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以课本为主

2024-05-23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以课本为主(精选8篇)

篇1: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以课本为主

期中考试日益临近,考生也在抓紧复习。语文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

期中考试由学校根据各自的教学进度分别进行。考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听讲,清楚老师强调的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认真做好老师课上留的作业和习题,有针对性地复习。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首先,考生要以课本为主,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反复阅读学过的课文,并对照课后练习里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复习文言文要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汇、语句的解释,对课文下面的注解、注释要着重记忆。其次,初三考试较多,每月都有月考。考生要把每次语文考试中的错题摘录到笔记本上,以便总结归纳。对于这些错题,考生要明确答案,找到错误原因,还要经常拿出来翻看,以免再犯同类错误。最后,考生在学习新课程的基础上,每天还要复习以前的知识,所以科学的复习计划必不可少,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考试前,考生要多回忆这学期以来自己的学习生活,以积累期中考试的作文素材。

篇2: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以课本为主

孟广进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江苏省苏州市215021)

摘要:高考命题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课本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就应该以课本为主线展开高三数学复习,准确的把握课本,合理的驾驭课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

关 键 词:课本;例习题;学生思维;解题规范性

随着高考模式不断改革,高考命题也发生了一些些微的变革,其中课本的作用在命题过程中越来越突显它的重要性,高考命题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产生高考题的主要来源,课本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课本的例习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这也决定教师在高三数学复习时以一个很高的姿态来驾驭课本,要求教师不断挖掘课本中例习题的各种功能,深化例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现就高三数学复习如何以课本为主线和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浅谈几点看法:

1以课本为“本”,展开全面系统的复习.

1.1以课本内容为依据,进行知识、方法的梳理.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复习须有本可依,高三复习时以课本为依据,进行系统完整的复习,使所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课本为主线进行整体全面复习,重温课本中的相应部分,不仅要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和方法,还要弄清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揭示例、习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并非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知识,而是对学过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某些知识点要进行归纳与对比,使的知识能够结构化体系化.

22例(必修2P103练习9)求圆x+y+2x-2y+1=0关于直线x-y+3=0对称的圆的方程,本题借助圆的几何性

质去探求所求圆的圆心A(-1,1)和半径r=1,进而求出圆的方程,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但是作为教师在评讲时需联系数学各个章节的知识,可以推广拓展到求一般曲线对称变换后曲线方程的方法,还可以延伸到如何求解函数对称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这样的复习效果比就题论题,就知识复习知识的作用大多了,也能培养学生自身去把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使的知识体系化、结构化、网络化.这也是高三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1.2以课本复习参考题和每章的复习小结为纲要,进行知识、方法的整合.

认真看课本上的复习参考题和每章的复习小结,复习参考题和每章的复习小结对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性建议,能帮助把握本章学习哪些内容以及知识点要求程度的高低,具有纲领性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吃透复习参考题的意图和掌握好它的功能和作用,争取在一轮让学生复习参考题每题都过关.只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做好对课本的复习,尤其对某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在复习中一定要弄清楚,并能灵活运用.课本复习参考题和每章的复习小结给我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新教材的高考考试要求也就可有可无,比空洞去讲高考考查要求更有说服力.

2以课本例习题为载体,努力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的规范性.

2.1抓住课本例习题由浅入深,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高三数学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简单的回忆,而且是知识的深化、升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基础年级教学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教学,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要带学生由现象揭示本质,切实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例(必修4P22例4)已知cos(75),且18090,求cos(15)的值课本中采用角的变换,利用诱导公式求解,是求解三角问题的主要思想方法,也为后面学习三角变换打下了基础.更揭示了化未13

知为已知的数学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老师在讲解的同时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数学知识,由表及里表发现和揭示数学知识背后更深层次的本质东西就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真正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只要平时潜心去发现,象这样的例习题课本中是相当多的,才能充分发挥好课本例习题的作用.

2.2课本例习题的变式教学,扩散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本例习题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在课本例习题基础上变形、引申和推广.以课本例习题为出发点.不断丰富课本例习题的内涵,揭示课本例习题内涵与高考命题趋势之间的联系.这也要求我们平时复习不仅做到讲解习题,更多的进行变形变式处理,才能符合高考的要求,课本例习题变式教学包括对课本例习题改变及增加或减少题目条件、改变设问方式和必要的引申、推广来扩大题目的训练功能.对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变式,使之貌似原题,又不同于原题,并拾级而上,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加深对知识内涵、外延的理解,以求在变化中拓宽思想激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既分清了问题的变化类型,又把所学知识系统地运用,从中获得概括的知识,把握了基本题中所衍生出的不同类型,使之从单一化、固定化模式中转入多棱化、多角化和多面化模式,从而获得拓展性思维能力.

例(必修5P73探究·拓展第7题)试用上述方法解不等式:(3)x10,运用两数相除大于零就是x3

两数想乘大于零则原不等式x10(x1)(x3)0,对于不等式尤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应该x3

是解决很多变量范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工具,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抓住课本的这道例习题进行变式讲解和训练.本人就本题可以作如下变式:

变式1:解不等式x30x10,注意与原题的区别是在于等于0时条件然后转化为 x3(x1)(x3)0

x12x72,移项后变为0,就转化为变式1的解法. x3x3

a(x1)0,注意到参数a可能导致不等式性质的改变,①当a=0时,不等式退化x3原题结构更相似,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变式2:解不等式变式3:解不等式

为一次不等式,但要当心x≠3;②当a>0时,只要当心开口方向就和原题的解法一致了;③当a<0时,同样只要当心开口方向就和原题的解法一致了.一个细微的变化就导致了解法的灵活性,帮学生点评参数a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从而帮助学生解开了为什么一定要分类讨论这个结.

变式4:解不等式x1(1a)x(3a1)a,移项后不等式变为0但是其中参数a就不仅会带来x3x3

不等式形式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区间根大小的变化,所以对参数a讨论应该从系数为0和根的大小两个方面去入手.

