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文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2024-04-13

何伟文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共4篇)

篇1:何伟文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何伟文医生个人简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医学百事通志愿者,神经外科副主任。【基本资料】

姓名:何伟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2

技术职称: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学历和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 医疗系,学士学位。

1986.7至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历任中共神经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介入项目负责人,神经外科副主任。

198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学习全脑血管造影术。

1995及2000年天坛医院短期学习神经外科手术。

【临床和科研经验】

擅长于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对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均有较深的造诣。对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烟雾病、脑动脉夹层,以及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室管膜瘤、转移瘤)等疾病的治疗均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机制、临床治疗策略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所带领的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治疗团队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其中作为一级协助单位负责人主持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多次受邀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举办“脑血管病新进展高级学习班”2期、及“脑血管病基础教育学习班”多场,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学术兼职】

现任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介入放射分会委员 广东省药理学会神经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当代介入医学电子杂志》编委。

【奖励荣誉】

1991年,获广州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科研项目】

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DK4磷酸化ATF2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S2011010003392)。

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动脉瘤微创治疗时机和方案优化研究”,一级协作单位。(2011BAI08B06)

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运重建微创技术体系研究”,一级协作单位。(2011BAI08B04)

【继教项目】

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脑血管病临床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每年举办一期。

承担广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应用推广》已举办高级培训班共5期

【发表文章】

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

[1]AP-1蛋白c-Jun与Fral形成二聚体促进类多巴能神经细胞SH-SY5Y存活,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2

[2]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形态学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8

[3]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8

[4]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广东医学,2013.10

[5]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14例,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8

[6]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6

[7]尼莫地平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及机制研究.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4

[8]不同治疗目的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5

[9]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随访研究.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6

[10]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栓塞治疗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放射学实践.2010;6

[11]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特征与使用Onyx栓塞治疗的体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2

[12]过表达E2F1保护神经元依赖其转录活性.解剖学研究.2009;12

[13]过表达转录因子E2F1对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12

[14]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10

[15]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4

[16]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8

[17]无显著占位效应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初步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7

[18]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隐匿型脑动静脉畸形.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5 [19]早期终板造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影响.广州医药.2005;5

篇2:何伟文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陈淑云,女,1972年生,经济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95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经济管理系本科学位,200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2010—2011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城市经济管理系系主任。

二、研究方向和主要学术观点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城市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住房制度、房地产金融、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等领域。主要学术观点包括:

1、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配套改革,但我国住房制度作为单项制度进行改革,因此产生很多遗留问题,住房货币化补贴滞后与住房价格持续上升的矛盾凸显,由此导致住房财富差异进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此外,售后公房的物业管理问题、公积金问题成为社会反应较强烈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住房问题,不仅是住房消费层面的问题,还包含住房财富分配层面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使住房产权成为家庭财富的蓄水池,打破低收入家庭的贫困循环,为家庭积累财富,扶持建立低收入家庭自我发展机制,从而缩小社会贫富两极分化。

2、在我国住宅市场中,居民家庭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对住宅的需求行为直接影响住宅市场的发展与运行,同时其行为也受住宅市场及住房制度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住宅市场中居民家庭经济学为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表现出典型的“羊群效应”。居民家庭对相关住房制度的认同与反馈也会影响我国住房制度严谨的路径。

3、房地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对城市化、房地产投资和城市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房地产投资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有正相关,但远没有社会舆论认为的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中增长的程度。

4、当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管理同时存在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这两种管理代表不同性质的管理,在发展中同时面临不同的困境,解决这些困境需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治理框架。同时结合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小区和襄樊市中山巷社区的实例,研究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在实践层面的融合案例,为现实中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整合提出可行路径。

三、近三年的主要科研项目

1、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NCET 13-0814);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公共租赁住房后期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BGL101);

3、湖北省政府治理成果采购重点资助项目《全省保障房 建设及管 理相关政 策研究》(项目编号HBZZ-2013-06);

4、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2014年项目《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研究》;

5、湖北省住房保障局2013年项目《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研究》;湖北省住房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2年委托课题)《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遗留问题研究》等。

