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总复习计划

2024-05-11

九年级思品总复习计划(通用9篇)

篇1:九年级思品总复习计划

从去年考试的形式、考试的题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我认为思想品德中考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阶段:以课标为蓝本,以课本为依托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陕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以“三大点”编写,所以复习时应打乱不同级课本的顺序,按“三大点”分别来复习,全面落实双基,清理知识点,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重点是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在此阶段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意味着取消识记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扎实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提高能力明辩事理,在对各种试题的驾驭上得心应手,所以教师首先要把知识条理化,捋清哪些知识是了解的,哪些是识记的,哪些是掌握的,然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和 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前后知识应注意衔接。接下来是分知识点进行练习和检测及分析。这个阶段的检测着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适中,题型要多。教师在分析时,要讲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以纠正答题中出现的诸如概念模糊,要点不全面,审题抓不住本质,不按格式回答等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答题规范化的习惯。另外,还要在复习知识中穿插时政的讲解。我们知道在中招考试中基本都是以时政为背景的材料,如果缺乏时政的讲解,会使学生在材料和课本知识的结合方面感到十分困难,所以我们复习时就需要引导学生要积极关注国家建设、科技、社会发展中与中学生生活贴近、与考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时间安排:1、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所有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两课时完成一个单元);2、七年级--九年级与课本配套的单元检测试卷(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和课外作业)。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专题复习”。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即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取时政热点问题,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所以专题的划分要合理,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深不深。

2、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特别注重解答后的反思。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6月。复习重点放在时政要闻、重点专题以及筛选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的重点考点知识的复习,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教师需要结合近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

复习中应注意事项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到;研究“课标”和“考纲”,明确复习限度。帮助学生梳理课本知识,使学生构建课本知识体系,指导学生细化落实考点;另外,要适度训练。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只有加强训练,才能磨练思维、开阔思路、触发灵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最终得到落实和提高。但训练应适度,切忌搞题海战术,对各种资料不加选择的滥用、乱用。

篇2:九年级思品总复习计划

亲爱的同学们:

在即将到来6月份,我们将面对人生路上重要的中考,这既是我们接受基础教育的终点,更是我们实现理想的起点。在向中考进军的征途中,我们决不是孤军奋战,因为九年级政治老师早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与你们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老师是你们知心的朋友,是我们学习的桥梁,是你们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思想品德学科是中考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是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科,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树立现代的法律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同学在中考前复习思想品德课程时都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现在我们将多年来的考前复习经验总结成形,与同学们一起轻松完成思想品德学科的复习任务。让我们一起迎战中考,共打有准备之战!中考在即,英雄弯弓,箭在弦上。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歌,愿你们收拾好行装,带上最锐利的头脑,怀着一颗最细致的心灵,握紧最有力的拳头,满怀自信地向中考冲锋!

我知道你很累

寒窗苦读是为了把信念点燃 我知道你很苦

披星戴月为的是拥有美好的明天 我知道你需要休息 学海游泳付出了多少血汗 我知道你心跳在加剧 攀登书山也将接受严峻的考验 可是

你很快将走进成功的梦 跨过彩虹就有七彩斑斓 你已经走进春雨

枝头的蓓蕾已向你张开笑脸 你已经铸就坚强的意志 倾注你的全部心血 就会谱写新的诗篇

别忘了,老师将为你前进导航 别忘了,学校将为你无私奉献

别忘了,家长的胸怀将是你憩息的港湾 那么请你

以信心,以耐力,以压倒一切的劲头 扬起中考直济沧海的风帆

篇3:九年级思品总复习计划

一、总复习策略的具体实践

1.明晰考纲, 整合知识, 体现知识的综合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和思品课要复习的内容多, 加上许多学生在七八年级不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 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知识漏洞多、能力低的现象。这要求组织复习的教师首先明晰考纲, 与学生一起梳理哪些内容是要考查的, 哪些是不必关注的, 即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弄清每一学期教材的主干内容, 理清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1) 明晰考纲。首先, 考纲明晰之后复习就有了方向。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战后世界新格局》一课时为例, 在复习时要先看考纲的要求, 考纲里对该课时的考查条目规定了两点:了解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明确战后世界新格局的变化。这两条考纲题目, 为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时要重点在这两个考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知识的落实、梳理及技能的提升。

针对考纲条目“了解雅尔塔会议的内容”, 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时对雅尔塔会议的内容进行补充。除了让学生从教材上知道美、英、苏三国一致同意在战后处理德国、签订了《雅尔塔协定》之外, 教师还要对协定的内容进行补充, 把前苏联答应欧洲战场战事结束后对日作战、苏美英一致同意在战后成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等内容补充到教学中。

