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总结汇报

2024-05-11

扶贫总结汇报(共8篇)

篇1:扶贫总结汇报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xx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二是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目前正在调查摸底全县市场主体的情况,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方式主要为以下五种:一是龙头企业+贫困户,二是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是家庭农场+贫困户,四是专业大户+贫困户,五是电商平台+贫困户。

三是层层落实减贫计划。各乡镇的减贫计划要到村到户到人到年度。工作要做到落实“三化”:1、落实信息化。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网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逐户分析致贫原因,逐条录入指标信息,逐类制定帮扶方案,全方位帮扶,全过程监督。2、落实清单化。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建立脱贫“任务清单”,制定帮扶“责任清单”,形成核查“进展清单”,明确“问题清单”,实行跟踪销号管理。3、落实图表化。制作精准扶贫工作手册,乡镇、村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图及时间表。

四是建立八个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七个政策支撑文件,一是产业扶贫方案(县农业局),二是搬迁扶贫方案(县住建局),三是医疗救助扶贫方案(县卫计局),四是教育助学扶贫方案(县教育局),五是培训就业扶贫方案(县人社局),六是民政兜底扶贫方案(县民政局),七是整合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县财政局)。另外承担村级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力保障等十项重点工作的部门要分别制定各自的行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五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按照四个一批的措施,加大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一要尽快制定政策支撑体系,通过政策的引导来推进工作;二要继续办点示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典型引路的作用,要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三要全面推开,重点突出推进产业扶贫和搬迁扶贫两项重点工作。

六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省政府《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x政办发(20xx)x号要求,以精准扶贫为引领,彻底打破“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化零钱为整钱,集中财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用精准扶贫规划为引导,以重点项目为主导,制定明晰统筹资金的来源渠道、使用平台、资金额度、内容进度、责任单位等,做到内容明确具体、资金流向清楚、责任分工明确。建立“以县为主体、省级支持配合,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资金整合机制,合力推动精准脱贫。

七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对下加强氛围营造,对上加强联络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我县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等方面情况,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扶贫,探索老板捐资扶贫、能人带动扶贫、大户帮助扶贫、招商引资扶贫、部门结对扶贫、合作组织服务扶贫等“六大”社会扶贫模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篇2:扶贫总结汇报

10月11日,教体局机关支部和_村支部开展联建活动,抓党建促脱贫。教体局一行十几人到五顶坡村,和村支部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探讨脱贫致富办法,研究集体发展路子。

教体局主要领导为全体党员上党课,全面分析_的村情,村子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没有污染企业,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的种植生长,且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比较好,以后要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上做文章,做出绿色农产品品牌,为贫困户增收,有利于村子整体脱贫奔小康。

会后,一行人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查看了“五改一增”情况,和大家一起探讨农产品加工销售办法。党员志愿者到贫困户家中宣传扶贫政策,进行环境卫生整理。

当天上午,教体局联合市中医院到_村进行义诊,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双节前,教体局帮扶责任人到_村,和两委干部一起研讨扶贫措施,理清发展思路。

双节期间,_等村的帮扶责任人走村入户,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为帮扶户讲解帮扶政策,送去节日慰问。

扶贫日活动期间,教体局制作宣传版面,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展示扶贫成效。20_年,我市共完成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资助x人次,救助资金x万元。20_年春季学期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资助x人,救助资金x万元。

篇3:扶贫总结汇报

水田乡位于云南威信县东南面43km处,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东与四川叙永县水潦乡接壤,南与镇雄县坡头乡相连,东南与贵州毕节市林口镇隔赤水河相望,北与威信县扎西镇、双河乡毗邻;国土面积45.87km2,最高海拔1657.7m,最低海拔770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145d,年均温度12.7℃,年均降雨量832mm;属半干旱河谷地区,土壤大部分属酸性冷沙风化土。全乡辖水田、龙洞、河坝、香树4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总人口3777户15723人,其中苗族242户1098人,彝族287户1244人;农业人口3752户15373人,有劳动力人口90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6‰,人口出生率8.4‰。水田乡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蚕桑、油菜、天麻、花生等,2007年全乡经济总收入2587.4万元,人均纯收入1206元,人均有粮332kg。全乡90个村民小组中有56个属于山区,有34个属于二半山区,90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57个通公路,27个通自来水,有沼气池72口。全乡农民住房条件普遍较差,砖混结构的只有270户,土木结构的2515户,其他结构的还有875户。

