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

2024-04-16

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精选6篇)

篇1: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

2015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花鸟画创作高研班招生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上课地点及教学安排:

上课地点:北京师范大学西城校区(西城区定阜街1号)或导师工作室。教学安排:专业课:2015年9月15日—2016年9月15日,两个月集中授课4天或利用节假日集中授课,具体时间由导师与学员协商确定。每个工作室确保每年完成180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包括专业写生和专业考察);国学课:在北师大集中授课2次,4个单位专家讲座。

教学特色及目标:

为确保教学质量,采取双导师制,由雷甲寿、潘晓云二位导师共同指导,导师根据学员各自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全程跟踪指导学员的学习和创作活动。强化学员的基本功训练,提高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增强笔墨造型能力,掌握花鸟画的用线、造型,和进行水墨实践的能力,强化写生,提高对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意境的认识和实践,通过研究花鸟画的构图与布局,掌握对景写生的创作方式。通过学习帮助学员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形式,辅导学员进行创作参加大型展览。

学习形式及学费:

学员全日制半脱产集中到北京参加学习一年,学费每人20000元。

结业证书:

学员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证书(加盖钢印)

报名方式:

可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网www.scett.bnu.edu.cn下载报名表(可复印),查询详细规则。

篇2: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

2011年5月15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创作基地和苏州画院联合举办的“水墨清华·清华高研班师生作品展暨苏州画院新聘画家作品展”在苏州画院美术馆隆重举行。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天津美协副主席霍春阳,清华美院培训中心书画高研班主任左爱军,清华美院髙研班书画创作基地主任马子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超德、苏州画院院长沈威峰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在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朱建华、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事业局局长华雪兴等陪同下参观考察了苏州画院。覃志刚副书记高度肯定了此次“水墨清华·清华高研班师生作品展”在苏州画院美术馆的举办。认为此次展览,不拘一格地引入中国绘画的视觉元素,为全国书画家的因缘际会、笔墨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对苏州画院为此次画展的精心筹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此次画展展出了张道兴、郭石夫、霍春阳、李铁生、王志安、张旭光、龚建新七个导师工作室师生的近百幅作品,作品涵盖人物、山水、花鸟、工笔、书法、刻字等诸多艺术门类。风格上或委婉含蓄,或气韵雄浑,可谓美不胜收。

苏州画院院长沈威峰在欢迎辞中说:“自明清时期起,吴门画派已在中国画坛占据重要地位。今汲传统之精粹,幸得盛世之资济,更不负颜文樑老前辈办学建馆之期望。今年适逢“清华百年”,“水墨清

华-师生作品展”巧逢机缘,名师相会于此,让苏州画院的画家们近距离地感受百年清华的文化积淀,体味学院派画风,学习切磋,涤濯笔墨”。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出席了开幕仪式,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水墨清华’师生作品展”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作品异彩纷呈,给苏州美术界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苏州画院美术馆坚持举办高水准的画展,希望他们继续为我市美术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为建设“文化苏州”作出贡献。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超德表示:“‘水墨清华’师生作品展”在苏州举办,给我们带来学术上的熏陶和交流机会,特别感谢清华美院导师、天津美协副主席霍春阳老师在苏州画院设立的苏州大学美术教学创作基地举办“中国画的审美”专题讲座,为苏州地区的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次近距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清华美院培训中心高研班主任左爱军表示:此次清华美院高研班师生作品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可以与苏州本地的书画界人士充分地沟通和交流,苏州良好的文化传统和书画氛围,是此次展览得以顺利举办的前提;而苏州画院认真细致的工作,是此次展览成功的保障。

篇3: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

一、开启了智慧之门——给力

年逾古稀的情境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深情地告诉我们,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爱能创造智慧, 爱和智慧可以改变人生。她爱学生, 爱每一个学生。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睿智地指出, 如果一名教师一心想着“特级”, 而不去扎扎实实地做教育的事, 就不可能成为特级;即使成了特级

向课堂要效率, 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课下布置少而精的作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当学生发现老师的要求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时, 他们就会主动接受我们的教育, 将老师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二、爱自己的教育内容——专业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对我们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我们必须自己对其感兴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以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热情和追求去影响学生, 善于为学生树立一个有感悟、好奇、好学的榜样, 成为学生们学习和效仿的精神典范。爱自己的专业就要在课下不教师, 也不可能是教育的“精英”。

江苏省教科院张晓东博士说, 教育科研要基于课题、超越课题、走向研究。课题不重要, 研究才重要;课题研究只有适合, 没有更好。

特级教师秦德林说, “名师”与“凡师”的分水岭与试金石就在于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无与水平的高低。名师之路, 路虽远, 行则可至, 事虽难, 做则可成, 每个教师都可以走出不一样的优秀之路。

特级教师潘建明说, 最好的论文写在课堂上, 写在学生的发展征途中。我们搞教育的人要排除一切杂念、摒弃一切功利意识, 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 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 才有可能到达教育教学的智慧深处。

