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中的

2024-04-25

论西游记中的(共6篇)

篇1:论西游记中的

内容提要: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下面从西天取经的方面来概述孙悟空形象的特点。

提纲:

一、继

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二、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三、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孙悟空形象是动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猴子机灵敏捷、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的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这一形象十分生动逼真。

正文:

《西游记》①这部小说长期以来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喜爱。它具有特殊的情节,独特的风格,神奇的人物。就其人物而言,除唐僧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外,其余几乎都是神佛妖怪之类。他们打遍了上中下三界,似乎与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所塑造的每一个形象,又都那样具有魅力,使我们并不感到生疏。其性质又颇与古代神话传说及寓言文学有所不同。所以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专名之为神魔小说。

小说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步展开情节,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如昏聩而又刚愎自用的玉皇大帝、慈善而富于人情味的观音菩萨、善良坚定朝佛而又软弱无能的唐僧、质朴老实的沙和尚、吃苦耐劳而又集馋、懒、贪、色于一体的猪八戒,特别是在众多的艺术形象中刻画得最精彩、最成功的“斗战胜佛”孙悟空。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他在花果山水帘洞居住.自小儿学做妖怪,称名悟空,凭本事,挣了一个齐天大圣。只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愆。如今脱难消灾,转拜沙门,前求正果,保我这唐朝驾下的师父,上西天拜佛走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洞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倘若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镇②。所以他是作品中的真正主人公,关于他的艺术形象,集中体现在作品中的“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部分。可以说“大闹天宫”是他个人的英雄传记,“西天取经”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当他大闹天宫失败后,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经过五百年的镇压后被唐僧救出,同往西天取经,此时,他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人物3。在重重的困难面前,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善于和各式各样的妖魔作斗争。在西天取经路上,唐僧离了他就寸步难行。猪八戒和沙和尚只是他的战斗助手。因此,他的艺术形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真可谓是形形色色、神通广大,有的来头还不小。但不论是什么样的,只要是妖魔,孙悟空都不放过。凭着那双炼就的火眼金睛及时识破他们,消灭他们。悟空与妖魔的斗争有时也常处于下风;有时是师父、师弟被妖怪摄去;有时是被妖怪夺走了金箍捧以致“叫化子没蛇弄”;有时甚至是自已遇到生命危险。如在小雷音寺被关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在火云洞被红孩儿的三味真火熏得晕厥;在车迟国与三位充当国师的妖怪斗法;在火焰山三调芭焦扇等情节都充分体现了悟空遇到困难从不气馁、从不服输、依然抖擞精神,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象唐僧那样,一听到有妖怪,就“坐个雕鞍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挫不动,打了一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也不象猪八戒那样爱说丧气话。孙悟空他还有一股韧劲,深入巢穴,纠缠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战斗风格。他在扫荡妖魔的斗争中,为了杜绝后患,他不仅奋力斗杀妖魔,而且追根寻源,要从根本上消灭妖魔再生。在取经途中,面对有些妄图想吃唐僧肉使自己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从而破坏取经事业的妖魔,有凭恃妖术欺骗百姓逞其狙狯之奸的妖魔,有取媚当道,欺君误国,阴谋篡夺帝位的妖魔,有占山为王,大施威虐,荼毒百姓的妖魔,还有其他出于不同目的自

私的,鼠窃狗偷式的各种妖魔。尽管这些妖魔形态不一,变化多端,悟空都同他们纠缠到底,不制服他们就决不罢休。比如:在盘丝洞,唐僧被蜘蛛精从肚脐中冒出的丝绳吊在房梁上,悟空为救师徒,同妖精进行了斗争,蜘蛛精也顾不上吃唐僧肉而逃跑。悟空救出师徒后,于是一把火烧了盘丝洞。当他们行不多远,师徒四人见了一座道观叫“黄花观”,便进去休息,不料道长

乃盘丝洞妖怪的师兄,女妖逃离盘丝洞后正在此躲避,得知唐僧师徒在此经过,女妖便向道长哭诉了事情的经过,并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道长听后,取毒药沾在红枣上,又将红枣放入唐僧师徒的茶杯中。唐僧、猪八戒、沙僧未加提防,饮了茶后中毒倒地,幸亏悟空机警,没喝那杯毒茶,于是与道长打斗起来。七女妖也赶来助阵,悟空拨下一把毫毛变成无数悟空同妖怪们斗争到底,打得女妖们直喊“饶命”。悟空勒令老道送出师父和师弟,不然就打死这些蜘蛛精,女妖忙求老道赶快放了唐僧他们,可老道却说要吃唐僧肉,悟空闻言大怒骂道:“既不还我师父,且看你妹子的下场!”说着挥动铁棒,把女妖打得稀烂。接着又与老道战了几十回合,道长见不是悟空的对手,就剥下衣裳,从两肋下放出万道金光将悟空罩住,悟空变作穿山甲,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正在悟空不知所措之际,得到黎山老姆毗蓝婆婆相救,于是悟空救出了师徒,又将道观一把火烧成了灰烬④。因此,如果悟空跟妖怪斗争的次数越多,他的战斗欲望就越强烈;他跟妖怪纠缠得越久,斗争的经验就越丰富。也正因为悟空的这种机智,勇敢,百战百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到西天取经后他终于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

二、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天产石猴”,他出世后,就在这仙山福地里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的本性使悟空在传统束缚面前显得桀骜不训。他闹了龙宫,向海龙王强索兵器来武装自己。又闹冥司,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一笔全勾。他不承认神的王国的任何权威,见了玉皇大帝只是唱个大喏,自称为“老孙”。他第一次闹天宫起因在于发现弼马温是最低级的官吏,感到自己受了玉帝的愚弄,便心头火起,打出南天门,并且干脆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当玉帝第二次骗他上天庭,给他盖了“齐天大圣府”,他却每日云游四海,到处交朋结义。蟠桃盛会没有请他,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神的谲诈,索性把天宫闹得一塌糊涂,反了出去。即使天庭的大兵压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来面前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后来,众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投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来烧炼。七七四十九天,只炼得他火眼金睛,趁老君开炉取丹,纵身而出,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打得他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他更进一步叫玉帝让出天宫,宜称“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最终孙悟空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泡猴尿,亵渎了威严的神佛⑤。参加取经时,他是先讲条件,观音菩萨才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因此,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佛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众佛祖中,他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最糟。大闹天宫时,他将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亲自将他放在丹炉内外死拼炼为丹药。而在取经期间,悟空与太上老君虽不再有矛盾,但两人显然还心有余悸。如第三十五回金角大王作怪,悟空降了他们,拿到了妖怪的几件宝物------葫芦、净瓶、扇子、绳子。刚行不多远,太上老君就忽忽地追赶来,:“孙行者还我宝物。”悟空得知两个妖怪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当面责问老君:“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⑥在杨家村,当悟空错杀了两外强盗后,唐僧在荒坟前念祝“…...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孙悟空攥着铁棒往那坟上捣了三下,祝道:“遭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一差二误,将你打死了,尽你告到那里去,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齐天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⑦对人间之王,他更加蔑视。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三、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取经途中,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唯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除妖要么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事业,要么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所以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比如: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祭赛国,悟空从万圣公主手中骗到了舍利子和九叶灵芝,活捉了龙婆和公主,使金山寺又重见霞光万道,祭赛国也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安宁;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民除害,这种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举措不是典型的江湖好汉特色吗?

