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育教学反思

2024-05-09

乌鸦喝水教育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篇1:乌鸦喝水教育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是又黑又丑的鸟,然而,课文中却给乌鸦以赞美,如,“寒鸦数点”,“暮鸦栖未定”,《乌鸦喝水》教学反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乌鸦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在谈到乌鸦反哺的故事,对乌鸦懂得孝敬“老人”这一点,深感敬佩。在本课《乌鸦喝水》中,我们又以认识它聪明能干的一个侧面。

在课文的学习中,先请小朋友整体感悟整个故事,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知道了什么?接着出示一副图——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喝不着,怎么办?为了解决困难,先出示句子——一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引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请学生大声地读句子。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学生边读句子边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动中只感觉了乌鸦飞到东来,飞到西,没有把“找”这个词落实于实处,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应及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乌鸦找到水,是那么的不容易。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这时的乌鸦心情怎样?你能感觉到吗?问学生该怎么读?学生都说应读出高兴的语气,那我们就以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可是,乌鸦喝不着,知道为什么吗?乌鸦的心情又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找出句子画画,找出句子,读读第3、4句,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学生通过读,感觉到乌鸦找水的艰辛,同时学生在表演、观看中也体会乌鸦口渴时的难受,见到水时的惊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个过程,教学反思《《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在学完这段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读来体会乌鸦的心情。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时,随机一句“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办法吗?”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促进了双向互动。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从学生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我帮它把瓶子斜过来,让它能喝着水;我请它到我们家喝茶水”。“我帮乌鸦拿一个杯子,让它把水倒在杯子里。”“我拿一个电钻,钻个洞,不就行了。”可见和谐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这些,必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篇2:乌鸦喝水教育教学反思

平邑实验小学 高冲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本课生动有趣,语言简洁。在认读生字后,我在“喝”字上大做文章,引导学生画出文中所有带“喝”的句子,并共同总结出这个故事的主线: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学生轻松地理清了文章的条理,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具体感悟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生字词教学扎实。低年级生字词的教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节课中,我结合学生掌握的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轻松识记了本课的生字,并梳理了多种识字方法。通过课后的测评,发现学生对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基本能够牢固掌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的识字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语言训练。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除了指导学生识好字、读好文以外,说话的训练也十分重要。在本课中,我精心设计了处说话训练: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口渴的感受;展开想象,说说小乌鸦都飞到哪里去找水;理解渐渐的意思并用渐渐说句子。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伊始,我就播放了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儿歌视频,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快速的集中精力到课堂上来。在理解乌鸦想出的办法时,我又适时播放了儿歌视频《乌鸦喝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轻松突破了难点。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经过专家指点,结合自己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一、学生上课发言以及读书的习惯还有待提高。

篇3:《乌鸦喝水》教学新探

关键词: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有效教学

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第十三单元的《乌鸦喝水》是一篇老课文, 因为其内容浅显、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又能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列为重点讲读课文。每一次教学这一课时, 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会有很多思维的火花闪现。最近一次学习本篇课文, 一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 我和以往一样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认真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 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 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 伸不进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 顿时, 教室里热闹起来, 学生也分成了两派, 一方认可这位学生的意见, 另一方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看着学生争论的热烈场面, 我灵机一动, 在黑板上画出了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再对比两句话: (1) 瓶子的口太小, 乌鸦的嘴伸不进去。 (2) 乌鸦的嘴太大了, 伸不进瓶子。让他们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区别。通过看图和比较, 学生都说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我因势利导:“其实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 一些小朋友以乌鸦作为参照物, 认为瓶口太小, 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另外一些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 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 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刚才还争论不休的学生都接受了这个答案, 并且学会了认真读句子, 从字里行间分析语意的细微差别, 提高了辨析的能力。看到这样的结果, 我深深体会到, 当老师的一定要用爱心和耐心包容孩子的一切,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的意见, 尊重他们的想法;另外, 在课堂上要能随机应变, 灵活处理随时发生的各种问题, 这就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要丰富。常言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 你就要有一桶水。随着网络的普及, 学生的知识面有可能比老师还要丰富, 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

