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2024-05-09

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精选8篇)

篇1: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党的报告明确提出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八大任务之一。报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体制和新的举措,为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定了基本目标和总体框架。××县委、县政府根据党的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从××××年下半年开始,审时度势,对这个较小山区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场重大变革。到目前止,95%以上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已改制企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实行了由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集中管理和营运,共接管了这些单位的酒店、店面和改制企业剩余资产面积(含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本)共计4.7万多平方米,价值2亿多元。一年来,通过运作,筹集资金95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县里的各项事业建设,积极参加企业改制资产处置,帮助筹集资金505万元,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县级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改革探索了一条可取的道路。也很好地从源头上防止了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流失,防止干部的腐败。

一、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改革不放松

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经过两年反复多次调查研究,发现县直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十分严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改制时国有经营性资产严重流失。有的企业不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或者不经评估,随意定价转让变卖,个别人受益。2000年8月国有企业改制前,全县经济管理部门国有资产有2亿多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有1亿多元,由于监管不到位,这些国有资产随意低价变卖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人从中获利;甚至还出现个别留守人员有“监守自盗”现象。

二是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或出租后的资金缺乏监督。有的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或出租后的资金自用;有的部门或企业在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中存在“自卖自买”的现象;还有的部门和企业以职工安置不足为由,自行组织资产变现,脱离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三是拍卖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专项资金,不是用于安置职工。有的用于购买小车;有的用于装修办公楼;还有的以各种名义给自己发福利。而把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推给政府。

四是转移国有经营性资产。有的单位将国有经营性资产以“化整为零”的办法,把国有资产经营性资产转移到其下属单位,制造本单位无经营性资产的假象;还有的单位将临街店面分给本单位职工,集体私分国有资产。

五是监管不到位。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出资人出现“空位”和“缺位”,致使国有股本不能保值增值。

六是重债务轻债权。有的企业改制后,对企业销售人员的货款和社会上的债权不闻不问,致使企业债权“躺在帐上无人问津”。

通过调查、分析和论证,县委、县政府常委会和常务会认为:上述种种问题和现象的产生,是1998年机构改革后,政府部门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错位、越位问题,已演变成出资人“空位”“缺位”,它形成了各部门各单位对国有经营性资产只有权利,没有责任,更没有人或机构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真正负责。这也正如群众称这些问题是一种“群龙戏水”现象,有的人借这种体制的机制的漏洞和弊端,想方设法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挖空。就在笔者此次调研之时,××县纪委正在查处某单位几个领导,从1998年到2003年(此次改革前)的几年间,将卖公家店面、公房的收入,采取开虚假工程款发票等手段,集体私分、贪污和挪用公款80多万元的重大案件。事实表明,原有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将国有经营性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经营,难以确保资产国有经营性经营资产的公开、公平、公正;难以堵塞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跑、冒、滴、漏”。对国有经营性资产既无保值增值的机制,又无任何监管的措施和手段,他只会成为国有经营性资产流失的一个又一个的“黑洞”,甚至诱导有的干部“下水”,成为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蛀虫”。为此,改革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实行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势在必行。这不仅是防止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继续流失、保值增值,而且是从源头上构筑和治理腐败,防止干部走向反面的一道重要的防线,只有从源头上堵住它,才能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本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果断做出决定,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改革不放松。全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必须做出重大的变革。为此,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已改制企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一场实行重大改革的序幕在××县拉开了。

二、不管难度有多大,强力推进实施它

心动更要行动。

(一)建立机构。县委、县政府在2003年9月,立即组建了××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与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正科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定编8人。并且明

确了他是全县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的主体。

(二)制定方案。2004年3月5日,县委、县政府随即制定并下发了《××县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营运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原则、范围、权限、接管方式、营运办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纪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组织发动。2004年

3月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直属单位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部署了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的总体方案,并强调要做到“四个到位”,即:端正态度,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营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求真务实,确保资产监管到位。要坚持彻底性、公开性和稳步推进性原则;凝聚合力,确保接收工作到位,确保监管营运、债权债务和市场运作要规范;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到位。

(四)资产接管。县委、县政府紧接着组织了由县委办、政府办主要领导为组长,由纪检监察、国有资产营运心、审计、财政、国土、房管等部门骨干参加的两个工作组,历时三个多月,对59个县直部门(单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核实登记和产权交接。在产权交接过程中,县委办、县府办、组织部、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带头做出表率,在开会第二天,就将本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全部移交到县营运中心,其他的太多数单位是支持和配合的,但也有少数单位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以各种方式来阻挠。其表现:

一是有的领导在认识上有差距。站在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利益上,以强调要改善办公条件和单位职工福利、待遇等借口为由,对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接管,不理解、不支持、不上交。