四、孙悟空形象是动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猴子机灵敏捷、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的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这一形象十分生动逼真。

孙悟空是一只天产石猴,首先他具有自然的属性: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说他是猴,因而猴子的生物属性真实而又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身上。他的外形是孤拐面,凹脸尖嘴,两腮无肉,罗圈腿,拐子步,活脱脱的一副猴子相。在黄风岭王老者家借宿时,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鬼”。在宝林寺,僧官一见他就说“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⑧。尽管他能七十二变,都改变不了部分的自然属性:一是猴子尾巴,在与二郎神打斗时他变成庙宇,尾巴只得变得旗杆立在后面,结果被二郎神识破;二是猴子的红屁股,第四十三回唐僧师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悟空变做小妖去救,而八戒一见就道:“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悟空忙走到厨房,在灶底摸了一把,将两臀擦黑。八戒看见笑道:“那个猴子去那里混了一会,弄做个黑屁股来了。”尽管如此,妖怪还是从中看出了破绽;三是猴子的本能,悟空听菩提祖师讲道,“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孙悟空是人,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勇于斗争反抗等社会特点,乐观诙谐以及好胜好名、好戴高帽子等性格特征他一概具有。并且他“一生受不得气”,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不知足而异想天开地追求一种“超升”三界之处,跳出五行之中,不要阎王老子暗中管着的更加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于是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这些完全具备了人的社会心理。如:盘丝洞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浴。孙悟空想:“我若打它呵,只消把棍子往池中一搅。打便打死了他,只是低了我老孙的名头。常言道‘好男不跟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他不肯打,于是惹出以后不少麻烦。在火焰山悟空三调芭蕉扇,因“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以得意为喜”,反而被牛魔王变作八戒,把他刚从铁扇公主那里弄来的芭蕉扇又骗了回去,“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鵮了眼睛”。误事就误在他重视“名头”及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不及细察而麻烦。还有他爱不分场合地捉弄八戒。在狮陀岭,悟空叫八戒去打头阵,“把绳儿扣在他腰里,撮弄他出战”,“呆子手软,架不住妖魔,急回头叫:‘师兄不好了,扯一扯救命索,扯一扯救命索。’”悟空闻言,“转把绳子放松了,抛将去。”⑨以致八戒被妖精捉去。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的本性。孙悟空又是神,他战胜困难,克敌制胜,都是凭借“降龙伏虎,踢天弄井”的手段:七十二般的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和手上使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如果没有这广大的神通,天宫无法闹,妖魔无法除,“英雄谱”和“创业史”都无从创造出来。所以,他是一个猴、人、神三者融洽的艺术典型,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在取经路上,悟空与妖魔的斗争,不仅凭的是神通,还凭借着“心比比干多一窍”的机警和聪明。无论妖魔如何伪装,都逃不过悟空的火眼金睛,比如: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妪、老翁,三戏唐三藏,都被悟空一一识破。对付最厉害的妖怪时,他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就是钻进妖怪的肚子里去,在里面“跌四平、踢飞脚,竖蜻蜓、打秋千”,疼得妖怪满地打滚,满口求饶。等他决定钻出来时,知道妖精乘机要咬,便机警地先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俯首就缚⑩。有时为了迷惑妖怪,他善于变化角色:从孙行者到者行孙、行者孙。以假为真,把妖怪愚弄得不知所以。既而取得了妖怪的宝贝,降服了妖怪。等等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令人感到新颖有趣。而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天真烂漫的少年人的性格特点,反映了被压迫者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劳动人民要铲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因此,这个形象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注释:

①陈刚主编的《西游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②原著第二十回。

③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1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4月第2次印刷。

④原著第七十二回。

⑤王强的《中国古典文学卷》下册第1041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⑥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108——1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4月第2次印刷。

⑦原著第五十六回。

⑧原著第三十六回。

⑨原著第七十六回。

⑩与⑥同。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篇2:论西游记中的

摘要:《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写“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塑造较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 论述这一形象.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保持桀骜不逊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孙悟空发扬和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热情;孙悟空不为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

关键词:孙悟空 追求自由 报打不平疾恶如仇 战斗意志 英雄本色

《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是我国许多“神魔 ”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虽是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本书扑朔迷离的内容下,隐藏着对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抨击。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它以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着笔最多的是孙悟空,尤其是前七回,作者是集中力量来写孙悟空的,特意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正义勇敢的形象.正是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而且.正因为这是一部幻想性的神话小说,它比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因此,在这里我就孙悟空的形象加以详细阐述。

从我国文学史上的神话创作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神话英雄的形象.他的艺术形象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从开头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共七回的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他本是一只”天产石猴”,出世后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

齐寿,“终于这美猴王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孙悟空大闹龙宫,索得了如意金箍棒,他又想到上面还有一个”阎王”管着,又闹幽冥,将生死簿上的猴属姓名一笔勾销了。于是,他返回了花果山,自在称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欢欢喜喜的生活着。龙王和冥王奏明玉皇大帝,可玉皇大帝在这” 天生圣人“面前,显得那么懦弱狼狈,他听了太百金星的主意,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本来也作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顿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缴失败,只好认可他封的尊衔,于是他又”欢天喜地“的快活生活。英雄的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于是搅散蟠桃会,偷蟠桃,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追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孙悟空在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生死大战,大败天兵,高举叛逆的旗帜,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大打出手,一支金箍棒打得 ”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毫无俱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他时而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战,时而大耍腾挪变化的手段跟敌手周旋。一会又变作一条鱼儿,游入水中.他可以变麻雀,变水蛇,变花鸠,甚至可以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象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 眼睛变做窗棱,以守为攻,准备等真君一进庙便一口咬住.不料因为猴子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被真君识破,他又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了,这一下连真君那”凤眼“也看不清他到哪去了.原来孙悟空根本不把李天王布下的”天罗地网“当一回事儿,他已经用隐身法冲出营围,变作二郎爷爷模样,驾云到灌江口真君庙里接受鬼判们的”磕头迎接“了.直到玉皇大帝请来了”佛法无边“ 的如来佛,才算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一而再地大闹天宫,并不是对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天宫的统治秩序发起的挑战,而只是因为自身的自由遭到了威胁.但当孙悟空为维护自由而进行反抗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甚至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可以说,追求彻底的自由,生活欲望和个人尊严的充分满足,反抗一切压制,这在现实环境中虽然不可能实现,却是人性中最根本的要求;只要社会思想较为开放,它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西游记》的前七回,正是以神话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心在心理上这种不尽合理,却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向往。

