我会跟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两颗很大的石头,很有灵性,被挑选到佛寺,一个新建的佛寺,准备刻一颗本师——根本的老师,释伽牟尼佛像,结果两颗当中,其中第一颗比较好,那就先雕这一颗巨石。在雕的这个过程,这个石头一直喊痛,就跟这个雕刻师说:“哎哟,我撑不下去了,你就别雕了吧!”雕刻师跟它讲:“你再撑一会儿,再过两个礼拜就好了。你假如能撑得过来,你将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你再撑一会儿,你就会有所成就。”后来又雕了两天,他发脾气了,跟我们现在的小朋友一样,不干了!没办法,它不配合,雕刻师也很难雕琢它,就把它先放在一旁。雕刻师就去跟第二颗石头讲:“我现在要雕你,会痛,你能不能忍受?”这第二颗石头就说:“我绝对可以忍受,你就尽你的全力吧,我一定好好配合。”所以雕第二颗的时候,这个第二颗石头通通没有抱怨,吭都不吭一声,所以在正常地进度之内就雕好了,所以它就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结果因为来的人太多了,踏得尘土都飞扬起来,所以寺院就想了一个办法,不能再这样一直踏着黄土,所以一看到旁边有一颗巨石,就把它打成碎片,铺在哪里?铺在地上,成为万人践踏的碎石。一颗石头成为万人膜的佛像,一颗石头成为万人践踏的碎石,诸位小朋友,它们的判别在哪?一个能够忍受痛苦,挑战提升自己;一个人不能忍受挑战。所以不学本事,什么都不愿意接受,到最后只会被人践踏、被人轻视。所以诸位小朋友,你假如啥本事也不愿意学,也不愿意吃苦,到最后你走到社会上一定会被人家怎么样„„你不要给他讲死,你只要设问他,让他自己去思考。这个叫“开而弗达”,开是启发他,但是话不要一次讲尽,这样他才会思考。所以我们常常善用辟喻,善用一些故事,去启发孩子的一些正确观念。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他的人民,这个“君”,我们是当动词用,统治、统领他的人民哪一件事最重要?教育最重要,他有好的教育,民心才会好;他有好的教育,人才才会出来,国家才有栋梁,所以这是根本,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兑命曰”,兑命是书经里面的一篇,“念终始典于学”,你要了解一件事物的自始至终的道理,一定要学习经典,学习这些圣贤的教诲才可以,也要时时刻刻念着教育念着教学,才能真正求到学问。

这一段是谈的国家的目标,前一段是君子化民成俗,是个人的目标,这一段是“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以一个国家、一个团体的目标来说明。那为什么个人的目标排在团体前面?为什么没先谈国家先谈个人?国家是由什么?一个一个人组成的,所以每一个人的志向正,国家的志向也一定会正,所以根基还在每一个人的修身上面,那以这个国家重视教育的程度,就会影响人民的素质。

全世界得诺贝尔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你们猜猜看,以色列人。色列人非常重视教育,他们的成年礼要把圣经读出来,你看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神圣教诲,那存心不同,对父母、对他人、甚至对国家的态度,都是从小扎根,色列人假如发生火灾,学校里发生火灾,先救谁出来?先救老师,因为老师是他们教化下一代最重要的力量。所以从这一个动作,“师严则道尊”,当他尊敬老师的时候,所有的人学习学问就会很恭敬,所以这个尊师很不容易,当整个社会国家能做出这样的风范,那我们的师道就能够树立起来。

有一次色列人小姐得到世界小姐选美冠军,请问一个小姐得到世界小姐选美冠军,你想她头脑里面会先想哪一件事?一般的人,这么漂亮的小姐又选上了这么大的头衔,先想到什么?这个好莱坞会不会来找我了,这个所有广告会不会找我签约了„„想着是往后的荣华富贵。结果这个以色列人小姐选美选上的时候,刚好记者来问她,他说你之后有什么打算?她说我明天要回国——因为以色列跟中东国家发生战争,她说我明天就要回国,我要加入这一场战役,我要守卫我的国家——你看他们受的教育。结果这个世界小姐冠军一回到以色列,以色列快速就打了一场胜仗,鼓舞了全国的民心。所以教育的观念影响一个人那是一辈子,我们一定要把这一些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从小给孩子扎根。

刚刚讲的两段一个是个人的立志,一个是治理国家应该立的志向,是教学为先,是把人民教育好。我们看下一段: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第一个念xiào,是个古字。这一段又运用一个辟喻,所以能善于辟喻的人,他教学的时候就很活泼。

虽有很好的美食,你不吃就不知道它美味在哪里;虽有至道,你不学,也不知道这个道,有多么地善、有多么地对人的贡献。我们看到这个至道,突然就想想这个《孝经》的一段话,《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先王有至德要道”,先王有什么至德要道啊?孔夫子就讲,这个至德要道用下去之后,“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个方法好不好?(答:好。)好,你知不知道?(答:知道。)哇,你知道了!孔夫子就这么问曾参,“汝知之乎?”,你知道吗?这曾参听完马上站起来,跟老师行礼说:“学生不聪明,还不知道。”接下来呢,你会怎么讲?“我不知道。”然后就站在那里,大眼瞪小眼。要怎么样?请教!赶快问啊!曾参假如没有问,我们现在就缺一本经典,叫什么?《孝经》就没出来了,是吧?师资道合,这个学生呆若木鸡,孔夫子能够讲出来吗?所以这个曾参很不简单,他“参不敏,何足以知之。”请老师教导。然后夫子就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至道是什么?孝!所以我们第二段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又以什么为先呢?孝道。所以我们来看,中国造字就已经告诉我们,教育要教什么?教孝,最重要要先教孝。一个孝,一个文,我们把它折开来,要教孝也要教文,那中间还得教什么?“入则孝”,“出则悌”,生活当中还要“谨而信”,人与人当中的言语信用的建立,要懂得爱护他人,还要懂得亲近仁德之人,最后“余力学文”,所以《弟子规》把前后的次第都给你列出来,教育就是要教这些东西,《弟子规》确实把教育的纲领掌握住了。所以这个至道就是孝道,要好好教孝道,自然而然他的德行就会开显出来。

后面讲到一段整个教学的师生的互动状况,学然后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这个学除了是学生学以外,还会是什么?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所以,以老师的角度,他学了之后也就学了自己不足的地方,赶快再充实自己。教,然后知道困难的地方,看到学生的表情,知道吸收有限,赶快请教别人,所以我们强调教育要注重什么?伦理,注重先验的承传。

我刚好很幸运遇到一些很有经验的老师,肯把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很无私地告诉我,这样的老师好不好遇呀?不好遇,能感是心,所感是境界,当你的心真诚到那个境地的时候,人就会出现了。所以刚好有一次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小学同学到现在的交情已经将近20年了,刚好20年,很好的交情,我们曾经同甘共苦。一起骑着一台摩托车,后来,我的手断了,他的手没断,因为他坐后面,给我摔到水沟里面去,他的重力整个往我身上撞,所以我就“啪”左手就断了,要有这种共患难的经验感情才会深。结果他很老实,也没交过女朋友,也不容易交了一个女朋友,第一个女朋友,也是最后一个女朋友。交了之后他很高兴,他就带到我们家,说要给我看,我说好,就一起过来我看。她的女朋友开口就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什么,闭口又说我们老师教了我什么。我听了很好奇,一个人,老师对他的影响听起来比父母还大,让我很惊讶。那个时候我不是老师,我还在补习班准备考试,考师范院校,我还跟教育八杆子还接不上。我听了之后很感动,就情不自禁就说:“我可不可以跟你们老师见面?”结果话讲得太快了,后来私底下想一想,才跟人家第一次见面就提出要求,有点不近人情。我隔天就打一通电话跟他女朋友讲,我说我看还是算了吧,这样太唐突了。他女朋友说:“我已经跟我们老师讲了,他说象你这样的人要赶快进入教育界!所以给他约好礼拜天跟你一起吃饭。”就约好。他老师教书已经30多年,今年已经第35年。见面的时候刚好我朋友就开着车载我去,我们坐在后面,她老师坐前面。结果她的老师跟我住的地方相差500公尺,你看,这么有缘的人缘份还没到就是什么?就是见不到,真是很微妙!在同一条路上。结果他接了之后,这个老师刚坐下来,回头讲的第一句话,他说:“我教书30多年,我的学生教我很多东西。”你惊不惊讶?面对一个还没教书的老师,这一句话深刻。然后他又接着讲,他说学生犯错的时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所以不能乱发脾气,一发完脾气这个机会教育点就怎么样?就错过了,不只错过了,孩子所留下的不是他犯了什么错,而是老师很凶,而是下一次犯错不要被老师看到就好,所以这一个心境就会影响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所以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当中也体会到,很多学生发生状况的时候你会赶快什么?找方法来解决,所以你的能力也会增长起来。当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当中都抱持着教学相长的态度,那每一个学生也是我们一面镜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啊,从他们的回馈当中,我们可以了解我们不足之处。所以透过这个老师的这些很精辟的话,我们就牢记在心,然后透过在教学当中体认教学相长的喜悦。

而引导一个孩子是不是只有一次的谈话就可以让他扭转乾坤?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所以除了态度对之外,教育确确实实要很有耐性,而且要时时观察才能因材施教。我在来海口以前,刚好接了一个班,而我在接这一班的时候都印证陈老师,这个教书30多年的老师给我的这些提醒我都印证到。因为我在接这一个班级的时候,他的老师教书教了40年,结果后面一个学期撑不下去了,他说:“我再也教不下去了,我40年来从没带过这么难带的班。”所以他连最后一个学期也不愿意带毕业,所以六年级下学期没人带。刚好很巧我从澳洲回来,我的同学刚好在那个学校,就打电话了一通给我。我本来想多学一点东西,就先不要去教了,结果我的同学补了一句话:“这一个班是全校最难带的。”我们一听怎么样?反而斗志提高,“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就:“好,我去带!”

结果第一天去他的老师拿着孩子的名单,一个一个给我说明:这个孩子单亲,这个孩子奶奶带的,这个孩子怎么样调皮„„讲了19个男生,女生比较少介绍,因为小学阶段女孩子都还蛮乖的。结果介绍完19个,他就讲了一句话,他说就这三四个比较乖了。你听完这个报告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突然陈老师的一句话就出现了: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

所以一进去之后就知道他们班上有“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四个学校常常都要叫去教训的4个学生。其实我细细观察4个孩子其实都很善良,只是没人好好教他而已。其中有一个,他的脸部表情特别凶,那我就把他找过来,我说:“吴同学,你的脸为什么这么凶?老师有得罪你吗?”他说:“没有。”脸还是很凶。我说:“你这个表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说:“五年级,上学期。”他连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凶恶都知道,很有意思。我就跟他说了,我说:“你这样的表情会让人家误会,好象你看人家不顺眼,还是在生人家气,所以你以后啊表情要放轻松一点,不要这么凶。”他听完之后点点头:“好。”有没有变得比较温柔?没有,他就回去了。

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确确实实没有时间去办公室跟同事闲聊,因为你才接他一个学期的时间,要能赶快了解这些学生,你才能够因材施教。你对他的信任跟认识不足,你要教导他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每一次下课其实我们两个耳朵都怎么样?竖得很大,表面上是在那里改作业,事实上是两个(耳朵)在那边收集什么?讯息。结果刚好几个同学就说,这个吴同学曾经帮他妈妈卖过衣服。一个六年级的男孩,能去帮妈妈卖衣服你觉得容不容易?不容易呀,他那个五六年级的孩子,面子就看得很重了,但是他还肯去帮他妈妈卖衣服,代表这个孩子很有孝心。