二、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

课文理解后, 一般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乌鸦很聪明。可是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我立即追问:“为什么?”“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 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 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我说话的语气有些严厉了。但刚说完我就有些后悔了, 也许孩子有自己的特殊看法。于是我又问:“你说说乌鸦为什么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 经我再三鼓励, 他终于说道:“有一次我的瓶里装水少, 放进石子后, 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我恍然大悟。是呀, 书中只说瓶里有水, 若是少半瓶的话, 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赞道:“今天你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 谢谢你, 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 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信。

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 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 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不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品质, 才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吗?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差点被我视为不知常识, 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见解就这样被扼杀,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会夭折在课堂这个摇篮里!教学应是一种对话, 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 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 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以上教学中, 我庆幸自己尊重了学生的观点, 耐心地聆听了学生的见解, 此刻, 教学的意义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三、鼓励学生精彩的想象

在讨论课后习题“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时, 有几个答案引起了我的兴趣: (1) 乌鸦用吸管能喝到瓶里的水了; (2) 找来一个纸碗, 把瓶里的水倒进碗里, 也可以喝到水; (3) 可以往水里放些苏打和醋, 那水就会沸腾, 慢慢地水就会满到瓶口。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答案呀!教师是成年人, 经验丰富, 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 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 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 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会发觉儿童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 他们的心灵纯真无瑕的让人向往。

四、渗透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中, 讨论“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这个问题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尝试探索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一改往日用可见掩饰的方式, 设计了一个和课文相似的实验:讲台上放了一个瓶子, 瓶口比较小, 里面装有少量水, 旁边还放了一些小石子。然后我请了班上一位不爱发言的学生上来演示乌鸦叼起石子放入瓶子的过程, 其他同学都很感兴趣, 围在讲台周围, 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着这位同学小心翼翼地将小石子抓起, 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因为瓶口很小, 一不小心石子还会掉出来。后来, 看到水渐渐升高了, 同学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都想动手试一试。

第二天, 很多孩子都高兴地告诉我, 他们昨天晚上在家里也做了同样的实验, 水真的一点点升高了。很多家长也参与进来, 和孩子一起实验, 并且引导孩子解决家里出现的一些小问题, 这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生活中一些困难也产生了研究兴趣。一篇人人皆知的课文, 却让孩子们悟出了在困难面前要积极想办法, 这是我以前不曾想到的。

篇4:《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关键词: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感悟课文;

2、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3、用“渐渐”说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乌鸦头饰、做实验用的器具等。

课程资源整合:

收集《乌鸦喝水》的儿歌和《乌鸦喝水》的动画故事朗读,帮助孩子理解课文,提高学习兴趣。

教法学法:试验法、情境朗读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师生聊天,在我们聊天的时候被刚刚旅游回来的小乌鸦听见了,他很想看看你们这些可爱的蓝精灵。于是张老师把小乌鸦请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看它在向大家打招呼呢!(HELLO、小朋友们好),请同学们跟乌鸦打声招呼!有礼貌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位小动物呀!识记“乌鸦”,正是因为它全身漆黑,连眼睛都看不到了,所以乌没有点。

2)师:今天这只聪明的乌鸦啊还给我们班小朋友们带来了它的一首动听的动画歌曲,大家一起来听听吧。(课件:听《乌鸦喝水》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板书课题:乌鸦喝水)师点题:乌鸦告诉我,它在旅行中遇到了困难,你们想不想知道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

3)师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乌鸦喝水》一课,一起聆听小乌鸦的心声吧!齐读课题

4)乌鸦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词语宝宝,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复习生字词

2.1 出示课文词语

乌鸦 喝水 口渴 瓶子 石子 办法 渐渐

① 相信你能够借助拼音宝宝的帮助,读好这些词。(自由读)

② 小朋友藏在哪儿呢,让我们的小乌鸦见识见识。(生领读)

③ 拼音宝宝们悄悄溜走了,还能难倒你吗?(去掉拼音读)

④ 小火车要开了,往哪开,第 排(开火车读)