从上面例子的几个变式过程我们可以高效的帮助学生解决了如何求解不等式尤其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参数在这其中的功能和作用,参数的讨论也正是是因为以上原因形成的,不再是那么生硬,是自然而成的,也降低了含参数问题对学生造成的恐惧感.这样的变式安排远比简单的堆砌一堆不等式效果好的多,学生和老师都很轻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并培养思维能力,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选好用好课本例习题,将课本的知识和方法通过递进式的例习题安排,使学生逐步的多次的获得成功,保护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引导学

生向知识深度、广度推进.也可以看出知识的形成是由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了化未知转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化陌生为熟悉,这样的处理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在高三复习的各个环节,既要以课本例习题为出发点,又要不断丰富课本例习题的内涵和外延,尽可能的去揭示课本例习题与高考命题趋势之间的联系.

2.3抓住课本例习题的示范性,注重培养学生解题规范性.

在高三复习阶段老师可能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归纳知识、总结方法、提升能力,但是对一些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可能要求不到位或强调不够,当然也包括很多参考资料也是会给一个简略的答案.然而高考中却因为解题的不规范导致失分丢分的现象普遍存在,数学的解题的规范性应该从数学文字语言的准确表达,数学符号语言的正确使用,数学图形语言的规范说明,解题过程的完整性等几方面去下功夫.解题过程其实是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数学语言呈现出来,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课本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课本例习题的解题过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示范性,在复习时充分发挥好课本例习题的示范性,对学生进行适当解题规范性的训练,尤其是教学生如何把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时让学生知道那些必须写,那些可写可不写,详略得当,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要做到解题的规范性也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进行高三数学复习时,应该立足课本,以课本为主线,以课本的例习题为抓手,发挥好课本的作用,充分挖掘出课本的内在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如何做好高三数学复习远不仅是做好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只有做好一点一滴,才能架起学生通往成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刘鹏林例谈高中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J]数学通讯,2006(9)

[2]李泽状发掘课本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9(06)

篇3: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以课本为主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也是高考试题的基本来源和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生长地”,学生的数学学习,始于数学课本,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载体,高考复习要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如何回归课本呢?

1 以概念定义为载体,以升华理解为主线,连接考题,探究高考的规律性

概念是数学的细胞,回归概念定义,就是正本清源.只有把握定义的本质属性,才能把概念变成方法,根据数学概念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考,《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层次要求,高考试题中有具体体现,研究它就是用具体的高考试题进行注解,把文字表述变成解题活动,在具体的解题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此概念与其它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差别.从定义中找方法、找归律、找关系和根据.所以,高考的复习一定要回归到概念上去,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数学概念.课本对概念的引入,对概念的表述,对概念的阐释,对概念的解析比任何资料都要简单自然,浅显易懂,学过一遍后重新读,会有新感觉和新感悟.回归概念,不是简单的重复,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揭示它的内涵,挖掘它的性质,抽象它的模式,凸现它的思想,点化它的技巧,注解它的作用,选析它的考题,预测它的考情.寻找它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关系,建立起它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的网络,形成知识的交汇与融会.

举例1:函数奇偶性

定义 如果f(x)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的取值,使得f(-x)=-f(x)恒成立,那么把f(x)叫奇函数,如果f(-x)=f(x)恒成立,那么把f(x)叫偶函数.

定义的本质属性

1)定义域的对称性:若函数具有奇偶性,则f(x),f(-x)有意义,x,-x均在定义域内,其几何特征是:自变量取值对应的点对称分布在原点的两侧,定义域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2)图像的对称性:奇函数则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则图像关于y轴对称,图像的对称与函数的奇偶性是等价关系.

3)定义式的恒等性:f(x)具有奇偶性,则f(-x)=f(x),f(-x)=-f(x)在定义域上是恒等式,即方程f(-x)=f(x),f(-x)=-f(x)的解是定义域内的全体实数.

考题连接 当φ为何值时,函数f(x)=Asin(ωx+φ)为奇函数?

方法1 若f(x)=Asin(ωx+φ)为奇函数,则

方法2

方法3 若f(x)=Asin (ωx+φ)为奇函数,根据奇函数的性质f(0)=0,得

4)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偶函数:f(-x)=f(x)=f(|x|).

考题连接

1f(x)=loga(1+4a2+x2)为奇函数,求a的值.

题2f(x)是偶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解不等式f(m)<f(1-m).

5)等价性:

考题连接 判断f(x)=log2(x+x2+1)的奇偶性.

分析f(x)=log2(x+x2+1)f(-x)=log2(-x+x2+1).f(x)f(-x)的关系直接看不出来,计算:

所以f(x)=-f(-x).

6)奇偶性的分类:奇函数;偶函数;既奇既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考题连接 举出既奇既偶函数例子.

7)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奇函数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8)在公共的定义内,奇函数的和函数为奇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为奇函数.

考题连接 设f(x),g(x)为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当x<0时,f′(x)g(x)+g′(x)f(x)>0,且g(-3)=0,则f(x)g(x)<0的解是___.

9)若f(x)的定义域为R,则F(x)=12(f(x)+f(-x))为偶函数,G(x)=12(f(x)-f(-x))为奇函数.

考题连接F(x)=f(x)+f(-x)xR[-π-π2]F(x)的一个递增区间,将F(x)的图像按向量a=(π,0)平移得到一个新函数G(x)的图像,则G(x)的一个递减区间一定是( ).

2 以公式定理为载体,以灵活应用为主线,连接考题,探究高考的规律性

回归公式定理,就要刨根问底.一个数学公式,一个数学定理,是如何被发现,如何进行猜想,如何进行证明,常常是一部数学史,既有令人心动的故事,又有不平凡的历程,只有了解它的历史,才能真正掌握它的思想和方法,只有研究它的推证方法,才能真正懂得运用它的诀窍,研究它的结构特征,作用功能,适用范围,应用技巧.数学公式、定理,反映了数学对象的属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以特殊的结构形式表现为一个具体的公式或定理,不同的结构形式决定了不同的作用功能.