我掌握了这个资训觉得有孝的孩子特别容易教,所以我就开始给他承担一些责任。他行为偏差,我就拿他过来,去帮学校维持秩序,到一、二年级去,有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大吼大叫,你就过去跟他说你不能乱叫,把他名字登记下来,他就变成纠察队了。他自己挂了一个牌子是纠察队他会不会乱做事?他就不敢,后来做得还有声有色。做了之后我就慢慢引导,我说给你当一个礼拜的班长好不好,他吓得半死,硬是不肯,我这样子半推半就才给他劝好说就一个礼拜,他就真的上了。从那个礼拜之后他就一直做到学期末没有再换过了,就上瘾了。在承担责任上我们是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引导,你能不能强度一下子很高?第一次就说,来班长给你做,那他一定不能接受,慢慢累积他的信心。

不只在做事方面信心,他在学习方面也要给他信心。所以当他在上课的时候,比方说他在上数学课,他回答得很好,他的思虑很敏捷的时候,我们就会借这个当下,就跟所有的同学讲,你看,其实这个吴同学非常聪明,他面对这个问题居然会这样思考,很不简单!孩子的信心可以从老师的一点一滴的肯定怎么样?重新拉起来。结果这个孩子第二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五名,全班都很惊讶。鼓励要及时,他有这么好的表现,我就带他出去吃饭,跟几个同学一起出去吃饭。当天下午我们在校门口集合,他的母亲骑着一台摩托车把他载过来。载过来之后一看到我,就哔哩啪啦讲了一段话,他的母亲说,她说:“我这个孩子读书读了五年半,从来没老师看到过他,没有老师重视过他。”我们听到这一段话觉得也是很心酸,一个这么好的孩子,都没有人去引导,没有人去启发。所以当他的妈妈聊到这里我就把话接过来,我说这个孩子非常优秀,他在这一段时候之内当班长当得很好,帮我们处理哪一些事啊修理得有条不紊,而且很有领导才华,他在学习方面有哪一些优点„„我就这样娓娓道来,讲了差不多五分钟。这个孩子在哪里?他就站在你的身旁,站在他母亲跟老师的身旁,足足听了五分钟,我相信这一段话他会记多久?(答:一辈子。)我们确确实实不是说刻意要去称赞他,而是发自内心对他的一个肯定。

后来毕业了,我们毕业当天有一个规定,要把全班带出校门,是我们老师亲手把他们送出去的。结果刚好要送出去以前我就颁奖,把一些奖都颁完。很巧,可能是上天的安排,颁奖之后只剩下一个奖,怎么办?你假如颁给某一个同学,同学会怎么想,老师偏心。所以我就讲了,我说:“最后这一个礼物我们颁给这一个学期德行进步最多、成绩进步最多的同学,你们提议颁给谁?”他们会讲谁呀?那当然就讲这个吴同学了,所以是不是我颁的?不是我颁的。所以这个吴同学来领了这个奖回去就坐在他的位子上,一坐下去一个大男生就唏哩哗啦就哭起来了。当老师的人站在讲台上啥都看得到,你看我们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都以为怎么样?老师看不到,在底下做啥事其实都看到了。

我这几天刚好一些老师提到某一个人,我马上就说,这个学友他的表情是什么样。他们都很惊讶,说为什么我都看到每一个人的表情?那一个曾经差一点就误入歧途的朋友,他三天听课只有一个表情:两个眼睛全神贯注,嘴巴从来没有合起来,都是这样„„所以他要回去的时候很激动,一定要跟我见一面,我对他印象真的非常深刻,他非常认真。

那这个同学哭起来我也是看得很清楚,当他哭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我说我这一辈子只会为感动掉眼泪,绝对不会为伤心掉眼泪。我心里就想,假如他继续哭,我待会就过去好好安慰安慰他。结果之后出来整队就开始带下去了——我们在四楼,就把他带下去。结果带的过程我回头一看他还是哭得很伤心,我想,好吧,我要出马了。就把他们停下来了,我就走过去,我就用我的左手握住这个同学的右手,这个动作一做出来想说这一只手就拍一拍他的肩膀。结果左手握住他的右手才刚握住,这个孩子马上拼命地喊着:“谢谢老师!谢谢老师!谢谢老师„„”一声接着一声,我在那个当下被他电到了,我突然明白不是男生会电女生女生电男生,男生也会电男生,一个真情流露的时候真的是很感人。我在那个当下没有办法言语,眼眶泛着泪水,不能掉下来,不然会失态,我就在那里深呼吸两三次,后来走到队伍前面就把他们带出学校。

带出学校之后我一个人走回校园,突然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我说不是我教了这个学生,而是这个学生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为人老师的一门课,什么课呢?他明白地告诉我,没有孩子不能教。一个被称为四大天王的孩子都可以在四个多月之内有这么大的转变,所以孩子能不能有大的转变,都在于我们为人师的这一颗真诚心,所以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这个学是一个古字,它是这么写,它是指教的意思,所以教学相长。

我们接着看底下一段,这一段是提到了古代的学校的组织,还有学习的目标。这一篇文章事实上它有四个重要的结构,那我们来思考一下,请问您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些问题?比方说你现在要推展经典,请问你会想哪一些问题?噢,为什么做,为什么做是关键,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教育?为什么要读经?这一个你要非常清楚,不然做到一半你会很迷茫,为什么要做。再来还有哪一个问题?怎么做。再来,还有,做什么,是不是?你做的内容是什么。再来,你一做就做到底了,方法需不需要调整?内容需不需要修正?都有可能需要,所以最后还有一个环节很重要,要检查方法内容对不对,这就叫**的功夫,这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学里面四个最重要的核心,不只是管理学,你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跟这四个问题息息相关,比方说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说,我学圣贤的学问学了五年了、学了十年了„„讲这样的话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学圣贤的学问是比时间啊?比什么?比你的实践、比你的功夫,所以这个在修证修行当中叫作什么?勘验,勘验你这些学问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要能屹立不摇,能知类通达,能权变,这个才是你的真实学问,所以你要勘验,要检查。这四个就是我们教育体系里面四大问题。

为什么做叫教学目标。为什么读经典?因为要让他背很多,是不是?不是,读经典的目的在哪? “读书志在圣贤”,这才是教学目标。那当你在看到背的过程中,他长傲慢了,那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样?要调整,不能继续下去了!你不能说继续再看看吧,很多时机你错过了,到时候拉都拉不回来。所以我们时时要修正一下,要验证一下有没有跟目标偏离了,“行百里路半九十”,你要时时看看有没有跟着目标走,所以这个是教学目标,就是我们刚刚讨论的几个章节,干什么?要立志,要化民成俗的志向。

第二个,什么,这个叫教学内容。这一篇文章第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是要立志,第二个要讲解的是教学的内容,第三个,如何做,是什么?教学的方法。第四个呢?教学出来之后的效果,所以叫什么?教学评量。我们这个教育学里面这些名词常出现。请问诸位老师,这四个里面哪一个最重要?(答:立志。)目标是影响什么?(答:内容。)内容会影响什么?(答:方法。)所以根本点还在立志。你看这一篇文章才刚开始,立志谈了多少次?很多次了。

我们下一段除了这个教学的组织之外提到的就是立志,而这个立志不是高远志向而已,它是把分段的目标——学一年学三年学五年应该达到什么效果,都立定出来。好,我们来念一下: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前面提到了“家有塾”,这个家,25个家庭当中会设一个私塾。“党有庠”,这个党也是一个组织,就是500家称党。有一个庠的组织来教学生读书。“术有序”,这个是一个乡的学校,有12500家叫术,术有序。“国有学”,一个国家都会有一个国学,我们叫作国子监,提供很多成绩很好的读书人可以到大学里面来深究。“比年入学”,比年是指每一年都招生。“中年考校”,隔一年会有考试。接下来就提到了我们读书有哪一些分段的目标,要去力行,在这里我用一个表跟诸位老师作说明。

目标是要“化民成俗”,但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要从基础开始。所以把一个孩子教好,绝对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功夫,我们要很有耐性。“七年视论学取友”,前面七年的功夫可以称为什么?小有成就,这个称为小成。“九年知类通达”,这个谓之什么?大成,强立而不反。“近者说服,远者怀之”,达到这样的效果。

好我们看这个表,小成要多少年?7年。小成跟大成差多少年?为什么可以从小成变大成,在短时间之内**,根本原因在哪?(答:根基厚。)根基一定要扎牢,不然绝对不可能有这个效果。我们来看一下,“一年离经辨志”,能够句读,把经典读得象断句,要懂得,然后辨别他自己的志向,老师也透过很多的引导让他理解圣贤人的存心用心,进而立志成圣成贤,这个方向。“三年敬业乐群”,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一个人道德学问要有,最主要他对于学问的心要怎么样?敬!恭敬!所以要敬!所以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所以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成就不一,原因在哪?在对学业的恭敬,还有对老师的恭敬。“乐群”,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到孩子生活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建立起来,而且很多的学问都是用在与人相处当中,所以要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因为在前五年当中跟老师已经有默契了,所以老师也知道怎么跟他互动,他就很能常常亲近老师。但是我们注意看,什么时候才开始博学?几年?不是一开始就******,是先把与人相处还有存心态度扎好,扎了五年之后才开始广博学习,所以我们扎圣贤人这一句教诲纲领最少最少要扎五年。古代人要扎五年,现在要扎几年?十年?十五年?人贵自知,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有所成就。那我们来想一下,明明我们的根基比不上古人,古人都扎五年,我们肯定要扎十年!但是几个人有这个耐性?这个值得我们深思,想都我们会想,也都知道,但是不一定悟到,不一定做到,更不可能得到,所以确确实实要把根扎好。

再来“七年论学”,对学问可以怎么样?举一反三,悟性开了。这里为什么不用交友,要用取友?有什么?判断能力!什么样子的人值得亲近,什么样子的人应该敬而远之,这种分寸拿捏,人情练达,有一个基本的功夫了,九年之后,道理明白了,彻法底源,很多对人的仁爱之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道理都搞清楚了,理得心安,所以「知类通达」,道理明白,遇到境界呢,「强立而不反」,所以这个叫解行相应。知类通达是什么?开解了,强立而不反呢?落实在行为当中,解行相应,解行圆满,谓之大成。

这一段话里面我们要注意底下有一段说明,他说「此大学之道也」。原来《学记》里面这一些目标,跟《大学》相互呼应。所以《大学》如何做到,要透过《学记》里面的方法来做到,你要透过这种教学、这种学习。

我们把《大学》跟《学记》来对证一下,大学里面开宗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一个人道德学问成就了,他就能够明明德。在亲民,所以亲近人民,这个“亲”字还当“新”字讲,你亲近人民的真正目标在哪?每天陪他嗑瓜子看电视吗?目的在哪?新民,也就是大学里面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让你的人民所有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每天进步,教化他们,就能达到“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的效果,这个是亲民。最后,“止于至善”,所以化民成俗,跟大学的三个目标完全一致。也从这里了解到,明明德是自利,先把自己修身做好;亲民是化他,教化他人,化民成俗叫自他圆满。所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大学的理论跟我们其他圣人的教诲不谋而合,我们在接受圣贤教诲,不要又在其中生了很多分辨,这样会障碍你的修身。

第二集

我们7月份在深圳办了两场学习课程,有一个老师过来跟我们讲,蔡老师啊,你们是卖化妆品的。我听了也没懂,他说来上完课两三天之后变好,笑容都会增多,所以看起来特别容光焕发,所以心境一变,相貌就会变,死灰复燃由心生。成长会带给一个人喜悦,开智慧会带给一个人法喜,真有味道。刚刚这一段要达到一个长远的目标,必需从眼前一步一脚印踏起,最后这一段讲了 [蛾子时术之],蛾子是指蚂蚁,那蚂蚁呢,时时刻刻衔土,找寻它的房子,这个蚂蚁有没有说今天是礼拜天,我要放假一天?没有,它非常单项耕作,这个求学问要契而不舍,长时薰修,所以《弟子规》说,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就通了。所以求学问确确实实要不断努力,不能半途而废,所以我常常说一个人要成就学问,就好像面对80万大军看电视剧,都会突然有一点联想,一个人要成就学问,就好像赵子龙救阿斗,怎么救?抱在怀里杀出一条血路,面对我们的坏习惯,能不能有丝毫的迟疑,说明天再改,后天再改,你这么一迟疑,这些大军又把你打回来。到最后你可能原地打转,谁是阿斗啊?恶习,是阿斗啊,阿斗是你的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把它保护好要让它杀出重围,所以呢不能松懈。我们在学问有所成就了,这时就没问题,你可以游步十方都没问题,通达,强立而不反,强立而不反,就可以转化别人,感化别人,你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个水平,能够存入这个境界,那你的亲友就什么时候得到教化,达到离苦得乐,所以成就自己真正的挥汗如雨是为了赶快去成就别人,那我们看下一段。

