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

2024-05-14

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篇1: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

通过近期开展的秉公执法教育活动,使我感觉到自己在思想认识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立足本职、执法为民的宗旨,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取得业务和思想上的双提高,努力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规范执法行为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 规范执法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纠正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才能体现法律的尊严。严格执法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20xx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700字3篇20xx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700字3篇。一方面,要求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徇私枉法,钱权交易,办关系案、人情案甚至执法犯法、贪赃枉法都是与我们工作要求格格不入的。另一方面还要求我们执法人员要提高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因为工作质量的高低于取决于执法人员的各项素质,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二、公正执法是对我们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公正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我们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公正执法就是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法定职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者不能超越法定职权执法。公正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任何偏离法律规定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我们肩负着执法的重任,我们必须让让党和人民放心。要公正执法,就必须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要牢记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就必须为人民服务

三、秉公执法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我们执法的整体素质的体现20xx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心得体会700字3篇心得体会。秉公执法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我认为秉公执法,是指执法人员以人为本,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办理各种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严格、公正、秉公执法。执法讲文明,要求有礼在先,举止端庄,教育疏导,以理服人,既是执法人员文明素养的展示,也是行政执法不可缺少的必要程序。在执法工作中我们往往有特权思想是以威严为主而忽略了以人为本秉公执法,应当既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又要维护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

我作为一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具体体现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次秉公执法教育活动,要进一步解决自己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增强个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要规范执法行为,促进秉公执法。

篇2: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

今年6月21日施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这部条令的出台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然而,“条令”最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开创性和系统性,还在于它在处罚上的刚性。比如,“条令”不但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也分别规定了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应适用的处分。

在现代国家里,警察是与公众打交道最多的执法人员,警察的形象往往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中国过去曾长期处于权力本位的管制意识之下,特权观念影响深远。而今,中国已然迈入二十一世纪之大转型,共创和谐新的时代,以法治为政府运行的基本规则,权利本位意识在社会层面日益生长。当特权观念遇上公民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以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形式为公权力设定运行的轨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与维护,也有助于避免权力滥用伤害民众利益

“条令”的最大威慑力在于让违法违纪者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痛。只有做到了违法必究,违纪必罚,“条令”的规范意义、威慑和指引功能才会显现出来。

如今,经历过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似乎有人开始遗忘了人民警察的作用,也有人开始对人民警察说三道四,挑三拣四,虽然也出了如文强之类的警界败类,但我强烈鄙视这些目光短浅的人。要知道中国人民警察之所以能够自信地立足为国家建设发展保驾护航,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装备多么先进,而是靠我们抓防范、破大案的辉煌战绩。然而这些战绩的得来,说到底只有一句话,就是要靠严格的警纪,严明的纪律作保证。

篇3: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

一、人民法院信访与公安信访法治化的制度背景相同

公安信访工作与人民法院的涉诉信访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内工作性质十分相似。在老百姓眼中, 政党、政府、司法机关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为人民做主的“衙门”。1953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 各级人民法院相继成立了人民接待室, 主要处理催办案件和非诉讼来信来访工作, 和公安机关内设的信访部门一样, 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也带有鲜明的行政色彩。1986年, 人民法院才第一次将涉诉信访认定为“审判工作的一部分, 法院的信访人员是审判人员”。直至1996年, 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将信访处划归立案庭, 该举措无疑将其与公安机关的信访工作划清了界限。2000年法院机构改革中立案庭、审判监督庭的设置也“只是把信访部门纳入到申诉和再审的轨道上来”。

二、人民法院信访与公安信访法治化的制度困境相似

从受案范围上看, 两个部门对其受理的信访案件的范围十分不明晰。虽然, 《公安信访工作规定》 (公安部令[2005]第79号) 第十四条和第二十二条对于公安机关受理范围作出了概括性规定。可是仅仅参阅以上法规根本无法清晰指明, 到底信访案件是否属于“本级公安机关管辖的信访事项”。与公安信访工作的现状类似, 法院受理的涉诉信访事项范围目前也停留在各级法院内部组织工作范围的地位, 也没有上升到法治化的高度上来。法院信访部门 (信访室) 仍停留在接收信件、接待来访等初步形式上。受案范围界定的不清晰状态着实让公安机关的信访工作人员十分为难, 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 在公安系统内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从制度的成因分析和历史沿革角度考量, 公安信访和人民法院涉诉信访的受案范围不明晰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中国的信访工作机构都是设置在各行政机关 (或司法机关) 机构内部的, 各个信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可随着社会状况多变, 信访案件的性质越来越复杂, 信访工作人员不仅要面对信访人对其信访案件应属哪个机构管辖不明的情况;还会经常处理信访案件涉及多机关、多部门的情况。现实地说, 无论法律法规将受案范围列举如何详尽, 对具体信访工作人员也只能作为一种指导, 各机关信访案件受理范围的模糊地带仍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从制度的同情式理解的角度, 在《信访条例》指导下不限定信访的受案范围, 不仅能方便信访人提出自己民愿诉求, 更能够防止由于受案范围不明晰导致的相互推诿问题。

