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备课的反思

2024-05-10

如何有效备课的反思(共6篇)

篇1:如何有效备课的反思

有效备课的反思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思考的重要作用了。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搞好教学工作。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即备课阶段的反思。从目前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二是有些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凭借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依然“穿旧鞋走老路”或“穿新鞋走老路”,要克服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老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在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和“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从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到有效备课,大多数人想到了集体备课的开展、个人备课的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臵、教材考纲的分析、重点难点的突破。而要想使上述内容能够在备课过程中顺利完成,离不开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有一句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这种情况同样存在。自己所接手的学生,最长是教他们三年,短的只有一年。每年的学生不一样,所发生的教学事件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师的工作不是说教完一轮从高一到高三就结束了,以后就可以按照上一轮的模式再来,而一种充满变数的工作。

案例:机体的免疫调节一课课前反思中对学情的反思

免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过的一种生理活动,有时候经常提到对某病产生免疫力了,或者学生亲身经历的注射疫苗等,所以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并不陌生。但是由于在初中的生物课中对免疫的内容只是很少的一点介绍,所以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机体中的免疫是如何发生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有哪些器官、组织、细胞参与等问题并不明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免疫的具体过程。

另外,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基本过程图记忆困难;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的作用容易混淆;一些细胞(如T 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作用出现错误等。这些内容在授课时要重点解决。基本过程可以通过学生相互之间复述、自己书写相互检查等方法加强记忆理解;对于细胞的作用既要求学生整理总结,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强调,并且辅以相关的练习更加巩固。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纵观目前的课程改革,它改的是不适合时代进步的教学模式,而提倡的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那么作为一线老师如何去上好课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课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件事,那么做这件事的“预”和“备”是什么?那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对于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所以备课对于老师的上课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新形势下的有效教学中老师应该如何备课就显得格外引人注意,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老师们要做到有效备课

我们的备课是否能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用到,而不是成了一种华丽的摆设,如果那样有如写文章出现“形” 与“神”分家,结果备课和上课成了两张皮。二是出于个人利益而言,老师的备课要对自己的上课有帮助,怎样的帮助呢?一致认为是有 利于 老师用较少的时间并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教师有效地备课还有助 于 老师个人的发展,丛自身利益出发,没有老师不希望自己能更快的获取高级职称,所以有效备课是很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三是教师这一行业被赋予“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光环,“做一名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好老师”不能只图个人利益而误人子弟,尤其处于知识时代的教育改革,因课时数少则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把知识让学生快、扎实的掌握,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效备课,向课堂要效益。以上是在前辈教育工作者的成果基础上,我略说了个人对有效备课的认识。那么有效备课都要“有效备”哪些内容呢?用我这一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资深专家的经验来浅谈一下。

有效备课主要从这么几方面入手: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深挖教材、资源准备、框架内容、过程安排、练习准备等,下面我就逐一来说一下我个人对这几方面的认识及处理情况。

教学目标是规定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也就是老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改下的课标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老师要想做好有效备课就必须先做好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因为教学内容始终是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的,所以备一节新课老师先熟悉这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有哪些,然后分析思考通过上这节课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这里的“怎样”是一个“度”,如若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无效或低效的备课,类似盖大楼结果却画出了一间平房的草图。此外,目前有些学校老师用的书中有一本叫“三维设计”的,里面每一节 都为 老师准备好了三维目标,虽然如此老师们不能把其上的照抄下来,但老师可以参考此书和教参来规划自己的教学目标,因为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共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通过思考形成有助于自身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利于自身的发展还响应课程改革,何乐而不为呢?