楼上、高坎、青杠、者珠4个村民小组均属于水田行政村管辖,楼上、高坎两个村民小组是当年红军驻扎过的地方,均属“老、少、边、穷”的山区农村。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使得居住在这里的农民世代只能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人均收入在800元左右,与全乡人均纯收入1206元相比差距很大,与全省1300元的温饱线相比差距更大,属于全乡扶贫开发的难点区域,扶贫任务十分的艰巨。

2、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自2001年以来,水田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加,2007年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043元增加到了1206元。二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先后完成了河坝、香树两个省级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并完成了全乡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共投入扶贫开发建设资金500多万元,主要完成了河坝村重点扶贫开发工程、湾子安居工程,以及5个村民小组的整村推进工程,启动了易倒、后山两个整村推进工程。2008年,新建公路4.6km,维修公路8.2km,解决31户人畜饮水工程,发展饲养母猪239头,新植桑园20亩 (1亩=1/15ha),户均新栽植桃、李经济林果0.5亩以上,完成安居工程86户。三是各项社会事业有了进步。全面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全部参加了新农合,一般的小病能在当地得到及时医治,过去因教育致贫、因病致贫的现象有了很大的缓解。

3、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生活来源单一

全乡有97.8%的人主要靠种植玉米、烤烟、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和养殖牛、羊、猪、鸡等家畜维持生活,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无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按低标准脱贫越过温饱线的贫困人口极易因灾、因病等因素返贫。随着云南省温饱线提高到1300元,按人均来算,全乡人均纯收入只有1206元,可以说全部处于温饱线以下。就实际情况来说,那些低标准脱贫的人大多数又回到了贫困线以下,贫困的人口又有所增加。

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存条件恶劣

到目前为止,全乡还有70个村民小组未通自来水,约占全乡总数的78%;未通公路的有33个村民小组,占全乡总数的37%;90个村民小组虽然全部通电,但通电线路老化严重,有许多村时常出现线路故障,用电不正常;住房方面也还有部分茅草房和杈杈房存在。

3)扶贫工作步伐艰难缓慢

由于全乡多是地处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高寒山区,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和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的低矮河谷地带,人口分布呈现小而散的特点,且贫困程度更深,扶贫难度更大,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最难肯的“硬骨头”。

4、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1)明确扶贫工作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从水田乡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一是要继续坚持“稳粮、固烟、壮畜、强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抓好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确保全乡粮食安全;优化烤烟、油菜、无公害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注重畜牧业及蚕桑、水果等经济林果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增强科技措施,提高单产;狠抓样板示范带动,扩大规范化种植;狠抓畜牧业基地建设和品种改良,增强科学养殖水平。三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蔬菜协会、蚕桑协会、养猪协会和水果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并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四是要指导和引导外出务工家庭丢荒土地的流转及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能力。

2)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要与县直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与配合,抓紧对全乡村组公路进行踏勘,制定订详细的全乡公路建设计划,力争两年内实现90个村民小小组组全全部部通通公公路路。二二是是要要根根据据全全县县人畜饮水工程规划,加强与县直有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以水田集镇人畜饮水管网恢复建设为重点,力争在5年内全乡人民人人能饮上安全、卫生的水。三是要继续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契机,力争3年内完成全乡农网改造,使每家每户能用上安全、稳定的电。四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防洪沟渠,保障稳产、丰产。五是加强能源工程建设,水田乡属于半干旱河谷地区,具有发展沼气的良好条件,要按照每户一口沼气池、一只节能灶、一个回风炉的建设要求,合理安排,统一布局。沼气池要按规定推行国家“A型”标准池,改灶、改炉按照规定推行二次进风节能型炉灶设计,热效可达85%以上。六是以整村推进工作为突破口,做好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切实抓好改厩改厕及户间道硬化工程,使广大农村有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

3)抓住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契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花房子革命老区的开发建设是水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扶贫开发、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大好契机。水田乡党委、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切实做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积极组织申报项目,抓好实施。使“红色”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在“红色”文化和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等方面下工夫,促进水田乡旅游业发展。让到革命老区来观光旅游的人能“留得下、玩得好、吃得下、带得走”。以此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4)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新发展

发展龙头企业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发展展,,帮帮助助农农民民脱脱贫贫致致富富的的一一项项重重大举措,已被广泛认可。水田乡党委、政府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资金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围绕水果、蔬菜、蚕桑、养猪等优势产业建设,建立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扶持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技术能人,加大规模化生产,加强对副产品的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广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水田乡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科学、用科学难是全乡农民的普遍情况,是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把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作为今后扶贫工作的治本举措。结合水田乡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搞好烤烟种植技术、桑树种植养蚕管理技术、经济林果栽培管护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使每个劳动力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真正成为爱科学、懂技术、有技能、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凭技能增收。

