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扶贫工作总结

2024-04-10

精神扶贫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精神扶贫工作总结

金洞乡脱贫攻坚“精神扶贫”暨文明新村

创建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实现“精神扶贫”与“物质脱贫”同步推进的目标,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乡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工作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积极乐观、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精神品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工作任务

以“精神扶贫”为目的,深化群众感恩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勤劳节俭、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争做新时代有责任、有追求的社会公民,努力将贫困村培育成文明亮点村,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的目标。

三、具体内容

(一)组建宣讲队伍,传播好声音。组建一支以村书记、第一书记为正副组长,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为成员的宣讲队伍。一是广泛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让群众进一步了解 各项惠民政策,促进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推动政策措施落地惠民。二是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传递正能量,唱响好声音。三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等,组织开展进组入户宣讲活动,着力提升农民群众文化修养,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振信心,以感恩的心态、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二)营造舆论氛围,唱响主旋律。策划开展“精神脱贫”宣传教育,着力解决“领导热、群众冷”的问题。一是在公路沿线及广大农村地区书写、悬挂、张贴脱贫攻坚标语,通过把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到村居文化墙、宣传栏,努力形成“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志”,“富口袋必先富脑袋”的舆论氛围。二是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群众家中发放各类书籍、党的方针政策资料,提升贫困群众对脱贫政策的知晓率,同时向群众宣传政策、讲解政策,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理解率。三是广泛宣传,以新闻的眼光、鲜活的事例,宣传报道好各村、各部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先进典型事例和亮点成果,为奋力冲刺脱贫攻坚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四是适时组织贫困群众观看脱贫攻坚题材电影,激发群众脱贫信心,引导村民以“自力更生”式的勤劳为荣,以“等靠要”式的懒惰为耻。

(三)推出文化墙展,展现新风貌。在乡主要道路、村口等重要位置、人员密集场所、村级文化广场周边墙面及民居 空白墙面等地张贴宣传标语。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知识、道德模范故事、村规民约、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勤劳致富典型故事等内容融入。二是以多种形式,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地展现各村特色风情和群众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和时代价值,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

(四)选树先进典型,凝聚正能量。积极开展致富能人评选活动,挖掘勤劳致富典型事例。一是营造“比作风、比办法、比业绩”的浓厚氛围,推出一批勤劳致富模范人物,并积极向上级部门和新闻单位报送。二是各村在评优评选、资金扶持、好人推荐等工作中要向农村致富能人倾斜,倡导好人有好报、勤劳致富受尊重的价值理念。

(五)夯实服务载体,搭建新平台。在创新宣传载体和方法上主动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宣传工作实际效果。一是充乡级主要媒体要认真履行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信息服务职能,围绕扶贫中心工作,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发布权威信息。二是及时公开重要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公告公示扶贫项目和资金安排,提高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三是乡“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面向各村及贫困村开展“信息扶贫”,负责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不断扩大影响,促进我乡农特产品出山进城,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六)开展主题活动,弘扬新风尚。科学设置活动主题,组织各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以个人为主线,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孝心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妻子好丈夫”“好妯娌”“好邻居”“美德少年”“爱岗敬业模范”“脱贫攻坚群英谱”等评选表彰活动。二是以家庭为主线,推出一批“五星文明家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培育宣传推介,动员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弘扬文明风尚,养成文明习惯,树立自强、自立、勤劳、节俭的价值观,构建宽容、平等、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三是以村、组为主线,开展以“法治、国家、责任、家庭”四个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治文化、廉洁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破除滥办酒席等陈规陋习,激发群众精气神,发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

(七)创建工作品牌,打造特色村。各村要指导辖区内各组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一村一品”,打造特色村,让贫困村成为我乡独具特色的文明亮点村。一是通过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打造孝老敬老村。二是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所在村开展学模范、当模范、敬模范活动,打遣道德模范示范村。三是在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优美的村开展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改造,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四是在群众聚居地打造家风家训示范村。

(八)组织文艺演出,提振精气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 现方式,广泛开展文艺进村组活动,一是抓住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中的典型亮点编排节目。二是把勤劳致富故事通过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到舞台、展示到群众身边,提振群众精气神。

(九)深化文艺扶贫,助推小康梦。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出一批富有乡村特点的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十)制作图文集册,展示好成果。进一步充实图片资料,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金洞乡脱贫攻坚工作历程和成果。一是乡党政办组织乡相关工作人员摄影拍照,深入各贫困村采风,对脱贫攻坚中的“五个一批”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二是各村将贫困村脱贫各个时期的图片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给乡党政办做好出版图文集的相关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及时落实。各村、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精神扶贫”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建立并强化“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责任制。各村要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整体推进。

(二)精心组织,及时报送。各村要结合工作实际,立即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精神扶贫”,切实履行牵头职责,认真制 定“精神扶贫”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精心指导督促各责任部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村要积极行动,切实履行职责。