其次, 考纲明晰之后就知道在什么地方多花力气。上课就像作画, 不可能平分笔墨。在不能平均用力的情况下, 哪些内容是应该多费力气, 需要浓妆的? 哪些内容是应该少费力气, 需要淡抹的?考纲给了明确的回答。以《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为例, 考纲是这样规定的:了解新中国成长历程;概括新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 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经历的曲折的原因和表现。

研读考纲条目之后, 不难发现, 三句话里要抓住三个关键词“了解”、“概括”和“分析”, 这三个关键词已经在告诉我们, 对于“了解”和“概括”的层次内容, 在教学时应该是淡抹的, 而“分析”层次要求的条目是该花力气“浓妆”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考纲只要研仔细, 方向淡浓很清晰。

(2) 整合知识。我们平时的教学, 是分阶段、分内容逐步推进的。如果学生仅仅学好了某阶段知识, 学会了某些内容, 而缺乏不同阶段间不同知识内容的交叉、渗透、整合, 那么其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也很难健全发展。而学生认知建构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除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学生的自悟外,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复习课有意识地、高效地拓展和深化,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完善。

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的复习应理清和呈现这样一个逻辑体系: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理想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整合不同教材不同知识板块的相关性, 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涵盖整个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在整合和构建过程中, 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 防止实际运用时张冠李戴。如:要分清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导等。

2.联系热点、辐射重点, 突出考试的导向性。

社会热点问题, 一般就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这些热点知识往往又可辐射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比如“钓鱼岛危机”这一热点可以辐射初二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中日关系这一知识点, 可以辐射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我国的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重要知识点。

反之, 考纲中的重要知识点, 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又可以和许多重大热点问题相连接。因为, 历史与社会和思品课, 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 与其他学科相比, 这门学科在总复习时的一个很大特点在于它必须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重点问题相联系。这是其学科的内在要求和生命力的体现, 也是总复习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因此, 在总复习设计过程中, 就其复习教学策略而言, 教师要把教材考纲重点与社会热重点有机结合起来, 以一些社会焦点为切口, 精心设计复习方案, 创设材料情境, 把热点材料引进课堂, 师生共同讨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复习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为例, 我们设计了以下训练题目:

材料一:近期, 朝鲜半岛局势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发生在半岛上的每件事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11953年, 在朝鲜半岛上, 中朝人民取得了___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2012年2月, 朝鲜又一次进行了核试验, 半岛局势越发紧张。3月份, 朝鲜还宣布《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 进入准战争状态。中国一直坚持半岛的无核化政策, 呼吁各方保持冷静, 重启六方会谈。

2半岛局势的紧张, 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什么?

3中国政府的做法, 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3.精心选题, 灵活运用, 凸显训练的针对性。

由于历史与社会和思品复习课所教学的内容, 除了时事外, 都是以前学过的, 因此复习容易演变为做练习题。教师准备许多题目, 一一让学生解答, 然后再逐一讲解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注意要点等。这种方式机械单一, 最后难免变成题海, 缺乏挑战性和新奇感,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为克服这种弊端, 在总复习设计时必须对题目精挑细选, 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具体的实践措施是:

(1) 在选题时, 巧创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复习《隋朝大运河》为例, 我们围绕以下情境材料设计问题, 如下:

材料一: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与禹共功不较多。”

材料二:享誉海内外的京杭大运河, 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是一曲文化的乐章, 是杭州的一张世界级“名片”。杭州, 因运河而名扬四海, 因运河而贵为繁华古都, 因运河而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杭州, 要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打造东方休闲之都, 同样离不开对运河 (杭州段) 综合保护。2002年杭州市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将“运河 (杭州段) 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 列入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十大工程”, 做到“还河于民”、“还景于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开凿大运河的皇帝, 请说出他是谁?

2在一般人的眼里, 该河流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你也这样认为吗, 为什么?

3历史上的大运河曾经是皇家人巡游游玩的私家黄金水道, 曾经一度被人误认为是亡国的标志。如今的杭州却要将大运河打造成一张世界级“名片”并“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在大运河古今的对照中,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此题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巧妙的情境材料创设, 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

(2) 在选题时, 注意题型的变化, 发展学生的变式思维。以复习《我国的PRED问题》为例, 我们设计如下的情境材料并做了变式训练题。

近年来太湖蓝藻频繁爆发。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 常于夏季大量繁殖, 腐败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颜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 称为“水华”。太湖蓝藻频繁爆发, 实质上是一曲唇亡齿寒的环境保护悲歌! 现象在水里, 根子在岸上!

