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试题

2024-04-29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试题(共6篇)

篇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 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A.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B.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C.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D.谢象贤的《语文教育学》E.张文儒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l7.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过程教程有

A.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和略读教程B.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C.钱梦龙的六步教程D.魏书生的六步教程E.黎世发的六步教程 18.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格建构,可以从以下层面来把握

A.教化与陶冶B.体验与唤醒C.理解与表达D.学习与积累E.阅读与思考 19.教学法的二重性表现为B.适切性与多样性D.最佳性和最差性 A.科学性与艺术性C.单一性和综合性E.适应性与局限性 2o.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包括

A.认知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E.政治领域B.情感领域D.思想领域 2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A.教学目标C.教学环境E.语思结合的原则B.教学内容D.教师自身的条件 22.交流式说话语境包括

A.交谈C.朗诵E.问答B.朗读D.背诵 23.语文基础知识包括

A.历史性知识C.语言基础知识E_文学常识B.文字基础知识D.实用文的读写知识 24.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A.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E_幻想B.无意想象D.创造想象 25.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语文测试可分为

A.随时测试C.水平测试E.单项测试B.阶段测试D.综合测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是——年,由等人合订的。

27-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作过一个客观的评价。说它有:“一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体系。”

28.在i吾文教学中,对文道关系认识不清的主要倾向有——和文道并重。29.把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的思维方法是 30.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可分为当面批改和——批改。31.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脉络、线索,也就是文章的 32.听话能力是指对一切有声语言的——能力。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3.教学方法

34.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35.静态评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举出有关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观点(五种以上)。

37、简述作文教学的功能。

38、口语交际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39、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力的要求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0、试述如何强化语文学习的动机。

41、试述作为应用理论学科的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

七、综合应用题(13分)

42、请根据以下课文设计一份简单的教案。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3册2000年版)《语文教材教法》试题A

一、填空题(20分)

1、语文具有()()()三个互相联系的特征。

2、从教育者的哲学观上分,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和()两大类。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和练习法。

3、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的()和阅读的()。

4、说明文因其说明的对象不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说明()的说明文和说明()的说明文。

5、小说的三要素是()()()。

6、学生的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二、解释下列概念(20分)

1、语文教育学:

2、情境教学法:

3、智力:

4、语文审美鉴赏:

三、简答题(共40分)

1、简述语文教学的原则。(10分)

2、简述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10分)

3、简述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12分)

4、简述语文说话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8分)

四、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记叙文教学?(20分)

江苏教育学院编

说明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中学语文教师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应用理论学科。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自考学员专业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以促进教学素质的提高。本课程与专科段所学的教材教法课程既有一定的衔接,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延伸和提高。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考试内容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上述目的。考试的能级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以理解为主。在“理解”层面分三种要求:A、综述;B、简要阐释、分析;C、把握要点。学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鉴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于2001年颁布,为贯彻新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将作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凡涉及教学大纲的内容均以新课程标准为据。为方便学员学习、本考纲后附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绪论

1、语文教育学的学科演进过程(C)

2、建立语文教育学的主要依据(B)

3、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B)

4、语文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识记)

5、语文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B)

6、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运用)(B)第一章 语文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语文教育的产生和演示

1、语文教育的涵义(识记)

2、我国古代教育的“六艺”(识记)

3、西方古代教育的“七艺”(识记)

4、我国封建社会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C)第二节 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

1、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B)

2、本世纪语文教育变革与社会变化的关系(A)(1)四次重大变革的发生时间(识记)

(2)四次重大变革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B)(3)“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的涵义(B)(4)语文学科实质(识记)第三节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1、语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A)

2、人生发展各阶段的语文教育(C)第四节 语文教育与现代化进程

1、语文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A)第二章 语文教育系统 第一节 语文教育系统概述

1、语文教育系统观的要点(B)

2、语文教育系统的一般特点(B)第二节 语言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1、语文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和特点(1)家庭语文教育(B)(2)社会语文教育(B)(3)学校语文教育(B)第三节 语文学科教育系统

1、语文学科教育的要素和最基本要素(识记)

2、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系统(识记)

3、语文学科教育的状态系统(识记)第三章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第一节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概述

1、教育“目的”与“目标”概念区别(B)

2、语文学科教育目标(识记)