二是变换各种花样来抵挡上交国有经营性资产。有的部门和单位将其国有经营性资产化整为零,全部转移到下属单位,制造无经营资产的假象;有的单位以做办公场所、车库、打字室为由,不移交资产;有的单位虽然企业已改制,职工已安置,但仍以留守人员需要发工资为由,不同意移交资产;有的部门干脆不提供经营性资产的出租合同,现场清查时指鹿为马,拒绝接管;有的单位和企业联手,以资产抵押为名,借企业破产之机,将属于企业本身的部分资产或资金转移到特殊机构隐蔽起来;有的对工作组避而不见,硬顶不交;有的故意制造矛盾,以本单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被县接管而无钱发本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为由,要这些老同志到县里上访,干扰移交资产;有的单位抱着“只要平,不要赢”的思想等待观望;有的将店面上交后,故意停店面的水电,利用承租户来阻挠接管;还有的向县主要领导打小报告,说县营运中心出租店面的钱比他们出租的钱少,来干预和阻止接管工作。

对此,县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已进入攻关阶段,不能“九十九头牛下水了,因一头牛不下水”而影响整个接管工作的大局。要不管难度有多大,强力推进实施它。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大会上指出:国有经营性资产实行集中管理营运,牵涉到部门利益的调整,牵涉到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并强调,各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认真对待,排除干扰,积极配合,协调动作,强力推进。做到“三个一”,即:一个调子唱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鼓劲要抓到底。要以坚定的信心、过硬的措施、务实的作风,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要求接管,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视情节轻重,要给予相关人党纪、政纪处分。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工作稳步推进,通过上下努力,在三个月内,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县直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接管工作,而且未发生一起集体越级访。

三、不管工作多艰辛,继续朝前劲不松

开弓没有回头箭。国有经营性资产交接后,这只是改革的开局,县委、县政府要求国资营运中心,代表政府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履行全面监管职能,不允许出现“错位、缺位、漏位”现象,要按照制定的改革规则和实施方案,精心筹划,规范动作,要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国资营运中心迅速进入角色,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加强对国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变现处置的监管。除县城范围内的国有经营性土地以外的国有(集体)资产处置,全部由国资营运中心统一公开拍卖,变现收入首先进国资营运中心专户,根据该单位财务情况进行核拨,国资营运中心全过程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是国资营运中心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因银行贷款而被法院冻结或已抵押给银行的资产的监管。

三是国资营运中心要加强对于县政府以土地等国有资产入股的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本的监管。按“收支两条线”原则,把企业股权红利全额上缴国资专户管理。

四是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先后制定了《××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营运实施方案》、《××县国有(集体)资产集中监管、处置实施方案》、《××县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合同》、《关于理顺店面管理关系的紧急通知》等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

五是为免除原产权单位的后顾之忧,又能确保部门的正常运转。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较为科学和合理的返还比例。

六是县委、政府加强了对国有资产营运中心的领导。县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对国有资产营运中心工作的监督力度。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为提高本身干部政治和业务素质,尽快培养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国资干部队伍,也制定了较为健全和科学的制度及考核办法,并加强了对国资干部的监督。

××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不管今后的工作难度有多大,不管面临将要开展的工作有多艰辛,将一无反顾地将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其他的改革结合起来,不断地将国有资产的改革推向前进。

四、几点启示:

一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保值增值。

二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营运,通过投资导向、股权流动的调控作用,实现“无中生有”、“小中聚大”,最大限度地集中县财力办大事。实践表明,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营运,对政府集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是一个最现实、最可靠、最稳定的筹资平台。

三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堵塞国有经营性资产流失的“黑洞”,有利于从源头上构筑起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防线”。

四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有利于解决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缩小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促进社会的公平。

五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减少了有的干部调动、提拔时,想去有国有经营性资产的单位,而四处找县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情况。

六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可激活监管企业的运行机制,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得到落实。

篇2: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按照政企分离和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总体思路,对现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全面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1、成立#县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公司内设人事、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中心和综合业务4个职能科室,并已将原购销企业的老人、老帐收归统一管理,对新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行使出法人资格实行控股,目前,证照已办理齐全,并正式在农发行开户,进行全面运作。

2、撤销原粮食购销企业,合并重组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前,全县粮食购销企业共21个,改革后,撤销原有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粮食购销企业,重新组建了##等11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和##、##2个国家、省级粮食储备库,公司实行国有控股和职工参股的模式运营,目前各种证照已办理齐全,新企业已全部挂牌运转。

3、认真清产核资,明晰资产权属。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银行债务不悬空,改革期间,我们认真进行了清产核资,核实企业的债权债务,局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组,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认真清理登记,委托县审计局对各购销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委托县土管、房管局对地产、房产进行评估,并根据政策规定,将原购销企业资产划归县资产公司统一管理,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落实了银行债务。

4、建立新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加快管理形式创新。为了加快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形式创新,新企业一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运行机制。此次改革,又有140人自愿下岗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新企业班子的配备采取个人报名、公开演讲、组织考核、择优聘用的程序进行,分配上一律实行绩效挂钩,从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5、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移交工作。为了解决好企业老人问题,我们将原企业内退、遗属补助、离退休人员统一收归县资产公司管理,对离退休人员生活实行社会化发放,并将769人档案全部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实现了与原企业彻底脱钩。

三、改革的具体做法

1、广泛宣传粮改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政办[200#]##号和市政府办公室#政办[200#]##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及时召开各种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县政府于2005年#月#日召开了全县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各企业认真组织职工学习粮改文件,把粮改精神贯彻到广大职工中去。

