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社推介书单

2024-04-21

读书社推介书单(精选7篇)

篇1:读书社推介书单

初阶书单:

秦晖著,《问题与主义》 王绍光,《民主四讲》

刘 瑜,《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周 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周保松,《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崔卫平,《迷人的谎言》

许知远,《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陈嘉映,《价值的理由》 齐邦媛,《巨流河》 费孝通,《乡土中国》

鹿桥,《未央歌》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史景迁,《王氏之死》

勒 庞,《乌合之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托马斯·潘恩,《常识》,华夏出版社,2004年

反乌托邦三部曲:奥威尔的《1984》,可顺道看了《动物庄园》(董乐山译),扎米亚京的《我们》,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2个版本无所谓)钱 穆,《国史大纲》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东来等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中阶书单:

维特根斯坦著,陈嘉映译,《哲学研究》

涂尔干(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 威廉·怀特,《街角社会》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起源》《人的条件》《论革命》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新帝国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著,钱永祥译,《学术与政治》 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 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

托克维尔,《民主在美国》(这是台译本,如果弄不到也可以看商务印书馆的《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篇2:读书社推介书单

《北岛诗选》,新世纪,1986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亨廷顿,三联,1988

《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1983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湖南文艺,1985

《存在和虚无》,(法),萨特,三联,1981

《存在和时间》,(德)海德格尔,三联,1987

《城堡》,(德)卡夫卡,上海译文,1985

《长恨歌》,王安忆,上海文艺,1996

《邓小平文选》,人民,1982

《第二性》,(法)波伏娃,湖南文艺,1986

《第三次浪潮》,(美)托夫勒,三联,1981

《第二十二条军规》(美)托夫勒,上海译文1983

《短缺经济学》,(匈),科内尔,经济科学,1985

《传统下的独白》,李敖,人民文学,1991

《动物庄园》,(英),傲威尔,上海人民,1996

《大饭店》,(美),阿瑟 郝利,上海译文,1982

《第三波》,(美)亨廷顿,上海三联,1998

《傅雷家书》,三联,1981

《废都》,贾平凹,十月文艺,1983

《歌德巴赫猜想》,徐迟,人民文学,1978

《过渡时期经济学》,(俄)布哈林,人民,1981

《管锥篇》,钱钟书,中华,1984

《光荣与梦想》,(美)曼彻斯特,商务,1981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樊纲等,上海三联,1990

《顾准文集》,贵州人民,1995

《故乡天下黄花》,刘震云,作家,1996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美)贝尔,商务,1986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杰姆逊,北京大学,1995

《胡雪岩全传》,高阳,中国友谊,1987

《红楼梦启示录》,王蒙,三联,1990

《皇帝新脑》,(英),彭罗斯,湖南科技,1993

《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1987

《激荡的百年史》,(日),吉田茂,人民教育,1981

《经济学》,(美),萨缪尔森,商务,1982

《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1996

《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依德,商务,1985

《金庸作品集》,三联,1993

《科学研究的艺术》,(美)贝弗里奇,科学,1979

《宽容》,(美)房龙,三联,1985

《渴望生活》,(美)斯通,上海人民美术,1983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德)波普尔,华夏,1988

《论自由》,(英)密尔,商务,1981

《流放者的归来》,(美)考利,上海外语教育,1996《恋人絮语》,(法)罗兰,巴特,上海人民,1992

《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1981

《卖桔者言》,张五常,四川人民,1988

《马桥词典》,韩少功,作家,1997

《魔鬼辞典》,(美)比尔斯,漓江,1991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百花文艺,1986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漓江,1989

《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英)郝斯,人民美术,1981《平凡的世界》,路遥,人民文学,1989

《棋王》,阿城,作家,1987

《情人》,(法)杜拉斯,上海译文,1989

《人有人的用处》,(美)维纳,商务,1981

《人论》,(德)卡西尔,上海译文,1985

《日本为什么“成功”》,(日)森岛通夫,四川人民,1986《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商务,1991

