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磁器口古镇作文

2024-04-12

游磁器口古镇作文(精选8篇)

篇1:游磁器口古镇作文

描写磁器口古镇作文700字

薄雾掩映着古城,三三两两的农人踏在青色的大石板上,谈论着昨天的工作和收获。远处纤夫的号子穿越吊脚楼重重叠叠的阻碍,奏出一首抑扬顿挫的歌,歌声夹杂着隐隐的鸡鸣狗吠……我带着这样的臆想,怀揣一颗朝圣的心,向磁器口前行。

旅途中的等待是一段漫长的经历,所有希望幻化成的臆想像一段卡住的带子不断地回放,最终浓缩成一点,又不断放大,放大,真正的磁器口边站在了面前。

小贩的吆喝贯穿了古镇,两旁的商店褪去了都市的繁华却沾染了浮世的尘沙,而那些梦想中的青色石板也不知何时被拥挤的人潮湮没,纤夫的号子被轮船的马达声取代。曾经朝朝暮暮的桃源终究抵不住工业的侵蚀,世界失了色……

深入古镇的`心脏,热闹的街市凄凉了朝圣的心,站在大梧桐树下我感慨万千。蝴蝶终究飞不过沧海,古镇也难逃商业化的命运。曾经朴实的民风早被外来商人驱逐,那些城墙上被历史的风霜冲刷出的凿痕早已爬满了常青藤……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我呆呆地站在这里,站在这古镇的中心,我想呼喊,用丹田积聚一股力量,通过漫长的心里隧道,抵达喉头,在强大力量将要爆发的瞬间,鼻子一酸,卡在了那里,失去了呼喊的勇气。

终究是痛了,这样的痛,就像是皮肤受到外界刺激,通过神经传到中枢,中枢集成,反应作出疼痛指令,这个指令再沿路返回,穿越迢迢路远,化成温柔的抚摸,无力而苍凉却又那么的引人入胜。

而此时的饮食就像一位斗士,伸出了商业化的利剑,将麻花、毛血旺、鸡杂推向了一个品牌形象的地位,寺庙也作为一个以不可缺少的标签贴在了古镇的脊梁上,信仰俘虏了人心,积聚了力量,遮盖了古镇脉搏……

我固执地痛着,还倔强的不肯放弃,想着那清澈的湖水,那大雪弥漫的森林,那终年积雪的山峰,那曾经苍凉现仍然苍凉的村庄。我想世间还有古老而传统的地方,浑身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篇2:游磁器口古镇作文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的磁器口古镇,前临嘉陵江,后靠歌乐山。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清水溪、凤凰溪两溪环抱,人文荟萃,环境优美,古镇青石碧瓦,楼台亭阁古色古香,曾是嘉陵江的重要码头。

相传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曾隐居于此,故又称“龙隐镇”。清代时期,古镇因开始制作销售瓷器而兴盛,故定名为“磁器口”。这里曾商贾云集,贸易通达,袍哥人家走灯喝令,素有“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之盛况。

磁器口是沙文化发祥地。抗战时期,在重庆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爱国主义为灵魂,以文化教育为核心,以民族大义为追求,体现为国为民、崇文尚教、求同合和、生生不息和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文化的一面旗帜之一,在中华民族抗战文化历史上占有独特地位。重庆作为当时的陪都,周恩来、蒋介石、徐悲鸿、傅抱石、马寅初、丁肇中等众多名人曾留足于此,至今仍流传着《红岩》故事中华子良来镇买菜、担盐巴、挑酱油的故事,他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就是磁器口一个秘密点,给这个古镇添加了神秘色彩。

古镇中的钟家院子、鑫记杂货店、宝善宫、宝轮寺、龙吟艺术会馆、转运楼、民俗博物馆、沙磁巷,游人如织;鸡杂、毛血旺、手工酸辣粉、重庆小面、糍粑等名小吃香气扑鼻;蜀秀、瓷器、麻花、茶叶等引来众多游客顿足品味。漫步于磁器口正街,商铺林立,人声鼎沸,老字号招牌特产小吃比比皆是。来到慢生活体验区磁器口后街,窄小的街道、石墙吊脚楼、望江楼亭、书房茶馆、川音川剧、音乐酒吧,把生活的脚步调试得慢慢的。青春的脚步,生活的故事,不少帅哥美女在这里浪漫休闲。歌声、音乐转角处总有惊叹,古典与现代的交融,让古镇多了些浪漫色彩。