学情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有备课中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备”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很少涉及此区域,传统观点是学生就该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不管你是用走的还是跑的都得跟上老师,跟不上就落后被淘汰,教师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而今教育时局大变,课改的有效备课中明确提出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任务,那么学情分析都要分析什么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信息渠道、学生的感受和成功感、学生的低起点等,所以老师不能把自己所认为不经学情分析的观点就强加给学生,通过学情分析老师可以在备课中抓住内容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又因考虑了学生的感受和成功感所以教师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我觉得学情分析很适合于课堂导入,因为初、高中知识是有衔接的,老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底子来设臵巧妙的导入不仅是在初中所学与高中将学知识之间架一座桥,还能引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求欲望,就拿“光合作用”来说,初中时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那是最基础的,我们做个比喻:把“光合作用”比喻一只兔子,学生已经知道兔子吃什么,但不知怎样把所吃转化成有用的,那么高中即将揭开表象后面隐藏的秘密。

教材是老师上课的依据。拿过一本教材来,老师首先要了解它里面涉及的表面内容有哪些,然后逐节去细品,因为被选用的教材可以说是学者和专家心血的结晶,老师要去深挖里面的蕴含,不能只看到教材中的表面知识。对于一节新内容,老师看完课本首先确立的是教学目标,再确定是教学的重难点,后者 老师在备课时也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能全力集中精力的时间不过前二十几分钟,所以一些重难点内容最好在此时间中处理。另外,老师用到的教材也是在变动的,而且里面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动,例如人教版必修三《环境与稳态》中第二章第四节中有关体液免疫示意图与我去年用的教材就有变动,就多了一个“淋巴因子”但却就由此引发了老师们的深讨,所以老师在分析教材时要注意这方面。此外,认真分析教材老师能较好的处理前后知识的衔接和问题的设臵,例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知识点的问题衔接可以这样:体液免疫消灭的是在细胞外液的病菌,那么进入细胞内部的病毒或病菌该如何消灭?此外,认真分析教材确定哪些内容可以不处理或浅处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例如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技能训练如果没有条件可以不必处理。总之,教材的有效利用对于教师进行有效备课和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并由此设计好预习学案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资源准备会为老师的备课锦上添花。我个人认为这里的资源准备包括这么几方面:信息搜集、教具选用、课件准备(有条件的话)、学案设臵等。对于一个新内容教师可以以一个小资料开场,这个小资料就需老师提前准备和细选。一个小资料很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一个合适的教具对 于 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会有很大益处,不容小视。

框架内容就相对简单,就是你要进行讲解的内容,哪些内容设臵的多那些设臵的少,简单地说框架内容就是教师的上课思路,思路清晰了才有发展。我个人较喜欢采用“手写式”备课方式,所以框架内容都是书写下来。

我个人较偏重过程处理,过程处理是一门很大的授课艺术,就是教师要明确哪个知识点要选用什么方法来处理,包括学生自学、学生个人思考、老师讲解、学生分组讨论等,这个过 程 老师在备课中要做好全面准备,例如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必须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此外,教师课堂语言的选用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是平淡无奇还是绘声绘色抑扬顿挫、亦或故设疑阵,这都要视情况而定,但不论选择用哪一种都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所以老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但是,备课中已成型的教学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因情况有所变动,这都需要教师的细心注意及时修正。对于过程处理,我的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谈不出什么有见解的理论,我个人在备课时有时预备要用的方法却在课堂中用不到而临时替换,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至于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可能至今也没有一个规范,我较信奉教学过程“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至于练习题的预设,我现在采用的是分层次练习题,设有基础题和选做题,因为学生的知识层次是不同的,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成功感,所以这样设臵能或多或少给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些安慰和一些激励。我曾经问学生我这样设臵练习题好还是不好?有学生说不太好,原因是那样做会让他们对选做题产生可怕感,我告诉他们不是选做题就很难,而是选做题的知识整合度较高并还需要更多的细心度。现在的结果是好多基础差的学生会去挑战选做题,虽正确率对他们而言不高,但他们的精神可嘉。

事物总是在发展的,所以老师的每一次备课在上完课后还需要据上课情况进行修改以加完善。

以上是我个人自立加外援来简单谈了一下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因个人资历较浅里面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谅解和批评指正。

有效备课对于一线教师是势在必行之路,用心去看、用行动去实践、用交流去完善,或许会耗用我们很长的时间,但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而今在新形势下我们还要有效地去备。