⑤ 你们的小脑袋瓜可真灵呀!乌鸦想来考考你们,这一对生字娃娃在生字王国里经常被人喊错名字,今天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用什么号办法可以区分开:喝、渴。

A、 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可以区别开这一组形近字。

例如:口渴的时候想到了水,所以“渴”有三点水。喝水的时候用嘴巴,所以“喝”有口子旁。

B、 感谢你们想出了如此巧妙的办法,瞧,小乌鸦派我送来了“火眼金睛”的小奖章,送给这几位小朋友。

⑥ 生字宝宝总是改不掉调皮的小毛病,我们刚走开一小会,他们就悄悄的跑回了家,藏到了课文里休息了。请大家轻轻打开书,根据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孩子们,看你们那么专注,那么认真,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小乌鸦在旅游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说说。(板书:口渴、到处)

1)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那你当时肯定很难受吧!肯定想到处找水喝吧!请孩子们戴头饰扮演文中的小乌鸦展开翅膀找水喝,并想象自己飞过了哪些地方找水,用课件演示文中乌鸦飞越沙漠、高山、田野、森林的画面,配上我生动地补白:“是呀,我们历尽了千辛万苦,飞过了茫茫的沙漠,飞过了连绵的高山,飞过了广阔的田野,来到了茂密的森林,我们淌下了辛勤的汗水。小乌鸦们,你们累吗?渴吗?心里着急吗?”指生读第一句话,理解“到处”。

2)乌鸦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水,高兴万分,原以为可以喝着水了。指导朗读(课件演示乌鸦喝水却喝不着),可是,瓶子里水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师范读)此时的乌鸦心情怎么样?好伤心、好难过啊!(同桌读)你很难过的读一读吧!你很失望的读一读吧!你很苦恼的读一读吧!

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你敢向老师挑战吗?

发散思维:师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我们的小乌鸦是这样说的吗?不!它正开动小脑袋积极地想办法呢?

2.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我们的小乌鸦想出的是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二、三自然段的自由朗读)

1)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怎么填?请你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出示:“乌鸦看见____,它把_____”

2)师:小乌鸦的办法行不行呢?我们看了就知道了。

我这儿准备了半瓶水,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等聪明的小乌鸦上来喝水啦!指生上台演示。

3)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的观察,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子里后,瓶子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很快的上升?还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上升)(课件演示)

师: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师:你能不能模仿课文用渐渐说一句话。(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语言训练,用“渐渐”说一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渐渐变化的?小组讨论,谁说的句子多。

例:1、小朋友们渐渐长高了。2、我渐渐长高。3、天气渐渐冷。4、太阳渐渐升高了。。。。。。

4)师:水渐渐升高,小乌鸦就喝着水了,心里怎么样?想高兴的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的小朋友们请站起来,我们一起来分享小乌鸦的快乐吧!

5)你觉得小乌鸦怎样,用一句话来夸夸它吧!

总结全文:

真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

3拓展延伸

1)儿歌:同学们,老师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只乌鸦,我还制作了一段动画,你们想不想看,可是动画还没有配音呢,今天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棒了,我决定从你们当中挑选配音小演员,你们先自己读读课文吧!指生配音。

2)我还写了首儿歌呢!(教师出示儿歌,学生拍手朗诵)考考你们的识字水平。

乌鸦乌鸦本事大

肯东脑筋想办法

一个一个石子放

困难再大也不怕

4總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板书: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

篇5: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讲过笨次课收获颇多。我从其他教师身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整体上说还是教学经验尚浅。现对本节课做以下反思:

一、整体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课堂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最终致使下课前未能完成计划教学内容。领导在评议的过程中说:“有经验的教师应使课堂时间安排的前紧后松,这样时间更易于自己掌握。”领导的话让我深深的感知到自己教学经验真的不足,还需要不断的历练。

二、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巧妙。主要体现在学生用词语造句时,有些学生所说的句子并不完整,缺少主语。课上对此现象没有及时的给与纠正。

三、因为课堂后部分时间剩余较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课文的朗读,没有达到让学生练习朗读的目的。

四、没有正确的衡量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文章主旨的挖掘上超出了一年级的接受范围。