走进磁器口,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篇3:游磁器口古镇作文

随着旅游大众化的实现,古色古香的古镇旅游逐渐成为时尚,本文概括了当前古镇旅游的研究成果,并以重庆磁器口为例,探讨了其发展原因,并对古镇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旅游目的地可分为自然型旅游目的地和人文型旅游目的地,自然型旅游目的地包括山岳、河流、温泉等自然旅游资源构成的目的地,人文型旅游目的地包括寺庙、古镇、城市等建筑和人类活动、节事等构成的旅游目的地。其中,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增强,公众对历史遗迹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使得古城、古镇、古街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中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特色的古镇旅游逐渐成为新的旅游时尚,有关古镇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入。

一、当前研究成果

在我国,古镇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周庄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在古镇旅游实践的影响下,众多学者开始介入古镇旅游研究,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目前整个旅游学专业概念、评定标准并不完善,再加上我国古镇旅游发展时间较短,现阶段对古镇的评定标准并不统一。同济大学朱晓明认为古镇指建于民国以前,历史沿革保留完整,建筑风貌、建筑环境及村落选址没有经过大的变动,民风民俗独特且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古镇应该满足以下6个要求:(1)年代久远;(2)各方面成就很高;(3)与自然相融合;(4)村落规划完善;(5)有公共园林;(6)有书院和村塾。这种标准过于局限且严格,能够满足的寥寥无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对古镇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古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同时这个历史记忆在村庄中能够体现出来;二是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三是原来村庄的建筑体系基本保留,而不是残余;四是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从学术的角度对古镇进行了定义,认为古村落是指那些建筑历史有五六百年以上的村寨,村寨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村寨里有家族始祖的传说,有家族兴盛衰败的记载,有祖传的训诫族规,且这些村寨在选址方面遵循古代堪舆学理论,讲究“择吉而居”,建筑布局大多符合“天人合一”为思想,有天然河山作自然屏障,风景都比较好,古村落中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文物民俗人文观赏价值及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比较宽泛的理解古镇的概念:凡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建筑、古遗迹存量丰富,文化或民族特色浓郁,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都可统称为古镇。上述概念也无不强调古镇历史的久远性、遗迹的存量以及其文化意义。

目前,已有学者对古镇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过综述。

吕勤、黄敏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164篇有关古镇旅游方面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将古镇旅游研究历程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1987-1996)、起步阶段(1997-2005)、发展阶段(2005-2010);将目前古镇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归类为10个大方向:古镇的旅游资源特征及价值、保护与开发、经营管理、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客源市场、游客行为及旅游感知、形象定位、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张冬婷、邱扶东也曾进行过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将国外古镇旅游的研究成果分为5个方面:古镇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古镇旅游地的演化和转型、旅游与古镇文化经济因素的相互影响、古镇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及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又对国内古镇旅游研究进行综述,内容包括:古镇旅游存在的问题、对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对古镇旅游相关利益主体的研究、对古镇旅游组织管理的研究、对古镇旅游地区域竞合的探讨、对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进一步扩展了我国古镇旅游研究的方法和范围。

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古镇旅游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利益相关者、经营管理、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古镇旅游涉及原住民、当地政府、国家、开发商、旅游者等多方面利益冲突,是各方势力博弈的一个过程,各方协调发展那么古镇旅游便会朝着可持续、多方受益的方向发展,任何一方势力过强都会导致古镇的破坏性开发。重庆磁器口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镇,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二、古镇磁器口概述

(一)历史上的古镇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区,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辖区1.8万人,面积1.5平方公里,距主城区仅3公里,磁器口古镇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沿街店铺林立,是不可多得、文化氛围浓郁的传统历史街区,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

