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寨中学

2024-05-02

野寨中学(通用5篇)

篇1:野寨中学

野寨中学校友会新春联谊会纪要

2012年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一)下午野寨中学校友会新春联谊会在潜山县皖城大酒店召开。利用春节回乡过节之机,野寨中学各地校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应学校之邀相聚皖城,共叙友谊,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到会的各地校友会代表有广东洪结发、聂笋;深圳汪全信、王文生、黄磊;北京葛良竹、程度才、王全军、汪斌、葛建国;上海王红新、芮立平、许华胜、周斌;合肥操诚、方降龙、汪江华、王创、方高倪、王章来、张杰、王梅芳、王一中;江苏韩璞庚、聂赟、汪潇琳、杨华凯、徐俊、丁世福、许长春、程凤;浙江储张杰等32人。潜山县政府石力县长、郭玉晟副县长、县教育局叶方波局长出席招待会。徐汉夫校长、徐富贵副校长以及二级机构程后生、董文赟、方立平、陈青林、林松华、严鹏、程林等人参加会议。

联谊会由徐汉夫校长主持,徐校长首先表达了对校友们的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向校友介绍了校情和打造绿色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高品质校园的办学目标,野中即将迎来2013年70年校庆,70年风雨历程,学校不断壮大,这里凝聚着野中人不懈追求的辛勤汗水,也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各位校友能为野中的发展出谋划策,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接着,在座的校友一一自我介绍,王章来等校友表示愿意为野中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校友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王红新校友认为,当前国家对教育投入巨大,教育赶上了好时代,野中赶上了好时候;野中校友资源巨大,要加强联系,尽快办一份校友报,每季度或半年一期,让校友了解野中的发展;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国外许多大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经费来自捐赠,一把手校长甚至专门负责捐赠,野中可以号召校友年度捐赠,如果每位校友每年捐赠100元,野中2万多校友,每年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年度捐赠是国际惯例,要形成常态化,要比超,要公布信箱、账号,可以在校友报上公布捐赠情况;野中是应试教育的代表,这并不丢人,国外都这么做,高考指挥棒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要强化,这是野中的优势,当然农村长大的孩子相比城里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还是处于劣势,自己有亲身体会,所以我们在搞好应试教育的同时,要让农村孩子多长见识;可以让一些校友回母校讲座;我决定在2012年把一些大的企业家拉到安徽考察,重点在安庆,天柱山,尽量为野中搞好对接。

芮立平校友建议学校建立野中校友会总网站,把各个地区校友会网站接管起来,整合资源,由专人负责,保证校友信息畅通。

王红新校友建议成立校友记者团,可以让年轻校友一个负责几个,对校友进行采访、沟通、宣传,把校友好的建议刊登出来。

周斌校友认为要让校友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建一个网站,派专人负责,让大家共同为野中70年校庆出点子;要不断发掘和培养野中文化,野中文化到底是什么?这是精神传承的问题,以前经典的一些东西离我们太遥远;要启动教师或者说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开展交流互动,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我和我的团队都会不遗余力地为母校 服务。

徐汉夫校长肯定了教师只有走出去,才能提升境界。

芮立平校友提出教师也要提高物质奖励,如设立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促进教师干出成绩,教出水平。

王红新校友愿意为母校老师培训提供帮助,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校有着世界一流的培训平台,可以安排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今年7月份左右为培训野中教师专设一个班,免去培训费用,学校只要支付极少的差旅住宿费用。

葛良竹校友补充认为外出进修学习对人的自我提升作用很大,自己在上海大学习一年收获颇丰。

汪斌校友认为徐校长讲话令人振奋,祝愿野中的明天更美好;同意办一份野中校友报,半年或一个季度给校友寄送一次,加强校友联系;愿意在自己创办的《启智》等刊物中为野中校友会开辟一个窗口介绍野中校友;自己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到天柱山和野中走一走,为我们野中的老师和学生讲学。

葛建国校友认为目前国内捐赠集中在企业捐赠这一块,其实个人捐赠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起步做好野中校友基金会,潜力是巨大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有“新长城自强班”基金会项目,可以为母校争取,组建一个班,救助贫困学子。

操诚校友建议野中校友会既要考虑捐赠,更要考虑如何把校友会建设成为一个校友交流的平台,校友心灵的家园;捐赠要量力而行,把重点放在资助贫困的学弟学妹方面;作为合肥校友会会长,我会关 注母校发展,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办好自己的事,办好校友会,为母校出一份力。

