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毕业论文

2024-05-02

经典毕业论文(精选9篇)

篇1:经典毕业论文

1) 愿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直到实现远大的理想。

2) 生活红红火火,感情甜如鲜橙,黄金滚滚而来,绿树群山常在。青鸟护你平安,蓝天任你翱翔,事业顺如紫电,共筑七彩人生!

3) 我多么希望你能留下去,那份千言万语化成的不舍,尽在这不言之中,但那已经不可能了。

4) 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

5) 曾几何时,由于高考的失利,我带着失落的心情来到了五月花,在这所寄宿制的学校中,我感到了家的温暖,严格的校纪校规,作息规章制度,令我想到最多的是母亲那严厉的面容,还有这里的老师,给了我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动。

6) 明天你要去远航,请把这小小的礼物装在胸膛,它会化成你的信念和力量,鼓舞你去战胜狂风恶浪。

7) 初三了,我即将离开,离开倾听了我三年的孤寂的一草一木。秋千因我的学业繁忙而习惯了孤独;木棉花期已经过去;百合也已凋零。我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

8) 在此向全体喜欢过我的人,暗恋过我的人,说声感谢你,如果对方有耐心的话,我愿意继续和你合作。

9) 还异常清晰地记得去云峰山野炊的时光,我们一路走一路寻觅春天的足迹。怎么敢忘记广组长带着我的高压锅闯天下,龙厨师炒的那一大桌子菜,那一大锅被我们抢完的没有盐的汤,还有屈屈就要被风吹走的小身板儿。

10) 我们曾是并肩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张课桌上的学友。当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请接受我深情的祝福。

11) 小舟在青春的港口起航,我们暂时分手,满载着理想和追求。重新相聚在何时?将在那丰收的时候!

12) 统统都市跟着光阴的一声轻叹,转而尘埃落定。而云消雾散,这个从始至终都冷冰冰的词语,它包孕了太多没法说出口的无奈和舍不得。瞧,正如咱们三年多彩的初中生存,是那末快,那末快就将过去。然后,酿成回想,被咱们深埋心底。从此,再无声气……

13) 统统都市跟着光阴的一声轻叹,转而尘埃落定。而云消雾散,这个从始至终都冷冰冰的词语,它包孕了太多没法说出口的无奈和舍不得。瞧,正如咱们三年多彩的初中生存,是那末快,那末快就将过去。然后,酿成回想,被咱们深埋心底。从此,再无声气……

14) 三个希冀的春天,我们播种了三次;三个金黄的秋天,我们收获了三遍;我们曾经受了三个火夏的磨砺和三个严冬的考验,请别忘记这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时光。

15) 与你相识,我感到无比幸运,而能与你相知,我倍感生命的充实,以前嬉笑相伴的日子。

16) 也许时间真的是那么的不等人,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中考倒计时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直到我们逐渐感受中考的来临,感受这份离别的酸楚与战斗的紧张。我们合影留念,为的是记下每一张我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笑容。我静静地仰望蓝天,我曾经在它的怀抱下生活了三年,那分眷恋,那分难忘。

篇2:经典毕业论文

2)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真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像幽香的小花,开在深谷。

3) 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4) 放手后的微笑,只是用来掩盖疼痛的伤疤。

5) 曾经追逐的我们,嬉笑在一起,玩闹在一起。走过的风雨以不在。我们怎么能不给彼此留下点什么呢?

6) 怀念那段我们上课睡觉觉,下课蹦跳跳,考试死翘翘的时光。

7) 不必让种种记忆永远和自己同在,就让它留在它所形成的地方吧。

8) 抱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睡觉,醒来后发现通知书变成了毕业证,证明我曾经在这里睡过。

9) 瞬间感动丰盈于心;擦肩之缘诠释岁月。与你携手亦无悔。花开是我懂你的笑颜;花落是我为你舞动的诗行。毕业了,无论海角天涯,留一路花香便是永恒。

10) 我们用双手紧紧地握别,让感觉在手中轻轻撩过,共享一份难忘的温馨。

11) 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别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12) 把黄昏当成黎明,时间会源源而来;把成功当作起步,成绩就会不断涌现。

13)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屏中,小学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14) 采撷一串串的梦,学校的嬉戏,回想起是那么缤纷绚丽;而成长的追逐,竟已一跃而过。世间的尘嚣喧扰,似乎沉寂,让我重新拾取记忆的落英。

15) 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糖葫芦,那迷人的甜和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16) 理想的琴,须拔动奋斗的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

17) 静谧的天宇,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心目中的世界也许会变得和谐而安宁。

18) 毕业了,多么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19) 这一别,你会不会想我我不知道,但我一定会每时每刻想着你这个一同走过六年的伙伴;祝愿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生活越过越精彩。

20) 人生有很多的轨迹,也有很多从身旁擦身而过的伙伴;未来的路很长,希望我们能手携着手,一同走到我们理想的舞台,为生命火花释放我们的精彩。

21) 六年的时光真快呀!老师!跟您生活了六年,中间有打有骂。这些回忆已刻在了我的心里。

22) 拥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给别人一个灿烂的微笑,给自己一个真诚的自我,给学业画个完美的句号,给事业点个漂亮的开场。让我们扬起风帆,共赴风雨!