3、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特征(B)

4、教育目标“实施可行性”的涵义(B)

5、确立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B)

6、现代社会大语文的具体内容(识记)第二节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

1、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要素与结构(1)语文材料要素与知识结构(B)(2)语文能力要素与智力结构(B)(3)语文人格要素与整体结构(B)

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1)教育目标的三大领域(识记)(2)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识记)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层次(B)

(4)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目标的层次(B)

(5)情感目标的五个层次(B)

3、“三线合一”语文教育目标的立体序列的涵义及序级(B)

4、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建立的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B)

第三节 现行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该节内容以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准,并与1992年大纲、2000年大纲进行比较。

第四章 语文学科课程

第一节 语文学科课程概述

1、语文学科课程的涵义(识记)

2、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识记)

3、语文课程标准的功能(B)

4、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B)

5、我国第一套正式语文课程标准颁行时间和起草者(识记)

6、建国后所颁行的五套八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大纲)(识记)

第二节 现行中学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B)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体系(附录、A)

3、形成语文学科课程地方和学校管理形态的主要原因(B)

第三节 台湾、香港的中学语文课程设置

1、台湾省中小学语文课程名称(识记)

2、台湾省课程标准规定的“五育”目标(识记)

3、台湾省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特色以及国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C)

4、香港地区中文教育发展的四个时期(识记)

5、香港地区目前实施的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的主要特点(C)

第四节 语文学科课程的发展趋势

1、当前世界性课程改革的总趋势(B)

2、语文课程如何与未来发展相适应(A)

第五章 语文学科教材

第一节 语文学科教材概述

1、广义的与狭义的语文教材(识记)

2、构成语文教科书的四个系统(1)课文系统的功能与选文标准(B)

(2)助读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B)

(3)作业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B)

(4)知识系统的内容与教学原则(B)

3、语文教材的功能(B)

4、分编型语文教材的优点及其不足(A)

5、综合型语文教材的优点及其不足(A)

6、正确使用语文教材的态度和方法(B)

第二节 语文教材的嬗变

1、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类别、代表性书目、内容及其影响(1)经学教材(“四书”、“五经”)(识记)

(2)蒙学教材(“

三、百、千”)(识记)

(3)文选教材(《文选》、《古文观止》)(识记)

2、近现代中学语文教材(1)《国文百八课》的编者及其特色(8)

(2)新式语义教材的主要特点(B)第三节 台湾、香港的中学语文教材

1、台湾省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原则及存在问题(C)

2、香港地区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色及其局限(C)第四节 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

1、比较完善的语文教材须综合考虑的因素(C)

2、语文教材编写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B)第六章 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1、“教学”的含义(识记)

2、中学语文教学过程(识记)

3、教学的过程最优化及其实施步骤(A)

4、赫尔巴物学派的五段教学过程(识记)

5、杜威的教学过程模式(识记)

6、黎锦熙的三段教程(识记)

7、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教程和略读教程(识记)

8、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识记)

9、单元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类型(B)

10、课题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B)(运用)

11、课时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一般阶段(B)(运用)第二节 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和课型

1、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及一般教学过程(B)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1、语文教学原则(识记)

2、语言教学原则与一般教学原则的联系和区别(C)

3、文道统一原则的理论依据(B)

4、听说读写互相促进原则的理论依据(B)

5、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论依据(B)

6、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论依据及贯彻要点(B)第七章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一节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B)

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

1、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C)第三节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六字要求及其内涵(B)第八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阅读教学的地位(B)

2、成功的阅读教学的作用(B)第二节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认读能力的培养(1)字的认读一般方法(C)(2)词语教学主要方式(C)(3)句的认读主要方法(C)(4)段的认读注意点(C)

2、理解能力训练要点(C)

3、培养评价鉴赏能力的相关条件(B)

4、朗读的基本要求(B)

5、默读的基本要求(B)

6、精读的基本要求(B)

7、略读能力的训练要求(B)第三节 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1、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2、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3、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4、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B)

5、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及内容(B)第九章 作文教学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作文教学的地位(C)

2、作文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

1、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程序和单篇训练程序(识记)

2、国际上通行的作文教学程序(识记)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运用)(B)

4、直接命题和间接命题(C)

5、作文批改的要求(运用)(B)

