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考语文复习研讨

2024-04-08

扬州中考语文复习研讨(精选6篇)

篇1:扬州中考语文复习研讨

2013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材料

回龙镇初级中学 蔡明

一、中考复习认识

1、认识复习的含义。

复习即应考,即典型的赤裸裸应试教育。复习的过程就是根据考试特点去熟悉适应考试并提升考试能力考取高分的过程。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考试。

2、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领会中考考试说明。

作为课标和中考说明,我认为应该认真揣摩,逐字逐句认真分析。只有吃透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才会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若没有这两个文件引领,那么我们的复习就会变得十分盲目,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深度。

3、研究考卷及试题特性。

试题结构: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40分(现代文约30分,文言文约10分);写作40分。分值安排;交易题约60分;中难题约30分;较难题约10分。基本题型:第一部分:识字书写、拼音、成语使用、名句积累、名著阅读、图表、综合性学习、诗词鉴赏等。第二部分:可能出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或时代美文、散文、小说阅读及其文言文(一般课内外相关文章)。第三部分:作文,一般不允许写诗歌,记叙文一定可以写,因此复习时可以根据学生写作特点把记叙文作为重点训练。

4、复习时间的计划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排复习计划应该突出详略,抓住重点,既要有充分的时间复习“面”,也需留出相应当时间去复习“点”做到时间计划合理,安排得当,追求复习的最佳效益。切忌前松后紧、也不可“舍末”。

5、复习内容的全面性。

复习阅读理解应不仅要精讲精炼,还要教给学生解题技巧与方法,考什么样的题,怎么考,又该怎么样去思考和回答,都要让学生胸有成竹、了然于心。作文训练应抓住一些热点话题或经久不衰的老话题进行训练,不求量,必求质,反复训练,满意为止,考前能写好4-5个满意作文就可以了,教师应指导学生不断改写作文,为他提出改写建议,增强写作信心,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得较好的分值。为考场作文提供借鉴。而积累与运用部分题型繁多,特别是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知识面广,教师必须提供一些素材和帮助,由于限制,切不可因噎废食。

6、注重理解记忆、练习、考试、和补强再巩固相结合的复习法。

全面系统复习旧知识应注重筛选,凡是已经完全掌握的知识应大胆舍弃,凡是会出错的知识则应筛选出来加以重视和强调,特别是哪些陌生知识点应通过复习补强,防止漏网之鱼。学生掌握知识不仅要学生主动复习和教师总结,更要通过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复习。老师特别应当把每周复习的易错题打印成册交给学生练习,然后教师讲解巩固。特别是相 关的考试效果更佳,大致每月应当组织月考以检验复习。常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话不无道理。

二、复习策略——板块复习法(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运用主要考查,字音字义、规范书写、标点、病句、仿写句子、默写名篇名句、文化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记忆混乱、不清楚,不完整,张冠李戴。

2、默写时不明要求,胡乱填写。

3、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简化字,书写马虎。针对上述状况,复习时应注意:

1、先理解再背诵。

2、加强三种句子的理解、背诵:一是体现古诗文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二是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经常运用的句子;三是颇有文采的佳句。

3、对古诗文名句进行整合归类、关联拓展,特别注重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的句子。

4、通过检测、反馈不断矫正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词。

(二)、记叙文阅读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 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F、开门见山。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

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9.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2.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三)、中考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受命题老师的青睐。纵观全国各地中考,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试卷中考查了说明文阅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说明文阅读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说明文的一些技法,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说明文阅读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指出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辨析说明方法并能指出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文意、层意、段意。5.体味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捕捉文中重要信息。7.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创新或提出建议。

根据上述命题范围,教师在指导学生说明文阅读训练时,可以从答题技巧上进行一些指导,以便学生能抓住重点,把握规律,准确表述。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也有些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极少数需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提取。

2.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①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引用等。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可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有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引用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忌泛泛而谈。