磁器口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明朝初年建文帝靖难为僧来到重庆,隐避于宝轮寺,故改名为“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有“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胜景。抗战时期,磁器口更是开创了将本地文化提升至全国文化的顶尖水平,使古镇大显辉煌:古镇的水运码头、农工商贸、学校教育、艺术创作等都被推向了历史巅峰,有“小重庆”之美誉。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朱元璋之孙建文帝削发为僧来重庆、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办厂、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更有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就有100多个,其特色“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之后随着抗战胜利,众多厂校迁出、名流离去及现代文明不断发展,今日磁器口逐渐失去了往昔盛况。

(二)现如今的古镇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重庆市高度重视磁器口这一重要历史遗迹。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中共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磁器口古镇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按照“云南有丽江、江苏有周庄、重庆有磁器口”的定位,努力将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目前,古镇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0多万人,尤其是在节假日,镇上更是接踵摩肩,人山人海,旅游市场需求强大。

如今的磁器口,集餐饮、娱乐、休闲于一身,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商业街。在磁器口的主要功能中,餐饮和购物是其主要方面。重庆历来小吃多,磁器口更是集中了重庆几乎所有的名特小吃,其中,古镇麻花、手工凉粉、张飞牛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门前总会排着一列长长的队伍。不管是外来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对这些特产小吃百吃不厌。长长的队伍成为了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除去饮食方面,古街上购物的店铺也非常多,各种体现当地特色的玩偶、手工艺品充斥着整个街区,既新奇又好玩,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此外古街上还有不少休闲、娱乐的店铺。工艺精湛的书画展览室给古街增添了不少历史的厚重,两旁的仿古建筑使游人仿佛身临其境。这里还有出售乐器的店铺,人们三三两两或置于屋内或在门口现场展示着各种乐器,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

在这里,游人自由的感受着“小重庆”的繁华,厚重的古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磁器口,不再仅仅是出产瓷器的地方,更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外地人到重庆旅游一处必去的景点。

三、古镇磁器口发展原因探析

(一)、政府的支持

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其悠久的历史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与重视。随着江南周庄古镇的发展带动的古镇旅游热,重庆市政府逐渐意识到了磁器口的重要旅游价值,将磁器口高定位,致力于将磁器口打造成为知名的旅游品牌,并于2008年印发了《重庆市磁器口古镇保护暂行办法》的通知,从政策法规层面为磁器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从根本上促进了其旅游发展。

(二)、便利的交通

重庆交通发达,出租车、公交、轻轨、各式天桥、地下通道构成了发达的现代交通系统,磁器口北门出口为嘉陵江,南门出口有公交及轻轨通往重庆的各个方向,使得本地人出游大为方便。此外,作为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重庆对外交通也相当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磁器口本身的优势

磁器口自古便是重要的商业街区,无论是水陆码头还是出产瓷器,在历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时代发展,其历史作用虽然逐渐被取代,但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磁器口因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次,巴蜀地区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荒蛮之地,大部分的古代文明都集中在北方中原地区,使得重庆的古代文明比较薄弱,而重庆从抗日战争起才逐渐兴起,成为西南地区一座重要的城市。较短的古代文明使得磁器口这一古镇具有了物以稀为贵的优势,所以,在近现代文明比较浓郁的西南地区,磁器口便有了独特的优势。

再次,众所周知,川渝以小吃著名,种类丰富的小吃加上独特的辛辣、麻辣味道使得川渝小吃红遍全国,而川渝人民注重生活质量,悠闲的生活态度又促进了川渝小吃不断的发展。在磁器口,数量最多的店铺便是各种小吃,而知名的小吃也更加丰富了磁器口的内容,成为磁器口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磁器口,还有众多的购物、娱乐设施,独具情调的书画室与自娱自乐的乐器老板,使得磁器口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更像是一条自然、生活惬意的古街。

(四)、社区居民的参与

在磁器口分布有大量的店铺,各种当地特色小吃及特色手工艺品都需要当地居民参与,才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社区参与模式更加紧密联系了当地居民与旅游的关系,当地居民成为了磁器口旅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种紧密的关系又拉近了游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促成了磁器口富于当地特色的旅游。