三、人民法院信访与公安信访法治化需求同等急切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增, 我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态势。2003年左右, 中国的涉诉信访量已达到顶峰。据统计, 2003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涉诉信访案件为397万件, 2004年更是高达422万件。各地法院和公安机关对此态势高度重视, 纷纷组织调研, 大力改革并制度创新, 以期寻找解决涉诉信访的有效方法, 从而遏制日趋增长的社会压力。2005年, 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分别设置地方试点, 有效疏通申诉上访渠道等方式, 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

四、人民法院信访法治化对公安信访的经验借鉴

(一) 建立信访案件终结制度

针对长久困扰法院的缠访、无理访的涉诉信访问题, 各级法院一直在寻求彻底有效的解决办法。2005年, 中央政法委在总结各地方的实践经验后, 出台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从总体来看, 各省市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四川省为主要试点地区的政法委主导型案件终结办法。另一种是以北京为主要试点地区的法院自主型的案件终结办法。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多数省份实施的做法, 具体做法是, 拟终结的案件经省高院审判委员会审查终结后, 当事人如再来信来访法院不再交办, 无须经省政法委备案。从实践效果看此方式仍会导致信访案件终而不结, 其发展态势并不乐观。

(二) 健全诚信约期接谈制度

2011年4月, 最高院颁布的《关于涉诉信访案件约期接谈的规定》, 第一次将“约期接谈”这一法院信访制度的努力规范化。该制度设定的主要目的是使当事人对结案时间有明确的预期, 以减少重复访、越级访数量, 提高接谈效率, 节约司法成本, 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从操作层面讲促进人民法院高效办案。

(三) 建立涉诉信访预警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信访评估预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 “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对案件进行信访风险评估。上一环节、前一程序对案件存在的信访风险, 应认真评估, 及时采取化解措施, 并向下一环节、后一程序作出提示。”创制该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健全涉诉信访预警机制, 对案件中可能产生的信访苗头, 做到尽早发现、抓紧研判、提早预防, 力争使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

(四) 健全涉诉信访通报制度

2009年最高院颁布《关于加强涉诉信访案件有关事项通报的规定》明确规定了, 最高人民法院每季度应向全国通报一次全国各级法院涉诉信访的现状, 以便及时分析形势并预测趋势。以期达到沟通信息、督促警示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强化涉诉信访办案人员的信访责任意识, 达到源头治理的目的。

摘要: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的信访法治化进程存在着共同的制度背景, 面临着相似的制度困境;具备同等急切的法治化需求。同样作为公民的诉求渠道, 人民法院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在信访终结制度、信访诚信约期接谈制度、信访预警机制、信访通报制度的创新经验必然会对公安信访工作带来裨益。

关键词:人民法院信访,公安信访,法治化,经验

参考文献

[1]孙泊生, 纪敏主编.《告诉申诉审判实务》,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年9月版.

篇4: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

关键词: 职业风险     RAC     定性分析

警察由于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和平,惩罚与预防犯罪,保护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任,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可知与不可预见的、确定的与不确定的、显性的与隐性的职业风险。“警察的职业风险”指公安机关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面临着各种危险或危害,这种危险或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

本文主要针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进行研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包括治安警察、户籍警察、刑事警察、交通警察、外事警察、巡逻警察、经济犯罪侦查警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警察、禁毒警察、警务督察、监所警察、科技警察。

结合警察职业安全的共性,经调研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分为四类:一类治安类,包括治安警察、刑事警察、巡逻警察,这些警种工作环境与工作特性基本都与治安相关,涉及的案件以治安类为主,职业执法特点和执法环境具有相似性,通过合理分类更好地研究警察职业风险;二类科技类,包括户籍警察、外事警察、经济犯罪侦查警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警务督察、监所警察和科技警察,这些警种的工作范围都与科技相关,直接参与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都相对较小,职业风险性相对较好,但也会面临一些如违法犯罪人的贿赂等;三类为交通警察,由于该警种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将其独立设为一类,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环境对职业风险影响相对较大;四类为禁毒警察,由于工作执法性质的不同,与上述三类不具有相似性,因此单独设为一类。