下一段呢,提到了很多学校里面的管理方法,我们来看一下,「大学始教„记曰:凡学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我们古代人在论理道理在论开之后,结尾都拿什么?是拿一句经典的文字就告诉大家,不是我个人的意思,不然你讲完事,都是你个人的意思,都会想说:“那是你说的。”诸位老师,我们在讲课讲完之后都会举《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有没有?所以呢我们的文章论理结尾都是拿古圣先贤经典的教诲,很稳重,很厚实,假如一个人跟你讲话呢,开口闭口都是“我觉得”“我认为”,你听完之后啊,你相不相信他?你觉得那是他说的,是吧,这个大学一开始的时候,它是皮弁祭菜,这个皮弁,是指穿着礼服很庄重,参加开学典礼。现在这个时代都觉得方便就好。方便呢太过了就变成了随便,所以只想到自己方便就不会想到团体的,一个团队的精神。所以我们还是鼓励一个学校穿校服。当然校服不要选得太丑,得很漂亮、很庄严,让学生穿起来很欢喜,而当每一个人都很庄重、肃穆礼服的时候,整个的开学典礼的气氛就很庄重,而这种庄严肃穆啊,收摄孩子比较燥动的心。让他安住,理解到要上学了,要专心了,祭菜,是一个礼仪,代表开学典礼祭祀古圣先贤,让学子对古圣先贤老祖先先生起一个尊重向往,示敬道也,代表对道德学问的恭敬,第二个,宵雅肄三,官其始也。以前的读书人志在圣贤,志在造福于民,所以他们的出路大部分是当官。那现在也没这么多官可以当,其实啊,他到企业去当主管也算啊,学问不要解死了。宵雅肄三是指《诗经》里面的小雅,雅里面有三篇文章叫《鹿鸣》《四牡》及《皇皇者华》,这三篇文章叙述一个读书人立志爱国,立志报效国家的这种情操,所以以这种故事去引导他,他就建立起报效国家的情操、情谊。它告诉我们一切要慎于开始,假如你第一天上学穿着花花绿绿的,还穿露背装,尊敬学问吗?所以不可能。所以要慎于始,任何一个开始你都要谨慎对待,它会影响到他一开始的态度,好。再来「入学鼓箧,孙其业也」。这个孙呢,就是让他谦逊,谨慎,面对学习,进入大学,鼓,鼓可以振奋人心,也是收摄他的心,箧是书夹,装书的书包。把它打开来,拿出第一本书,很认真的要开始学习,孙其业也,这都是一种礼仪。但是这些动作啊,让人产生内心的恭敬。所以我们面对古代人这一些礼仪,不要只看外在,你一看外在就会觉得呢很烦,你更应该去理解到它内在的本质,是恭敬。而当你抓住这个本质是恭敬,理解之后你就会把它活用在现在的社会生活当中,所以才会学得活。那我们看一下现在这一些做法,适不适合在现在的学校里面用,适不适合,适合啊,你开学典礼啊,这些动作一做,开学典礼的时候对孔夫子行三跪九叩礼,学生看了,他们会在那里交头接耳,会在那里讲话吗?不会,你当下的气氛就营造出对学问,对圣贤的恭敬。好,所以这个有赖于我们这些教育从业人员,细细思考,这些礼仪不可废,什么样的礼仪才可以摄心,产生恭敬心。这个值得研究。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我们说,没有威严的话很难把孩子教好,所以要恩威并施,那聊到这一句啊,这涉及到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什么敏感话题?孩子能不能打?因为这里有摄影的关系,所以我说话就要特别的谨慎,因材施教啊,我们往往在理解一个事情的时候啊,只在外在的表相看结果,只在枝末着眼,你说不打,你就在那里打、不打转来转去,我们请问一下,为什么打?为什么不打?你的存心是什么?所有的要先从存心去思考,这根本,所以我们的存心是要把这个学生怎么样?教育好。既然我们存心要把这个学生教好,所以因材施教啊,要他能接受,他能得利嘛。再来研究方法,这个孩子,你骂两句他马上眼泪掉下来,低下来很惭愧,就像我这样的学生你要不要打?不要打嘛。所以我很侥幸。我父亲从未打过我。真没有。每次我犯了大过,我的父亲真是太生气了。棍子拿在手上,你给我进来。这个时候我脚步非常缓慢,我的爸爸奶奶在旁边做了一个动作,被人家亲是活该,谁叫你不遵守规矩,不只这样讲,这样讲完两个老人家就一起上楼去了。我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每一次犯错,脑里就想着一定要接受教诲,因为没有援兵,然后我妈妈一句话都不讲,就坐在旁边看我爸爸训我,然后我妈妈头都低低的。因为看我我会怎么样,用一种可怜的眼神看着她,她怕她也撑不住了,所以不看我,但是很奇怪,当我们生起惭愧心的时候啊,父亲脾气就自然而然降下来,然后就开始训我,每一次都说啦,我们两个都没什么口才,为什么你的口才这么好?我说我父亲的口才很好,他每次训我的时候都不用打草稿,我就从这点点滴滴中学出来的。我妈妈听到这里就说啦,你小时候啊,每一次你父亲讲一堆,我都在想你到底懂不懂啊,我就跟我妈妈讲,我确实听得懂,尤其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要自爱一点,你自己自爱,人家才会敬你,才会尊重你,你自己糟蹋自己啊,别人就不会疼爱你,他就一直讲自爱自爱。”我妈妈都在想,我到底有没有听懂。其实孩子的领会力很强,甚至于人与人的沟通不是只有文字啊,而是心哪。父亲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用心啊,我们领受得到,所以孩子只要有惭愧心,只要有反省的心啊,棍子不要动了。但是假如你遇到的孩子啊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棍子,那你就看着办吧。诸位老师,我没有说可以打,但是我们为人父母的确确实实你要观察孩子的这种性格,能够让他改过的方法,那你就自己斟酌,那学校环境现在确实不太适合,怎么样?在台湾动一次棍子你可能要花10万人民币。因为家长他假如不明理,他就觉得你打了我的孩子,他就恶言相向甚至告上法庭,那你就没这个必要了。所以我们当老师的要顺势而为,尽心尽力顺势而为。以前为人父母,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你看二十年前,回家敢不敢讲,不敢。因为讲了之后还会再打一顿,隔天父母领着孩子去谢老师。老师,感谢你对我的孩子特别的关怀,特别的教训,还感谢老师。这个动作一做下去啊,孩子往后敢不敢造次啊,父母与老师联手,我哪还有生存空间,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个好孩子吧!好,夏楚二物啊,当然不单是棍子,更重要的还有一种是你的威严,在孩子心目当中的这种地位。假如你有这种威严,这种地位,你讲的每一句话对他都会有一种摄受力,都有一种质疑,他的力量出来,那打孩子什么时候不能打了呢,我讲给父母听。现在这个空间你们还是谨慎一点,不能打了就算了,但是要建立你的威严。我们假如打他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对你只有恨意,这个时候就不能再打,再打下去绝对是冤家对头了。这个时候你只能以德感化他,给他谆谆教诲。好所以我们还是要善于去观察,善于去拿捏。

好,下一句「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这个在古代呀,一定是大祭,大的祭典之后,去视察这些大学里面的学子的学习状况很好,因为呀不会常常有事没事跑到学校去看,师也好,学生也好,教学教从容,比较从容所以游其志也,让他的志向很自然的去发展。看现在的教学有没有这样,现在是三天两头去学校看一看,学校的学生要表演一些什么给我们看,一个学期有多少活动啊。我以前教书的时候感受很深,学生搞一个活动心很浮燥,慢慢把他的心定下来了,下一个活动又来了,真是疲于奔命啊,我们要确确实实了解教学的目标在哪?在养孩子的人格,德行啊,不是给他一大堆活动,给他一大堆花拳秀腿的东西。所以从事教育的人,真正要为孩子的德行教育负责任哪。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个提到了就是常常观察一个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观察的过程不要急着去指正他,要去引导他,稍微观察他,把他整个才情都掌握好了,时机点抓好了,就可以去引导他,他也会觉得老师的言语之中流露对他的关心,这个时候你再指导他,他也会很能接受,一个人很多的心境转化都有一个过程,你也不能急燥。因为我们老师每天对他喋喋不休会产生什么效果?他会觉得我们很烦,所以你观察久久给他一句,这么一句对他的心灵很震动,那你往后讲的一句话,他都会很重视。再来,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幼者除了很小年纪的人之外,这里指的是新加入学习的这一些学子。好,刚到一个学习环境啥都搞不清楚,所以马上就举手问一堆问题,恰不恰当。不恰当。连状况都还没搞清楚,不适合发问,最好要坐一阵子把老师现在讲的什么课本讲到哪里,来龙去脉搞清楚了,然后上课的规矩应该怎样去互动,搞清楚了,这个时候才适合什么,发问问题,所以无规则不成方圆,上课的规矩也应该建议起来,所以叫学不躐等。学习也有所规矩,遵守纪律,不要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此七者,这七项做法,是教育里面的一个伦理,教育里面的一个方法叫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从政的人就要先学会如何办事情,读书人就必须先立定志向,所以讲到这里我们这个“志”已经出现多少次了?好多次。诸位老师,您从这个门出,您立了什么志了?好成圣成贤。来给这位老师掌声鼓励。人有志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所愿不得,所以要有这个志向,好。那我们办这个班立的是什么志?噢,范仲淹的志,我们一下次办活动就找一张范仲淹的照片,让他来给我们提醒提醒,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我们接着看下一段是教学的内容,应该含设哪些内容。