2、认真制定改革方案。为了使改革方案符合我县的实际,改革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专门成立了粮改方案起草班子,出台了《#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等文件,保证了改革有条不紊的推进。

3、精心组织实施。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粮改政策规定,做到“三个统一”,即时间统一、政策统一、实施步骤统一,实行阳光操作,从而使整个改革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篇3: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收益

我市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我市已早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处于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 资源原有的制度规定已不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需求, 迫切需要出台新的管理办法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因此, 建立一个城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机构, 负责城市资产运营的研究、情报的收集、运营的规划, 增强城市资产运营的前瞻性、预见性, 提高城市资产运营的整体水平的资产统一运营管理机构是切合我市实际的。

1 加强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城区的不断发展, 城乡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 市中区打造生态城对资产的需求无论从质上到数量都呈逐步增加的趋势, 而资产相对闲置与城市建设资金缺口不断加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 随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向新城聚集的现实, 造成我市老城区的大量的建设用地闲置, 造成有效供给不足, 进一步加大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且随着今后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逐步退出,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全部国有资产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一块巨大的经济发展资源, 而且绝大部分资产质量优良;但没有转化为资本, 难以实现保值增值;一些单位在处置土地和房屋时, 既不进行评估, 也未实行公开拍卖、随意出售;一些单位未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在国有土地上搞房地产开发, 将开发的商品房私自出售, 是否出售及出售价格全凭领导一句话, 缺乏必要的公开、透明, 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还有些单位对闲置的房地产出租, 租金碍于人情或者其他个体小利益、闲置房地产资产也往往得不到最大效益, 没有转化成为资本, 就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这就不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经济学上有一个花钱理论:用别人的钱替自己办事, 不讲节约, 只讲效果;用自己的钱替自己办事, 既讲节约, 又讲效果;用自己的钱替别人办事, 只讲节约, 不讲效果。从这个理论中不难看出, 国有资产始终处于“别人”的角色。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整合, 实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 把“死钱”变成“活钱”, 用到我市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上, 必将对促进我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按市场化开发利用, 一方面可解决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不清、产权混乱、管理不严、占用不均、闲置浪费、潜在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可达到活化资产, 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存量资产货币化、非经营性资产经营化、经营性资产企业化, 确保国有资产的最大化与保值增值改革目的。这次我市实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统一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体目标是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障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 坚持“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离”原则, 建立起“政府所有、财政监管、单位使用、中心运营”的新体制、按照“融得来、管得住、用得好、还得上”的原则, 建立起“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 财政统借、统管、统还一体化管理的投融资体系, 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 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 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及运营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增增值, 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 国有资产行政划转实行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收益最大化的表现

(1)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移交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财政部门在各单位摸清“家底”的基础上,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 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降低了资产监管成本, 实现了对全市国有资产的实时监控。同时, 以此为载体搭建融资平台, 拓宽融资渠道, 突破了城市建设资金瓶颈, 使房产、土地资产融通变现, 由“死”变“活”, 顺利进入资本运营渠道, 合法地参与各种市场经济活动, 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 增强国有资产发展的活力, 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和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的提高, 为全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2) 行政事业单位划拨国有土地纳入统一管理后,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各单位使用的土地、房屋等资产进行统一调配, 可解决土地闲置及一些单位在外租房办公的现象, 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对划转资产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运营方案, 重新调整房屋的租赁主体, 并及时收缴国有资产收益, 使得拥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土地、房产的资产所有权, 使用单位通过与运营管理中心建立租赁关系而拥有资产的使用权。彻底地从根本上铲除了“小金库”滋生的土壤, 使政府职能部门不再从事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的经济活动, 实现了政企分开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和归位。单位土地和房屋在移交前已经转为经营性资产的, 应将签订的合同、协议原件移交给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 由该中心区分不同情况, 分别办理更名续签或终止手续;将办公用房地产以市场需求核定租金标准, 有偿出租给行政事业单位使用, 并将多余和闲置的房地产进行调剂使用, 也可以公开向社会出租。

(3) 作为政府土地储备资源, 有条件的对于需要处置的划拨土地使用权, 由国有资产管理管理部门统一到国土管理部门办理。对于划转后的土地, 中心可让规划管理部门重新规划用途、使用条件和供地方式, 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计划, 对于基本建设和开发建设的数量, 在结构上应优化配置, 保证城市规划得到更好贯彻, 提升城市品位, 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化有序地稳步发展, 谋求最高最佳使用效果, 增加了政府收益, 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而且弥补了现行体制的缺陷, 从源头上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促进了廉政建设, 规范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行为。

(4) 往年一些相邻事业单位由于土地边界不清导致纠纷, 矛盾不断, 把此种情况的单位用地合为一宗地划转, 解决了久拖不决的纠纷, 建立起了科学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机制, 优化国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

