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网络诈骗和校园贷心得体会

2024-05-14

预防网络诈骗和校园贷心得体会(共6篇)

篇1:预防网络诈骗和校园贷心得体会

9月8日,继续教育学院20xx级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全体师生在教2—306教室召开“防网络诈骗及校园贷”主题班会,班会由班主任江老师主持,班主任许老师出席班会。

班会由观看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贷真实事件视频、学习关于近期几例大学生学费被骗案例展开。在沉痛的真实面前,看到一个个天之骄子蒙受着财产损失和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同学们感触颇深。班会上,同学们结合案例积极参与讨论,例举自己遇到的诈骗实例。钱三江同学发言道,近几年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贷等恶劣事件猖獗,手段高明,针对学生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我们作为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应该加强学习,有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和知识,学会自我保护。还要杜绝提前消费和奢侈消费,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充分利用大学时光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素质。

最后,江老师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远离校园诈骗和金融借贷,如果遇上诈骗或陷入借贷陷阱,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和班主任,同时报警,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篇2:预防网络诈骗和校园贷心得体会

为增强广大同学的安全意识,提高同学们辨别、抵制网络诈骗的能力,政法学院于11月3日19时在学生活动中心面向全院同学举办了防范电信诈骗、校园网贷风险专项教育讲座,邀请晋中市公安局高校分局贾宵伟、潘建刚两位警官主讲,出席这次讲座的还有政法学院院党委领导,团委(学工办)老师及各年级辅导员。

本次专题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在主持人的开场介绍之后,首先由李菲菲老师发表讲话,她就当下高校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阐明了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介绍了讲座的内容与流程安排。之后潘警官、贾警官详细讲解了校园常见安全隐患,特别是校园贷款一类的网络犯罪的表现、特点和影响。两位警官列举了常见网贷诈骗方式、大学生网购被骗、网上兼职被骗、还有qq、微信和支付宝诈骗、奖学金和助学金诈骗、中奖类诈骗、以及电信电话诈骗等几类问题,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加深了同学们对身边的安全隐患的认识。最后,主持人简要总结了讲座内容,为大家再一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校园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教育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至关重要。安全重于一切,保障校园安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望同学们时刻谨记安全,警惕隐患,共创平安有序校园,共建平安和谐社会。

篇3:试论网络诈骗犯罪预防和对策

1.1 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

网络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利用互联网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意义上犯罪不同, 它是一种利用通信、网络、金融电子支付等手段实施的非接触性的新型犯罪。因其诈骗手法多、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受骗群众多, 对公安机关传统侦查理念、侦查模式和破案机制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 传统的侦查方法已无法适应打击网络诈骗的需要。网络诈骗犯罪为智能型犯罪, 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 犯罪手段隐蔽性、技术性强, 跨地域行, 往往“取证难、抓捕难、追赃难、打击难”。 破案率相对较低, 也造成了部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 而诈骗分子得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法律惩处, 使得网络诈骗分子变得更加猖獗。

1.2 网络诈骗的特点

1.2.1 没有时空限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现场

犯罪嫌疑人无需露面即能完成犯罪, 难以通过传统的技术手段来获取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证据。网络诈骗往往是跨辖区、甚至跨境实施的, 整个犯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不用见面就能完成。这一新型的犯罪手法打破了传统犯罪的时空界限, 没有现场, 也就没有能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1.2.2 诈骗花样繁多, 手法翻新快

这是传统型犯罪所不能比拟的, 犯罪嫌疑人会紧跟社会热点, 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行骗方式, 千方百计运用信息设备变换作案手法, 编造五花八门的虚假信息。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发展到各类补贴、电话欠费、邮包藏毒、个人信息泄露、涉嫌犯罪、加工加盟、网络购物、购车购房退税、部队采购等等, 诱使人们上当受骗, 每种骗术都会在被人识破后就花样翻新, 令人防不胜防, 稍不小心便会上当受骗。

1.2.3专业化、集团化趋势明显

一些网络诈骗实施过程中各种角色都有专人扮演、协同诈骗, 网络诈骗团伙一般都由数个相对独立的犯罪单元组成, 即组织领导、拨打诈骗电话、提供网络技术支撑、转账取款等部分, 其中有的技术支撑组、转账取款组同时为多个网络诈骗团伙服务, 逐渐演变成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犯罪团体, 彼此相对独立。致使公安机关往往只能打其一部, 难以触及其核心。