念一下:「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敬孙务时敏,阙修乃来]其此之谓乎。这个教学内容我们一开始,时教必有正业,就是在学校里有固定的作息制度,固定的学习内容,春天学什么,夏天学什么,秋天学什么,都有固定的课程,那现在我们的课程普遍都是第一节语文,第二节数学,第三节自然,第四节社会,第五节音乐,第六节美术,第七节体育。上来有什么效果,他的脑子在想什么?好像很丰富,每天他脑子都在想第一节上什么,第二节上什么,第三节想,第四节再想,所以古代教学它比较强调专一。现在学《弟子规》就把《弟子规》学好,现在学《孝经》就专注把《孝经》学好,这一科,就花这一两个礼拜,这一两个月把这科学透好好把它扎实,下一个月再换下一个科目,心是定的,心不定绝对学不到智慧,学不到真实学问。净寂光通达,心是定的,心要清净,自性本善的智慧才能散出来,所以诸位老师您去观察一下现在十八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你看得出定性吗?因为他们就是学一大堆,学得很杂之后出来的。所以为人师啊,在这一点上要谨慎去对待,我是在小学任教,所以我学《弟子规》啊,就让他们扎扎实实给他们学上三个月,学上五个月,我们就见缝插针,形势比人强,不要硬干,但是只要你有那一份心,你看我什么时候教《弟子规》,我所教的科目啊,数学、社会、伦理、健康、体育,请问我教这么多科都在教什么?都在教《弟子规》。因为所有的行为都是从心发出来的,所以我讲健康,就会导回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甚至在教自然科也可以教德行。比方说他看到青蛙,青蛙比方说在一条河流发现很多青蛙,青蛙的身体颜色会跟岩石的接近,所以你教他背青蛙分成10种,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哇,背了之后,跟那个行为有没有关系,跟那个德 行有没有关系,没关系。我就跟他们说,连青蛙都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你们懂不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甚至于你们懂不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甚至于你们懂不懂得保护你自己的思想,你看你们都不懂都去打那些电动玩具,打得脑子里都想什么,垃里垃渣的东西,你就那个大学生疯狂杀人的例子去给他们听,你看你们的脑子都在被这些东西残害,没有保护自己,再来你妈妈对你很多要求都为了什么?都为了保护你,怕你学坏,你却没看到你妈妈的用心,这个时候帮妈妈怎么说说话,亲师合作,有很多话,妈妈进他都不听了,你 一点他念头就转,有没有人喜欢骂人,你以为你妈妈骂人啊,你不知道骂人,骂完之后,多伤身体吗?你妈妈宁可伤害身体也要把你教好。所以你妈妈骂完不是很衰,是要记住教训。下一次不要再犯这样你挨骂换得进步,你没有被白骂。你妈妈也没有白骂你好。所以礼仪,做人的道理可以涵摄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最主要还是老师的修身功夫,所以「时教必在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当学生放假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暑期作业,让他的学习不会中断。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这个是指我们的音乐教育,所以你看操缦是一些指法,这一些指法都是基本,所以你看学一个东西,有没有马上就学曲子,有没有基本的功夫要扎好,但是你看现在所有的技能,都强调快,你来我这里学,三个月保证你可以得奖,这样的老师你要不要去跟他学。这样的老师多不多,多啊,学的根本都学歪了。所以杨淑芬老师在教书法,永字八法不知道要学个半年一年,光一个点就要点个上千点,厚积薄发。当他这个永字八法学的很纯熟,这些字怎么样,哪有一个笔法跳出永字八法呢?所以一个大楼能盖多高,关键在哪?在地基,所以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切记学问第一重要是立志,第二重要是什么,基础啊,要扎好,绝对不可以侥幸好,这里提到的是音乐教育,我们中国也很注重音乐教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那你要放中国的音乐给他听,还是西方的中国的。但是现在,学音乐都学哪里的?西方。对啊。因为西方的月亮圆。因为什么没有民族自信心,因为不懂,不懂你没有信心。你看我们有一些稍微些许认知的,都不会被外界所影响。中国的学问太深了,你不容易一下子了解,你看我们的音乐分级分几个声,五音,宫、商、角、徵、羽。这五章跟大自然怎么样,融成一体,跟金、木、水、火、土还跟你身体的内脏,肝、心、脾、肺、肾,都是相呼应的,所以你看,人一听到这优美的音乐,身心都轻安起来,所以因为太深了,我们看不懂,但是你去思考一下,我们听的都是中国的这些音乐,心情怎么样,很轻松、很振奋,那你听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心有时候会怎么样,揪起来。诸位老师,一个人的理智还没有建立起来你就一大堆的情事在他的生活当中发生,这个孩子会怎么样,绝对感情用事,一个人这种情绪,情感要你教吗?你看那个七、八岉的人唱的那个情歌,给我一杯忘情水,你看他脸部表情是什么,还真有点那个样子,好苦啊。不用你教,你去煽动他,他那个情事往外冒,等你发觉他感情已经太丰富了,太感情用事了,拉得回来吗?慎于始,所以康熙皇帝啊,他的皇子皇孙二十岁以前连诗词歌赋都不让他看,你就看得出他的用心跟智慧。先把什么要建立起来,理智。做人做事的正确方法要建立,不然哪,一定会被感情牵着走,所以你看西方的音乐有几个音哪?七个音,我们的五音是哆、唻、咪、搜、啦,很平稳。你看另外两个音,发,西,发跟西在一首曲子里出现很多保证你听完情绪会怎么样,起起伏伏,因为他那个叫半音。这两个音会常常触动你的情事,所以你看我还没有谈过恋爱,唱情歌,会唱到底下的人掉眼泪,后来我被这么好的喉咙居然拿来害别人,可不可惜。一个人一生的生跟堕,就在一念之差。我每次看到刘德华都会很欢喜,假如刘德华来讲课,哇,那不得了,是不是,我相信这些他会拥护他。有没有人认识刘德华,好。所以我们对于音乐要有更深入的理解。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这个诗经里面有很多的比喻,虫、鸣、鸟、兽很多名字,我们读了之后,从这些万物当中反观自省,提升自己的智慧,那也由于接触这么多的比喻,所以在讲话当中就能知识丰富,讲起话来也能够引经据典,善用比喻就很能跟人沟通。所以学博依之后,就能深入诗经领受诗中的道理。那我们看诗经第一篇是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孔夫子在五经当中常常提到《诗经》,有没有诗叫温柔敦厚,不学诗无以答言,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诗无邪。一个老师常常提的东西代表什么,代表什么很重要,那《诗经》这么重要,第一篇居然是讲一种鸟类,好,很多人不明白,我曾经去初中演讲,跟初中生问,说什么叫窈窕淑女,初中生说身材姣好的女性。有可能吗?不可能,那最主要在谈五伦之首夫妇之道,所以关雎这种鸟类,找到伴侣之后,终身不换,它透过这个鸟类告诉这些成人连鸟不愿意背弃它的伴侣。那我们人可以不如鸟乎?有没有骂他,没有。听懂的怎么样?生惭愧。我怎么可以不如物呢?听不懂也没有跟他结冤仇,所以你看这个《诗经》很有味道,它所产生的教化,确确实实含义很深。还有一篇「蓼蓼者莪,菲莪依蒿 哀叹父母生我劬劳」,你看一个孝子看到植物,他看到一种植物母株一棵、两棵那个株啦。母株啊,他生长的后代都环绕在他的旁边,看到这个景象,绝对好幸福,都可以跟在父母旁边奉养父母,他自己怎么样,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我们从这个诗篇,看得出来这些孝子时时刻刻念着父母,想要奉养父母,所以从这个诗篇提醒我们不要象他一样遗憾。所以谈这些花草树木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我们的德行。是要警戒我们的心习,所以你看古代人真的是非常用心,希望能够教育好他的学生,教育好他的下一代。

好,再来,「不学杂服,不能安礼」。这个杂服凡指食、衣、住、行都可以。涵摄在里面,也就是学礼仪,学洒扫应对进退。好,所以带孩子到哪一种场合当中,你应该让他穿适合的服装去,然后接待客人哪,扫地怎么扫,这一些都应好好教。他的脑筋也要变得很灵活。「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个很多,而这些我们说的艺啊指的是六艺。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些东西一学之后,他也会,会有兴趣,就象我们前几天举的他在接待客人,内心也会很喜悦,好也得到一些肯定,也得到一些做事的方法,他很高兴。那这个书法他可以学习,他的兴趣好。杨老师教的一个学生五岁,他写书法一写写多久,写二个小时,他的书法写的比我还好,当然我不是 很差。真的,而且是站着写,然后旁边还放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放一个礼拜之后 他怎么样他会读了。好,会读了,所以确确实实我们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孩子还是会乐于学习。好。后来有一个姐姐,我的姐姐呢:我拿着相机说你再写的更好,我就拿来给你拍摄,小孩子,每天就很勤奋,在那里练习。给他一些鼓励,那接下来呢,「故君子之于学也」,君子学习的态度是什么呢?他面对这些学习的,这些课程,他的态度是「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焉呢就是时时放在心上,修焉时时修正时时提起来,叫历事练心。息焉,放假的时候,道德学问有没有放,没有还是在他休息的时候,在他到郊外走走的时候,都在认证老师所教的这些道理,好。他也在认证他可能在公车上认证,他可能在走人行横道的时候在认证。好,最后游焉,这个游,就是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也在学习,当然了行万里路能有很好的学习,根本也在立志。有志向的人才会抓住点点滴滴的学习机会成就自他。「夫然」他有这样的心境,「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诸位老师,请问一个问题,请问您啊这一生有没有五天学习状态象这样强,所以你看,我们的潜力很大的,只要我们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这个道业必成,必然可以化民成俗。好,所以呢,虽然离开老师,「虽离师辅而不反」,他也不会被境界转,可以强立而不反。兑命曰:恭敬,逊是谦逊,用恭敬谦卑的态度然后时时刻刻很勤奋,「务时敏」,这个敏就是很勤奋,「厥修乃来」,这个乃来就是自然而然,你的道业就会水到渠成,因为你是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好,那这个是好的学习态度,跟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们看呢,是不对的教学方法。不对的教学现况。然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来看一下,「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术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好,他说到呢,现在的教学者,请问这个今之教者,指的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当时。多久以前,二千多年前,所以你看犯的错误哪,拿现在对照,对照还是有,所以老祖宗还是有先见之明,都看到教学者的心态不对,方法不对一定会产生负面效果,好,我们来看一下,「呻其占毕」,这个呻哪,就是很啰嗦,每天拿着课本一直念,念完之后就说你给我做到,不做到就处罚,你每天就是一直这样子念着他的教科书,这才叫照本宣科,学生一听好象在填鸭子一样,所以学的会学呆了,学呆了不会变通。因为你呻其占毕的目的就是要考试,考试一定要有标准答案,那孩子就不会思考,跟他没有互动,没有互动,保证你啊,这种上课方式,上十分钟后,学生的表情怎么样,他马上会回馈给你一脸呆滞,再来,「多其讯言」,就是一人堂,从头到尾学生没有插半句话,都是他的话,这个没有思考也没有互动,所以这个就是太急躁,一定要教这么多,强调一定要教这么多,塞到最后呢,没什么效果。所以你看我们在跟学生讲话时,能不能象机关枪一样,你那个机关枪的速度,听到最后就麻木了,有没有。所以,不只是老师。你看很多小孩子面对一些很啰嗦的家长他的表情是什么?你们怎么笑了?再来「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这个就是强调快速,孩子被推得很难受,推到最后会怎么样,有一个人在背后一直在推着你,你的感受会怎么样,很不舒服。所以到最后就厌学了么?「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以现在的现象就是赶进度,尤其是那个考试前二、三个礼拜,三四个礼拜,一直赶进度,那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差,你只要让他学习的心一直往下落,要再拉起来就很困难。好,「使人不由其成」,对待学生不真诚,学生能不能感受到可以「教人不尽其材」,教他的方法没有针对,他的需要针对他能接受的方式去教他,所以他也不愿意受孝。所以「其施之也悖」,你用的这些方法反效果,悖就是背离,「其求之也弗」,要这种方法要求孩子好学,求孩子学问能增长绝对达不到目的。这个弗就是背道而驰,「其速之必速」。那你上了一个学期的东西他跟你用多久,所以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高中生活就记住两句话,先在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您的记性已经开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看三年就记1句,可不可惜,太可惜了。初中就记两句,人不可以没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骨气。你看我们这些同学上了高中之后,很多高中没毕业就被退学了,智商都在一百四五十之上啊。由于老师教导他的方法不对,让他对老师产生怨恨,对老师产生怨恨,对学问呢,那一定背弃了,所以我们看在眼里,觉得很万幸。有一句话讲,总在遇缘不同,而好的缘不容易遇,所以我们既然为人师就要期许自己的别人的善缘,是别人的贵人,是我们学生的贵人。好,台湾考试,大学联考,最后一节课考完,会发生一个现象,学生从三楼,从四楼把书怎么样,学生很单纯,他的情绪直接就表现出来,就扔下来,其实我们反观一下大人,请问我们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之后这个动作有没有做,啊,有没有,没有,没有丢书包,没有丢书,学习怎么样,很多就中止了。老师教的多坏,然后开始接受社会大学教育,然后开始污染,越来越油条,越来越世故,有没有对,然后研究出来一套学问,讲的好象很有道理,其实根本没道理,所以去之必速,是因为孩子感受不到圣贤学问的快乐在里面。你看我们现在求学问还要不要人家拿一根藤条在旁边说你给我念书,需不需要,当一个人学习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催他了。好,不需要催他了,所以如何引领孩子入这个圣贤学问很欢喜的入啊,这个就有赖我们老师修身的功夫再加上下一段要讲的教学方法,他就很能接受,所以我们昨天邵老师也讲到上一堂课本来都规定几分钟啊,四十分钟,但是由于用一种很善巧的方法来教孩子,孩子有时一上就上1个小时20分钟,有没有厌烦,没有好,接下来会讲这个方法,所以「教之不刑」,教育啊,这个刑就是规范规矩,教育没有按照规矩,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已经很久了,「教之不刑,其此之谓乎」。就象上面讲的「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速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所以我们为人师要防范这些过失。

