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时1走进大自然

2024-05-01

二课时1走进大自然(精选9篇)

篇1:二课时1走进大自然

古城:历史悠久 布局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 :雄伟壮丽

补充资料: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意指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山腰白云缭绕,阳光之下晃然如玉。所以,人们又将它与山脚之下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共同称誉为“玉壁金川”。

虎跳峡,又称“金沙劈流”,距丽江县城60公里,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两山夹峙成一座大峡谷,金沙江穿峡而过,江面险窄,最窄处仅有30米,相传老虎能一跃过江,故称“虎跳峡”。全峡长约16公里,高差3900米,全长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18个险滩错落排列在峡谷中,浪涛翻卷,胜过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

教学反思:一篇好的文章,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这篇写景的文章,除了可以借助文字、插图、课外知识加以理解,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小故事。

篇2:二课时1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大自然的各种各样事物。

2、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教学重点:激发对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身边周围处处都有大自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大自然。(师生自由谈话)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大自然,还有大自然有什么吗?让我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感受看看吧。板书:走进大自然

二、探究合作

(一)、认识大自然

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现象)

2.观察:分组观察大自然现象,交流各自的发现。

(二)、感受大自然

1.通过视频看到了许多的大自然,那你们能不能说出大自然中有什么吗?

(学生自由回答)

2.演示图片:利用图片来对大自然更加深刻印象。

3.提问: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4.交流:针对某个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爆发,河水是从哪里来的

5.让学生说说各自已有的自然知识。

6.归纳:对大自然现象进行解释,普及大自然的知识。

三、师生小结,收获无限 1.自由畅说收获与感受。2.小结:

大自然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奥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去了解自然,去探索自然,为人类造福。

板书:

走进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篇3: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一、激情导入

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思维拓展

1、照样子写话。

2、描一描,画一画

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

板书设计

走进大自然

纯洁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美好

智慧

情感

我们来观察

教学目标:

(1)知道并简单的认识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时外部形态特征。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ppt、水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的感觉器官。

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图。学生汇报: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质疑:你能发现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他们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学生汇报

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行介绍。

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提醒学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

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认识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师小结,通过师生其回答巩固每个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二:观察香瓜

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的特征。

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教学总结:

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每个不同的感觉器官都有不同的作用,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再次强调,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否则将可能对自身造成危害。布置作业:

(1)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2)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板书:

我们来观察

感觉器官:眼睛 舌头

鼻子

耳朵 学会运用工具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使用工具。

(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和记录。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5)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的不同。教学准备: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教学准备:放大镜、花朵、较小物体、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情景:(驱动页图片)在校道边,彬彬手持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波波对彬彬的行为感到好奇。

2、提出为题:彬彬拿着放大镜在做什么呢?

3、师: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它。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会用工具观察。探究活动: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怎样用放大镜? 播放视频: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练习使用放大镜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例如一朵花0

4、说一说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建立概念:

1、出示生活中较小的物体,我们把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尽可能把看到的物体都画下来。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看到的这个物体是怎样的?

2、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物体的细节,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发现画下来。运用知识:

学会了放大镜的观察后,你想用放大镜观察哪些物体?为什么/ 小结:当我们观察比较小的物体时,直接借助肉眼可能会看不清,这是我们就可以借助放大镜帮助我们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

学会用工具观察

更清晰

放大细节 各种各样的文具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种类文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轻重、气味等特征。初步辨别制造文具的材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愿意倾听,乐于与他人分享。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难点:愿意倾听,乐于与他人分享。课前准 备:PPT课件

教学总时数

第 1 教时

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展示图1生活情景: 课堂里,琪琪和波波看到彬彬的文具袋鼓鼓的,就好奇地问彬彬笔袋里有什么文具。

请同学们猜一猜彬彬的笔袋里能有什么呢?