2 网络诈骗的原因

2.1 部分群众防范意识不强, 没有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的根本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根本目的, 骗子无非是想让受害人汇款或者套取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而网络诈骗受害人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较差, 在先进的网络技术面前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 对相关的防范宣传知识没有深入了解, 未引起思想上的重视, 很多群众认为这种骗局从未遇到, 更不可能在自己身上发生, 从而放下了自己的戒备心理。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 针对的是不特定对象, 对症下药。其一是抓住人们的“贪小”心理, 采用中奖、加工加盟、各种名义补贴返款、高价采购等借口, 引君入瓮;其二是利用人们不懂政法机关办案流程, 威吓被诈骗对象涉嫌犯罪、个人信息泄露, 引诱被害人将钱款转入其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上。

2.2 公安机关打击能力有限

由于网络诈骗案件具有跨地域的特点, 作案现场很难确定, 而且犯罪嫌疑人几乎全部使用虚假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破案难度。办案过程中公安机关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办案成本大大提高。基层公安机关在接到群众报警后, 只能先对事情经过进行简单登记, 要想破案, 还需网监技术部门的支持, 而技术部门的精力大都投入到了大案要案中, 对普通的网络诈骗案件根本无暇顾及。再加上我国警力严重不足, 基层所队接到有关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时, 更是心有余力而不足, 犯罪分子没有得到有效打击, 在屡次得手变得更加猖獗。

2.3 网络、通信运营商、银行等部门未切实履行实名登记职责

网络诈骗犯罪必需的是网络、通信工具和银行卡。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都明确规定了办理手机卡和银行卡必须实名制, 但是作为国有企业的网络、通信运营商、银行, 为利益驱动和抢占市场份额, 对员工下达考核指标, 实名制流于形式, 对办卡 (开户) 人证件审核不严谨, 助推了网络诈骗犯罪的蔓延。这些泛滥的非实名手机卡、银行卡、伪基站在为网络诈骗提供便捷安全的作案、转账的同时, 也给公安机关侦查破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 网络、通信运营商、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助纣为虐, 如果能真正做到银行开户、手机号码、网络域名注册实名制, 此类犯罪必定无疾而终。

3 网络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

(1) 防范为主, 网络诈骗案件属可防性案件, 打击此类犯罪的关键要在宣传防范上下功夫。基层公安机关应该切实担任起预防网络诈骗的责任, 社区民警要深入深入社区, 深入群众, 入校入村入户, 采取发放卡片、开展座谈会, 通过辖区重点部位大屏幕曝光典型案例, 向单位或者社区每月通报发案情况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宣传的内容要通俗易懂, 使人印象深刻, 做到家喻户晓, 结合当地发生的典型案例, 让广大群众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方式, 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信息不被泄露, 了解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根本目标, 如果有新的诈骗手段出现, 公安机关要在第一时间向大众发出预警信息, 扩大社会知晓面, 通过公安机关、社会单位、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争取在全社会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2) 以打促防, 目前, 公安机关在打击网络诈骗犯罪过程中, 破获一起案件, 往往是抓获一个团伙, 没有深挖犯罪, 更没有追查上线。在办理此类案件上养鸡下蛋、割韭留根。如果全国公安机关在打击此类犯罪上都能坚守“一查到底、不漏不枉”的工作原则, 以“我为人人”的势态办理此类案件, 那么自然也就形成了“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既大幅度提升破案率、打击面, 又震慑了那些临界观望分子, 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3) 国家网络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 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对于网络市场主体, 国家网络网监机构要进行制度管理, 使得网站管理拒绝登载未经核实的广告信息, 设立网民举报途径, 及时了解调查相关信息, 关闭或者删除照片虚假信息, 降低广大群众受骗的概率。

(4) 通信部门加强电话网络业务的核准进入和监管制度建设。对于一些容易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的电信网络服务设置安全保障制度, 严格审查设置虚拟号和网络电话服务, 保障广大群众的财产权利。通信部门不仅要注重经济利益, 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效益。

(5) 银行机构应该严格审查银行卡业务, 同时建立回款保障机制。应该加强对办卡身份真伪的核查, 办理银行卡应该本人亲自到相关营业厅办理, 同时银行应该研究建立汇款保障制度, 使得有疑虑的客户选择相关汇款保障制度, 如发现汇款人发现被骗及时向银行反映, 及时追回被骗钱款, 最大限度的降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网络诈骗犯罪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定产物,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打防管控并举, 才能有效遏制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网路诈骗犯罪一定能够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周凤祥.网络诈骗主要手法及防范[N].江苏经济报, 2013-01-23 (3) .