《随想录》,巴金,人民文学,1981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商务,1981

《世界史纲》,(英)维尔斯,人民,1982

《沈从文文集》,花城,1984

《双桅船》,舒婷,上海文艺,1982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厉以宁,商务,1986

《土与中国文化》,(美)余英时,上海人民,1986

《山坳上的中国》,何博传,贵州人民,198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昆德拉,作家,1991《时间简史》,(英)霍金,湖南科技,1992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蒂,海南,1996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中国友谊,1984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上海文艺,1981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1983

《我的生活故事》,(美)海伦凯勒,外文,1991

《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文化艺术,1996

《王朔文集》,华艺,1991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商务,1981

《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上海译文,1985

《新科学》,(意)维柯,人民文学,198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韦伯,三联,1986《新概念英语》,(英)亚历山大,上海译文,1984

《心灵史》,张承志,花城,1990

《学习的革命》,(澳)德莱顿等,上海三联1996

《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马克斯,人民1979《约翰.克里斯朵夫》,(法)罗曼罗兰,人民文学,1980《野火集》,龙应台,湖南文艺,1993

《尤利西斯》(爱)乔伊斯人民文学1995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德)熊彼特,商务,1980《资本主义论丛》,(法)布罗代尔,中央编译,1997

《庄子说》,蔡志忠漫画,三联,1991

《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科学,1979

《中国古代房内考》,(荷)高罗佩,上海人民,1990《走向现代化》,(美)英克尔斯,四川人民,1983

《自由选择》,美弗里德曼,商务,1993

《自由秩序原理》,(奥)哈耶克,三联,1997

《增长的极限》,(美)米都斯等,商务,1993

《曾国藩》,唐浩明,湖南文艺,1991

《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1993

《追忆似水年华》(法)普鲁斯特译林1991

《展望二十一世纪》(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世界1986

篇3:读书,别被书单左右

也可能受按“方”取药,照“单”点菜的影响,有不少人也是照“单”读书。他们认为“书单”上列的书都是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最有用的书籍,殊不知列单人列出的“书单”也受各种条件和个人爱好的限制,不一定对任何人在任何时期都适用,所以照“单”读书的办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其实,就是列单人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列的“书单”适合自己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英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就曾经为自己列了一大串书目,这里既包括英国文学,也包括美国文学和欧陆文学。可谓是样样俱全,面面俱到了。但毛姆自己也认为,“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我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仍然请求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能真正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

真是一语道破天机。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是不会有什么收获也根本读不下去的。俄国19世纪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曾经列出一份自己从童年到五十岁时所读书籍的“书单”,但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明确指出,这份清单仅供参考,坚决不要出版,“因为它很不全面”。

读书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可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因为读书既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又受读书目的的影响,还参杂个人的喜欢和爱好,不可能天下所有人都同读几本书同念几篇文。就是同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变动,读书的内容或种类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应考时所读的书与参加工作后所读的书,肯定是不一样的;经理所读的书与公务员所读的书也不应该完全相同;写文章向媒体投稿与纯消遣所读的书更是相差甚远,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不要被名人所列的“书单”所左右,要根据自己的喜欢和爱好,选自己有兴趣的书感兴趣的书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书读下去,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徽省阜阳市颍河西路260号金地小区南65号信箱

篇4:推荐书单(含读书心得撰写要求)

1、《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2、《国际金融学》

3、《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品》

4、《金融市场学》

5、《证券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发行》、《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

二、请学员从以下读物中自主选择进行阅读(不低于3本),撰写字数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心得”一篇,并于5月10日前将“读书心得”交给学习委员后统一交至凌老师处。

金融机构类推荐阅读书单

《华尔街巨人》 【美】华尔街日报编辑部海南出版社

《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美】费利普· L ·茨威格海南出版社

《摩根财团》 【美】罗恩·彻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高盛文化》 【美】里莎·埃迪里奇华夏出版社

《投资商资本主义》 【美】迈克尔·尤辛海南出版社

《挑战风险》 【美】多米尼克·卡瑟利商务印书馆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美】大卫·史文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全球市场