生:有铅笔…尺子…擦子…

师:是的,文具是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市场上有很多种类的文具,接下来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们书包里的文具,一起来认识一下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文具吧!活动指引

活动1 认识文具

师:什么是文具呢?它是什么概念呢?

在我们词典中对“文具”的解释为: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对“文具”的定义是学生学习用的物品,包括笔、尺子、橡皮、练习本、文具盒、胶水、书包等。

那么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们书包里的文具吧!生:举手回答。

我的书包里有“文具盒、本子、美工刀”,“我的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擦,尺子,蜡笔”。。

师:那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们文具的数量吧!比如说:“我有2跟铅笔,1把尺子…”

生:举手回答。

“我有6跟铅笔呢…”“我有三把尺子…”“我有一把美工刀…” 师:再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比如说“老师的文具盒是布质的,老师的圆珠笔是塑料外壳的”。那你们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呢? 生:举手回答。

“我的铅笔是木质的…”“我的文具盒是铁质的…” 活动2 观察文具 师:展示图2 课堂情情:妍妍说:“我的橡皮软软的、香香的”。

彬彬说:“我的铅笔长长的”。

那么请同学们从文具的颜色、大小、软硬、气味、形状等方面介绍一下自己的文具吧!

生:观察自己的文具,并举手回答!

“我有一个绿色的橡皮擦,它软软的、香香的…”。“我有一把长长的尺子,它扁扁的,上面还有数字…”。游戏活动

1、“文具猜猜猜”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来做“文具猜猜猜”的游戏。由一位同学说出某种文具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明显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猜他说的文具的名称。

生:开始做活动。

2、“文具摸摸看”

师:将各种各样的文具放进不透明的黑色袋子里,让学生来摸文具,再猜摸到的是什么文具。生:积极参与。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文具

“文具”的定义是学生学习用的物品,包括笔、尺子、橡皮、练习本、文具盒、胶水、书包等。铅笔和彩笔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同的铅笔或彩笔因笔迹和痕迹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

通过观察、比较铅笔或彩笔的痕迹,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用的使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铅笔和彩笔,对观察身边的物品感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铅笔或彩笔的痕迹,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用的使用效果。

难点:通过研究铅笔和彩笔,对观察身边的物品感兴趣;培养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篇4: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就好像是一部书,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要想认识和了解自然,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文字”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仿写的有大自然知识的小文章,看谁的文章仿写的像原文。

(一)明确目标

1.继续分析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重点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

4.学会注意观察和虚心好问的学习精神。

(二)整体感知

读第13~25自然段,作者又从鸟、石子方面所含道理,进一步解释有关大自然的“文字”的知识,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本来抽象的物候现象,说得具体、形象、生动,读者易于理解。

作者用大雁南飞,表示冬天即将来临,从建筑工地上的普通的灰色石头,分析出其真实面目――石灰石,进而考查出,很古的时候,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从在森林里偶然遇到的花岗石块,分析出它本来的名字――漂砾,并揭示出很久以前的事――当时这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出来的。最后,作者向读者提出了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就应当注意观察,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的倡仪。这样,你才能轻松地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目标

1.复习提问

(1)《大自然的文字》作者是谁?并介绍他。

(作者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他的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2)作者所说的大自然的文字其实是什么?

(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3)前面第1~12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哪些说明方法?

(逻辑顺序,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是由于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比。)

2.一人一段,朗读课文第13~25段。

3.这次作者讲述大自然文字中的哪个字母?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些关于鸟类的物候现象吗?请举出例子来。

(鸟,它能告诉我:天气的阴晴,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换;麻雀囤食要落雪;布谷鸟出来,农民开始种庄稼。)

4.“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一句中“白嘴鸦飞来说”“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应如何理解?细细品味。

(用了拟人的手法,春来夏去,这季节的更替本来是日历中用文字标明的,但在大自然中,白嘴鸦、鹤就是文字,它们的行踪就已经表示了季节的更替,起到了和日历同样的作用。)