篇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之探讨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有很多企业仍然因改革严重滞后而难以摆脱困境。其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出多门,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机构的监管;二是角色错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得不到真正落实;三是改制缓慢,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完善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强化内外部监督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与政府行政部门相比,在管理身份、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目标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从管理身份看,由政府公共管理者转变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从管理方式看,由政府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出资人的产权管理;从管理对象看,由管理各种所有制企业转变为管理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从管理目标看,由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转变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为了履行好市级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必须坚持政企分开,坚持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切实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就是保证出资人主体到位,权利到位,责任到位。“不越位”就是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错位”就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不行使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市政府其它机构和部门也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科学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必然趋势,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在竞争中取胜的客观要求。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立之后,解决了多头领导、管理分散的问题,为实现权、责、利的结合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这并不等于解决了三者结合的问题。我们必须在设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架时,构建好国有资产的监督机制,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以防止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权力过于集中,造成自行垄断,削弱监督。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的检查监督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可以将稽察特派员等方面的工作划归其统辖并具体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稽察制度、财务检查和审计制度。

改革资产管理体制要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和行政体制改革

我市国企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落实企业自主权、转换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几个阶段,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搞活部分国有企业,促进了全市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改革在许多深层次问题上依然有待突破。许多国有企业仍然机制不活,包袱沉重,效益不理想,竞争力不强。我们要抓住当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坚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大力发展混合经济组织;对小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深化政府改革是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根本措施。我们要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解决“三位”问题(错位、越位、缺位),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进一步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树立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观念。政府做政府应做的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政府不要过多干预。政府建立健全制度和法规,为企业提供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实现市级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有资产有了很大的增长,规模在迅速扩大,国有经济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一些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和民营化等的改制过程中,以各种方式低估或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在出售国有资产时,不是在市场中公开进行,而是私下交易,暗箱操作,有的甚至一卖了之,或把国有资产直接量化到个人。一些国有企业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中,由于不善于经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效益流失。不少改制后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职责不到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为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企业经营者在资产、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权力过大,有时代替了出资人的权力。这就要求应有专门的专业性强的资产管理机构来加强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必须解决,必须有具体人和机构作为出资人代表负责监督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使出资人到位。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建立主要是解决出资人空缺的问题。在国有企业管理上过去虽然明确所有权属于国家,可是“东家”这个位置却是空缺的,有厂长,有经理,还有党组织起核心作用,可是谁都不是出资人代表,对企业的经营都不负主管责任。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成立后,明确它是“大东家”,代表国家来行使所有权,这是真正的出资人代表,这就使企业出资人代表由虚变实,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切实完成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这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出资人职责就是股东的职能,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代表政府享有《公司法》规定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益,对国有资产保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负监管责任。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使市级国有资产有所为有所不为

十六大明确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在资产方面的划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它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我们要通过改革和重组,使我市国有资本逐步实现三个集中: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向战略领域集中;从低质劣势企业向高质优势企业集中;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有内在集聚力的大企业集中。对我市国民经济起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决定作用的企业,实行国有绝对控股经营,通过多种办法,设立产权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对处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优势企业,要做强突出主业板块,进一步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对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但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要大力推进改制,国有不控股或全部转让,采取经营者、员工持股,出售给民营资本或外国投资者。

篇5: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完成年初县人代会确定的6.98亿元的目标任务100.4%,完成市政府下达考

核任务6.84亿元的102.4%,按统计口径划分,城镇建设投资完成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农村集体投资完成23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5738万元,比上年增长75.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2万元。

(二)支撑项目完成情况。2008年支撑项目共12项,总投资15.4亿元,完成投资4.4亿元。一是涉及农业农村经济方面的项目共6项,总投资2.6亿元,完成投资1.8亿元。其中:旧城乡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936万元,完成投资并通过省级验收。仁和、由旺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4078万元,完成投资2000万元。2008年烟水配套工程和烤房改造及烟站收购点建设项目,总投资7871万元,完成投资7364万元。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952万元,完成投资807万元。旧城二号大沟防渗加固工程,总投资3244万元,完成投资1007万元。扶贫项目总投资5965万元,完成投资5864万元。二是涉及交通方面的项目共2项,总投资4595万元,完成投资2373万元。其中:姚关至打黑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3705万元,完成投资1703万元。农村通达工程及县乡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总投资890万元,完成投资670万元。三是涉及城镇、环保方面的项目共2项,总投资1.78亿元,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兰溪苑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一期二阶段(含七○七居住宅小区工程),总投资1亿元,完成投资4300万元。县城朝阳城商业步行街建设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完成投资6300万元。四是涉及工业方面的项目共2项,总投资10.63亿元,完成投资1.3亿元。其中:昆钢嘉华水泥建材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和环保设施建设,总投资9298万元,完成投资9298万元。云南云维集团5万吨/年醋酸乙烯(配套20万吨/年电石)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9.7亿元,完成投资3701万元。

(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全县共开展项目前期工作61项,涉及总投资15.83亿元。其中:市级重点前期项目3项,即xx县红谷田水库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15亿元,目前已完成水资源规划工作;xx县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估算投资6363.49万元,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并上报;第一完全中学建设项目,估算投资1.03亿元,现已完成布点策划,计划2009年完成规划工作。