《世纪大拍卖》 【英】克里斯蒂娅·弗里兰中信出版社

《时运变迁》 【美】保罗·沃尔克【日】行天丰雄中国金融出版社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 【加】蒙代尔中国金融出版社

《开放社会》 【美】乔治·索罗斯著商务印书馆

《在不确定的世界》 【美】罗伯特·鲁宾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师作品

《战胜华尔街》 【美】彼得·林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美】彼得·林奇约翰·罗瑟·查尔德机械工业出版社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最佳金钱故事》【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海南出版社

《漫步华尔街》 【美】伯顿·麦基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 【美】吉姆·罗杰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炼金术》 【美】乔治·索罗斯海南出版社

《证券分析》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 戴维·多德海南出版社

《聪明的投资者》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江苏人民出版社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美】珍尼特·洛尔机械工业出版社《巴菲特:从 100 元到 160 亿》 【美】沃伦·巴菲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投资革命》 【美】彼得·伯恩斯坦上海远东出版社

《与天为敌》 【美】彼得·伯恩斯坦清华大学出版社

《怎样选择成长股》 【美】菲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

《非理性繁荣》 【美】罗伯特·希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新秩序》 【美】罗伯特·希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同基金常识》 【美】约翰·鲍格尔百家出版社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史振邦编著学林出版社

《投资智慧论语》 【美】彼得·克拉斯机械工业出版社

技术分析类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美】罗伯特·爱德华约翰·迈吉东方出版社

《江恩 : 华尔街四十五年》 【美】江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艾略特名著集》 【美】小罗伯特·普莱切特机械工业出版社 【日本蜡烛图技术】作者:史蒂夫·尼森

社会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管理学和社会学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英】查理斯·麦基中国金融出版社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美】查理斯· P ·金德尔伯格北京大学出版社《泡沫的秘密》 【美】彼得·加伯华夏出版社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中央编译出版社

《成事在天》【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波中国经济出版社

《风险规则》 【美】罗恩·顿波安德鲁·弗里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心理学》【挪威】拉斯·特维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英】凯恩斯商务印书馆

《银元时代生活史》 陈存仁上海人民出版社

传记、小说类

《贼巢》 【美】詹姆斯·斯图尔特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美】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股票作手回忆录》 【美】爱德温·李费佛海南出版社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美】詹姆斯·J·克拉默中信出版社《玛莎的公司》 【美】克里斯托弗·拜伦中信出版社

《营救华尔街》 【美】罗杰·罗文斯坦上海远东出版社《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美】费雷德·施维德海南出版社

篇5:《不跪着教书》读书推介稿

几年前与这本书第一次邂逅,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它,想弄明白“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越往下读,我反思越多,清醒越多,感慨越多,收获越多,因此,今天我向大家真挚地推荐这本书。本书作者吴非,原名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读着它,只感受是在与一位长者、智者娓娓而谈,他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或无情讥刺……读罢让人意犹未尽、受益匪浅。比如:

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使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作者所说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失去思想能力和习惯,大脑麻木、长期沉默,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不仅思想贫血,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底气、学生看不起的教师。不跪着教书本来是教师的职业地线,现在却成为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是什么?

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也应该是一朵需要养分和赞赏的花;教师也不仅仅是只会吐丝的春蚕,在奉献的同时也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不应该是蜡烛,在讲求双赢的今天,让学生的人生道路变光明没必要通过 “燃烧”自己来实现;教师更不应该是工程师,因为一个灵魂没有资格去加工另一个灵魂,每一个人的灵魂都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象做工程一样去塑造,教师只能在塑造自己的灵魂的同时 影响着学生灵魂的自我加工。

教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和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生命,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信念的灵魂,是一个站直的铁骨铮铮的人,所以,真正的教师不会也不能 “跪着教书”。

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究竟是什么?

是独立思考精神!“我美丽,因为我有思想”,教师如果没有思想,那么,“学校便只能交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一个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才能称得上知识分子。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没有这样的能力背景,教育的"创新"从何而来?我们也应当考虑一下:现今的教学有没有给学生创造"批判的环境"?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敢有个人观点,如果学生连校政都不敢评价,把教师、家长的话奉若金科玉律,如果学生对社会灌输给他的任何东西都"坚信不疑",会有什么结果?

