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2022-08-16

第一篇: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如“露西”)进化而来。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种族无优劣: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且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群婚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婚姻关系相对固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形成。

﹡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宣扬“君权神授”)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页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

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元前2070年。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历时约800年)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的繁荣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

峰。

﹡①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②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③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评价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①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②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③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布匿战争: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③对战国家:罗马VS迦太基。 ﹡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与中国秦朝、汉朝同期)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西欧开始进入封 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2页

一、日本: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力主改革的重要人物:中臣镰足)(参照中国隋唐制度) ﹡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起来。

﹡其他:①“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②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 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过程:①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②622年(伊斯兰教历元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③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④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⑤8世纪,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等级森严)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西欧的封建制度确立于9世纪(查理·马特改革之后)(注:但开始于476年) ﹡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写照: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欧土地制度以土地为纽带,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罗马教会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表现:政治上——与王权勾结(丕平献土),很多国王接受基督教;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

有者;思想文化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学一统天下。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

﹡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3页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拜占廷帝国:395年~1453年)

﹡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基督教)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相距一千年)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马拉松:菲迪皮茨)(希波战争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冲突之一)

﹡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希波战争: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影响: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大秦)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扩张: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①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②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③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医王)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四、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

五、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1217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六、和平交往的意义: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4页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①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人;②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 ③腓尼基字母(公元前2000年)——腓尼基人;④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罗马) 欧洲字母。

二、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经典、节日:《大藏经》,成道节、浴佛节

﹡基督教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

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经典、节日:《圣经》,圣诞节、复活节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

教义: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节日:《古兰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三、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一、杰出的科学家

﹡阿基米德(古希腊)——“科学之神”

①品质:从小善于思考,喜欢辩论;②重大发现及发明: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二、文学与戏剧(古代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荷马史诗》: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荷马;②价值: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俄底浦斯王》: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渔翁的故事》。

三、著名建筑

﹡阿拉伯式建筑代表: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2世纪,用了180年建成,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石头的交响乐”)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时间及地点: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5页 ﹡意义:文艺复兴摧毁了欧洲中世纪教会的精神独裁,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 ﹡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要求扩大市场;

②其它原因:《马可·波罗行纪》、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某些欧洲人想发财。

﹡过程: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

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①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各洲带去灾难。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和——独裁——复辟——妥协)(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年~1688年)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 ﹡开始的标志: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1640年)。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 ﹡领导人物:克伦威尔。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1645年6月)。 ﹡特点:曲折性,不彻底性。

﹡结果: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二、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议会)

﹡查理二世复辟(1660年),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①时间:1689年;②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③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财政权),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军权);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立法权)。 ﹡意义:⑴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⑵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奴隶。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如造船业);中部:盛产粮食(如小麦、玉米);南部:种植园盛行(如稻米、烟草、棉花)。

二、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年~1783年)(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6页 ﹡任务:脱离英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建军(大陆会议):1775年5月,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胜利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有利的国际缓助,大陆军的顽强作战,华盛顿的英明指导。 ﹡和约: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联邦政府)。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及美国1787年宪法

﹡独立宣言的发表(时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

意义:①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②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1787年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

家 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1794年)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的颁布(制宪会议):①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意义:体现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1792年~1804年)和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792年)。 ﹡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恐怖政策(当时雅各宾派专政)。

﹡罗伯斯庇尔等人于1794年7月在政变(热月政变)中被推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结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的彻底性,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7页 ﹡拿破仑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4年)。

﹡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对 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但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分析拿破仑成功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另一方面,他的成功还与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后期战争侵犯欧洲各国,掠夺各国人民,最终导致帝国灭亡。

﹡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开始:“珍妮机”的发明为开始的标志。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

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克莱蒙号”(当时人称“汽船”)。 ﹡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钢铁冶炼厂、交通运输业。

具有核心地位的技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答: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8页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末~19世纪中期,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

﹡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路线:【出程】欧洲(携带枪支、杂物等);

【中程】非洲(换取或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

【归程】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印度

﹡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 ﹡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

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

﹡影响:英国通过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贫困、落后。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战争

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英国对印度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时间:1857年~1859年。