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述尚不完整,应继续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同时继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

篇6: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刘敏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我上了第一课时,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三点:

1、步骤清晰。(读准字音——记字形——结合课文——理解字义——习字写字)。

2、课堂上渗透识字方法(做动作,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3、注意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识字。(自己说记字方法、组词、说句子)。

在读准生字读音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们圈画出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把你觉得读得好的生字读给同桌听,再开小火车认读。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妈妈的孝敬。联想到品德与生活中“小乌鸦爱妈妈”的儿歌,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又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习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篇7: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节课时,学生对这一课特别是乌鸦能想办法最感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角色把握到位,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孩子们的朗读一定要重点指导训练,让学生悟情朗读、感悟创新。从朗读中,从对课文重点字词的挖掘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如区别“渴”和“喝”;设计问题:“乌鸦喝不着水,想到什么办法了呢?”,让学生发散思维:如果你是那只小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喝水呢?在板书“乌”时,告诉学生这是一只小鸟轻轻地蒙上了眼睛就变成了乌字,学生对这种识字方法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在教学中学习方式多样。让学生在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自己的见解、想一想其中的小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8:乌鸦喝水教育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 也是一篇很经典的老课文。我在之前上公开课时, 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讲解“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时, 我从实验室端来一个透明的玻璃瓶, 把里面的水染红, 然后放进小石子, 演示乌鸦的办法, 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现在, 我又遇到了这篇课文, 我想能不能换个思路来教这个故事呢?过去的办法虽然直观, 但是毕竟是教师在演示, 孩子只是观众, 并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这样的教学, 仅仅只是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并没有真正关注到文本内的语文元素, 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于是, 我静下心来, 重新研读文本, 设计了如下的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理念】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用汉字书写的汉文学的阅读具有“目艺、口艺、心艺”三艺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基于汉字的特点, 基于原生语境、文本的故事情境和学生的生活语境, “三境”联动, 加强整合, 让识字与阅读水乳交融, 雅趣天成, 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力, 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师: (出示乌鸦图片) 我带来了一只小鸟, 你们认识吗?

生:是乌鸦。

(师板书:乌鸦)

师:“鸦”是个生字, 谁会记?

生:左边一个“牙齿”的“牙”, 右边一个“小鸟”的“鸟”。

师:看看它的样子, 念念它的名字, 你知道“乌”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猜“乌”就是“黑”的意思, 因为它的羽毛是黑色的, 就像乌云一样。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看, 它全身乌黑, 黑得连眼睛都看不出来了, 就像没有眼睛一样。再看看“乌”字, 它也像没有眼睛的“鸟”字, 所以“鸟”去掉一点就是“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说的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 (板书:喝水) 一起读课题。

生:乌鸦喝水。

【教学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笔者充分关注了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的特点, 利用图画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意识地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建立识字的逻辑线索, 让学生通过感受“乌”字的画面感, 感受字形的构字理据和字形的巧妙可爱, 渗透识字与记忆的方法, 有意识地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 感知课文大意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 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将句子读通顺。

(生自己读书)

师: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读给我们大家听?

(生开火车读课文, 师随时正音。)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乌鸦喝水》, 让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 看看你能找到哪些跟喝水有关的词。

(生轻轻地读课文, 边读边勾画。)

生:我找到了“找水喝”。

(师板书:找水喝)

生:我找到了“喝着水”。

(师板书:喝着水)

师:“着”在这里念作“zháo”, 不念“zhe”, 请你再读一读。

生:喝着水。

师:还有跟喝水有关的词吗?

生:喝不着。

(师板书:喝不着)

师:我们初读了课文, 知道了课文先写乌鸦找水喝, 然后写———

生:乌鸦喝不着。

师:最后写———

生:它喝着水了。

师:抓住了题目中的“喝”字, 我们一起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知道了课文的大意, 小朋友们真棒!