(五)、稳定的客源市场

在磁器口客源市场中,80%为本地人,当地居民成为磁器口旅游的一支主力军,这与重庆人爱玩、享受美食、注重生活质量,强调悠闲的生活习惯离不开,当地居民成为了磁器口一日游的主要游客群体,这种游客结构也保证了磁器口的游人数量能不受外在旅游大环境的影响,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数量。

(六)、与周围景观构成了较完整的旅游链

在沙坪坝地区,除磁器口外还有其他旅游景点:香山别墅、渣滓洞等抗战时期重要遗址,同磁器口一起构成了沙坪坝地区完整的人文旅游景点,景点间距离适中,类型不一,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

四、对磁器口旅游发展思考

篇4:千年古镇磁器口

磁器口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边,是一座历经千年变迁演变而来的古镇。 2010年,它还入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磁器口古镇建筑古朴、风景秀丽、土特产丰富,韵味无穷。

古镇上有许许多多好吃的。

麻辣鲜香、味道浓郁的毛血旺,豆香萦舌、滋味绵长的烩千张皮,滋味独特的椒盐花生,没有吃过这美食三宝,就不算真正到过磁器口。香酥脆爽、入口化渣的陈麻花,口感香甜、现场打制的糍粑,热气腾腾的泡椒鸡杂,形式各异的绞绞糖,麻辣入心的伤心凉粉,晶莹剔透的糖画……各式各样的重庆美食,仿佛讲述了重庆和磁器口的百般故事,文化悠远而独具特色。

古镇上也有许许多多好玩的。

你可以去欣赏古镇上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你看,路两旁是一栋栋古朴典雅的灰瓦房,竹木结构,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十分精美。板墙青瓦在绿叶的映衬下,素雅清淡,韵味无穷。国内外很多建筑大师到了重庆都把磁器口作为必看的地方呢!

你可以去逛逛那些富有特色的店铺。古镇上有一家名为“猫掌柜”的小店,店里的所有东西都与小猫有关。胸针画着猫,零钱包上绣着猫,明信片上印着猫……走进“猫掌柜”店铺,30多种以猫为主题的文具、饰品,让不少女孩子都有“买买买”的冲动。无论店里有多热闹,柜台前,那只被称为“掌柜”的猫却总是自顾自地盘成一团,眼睛都不抬一下,高冷得很。

你也可以去古镇外的嘉陵江边走走。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你看,江边正在举行“放风筝趣味赛”呢!选手们个个神采奕奕,他们手持线盘,在微风的助力下,小心翼翼地放飞着风筝。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各式各样的风筝在空中尽情地游弋着,越飞越高,越飞越开心!

我爱磁器口,一个繁华热闹而不失古朴秀丽的千年古镇,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篇5:游磁器口作文

周末,我们一家去磁器口游览。刚来到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牌坊。它是用木头做的,底色是棕红色,一些地方涂了纯白的漆。牌坊上画了各式各样的图案,花花绿绿的。三个鲜红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磁器口。两旁的石狮子各个都威风无比,像两个士兵,保卫着磁器口。

进入磁器口,放眼望去,是一条石板路,石板路时而宽,时而窄,宽的时候足有七八米,窄的时候只不过三四米。铺路用的长条石板,经过人们的踩踏,已经变得十分光滑,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有些地方变得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两旁是不过三层的古建筑物。全是红木头建造的。墙壁被刷成白色,屋顶是棕灰色的瓦片。纱窗的窗框画着美丽的图案,栩栩如生。当然,每家每户的图案也会各不相同。

临街底楼,是商店,摆着一些精美的工艺品。什么手工围巾,陶泥娃娃,创意小钱包……,应有尽有。最吸引人的,还是美食。街上到处吆喝声不绝于耳,有酸酸甜甜的糖葫芦,香脆可口的印度飞饼,美味的羊肉串,和麻辣鲜香的毛血旺。最受人欢迎的,是香甜酥脆的陈麻花。瞧,人家的生意多好呀!从早上还没开门,直到晚上关门,排队的人像一条长龙,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确实,人家真不是假出名啊,真的是实在的。那口味,真是样样俱全:芝麻味、原味、五香味、麻辣味……,各种口味,应有尽有,吃起来味道也是香香脆脆酥酥的,让人回味无穷。

嘉陵江在磁器口尽头,远看像一条白带。嘉陵江边的人们吹着江风,聊天打牌,悠闲自在,十分惬意!