23) 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24) 生命的长河中,留不住的是年华和往事,留下来的是梦和回忆。大学时光默然逝去,社会纷繁的生活悄然而至,我诚挚的祝你:一帆风顺!

25) 曾经你我共沐一片阳光,谱写下友谊的篇章,多少回忆美在了心房。毕业分别了,愿我千万个祝福,时刻陪伴你左右。

26) 不论是你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你。尽情享受其中吧。回首这几年,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抱怨与遗憾,大学教会了我们很多真理。

27) 今日同窗分手,说一声:珍重!明朝校友相逢,贺一句:成功!

28) 凤凰花吐露着艳红,在祝福你我的梦。?当我们飞向那海阔天空,不要彷徨也不要停留。

29) 轻轻地,我们走了,正如我们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作别青青的校园。我们在这里留下灿烂的笑容,在这里,祝福你未来的日子更精彩。

篇3:经典毕业论文

关键词:毕业论文写作,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意义

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 不仅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 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更是为了端正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 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摸索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指导的方法, 寻求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的研究, 有利于经典艺术作品的继承和创新。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推进文化发展, 基础在继承, 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 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 继承和创新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是辩证的统一。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继承是手段, 创新是目的。缺少了继承, 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法捷耶夫在《谈文学》中说:“现代世界进步文学是过去文学发展中一切优秀成就的自然而然的——可以说是——合法的继承者, 同时他们又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海明威式, 更应该具备时代的理想和精神。对此, 无论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还是艺术家都有过深刻的阐述。马克思曾经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 而且是它的土壤。”[2]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艺术的继承性体现在内容和题材方面。画家吴冠中说:“风筝不断线。”[3]他告诉我们继承和创新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土壤。“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才能跨越前人探索过的阶段, 并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 去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创造。”[4]从这句话里, 我们清楚地看到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艺术是无国界的。任何民族的优秀的艺术成就, 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所以继承和创新不仅体现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对经典艺术作品的专题探讨上, 而且体现在平时日常的文化与专业的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不仅仅是对文化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尝试, 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知识与专业实践, 致力于使自己的学业与社会保持零距离的一次冲刺。所以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 我们选择舞剧《一把酸枣》作为专题研讨的材料, 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以点带面,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文化艺术的海洋, 经典作品不计其数, 但该剧在舞蹈艺术领域和学术上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而且曾获得过国家舞台精品剧目等多项大奖, 它不仅是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而且是山西打造文化强省的一个窗口。如今该剧已成为晋商文化的一个闪亮标志, 是全国艺术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舞蹈史, 人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舞剧《一把酸枣》在民族文化艺术上的地位和贡献。

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 第一次用歌舞的形式,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第一次用民族舞的形式, 赞扬了丝绸之路上, 英娘不畏强权同当地恶霸斗争的故事;《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 这三部作品凭着土美、怪美和丑美, 歌颂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地方风韵和时代风采;《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第一次用芭蕾舞的形式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土豪、斗地主, 妇女翻身得解放的故事展示给了观众;舞剧《一把酸枣》却是第一次把晋商搬上了高雅的舞蹈艺术的舞台。

再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习状况看, 无论是文化还是专业课的学习, 平日里教师们传授的虽都在文化艺术经典的范畴, 但是有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把教师传授的技巧简单化, 一味地只是找窍门;有的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 就只好把艺术专业的学习“神秘化”, 其结果是“望艺兴叹”;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了一着两势, 就感到足可以称“星”了。这些学习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 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 不仅可以继承和创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而且可以把日常的学习做个总结和比较, 更可以激励学生们发扬舞剧《一把酸枣》的制作精神:“探索、创新、开拓”。在教学的同时突出学院的艺术品牌, 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 对于形成地方院校的乡土校园文化风格, 提高毕业论文程序性认知规律的掌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探讨晋商独特精神的生命状态和生存状态, 以及晋商对人类文化艺术的贡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不仅需要继承和创新, 而且需要运用写作知识、民族文化常识和艺术概论常识。

