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

2024-04-11

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精选20篇)

篇1: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

解铃还需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出自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十三。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吧!

解铃还需系铃人

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就出自南京清凉山上的清凉寺。

这句成语源自一个叫法灯的和尚。据明代瞿汝稷所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既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寺内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法眼禅师对他颇器重。有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便当众赞扬了他。 后来这句话就被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成语流传下来。到了清朝,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还以“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加以引用。这个成语现在比喻谁惹出来的事情,仍然由谁去解决。

这件事之后法灯深得法眼禅师的赏识,后来在法眼禅师座下作维那(寺庙中统摄僧众统管禅堂的主要负责人),协助法眼开创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法灯禅师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在文学方面还有很深的造诣。他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古镜歌》三首,其中在第三首中写到: 时人不识古镜。尽道本来清净。只看清净是假、照得形容不正。或圆或短或长、若有纤豪俱病。劝君不如打破、镜去瑕消可莹。由此不难看出法灯在佛学和文学方面的造诣.

篇2: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

【成语】:系铃解铃

【拼音】:xì  líng  jiě  líng

【简拼】:xljl

【解释】:系:缚,系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出处】:明·瞿汝稷《指月录》第23卷:“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示例】: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则~,原须一人。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近义词】:解铃须用系铃人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篇3:启发创业者的六个成语故事

一只蛙住在一口井里,对东海来的海龟夸口说自己住的井如何大如何好,海龟要青蛙到东海去看看,东海才非常大呢!可是青蛙从没见过海,根本想象不出海有多大。

很多创业者由于思想和经验的束缚,通常是不愿意涉足一些不熟悉的行业,即便是对于自己熟悉的行业也不愿意进行创新和改进,满足于“坐井观天”的状态。很多人不以无知为耻,反以无知为荣,这种心态对创业者来说很危险,思想狭隘、眼光短浅必然导致固步自封,在竞争中被淘汰。

守株待兔,忌不思进取

宋国有个农夫看见有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他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农夫高兴极了,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以后,他每天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 但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很多人一开始创业都抱有很多空想的成分,希望天上掉馅饼,想着好运会降临。但是天道酬勤,这种妄想不劳而获、死守狭隘的经验,等来的只会是失望。切记,要实实在在地去一步步来实施自己的创业思想,脚踏实地地打好基础。盲目地等待时机就会像这个宋国的农夫一样,反而前功尽弃,事业荒废。

叶公好龙,忌浮于表面

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用钩子画龙,用凿子刻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看望叶公。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现在很多创业者一再宣称对自己的项目如何热衷和自信,但是往往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目的,而不是把这个项目当做自己的真正爱好和终身事业来做。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只唱高调、不务实际、浮于表面,像叶公一样,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那么,这样的创业不会很长久。

讳疾忌医,忌躲避现实

扁鹊去见蔡桓公,说蔡桓公有病在皮肤表层,赶快治。蔡桓公说自己没有病。过了十天,扁鹊说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公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说大王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公连连摇头不治。又过了十天,扁鹊看了一眼蔡桓公,掉头就走了。没过几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创业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需要积极寻找对症下药的办法,也就要多听取别人的苦口良言。就像生了病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错误和困难,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躲避现实,那么困难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揠苗助长,忌急于求成

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老是觉得稻苗长得非常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他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创业是一个经验和资本都需要累计的过程,要遵循事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如果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其结果必然碰壁,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创业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累积过程,要学会先播种,细心培育和付出努力,然后耐心等候收获的那天。

朝秦暮楚,忌犹豫不决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今天投奔秦国,明天支持楚国,反复无常,遭人唾弃。

其实,很多创业者也面临一个选择的难题。项目难选,合作伙伴难选,创业与打工也难选。面对正在做的项目经常改变主意,动摇信心。实际上这是缺乏魄力和主见的性格问题,不敢冒险,经常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良机。引用西方人的一句创业金句:不冒险的人永无前途。反对冒进,但是更要反对优柔寡断。说话、办事经常变卦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不负责任。

篇4:龙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郁雌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憎繇推辞说,匾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屠龙之技

篇5:成语故事的成语

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终于明白过来,悲哀地说:“看来子敬已经死了!是吗?”