篇6:重庆古镇磁器口导游词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杀苣言?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任你品味,任你选购。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磁器口“三多”

古镇磁器口,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

庙宇多

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昔日,在这里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宝轮寺”,“宝轮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气势恢弘。有僧侣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把庙宇几乎烧尽,仅存大雄宝殿。后经培修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及禅房。

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且是全木结构。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但两柱平衡,历时千年之久,全殿无歪斜之影,真可谓天工巧匠,堪称一绝。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边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事后在“九石缸”发现。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

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

名人足迹多

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

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茶馆多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卖报的报童:‘卖报,卖报”的喊声不绝于耳。姑娘和大嫂们:“卖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卖花生,磁器口的盐花生!”叫卖声清脆响亮。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磁器口景点

翰林院

翰林旧居“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为鲤鱼石学舍,清末又孙氏以价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三个举人。另又学生黄钟音、段大章中进士等,授翰林院编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当时读书人向往之地。房屋现保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的地方。

巴渝民居馆

展馆浓缩古镇建筑的精髓,穿越时空的阻隔,走进追忆的长廊,感受木、石、砖的建构,围合的空间,宁静的院落。锺家院钟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钟云亭所建,距今有120_年历史。该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宝轮寺

宝轮寺明朝建文帝避难时曾在此隐居,故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旧称龙隐镇,现存寺内“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汤金大字,是我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该殿为明代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没有一颗铁钉,堪称我国建筑艺术之瑰宝。多年来,宝轮寺暮鼓晨钟,香火不断,每逢春节庙会,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在这里烧几柱香,许个心愿,保全家平安。

文昌宫

文昌宫磁器口辖区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香火最旺的庙子数宝轮寺,道观中最热闹的就是文昌宫。磁器口民谣:歌乐灵音寺,龙隐凤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马桂花香。

深水井

深水井是古镇保存完好的明代古迹之一,相传明建文帝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为躲避官府追捕,曾于枯井中藏身,饥渴难耐之时,井中突生甘泉,饮后饥渴顿消,脱险后到磁器口的宝轮寺出家隐居。故乡人们称其为“生水井”、“僧水井”。后误为“深水井”,世代相沿流传至今。

宝善寺

宝善寺的大门不在道观轴线正中,而偏向东南,面向嘉陵江,暗合道家水火相克之意。民国时期辟为嘉陵小学丁肇中在此读了3年小学。宝善宫内可参观陶瓷博物馆,了解制陶全过程,还可以参观丁肇中纪念室。

少妇尿童

少妇尿童塑像,童子JJ不断有自来水流出。相传明建文帝朱允文避难来磁器口宝轮寺时,仙人托梦让他童子尿治好了他的病。

汪逆跪像

篇7:重庆古镇磁器口导游词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传说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发为僧来渝,隐避于宝轮寺,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那经历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的磁器口,被美誉为“小重庆”。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的磁器口,已有1820_年,孕育了古镇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其美食三绝中,首数的便是古镇麻花。因其选料上乘,手工精制,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其与众不同的品质,早已备受好评。其中以古镇陈麻花最有名,早在清朝末年,古镇陈麻花凭借其独特的口味从此在巴渝大地流传开来;因其选料上乘,采用全手工制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绵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编辑本段]瓷器口文化 磁器口文化底蕴丰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被誉为“古镇三宝”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特色饮食享誉四方。“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磁器口古镇 [编辑本段]瓷器口发展 中共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磁器口古镇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按照“云南有丽江、江苏有周庄、重庆有磁器口”的定位,努力将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