文中那些情节发展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孙悟空那机智,勇敢, 乐观,诙谐的性格和变幻莫测的本领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取经途中,他仍然保持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不论是权威.神灵.还是凶恶的妖魔他都不放在眼里。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前来效劳,若稍有不服从就嚷到”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众佛祖中,他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最糟.大闹天宫时,他将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亲自将他放在丹炉内外死拼炼为丹药.而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他对人间之王,更加蔑视.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民主要求.还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末祖师为孙悟空起名之后,作者加写两句诗,评论悟空的名字:”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什么是”打破顽空“呢 ”顽空“指”牢固的天空“,意指这个天子皇帝统治体系;”打破顽空“就是寄希望于孙悟空来搅翻那腐朽无道的朱明皇帝统治系统.”悟空“要以谐音”勿恐“来理解,指首先要去掉恐惧的心理,不要害怕,才能够去履行”打破顽空“的行动,也可认为”孙悟空“应谐音为”孙勿恐“。事实上后来确实去实践了作者”打破顽空“意愿的英雄孙悟空也正是先做到了天不怕, 地不怕,龙王不怕,国王不怕,阎王不怕,佛祖不怕,神鬼不怕,妖孽不怕,无任何恐惧,去与统治体系做斗争,充分体现了革命精神.事实上,直到取经完成之后,修成正果.孙悟空要求师傅取下”紧箍咒”.这个要求不仅是孙悟空追求自由的心声,也是作者为人民追求自由的呐喊.3

从这些说明孙悟空追求自由的精神还未泯灭,更集中体现了他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作者正是按照这一愿望来塑造孙悟空形象的。

二,发扬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孙悟空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勇敢和叛逆的行动里,那么在后期作品中就更深,更广地表现他无穷的智慧,坚定的意志和见义勇为的果敢行动以及矢忠于事业的诚挚坦荡的胸怀。作者为了体现了孙悟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所以在这里,取经事业所描述的主角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

一路上师徒四人受尽了各种磨难,孙悟空不仅要冒着生死艰难降伏妖怪,保护唐僧,而且头上还带着受治的紧箍咒儿,在降妖除魔时,由于唐僧肉眼凡胎分不清是人还是妖,孙悟空偶尔一不小心还要被唐僧念紧箍儿咒,疼痛难忍.可是就这样, 孙悟空却从没想过要退缩,一直忠心耿耿.自从接受了这取经事业的重任以后,就全力以赴的为完成取经事业而奋斗。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憎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先变做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子,诱骗唐僧,正当要对唐僧动手时, 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后,劈头一铁棒,不料,狡猾的妖精丢下变身,使了个”解尸法”,把假尸首打死在地上.唐僧误认为孙悟空打死的是人,不是妖精,一气之下念起了紧箍儿咒, 悟空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无辜的人,取经来何用 你回去罢!悟空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 悟空听到这话后,连忙跪下磕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 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做骂名.“就这一席话果真管用,说服了唐僧.唐僧饶了他一次,这表明孙悟空是一只非常机灵的猴子,有情有意的猴子,虽然唐僧错怪他,可他并不记恨,相反,脚踏实地的保唐僧去取经。再说那妖精第二次又变作个老妇人来欺骗唐僧,当妖精问起唐僧:可曾见过她的女儿时,唐僧还理亏不感回答,可见他此时并不相信之前孙悟空打死的是妖精。悟空却认得那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不想又让那妖精跑了 ,把个假尸首又撇在路旁.唐僧一见,二话没说念起紧箍儿咒;足足念了二十遍.后说:”你是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悟空道:”师父又叫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 4

不相应处 “悟空道:”实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四万七千群妖, 头带的是紫金冠,身穿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人.自从涅盘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 退下这箍子.“这愁坏了唐僧,没办法只得再饶了孙悟空一次.这一段对话在显得孙悟空那么可爱,顽皮,象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儿的同时也有一点表现了他的忠心, 想尽一切办法去难为唐僧,也是为了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狡猾的妖精又变作一个老公公,在这第三次的较量中,孙悟空所承受的痛苦就更大了.妖精在”得知“ 所谓的妻,儿都被孙悟空打死后,便大骂唐僧等人,激孙悟空动手,迫使唐僧再次念紧箍咒.孙悟空在忍着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仍然要与妖精作战,并将妖精打死在地,表现出孙悟空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勇往直前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他卫护唐僧的赤胆忠心.白骨精现了原形化做一堆骷髅.孙悟空总算松了一口气,唐僧也信了孙悟空,不成想那猪八戒从中唆嘴道:”师父, 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杀,怕你再念那紧箍咒,他使用了障眼法,故意化做这个模样,掩你眼目哩.这时,唐僧不分清红皂白,逐悟空走.悟空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 你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下流无耻之徒.我去!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你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悟空一听此言,止不住伤情凄惨.唐僧执意要驱赶孙悟空,悟空一片忠心不被理解,悟空拔了三跟毫毛 ,吹口仙气变了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唐僧不受,在无可挽回时,他坚持向唐僧行礼拜别.还特意叮嘱师弟要小心,”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当他忍气吞声回花果山时,小说写道:大圣在那半空里看,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可见,悟空是个有情有意之人,即使身在花果山,心却随唐僧去完成事业.孙悟空在这个事业里肩负了一切重担.保护唐僧需要他,坚定”信心“需要他.连唐僧都发出过”西天这等难行“的低调,猪八戒更是经常要分行李跑回高老庄,只有孙悟空一往直前,永不退缩.就是在被红孩儿火烧,险些弄得火气攻心的生死关头,也不灰心,就是被金大王几次套去了金箍棒,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救出唐僧,甚至被唐僧两次逐出,受尽闲气,他也依然忘不了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终 5

于还是满腔热情地自动回来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体现了孙悟空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

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立了大功,最后自己也成了神,修成了”正果.“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献身于理想和事业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反映了被压迫者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劳动人民要解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因此孙悟空形象一直以优秀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流传千古,铭刻人心的。