(三)严格督导,及时通报。各村要抓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乡精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切实加强对各村、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的督查,对工作开展不力的村,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汇总后进行通报批评。

篇2:精神扶贫工作总结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袁体海

(2011年3月1日)

一、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会议概况

2011年2月25-26日,省委、省政府在省委人大会堂分别召开了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和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的主要领导;各地州市、县分管领导、农委主任、水利局长、扶贫办主任;省直各厅局主要负责人;省水利厅、省农委、省扶贫办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共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月25日上午由省委书记粟战书主持,听取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同志作中央1号文件的辅导报告;二是25日下午由省委副书记王富裕主持,听取省委书记粟战书、省长赵克志分别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二是26日上午和26日下午分别由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禄智明主持,分别听取了王富裕书记在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和禄智明副省长的总结讲话。会上,分别对获得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并签订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贵阳市、黔西南州、安顺市、省水利厅、湄潭县、印江县等10个先进单位在会上他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提出今后我省“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省正处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形势十分严峻。李克强副总理到贵州视察时提出了“四个同步”的要求,即:“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贵州经济发展要与改善民生同步;经济发展要与转变发展方式同步;区域经济要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步”。四个同步的核心是贵州要与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同步。因此,省委书记粟战书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向全省提出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命令。指出:“必须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气,用更大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不管任务多么繁重,工作多么艰巨,时间多么紧迫,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绝不动摇,减贫摘冒的要求绝不能动摇”。赵克志省长强调:“把扶贫开发作为“三个重中之重”的工作 来抓,作为第一民生工作来抓,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这些重要论述是指导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方针。

会议总结了全省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9下降到14.9%;二是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50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末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三是扶贫产业稳步推进;四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是社会事业稳步提高。并在全国实现了“三个率先” 在全省总结创造出了“三个典型”和探索积累了“四条经验”。

三个率先是:率先按“摘帽不摘政策”的原则推进“减贫摘帽”工作,创新了扶贫开发的工作机制,率先按1500元的扶贫标准完成了全省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强化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瞄准机制;率先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划分,编制完成了全省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苗岭山区综合规划和产业专项规划,抢占了新十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的先机和扶贫工作的制高点。

三个典型是:利用生物手段修复生态、治理石漠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睛隆模式”;以整村推进为基础、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区域或县域推进的“印江经验”,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做法”。

四条经验是: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 的思想不动摇;二是坚持“三基本”的工作重点不懈怠;三是坚持分类扶持的工作方法不折腾;四是坚持“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不扯皮。

会议分析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且集中连片;二是贫困现象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共存,返贫因素复杂;三是以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历史欠账多,扶贫资金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四是贫困群众的素质与脱贫致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五是在一些地方存在以低保代替扶贫的现象,工作机制弱化,很不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要完成2015年减少一半贫困人口,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扶贫开发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

会议明确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及工作重点: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三个主基调”,突出“两大主战略”,坚持“三化同步”,围绕“四大战略目标”,以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人口、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为核心,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山脉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区域,以50个国家扶贫开发 重点县为主攻方向,以93个一、二、三类贫困乡镇为工作重点,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点面结合、连片开发、协作推进、全面落实“十大民生”工作、“十大助农增收”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完成今年五大工作任务,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

目标任务:

一个主基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二大战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三化同步: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四大战略目标:

(1)到2015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50%以上;

(2)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缓解相对贫困,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环境整治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有大的进步。

五大具体目标:

(1)减贫55万人,力争达到60万人以上;(2)实现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8个贫困乡减贫 摘帽;

(3)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超过13%,力争达到15%左右;

(4)培训农村10万人口,其中稳定转移就业3万人;(5)完成50个乡50个村整村推进任务。工作重点:

1、准确把握扶贫规律,着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是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在打造贵州特点的产业化扶贫体系上取得新进展。

(1)要转观念、理思路、探路子、树立走农村工业化路子的理念。

(2)要强基地、重特色、上规模、(重点是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产业、茶产业、果药竹产业特色产业等);

(3)壮龙头、建组织、联农户(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加工带动形模式,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合作组织带动性模式,培育经济能人、发展能人带动型模式;培植专业市场,发展市场带动型模式);

(4)要兴旅游、抓领域、促增收。

二是种养结合、长短互补,在实施山地农业扶贫开发上取得新进展。

(1)明确范围。今年在全省50个重点县全面推进山地 农民扶贫开发,把山的劣势转变为发展山地农业的优势;

(2)要明确要求。今年均要在实施的集团帮扶、连片开发、草地生态畜牧业、油茶产业、果药产业等扶贫项目中,分别选择1-2个重点乡镇开展试点。

(3)严格程序。要按照《关于推进“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补助标准》规定的程序执行。但必须把握“三大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原则;二是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原则;三是多方参与、利益联结的原则。