我们引导学生:仅此一个材料就可以设置不同的习题, 比如可以设置成问答题:

1 (从地理的角度可以设问) 太湖流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该流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2 (从PRED的角度可以设问) 为什么说太湖蓝藻暴发, 现象在水里, 根子在岸上?

还可以设置成选择题:

“现象在水里, 根子在岸上! ”最能说明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是: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资源短缺D.污染严重

3除了运用太湖蓝藻这一情境材料考查PRED问题之外, 师生还一起进行材料的拓展。比如可以出具全球高山雪线上升迅速的材料, 可以出具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材料, 等等。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让学生学会变式思维, 学会举一反三。

(3) 在选题时, 注意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 增强生活性。新课程强调, 课程要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根据这一目标要求, 我们在总复习选题设计时, 一直注意贯彻这一理念。以复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例, 在复习时, 我们提前给学生下发了调查表“喜看家乡新变化” (见下表) , 让学生分组在复习前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走访。

这样做之前我们曾一度担心, 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实践证明, 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做法既增强了其社会实践能力, 又很好地调节了其复习阶段紧张的学习状态, 可谓一举两得。

(4) 在选题时, 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 ,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以复习《全球性的震荡》为例, 在复习“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时, 我们设计了如下题目: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危机从1929年始于美国, 银行、工厂纷纷倒闭, 大批工人被抛到街上。这样的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1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调整, 请问其改革调整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由当年罗斯福总统的新政, 对今天我国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有何借鉴之处?

设计这个题目, 目的是让学生由爆发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联系罗斯福新政, 由罗斯福新政之措施引导学生联系这些举措对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有何借鉴? 如此设计, 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整理,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对总复习方法实践后的效果分析

1.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应对总复习的方法。

总复习能否取得实效的最关键一环, 是复习方法的选择。因为再好的计划, 再扎实的程序, 如果在复习中方法不对路, 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和医生给病人看病是一样的道理, 你的诊断计划很合理, 你制定的治疗程序很科学, 但是如果给病人吃药的方法不对、开的药不对症, 最终就医治不好病人的。从这个层面而言, 复习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从这两年学生中考的成绩看 (考生的平均成绩与本校过去几年的考生相比, 平均分高出3分多;与区平均分相比, 近两年都高出区平均成绩5分以上) , 效果是明显的。

2.在提高学科考试成绩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近两年来, 我校考生与过往的考生相比, 思品社会学科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多, 与区平均相比, 高出5分以上。同时,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 教师不再是唯分数论的领路人, 而是在总复习中处处遵循、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注重养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重视学生民族精神的铸造, 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 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十分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总之,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对于中考思品社会复习, 相信教师都有拿手做法, 但究竟什么设计策略是有效的, 是一门“永远存在遗憾的艺术”。对中考总复习的方法设计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

摘要:如何有效进行复习教学呢?作者结合多年实践, 从复习应注重明晰考纲着手, 从关注知识的综合性、考试的导向性和试题训练的针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总复习,初中思品总复习,综合性,导向性,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美]斯考隆 (Skowron, J) 著.陈超, 郄海霞译.《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02.

[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 研制组编写《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5.

[3]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编.《初中总复习教学指南 (思品及历史与社会)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1.12.

篇4:九年级思品总复习计划

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要能够记住并理解它们的内涵,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这是一个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是深刻理解教材知识的关键。它要求我们打破教材的章节,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与熟记,以便在考试中联合运用。以下就谈谈对基础知识整合记忆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知识结构归纳法

知识结构归纳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知识梳理方法,就是用一定形式梳理出每章节知识结构框架,形成知识体系。这种方法既直观又便于掌握,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能够使学生纷繁杂乱的思绪豁然贯通,容易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每个章节都由哪些基本观点构成,有哪些内在的联系,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一定的线索理解记忆,为熟悉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用连线形式归纳:人民(国家的主人)→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次层记忆法

层次记忆法是把每一课的重难点归纳在一起,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等因素来具体决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人,所定的重点难点应该不同。在定重难点时不能按照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中的重难点来整理。如成绩差的同学可以把重难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记忆上,而成绩拔尖的同学可以把重点难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运用上,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记忆理解阶段,所定的重难点也应层层深入。这样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如教材中“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的重难点,可以分四步来掌握: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及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三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四是联系实际谈谈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们能做些什么,可以找名人、伟人的事例来分析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这样的几个步骤来选定自己的重难点,层层突破,逐渐掌握,实现由基础知识的背记到运用的转变。