韩璞庚校友认为校友会建设要把握好虚和实,2013年校庆是个实的西,校庆在精神方面的建设不能太虚,要吸收一两个识大局、高眼光、高情商的人来联络校友,具体的措施要细化,虚和实的结合要处理得好。许多工作要尽快落实,五月份前要到位,要稳中求进;学校要把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人才的培养最重要。

周斌校友强调校友会走的是情感和人文的路子,比较纯粹,不需要担心捐赠问题。

储张杰校友赞同以人文和情感为交流平台建设好校友会;提议学校充分利用政府和军队的人脉资源,发动全部的野中校友积极为学校做贡献;捐赠不拘形式:可以以“人名”命名一个教学楼,也可以捐赠一棵树。

汪江华校友代表军旅校友表示身为一名军人,身在部队,心在野中;每次路过野中都心潮澎湃,看到校友园地非常激动,校友会确实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会尽我们所能为母校添砖加瓦。

王红新校友补充认为,作为农家子弟有现在的生活理应感激母校培养,捐赠一事不能成为校友的负担,各地区和校友个人情况不同,要根据自己的财力行事,千万不能造成各个校友会为此比拼;学校校友会是个长期的工作,学校要安排固定的专人负责,工作队伍要考虑老中青结合,要常态化、专人化;建议学校成立校友“导师团”,每年组织“导师团”成员回母校搞一次讲座,甚至可以成立“天柱沙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安排校友记者团记者每人采访二到三个校友,把校友事迹整理成册。

黄磊校友表示是野中改变了我,怎么来表达我的情意都不为过,母校和母亲一样,把捐赠摆在第一位也不为过。希望母校老师关注“后进生”,他们的情商、智商都不低;野中许多学生家在山区,对学生回家乘车问题能不能想出一点办法?建议成立一个年轻校友基金会,帮助年轻校友成长。

张杰校友表示自己首先就有一个感恩的心态,母校举行校庆,各位校友能给母校财力上的支持这是应该;老校友成长的经历给母校在校学生的教育意义很大;我和我的公司愿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母校做好校庆工作。

徐汉夫校长最后总结:野中有这样一个巨大的校友资源,非常感激,大家的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去做,校庆工作要进一步思考,下一步要认真谋划,请各位校友监督我们的工作。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定,仅供参考。

篇2:野寨中学

——野寨中学“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汇报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创建于1943年抗日烽火之中,校园北依天柱,南临潜河,环境优美,得天独厚。学校占地25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600余人,教职工220余人。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园林式单位。

近年来,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野寨中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认识

野寨中学,作为全国唯一为了守陵而建的中学。这里既是985位抗日英烈的墓园,又是培育英才的省级示范高中。有着独特办学背景的野寨中学,一直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学校以“景忠成人”为校训,意为 “景仰忠烈,觉悟后生”。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所有行政人员参加,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上级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文件,领会精神,统一认识。通过学习,认识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一系列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继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是落实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凸显办学特色的实际举措,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主要做法

为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在环境、课堂、活动三个方面做足功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发挥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积极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态文化。2006年兴建博物馆,内设范苑声文物馆、乌以风纪念馆、校史展示三块。学校博物馆收藏有范苑声先生生前收藏、书法作品、大批国民党要人为范苑声生前身后题字数十件,以及乌以风先生书稿、藏书等珍贵文物资料。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题写馆名;2011年 修缮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恢复忠烈祠内陈设的将士牌位,举行大型祭拜仪式,在安徽公共频道播出;2013年复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此举得到海峡两岸高层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为纪念塔题写了“抗战英烈永垂不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题写塔名“陆军一七六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在加强主体建筑的同时,也注重建筑文化的刻画,让掩映于山谷翠微之间的朱楼画栋都能透析出人文之美。庄重典雅的教学大楼,依山面水的建筑群落,小巧玲珑的曲拱石桥,精巧怡人的楼台亭阁,造型多样的文化墙,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我们在造型风格布局乃至色彩的选择上都要着意思考;点缀于校园不同区段的文化广场和各式园林小品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映成趣。不同时段师生们三五成群,徜徉其间,或畅谈、或小憩„„古色古香的教育设施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发挥活动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品格教育。根据当前的教育实际和青少年的思想动态构建德育框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品格教育模式。以知行统一为目标,在结合上做文章,将品格教育与规范学生日常言行相结合,与学校教育资源相结合,与社区、家庭教育相结合。