1.职业风险表现形式

警察职业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过劳死。有限的警力做无限的事情,是当前我国公安机关警察的警力配置现状。警察一身多责,承担着保卫、管理、维护及打击违法犯罪等重大责任。公安部公布近五年来民警因公伤亡的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204人,因公负伤16821人,平均每年有441名民警因公牺牲、3364名民警因公负伤。其中因劳累过度导致猝死占接近一半,成为民警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

(2)暴力袭警。在社会转型期处理突发事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处理群众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是警察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执法警察可能遭到群众的不解、殴打等职业风险,因警民冲突而引发的暴力语言、暴力抗法、暴力对峙、暴力伤害等袭警案件屡见不鲜。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公安民警因执法执勤时遭遇犯罪分子暴力袭击负伤5450人,占同期负伤民警总数的32.4%.

(3)交通事故。警察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发生车祸而牺牲或受伤;交通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受违章车辆恶意伤害的风险。

(4)抢险救灾。警察在参加抢险救灾活动中因解救他人生命而不幸遇难或受伤等情形时有发生。

(5)执法环境。警察执法环境对警察自身会带来风险,如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将面临恶劣天气、汽车尾气、噪音等自然条件的风险。

(6)心理健康。警察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可能遭受犯罪嫌疑人亲人、朋友的恶意报复等行为,对警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另外违法者对警察执法不满,出现恶意投诉等现象,都增加警察的职业风险。

本文通过风险矩阵分析法的应用,合理地对警察的职业风险进行定性描述。

2.风险矩阵分析法

为了确定为消除或控制已识别的危险应采取的措施,必须建立能确定系统所含风险的风险评价模型。一个好的风险评价模型应该能使决策者正确了解到风险的大小及为把该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要付出的代价。

在风险评价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风险评价矩阵(RAC)方法,即用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表征危险的特性,进而建立起相适应的评价矩阵。危险可能性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程度。危险可能性用单位时间内事件、人数、项目或活动中可能发生危险的次数来表示。危险的严重性是描述某种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严重程度。

RAC方法将危险的严重性划分为四级,可能性划分为五级。按可能性与严重性两个因素的结合建立一个二维矩阵,矩阵的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可能性和严重性等级,并用一个数值或代码表示,称为“风险评价指数”,用来表示风险的大小。用风险评价矩阵能更好地反应风险的大小,便于人们更好地采取相关措施,从而避免相关事故发生,提高可接受水平,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提高警察的安全水平。

3.风险矩阵分析步骤

针对警察职业风险的特点,将风险矩阵分析步骤列明如下:

(1)列出该职业所有潜在发生的事故类型。

(2)依次估计这些潜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可按低、中、高衡量。根据职业特点实际状况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分数。

(3)再次估计这些潜在问题发生后对整个警察人身安全的影响,可按低、中、高衡量。

(4)得出风险矩阵图。

(5)识别出各类风险的等级。

4.风险矩阵分析过程及应用

(1)分析由事故引起的有害后果,结合《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中对伤残等级的评定标准,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定性为若干等级,成为危险事件严重性等级。通常严重性等级分为四级(见表1):

表1    事故严重性等级S

(2)根据出现的频繁程度,把上述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对定性为五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表2    事故可能性等级P

(3)结合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两个维度,建立风险评价表,如表3所示。危险评估指数R=PS,其与事故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3    危险平均指数与事故等级的对应关系

将风险根据可接受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即不可接受、不希望、有条件接受、可接受,如表4所示。

表4    事故风险分类及事故风险接受等级

当事故风险分类处于严重等级以上、接受等级在不希望以上时,即为高风险事故。

聘请某省公安厅五位相关专家根据上文表1、2、3、4,结合公安厅2013年辽宁警察伤亡统计。

结果显示,对于治安类民警风险矩阵如表5:

表5    治安民警风险矩阵

科技类警察风险矩阵如表6:

表6    科技民警风险矩阵

交通警察风险矩阵如表7:

表7    交通民警风险矩阵

禁毒警察风险矩阵如表8:

表8    禁毒民警风险矩阵

上述分析结果可以体现出针对不同警种,风险事件对其职业风险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为相关部门合理布警,合理使用警械及警察的职业风险培训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邓国良.解读警察的职业风险及其防范[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29(2):23-27.