6、作文讲评的要求和方式(运用)(C)第三节 作文指导的方式、方法

1、记叙文写作指导的要点(B)

2、说明文写作指导的要点(C)

3、议论文写作指导的要点(B)

4、应用文写作指导的要点(C)

5、多种作文练习方式的指导(C)第四节 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1、培养审题能力的要点与方法(B)

2、培养立意能力的要点(C)

3、培养选材能力的要点(C)

4、培养课篇布局能力的要点(C)

5、培养修改文章能力的要点(C)第十章 听话教学

第一节 听话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听话心理过程的五个环节(B)第二节 中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

1、中学生听话能力的构成(B)

2、中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B)第三节 听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1、听话教学准备阶段的指导工作(C)

2、听话教学实施阶段的指导工作(C)

3、听话教学检验阶段的指导工作(C)

4、听话训练的主要方式(C)

第十一章 说话教学

第一节 说话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说话教学的地位(C)

2、说话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1、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构成(B)

2、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A)第三节 说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1、阅读教学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

2、作文教学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

3、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第十二章 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第一节 语文教育中智力开发的意义

1、语文教育中智力开发的含义(识记)

2、语文教育与人类智力发展的关系(B)

3、语文教育在智力开发顺的地位与作用(B)第二节 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主要因素

1、语文知识、技能与智力发展的关系(B)

2、语文能力的思维品质(A)

3、语文学习元认知(B)

4、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内涵(B)

5、语文学习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A)

6、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途径(运用)(1)怎样开发观察力(B)(2)怎样开发记忆力(C)(3)怎样开发思维力(B)(4)怎样开发想象力(C)(5)怎样组织维持注意力(B)第十三章 语文学科德育 第一节 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

1、语文学科德育的内涵(识记)

2、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实施德育(A)第二节 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 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B)

1、爱国主义的教育(C)

2、坚强意志的教育(C)

3、勤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C)

4、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C)

5、友谊情怀的教育(C)

第三节 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途径(B)

2、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方法(C)第十四章 语文学科美育 第一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特点

1、语文学科美育(识记)

第二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

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B)

1、培养审美感知能力(C)

2、培养审美想象力(C)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C)

4、培养美好的情操(C)

5、全面发展具性(C)

第三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美育(C)

2、开拓视野、积累审美经验(C)

3、传授授步的美学理论知识(C)

第十五章 课外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课外语文教育概述

1、课外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C)

第二节 课外语文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语文教育有哪几个方面(B)

第三节 家庭及社会语文教育

1、家庭语文教育的形式(C)

2、社会语文教育的形式(C)

第四节 课外语文教育的组织和指导

1、课外语文教育的指导原则(B)

第十六章 语文教育方法

第一节 语文教育方法概述

1、语文教育方法的涵义(B)

2、影响语文教育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因素(B)

第二节 语文教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育方法的基本要求是:(B)

1、服从整体教育目的2、服从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3、根据语文学科性质

4、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5、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第三节 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运用)

1、结合教学实践,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2、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方法(C)

(1)以语言传送信息为立的方法讲授法 串讲法 问答式教学法 谈话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点拨式教学法(2)以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式教学法 诵读式教学法(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法 比较式教学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运用)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要点(B)

第十七章 语文教育媒体

第一节 语文教育媒体概述

1、语文教育媒体的涵义(识记)

2、语文教育媒体的类别(C)

3、当今世界教育媒体的发展趋势(B)

第二节 语文教育的传统媒体

1、板书的基本要求(B)

2、语文教育现代化媒体的优越性及特点(B)

3、语文教育现代化媒体的分类(C)

第十八章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语文考试的历史沿革

1、我国古代语文考试的内容和形式(B)

2、现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B)

第二节 语文考试的类型和功能

1、语文考试的类型(B)

2、语文考试的功能(B)第四节 语文考试题型

1、语文考试题型的类别(B)

2、选择题的优点和缺点(B)第五节 语文考试评价及改革方向

1、考试与评价的关系(C)

2、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学习评价三者关系(B)

3、考试评价的质量指标(B)

(1)难度(2)区分度(3)效度(4)信度 第十九章 语文教育对象 第一节 语文教育对象概述

1、研究语文教育对象的必要性(B)