3.辨析说明方法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区别“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四种说明方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述方法。“作比较”在议论文中称之为“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在记叙文中称之为“对比”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打比方”在议论文中称之为“喻证法”。“举例子”在议论文中称之为“例证法”。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解释说明。

把握说明顺序 1.题型

一是要求学生指出全文或局部的说明顺序,二是让学生能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

2.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比较明显。科技说明文大多数是“逻辑顺序”。排列句序关键是要找出这一组句子的内在联系,即什么说明顺序。其次,找准首句。首句一般为统领句。然后,按照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依次衔接,做到前后一致,上下连贯即可。

理解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要准确分析层次,理清结构,概括文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的说明内容,然后综合概括出全文的文意。3.说明文各层之间一般有明显的过渡词或过渡段,要引导学生辨析,这是划分层次的关键。4.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局部,总分结构比较多,可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层次。5.说明文层次结构形式还有并列式、递进式等,教师在指导时可适当点拨。

分析说明文中的重要词句 1.题型

①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②在规定字数内对某个概念或事物作解释说明。③指 出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⑤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⑥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答题技巧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真分析,找出有助于答题的语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①对应词答题法。比如“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式作结。

概括说明文语言特色的词一般有“准确”“简洁”“朴实”“生动”“形象”等,假如选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一般属生动说明;选段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就属于生动说明。

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如是过渡句,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说明对象、文章主旨答题,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其他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不能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四)、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 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五)中考小说阅读指导 指导之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小说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的关键。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别。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的有头有尾,力求故事的浑然一体,滴水不漏,而现代小说往往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者追求的不是"块状"的故事框架,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情节无所谓首无所谓尾,人物不一定要有结局.这种结构方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比传统的更大.中考在考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致有以下三个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1.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2.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 贯通.

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因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1.说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1.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挖掘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捕捉精妙的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 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指导之二

对文学作品考试内容和目标的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对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3、把握文章的中心。

4、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

5、理清文章思路。

6、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7、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8、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9、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10、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11、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题型分析及复习建议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4.以主要人物为题。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评价——对人、事的看法。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六〉关于写法的问题。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 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六)中考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 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 要像 一样。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七)文言文阅读 1:复习时间应提前

文言文阅读分为课内与课外两部分。对大家说来,复习课内文言文,考查内容有释词、译句,有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概括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感悟文章的启示意义等。如此众多的考查内容,要有一定的复习时间加以保证,因此,必须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所提前。文言文并非靠突击、凭强记就能 “大功告成”的,复习文言文应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平时勤阅读、重默写、多译句,使之娴熟于心,即使过段时间有所陌生,考前再梳通整理一遍,又可“转生为熟”。

2:文言文阅读收放结合

文言文阅读试题增加了课外短文阅读分析的内容,这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课外文言短文茫若大海,要捕捉到是不容易的。但也有章可循,目前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成为趋势。课外文言短文选文注重与课内文言文的相关性,有将同一类型文章进行比较,也有将同一人物不同事迹进行比较,还有将不同人物对待同一问题放在一起比较。复习时可选择与课内文言文相关易于比较的课外文言文来训练迁移能力。课外文言短文大多选浅显的、与九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接近的文章,且所考查的词、句或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或根据文意可以揣摩出。注意能力迁移,打通课内外界限,以课内学习的文言现象为线索到课外找例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考点来看“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段的含义,恰当地评析其思想内容。”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比如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古文中出现的成语的古今义,重要实词和常用虚词,能揭示主旨的重要句段翻译等进行归纳整理。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翻译类。这类题的解答思路是:

1、做到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倾向。课外文言文很难做到详知详解,时间也不允许,因此个别词义的不理解不要过多纠缠,该放就放;

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翻译时注意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3、翻译时理解不了的可以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直译不通则意译,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大胆推想。

一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比较阅读题要求明确比较目的,定好比较点,运用比较技巧。比较思想内容的要揣摩二者情感倾向、提炼文章观点、寻找主体源头、分析重点段落、理解关键词语。比较文章结构的要认真研读头尾;推敲过渡照应;划分段落层次。比较表达技巧的要区分文体,从选材剪裁、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写作特点中理解和体会。有条件的可以针对考试要求,对十多篇课内文言文进行一课一练。