三是抓大扶小、瞄准农户,在推进“三个一细胞工程”上取得新进展。

(1)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抓好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3)抓好发展经果林园和特种养殖;“三个一细胞工程”在一定阶段主要是在产业化未覆盖的区域实施,辅助产业在主导产业覆盖的区域实施。按照“规划到村、工作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的原则发展。

四是调整思路、改革创新,在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上取得新进展。

(1)调整明确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坚持自主创业,稳定就业,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 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势多样、管理规范运作、保障措施健全的培训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2)创新三类培训方式。第一类是政府出资购买“三位一体”式的培训,就是采取扶贫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企业“招工+培训+就业”的培训方式,由企业先招工,企业组织培训,企业安排就业,扶贫部门再出资补助,实行“谁用工、谁出资、谁培训、谁享受补贴”的培训政策。第二类是职业培训机构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及各种企业资格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定向培训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三类是扶贫培训基地“送教上门”式培训。就是对产业化培训项目和二、三产业所需人才,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实现“门口办班、就地培训、出门就业”。

(3)完善三大培训机制。即:推行培训资金政策整合机制;推行工作培训程序规范机制;推行考核激励机制。

(4)实行计生家庭就业创业援助计划。

(5)落实各项培训扶持政策。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贫困群众、应届高中毕业生等提供小额扶贫担保贷款。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每人4000元标准,一次性资助5000名全日制二本以上院校录取的农村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继续开展“雨露计划、助学工程”,每人 每年2000元标准,资助5000名农村贫困户中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雨露班”接受1—3年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实施8000名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初级技工培训。完成党政干部培训1000人,中青年业务骨干900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农村致富带头6000人的培训任务。

五是整合资源,增点扩面,在实现帮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上取得新进展。

(1)按“同县不同乡”的原则深化拓展省级领导集团帮扶;

(2)按“1+4”模式逐级推进“四帮四促”活动;(3)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4)积极配合定点扶贫;(5)抓好村企共建;(6)大力协调部门帮扶;(7)切实抓好外资扶贫。

2、大力提升工作水平,着力在三个方面迈出新步伐。(1)明确要求,加快步伐,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

(2)先行试点,敢创敢试,努力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一要在威宁等7个县探索整县推进试点;二要高标准推进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三要巩固提 高“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四要稳步实施连片开发试点,今年实行由中介组织检查验收,完成长顺、江口、正安、织金四个项目县评估验收;五要扎实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3)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快形成制度性扶贫的新导向。第一要坚持实行竞争入围的扶贫项目申报方式;第二要全面落实全程监控的管理机制;第三要打造多元投入的融资方式;第四要建立健全法制保障的扶贫机制。

二、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1、关于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一体两翼”的总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落实市委“北部攻坚”和县委“三化一新”发展战略,按照 “整合资金、整乡推进、产业带动、连片开发”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基础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基本素质、构建基本保障、建设基础队伍”为主要内容,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攻坚新格局,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关于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与创新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3、关于总体目标:按照 “三个基本”(改善基本生 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的要求,通过10年扶贫攻坚,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全部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具体目标是:

(1)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年均增长22%以上,至2015年,经济总量达65亿元以上;至2020年,经济总量达176亿元以上。

(2)增加县级财政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至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6.63亿元以上;至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达21.8亿元以上。

(3)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至2015年,达到6000元以上;至2020年,达到10000元以上。

4、关于产业发展:新增白茶15万亩,核桃20万亩,木瓜5万亩,油桐5万亩产量,薯类8.5万亩,方竹15万亩(新造5万亩、改造10万亩),生态养殖牛10万头、羊10万只,特种养殖(大鲵)10万尾。

5、关于重点工作:一是“十二五”规划;二是产业发展;三是整村、整乡或整县推进;四是素质能力培训;五是小额贴息贷款;六是社会帮扶工作;七是生产互助资金。

6、关于减贫摘帽的问题:我县属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 11 区,国家和省已将我县列入武陵山区特殊贫困类型地区和大娄山脉特殊贫困地区,我县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县仍然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因此,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脱贫。所以,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不宜在短期内提出减贫摘帽的界定时间。

篇3:精神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7月31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在南昌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7月6日江西省扶贫开发推进会、7月10日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总结去年以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分析目前扶贫和移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和移民工作。会议的召开使江西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更加坚定了乘势而上的信心、攻坚克难的决心,凝聚了推动江西扶贫和移民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合力。全省11个设区市迅速行动,学习贫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

篇4:精神扶贫工作总结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分12个大问题,全面深入地阐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这些任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包含内政、外交、国防、祖国统一、党的建设各个领域。这些内容为我们党夺取今后五年的新的伟大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体会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强调三个重要因素。一是现代化因素,中国要建立的社会就是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改造,进而成为现代社会,所以要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二是社会主义因素,包括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因素,实际上,西方资本主义演进过程中也在不断吸收社会主义因素,中国当然更需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因素;三是要不断挖掘和充分利用优良传统,中国有足够的历史资源进行吸纳筛选,以古为今用,从而转化为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因素。