第三集

接下来是讲大学之道。教学的方法诸位老师,这个手册,假如要细讲,您看要讲多久?所以最重要。我们是带着这一份体会,珍惜中国老祖宗的教诲,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往后回去呀,一定要不断的精进,不断的努力。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禁于未发」,就是他还没有发作的时候,你就要去预防,所以这个方法叫作预防法。所以哪一些事情要去预防?孩子还没发脾气以前,还没有脾气很大以前就要预防。孩子还不会自私的时候,你就要预防。这些都是禁于未发。「当其可之谓时」,「当其可」就是及时法,刚好有个机会,你可以教他,这个时候你就要抓紧机会,去教导他。那在「当其可」当中,我们中国古代最注重的就是胎教。孩子在胎中,事实上,他的耳朵也都听得到,这时候你能够播一些很优美的音乐,去影响他,念一些经文给他听,他就会生植在他的内心当中,还有更重要的,母亲的起心动念,母亲的行为风范,无形当中都会影响这个胎儿。所以这个胎儿秉承母亲的这一种善良的本性、心性,素质就会很好。所以呢,我们的古代很有名的,叫作三太,古代有三太,周朝,出了很多圣贤,他们都有很好的母亲。太姜、太妊、太氏。太姜生了季历,太妊生了周文王,太氏生了周武王跟周公,所以说娶到一个好太太,家里可以旺三代。相对的,娶到一个不好的太太,家庭会怎么样?噢,所以这个「当其可」,那其实呀,换作我们现在的教育名词,叫作「机会教育点」。出现了。你就要教他。好,再来「不陵节而施之谓事孙」,「不陵节」,意思就是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给他一大堆东西,很杂的东西让他学的很透,这个之谓孙,叫作渐进法。渐进法。

第四个「相观而善之谓摩」,用《弟子规》来讲叫「见人善,即思齐」,这个就是现在很流行叫观摩法。所以其实这四种方法,老祖宗在几千年前都说明清楚了。老师呀,给孩子的引导,对孩子影响很大。比如说刚好有一个小女孩,今天编了两个辫子,老师就说,哇,这个小女孩编两根辫子看起来真好看。隔天会怎么样?隔天就有好几个女孩一起编辫子过来。那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学习效果我觉得非常好。所以我在这一条当中有一个活动,就是每一个月有同学生日,那我就把这两三个同学的照片,叫他们一个人交一张照片过来,然后这些生日的同学,就让每一个同学写他的优点,然后这些生日的同学,这些优点,主把它汇集起来,都贴在他的照片底下,那一个月就摆出来。那我在引导他们的时候,就写了两句话,我说,慧眼识英雄,所以呢,他们要学习、观察别人的优点,那就是慧眼。下面一句话叫:狗眼看人低,我没教他,怎么写啦,他们就会自己选择。所以就不断的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对于写的人是一种学习,对于被称赞的人呢?怎么样,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感动。他觉得呢?别人也是能看到他的优点,他也代表自己呀,能够越来越好,这个叫相观而善。那其实呀,这些都可以成一个班级的班风,假如这个班级呢,同学和同学之间都能够互相学习,那孩子的忌妒心,就会减少。甚至于会消失。好,这四个方法,那用错方法可能教育会失败。接下来举的是六个会让教育失败的方法,刚好跟前面四个方法是相反的。「发然后禁」刚才是禁于未发,还没发作就懂得把他引导到对的方向,但是这个错的方法是已经发生了,还觉得说,啊,孩子脾气太大了,不行。啊,孩子太傲慢了不行。这个时候再来要求还容不容易呀。所以「则扞格而不胜」,很难把他再扭转过来。所以,那些在十多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好不好受?苦不堪言,都不知道明天会干出啥事出来。然后常常呢,父子一对面就快要打起来了,这个叫扞格而不胜,反而也没什么效果。所以我们教育者,为人父母的要防危杜渐,绝对不要等事情发生了才来解决,那会很辛苦。再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可以好好学习的时机过了,再来学习会怎么样,很辛苦。这一句话念完,有没有老师心有息息焉?不过有开始,就怎么样?不会太晚,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再来,所以不要时过然后学,再来「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你一下子给他学一大堆,学得这么杂,他学得烦得要命,根本就不想学,所以现在很多小孩子很怕礼拜六,礼拜天,因为礼拜一到礼拜五都怎么样,排得满满的,所以父母,真正要静下来,思考到,到底这些方法对孩子有没有效果,是让他好学,还是让他厌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好,所以呢我们学习,一定要有好的同学才能够互相砥励,互相督促,互相帮忙,所以各位老师回去之后,各个地区,可以成立读书会,但是你不要一个月聚一次,时间不可太长,要常常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把自已的教学感受能够互相交流。两个礼拜就聚一次,甚至一个礼拜就聚一次,效果更好。我们常常几位老师坐下来,光讨论一两句《弟子规》的经文如何教学,一讨论就是二三个小时,真的,大家集思广议,感觉特别好,对彼此的教学,怎么样,有很大的帮助,教起来也轻松,别人很多的好的方法我们都可以拿来运用。

「燕朋,逆其师」燕朋,就是指接近一些不好的朋友玩乐,游手好闲的朋友,那就会违背老师的教诲。所以中国话说: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分辨朋友,不然,影响太深远了。所以前面有讲到,要有论学取友的功夫,选择好。「燕辟,废其学」,这个燕辟,指的是一些不好的场所,像这些电动玩具店,这些玩乐的地方,我们说玩物丧志,所以现在的定性更不够,所以我们说孟母为什么三迁?确确实实孩子没有定性之前,你一定要尽力让他有好的环境,可以学习,所以说,邵老师在那边讲课当中有提到,一个孩子有一个亿的时候,他会想到什么?想到办学,想到办医院,想到了这些助人的这些思想,为什么?接触的环境不相同,他就会延伸出这一些善念出来?所以这是少成若天性。好,这六个是教之所由废,因为这六个是不对的方法,所以教育就会荒废掉。那君子即知教之所由兴的方法又知道教育所以会荒废的原因,然后才能够运用好的,舍弃坏的,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君子教导的方法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导是引导,导而弗牵,是引他,不要让他觉得,你硬是拉着他鼻子往右走,往左走,人家拉着你的鼻子,你是什么感受?不舒服,所以引导他,不要让他觉得,像是控制他,他会觉得很不舒服。所以则和。「强而弗抑则抑」这个强是鼓励,抑是压抑,所以你鼓励他,不要压制他,他学起来就会欢喜觉得很欢喜很轻松进而弗达,则思,这个开是启发,启发他,但是道理不要一次全部都讲透,留一些空间用设问的方法让他来思考,所以叫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个和易以思,就是一个教学的技巧,教学的方法,所以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个教学法我们用一个故事来做说明。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叫蔡顺,他是一个孝子,这个蔡顺有一次出去采桑椹,拿了两个篮子,我问小朋友,他为什么拿两个篮子?为什么?两种不同的什么?两种不同的桑椹,他为什么拿两个篮子?为什么?(桑椹有生的,有熟的),生的还要拿回来吃。噢,有酸的有甜的,好,对,没错,他拿两个篮子,一个采很甜的,紫的发黑的,这个桑椹放在一个篮子,那有一点红色的,不是那个紫的发黑的,放在另外一个篮子,分成两个篮子提回来,诸位小朋友,为什么他要分开?越黑,越紫的,越甜。不那么黑的,不那么紫的,怎么样,比较酸。所以呢,他为了把甜的留给母亲吃,酸的留给自己吃。所以诸位小朋友,蔡顺做到了《弟子规》哪一条,「亲所好,力为具」,所以拿回去的时候,不巧,刚好遇到了盗贼,盗贼把他抓起来,准备要伤害他,一看,两个篮子,这个盗贼很好奇,就问他,你为什么拿两个篮子采?拿一个就好,结果蔡顺呢,实话实说,告诉他,结果盗贼一听,感动了,诸位小朋友,盗贼都杀人放火,他会不会感动?会,为什么?因为他有什么?良心,他有孝心,所以只要你的德行够好,一定会感化一些坏人,所以诸位小朋友,我们面对坏人,要不要找警察?要用我们的德行去感化他,这样他也能够浪子回头金不换,那结果呢,那些盗贼,不只放了他,还把他们这个山寨里面的米,还有一些水果都送给他。小朋友,要不要接受,要,为什么要接受?(回答,为了供养他的母亲,也为了成全盗贼的那一份善心),掌声鼓励,存心是善的,噢,看到那些盗贼,确确实实,是一片善心,希望也能够供养他的母亲,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假如他拿回去这一些米跟这一些水果,刚放下来,官府来了,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水果怎么在你家,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回答:还给他),还给他,去哪里还?这个时候,你会百口莫辩,你可能会被抓去,所以诸位同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一定要搞清楚,见得思义,这是君子九思当中的一思,见得思义,义是正当,人要获得任何东西以前,一定要思考,我适不适合接受,而这个东西来路是不是正常的,你要考虑。所以要见得思义。所以你又把君子九思教给学生。所以,诸位老师,这一个故事里面讲了几个大问题?亲所好,力为具,甚至于也讲到了自然科学,要黑一点的才甜,是不是?也是常识。再来,还有哪一个道理,见得思义。再来,每一个人都有什么?良心,都可以唤醒的。所以其实,我们当老师的,也要什么境界?理事无碍,你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也要把理怎么样?套进去,你在讲道理的时候也要配合什么?故事来说,假如你今天在讲一个道理,假如十分钟,没有任何的事讲,你的学生眼睛会怎么样?呆滞,你理事不圆融,没有配合,假如你今天呢,从头到尾都讲故事,学生哈哈哈,从头笑到尾,笑完了以后呢,他带回去什么?啥也不会,没有,甚至于下一次,老师在讲道理的时候,他会说,老师这个我听过了,他没有领受其中的道理。进而去提醒他的生活他的作用。假如你又把道理融进去这一个故事他听十遍、听二十遍,怎么样,也不会厌,甚至于每一次听,他都会有不同的领受,所以理事一定要相配和。我们在讲故事的过程,在论理的时候,一定要融入导而弗牵,引导他,好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这个故事的情境之中,强而弗抑,当我们看到这些圣哲人我们可以告诉他,蔡顺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到,「圣与贤,可训致」。透过这些圣哲故事,鼓励他,也愿意去效仿,去成长,开而弗达,启发他去思考,有没有把道理一次都讲透?没有,去让他思考、去感受,让他启发道理,讲出来,所以这些就是一个教学当中的技巧,叫和易以思的教学法。

接下来是学者有四失。学习者有四个过失,教学的人,必然要知道。其实现在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我们的根基也没有扎得很稳,毕竟中国的圣贤教育失去了三代,所以,这一句话虽然是说我们教育的孩子有四个过失,我们一定要反观自省,自己有没有这四个过失。所以一个好学生,才能当一个好老师,一个人连好学生都做不到,有没有可能当好老师。不可能。所以君子务本,先从我们自己做起,人之学也,有什么过失呢?或失则多,学就贪多,贪一大堆东西。但是呢,学不进去。所以我们现在既然知道《弟子规》是圣学的纲领,就好好的先把它学好,把它落实。或失则寡,有一些呢,学习一点点就满足了,就不想再学了,这个是没有远大志向,或失则易,过失在哪里呢?在太轻率,觉得学啥都太容易了,没有一个深入的一种态度,这个易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学一学,就变来变去。这里学一学又变到另外一个学问去,另外一个领域去,学了半年,没有一样,怎么样?深入到这个功夫里面去。所以这个就好象一个人,撅了五十口井,但是一口也没有,怎么样?也没有淘到水。好,这是我们不能犯这样的过失,或失则止,这个止是固步自封,画地自限,所以学习一定要先相信自己可以办得到,要信自己。勿自暴,勿自弃,自己肯踏出一步,会感得你的老师,对你的指导,你假如固步自封,人家也无从指导起,这是四种失。所以呢,为人师的人,要知道学生可能会犯哪一些过失,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才能去协助他改过这些过失。所以教也者,长善救其失。