三、表格归纳法

表格归纳法是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知识点的一种识记方法。这种方法条理清楚,便于学生在考试中进行整合运用。如:

资源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不合理、不科学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坚持保护资源、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活动反馈法

活动反馈法是通过以小组合作为单位,组织课堂或者课外活动进行基础知识记忆及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编写顺口溜、玩游戏、写对联等多种形式完成,让学生轻松学习、愉快记忆。如记“第三课”基础知识的游戏,每组派代表大胆发言进行背记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好,名次最后的一组负责表演一个节目。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潜能,便于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归类法

归类法就是把同类型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记忆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同学们进行类比分析,便于识记、理解,不容易错和混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如我们可以把知识点归纳为“基础”类、“基本”类、“方法”类等进行总结。

篇5:九年级思品复习计划怎么制定

2、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P11

3、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P16

4、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P20

5、关爱集体的表现: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使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P21

6、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P23

7、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P23

8、当代青少年肩负的历史责任是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23

9、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勇于承认错误也是负责任的表现。P27

10、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P32

1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P34

12、现阶段的重要国情是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P55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P34

1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35

1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35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36

1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37

18、“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的“中心”都是错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须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P38

1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P38

2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P38

2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P38

22、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P40

2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39

24、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P40

2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P41-42

26、我国管理民族事务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42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P42

27、我们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P45

29、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P48

3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P49

3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P49

32、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P50

33、人口过多和过快的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P51

3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P52

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5、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P52

36、我们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要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要协调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P53

37、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都是发展问题。P55

38、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P56

39、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P56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篇6:九年级思品总复习计划

从本学期开学之日起进行全面的复习,共有16周时间。复习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初一至初三五本书的内容,二、是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的重大时政。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复习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时间安排计划如下:

1、第1至第9周:以初中思想政治课本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学生弄懂每一框题、节题、课题、单元的主要观点。进行第一轮的系统复习。进度是:七八年级的四本课本,每本书用一个星期,九年级课本用两个星期,共6个星期复习课本,第七、八个星期选择典题进行练习,第九个星期复习时政,迎接一轮考试。

2、第11至13周,进行热点知识复习。在本阶段中,以时事热点带课本知识点的形式,联系学生思想状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把教材知识加以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九年级思品复习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承担责任的意义;不承担责任的后果。[课前预习] 1.承担责任的代价是什么? 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知识点讲述] 1.承担责任的代价是什么?

答:①承担责任需要消耗许多时间,影响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承担责任要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甚至有可能影响健康;承担责任可能会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在危机和危险的时刻承担责任,还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②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答: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它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遗憾终生。因此,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突出重难点练习] 小伟的妈妈是一位下岗工人,她最近找了一份新工作,尽管自己不喜欢,但仍做得很认真,遇到难题总是虚心向人请教,由于工作突出,还受到奖励。请回答:从小伟妈妈对待新工作的态度和行为,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对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即使我们不是自愿选择的,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只要我们态度端正,增强责任意识,全心投入,就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篇8:对九年级思品作业的思考

提起思品课的作业,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和其他科目一样,作业无非就是为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活动。根据思品课的特点,重在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而结合中考命题,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要考查学生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为了中考,我们不得不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按以往的做法,学生必然要在题海里遨游。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缺少有价值的训练。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学习活动时空,制约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创新意识、人文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缺失。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他们只能是越来越反感思品作业。

反思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时代性、趣味性。若以次为契机,对九年级思品作业进行优化,使老师和学生双方受益,岂不更好。根据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设计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来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而学校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主流是学生,任务是学习、成长。但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里生活、成长。由于现在学生思维狭隘,他们不愿意学习该课,更不愿意写作业。所以作业要针对内容,找和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地、自愿地深入社会生活,感受生活。比如题目:创建和谐社会,中学生该怎么做?建设生态文明,中学生要做哪些事情?等等。这些作业既能让学生重视课本知识,又能调动学生感受生活,深入了解生活,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生活中的问题,又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也是和父母、和亲朋好友进行交流的话题。作为一个中学生,一个国家公民,应该为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是容易被他们接受的。

第二,要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思考让他们感兴趣。思品作业在呈现学生生活时,多些思维训练,就能引起学生重视。记忆、拓展,这种惯性思维在其他文科学习应用之后,使得在思品学科这里已经没有了太大的魅力。因此,思品课作业要跳出这种固有的文科思维,大胆创新,对学生进行特殊的思维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比如,思品课老师结合教材知识,所设计的“三W”思维,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要进行三个步骤,即,“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W”思维使得学生对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和呈现,之间有了缜密的逻辑关系。又如,对于一些考查中学生该怎么做的习题,启发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思维,即思想上和行动上怎么做?而行动上又包含几个环节,如:家里怎么做?学校里怎么做?社会中怎么做?等等。类似的思维训练,既能使学生对思品课内容有完整的思考,又能使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思维训练题目使学生能够灵活思考,这样作业也显得轻松多了。