同时,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还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更加关注民生。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秉持科学发展观原则,中国将继续关注、解决十三亿人口的民生问题,培育新政下的最广大利益群体已成为一种政治选择,“更加关注公平”、“更加关注民生”已普遍成为共识,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财经政策向民生倾斜已经不可逆转。

二是更加注重利益均衡。中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将渐趋稳定,除去分配政策、劳资法律,乃至引资政策的调整,可以预计,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将保持目前的均衡状态。今后注重利益均衡将集中表现在全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方面,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外倡导和平发展,提倡和谐亚洲、和谐世界。

三是更加国际化。我国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有效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使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今后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会放慢,我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切实贯彻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我国根本利益、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为处理国际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努力实现双赢或共赢。

三、贯彻党的十七精神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根据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将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

1、认真组织办公室同志及各县(市、区)扶贫办同志学习好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一系列文件。积极联系并组织扶贫系统人员参加高层专家辅导报告,并在适当时候举办学习十七大精神培训班。

篇5:全市推进精神扶贫工作纪实报告

全市推进精神扶贫工作纪实报告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张掖市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生活。但个别贫困群众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对于物质上的贫穷来说,这种 精神贫穷 更难治愈。今年以来,张掖市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管齐下,结合 快乐老乡 示范引领活动,通过扶志、扶智等手段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

大家好,我叫任福,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刚开始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家都有手有脚,我咋就掉队了呢 7月11日,民乐县新天镇的一间会议室里,由张掖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脱贫致富光荣户进村入户宣讲活动正在进行。

任福今年46岁,来自甘州区大满镇。近年来,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任福通过养殖牛羊,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越过越好。2015年9月,任福成了乡里的科技致富代表,受到了政府表彰。此后,他主动加入到了市里组织的脱贫致富宣讲队,结合自己的经历,宣讲精准扶贫政策,鼓励身边的人树立脱贫信心。

今年7月,任福家被张掖市评选为首批18个脱贫致富光荣户。任福说,通过宣讲,他发现身边聊天说闲话的人少

精品学习文档

了,忙着改造房屋的人多了;晒太阳睡懒觉的人少了,忙着养牛养羊的人多了;打牌喝酒的人少了,打工挣钱的人多了

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张掖市委宣传部挖掘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在报纸、电视、网站开设专题、专栏集中宣传。同时,选择一批自强致富、互帮互助、先进带后进等典型,以乡村巡回报告会的形式,让脱贫致富光荣户讲自己的 创业史 致富经 小康梦,帮助贫困群众克服自卑自弱、人穷志短、自甘贫困、等待救济等心理上的 贫困症,激发他们勤奋自强的致富动力。

脱贫致富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小康仅仅是一个梦想。怎样才能聚拢农民的精气神?张掖市以文化扶贫为手段,将 增收入 富口袋 与 强精神 富脑袋 同步推进,提振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

山丹县在精准扶贫村策划举办各类节庆活动,用优秀文化熏陶感化群众。同时,利用道德讲堂、农村庙会、文化墙、农家书屋、文化长廊、农村党课等阵地和载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既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也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信心。

临泽县广泛开展 三下乡 快乐老乡 千台大戏送农村 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快乐老乡 文化惠民行、百姓大舞台 快乐临泽人 等文化活动5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用身边人、身边事创编文艺

精品学习文档

节目,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尊老爱老传统美德、邻里互助文明新风,为广大群众鼓起了脱贫致富的 精气神。

在甘州区,由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文艺小分队一直活跃在基层农村,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小合唱《公仆赞》、快板《健康扶贫政策好》、三句半《精准扶贫惠民生》等节目,接地气、有温度,百姓喜闻乐见,处处受到欢迎。

篇6:精神扶贫工作总结

专项工作方案

(讨论稿)

为强化精神帮扶,进一步激发贫困村和贫困户内生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成立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的通知》(郾办文〔2018〕7号)要求和我区实际,现制定精神扶贫专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双轮驱动”,按照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致富先治心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强化精神扶贫举措,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道德教育、文明评选、文化帮扶、精神疏导等为主要抓手,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因人施策,明确“三大任务”,实施“四项行动”,扎实组织开展各类精神扶贫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1- 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全面提升贫困村和贫困户精神风貌,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三、工作任务

(一)以文化人,帮助贫困群众“信念强”。由区文化旅游局牵头,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励志教育,组织由文艺骨干、党教宣传员等组成的宣讲队伍,利用理论微宣讲、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新时代农村文明讲习所(站)等载体,引导非贫困户克服落差大、不平衡等短视心态,在农村形成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继续打造一定数量的文化墙和宣传栏,宣传展示好家风、好家训;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编排一批戏曲、小品、快板、微电影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贫困群众自信心,确保2018年底前为全区贫困村每村送一台励志戏曲或文艺活动,为全区736户贫困户每户送一本励志书籍。