6)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篇4:总结交流经验 落实精准扶贫

村企聯动,结对帮扶。南通启吾农产品有限公司今年与周边三个村的领导商定,每个村挑选出10个贫困户和低收入户作为企业的扶助对象,实行村企联手扶持,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改变贫困家境。前两年企业利用蚕豆收购、加工等有利条件,通过无偿提供蚕豆种、提高收购价格、进行技术指导等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提高收益。但由于近几年来蚕豆品种不断退化、病虫害频发,蚕豆产量连年下降,贫困户的增收幅度不大。今年,企业拿出一批专有资金,对蚕豆进行原种培植,然后把这些原种全部无偿提供给这些贫困户和低收入户种植,再用高价收购他们的蚕豆,使贫困户的收入成倍增长。黄海滩涂有限公司连续8年为周边三个村的群众缴纳合作医疗费,今年以来,本着“信息互通、大事互商、难事互帮、实事互办”的原则,重点从养殖、经济、助学三个方面进行结对帮扶。如在助学上,公司定向扶助关心下一代工程及贫困学子,拿出几万元钱建起“爱心服务站”,为特困户家庭学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

无私奉献,余热生辉。南阳镇启益养羊协会会长邢耀帮今年已经78岁了,曾经多年担任乡镇领导,退休后工资收入也比较可观,按理说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他总想为社会、为家乡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他想到家乡启兴村还有一些五保户、低保户、身残重病户、净农户、无子女户等家庭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算算总共有20多户。为了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他通过考察调研后,成立了村养羊协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一方面多次到市镇老促会反映情况,申请扶贫资金,另一方面到多家银行争取贷款,今年他又通过儿子担保,到农商银行贷款10万元,分别借给四户贫困户。他的养羊项目连续3年列入市老促会的扶贫项目。今年年初,他通过周密考虑,最后根据其家庭困难状况并且养羊已经达到5头以上的20多户贫困户,分别给予300至2000元的扶助资金,有的帮助买小羊,有的支持搭建养舍,有的支持柴糖机。这些扶助资金虽然有限,但在贫困户中很快掀起了养羊高潮。

利用专长,扶贫一方。王鲍镇庙桥村村民倪忠辉,是市镇两级老促会一手培养起来的致富典型,他种植的香酥芋艿、“双胞山药”、富硒香芋,已经成为启东特色的“地产三宝”,销往祖国的四面八方。近几年来,他把老促会多年来的关心和爱护送给周边镇村的千家万户,帮助许多贫困户走上了富裕之路。今年,在倪忠辉的扶持带动下,周边镇村种植“地产三宝”的农户发展到1000多户。为了让这些特色产业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产业,倪忠辉把“地产三宝”高产栽培技术等资料翻印好分发给农户,还走村串户上辅导课,手把手地传教栽培技术,受益农民达1000多人。保田村仇能昌等6户贫困户,年老体弱多病,家中又缺少劳力,合作镇锦荣种植合作社朱锦荣就派人把他们家的2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麦子,并帮助精心管理。到了收获季节,又用极械帮助收割好、烘干后送到他们的家中。南通龙大食品有限公司和南通博大禽业有限公司是多年的养殖企业,特别是对家禽养殖富有经验,董事长陆俊杰和敖志飞利用这一专长,今年以来分别扶持10多家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发展狼山鸡和三黄鸡养殖,种苗由公司提供,技术由公司指导,销售由公司负责。启东鹏华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蔡辉利用果蔬种植这一一技之长扶持10多个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发展果蔬种植,为他们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龙服务。启东市锦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合饲养奶山羊的一技之长,扶持周边20多户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发展养羊事业。

篇5:学校扶贫工作汇报总结

篇一:龙泉一中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学校党支部、校长室按照调武陟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响应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荆所荣校长任组长,王习庚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会、各班主任、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制定帮困措施,扎实推进帮困工作

我校根据调武陟县教育局扶贫帮困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措施》和《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计划》。根据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班主任工作会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本部千刘发等9名同学为20xx年度扶贫帮困结对对象,由校长、副校长、各处室负责人等一一结对。平时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出色的成绩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四、延伸帮困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