“常识是人们普遍掌握的道理。不管到什么时候, 艺术总难免要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5]但是这些常识和“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 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 不体验就学不到”。[6]现代社会信息的时代, 知识是公益性的, 经验才是专利, 从知识的学习中获取智慧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就是运用智慧, 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毕业论文知识完成毕业论文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运用毕业论文写作知识, 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以至于将来步入社会时能“承担普及某些社会常识的任务”, 从而体验“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7]能够自我认识的快感。正如罗丹所说:“艺术, 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 渗透自然, 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 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 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8]毕业论文写作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分析音乐、舞蹈、色彩等艺术现象的一个过程, 它是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认知过程。因此, 在毕业论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要像学习艺术专业那样充满感情和耐心, 而且要用“锐利的眼光能够发现‘性格’, 换句话说, 就是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美的本身”。[9]这里的“性格”,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 发现在艺术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规律。

在展开经典艺术作品专题研讨时, 还要注意区别艺术专业学习与毕业论文写作思维上的不同。艺术, 就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0]余秋雨在《艺术创造论》[11]中引用了克尔希奈的一段话:

立在周围世界一切过程与事物背后的伟大秘密, 常常影像似的现出来或可感, 如果我们和一人谈话, 站在一个风景里, 或花及物突然对我们说话。你设想, 一个人坐在我对面, 而在他诉说他自己的经历时, 突然出现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这个不可把握的东西赋予他的面貌以他的最个性的人格, 却同时提高他, 超过那人格。如果我做到, 和他在这个我几乎想称之为狂欢状态里联系上了, 我就能画一幅画, 而这画, 虽然紧紧接近他自己, 却是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 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 而是表现出了世界里荡漾的精神性或情感。这样远的摆脱了自己, 以至于和一个别人能进入这项结合, 这个可能性。……从这个阶段, 用任何手段, 例如通过文字或色彩或音调来创作, 这就是艺术。

从这些论述中, 我们可以知晓艺术及艺术创作使用的多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创造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特点是:以表象为思维的中介, 形象地反映事物和创造成果。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神与物游”、“思与境谐”;它不排除情感体验的因素, 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可以在形象思维中相交织, 相渗透;可以借助想象, 超越时空界限, 跳跃形式逻辑的思维程序, 完成新形象的创造。正因为如此, 艺术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语言艺术, 还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 它们都是在刻意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塑造出一种艺术意象和意境, 一种心灵生活的图景。而毕业论文写作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 对艺术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导判断, 作出结论。王力先生曾说:“撰写论文, 第一点,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 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 也就是逻辑的头脑。”[12]逻辑思维要求人们必须冷静客观, 周密严谨, 认识、分析、总结事物时要剔除表面的东西和偶然的因素, 达到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规律的认识。但是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13]例如舞剧《一把酸枣》, 主人公小伙计虽然历经艰难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但却误食了有毒的酸枣, 以致命殇荒漠。这种财富与情感的巨大落差, 充满了哲理, 给人精神上巨大的震撼和惊醒。其中的《团扇舞》, 不仅婀娜多姿, 深受观众喜爱, 而且表现了中国地域性的某时期的一种特有的人文现象:小脚女人的典雅、端庄。但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 一提起小脚女人便认为那是中国女性耻辱的象征, 是很不情愿示人的。鲁迅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 但不知道详细,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舞剧编导抓住了女性这一时期的生存状态, 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使观众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文化现象。这就是艺术运用哲理的魅力。这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艺术进入哲理的领地, 也是人类在审美领域的一种整体性超越。”[14]这样看来,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既要运用形象思维, 又要使用逻辑思维。这不仅仅因为“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15]而且逻辑思维可以指引你理解艺术形式的最高境界。

三、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注意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思维方式的运用, 有利于改变学习方法, 端正文风。

这种研讨可以从课堂结构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 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活”。这种结合与改变是“学活”的一次努力, 是发现真理的一次锻炼。这种锻炼, 主要强调的是亲自动手的能力。这种结合与改变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16]这种结合体现了“教学做三者合一”[17]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将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 从只听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到与教师一起研究材料, 从感性地接受模仿到理智地总结分析, 从互联网上拼凑材料到专研学院的品牌, 从接受法到问题法, 从填鸭法到研究法。这些学习方法的改变, 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 同时发挥自主性和参与性, 提高思维的创造性。从学生的角度说, 这是调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某论题研究的一次“实战”, 是获得治学能力的一次严格的锻炼, 是学习阶段获得最佳学业成绩的最后冲刺、拼搏。从学院来说, 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成果的一个全面的考查、衡量, 是对其独立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在毕业论文写作中, 开展舞剧《一把酸枣》的专题研讨, 不仅是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强调和看重, 而且锻炼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 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检验, 是对将来职业能力的一个重新认识和定位。它不仅有利于独立思考的形成, 更有利于适应社会就业能力的提高。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 不仅使我们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 艺术实践与理论分析的能力得到提高, 而且有利于端正文风, 避免拼凑、堆切、应付、抄袭现象的发生。这样的专题研讨, 可以从各个专业的角度, 系统地分析、鉴别、对比、吸收经典艺术的精华, 收到学习实效。欧、美等国的高等学校对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像哈佛大学在有关的“校规”中就明文规定:学生论文写作如不及格, 必须照章补课。日本的很多大学, 毕业论文写作如果不合格, 学生是不能毕业的。学生论文写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位的获得和职业的谋求, 因此学生岂敢等闲视之、草率应付, 而是视为学习阶段中的一件大事。[18]如今我们国家在“科教兴国”思想的指导下, 教育的考核制度渐趋严格。尤其是艺术院校, 这几年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撰写逐步规范化, 要求也很严格。这样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而且检验了教学, 更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把毕业论文写作考核制度的情况作为招才引将的必备条件进行考虑, 因为这是提高单位人才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 同时也保持了论文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必将会进一步促进院校毕业论文写作及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合理, 使教学结构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13][14]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5, 第1版:89, 54, 75.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95:28.