篇3:何伟文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据课题组负责人何克忠介绍,清华智能车THMR-V的研发,是为了配合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项目的研究,由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资、移动机器人课题组(THMR)承担研制的,也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验收。该智能车由三星SXZ6510七座厢式车改装而成,配置了规划计算机、监控计算机和多台测控计算机,配备了彩色摄像机、GPS、磁罗盘—光码盘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等多种传感器,并兼有面向高速公路和一般道路的自动跟踪、避障和视觉临场感遥控驾驶等功能,操作员可以依据车上传来的图像信息进行视觉临场感遥控操作。

他说:“在高速公路上自主行驶时,THMR-V的车道线跟踪平均速度为100km/h,最高时速超过150km/h。教育部的鉴定意见认为智能车的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外先进水平。”清华大学成功研制智能车THMR-V,也被评选为2003年公众最关注的中国十件科技大事之一。

全局路径规划,局部路径规划,智能控制决策,传感技术和信息融合,自动驾驶技术,智能机器人体系结构,计算机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声、像无线传输,遥控技术,智能监控和人机交互技术,智能机器人集成技术等都涵盖在清华大学智能移动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中。这些技术能够广泛用于载体和民用车辆如消防车辆、轿车、公共车辆的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和遥控驾驶,对危险、有毒、有害场合的观察、处理、监控、维修、排障等也有很大的帮助。

清华智能车与移动机器人课题组完成的论文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和Autonomous Robot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并被欧盟收入智能车的主要研究成果中。

除智能车THMR-V外,课题组还先后设计和研制了室内移动机器人THMR-I、THMR-II、THMR-IIA和室外智能移动机器人THMR-III。2000年,移动机器人课题组与徐工集团协作,成功地开发了LTU125A自动摊铺机,推动了我国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发展。

课题组还成功开发了多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如总线式系统TH-STD-7000、TH-IPC-7000、TH-104-7000以及嵌入式计算机模板TH-MCS-7855、 TH-MCS-7816 和TH-MCS-7845。

自1986年以来,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THMR课题组先后承担了与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有关的6项“七五”至“十一五”国家科技重点项目,8项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等科技研究项目,同时还承担了6项由国家邮政研究所、徐工集团、Omron公司等国内外企业支持的、与移动机器人技术有关的研发课题。

何克忠毕业留校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课题组科技研究开发的组织者、参与者,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曾获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国家科委“863”计划先进工作者三等奖;北京市劳动模范,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教材3部,其中一部获得电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参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近百篇。

篇4:何伟文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张跃平, 1961年7月出生, 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专业, 1982年7月毕业。同年9月考入华中工学院数学系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 1984年7月毕业, 同年分配到中南民族学院数学系工作。1992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1995年6月毕业, 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方向, 2003年6月毕业, 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任教。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科带头人、湖北省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常务理事。

学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近期参加项目·

目前共承担了6个项目, 共有两类:

一是经济学理论研究, 如《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两种改革模式的制度分析》、《委托———代理理论的实证研究》、《中介机构的激励机制设计》等。这种研究对现有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制度经济学中的激励制度安排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将制度经济学原理应用到民族经济研究, 鉴于民族地区经济中主要是市场意识落后, 强调民族地区扶贫与经济发展必须注重制度建设, 以良好的市场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如《西部大开发要注重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民族地区扶贫取得成效的关键》等论文被其它刊物摘录、转载。

·研究成果·

(一) 近期发表杂志论文

(1) 《委托—代理激励理论实证研究综述》, 经济学动态, 2003.6, 人大复印资料论文转载;

(2) 《Incentive System Arrangement:Key to the Effect of Poverty-Supporting Policy in Regions of Minorities》, USA-China Business Review, 2003.5;

(3) 《制度创新: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5;

(4) 《树立科学观, 推动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广西民族研究, 2005.1;

(5) 《民族地区小额信贷扶贫成绩与挑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5;

(6) 《民族地区小额信贷扶贫:机制与挑战》, 中国前沿问题研究, 2005.12;

(7)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评估报告》, 2006;

(8) 《经济增长中制度绩效实证分析综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3。

(二) 近期发表专著

(1) 《数学与财政学》, 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2;

(2) 《制度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民族出版社, 2004.11;

(3) 《金融支持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民族出版社, 2007.6;

(4) 《西方经济学题解精粹》,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9。

·获奖情况·

上一篇:成语分类专项复习下一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