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

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师要有同情心,要有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之心,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同情,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书中提到有模范教师作报告,讲家人患病住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作者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

篇6:读书社推介书单

“新清史”(New Qing history),作为美国近年来关于中国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主张大清帝国的统治具有很强的满族元素和独特性质。持这一观点的欧立德、米华健、路康乐、罗友枝、柯娇燕等美国学者,构成了所谓的“新清史学派”,研究涉及宫廷活动、边疆政策、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新清史”的产生因素与清代档案、尤其是满文档案的新发现有关,也受到西方史学理论多方面的学术转向的影响。它对“满族认同”、“民族主义”、“帝国”、“地缘实体”等概念的阐述所引发的讨论至今方兴未艾。有学者将其看作“新帝国主义的史学文本”,也有学者认为这有助于中国学者从“世界史视野”反思当前的历史研究。

尽管欧立德、柯娇燕等人的观点有待商榷,他们对于非汉文资料的解释和引用是否正确也有待学术界详细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清史”研究为中国的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不同视野探索了国内清史研究中许多未曾关注的问题。

今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所编修的“新”清史即将全部问世,这项自2002年启动的,有一千八百多人参与的纂修工程无疑将中国清史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美国学者眼中的大清帝国是什么样子,“新清史”又到底“新”在何处?

—| 满族认同 |—

在“新清史”学派的学者眼中,满族认同是清朝有别于之前中原王朝的重要原因。清朝统治者着重保留的满洲特性,加强与各民族间的联系,最终构建了一个包括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多民族的帝国。“新清史”四书——柯娇燕的(Pamela Kyle Cross)《半透明之镜:清帝国意识形态中的历史与身份认同》、欧立德(Mark Elliott)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和中华帝国晚期的族群认同》、罗友枝(Evelyn Rawski)的《最后的帝王:清代皇族社会史》、路康乐(Edward Rhoads)的《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着力探讨了满族文化和满族认同对于清朝统治的作用力。

从影视剧到历史研究,皇家生活一直是大众关注的话题。美国学者罗友枝的《最后的皇族》借助大量的满文材料,详细叙述了清代宫廷的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家族政治、宫廷奴仆、礼仪规矩等等。尽管罗友枝并不太懂满文,借助了不少二手材料,但无疑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她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

本书中文简体版200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满族意识是如何影响统治者的?在柯娇燕的这本成名作中,她用了大量汉文、满文和韩文的档案资料分析了清帝国早期现代民族身份的认同问题。通过与美国历史学家欧立德(Mark Elliott)、濮德培(Peter Perdue)等人合作,柯娇燕在此书中详尽阐述了民族身份与帝国权威在清代的变动性“接合”,还将清帝国与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等其他庞大的早期现代帝国并置,建立了一种不同的比较视角。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满汉关系上的分水岭,被认为是政体从帝制到共和,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关键。但是,由于被推翻的清朝为统治了大多数中国汉人近三百年的少数族群所建,而革命者绝大多数是汉人,那么在多大程度上,辛亥革命不仅仅是反帝,而且是反满呢?

本书分析了满族作为一个世袭军事特权阶层(旗人)向一个独立的族群的转变,也详细描述了清朝与汉族改革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这一互动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中达到了顶峰。该研究也澄清了族群学者关于满族作为职业军事特权阶层的起源问题,分析了满汉关系的变化,以及满族从边疆“蛮族”到统治者,再到被统治者的历史发展。而此书对于民族—社会的分析视角的运用方式,对于我们研究清史乃至近现代史大有裨益。

本书简体中文版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满洲统治者在整个清王朝一直处于政治支配者地位。作为满族认同根基的八旗的历史,与满洲人的历史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而其最终的历史结局,便是旗人与满洲人成为可以相互置换的同等观念。本书着重论证了“满洲人”与八旗组织所具有的民族性。除了讨论八旗组织的来源、发展、内部构造及其性质等问题外,还通过对旗人日常生活的描述,深刻揭示出八旗制度所赋予旗人、特别是满洲旗人的特权。