特级教师李伟忠说:不总结, 思想

断学习专业知识, 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发展, 并收集整理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在我儿子的幼儿园, 我认识了程园长, 每天早上七点钟就站在园门口向每一位孩子鞠躬、问好, 直到八点半所有孩子都入园, 她才离开去忙其他事情。她下班的时间是每天晚上的十点半甚至更晚。她喜欢孩子, 她关心每一个孩子, 幼儿园所有的孩子她不仅认识而且了解。她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她觉得工作本身就是快乐, 她觉得认真就是美。每次和她交谈, 我都受益匪浅。她让我懂得:什么样的孩子才是高智商的, 什么样的孩子将来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她告诉我, 讲礼貌、爱学习、爱劳动、会永远是碎的;不提炼, 永远得不到真金。有了个性, 思想才会闪耀出光芒。

江苏省师培中心严华银主任谆谆告诫我们, 所有的房子都会成为故居, 所有的容颜都会成为故人, 所有的情节都会成为故事, 你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江苏教育出版社姚卫伟主编热情洋溢地激励我们, 站稳课堂, 搞好教研, 要向智慧出发, 要向太阳奔跑, 要有冠军思维, 要有进取心, 也要有平常心……

像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很多, 有的高瞻远瞩, 有的深入浅出, 有的风趣诙谐, 有的情深意切, 无论是何种风格, 都饱含着深情、睿智与美丽!它们犹如一股股清泉滋润了我的心田, 犹如一朵朵奇葩, 盛开在我的胸膛;也犹如一把把金钥匙, 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教育

感恩、懂规矩、有责任感的孩子才是真正可爱的孩子。她是我学习的榜样。为了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我要不断地学习, 增长自己的才能, 同时我也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做一个乐观、正直和善良的人。

当我看到学生时, 就如同看到了一朵朵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花, 他们需要我的关爱。当我走上讲台时, 我会创设各种情境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惊奇与美好。当老师是我的梦想, 如今梦想已变成现实,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因为我天天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 关心每一个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对我来说, 是一种享受。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九中学)

渴望大爱心、大智慧、大行动!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 她的每一个分子“1”虽然是那样渺小, 可又是何等的重要啊!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不看轻自己的这个“1”, 能最大限度地抛弃掉功名利禄的诸多诱惑, 多一份真情的追求和智慧的探索, 让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的春天一定会真正地、早日地来到!教育之道, 重在反思中不断前行。缺少反思的行为不是理性的行为, 反思不足的教育不会是理想的教育。当前正处于课改的深沉反思阶段, 我们教师——一切教育方针与措施的具体落实者、与学生最亲密接触的人, 真的应该从灵魂深处回头看, 反复、严肃、理性地解剖自己的教育行为, 从大处着眼, 在小处着手, 去铁杵磨针, 恒远久长, 让无数高妙的教育细节连缀成科学而艺术的教育行为, 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无效的教学, 就不会有那么多丑陋的教育事件发生了!

教育智者们给予我的这份思考, 一定会是长久的。

二、拨开了思想迷雾——自省

凭着对教育的一份莫名喜欢, 从教二十多年的我一直坚守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求索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成长的过程中有苦有涩, 亦有花有果, 这些就犹如一串串音符谱写着我的教育追梦之路。

但是, 最近几年, 我却遇到了自己发展的一个瓶颈期, 就是对于今后走向的困惑: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的终极愿望和需要是什么?教师的后期发展真的是论文至上?成为优秀教师的真谛到底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时常纠缠于心, 也使我驻足观望了好多年。其实, 像我这样处于困惑之中的一线教师很多很多, 繁忙的工作已使我们的心变得粗糙, 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 生活与学习的领域涉猎少、视野窄, 思想渐趋“贫瘠”, 甚至患上了“近视眼”, 近视得只看到眼前、看到今天, 专业发展时常走走停停。这次“特后”高研班的首期学习主要是通识理论培训, 来自江苏省各个领域的十余位教育专家多维度、深层次地对当前教育现状、教师素养提升等问题作出了科学解读, 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认识独特、体验深邃。倾心聆听的过程中, 迷惘而单薄的我如佩剑夜行, 一路上追随着大师的足迹去披荆斩棘, 行走在教育真谛的丛林之中。我入迷、沉醉、也清醒了:教育渴望真情实意, 真知灼见。它的行走之道竟是如此的广阔而多元, 只要我们每个做教育的人在前进的征途中, 能让爱在中间引领, 让真情真意在左、学养与智慧在右, 快乐前行, 最大可能地去塑造心灵、传承知识, 让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那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就是幸福的好老师!有此二“好”, 夫复何求呀?