﹡领导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 ﹡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南美的乔治·华盛顿”)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

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②人物: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代表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

③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

④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起义军联合作战。 ﹡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一系列的新兴国家。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9页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年~1848年)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结果:失败(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历史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产生条件:①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

②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③汲取前人的精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1848年)(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②影响: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争)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

﹡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不可调和。 ﹡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 ﹡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

﹡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二、北方的胜利

﹡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

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0页 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之前还颁布了《宅地法》,战争出现重大转折; ④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三、战争初期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①南方对战争已准备很久;

②南方有强大的后盾——英国支持;

③南方将领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作战经验;军队在装备上和组织上都比较好。

四、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能够最终获胜的原因

答:①北方实力雄厚,在经济方面、军队人数方面、军事力量方面、交通运输方面占优势;

②美国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五、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 ﹡前提:不损害地主的利益。

﹡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奴隶制的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解放”农奴;收取份地赎金)(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 ﹡背景: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②1853年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 并取得成功。

(或:①内: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外:美国叩关(“黑船”事件 ,1853年)。)

﹡倒幕运动(时间:1868年)主力军:中下级武士。

﹡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1页 ﹡改革的作用: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个民族实现自强。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充满活力。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电为核心)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电、石油);②新机器、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汽车、飞机);③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展(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1906年,使用钨丝的电灯泡问世。 ﹡爱迪生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汽车: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奔驰”车)

②影响: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使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飞机:①发明者:美国莱特兄弟;②标志及时间: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③影响: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飞机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

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③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2页 ﹡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二、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

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22课 思想和科学的力量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启蒙思想运动(时间:18世纪) ﹡代表人物:法国的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

﹡思想理论:①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②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即“社会契约论”),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③孟德斯鸠:明确地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二、科学的革命

﹡英国的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包括“牛顿三定律”)。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3页 ﹡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1859年):①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②《物种起源》的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提出(时间:20世纪初):意义: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 ﹡居里夫妇:成功提炼出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镭。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

三、美术名家——梵高: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梵高是在法国南方创作这幅作品的,南方的阳光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叙曲》。

五、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4页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毕业考试复习提纲

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

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

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商、西周的建立者

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

战国七雄及形势图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秦统一的时间、秦始皇像及秦朝疆域图

评价秦始皇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和意义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丝绸之路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雅克萨之战

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疆域图

“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司母戊鼎图

东汉的《九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所处朝代及主要医学成就

《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作者及著作类别 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及图

四大发明

汉字的演变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像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时间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的著名作者及其代表作

《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

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图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圆明园残迹图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中日《马关系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企业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及其人物像

1911年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和五四精神

中共“一大”

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红军长征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南京大屠杀

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双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签定的文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及示意图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近代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著名企业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的出现

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就

魏源、严复的主要思想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文艺成就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及开国大典图、毛泽东像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重要法律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像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政权交接仪式图

“一国两制”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

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组建的史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及其对会议成功召开的贡献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9年中美建交

新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南方古猿的生活时间和地区

三大主要人种

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区别

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图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罗马共和国建立及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时间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

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希波战争的结果

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战的结果

马可•波罗来华的史实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情况

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立者

古希腊文学名著《荷马史诗》和阿拉伯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

但丁的《神曲》

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评价华盛顿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珍妮机等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瓦特改进蒸汽机及其影响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及图

“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及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英国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及中心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及人物像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国际歌》的作者

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灯、电报、电话的发明者

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和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及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的艺术风格、作者及图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922年苏联建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美、苏、英、中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欧洲联盟的建立时间和性质

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

1991年苏联解体

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结束了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长达500年奴役的历史

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

冷战政策的含义

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及中国加入的时间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主要领域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德莱塞的著名文学作品

毕加索的名画

美国的好莱坞是世界最著名的影城,奥斯卡奖是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

彭头山遗址、城头山城址的重要发现

龙山县里耶出土大量秦简

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

浏阳人谭嗣同为变法献身

邵阳人蔡锷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湘南暴动、平江起义、桑植起义的主要领导者

红军长征在湖南的史实

日军在湖南的暴行

抗战时期发生在湖南的著名战役

芷江洽降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湖南和平解放的时间和长沙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1949年衡宝战役的影响