5.第15自然段实际在写什么鸟?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找出有关描写的句子。

(大雁,大雁南飞秋天将要过去,冬天要来临;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一句中的“还”说明现在的天气与以往相同,还没有季节更替的迹象。“从远处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中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这一句从听觉上由远及近的写,因为天气好,四周是平

静的,所以这不安的声音令人奇怪,“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只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像一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个蜘蛛网了,一转眼,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这一部分又是从视觉角度来写,从“模糊的蜘蛛网”到“许多长脖子的鸟”再到“又像是蜘蛛网了”最后“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体现出由远到近的变化,“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又回到听觉上,这一段描写很细腻,听觉到视觉又到听觉,由远及近,虽然是写了大雁的迁徙,但也突出了这是细致的观察的结果,说明若要理解大自然的文字,重要的还在于观察。)

6.作者是如何判断出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一块灰色的普通的石头,是石灰石,是碎贝壳变成的,贝壳是海洋里的居民,所以判断出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7.什么是漂砾?如何发现的?说明了什么?

(漂砾是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的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看到树林当中的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对它的出现产生了疑问,原来是冰搬来的,说明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8.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从小就常到大自然中去,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到书中去寻找答案或多向有学识的人请教。)

9.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认识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每一粒石子都是大自然的文字。认识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考证出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握季节的更替,及时进行农事活动;可以避免飞机事故的发生等。)

10.你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1.利用多媒体开展有趣的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闯关夺寨的游戏,看谁能取胜,游戏的内容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不仅有课文中所谈到的,还有许多课外的,角度多,内容广,以此激励同学们学无止境。

(四).总结、扩展

文章从书上的文字写起,引出大自然的文字,通过解释星星能指引方向,砧状云能告诉飞机危险,鸟儿诉说着季节的更替,石子透露着遥远的过去,这些自然景物和现象揭示出大自然文字的含义,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丰富的知识宝库,并告诉人们要多观察,勤思考,多疑问,多请教才能学会大自然的文字。

这是一篇说明抽象事理的科学小品文,作者以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及举例子、打比方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并且恰当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激发了读者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是同学们练习写说明文的典型范文。

仿照这篇文章,把自己找到的关于大自然的文字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3小题。(略)

2.每天发布一条大自然的信息,写在教室的后黑板上。

(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

六、参考资料

有关大自然的文字

1.冬季干冷春季寒。

2.冷得早,暖得早。

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4.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5.若雨中能听到蝉叫,便可知晴天将至。

6.燕子低飞要落雨。

7.龟背潮,下雨兆。

8.蚯蚓上爬路,雨水乱如麻。

9.麻雀囤食要落雪。

10.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1。四九南风六月旱。

篇5:《敬畏自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了解本文中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使用,重点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3.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4.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

2.理解分析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字词:(听写)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提出了人类妄图“征服自然”的错误观点,并在课文的第二段至第十段对人类智慧和自然的智慧进行了论证,得出了人类是自然创造的,更是与自然创造的其他生物是平等的,最终作者将文章回归于“敬畏自然”上面,的出结论是“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议论性散文,这篇文章既有散文的诗意与意境,同时可以看出作者有很强的逻辑,它是采用论证的方式层层推进,没有将“敬畏自然”这个问题直接写出,而是通过许多的论据来说明,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场严密的论证。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三、向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引导。(用ppt)

(1)、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含义: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2)、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含义: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3)“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而看起来静止不动的东西其实也拥有着生命。

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反问句,请看课后第三题反问句的使用,默读定义。

四、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1)、文章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大自然拟人化。(2)、学习文中反问句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请同学们根据文章所给出的反问句来自己造一个句子,互相说说,互相评评

五、探究活动:

1.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是否真正的做到了“敬畏自然”呢? 2.你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敬畏自然”呢?

六、看人类对自然的污染的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敬畏自然”观念,“敬畏自然“从你们做起。

篇6: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自 然 之 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自然之道》板书齐读课题 还记得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吗? 还记得我们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吗? 还记得那是一群怎样的幼龟吗?