瓷器口荣誉 瓷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

篇8:游磁器口古镇作文

关键词:磁器口古镇,现状,建议

1磁器口简介

古镇磁器口位于重庆市城西的长江支流——嘉陵江下游处, 原名龙隐镇, 因明清时盛产瓷器和运转瓷器而改为磁器口。而在抗战时期, 更有“小重庆”之称。磁器口有悠久的历史, 被称为千年古镇。“白日里千人拱手, 入夜来万盏明灯”是其繁荣写照。磁器口不仅以其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建筑风格而广为人知, 更因其悠久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而闻名遐尔。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 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等。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 相传朱元璋之孙允皇帝削发为僧来重庆、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办厂、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更有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 随处可见茶馆。在陪都期间, 这一个小镇茶馆就有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 又称艺人茶馆, 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2磁器口古镇旅游中凸显的问题

2.1古城镇规划开发规模较小

古镇磁器口具有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城镇建筑风格。它被两条缓河切为金蓉正街、金碧街和金沙街, 并呈“川”字形排列。三条街道通过桥梁相连接, 不通汽车。一条石板路从江边蜿蜒逶迤, 向上坡方向延伸, 顺着石板路进入场中心就是千年古寺宝轮寺。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 街区形成若干曲径通幽和富于转折变化的小街巷。街道由石板铺成, 沿街店铺林立。街巷的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旧山城特有的吊脚楼、石板街、梯坎路、临街旧式茶馆, 而这些历史陈迹都完好地保存在磁器口大街上。然而,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古镇的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 对游人开放的就只有通向江边的一段短短的街道而已。还有很大一部分街区和巷道以及掩映在其中的古建筑没有开发出来, 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不利于古城镇的保护。

2.2古城镇环境状况较差

重庆市本就是一个工业城市, 由于发展工业使得城市的环境受到很大破坏。曾经重庆就以中国的“雾都”而闻名。近几年来, 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发展旅游业所要求的环境来说还远远不够。磁器口这个曾经一度繁荣的地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磁器口古镇在黄金周期间游客猛增, 这势必超过古镇的承载量, 不文明游客的乱写乱画必然污损文物, 乱扔废物又导致垃圾如山, 另外, 当地居民和经营者缺少环保意思, 大量“三废品”倾入嘉陵江, 严重影响了磁器口古镇的环境。磁器口古镇在黄金周期间出现是垃圾遍地“污水自流”的情形, 黄金周之后清理的垃圾更是堆积如山。

2.3古城镇的店铺布局较乱

目前磁器口的商业店铺主要经营有传统小作坊、民族服装服饰、特色餐饮、旅游休闲类以及各种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在磁器口商业街上, 以上各类商业交替出现, 目前的布局较为混乱, 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在鱼龙混杂的店铺中, 重庆特色的店铺缺乏独特的吸引力。如餐饮属于消费时间较长的商业类型, 其过度大量的密集导致某段时间内大量人流的聚集, 引起交通阻塞, 已成为磁器口街道上交通拥挤的主要因素;而餐饮的散乱布局还导致了环保问题、社会问题等。

2.4古城镇的某些建筑较次

重庆很多古镇历史久远, 古建筑随处可见。旧山城特有的吊脚楼、石板街、梯坎路、临街旧式茶馆, 而这些历史陈迹都完好地保存在磁器口大街上。然而毕竟有很多建筑年代久远、失修已久。虽然对一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破损严重的建筑古迹进行修旧, 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建筑虽能贯承部分历史文脉, 体现历史风貌, 但是现代的文明——砖墙、水泥柱和瓷砖已然渗透其中。这种新、旧杂陈的建筑模式对古建筑的档次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异常明显的不古不今的建筑会使人对古镇的印象大为降低。

3磁器口古镇旅游再次开发的建议

3.1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古镇的旅游形象

曾几何时, 一首民谣描绘出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白日里千人拱手, 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指的是每天都成百上千只船上的梢公船夫划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形容码头上商旅云集, 晚间油壶、电石灯和汽灯灿若繁星的景致。而现在, 呈现在游人面前的只是偌大古镇小小的一部分。如此小的开发, 这对于当年有着重要地位的古镇来说, 是不正确的。因此, 应当在重点突出磁器口码头的基础上加大对磁器口古镇的整体开发力度。在大力发展重点街区的情形下, 其他特色齐头并举, 形成在头马的带领下“万马奔腾”之象。