一是,以“微行动”来落实“大德育”。为了落实品格教育,学校推出了两个微德育活动,“光盘行动”和“不留麻烦给别人”,对学生就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吃多少,打多少,打多少,吃多少,将所打的饭菜全部吃光,厉行节约,然后将餐桌打扫干净,不留麻烦给别人。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现场管理,记录各个班级光盘人数,每月统计公布,作为班级考核的一项内容。

二是,以“小书信”来完成“大交流”。每当读到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这首诗时,令许多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游子自然而然地牵挂起自己的亲人,回味临行前亲人的嘱托所包含的深情厚意。为了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让初次离家来野中读书的学生时刻重温父母的嘱咐,在高一新生家长会上倡议家长与学生之间以书信相互交流,许多家长踊跃捐搞,从这些信的字里行间中可以体悟到家长对学生的深深关爱与期盼。于是我们将这些信件收集起来加以汇编成家教读本教材《爱的叮咛》这本书,供全体同学和家长阅读领悟——如何让家成为他们 共同成长的乐园。后又以“感恩 有你,感谢有信”为主题,让学生写信给家长,学校将这些信汇集编印了家教系列读本教材之二《花之心语》。

三是,以“小卡片”来浓缩“大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道是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的中心。《孝经》是儒家讨论孝道的一部专书,全书共有十八章。为便于诵读和记忆,野寨中学将这十八章微缩成《孝经微编》一篇,把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涵摄在了孝道当中。并制成小卡片印发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回溯到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经典之中,去寻找人生的智慧。

四是,以“小活动”来促进“大成长”。野寨中学诞生于1943年抗日烽火之中。时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由皖鄂两省十三县知名人士发起倡议,募资而建,取“景仰忠烈”之意,始名“景忠中学”。学校办学背景具有鲜明的抗战救国特征。在开学典礼上,老师给新生讲述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76师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历史,并带领学生齐背《孝经·微编》,音韵协和,悦耳动听。全体师生庄严宣誓:抗日救亡,先烈流芳;强盛中华,我当自强;忠孝为先,品格至上;景忠成人,奋勇担当。一时间景忠园里口号声声,经久不散。

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开设传统文化习修课程。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在高

一、高二学生中开设阅读课、写字课。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特级教师王敬波编写的校本课程《放飞想象——中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要略》,2007年9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做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校本教科书正式出版发行,安徽教育出版社和县教育局于2007年10月召开推介会向全省推广使用。由王敬波老师编写的另一本教材,《中学生古典诗歌分类鉴赏读本》也于2010年5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列为普通高中校本教材。王敬波老师亲自在高

一、高二开设选修课,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提升人文素养。几年来,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开阔视野。分别组织了以“圆梦清华”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夏令营、以“牢记历史” 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夏令营和“感受前沿” 为主题的科技教育夏令营等三届夏令营活动,组织了近两百名学生分赴北京、南京、上海开展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用头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悟。

三、思考体会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点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的推进有效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我们认为应该注意在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文化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认同,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是三个层面的倡导,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

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法治、公正,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看这三个层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都体现出来了,而爱国、诚信、友善、和谐这恰恰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自由、民主、平等、法治我个人觉得这恰恰又是现代文明的标尺,而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社会转型升级的镇痛对我们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振动,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再加之趋向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现代人类文明紧密的结合起来,传递正能量,争强民族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胸襟的知礼守法的现代共鸣。

第二是要坚持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发觉与当代转换,要坚持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明相融相通,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要求,要主动遵循依法治国的目标,着力推进法治文化、法治校园建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的法治精神。

第三是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物华天宝的潜阳大地连带文人墨客,对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吟咏数不胜数,自古人才辈出,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在潜山留下诗句,我们将充分开发经典诗文的体验课、兴趣课等课程,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

篇3:野寨中学

一、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环境文化”

野寨中学具有独特的“环境文化”, 这种“环境文化”是其“以文化人”办学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重要实现途径。在物质层面, 野寨中学的环境文化表现为大量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承载着野寨中学的厚重历史积淀与办学理念, 自然景观与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相映成趣。在行为层面, 野寨中学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时刻指引、塑造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辅助“以文化人”办学理念的实现。