一、了解主要内容。

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提示词:愚不可及 鱼贯而出 饱餐一顿 气喘吁吁 后悔不已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

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伤害了很多幼龟,真是令人(后悔不已)的事。

3、自己试着读读,谁愿领读、一起来。

二、理清线索。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加拉巴哥岛去看个究竟,准备好了没?

1、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作者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许多只幼龟),板书:救

再读第3自然段体会。

2、这里有些词语将幼龟形容的非常的生动,大家一起找一找(欲出又止、踌躇不前)再读有词的句子,谁用动作来表演。

3、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紧张、谨慎)(像侦察)这有一个词也很紧张、谨慎(突然,说明动作快,我们一起读出紧张。

4、师:正在这是一只嘲鸫要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如果你在现场会怎样做?指说,是啊怜悯之心人人皆有。

5、看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我们的态度和向导的有什么不同?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情绪变化的词,板书:游人:紧张、焦急

向导:极不情愿。

6、出示句子:⑴、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道就是这样的”。⑵“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指读第1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怎样理解)?向导知道是探路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无其事”指读第二句向导

四、学习“伤害幼龟”

1、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接着发生的事都出人意料,男生读第5自然段,女生读第6自然段,看图、想象惨状,找出描写作者和向导心情的词语,(震惊 悔恨)

2、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惨剧正在发生,我们该怎么办?补救。默读第7自然段划出动词:摘下、放进、抓起、奔跑、。指说,这段所描写中我和向导心情怎样?(焦急)从哪些词看出(赶学、迅速、气喘吁吁)从这些词你体会到什么?(把损失降到最地点)再自由读体会读出紧张、焦急

4、我们的这些补救有用吗?自由读第8自然段,出示:⑴“不一会儿„„云霄”⑵、“向导一边„„受到伤害”指读句子。“欢乐”与前面哪个词“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得了什么?(我们好心做好事受到嘲讽)指读第2句“悲叹”什么意思?为什么低着头悲叹?心情比向导还沉重(反思自己:我为什么不听劝还指责他)这不正是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吗? 多么令人心痛啊!

五、拓展升华

1、你学了这篇课文明白什么呢?(你对自然之道有什么样的理解?)(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你还知道哪些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如:拔苗助长的故事,温室长不出参天树,老虎圈养失去野性,侯鸟迁移有能留。

2、师总: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只有遵循了自然规律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板书: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篇7:二课时1走进大自然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拉丁美洲的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

2、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感受拉丁美洲绚丽多姿的歌舞特点。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教学重难点:

1、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

2、从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方面体验感受拉丁美洲各国的音乐特点。教学工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美乐曲《激情桑巴》 拉丁美洲排萧三重奏 印第安民间乐曲《告别》 秘鲁乐曲《飞驰的鹰》 《多巴哥钢鼓合奏》 《牙买加民谣》

墨西哥民歌《美丽的小天使》

八、巴西民歌《在路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①播放拉美著名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

②播放拉美著名歌手詹妮弗﹒洛配兹演唱的《Let’s get loud》 ③观看拉美短片

④听赏乐曲《激情桑巴》片段。(以上四种种方案可任选其一)思考:

1、歌曲的曲名和演唱者?

2、歌曲属于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拉美音乐风格)

3、根据片中出现的国家及民俗风情等说出该大洲的名字及所在的地理位置。

二、拉美音乐成因讨论交流

1、请同学们按小组简介展示课前搜集准备的有关拉丁美洲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2、教师小结: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16世纪以前拉丁美洲大陆生活着印第安部族。古印第安人曾创造了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16世纪后,经过300多年的殖民统治,拉美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欧洲音乐传入拉丁美洲,再就是很早开始就作为欧洲人的农奴而被送到新大陆的非洲黑人也带来了非洲音乐文化,因此,长期以来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非洲黑人音乐的不断融合混血,便形成了如今拉丁美洲音乐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新格局。