第三,要能突出“个性”。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有学习任务,但是他们也渴望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有极强的表现欲,极想获得尊重,极想创造价值。因此,作业应该成为他们一种美好的经历,成为点缀学生生活的一道绚丽的风景,展示出每位学生的个性。这样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所以,在呈现作业的课堂,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表现,让他们展示不同的学习方法,展示他们的优点,暴露他们的思维。学生们所展示的东西,最能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引起他们情感共鸣。比如,选择题,就让他们选择讲解,并说出选择的方法,思考时有哪些疑惑,其他同学应注意什么;非选择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思路是什么,怎么叙述,为什么这样叙述等。可以单独展示,也可以小组合作表现。老师则适当对他们的讲解做补充和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和个性的发展。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活动、让他们学习、让他们发展。这样,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作业也不再枯燥,那些曾经消极对待作业的学生也不想放弃责任,他们被同学唤醒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来了,觉得学习思品、完成作业很容易,而且愿意参与。

第四,应该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激发学生兴趣,作业就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可以在布置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巩固练习之外,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我发挥的作业,让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导下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开阔视野。另外,典型的作业学生比较感兴趣。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如结合国际、国内、本土新闻,去设计作业,让学生有思考、谈论的话题。还可结合文化娱乐信息去安排作业,对于名人事迹、文艺作品,流行音乐等,稍加修饰,融入作业来激发学生兴趣。

篇9:九年级思品复习资料

这种说法错误。负责是对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同的道德要求,贯穿于人的一生,只是每个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所担当的角色不同而责任不同。责任有大小轻重,但是不能说我们由于年龄小就可以不承担责任。社会的责任和我们中学生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从小就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而不是长大之后才承担责任。

2.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不可能有回报

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我们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赢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地位得到提高等。但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责任是每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有时,为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为了社会和谐,需要我们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3.有人说:“面对自己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面对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责任,就可以放弃。”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面对自己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的说法是正确的。一旦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2)“面对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责任,就可以放弃”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这样,我们仍然可以说:我承担,我无悔。

4.社会责任是孤立的,每个人的社会责任都可以单独存在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在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就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社会责任并不是孤立的,我在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在对我负责。

考试考查本课知识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来考查,具体表现为:责任的含义、承担责任会带来什么影响等;往往会联系学习、生活、工作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来考查责任的含义,选择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来考查承担责任既会付出代价、又能收到一定的回报,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多个知识点。考点多与热点模范人物事迹、“感动中国”人物、政府民生举措为切入点,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集体利益等同于小团体主义

集体利益与小团体主义有本质区别。这里讲的集体利益,不是小团体主义,而是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统一的集体利益。我们要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

2.人多力量大 此观点是片面的。

(1)集体的力量要取决于成员的数量的多少,即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人多力量大。(2)但往往忽视了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集体力量的大小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与配合。即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所以,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人多还要团结、互相配合,才有凝聚力,才会力量大。如果相互推诿、缺乏责任心就会削弱集体的力量。

3.自觉承担责任是一件令自己痛苦的事情

此观点是错误的。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被动地承担责任。既然是自己作出的选择,在承担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承担责任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益处的快乐。所以,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这不但不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还会使我们成为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本课内容常常结合社会热点材料,主要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关爱集体、参加公益活动的表现和意义。考试关于服务社会的考查,多以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为背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回答自己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方面的具体做法。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因此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种观点错误。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不发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初级阶段的时间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算起,而不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包含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与未成年人没有关系 这种观点错误。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5.区分几组概念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到“三个尊重”,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基本国情一直是考试命题热点,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题型一般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为主。结合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考查原因;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热点考查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作用等;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等等。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只需要“引进来”,不需要“走出去”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可以使我国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又可以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发展我们自己。但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使我国实力得以加强,从而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2.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国情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也是我国的人口国情。人口国情既包括人口最多,也不能忽视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人口素质问题。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两方面入手,所以国情也要兼顾这两个方面。

3.人口数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越少越好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定,应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4.我们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经济发展好了再治理环境污染也不迟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我国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保护环境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在保护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在处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经济要上,教育要让,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

近几年来实行对外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考点,一直是各省市初中学业考试的重点和热点。本课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掌握,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培养考生的开放意识、人口意识、环保意识、人才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国情到国策再到战略,三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学习时要注意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结合具体的社会热点加以运用。

1.小明认为:“我国古代文化已成为历史,是封建社会的象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爷爷极力反对,他认为:“我国古代文化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文化应该全部继承,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小明和爷爷的观点都具有片面性。小明的观点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而忽视了民族性和继承性;爷爷的观点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和继承性,而忽视了开放性和创造性。

2.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上存在的模糊认识?