[2]冯前进.试论网络诈骗犯罪的遏制对策[J].问题与对策, 2008 (4) :32-34.

篇4:拒绝校园网贷防电信诈骗心得体会

随着大学生校园网贷平台在全国高校校园内蔓延扩散,各平台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部分同学为赚取利息差价,将学费或通过借贷的大额现金投入网络借贷平台中。部分学生甚至充当宣传员,误导更多的同学陷入网络借贷、透支消费,导致数名同学或因网站突然关闭血本无归、或因收不回贷款欠下巨额债务而被迫辍学躲债,家人只得卖房。

大学生校园网贷偿债的严重后果。

1、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规避盲目消费风险。

2、提醒学生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保密,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络借贷行为。

3、为全面掌握我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情况,凡已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或“投资”的同学,应主动向学院报告,不得隐瞒,并须立即终止该项行为,防范风险,确保安全。

大学生因受校园网贷债务的困扰,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校园网贷也像只无形的“黑手”,给诸多莘莘学子带来伤害,甚至酿成悲剧,校园网贷瞄准的是有强烈消费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一些黑心企业虚构设审查制度、纵容违规手段、疯狂抢滩校园、从而赚取利润、却让无辜学子负债累累。校园网贷不是蜜糖,真的是砒霜,远离真的就对了。

篇5:预防网络诈骗和校园贷心得体会

面对以上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手段,作为大学生群体应该如何有效地识别、应对和防范? 别着急,海淀警方给您支招:

当您在网上遇到骗子后,您该怎么做?

1、不要主动与对方联系,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这样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钩。

2、不要过分依赖网络,遇到有人借款,要牢记“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再找亲人谈一谈”的口诀,比如对方要求你现在把钱给我寄过来,你就记住不决断晚交钱,说等一等,明天再说;第二句话“睡一觉过一天”是说一般睡一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都明白了,当时觉得比较晕,叫忽悠,睡一觉就好了;最后是找同学、室友、亲人谈一谈,大家聊一聊。有这三句话就保了三个险。

3、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不再继续交钱,防止扩大损失。

4、马上进行举报,可拨打官网客服电话、学校保卫处电话、当地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电话向有关部门进行求证或举报。

警方提示:提高警惕,严防上当。

1、不贪便宜。虽然网上东西一般比市面上的东西要便宜,但对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还是要多个心眼,这类商品不是骗局就是以次充好,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受骗上当。

2、使用比较安全的安付通、支付宝、U盾等支付工具。调查显示,网络上80%以上的诈骗是因为没有通过官方支付平台的正常交易流程进行交易。所以在网上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不嫌麻烦,首先看看卖家的信用值,再看商品的品质,同时还要货比三家,最后一定要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而不要怕麻烦采取银行直接汇款的方式。

3、仔细甄别,严加防范。那些克隆网站虽然做得微妙微肖,但若仔细分辨,还是会发现差别的。您一定要注意域名,克隆网页再逼真,与官网的域名也是有差别的,一旦发现域名多了“后缀”或篡改了“字母”,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特别是那些要求您提供银行卡号与密码的网站更不能大意,一定要仔细分辨,严加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千万不要在网上购买非正当产品,如手机监听器、毕业证书、考题答案等等,要知道在网上叫卖这些所谓的“商品”,几乎百分百是骗局,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更不能参与违法交易。

5、凡是以各种名义要求你先付款的信息,请不要轻信,也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你的财物一定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不要交给他人,特别是陌生人。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6、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诈骗,正以诡谲多变、防不胜防的态势侵入我们的生活,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常备警惕之心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其他应采取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还包括:

一是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

二是注意经常给系统打补丁,堵塞软件漏洞;

三是禁止浏览器运行JavaScript和Active_代码;

四是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加强对各类QQ病毒的防范和清除措施。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同学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多提高一些警惕,多留点心眼,就一定会发现狐狸尾巴。