三、器乐赏析 乐器特点:

印第安乐器以吹管和打击乐器较为发达,几乎没有弦乐器。16世纪后从欧洲先后传入了提琴、竖琴和各种吉他拨弦乐器。这些外来乐器对拉美民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聆听拉丁美洲排萧三重奏(辨听音色及演奏形式,感受节奏及旋律特点。)

(二)聆听印第安民间乐曲《告别》(辨听乐器音色,感受乐曲情绪。)乐曲特点:

这是一首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乐曲。采用五声音阶,乐句多下行趋势。使用排萧、盖那笛、恰朗戈等民族乐器演奏。乐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

(三)秘鲁乐曲《飞驰的鹰》 ①聆听乐曲主题,选择音乐形象。(暴风雨来临、狂欢节之夜、飞驰的雄鹰)②亨唱乐曲主题,感受音乐形象。③背景及乐曲介绍:(请学生简介秘鲁的地理位置和概况。见背景资料Ⅰ)④欣赏全曲(作品着重运用哪些音乐语言要素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⑤讨论分析:

该曲为色彩柔和的e和声小调;排萧的演奏音色给人一种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以缓慢的速度从低声区弱起进入,曲调忧愁哀伤,表现沉重的怀念之情;第二部分情绪较为明朗,提高八度进入,两次出现 i | 5—| 5这样带有大调色彩的音调,此外速度的变化也使人感到振奋和力量。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哼唱、欣赏、分析中,了解音乐语言是如何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

(四)欣赏《多巴哥钢鼓合奏》(辨别乐器的类别及音色、体验乐曲风格特点)乐器及乐曲特点:

钢鼓乐队以其强烈的节奏、激奋的情绪和强大的音响与狂欢节欢乐炽热的气氛、自由奔放的舞蹈、鲜艳夺目的色彩遥相呼应,十分精彩。①辨别乐器的类别及音色、体验乐曲风格特点。②问题讨论,了解该乐器的有关资料。

四、歌曲赏析 民歌特点:

浓郁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具有旋律美妙、节奏独特、和声浓郁、色彩丰富的特点,连续的切分音带有非洲音乐的痕迹。旋律多采用近代欧洲大小调式。拉美民歌虽千姿百态,但其多样性在文化本质上又是同根同质的。尽管有着不同地区、不同族源音乐风格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拉美民歌有着惊人的整体性。如同它的语言一样,其音乐特征的统一化程度超过任何其他大陆,此外,载歌载舞的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

(一)听赏《牙买加民谣》

①能记住并模唱出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旋律或节奏并说出其特点。②感受、讨论乐曲情绪特点(牙买加是西印度群岛上美丽而富饶的国家,这里人民喜好音乐,歌舞风格多样。这首民谣具有幽默、风趣、情绪热烈等特点。)

(二)墨西哥民歌《美丽的小天使》 简介墨西哥: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西南部,拉丁美洲北部。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墨西哥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古玛雅、阿兹台克文化就渊源于尤卡坦半岛,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中心之一。首都墨西哥城是著名的文明古城,在政府大厦、学校、戏院和其他公共建筑的墙壁上,布满了各种各样鲜艳的壁画。鼓墨西哥城又称“壁画之都”。

1、欣赏《美丽的小天使》(男声重唱)歌曲特点:

歌曲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歌词用西班牙语演唱,美声唱法。墨西哥民歌被称为“松”,与西班牙民间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血缘关系。“松”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气氛欢乐。该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旋律流畅、切分节奏多。表现了对聪明、美丽的墨西哥姑娘的赞美。①体验感受歌曲音乐特点?