三、催生了感恩情怀——感动

起初被学校领导安排进这个学习班, 我是很不在意的, 认为只是一次平常的学习而已。可是当接到会议通知, 看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高研班”这几个字时, 我的心发生了异样的变化:因为这几年受在安逸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惰性影响, 进取心渐弱, 现在学校领导把这么难得的人才培养机会给了我这名普普通通的教师, 能辜负这份心意吗?带着这份感动, 我来到了南通, 踏进了会场, 与全省各地近三百名“特后”学员齐聚一起, 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聆听、记录、参与每一次学习。专家们深入心灵的传帮带让我动情动容, 但我更是透过这个会场, 看到了背后的许多故事:从上至下, 从前到后, 有多少人为这次培训付出了心血?我这名普通教师深切地体会到了江苏省各级各地领导为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倾注的心血是那样深沉, 是那样博大!爱无价, 情无限, 乌鸦尚反哺, 羊羔能跪乳, 更何况我们这些从事着人类教育工作的灵魂之师呢!我想, 有幸参加这次盛会的同行们一定会和我有着同感:唯有好好学习, 好好教书育人, 才无愧于这份沉甸甸的厚爱啊!

四、萌发了交流渴望——期待

篇4:兰州南特参加“高研班”收获多

7月5日,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主办的“2013国家原创动漫游戏高级研修班(游戏运营方向)”圆满结束。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的68位动漫游戏相关从业者参与了此次“高研班”。

“这次研修班文化部只给了甘肃一个名额,所以我们特别重视,特别珍惜。”南振岐说,“我每天都是第一批进入教室的。上课时认真记笔记,还用照相机记录课件。”为了兼顾学习和工作,他不止一次往返于北京和兰州,但从未耽误过课程。

在学习的闲暇时间,南振岐走访了有名望的高校,和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所属的动漫数字艺术学院,确立了合作关系。“文化产业司副司长高政在开班仪式上说,‘希望学员们在研修班这个平台上加强交流、激发创意、取长补短、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实现多赢。’我想我们做到了,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实现了合作共赢。”南振岐不无自豪地说。

据了解,兰州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甘肃省唯一的一家专门研究、创作动漫游戏网络和运营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紧紧抓住国家级“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区”这一金字招牌,迅速打造出了甘肃首部本土原创动漫系列剧《敦煌传奇》,目前已完成了12集的制作。为宣传甘肃和敦煌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篇5:高研班开班仪式-通讯稿

京仪集团主办“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应用”高级研修班

开班

本报讯(通讯员 史丽坤)8月17日,由京仪集团主办、北京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承办的“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应用”高级研修班在京仪大酒店举行了开班仪式。市人力社保局教育培训处处长毕学恭、市经信委装备处副处长汪宏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北京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冯宗奎主持,北控集团党委书记助理、京仪集团党委副书记邢莉萍出席会议并讲话,京仪集团总工程师董建伟作开班动员。京仪集团所属单位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和研修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董建伟在开班动员讲话中就“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装备”的概念、行业地位、行业发展、市场前景,以及京仪集团所处行业在“智能制造装备”中的位置进行了解读,指出从国家相关规划来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有“上万亿金矿待挖掘”,“十二五”期间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未来5-10年智能装备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希望高级研修班学员通过此次研修班了解行业发展和国家支持政策,明确本企业在智能装备产业中的定位,了解宏观、落脚微观,完成研修任务。

毕学恭对此次高研班的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她指出:本期高研班是今年北京市级举办的25期高级研修班之一,切近当前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的实际,一是选题切近实际,针对性强,高研班聚集了北京市相关行业的主要技术骨干,共同学习研讨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对加快促进北京地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工作意义重大;二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是参加人员范围和行业覆盖范围广,体现了高研班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希望高研班学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沟通交流,积累研修成果、促进研修成果转化,为全市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邢莉萍对研修班的组织和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此次高研班在研修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很强针对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得到有效落实;二要加强学习交流,创新实践,希望学员承载起科技发展的重任,充分利用研修班的机会,掌握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交流经验和作法,带着问题学习,注重与专家学习探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实践;三要加强改进,提高质量,希望学员针对高研班的研修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使研修班切实取得效果。

研修班从8月17日开班,于11月上旬结束,共分五个阶段进行,分别是:专家讲座、参观学习、交流研讨、论文撰写、论文发布及总结。此次研修班得到京仪集团及所属单位、北京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有68名学员参加研修,其中京仪集团所属单位学员54人,高级职称32人。

通过此次高级研修班的系统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员对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装备的概念、行业现状和国家支持政策有较深入的了解,为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竞争力更新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员对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装备水平进行深入研究,为北控集团和京仪集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促进北京市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走“高端化、轻型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积蓄技术与人才资源。

相关链接: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已通过审议,即将向社会发布。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要加大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智能制造装备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方向。

高端装备制造的各领域中,智能制造装备尚属比较新的概念,也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明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智能制造装备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篇6:校长的教师高研班工作综述

发挥办院优势 创新研培模式 推动区域高级研培工作科学发展

 

汪 海 孙大力

9月10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代表省委、省政府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进一步发挥省教育学院办学的特色和优势,立足基础教育,面向职业与成人教育,通过搭建良好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为我省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服务。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深入贯彻落实衣俊卿同志的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和升华培训理念,树立学院品牌,充分发挥学院研培结合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教研和培训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针对建三江分局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适时举办了建三江校长、教师高级研修班。这是省教育学院创新培训模式,探索为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搭建良好公共服务平台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一板块 播种:发展需求与职责定位的链接