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应该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正确的态度,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

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无须具备自己的民族精神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自己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对民族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关系存在的误区认识

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只有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这三个概念。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这几年的社会热点,常以选择题和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对中华文化的考查,多结合各种文化节、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的中国元素等时政热点内容,以漫画、时事新闻的形式设计。民族精神多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考查民族精神的含义、意义(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以及在新时期的一些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内容。

1.有人认为:“国家的重大事务都是由人大代表讨论决定的,因此,是人大代表而不是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人都去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2.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与人民选举代表的方式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但是,人民行使这种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是由人民选出的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也就是说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行使的。

(2)在我国,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3.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属于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属于政治制度,注意区分。

4.有的同学认为:“宪法高高在上,离我们很远。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是大人们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规定了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我们的根本生活准则。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之一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也就没有了保障,维护国家安全也是青少年爱国的表现。

5.“刑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这个等式成立吗?

这个等式不能成立。理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任何法律都不能和宪法相抵触。但是,诸多普通法律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宪法。宪法只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本原则,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6.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就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但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首先,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其次,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对本课知识的考查,一般结合近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进行。结合2014年的“两会”来考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结合当前反腐的时政热点考查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考查依法行政的意义、公民如何依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宪法的重要地位及中学生应有的行为选择等。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能遗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错误地认为它可以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有人认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水火不相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事实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

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

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同富裕只能是一步一步走,不可能同步富裕、同时富裕。

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因此常结合时政材料来进行考查。如结合“十八大”“两会”考查身边的发展变化,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创业就业考查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及共同富裕,结合对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对最低工资的调整,来关注民生、关注共同富裕。还要注意“学会合理消费”的实践活动题。

1.青少年面对各种文化应该广为吸收,这样才能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青少年面对各种文化,要善于辨别。对于优秀文化,我们要学习、吸收,使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良文化,我们要弘扬社会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发扬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要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要远离、拒绝、反对不健康文化,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报违法行为。

2.青少年只能靠自己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青少年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严于律己;同时让老师、家长和同学帮助监督自己的行为;加强学习,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等等。

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大人们参与的事,是政府部门的事,和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青少年要担负起社会公民的责任,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精神文明创造活动,如参与“文明进社区”“文明用语我先行”等宣传活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时要了解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积极参与。这部分知识容易和其他知识结合考查。复习备考中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包含的两个方面、地位、根本任务;联系社会热点: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最美人物”评选、打击手机互联网淫秽色情网站、反“三俗”等。可能从多角度设问,如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提建议、有什么危害、有何影响等。

1.我国现在已经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种观点不正确。小康是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我国并未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2.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已经是小康水平了,所以没有必要再讲艰苦奋斗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

(2)我国人民的生活虽然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党和政府的努力,要靠成年人的努力,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虽然有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心,但是无法付诸实践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负有重大责任,每一个成年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正确的。促进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我们既是和谐社会这首优美交响乐的享受者,更是演奏者,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一个中学生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作为。例如,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等。认为中学生不可能用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对于小康问题重在理解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知道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出的努力,中学生应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同时要明确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及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内容。此部分知识是考试重点,题型相对灵活,需要我们在备考时重点把握。

1.理想与现实毫无关系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来源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现实的社会存在反映。理想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就要放弃理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理想确立后,不能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就放弃,也不要一味地蛮干和坚持,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3.一种观点认为:“学习压力越大,越能促使我们努力奋进。”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学习压力就会学得更好、更轻松。”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

4.我的人生我选择,不受他人的影响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生活充满选择。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2)我们在进行选择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时会成为我们迈向人生目标的激励,有时也会成为我们找寻梦想的绊脚石,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外在影响都不利于我们的人生选择。

(3)所以,从本质上讲,“我的人生我选择”是对的,但我们不应该完全排斥他人对我们选择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自己进行合理的、正确的选择。