(二)送医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身心强”。由区卫计委牵头,深入开展“天使减贫”行动,在全区农村大力实施健康养生知识普及行动,定期开展送医下乡、专家义诊活动;在全区6个镇全面开展身心平衡养生操培训,并组织群众常学常练,确保村级培训到户、群众勤练有成效;组织专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心理辅导专家团,深入乡村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纠正贫困群众的认识偏差和消极心态,确保2018年底前,对全区有心理疏导需求的贫困群众,心理辅导入户率达到100%。

-2-

(三)倡树新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强”。由区文明办牵头,持续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开展“自强之星”“致富之星”“文明之星”“好公婆”“好媳妇”和“精神脱贫”示范村等评选活动,特别是在贫困村中挖掘勤劳致富的典型事例,推出一批脱贫带富、勤劳致富模范人物;扎实开展各类文明典型评比活动,加大事迹宣传力度,营造“我脱贫、我光荣,我文明、我光彩”的浓厚氛围。由区文明办牵头,区政协办公室、区总工会和区工商联配合,组织发动部分企业家政协委员和工商界人士奉献爱心,通过企业资助、个人捐款、驻村单位帮扶等方式推进村级爱心超市建设,确保2018年底前全区贫困村爱心超市覆盖率达100%。

(四)关爱妇女,实施“妈妈强”行动。由区妇联牵头,开展“关爱贫困母亲”活动,通过“一对一”走访帮扶,帮助贫困母亲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问题,让贫困母亲树立生活信心,激励贫困母亲自立自强,促进家庭和谐。要组织成立“姐妹互助”帮扶队伍,2018年底前实现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率100%。

(五)帮扶少年,实施“孩子强”行动。由团区委牵头,区教体局参与,开展“知心姐姐心理健康进校园进家庭” “烛光行动”“好少年”评选等活动,挖掘和梳理正面典型,引导贫困家庭的孩子乐观向上向善,阳光健康成长。要成立“阳光少年”帮扶队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2018年底前实现与贫困家庭

-3- 孩子(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结对帮扶率100%。

(六)强化担当,实施“爸爸强”行动。由区总工会牵头,开展宣传辅导活动,增强贫困父亲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自立自强精神,当好家庭“顶梁柱”。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实施贫困父亲“求学圆梦”行动,帮助其通过培训实现技能扶贫、技能就业、技能成才,2018年底前确保有技能培训需求的贫困父亲参训率达到100%。

(七)提振精神,实施“自己强”行动。由区文明办牵头,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关心关爱活动,通过定期走访、慰问、帮扶等形式,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其树立生活信心,阳光健康生活。要组织人员逐户走访慰问,确保2018年底前入户率达到100%。督促各镇推进“五老协会”建设全覆盖,充分发挥其在化解矛盾、关爱孤寡、倡树新风中的作用。督促各镇制定出台贫困户增收直接奖励政策,激励贫困户自力更生,调动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推进步骤

(一)调研摸底阶段(2018年7月底前)。各成员单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认真了解贫困人群在精神扶贫方面的所需所盼,收集部门和镇村组对开展精神扶贫的做法和经验,制定本单位精神扶贫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2018年7月31日前将《工作方案》报区脱贫攻坚精神扶贫工作组。

-4-

(二)整体推进阶段(2018年8月—2020年12月)。各成员单位按照精神扶贫组专项工作方案安排,明确时限进度和具体责任人,扎实推进各项精神扶贫任务;采取征集评选“优秀案例”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对精神扶贫好经验好做法进行表彰和推广,确保取得实效。

(三)拓展深化阶段(2020年12月以后,并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精神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巩固扩大精神扶贫工作成果,将一些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做法和经验固化下来,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并长期坚持。

五、组织领导

长:崔邦定

区政协主席 副组长:闫慧英

区政协副主席

成员:王亚勇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

李慧娜

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张少冰

共青团郾城区委书记

李淑云

区妇联主席 闫志红

区卫计委主任 曹战旗

区文化旅游局局长

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

王亚勇(兼)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王酉均

区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5- 成员:沈红彬

张银山

殷向锋

刘建华(各有关单位副职一名)

六、制度保障

(一)建立台账管理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具体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工作标准,扎扎实实推进。

(二)建立讲评推进机制。精神扶贫专项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讲评会,了解汇总各部门所承担任务的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三)建立跟踪问效机制。适时组织开展督查活动,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向区委 区政府推荐,树立正面典型。

篇7:精神扶贫工作总结

会议强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一,确保实现目标。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和贫困县的脱贫摘帽任务,对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保障特殊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志扶智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