1. 民族抗战的人文景观

野寨中学的博物馆内既专门设有范苑声先生和乌以风先生的纪念馆, 又特别设置忠烈祠、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景忠厅和范园等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不仅直接体现野寨中学“景忠·成人”的校训精神, 更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对学生的教化, 最终成为“以文化人”的重要渠道。如今, 忠烈祠、抗日阵亡将士墓、景忠厅和范园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野寨中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春风化雨的自然景观

野寨中学地处儒释道三教荟集之地, 依山傍水, 是一座花园式校园。校内红枫锦簇, 绿草生辉, 古木参天, 林泉清幽, 于浩然亭登高望远, 幸甚至哉。野寨中学的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化, 这种教化来自春风化雨的自然景观所营造的潜心治学的氛围。

3. 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中的显性文化, 又是校园文化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 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 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总体而言, 野寨中学按照“文明、洁美、安全、有序”的目标, 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景色宜人, 使人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具体来说, 亮点有四个。一是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 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二是在校博物馆内或其他醒目位置, 展示学校的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及学校标志, 既宣传学校, 又引人瞩目。三是在教学区、运动区内, 设置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绿化带或气势恢宏的大型围墙宣传字画, 以达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四是根据校舍特点, 设置“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和“名人走廊”, 并在其间布置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及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 以使广大学生在楼层文化的熏陶和榜样力量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停超越自我。

二、科学、民主、系统的“管理文化”

野寨中学在70年的办学过程中, 不断大力开展教育管理创新, 形成了科学、民主、系统的“管理文化”, 具体而言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基点”“三个重心”“四种形式”“五大组织”和“六项制度”。

1. 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 即以人为本。首先, “以人为本”体现在“以生为本”方面。野寨中学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坚持素质教育, 坚持关爱每个学生, 具体包括五点。其一, 让贫困学生专心读书, 实施贫困生救助制度。每年新生入学后, 学校便对贫困生进行家访, 然后制定多项措施, 减轻贫困生的生活负担, 排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学校每年用于救助贫困生的金额高达人民币100万元以上。其二, 让留守学生安心读书, 用爱心搭建和谐温馨的家园。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农村学校, 野寨中学留守学生的比例占30%左右。给留守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农村中学践行教育公平的重要责任。为此, 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专门为留守学生开展特别活动。例如:在双休日专门为留守学生开放图书馆;或在双休日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经典电影;抑或随班主任一起出游。又如:校团委组织开展“书信感恩”活动, 要求留守学生每月给父母写封信, 向父母报声平安,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其三, 学校设立“校长信箱”, 办好“家长学校”。一是设立“校长信箱”, 主要方便家长有话对校长说。二是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春节前学生父母返乡的机会, 召开“留守学生家长座谈会”。三是由于班主任、家长和学校的三结合工作突出, 野寨中学的“家长学校”被评为“安徽省家教名校”。其四, 对所谓的“问题学生”, 学校设有专职的心理教师, 建成心理健康咨询室。其五, 对特长生, 学校坚持因势利导, 并创建特长班, 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特长。其次, “以人为本”体现在“以师为本”方面。多年来, 野寨中学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的宗旨, 以教育实绩吸引教师, 以安贫乐道的文化精神影响教师, 以浓浓的深情感染教师, 旨在鼓励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2. 两个基点

“两个基点”, 即科学管理、文化管理。野寨中学以教育质量作为科学管理的出发点, 并采取一切措施保障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具体包括两方面。其一, 为了提高学业成绩, 野寨中学不仅将具体管理权限下放到年级部, 以利于各个年级部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制定管理机制、创新激励机制, 而且将奖金与教育质量挂钩。例如, 学校创建双选会, 以便让不同的教师自由结成战斗团队, 共同保障班级的教育质量。其二,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 扩大野寨中学的社会影响, 野寨中学采取保护校园文化建筑、编写校史和拓展校本课程及开展社会实践等措施进行文化管理。一是学校修缮烈士陵园, 修建范苑声陵园和学校博物馆, 每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 以野寨中学的英烈精神和文化气息感染学生。二是野寨中学重视校史的编写和校本课程的拓展, 这对传承野寨中学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野寨中学不断开展社会实践, 几十年来坚持组织学生照顾孤寡老人, 并经常去天柱山参与环保活动。

3. 三个重心

“三个重心”, 即把高考成绩、学生素质和教师归属感作为管理重心。其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学校坚持大力引进优秀教师,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二,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其三, 为了提高教师的归属感, 学校加大教师培训, 关注教师个人生活, 建设教师食堂, 等等。