这句话在《礼记?学记》里边,「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于唱歌的人啊,人家听到他的歌声,就想跟着他一起唱起来。「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教学的人,别人一听他的教诲,就很想继承他的志向,也来从事教育,所以我之前谈到的这位教了30多年的陈老师,他就有很多学生。往后从事哪一个行业,教师如果你教出来的学生,他都学我这一辈子死都不愿意当老师,那我们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了。所以一个善教的人,他讲话,「约而达」,简约,但是几句话就讲的很通答,「微而臧」,很微细,却很能开显的很精妙。很精湛,「罕譬而喻」,由很小的比喻道理就能让学生明白,所以能够做到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有这样的讲课能力还有风范,就能让学生听了他的课,很愿意照着他的教诲去做,也很愿意继承他的志向。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君子知道求学问的秩序,难易顺序,就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引导,「而知其美恶」,知道学生的优点跟缺点。他才懂得如何因材施教,「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他能广博比喻,然后能够当一个很好的老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为人师要处处为他的学生着想,管理好他的学生。为人师的能力提升起来,也能够去当一个长官,当一个父母官,「能为长,然后能为君」。他能治理好一个地区,他就有能力当一个小国的国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子」,一个人当教师能够当的好,把当老师的这个存心、原理原则能够掌握的很好,他也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总归,4500年的教诲当中,总归三个字,就是君、亲、师。不管为人君,为人师,他只要能掌握这3个字的内容去力行,他都可以把他的角色做好。「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记曰:「三王四代为其师」。此谓乎。三王跟四代,这个三王是伏羲氏、皇氏、宣元氏,神农氏,这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四代是指舜、夏、商周这四代,这贤君都是因为有这么好的老师,他们才有这么高的德行与才华,此之谓乎,下一段强调的是尊敬老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所以古代君王,有两种臣子。不以臣子之礼相见。一种就是他的臣民跟他的祖先长得很象,出来呢,在祭祀的时候坐在那里,这样做的应该是皇帝的亲戚,才会长的象他的老祖宗吗,坐在那里。供,供就是供大学去礼敬,去膜拜的,这一个亲人,就不用去跟他行君臣之礼。不然呢,你看到他的时候是以一种恭敬的态度面对他,因为他把他当做祖先吗,那等一下呢,又要跟他行跪拜礼,那这样感觉怎么样,就很奇怪了,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呢,是尊师重道,所以呢,不以君臣之礼想见而以宾主之礼,我们说东道主,所以皇帝坐东边,他的老师坐西边,所以皇帝是一国之君呐。那一国之君都这么样尊师了,那全国人民就都跟 着效法。好。所以尊敬老师之后,则道尊哪。对于道业就会尊重,就会好学。好,接下来,我们谈到的是学习方法。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很会学的人哪,老师教的轻松,效果又很好,「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不会学习的呢,老师很勤劳而教出来的效果减半。从而怨之。他自己学不好,还会怨谁呢,还会怨老师,那一个人如何善学呢?底下有问呀,「善问者,如功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一个很会问问题的学生呀,他会由浅慢慢问到深处,让老师可以很尽兴的引导他,然后啊,师资道合,理论清楚,他把问题也解决了,相说以解,就把问题解决。不善者,就不会这样,不善问的人呢,一问呢,就问那个很深的问题,甚至于老师讲3分钟,又跳到另一个问题。好,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讲一会,他又说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这样的人多不多。请问他问教师问题问什么?他想考老师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就不相信中国德行真的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吗?有没有人有这种态度的,就东问一些,西问一些,实际上他们信心没有建立起来。「善待问者」,一个人呀,也要善于等待老师问他问题。他也懂得如何回答。「如撞钟」,你问他小问题呢,他就则小鸣,问他小问题,就简短回答,问他大问题的时候呀,则大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大问题也能问答完整。「侍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我的在问学生问题的时候呀,也不要太急躁,让他能从容回答。让他想一下,你不要一问他问题呢,你说好,那下一个同学,这样对他来讲,他会觉得怎么样?要让他有一个空间,思考一下,就可以答出来。所以要待其从容。我们老师的心哪,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不能太急躁,你越不急呀,他的心越能缓下来,越有可能有一些很好的答案会出现。不善待问者,反此,有一些学生那,你问他小问题,他给你扯到十万八千里去了,这人就是不善待问呢。如此皆进学之道也。

所以呢,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当人的老师,只会背诵一些经典,背诵一些诗句还不够。更重要的要有悟性,要有德性,要有记性,为人师最重要的要先有什么,要有德性,要有悟性。再来,还要有记性。这个记性,我自己已经讨论过了。怎么样把记性提升呀,烦恼清,智慧长,烦恼越清,记忆力慢慢就恢复了。好。你要明理,你就不会担心自己记忆力不好,悟性也随着你的德行,你会对很多事物呀,很容易去领受。我们举一个例子,刚刚照相呀,后面的背影是什么,刚刚留下来的时候,我们的陈大哥,他说旁边这一颗树在后面会好看,所以我们就听专家的话。站在一颗树的前面,什么树呀,“铁树”你们怎么,都没发现人家精心挑了一颗树当背影。你们都不知道,你们太专注了,是不是我穿的西装太好看了。你们都没看到,是什么,君子之德啊。昂扬直立而不屈呀。我那时候刚好跟学生讲,他们那时候刚好出去玩。你们看,竹子呀,他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什么地方,气节,哪一个地方让你觉得有气节,一节一节的,还有没有,大自然都是学习的榜样,我们老师有这个悟性呢,孩子时时刻刻都在观照,第2个呢,我们说他是什么?空的心,虚心,常使虚怀纳雅言很虚心,受教,肯听别人的劝告,不自大。还有没有,学生们答案会出乎老师的意料,他说老师,竹子什么都可以用,叶子可以包粽子,枝干可以建房子,竹笋可以吃,所以你看他是牺牲奉献,任何一个地方对人都有用。竹子处处有用,你有什么用。你看处处都是奉献,我们再来看,竹子都是一节一节的,所以人生都是不断突破向上,而它是一支很有力,代表很正直呀,很有节气。你看到过一枝竹子 吗?有没有看过,没看过吧,所以你看竹子懂得相观而善,懂得互相聚在一起,这可是利用环境的影响。境相、环境,你看这么多都是起码立的,就没有一枝是弯的,你找一大群好人耳濡目染,也变成一个好人,还有,坚强不屈,你看竹子都是很直立的,所以我们透过生活的万事万物也可以启发孩子的悟性。所以当老师的呢,也要有这个悟性。下一句,「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学生,你明明 看的出来他有疑问,但是他问不出来,这个时候你就要主动的引导他,启发他,所以这个你也要很善于观察。有两句话,诸位听听看,「为诸众生做不请之友」。另一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还有没有,你看一定,今天你没有学习的心,你去找他,他会很烦,我等一下还去挣钱,你来干什么,这样反而会让他生烦恼。所以最重要的是观察他学习的心有没有成熟了,这才是根本。所以为诸众生做不请之友。因为这个人好学的心已经出来,恭敬的心已经出来,这个时候,纵使是半夜三更,你也要怎么样,氢可以让他长学问的这些东西呀,赶快把他送过去「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当你告诉他一些道理呀,听不明白,这个时候,你不要硬塞,稍微往后退一步,再继续观察时机然后再告诉他,能不能他听不懂,跟他发脾气呀,发脾氯可前功尽弃呀。所以呀,凡事要看机缘成不成熟,不可勉强。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之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我们来看这三个例子,也是谈到学习方法,一个冶炼金属器皿的工匠呀,他的孩子呢,会让他先学把兽皮制成衣服。因为把兽皮制成衣服的难度比较低,而去冶炼一个铁器的难度比较高,比较危险,所以他先让孩子去学习做事的步骤。而且要很有耐性。从简单做起,到最后才去做高难度而且很可能会有危险的技能。所以从简单的先学起,再来,「良弓之子,必学为箕」。一个很有能力制造弓箭的工匠,他会让他的孩子先学习做那个簸箕。用竹子做扫地用的簸箕。是弓比较难做,还是簸箕呀,当然是弓,但他这两样东西呀原理原则相近,都要去对于物体的韧性很敏锐,所以就从很简单的,很基本的让他磨炼起。第二种,你要训练一匹小马驾车,就告诉他绑在老马驾车的马车后面,让他先习惯跑步。习惯马车的速度。所以从举的这3个例子,我们可以理解到学习重在循序渐近,打基础,从一些根本,一些基础先扎起,不要一下就学很难的。从基础抓起。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比就是懂得用比喻一些万物让学生领会一些道理,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我们从这一段来看,也就是示范比喻给我们看,这个鼓它不属于五种声音里面的,宫、商、角、徵、羽,他不属于,但是在乐队里面假如没有鼓声,好像就缺了一样东西,「所以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水不属于青红赤黑白这五色,你要画美丽的国画,缺了水你又画不出来,所以后面强调的是师无当于五弗,老师不属于你服丧的亲戚关系,不属于,但这5种亲戚关系假如没有老师的教诲,五种关系会不会亲密呀,亲密不起来。所以这就是运用比喻的方法,让我们领受老师很重要。「君子曰:大德不言,大道不器,大信不约,不时不齐」,所以君子说有德行的人不官,就是指你把他放到哪一个位置,他都能把他做好。大道不器,大的道理绝对不局限于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所以我们说呢,孝是大道,有没有放到中国可以放到美国不行。有没有三千年前可以,三千年后不行。没有,大道都是可以超越时空,不会被局限。大信不约,一个真正的诚信。绝对不会局限在一个小小的信约上,我们守信的目的,信义信义,守信的目的,是要去做正义的事情,假如是被威胁,是要去做坏事了,信要不要守。所以这都要去用智慧去判断。孔夫子有一次发现一个臣子要叛乱,魏国有一个臣子要叛乱,这个魏国的叛臣,把孔子团团围住,他说你不能把你看到的去跟魏国国君讲,你发誓不讲我才要放你走。孔夫子说,好,我发誓不讲,壕个军队一撤走,孔夫子说来我们去魏国。子路一看呢,说夫子你已经答应别人了,怎么可以去违背,那这个就是学什么?大信不约,真正的信,就是为了要去做正义的事才守信,学问要懂得抓本质,懂得变通。大时不齐。你看四时寒暑,春夏秋东,就能够让万物在这样的时节里面去发展,「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古代圣王他在祭祀的时候都是先祭河,然后才祭海,百川汇集然后海,不忘本,所以说诸位务本,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到一个人学习,纵使他很有成就,对于父母还是终生感恩,终生孝敬这个才是德,我们对于老师,纵使成就高过老师,面对老师我们依然存着挚诚,感恩的心,没有丝毫变化德行,这叫不忘本。