――破解发展难题的专业培训动因

农垦建三江分局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战略基地,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绿色食品基地面积最大、人均生产粮食最多、生态环境全国最优的地区,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分局特别注重科技教育进步,把培养人才放在建三江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推出了“一流教育创建工程”“教师队伍升级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工程”“教育兴局工程”。仅20就投资11526万元,新建校舍39687平方米,改造学校危房23000平方米,全局实现了100%集中办学,智能化教育覆盖率达到70%。随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和硬件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建三江垦区教育质量在稳步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在不断增强,这更坚定了建三江分局党委用现代农业跨越式大发展的改革成果,拉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垦区各项事业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奠基的信心。

然而,教师队伍相对滞后的专业化水平成为建三江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看,还不够理想:40岁左右的中坚力量缺乏;第一学历达标呈现低龄化;专业覆盖率达不到100%;名师和优秀教师团队数量不足,不能形成辐射作用,这一切都说明,教育的软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破解建三江垦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可喜的是,建三江的校长以及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有着强烈的专业发展要求,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垦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所形成的内驱动力,促使他们渴望自身具有较高的事业发展竞争力。他们需要贴近专家、迈入名校、走近名师,接受前沿的继续教育,实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用科学的教育智慧链接教学,用丰富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学。为此,分局党委决定拿出1500万元,用于校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培训,实施内涵发展战略,短期内将建三江分局教育办成全垦区的一流教育。

――确立携手双赢的合作发展目标

到哪里去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年10月,建三江分局副局长王晓春、建三江分局教育局局长王凤喜、副局长夏其龙怀揣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关于分期分批选派中小学校长、教师外派研修挂职锻炼的实施方案》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寻找答案的征程。他们多方走访了省内外有关院校,一轮又一轮的洽谈、设计、论证,寻找最佳的合作人选。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机遇总是垂青于孜孜以求的人。“承担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任务,这是学院与其他办学机构不可比拟的一个优势。这一优势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要转变办学观念,注意取长补短,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把学院办成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省级教育学院。”衣俊卿部长的讲话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曾经产生强烈反响。学院新的领导班子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迅速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开展了如何搭建良好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大讨论,及时提出了“施以德政、行于勤政、守于廉政”的治院方略,明确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团队精神,采用紧逼战术”的工作策略,确立了以“师范的师范,教师的教师”为发展要求,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建设高水平省级教育学院的奋斗目标。

于是,面对建三江垦区校长教师强烈的继续教育的需求,在与兄弟院校竞争与博弈中,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以领导集体对教育发展的前瞻把握,研培紧密结合的办院优势,全省基础教育的独特占位,研培力量雄厚的专家团队,走入名师名校的实践渠道,多样高效科学的研修模式,最终脱颖而出。此时,距离建三江分局党委制定的培训100位校长教师的开课时间只剩十天。

这个高级研修班,培训周期长、学科多、标准高,但筹备时间十分短暂,面临的困难的可想而知的。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迅速组织优势力量,认真研制培训方案。以张晓明副院长为组长的方案研制小组,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根据建三江分局提出的需求,纵观当代基础教育发展态势,审视建三江教育发展现状,反复认真研究、对比,多方规划、论证,仅用两天时间就拟出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接受农垦建三江分局委托举办中小学校长、初中教师高级研修班实施方案》,开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培训工作务实、高效、快捷的先河。方案第一时间得到了建三江分局的积极回应,肯定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举办建三江校长教师高级研修班,使得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与建三江农垦分局走上了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版块 耕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

――百位学员享用的双倍研培团队

为使课程方案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提升研培效果,省教育学院发挥其特有的占位优势和研培结合的办院优势,组建了一支由国内知名教育专家,省级干训人员、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高校教学人员,知名校长以及名优教师组成的200余人的专业培训团队,其中,超过90%的培训教师是具有全省占位的高级职称人员。200多名培训教师培训100名学员,这无论从培训人员的数量还是实力,在我省都尚属首次。组建这样高层次的培训团队,用学院领导的话讲,就是要在建三江培训班上把全省优质教育人力资源“一网打尽”,此举充分显示了省教育学院要创办优质教育、高标准完成建三江垦区培训任务的决心和能力。

――凝聚专家智慧的量身研培课程

高级研修班学员包括教学副校长,德育主任,以及数学、历史、思想品德、生物、地理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给这些学员培训什么课程才是最有效的?张晓明副院长领带领课程设计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建三江垦区的校长和老师已经在各级干训部门、教研部门的组织下多次接受通识培训和学科教研培训,但校长教师对理论的掌握还缺少系统性,亦或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校长和教师还缺少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本次培训,应该跳出以往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单纯理论培训和以听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引领,在培训中帮助学员努力寻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培养学员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操作、用实践操作推动理论研究的能力,使学员尽快实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个人视界的最大融合,并用这种新生成的带有个性化的理念指导建三江未来的教育工作。