②说出其演唱形式?(吉他弹唱)

③跟音乐哼唱旋律、讨论发表自己对该曲音乐特点的看法。

2、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录像)

①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西藏之行演唱实况。②三大男高音演唱的录像

(以上可任选观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巴西民歌《在路旁》 歌曲介绍:

这首歌具有浓郁的拉美民歌情调。曲调轻松活泼,节奏明快,在我国广为流传,周总理十分喜爱这首歌。方法建议:

①听赏“马可波罗男声演唱组合”演唱版本 ②听赏“黑鸭子女声演唱组合”演唱版本 ③观赏视频歌舞演唱版本

(以上三种可任选其一欣赏,也可将两个版本进行分析比较)

五、拉丁舞及音乐赏析

欣赏内容:分别欣赏桑巴、伦巴及探戈三种拉丁舞蹈 拉丁舞特点:

拉丁舞是国际标准舞当中的一个舞系:其中包括:探戈、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等舞种。拉丁舞热烈奔放,充满激情,风格各异,动感十足。舞者忘情投入,如音乐中不断跳跃的音符,令观者如痴如醉,心情激荡。因此,拉丁舞风靡世界,散发恒久魅力!

(一)桑巴与伦巴舞赏析 背景资料:

从16世纪起,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传到巴西,在吸收了葡萄牙和印第安人的舞蹈、音乐的艺术风格之后,演变成为巴西的桑巴舞,其舞蹈紧张、热烈、欢快、活泼,表现了热情奔放却又风情万种的拉丁人文风情。如今,巴西每年夏天都要举行桑巴舞狂欢游行,桑巴舞也成了巴西狂欢节的代名词。

伦巴最早源于非洲黑人民间舞蹈,后融入了西班牙音乐。在古巴十分盛行。

古巴的舞蹈闻名于世,但古巴人据说并不是最擅言辞的,他们更喜欢用自肢体来表达情感,这也难怪古巴人热爱跳舞,因为这是他们沟通世界的第二种语言,街头乐队在哈瓦那随处可见,雪茄和舞蹈是古巴最宝贝的两样东西。桑巴与伦巴音乐及舞蹈特点:

桑巴:舞蹈紧张、欢快、热烈、活泼,舞态富有动感,舞者的腹部、腰部、和臀部不断地扭动和抖动,舞步摇曳多变。音乐的特点:由数人至十几人组成的打击乐演奏,鼓是必不可少的。旋律结构奇特,以大调为主,二拍子,速度轻快,节奏感十分强烈。

伦巴:古巴代表性舞蹈,音乐缠绵,4/4或2/4拍,速度中等。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摇摆。

1、导入:

巴西除了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民歌外,还有无可匹敌的艺术足球和足球明星,当然更有动感十足、热情似火的桑巴舞。桑巴舞是拉丁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而曼妙婀娜的古巴伦巴同样让人着迷神往。你还知道哪些拉丁舞蹈的名称?

2、辨看桑巴和伦巴舞蹈片段,要求学生说出各自的名称(或给出:斗牛、伦巴、恰恰、桑巴、牛仔等答案让其选择)

3、观看桑巴、伦巴片段,体验感受其不同的舞蹈及音乐特点。

4、节奏练习,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桑巴、伦巴的特点加深记忆理解。

5、分析比较桑巴和伦巴音乐及舞蹈特点。

教学意图: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让学生基本了解两种舞在音乐及舞蹈上的特点并学会区别。

(二)探戈舞赏析 探戈音乐特点:

探戈为阿根廷代表性舞蹈,音乐以2/4拍为主,切分节奏突出且样式多样。旋律徐缓、深沉,节奏强烈,既有平稳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七、八度大跳和半音级进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乐器有小提琴、低音提琴、钢琴和六角手风琴等,现代探戈乐队的乐器更为丰富,但以上四种乐器仍必不可少。探戈舞蹈特点:

运步的方向象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挫,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因此被称为“瞬间停顿的舞蹈”),舞步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动作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头部摆动、顿足机警活泼。