举例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推导方法

倒写相加法

也可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若m+n=p+q,则am+an=ap+aq证明.

思想方法的应用

题1 证明:Cn1+2Cn2+3Cn3+…+nCnn=n2n-1(课本习题).

题2 设f(x)=x21+x2,求f(4)+f(3)+f(2)+f(1)+f(12)+f(13)+f(14)的值.

分析 由于f(1x)=(1x)21+(1x)2=11+x2,

所以f(x)+f(1x)=1.

题3 (2003年上海高考题)f(x)=12x+2,利用课本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求f(-5)+f(-4)+f(-3)+…+f(0)+f(1)+…+f(5)+f(6)的值.

公式的结构特征

1)梯形面积公式特征:Sn=(a1+an)n2.

m+n=p+qam+an=ap+aq{.

am=2am2=am+am2=a1+a2m-12=(a1+a2m-1)(2m-1)2(2m-1)=12S2m-1.

2)二次函数特征:d≠0时,Sn=na1+12n(n-1)d=(d2)n2+(a1-d2)nSn=An2+Bn{an}为等差数列.

3)新数列{Snn}为等差数列,(1Sn1)(2Sn2)(nSnn)为共线点.

考题连接

题1 {Sn}为等差数列,S10=10,S20=20,求S30.

分析1 点(10S1010)(20S2020)(30S3030)共线.

分析2S10,S20-S10,S30-S20成等差数列.

分析3 基本量方法,用a1,d表示出S10,S20,解出a1,d,求得S30.

题2 在等差数列{an}中,a1>0,S3=S11,求Sn的最小值.

方法1 从二次函数的角度思考,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方法2 从项的变化规律思考,求最后一个负项.

题3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等差数列{bn}的前n项和Mn,若SnΜn=2n+35n-1,求a9b9的值.(课本题)

方法1 直接用前n项和公式:Sn=na1+12n(n-1)d1Μn=nb1+12n(n-1)d2.

方法2 从二次函数的角度思考,设Sn=2kn2+3n,Mn=5kn2-kn.

题4 等差数列中S13<0,S12>0,求Sn的最值.(高考题)

S13=(a1+a13)132=(a7+a7)132=13a7a70.S12=(a1+a12)122=(a6+a7)122a6+a70.

a6>0.

3 以例题习题为载体,以推陈出新为主线,连接考题,探究高考的规律性

回归例题习题,就要推陈出新.一是变换视角找思路,在解题方法上求突破——复习课中对课本例、习题解法的再探究,是认识深化的重要环节,更是方法优化的重要过程,对学生而言,因为知识储量的增加,知识的运用不再“画地为牢”,会使思维有大跨度的迁移;认知结构的重组,思路的产生不再“坐井观天”,会使思维有多角度的开阔;思想方法有多方位的灵活.从而就有可能在新的问题情景中及时激活,抓特点,找规律,形成条件反射,联想它的条件,联想它的结论,联想解决它的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打开通路.

举例3 圆x2+y2=8内有一点P0(-1,2),AB为过P0且倾斜角α为的弦.

(Ⅰ)当α=3π4时,求AB的长;

(Ⅱ)当弦AB被点P0平分时,求直线的方程.(《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上,第85页例1)

解法分析 (Ⅰ)求圆的弦长的方法.

思路1 弦长公式

|AB|=(x1-x2)2+(y1-y2)2=(1+k2)(x1-x2)2.

思路2 构造直角三角形.|AB|=|x1-x2|cos(π/4).

思路3 弦心距d、半弦长l2、半径r之间的关系:r2=(l2)2+d2.

(Ⅱ)求中点弦方程的方法.

解法1设直线的斜率法.(见课本)

解法2设则

变式思考(1)若当直线AB绕着点P0转动时,求过P0点的最短弦;(2)若当直线AB绕着点P0转动时,求弦AB的中点的轨迹方程;(3)若当直线AB绕着点P0转动时,求过A,B两点作圆的切线相交于点M的轨迹方程.

考题连接

题1椭圆的右焦点为F(c,0),过点F的一动直线m绕点F转动,并且交椭圆于A,B两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Ⅰ)求点P的轨迹H的方程;

(Ⅱ)若在Q的方程中,令设轨迹H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M和N,当θ为何值时,为一个正三角形?

题2已知N(1,2),过点N的直线交双曲线x2于A,B两点.

(Ⅰ)若求直线AB的方程;

(Ⅱ)求弦AB中点的轨迹方程;

(Ⅲ)若过N点的直线交双曲线于C,D两点,且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

篇4:以课本习题为背景的中考题

如图1,平地上一幢建筑物AB与铁塔CD相距60 m,在建筑物的顶部测得铁塔底部的俯角为30°,测得铁塔顶部的仰角为45°,求铁塔的高度.(精确到1 m)

【分析】若设过点A的水平线与CD交于点E,由建筑物AB与铁塔CD相距60 m,铁塔顶部的仰角为45°,可以构造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塔比建筑物高60 m,从建筑物的顶部测得铁塔底部的俯角为30°,从而利用正切求出建筑物的高度,进而得到铁塔高度.

解:设过点A的水平线与CD交于点E,

由题意,得∠AEC=∠AED=90°,

∠CAE=45°,∠DAE=30°,AE=BD=60(m),

∴CE=AE=60(m).

在Rt△AED中,

∴AB=DE=AE·tan30°

=60×=20(m).

∴CD=CE+AB=60+20≈95(m).

答:铁塔CD的高度为95 m.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锐角三角函数应用题,它的原题或模型出现在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和资料中,不仅如此,它的原题或模型还频频出现在中考试卷中.为方便同学们的学习,现归纳几例,供参考.

一、 简单改变有关数据

例1 (2015·安徽)如图2,平台AB高为12米,在B处测得楼房CD的仰角为45°,底部点C的俯角为30°,求楼房CD的高度.(≈1.7)

【分析】过点B作BE⊥CD于点E,构造直角三角形,先求CE,DE,再求CD及近似值.