学习预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二】

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案例频发,由于此类犯罪投入小、回报高、隐蔽性强、难以取证、学生防范意识差的原因,致使每年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破案存在一定难度,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学校管理安全。

为了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的态势,有效提高师生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认真做好防范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利益,保障师生财产安全,在学院学生处、保卫处以及x派出所多部门的联动支持下,我系于20xx年3月4日-7日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师生,分批次在明滙楼观看了“x市‘预防电信诈骗’宣传片”,以案情再现和警方专业分析的视角,为我系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课,并要求各班利用此次契机,深度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及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做到进一步的宣传与警示,巩固防范意识。结合我系学生管理工作,现将此次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及时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学生处下发的“学生【20xx】3号”文件要求,我系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并组建了由党总支副书记袁琳智老师为组长,各班辅导员为组员的人文系“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做到工作有安排、工作有落实,旨在将此次宣传教育百分百覆盖到我系师生,全面强化防诈骗意识。

二、组织有序,多渠道宣传

由组长牵头,在工作小组的安排布置下,我系师生积极参与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由系学生会负责,自3月4日晚自习起到3月7日晚自习,每天晚自习分为两个时段轮流播放,共播放8场次,覆盖20xx、20xx级25个班级,师生1800余人,并要求每一位同学观看完视频后撰写观看心得体会,及时总结。

除了观看视频宣传片,我系结合系部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多渠道多方向分别对强化宣传教育效果进行巩固,一是各班级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总结视频教育,并向学生宣读《西山警方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小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和方法,提高识别与应对能力;二是充分利用自媒体,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朋友圈的方式,用大家熟知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反复进行防电信诈骗的宣传,并通过学生的自媒体群、朋友圈,将宣传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防范教育的覆盖面。

三、活动开展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了解了各种电信诈骗的方式以及危害,提高了对电信诈骗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增强了同学们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辨别电信诈骗的能力,减少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也切实加强了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中警民协调配合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活动照片

学习预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三】

目前犯罪分子多以电话为平台实施诈骗,其形式多种多样并日益翻新,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诈骗:一是发布虚假中奖消息;二是利用网络购物陷阱诈骗;三是利用网络找工作或借贷骗取保证金、手续费;四是冒充家人、朋友qq或微信骗钱;五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借由事端骗取汇款。

作案技术科技化

犯罪分子首先通过有关手段套取被害人家庭的家人电话以及用户资料,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被害人来电显示拨打过来的号码显示确实是110或10086等常见的业务电话,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放松警惕。作案手段现已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等技术,并十分擅长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被害人的心理后,远程掌控,一步步诱导对方上当受骗。

作案手段隐蔽化

犯罪分子往往只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从不直接和被害人见面,电话查品的组织者就从不抛头露脸,即使到银行提取或转移诈骗所得的款项也从不出面,而是指示手下或以酬金雇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进行转移赃款的活动,使得侦查机关即使扎到线索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深人抓捕。

社会危害巨大化

电信诈骗涉及的诈骗范围广、诈骗数大,是受害人蒙受巨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且表现为面对整个电话用户或特定群体的诈骗,起诈骗行为的实施并不是特意针对特定对象,而是广泛撒网,重点捕捞的形式,等待着受害者的上钩。

防范措施

高校大学生诈骗不是简单的高校和公安部门问题,它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本身需要共同努力。

1)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公益广告和媒体曝光,加强社会公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公民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同时大力开展防范宣传,提高手机用户的防范意识,号召全民提高警惕性,当遇到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时,能主动、及时地向警方报案,并提供有关犯罪证据资料,为揭露、证实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高校层面:首先,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大对电信诈骗案例的宣传力度,在特殊时期做出重要安全提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重视学生信息的泄露问题,安排专门部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明确学校学生工作的流程和渠道,对于部分工作

作出官方明确通知,并设置学生反馈咨询渠道,方便学生对相关事宜的咨询和核实。

心得体会&防范措施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总结和建议

电信诈骗危害巨大,防范电信诈骗要从自身做起,民众要做到不贪婪、不轻信、多防范。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多种电信诈骗进行严厉打击、加大科技预警和打击力度、宣传要加大力度,要将防范意识深人人心、要规范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完善立法重点打击。将电信诈骗消灭在萌芽里。