[2]杨卫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理论方法研究[J].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12,10(3):35-54.

[3]Donoghue A M.The design of hazard risk assessment matrices for ranking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ining and minerals processing[J].Occupational Medicine,2001,51(2):23-28.

篇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心得

按照支队党委的要求部署和大队的具体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通过学习加深了对纪律条令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对纪律条令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把我对纪律条令学习的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是坚持从严治警。《纪律条令》针对公安机关常见易发的痼疾和顽症,设定了加强内部管理和相关行为的惩戒性规定,使其成为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部综合性的重要纪律规章。同时其又赋予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对下一级公安机关违法违纪问题的调查权限,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安监督工作的“瓶颈”问题。

二是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安民警是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律条令》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有利于推进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且解决了一些地方在公安民警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与软的问题,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需要。《纪律条令》的出台,填补了公安机关纪律建设方面的空白。《纪律条令》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相衔接,与《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等相配套,既体现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又为进一步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提供了纪律保障。

四是适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需要。《纪律条令》的出台,是对公安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丰富和完善。因此,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从践行执法为民宗旨,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贯彻实施《纪律条令》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纪律条令》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抓好《纪律条令》的贯彻落实,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篇6: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

在今年将于6月21日起施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这部条令的出台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纪律条令》共3章、31条。结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实际,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涉及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法执勤、内务纪律等。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体现了公安机关从严治警的刚性要求。《纪律条令》与公安部先后颁布实施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配套衔接,这“四大条令”对促进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条令”最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开创性和系统性,还在于它在处罚上的刚性。比如,“条令”不但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也分别规定了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应适用的处分。在现代国家警察是与公众打交道最多的执法人员,警察的形象往往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中国过去曾长期处于权力本位的管制意识之下,特权观念影响深远。而今,中国已然迈入千年未有之大转型,新的时代以法治为政府运行的基本规则,权利本位意识在社会层面日益生长。当特权观念遇上公民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矛盾与冲突难以避免。以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形式为公权力设定运行的轨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与维护,也有助于避免权力滥用伤害民众利益,从而真正做到服务于民。严格依法依纪查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不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充分发挥《纪律条令》的教育和威慑作用,维护公安机关铁的纪律。同时,要重视日常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依法从严治警、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安队伍。

篇7: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

公安人员认真学习贯彻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把开展“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作为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要组织全警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建设过硬公安队伍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全警切实受到一次深刻的秉公执法、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各级公安领导干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促进公安民警特别是执法办案和勤务实战民警真正把执法为民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要组织广大民警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纪党规,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纪律规定和业务工作规范,努力做到常学常新、熟记于心、恪守于行。特别要组织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发生在民警身边的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等问题、案例和事件,引导民警深刻反思、引以为戒、严格自律。

各级公安机关要注重问题导向,通过梳理群众来信来访、110投诉、12389公安机关和民警违法违纪举报,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重大负面新闻报道情况,从中发现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苗头和违法违纪线索。要认真落实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密切联系群众走访评议、警务公开、案件当事人回访、向群众报告工作、便民服务等各项制度措施,全方位、多层面听取群众的看法和意见,梳理群众反映强烈或者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要注重在接受监督中发现问题线索,自觉接受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等组织监督,接受法院、检察、司法行政等法制监督,接受特邀监督员和群众代表等民主监督,更加注重从接受监督中发现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民警违法违纪相关问题线索。

各级公安机关要继续部署在服务群众窗口单位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治理服务态度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着力整治滥用警力、执法态度蛮横、警容不整、警辅人员管理混乱,以及涉案财物管理不到位,执法办案场所、枪支警械及车辆管理使用制度不落实等规范化、法治化建设程度不高的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等问题以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和贪腐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手软。对重点问题和重点案件,要挂账督办、彻底整治。要派出督导组,采取突击检查、异地检查或暗访抽查等措施,对执法执纪、问题整改、案件查处等进行督促检查,务求取得扎实效果。对开展主题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解决;对工作不力、经查证属实的,要严肃处理。

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格落实公安部关于便民利民的各项制度规定和服务承诺,及时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群众满意。要认真梳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做好提炼总结,固化活动成果,健全制度机制。要重点加强窗口单位建设,研究出台相关制度措施,着力提升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紧紧围绕容易产生执法问题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完善执法办案制度,加强对办案场所的规范管理,推进警务公开,提升公安民警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总结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经验做法,规范警力调动使用事项、权限和程序,确保依法用警、科学用警、规范用警。