1、欣赏探戈舞曲《小伙伴》,感受其节奏特点。

2、随音乐及探戈节奏音型拍手或踏脚,感受探戈节奏的律动。

3、欣赏探戈舞表演(视频),进一步体验感受探戈的音乐及舞蹈特点。

4、讨论归纳探戈舞的音乐及舞蹈特点。

5、指导学生学跳探戈基本舞步,随着音乐,师生一起律动,使课堂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六、拉丁美洲音乐特点总结

1、来源: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是印第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混合体。

2、节奏:节奏鲜明强烈,样式丰富,具有充沛的活力。连续切分节奏的使 用,产生出充满活力的律动,也显现出浓郁的非洲音乐痕迹。

3、旋律:以欧洲近代大小调七声音阶为基础,旋律与和声特点来源于欧洲民间音乐。

4、形式: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及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灵魂。

5、风格:风格各异、热情奔放、粗犷豪放。

综上所述,拉丁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纯粹的印第安曲调,五声音阶;②印第安音乐的“混合化”,产生出类似欧洲大小调的印欧混血品种;③“混合再混合”,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装饰音和变化装饰音使其进一步发展;④“三次混合”,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融进了现代化的乐器和制作,使其更加国际化。1979年,格莱美颁奖晚会上出现了最佳拉丁唱片奖,后又分设各种拉丁音乐奖。从此,拉丁音乐开始遍布全球,使其真正的走向国际舞台。在拉丁美洲,无论是哪个国家,也无论是哪个地区,人们都自豪地夸耀:“这是我们自己的音乐。”用心地保存着固有的音乐,且十分珍惜之。总结:

篇8:《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9.《自然之道》

——人教版第八册第9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镇镇古三小学 张婉华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我们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求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九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一群幼龟以生命为代价才使我们明白了自然之道,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教学难点】

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精品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

1、直接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

【出示:真诚、企图、蠢事、嘲鸫、巢穴、气喘吁吁、争先恐后、若无其事、愚不可及、鱼贯而出、响彻云霄。】

【设计意图: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

二、品味语言,感悟“蠢事”。

1、比较品悟词语“愚不可及”。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介绍学习方法:把自己“置身文中”。(并板书)

过渡: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5段,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3.学生交流。

句子一:【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探”字是个怎样的动作,你从中理解了什么?(2)朗读。

句子二:【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我们”的态度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相关词语。(2)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你当时为什么若无其事呢?(3)用若无其事的语气读读。

过渡: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一起来读读事情的真相这一段话。

【出示: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 精品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

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生齐读品悟“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过度: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三、明白后果,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的第七、八自然段,思考: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怎样的结果。(生汇报结果。)

品悟“欢乐”与“颓丧”一对反义词,感悟我们的做法对幼龟造成的影响,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深化感情。

【出示: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

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

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出示: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再次感悟“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品读悟情。生配乐读七、八自然段。

3、品读感悟向导的自责。

过渡: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到心里去。

【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般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生朗读品悟。精品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误,读中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撼,触动心灵。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和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

四、回归整体,提升文本

1、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把你的感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生汇报)

2、以名言总结全文。【课堂板书】

9、自然之道

置身文中

换位思考 愚不可及

篇9:二课时1走进大自然

第 周星期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一、学情分析

本课让小朋友了解认识各种基本的颜色,谈一谈自己对各种颜色的喜欢,对各种颜色的感受。并要求小朋友用多种颜色,并且是喜欢的颜色来表现大自然,通过本课教学让小朋友课一步地了解各种颜色,并能调配出其他颜色来进行绘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让小朋友了解各种颜色

2、用各种基本颜色调配出其他的许多颜色来表现大自然

3、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苏教版美术第一册第一课《走进大自然》P2-P4

六、教学流程

一、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 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二、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三、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 蓝+黄=绿 红+蓝=紫

四、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五、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七、小结与评价

1、学生作业讲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讲评。

2、教师小结学生行为进行点评

八、教学反思

九、板书设计

走进大自然

上一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XX字下一篇:中学生禁毒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