[3][4]彭文民.艺术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7, 第1版:3, 73.

[5][11]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5, 第1版:83, 81.

[6][7][15][英]弗兰西斯·培根.人生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1978, 5, 第1版:204, 205.

[8][9]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5, 第1版:10, 2.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8, 第1版:550.

[12]刘锡庆.写作论谭.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3, 4, 第1版:443.

[16]王占魁.《“自在”与“自为”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2007, (10) :3.

[17]李和平.《教育的历史变革与现实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2007, (10) :10.

篇4:献给毕业生的十部经典电影

1毕业生(The Graduate)

达斯汀霍夫曼饰演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鲜人,面对众人祝福的所谓美好前程,他却感到一片茫然,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之后他陷入了一个已婚妇人的温柔网,既之又爱上了妇人的妙龄女儿。这部大胆揭露60年代美国年轻人迷失方向,摘掉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作品,被誉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其貌不扬的达斯汀霍夫曼因为深刻演绎这个反英雄人物,而步入璀璨的明星行列,此片也是麦克尼可斯导演的代表作。

2、保送入学(Risky Business)

一个高中毕业、等待大学入学通知书的调皮男孩,趁父母外出未归,竟然在家里开起了疯狂、性感、过瘾还兼赚钱的Party!没想到这个叛逆的鬼点子,却让前来作访问(口试)的入学考试委员赞为“奇才”,从而让男孩顺利取得进入商学院的资格。这部充满青春狂想的浪漫喜剧,是当今红透好莱坞的汤姆克鲁斯的成名作。片中他穿着内衣裤、戴着雷朋眼镜模仿摇滚歌手、庆祝爸妈不在家的自娱演出,在当年风靡一时,带动起一股年轻人的流行风潮。

3、七个毕业生(St. Elmos Fire)

原名《圣艾摩之火》的《七个毕业生》是80年代盛行的Y. A. 电影。圣艾摩之火指的是船员想象中一种引导船只前进的火光。在片中被引伸成自己的梦想与希望,带领着片中七个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面对友谊、爱情、前途与新人生的挑战。在当时同型影片中可谓大卡司的演员阵容中,包括了罗伯洛、黛咪摩尔、艾米里埃斯特维、安德鲁麦卡锡、艾莉希迪、裘尼尔逊、玛丽温宁默,你还记得他们吗?

4、爱的故事(Love Story)

雷恩欧尼尔和艾莉麦克劳饰演哈佛大学一对相恋但阶级不同的学生情侣,男方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资本家,女方一家则只是穷苦的意大利移民。但两人坚贞不渝的爱情,让他们冲破家庭束缚,宁可与家里断绝关系,也不愿分手。毕业生,两人胼手胝足建立小家庭,当一切否极泰来,渐渐安顿好的时候,女主角却因不治之症撒手而去,徒留悲伤的男主角形单影只孤独生活。这部电影大大影响了70年代的爱情文艺片走向,很多人依然记得那句著名的对白:“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

5、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

这部影片描述在越战爆发前的纯真年代,一群刚步出高中校园,即将因不同的人生选择各自发展的哥儿们,在小城一夜之间的经历。有日后改行做导演的朗霍华、奥斯影帝理查德瑞佛斯等年轻演员,有非常能展现时代氛围的流行歌曲、跑车及快餐店。是一部十足的“美式”毕业生电影。除了演绎毕业与成长的主题外,也清晰地留下了时代印记,影片中淡淡的天真也勾起了人们美好的回忆。