八旗制度功能的转变,使得靠它支撑的“满洲之道”也发生了人们的主观意志难以支配的改变。到18世纪中期,以国语、骑射、崇尚俭朴为特征的旧式“满洲之道”实际上已经演变为一组带有理想主义怀旧性质的象征性符号。作者强调,恰恰是满洲文化规定性的日趋消失,导致了旗人身份在满族认同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旗人不仅因为文化上的变异,同时也因为人口增长和过度消费而很快丧失原有特性时,实施一种更加实用的“满洲之道”便成为维持局面的当务之急。于是,充当八旗成员与归属于满洲民族性的其他感情因素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进而成为确定满洲身份的决定性标志。

—| 疆域统治 |—

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千里石塘、曾母暗沙”,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西藏的达旺、云南省的南坎,东至库页岛、台湾、澎湖群岛,与以往的朝代相比,清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尽管在局部地区清朝疆域未必达到历史上的最远点,但在总体上都超过了汉、唐、元、明盛世。关于大清帝国的疆域统治和扩张政策,美国的学者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切入点。

以后金八旗满洲军功贵族费英乐后裔,苏完瓜尔佳氏观成(约1790-1843年)、凤瑞(1824-18906年)、金梁(1878-1962年)祖、父、孙三代家族为经,柯娇燕的《孤军》一书论述了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三代家族的荣辱与沉浮。

通过以氏族为纵线、阶层为横面、民族为立体而形成三个视角,此书阐述了清朝从盛转衰、由危而亡的历程。此书书名援自《岳飞传》中的“孤军不可久留”,作者也以此寓指“满洲三代家族与清世界之灭亡”的必然。

建于1700年代的承德避暑山庄是大清帝国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微缩景致,其带蒙古包的草地、狩猎草场、西藏式的寺庙和佛塔、带有垛口形似长城的围墙与大清的疆域版图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

这本由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座教授欧立德(Mark C. Elliott)等合编的《新清帝国史:清朝在承德建立的内陆亚洲帝国》,作为“新清史”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将承德作为其研究的中心。此书分“作为内陆亚洲都城的承德”、“帝国的礼制”、“皇帝的众面相”、“来自承德的声音”四个部分,详述了清代统治者尤其是乾隆皇帝在承德的生活方式和统治方式,以此探讨承德在清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作用。

把今天的新疆和蒙古地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同时在西藏取得了决定性的影响。

不象以前的中国王朝,清朝在欧亚大陆的东半部取得了可持续的统治力。统治者们在遇到反抗时会采取强力的压制手段,但他们也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赢取被征服人们的心。他们在边疆的经济与行政管治上投资甚巨,提升了贸易网络,也修改了自己的礼仪以适应截然不同的当地文化。

濮德培例证了清王朝是如何征服中亚、如何来为这种征服辩护、是什么使得这个国家统一在一起,以及清王朝和当时的伊斯兰世界与蒙古的关系。

从1751年到1784年,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或文化上,江南都是汉人世界无可争议的中心,同时,它也是一个堡垒,是明代遗民和反满情绪的聚集处。清廷如何在这个关键区域构成其权威和合法的统治?这些巡幸活动,是征服礼仪,还是仁政典范?《马背上的朝廷》一书探索了清朝统治者的江南政策。在作者看来,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是永远不会彻底完成的,是一个没有尽头、不断进行的历史过程。

—| 佛教文化 |—

满族原先信仰萨满教,至清入关,清帝国的统治者们对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关注日甚,佛教也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支持和保护。康熙帝六下江南,凡至名山大寺,往往书赐匾额;雍正则自号圆明居士,撰有《御制拣魔辨异录》;乾隆则组织人力将汉文大藏经译成满文。佛教与大清帝国统治者的治国政策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是不少学者思索的问题。