解:过点B作BE⊥CD于点E,

在Rt△EBC中,

∵tan30°=,CE=AB=12,

∴BE==12,

在Rt△BDE中,

∵tan45°=,

∴DE=BE=12,

∴CD=CE+DE=12+12≈32.4(米).

答:楼房CD的高度约为32.4米.

【点评】此类问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一是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二是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记忆错误.如果能联想到课本习题,我们将十分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二、 求两幢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例2 (2015·昆明)如图3,两幢建筑物AB和CD,AB⊥BD,CD⊥BD,AB=15 m,CD=20 m,AB和CD之间有一景观池,小南在A点测得池中喷泉处E点的俯角为42°,在C点测得E点的俯角为45°(点B、E、D在同一直线上),求两幢建筑物之间的距离BD.(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42°≈0.67,cos42°≈0.74,tan42°≈0.90)

【分析】分别在Rt△ABE和Rt△DEC中,利用∠AEB和∠DEC的正切求得BE和DE的长,再相加即可.

解:由题意,得∠AEB=42°,∠DEC=45°.

∵AB⊥BD,CD⊥BD,

∴在Rt△ABE中,∠ABE=90°.

∵tan∠AEB=,AB=15,∠AEB=42°,

∴BE=≈=.

在Rt△DEC中,∠CDE=90°,

∠DEC=∠DCE=45°,CD=20,

∴ED=CD=20,

∴BD=BE+ED=+20≈36.7(m).

答:两幢建筑物之间的距离BD约为36.7m.

【点评】由课本习题的求解策略,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理解仰角、俯角的定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另外,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会利用适当的三角函数关系式求解,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必要条件.

三、 从其中的一幢建筑物中间观测另一幢建筑物

例3 (2015·临沂)小强从自己家的阳台上,看一栋楼顶的仰角为30°,看这栋楼底部的俯角为60°,小强家与这栋楼的水平距离为42 m,这栋楼有多高.

【分析】如图4,在Rt△ABD和Rt△ACD中,AD、∠α和∠β已知,分别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CD,它们的和就是楼高.

解:过点A作AD⊥BC,垂足为D,

∴△ABD和△ACD都是直角三角形.

在Rt△ABD中,

∵tanα=,∠α=30°,AD=42(m),

∴BD=42×=14(m).

在Rt△ACD中,

∵∠β=60°,tanβ=,

∴CD=42×tan60°=42(m).

即BC=BD+CD

=14+42=56(m).

答:楼高为56 m.

【点评】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了一个锐角和至少一条边,就可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将其余的角和边求出来,这就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思路.

四、 一建筑物改换成悬在半空的气球

例4 (2015·呼和浩特)如图5,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处看一栋高楼顶部B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C的俯角为65°,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AD为120 m,求这栋高楼的高度.(结果用含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及根式表示即可)

【分析】根据题意,得AD⊥BC,分别在Rt△ABD、Rt△ACD中结合已知条件利用正切函数的定义求出BD、CD的长,然后相加即得这栋高楼的高度.

解:依题意,在Rt△ABD中,

∵∠BAD=30°,tan30°=,

∴BD=AD·tan30°=120×=40.

在Rt△ACD中,

∵∠CAD=65°,tan65°=,

∴CD=120·tan65°.

∴BC=BD+CD=40+120·tan65°.

答:这栋高楼的高度为(40+120·tan65°) m.

【点评】此类问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Rt△ABD、Rt△ACD中误用正弦、余弦函数求BD、CD的长.

五、 两建筑物之间加入第三种物体

例5 (2015·凉山)如图6,在楼房AB和塔CD之间有一棵树EF,从楼顶A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底部D点,且俯角α为45°,从距离楼底B点1米的P点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顶部C点,且仰角β为30°,已知树高EF=6 m,求塔CD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依题意可先在Rt△EPH中,求出PH,然后根据△EF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FD,也就是HG的长,从而得到PG的长,再通过Rt△PCG,求出CG的长,进而能得到DC的长.

解:由题意,得∠ADB=∠α=45°,

PB=HF=GD=1(m).

∵EF=6(m),∴EH=5(m).

在Rt△EPH中,

∵∠β=30°,EH=5(m),

∴PH=·EH=×5=5(m).

在Rt△EFD中,∠EDF=45°,EF=6(m),

∴FD=FE=6(m),

∴HG=FD=6(m),

∴PG=PH+HG=(5+6) m.

在Rt△CPG中,CG=PG·tanβ=(5+6)×=(5+2) m,

∴CD=CG+GD=(6+2) m.

答:塔CD的高度为(6+2) m.

【点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有图的要先将题干中的已知量在图中表示出来,再根据以下方法和步骤解决:①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几何图形,弄清已知条件中各量之间的关系;②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边角关系进行计算,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六、 将问题变换成生活用品

例6 (2015·岳阳)如图7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把椅子的侧面图,椅子高为AC,椅面宽为BE,椅脚高为ED,且AC⊥BE,AC⊥CD,AC∥ED.从点A测得点D、E的俯角分别为64°和53°.已知ED=35 cm,求椅子高AC约为多少?

(参考数据:tan53°≈,sin53°≈,tan64°≈2,sin64°≈)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判定四边形BCDE是矩形,得BE=CD.分别在Rt△ABE和Rt△ACD中,利用正切表示出AB、BE以及AC、CD的关系,利用BE=CD建立关于AC的方程,即可求解.

解:∵AC⊥BE,AC⊥CD,

∴∠ACD=∠ABE=90°.

∵AC∥DE,

∴∠CDE=180°-∠ACD=180°-90°=90°,

∴四边形BCDE是矩形,

∴BC=DE=35(cm),BE=CD.

在Rt△ABE中,∠AEB=53°,

∴BE===,

在Rt△ACD中,∠ADC=64°,

∴CD===,

∴=,解得AC=105(cm).

答:椅背AC高约105 cm.

【点评】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间的关系,即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边、角以及边角关系求解.解题时应注意弄清仰角、俯角、水平距离、坡度(坡比)、坡角等概念的意义,认真分析题意,观察图形(或画图)找出要解的直角三角形,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计算,并按照题中要求的精确度确定答案,注明单位.在一些问题中,如斜三角形问题,要根据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选择关系时尽量考虑用原始数据,减小误差.