4. 四种形式

“四种形式”, 即民主化、科学化、效率化和信息化。“民主化”即野寨中学在校园管理中重视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 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例如, 在确定各个教学团队的过程中, 学校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 坚持“双选” (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选择班主任) 。“科学化”即野寨中学坚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管理, 坚持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贡献考量教师的工作状况, 发放绩效工资和各项奖金, 做到多劳多得, 真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效率化”即野寨中学打造扁平组织, 减少学校管理层级, 将年级部作为实体化组织, 实际负责各项教学工作。“信息化”即野寨中学完善学校信息建设。例如, 校园网络办公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电子阅览室和学校网页的创建等, 既提升办公效率和教育质量, 又加大对外宣传, 还提高野寨中学的知名度。

5. 五大组织

“五大组织”, 即党总支、校友会、基金会、年级部和学生会。其一, 党总支。多年来, 野寨中学坚持党总支领导, 提高行政效率。野寨中学党总支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 配合校长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其二, 校友会。校友会作为野寨中学近年来新建立的组织, 正日益发挥关键的作用。70年来, 野寨中学已培养了两万多名优秀毕业生, 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作出了不俗的成绩。近几年, 野寨中学建设了遍及全国的校友会, 既加强校友联络, 又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还为校友回馈母校开创多种途径。其三, 基金会。基金会也是野寨中学近几年重点建设的组织。基金会的建设不仅提高野寨中学的筹资能力, 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其四, 年级部。在校内事务的管理上, 野寨中学坚持权力下放, 将年级部建成领导教学的实体机构, 学校层面更多地负责学校的外部联系和战略规划。其五, 学生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野寨中学非常重视学生会建设,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 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包括赴敬老院慰问老人、按时祭扫抗日烈士陵园及参与天柱山环保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会的自治能力, 更使参与活动的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奉献精神的熏陶。

6. 六项制度

“六项制度”, 即《班级管理周制度》《教师量化评估制度》《班主任量化评估制度》《野寨中学高考奖励制度》《野寨中学优秀教研组考评细则》和《野寨中学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制度》。这六大制度涵盖了学习、考勤、奖惩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并汇编成《野寨中学管理工作手册》。

为了确保这六大制度及其他相关子制度的实施, 野寨中学分别成立了以教职工为主的“非常设机构”。例如, 财务稽查小组、基建领导小组、大宗物品采购小组、公费医疗管理小组、职称考核小组和微型工程建设小组等, 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尽可能由教职工参与讨论并提供可实施方案。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让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 既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又令各种措施精细化与程序化。总之, 科学而富有文化气息的管理有力地推动了野寨中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自立自强、崇真求实、勇于担当、知恩回馈的“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直接延伸, 又是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言行和观念总和。“学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产物, 伴随野寨中学70年的历史征程, 逐渐形成自立自强、崇真求实、勇于担当、知恩回馈的“学生文化”。

1. 自立自强

从历史上看, 创办于1943年 (特殊的抗日救国背景下) 的景忠中学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 艰难的生活条件和国耻家恨所营造的社会环境使最初的景忠中学“学生文化”具有一种自立自强的原始火苗。新中国成立之后, 景忠中学几经变迁。近年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 扎根于农村的野寨中学面对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面对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发展, 和城市中学相比, 必须承担和正视资源匮乏和条件艰苦的现实校情, 践行和继承前人的志向, 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村学生。众多来自当地农村的学生, 深受厚重校史的激励, 积极正视现实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在日常班级学习、校园活动及社会生活、实践等行为规范上表现出一种自立自强的特色。

2. 崇真求实

厚重的校史和现实的环境不断激励和磨砺一代又一代野寨中学学子以崇真求实作为价值追求。教室内张贴的名人名言体现的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及精神不断影响和改造着学生的思想。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 我们发现他们把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 他们在内心深处已树立起崇真求实的人生志向。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我们发现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与向往, 并希冀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转型期的国家、社会和乡村贡献力量。