【教学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是文章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的浓缩。关注文章的题目, 可以使阅读内容变得明确清晰。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喝”, 让学生初读后再次走进文本, 带着问题去读书, 指向性明确;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有关词语, 并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潜移默化地渗透阅读方法, 这样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细读课文, 随文识字

1.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呢?谁来为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因为乌鸦口渴了。

师: (出示词卡“口渴”) 口渴的“渴”和喝水的“喝”长得真像, 仔细看看它的样子, 想个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口渴要找水, 所以“渴”字是三点水。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 (出示填空:一只乌鸦口____了, 到处找水________。) 现在你能把这两个字宝宝送回家吗?

(生将生字卡片“喝”和“渴”贴在黑板上的句子里)

师:填对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 到处找水喝。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 (出示词卡“到处”) 想象一下它会飞到哪些地方找水喝呢?

生:它会飞到树林里找水喝。

生:它会飞到路边找水喝。

生:它会飞到草地上。

生:它会飞到人家门口。

生:它会飞到水井边找水喝。

师:是呀, 乌鸦飞到了许许多多的地方, 这就叫“到处”, 它到处找水喝, 可见它真是口渴啊!你体会一下它现在的心情, 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用着急的语气读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 到处找水喝。)

【教学意图:怎样教会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词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直观的画面。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到处”时, 让学生想象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说出了许许多多的答案, 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再轻轻地点拨一下, 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 而且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感受, 所以很快就读出了乌鸦焦急的心情, 教学轻松有趣味。】

师:它找到水了吗?

生:找到了。 (生读句子:它看见一个瓶子, 瓶子里有半瓶水, 可是瓶口小, 乌鸦喝不着, 怎么办呢?)

师:乌鸦为什么喝不着呢?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瓶子。

生:瓶口小, 而且是只有半瓶水的瓶子。

师:所以乌鸦喝不着。 (屏幕出示:怎么办呢?) 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 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乌鸦很着急。

师:请你读, 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

(生读句子)

生:我读出了乌鸦在想办法。

师: (出示词卡“办法”) 你们看乌鸦正看着瓶子努力想办法, 所以“办”字中间是一个“力”字。两边的点点又像什么呢?

生:像乌鸦头上的汗珠。

师:“办”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先中间, 后两边。 (在黑板上示范写) 让我们拿起笔在书上描一个“办”字。

(生在书上描红)

师:让我们用上词卡上的词语, 将第一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复述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2. 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乌鸦又是怎样喝着水的呢?它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轻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用笔勾画出乌鸦的做法。

(生读书、勾画)

师:乌鸦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

生:乌鸦叼起小石子, 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师:乌鸦有两个动作, 一个是“叼起”, 一个是“放”。 (出示书上的插图) 看看图, 认认这个词, 你知道什么是“叼”吗?

生:叼就是用嘴巴衔起来。

师:对, 所以“叼”字是口字旁。它又是怎么放的呢?让我们用小手当嘴巴, 学着乌鸦的样子叼起小石子一颗颗放进瓶子里, 我来读, 你们来演。

师:乌鸦叼起小石子, 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生做动作体验)

【教学意图:十年前教这一段, 我是自己边讲边在瓶子里放石子演示, 当时自己很满意, 因为感觉让文字动起来了, 将抽象的文字变直观了。今天, 我放弃了实验的器具,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文字的内容, 展开想象, 在课文的情境中,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汉字构形的启示, “三境”联动, 整合教学。让学生观察“叼”的字形, 用小手做“叼”中的“小口”, 把自己当成小乌鸦来感受“叼”的字义和其中的辛苦。学生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准确地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真切感受到“叼”字形、义的特点, 识字与阅读水乳交融, 学生在扎扎实实地学汉字、品语文。】

师:刚才每一只“小乌鸦”都演得很好, 我来采访一下“小乌鸦”。 (走到一个学生面前) 你放的是什么?

生:我放的是小石子。

师:为什么不选大石子呢?

生:因为瓶口小呀。

师: (走到另一个学生面前) 你每次放几颗?

生:每次放一颗。

师:为什么每次只放一颗?