二,巩固脱贫成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总体稳定。要保持投入力度不减,保持队伍基本稳定,保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稳定。要强化责任、坚持精准、聚焦重点、防范风险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各项任务落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用消费扶贫来创新推动社会扶贫,完善建档立卡丰富脱贫攻坚档案。

三,确保问题解决。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继续开展督查巡查,对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西部省份开展常态化督导,对所有脱贫摘帽县开展脱贫攻坚普查。

篇8:精神扶贫工作总结

一、2009年赣州市扶贫工作成效

2009年,赣州市各级扶贫部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扶贫开发难度加大的形势,认真落实“三保一弘扬”和民生工程整体部署,开动脑筋,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共同努力,攻艰克难,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扶贫投入持续增长。全年争取上级扶贫资金投入37587.98万元,比上年增加4100.88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扶贫资金20587.98万元,增加2600.88万元,安排项目2843个;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达到17000万元,增加1500万元;在顺利完成宁都县连片开发试点基础上,争取将于都县列入了全国连片开发试点县,试点资金1000万元;新增村级扶贫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村30个,总数达55个,增加试点资金450万元,资金总数825万元。

2、整村推进顺利实施。全市1047个整村推进重点村以“三个确保”为重点,全年安排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0679万元,安排项目2543个。至2009年底,已完工项目2034个,完工率为80%。据统计,全市重点村新修水泥公路2598公里、简易公路327公里,新建桥梁2116米,新建水渠、水圳等水利设施16万多米,铺设饮水工程水管72360米,解决饮水困难人口5.39万人,改造输电线路2012公里,发展种植业面积3.2万余亩,修建村卫生所5030平方米,修建村小学49711平方米,改造危房305间。

3、移民搬迁扎实有效。2009年省下达赣州市移民搬迁任务16474人,签定搬迁协议3375户16537人,超计划任务63人,其中集中安置13376人,分散安置3161人。截止2010年春节前,全市有15815人完成建房并搬迁入住,搬迁入住占签订协议人数的96%。已确定的159个移民集中安置点中,完成“三通”的150个。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涌现出一批集中安置示范点,如赣县江口镇樟木移民新村、宁都县青塘镇知青安置点、兴国县均村乡圳背移民安置点、石城县琴江镇怡然居移民新村、安远县天心镇和新移民安置点等等。赣县、安远、于都、兴国、石城等5县被省扶贫和移民办评为2009年度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

4、产业扶贫稳步推进。一是积极做好扶贫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通过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推动脐橙、生猪、蔬菜、甜叶菊等扶贫产业的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全市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5家,比2008年增加3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4家,增加11家;2009年首次认定市级扶贫龙头企业80家。二是抓好扶贫项目贷款项目库建设。全市已入库项目200多个,为龙头企业贷款8800万元提供了贷款贴息264万元。三是努力争取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新增试点村30个,每村财政扶贫扶持资金15万元,新增试点资金450万元。四是抓好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8个贫困重点县共争取上级资金400万元,为贫困农户贷款8385万元提供了贴息支持。

5、“雨露计划”力度加大。一是强化了对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培训,充分利用本地农民创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如兴国县健全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还在工业园区旁兴办“日升科技学校”承担“雨露计划”任务,2009年培训转移3600多人到工业园区就业,被评为全省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县;宁都县委、县政府在县城迎宾大道旁专门划拨50亩土地,准备兴建扶贫培训学校,强化对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二是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如提高补助标准,由370元/人次增加到600元/人次。三是扩大了培训内容,增设“自主创业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项目。四是增加了培训补助资金,达到627.8万元,比上年增加9.7万元。全市培训贫困劳力12350人,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01.2%,培训合格12255人,合格率99%。同时继续在全市1047个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养计划,并放宽了入学年龄,降低了就学门槛,提高了补助资金标准。全市已注册入学1013人,完成计划任务的96.8%。

6、社会扶贫领域拓展。实现了全市1047个重点村均有1个以上省直、市直或县(市、区)直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0036.12万元。全市有16537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1108户,投入帮扶资金1587.79万元。182个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了“企业帮村带户”活动,共帮扶贫困村421个,投入生产性项目资金和帮扶资金7644.66万元,与帮带村农户联合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种养项目118个,带动6545户农户受益,就地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14545人。争取中泰华威国际投资公司医疗设备“健康扶贫”捐助折款约2亿元,全市捐资捐物折款达到2.4亿元。瑞金市、会昌县、赣县和石城县的“定向扶贫”项目全部落实。同时,开展了“爱心包裹项目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献爱心活动,共为灾区学生捐购“爱心包裹”善款11.5万多元。全市社会扶贫渠道得到有效拓宽,扶贫工作力量明显增强。