6、国四英雄传

一群从台湾国中毕业却没考上理想高中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补习班以及如影相随的升学压力,构成了这部到目前为止,对台湾总体教育制度批判最尖锐,最深刻,同时也饶富趣味的佳作。导演李大杰的实验活力与编剧吴念真的社会观察,使这部影片活生生地勾勒出这群全世界只有台湾才有的“特种”国中毕业生,虽然已离开校园,但却无法摆脱联考的梦魇。

7、黑色豪门企业(The Firm)

影片根据约翰葛里森1991年出版的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一个高材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刚开始如鱼得水,事业小成,轻易地沉溺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到头来才发现这一切享受生活的背后是人生的无底深渊,幡然觉悟,并与之对抗。男主角还是汤姆克鲁斯,只不过这次阿汤哥扮演一名律师。

8、无情的世界(Un Monde Pitie)

如果你顺利毕业了,有一份奖学金等待你去美国深造,但你那位迷人但懒散的情人却宁可在法国失业,也不肯去美国的时候,你又该如何选择?当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选择出国,干嘛把时间浪费在这样一个男人身上?偏偏《无情的世界》中那位男主角有迷死人的魅力,反而显得身为高材生的女主角不解风情。这是法国导演艾利侯相一鸣惊人的处女作,把新人类的精神、感性,拍得神采动人,妙趣横生。

9、华尔街(Wall Street)

查理辛是一个初出校门就进入华尔街大企业的小伙子,但差点迷失在名利财色中,直到面目狰狞的大享,把主意动到他头上,方才觉醒。导演奥利佛史东把他拍越战电影的那套方法搬到了水泥钢筋建造的城市丛林,迈克尔·道格拉斯凭狡猾的股市大亨一角,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10、四个毕业生(Reality Bites)

篇5:毕业感言:毕业感言经典语句

学的珍贵,并不仅仅是这许多的第一次,更重要的是涵盖着许多的最后一次: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纯洁,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就算想念,就算留恋,总要挥手潇洒的说再见,朋友不会总在身边,脚下的路要靠自己前行。二职,毕业季!再见了,有你们的青春!

毕业的钟声即将响起了,我就把我三年来一直藏在心里的一句话送给你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嘀!

开心的是,我们不再是囚笼里的鸟儿,可以飞往属于自己的天空;悲伤的是,我们就要结束校园生活,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同学,独自拼搏。一切只因我们将毕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算宴席散了,我们的情意还在。踏出这一步就是我们各奔东西的时刻,虽然宴席总有敬的时候,但情意始终不会停,请为我们自己的梦想向前飞翔吧!

感谢曾经拼命努力的自己,为学习努力三年多以后,你的大四就可以过猪的生活了,为了笑到最后,请努力学习。

毕业了,带走你们深深的祝福,是时候扬风起航,开始新的生活篇章!

在时间的隧道里构筑蓝色的梦想;在岁月的长河里架设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未来放飞梦想,燃起希望吧!

毕业是个残忍的季节,成熟与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踏出这一步,我们有万般无奈,但它还是,变成逝去的回忆,成为一个飘忽的梦,总会在夜深人静悄然浮上心头。

毕业了,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会彼此祝福,因此,我们微笑告别了,共赏一片夜空。

三年了,我们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学校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这将是我们与学校共同的美好回忆。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在这三年的时间见证了我们的友谊,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以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接下来,我们将要增多一份任务,那就是工作,因为我们毕业了!

当我们插上翅膀,翱翔蓝天时,回头仰望,三年蹉跎,已成为一抹深刻而甜美的回忆!

篇6:毕业赠言:经典小学毕业赠言

带着记忆,带着幻想,走向生活,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毕业了,多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多么渴望着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

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着欢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方,已吹响出征的海螺;彩霞,正在将鲜红的大旗飞舞 ……

愿你作一滴晶亮的水,投射到浩瀚的大海;作一朵鲜美的花,组成百花满园;作一丝闪光的纤维,绣织出鲜红的战旗;作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一辈子坚守自己的岗位 ……

拥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给别人一个灿烂的微笑,给自己一个真诚的自我,给学业画个完美的句号,给事业点个漂亮的开场。让我们扬起风帆,共赴风雨!

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同窗数载凝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

友谊是一首无字的歌,在你淡淡的季节里开一树美丽的花,在深深浅浅的脚印里,为你不退的步伐奏一曲动人的华尔兹。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小学毕业赠言

四年光阴,匆匆而过,如梦的年纪,弥漫着串串欢声笑语,不要挥手叹息,觉得繁花尽去,鼓足勇气,不要忘了互递惊喜的消息。

一千五百个日日夜夜就这样结束了,四年岁月,那么多争执,那么多欢笑,那么多烦恼,那么多骄傲,真的随身后的门这样“砰”地一声,就留给了过去 ?