生:因为瓶口小。

师:我刚才看见你们在不停地放,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放了好多颗。

生:因为瓶子里只有半瓶水, 多放一点水才能升高。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教学意图:这里的采访, 有目的、有对象、有评价, 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每一次采访都是引领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进一步去阅读思考。在此过程中, 巧妙的提问和学生生成的答案, 成为阅读的及时性反馈和评价, 将阅读引入文本深处, 将文字读进学生心里。】

生:乌鸦叼起小石子, 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师: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生: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渐渐升高”就是———

生:一点一点地升高。

生:就是慢慢升高。

师:为什么水是渐渐升高的呢?联系前面的句子再读一读这句话, 相信你一定能明白。

生:因为它是一颗一颗放小石子的。

师:这真是个好办法呀!乌鸦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同样请你们联系前面的句子想一想。

生:因为它看见瓶子旁边有小石子。

生:因为它想喝水, 就努力想办法的。

师:乌鸦就是这样动脑筋努力想才想到了这个办法, 这就叫“终于”, (出示词卡“终于”) 一起认一认这个词。

(生认读“终于”)

师: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教学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低年级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引导儿童关注上下文, 建立文本学习前后的联系, 渗透阅读的方法, 就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复述课文, 总结全文

师:让我们看着老师的板书, 用上黑板上的词语, 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生看板书复述课文)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 记住这个故事。

(生齐读全文)

师:《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出自一本很好看的书———《伊索寓言》。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课后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去读一读。

【教学意图:复述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 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在训练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年段的特点进行帮扶点拨, 让学生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意思, 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让学生可以轻松成功。同时, 这样的设计不仅指向课文的复述, 也是对随文识字的巩固和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与回顾, 省时高效, 一举多得。】

五、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

师: (出示生字“渴”) 请小朋友们看看笔顺表, 自学右边的笔顺。

(生自学笔顺表, 描红。)

师:写“渴”字的时候, 要注意右半边的“曷”, 竖要对着撇, “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师在黑板上范写“渴”, 生在本子上写。)

师:看看老师的动作, 你们猜到是什么字吗? (将手放在眼睛上, 向远处看。)

生:我猜是“看”字。

师:猜对了, 真聪明! (出示“看”字) 你们看, “看”字上面的“手”有了什么变化?

生“:手”字的竖钩变成了撇。

师:写的时候撇还要伸长一点, 盖住下面的“目”。

(师在黑板上范写“看”, 生在本子上写。)

篇9:《乌鸦喝水》教学新探

【关键词】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有效教学

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第十三单元的《乌鸦喝水》是一篇老课文,因为其内容浅显、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又能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列为重点讲读课文。每一次教学这一课时,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会有很多思维的火花闪现。最近一次学习本篇课文,一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和以往一样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认真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也分成了两派,一方认可这位学生的意见,另一方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看着学生争论的热烈场面,我灵机一动,在黑板上画出了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再对比两句话:(1)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2)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让他们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区别。通过看图和比较,学生都说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我因势利导:“其实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一些小朋友以乌鸦作为参照物,认为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另外一些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刚才还争论不休的学生都接受了这个答案,并且学会了认真读句子,从字里行间分析语意的细微差别,提高了辨析的能力。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深深体会到,当老师的一定要用爱心和耐心包容孩子的一切,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想法;另外,在课堂上要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随时发生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要丰富。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的知识面有可能比老师还要丰富,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

二、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

课文理解后,一般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乌鸦很聪明。可是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我立即追问:“为什么?” “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我说话的语气有些严厉了。但刚说完我就有些后悔了,也许孩子有自己的特殊看法。于是我又问:“你说说乌鸦为什么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经我再三鼓励,他终于说道: “有一次我的瓶里装水少,放进石子后,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我恍然大悟。是呀,书中只说瓶里有水,若是少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赞道:“今天你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信。

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不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才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吗?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差点被我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见解就这样被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会夭折在课堂这个摇篮里!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以上教学中,我庆幸自己尊重了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了学生的见解,此刻,教学的意义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三、鼓励学生精彩的想象

在讨论课后习题“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时,有几个答案引起了我的兴趣:(1)乌鸦用吸管能喝到瓶里的水了;(2)找来一个纸碗,把瓶里的水倒进碗里,也可以喝到水;(3)可以往水里放些苏打和醋,那水就会沸腾,慢慢地水就会满到瓶口。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答案呀!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发觉儿童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他们的心灵纯真无瑕的让人向往。