(四)扩大内需项目编制上报及规划情况。一是结合国家投资导向认真梳理了乡级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新建廉租房建设等11个项目向上级申报,2008年四季度共争取到上级扩大内需专项资金1120.21万元。二是编制上报了《xx县2009年至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共322项,总投资106.7亿元。其中: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116项,规划投资16.88亿元,比上年增141.8%,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146项,规划投资22.25亿元,比上年增32.3%,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71项,规划投资29.17亿元,比上年增31.1%,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60项,规划投资38.38亿元,比上年增31.6%。

二、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共116项,其中:在建26项,新开工90项,规划投资16.88亿元,同比增长141.8%。县委、政府研究决定2009年确保完成8.8亿元,比2008年增长25.6%,力争完成9.1亿元,比2008年增长30%。

(二)支撑项目。2009年共有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10项,估算投资8亿元,约占全年投资的88%。分别是:仁和、由旺2个乡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计划投资2100万元;云南云维集团5万吨/年醋酸乙烯(配套20万吨/年电石)一期工程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姚打公路续建项目,计划投资1800万元;xx至平地四级公路改建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工业园区水长片区进场道路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xx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扶贫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水利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

(三)保障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县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实行乡(镇)及县直单位一把手负责制,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稳步增长。二是强化项目建设计划的严肃性。切实做好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执行项目计划,抓住施工“黄金季节”,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进度,实现项目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确

保项目按时完成,合格验收。三是根据国家宏观投资导向及政策,高质量及时申报,努力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投资及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建设,促进投资计划的完成。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竭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吸引民间投资工作,扩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服务,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外来投资者的信心。筛选一批有特色、有比较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实现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狠抓项目的追踪落实,提高项目落地率。五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视民间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扩大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范围。

三、2009年项目前期工作计划

一是增加后续项目储备量。按照国家扩大内需工作要求,计划完成14个后续项目的储备工作。即:完成姚关集镇供水工程的初步设计,并积极争取年度投资计划,项目估算投资1100万元;完成由红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估算投资2400万元;完成施羊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估算投资2500万元;完成xx县公安科技大楼可研的报批,项目估算投资1800万元;完成3万亩优质蚕桑园建设项目的可研报批,项目估算投资600万元;完成红谷田水库建设项目的可研编制及上报工作,项目估算投资2.3亿元;与昆钢嘉华水泥厂进一步论证第二条生产线建设事宜;完成xx县中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可研报批工作,项目估算投资400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估算投资600万元;完成姚关至湾甸、姚关至木老元农村公路可研报批;完成由旺镇、水长乡集镇供水项目可研报批;完成以工代赈片区开发、国债示范项目可研报批;完成农村西部校舍旧城、何元中学可研报批,做好xx一中学生住宿楼、万兴中学学生宿舍楼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可研报批。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各项前期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对固定资产前期工作的领导,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抓。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保障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项目前期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与上级行业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工作考核责任制,促进项目储备的持续增长。

篇6:XX县国有企业改革验收工作办法

一、验收依据

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政策规定和县政府批复企业的改制方案是验收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验收标准

(一)企业性质变更

1、改制企业是否按县政府批准改制方案中批复的改制形式实施改制。

2、破产解散企业的印章、财务档案等是否移交企业主管部门保存,原企业是否在工商部门注消。

3、实行民营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民营公司是否按《公司法》规范组建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4、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制企业,主管部门是否明确企业年度考核主要经济指标。

(二)职工安置

1、改制方案是否按程序经过职代会或职工同意,同意率是否达到规定比例。

2、是否按企业有效资产合理设置职工置换身份补偿标准,职工补偿金是否发放到位,以资产置换职工身份企业是否履行资产变更手续;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是否按规定领取经济补偿金。

3、职工置换身份补偿标准是否超过县上规定的上限。

4、职工的养老统筹费是否足额补缴,伤残、遗属及离退休等人员是否按政策规定进行补偿。

5、职工与原企业是否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合同(协议书),合同上是否使用县上统一的规范文本。

(三)资产处置

1、改制企业产权清晰,属于企业的资产是否全部登记鉴定;资产评估是否合理,国有资产是否有流失现象。

2、企业资产是否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置。

3、资产处置后,资金支出情况是否合理;涉及的相关税费是否交纳或履行免交手续;县政府明确的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4、剩余的国有资产是否已由企业主管部门代管;资产处置的有关手续是否办理完毕。

(四)债权债务解除

1、债权是否收缴,未收缴部分是否移交企业主管部门收缴;符合核销条件的是否报财政部门核销。

2、银行债务是否签订偿还合同或协议,并按议定数额清理;财政借款是否清算;有关债权债务清理手续是否办理完毕。

3、职工欠企业款项是否了结;企业按规定是否补发在岗人员工资和规定标准的生活费。

(五)档案管理

1、企业原有的各种档案是否整理并全部移交主管部门管理。

2、企业改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记录是否齐全并交主管部门管理。

3、解除劳动关系后,原职工人事档案是否移交托管或由主管部门代管。

(六)遗留问题

1、留守费用是否提留,留守人员是否按规定人数确定,有关报酬是否明确,留守时限是否确定。

2、改制遗留问题是否理清,有关遗留问题处理意见或方案是否明确。

三、验收程序、方法和要求

1、改制方案批复后,改制企业原则上在一个月内(资产进入市场处置的企业放宽到两个月)开始验收,部门驻企业工作组及企业要按改制有关验收标准对改制企业进行自验,写出总结报告,经主管部门初验后,申报县企改领导小组进行验收。