篇5: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以课本为主

-----“时间”话题作文导写 【题目展示】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请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思路突破】

时间是个很抽象的词语,你看不见它,你更摸不到它,但它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伶伶俐俐地行走。它一直悄悄地躲在我们的头发里行走,忽然有一天它就在母亲不经意飘落的某根白发里显露了身影。它在奶奶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留给彼此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少。时间在老师的眼角行走,在老师的眼角不知疲倦地雕刻着花朵——鱼尾纹。时间还在大树枝繁叶茂的树干上行走,在老屋日渐变驼的脊梁上行走,在农夫日渐斑驳的车轮上行走。,你发现它们行走的痕迹了吗?其实一个痕迹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它从来都不会为谁停留哪怕是1秒,所以我们更要善待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时间对等待的人太慢,对害怕的人太短,对悲伤的人太长,对欢乐的人太匆促,但是对善于把握的人,时间却是最好的伙伴。日常生活中,零碎的时间最宝贵、也最易为我们所轻忽、弃掷。一个人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是最可贵、最值得羡慕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时候的我们,既没有生活的负担,时间也完全可以自主,但很少人曾充分把握这个机会,多多少少都浪费、蹉跎过一些宝贵时光„„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关于时间的思考和慨叹,记下你的经历和思考,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吧。

留点时间给自己,你是不是每天都在忙碌,为学业,为家庭,为荣誉,仿佛生命就是一艘永不停止的航船,即使已是满身疲惫,也不能停下来。那么,留出一点点时间看天,偶尔偷眼望望窗外,虽然只能从树叶缝中看到零零碎碎的天空,但也能连缀起对童年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偶尔偷闲望一望厨房中马不停蹄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杯纯净的白开水,但也足以浸透母亲疲惫的心田;读一读调皮热心的同桌,读一读幽默严谨的老师,读一读池塘边日渐繁茂的垂柳,踢一踢心爱的足球,听一听久违的音乐,翻一翻尘封的日记。

时间无情人有情,珍惜、善待、把握、利用、追赶是对待它永恒不变的态度。【精品素材】 名言警句

1.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4.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但 丁

5.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斯宾塞

6.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7.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鲁 迅

8.不要总想过去,过去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我们应把握住眼前那一段美好的时光,去努力,去奋斗。——袁海荣

9.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夸美纽斯 经典事例

1.车胤年轻时酷爱读书,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只能利用夜晚的时间读书,可是他家境贫寒,根本没钱买油点灯,夜间,他只能背诵书本内容。一天晚上,他看见萤火虫的点点萤光在暗夜里闪动,他立刻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在萤火虫的陪伴下,车胤深夜苦读,终于成了渊博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

2.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正是由于他少年时勤奋读书,最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3.拿破仑率领军队与英军展开激烈的鏖战,双方相持不下,而且都损失惨重。此时,拿破仑最需要的就是一支增援部队。但附近的格鲁希元帅,只简单地考虑了一分钟就否定了增援的建议。可就这一分钟,决定了他的命运,也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和整个欧洲的命运,溃败如暴雨般倾泻而至。

4.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一会儿,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佳篇撷华

1.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新的划痕的面容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朱自清《匆匆》

3.时间将怎样对待你我呢?这就要看我们自己是以什么态度来期许我们自己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岁月成蹉跎。”身边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的变化,岁月的洗刷而在变化,时间是无情的,但又是公正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自己努力与不努力的结果。常听人感叹,“人生只有22万亿秒”,怎样渡过这22万亿秒,怎样活着才能意识到自己为生活所需?怎样活着才能不丧失信念和希望?怎样活着才能使每一秒钟都不浑浑噩噩地白白流逝?亲爱的读者,你思考过吗? ——席慕容《时间》 4.想知道“一整年”的价值,就去问留级的学生。想知道“一个月”的价值,就去问曾经早产的母亲。想知道“一周”的价值,就去问周报的编辑。

想知道“一天”的价值,就去问有十个孩子待哺的领日薪的工人。想知道“一小时”的价值,就去问在等待见面的情侣。想知道“一分钟”的价值,就去问刚错过火车的人。

想知道“一秒钟”的价值,就去问刚闪过一场车祸的人。想知道“千分之一秒”的价值,就去问奥运的银牌得主。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刻时间。

昨日已成历史,而明日仍是个谜。

今天则是珍贵的礼物,那是它为何被称做『礼物』的原因。

——《时间的价值》

5.时间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是这样的。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只有我们用心去感应。日出日没,月圆月缺,云聚云散,潮涨潮落,是时间;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盛衰兴败,也是时间。至于说我很忙,我没空,我很无聊、很寂寞,或者说,“欢娱嫌夜短,痛苦恨日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等,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着时间产生了不同的心灵感应。

——《关于时间》

6.意大利的杰出的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列夫•托尔斯泰的格言“你没有有效地使用而放过的那点时间,是永远不能返回的”。还有人间过达尔文:“你怎么一生能做出那么多的事呢?”他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这样一些名言、格言、活语又怎能不是深切地告诉人们:有作为、有成就的许许多多的人们,他们无不是因爱惜时间而得到成果的,他们用珍惜时间的妙法度过了他们青春的岁月。——余明智《珍惜时间》 【佳作展示】

和时间比赛,我屡败屡战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初三!谁的时间会够用?于是我们都开始同时间赛跑,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我就是在和时间比赛中失败的人。

第二学期的化学考试,我总感到时间不够。单元检测这样,模拟练习同样如此:题目明明是我多次见过的老相识,然而,也就将近做到三分之二,催命的收卷铃声就传进了我的耳鼓!那铃声尖锐、刺耳,骤然响起,让人不由得起一身鸡皮疙瘩!一套老相识的卷子,而我,却只跨过了70分。

绝对不能这样!我必须战胜时间!我一定要跑到时间的前面!