三 孙悟空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

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胆.有才.有识。

取经途中,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 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唯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除妖要么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事业,要么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 ”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 “。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比如:在比丘国,孙悟空得知通天河的”金鱼精”为祸一方,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孩的心肝煎药,悟空为民除害,与八戒变成陈家的小儿小女,充当妖怪的”口中之食”,最后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个孩子的性命.这种敢于牺牲的精神,苍天可鉴.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 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 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在和妖精一场恶战之后,为乌鸡国除去了妖怪,还乌鸡国一片乐土.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 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 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可见,孙悟空并非胆小怕事之徒,降妖除魔已成为己任.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 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 6

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民除害,这种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举措不是典型的江湖好汉特色吗? 作者为揭露批判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形象,寄托了他的政治思想,并且借助这个神话英雄手中的”斩邪刀“,对封建社会里那些腐朽黑暗的种种妖魔鬼怪进行扫荡.那些妖魔鬼怪,有的是自然界的险阻和困难的神化,但更多的是象征危害人民的社会恶势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孙悟空这个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反对黑恶势力压迫人民的思想.孙悟空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哪里有不平,哪里压迫了他,他就在哪里”造反,"真是一个有胆.有才.有识.疾恶如仇.是非分明.敢于斗争的英雄人物形象。正是这种刚正不阿,不懦弱的英雄气概,吸引着广大读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唯有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将永远启迪和激励着当代及后世的人们。

参考文献: 1.李希凡《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 年版。

2.《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C].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版。3.周先慎《明清小说》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年1 月出版。5.西游记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篇3: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塑造

1、他敢于斗争, 藐视所有的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

他原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 孙悟空一出生就从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府的拘束, 在仙山福地自由自在的生活, 由于他将龙宫的主人老龙王都唬的胆战心惊、就连地下的冥王看到他都磕头作揖, 进而自己封号喂“齐天大圣”, 还高喊着“皇帝轮流做”的口号, 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界、水界、冥府人间、佛界等最高权威, 都在他面前不屑一顾, 这样的无法无天、敢于向一切的最高权威进行挑战的反抗精神、为了追求向往的自由生活, 就是主人公塑造的艺术形象特征之一, 这种精神和特点就表达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的要求。

2、具有很鲜明的爱憎特征

孙悟空仇恨一切的妖魔鬼怪, 他对受尽苦难的百姓存有一颗善良的心, 就像故事中在车迟国的众僧所所赞扬他专秉忠良之心, 铲锄人间不平之事, “济困扶危, 恤孤念寡”他为500名无辜的僧人解除了灾难, 孙悟空将白鹿精降服, 从妖怪手里救出了一千多名孩子的姓名, 他三调芭蕉扇, 将挡在阻止师徒西行的火焰山上的火熄灭, 这些行为不仅帮助西天取经打开了西行的道路, 还解救了人们的困苦和磨难。另外他对师傅一直都委曲求全, 哪怕受尽怀疑、委屈, 仍然还尽心尽力的帮助唐僧西天取经, 并且对师傅一直都是始终如一的关心和保护。而对二师兄八戒偶尔会挖苦、欺负和讽刺, 但这些行为都是善意的, 目的就是更加团结的协助唐僧西行取经, 当他面对害人的妖魔鬼怪时, 却毫不留情, 在三大白骨精时, 尽管师傅误以为他杀好人, 而默念紧箍咒, 导致悟空疼痛难忍, 即使在这样的情形下, 孙悟空还是顶着除恶的决心来将妖怪打死, 从这些特点上不难看出, 寄托了古代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决决心。

3、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洞察一切的眼力和头脑

在菩提祖师处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 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练就了火眼金睛, 在老龙王那讨得如意金箍棒, 这些本领成就了他神通广大的本领, 但是他从来不因为这些超凡的本领而放松警惕, 而他却能够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下敏锐地发现疑点, 他善于观察和了解、还善于动脑运用各种会, 战术来降幅妖怪, 他一直都是无往不胜, 他的斗争艺术和智慧, 一直凝聚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智慧, 到现在还激励和启发、教育着人们。

二、孙悟空的喜剧性

1、从悟空的长相上来说

天生就长着一副很丑的模样, 但是在师傅心中, 认为他生的就是一副“丑相”却与“妙相”是相差很远的, 随着悟空各种行迹的变化, 在原来丑相的下面变化成别的“异像”但是在师傅的严重却成为了一种“妙相”当唐僧认为的“妙相”在面对所有的妖魔鬼怪时, 此时的“妙相”又被唐僧看成及其威严“法相”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 这个有趣的长相才被唐僧看成“法相’另外, 悟空的其他师兄弟的长相也很丑陋, 但是相对比较给师傅留下的印象都没有悟空深, 当悟空本来的“法相”在出现在师傅面前时, 师傅才会露出自然的笑容, 因为他只有看到悟空的“法相”时, 他才会很安稳的坐在白龙马的马背上, 因此, 悟空的丑相在外人眼里看成“丑相”还是“妙相”都有了价值性可言, 无不给以一种快意之感。

2、孙悟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从孙悟空自身来看:自从他出生后, 就在仙山福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他应有的生活状态, 真是逍遥快活, 享尽人间的天伦之乐。而从他的自然属性方面来讲, 这种自由是猴所具有的天性。自然的天性就决定了他应该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之中, 任其自然生活。这是他作为猴类应该欣慰的。他的这种民主的思想是极其崇高和伟大的。所以, 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胆识和魄力。这样来看, 他的自由已经从个人的生活自由转化为精神上的自由。

3、孙悟空的动作让人感到幽默

能给人以欢笑。例如, 在《西游记》第二回中写道:“孙悟空在旁闻讲, 喜得他抓耳挠腮, 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又如在第七回中, 孙悟空竟然在如来佛手缝中撒猴尿。从而, 我们也就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的这些语言、动作, 证明了孙悟空就是不同于一般现实中的猴子。但是, 他是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反映者和表演者, 时刻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存在。同时, 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无可厚非的深刻印象。

三、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1、被压五行山下理想自由的完全破灭, 是他悲剧性的开始、“大闹天宫”, 孙悟空的悲剧开始登上舞台。

“他以前过的‘不伏麒麟辖, 不伏凤凰管, 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 自由自在的生活’”早已在如来佛的五行山下化为泡影了。那么, 他的那种自然天性被完全扼杀了, 这和我们现实中的那些被人的意志所拘束的猴子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与他前边的喜剧相比, 岂不显得更加悲吗?