在突出旅游形象这方面, 应该高举文化的旗帜。毕竟, 文化带来的差异才是诸多游人趋之若骛的根本所在。而在磁器口历史上, 从“龙隐寺”到抗战时期徐悲鸿、傅抱石等诸多名人留下的印记, 足以形成可持续的吸引力。因此, 踏着那条特色的“石板路”, 去追忆“千年磁器口”的沧桑历史, 是现如今磁器口古镇开发的主题所在。“一条石板路, 千年磁器口”正是这一主题的宣传口号。

3.2环境治理和保护作为基本

环境对于旅游来说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游人的吸引力比次一级的环境的吸引力要强不仅一点两点。因而, 环境的好坏对于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和整体大环境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同样也存在密切的关系。重庆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虽然现在加大了治理力度, 但是由于历史欠债太多, 现在的整体环境也就比前些年好些, 与众多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远远不够。

对于古镇的开发, 环境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人们怎不能从满是油污的石板路上去追溯历史、从雾气迷蒙中感受沧桑吧?因而, 在目前开发古镇时, 首先, 假日游人过多的情形, 测评出磁器口合适的环境容量, 把每天的游客控制在合适的容量之内。因为人数适量是保证游客有舒适、享受感的前提, 也是古镇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 制定古镇环境保护条例, 对综合开发的小镇要将吃、住、娱, 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之外, 并配好排污系统。再次, 增设符合古镇格调的垃圾箱, 避免游人乱丢垃圾。最后, 以环境整治为任务, 禁止在嘉陵江磁器口段 (饮用水源保护区内) 发展餐饮、娱乐业,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现有的餐饮、娱乐业应坚决予以取缔, 并防止死灰复燃, 切实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加大力度继续清理清水溪、小街溪两条河道, 并对河道两旁的山林进行整治, 形成灌木、乔木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3.3店铺布局与经营方式的强化管理

针对目前店铺布局混乱的现象, 应该经由政府相关部门加以干涉。通过行政手段切实根除这种混乱现象, 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也应该采取措施加以缓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重点整治“五低”即低价格竞争、低质量服务、低素质从业、低水平管理、低效益运营的问题。要完善和加强古镇旅游投诉中心建设, 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事宜, 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同时, 针对居民商业化的情形也要合理应对。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激发古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 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保护文化资源、营造传统氛围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居民的参与, 还会增添磁器口特有的民俗文化内涵, 更能增加其文化的吸引力。

3.4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古镇的建筑是古老的见证, 是古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然而目前古镇的建筑已经新、旧杂陈, 遭受了伤残。面对这种情形, 采取措施, 如涂抹防腐剂、防蛀剂, 添置消防设施, 防蛀、防火, 减少自然风化, 禁止人为破坏。同时古镇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 防止“好心做坏事”。面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 修复时, 也要修旧如旧, 动作尽量慢, 改一些, 修一些, 补一些, 古建筑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 而不是返老还童, 要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 要注意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 还古镇以“古气”。

对于特色民居, 则应在维持原有的建筑风貌将室内更新使之更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 外部根据原有建筑利用同样质地、样式、形状的新构件, 来替换已损坏的建筑构件, 并让替换物保持本色, 在色彩上与老构件形成适度反差。不仅加强了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延长了建筑寿命, 而且还保留了民居的历史真实性。

4结语

古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 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其的保护。古镇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古镇保护就没有旅游吸引物而言, 不进行旅游开发, 古镇保护又缺少物质保证, 而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种最好的保护, 旅游开发与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在古镇发展旅游业时, 应该立足长远, 即不脱离现阶段的条件和发展要求;也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忽视对古镇资源的保护, 要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使古镇可持续利用、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赵昆生, 李娅丽.千年古镇异彩纷呈[J].许昌师专学报, 2001, (3) :108-110.

[2]莫虎.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J].神州学人, 2002, (12) :32-33.

[3]黄海.走进丽江古城[J].城乡建设, 2008, (2) :76-78.

[4]龙彬, 易德琴.浅论复兴后的重庆市磁器口古镇的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 2006, (08) :23-25.

[5]张向华.重庆“磁器口”古镇的复兴[J].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 2003, (1) :1-2.

上一篇:读师魂有感下一篇:土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