组织了多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这为我校的“人文帮困文化”——学校另一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在20xx年学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篇二:学校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为了积极响应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大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的号召,我校与西渡镇四校结对帮扶,我校是受助学校。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使得我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缩短了城乡差距。现将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密部署。

城乡结对帮扶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这对于提高我校教育就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它作为向高质量学校学习的极好机会,使得此项活动自始至终始按照有序有效开展着。

二、开展各项活动开展,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校长多次向老师们阐述结对帮扶工作的意义。

因此,在受帮扶过程中,我们虚心学习,真诚面对,以心换心,以情促行。在工作中具体做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提高我校办学效益。

1、领导互访,更新办学理念。学期开学初,两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确定工作重点,相互协调,制定帮扶实施方案,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教师互访,取长补短。自开展活动以来我校曾先后派6名教师到对方参观学习,对方也经常派优秀教师到我校指导实际教学,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提高了我校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展示,提高能力。20xx年9月,在学校领导和西渡镇四校领导的关注下,带领语、数骨干教师为我校师生上了4节示范课。简明新奇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4、网络交流,友谊永存。通过一年多的相互了解,使得我们两校之间、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教学方法、解疑释难,使得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心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三、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通过结对帮扶,对我们受助学校而言,收效颇丰,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更加明确了办学目标,不仅提高了办学品位,而且提升了我校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西渡镇四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付出令我校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并表示诚挚的感谢。而我们收获的却是爱心,是知识,是经验,是团结,是友谊,是理解……

篇6:脱贫扶贫工作总结汇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及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设立脱贫攻坚办公室,层层签订责任状,把任务细化到每个干部身上。认真落实“五主”、“五包”责任,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精准识别,保障进村入户结队帮扶落地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政府要求,深入帮扶乡镇__乡开展了遍访、再识别、回访等工作。我局结对帮扶职工共计83人,帮扶户数共计158户。在帮扶过程中,我局干部职工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分析其脱贫方式,并结合我局工作内容加大对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政策宣传,鼓励其创业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等。20__年1月,我局干部职工按照要求开展了遍访贫困户工作,3月开展了第一轮回访工作,4月开展了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7月开展“遍访贫困户第一次回访”工作,全面完成县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

(二)认真开展结对帮扶,确保扶贫脱贫工作精准发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654321”任务规定,明确结对帮扶贫困户,将责任明确到人。制定脱贫计划,将扶贫措施落实到位。选派了3位干部分别到帮扶乡镇__乡__村、__村、__村任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派驻第一书记的作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按期脱贫,与全县同步实现小康。

(三)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提升贫困户就业技能

依托就业培训中心,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意愿和当地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就业创业能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半年来,针对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共培训282人。

(四)送岗位上门,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

我局利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收集了25家企业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2700个,将适合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岗位送到贫困家庭,动员其转移就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根据服务行业带动就业效率高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转向家庭服务业就业,组织其就近参加服务培训,掌握服务业上岗基本技能,同时,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和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家庭服务企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家庭服务企业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

(五)完善政策,确保精准扶贫

按照《精准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就业工作方案》和《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调查,摸清返乡人员和搬迁人员的就业创业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大力促进其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对困难就业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并给予岗位补贴,激励贫困高校毕业生积极到企业和基层单位就业等有关政策。积极宣传社会保险政策,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339人办理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数1755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99.73%。

(六)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

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全局干部职工能够按照要求进村入户,做到“精准、精确、精细”,我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1+10”配套政策文件,利用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脱贫攻坚工作,使干部职工了解“33668”、“654321”、“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政策,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三、存在不足及下步打算

虽然我局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离县委政府要求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工作推进缓慢;二是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贫困人口对社会保险政策不了解;三是存在部分干部职工帮扶贫困户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详细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制定有效帮扶措施。

篇7:乡镇扶贫工作总结汇报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从乡镇到村组到贫困户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扶贫工作总结汇报,欢迎借鉴!