学习预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四】

目前犯罪分子多以电话为平台实施诈骗,其形式多种多样并日益翻新,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诈骗:一是发布虚假中奖消息;二是利用网络购物陷阱诈骗;三是利用网络找工作或借贷骗取保证金、手续费;四是冒充家人、朋友qq或微信骗钱;五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借由事端骗取汇款。

作案技术科技化

犯罪分子首先通过有关手段套取被害人家庭的家人电话以及用户资料,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被害人来电显示拨打过来的号码显示确实是110或10086等常见的业务电话,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放松警惕。作案手段现已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等技术,并十分擅长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被害人的心理后,远程掌控,一步步诱导对方上当受骗。

作案手段隐蔽化

犯罪分子往往只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从不直接和被害人见面,电话查品的组织者就从不抛头露脸,即使到银行提取或转移诈骗所得的款项也从不出面,而是指示手下或以酬金雇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进行转移赃款的活动,使得侦查机关即使扎到线索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深人抓捕。

社会危害巨大化

电信诈骗涉及的诈骗范围广、诈骗数大,是受害人蒙受巨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且表现为面对整个电话用户或特定群体的诈骗,起诈骗行为的实施并不是特意针对特定对象,而是广泛撒网,重点捕捞的形式,等待着受害者的上钩。

防范措施

高校大学生诈骗不是简单的高校和公安部门问题,它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本身需要共同努力。

1)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公益广告和媒体曝光,加强社会公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公民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同时大力开展防范宣传,提高手机用户的防范意识,号召全民提高警惕性,当遇到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时,能主动、及时地向警方报案,并提供有关犯罪证据资料,为揭露、证实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高校层面:首先,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大对电信诈骗案例的宣传力度,在特殊时期做出重要安全提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重视学生信息的泄露问题,安排专门部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明确学校学生工作的流程和渠道,对于部分工作

作出官方明确通知,并设置学生反馈咨询渠道,方便学生对相关事宜的咨询和核实。

心得体会&防范措施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总结和建议

电信诈骗危害巨大,防范电信诈骗要从自身做起,民众要做到不贪婪、不轻信、多防范。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多种电信诈骗进行严厉打击、加大科技预警和打击力度、宣传要加大力度,要将防范意识深人人心、要规范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完善立法重点打击。将电信诈骗消灭在萌芽里。

学习预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优选参考模板【五】

“校园网贷”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业,也让一些家庭背负沉重的债务。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却干着“高利贷”勾当的网络贷款,在利益的驱动下,将“罪恶之手”伸向脆弱的大学生。在一些高校里,网络贷款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网络贷款广告放大了其显性的正功能、却回避了其隐性的负功能。

篇6:电信诈骗f校园贷活动总结

活动

活 动 总 结

2014 2016经济贸易法学院

级法学24班年10月14日

2016年10月14日经济贸易法学院2014级法学24班在502教室举行了24班“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和“校园贷风险防范”主题班会,是为了使大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诈骗形式,增强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诈骗现象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召开本次主题班会。全班同学积极参加,也通过这次班会知道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和“校园贷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整个主题班会召开过程现场秩序控制的较好,进行的也

利。

24班积极应考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在班长周泓成和团支书舒备的带领下,首先观看了今日说法的“郑德幸之死”——郑德幸是河南郑州一所大学大二学生,因为赌球,让同学在网贷上借钱,共欠近60万元钱。他是个农村的孩子,因不堪催款压力,在青岛一酒店8楼跳下,还没送到医院就断了气。他在给爸爸发的最后的短信中说:“爸妈,我跳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了,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同学们观看后纷纷表示深受启发。防范意识显著增强。主题班会各组织策划人员拥有明确的分工,会前准备部分,班会流程部分,会后总结部分,都做得很好。黑板报和PPT准备的负责人员完成了任务,认真负责,工作效率很高。此次活动举办的较为成功。有非常多的优点:

1、整个活动的完成,充分体现了24班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同学们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对于诈骗和校园贷的重视程度

2、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加深了对保护自身安全的理解,注意保护自己,端正对校园贷和电信诈骗的意识。本次大赛也有其缺点:没有准备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发表自己对于校园贷和电信诈骗的想法。今后在举办活动时,应该汲取这次活动中的经验,活动前提前通知同学们,让各位同学都有所准备,在以后的活动中改进不足,争取把活动办得更好。

经济贸易法学院

2014级法学24班

上一篇: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美容院客户邀约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