同时要做到“三备”、“三精”,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案、精心编排习题(确定每道习题要达到的目的)、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反思备课又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反思对备课的认识。

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备好课,正好比感人的活剧,首先要有感人的剧本,动听的演唱,首先要有动听的词曲。杰出的上课,需要充分的备课,教师没有备好课是不应该不负责的走上讲台的,正如严肃而负责的演员不愿接受质量低下的剧本去演出一样。但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错误言论,有属缺乏教学经验的,有属忘却职业责任的。现摘录如下,以供反思。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主要是指备课前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的活动,但是,现在随着对备课有效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反思性备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舒尔曼曾对“反思型教师”定义:“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这些教师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由此,我们也就理解了反思性备课的含义,即: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前准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劣得失等进行反思、分析、总结,从而补救本次教学过失,避免教学重复的失误,去伪存真,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借鉴。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上完课只是课堂教学的结束,备课并没有结束。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不论备课时如何严密细致,也不可能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都预料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往往有一定的差距,经过全面对比,反复自我检查,教师才能够保持对自我教学工作的自知。反思性备课是教师备课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许多名师就自觉地进行着这一行动,这应该成为教师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二、反思性备课的主要内容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备课总是精心准备,教案提前写好,教学过程精心按环节安排好,反复熟悉后,一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了,不再进行反思、总结。对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学习技能是否提高就不甚明了了。一到考试检测,很多老师都迷惑不解:“我都讲过的知识、教过的方法,学生怎么就不会呢?”所以,对自己的每一节课不断地批判性反思,去粗存细,对提高自己备课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都大有裨益。

具体说来,教师在每节课后,应该对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反思。

首先,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有基础性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比如,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常有“识记”、“理解”、“探究”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一些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尽量先完成“识记”的学习层次,在此基础上,尽量加深对历史事件原因、影响的分析、理解,逐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对学习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识记”、“理解”的要求,他们一般都能达到,在此基础上,还应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探究”,不仅知道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还要用历史的基本观点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等。这样分层次地进行目标教学,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需地学习。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测是否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是否明确体会了教学目标?反思课前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准确?课堂中是否突出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是否理解?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是否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些都是课后反思的重要内容。

其次,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象生动,使学生识记知识、运用知识、迁移知识以及创新等能力均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学习《19世纪的俄国》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从“俄国农奴制的状况及危机”到“19世纪中叶,由于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发展步履维艰”,再到“新思潮涌动进一步冲击农奴制”,最后到“克里米亚战争激化矛盾,俄国不得不走上改革之路”。按照此思路讲授,课堂容量大,教师讲解难度大,学生容易厌乏。经过对以前教学方法的反思,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方法进行了调整,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扮演“农奴”、“新兴资产阶级”、“新思想代表者”、“沙皇政府”的角色,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别探讨不同阶级、阶层当时所处的状况,根据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提出对社会发展的不同方案。学习方法的改变,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同学们兴趣高昂,讨论激烈,踊跃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点评、总结,使一节课在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生动形象地解决了重、难点知识。

再次,反思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从学情出发。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情分析也是反思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设计目的就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导学案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1、学习的三维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从目标入手,有的放矢 地进行预习,而且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要以此来进行检验,反思三维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学生经过学习能达到怎样的实际效果。

2、知识结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基本能解决的问题。课后我 们要反思:这部分内容经过预习,学生能掌握多少?学生掌握了的知识,我们是否在课堂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我们是否能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既达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进一步巩固、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

3、探究部分。这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部分。每节课后,我们都要反思,设计的探究题难易程度如何?创设的情景是否贴切?选取的史料是否与问题紧密相扣?是否真正能对学法起指导作用?是否能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等等。

4、师生反思。学案上留出一空白之处,作为师生每节课后的反思记录之处。作为教师,要写下每节课自己的心得体会、成功之处、失败之处、闪光之处、忽视之处等;作为学生,要记录下自己每节课的收获与疑惑,并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存在的疑惑之处,不断在释疑中前进。