2、语文教育对象与其他教育因素的联系(B)第二节 中学生语文学习特点

1、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B)

2、高中生语文学习特点(B)第三节 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1、语文学习志趣的形成(C)

2、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1)大纲对学习习惯培养的要求(C)(2)常规训练的内容(B)

3、语文治学方法的传授(1)系统的语文治学方法的基本类别(B)第二十章 语文教育工作者 第一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培养

1、语文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C)

2、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内涵和要求(C)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

1、备课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要求(B)

2、上课的基本要求(B)

3、用现代大语文教育观认识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潜在意义的变化(B)第三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科研工作

1、语文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的意义(C)

2、语文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B)第四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

1、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接受继续教育(B)

2、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B)选用教材意见

《语文教育学引论》 阎立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5月)

篇2: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该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面。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极点”现象主要出现的运动项目是()A、短跑 B、中长跑 C、马拉松

3、在篮球比赛中,一个队员从后场控制活球开始,必须在()内使球进入前场。A、5秒 B、10秒 C、15秒

4、在篮球比赛中,发动快攻成功率最高的是()A、抢断球后 B、跳球 C、抢获后场篮板球

5、足球比赛中,队员阻挡犯规判罚()A、直接任意球 B、点球 C、间接任意球

6、体操队形练习的内容包括()A、直线行进、绕场行进、斜线行进 B、分队走,并队走,一路纵队变多路纵队走 C、图形行进,队形变化,靠拢和散开

7、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叫做()A、纵深 B、距离 C、间隔

8、武术的基本步型步法有()A、三种 B、四种 C、五种

9、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的作用为()

A、大会工作的依据 B、竞赛工作的依据 C、各单位参加比赛的依据

10、在田径比赛中,遇到计时员计取的成绩和终点裁判员判定的名次不一致,一般以()A、计时员计取的成绩为准 B、计时长计取的成绩为准 C、终点裁判员的判定为准 11、5队参加单循环比赛,其比赛轮数是()A、5 B、6 C、10

12、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其直接消耗的能量来源是()A、葡萄糖 B、脂肪 C、ATP

13、运动训练在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时,要求制订训练计划应充分反映全队和()A、个人特点 B、思想特点 C、生理特点

14、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是()

A我国的教育方针 B体育法 C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5、执行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是()A、校长 B、体育教研组长 C、体育教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新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2、教师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方案时,应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

3、课程标准力求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而强调其发展、功能。

4、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单一的接受学习方法,倡导、、。

5、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 能力,能力和应用能力。

6、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极点”的反应出现得越,症状表现得越,消灭得越。

7、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对学生进行 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的主要方法有、说服法、、表扬批评法。

8、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 和 相结合的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进攻技术。

9、体育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表格的相应栏内写“对”,错误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1、1894年建议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是法国教育家顾拜旦()

2、上体育课,教师也可以做错误的示范动作。()

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令都是由预令和动令组成。()

4、早操、课间操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徒手操、韵律操、健美操等。()

5、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要求,中学生需要完成五项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台阶试验或耐久跑、50米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女)或坐位体前屈。()

6、在体操的保护帮助下,运用限制物属于自我保护。()

7、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8、学校和县、市举办的各种球类竞赛项目,常称为运动会。()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高,比赛的成绩好,说明这所学校的体育工作好。()

四、简答题(共15分)

1、凭你的教学经验,在每次上体育实践课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哪几方面的要求?(7分)

2、新课程提出“教学活动的拟订应突出主体、尊重个性”,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

五、教学案例分析(考生只须在以下二道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共10分)

1、《投掷》教学片段

(1)某初中教师进行了铅球技术教学。教师首先进行了关节热身活动,随后对铅球技术进行了讲解示范,并精心安排了如下练习:基本站立、手部动作、推球用力顺序的练习,然后只是出手的动作练习。最后进行了持球练习(拉开一定距离后的对阵练习)。

(2)又一位教师在投掷教学中,安排体力强、力量大的同学,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同学,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掷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2、《婚礼集体舞》授课过程介绍