7、科技扶贫带动面广。争取省安排会昌、于都、赣县、上犹和瑞金等5个县(市)的加工甜橙、无公害脐橙、甜叶菊产业、有机茶叶和生猪良种繁殖科技示范基地等5个项目建设,总投资1261.63万元,其中财政科技扶贫资金225万元。项目共培训农户2417人次,辐射带动农户39312人,其中贫困户12353人。争取省安排赣州市科技培训经费222.8万元,共举办科技培训班326期,培训农户28171人次,其中贫困户14985人次。于都县结合连片开发试点,开展了“科技扶贫兴产业,连片开发惠万家”为主题的科技扶贫活动,产生良好反响,深受农民欢迎。同时,市本级安排科技培训经费6.48万元,招收培养农函大学员2160名。通过培训,受训对象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掌握了一技之长。

8、扶贫宣传效果明显。一是用稿数量有较大增长。2009年全市在设区市以上新闻媒体用稿535篇,比2008年增加180篇。二是追赶局面基本形成。如多数县市建立了宣传奖罚机制,很多县市结合实际编发了工作简报,你追我赶的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宣传作用明显发挥。如省办总结宣传了赣州市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整村推进以及宁都连片开发、兴国“雨露计划”培训、赣县移民新村建设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典型经验,同时各地被刊用的宣传稿件多次被领导讲话采用,对推进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赣州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

当前,距“十一五”期末不到十个月的时间,不仅完成“十一五”的目标任务时间紧迫,而且谋划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做好新阶段扶贫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扶贫开发作为长期历史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关于今后一段时期的扶贫工作,国家和省都提出了总体思路和重大原则,我们要认真领会并全面贯彻落实。结合赣州市实际,我们感到还要进一步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积极主动将扶贫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中。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战略部署,找准工作定位,继续以落实重点村整村推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以推进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促进全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以深入开展移民搬迁扶贫,“雨露计划”和“一村一名”中专生、中高级技工培训,促进农村民生工程发展。

二是紧跟上级扶贫开发新政策,下大力气确保争资争项工作有大幅度增长。今年,中央和省将编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赣州市将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吃透上级政策,集中主要精力,协调有关部门,认真编制好规划和项目,采取切实措施,力争本地争资争项工作有大幅度增长。

三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新阶段的工作重点。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是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赣州市,在未来十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把增加扶持对象收入作为新阶段的主要任务,确保扶持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要调整完善扶贫专项政策扶持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和提高扶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要重点规划好产业发展项目和各类技能培训项目,用项目落实工作部署。

四是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扶贫事业。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全方位、宽领域宣传近年来扶贫事业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充分利用刊物、网站、简报等平台及时报道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通过专访、专题、专栏等形式,宣传扶贫工作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及时报道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全面反映贫困地区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通过各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让社会扶贫的推动力喷发出来。

三、真抓实干,力创特色,全面完成2010年扶贫工作各项任务

2010年赣州市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会议及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瞄准贫困群众得惠受益,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牢记历史使命,抓住发展机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开拓创新上水平,真抓实干出亮点,务求实效创特色,全面完成“十一五”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为全面展开、加速推进赣州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赣州市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全面完成“十一五”重点村整村推进任务,扎实推进移民扶贫搬迁工作,着力抓好扶贫产业项目规划组织实施,深入开展科技扶贫培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大力培育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着力打造移民安置示范亮点,积极抓好扶贫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要确保市政府《民生工程安排》提出的“全面完成1047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任务,移民扶贫搬迁1.66万人”的任务。

按照今年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各级扶贫部门要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力创特色,具体要在“五个新”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一)认真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促进扶贫工作上新水平

根据全省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扶贫工作“十百千万”工程。

“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在全市扶贫开发重点村中培育33个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其中重点县3个,非重点县市1个。示范村要求达到主导产业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村容整洁、农民增收较快、村风文明。在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区中打造36个示范点,其中重点县4个,西部政策延伸县市2个。示范点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统一规划设计,户户建有新房,群众安居乐业,社区管理有序。抓好20家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兴产业、带农户,其中重点县2个,非重点县市1个;将发展扶贫产业“互助资金”试点村扩大到60个以上;抓好10家生态产业龙头企业,其中重点县和西部政策延伸县市各1家。

“百”:进一步拓展社会扶贫渠道,健全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形成大扶贫社会氛围。全市组织300家国有、民营企业参与支持扶贫和移民事业发展;接受社会捐款资金比上年递增10%以上;积极参与全省“十佳”扶贫状元评选活动和社会扶贫表彰大会;做好市本级定点扶贫总结工作。

“千”:全面完成1047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重点保证重点县的906个“三个确保”重点村如期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努力完成1047个重点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养任务。

“万”:实施1.66万人移民搬迁扶贫目标任务;切实完成3.9万名贫困农民和移民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其中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1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

