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2024-04-2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精选12篇)

篇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济宁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汶上县实验小学 张丹丹

2014年12月11日—17日,各县市区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和小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我也有幸参加。会上,我们听取了张玉丽、王春光和董计霞三位老师的视频说课,这三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我受益匪浅;听取了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专家报告。邹城市杏花春小学张虹霞老师和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的耿燕老师分别作了《在键盘上敲出信息教学的华美乐章》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交流发言。最后,市教研室王宏老师作了总结,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进行了指导。我就这次教学研讨会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汇报。

12月11日共听了3节视频说课和两位教师的交流发言。视频说课是教师根据其省市优质课的视频,说其备课、试讲、磨课等的过程。第一节,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张玉丽老师的《画正多边形》,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内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探索新知,获得本节课知识。我们都知道程序设计语言是按照一定规则设计的高级计算机语言,学生初接触时会感到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命令意义,会使用即可。在小组评价环节,张老师制作的小组评价量表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各小组的成绩在任何阶段都一目了然,使学生有了竞争意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效率。第二节,济宁市和平街小学王春光老师的《画几何图形》,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王老师首先从新旧教材的对比来实现课堂的创新,备课充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教学思路(算法—编程—验证)和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清晰明了,目标明确,如在导入环节:采用谈话导入法,师,同学们平时使用电脑最喜欢干什么?生,游戏,由此打开教师自制的“停车入库”游戏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玩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效果较好。用计算机程序语言“代替”自然语言,继而引入编程的概念,学生也较容易理解。第三节,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董计霞的《艺术字体扮漂亮》,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三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董老师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渗透了雷锋精神,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和讲解演示法,并通过逐步增加闯关游戏的任务难度,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完成闯关比拼,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较好。三位教师丰富精彩的视频说课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意识到与这些教师的差距,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这些老师学习,首先课堂教学中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其次教育机智有待提高,关注细节不够,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教师交流发言部分,首先是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耿燕老师作的题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发言。耿老师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具体课题讲解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其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娴熟的示范,富有成效的小组合作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需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兴趣,时常更新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兴趣。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课堂有效,使新课程改革渗透在教学中!同时,耿老师也提出了她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一是为学生放开网络的问题不好控制,二是如何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其次是邹城市杏花村小学张虹霞作的题为《在键盘上敲出信息教学的华美乐章》的交流发言。张老师从教师业务成长的角度讲述了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一要明确责任,稳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要潜心研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三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要且教且思,在反思中提升专业成长。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学习张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多读书多研究多关注学生多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12月12日,听取了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专家报告。作为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的执行主编,王老师分析了2013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立意和独特性、教材栏目的设定意图。新版教材的创新点在于其以信息需求为内容核心,以技术认知应用单元为模块,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实际应用为基准;教材栏目设定新颖:①新发现:为范例教学,原则上不讲,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②去探索:为教学重点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③一点通:为解答疑难或点拨关键操作环节;④加油站:提供操作技巧,为技术提高插上飞的翅膀,此环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⑤知识卡:既能学科学、文化,也可学到相关的英语。王老师对教材的讲解让我对新版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教材,设计分层教学,让大多数学生学会基本操作,使有余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宏老师从信息技术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和课题研究方面进行讲解,并在最后对这次研讨会做了总结。课堂教学设计:导课,内容要与教学内容高度关联,时间不超过三分钟;调控课堂的手段,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言的停顿以及肢体语言并用,关键是教师上课要有激情,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有高潮;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点由易到难,不同的知识点、操作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要注意此环节不是只有教师讲,要积极地去启发和引导学生,防止填鸭式教学;学生操作演示安排及在操作演示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分具体情况,一般可有这三步组成:作者制作意图、学生对该作品的认识和教师的点拨;白板(黑板)、大屏幕和网络教室的使用问题等等。关于课题研究:首先课题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课改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研究的义务。王老师对课堂设计和评价的讲解使我明确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总结心得,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亲临其境学习专家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优秀的课堂案例,为我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篇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2013年 3 月 17-18日,临沂市信息技术研讨会在临沂沂州实验学校举行,我们信息组2位教师在领导的组织安排下,赶赴现场观摩学习,有机会聆听了优秀教师的讲课。我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好每1节课,积极收集各位参选教师的讲课素材。17日我们听了4位老师的优秀讲课,18日聆听了两位信息教研员的评课以及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我们的收获很大。