篇5:李晨老师主讲课程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九集)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九集)(-10-01 19:16:13) 标签: 弟子规 蔡礼旭 教育 分类:弟子规专栏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九集)/2/19 台南净宗学会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讲到了:【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这个动作很重要,它可以广泛来运用,就是接待的礼仪,接待客人的礼仪。我们现在在家庭当中来看一下,孩子现在会不会接待客人?比方说刚好阿姨来了,小孩在那里打计算机,他会怎么做?他会把他的大嗓门打开:妈,阿姨来了!这样好不好?习惯了,他就很怠慢、很随便,因为尊敬长辈排在次要,哪一个最重要?我的玩乐最重要。久而久之,恭敬心就不见了。所以要教。您有教过孩子接待客人的举手?好。这个影响他很深远,孩子假如这个礼貌没学好,可能在学校、在他往后的公司都会有尴尬出现。我们就曾经教孩子,一个一个来练习,如何接待客人。所以,这一条经文不只要讲解,还要实际带孩子操作;而且还不是操作一次、两次,要让他重复练习,他就熟能生巧。刚好一天早上,这些孩子都学会了,也是巧妙的安排,中午吃饭时候就来了一位阿姨。结果她要走进教室门以前,所有的孩子本来在吃饭,统统停止,放下他的碗盘筷子,要干嘛?争先恐后要接待客人。所以其实当他能学以致用,他会学的欢喜。这位阿姨走到门口,六个孩子排成一排,同一时间鞠躬说:客人好!这个阿姨不敢走进来,她说:受宠若惊!从来没有被这么隆重的礼仪接待过。接着她又说:假如下一代的孩子都这样,那我们就很欣慰了。我们接着,客人要走进来,教他们要放拖鞋。拖鞋怎么放?要放在客人走进来马上可以穿进去。所以诸位朋友,每一个礼仪的动作,其实都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的仁厚之心也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在落实。所以,放拖鞋也要让人家可以顺势穿上。阿姨进来,他们就说:阿姨,你请坐,我去帮你倒杯水。就请阿姨先坐,然后说:阿姨请喝茶,我去叫我妈妈过来。这就是接待客人的礼仪,在家庭当中要学习。再来,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看到隔壁班老师走进来了,孩子看到了,他会怎么做?他也可能站在原地就开始放大嗓门:老师,隔壁班老师找你。这个都不符合礼貌的态度。所以这个也要教学生,教导他们一定要先:老师,你等一会儿,我去叫我们老师过来。跟老师讲了,然后再把老师带过来,就是要把工作从头至尾做好。其实当他在落实礼仪的时候,一个孩子的耐性、沉着就在这些礼仪实践的过程,一直在养成、在培养。那我们看,公司行号里面,假如有人来找他的朋友或者找上司,一般的人面对这种情境会怎么做?比方说要找经理,经理可能在开会,说:找经理,他在里面。这样好不好?刚好这个客人走过去,结果里面在开会,他门一打开,那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很尴尬。会开到一半,到底是要继续开会,还是要接待客人?这样就很失礼了。假如这个主管一追究起来,谁接待的?假如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种情况,那可能工作就保不住了,因为成事不足就败事有余了。面对这样的情境,应该是先请客人「你请坐」,倒一杯水给他喝,「我去先看看经理忙不忙,您先等一下」。等去了,一看在开会,请示一下,说可能还再十分钟、二十分钟,再过来跟他讲一下,让客人的心里也有所准备。所以,处处符合礼仪,处处就让人家很舒服的感觉。这个接待之礼,不仅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里面,甚至于在政府机关。而政府机关接待的都是谁?很多可能是各国的重要的人,或者是他们国家的人民。假如政府单位做事的公务员都不符合礼节,那可能脸会丢到国外去,而且也会让他自己的人民对他失去信心。所以,礼确确实实很重要,孔老夫子才说「不学礼,无以立」,很难在社会、团体当中立足得好。所以,这一句经文我们就可以把它解成接待之礼。下一句经文,我们把它念一下:【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称尊长,勿呼名』,称呼长辈,不要直接把他的名字叫出来,其实也是一种恭敬之心。我记得在家里面称呼两个姐姐,都是喊大姐、喊二姐。突然有朋友或者同学问我说: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当我们把姐姐的名字讲出来,全身不舒服,好象觉得有点不尊敬。所以不要小看这种称谓,叫久了,愈叫愈亲,说「姐」、「哥」,真的在这个称谓当中,人与人会愈来愈亲密。但是假如直呼名号,比方夫妻在称呼的时候,都三个字、三个字叫,叫久了,气氛就愈来愈冷淡,甚至于会愈来愈火爆都有。所以这个称呼,我们也应该对尊长都是以「叔叔」、「伯伯」、「阿姨」来称呼。出社会了,我们也以比方说「陈经理」、「陈董事长」,这样去称呼。人家听了舒服,也不至于冒犯他人。在现在的孩子,他在家、在学校也要落实这样的态度。同事,比方说我们当老师,同事跟同事之间,在孩子面前不要直接说「礼旭老师」,或者「某某老师」,不要这样称呼,因为这样也是都在称老师的名字。应该怎么称好?「陈老师」,「蔡老师」,这也是做个示范给孩子看。虽然我们大人之间称呼可以亲昵一点,但是小孩他还要从小学习谦恭的态度,我们为人老师也可以注意这些细节的部分。这是「称尊长,勿呼名」。因为西风东渐,西方人称呼自己的爸爸妈妈都直接称名,很多人就觉得西方的月亮比较圆。我们有一个朋友,他看了书籍说可以直接喊名字,结果就叫他女儿都喊爸爸、妈妈的姓名。喊了几年之后,刚好我到海口去教《弟子规》,他才知道错了!他女儿跟他讲话已经跟他是平起平坐,这个时候就不好教导。所以,称呼是要树立长幼、尊卑的态度,这个礼也不可废。下一句『对尊长,勿见能』,我们早上也有提过,孩子他提升他的才华,我们要引导他,有才华的目的在哪里?学习这么多才华,他的目的到底是为何?诸位朋友,您带孩子去学这么多才能,要做什么?这个很重要,你的目的就会引导孩子往这个方向去走。我有一个学生,她补习补了四科,国小六年级。我就想,只要她上课认真听,一定不需要补那么多,我就把她找过来跟她沟通一下。我说:你补四科太多了,不然先补两科就好了。结果这个小女孩说:老师,不行,我们那条街的人统统都补四科。你看孩子去补习的目的在哪?别人都去了,我不可以输给人家。相同的,现在学那么多才艺,目的在哪里?人家会钢琴,我不会不行;人家会跳舞,我不会不行。假如都是为了跟别人攀比,好面子,那孩子这些才艺学了之后,不单没有什么大的好处,因为学杂了就学不扎实;不单没有好处,还可能沾染了这种虚华的风气,学了之后,常常想要去跟别人炫耀。所以,我们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早上我们也提到,假如他是学艺术的,我们应该引导他要有志向。学了艺术这个才华要能造福人群,所谓社会国家者,应该是互助之体也,每个人奉献他的能力跟才华来利益团体。所以我们会引导他,你看这么多,比方说李叔同先生作的曲子,现在还不断陶冶人的性情。你要学音乐,也要像李叔同先生这样,要立定高的志向,要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用音乐来改善社会风气。当我们是这样去引导,他又有志向,相信他的学习一定会跟其它的人有所不同。当他只是为了炫耀,这个孩子学这一门才华,绝对会遇到瓶颈而不能突破。因为当他喜欢跟人比来比去,他就患得患失,情绪化会很严重,到时候就爬不上去。但是他有志向的时候,他会不断鼓励自己向前,所以志向已经决定了整个成败的关键。我们在《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读书应该志在哪里?圣贤。现在的人读书都志在什么?赚钱。所以你看读书的人都读得苦哈哈的,读得气得半死,因为他考不好。那个目标错误了。相同的,很多学艺术的人,艺术志在什么?所以他的功夫就不可能一直上去。我们要抓到根本。范仲淹他读书的目的在哪?要找到一个、要掌握一个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所以他那种心境跟只为了功名读书的读书人,念出来的效果一不一样?绝对不一样。教育在「慎于始」,慎于一开始,我们引导孩子学习才华、技能,也要有正确的观念。所以,不可以「见能」是长养他谦卑的态度。我们在《易经》里面有提到「谦卦,六爻皆吉」,《书经》里面也提到「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的六十四卦当中,每一卦都有吉凶参杂,只有一个卦是所有六爻都是吉,只有一个「谦卦」。所以一个孩子懂得谦卑,他是可以无往不利。在《了凡四训》这四篇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当中,其中第四篇就是描述谦虚的益处。袁了凡先生当初去考试,也参加过好几次进士考试。每一次还没有考以前,他观察要考试的这些同学,他会发现有些人特别谦卑,谦光逼人,对人都很恭敬、很谦逊。虽然这些同学有的年纪很轻,但是他就觉得他一定会考上,结果考试结果果不其然,谦虚的人都考上了。所以,我们从小也要时时提醒孩子常存谦虚。因为纵使我们今天的才华再高,这个才华是不是靠自己形成的?不是!是在成长的过程,非常非常多的人给予我们照顾、提携。所以愈有才华,我们应该愈能感念这么多人对我们的付出,有这样的心境自然就不会傲慢。所以「对尊长,勿见能」。下一句,『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在路上遇到长辈,我们就要主动过去打招呼。我们自己教书的,我就曾经听我妈妈讲过,她说:有些学生(教过的学生)在路上看到她,马上就躲开了,没有走过来。诸位朋友,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这很多情况,比方说我们当老师的跟孩子不够亲,所以他们都跑了。也有可能这孩子从小就不习惯对大人行礼,当他都不主动跟大人行礼,这种人情世故就会不懂。所以我们也要告诉孩子,遇到长辈一定要向前去问好,鞠躬,这个是见面的礼仪。诸位朋友,鞠躬容不容易?现在叫你对一个人九十度鞠躬,可能很多人会不习惯。在深圳有一个幼儿园,它训练孩子鞠躬训练了差不多一、两个月还继续在鞠躬,要让这个动作内化成他的恭敬之心。有一个孩子,他的母亲有三个姐妹,他的父亲是四个姐弟,结果只有他一个小孩;就是他母亲的姐妹没有孩子,他父亲的姐姐也没有孩子,只有他一个。这么多人都照顾他,所以诸位朋友,这个孩子好不好养?不好养!你们怎么知道?又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这么多大人宠。有一次他的爷爷对着这些长辈说,他说:见到这个孙子就好象见到我一样,这个孩子讲的话就是我讲的,谁要是打他就是打我。这样情况下去,这个孩子会怎么样?那可能是不可一世。所以,长者假如不懂得如何教孩子,确确实实爱之足以害之。所以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导,都出在哪个字?宠爱。他的父母看到这种情况,刚好也有个机缘开始学习《弟子规》,觉得情况不妥,应该把他带回来。这个孩子一次在吃饭,桌上的菜太少了,他马上用脚撑着桌子,退到后面说:菜太少了,我不吃了。这样对不对?不对!但是很正常,因为他们这么宠他,已经把他宠成小皇帝了。皇帝吃饭要几道菜?一百道!你这么清楚。所以菜太少,他就不吃。他妈妈把他带回去以后,一天早上,煮了很营养的粥给他吃,结果他跟他妈妈说:我只吃面,不吃粥。他妈妈也没跟他发脾气,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养成坏习惯,现在要有耐性把他修正过来。所以她说:你不吃,好,那算了。结果九点的时候,他又跟他妈妈说他很饿,他妈妈又把那碗粥端出来,他还是不吃。现在很多孩子脾气很拗,怎么办?不要跟他硬碰硬,要跟他磨下去。他不吃又收掉。九点半他已经饿得不行了,端出来,他就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以后他说:还满好吃的。对!