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X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

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其中高压,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X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我乡扶贫攻坚进程,结合市扶贫移民局统一安排部署,现就我乡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全乡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人口3130人,耕地面积3211亩。XX年,万源市分配我乡贫困人口总数620人,实际录入620人,贫困村2个,实际录入2个。我乡识别出贫困农户199户,贫困人口数620人,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出贫困村2个(杜家坪村、道子坪村)。XX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8户、52人。XX上级下达我乡年预脱贫指标101人,已分解落实到各村,并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制定了脱贫计划和措施,确保年底完成脱贫指标任务。根据全市统一调度扶贫资源的安排,市法院定点帮扶我乡2个贫困村,市法院对2个贫困村都相应制定了扶贫规划,在资金、技术、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各村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并上报市扶贫移民局备案。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xx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各村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加大落实力度,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建5个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为主体的驻村工作队,分别进驻5个行政村,将精准扶贫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协同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按万源市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要求,经乡党委和政府召开会议充分讨论研究,制定了《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实施方案》,提出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指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了镇政府领导,相关部门配合,乡政府负责,村支“两委”具体落实的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机制。

(三)层层落实,部署周密

XX年6月6 日召开了xx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部署会暨培训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全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5个行政村成立了由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小组,确保了我乡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在8月底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四)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

为确保此项取得实效,做到有章可循,和民政沟通,衔接民政部门的低保和五保数据,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四项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我乡结合“两项制度”,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把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老弱病残等明显弱势群体人员的家庭优先纳入贫困人口范畴,然后根据调查收入低于新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对拟定贫困户由村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对拟定的贫困户进行最少不低于7天的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评议、公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组织抽调的调查组人员在包村领导带领下迅速进村入社到户,按照“入户调查,村组评议,乡审核”原则,达到摸排全面,调查详实,登记准确,定性合理,全面实行阳光识别确认,确保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甄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五)广泛宣传,培训到位

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主动采取“以会代训、全程参与”的方法,着力抓好了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基本知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奠定了优良的群众基础。同时,基于农村广大贫困群众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差,特别是一些特困群众不识字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各村成立宣传小组,上门逐户面对面宣传讲解,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使他们真正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主动性。贫困户识别期间,我乡举办各级培训班2期共80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的干部共20余人,向广大农民朋友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极大地推动了我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工作主动稳妥进行。

(六)加强督查,确保实效

我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深入5个村督查指导,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需要解释的进行耐心解释,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6月份以来,我乡派出多批次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深入村社,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抽检了5个村的18个社共199户贫困家庭,对照农户申请表中的数据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通过村干部反映、向附近村民了解情况以及到贫困户家实地察看、询问等多种方法核实,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实现了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让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贫困农户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是个别村社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贫困对象识别程序混乱,导致工作推进缓慢。二是个别村社宣传发动不够到位,部分群众存在认识偏差。在工作开展期间,不少农户认为被确定为贫困户后会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别是在信息采集环节需要贫困户提供银行账号。三是一些村干部作风不扎实、工作不细致。一些干部为了减轻工作量,填报数据不够细致,也出现个别有关数据错误。

(一)档案归档,完善数据库。由于我乡的扶贫建档立卡相关的档案资料较多,我乡将安排专人负责,继续完善档案数据库。

篇8:扶贫总结汇报

一、麻栗坡县的基本情况

为山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若无提高,麻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居云贵高原,土地面积2395平方公里,其中99.9%为山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总人口2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0%。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42年。全县辖11个乡镇,包括96个社区和村民委员会,共192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为25.2万人,占总人口的91.6%,耕地总面积28.5万亩,属于山区农业县。2008年全县人均GDP仅58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879元,目前麻栗坡县有贫困人口10.95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6.83万人。全县的公路通车里程为2836.5公里。其中省道53公里,县道724.2公里,乡道336公里,村道1493.3公里,专用公路184.2公里,尚有384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乡村公路多为土路,晴通雨阻。县内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其中尤以交通、农田水利和文化为瓶颈。水利设施只能保证28%的农田灌溉,大多数农田靠天吃饭。D级校舍危房2.68万平方米。有25个村卫生室无专业用房。

二、理论回顾:贫困的层次和表现

人们对贫困的认识可以说依循了三个层次:生存、人文和能力。这个认识是在人们的反贫困过程中逐渐深化的。

贫困首先是一种从生存角度考察的经济现象。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基本贫困和相对贫困三种。绝对贫困是指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极端缺乏;基本贫困是指生活资料虽然能维持基本生存,但生活状态仍然不足以维护人的生存尊严,不够体面;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而言,一直低于平均生活水平一定程度的生活状态。人们从生存的层次来认识贫困,这时的贫困是一种经济贫困,也就是不能“获得仅够维持体能所需要的最低必需品”,一般人们往往把它转化为一定的收入数量,即划定一个贫困线。贫困线是一个关于收入、消费或者说是对产品和服务可得性的门槛,在门槛之外的人们即被认定为穷人。