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次研讨会的心得。

一、深入挖掘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有的讲课教师对教材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灵活、创新地处理,没有墨守成规地重复运用教材提供的学习纲要,而是深入挖掘教材,根据课本中要学习的内容,大胆的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删减和增添,课本中的操作实例基本上都没有用,使之更合理更有效地适应学生的知识学习,培养训练信息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重视情境创设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讲课教师各显其能,有的教师通过讨论当前正在发生的时事或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的教师利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通过精美图片的展示或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s丰富多彩的效果图,引发了学生对photoshop的极大好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课堂学习效果的保证。

讲课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制作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素材或导学案,在上课前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边探究学习边练习巩固,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明星照片被PS过、心形计数、1寸照片设计等等素材,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和体会身边发生的大事,通过学习进行数据分析。丰富的练习素材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内容,使学生每次练习都有新鲜感,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比较好的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倡导小组协作。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市三五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好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间和机会。同时倡导小组协作,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并让他充当“老师小助手”的角色,来帮助本组内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上台给大家演示操作。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活而不乱,学习氛围浓厚,真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面积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从鼓励学生角度出发,重视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是新兴的学科,学生的兴趣点高,同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习中的信息反馈显得十分重要。有的教师主要是利用课件中评价系统完成对学生活动掌握情况的反馈;而有的教师是通过学生为主体的练习,中间穿插的评价或最后的评价,及

时的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中及时调节自己课堂进度,以使相关知识内容得到更好地落实;还有的教师采用的实物奖励的方式。虽然评价的方式不同,但都从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肯定学生的学习。

课是优秀的,效果是明显的。结合平时的教学,引发了几点思考: 1.教案真的没用?

教案普遍的被认为是一种无效的劳动,放弃了手写,改用打印稿,更多的时候在检查的时候突击搜集整理。教案即教学设计,是备课的结晶,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前奏。优质课诞生于优秀的教学设计,每次讲课比赛前都需要大量精力去准备,研究教材、搜集素材、调查学情、设计教法学法、突破重点难点等。要想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设计即教案,看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准备充分的,设计准确精细的。

2.课本教材真的适合学生?

课本的教材设计已经过严格的组织和设计的,汇集了很多专家的智慧,不容置疑是合格的。经过几年的使用,许多老师普遍认为:课本并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纵观我们课本的内容,许多地方不紧凑,有的章节内容太多而复杂,有的内容太少太简单。很多授课教师在教材研究上突破了这一点,整合教材知识内容,抓住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合,使之更适合我们的教学和我们的学生。我们应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以初三信息技术考试为方向,深入研究教材,确定学习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有效的整合教材资源,不断的进行补充和拓展。

3.小组合作怎样才能有效?

小组合作是上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总体来看合作的并不到位,虽然有的气氛热烈活跃,但没有怎么合作,只是几个同学凑了一块,说说论论。问题太简单,没有合作的价值,或者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合作。更多的是提供了上课说话的机会,当然更别说效果了。有的教师准备的问题很好,让学生小组合作出题目,各自独立完成,再合作检查完成情况;还有的任务布置后,完成快的同学检查小组的其他同学,互相帮助,直到都完成为止。这样小组合作有价值,有效果,能共同提高知识技能。

篇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有效案例———创设情境的呈现]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小学生的特点当然是爱动、好玩,不会对枯燥的教学感兴趣。如果我们将信息技术教学放在一个生动、轻松的情境中,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就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丰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力,即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笔者2014年有幸参加了在杭州市举行的2014年“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研讨观摩会,其中江苏连云港丁兆岩老师执教的《插入图片》一课,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创设情境教学理念,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厚,信息技术知识和趣味并存, 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介绍了我的家乡连云港的桥,现在丁老师到你们杭州,想知道你们杭州动物园有哪些动物?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动物。

课件出示:

1鼻孔朝天,尾巴长长,脸色铁青,毛色金黄。

2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3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穿山越岭跑,灵敏又轻巧。

4猫脸熊身,似猫非猫,似熊非熊,还拖着一条粗大带彩色环纹的尾巴。

学生很兴奋地分别猜出了是金丝猴、大象、梅花鹿和小熊猫, 丁老师相应出示了前面三种动物图片而没有出示小熊猫的动物图片。

(片段点评:根据小学生爱好动物的特点,创设了认识动物的情境,一下子就拉近了两地师生的距离,为教学插入图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师:我还是想象不出来小熊猫的样子,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出示任务一:将“小熊猫”的图片插入到文档之中。要求:在老师提供的介绍小熊猫的Word文档素材和导学案中插入小熊猫的图片, 让介绍小熊猫的文章美起来。)