2、接到申请验收报告后,由县企改领导小组组织县企改办、财政、劳动、审计、监察、国土及相关银行等部门人员专门进行验收。

3、验收工作组采取看资料、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企业的改制情况,特别是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进行全面验收,对改制工作进行总体评价。

4、经验收合格的企业,由县企改领导小组出具验收合格文件,视为改制工作完成任务;验收未合格的,要限期补课,重新进行验收。

5、未进行验收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办理有关资产转移证明、土地房产证件过户等手续,情况特殊的需经县企改领导小组同意。

篇7:关于县集体林权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一、全县集体林权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我县有9个乡镇、200个行政村,农户总数32 672户,农业人口113 421人,乡村林

木用地面积146 013公顷,林木总蓄积量768万立方米。根据省州集体林改工作部署,我县集体林改制度改革流转工作于今年3月份全面启动。县林业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集体林改动员大会之后,立即抽调专人成立了林改办,研究推进林改工作,并积极开展林改指导培训工作,下派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进村指导工作,为全县集体林改工作提供了技术服务保障。各乡镇也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制定了林改实施方案,召开了林改动员大会,并与所属村屯签订了林改责任书,指派专人进村屯指导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宣传形式灵活多样。共悬挂宣传条幅700余条,印发学习手册4 600份,并将省州3万余份宣传材料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广大农民更加全面、更加直接地了解上级林改政策。

按照全州林权改革工作进度要求,目前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正由政策宣传阶段向调查摸底阶段转入。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现有集体林资源情况、已流转和未流转林地使用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并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完善,为下一步林改工作扫清障碍。

二、当前集体林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集体林地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我县有集体林地14.6万公顷,现已有一半林地进行了流转,其中流转到社会人员手中占36%。在过去村集体林地流转时,多数未经村民同意,而是由村领导擅自做主流转出售,流转程序不规范,价格偏低,严重损害了村民和集体利益,百姓反映强烈。同时,因私自流转,导致部分林地没有办理林权证,存有上访隐患。

(二)非法侵占蚕食林地开荒现象严重。经调研发现,各乡镇均存在村民非法侵占蚕食林地开荒现象,其中罗子沟镇较为严重,经初步统计近8 000公顷。

(三)农村责任山、自留山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村责任山、自留山划分界限不清、面积不详,争议纠纷较大;二是因村民对责任山、自留山管护未达到要求,村集体收回经营权,有些村领导又将山私自流转出售,文秘杂烩网造成“一山两证”现象;三是责任山、自留山因村民造林未成,由村集体回收统一造林,双方权属和利益关系如何界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如鸡冠一村和鸡鸣村人工林)。

(四)承包山体沟系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与林地流转交叉经营的,权属和利益关系有待于重新界定。

(五)部分乡镇存在村集体林地抵押给银行的现象,对于迁入和空挂人口如何界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六)部分村屯一些村民长年在外经商、务工,表决人员无法达到林改方案中“三分之二村民进行表决”的比例要求,有待于重新确定。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争议和纠纷问题,均是由于责任部门不规范操作所致。

三、几点建议

为确保全县集体林改工作顺利完成,各责任部门应多协调、多沟通,积极采取措施,强化监督指导,抓好工作落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建议成立县、乡、村三级林权纠纷争议调解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林权纠纷问题进行疏理汇总,能化解的及时化解,不能化解的逐级处理解决,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做好信访接待服务工作,鼓励合法有序上访,严厉打击非法无理集体越级上访。

(二)建议抽调专人尽快研制出台一部具有指导性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明确职责,细化标准,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发文,指导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篇8: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一、近两年山东省财政资产管理工作成果丰硕

各级财政部门以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高效、处置规范、监督有力”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模式为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强化管理, 山东省财政资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两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果可以概括为“六个更加”。

1. 职能更加清晰

面对机构改革中各种复杂局面, 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主动协调, 逐步理顺了业务关系, 健全了管理机构, 充实了工作人员, 进一步确立了财政部门在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明确了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 形成了“统一领导、共同监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 山东省17市和近140个县级财政部门全部设立了专职资产管理机构, 承担行政事业资产监管职责。财政部门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资产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末, 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总额已达8600多亿元, 比2010年末增加580亿元, 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在账土地136.5万亩, 房屋建筑物近2亿平方米, 汽车17余万辆。

2. 制度更加健全

制度建设是资产管理的基础保障。省财政两年来研究制定14个制度性文件, 填补了很多方面的制度空白。潍坊、威海、泰安、济南等市在资产配置预算管理, 临沂等市在资产处置进场交易, 济宁、枣庄、东营、滨州等市在公务用车定编配备和使用管理等方面, 也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办法, 初步建立起涵盖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体系, 确保了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 系统更加科学

目前山东省已建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依托其丰富数据和强大功能, 实现了行政事业资产家底常清、动态监管, 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预算编制、服务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该系统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观看系统演示后, 称其为行政事业资产的“好管家”。