基于这样的思考,根据学员的现有水平和建三江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前瞻性、有效性、先进性、实践性为原则,以提高校长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理论、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课程理论、学科教学理论的基本素养和对当前学校管理、课程改革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的认识水平、研究能力与应对策略为培训目标,省教育学院为建三江的校长和教师量身定做了一套科学合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努力在最新课程改革成果、一线名优教师经验等方面,给学员提供学习机会及研究案例。

按照学院安排,从2008年11月10日到1月10日为理论研修阶段,学员主要接受专家培训;从203月9日到7月10日为学员深入基层学校挂职锻炼阶段,接受实践导师的专业引领。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张晓明副院长两次组织学员进行座谈,征求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到培训模式的确定,都做了相应调整,尽量满足学员的需求。如大幅增加了德育内容,每节课后留出20分钟教师解疑释惑的对话时间,增加了学员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安排等,就是在学员的建议下增加课程方案内容。由于课程方案紧密结合学员的实际工作,而且针对性强,学员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学员们说,省教育学院安排的学习内容,使我们工作中的很多疑惑得到了解决,真是茅塞顿开啊。

――融入名校实践的导师引领体验

基于理论学习的教育实践体验研究是此次高级研修的重要环节,也是其特色所在。所以,从培训时间分配上,这一阶段所用时间几乎相当于理论培训的2倍。在这一阶段里,省教育学院将100名学员分为10个实习组,深入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哈尔滨秋实中学、47中学、49中学、69中学、76中学、113中学、风华中学、工大附中、继红小学十所名校挂职锻炼。学员全部实行双导师制,共计25名教授和讲师作为100名学员的理论导师,挂职学校的有关领导、优秀教师作为学员的实践导师。为了让学员尽快适应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尽早进入状态,省教育学院制订了严密科学的挂职实习方案,并在学员进入实习学校前一周就实习的目标、策略、课程、日程、方式、管理、考评等进行了细致的解读、研讨,还召开了实习阶段科研选题专题报告会,安排实践导师与学员见面,这就使学员带着充分的准备、带着科研课题走进实习学校,强化了研修的实践目标,增强了实践的目的性、针对性。

梳理学员在实习学校挂职锻炼的点点滴滴,不难发现,这一富有创意的研培模式在基层学校运行过程中亮点纷呈。一是参与性。为了更好地与实践导师学习、交流和切磋,挂职学员全程、全面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风华中学,学员全程参与每天的“三课”活动、集体备课、校本研修、教学分析会等,感受着风华中学集体备课时缜密合作的氛围和评课中开诚布公的心态;在秋实中学,实习安排本着“学中悟、悟中做、做中思”的研修原则,让学员参加学校所有常规和特色活动,学员随时可以听“常态推门课”,学校还为学员确立了每周学习活动主题,如“校长办学风格研讨周”“德育活动实践周”“首席引领、双师同堂实践周”等;在49中学,实习老师逢课必听,课前收集资料,课上认真揣摩,课后与实践导师共同反思。参加集体备课,课前和其他教师一样准备教学初案,分析教学环节,提供前沿信息,共同切磋技艺,形成经典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学习,更能激发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顿悟,在实践中生成新的教育智慧,一切收获来的更加刻骨铭心。二是深入性。进入实习学校后,虽然备课、听课、评课等仍是学员学习实践的主要载体,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伴随着哈尔滨市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挂职学校对学员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如何上好一节课、评好一节课,而是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所应采用的教学模式的探讨。比如47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和目标式教学模式;49中学的“五种课型”“七种课例”;秋实中学的一课三摩(观摩、研磨、建模);工大附中以语文、历史与政治、理科及复习课为代表的四种教学模式都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导着学员走出课堂之后,对教学本身做了更深层次的更加理性的思考与探究。三是实践性。大教育家杜威很早就曾经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本次研培很多学校也给挂职教师提供了收获果实、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风华中学、113中学、49中学等学校都开展了“建三江实习教师汇报课”活动,在实践导师的引领下,学员经历了备课、上课、反思等所有环节的历练,进而完成了新课程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针对岗位实际的行动方案设计

为了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考察学员将学习所得应用实际工作的能力,在培训结束时,要求每位学员根据岗位实际,找出制约本校或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按照发现(问题的提出)――剖析(症结的所在)――借鉴(实习学校的谋略)――变革(行动的设计)――研究(效能的延展)的脉络,精心建构了自己的行动设计方案。每位学员规划了一个行动设计,带回的却是100个研修成果,这是100个学员智慧的结晶,是100条未来发展的路径。当这些行动设计在明天变成现实时,换来的必将是建三江垦区教育的灿烂辉煌。