(片段点评:结合猜谜语出示相应动物图片的情境,设计教学任务,把插入图片的教学设计融入学生迫切需要认识动物的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插入图片的方法,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师:在插入小熊猫图片的时候,你们发现图片有点大了,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一下,找出你的解决办法,可以参考学案中的内容。 (课件出示任务二:调整图片大小,适应版面。要求:图片大小合适, 版面美观,让介绍小熊猫的文章图文并茂。)

(片段点评:继续结合认识小熊猫的情境展开调整图片大小的知识延伸的教学,使整堂课的知识学习和情境创设浑然一体。)

……

本课教学给单调的插入图片的教学设置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认识动物小熊猫来进行教学,顿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观摩老师学习。

[案例解析———创设情境的原则]

丁老师执教的《插入图片》这一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引入学习情境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了自主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成功,妙在巧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那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良性功能,避免情境创设误区,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

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相适应。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感受,提高学习质量。此案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欲望更多地受兴趣影响,老师抓住孩子喜欢动物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的教学情境“猜谜语识动物”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因此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同时,抓住他们感兴趣的事例。

2.真实性的原则,情境的创设要为教学服务

脱离真实情境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常常“沉淀”为不具备实践作用的“惰性知识”或“惰性技能”。强调真实性,就是 要使学生对构建的情境产生学习的沉浸效果,主动地建构知识。此案例情境为新知识教授和巩固练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插入图片的知识点融合在认识动物小熊猫的情境中, 贯穿整节课,从图片的插入、图片的大小调整到图片环绕方式,驱动了所有的教学环节。由此可见,真实性原则必然以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更好地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知识的正迁移。

【策略探究———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个理想的情境能像磁铁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给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怎样根据所授内容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创设情境的尝试:

1.巧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既然他们爱玩游戏,我们何不通过玩游戏来掌握所学知识呢。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指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学生选择扮演警察,从键盘中输入显示器上出现的字母,输入得越快,就越有可能捉到小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键盘指法,而不再是老师一味地强调要抓紧练习,让课堂变得枯燥。又如,“千课万人”观摩会上,杭州保俶实验学校的王理老师执教“初识Scratch”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玩Scratch小游戏,自主体验Scratch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Scratch的欲望,到最后用Scratch软件制作小游戏。整个教学环节如行云流水,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见把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寓于游戏情境中,学生的智力会在玩中得到开发,在娱乐中学得知识,也为今后的学习活动埋下快乐的种子。

2.巧设竞赛情境

小学生天性爱表现,喜欢争强好胜,通过竞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竞赛无疑是激发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创设竞争和成功的平等机会,恰当地开展有趣的比赛活动,消除学习的枯燥感,延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千课万人”观摩会上,福建厦门人民小学危财金老师在教学“巧用自选图形”一课中先把班上学生分成4组,每闯关1次,由小组长到黑板前向上移动代表自己小组的飞机,几次任务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效果好,学生只要看飞机有多高就知道了。每个学生都非常在意自己小组的飞机飞得有多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拼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竞争意识强烈,贯穿于课堂始终,教学效果如期达成。当然,在竞赛时也应该注意正确引导、合理控制,无序的竞争是低效的。

3.巧设故事情境

每个儿童都爱幻想,喜欢听故事,创设具有趣味性、想象性的故事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引导他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把知识融入故事中,再配上生动、唯美的多媒体课件,能较快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推向高潮。例如,“千课万人”观摩会上,温州石坦巷小学的林美珠老师执教“初识Scratch”一课,林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美妙的太空图,并用柔美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带着小猫一起来到太空中遨游。对于太空,学生有太多的想象空间,真想走上去看一看呢,想象的翅膀就跟随老师飞向了浩瀚的太空。学生自主带着小猫,研究走法,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角色行走的指令,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很不错,赢得了观摩老师的称赞。

4.巧设生活实践情境

生活情境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真实的感觉,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可以变“单调乏味”为“多边互动”。

以上策略只是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所进行的有效尝试。其实,创设情境并不拘泥于此。现代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勇于尝试基于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各种情境教学,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在宽松、参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巧设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实现互动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于生活实际。结合越城区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的实例,进行有效的剖析,提出良好情境所应具有的三项要求,并从生活实践、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五个方面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以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篇4: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新研讨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面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且也没有形成既定的教学方法和较成熟的教学模式,这一切都给工作在一线上的信息技术教师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作为一名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多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特别是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的一些小尝试,略谈一下心得体会。