接下来的一次化学考试,卷子还没有到手,我已经在心里刻下了誓言:减少无端浪费的时间:快拿笔,不看表,两只苍蝇在我面前飞来舞去,不去驱赶,甚至不把目光让它们夺去百分之一秒!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快速审题,快速回忆,快速思索,快速计算,快速检查„„脑子里只有“快速”这两个字在不断敲打警钟。功夫不负,当我把最后一道题的答案写在卷面上的时候,距离考试结束的铃声,还有18分零25秒。

“和时间赛跑,我成功啦!”晚上,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然而就在第二天,一个阴雨的日子,一张写有61分的试卷把我惊呆了。那鲜红的“61”像两个面目狰狞的恶魔,张牙舞爪噬咬着我的心!痛定思痛,我终于明白:和时间比赛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仅仅是以跑赢时间作为胜利的标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战胜时间,需要以“操作的准确”作为前提。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不断地与时间比赛。不过,在比赛的过程中,我谨记上次的教训,不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集中精力提高效率,更加踏踏实实,认真做对做好,其间,我有胜有败。相信,无论结果如何,每一次比赛的过程都会成为我战胜时间、赢得时间的成功阶梯!

篇6:以亲情为主题中考满分作文

细节虽小却让我的心里感到一阵的温暖,除此之外,母亲还每天晚上都会给我煮一碗阳春面,端到桌前来给我做宵夜,面条上还特意的多加了两个荷包蛋,用她的话说就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不吃饱哪来的力气去干活。”我的肚子也确实是有点饿了,就冲她微微笑了一下,接过面就吃了起来。那次,我觉得我自己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原来,一碗再普通不过的阳春面都能做的这么好吃!竟然能让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爱的味道吧!

一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我的付出终于是得到了回报,当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念到:“吴某某,你的作文获得了某某省的省级特等奖……”那一刻,我的心中无比的激动。一放学,我就捧着获奖证书向家一路飞奔而去,我急于想把这份喜悦带回家给母亲,一进家门我就冲到了母亲身前,把证明我成果的证书放到了她的手中,兴奋的冲她嚷道:“看,我的作文得奖了,我成功了,噢耶、耶耶耶!”我甚至是有点得意忘形了。母亲也跟着笑了,只是笑的很牵强,就感觉像是松了一口气似的,我有点疑惑,便问道:“妈,我的作文得了奖,您为什么还愁眉不展的?是不是有什么事啊?”母亲没有回答我,只是连声说道:“没有,没有,你得了奖,我怎么会不高兴呢?”我觉得事有蹊跷,可是母亲不说,我也没有办法。第二天我就又跑去问了爸爸,一开始,他也是不肯讲,最后还是拗不过我,道出了实情。

爸爸语重心长的说:“其实你这十几天的辛苦,你妈 妈都是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的,她表面上虽然不说,其实她是很关心你的,她一直都在默默的‘陪’着你,守护着你,她很担心你,可是她又不忍心去打扰你,所以,每天晚上就一直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你。她担心你趴在桌子上睡着以后,着凉感冒,就一直等到你睡着以后,去帮你披上毛毯……。每次,做完这些,她才会安心的去睡,为此,你妈这一个月来都没有睡一个好觉。”听到这,我番然醒悟,原来母亲一直这么在意我,关心我,原来那不是偶然,是坚守、是坚持,想到半夜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注视我的情景,想到母亲为我盖毯子时,为了不吵醒我时的小心翼翼。想到这些,我的鼻子酸酸的,泪珠如同断线的珠子应声而下,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道:“所以你要明白你妈 妈的苦心,你要懂得报答。”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母亲一下班回家,我立刻跑过去扶她坐了下来,并告诉她让她坐着别动,然后冲进了厨房。这几个月都是母亲煮面给我吃,而我今天要为她煮一次,不一会儿,我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出来了,我径直向着母亲走去。母亲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着了,先是用着惊愕的目光看着我,然后从惊愕变成了惊喜,最后竟又变成了激动。我来到母亲的身前,对她说:“妈,这十几天晚上你天天给我煮面辛苦你了,这次该轮到我给你煮了,是我让你担心了,妈,对不起!”我又一次清楚的看到母亲眼眶里早以噙满的泪水,此刻终于是忍不住夺眶而出。我吓坏了,连忙伸手去帮母亲擦眼泪,当我刚刚触碰到母亲脸颊的时候,我震惊了,母亲原先光滑细腻的肌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燥和粗糙,而且还多了好多皱纹,还有母亲头发中隐藏着的少许华发,跟旁边的黑发比起来更是显的十分突出和刺眼,原来母亲已经在我不知不觉中早以老去,而我平时竟从来都没有去关注和发现。我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不禁心中一痛,泪也不知不觉的淌了下来,好在母亲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变化,仍旧在满心欢喜地吃着我给她做的面条。我想,即使是我做的多么不好吃,她也还是会和我一样认为这是她有始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条了吧!因为这其中也是掺杂了爱,是儿子对母亲的爱,我一直就坐在母亲的对面静静地看着她。曾几何时,这一幕是多么的熟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是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在这一刻永远的定格住,永远存在,永远,永远!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亲情的伟岸,第一次看到母亲如此的高兴,甚至是喜极而泣。在我看来,那只是一碗再普通不过的阳春面罢了,可是母亲却把它当作了美味佳肴、稀世珍宝。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母爱,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亲是如此深沉的爱着我,虽然她从来不会和你表达,也从来不会向你索取,只是永远为你默默的付出,因为她爱你,所以比每一个人都在乎你,都牵挂着你,而我们却从来都不懂得感恩,从来不懂得如何去回报父母。反之,我们却对此选择视而不见,却选择亳不在乎,可是母亲却在一天天地老去,而等到哪一天,我们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才会懂得去回报父母,他们需要的真的不多,哪怕就是一碗平凡而又普通的阳春面,都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高兴!