(八)写作的复习

写作,被称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马虎不得。对于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写作能力,需要讲究策略。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 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篇2:扬州中考语文复习研讨

郑州八中林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即将到来的中招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今天坐在这里作为代表发言,我感到既荣幸又忐忑,现在我把我们的一些做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希望能得到在座各位老师的指正,从而使我们能有更大的进步。

2011年的3月20日左右我们结束了新课,然后差不多各用一个月进行三轮复习,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精讲、提升能力;综合训练、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我们和大家做的大同小异,我不在这里多讲。俗话说的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大家都知道,优秀的语文成绩,绝非一蹴而就,也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到,所以,我今天的发言重点是把我们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一个小结,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学情

八中语文教学,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八中是有着良好传统的名校,家长和社会对我们给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只是重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把语文放在了比较次要的地位。在外报班只是加强对数理化、英语的学习,就是在学校,从课时到作业量,语文学科也争不过强悍的理科,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要想和理科一样去抢占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把学习的天平倾向语文,显然是不现实的。针对此种现状,我们年级的5位语文老师从一开始就达成了共识,要抓语文成绩一定从七年级做起,从课堂做起。还有一个困扰我们的难题是怎样在80人的大班额中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我们的班级人数太多,平均每班80人,然而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源又很不理想,80人中虽然不乏有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生;但是也有不少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学生。不过我们年级的5位老师暗暗下定决心:即使给的是一筐“萝卜白菜”,也要做出一桌“满汉全席”来。于是我们制定了如下方针:1.营造语文学习的浓厚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2.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吃的着、吃的饱、吃的好。

二、激发兴趣,训练能力

鉴于对学情的分析,我们知道,要想语文出成绩,光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不行,最主要的还是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对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2010年我们完成了“语文综合实践课课型模式”的探索,科研课题获得市级一等奖。活动形式如:动手又动脑——办手抄报;让课文人物走上舞台——课本剧编演

2.采取捐献、购买相结合的形式筹书,指导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

3.减少课文讲解所占课时数,保证每周有1节阅读课。

4.奇文共欣赏,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

每周请不同的学生向大家读一篇文章或介绍一本书,自己写出推荐理由。这个活动我们坚持了两年半的时间,效果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知识面也随之得到拓展;第二,写推荐理由对学生也是一个写作的训练,每个学生都会细心准备,有时一篇精心准备的推荐语就是一篇不错的佳作,到处闪现着智慧的火化。学生长期阅读优秀的作品,对他们有很好的文化积淀作用,同时,对学生的积极人生观的养成也是大有裨益的。

5.倡导“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课前3—5分钟的时间,有计划的开展不同内容的演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6.我出题,我来做

我们经常从最新的《读者》《格言》《意林》《散文选刊》《百科知识》等杂志上面选取好的文章,按照中考的现代文的命题内容,让学生试着拟命几个题,并拟出答案。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对现代文的考点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三、从实际出发,研究课标和考点,把握郑州中考命题趋势

我们知道,无论哪个语文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课程标准》来编写的,考试自然也是紧扣此来命题的。新的《课程标准》重视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这些就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

我们还注重对考点的研究分析,通过对2005-2010年的郑州市语文中考题的分析,我们对中考试卷的试题结构、命题内容、题型、题量、分值等方面的特点就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在平常上课、复习、测试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细化课标,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

鉴于课标和考点的分析,依据《课标》我们从七年级新生一入校开始,对三年的教学任务就制定了一个具体而又长期的整体规划,我们把《课标》细化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一节语文课上,使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下面我重点就中考试题的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我校语文组的做法:

1.字词及诗文默写的复习

《课标》中对字的要求是:“识字量能达到3500个左右(能认准、能注音、能释义);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字。”