2、被压五行山下, 个人价值遭到毁灭。

沧海桑田、悠悠岁月, 在五行山下一压就是500年, 而500年后让他出山的唯一条件就是保唐僧取经。这种强加意志的要求不得不使他答应。然而, 那种为实现自身的自由价值还是未能实现。从而, 他也就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抗意识荡然无存了。我们进一步来说, 他的个人价值最终还是遭到了毁灭, 真是“悲”哉!

四、结束语

《西游记》以本身的价值, 取得了中国文学史光辉的地位。孙悟空的形象创造, 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奋起金箍棒, 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 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四川美术出版.2006年。

篇4:论《西游记》的法制文化价值

一、《西游记》所反映的法制沦丧状况

从《西游记》产生的时代背景上看,《西游记》成书于元末明初,正是社会动荡非常激烈之时,加上当时贪官污吏横行,导致了法制的沦丧。关于元明时期的法制沦丧,还有不少记载。明初学者叶子奇的《草木子·杂俎篇》揭露说: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向人讨钱,各有名目。属官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人事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遣奉使宣抚循行各道”,处理赃污官吏18473人,冤狱5000余件。

《西游记》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制沦丧状况。《西游记》所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为魔,众神告诉孙悟空:“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什么常例钱。”常例钱是没名堂的勒索,从中可见大小妖怪为非作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通天河的妖怪,每年要吃一次童男童女,如果不给他吃,就来降祸生灾;牛魔王的兄弟霸占落胎泉水源;驼罗庄的蟒蛇怪,不但吃牛吃马,还会吃人;朱紫国碰上妖怪赛太岁,不给他送压洞夫人就要先吃国王,后吃众臣,将满城黎民尽皆吃绝;比丘国的国丈用小孩的心做药引,还要吃唐僧肉……这些妖魔恶霸,使得民不聊生。

在这样一个法制沦丧的社会中,地痞流氓和土豪恶霸横行霸道,百姓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例如,宝象国的公主被黄袍怪霸占,孙悟空替原国王除妖,打败奎星变的妖怪,想方设法救了公主。再如,第四十三回孙悟空制服水黑怪后,怒斥这妖怪:“你怎么强占水神之宅,倚势行凶,欺心诳上,弄玄虚,骗我师父师弟?”取经路上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它们都是为害百姓的。借佛法而言政法,小说中所写的妖魔鬼怪残害百姓,正是人间社会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的真实写照。

二、形象“转化”体现的法制理想

小说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孙悟空作为《西游记》最重要的主人公,其形象的转化,对于理解作品“惩恶护法”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大闹天宫的“不法之徒”

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孙悟空劣迹斑斑,不遵守法律。小说的第三回写他到龙王那里强要兵器,梦游到森罗殿在生死簿上勾了猴类之名,还棒打幽冥界,惹得龙王和阎王到玉帝那告他。小说的第五回写他利用职务之便,偷吃了蟠桃和仙丹。搅乱天宫后,孙猴子回到花果山,玉帝大怒派十万天兵围剿,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个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他却毫无悔改之意,把天兵打得落花流水。蟠桃会被搅了,小说的第六回玉帝在观音菩萨面前列举了孙悟空的种种劣迹,直接指出他“不遵法律”。

对天庭的蔑视,是孙悟空无法无天的又一表现。小说的第四回写巨灵神和哪吒来讨伐他,他大怒并要“打上灵霄宝殿”。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讨伐他,他毫不畏惧,与十万天兵天将相对抗。小说的第七回写他与如来佛斗法,如来佛笑他不自量力“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孙悟空竟然说:“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就代表着法律。孙悟空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在封建社会中是大逆不道的,同样是一种蔑视法律的表现。

2.取经路上的“护法使者”

《西游记》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孙悟空路见不平、伸张正义之事。如小说的第三十九回在乌鸡国,孙悟空追杀害人魔王,魔王对他高叫:“我来占别人的帝位,与你无干,你怎么来抱不平,泄漏我的机密!”孙悟空针锋相对回击他:“皇帝又许你做?你既知我是老孙,就该远遁,怎么还刁难我师父,要取什么供状!”最终将霸占别人王位的妖道制服。在车迟国,看到和尚受罪服苦役,他主动替他们打抱不平,杀了两个恶道士。最后用事实教育了国王,解救了一国之和尚。

孙悟空主动护法,在取经路上保护唐僧,见了妖怪就杀。如三打白骨精、降伏黄袍怪、请如来收小雷音等。又如小说的第六十三回九头虫驸马骂孙悟空多管闲事,孙悟空回击他:“这贼怪甚不达理!我虽不受国王的恩惠,不食他的水米,不该与他出力。但是你偷他的宝贝,污他的宝塔,屡年屈苦金光寺僧人,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爱打抱不平,实为主动护法。

3.孙悟空形象转化的寓意

从“不法之徒”到“护法使者”,孙悟空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最重要的形象,分析《西游记》的主题,自然不能绕开孙悟空形象,因为他是惟一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形象。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不守天规,也就是不守法。吴承恩从正统思想出发,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就让他受到惩治。尽管孙悟空开始并不服气,但最终还是被改造成为一个守法之人。在取经途中,孙悟空成为主动惩恶的护法使者。

当然,在《西游记》中,宗教救赎并非体现在孙悟空一人身上。在“取经缘起”中,小说特地交代了另外两个形象的由来,这就是沙僧和猪八戒。他们也是“罪身”,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在天上犯过法的罪人。沙僧、猪八戒与孙悟空一样,成为唐僧的徒弟后保护他西天取经,正是因为他们俩曾犯有罪恶,也需要接受宗教救赎。通过救赎,以孙悟空为首的这些开始不守法者,最终都修成正果,成为了遵纪守法之徒,有的还成了主动护法者。从一个无法无天的“不法之徒”,最终成为一个“护法使者”,孙悟空的形象转化,其实表现了作者的法制理想。

三、怪诞手法对后世涉法文学的影响

《西游记》的法制文化价值,还体现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了更好地表现“惩恶护法”的主题,吴承恩在小说中大量采用怪诞手法,这种表现方法对中国涉法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开创作用。

《西游记》较早地将怪诞手法运用于涉法文学之中。这部小说中有许多让作恶多端的妖魔“现出原形”的描写,通过动物与人之间的互相变化,全书充满怪诞的色彩。例如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可经常变成别人模样和各种不同的动物。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经常变形后为害百姓,如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他的童子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的狮驼岭三魔王,都是妖魔。它们与封建社会官吏可谓官官相护,罪孽深重。让它们最终现出本来面目,从人形再变回禽兽,加重了作品的怪诞色彩。