篇7:以宽容为主题的中考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宽容为主题的中考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以宽容为主题的中考作文1

什么是宽容?英国人说得形象:“世界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假如你拥有了宽容,你的生活将更加快乐。

但当我真正读懂宽容的含义却是在经历了一件事之后。记得那天下午,我把姨妈刚刚送给我的水晶蝴蝶小心翼翼装进礼品盒里,想带到小萱家与她一起欣赏。因为这个水晶蝴蝶真的非常漂亮,晶莹剔透,别致精美,在阳光下会折射出绚月的七彩光芒。刚好,小萱这时来我家找我。我迫不及待地从盒子里拿出它。果然不出我所料,小萱一见到它就爱不释手,嘴里直夸它漂亮。

过了好一会儿,小萱仍拿着水晶蝴蝶不放,而我担心小萱会不小心把它打碎,所以就叫她还给我。但小萱却推辞说:“让我再看一会儿嘛。”我急了,连忙伸手去抢,她没料想我会来抢,吓了一跳,手一松……“砰”,水晶蝴蝶被摔得四分五裂。我呆呆的望着一地的碎片。小萱不好意思的对我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我非常生气地对她说:“你为什么要摔碎它!你知不知道我多喜欢它!你走啊,我家不欢迎你!”……

在那几天后我都没有理过小萱。但不知为什么,我的气并没有消,反而越来越生气。一天,我回到家,狠狠地把门一关。我原想走回卧室,却被妈妈叫住了:“月明,我已经知道小萱摔碎了你的水晶蝴蝶,但她的确不是故意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学着去宽容呢?”宽容?我们有回答,默默走回房间。

第二天,我找到了小萱,想和她重修旧好,小萱非常高兴地答应了。那天,困扰我多天的心结解开了,心情便豁然开朗。

雨果曾经说过:“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什么是宽容?其实宽容是一种对别人、对自己的救赎。一只鞋踏在紫罗兰的花瓣,花瓣却将香味留在了鞋上。

以宽容为主题的中考作文2

宽容,像是一朵盛开的花,芬芳了整个春天;宽容,像是一棵茂密的树,冰凉了整个夏日;宽容,像是一片火红的枫,点燃了整个秋季;宽容,像是一场震撼的雪,寂静了整个冬日。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是林则徐做总督的时候写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

古时候,宰相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既然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那就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着他们各自的性格、追求、习惯、特长,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处事方法、思维习惯。所以,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体谅、尊重、理解他人,就可以获得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惬意。

宽容不是懦弱,懦弱不会宽容,懦弱者害怕外来势力,拒绝自我,排除异己。

宽容不是忍让,忍让是无可奈何,忍让是一种痛苦,忍让是一种悲哀。

宽容不是躲避,躲避现实者虚拟空门,宣扬物我皆空。

宽容是一种涵养万物的力量,宽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宽容的人以事实证明真理。能宽容者能治天下。

宽容是智慧,宽容是进取,斤斤计较的.人不是宽容。水是宽容的,水能以无形的方式越过堵塞,学会宽容的人能静如水,更能激越如水。

学会宽容,人与人之间便能多几分理解,多几分感激。

学会宽容,人世间便多几分温暖,多几分关爱。

学会宽容,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以宽容为主题的中考作文3

人生命的旅程中,有许多如意或者不如意的事,此时若用一颗平常心加宽容的态度来对待,那么一切的不如意就好比风吹花落去,不留一丝痕迹,然而什么是宽容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不会比起任何一条小河流,甚至是一条小溪,它都会张开双手,拥抱它,亲吻它,微笑着欢迎它的到来。

或许这就是宽容吧,大海都能如此,更何况人呢?

宽容是对人格的尊重,或许身边的朋友对你做过些错事,说过些得罪你的话,请不要放在心上,或许他是出于无意,又或许他是故意而为之,你都应该选择去相信他,信任他并没骗过你,相信他是你真正的朋友,去谅解他的过失。这就是宽容,简简单单。

也许身边的朋友有不同的缺点,请不要嫌弃他,用一种宽容的心去包容那些缺点,间接,委婉的去劝说,总有一日会明白你的用心良苦,他在得到了尊重的同时,也得到了他人的信任。宽容的力量是无限的,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要宽容自己。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需要宽容的,比如家庭中爸爸妈妈之间的宽容,社会上商城上生意伙伴间的宽容,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宽容。再譬如,男女朋友间,如果一方没有一颗宽容的心,那就没有永远的爱,可想而知,宽容这个词在人与人之间的作用是多么大的啊!它可以化解人们的误会,让人们变得美好起来。

宽容也是一种学问,要分清小过失和大过错,不可一概而论,对于小过失,小错误,我们应该快乐地宽容对方,宽容并非是包庇,对于大过失,大错误,我们不要对此包庇,否则会害人欺人的!当然,当自己做错了事后,不应该轻易原谅自己,因为那不是宽容,而是种懦弱的行为。所以说,宽容也是一门学问。

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绚丽多彩,因为宽容,复杂的生活才变得纯洁!宽容他人也是释放自己!拥有了宽容的美德,就拥有了爱心和人生的碧海蓝天!

以宽容为主题的中考作文4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饭盒。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就能提前完成作业,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教室里还有一大堆作业在等着我赶去与它们“约会”呢。可今天也不知怎么了,水池边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难道布置作业都是全校统一的吗?我开始烦躁起来,怒火也一点一点地升了起来,整个人成了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

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备往里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我总算挤到了水池边,心中长吁一口气——马上就可以摆脱这非人的折磨了。顾不上得意,更无暇考虑身后那挤作一团粥的人群,我开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转身……只觉身体往左一歪,一脚踏进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里,更可恶的是脸上被溅上了脏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汤鸡!怒火冲上头顶,我立马回头寻找那可恶的“肇事者”,是一个初一年级的小男孩。我狠狠地瞪着他,真恨不得把他大骂一顿,可我怕违反纪律,没敢大吼,就那样凶凶地盯着他。也许是我的样子有点吓人吧,那个小男孩竟有些不知所措了,两只手紧紧抱住饭盒,怯怯地瞅着我。见我不作声,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结结巴巴地说:“对……对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说着眼里泛起了点点泪花,亮晶晶的。

篇8:回归课本——中考数学复习的关键

一、对“回归课本”的正确认识

1. 回归课本,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的交融互通

中考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梳理知识,让知识网络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何使整个初中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是我们在中考复习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回归课本,指导学生使用知识框图或知识列表重新梳理这些知识实际上是一个重温学习经历和课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把课本由厚读薄的过程.