一、先讲后练,讲练结合

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二、练中求疑,重点解惑

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重要得多。在操作实践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主动地思考,教师再重点解惑,这种教学模式较为重要。当然,教师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去操作练习。

三、力求生动,唤起情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学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步调一致,重点演示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五、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节课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使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六、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中学生是个独特的群体,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很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一般来说,对学习内容弄懂了,有了学习成果,就有了自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高涨。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个辅导过程中,教师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训斥学生。

七、分层教学,重在落实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

篇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2011年5月19日—22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主办的2011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要求每位参赛选手先在会上作10分钟的发言:阐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理念、方法、效果,然后在接下来的10分钟内回答评委、专家、参赛老师的提问。这对于参赛老师来说是一种考验,它不但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有灵活的应变、理解和表达能力。不仅仅要说清楚自己对参赛课的理解还要能看懂、看清楚别人的课。并能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整个会议始终沉浸在浓浓的学科研讨气氛之中„„

通过这次学习交流研讨,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精心推敲各种教学设计,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体现实用、便捷、有效、自助的现代教学技术特点。

这节课在探究图形的旋转性质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再引导学生各显神通,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在学生作图有困难时,教者利用电子白板的透明度调整、旋转、标注、连接器等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旋转前后的三角形以及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为学生有效地探究旋转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还利用几何画板的智能交互和实时数据显示功能,先后变换旋转前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中心的位置、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动态呈现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夹角度数等数据,既有力地验证了学生的结论,又让学生感受从“变”到“不变”、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规律。这一设计也让听课人耳目一新。

教者还利用白板软件内置的直尺、量角器、圆规、连接器等多种数学工具,直接、直观地测量或截取线段的长度、度量角的大小,从而清晰地呈现作图的过程与结果。例题的研究中,教师根据作图步骤,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数学工具在白板前进行作图,作图操作完全透明,不仅丰富了师生、人机互动的方式,还使学习更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再次个人感觉如果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能及时的进行电子白板的操作那么这节课就显得更为流畅了。

篇6: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在南城区阳光中心小学举行

12月27日,东莞市第二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南城区阳光中心小学举行。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各镇街辅导员共一百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一开始,大家参观了学科带头人吴新平老师、杨君老师的个人展板和南城区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色资料。接着,东莞市第二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南城区宣教办的吴新平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课题为《让繁琐变方便——重复命令》的logo语言新授课;长安镇乌沙小学杨君老师则向大家展示了一节画图课《有趣的七巧板-图形的翻转与旋转》。课后,两位老师分别作了教学反思,其间大家踊跃发言,研讨交流。

针对这一年来的工作,吴新平老师和杨君老师分别作了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汇报。其后,东莞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黄振余老师向大家作了题为《教师 课堂 研究》的专题讲座。黄老师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从“我们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我们需

要怎样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我们需要怎样的职业境界”四个方面,指导、勉励大家坚守信息技术课堂,走好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此次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研讨活动,让全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受益匪浅,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更有信心搞好教学活动,使我市的信息技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市信息技术研究员黄振余老师点评并作专题讲座

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吴新平老师上展示课

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吴新平老师作课后反思、工作汇报

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二批学科带头人杨君老师上展示课

篇7: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信息技术教育成为社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内容,成为改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是推动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标、实施新教材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有力保证。

2008年,各学校紧紧围绕顺义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及学校的信息技术计划,分别从学校实际出发,切实、有效的开展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学校信息化工作,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问题,进而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管理

各校按照顺义区“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各校根据本校特点,建立健全电教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岗位到人,加强统一领导。

明德小学作为新建学校,特别重视制度的保障作用,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研讨下,先后制定了《信息室工作人员职责》、《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cmis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等,为今后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风小学根据学校一校三址的自身特点,成立了三校区精英汇集一堂的东风小学信息技术工作小组,对三校区的信息技术工作统一管理。在任务明确、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技术设备、电教资源、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初步形成校内资源共享、人员通用的规范局面。

二、开展信息化工作

1.加强硬件投资,创建高标准的数字化校园

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投资是关键。在顺义区教委的支持下,各校纷纷投资为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满足一大批一线教师的需要。李桥中小自投60万元,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和多媒体编辑机、购置了电子显示屏和电子白板。龙湾屯中小为每位教师配备2GB的U盘。板桥中小投资9500元,购买并安装一套80用户江民杀毒软件网络版,有效地保护了计算机和网络的正常工作。