他都不知民间疾苦。结果把他送到幼儿园去,这位父亲、母亲也很用心跟老师配合,就教孩子鞠躬。他的妈妈带他去,遇到老师了,要跟老师鞠躬,那个孩子站着不动,一个男孩。结果他妈妈就开始跟老师鞠躬,她说:你就像妈妈这样。这个母亲鞠了差不多十个躬,孩子如如不动。不过因为要上班了,他妈妈就急忙要离开,走到社区门口觉得不对,教育要慎于一开始,一开始没有把他教会,往后要教就会愈来愈困难。她就打一通电话给她先生,她先生马上就赶过来,两个夫妻一起走到孩子面前,说:现在爸爸教你鞠躬,跟老师鞠躬。然后他爸爸就一直鞠躬,也不知道鞠了多少躬,这个孩子站在那里就哭起来了。父亲的这一分真心,让他这一颗食古不化的心融化掉了,孩子当场也跟老师鞠了一躬。而当他那一躬能鞠下去,往后就不困难了。所以,教好一个孩子,确确实实亲师合作特别重要。这一位母亲她也是很有教育的敏感度,因为这个孩子被这么多人宠爱,对人没有恭敬之心,所以她处处也在调伏这个孩子傲慢,希望他恭敬。每一次在他们社区要离开的时候,因为社区都有保安人员,所以她就叫孩子:来,跟叔叔问好,问早。这个孩子每一次都不愿意。有一次他的母亲就在这个保安人员旁边,就跟孩子讲:今天你不鞠躬,我们就不上去。孩子还是硬是不鞠躬,她就跟孩子讲,她说:到国家领导人,还有所有在工作的人,每一个人对社会都有贡献,都值得我们尊敬;而你们年纪这么小,都是要父母照顾,还有很多人替你服务,所以你应该主动跟这个叔叔感谢,跟叔叔问好。就当着这个公安人员的面前教育这个孩子,当孩子把这些道理都能够听进去,都能够跟这些长辈鞠躬,相信所养成的这一分恭敬的态度,将对他一生受用不尽。见面之礼,我们可以用鞠躬。那大人跟大人之间,现在一般用什么方法?握手。其实握手是西方的礼仪,中国一般也都是鞠一个躬,当然遇到长辈我们就要「疾趋揖」,要主动去鞠躬。你不能大老远看到爷爷了,还慢慢悠悠哉哉地走,那就不恭敬。面对长者,我们可以鞠个礼,平辈的话,就很自然鞠躬。我们看现在韩国的连续剧「商道」,当你看到他们人与人见面这样鞠躬,感觉很舒服。连看到很不顺眼的人,他们也会收敛一下,跟人家行个礼。因为目前很多场合都是用握手来打招呼,那诸位朋友,握手应该注意哪些事情?比方说,是谁先伸出手来比较符合礼仪?我们要考虑到「顺序」问题,这是握手。长辈跟晚辈谁先伸出手?长辈先伸手,晚辈再伸手,不然我们就鞠个躬就可以了。上司跟下属应该谁先伸手?上司先伸手。比方说你到别人的公司去,看到他董事长,董事长还没伸手,你就伸出来:你好!你好!人家搞不清楚你是谁,手都没伸出来,你不是很尴尬吗?所以,面对别人的长官,也是等长官先伸手,我们再伸手。这个顺序不能搞颠倒,不然可能会有尴尬的情况出现。男生跟女生谁先伸手?女生。你们都很有经验,对,女生先伸手;不然你男生伸出来,人家不跟你握,你也很尴尬。这是顺序。第二个,我们在握手的时候要注意「态度」问题。握手应该注意哪些动作,哪些态度?我们实际来演练一下,哪一位朋友自告奋勇,上来我们握握手!这位朋友,就是你。人生会有很多变化球,当你接到的时候,你要很自然。我们遇到朋友要握手,首先我们要注意眼睛,眼睛要看对方。比方说我现在跟他握手,「你好!你好!」对方会觉得怎么样?怎么这么没诚意!这种情况有,因为在宴会当中,遇到很多朋友,在跟他握的时候,眼睛看着另外一个人,握过来,「你好,你好」,心不在焉,很没诚意。所以眼睛要直视对方。再示范一次:你好!除了眼睛之外,还要注意这个手,力气不要太大,不然会把人家捏得很痛。比方说,我就把他捏很大力,「你好,你好」。他的忍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力度」也要注意。再来,握得位置也要对,比方说很多人握的时候没有力度,就是这样,「你好,你好」。有没有看过这样的?好象职业病一样,就跟人家碰一下就好了,这个都没有诚意。应该抓得差不多这个位置,这样很好。再来,还要注意握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不然你这样,你好,他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松手。尤其我们男生遇到漂亮的女生的时候,这一点更不能犯过失。当我们处处都能够注意到,那别人跟我们握手就很欢喜。好,谢谢你,掌声鼓励。这个是握手当中,也是要处处让人家感觉很舒服。握完手以后要介绍,要互相介绍。这个介绍的顺序很巧,刚好跟握手的顺序倒过来。比方说,长辈先伸手,晚辈再伸手,介绍的时候,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下属介绍给上司,把男生介绍给女生,刚好是转过来的。其实它虽然是一个礼仪,但是我们今天设想一下,当你带着你的同学跟你父亲认识,你会不会牵着你父亲的手说:爸,来,我们去认识我同学。这样感觉很奇怪!其实礼仪它就是一种天然的顺序。哪有把老人家带去认识一个可能身高还差他一大截的.人?那不是很奇怪!所以礼,我们在《礼记.乐记》有提到「礼者,天地之序也」,天地很自然的顺序跟规律。这个是介绍的要注意的情况。在介绍过程,也很有可能人家会递名片给你,这个递名片跟接名片也要注意。怎么递名片?你不要那个装名片的袋子拿起来,你一张,你一张,这样给人家什么感觉?不够尊重别人。当一个人不尊重别人,其实已经也不尊重自己,所以俗话叫「自取其辱」,你不敬人,事实上已经是不敬己了。那一张名片是代表你,你怎么可以发得这么随便!所以一张拿起来,双手递给别人;而且递得时候应该用哪一面面向朋友?他马上递过来就可以看的那一面。你假如递反了,他还要转过来看。这细节也处处流露出你处处替人着想。你接过来,一定要先看一下。「称尊长,勿呼名」,不只对尊长如此,一般人与人相交往,他假如是总经理,假如是科长,我们就以这个称呼来尊敬他,他也会觉得很欢喜。所以,你一定要先把姓看好,比方说陈科长,「陈科长,您好」。你不要拿过来也看不清楚他姓什么,突然坐下来要交谈了,才想到忘记了,然后又再拿出来看,就怪尴尬的。拿了名片应该放哪里?你可能就把皮包拿起来放。很多的人就直接把它放在餐桌上,刚好在吃饭的过程,那个汤滴来滴去,可能对方一看:我的名片!他会不会跟你做生意?会不会跟你合作?你对我的名片这么不尊重,可能给他的印象就很不好。当我们处处有礼,就留给人家很好的印象,就跟人家搭起一个友谊的桥梁。所以见面的礼仪,我们也不可忽略。从一开始,讲了接待的礼仪,现在讲见面之礼。「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比方说我们去跟长辈打招呼了,长辈假如没什么事,等他离去了,我们就可以走了,叫「长无言,退恭立」。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回家里,一个学期回去没几次。当我们一进门,看到爸爸妈妈,这叫「遇长」,我们叫:爸爸,妈妈。很多大学生回到家里,跟妈妈就好象沾个酱油,沾完以后,比平常在学校更忙,忙着干嘛?找一大堆同学。有没有这种情况?你看爸爸妈妈好不容易等着你回来,可能有很多话想对你讲,我们都忽略掉父母、长者的感受。这种事我也干过,要发露忏悔。应该是跟父母打完招呼以后,把这些行李都放下,赶快过来。因为一段时间没有跟你谈,对你的情况不了解,一定会有许多的担心。这个时候你就坐下来,陪妈妈看书也好,陪妈妈喝杯茶也好,这个时间绝对不能省。很多人就说:我妈妈都没什么话跟我说。因为你都打一下招呼就走了,她那个话还没沉淀到要讲出来。其实当你很有心,静静地陪父母、陪老人家坐一会儿,他的灵感就来了,自然就有很多话可以跟你好好沟通。所以我们与长者交谈也要有耐性,陪他们坐一下,真正坐了一会儿,父母确实没有话,我们再「长无言,退恭立」。我从海口回来,当天下午我就先去看我爷爷。看完爷爷,晚上回来,也是有四个多月没跟父母一起交谈,所以我马上什么都放下,就先跟爸爸、妈妈交谈,一谈就谈了两、三个小时。这个谈话的过程,我们就把自己生活、工作情况,仔仔细细跟父母报告,让父母很放心我们在那里所做的事。所以我父亲,记得我第一次回来跟他报告,他在这个听的过程,眼中有三次流着泪水。因为他听到在海口、在深圳这些地方,很多的孩子学了以后回去拜父母,他听了忍不住眼泪都掉下来。后来那一次我回海口继续工作,第一次打电话回家里来,结果我父亲就跟我说:你在那里做,好好做,不要担心家里事,家里的事爸爸会处理得很好。父亲还安我的心,希望我不要牵挂。记得我还跟他讲了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海口有个学生,因为他的老师很认真教他们《弟子规》,所以他过年回去,他就想要礼拜父母,感谢这一年的照顾。这个孩子就端了两杯茶,在房间里面准备走出来,他要端出来以前,觉得心里噗通噗通地跳,有点不敢。结果还没走出来,来了一些客人,他更退却了,又有别人,愈来愈不好意思。不过他就打起勇气,老师都教了,我们要认真去做。所以就把门打开,就直接走到父母面前,这个孩子就突然间跪下来。所有的亲人本来还在聊天,这个孩子一跪下来,一片寂静,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所有的人很有默契都闭嘴。然后这个孩子就说:感谢父母这一年来的养育之恩,在这个一年的开始,祝父母健康长寿。就跟父母顶礼三拜。结果旁边的家长看了都很感动,所以孩子也在影响大人。这个孩子回学校以后,写了一篇文章,他说他要去感谢父母的时候非常紧张,但是他那一跪跪下去的时候,突然觉得脑筋一片清醒。所以跨出第一步比较困难,但是只要你勇敢跨出去,你就会愈做愈好。下一句,『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个是叙述到我们古代交通工具,坐在马上,坐在车上。当我们坐在马上遇到长辈,就应该赶快下马,因为你坐在马上,遇到你爷爷,然后你这样:爷爷,你好!那很不恭敬,要赶快下马。或者是坐在车上,也应该先下车行礼。推而广之,可能你刚好在忙,比方说你在打计算机,长辈来了,应该先怎么样?先放下来,先问好。处处不要忘失了这个恭敬之心。但是假如,比方说现在是坐在车子上面,车子正在高速行驶,突然发现叔叔在开车,这时候怎么办?能不能把车窗摇下来,大声在那里:叔叔!这个就会有安全的顾虑。所以,学礼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死了。我们接着把下一句经文读一遍:【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刚刚前一句还没讲完,「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个「过犹待,百步余」,我们可以衍生成什么?送宾的礼仪,送客人。「过犹待,百步余」,就是送长者、送客人,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才走。在讲解这一条,我会让学生实际送客人,就一个人当主人,一个人当客人,然后走到门口,说:再见。那个主人马上把门「哐」关起来。其它的同学就一阵笑声。然后再把门打开来,就问那个客人,假如人家这么送你,你有什么感觉?他说:好象恨不得我赶快走,我下次不来了。所以送客,也要能让人家宾至如归的感受,备受尊重。我们就直接透过讨论,除了实际操作以外,透过讨论。诸位同学,你觉得怎么样送客比较适当?很多孩子就开始想了,把他送到电梯口,坐电梯下去了,我们再回来。这样子客人的心中是什么感受?很温馨。假如没有电梯?我们就把他送到楼梯口,再回去。古代的人他在送长辈、送师长的时候,确确实实都是做到了「过犹待,百步余」,都是看到老师已经转弯了,见不到老师的身影了,他才离开。我到澳洲去学习,学了就要用,所以晚上师长讲完课,我们就一起送师长回他住的地方。我都会一直站在那里,等到师长已经进了房间,我们再离开。其它的同学就很奇怪,我为什么一直站在哪里?我就跟他说,「过犹待,百步余」。其实当我们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内心真是无比地欢喜。因为在送师长的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的脑海不断浮现是什么?浮现着我们的人生,假如没有遇到师长,智慧不开,烦恼不断!就是因为有师长点点滴滴的教诲,我们才得以在人生能有这么多的成长。所以,目送师长的过程,都是含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这一分师生之缘。所以古代人,人与人相处非常有情义,就是有这一分情义,才写得出很多非常感人的诗词。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上一篇:黄旗海景区导游词下一篇:暑假纺织厂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