我们要求学生从上七年级开始,每人都准备有听写本及纠错本,这两个本子一直跟到九年级毕业的。上课时,老师经常会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三、四分钟的听写,或是字词、或是文学常识、或是背诵的课文,听写完马上互改,并及时把错误订正在纠错本上,这样形成习惯,日积月累。平时头疼的字词默写,诗文默写也在一遍遍地听写、纠错过程中得到强化、巩固。进入九年级下期总复习时,我们抛弃了以往的做法,即老师把总结好的字词,默写发给学生,鉴于我们有前面两年多的字词和默写的积累,于是就放心的把整理工作教给学生自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掌握情况,梳理总结,学生自己动手,印象深刻,效果良好。

2.病句、仿写、排序类题型的复习

在以往的经验交流会上,一些兄弟学校的科学做法让我们深受启发,比如一些学校针对九年级课内议论文不够典型的情况,给学生补充了规范的议

论文,以此让学生对议论文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还有些学校补充了系统的作文教学等。我们学校在研究了中招专项试题的基础上决定在三年的教学中贯穿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词性,短语类型,句子结构等,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修改病句,仿写句子,摸索排序的方法,到九年级之前我们已完成了这些常见题型的系统讲练。到九年级下期专项复习时,只需整合、补缺、解决疑难点,省时而效果良好。在选择模拟题方面,大家也杜绝题海战术,而是精选试题,力争做一道题,就有一道题的作用,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我们对近几年的中招试题进行了归类、筛选、分析,对中招题的分析,使我们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复习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3.现代文的复习

结合《课标》中的要求,我们在七年级学习记叙文时,便以课本上的课文为蓝本,把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和中考常见考点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比如概括事件;辨识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赏析优美精辟的语言等。也许有老师认为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理解掌握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刚开始我们不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多少,因为在以后的记叙文学习中以上内容会有若干次的反复讲解和训练。同样的方法,八年级和九年级在学习说明文和议论文时,对其考点我们也在讲课文时渗透进去。这样做的好处是到九年级进行现代文专项复习时,有了前面两年多的积淀,学生对这些文体知识和考点早已不再陌生,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归纳和总结。九年级专项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分解到三年里来逐一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文言文的复习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我们第一遍复习时是全部复习,面面俱到。第二遍时强调重点课,这一遍我们特别指导学生进行每课总结,从作家作品、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差异词到重点句子的翻译、内容理解都要做出书面总结。另外我们老师独立出文言复习题,从七上到九下每个老师负责几个重点篇目,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再到拓展延伸,用这样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练习资料。同时精选篇目,让学生模拟出题,引导学生了解中考命题思路,完善知识系统。

5.古诗词赏析的复习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们进行了古诗词鉴赏点评专题复习,从考点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会品析诗词曲的语言入手,先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然后总结做好古诗词鉴赏题的关键在于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内容情感、赏析表达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从内容上进行分类:爱国、思乡思亲、惜别、怀才不遇、对现实黑暗不满、热爱大自然等,从诗词的表达技巧上进行总结,最后加强反馈练习。在三年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赏析方法和技巧训练。

6.作文的复习

加强课内外练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每周要求学生写随笔。作文在中招考试中占的份量很重,仅靠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所

以我们把这个训练也放在了平时,学生的随笔内容不限、形式不限,但每个星期,都要写,因为学生程度不同,随笔要求不同:A层3篇;B层2篇。AB层自选。我们的分层次教学也主要体现在作业和作文的不同要求上。老师们都会对学生的随笔,进行点评,把握大方向,使学生的随笔内容不偏离中招的写作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们是这样做的:①课堂点评,每周一个早读进行美文赏析。②扩充展示平台,每月出班级文集,可以打印,也可以手写。这个活动,学生们是非常欢迎的,他们自己设计封面,自己写前言,自己给作品集取名字,对自己的作品都很珍惜,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三年的坚持,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很多学生由刚进校时的流水账似的作文,三年后,写作文时已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大量的训练,也使得大部分学生应对中招作文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语文成绩的提高,应该说,长期的随笔训练,功不可没。当然作文的提高仅靠写和改不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必须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因此,除了有学生推荐书目,我们老师每个月也给学生推荐主题阅读书目:如这个学期配合成长类话题,我们推荐《城南旧事》;名人单元,我们推荐必读《居里夫人传》,选读《人类群星闪耀时》。