5.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由父母为自己选择人生之路,因为他们的社会阅历比较丰富,能作出正确选择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作出人生选择时,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更应该学会自己作出选择,这样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学会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作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成功的快乐;或者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6.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拿到文凭,才能好找工作,找好工作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考上名牌大学,学好本领,是人才;考不上好大学,能有一技之长,满足社会需求,也是人才。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成才,关键是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实现自身价值。本课知识通常以当前的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如结合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2013“感动中国”人物、201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感人事迹进行考查创新能力的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等知识点。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题型(一)选择题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在很多省市中考中成为固定题型。选择题通常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组合选择题则由题干、项号和题项三部分组成。题干的背景或载体多种多样,而题肢往往具有迷惑性、干扰性。选择题命题方式很灵活,材料式、漫画式、图表式、引用式(引用诗歌、谚语、古诗、对联、歌词、名言警句等)。从素材或载体上看,常见的几种形式有:事例材料型选择题、引文材料型选择题、一材多用型选择题、图表材料型选择题、漫画寓意型选择题、填空型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等。

1.选择题要“四审”

(1)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旨意思。(2)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3)审题肢(正确或错误)。(4)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2.解答选择题常用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查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有“五排”:①排谬法(排错法):找出本身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然后排除含有该题肢的选项。②排异法:找出虽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不统一的题肢,然后排除含有该题肢的选项。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⑤排乱法:题肢的共性或个性,与题干共性或个性不符的题肢。

(3)重点突破法:也叫取正法或直选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选项。

(4)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教材知识范围或超出课标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思想品德学科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教材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

题型(二)简答题 简答题是一种传统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结论等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常见形式有:直问直答式、举例说明式、材料分析式(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辨析式、其他形式(包括填表、填空、填图、连线等)、组合式(其他题型和简答题的合成)。不管简答题分几个类型,共同地方是只说结果,不说过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简答题的特点之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形散而神不散)。1.要求:简答题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时事政治观点做简明扼要的回答。题目新颖,但答案更多的是通过教材的相关原理或专业术语体现出来。强调一个“简”字,简明扼要,答题的字数不可能过多。

2.指导:根深才能叶茂,基础知识是“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叶”。开卷考试更要读,要读得更广,要全面熟读、熟记。这样学生在考场上对教材纵横都比较清楚,就不会乱翻书找答案,看到材料(题干)后对教材层次结构比较清晰,就比较容易地把材料和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既节省了时间,又相对避免了答案不完整、不全面的情况。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把系统掌握知识、夯实基础作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重要教学原则。3.解题思路和要求

(1)审设问,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并将之具体化确定立意范围。(2)审情境,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立意。

(3)按要求组织答案。①条理清楚。②表达准确。③内容完整。

题型(三)辨析题

辨析题是在辨别题、判断说明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从解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上要高于前者。辨别题一般只判断观点的正误。判断说明题,一般是先对观点进行判断正误,再进行说明。而辨析题则明显提高了难度。

1.解答题步骤

(1)判断,一般有正确、错误、片面之分。

(2)说明理由,要注意有条理地加以阐述并力求做到全面具体。(3)总结。

2.解题思路和要求

(1)认真审题,不急于判断。

(2)紧扣考点,层层分析。

(3)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题型(四)表格类试题

表格类试题往往以图、表的设计结合部分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给考生,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数据,获取并整合相关信息,能结合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由表及里地去分析问题,揭示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表格的认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表达归纳能力等。

1.要准确理解表格

(1)读表格。表格一般由标题、时间、项目、数据等构成。标题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的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如果没有标题和项目的统领,数据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补充作用,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是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的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2.要善于处理信息。既要注意表格所反映的不同内容,又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纵向比较表格反映的信息。通过对表格信息的进一步处理,找到解答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向,从而可以有效地提炼观点、形成结论。另外还要注意,问题有时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

题型(五)漫画类试题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类试题通过漫画形象生动甚至带点夸张的手法来揭示一些抽象的道理,可以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以漫画作为情景材料的试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考查学生对漫画的鉴赏能力以及透过事物表面看问题本质的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是非观念。

1.看: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懂漫画的寓意。漫画虽简单但寓意深刻,读懂漫画的寓意尤为重要。一看漫画的标题,因为标题是漫画寓意的灵魂;二看漫画中的文字注释,它能为你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三看漫画的关键落笔点,特别要注意漫画的夸张之处或特别显眼的信息。

2.概:由表及里概括出漫画的中心意思及其引申义。

3.联:根据漫画的寓意及其引申义和教材知识相结合,特别是漫画型简答题,要多角度、多层次和教材知识结合,用教材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答:答题要尽可能用政治术语回答问题;要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答内容的多少;要分条答题,把相对重要的排在前面。根据以上的分析,恰当地运用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解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做到紧扣教材知识,结合漫画内容加以阐述。当然,对主观性试题作答时,还要紧扣主题、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逻辑清楚、语言规范等。