用智慧描绘生命的画板,用勤奋书写人生的坎坷,用汗水浸润青春的旅途。相信你的明天__不一定会灿烂辉煌,却一定充实无悔!

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让我们继续填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事业的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今天,我们是亲密的同学;明天,我们将是竞争的对手。愿友谊在竞争中更加深厚。

竞技场上讲谦虚,无疑等于宣告自己的失败;该需要毛遂自荐时,就要当仁不让。生活需要自己主宰,请珍惜大写的 “ 我 ”。

同窗四年,你把友谊的种子撒在我心灵上。我将默默地把它带走,精心浇灌、栽培,让它来日开出芳馨的鲜花。

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糖葫芦,那迷人的甜和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柳荫下握别百般惆怅 ―― 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

小舟在青春的港口起航,我们暂时分手,满载着理想和追求。重新相聚在何时?将在那丰收的时候!

篇7:高中毕业生经典毕业感言

那时的我们总喜欢在一起畅想未来,开玩笑似的说要共创未来,渴望能快些长大来摆脱这种约束的生活,离开教室,永不回头……

这些话,现在看来是那么的无知与幼稚——

总以为明天的花朵会比今天的更灿烂,却忘记了明天的花朵依然会有令我们无奈的刺。

总以为自己不畏惧分离,却没发觉说“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时眼角的泪滴。

总以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却没有预知到自己拿着背包将要踏上月台时是多么的不舍……

身后是蜗居了三年的学校,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明天。

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

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有过青涩,也有过芬芳,更有的是,相遇、相知、相识

——那瑰丽的宝藏。

今天,我们流泪了,可那不是忧伤

——是歌唱;

今天,我们分别了,可那不是遗失

——是珍藏!……

当母校上课的钟声不再能唤回我们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时间是如此的残酷,它让回忆变得如此美好,却也如此伤感。

在那段被课本称为青春期的日子里,叛逆的荷尔蒙在血管里跳动,忧郁沉默却常常贴在脸上。

记忆中的天气好象总是阳光和雨水,快乐和忧伤是如此鲜明的交替……

憔悴的月光 落寞的小径,空旷的操场 安魂的钟声

无处话别,也无须话别,只须在未来的某割时空里,记起在这个柳絮飘飞的时节里

——有我……

有你……

有我们……

篇8:经典毕业论文

人类不断地创造着灿烂的文化, 这些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的生命能量很快或慢慢地消耗殆尽, 有的却长期焕发着生机, 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和时间的筛选, 大浪淘沙, 成为精华和经典。它们的“生命比它们自己的时代延续得还要长”[1], 又是“我们教育机构所遴选的书”[2]。的确, 经典来自人类的灵魂, 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正因为经典的生命比它们自己的时代延续得还要长, 又是教育机构所遴选的书, 那么经典特别是外国文学经典在中国高校学生眼中就又有另外一种形象:距离遥远的、老成持重的、严肃古板的甚至的是生硬的, 确实, 外国与中国, 历史与当下, 隔了两层, 就像是两条平行线, 似乎不可能有什么交集。作为高校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近西方文学经典, 从而真正体悟西方文学经典, 以下笔者用三个教学个案加以详细说明。