紫禁城中宁寿官的佛堂、慈宁宫的佛殿、中正殿的藏传佛教建筑群展示着佛教文化对清代宫廷的影响。实际上,藏传佛教与清代中央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清史研究的重点之一。美国学者白瑞霞的这本《虚静帝国》就是关注清代佛教的绘画、雕塑、装饰艺术,并以此探讨佛教观念对清政府统治策略的影响,以及这种策略又是如何反过来隐蔽地介入艺术作品之中。

篇7:读书社推介书单

“晒书单话读书”是北京图书订货会的一项品牌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本次活动以“阅读、分享、沟通”为主题,人选图书全部来自读者在新浪网和大佳网的微博投票专区晒出的图书,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读者最真实的阅读体现。在2011年12月1日至31日微博投票期间,有近百万人次参与了这个活动,并晒出了他们心中最好的图书。

在颁奖典礼上,网络当红作家虹玲、梁纪锋,著名出版人刘明清、止庵,书评人解玺璋、绿茶等,与读者一起分享原创小说的历程,并对书单进行了解读,共同感受出版与阅读的乐趣。新浪读书频道在活动现场进行微博直播互动,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热情参与。另外,为表彰在2011北京图书订货会中做出贡献的记者朋友们,本次活动颁发2011北京图书订货会好新闻奖,共有来自《中国新闻出版报》《文汇读书周报》《广州日报》《燕赵都市报》《上海文学报》等30余家媒体的40余名记者获奖。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度“大好书”揭晓《寻路中国》领跑榜单

本刊讯(记者韩阳)1月7日,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度“十大好书”颁奖典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探讨中国经济及个人应对变革的《寻路中国》领跑榜单,其他好书分别是《百年孤独》《资中筠自选集》《史蒂夫·乔布斯传》《批评官员的尺度》《从“东欧”到“新欧洲”》《春尽江南》《自由在高处》《朱镕基讲话实录》《甘南纪事》。

依榜单来看,2011年入选的图书除《史蒂夫·乔布斯传》《百年孤独》外,多以民生的角度切入,或正面或侧面地观察社会的各种问题,用文学的眼光,以更务实的态度看待文学的真正价值,“民生”已然成为榜单的年度关键词。值得一提的是,熊培云继2010年《重新发现社会》后,再次以《自由在高处》人选本年度的年度榜。

新浪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表示,新浪网自2009年7月推出新浪中国好书榜以来,得到了文化界广泛的关注与支持。已连续发布三年的好书榜坚持朴素的选书原则和专业的选书眼光相结合,引导主流阅读,强调民意阅读,坚持为广大网友遴选品质图书。此外,本届榜单的人选图书借助微博已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广泛认可。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度“十大好书”网络票选活动于2011年11月全面启动,经新浪文化读书频道编辑部和媒体图书编辑及评委联合推荐,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人榜图书中外国图书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图书多以社科为主,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所著的《寻路中国》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十大好书”榜的领跑者。记者观察到,十本人选图书中,关注民生发展的图书强势入选。《寻路中国》《批评官员的尺度》等图书均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观察发展、关注呐喊。而《资中筠自选集》《自由在高处》《朱锫基讲话实录》则从国人的视角出发,在行云流水的叙述中阐述国家发展,表达人在社会发展中应该如何冷静思考与总结。

2012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馆社合作峰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2012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馆社合作峰会暨2011年度全国优秀馆配商颁奖仪式”于1月9日在京举办。本届峰会的主题为“关注馆配服务推进产业发展”,江苏华茂博文书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秉中、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信息总监吴健、英国出版科技集团中国区总裁孙赫男、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熊丽、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秘书长毕研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作了主题演讲。

馆社合作峰会为图书馆、出版社以及馆配商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的话语平台,而期间的“全国优秀馆配评选”活动,目的就是以全行业之力推举和评选出实力雄厚、潜力巨大的馆配商,打造出版社、图书馆以及馆配市场的和谐产业链。在“2011年度全国优秀馆配商评选”中,北京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有限公司、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等15家馆配商和10家出版社获奖。

上一篇:插一双生命的羽翼生命作文下一篇:南澳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