(二)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探索生态扶贫工作新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作为赣江源头的赣州市,今后扶贫部门将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海西经济发展战略,服从和服务大局,将扶贫工作目标与生态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大湖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生态扶贫工作新模式。在工作思路上贯彻“四个坚持”,即:坚持保护治理与开发建设并举,转变扶贫工作发展方式;坚持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并重,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实施扶贫政策与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同步推进,整合资源构建生态扶贫工作新模式;坚持边探索创新、边总结提高,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扶贫工作新机制。

(三)全面总结“十一五”扶贫工作,着力宣传扶贫工作新成就

本着对历史负责向人民交账的精神,对照“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系统总结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主要做法、基本经验以及先进典型和特色亮点工作,认真分析工作的不足和差距,为制订“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要积极配合做好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年鉴》和全省社会扶贫工作画册的编写制作工作,充分反映赣州市“十一五”扶贫工作的辉煌成就。要充分利用市县工作网站、新闻媒体,通过专栏、专刊、专题等宣传形式,全方位宣传“十一五”扶贫工作新成就、新经验,摄制一部反映全市“十一五”扶贫工作成效电视片,编写一本赣州全市扶贫工作画册,为掀起新一轮扶贫工作新高潮鼓劲加油。

(四)广泛调查研究,认真编制“十二五”扶贫工作新规划

根据全省扶贫工作“十二五”总体规划及全省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纲要》要求,协调并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十二五”扶贫工作五个专项规划,即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移民扶贫异地搬迁规划、扶贫产业项目发展规划、科技扶贫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规划和社会扶贫工作规划。在综合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全市扶贫工作整体规划,同时,把规划纳入到当地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积极配合全省扶贫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机遇,注意总结宁都、于都连片开发试点经验,争取更多的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得到国家新十年的大力扶持。积极策应海西经济发展战略,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发展,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

(五)着眼长远发展,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新机制

一是创新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扶贫工作纳入到全市新农村建设中去,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扶贫工作位子,打造扶贫工作亮点,努力探索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途径。

二是探索建立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机制。今年重点在八个重点县开展以积极适应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探索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新机制的试点工作。有关县要按照全国试点工作的统一要求,学习借鉴外地试点的经验,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协调统计、民政、残联、发改、财政等部门制订试点工作计划和具体方案,协调解决试点中的问题,确保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三是健全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监测机制。协调统计部门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及分布监测工作,在按现行扶贫标准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对农民人均收入四分之一以下农村人口进行监测,为完善扶贫标准调整机制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要落实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扶持政策。结合制订和实施扶贫工作各个专项规划,按“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要求,瞄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落实扶贫政策措施、方式和目标。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县扶贫办到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台帐和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管理台帐。

四是积极配合上级完善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动态调整机制。今年国家决定对国定重点县进行适当调整,并明确今后重点县调整周期与五年规划的制定周期保持一致。此项工作将在省里统一领导和组织下,贯彻“总量不变、动态调整,统筹兼顾、进出平衡,分省进行、统一核定”,“大稳定、小调整”的调整原则,在“十二五”扶贫开发相关规划实施前完成。赣州市将高度重视,把重点县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还要高度关注重点乡的相关数据,为新十年的调整做好基础工作。要积极做好与统计等部门的协调,扎实做好相关基础工作,争取全市有更多的重点县、重点乡得到国家和省的重点扶持。

五是夯实社会力量支持扶贫事业的资源整合机制。进一步明确社会扶贫目标任务,完善社会扶贫资源整合措施,拓展社会扶贫工作领域,建立社会扶贫工作考核体系,促进各种形式的社会扶贫工作及其责任落到实处。

四、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完成全年扶贫工作各项任务,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市、县两级扶贫系统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有关扶贫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始终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作为扶贫干部的第一责任,把握工作重点,落实政策措施,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务求实效。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谋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勇挑重担,做到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拖、挑战面前不畏惧,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2、转变工作方式,不断增强工作效能。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更加重视扶贫工作,主动把扶贫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民生工程部署中去,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布局、计划实施、配套投入、资源统筹、政策支持和工作目标、职责的落实。要搞好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确保扶贫资金及时到位。要把今年的工作部署、目标任务细化分解,逐项明确要求,规定进度,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要制定详细管用的考核制度和办法,强化督查考核措施,把工作绩效情况与单位下年资金项目安排挂钩,与个人评先评优挂钩,实行奖优罚劣。要强化指导和服务,注意抓点树示范,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挖掘、提炼和总结典型,不断放射出扶贫工作的“闪光点”。

3、加强廉政建设,不断增强自律意识。200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央、省、市及省扶贫和移民办专门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精神,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赣州市将要求扶贫系统的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廉政准则》,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筑牢反腐倡廉这一防线,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扶贫系统是管资金、管项目的权重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全身心地用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为个人牟取任何私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些地方出现这样那样的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现象,甚至个别干部发生了贪污受贿、虚报冒领等违法行为,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我们要自觉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确保不出现任何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上一篇:关于学校抽烟检讨书怎么写下一篇:加盟幼儿园合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