二、《圣经》离我们并不遥远

作为中国人, 我们知道《论语》在中国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可以说它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 正如李泽厚所言:“儒学 (当然首先是孔子和《论语》一书) 在塑建、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 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3]。在中国, 不管识字还是不识字的, 不管是皇帝宰相还是平民百姓, 不管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 《论语》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 已代代相传, 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言行举止中了。所以, 它不仅是精英文化、大传统, 同时也与民俗文化、小传统紧密相联。这样, 儒学和孔子的《论语》就像西方基督教的《圣经》一书了。我们知道, 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两大基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 (主要是《圣经》) 共同演绎了过去的西方文明史, 并继续在现当代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化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圣经》 (包括《新约》和《旧约》) 不仅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经文, 它还是一部文学经典,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不了解《圣经》, 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西方文学、西方文化。但在中国, 《圣经》的影响似乎与我们本土的《论语》相距甚远, 不可同日而语, 并且, 《圣经》的文字干巴巴的, 连个形容词都少有, 教师怎么去引导学生走近《圣经》呢?实际上, 《圣经》并不仅仅属于西方, 《圣经》译本的种类、它的销售量居世界首位。《圣经》全书现已被翻译成两千多种文字, 而且译本的语种数还在不断增加。两千多年来, 《圣经》一直在塑造着人类的文明, 影响着它传到之处的文化, 早在公元635年, 聂斯脫利派传教士就把基督教带到了中国, 当时称为景教, 由于历史的原因, 特别是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基督教在中国被视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或反科学、反理性的迷信而遭到抵制,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圣经》也已经渗透、融化到当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是我们忘记与《圣经》的关联而已。我们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 并且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也就是说教学生不要分类别, 但这仅仅是相对意义的“有教无类”, 孔子还是要分类别的, 分什么类别呢?分男女类别, 孔子没有一位女学生, 而我们今天的女学生和男学生可以在同一个教室里共同接受教育。如果我们追根溯源的话, 基督徒显然是实践两性同时接受教育的先锋。基督教一开始就平等接受男女进入这个圈子, 也平等要求双方学习基督教信仰的基本知识, 因此无论男女在洗礼和成为教会成员之前, 都平等接受了教理问答教学。这一点在《圣经》中也体现得特别鲜明:不管是在登山宝训这样的公开场合, 还是在马利亚和马大的家里, 耶稣对男女都一视同仁, 因此, 即使基督教会在坚持两性同等教育的实践中屡遭失败, 但从没有完全放弃。“毋庸置疑, 男女同等受教育是耶稣基督积极影响的另一个结果”[4]。当然也是《圣经》影响的一个结果, 所以, 有学者认为:耶稣的降生是妇女历史的转折点。另外, 耶稣每当讲到婚姻或描述婚姻时, 总是一夫一妻。他说:“因此, 人要离开父母, 与妻子连合, 二人成为一体。”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19:5》 (For this reason a man shall leave his father and mother and be joined to his wife, and the two shall become one flesh.) 注意, 原文中“妻子”一词使用了单数;耶稣还说如果跟从他, 这个人必须爱他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弟兄、姐妹、妻子 (《圣经•新约•路加福音•14:26》) ;原文为:“人到我这里来, 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 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Whoever comes to me and does not hat father and mother, wife and children, brothers and sisters, yes, and even life itself, cannot be my disciple.) 注意, 其中“妻子”一词他还是没有使用复数。耶稣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观与他对妇女的高度尊重相映成辉, 因为一夫多妻自始至终欺压妇女。值得注意的是, 《圣经•新约》中提到的无论是婚姻还是婚姻生活, 一夫一妻制是所设定的婚姻的惟一形式。实际上, 生活在当下中国的每一个人, 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 《圣经》像《论语》一样影响着你, 或者说你受惠于《圣经》, 今天遍及全球的孤儿院、养老院以及医院、大学, 这些机构最初都是由基督教会创办管理的, 当然也是《圣经》影响的体现。教师如果在讲解《圣经》之前先提醒学生关注《圣经》在当下中国的影响, 那么使学生对《圣经》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这样就为下面的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 也打消了学生对《圣经》的隔膜。

三、以教材为基础但不照本宣科

威廉•莎士比亚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 英国的民族诗人, 由于在世界文学中的独特地位而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在文学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语言、形式和想象的水平上, 莎士比亚的力量都是无与伦比的”[5]。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 表演次数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从理论上说, 看到莎士比亚处于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家排行榜之首, 应该说是不会使人感到意外的。但在讲解莎士比亚时, 教师常常发现中国学生实际的阅读感受和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还是有很大差距。当然这其中有翻译的问题, 也有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较单薄等主客观原因, 但教师还是可以找到切入点来让中国学生对莎士比亚心悦诚服的。18世纪末, 意大利戏剧家卡罗•葛齐公开宣布:世界上只能有36种剧情, 不可能再多了。20世纪初, 法国的乔治•普尔梯曾引证上千部戏剧和小说, 不得不承认:“36”是不可超越的这36种剧情是:“求告、援救、复仇、骨肉的报复、逋逃、灾祸不幸、革命、壮举、绑劫、释迷、取求、骨肉间的仇视、骨肉间的争竞、奸杀、疯狂、鲁莽、无意中恋爱的罪恶、为主义牺牲自己无意中伤残骨肉、为了骨肉而牺牲自己、为了情欲的冲动而不顾一切、心须牺牲所爱的人、两个不同势力的争竞、奸淫、恋爱的罪恶……”[6]。在莎士比亚38部戏剧中几乎包括了上述绝大部分的叙事模式或故事类型, 甚至在一部作品里就并存着几种剧情模式。如《哈姆雷特》中的复仇、不幸、释迷、野心、恋爱被阻误会和悔恨等, 再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竞争、不幸、恋爱被阻、冒险、过失和悔恨等。中国学生也看过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以及戏剧, 不论是武侠还是穿越, 也不论是惊悚还是悬疑, 思考一下自己所有看过的这些其中的叙事模式或故事类型是不是没有超过“36”种?是不是都在有意或无意中重复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早已出现的叙事模式或故事类型?教师在寻找类似的切入点时当然可以按照教材中已有的内容来组织, 也可以完全脱离教材寻找新的能连接莎士比亚以及他的戏剧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中介、桥梁, 这样, 在外国文学经典的教学中, 教师应千方百计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关联,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意识到, 每部文学经典讲述的故事是独特的, 但同时又具有普遍性, 表达了人类共同的体验和共享的普世价值, 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本相有洞见, 使每位阅读它的读者都会从中受益。