湘西剿匪的影响

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贺龙、彭德怀、罗荣桓的籍贯及担任的最高职务

北宋时期湖南的两大著名书院

周敦颐、王船山、魏源的籍贯及主要思想

曾国藩创建湘军

湖南近代教育发展情况

雷锋精神

铜官陶、醴陵瓷的始创时间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巨型银河系列计算机及其意义

湖南师大刘筠教授带领的协作组培育出湘云鲫

湖南江永妇女之间传承使用的女书,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女性文字

湖南民族传统节日

明朝李东阳创立茶陵诗派

湖南主要地方剧种名称

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怀素的籍贯及生活时代

湘潭籍著名画家齐白石被新中国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第三篇: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能力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将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

【关键词】:班主任 提高 管理能力

时下,很多人慨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将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工作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班主任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做好管家,大事小情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从成长经历看,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的。为了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我经常收看、收集与教育有关的信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二、树立班主任的个人威信

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班主任的个人威信,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威信,比如:我在上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这样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班集体

大家都知道,班级是一个社会群体,存在着网络式的人际关系,如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取成功的关键。因而,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催化剂”。

1、和谐共处,并享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课堂上,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老师,我跟您比背诵”、“老师,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类似这种学生灵活学习的氛围彼起此伏。活动中,“老师,我跟您比跳绳”、“老师,把球传给我”……这种和学生一起学一起玩,和谐共处,并享快乐的最终结果是“这堂课太美了!”、“我喜欢这堂课!”……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因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又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等,我自己先做到。每天,提早几分钟到课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亲眼目睹,久而久之,学生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根本上也就不敢迟到了;还有一次劳动课上,内容是锄草。我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拿起锄头就锄。同学们看着老师也在锄草,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实足。有的同学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到:“……虽然有点脏,有点累,但我们每个同学都很高兴,因为你看,每个同学额头上汗珠点点,却笑得非常开心……”、“通过这次劳动,我终于体会到了劳动是最光荣的……”。

下午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班主任对班级的每样事情都会过问、检查,学生根本上就不会存在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正如慢光甘露,润物无声。这样,早读、课间操、眼保健操等我都会必到,另外平时无课上时,多加点时间巡堂,与各科任教师多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遏制不良之风的抬头,班级的纪律也会很快好起来的。学习上由于我班上开展了“比”、“学”、“赶”、“帮”活动,比一比同学,找差距;学先进的同学;追赶先进的同学;大家共同帮助后进的同学。班上的学习风气浓厚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为人师,要放下架子,敢于跟学生说声“谢谢!”、“是我错了,老师向你们道谦,对不起!”“我错怪你了,请你原谅老师一次好吗?”等平等的话语。学生做了错事,老师让他们写检查,天经地义,老师违反了“规定”,向学生写检查,就有点亘古未有,需要点勇气。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作为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切记不可急燥、主观武断、粗暴。所以,要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身正为范,德高为师。

五、认真做好家访活动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学校教师的事,它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定期召开家长会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培养孩子的重要性及方法,更有利益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通过双方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能够对症下药,引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要随时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动向,勤于家访,弄清动向根源,针对性帮助教育,这样,达到学校和社会共同教育,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培养目的。

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当前后进生有三类:其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其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其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是班主任为之呕心沥血的对象,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工作使其转化。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争取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合力,同步进行。具体可采取家访,召开家庭座谈会等形式;二是对学习差生采取“分层次”“开小灶”教育法,耐心施教,解决其“吃不到”或“吃不了”现象;三是致力于建设学风、班风优良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先进群体对后进生的感染作用;四是以表扬为主,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五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六、不断总结、力求上进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作,即使是优秀的班主任,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老师的语言有时会有失规范,行为会超出常规,处理事情会有失误,从而导致师生关系会产生隔阂,矛盾会进一步激化,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尽量控制冲动言行,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多与学生沟通,加强课外活动多样化。并求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来提升和完善班主任工作。

总之,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作为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更出色,实现著名教育学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管是为了不需要管”我们的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律、自强。

第四篇: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2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发端(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思想(指导思想、思潮):人文主义