最后,对课堂管理、课堂生成的反思。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如果能合理 管理课堂,准确处理课堂生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一些教师上课前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上课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是预料设计好的,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把学生迂回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调整教案,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反思,我们是否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对能够产生多样化解读的内容,教师是否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容易产生疑问的内容,教师是否多角度预设应对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生成性问题,教师是否诱导学生思辨,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差错,教师是否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否能捕捉住学生的差错,引导学生在“自我否定”和“自我纠错”中,主动接受和掌握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教师是否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对课堂发生的“意外”,教师是否能把学生的“奇谈怪论”作为教学过程中新的生长点,有效加以引导,不仅使学生思维步入正轨,而且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总之,只有还学生心灵飞扬的空间,教学设计才能显露生机,我们的备课才能有效、高效。

三、反思性备课的方法

1、静心自我反思总结。每节课上完后,教师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静心回忆、思考课上所讲的内容、所用教学方法、学生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分析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借鉴资料,为今后的备课工作服务。

2、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上完课后,同一级部不同班级的教师之间应该 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特别在听了别的教师的课,或者有别的教师听了自己的课之后,彼此之间一定要坦诚评议,互相虚心征求听课、评课者的意见,集思广益,并写下贴切的课后反思小记,以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备课工作。

3、做好作业的讲评记录。教师批改作业不单纯是给学生打个分数,或者纠 正错误就了事,还要从学生作业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避免出现重复性错误的发生。例如,在指导学生做题方法过程中,针对新课改下“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的变化,我们反复强调学生做题要学会分析题意要求,如“依据材料回答”,这样的题答案往往要从材料中寻求,而不能照搬课本;“结合材料回答”或者“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样的题的答案应该首先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再用课本知识完善。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学生不要照搬材料的原话,要经过自己的分析、概括、归纳。但是,有一次做习题时,题目要求“援引材料回答”,结果学生不理解“援引”的含义,这恰恰是要求用材料本身的话回答,导致学生普遍丢分。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及时地把“依据材料”、“结合材料”、“援引材料”给学生作了进一步区分,指导同学们提高做题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与学生交流,反思自我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与学是 相长的,作为教师不应该讳疾忌医,课后应该多以求教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谈心,多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批评。师生之间坦诚相见,不仅不会贬低教师的身份、形象,反而会密切师生关系,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永远也不满意于自己的教学,你就会永远持续不断地 探索,寻求更多的好办法、新办法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来给自己的教学以新的生机,你的教学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让我们记住: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反思!

篇2:如何有效备课的反思

【摘 要】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备课反思以及备课反思的意义,并且阐述了从反思是否与课程标准相呼应,备课是否符合学情等五个方面进行反思的方法。

【关键词】备课反思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29-01

何为备课反思?备课反思就是备好课之后我们从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目标预计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的再思考。现代教育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之后都要求写反思,但是通过调查,大部分老师都是千篇一律草草应付了事,但是我认为做好备课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矫正教学设计,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所以可以说备课反思是有效课堂的矫正器。

一、反思是否与课程标准相呼应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可以说课程标准的指南针。所以我们备好课后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设计的流程能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反思必须具体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反思知识与技能是否与课标相吻合。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课标对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应该学会都有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反思时必须一一对照,不能遗漏。

第二,反思过程与方法维度是否与课标相吻合。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所以我们反思的时候着重看看我们的设计有没有让学生学会学,有没有让他们学的过程更加轻松,有没有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反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与课标相吻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大家在备课的过程中可能对这个都不是特别重视,但是这个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积极的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并认真去落实。