形象的怪异性,是产生怪诞的重要条件之一。孙悟空外貌像猴子,猪八戒长得像猪一样,沙僧的形象也很特别。至于牛魔王、白骨精等那些妖魔鬼怪,更是一个个面目可憎、形象怪异。怪异的形象,加上滑稽可笑的言行举止,很容易产生怪诞效果。

反常化是怪诞的常用表现方法,人妖之恋正是《西游记》怪诞手法的又一表现形式。“黄袍怪与宝象国公主一段仙界至妖境、人间的情欲纠纷(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一回)、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第十五回)、杏树精(第六十四回)色诱唐三藏,主人公都表现了对情欲的执迷不悟。”人与妖相恋,情节反常化。

《西游记》将象征手法和怪诞手法运用于涉法文学,使涉法文学的表现手法多样化。尤其是怪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西游记》更具特色。《西游补》《聊斋志异》等,就直接继承了《西游记》的怪诞表现手法。

董说的《西游补》的第九回,孙悟空在未来世界的阴司中将秦桧拉出来进行灵魂拷问,拷问的过程却是非常滑稽的,过去“无法无天”的秦桧被变成小蚂蚁,情节怪异。《西游补》中还把一些不同朝代的人请出来,让孙悟空与他们发生故事。正是把一个个这样反常化的情节串联在一起,使《西游补》成为一部具有怪诞色彩的小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沿袭了《西游记》中的怪诞手法,例如《席方平》的主人公席方平为了替父申冤,魂魄离身赴地狱去告状。人与鬼打官司,这是滑稽可笑的。而在《一官员》中,作者设计了一个喜剧性的场面,利用狐仙附体的方式,与人谈论。魂魄离体和狐仙附体,都是很奇特的怪诞手法。《梦狼》中白翁的儿子白甲,是一个虎狼般的贪官,在他的衙门里四处坐的都是狼。作者通过人与动物的异化互变,揭露了封建官吏吃人的本质。这些涉法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怪诞色彩。

篇5:论《西游记》作文600字

每年都会有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丰富多彩。我也经历过了许多届“读书节”活动,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六年级下学期的活动。

那一届“读书节”活动,我们六年级一起读《西游记》这本书,我们开始读的是青少年版,可最后因为我们都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了,所以一起改读文言文版——就是古人说话的方式。我一读就爱上了这本书,这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对它爱不释手,就连睡觉前我也要再看几小时再入睡,而已经三根半夜了,我还是没入睡,最后还是被父母“强行”“押”到床上睡觉。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我认为《西游记》就是这样的书,我都看了许多遍了,可好像还是第一次读似的,怎么都忘不了那由文字带来的那记忆犹新的幻想。

在周末时,我还要看《西游记》电视剧版,好像是在验证我幻想的画面是否正确似的`。每天晚上,我吃吃不愿入睡,非要再看几篇《西游记》里的故事,才可入睡。如今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了,而那本《西游记》也因为我总看,已经被我用手翻“烂”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再一次被我验证了。在《西游记》

读书节活动时,我对课后知识的了解也增大了,视野也开阔了许多。在班级举行的“《西游记》辩论会”上,我也因常读《西游记》而处处与对手辩论,我们辩得那是热火朝天,可最后还是不分上下,最后以平局结束。虽说辩论会结束了,可我们在课间还是在不断地争辩着,对方也有着“三寸不烂之舌”,我们毫不相让,一直争了许久才不甘的结束了!可我却怎么也忘不了那次辩论。

篇6:论《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

论《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

郑蕾蕾

(2007011337)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贵州 都匀558000)

【摘要】《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明争暗斗,是小说的精彩部分之一。打斗只是神与魔对立的外在表现,蕴含在其中的是心灵的对立、契约的对立、面子的对立。

【关键词】神佛;妖魔;对立;心灵;契约;面子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ory of hit and evil of the conflict

Zheng Lei-Lei

(2007011337)

(Qianna nationality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China language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GuizhouDuyun558000)

【Abstract】“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hit and demons infighting, is one of the highlight of the novel.Fighting just god with magic opposing external performance, is the soul of them contained in the contract, and the opposition of the confrontation, face opposition.【Keywords】Hit;Evil;Antagonism;Thesoul;Conract;Face

引言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小说以唐僧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为主线,其中穿插着神佛与妖魔的斗争。

在《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斗争就贯穿整篇,神佛与妖魔的明争暗斗,是小说的精彩部分之一。

神佛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界:“玉皇大帝”为尊,以下有“太上老君”、“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四海龙王”、“十殿阎君”乃至“山神土地”等神仙系列。另一类是佛界:“如来佛祖”为尊,以下有“观音菩萨”,“普贤、文殊菩萨”,“五百罗汉”等众菩萨众尊者的佛界体系。神佛界彼此循着神圣不可侵犯的“仙规”、“天条”和绝不可僭越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庞大而又严密的统治网,有效地维系着整个神界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妖魔界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土生土长的妖怪,就是靠自己本身修行而得本事的妖怪。比如女儿国里的蝎子精,黑风山黑熊精,木仙庵的树精等等大都无甚本事不是被悟空一棍打死就是被八戒一钯筑死,当然也有菩萨看上眼的拉去;1

看门守院。

第二类是:神佛的坐骑或宠物。比如通天河灵感大王鲤鱼精(观音菩萨莲花池子里的金鱼),金兜洞独角兕大王青牛精(太上老君坐骑),比丘国鹿精(寿星坐骑)等这些动物都是神佛家看管不严逃往下界成精。所谓有后台,本事大,为非做逮也不用死在孙悟空棍下,最后都让主人收回去。

第三类是神佛的童子或亲戚。比如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太上老君的烧火童儿),黄眉大王(弥勒佛身边的敲磬童儿),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木狼(玉皇大帝臣下)等妖魔。只因他们和神佛沾亲带故,虽犯错误,但最后也保得性命被主人收回。

然而神佛在天上,妖魔在人间,怎么会有对立,又因何对立呢?