3、性质(实质):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

4、代表人物(巨人)及作品: (1)文学领域:

①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 ②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悲剧:《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

③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 (2)艺术领域:

①达•芬奇:意大利画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蒙娜丽莎》(肖像画中的绝世珍品)。

②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作用: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根源):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②社会根源: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2、条件:

(1)客观条件:①地理知识的丰富(地圆学说的流行);②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③地图的绘制;④指南针的传播与应用。

(2)主观条件:①航海家的探险精神;②王室的支持。

3、先期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4、杰出的航海家及成就:

①哥伦布:1492—1493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②达•伽马:1497—1498年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③麦哲伦:1519—1522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5、影响:①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三、宗教改革

1、原因:天主教会的巧取豪夺激起了各阶层民众的普遍不满。

2、序幕:马丁•路德撰文斥责教皇出售赎罪券的恶行。

3、主张:提出“因信得救”思想和建立廉俭教会、简化宗教仪式等主张。

4、结果:产生了新教。如:路德教、加尔文教、圣公会等。

5、实质: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

6、作用:它冲破了中古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的

牢笼,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根据你的理解这两个发现是什么?为什么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答:(1)“人”的发现是指文艺复兴,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2)①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中,冲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宣扬人文主义,解放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说是“人”被发现的时代。②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推动了海外扩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新旧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世界历史真正开始了。所以说是“世界”被发现的年代。

第13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直接原因: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被迫重开议会。

2、领导阶级、领导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

3、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4、经过:①开始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的重新召开;②发展:议会军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取得两次内战的胜利;③高潮: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宣布英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标志封建专制统治在英国的结束);④曲折:1653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护国政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对革命进行反攻倒算;⑤胜利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各党派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迎立新教徒玛丽和威廉为国王)。

5、结果: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6、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②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③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最大的政治影响。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8、《权利法案》(1689年)

(1)制定目的:限制国王权利(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权),确立议会在国家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意义: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是人类社会开始从人治走向法治的标志。

第14课:美国独立战争

1、战争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社会经济发展。②直接原因:1774年北美12个殖民地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和有关法令,遭到英国政府拒绝。

2、经过:①开始标志:1775年4月列克星敦的枪声;②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③建国: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④胜利: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

3、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从双方的作战目的看,它是一次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要求国家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战争的表现形式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杰斐逊) (1)通过机构:大陆会议

(2)内容:①谴责英王的暴政,宣布北美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②宣布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③政府保护人民享有的各种权利。

(3)地位:是一份伟大的历史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4)影响:《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战斗。

5、《1787年宪法》

(1)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2)内容:①它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②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自由与民主权利。

(3)地位:是一部沿用时间最长的宪法。

(4)应用:1789年产生第一届国会,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首任总统。

(5)作用:体现了“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的原则。标志着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政体(三权分立制政体)。

6、胜利意义:①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为拉美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③《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7、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北美大陆军英勇作战及北美人民的支持;③华盛顿的正确领导;④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支援。

8、评价华盛顿(华盛顿历史功绩):①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②独立战争期间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国独立;③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组建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担任美国首任总统;④不贪功,不恋权,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被誉为“美国国父”。

9、启示:①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②要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第15课:法国大革命

1、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直接原因(导火线):1789年

为解决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2、过程:①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为法国的国庆日);②发展: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③高潮: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建立雅各宾专政;④胜利:1794年7月推翻了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

3、《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制定) (1)内容:明确提出人权与公民权,阐明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①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②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③国家主权属于人民;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2)影响(地位):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4、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1)拿破仑帝国建立:①1799年11月,在资产阶级和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②1804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

(2)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①对内:实行军事独裁,压制民主力量;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1804年) 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意义: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

②对外战争(拿破仑战争): 著名战役:滑铁卢之战

评价: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和掠夺性双重性质(革命性: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侵略性: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3)拿破仑帝国的覆灭:1815年6月,在欧洲反法联军的打击下,拿破仑帝国覆亡。

5、革命意义:①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它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并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③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①上台后,对内改革,为法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采取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②1804年制定的《拿破仑法典》,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③对外与反法同盟开战,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但他的侵略战争引起了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的灭亡。

☆ 为什么说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答: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使资产阶级革命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