2.加强软件建设,构建教育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许多学校为适应学校管理和教学需要,搭建了校级网络交流管理平台、校本研修平台。

龙湾屯中小、大孙各庄中小都与首师大合作研制了集合学校资源展示、教师研修、转移研究实施项目、学校教育教学准段、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综合性校级管理平台,得到了学校干部教师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有效的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学校研究式文化氛围的构建。

河南村中小依托网络资源和教师电子备课平台开展了教学设计网上研讨、课堂教学网上评优、教学课件网上评优、案例论文网上评优的系列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经验总结实现了老师的学习实践深入研究,得到了学校教师的热情参与,为教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天竺中小利用网络与龙湾屯中心进行异地网上语文学科教研,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互动、对话交流、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方便快捷。建立 “学生成长乐园”,为学生搭建了学科网络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李桥中小通过承担《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农村小学生说话能力策略的研究》的题研究,教师有了一定的研究意识。课题组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一些相关的教学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所发挥的功能,说话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天竺小学引进了电子白板技术推动校级课题研究,对全体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倡导教师将白板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知道学生自主学习。

马坡中小加强信息技术科研工作,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网络环境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切实使课题《信息技术的运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的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

4.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各学校组织了内容丰富、实用的各种培训。培训效果很好,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了应用。学校的培训力求深入到每一名教师,使教师们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和上网技能,一批骨干教师可以熟练使用软件制作课件,在网络上获取有用资源。

东风小学为了使现有信息技术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笔记本电脑的是用于保养、北京教育资源卡使用、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安装使用、家校通信平

台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远程摄录系统的使用与放映、交互电子白板的使用等多种内容的培训,极大的提高了教师们应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实效。

在培训的基础上,赵全营中小启动了区级骨干教师做课观摩研讨活动、家长进课堂活动,把教师的培训成果展示出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5、加强学校网站、网络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应用北京教育资源卡。

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和获取方式是信息化的内容和实质,各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根据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不同服务要求,建立了类型齐全、信息丰富的校本资源体系。

河南村中小开发了庞大实用学科资源库、备课资源库、课件点播资源库、教案裤、试题库、学生成绩库、视频点播库七个小本资源库,网内可供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资源已达400GB之多。

西辛小学提倡教师电子化备课,每位教师的电子资源包括:个人电子成长档案、教学资源下载、学习资料、可见、电子教案、反思、教育案例故事等,学校定期检查评比,收集。

李桥中小对校园网站进行改版,内容更加丰富,分为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家长频道等六个板块,学校网站成为家校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快捷、方便的重要通道,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品牌效应日益凸现。

为更好的使用北京教育资源网中的教育资源,鼓励教师使用教育资源卡,大部分学校都对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培训,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空港小学、板桥小学、后沙峪中小等6所学校资源卡激活率为100%,6、进一步推进CMIS系统的使用,做好学生卡发放。

信息技术在学校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范围已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继续教育,尤其是CMIS工作,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空港小学是新建校,学生情况复杂,学生较为分散,还有不少外地生,学生不是同一时间到校报到,给学生的信息录入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精心设计工作流程,逐一实施,保证了学生的信息准确无误的纪录在系统中。

张镇中小对班主任进行了CMIS录入培训,组织做好数据录入与校对,做到及时更新,规范操作。并将学生卡的用途、功能及使用方法打印成家长通知书,发放到每位学生家长的手里,让每一位学生家长对学生卡更加了解,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7、抓住活动,创造成绩。

各校不仅组织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而且重视市、区的一些活动。

针对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尹家府中小成立由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电脑作品制作小组,坚持每周一活动制度。本学期又了很大的突破。

东风小学、尹家府中小、后沙浴中小参加市机器人竞赛活动,分别取得市级奖项。木林中小、天竺中小等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在第二届“绎络杯”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中获奖。

东风小学、马坡中小等学校部分教师在北京市全国教育技术“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三、信息化工作中的不足及今后设想:

1、校园网建设初期的设备依然应用在学校的工作中,但是这些设备老化损坏的现象日益突出,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另外各校网管员往往一身兼多职,工作多,任务重,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障。

2、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教师制作课件的创新性不够强。

3、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坚决杜绝利用上班时间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领导干部形成合力,分片负责,引领教师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篇8: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1 历史问题分析