一、“心灵”的对立

所谓心灵的对立,可以先这么理解为“魔由心生,佛即心兮心即佛”。[1](63)也就是说菩萨、妖魔,总是一念之差,心存善念即是佛,心存不正即是妖。在《西游记》中可以说处处可见。

以《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为例:“玉帝道:‘奎木狼,上界有无边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奎宿叩头奏道:‘万岁,赦臣死罪。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天宫胜镜,他思凡先下届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朝,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

[1](123)黑松林黄袍怪原是天宫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星,只因思凡,才逃亡下界作怪。奎木狼掠走宝象国公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为了报答公主前世对自己的情意。但奎木狼的做法却触犯法了天条,是与天规相抗衡的,是与天宫集团背道而驰的,是与神佛原则相对立的。再加上阻碍天上地下世人皆知的西天取经大业,所以奎木狼到最后也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奎木狼明明是神仙,有了思凡之心,也就是心生邪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由神变魔。这里可以明证的一个观点就是神佛也有人情世故的情爱,也就因有了这种东西,才有了《西游记》中的妖魔与神佛的对立。奎木狼是神仙,是“情”触动了他的芳心,或是“义”让他逃亡下界报答思念之情。总之,由于心灵的一刹那间转变,普渡众生的神变成吃人如麻的妖。这应证了“魔由心生”的观点。

然而,作为凡人的唐僧,西天路上魔障重重,却没能阻挡他取经之志。唐僧在女儿国的经历,和奎木狼如出一辙。在受到美色诱惑时,唐僧也不为所动,而是更坚定了他的取经之志。如《西游记》五十三回。女儿国王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匹配夫妇去来。”[1](201)唐僧为了倒换官文出入方便,依从孙悟空之意行“假亲脱网”之计,强整宽容,共坐龙辇。得官文后刚要离开女儿国。不料,被蝎子精变妖风掳去,强逼做夫妇,幸得徒弟请的卯日星官来降伏,方脱离苦难。

一个是大罗神仙(奎木狼),一个只是凡人(唐僧),鲜明的对比。所以书中描写神佛与妖魔的对立,不光是简单的表面上的正与邪的对立,作者高明之处是赋予故事另一种内涵,即神佛的妖魔对立点就是心灵的问题,也即证了那句:“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如来法身佛。”[1](200)

二、“契约”的对立

《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其实他们是立约与签约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说到契约我们先来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

2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不是出生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

[2](8)上的。”笔者认为这句话的可以这样理解,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就是契约的内容,这个契约赋予了神佛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利,它不是自然的,需要互相遵守。谁要破坏了这项社会秩序公共的约定,就是与集体做对,其后果就是要受到惩罚。举个例子说明,孙悟空大闹天宫,破坏的三界的社会秩序,所以玉帝得围剿,如来得剿灭,目的是为了维护三界的社会秩序。又一例子,神佛童子下界为妖,造成了取经团这个秩序混乱,因为取经团是社会的共同秩序,所以各路神佛也得共同为护这个社会秩序,不惜一切剿灭妖魔。

可以说《西游记》中妖魔与神佛的对立,其实就是单方面想撕毁了这张社会契约。神佛统领三界就好比一个大的公司集团,立下约定为所有神、人、魔所必须遵守。而当时的南瞻部洲(即中华大唐),凡人多杀戮,浑浑噩噩;鬼怪多冤屈,沉沦地狱。佛家宗旨是“普渡众生”,佛家大乘佛经可以教化凡人,度一切苦难。于是观音菩萨奉如来法旨找取经人,让唐僧取回佛经“普渡众生”。契约就从这里开始,西天路上的重重困难,就是契约里的条件。只要坚定意志,困难到最后就能迎刃而解。

古添洪先生说:“契约的实践带来实践后的结果——偿酬与惩罚。偿酬与惩罚与契约的品质是不可分的。如果契约是最高的,自然的,公正的,其建立与完成,自然是得到偿酬。相反,如果契约是权宜的,邪恶的,那契约的建立与完成,虽然暂时地带来偿酬,而最后却带来惩罚。[3](326)那么《西游记》中是怎么来印证这句话,契约又是如何让神佛与妖魔对立的。

如来佛祖立约,派遣观音菩萨寻找取经人。如来佛为了保证大乘佛法传遍中华,所以在取经团人选中,要求所选人自始至终以“普渡众生”为宗旨。于是选了一个无欲无求,看破红尘,毕生只以弘扬佛法之凡人。但凡人何其容易做到这点啊,于是契约签署之前,事先安排好。《西游记》九十九回记载:“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1](63)把唐僧的命运从小失去父母,被和尚收留,入沙门,让他从小受佛法熏陶。但又恐三界诸天神佛大集团多有意见,于是唐僧的身份,前身是如来第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更诱惑的是吃他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这样一来就减少神佛的社会压力。

《西游记》六十五回,师徒四人经过小雷音寺,行者劝说无效,唐僧执意进入寺中,小雷音寺是黄眉怪假设,赚取唐僧师徒。孙悟空几番波折,请二十八星宿、五方揭碲、鬼蛇神将、小张太子等都无助于事,最后弥勒佛来收回妖怪。

其他的妖怪都是冲着唐僧肉来的,然而黄眉妖怪不同。《西游记》六十六回有这么一段话:“弥勒佛祖道:‘他(按:指黄眉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他把我这几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

[1](326)原来黄眉怪是给弥勒佛敲司磬的童儿。上段文中弥勒佛说道,此事他并不知。其实并不是如此,在《西游记》六十六回这样记载弥勒佛能力:“弥勒笑道:‘我[1](346)为治世之尊,慧眼高明„’”。《西游记》五十八回也有记载:“如来对众神

佛菩萨笑道:‘汝等法力广大,能普阅周天之事„’”。[1](240)可知弥勒佛慧眼高明,法力周天。不可能不知道黄眉小童下界之事。所以说,弥勒佛自始至终就知道黄眉怪在此为妖。那弥勒佛目的是什么?《西游记》六十六回:“那妖王道:‘„„我名乃是黄眉老佛,这里人不知,但称我为黄眉大王,黄眉爷爷。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像显能,诱你师父进来,要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成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

3也。’”从上面的话可以了解,黄眉怪要替代唐僧取经。一个小童不可能有如此本事和胆量。其实前面说到以如来佛代表的神佛大集团,派遣唐僧取经的始终,就是一份社会契约。不仅是取经集团遵守契约的条件,三界神佛都得共同遵守契约的条件,共同维护契约最终完成。所以笔者推论黄眉小童下界这是弥勒佛心中默许佛祖安排,在西天路上考验取经集团所设的关卡。至于文中没直接说是黄眉怪是弥勒佛派遣为妖,正是作者的妙处。作者在文中至始至终给我们表明观点,佛家宗旨是“普渡众生”,所以即使是弥勒佛亲自派遣黄眉小童下界为妖,也就变成了师徒魔障未完。

正如古添洪先生所说,契约是最高的、自然的、公正的,其建立与完成,自然是得到偿酬。唐僧师徒取经团的行为,是在践行这个契约,是维护今后的社会秩序,所以说他的行为是最高的、自然的、公正的,最终得到偿酬。契约是权宜的,邪恶的,那契约的建立与完成,虽然暂时地带来偿酬,而最后却带来惩罚。黄眉怪暂时得到了为怪这些年的偿酬,最终还是受到惩罚变回原形。对弥勒佛来说也是如此,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心的,最终还是把自个的徒弟收回去。《西游记》六十六回中弥勒佛说:“„你师徒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有难„”