――管理机制创新的精细服务程序

省教育学院非常重视高研班的日常管理工作。为保证培训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院成立了张晓明副院长任组长的校长挂职实习领导小组;制订了《建三江校长教师高研班学校挂职实践管理规程》《建三江首届校长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守则》等规章制度;每个培训班均配备了教学秘书和专职班主任作为专门管理人员。对学员的管理,一方面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学习秩序管理,另一方面努力为学员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为学员营造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如经过努力,学员的所有寝室均能上网,解决学员查找资料和与家人联系的问题;关注学员身体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组织学员参观了北大荒博物馆、完达山乳业集团、九三集团、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东北烈士纪念馆、赵一曼公园、香坊实验农场生态园等。利用双休日时间,以班为单位,还进行了有趣的篮球赛、排球赛、拔河赛等,在管理上实现了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许多班主任还创新管理模式,利用学员上网比较方便的有利条件,在网上建立了学员QQ群,通过QQ平台,为学员提供咨询、发布教学信息、传送学习资料。尤其在学员进入实习学校挂职锻炼后,班主任不能每天都与学员见面,这一平台就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校长班的班主任娄老师每天晚上在线,借助QQ群了解学员在实习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校长们填写“实习日志”,记录实习的心路历程。为了宣传研修班学习动态,增进学员间交流与了解,在班主任教师的引领下,学员们还创办了《建三江研修班简报》。简报一共出版了10期,每期出版后,都发回学员原单位,并赠送实习学校,也成为原单位了解学员学习状况、交流实习学校先进经验的一个窗口。

第三版块 收获:专业发展与研培模式的成果

――强化了学员的教育理论积淀

为期两个月的理论培训,从内容上看,课程涵盖了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论、课程论、教学法、教育史、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从形式上看,有理论讲授、专题研究、专题讲座、专题论坛、个案分析、导师对话、名师链接、教研活动、每周测试等多种形式;从课时安排上看,每周培训六天,每天七个小时。以校长班为例,累计完成320课时的理论研修课程,其中,共同理论课程64课时,专业课程64课时,专题研究课程80课时,典型个案16课时,导师指导课程32课时,自学复习课程32课时,每周测试32课时。每周二下午由理论导师进行分组指导,每周六进行教育教学论坛或小测试。培训过程中,省教育学院既注重学员理论框架的建立和知识面的拓展,又注重与学员岗位角色的有效链接,所以不同学科的班级,理论培训课程内容有所区分。校长班更侧重现代教育原理、学校教育法规、教育管理、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学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现代课程论、德育管理改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20几项内容,而数学教师班和综合教师班则在共同理论课的基础上,融入优秀课例分析、命题与变式题的技巧探讨、多媒体教学等内容,与哈市一线优秀教师面对面,这就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两个月的理论学习,对学员来说,是经历了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他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解决自己以往在教育教学中曾经产生的困惑,每天都在捕捉新的灵感,整体理论水平获得了快速的积淀与提升。

――丰富了学员的教育实践体验

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选择开阔了学员的视野。本次高级研修培训所选择的教育实践基地均为哈尔滨市名优学校,所选择的实践导师都是名优骨干教师。工大附中,建校历史8年,省重点升学率却连续4年排在哈尔滨市前列;风华中学、49中学、秋实中学等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创新发展,独树一帜,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办学特色;继红小学是我省小学教育的龙头和行业标兵;其他五所学校,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秋实中学丁勇慧校长、继红小学尚庆莲校长、49中学冯华校长,76中学郝吉祥校长,他们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行动经验,常年在省内外进行讲学,是具有丰富办学经验的名优学校的建设者和领路人。各个实习学校安排的实践导师,也是各级各类名优骨干教师,或者省市区兼职教研员。这些优秀的实践导师,亲身经历着新课程改革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思想成熟,业务突出,为学员全面学习实习学校的先进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了学员实践学习的高起点。

在挂职锻炼中,学员们走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他们不仅目睹了名校、名师的风采,而且在名师成长的环境中,沿着名师成长的路径接受了一次难得的历练和校园文化的洗礼;他们不仅在零距离的接触中观摩了名师在怎么做,而且通过交流研讨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做,进而转向某种规律的探讨;他们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依照现有的成功经验把事情做出来,而且还学会了依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策略的调整和转换,学会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经验的成功嫁接,进而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学会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还学会了透过平凡的教育教学现象,捕捉问题的能力,会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锻炼了导师的专业素质能力

首届高研班,省教育学院相关部门倾心尽力,部门主任高度重视,亲自挂帅,把这项工作当做部门最重要工作来抓。干训中心和初中教研部科学安排课程计划,既有理论高度,又着力贴近实践。省教育学院先后参与的专业研培人员有40余名,其中有30余名教师、教研员走上讲台为学员授课。通过这些教师、教研员,凸显了省教育学院教师、教研员过硬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15名理论导师与学员结成了导师式学习共同体,他们相互砥砺,教学相长;教学秘书参与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安排好教学活动;3名班主任尽心尽职,细致服务,努力践行着为基层服务的宗旨。通过举办本次高研班,锻炼了省教育学院的研培队伍,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