17、18世纪三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原因:三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领导阶级:都有资产阶级领导;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还有新贵族。革命任务不相同:美国要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性质不完全相同: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建立的政权形式不同: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制;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比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②都强调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对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都反对封建专制。

不同点:①目的不同:《权利法案》主要为限制王权、确立议会的权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布;《独立宣言》主要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颁布;《人权宣言》主要为推翻法国封建统治、保障人权而颁布。②意义不同:《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独立宣言》对美国和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权宣言》对西方各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含义:工业革命是一次巨大、深刻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大变革。

2、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3、背景(条件):①政治保障(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开拓了广阔空间;②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最有利,最直接因素);③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农业经营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4、兴起国家、部门:英国;棉纺织业。

5、地位:标志着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跨入工业文明时代。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6、新能源:煤;新材料:钢铁。新动力机:蒸汽机

7、实质: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地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8、主要标志(核心):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9、工业革命的历程:

(1)开始标志: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大工厂制度: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变化,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阿克莱特最早成功得开办机器纺纱厂,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3)重大发明:

①蒸汽机: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评价:这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史上一次空前飞跃,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②1784年,英国工程师科尔特发明用焦炭炼铁的“搅炼和碾压法”,使英国钢铁生产走向世界前列。

③火车的发明: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1807年美国富尔敦研制出汽船(蒸汽机船)。

④工业革命的历程反映了它是一个连锁推动的过程:珍妮等棉纺机器的革新→导致其他行业采用机器生产→大工厂的诞生→联动式蒸汽机的发明→推动煤、铁等产业的发展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4)结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工业革命完成。

10、特点:①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②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③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1、影响:①工业革命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③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与挑战。

第18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国际工人运动

1、工业化早期的工人状况:

①社会矛盾:雇佣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②工人状况:出卖劳动力,工资收入低,生活和健康都没有保障,时刻受到失业、饥饿和贫困的威胁。

2、英国宪章运动

①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19世纪50年代 ②目的:争取政治权利(普选权)。 ③序幕:1836年创建“伦敦工人协会”。

④政治纲领:《人民宪章》(中心内容:提出成年男子普选权、取消候选人财产资格限制等6项政治要求。)

⑤斗争方式: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方式。

⑥性质: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

⑦影响: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推动了整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⑧教训: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共产党宣言》

1、发表: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

2、内容: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了党的性质和纲领,指明了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战略和策略。

3、意义: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树立了伟大的战斗旗帜。

4、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马克思出生于德国,大学毕业后在报社任职,由于宣传革命民主思想,遭到政府迫害,辗转于英、法,研究革命理论,同时参加工人团体活动;②恩格斯出生于德国,早年帮助父亲在英国经营企业,深入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③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开始长期合作。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④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三、巴黎公社(《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起因:普法战争失败后建立的国防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

2、建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

3、战斗: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0—28日,巴黎工人为了保卫自己的政权,与凡尔赛军队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殊死搏斗)。

4、性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给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6、革命精神:无产阶级对革命事业和理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精神;伟大的创造和创新精神。

7、《国际歌》是一首气壮山河的革命诗篇,抒发了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表达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强决心,被称之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比埃尔•狄盖特。

第20课: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迁

1、“三角贸易

(1)背景:①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②开发美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③贩卖黑人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2)概况:近代西方殖民扩张首先从入侵非洲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西方殖民者掠贩黑奴的活动最早见于15世纪,葡萄牙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18世纪初,英国凭借海上霸权,垄断了非洲黑奴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子。1890年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标志着黑奴贸易终结。

(3)方式:

17、18世纪,将黑奴从非洲运达美洲,是黑奴贸易的主要路线。当时欧洲国家在从事黑奴贸易时,大多采取在欧洲、非洲、美洲三地巡回的方式,称“三角贸易”。

(4)航程(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出程:从欧洲出发,将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运到非洲。 中程: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

归程: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5)影响:①对非洲:使非洲损失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②对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③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拉美地区殖民化

(1)西班牙占有从西印度群岛直到南美洲南端的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

(2)葡萄牙以圣多斯镇为据点,建立了广大的巴西殖民地。

3、近代拉美国家的建立

(1)原因:①18世纪下半叶,拉美殖民地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②拉美地区人民民族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2)领导人:玻利瓦尔