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我们年级的5位老师是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在学科组长张喜乐老师的带领下,郑芳老师、张延芳老师、李萍老师和我,大家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合作的过程也是愉快的。同时,我们随时随地进行教研,经常说课,备课,学习新课标的理论,树立新课标的理念。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们在整个初中阶段的一些做法,如果大家能从我们的做法中得到点滴的启示,我们将感到万分荣幸,更希望大家能指出我们的不足之处,使我们能有更大的进步。努力三年,就是为了最后这一搏,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最后一定会有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谢谢!

篇3:中考语文“巧”复习

在语文中考总复习中,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突出重点, 注重理解, 提高综合能力

中考语文试题的基本题型及结构已经非常明确:一是语言积累与运用, 二是文言文阅读, 三是现代文阅读, 』四是作文。从近年来遵义市中考试题来看, 真正从课本上照搬知识来考查学生的题目已经不多, 即使有, 也多是需要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且会熟练运用。例如名句积累的题目中, 大多数题目并非是简单的出上句, 让考生填下句, 而是提供一种语言环境, 需要考生既要记得准, 又要理解得准, 才能准确无误地填好。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目也不是照搬课本中的内容, 同样需要考生理解, 并且能够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再如, 词语的考查一般放在现代文阅读中, 这类题目考查的重点通常说来, 一方面是常用词语, 另一方面又有易错字、易错音等, 而其中易错字往往是不理解造成的。复习时加强对易错字音、字形的区别, 及对词义的理解非常重要。所以, 复习课本内的知识不能仅靠死记硬背, 而要将记忆和理解结合起来, 在记忆的基础之上更要注重理解,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至于现代文阅读和作文, 更是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 这主要取决于考生平时对课文的学习和练习, 绝非一日之功。

二、适量做题, 寻找思路, 注重归纳总结

阅读能力的提高尽管取决于平时的学习与训练, 但并不是说不用复习。俗话说:临阵磨枪, 不快也光。关键是如何去“磨”的问题。因为复习时间非常紧张的原因, 搞题海战术, 很容易有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不做题。在可能的情况下, 适量做题是应当的, 而且也是必须的, 关键是做题的目的要明确:不是猜题、押题, 而是寻找做题的思路。所以要适量做题, 要讲究做题的质量。通过做题, 注意总结:什么样的题目, 该如何去考虑, 从哪些角度去解答, 而且最好是能够了解一些题目的评分标准。做的题目多了, 我们就会总结出一些规律, 诸如仿造句子的题目, 应该从句子结构和句子内容两方面去思考, 否则就有可能丢掉一半的分数;找词语指代意义的题目, 一般从其上文找答案, 而且最好是能够代入原文读一下, 如果意思不变, 说明是正确的。再如概括主要内容的题目一般来说要从总括句、总结句或过渡句中去寻找;对于自命题的题目, 一定要考虑题目的质量, 要问题与答案统一, 而且答案正确。近年来, 语文试题中经常会出现开放性的简答题, 这类题应注意紧扣要求或材料提出看法 (观点) , 然后按要求分析, 或举例, 或引用名言, 略作分析, 言之成理即可, 等等。在复习过程中, 通过做题, 注意归纳规律,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做题不在多, 而在于精。