有一节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德国体育课,课题是《婚礼集体舞》,授课过程是这样的: 那天的体育课是一堂四年级的体育课,在室内运动场进行,执教的是艾默特女士。10分钟的热身操以后,她开始了本堂课的课题教学:教学一个德国乡村婚礼上的集体舞。这个舞蹈共分四个动作:向左移三步,向右移三步,右手脱帽弯腰行礼,将礼帽抛向空中并捡回。20分钟的教学真是“惨不忍睹”:四年级的学生左右不分,有的左手执帽,有的右手摘帽,有的先移左脚,有的先动右脚,伴着音乐有的弯腰,有的挺身。于是,胳膊碰胳膊,屁股撞头,混乱不堪。只有一个动作是一致的,那就是将手中的帽子扔向空中,再满场奔跑着捡回来。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分析。

六、教材分析(30分)

根据提供的教材——“技巧--前滚翻”,按七年级新授课第一课时设计,完成下列各项:

1、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9分)

2、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6分)

3、阐述突出重点、难点的主要练习方法与手段。(10分)

4、设计一份“技巧”学习评价方案。(5分)

2006年暑期教材教法考试初中体育与健康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题号 答案 A 2 B3 C4 C5 C6 C7 B8 C9 B10 C11 A12 C13 A14 C15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2、教学内容。

3、选拔、激励。

4、自主、探究、合作。

5、实践、创新。

6、早、明显、慢。

7、榜样法、评比法。

8、运球技术、脚步动作。

9、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题号 答案 对2 对3 错4 错5 错6 错7 错8 错9

四、简答题(共15分)

对10 错 6

1、(7分)

(1)要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4分)(2)要有利于组织调动,练习安全(3分)(3)要有利于组织活动,提高效率(3分)

2、(8分)

答: <<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体育活动中确保全体学生参与(2分)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参与性,突出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2)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2分)

教师首先要重视教学设计,使活动富有吸引力,有思维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其次把学生个体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权,是实现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跨越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同时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权利与责任相结合:其次要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最后教学难度的设计要有梯度,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内容.(3)发扬教学民主(2分)

民主的教学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理解和配合.这就要求教师重塑形象,具有亲和力;其次,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尊重,共同分享;同时教师要真诚的信任与鼓励学生.(4)满足学生的需要(2分)

需要是个体或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学习动机,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具体的教学策略:第一, 教师与没有明确需要的学生多进行个别交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需求:第二,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提升.7

五、教学案例分析(共10分)

1、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2分)

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学习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2分)

新课程要求改革陈旧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号学生实际,给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灵活多变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2分)第二种是教学过程创新的教学方法。(2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着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2分)

2、教学中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良好的兴趣品质的形成。(3分)

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就应该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3分)主要体现在:

(1)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1分)(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1分)(3)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1分)

(4)评价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1分)

六、教材分析(30分)

1、学习目标:(略)(目标的制定不少于3条,每条3分,共9分)要求:目标明确、具体,体现新课程理念。

2、以前滚翻为主教材为例(参见江苏版教参p244,):学习重点是依次团身(3分);难点是团身紧、方向正(3分)。

3、主要教法:学生尝试练习(做深蹲、低头、含胸、抱腿团身动作;团身滚动)、体会练习(仰卧收腹做抱腿团身动作、前滚翻练习)、挑战练习(在斜面上由上而下做前滚翻;两腿间夹手帕做前滚翻等)。(列举5种以上练习方法,每种方法2分,共10分)。

4、评价内容:(参见华师大版教参p124)

篇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试题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策研究

一、前言

近几年, 尽管我国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并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版本的体育教材, 但是, 在实践教学阶段, 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教材都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有时候还可能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 重点对当前中学阶段体育教材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 从而确保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持续、稳定、向好的发展下去。

二、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所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内容泛而不精。