我国教育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相比, 约落后10-15年, 信息化并未真正渗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 特别是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发展多年,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单项到综合。自2000年来, 众多高校购买了大量的企业应用软件, 如:财务软件、ERP等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实践教学有促进作用, 但存在的大量问题亦众所周知。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是企业提高作业效率的工具软件, 非教学系统, 主要应用在训练学生操作技能层面, 其实质均是工具的学习, 例如ERP系统, 实际是企业应用系统, 系统将管理逻辑隐含在后台, 是固化了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的工具, 其不可逆, 非教学系统, 如此原理之下学生只是操作单据等待输出结果。亦由于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初衷, 无法实现子系统之间及与教学系统之间数据传递。

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呼唤, 高校作为人才的孵化器, 不该仅仅让学生学习技能操作层面的应用软件,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实践教学发展的今天, 再集中购买一批企业应用软件, 是不可能达到高起点的建立教学环境设计思想的, 大量的零散软件也无法保证在应用过程中真正实现学校的实践教学建设目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建设, 其实质应是通过“知识点级、课程级、专业级、专业综合级, 走向跨专业、综合性的建设”, 每一阶段都是基于前面的积累, 它符合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和走向, 而不该是所有专业训练内容的综合。业务处理应用工具软件进行专业级教学和学生训练是可行的, 综合能力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部分工具软件作为岗位技能训练或专业训练。

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以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与手段方面的改革创新, 培养“社会发展实需、市场发展实用、岗位中实战”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实践教学创新, 从学生的角度讲, 可依托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仿真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进行虚拟企业经营实训, 学生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与现实接轨最真实化、最低成本、零风险的具有社会层面的、行业层面的、企业层面的、岗位层面的各类体验和训练, 得到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和锻炼, 不仅完成专业训练和学习, 更是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专业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从教师的角度讲,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价、教学观测、教学资源, 这5大部分与实训内容、实习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及实践教学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3 实例

实验室开设的“跨专业综合实习”实践课程, 是面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大环境、现代服务业崛起的大趋势、以及现代企业对人才专业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借鉴模拟军事演习的设计思路,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从真实商业社会的角度出发搭建一个仿真的经济环境, 通过对典型制造企业的部门与岗位模拟、全业务流程与完整的社会经营环境模拟,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未来就业的经济社会环境, 通过全业务流程的参与操作认知岗位能力要求, 通过经营、对抗了解并思考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并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和对外交往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 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整合, 将人才培养共性要求与专业类人才培养个性要求相兼顾。

3.1 博弈

10余个专业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国际贸易、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 的百余名学生, 组成数十个公司, 仿真数十个机构, 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博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研究的潜能。

3.2 实景

在工作环境仿真、工作业务仿真、业务单据仿真的竞争环境内, 配合案例资源库, 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经营案例, 有经营成功的案例, 也有经营失败的案例, 无论是哪一类案例, 均给予了学生启示和教益, 在实景的环境中去体验成功与失败。

3.3 角色扮演

仿真公司的管理团队由多名成员构成, 每一个成员都在仿真公司管理团队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判断、去决策, 去处理各种交易关系和人际关系, 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大锻炼, 自身的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3.4 协作

同一仿真公司的管理团队由多名成员组成, 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业务、账务处理由多人协作完成, 学习过程中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协作式运作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

3.5 讨论

仿真管理团队的任何一项决策, 任何一个举措, 均产生于团队成员的充分讨论与协商。讨论、辩论甚至争辩, 既可以互相激发、彼此启发, 也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3.6 激励

在仿真运作过程中, 指导教师有意识设定一些陷阱, 引诱学生出错, 让学生感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挫折体验, 推动学生在错误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激励学生专业化、实用性技能的学习。

3.7 验证

在仿真运作开始阶段由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 指导教师根据各企业与机构的创业计划书, 对各个仿真运作团队的决策、管理活动, 进行实时点评、专题点评、阶段点评, 在点评中实施指导, 在指导中进行点评。该方法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专业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发现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素质、验证经营理念。

3.8 轮换

在一个实习周期内, 让学生轮换模拟岗位, 不仅从专业出发, 而且从学生兴趣出发, 深入到仿真的服务行业, 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两个角度认知行业、认知企业、认知业务, 从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 便于从业时更能理解同事的工作方式方法, 从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4 结语

篇9: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研讨

一、概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及途径方法

1.基本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指的就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学科教学的品质与效率。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整合不是把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去,在此基础上支持学科教学、服务学科教学。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我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视信息技术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充当学生学习工具。