题型(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是开放性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也是多数省市采用的题型。所谓材料分析题,是一种对已给出材料(时政热点)进行分析、理解,再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观点、原理)对材料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的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1.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明确材料的情境和材料的立意。要分清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从中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明确材料的情境,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形、景象和社会生活情况;明确材料的立意,即材料所确定的主题、中心。

2.认真审问题,理解题目的设问。这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对所提问题的分析,把握答题的范围及所运用的知识,最终达到和问题结合起来,弄清问题的中心要求的目的。要弄清它们彼此之间关系:理解、弄清题意、范围、要求、角度等。

3.回归教材。材料分析题的命题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的知识为依据。要在所建构的知识框架、网络中,寻找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

4.注重发散。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回答,这是开放性试题的基本要求,也是规范学生思维的依据,做到“放”与“收”的有机统一,二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5.按照题的要求,对症下药。在切入点中,选准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要从材料的情境、中心进行归纳起笔,再切入理论观点、原理展开分析,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做到层次分明。还应注意要点齐全,重点突出,表达清楚,最末作简要小结。

题型(七)实践探究题 实践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而实践探究题则是以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基础,要求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进行创造性思维,去探索、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活动设计的命题形式,通过不断训练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这类试题的主要特征是问题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解答的灵活性,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联想、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思维形式,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这类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探究题主要分为应用写作类、主题会议类、社会调查类、宣传板报类、标语口号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活动探究综合类等。

1.仔细审题,走进材料的情境,了解活动形式,弄准题意和要求,清楚题目的答题方向,熟悉各类实践活动的方法和程序。

2.全面搜集相关信息,设计的活动方案或步骤要切实可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对信息归纳运用,注意答案内容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观点,又要体现综合实践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毕竟是实践探究,因此答案需要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多用我们常见的例子。

4.注意活动内容的条理性、开放性和逻辑性。语言表达要条理清楚,角度准确,语言规范简练,表达完整。

具体题型归纳总结

1.材料说明什么、反映什么类型的题目(1)先回答材料本身讲的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实质,一定用政治术语。2.“为什么”类型的题目(1)原因(有时要答现状)。(2)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3.启示、感悟、感想、体会类题目

(1)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不答或略答)、怎么做(详答,有时就答怎么做)。(2)正常公式:道理加怎么做。

4.警示、理解、认识、看法等类型题目(1)是什么——材料反映了什么。(2)为什么——原因、意义或危害。

(3)怎样做——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组织视分值的多少而定)

5.作用、影响、意义等类型题目

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6.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等类型题目。

(1)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反映了什么。

(2)为什么——原因(有时要答现状)+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7.怎样解决„„问题、避免„„现象或提出„„对策、为„„提建议等类型题目。

(1)分清对象(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由谁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家庭、青少年(个人)等。

(2)怎样解决——注意建议的角度(如:国家、政府、社会、公民个人,或政治、经济、文化,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8.行为评析类试题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找准行为:如果有多种不同行为,则要把行为抄或总结写在答案上并进行分析。(2)定性行为:是正确、错误或片面。而后从道德、法律、责任、正义等角度评价。(3)寻找依据:正确或错误的教材理论依据。(4)后果:正确行为的影响、错误行为的危害。(5)应该怎么做:要简写。

9.青少年应怎么做、国家怎么做、学校怎么做(或出谋划策题,或向„提建议题)等类型题目。

(1)青少年怎么做?

①认真学习„„,树立„„观念,增强„„意识。(有时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回答)②积极做什么,决不做什么,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行动)。③(宣传)积极宣传„知识或重要性。

④与„„作斗争或制止或向„„部门举报、检举、揭发。

⑤向„„提合理化建议。(一般针对环保、诚信、节约型社会、守法、维护祖国利益等怎样做时,可用此思路)

⑥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树立成才目标,肩负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发扬„„精神(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体质,磨砺意志,将来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家乡、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⑦要遵纪守法,讲礼貌、讲文明;要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要注意安全;要向„„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国家一些方针、政策、形势等)(主要是宣传、参观等参加„„实践活动的题型)(2)国家怎么做?

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积极宣传„„提高人们„„意识(从道德方面)。②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或制度。

③加大执法力度,加大管理力度,依法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④鼓励、奖励人们对„„违法行为的检举、揭发。⑤利用多种媒体对„„曝光。

⑥加大对„„的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⑦积极实施„„战略或方略或国策或方针、政策等,尤其是会用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教兴国、科技创新等方面回答,但回答时不能太笼统。(要视具体题目回答)(3)学校怎么做?

上一篇:保育春季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有志者事竟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