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灵床上坐了下来。他知道献之生前爱好弹琴,便对献之的家人说:“把子敬的琴取来。”

琴拿来后,王徽之就在灵床上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人的情谊。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篇6: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

锐不可当的使用示例

1、他们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2、在成就如日中天时,其势锐不可当。

3、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直袭敌人内部。

注意:“当”不写作“挡”。

近义词

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势不可挡、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反义词

铩羽而归、损兵折将

锐不可当成语信息

释义: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或指锋利无比。

注意:“当”不写作“挡”。

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其锋不可当。”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示例:欧阳山《三家巷》:“那是~,无坚不摧的。”

近义词: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势不可挡攻无不克所向无敌反义词:铩羽而归、损兵折将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锐不可当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锋不可当”

篇7:描写成语故事的成语

不久,庾亮接到密报: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庾亮没有马上采取果断行动,而是想骗苏峻到都城建康来做大司马。大臣们都认为这个方法不妥,温峤也写信劝阻,但庾亮不听。

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己生疑,于是索性发兵进攻都城。温峤得知这个消息,一方面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一方面号召将士们做好各种准备。

不料,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他写信给温峤说:“我对西域敌人的担心,超过了对历阳叛兵的担心,你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雷池,在今安徽省望江县东南。它是雷水自今湖北省黄梅县流到安徽省望江县东南积水而成的一个池。庾亮的意思是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来。

由于庾亮低估了苏峻反叛的力量,温峤在江州按兵不动,结果苏峻进攻建康时没有受到大军的阻挡。尽管庾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庾亮赶紧去投奔温峤。温峤并不责怪他,而是请他守卫白石营垒,自己加紧操练水军,准备歼灭叛军。

篇8: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 故事 】 古时候, 北方边塞住着一个老头, 人们都管他叫塞翁。

有一天, 塞翁家的一匹马撒起野来, 跑到塞外胡地去了。 他的邻居们得知此事, 跑到他家里, 劝慰他不必过于伤心。 谁知塞翁听了众人的话, 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丢了一匹马吗, 没什么大不了的! 依我看, 马儿跑走了, 说不定会给我带来好处呢! ”邻居们听得目瞪口呆, 谁都不相信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过了一段日子, 塞翁家的那匹马由于过不惯胡地的生活, 自己跑了回来, 并且还带来了一匹胡人的骏马。 邻居们知道后, 又都不约而同地赶来向塞翁祝贺。 他们拍着那匹胡马, 啧口称赞。 可塞翁并不为此感到高兴, 皱着眉头叹息道:“这有什么值得庆幸的。 没花分文得了一匹胡马, 弄不好会给我家引来灾祸啊! ”邻居们听了不以为然, 心想:塞翁肯定是老糊涂了, 不然, 怎么连好事坏事都分不清了。

塞翁的儿子很喜欢骑马, 自从家里添了那匹胡马, 就整天骑出去游玩。 谁知那匹胡马未经驯化, 很不服人管教。 一天, 胡马把塞翁的儿子掀翻在地, 他被摔断了一条腿, 落得个终身伤残。

邻居们闻此不幸的消息, 纷纷赶来向塞翁表示慰问。 可塞翁一点也不难过, 反而劝慰大家:“各位不必为我的儿子忧伤, 他的腿瘸了, 虽然很不幸, 但也可能因祸得福啊! ”

果然, 一年之后, 胡人挥戈南下, 大举入侵边塞。 边塞上的所有青壮男人都应征入伍, 与胡人展开激战, 其中大部分人都死在战场上。 塞翁的儿子因伤致残, 是个瘸子, 就没有去当兵打仗, 因而和年迈的塞翁一起保全了性命。

这就是塞翁失马的故事。现在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 常常把“塞翁失马”与“焉知非福”连在一起, 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也形容天无绝人之路!

篇9:成语中的中医故事

华佗是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由受风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强调辨证治疗,病证虽一,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故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后来,人们常用“对症下药”这个成语比喻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

病入膏肓

相传,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

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医缓的高明医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

当医缓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医缓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回答说:“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个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晋国,给晋景公辨症后为难地说:“这病不可治了,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药物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后来,人们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难以医救。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时便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讳疾忌医

春秋时期,名医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来作为自己的功劳,我不信这一套。”

十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相信。扁鹊走后,他深感不快。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隔了十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五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感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最终,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橘井泉香

过去的中药铺,常会在门口悬挂一块“橘井泉香”的匾额。

相传,西汉年间,湖南郴州东门外一位潘氏姑娘在河边洗衣时遇奇怀孕,并生下苏耽,即后来的苏仙。

苏耽出生后鹤覆鹿乳,长大后孝敬母亲,得异人授仙术,通医道,识百药,聪颖勤奋,为民治病,造福乡里,后来跨鹤升仙。在走之前他对母亲说,明年郡里将有大疫,并教母亲用房前的井水和井旁边的桔树叶子熬汤来救治郡民。

篇10:与墨子有关的成语_名人故事成语

成语介绍

坚甲利兵: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

暖衣饱食: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手足胼胝: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以卵投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东西易面: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避毁就誉: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绝长继短: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双足重茧:形容奔走劳苦。

以人为镜: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致远任重: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远”。

发宪布令:犹发号施令。

苍黄翻覆:苍:青色;苍黄:青色和黄色;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有关的各方面

百舍重茧: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不可胜数: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不偏不党:不偏向任何一方。

不知甘苦: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高不可攀: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功成名遂: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

百舍重茧: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

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非乐而为此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避毁就誉: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墨子・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支之苟道,受枉何伤?”