在中学体育教材教学法应用过程中, 涉及到教材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部分教材内容无法实施教学。这是因为对于教材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导致体育教学不能正常开展。例如:在进行纵箱跳时, 由于专业体育器材的缺乏, 即缺少跳箱、海绵垫等。除此之外, 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够规范, 仅凭借学生有限的能力是很难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内容。第二, 教材容量偏大。尽管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来说, 可顺利完成教学, 但对于整体或是局部量的控制却有较大难度, 甚至还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如:男女联合动作。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此动作学习只有2.5个学时, 但是由于动作技巧难度偏大, 且男女动作练习是相互分开的, 所以, 教师不可能在大纲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从表面上来看, 教材教学的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看似和教材内容量的大小是相关的, 而事实上这是和教材体系有紧密相关的联系。第三, 不能深入对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尽管体育教师已明确体育教学不只是传授教学技术, 锻炼学生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身心, 但他们对于怎样利用教材才会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 中学体育教学并不是完全摆脱传统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如:关于武术教材的内容, 只是简单介绍了每个单一动作的具体做法, 教师也只是大致去学着做。而对于该动作为何应这样做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和关心。此外, 关于武术修养、十戒、十德等内容学习并未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传授。第四, 虽然体育老师兢兢业业地去教, 但是最终的学习效果却非常的差。学生也通常都是在机械性的学习, 此种教学法并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例如:在练习队列、队形时, 学生按照口令要求去做了, 但他们并不情愿, 且常常会先差错。从表面来说, 此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教师教学技巧相关, 但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对教材内容安排进行审视的。

2. 教学界定多而不明。

早在20世纪80年代, 在高等学生体育教育专业指导纲要中已将体育教材教法划分到必修课的范畴中。当站在课程设置角度分析时, “体育教材法”与“理论教学法”应该引起足够大重视, 尤其是二者在体育人才培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当时, 体育理论主要涉及到体育概论、训练、管理以及教学等多方面内容;而体育教材教法主要涉及到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单个运动项目教法等多方面的内容。但近年来, 由于对体育学科的深入研究, 我们对体育理论课程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 包含体育概论学科、训练学科、群众体育学科等, 同时体育学在人才培育方案中占据的地位逐渐得到了强化, 但教材教法的作用的发挥被逐渐弱化了。目前, 大多数人将《体育教学论》的功效看成是和《体育教材教法》是相同的。然而, 事实上, 这两门课程的性质、内容以及目标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其中, 《体育教学论》重点探究的是体育教学现象、本质及教学规律等, 但对于体育教材教法来说, 重点探究的是教材论, 探究教材的内容以及教材的教法。因此, 专家、学者体育教学论和体育教材教法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三、改进中学体育教材教学法的有效措施

1. 科学、合理的设计体育教材内容。

针对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问题, 在对体育课程进行整体性设计过程中, 要树立综合性观念。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关于体育知识、技能, 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应有所偏重,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可行性的发展目标。此外, 将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相互衔接在一起, 最终实现特性部分的相互补充与配合。教师可结合学生在此年龄段的身心特征, 按照发展身体活动的能力作为核心目标, 把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身体活动类型进行划分, 如:跑、跳等, 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2. 调整体育教材教学法课程体系的设置。

在解决教材教学效果偏差的问题时, 教材目标与教材内容要一致。在研究教材内容的过程中, 要针对教材的教法进行探究, 设计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从而使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都有所提升。如:体育课堂中的队形、队列练习时, 由学生通过影视资料的形式进行自主练习、学习以及交流, 这样学生便真正成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人。

3. 明确指出体育教材教学法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课程的性质可直接决定课程的地位, 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课程体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等的确定。然而, 通过多次改革所提出的体育教材教法不仅是一门培养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课程, 而且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 由体育课程设置角度分析, 不同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 体育学则指的是一门研究体育现象和发展规律的课程。而体育教学论则指的是探究体育教学原理和教学手段的课程。体育教师要熟练掌握体育理论内容与运动技能, 也需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体育实践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 体育教材教法课程的学习成为联系体育理论课程、体育技能课程以及体育实践教学课程的一座桥梁。

四、结论

篇4: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试题

摘 要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作为实现《新课标》的媒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也必然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更新着。它是一门体育教学方法的“技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课程。主要解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问题 。研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自身和学生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体育教材教法,必将给新世纪的中学校园添加生机、活力。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体育课程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并实施。与前7次的体育课程变革相比,《新课标》在多个角度都进行了变化,如:理念上、教学方式、学生的地位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作为实现《新课标》的媒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也必然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更新着。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方法的总结,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 。因此,它是一门体育教学方法的“技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课程。主要解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问题 。

三、中学体育教材的发展趋势

(一)教材中的基本技术内容将减少

以往的教材内容当中,我们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内容枯燥乏味,对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也比较的难以达到要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够重视,只注重片面的发展某一项或几项基本技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这些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一些小型、简易的游戏项目将会成为教材内容的主要项目,这也有利于在走出校门之后终身体育的开展。我们很少看到人们为了健身、提高生活质量而去进行推铅球、跨栏跑,健身的角度来说,动作不标准并不意味着达不到健身的效果。新教材不仅仅是体育课教材,而是更有普适性的大众健身及营养健康教材。