二、反思备课是否符合学情

有的老师随便买一本教案来用或是别人的试卷直接拿过来就用,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情都不一样,别人用得好不见得你也适用。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高大上,这个对于普通学校一定不合适的,因为教学是实实在在的,是讲究因材施教的,所以我们备好课后必须反思我们是否看低或是看高了我们的学生,一双鞋子再漂亮太大或是太小穿着都别扭。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第一,首先你要非常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熟知学生的基础和知识储备。比如在高一生物第一模块《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这一节中,第一课时首先就要学习氨基酸的结构,其中就有氨基羧基钛键等内容,而这些初中化学都是没有学过的,一般是到高二上学期的化学才学到,如果我不了解这些的话,直接去讲氨基酸的结构,我相信这一堂课设计的再好备课再怎么充分效果也是很差的,所以要想课堂高效,反思备课是否符合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其次老师在备课及备课反思的过程中,头脑中必须始终想着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是不是太难或是太容易,太难学生吸收不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简单就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三、反思重点有没有突出难点有没有突破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这两点是我们在一堂课里面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备好课后我们必须反思我们这样设计有没有突出重点,通过什么方式突出重点?有没有突破难点,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达到目的?反思后如果觉得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的话我们必须马上调整,以达到我们认为理想的方法。

四、反思能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转换“教”与“学”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要反思的正是这个,纵观我们的教学设计,看看我们在其中是不是取到一个引导着的角色,我们在其中占了多大的比例,学生的活动占了多大的比例,我们的问题有没有激发大家对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五、反思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我们听过很多课,老师们都热衷与设计一些活动,一个好的互动活动的确可以增强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大家合作学习的精神,但是要是安排不妥当很可能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实际上对于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我们备好课之后必须要反思我们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预计能不能达到目的,是否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花大量时间去搞活动。活动有必要一定要搞,但是我们的设计一定要下真功夫而不是花拳绣腿。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备课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同时可以及时调整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让我们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3:如何有效备课的反思

一、备课应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能使教学有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 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也可以用“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 “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 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 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在研究教学方法时, 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 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 更要根据学科特点, 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要转变教学理念, 更新模式, 改革教法, 探索和采用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如尝试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诱导教学法、感悟教学法、探索教学法等.真正做到注重过程教学, 发展学生潜能,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因校因人制宜,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

二、备课应转变教师角色, 能有效开展双边互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 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的参与者”.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改进考试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发挥学习能动性的环境, 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 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 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 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 让学生预习教材, 自己收集有关资料 (如实物、图片、数据等) , 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 自己制作有关学具, 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双边互动作了很好的铺垫, 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 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 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使教师在备课时, 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三、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全面地发展

有效性备课倡导打造教学基础, 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 课堂教学要收到师生双赢的满意效果, 教师既要钻研教材, 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掌握学情, 分类推进, 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学发展, 所以, 教师在备课前应做到六个了解: (1) 了解班级基本状况. (2) 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3) 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4) 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 (5) 了解学生个性品质. (6) 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备课时, 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 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 设计课堂教学, 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 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 架好学习的桥梁, 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 消得了”,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 摘到果子”.只有这样, 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才能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四、备课应理解教材, 灵活有效地选择资料

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不是为了自己个人增长知识.教师在备课中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为了教.掌握知识, 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才, 这就需要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解教材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的整体结构、主要线索, 纵横联系, 把握好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2) 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 重组加工内容, 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训练点.

(3) 理解教材中适应多层次的需要的内涵, 把握住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4) 理解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把握住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

(5) 理解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 解决“学会”问题;把握住情感激发点, 解决“乐学”问题;把握住思维展开点, 解决“会学”问题;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 沟通的综合点.有效性教学强调面向生活, 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 开展本土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

篇4:如何有效备课的反思

一、刷新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走进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明确,就谈不上会有多少教学创意和明确的教学意图。可以说,从备学生启动备课程序,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所以,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三、深挖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那么,该如何备教材呢?

(一)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同样,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备教材的顺序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时,教师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具体细致的安排。

(三)备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对于那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不能局限于手中的一本教材,可以参照别的版本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没有可取之处;也可以查一查其他资料中关于本课内容的相关叙述,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还可以收集现实生活中对本课教学有用的资源等等。一句话,备教材时,教师要紧紧抓住以上三个“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四、抓住要点

(一)确立目标点

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过程”,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结果”。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先看课标的总体要求,再把这一单元的目标、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好,把目标变成问题。

(二)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训练点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训练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训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意识,并促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必须坚持"训练的梯度、训练的广度、训练的强度、训练的区分度和训练的效度"外,还应注意凸现生活性,满足差异性。