四、影像:解读原著的良好媒介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发展, 视觉产品与传统的文学, 特别是经典文学之间的交融、相互影响也日渐广泛与深入。据统计, 在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奖项中, 近70%的影片并不是来自单纯的电影剧本, 而是源于文学作品本身。在电影的平均制作预算达到三千至四千万美元的今天, 投资一部建立在优秀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之上的电影, 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商业考虑。外国文学经典作品 (除了诗歌外) 几乎都曾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 有的甚至是多次。看从文字改编成了的影像既快又省力, 还有人去看原著吗?影像作品是否在争夺阅读文字的读者呢?实际上, 正在热播或上映的由文学经典改编而成的影像作品时, 也正是读者购买原著的高峰时期, 也就是说, 技术观视手段的发展和丰足趋势, 让人们能够以更多的方式来了解文学作品, 文学与影像更多的是互补而非对立。2012年, 导演了《赎罪》、《傲慢与偏见》的英国导演乔•怀特再次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搬上了银幕, 使我们看到了乔•怀特对这部巨著的解读, 有的学生看了这部电影, 认为裘德•洛扮演的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很让人同情, 于是她对卡列宁这个似乎不怎么引人注意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反复阅读原著, 发现国内外国文学教科书和大多数学者对卡列宁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仍存在表面化、情绪化、简单化的倾向。在对《安娜•卡列尼娜》原著细读的基础上, 她对卡列宁的人格特征进行举例分析, 并考察其心理辩证发展的过程, 继而又重点分析卡列宁与安娜婚姻失败的原因, 最后, 简析卡列宁形象多义性的成因以及传统评论存在的问题, 这样, 她写了一篇一万五千多字的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确, 《安娜•卡列尼娜》虽然牢固地扎根在其时代和地域, 但没有受时空的限制, 正如作者托尔斯泰追寻历史和人性更重大的真理一样。如此看来, 教师不用过分担心学生只看影像不看原著, 影像有可能成为学生深入研读原著的一个良好的媒介, 教师在讲授外国文字经典的时候也应尽可能地寻找到类似这样的媒介, 从而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经典的兴趣。

五、结语

总之, 在外国文学经典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外国文学经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联, 摒弃照本宣科和老生常谈, 打破外国文学经典与中国当下表面上的隔膜, 努力寻找走近外国文学经典的恰当媒介和桥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才能提高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加纳罗, 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舒予, 吴珊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06

[2]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M].江宁康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11

[3]李泽厚.论语今读[M].前言.三联书店, 2004:1

[4]阿尔文·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汪晓丹, 赵巍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57

[5]丹尼尔·S·伯特.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M].夏侯炳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5:1

篇9:毕业时不吼不快的8首经典歌曲

1.《祝你一路顺风》(吴奇隆)

[推荐理由]唱给那些即将为理想而远行的好友,无奈、寂寞、悲凉背后是深深的祝福。 列车进站,它将带走我们的同窗好友,也将带走我们共同拥有的岁月。

[经典歌词]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深深地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祝你一路顺风……

2.《朋友》(周华健)

[推荐理由]大合唱的必选曲目,“朋友”这个称呼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当唱到那句“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的时候,可能再坚强的人也会掉泪。

[经典歌词]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

3.《同桌的你》(老狼)

[推荐理由]这首歌现在被演绎到不仅仅唱给同桌的她,也唱给自己喜欢的同班女孩,是最有潜台词的表白之歌。

[经典歌词]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4.《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老狼)

[推荐理由]唱给在一个寝室同住了几年,感情深厚的室友们,歌词稍改一下,就变成“睡在我上铺的姐妹”。

[经典歌词]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5.《大约在冬季》(齐秦)

[推荐理由]这首歌被很多人评为青春岁月的纯真寄托,分别前必唱,太经典了!

[经典歌词]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

6.《祝福》(张学友)

[推荐理由]哭过唱过之后,给彼此真挚的祝福吧,很多离别聚会都把这首歌作为压轴曲目来唱。

[经典歌词]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

7.《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推荐理由]有些同学毕业前可能有些迷茫和烦恼,唱这首歌给自己励志吧,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

[经典歌词]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8.《再见》(小虎队)

[推荐理由]这首歌虽然很积极地告诉大家“明天我们会再见”,可每当唱到这句时,却总难免让大家想到眼前的分别。

上一篇:龟兔比赛仰卧起坐作文下一篇:特殊教育学校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