(二)显性的规定性内容将减少,隐性内容的比例将加大

旧的体育教材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定性的学习,弹性小,活力不足,学生的学习被动、机械。《新课标》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对于实现学生健康手段要求多样化,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扩大,弹性加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新课标》的开展,有些体育工作者误认为,弹性大,不规定就等同于以往的“放羊式”体育课,这是需要更正的。

(三)教材的趣味性将明显的增强

通过阅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往的仅仅文字描述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动态、启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图文并茂”的内容,教材内容的转变也充份的体现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理念。

(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教材将会得到大力发展

我国领土广阔,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正是因为这种地域性的差别,我们的体育教材就更应当根据当地的特点而设定,而不应当“一刀切”。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不同;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且农村与城市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因此,我们应当在设定教材的时候,应当充份的根据不同民族、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而设定。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国家设定一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各个州根据各自的特点设定州的《标准》,州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化,相信美国的这一套模式相信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示。

四、中学体育教法的发展趋势

教材与教法是相互联系的嫡系关系,教材的变化必然教法也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同时,教法的调整也会促进教材的进一步完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者是统一的。但是往往“二主”的提出对于不少人会产生疑惑,都为“主”,哪一个更“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或课堂正常纪律的维持,更倾向于教师更“主”;《新课标》要求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学习过程当中应当起引导作用,从字面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减弱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新课标》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显性变为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由隐性变为显性,这对于教师来说,其实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二主”并存的局面。从以往的学生实际地位来看,学生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自由度会明显增在,教法的内容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的核心外,还应当充份的考虑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强调主体的差别性进行教学,学生各取所需,多样化发展。并且能力的培养范围也更为宽泛,包括生理,心理,生存技巧,营养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三)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是直接的接触者,对学生的影响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对学生心理会有很微妙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举止,微笑、肯定的话语,恰当的比喻会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心理的变化对于动作的质量及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四)突出无形教学的效果

在教材中显性的教材当中蕴含着许多隐性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有形的教学方式进行情感和品德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只强调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评价。体育教育教学生学习技术只是一部分,心理与社会适应应当穿插其中,体育并不仅仅是“育体”,更重要的是“育心”。把有形与无形结合起来,切实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五、结束语

教育的真谛不仅仅要求我们“教书”,更重要是“育人”,教育工作都不但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研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自身和学生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体育教材教法,必将给新世纪的中学校园添加生机、活力。已故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兰迪•波许身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做的演讲《最后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活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我觉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网[J].http://pe.cersp.com/.

[2]陈学海,宫祥辉,刘军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发展趋势[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4).

[3]王春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教改探析[J].体育世界.2009(1).

[4]于素梅等.教法、教学法和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释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5]田成勇.浅谈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J].咸宁学院学报.2004(12).

[6]张力为.中国艺术体操队北京奥运会备战、参赛的心理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学报.2009(1).

[7]许占鲁,姜杰凤.论马云的榜样激励在杭州市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篇5:中学体育教材教法重点

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二、五个学习领域:1运动参与目标2运动技能目标3身体健康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5社会适应目标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1身体直接参与2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3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四、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1、整体性,2、连续性,3、层次性

五、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1、身体运动性,2、健身性,3、娱乐性,4、非阶梯性

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1、自主学习的优点:有利于学生进行适合于个性特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能力。

2、合作学习的优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集体性。

3、探究性学习的优点: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水平、单元、课时计划三者的关系:

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单元教学计划是制订课时计划的依据

八、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

九、中学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特点: 1.更加突出健康和教育的价值 2.重视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3.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5.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十一、体育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ABCD):1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2)准确使用行为动词;3规定学习条件;4说明预期达到的熟练程度

十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征:1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 2教学是师生间的交往过程3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十三、动作技术的初学阶段(泛化阶段)的教学方法:情景置疑法、启发法、发现法、直观法、示范法、多媒体法、模拟法、辅助练习法、暗示法、比较法、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法等