三、明确标准, 寻找规律, 弥补作文不足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半的分数, 地位举足轻重, 绝对不能等闲视之。首先在复习时要了解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对照自己的作文情况, 找出差距和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做到有的放矢。其次, 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实战演习, 限定时间 (一般在50分钟左右) , 从作文的基本思路做起,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成文, 严格程序, 严格时间, 认真写作, 在具体写作中看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再次, 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当前, 中考作文多是话题作文, 而话题作文往往是可以选择文体的, 考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选择好写作角度, 确定好文体, 或写记叙文, 或写议论文, 或写说明文, 或写散文等。每一个考生由于作文基础不同, 对作文要求理解不同, 选择的角度不同等原因, 这就要求考生全面分析, 认真比较, 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去写, 争取尽可能地多得分。第四, 注意积累信息、素材, 加强基本功诸如书写、卷面、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训练, 力争扩大信息量, 充实写作内容, 争取使自己在考场上作文时如鱼得水, 游刃有余。

篇4:英语中考复习研讨会之心得体会

这次讲座由北京四中李俊和老师就中考英语备考与教师发展做了详细的讲解。分为五个部分:(1)2015年《考试说明》的解读及变化。(2)试题特点。(3)复习策略。(4)各题型应试要点。(5)教师的发展。

通过本次研讨会,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2015年中考试题的特征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意识到:教师在紧张忙碌的中考复习中也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策略的适当选择和调整,真正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系统复习。让学生在复习中少走弯路,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复习所学知识。

本次研讨会分析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和今年中考的形势。注意中考命题的方向,注重教材基础知识,临近中考回归大自然,降低难度。要做到:基础题反复做,错题重做,难题少做,怪题不做。为全体初三英语教师指明了复习备考的新思路。复习要有系统性,分项练,分年练避免零散杂乱。教师平时要收集、总结、分类、分层,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听力

集中训练、听关键词快速捕捉信息、核对检查。

二、单项选择

重点时态,动词10个,情态动词和短语,被动语态,不定式。在复习中,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语境的句子,让学生在做题中知道语境对于做英语题的重要性。

三、完形填空

(1)读首句,预测文章主题;(2)分析首句,预测文章内容;(3)分析首尾句信息,掌握作者对事情或人物的态度,看法以及褒贬性;(4)跳读全文,领会大意;(5)通读全文,试填答案a.利用对比或平行结构,b.利用前置信息,c.利用后置信息,d.利用短语,(6)细读全文,确定答案。

四、阅读理解

总结了近几年阅读理解的特点:以记叙文为主,叙中有议,叙议结合。故事性的记叙文仍占主要地位。问题特点,猜词题,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设置问题的特点,“无中生有,以点概面,歪曲大意,泛泛而谈。”旧词新义,在阅读中的七大难点:长句,词义,连词,替代,后置,非谓语,省略。如,前一句是作者观点,but,though后一句是作者观点。前三段第一句归纳主旨大意,attitude问题于文章最后一段,含有infer,imply,mean,suggest的问题为干扰项,回到原文特别要注意在原题上做记号,课上限时训练,课前十分钟做2篇阅读或完形,老师讲解要做到:个别句子翻译,个别单词提醒,个别语法现象总结。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个人感悟比告知更重要。

五、书面表达

1.认真审题

细读题目中每一项提示,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题意,确定写作体裁,掌握所表达的要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随心所欲,文不对题。

2.理顺要点

在所给提示或图上标出要点,然后按事件先后顺序或各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分出层次。

3.写出词句

要多用简单句,兼顾复合句。若遇到表达障碍,可换一种说法,将一句变两、三句。尽可能写出名言警句,有点睛之笔。

4.连句成文

将写好的句子连贯起来,注意上下句的逻辑关系,适当采用递进、让步、转折、因果的关联词,使短文层次分明,过度自然。

5.细心检查文章草稿完成后,检查修改

可以一遍检查一个方面:如:人称、动词时态形式、名词复数形式、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和大小写、词数是否恰当,行文是否连贯、看有无遗漏要点、看词语使用是否正确,有无语法或用词上的错误。