3. 勇于担当

国运兴衰, 匹夫有责。建校于国难当头的历史危急时刻, 野寨中学自创立之始就被赋予了一种心系国运的特殊文化标签和符号。少年强则中国强。学校和教育是培养更多、更强青年学子的主要阵地, 通过教育培养勇于担当国家兴亡的青年学子是野寨中学创办者的重要理想和追求之一。学校历代管理者及师生员工虽扎根乡村, 偏居一隅, 但服务国家、社会的信念早已成为他们的价值追求, 这种勇于担当的思想观念是“学生文化”的最好体现。历史意志需要传承, 现实生活需要正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知识经济的强力推动下日新月异, 勇于担当作为一种坚实的价值追求面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形式, 野寨中学的学子正在不断地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 以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好地践行勇于担当的时代使命。

4. 知恩回馈

野寨中学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知识, 体验了生活, 感受了关爱, 走出校门, 进入社会, 对母校的特别情结非同一般。他们以不同形式参与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年度捐赠计划”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校友的提议与参与中成立, “启航奖学金”“浦江奖助学金”“能改奖助学金”和“乌以风优秀教师奖”由校友捐资设立, “思源泉”和“景忠大讲堂”等由校友出资修建。

四、尊重与合作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 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 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审视野寨中学的教师管理制度, 可见其具有尊重与合作的“教师文化”, 具体包括四点。

第一, 学校形成了严谨的教科研制度, 重视课题研究。野寨中学以科研为抓手, 将科研、教研整合在一起, 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研究方式, 通过教研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不仅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更能培养出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在课题研究中, 野寨中学通过强化教研组、年级部等微型团队的建设, 使教师专业发展既立足于个人, 又依托团队, 最终打造优秀的团队文化, 涵育尊重与合作的教师教研文化, 体现学校团结一致的精神。

第二, 学校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子”模式, 即“结对子”“搭梯子”和“压担子”。其一, 结对子。富有经验的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 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二, 搭梯子。学校给优秀教师搭梯子, 鼓励其不断提升, 为其成长为名师创造良好条件。其三, 压担子。对青年教师委以重任, 使其受到锻炼, 增长才干, 最终提升专业素养。这样, 尊重与合作的“教师文化”渗透其中。

第三, 在教师激励方面, 学校注重沟通和激励的效应。为此, 野寨中学建立了教育科研奖励制度, 并大力支持教师外出交流和培训, 还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有关教学、课题的研讨活动等。

第四, 学校已意识到要想稳定、健康和科学地向前发展, 就离不开教师管理制度, 离不开“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制度的外在形式内化为人的自觉行为, 即人对制度的内化、认同和自觉遵守。因此, 野寨中学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教师对制度的自觉认同和积极遵守上, 站在文化的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真正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五、博专结合的“教学文化”

农村地区的教学需要通过立足本校教学实际的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同时,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衔接当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使学校能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展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研究及创新工作, 从而使自我更新后的“学校文化”为教育及课堂教学注入活力。野寨中学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基本理念, 一方面狠抓高考科目的教学质量, 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另一方面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 认识到农村学生的培养需要一条“亦博亦专”的教学之路。基于此, 野寨中学结合办学历史和特色, 研发多个校本课程, 既满足学生的课程选择,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注入更长远的动力, 又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传承学校优秀的历史文化, 提升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本报告讨论与撰写的指导教师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刘复兴教授。参与本报告讨论与撰写的成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暑期实践团队长徐赟及李中国、刘利群、张会杰、杨志、李庆成、陈晨、余晖、刘惠、蔡亮亮、谭敏达、上官金曼等队员, 还有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的徐汉夫、徐富贵、朱太平、林斗宏、徐枝生、程金豪等教师, 最终由徐赟整理定稿。

篇4:“动中学 玩中学 乐中学”

【关键词】音乐课堂 音乐游戏 兴趣

[正文]:

孩子刚刚从长辈的手中跨入幼儿园,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都是一样活泼好动,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从教以来,对孩子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可以用“闹”来形容,他们不喜欢学音乐的理论知识,不喜欢欣赏音乐,就喜欢“动”,因此如何让音乐课生动活泼起来,成为孩子们快乐的三十分钟是很值得研究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新课程下的音乐教材突出了学生编创的特点,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编创性。但是再好的教材,教学过程也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要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要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而音乐的趣味性是通过音乐游戏来表现的。通过这两年来的课堂教学,结合实例,谈谈我在幼儿音乐课中用多种游戏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孩子们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在游戏过程中去学习音乐知识。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1、“动中学”——在律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表现力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所以要提高教学过程的律动性,我们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同一课内的听唱内容的结合点,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把教学内容“生动”起来,通过音乐与身体感应的结合,让孩子们体验体态律动与音乐韵律结合的美感,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哇哈哈》歌曲中,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唱新疆民歌。如果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来教授这一知识点效果不会太好,很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让孩子们讨厌听新疆音乐。我在这一课堂中充分应用了体态律动教学,用“我们去新疆游一游”为主题,首先让孩子们自己来介绍新疆的民俗风情,再播放《新疆之春》的音乐,向孩子们提问:“音乐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好象看到了新疆小朋友在草原上跳舞,唱歌”。这个时候我就跳几个新疆舞蹈的动作”,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一个个都跟着老师跳起来。