十四、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1、体育教学的目标

2、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学生与社会的实际4整个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名词解释

1.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分析体育教学问题,构建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预估、评价的教学优化过程。

2.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

3.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所有教与学的总称。

4.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5.教案(课时计划):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6.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7.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方法。

8.探究式学习: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等探索活动没,使得他们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的学习方式。

9.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10.体育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课程,它与德

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

11.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综合题

快速跑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弯道跑。

跨栏跑:重点是跨栏步;难点是跨栏步和栏间跑技术的结合。注意跑的直线性,身体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推铅球:重点是最后用力;难点是滑步和最后用力相结合的技术。

队列队形是指全体学生按照统一的口令,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

列是指左右并列成一排。路是指前后重叠成一行。间隔是指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空隙。两人两肘之间的间隔约为10厘米。距离是指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个人之间的距离约为7.5厘米,队与队之间约为两步.基准学生是指教师指定为行动目标的学生。口令是指一般由预令和动令组成。

队列练习的原地动作:立正、稍息、集合、解散、看齐(向右看齐,向左看齐,向中看齐)、向前看、报数、原地转法

队列练习行进间动作:齐步、正步、跑步、踏步、立定、行进间转法

支撑摆动重点是以肩为轴,直臂顶肩。难点是掌握前、后加速摆腿时机。

横马分腿腾越:重点是提臀分腿。难点是推手顶肩振上体。

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重点是直臂挥摆、掌根击球、击球时机。正手上手发球的重点是平稳抛球,掌根击球。跳发球的重点是旋转抛球,用展收腹带动臂的鞭打。传球(双手上手传球)重点是手型,击球点和用力顺序。扣球的重点是起跳,挥臂和击球手法。难点是起跳时间和起跳点。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突出武术的民族特点;突出武术的技击特点;突出武术神形兼备的特点;突出武术的节奏特点;突出“眼神”的配合;突出武术的“八法”特点

中学的游戏教材中,是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进行的。按其内容分为奔跑游戏、跳跃游戏、投掷游戏,对抗与负重游戏、球类游戏等

选编游戏的原则:要有针对性;要突出教育性;要具有锻炼价值。

1、体育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考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篇6: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试题

(八)一 填空

(1)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_分析数学学习背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数学教学模式,设计数学教学策略,设计课堂评价方案。

(2)数与代教内容主要包括_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_

(3)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以下几个词:__定向________,___架桥_______,_____质疑_____,____揭晓______。

(4)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应遵循___组内异质_______,___组间同质_______ 的原则。

(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__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数学思考_____、__解决问题________,____情感与态度______ 四个具体目标。

(6)《标准》的评价目标是为了促进__学生________发展及改进____教师______ 教学。

二、利用“勾股定理”编两道题,并简要说明编制思路。

三、简答题

(1)简述课堂提问技能的实施要点。

答(1)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提问需要设计,可以将问题集中于教学的主要目标,问题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要紧扣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2)提问应当含蓄,不能太直白。所提问题大部分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甚至是热烈的讨论和争辩。3)提问要准确把握时机,发问的态度要自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4)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而明确的评价,肯定合理的成分,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及具体变化。

增幅较大的部分是“统计与概率”,增加了“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等内容,大力精简制版缺乏实际背景的技巧性过强的算术应用题,强调培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3)说课的内涵是什么?说课与教学设计之间有何关系?

(3)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1)说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其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都是上课前进行的教学准备活动,二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说课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二者的活动方式也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课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活动形式不同。备课是由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静态教学研究行为,说课则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动态教学研究活动,后者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更深入、透彻、细致。关注对象不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说课则主要是面对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的性质。目的不同。备课是为了上课,其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保证正常、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学会反思,提高备课能力,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要求不同。备课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能为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四、以人为本的的评价思想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谈谈有哪些具体做法。

答: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应具体表现:要尊重个体差异,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允许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推迟测评。教学评价在于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学评价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地发展自己,尽可能使自己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评价要以人为本,并不是说分数就可以取消。评价要以人为本,体现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允许教师有独特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扬长避短,发挥某一方面的才能,而不是强迫教师接受某一教学模式。

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的教学目标。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

“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能对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活动过程,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

“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能对一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活动过程,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

上一篇:老人结伴养老协议书下一篇:2009年禁毒宣传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