这样的培训,对基点学校的实践导师同样是一种难得的锻炼,在与学员的研磨中,原有的理论框架、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加清晰,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对知识前沿的把握更具有前瞻性。而且,来哈市培训的都是分布于建三江垦区各个学校的名优骨干教师,他们独有的教学技能,他们的朴实无华的性格,他们执着与拼搏的精神,他们对培训学校的真诚、感恩与合作,给培训学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正如113中所定位的那样,“当做榜样来学习”。在113中,实践导师宁娜感言:“他们是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希望和郭老师学习制作标本、画版图版画”;在76中学,来自建三江七星二中的李茂武主任在挂职学习期间没有请过一天假,即使生病了,打完点滴,手上的胶布来不及扯掉就赶回学校继续学习;在风华中学,为了帮助实践导师上一节国家级公开课,建三江地理老师主动承担了帮助手刻12套七大洲模型的任务,手都刻红了,让风华中学的老师非常感动;在秋实中学,一次哈尔滨市新课程改革总结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现场会上,彩排中发现课件丢失,建三江来的单校长主动请缨,冒雨回学校给拷贝课件,感动了所有的秋实人……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指导学员的过程中,实践导师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欠缺,尤其是理论知识不足,将已经成熟的经验总结提炼为理论的能力薄弱,对自己目前的教学状态自省能力还很不够,纷纷产生了要继续充电的想法。就像一堂好课,带着这样的遗憾走出课堂,可能效果更精彩。

――展示了名校的改革风采成果

本次研修培训,名优学校尽展改革风采,尽显大家风范。

一是开放性。学员进入挂职学校后,十所名校把学员当作员工来管理,当作客人来尊重,当作朋友来相处,在省教育学院确立的培训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加以补充,把自己学校的成熟的有特色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经验全盘托出,倾囊相送,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共同分享。69中学向学员提供学校的部分档案材料,如校史、知行大全、评课文稿、捆绑制学生名单、新教师拜师会、教学百花奖材料、师徒结对感悟、校报、学校课改资料片等;继红小学,尚庆莲校长代表学校向学员赠送了4本学校出版的专著:《名师教学风格专辑》、《有效教学设计专辑》、《教育的视野与思考》、《给自己一个爱上教育的理由》,并赠送了一套《倾听自然的声音――静心音乐》专辑。

实习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课堂也全方位向实习学员开放。在76中学,学校把学员纳入到统一的集体中,全方位参与学校的管理,做到“同工作、同领导、同研究、同学习、同活动”。实习校长不仅参加行政会,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筹划,而且大型活动过后,校长还把学员带到办公室,通过点评活动,让实习校长深刻领会学校管理的精髓;在113中学,学校不但开放了非毕业学年的常态课、课改研究课、示范课的课堂,还开放了毕业学年的复习导向课、道里区中考复习专题讲座课堂,真正实现了跨学科、跨年级全方位开放、全景呈现、全程体验的目标。在为期四个月的挂职锻炼中,培训基点学校和实习教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二是特色性。十所名校经历了十种改革历程,十所名校形成了十种风格和特色。工大附中的团队建设和团队绩效评价,秋实中学“一课三摩”(观摩、研磨、建模),49中学坚持的习题本和富有底蕴的校园文化建设,风华中学高效务实、打破坚冰壁垒的集体备课,76中学昂扬进取的校园文化,113中学的习题变式思考,47中学直指中考的高效课堂,69中学直面问题的科研课题研究――作业设置的研究,继红小学充满文化积淀的红杉精神等等,从不同侧面向实习学员展示了哈市五年课改成果。

――探索了高研班的设计运行模式

首届高研班历时近1年,涉及6个学科。这样长周期、多科类、高标准的培训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多年的教师培训史上从未有过。因此,这次培训对省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这次校长教师培训中显得尤为重要。

开班伊始,张晓明副院长与建三江校长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代表就课程设置方案举行了座谈交流,主题是关于提高研修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最后确定,首届高研班采取专题式课程为主线的内容模式、理论与实践1:2的时间分配模式、专兼职结合整合资源的教师配置模式、“双导师制”的过程指导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和行动方案设计的成果表达模式、教学秘书与班主任相结合的管理服务模式。实践证明,这次培训所采取的这些设计模式和运行机制对确保培训质量和目标的达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版块 培育:持续发展与创造一流的良种

――追踪问效是巩固研修成果的现实对策

历时近一年、由省教育学院举办的建三江分局首届高研班已经结束,为了全面回顾总结高研班一年来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研究反思举办高层次、长周期、大容量、多科类研修班的设计模式与运行机制,省教育学院将借助《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教师培训》《黑龙江教育》、《黑龙江日报》等报刊杂志,加强对高研班研培贡献与服务价值的宣传,并以此为媒介充分展示实习基地师资团队和各位教育专家的专业风采与行动智慧。高研班的结束不是省教育学院培训工作的结束,省教育学院将开展延伸服务,赴学员所在学校进行调研巡访,收集学员基于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科学的指导意见,提高学员基于当地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省教育学院还将为学员提供参加省级教研活动的机会,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研修成果。