五、还应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篇5: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教师如何取得最佳讲课效果呢?首先要备课,而且要备好课。今天我谈一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

集体备课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即只是对文本的准备,而应扩展为更深广的内容。它应包含有开学初的具体计划、期末的总结提升、学生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的研讨等。而教学内容的研讨,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备课,还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操作程序,称之为“教学设计”可能更为准确。

我组在学校近年的倡导下,进行集体备课的有关尝试,想走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期间经历了探索,迷茫和困惑,甚至走了些弯路,但经组内老师们的努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其进行再认识和反思,我感到现在仍有必要。现把我组在集体备课中的一些感想说给大家:

一、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1、明确集体备课的主备人。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人员上得以保障。

2、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集体备课的内容。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三当前的时政要点,高三的备考。

(2)集体备课的要求。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安排。

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形成书面材料存到电脑中。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和教学设计。

3、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

(1)备教材。我们在学期初集体备课时,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如: ①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 ②有所引伸,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教学中几对关系的适当处理: ①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准确解读课标,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②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体验,转变学习方式。③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度的关系:教学资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才是有效的。④课堂生活化与社会延伸度的关系:教材上的探究活动要选好,留足时间给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的空间与时间。

(2)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将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学生双基不扎实,学习起来捉襟见肘。由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如不能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三农、农民工,设计家庭消费结构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进行,那么,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逻辑怎样体现?学习动力不够、课时不足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和某些显见的对政治的偏见而使部分学生对该科目的自主学习大为打折。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争取教学高质量,师生都有负担。

(3)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二、集体备课中显现出来的不足

1、在集体备课前期,我的整体布置不足,有时显得有些仓促。

2、在处理细节时做得不够耐心不足,集体讨论流于形式集体讨论时,大多数是老教师发言,年轻教师很少参与其中。于是有人认为,集体备课是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权威,是一种教师间的不对等。有的学校主备教师读完自己的教案后,就算完成了一次集体备课。如此一来,教师们自然会感到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3、有时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拖着拖着就忘了。

4、组内四个老师三个班任,三个学年,人少事多,备课召集难。

三、改进的办法:

(一)、强化教师们集体备课的意识。集体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因为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过程而完成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应就所备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然后通过集体的智慧加以取舍、完善、总结,最终形成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二)集体备课应是立体全面的备课。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坚持集体备课,施教时又不失个人风格。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要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集体备课,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发挥个人保持自己的特长,形成风格与特色,有所创新,自成一家。

(四)集体备课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学改革和社会迅猛发展,学生情况的变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等,都需要教师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集体备课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作出充分的预设,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新情况,认真地分析其原因,完善备课的方式和方法。

集体备课是个人智慧的整合形成集体智慧的过程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备课形式,需要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探讨交流,取长补短。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帮助执教教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五)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分工合作,各展所长。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观全局,制定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

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

篇6: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集体备课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教研室徐金国邮编:22400

2集体备课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从笔者对多所学校视导调研的情况看,许多学校的备课组虽然有集体备课的计划,也有集体备课的活动记录,以及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教学案,但仔细研究,这些所谓的集体备课仍然只是流于形式,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依然收效甚微甚至无效。

一、当前学校语文集体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集体备课规定每一课都有明确的主备人,这样极易造成主备人以外的其他老师,对这一课的教材几乎就不去钻研,而主备人在进行备课主讲时,其他老师因为事先根本没有精心的研究教材,所以主讲人所讲的关于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对于其他听讲的教师或是隔靴瘙痒,或是纸上谈兵,其他教师在集体研讨中所起的作用也就形同虚设。于是,这样形式上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由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研讨,最后由一人执笔形成完整的教学案,集中了备课组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而实际上却变成了一个人的辛劳换取了大多数人的懒惰。最终导致集体备课只是一个人的精心备课大多数人的不备课或者少备课。大多数教师在自身没有精心研究教材,认真设计教案的情况下,拿着别人设计的教案走进课堂,最终使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提升课堂效益的愿望与实际收到的效果背道而驰。