2、“玩中学”——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推动生产、促进科学和文学艺术创造发明的重要力量。所以在音乐新课标中强调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往往被忽略掉,很少有教师去尝试着把创造教育的思想用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相对才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困难一点,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感悟性要强与其他的学科,好奇心能驱使想象力,想象力能激发创造力所以老师们只要引导得当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3、“乐中学”——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都重要“,音乐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所以音乐课中培养和发展故也显得及为重要。在幼儿园里欣赏内容是学生们最不喜欢接受的内容,如果让他们听磁带来欣赏,教学效果相对教差,是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的。老师一般都借助多媒体、图片、讲解来帮助学生来理解。我觉得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也不失为一中好方法。所谓的情景表演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到想象的天堂中。例如,《粉刷匠》聆听完后学生可能还感受不到音乐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老师如光用讲故事的形式可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印象不深,所以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想象中的粉刷匠(有戴帽子的粉刷匠、有趴在梯子上的粉刷匠、還有把脸刷花了的粉刷匠------),这样同学们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即兴表演,目的是让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粉刷房子的感觉。还有通常学习一首新歌,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教授歌曲的方法是老师通常先教旋律,后配歌词,在让学生反复学唱,直到唱熟后一节课过去了,目的是达到了,但学生也唱累了,兴趣也没了。这种方法常常使课堂气氛很沉闷,枯燥,毫无乐趣。因此教师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在听清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想象音乐场景,音乐故事等。采用这种启发开方式的教学方法既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又在不经意中突破关键,同时又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4、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很多,在课堂中经常变换座位,让男女生进行唱歌比赛,开一个小小的音乐会,进行一次音乐的才艺大比拼,也可以布置布置教室等等。但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只要以趣为翅,小朋友们定能在快乐的音乐海洋中“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从而感受到音乐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篇5:玩中学 做中学 赛中学

一、“玩”中学——把数学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中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低年级是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游戏活动是他们的最爱,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游戏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趣味浓厚的儿童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

例如,教学“人民币”以后,我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制作出价格标签。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顾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则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加深學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运用角色扮演法,把游戏引入课堂,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悟,在笑声中学,在笑声中记,饶有兴趣地获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做”中学——把数学探究寓于操作活动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地理解。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分组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图案,(里面有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等立体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孩子们从积木中找出自己认识的立体图形并说出它的名称,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为认识平面图形作好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积木的面:“感觉这个面怎样?要想把这些物体上一个个平平的面搬到一张白纸上,有办法吗?动手试试吧。”孩子们兴致盎然,动手操作:学生四人小组分工,一人画两个图形。画完后,把它剪下来,并进行分类。这样,孩子们在操作中初步体会到“面在体上”。然后,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找一找”图形等实践操作活动,去探究、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对于动作思维占绝对优势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亲自动手是最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数学探究寓于操作活动中,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三、“竞赛”中学——把数学练习寓于竞赛活动中

心理学表明,临下课前10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更容易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进行课堂练习。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

例如,教学完“9加几”以后,我设计了“哪列火车开得快”的竞赛活动,根据本班的学习小组数,准备了几列“小火车”口算卡片,小组成员每人做一题,然后传给下一位同学,比赛哪组的速度快,正确率高。孩子们在紧张、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这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把数学练习寓于竞赛活动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有趣的游戏,没有谁能够拒绝;挑战性的实践操作,谁都想试试;轻松好玩的竞赛,谁也不想错过。在数学课上,我觉得孩子们不仅是在学习着数学,而且在创造着数学。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张扬着个性,表现着自我,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中。因此,我们要用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求知的欲望,以趣启智,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梅华.点击鼠标引导幼儿轻松快乐学习[J].好家长,2015(Z2).

[2]尹巍.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5(18).

上一篇:革命遗址观后感下一篇:最新圣诞节给老婆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