――延伸研培是拓展研修模式的常态措施

结合省教育学院的办院优势,加之建三江分局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的前瞻思考,为省教育学院与建三江分局提供了在教育领域建立广泛合作的空间和机遇。在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建三江地区学校优势的“硬件”办学资源与省教育学院优势的内涵建设资源有机结合,必将推动建三江地区教育实现新跨越、引领新发展,进而凸显建三江地区“以县为主”的现代农业成就拉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个案价值,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更卓越的贡献。同时,通过与建三江分局合作,构建合作双赢的共同愿景,创新研培模式,进行延伸研培,将进一步扩大省教育学院的服务领域,实现区域建模,并将这种富有创意的模式与经验应用到以后的研培工作中,使之成为工作的常态。从这种意义上讲,建三江高级研修工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强化应用是促进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如何优化培训一直是省教育学院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本届高研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将浓缩时间、精简课程、突显主体、强化应用,即:集中在哈尔滨市培训半年,另半年学员在自己学校研修。在哈尔滨培训期间,理论课程时间压缩在2个月内,量身定做课程菜单,削枝强干,加大密度、优化专题;教育实践至少1个半月,选择最好的学校作为实训基地,为学员配备优秀的实习实践导师,使培训的校长、教师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学员实习基地轮换制,让每名学员到二至三所名校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对比中拓展视野,引发思考;总结半个月,反思教育教学心得,提出疑问和困惑,由专家进行解答。在自己所在学校研修期间,省教育学院将定期召集学员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订单式专题讲座与现场指导,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在培训的团队上,集合全省优质教育人力资源,由省级骨干师训人员、教研员和高校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在培训形式上,要凸显学员主体地位,在培训中增加研讨,扩大对话,注重提高学员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综合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要强化针对性,教育实践强化参与性,结业方案强化可行性,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要力求通过一年的培训,使参训学员在“理论积淀、信息拓展、眼界开阔、方法掌握”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区域建模是双方共建双赢的长远谋划

(一)领导重视、政策倾斜是办好高研班的根本前提

建三江分局首届校长教师高级研修班自始至终受到了农垦建三江分局和省教育学院领导的重视。建三江分局王金会局长、王晓春副局长、苍云部长多次到省教育学院拜访,研究培训事宜,勉励学员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建三江分局教育局王凤喜局长对研修班工作具体指导,全力支持,深入实习学校看望学员。他们统筹协调,在人员安排、工作摆位、脱产研修、经费支持上优先考虑了高级研修班的需要。省教育学院从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出发,积极支持建三江教育发展,党委书记宋志臣、院长孙登林多次主持召开班子会研究落实高研班的培训工作。在实习期间,张晓明副院长等学院领导走遍了每一所实习学校,关心、指导学员实习工作,对实习学校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使研修班全体学员深切感受到了省教育学院对高级研修班的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宋志臣副院长张晓明、院办主任董贵杰、干训中心副主任宋志辉、初中教研部负责人汪海先后深入建三江地区,就首届高研班工作进行走访调研。建三江分局对本次培训给予了“冰城高研结硕果,米都教育更辉煌”的高度评价。省教育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师范的师范,教师的教师”品牌特色,为全省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搭建服务平台。

(二)追踪课改、突出应用是办好高研班的核心目标

本次高研班理论课程设计坚持以课改为核心,教育实践环节突出以课改问题为主线索,结业行动设计围绕课改热点问题确定选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突出强调校长、教师要善于将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教育科研的课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每位学员要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要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总结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解决在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通过追踪课改动态,探究新课程观,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成果,查阅和搜集相关资料,对新课程改革的最新研究动态有初步的把握、全新的理解和自己的体会;行动设计方案要突出课改重点,突破课改难点,突出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运用,从而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整合资源、研培互补是办好高研班的重要保障

省教育学院承担着全省各类教育中绝大多数的教研工作,涵盖领域比较广泛,有利于集中智慧、凝聚力量,用更广阔的视角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尤其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教育领域的相互衔接渗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办院优势在本次高研班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为了加强学员对学科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省教育学院为学员开设了以初高中知识衔接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省教育学院在整合学院研培部门培训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全省知名教育专家和名校资源,应用到培训中。同时,在共性课程与分科课程的课程内容整合、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教研活动、研修方法的整合等方面都有精彩表现。

(四)严格管理、细化服务是办好高研班的必要举措

在成果管理上,高研班既保持了必要的含金量,又有效地发挥了激励作用。行动方案的评选关注了三个方面:行动研究特征鲜明、体现学校(任职和实习)个性特点、行动方案可操作有实效。在最后的总结中,有10名优秀学员脱颖而出,经小组交流、班级答辩、全体分享、自我评价、导师推荐、专家评选,26篇优秀研修成果受到好评。

上一篇:药品招标年终总结下一篇:附1:福州大学至诚学院2010届毕业生表彰名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