中考前的复习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避免题海战术,学生做再多的题,若不理解也是无意义的。更不能随意拿本教辅材料,从头做到尾。选用的复习材料一定要和中考题型一致,教学从某方面来说就是处理学生的问题。妥善安排复习时间,完成阶段复习任务。教师要妥善安排时间,各阶段有所侧重,圆满完成复习任务。临考前三个月进行课上限时训练,每节课前做1~2篇完形或阅读。考前晚上阅读法,选3~4篇近3年中考完形或阅读进行训练,每篇限时5分钟进行训练。要使学生调整心态,满怀信心,考出优异成绩。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也为新时代下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教学、备考复习和考试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环紧扣一环,只有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的考试,才能培养学生新的“应试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更看重语言的使用,而不是解释,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在课堂上师生的共鸣。教师要具备设计、组织、参与、监督课堂活动的能力,这也是评价是否是一堂优质课的标准。同时,教师要有自己的校本教材,适合师生学习理解的教材包括补充,改动,删减或颠倒顺序。再者教研技术的使用也更贴近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今后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养成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平时我们要敢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探究,让学生充当主人翁的角色。这样就能做好备考复习,顺利通过中考。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与会老师都觉得收获颇丰。这次英语中考复习研讨会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而且为我们在英语中考复习指明了方向。

篇5: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于永正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教师。他幽默而又严谨,令人景仰却容易接近。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在教坛上勤恳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更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治学君子。毕业十三年来,我一共现场听了于老师三次课。

第一次,记不清具体的年月了,在灌南,于老师上的是《小稻秧脱险记》。当时的我是一名新教师,是个彻底的“门外汉”(虽然现在我依然是“门外汉”),根本不知道如何上课,正为如何上语文课发愁呢,加上我实习阶段从未接触过语文课,所以更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这简单的文章还能教给孩子什么。可是当我听了于老师给孩子们上的课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语文课可以上的这么朴实自然、充满情趣!当他的学生一定很幸福吧!我也要当他这样的老师!

让孩子爱上语文,幸福快乐的上语文课!课后,我激动地跑到台上,拿着他的一本书请他给我签名,捧着这本心爱的书,我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更是把从于老师课堂上学来的招式“如法炮制”,用在我的课堂上,可是奇怪的是,效果却远远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不能进入情境。我反思,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只是看到了“形”,没有真正领会于永正老师的设计意图,所以只能“东施效颦”,“难看”是必然的。不管怎么说,这次的听课点燃了我对语文的激情。我期待着能再一次听到于永正老师的课。

篇6: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x月x日,我们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中三语文复习研讨会,听了成继峰、贾小颜等老师的示范课,我们受益匪浅。另外语文教研员和二中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给我们分析了历年中招试题,预测了今年中考的出题动向,我们收获颇多。

如何真正把初三的语文复习工作做好,做到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编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大语文教育思想,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提高。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我市近年来中考语文遵循的“重视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进入总复习阶段,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分别就初三语文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想法。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才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学生积累的内容主要有: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名言警句积累,名著积累,语文常识积累等。

背诵默写考查的范围包括七年级至九年级教读课中要求背诵的诗文的篇和段。在历年中考中,默写写错的例子屡见不鲜。如错位搭配、答非所问、添(转载于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

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

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1、阅读训练的策略。

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可分为三个能级和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

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一些程序性知识,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有的人将阅读的程序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注重研究阅读训练,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2、写作训练策略。

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创造”。文章一旦被写出来,不论其水平高低,只要不是抄袭,都可以

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因此,在复习阶段的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要素”来写文章的,可是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主张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写作不是个纯技巧、纯技术性的操作,写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对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的得与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

还须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1、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言知识,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识,而是指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即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包括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句,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2、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是靠总复习训练形成的,而是长期语言实践与积累的结果。只有从培养语言基本素养入手,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才会达到应有水平。总复习训练的任务则是在平时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高基本语言知识运用水平。基本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而所谓的正确使用,除了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子,主要指的是恰当搭配与组合。因此,总复习训练中要下气力训练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句子与句子的搭配组合能力。可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修改重写,如此反复多次,形成基本技能。

上一篇:进团申请书范文二下一篇:修模技术提升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