二是因为集体备课追求所谓的统一、高质,导致主备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不是从自身对教材的研究出发,不是从本校师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而是从网络、杂志、教辅资料等途径寻找名师的教案或教学实录。一些教师直接把网上的名师教案或实录剪贴过来打印出来,又不进行结合实际的重新整合修改、加工完善,于是,出现许多学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几乎是一字不改的从网上下载的教学案,这些网上的优秀教学案好则好矣,但是否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情,是否适应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却很难说。再加之部分教师对别人的教学案,根本不去学习、揣摩和研究,对名师教案设计的思想理念不能做到透彻地理解、正确地领悟,对教学环节安排的思路不是很清晰,走上课堂只是“依葫芦画瓢”,结果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

三是一些学校集体备课提出统一的电子备课的要求。于是,出现不少学校的老师的所谓集体备课材料只是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实录、资源的“大杂烩”。在这样的电子教案中,我们既找不到教师自我研读教材的心得与感悟,也找不到教师自我对教学程序的精心设计,更谈不上教师对备课和课堂的教学得失的反思与改进。教师走进课堂所使用的所谓集体教案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也没有精细完整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走到哪里算到哪里,教学的随意性和无效现象随处可见。

二、开展有效集体备课必须扎实抓好的几个关键

一是要抓好集体研读教材。集体研读教材是进行语文集体备课的基础。走进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之所以目标定位不准,重点把握不住,教师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自由出入,其实都与教师备课时没有研读透教材有关。关于语文教师必须精心研读教材,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段话堪称经典,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铭记。于老师如是说:“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所以要想课堂高效益,教师就必须在研读教材上花大力气,下苦工夫。只有把教材研读透彻,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教师真正研读透教材,教师才能找到处理教材的入口,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所以,语文集体备课应该从抓教师集体研读教材开始。

抓集体研读教材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利用每年寒暑假,学校可以分学科按年级组组织全体教师一起研读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体例,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研究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研究教材的处理,交流研究的体会。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按教材单元,将备课组分成若干小组,研究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研究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单元集体备课的初步教学案,然后在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分工落实任务,利用寒暑假期,争取形成全册教材的一个完整的初步的教案,并统一打印分发到备课组的所有教师,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

二是要抓好集体研讨教案。集体研讨教案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集体研读教材,形成初步的教案只是为集体备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不意味着集体备课已经结束。而对形成的教案的进一步研讨,才是集体备课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集体研讨教案也不能就教案研讨教案,而是,首先要明确主备教师在一个班级进行试上,备课组其他教师集中听课,听课之后,根据课堂实施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再对教案展开研讨,做到有的放矢,使讨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说教学目标定位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流程如何安排更加合理,教学难点突破有没有更好更新的办法,教学课件需要进行怎样的修改完善等等。通过集体听课之后对教案的深入研讨,使备课组的每一位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做到不仅心中有教案,而且心中有课堂。

三是要抓好个人的二次复备。个人的二次复备是提升集体备课质量的保证。因为即使同一所学校,各个班级也有各个班级不同的学情,各个教师有各个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所以,即使再完美的教学案也不能完全照搬,还必须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个人的二次复备。在二次复备过程中,一要重视对班级学情的分析,真正做到备课不仅备教材教法和学法,更要备学生;二要重视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和准备,让课堂在预设中顺利前行,在生成中绽放精彩,使课堂成为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三要重视对学生课堂质疑的研究和准备,努力使课堂探究不浮光掠影,能够抓住实质,不断引向深入,从而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文本之后的东西,使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四要重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的不同的作业和练习设计,保证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作业练习中有收获,有成就感。五要记下教师个人的备课感受和听课研讨的心得体会,形成教师自我的教学反思。

抓好以上三个环节,最终将集体备课之后形成的个人二次备课的教案再交备课组长审阅签字,教师拿着签阅的教案再走进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定会大大提升。

通联地址: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教研室邮编:224002

上一篇:健康教育促进下一篇:【精品】清洁工阿姨作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