(3)过程:①1810年后,整个拉美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②1826年西班牙最后一个殖民据点被攻克,西、葡对拉美300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4)意义: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枷锁,创建了17个独立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拉美的政治版图。

(5)评价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受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影响,1810年投身独立运动,组建军队,征战南美洲背部,先后解放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以“玻利瓦尔”的名字命名的),被南美洲国家共尊为“解放者”。

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抗英斗争

1、英国征服印度

(1)征服过程:①17世纪初,英国开始入侵印度;②1757年,克莱武率领英国殖民军通过普拉西战役,占领硬度孟加拉省,这是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开始;③18世纪末,英国加快对印度的殖民征服步伐;④19世纪中期,整个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侵略机构:东印度公司。

(3)征服手段:武力征服、诡诈外交、分化瓦解、伪善结盟、收买等。

(4)影响:①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英国,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霸主;②严重破坏了印度社会的经济基础,使印度成为了一个极端贫穷、哀鸿遍地的国家,加快了印度社会旧制度的崩溃。

2、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引起了印度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和抵制。

(2)领导者:王公贵族、土邦首领和地主。章西女王是领导者中可歌可泣的代表。

(3)参与者:土兵、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 (4)过程:①1857年初“涂油子弹”事件,促成了起义的爆发(导火线);②1857年5月10日,印度土兵揭竿而起,杀死英国军官,起义开始;③1859年底起义最终失败。

(5)影响:强烈震撼了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声援了亚洲其他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6)失败原因:①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上层采取分化瓦解政策;②印度各地起义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③印度封建王公贵族的退缩;④内奸的存在。

第22课:美国南北战争

1、战争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方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南方是种植园奴隶制)。

矛盾的具体表现: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以及处理西部土地问题和关税税率等方面。

南北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

2、战争过程:①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公开制造国家分裂,挑起内战;②战初形势:北方军事行动屡屡失利(由于林肯政府在解决土地和解放黑人奴隶等重大问题上举棋不定);③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④决定性战役:1863年7月葛底斯堡战役;⑤结果:1865年联邦军攻陷里士满,南方同盟军投降,内战结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9月)

内容: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

作用: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4、战争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①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障碍。②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的内部障碍,所以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战争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6、评价林肯: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第23课: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原因:

内因:①封建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农民起义、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的打击。③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④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

外因:①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②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

2、改革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动摇的统治,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

3、改革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4、改革内容:①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②地主不能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5、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6、改革意义: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7、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参与在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仍大量存在,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怎样理解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①农奴获得“自由”,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②农奴获得份地支付的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因此,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原因:

内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主要原因: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

外因:西方列强(以美国为首)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3、指导方针: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4、内容:①(经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军事)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③(政治)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④(社会生活)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最能让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措施)。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6、意义:使日本迅速崛起,“脱亚入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7、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8、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①要与时俱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拓创新;②大力发展科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都有所发展,封建专制统治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③结果(作用)相同: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④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①背景方面:日本内部的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外部有美、英、法、俄等国入侵(民族危机);俄国是农奴制阻碍发展,农民暴动威胁沙皇统治(内部危机);②内容方面:日本的改革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俄国是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③总目标方面:日本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国家;俄国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建立庞大的俄罗斯帝国。④动机方面:日本是主动改革;俄国是被动改革。⑤作用方面: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危机。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复习提纲(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年改革)

1、根本原因: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2、改革的目的:为了摆脱危机,巩固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3、改革实施者:。

4、 内容:(1)法律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2)地主再也和干涉他们的生活;(3)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买这块份地。

5、改革的实质:是一次上的重大转折点。

(2)这次改革留下了大和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6、意义:(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3)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7、性质:。

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年)

1、背景:①内忧: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

②外患:美国等国家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2、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铺平道路

3、改革实施者:

4、性质:

5、内容:(1)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即向欧美学习,。

6、影响:(1)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

后,很快就走上了的军国主义道路。(3)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1

上一篇:经理助理的岗位职责下一篇:焦炉煤气制甲醇转化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