篇8:人民公安工作心得体会

一、公安业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公安教育立法之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是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随着夺取一个个大城市和全国解放, 人民民主政权在解放区设公安部, 各省设公安厅, 城市设公安局, 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不断得到完善。这一时期人民公安工作的重心是保卫解放区, 稳定后方。

为了保卫和巩固解放区, 有效地配合策应正面战场, 各解放区公安机关以反特斗争为重点, 一方面加强了侦察和情报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了内部的保卫工作, 强化了解放区的治安管理, 巩固了基层政权。

随着我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人民公安工作的主要任务相应发生改变: 一是对国民党警察机构进行接管和对旧警察人员进行改造; 二是采取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 坚决打击和镇压、取缔反动党团及一切特务;三是开展城市治安管理。这些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公安业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不仅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为人民公安教育及立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公安干部的大量培训: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公安教育立法之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 随着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各解放区为保卫抗战胜利成果, 巩固民主政权, 十分重视公安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 主要采取了组织训练班以轮训在职的公安干部, 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创建公安学校以吸收培养大量新的公安干部等主要措施。

在各个解放区, 培训公安干部及组建公安干部学校都被当做一件大事来抓。1945年秋,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对公安干部的培训提出了四项意见:“1. 在边区领导下之行政学院设公安科 (队或班) , 培养户籍、交通警察及一般公安干部, 训练重点是户籍掌握, 侦察工作, 城市管理工作, 农村治安工作一般政策教育由学校统一进行, 专门课程由社会部负责。2.侦察人员、情报人员的特殊训练, 由社会部自办短期小型训练班。3.行署、专区一级干部采取会议形式训练, 中心是侦察、情报、城市管理、公安工作建设。4.县局长一级由社会部办轮训班。”[1]这些意见对公安干部的教育培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46年5月, 华东警察学校正式成立;同年8月, 旅大市公安总局警察学校正式开班。

随着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我党中心工作逐步向城市转移, 人民公安工作也紧跟这一进程。1948年10月, 东北地区成立了公安干部培训学校, 11月, 华北人民政府政务会通过了关于设立华北公安学校及各行署开办公安干部训练班的计划, 12月, 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 (后称华北公安学校) 开学。1948年12月 , 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在济南开办了第二期警官学校。与此同时, 中共中央中原局社会部、晋绥公安总局也开办了公安干部训练班[2]。

在这一时期, 各个解放区分别以警校或培训班的形式, 培养训练和造就了一大批公安保卫干部, 在切实解决警察队伍质量问题的同时, 为人民公安教育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公安教育立法之特点及评价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我党人民公安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继续实施战时教育体制, 人民公安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 其唯一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解放战争, 培养干部, 建设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民警察队伍”[3]。这一时期全国性的公安教育方针、政策, 基本上仍由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 (主要是社会部) 发布。

各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根据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 结合各自实际情况, 对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法规重新进行了修订, 并颁布了许多新的法令、命令等, 为工农大众服务, 为革命战争服务, 为建立和巩固新的人民民主政权服务。这时的公安教育培训由战时教育逐步转向正规教育, 这些在教育立法中都有所体现,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后期, 且法规形式更趋规范、范围更为扩大[4]。

值得指出的是, 解放战争时期公安教育的体制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 其具体做法在和平建设时期不宜完全照搬, 这在解放战争后期战时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变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清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公安教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摆脱了旧警察教育框架的束缚, 走上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轨道, 其中, 人民公安教育法制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且对这一转变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公安教育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展, 并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新民主主义公安教育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是十分丰富、宝贵的, 它为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公安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了极为有益的经验借鉴。

总而言之, 这一时期人民公安教育及其立法工作的实践, 既继承了抗日民主政权时期人民公安教育与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又是根据新形势革命斗争的需要制定的, 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人民民主政权公安教育与法制的内容, 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正规公安教育培训的创建及教育立法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和范式选择。

参考文献

[1][3]中国人民公安史稿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史稿[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2]柳卫民.警察教育若干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7.