4. 机制更加完善

一是全面建成部门联动管理机制。省财政联合工商、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等部门, 就加强对外投资以及土地、房屋、机动车辆等资产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未经财政部门批准, 相关部门不予办理上述资产的产权变更手续, 增强了资产监管力度和权威。

二是公开引入社会中介监督服务机制。2012年省财政通过政府采购方式, 选聘了110家审计、评估机构, 建立了省级“特聘服务机构资源库”。青岛、泰安、威海、聊城等市也通过不同形式, 聘请中介机构参与资产监管。

三是积极构建链条式的日常监管机制。在资产处置环节, 实现资产处置事项网上审批。在资产交易环节, 积极探索公开交易制度, 推进阳光操作。省财政成功组织了山东省首个高速公路股权转让公开交易项目, 取得转让价款13.9亿元, 超出账面净价值8.3亿元。在资产收益监管环节, 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行为, 规范资产租赁合同文本, 加大了资产收入收缴管理力度。

5. 服务更加高效

积极支持改革发展, 为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改革部署提供服务保障。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 研究制定资产优化重组政策, 做好资产清查和价值确认工作, 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在文化单位改革改制中, 联合有关部门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推动资产整合盘活, 促进改革顺利实施。在广电网络整合工作中, 省财政会同广电部门组织132家中介机构, 分两批历时两年圆满完成了362个项目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工作, 整合资产83.95亿元, 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

6. 调研更加深入

紧紧围绕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狠抓理论调研和成果应用, 有力地推动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省财政联合山东财经大学, 先后就资产管理体制、资产配置预算、资产运作、资产管理绩效等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理论创新研究》一书, 被财政部领导誉为“近年来国内深入研究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理论的一部力作”。各市、县也结合本地实际,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近两年撰写理论文章、调研报告等200余篇, 为指导工作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准确把握当前财政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是山东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 也是财政资产管理工作突破瓶颈、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分析、正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 是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1.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职责重要、意义重大

首先, 加强资产管理是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所在。财政是政府的“管家”, 职责是为政府“当家理财”, 既要管好“钱”、也要管好“物”, 两者不可偏废。因此, 资产管理同资金管理一样, 都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委、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

其次, 加强资产管理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资产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物质基础。资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 就好比是军队的武器装备, 能不能把资产管好用好, 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战斗力”, 决定着党委政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三, 加强资产管理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 既要依靠税收、投资、转移支付等方式, 又可以通过资产管理手段来实现。例如, 通过加强资产管理, 可以促进资产的优化配置、合理流动、高效利用, 有利于提升政府资产配置效率、节减政府开支;通过加强资产管理, 可以规范资产收入收缴, 防止资产收入的跑冒滴漏, 有利于壮大地方财源、促进财政增收, 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治腐败行为;通过加强资产管理, 可以规范事业单位投资行为, 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等等。

2.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时不我待、任重道远

虽然近年来山东省财政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总体上看, 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长效机制还远未形成, 工作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从思想认识上看, “重资金、轻资产”和“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还没有真正把资产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机构设置、职责界定、人员配备、工作推进等方面还不够重视, 直接影响着资产管理工作上水平、求突破。表现在工作中, 存在各地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 个别地方工作推进缓慢等现象。

从管理机制上看, 管理链条的各个环节都还存有一些问题和差距。在资产配置环节, 资产配置预算制度、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财政内部工作流程还没建立起来, 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等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比如, 同是行政机关, 有的单位办公用房很宽裕, 闲置房产还用来出租;有的很紧张, 靠租房办公;有的单位办公设施很先进;有的很简陋、很落后。在资产使用环节, 资产集中调配、共享共用机制还没建立健全, 资产闲置浪费、损失流失、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在资产处置及收入收缴环节, 资产处置进场交易尚未完全实现, 资产擅自处置、收入流失等现象仍时有发生。等等。

从管理绩效上看, 由于跟踪问效监管机制不健全, 资产的总体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比如, 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机制, 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部门单位资产的管理使用和效益状况;对资产有偿使用行为, 特别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形成的“资本”, 还存在监管缺位问题, 对资产投出后的权益状况、公司改制或上市后事业单位所持股权的效益变化情况、利润分配及收益上缴情况等, 仍缺乏科学可行的跟踪问效办法;对部门、单位权限范围内的资产处置事项, 以及经财政批准由单位自行组织的处置事项, 其后续处置及处置收入上缴情况, 还没有跟进管控的有效措施;等等。

3.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 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战略部署, 作为党委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财政资产管理工作在山东省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进程中, 肩负着光荣使命, 面对着严峻挑战。

首先, 党的十八大对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全力推进资产管理改革, 加快理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促进资产高效运转和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 厉行勤俭节约、加强作风建设对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对廉洁从政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又作出“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 对节俭高效地使用资产提出新的要求, 这也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了难得机遇。

第三, 经济社会改革步伐加快对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未来几年,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等改革的加速推进,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产权变动将日益频繁, 这就要求在改革改制过程中加强资产管理, 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 促进资产优化配置, 确保各项改革顺利实施。