四、渗透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中,讨论“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尝试探索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一改往日用可见掩饰的方式,设计了一个和课文相似的实验:讲台上放了一个瓶子,瓶口比较小,里面装有少量水,旁边还放了一些小石子。然后我请了班上一位不爱发言的学生上来演示乌鸦叼起石子放入瓶子的过程,其他同学都很感兴趣,围在讲台周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着这位同学小心翼翼地将小石子抓起,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因为瓶口很小,一不小心石子还会掉出来。后来,看到水渐渐升高了,同学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都想动手试一试。

第二天,很多孩子都高兴地告诉我,他们昨天晚上在家里也做了同样的实验,水真的一点点升高了。很多家长也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实验,并且引导孩子解决家里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这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生活中一些困难也产生了研究兴趣。一篇人人皆知的课文,却让孩子们悟出了在困难面前要积极想办法,这是我以前不曾想到的。

总之,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选择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篇10: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着力在这四个方面: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3、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4、通过关键词理解句子,具体指导朗读。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两点:

1、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识字方法,再用这些方法来识记本课生字。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包括加偏旁和加笔画)、减一减、换一换、偏旁归类识字、看图识字、字理识字、动作识记、形近字比较识字、组词法、偏旁区分识字等。

(1)形近字比较:鸟―乌贝―见

(2)加一加:鸟+牙=鸦扌+戈=找讠+午=许

氵+去=法方+攵=放井+辶=进

“力”加上两点变成“办”。“力、办、为、边”进行比较。提醒学生,增加的笔画放在不同的位置,字也不一样。“力”这个字加笔画,可以变成“为”“办”,加偏旁“辶”,可以变成“边”。

(3)偏旁区分:攵和�澹�通过具体笔画的区别和数笔画,进行区分。强调偏旁名称。“攵”是“反文旁”,“�濉笔钦畚摹�

攵:一笔撇,二笔横,三笔撇,四笔捺,四笔写成攵。

�澹阂槐势玻�二笔横撇,三笔捺,三笔写成�濉�

攵:放、数。强调“数”是多音字,三声数,数不清;四声数,数学。

�澹捍Α⒍�、夏。

(4)组词识记:乌鸦、到处、找出、办法、旁边、许多、放进、升高。这些词语都是生字组成的,而且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2、书写汉字时,重视范写。着重强调“出”的书写。我先让学生和我一起书空笔顺,再请学生注意观察“出”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再进行范写。“出”的笔顺依次是: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横段要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要立在竖中线上。“出”笔顺容易出错,要特别强调一下,和“山”区分开。学生书写时,个别指导。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我的提醒口令是“写字做到三个一”,学生答“一拳、一尺、一寸”,让学生边答边调整姿势。

接下来我谈谈本次授课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我节奏感把握得不太好。识字、写字、学文的比重没有分配好,写字时间稍微有点长,导致分析文章的时间太少。应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明确文章的线索:“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理清文章的顺序,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我的语调、语速没有明显变化,课堂有些平淡乏味。有的同学提不起兴趣,做小动作,不能认真听讲。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应该停下来,转换教学方法,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

3、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和指导朗读时,应该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再指导朗读。比如“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句话,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先指导朗读,再让学生理解“到处”这个词,显得有些生硬。如果先让学生理解“到处”这个词语,再朗读课文,就顺理成章了!学生也更能体会乌鸦的口渴。教学中的细节还需要反复斟酌。

4、为了让学生理解“渐渐”的意思,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识记一个汉字或者回答对一次问题,就往瓶子里放进一颗石子,通过一颗一颗地放石子,让学生观察瓶子里的水一点一点升高。由于我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以至于下课时,瓶子里的水没有明显变化,学生不能完全体会到“渐渐”的意思。

5、板书有些随意、零乱。我需要提高自己设计板书的能力。

6、课件制作水平还需要提高。

上一篇:有线电视的宣传广告词下一篇:高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