篇9: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工作总结

海南“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南省公安机关已经对7名涉及值班脱岗和刑侦部门涉案财物管理混乱的责任民警和领导进行了严肃问责和党纪政纪处理。下一步﹐海南省公安厅将组织4个督导检查组﹐对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主题教育情况进行检查﹐通过突击检查﹑暗访调查﹑民意测评等方式﹐推动各地有效治理不作为﹑乱作为﹑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包括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服务态度问题﹐派出所值班备勤擅自脱岗﹑有警不接﹑有案不立﹑打击不力﹑推诿塞责的不作为问题等。

贵州“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活动中﹐贵州省公安厅组织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编印5.5万册《全省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例选编》并下发全省公安民警和辅警﹐研究出台《全省公安民警行为准则》﹔开展重温入警誓词和“纪律条令学习月”活动﹐组织参观违法违纪警示教育图片展﹑监狱场所等﹔开展以查理想信念﹑纪律作风﹑执法行为﹑精神状态﹑能力水平为主要内容的“违背执法宗旨﹑侵犯群众利益”问题线索大排查及一线执法执勤部门和服务群众窗口单位专项整治﹔派出5个专项督导组深入全省各地开展检查。

篇10: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工作总结

一、要始终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公安民警长年战斗在基层一线,经常与违法犯罪分子打交道,面临的阴暗面较多、诱惑力较大。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不断向公安机关侵蚀,不少人把商品交易的原则拿到基层公安机关来,对公安民警特别是办案民警进行所谓的“感情投资”,一些当事人为逃避打击、减轻处罚,找门路,拉关系。公安民警如何确立职业信念,承担道德责任,当好人民公仆?为了公安事业,为了家庭幸福,就要坚守“原则大于人情,公心大于私心,公正大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法治思维,自觉做到守住“底线”、永不撞“红线”。具体到执法中,要牢固树立“廉洁才能秉公,无私才能无畏;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在我们党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人民警察如何在新时期忠诚履职,让人民满意,只有一身正气,维护国法,两袖清风,才能取信于民。在执法办案中,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办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以大无畏的气魄,经受住一个个人情关、金钱关、权力关的考验。在“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二、要始终坚持弘扬正气,敢于亮剑。人民公安是人民的守护神、保护者,按照习对公安队伍提出的“五个过硬”新要求,要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就要求我们对照“三严三实”标准,严实结合强根基,抓住关键少数建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刚正不阿、正气凛然、不畏强暴、亲民爱民”的过硬队伍,为民警秉公执法、竭诚为民夯实思想根基和组织保障。一要有爱民必先强警的责任感。就要求我们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不动摇,突出严管队伍不手软、厚爱民警不走样,以积极回应民警的期待诉求,促进民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期待,把保一方平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从警的最大责任,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新风尚,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身体力行,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困难。让群众切身地感受到了新时期人民公安的崭新风貌,充分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二要敢于亮剑。公安机关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敢于亮剑是除暴安良的关键所在,就要求公安民警在大要案侦办、反恐维稳、执行急难险阻任务时,要敢于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惩恶扬善,不辱使命,把每一次困难都当作一种挑战,把每一次险阻都当成一次考验,用默默奉献和敢于牺牲的警察职业精神诠释“参加公安工作为什么、现在当警察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真谛,用公正维护法律的尊严,用焦裕禄同志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情怀和汪勇同志埋头苦干的公安精神劲头承担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三、要始终坚持责任担当。秉公执法的伦理依据是人民警察应当确立的职业信念,是人民警察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公安民警如何坚守理想信念之灯,永葆“忠诚、干净、担当”之本色,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一是要有优良的政治责任。所谓政治素质是指理论修养,政治方向,政治鉴别能力,政治责任的总和。先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即:能够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地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二要有良好的政治纪律、政治责任感,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旗帜鲜明,胸怀全局观、大局观,自觉将公安工作融入辖区经济发展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治安大局稳定。二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公安民警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塑造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培养公安民警作为人的自然属性,把民警塑造成行为有序的人;培养民警的公正意识,树立忠于法律、忠于事实的观念,把民警塑造能秉公执法的人;培养民警高尚的职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民警塑造成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的人。大量实践证明,一个公安民警能够做到行为有序、秉公执法、无私奉献,具有强烈的法治观念和公正执法的自觉意识,就是一个高素质的公安民警。三是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素质过硬是公安民警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民警应做到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和经验积累。无论政治素质还是业务素质,即使不要求高人一等,最起码也要能够适应新时期履行职责的需要,领导干部要监督别人,就应该对自己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应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领导艺术能力。在掌握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同时,要带头学习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类专业、计算机应用、领导艺术等其他社会知识。要善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除难题,大力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

上一篇:关于中国的节日风俗广播稿下一篇:预防网络诈骗和校园贷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