第四, 提升财政管理绩效对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去年财政部对预算绩效管理作出全面部署, 今年省财政确定在山东省财政系统开展“绩效管理年”活动, 把绩效作为财政管理的核心来抓。加强绩效管理, 既要抓资金, 又要抓资产。这就要求大力提升资产管理绩效, 并关联、传导到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环节, 推动整个财政管理绩效的提升。

三、积极推动山东省财政资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山东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山东省财政资产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财务管理为主线, 以优化增量资产配置、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益为核心, 以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为保障, 着力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创新发展, 推动山东省财政资产管理工作实现新跨越。下步工作应“突出四个重点, 实现四个提高”。

1. 全面推行资产配置预算管理, 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资产配置是资产的“入口”, 是资产管理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建立资产配置预算制度是优化资产配置的有效手段, 是深化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约三分之一的省份建立了这项制度。山东省在去年山东省财政局长座谈会和今年山东省财政工作会议上, 都对建立资产配置预算制度作出部署, 提出“要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 不断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尽快建立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制度。”省财政已将这项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 年内要重点突破, 为加强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资产配置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又有其特殊性。在工作中, 既要保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系统性, 又要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系统的优势和职能作用。各相关部位要做到科学分工, 正确定位, 明确职责, 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 才能使资产配置预算改革顺利推进。资产管理科 (处) 要尽快建立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配合预算提出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具体方法要求;部门预算管理科 (处) 根据要求汇总编制资产配置预算;资产管理科 (处) 根据资产配置标准、单位资产现状进行审核。也可以说, 资产管理系统的任务就是定标准, “编笼子”, 依据配置标准、资产现状进行审核, 确保资产配置不重复、不超标。

2. 加快建立资产集中调配机制,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要在资产“盘活”上下功夫, 敢于打破部门、行业界限, 深入推动资产的调剂整合、优化重组和共享共用, 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的资产集中调配机制, 变闲置资产为优良资产, 变“死”资产为“活”资金。在具体操作上, 应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政府公物仓建设。政府公物仓是对资产进行集中调配的有效“工具”, 可以对资产进行集中收储、统一调剂和再分配, 使资产“活”起来。要借助行政推动, 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物仓管理制度, 切实发挥好公物仓在促进资产循环利用、优化资产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手抓市场运作。运用市场手段, 推动资产优化重组, 也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要跳出资产管资产, 遵循市场规律, 灵活运用资产变现、置换、投资入股、租赁等形式, 搞好资产盘活运作, 切实发挥好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

3. 规范行使资产监管职能, 提高资产管理绩效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资产“出口”管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完备手续、严格把关,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审慎行使资产处置权力。对重大的资产处置事项, 要做到“见人见物、到现场”, 当面询问了解情况, 实地考察资产状况, 必要时要采取专家咨询、委托评审或评估等手段, 综合研究决定。同时要进一步规范资产产权交易行为, 扩大资产“进场交易”的范围, 不断提高资产处置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出租出借和改革改制资产管理。资产出租出借是目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虽然已建立了相应制度, 但并没有完全执行到位。要切实加大制度执行力度, 将单位的出租出借行为全部纳入财政监控范围, 实行市场化公开招租, 确保将出租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要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管理, 积极推进资产的科学流动和优化重组, 充分发挥资产管理服务改革发展的作用。

三是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据初步调查, 山东省事业单位投资的企业大约有1100多户, 累计投入资产近200亿元, 实际控制资产约1000亿元。要结合开展财政部统一部署的事业单位所办企业产权登记工作, 全面摸清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底数, 深入查找管理中的问题, 合理确定监管职责分工, 制定完善管理措施, 确保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看得见、控得住、收得回, 能增值。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要切实重视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夯实信息基础, 确保信息数据质量, 不断增强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要加快推进信息系统的应用, 尽快将资产管理事项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实现信息系统与资产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 提高资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 要特别注意调动部门的管理积极性。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山东省8600多亿元资产分布在各级各部门的3万多个行政事业单位中。要把这么大规模的资产管出水平、管出效益, 财政部门不能唱“独角戏”, 要注重发挥部门优势, 充分调动起部门的管理积极性。当前要以开展“绩效管理年”活动为契机, 研究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据此对部门的资产管理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并把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资产配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以此来调动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资产管理工作合力, 共同提高资产管理绩效。

4. 加强培训学习和作风建设, 提高资产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加快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产管理工作的坚强保障。

一要加强培训学习, 丰富知识储备。资产管理工作牵涉面广, 不仅涉及财政财务管理知识, 还涉及到房地产、机动车辆、上市公司、文化宣传、信息技术、金融外贸、经济合同等诸多领域, 需要学的东西很多。这就要求资产管理人员要积极适应形势变化, 牢牢把握资产管理工作规律, 加强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 不断丰富知识储备, 增强工作能力。要继续强化理论学习研究, 以理论突破推动制度创新。

二要切实改进作风, 提高服务水平。要把作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 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和省厅党组的各项制度规定。要经常深入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全面了解资产的基本性能及管理使用等情况, 为强化资产管理、推进改革创新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厉行勤俭节约, 密切联系群众,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上一篇:学雷锋活动月计划下一篇: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