[1](214)这正道出了弥勒佛这样做的目的。

可见,妖魔与神佛之所以形成对立,是一张隐含的契约,本是神佛的童子却成了“契约”的权宜,实践了“契约”的不好面,成就了“契约”的最高面。

三、“面子”的对立

《西游记》虽是神魔小说,却充满了人情世故。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西游记》有这样的评价:“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4](38)所以神魔也有人世间的“面子功德”这一说法。“面子是抽象不可捉摸的”[5](187)。《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也有面子方面的原因。

《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后被捉,刀砍火烧雷劈不死,太上老君毛遂自荐放进自己的八卦炉中,《西游记》这样记载:太上老君在边上听了,说:“这猴子,吃蟠桃,喝御酒,又偷仙丹。我那五壶仙丹,有生有熟,都被他吃到肚子里。他运用三昧火,煅烧成一块,所以,已经是金钢不坏之身,谁都别想伤他。不如让我带走,放进八卦炉,以文武火煅烧。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1](240)本想炼出仙丹,把孙悟空化为灰烬。却练就出火眼真精,反而大闹天宫,请得如来佛来降伏。这就埋下了太上老君要想方设法争回面子的伏笔。

在《西游记》三十五回,孙悟空在平顶山遇见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他们本事平平,但诡计多端,又有宝贝。所以唐僧师徒在此也颇受困难。后来孙悟空将计就计骗取宝贝,最后打败妖怪,救出师徒。孙悟空找老君问妖怪的出处,他俩有这样一段对话,“老君道:‘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那两个怪,一个是我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我看银炉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走下界来,正无觅处,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大圣道:‘你这老官儿,着实无礼,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老君道:‘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1](236)

原来他们师徒这一劫是观音菩萨跟太上老君借的怪。按道理观音菩萨出面借一次即可,可还要借三次,难道是老君与悟空有交情,不忍心在此为难吗,恰恰不是。事情追溯到五百年前,太上老君和孙悟空已结下梁子。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太上老君自作聪明用火炉锻烧孙悟空,不但没烧死孙悟空,还踢翻锅炉。这样的;4 [1](240)

事情发生,太上老君身为道教始祖,麾下的弟子崇拜者何其之多,脸面何在。后来如来佛解围,更让太上老君失了面子,因为如来佛是佛教首领,他是道教首领。

所以这次观音来借人,太上老君推脱三次并不是和孙悟空有交情,是想挣回自己面子。于是金银童子拿了宝贝,定能制服孙悟空,挣回脸面。按道理可以把以前丢的面子一起赚回来。但事与愿违,孙悟空诡计多端偷法宝。最后还是灰溜溜把自个的法宝收回去,再把观音那番话如此的说,也不至于丢了面子,丢人情。于是太上老君的面子功德又埋下了第二伏笔。

之后,老君决定驳回这面子,但聪明的人驳回面子也要搞得名正言顺啊。于是面子功德就在《西游记》五十回至五十二回轰轰烈烈的展开了。那妖怪趁着孙悟空外出化斋的机会,变出了亭台楼阁,引唐僧三人进去。然后猪八戒看见了三件纳锦背心,和沙僧一起穿上,哪知一穿上就被五花大绑,三人轻松被擒。之后孙悟空回来了,青牛精首先和他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然后就拿出金刚琢,一下就把金箍棒套了过来。金箍棒没了,自然也就无心恋战,只有上天庭搬救兵。这就是老君策划的面子功德第一步,其实这时候老君的面子上已有二分光彩。

于是孙悟空上天搬救兵,玉帝先是把四天门、二十八星宿、三十三天等天庭各部门查了一个遍,看是否有偷偷溜号出去的。这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在三十三天之外,自然查不到。这会儿老君也来出场,因为五百年的帐还没算,面子还没挣够。

后来玉帝得知,于是让孙悟空选几位天将下去擒妖,孙悟空请了李天王、哪吒和火德星君,结果青牛精的金刚琢轻松地收了哪吒的六件兵器,顺便将火德星君的火龙、火马之类的兵器一起没收。其实到这里,主要是给玉帝看的。哪吒是玉帝的心腹爱将,火德星君也是玉帝重臣。如果领导的心腹都拿你没办法,证明你确实有点本事。这样一来,太上老君的面子就挽回了四分。

但这还没完,之后孙悟空又在晚上将兵器偷了回来,来日再战。但结果还是一样,孙悟空、李天王、哪吒、火德星君的兵器又轻松被收走。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第一次还是意外,但第二次就是实力的彻底比拼。到这时,太上老君的面子就挽回了六分。

悟空没辙了,直接找到如来佛。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1](150)如来佛已经知道青牛精的来历,但没直接说,让十八罗汉带着金丹砂跟着孙悟空去降妖。同样如来的金丹砂照样也没有制伏青牛精。以如来佛祖的法力,他不可能对此没有清晰的判断。其实这正是如来佛的高明之处。取经一路上,神佛三界共同维护了这张“契约”,道教集团也尽心尽力,所以这次就顺便还一个人情,这也是面子功德的奥妙。对太上老君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如来佛收不服的怪,自己轻松收服了,这样一来,他的面子就已经挣回来八分。

最后在降龙、伏虎罗汉的提醒下,孙悟空知道了青牛精的来历,直接去找太上老君。这太上老君先是打了一个圆场,说是看牛的童子不小心吃了金丹睡了七日才让青牛下界的,然后又将自己的宝贝吹嘘了一番——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1](41)说扇子随身带,金刚琢没有随身带,分明是老君的伎俩。最后用扇子潇洒一扇,轻松降伏,面子已经挽回十分。小结

;

5《西游记》一个个除妖故事看起来各自独立成章、毫无瓜葛,其实都体现着一种联系,那就是“人情世故”、“社会秩序”,因为有这样一种联系,小说才浑然一体。吴圣昔有同样的见解:“《西游记》串串成珠,环环相扣,貌离神合,浑

[6](169)然一体。”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发现,神佛与妖魔的对立,成佛成魔,关键

是一念之差。心灵上造成的对立、契约背后的对立、面子上的对立都是其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吉林出版集团,2007

[2]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1

[3]叶舒宪编选.结构主义神话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长安文艺出版社,2009

[6]吴圣昔.西游新解[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指导老师:文迪义(副教授)

上一篇:山间漫步赏秋色作文下一篇:非应届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