从人文的层次来认识贫困,是对贫困的考察和度量中加入了健康、教育、营养等发展因素,贫困的含义于是拓展为人文贫困,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贫困,即收入贫困(最低收入和支出水平的贫困)、权利贫困(缺少本应享有的公民权、政治权、文化权和基本人权)、人力贫困(缺乏基本的人类能力如识字水平、足够营养、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等)、知识贫困(缺乏获取、交流、创造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从能力的层次来认识贫困,就是在人文贫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贫困的根源。这就需要把贫困视为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据此将反贫困的政策视角从直接的改善生活质量拓展到提高获取收入并摆脱收入贫困的能力。

贫困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所具有的共性可以分解为三个要素:低收入、人力资本的缺乏和经济上的脆弱性。毫无疑问,贫困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往往是较低的。收入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发育程度(与产业发展和交换规模、就业有关)、价格水平(消费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特别是劳动力价格)和劳动者供给水平(劳动者数量)。贫困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一般都比较低下,与之相关的产品价格也不稳定,劳动者供给水平较高但质量较低,都会影响到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和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二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区分了五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人类能力,分别为:、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力、进行各项文娱体育活动的能力、创造力和应付非均衡的能力。人力资本缺乏说到底是这五种能力的缺乏,它引发的收入贫困和人文贫困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证明,人力资本的积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本不仅包括知识、信息、教育、思想、技能、观念,也包括精神状态、卫生健康等等。人力资本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且,人力资本积累又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它具体体现了收入分配差异的长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受教育年限的长短能够反映出上述各种能力的大小。同时,作为人力资本另一重要方面的营养和健康,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长期经济发展的度量。贫困不仅仅意味着入不敷出,除了经济上的低收入之外,贫困还意味着无力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因为每一次变化——无论是自然灾害、疾病等外部的危机灾变,还是试图改善境遇的自我努力——这些都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成本,一旦人们缺乏足够的承受力,其结果只能是被巨大的成本拖回旧日的生活窘境。我国目前有不少脱贫家庭,因为疾病、儿女接受非义务教育等原因返贫。

三、麻栗坡县的贫困要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自然因素。麻栗坡县地处偏远边疆,交通不便,低等级道路比重大,道路利用率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耕地面积有限,表土层浅,土质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居住分散,特别是与越南接壤并占全县总人口66%的18万居民,分散在1385个村小组,平均每个小组还不到130人。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农业的外延式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产量不高。依靠农业来实现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可能性很小。

经济因素。麻栗坡县和许多贫困县一样,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规模小,农副产品的商品率比较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很低,产销服务体系不完善;县财政收入保证正常的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都十分困难,凡有建设项目必靠上级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5006万元,总支出达到60278万元,其中80%来自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民间资本短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积累不足;劳动者的思想观念、认知能力和职业技能均相对落后。

在经济因素中,特别需要强调的一个方面是资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广义的资本包括了诸多内容,如生产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在贫困地区收入水平低下从而带来生产资本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为贫困家庭提供小额贷款并予以指导性使用就变得十分必要。

制度因素。国家的一般性扶贫政策,对于麻栗坡县这样一个集“边、少、穷、山、战”为一身的地区来说,其作用可谓杯水车薪。比如,国家一般性的扶贫资金,在其使用上会受到省、市、甚至是县的层层排序筛选,最终能够落实到最边最穷地区的资金数量比较有限。制度说到底是通过某种事先安排而诱导人的行为,正如扶贫,如果单纯地“授人以鱼”,以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为目的而“下毛毛雨”,势必会影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又比如,良好的组织体系可以使分散的“小农经济”转化为“大农经济”从而发挥集约生产专业经营的优势。

四、针对麻栗坡县的扶贫建议

1.发展大农业生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在粮食作物的种植中,要加强管理,以深耕细作来提高产量;在经济作物的种植中,注意选择品种和品质,有关部门要增加诸如品种改良和苗木栽培的帮扶力度;养殖业除了增加猪羊牛数量外,还可利用水面增加鱼类养殖;开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增加其商品化程度。

2、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劳动力素质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它与劳动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观念、体力、技能等密切相关,而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是衡量劳动者能力和能否实现就业转移的综合指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领域会越来越窄。更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当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率先转移出去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若无提高,必将对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率提高产生严重影响。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修路是当务之急。第二,抓紧进行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第三,加强医疗卫生宣传治疗保健。

4、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脱贫致富的过程。

参考文献

上一篇:猪场防疫消毒顺口溜下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课第二框_《两代人的对话》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