数学中考不可或缺的当然是一些重要结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一些结论是性质、公式和定理,而另一些结论却可能是一道例题或习题.比如,“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8页例4),其实就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又如,“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87页练习3),其实就是利用边的关系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学生只有熟悉课本,才能快速识别题目的原型,从而简缩思维过程,借助这些结论减少工作量.

2. 回归课本,有利于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011年版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当我们把一切教学都归结为题型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归纳为每一类题目的各种解题方法时,就必然会遮蔽数学的一些基本东西,甚至是数学的来龙去脉和本质.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学生还是不会,他们怎么那么笨啊?”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根本不理解锐角三角函数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这样,无论学生练过多少遍,老师讲过多少遍,一旦应用的情境发生改变,学生还是不会做.

回归课本就是要指导学生不能单纯地记住结果,还要理解知识的形成和本质,这样的知识掌握得才最牢固.比如,在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等式性质和恒等式变换把一元二次方程2x2-4x-1=0配成2(x-1)2-1=0,会学习的学生就会重新探究如何把二次函数y=ax2+bx+c (a≠0)配成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顶点坐标公式(,).

3. 回归课本,有利于发挥例题和习题的示范作用,规范解题格式

应对中考数学还需要规范地作答.历年来因作答不规范失分的比比皆是.那么做题规范应该依据什么呢?哪些定理不能直接套用,哪些过程不能省略,哪些表述不能随意,哪些符号不被承认,这些都可以而且只能依据课本.特别是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够规范的东西,这就更需要通过课本正本清源.课本例题都是运用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例题,最能体现对该知识点的应用,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中考中由于解题不规范被扣掉多少冤枉分?哪些步骤要写,哪些步骤不用写,怎样做到答题简洁等都困扰着很多学生,并且由于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板书太细,往往导致学生忽略了例题,其实最好的示范就在课本上.

二、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

1. 指导学生,按课程内容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整

中考数学复习要回归课本,但不是拘泥于课本.复习离开课本不行,拘泥于课本也不行.我们应该从系统的高度重新审视课本.我们第一次学习课本所得到的知识必然是零散的和平面的,缺乏必要的深度和高度,可以说是走进课本,而现在是回归课本.既然是回归课本,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视野.

根据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是按照“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呈现的,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部分.这使得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变得非常有必要.比如,新人教版函数这个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安排在七年级下册,一次函数安排在八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安排在八年级下册,而二次函数则安排在九年级下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整理出下表1:

2. 在课本中提炼重要定理、公式、方法和基本思想,弄清来龙去脉

每种教材均有对课标的理解和自身的特点,但涉及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定理、公式、方法和基本思想,肯定是一致的.

比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所蕴含的图形证明方法和数形结合思想都是值得归纳的,可以用图形的面积(如图1、2、3)来证明公式的成立,或者对公式进行几何解释.

3.对典型习题进行变式练习,巩固关联所学知识

一道相同的例题出现在某个知识点中,只能用相应的知识点来解决,但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多,利用一道例题把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各种方法各显精彩,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巩固和更关联.

比如“如图4,有一池塘,要测量池塘两端A到B的距离(A、B不可跨越),你能想出怎样的测量方法?为什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页例2)

方法一:构造两个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测量河宽.

如图5,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于是在池塘外构造一个△CDE≌△CAB(SAS),便有DE=AB.那么DE的长就是A到B的距离.

方法二: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测量河宽.

如图6,在AB的垂线BF上取点C,连接AC.测出AC和BC的长度在Rt△ABC中,AB2=AC2-BC2,便可求出A到B的距离.

方法三: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测量河宽.

如图6,在AB的垂线BF上取点C,连接AC,测出BC的长度和∠ACB的度数α.在Rt△ABC中,AB=BC·tanα,便可求出A到B的距离.

方法四:构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测量河宽.

如图7,在AB的垂线AE和BF上分别取点C和D,使得A C=BD,连接CD.在矩形ABDC中,AB=CD,便可求出A到B的距离.

方法五:构造旋转变换并利用其性质测量河宽.

如图8,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使△CAB绕点C旋转180°得到△CDF,即点A、C、D和点B、C、E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并且CD=CA,CE=CB.把△CAB旋转起来,不可测的AB就转化成了可测的DF,那么DF的长就是A到B的距离.

方法六: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测量河宽.

如图9,在平地上找一点C,连接CA、CB,量出CA、CB的中点D、E,连接DE,这时△CDE~△CAB,则DE长的2倍就是A到B的距离.

4. 重视课本的综合实践素材,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合与实践”虽然是2011年版课标才正式提出并作为课程内容之一的,但是从2001年版课标(实验稿)提出以来,各版本教材都比较重视综合实践素材,希望通过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素材稍一延伸,就会成为别出心裁的中考试题.

比如,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9页的实验与探究:如图10是一个三角形点阵,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第1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行有n个点……我们探究可知三角形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与n的数量关系为:.

而2011年广东省中考第20题就是将其引申而得,但数字的三角阵难度更大:如图1 1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问题略).

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此类综合题作一些改变,以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当然,到了复习阶段,我们可能没有很多时间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及时向学生点拨这些思路,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回归课本,指明了初三中考复习必须立足基础、拓宽视野.回归课本防止“炒剩饭”,“源于课本也要高于课本”,才能够应对中考的考验,同时也要防范课本可能造成的思维定势.回归课本,就是要站在整体的高度与课本对话,让不同领域的知识交汇,成为系统.当登临中考数学的制高点时,回首课本,展望趋势,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上一篇:盛世宏博 赢在中国(对内策划)下一篇: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