2.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系统论,二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三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其中最核心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又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三个小分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又可以分为教育传播学、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数学教育理论等内容。

3.途径方法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主要有三种方式:(1)视信息技术为学习对象,即转变以往单纯培养学生某一学科知识的方式,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其他学科能力作为整体整合目的。(2)信息技术作为老师教学工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出不一样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后续思考、评价教学、反馈意见等流程。(3)信息技术充当学生学习工具,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采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资源,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价值。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三种教学模式

1.情境演示型

情境演示型教学模式一般应用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初级阶段,多是由教师个人自行分析规整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图、文、声、动画的演示课件,动静结合、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从而为学生创设出趣味多多的教学情境,最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决知识难点,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妙用信息技术编织明晰的知识脉络,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出清楚明白的数学知识框架。

比如,老师在讲授“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开发的课件“正弦函数的复合变换”,清楚明晰地为学生展示函数由y=sinx到y=Asin(ωx+φ)+n的变换的全过程,将“横向伸缩”“纵向伸缩”“横向平移”“纵向平移”这几种函数图形变化形式进行随意的转换与变动,最后还可以利用“重复播放”这一功能再次播放整个函数的变换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正弦函数”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

2.沟通合作型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高中数学教学完全放置在空间自由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便捷和高效,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迅捷与便利。“沟通合作型”这一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不过此处的沟通合作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成效方面远远超过了传统教学中分组讨论,使“教”与“学”的沟通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比如,老师在讲授“统计”这一大章内容时,老师可以借鉴此章中“结婚年龄的变化”这一统计活动的形式,尝试开展一次“高中生晚上入睡时间差异”的统计活动,由老师组织班级学生走进校园展开调查,做好数据收集的工作。如此大量的数据,单纯依靠人力进行统计极其繁重,此时老师便可以分配给学生具体任务,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完成整个统计活动的数据整理、分析与统计,在师生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数据整理工作,进而完成整个学习任务。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娴熟使用,整个数据统计工作才能变得简单易行,“沟通合作型”教学模式才能开展得顺风顺水。

3.自主探究型

处于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此种模式也更好地“解决了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在“问题空间”中积极探究。

比如,老师刚刚解释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便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a>1时,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函数图象是否会相交?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老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几何画板》在统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ax与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象,并将底数a的值设置为可变量。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以后,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亲自调整a的数值,从而观察得出问题答案,答案为可以相交,且有一个或者两个交点。这种“自主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诠释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彰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要点分析

1.做好整合前期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催生的产物,它经历了发生、发展直至成熟的全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与此同时,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它需要老师与学生两个主要对象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从而推动整个整合过程不断前进。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给老师充分的实践和空间去适应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培训老师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要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态度,引导他们适应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从师生层面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2.教师主导地位不可更改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真正将学生推向了课堂主体的位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使如此,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放弃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优质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现如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经笔者个人的审察发现,学生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课堂学习中拥有极大的自由空间,他们能够很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但也更容易陷入盲目学习、沉迷网络的问题现象,此时便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因而说教师课堂主导地位不可更改。

3.平衡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是一种新型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整个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享受,因而受到广大高中生的追捧与欢迎。但必须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必须把握好“度”,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同样如此,所以,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务必要掌握好节奏和尺度,学生自身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绝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把握好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平衡点可谓是极为重要的。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改进、革新、实践,从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优化问题。应该明白的是,这个课题在进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意外情况,但如果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现代信息技术定会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朝着正确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李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袁明珠.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蔡茶米.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篇10: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1、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大部分学科都是在教室进行课堂教学,整日不变的学习场所已经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学生非常喜欢体育课、信息技术课、音乐课等,可以离开教室,可以“透气”!又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偏见,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不少学生甚至老师都有着这样的偏见:信息技术就是让学生轻松的学科,让学生玩一玩是正常的,造成学生只想着玩游戏,聊天……因而,信息技术课对学生来说就是上机玩的课,就是讲话课,就是轻松课!

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认真对待信息技术课呢?

我们组就从平时教学时时提醒学生。如:在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让学生认清楚我们的课,不是电脑课,而是信息技术课。在学生脑海中,电脑主要用来玩游戏的,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课说成是电脑课,那就会降低学生的重视程度。

2、学科特点的原因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每一堂课总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教师一个人也不可能照顾到他们每一个人,因此需要学生互帮互助,这样课堂的纪律就很难维持。况且,上过计算机课的人都有体会,只要上课一不留神,就很容易错过老师讲的操作,而看老师演示操作,本就很容易分心。

如何解决学科本身的特点,带来的困难呢?

经过组内的讨论,我们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通过“任务”让学生单独自主探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再让学生相互讨论,让他们的思想相互碰撞,产生火花。再此基础上,我们再进行教学。

3、教学设计的原因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兴趣,没有很好地处理教材,不能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不能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内容上。如果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完成,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却不知道做什么;如果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太难,学生完成不了,忘而却步,失去了信心,不想做,就会把兴趣转移到其他容易实现的事情上,如游戏,上网等。

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挑选的“任务”。如何挑选“任务”呢?

我们教研组定时开展教学研讨,组内教师自主备课,然后上公开课。课后征对选择的“任务”集体讨论、交流,一起出谋献策。经过集体讨论后,上课的老师整理、改进,再次上公开课,再次点评、讨论,精益求精。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师组成了一个教研组,平时有老师开课,我们组内每个人都能够一起听课、评课,并且讨论时有的从信息技术考虑,有的从科学考虑。我们也尝试着用上科学课的方式,来上信息技术课。除了组内公开课之外,我们还一起观看录像课,有信息技术课,也有科学课,有时还看数学课堂实录。理论知识是教学的基础,我们会去网上找些知名人士的教学理念,一起学习,并且还会围绕某一个课堂进行“理论支撑的探讨”。平常的聊天内容,也会围绕教学中的困难展开,有时竟会争得面红耳赤。

篇1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的深入开展和实施,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我校于10月8日——10月15日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研讨课活动,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总结下:

一、课前准备

参加研讨课讲课的每位教师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课件准备实用性强,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然后是备课细致入微,每节研讨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了课前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交流,大家集思广益,解决了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疑问和困惑,也彼此学习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经验,也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二、课堂亮点

刘春月老师注重情境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每一个生字前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无论是猜字谜语或者是数学题的出现,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余”字的学习,教师通过数学题、顺口溜、还有“余”字的象形字理图,使学生透彻的理解了“余”字的意义,掌握了“余”字的写法。

刘洋老师平时对学生训练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不仅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总结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还使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教学用具使用性强,学生易于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英语学科预习难度大,但孙晓明老师凭着丰厚的教学功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课堂气氛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丁玉娟老师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年月日”知识探索的全部过程,通过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平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全年的天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求异、求佳的思维。

三、课后反思

活动结束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同学科研讨。在评课时,大家不分彼此,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各抒己见,直言不讳,从组织课堂技巧,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语言是否科学规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提出见解,不仅能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还能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学研讨氛围空前热烈,每个人在这种相互合作中感到了集体的智慧与大家庭的温暖。

四、听课情况

本次研讨课共有十二节课,校级三节,组级九节,老师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进行听课,撰写听课、评课记录,这是对我校教学工作的最大支持。根据教务处的记载统计,除了上课教师外,多数教师都能够按照要求按时听课,提出表扬。

五、存在的不足:

1.个别课堂整体时间控制不好,出现提前下课或者拖堂现象。

2.学生合作学习与展示的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3.课堂常规有待加强,学生学习习惯还需进一步养成。4.个别教师没能及时听课。

总之,通过这次的研讨课,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达到有效整

合。

最后,非常感谢在活动中付出辛苦的上课教师;还有刘中岩主任、付振峰老师,为学校研讨的三节课进行了全程录像和摄像,为这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还要感谢所有听课的教师,正是由于你们认真听课,认真做好评课记录,支持教务处的工作,才使我们这次的研讨课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篇1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西张门小学 李卫华

从2017年至2018年,我一直担任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最开始的不知怎么教的新教师,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引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拼音打字时,要先学习指法。为了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并准确记忆指法要点,我采取利用《金山打字》软件进行打字比赛的方法进行教学,看谁的成绩好准确率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很认真,一节课下来,学生指法也轻松掌握了,同时,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抓住重点,精益求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如在讲五年级Flash《孙悟空变变变》时,教师先把自己做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开启新课。首先要把孙悟空变公鸡的方法精讲给学生,并让学生依此方法操作练习,学生很快很高兴地完成了。于是,我又提出,孙悟空会72变,你们还想让他变成什么样?自己做一做吧!通过学生自己的创新和实践,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大部分学生便能随心所欲的制作形变了。

4、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上一篇:喷油正时问题的话下一篇:零能耗住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