不拔一毛:比喻非常吝啬。同“一毛不拔”。

宋・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墨子之学术贵俭,虽天下以我为~不恤也。明・李贽《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不可胜数: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不知甘苦: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墨子・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苍黄翻复: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南朝・齐・孔稚《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相关阅读

典故

墨子收徒

鲁国有个人,让儿子跟墨子学本事,不承想儿子却死在战场上。做父亲的自然要责怪墨子,墨子却说,你让自己的儿子来学本领,本领学会了,打仗打死了,父亲却怒气冲冲,这就好比准备卖粮,粮食卖完了,你却生气了,岂不荒唐!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

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自己有办法对付墨子,但是不说。墨子说知道鲁班要怎样对付自己,但是自己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自己。以为杀了自己,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鲁班哪里知道墨子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楚国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快马寓人

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追问:“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因为它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的用意是启发耕柱子,让他努力求学,奋发上进,现已水到渠成,就对耕柱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你应该象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以后耕柱子发奋读书,力求上进,再也不用老师整日督促了。

篇11:成语故事册中的故事

赵简子问子贡:“孔子的为人怎样?”子贡说:“让人认识不了。”简子不高兴了,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学成了才离开他。现在我问你,你却说认识不了,为什么?”

子贡说:“如果让一个非常渴的人到江海里去喝水,他也只能喝下他能喝的,孔子就像江海一样,让我如何能认识他呢?”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说:“是孔子。”景公问:“孔子贤吗?”子贡说:“贤。”景公问:“有多贤?”子贡说:“不知道。”景公说:“你知道孔子贤,却不知道有多贤,有问题吧?”

篇12:有故事的成语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篇13:宽容之外还需严格的纪律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很溺爱,导致了家庭中那种传统的“家规”逐渐消失,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别人缺乏关爱和尊敬。正是基于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们在学校中表现出肆无忌惮,置学校的规章制度于不顾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对这样的违纪行为,我们还一味主张宽容,学生能健康成长吗?这样的教育还会对学生的内心和思想起到真正的触动作用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众所周知,中小学生习惯,他们就学不会尊重长辈和别人;如果我们不制止他们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他们就不能改变“唯我独尊”的错误观念……处于生长发育中的中小学生,对于许多行为和事情的认知尚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学校教育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加以约束。

生活有这样的事例,大凡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在战场才会英勇顽强,即使退伍后,到其他行业工作,也常能得到周围人的好评。这都是纪律教育的结果。“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只有让孩子们多吃些“苦口之药”,多听些“逆耳之言”,他们才会真正健康成长起来。只有健康成长起来,他们才会真正感到快乐。所以,笔者认为,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宽容,更需要严格的纪律来保障。

篇14: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被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shè)公好龙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5.笔走龙蛇

唐朝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自知盛情难却,几杯酒下肚,便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篇15:成语的名人故事

主要人物:鲁班

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篇16:三国故事的成语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篇17: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

囫囵吞枣出自(宋代)圆悟禅师《碧岩录》。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把枣整个吞咽下去。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呆子,家中很有钱。有一次,他到市场上去买水果。摊主不厌其烦地向人们介绍各种水果的好处。呆子听了很高兴,一下子买了很多的水果,坐在市场旁大吃起来。

正在他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一位医生路过,见他这种吃法,就对他说:小伙子,梨可不能多吃,虽然它对牙齿有好处,但你吃多了会伤脾的。呆子一听,就不再吃梨,而是一个接一个地吃枣子。医生又说:红枣虽然对脾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牙的.,所以也不能多吃。

呆子听了医生这些话后,不知如何是好了,都不敢吃了。呆呆地坐在那里想了很久,过了一会儿,他兴奋地说:我有办法了,吃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这样对牙齿有好处,又不会伤脾;而在吃红枣时,我不用咀嚼,就一口吞进肚子里,这样可以不伤牙齿,又对脾有好处。说完,就把红枣一个一个地扔进嘴里,囫囵地吞下去了。医生见此情景,忙说:你这样把枣囫囵吞下去,肠胃不能消化和吸收,对脾也是没有好处的。

【成长心语】

篇18:“中国服务”还需给力

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超过5200亿美元

长期以来, 我国是制造大国, 而非服务大国, 尤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高端服务贸易占比偏低。今后一个时期, 随着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进程的加快, 服务贸易将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预计, 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会在未来的10年、20年之中呈现出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态势

增速虽快差距仍大

2013年, 我国服务贸易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 初步统计, 2013年1-11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847亿美元, 同比增长12.4%。预计全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将超过5200亿美元, 同比增幅11%以上。服务贸易全球排名预计仍将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 相对于传统服务贸易的稳步发展, 我国高附加值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1-11月, 传统服务中的旅游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36.3%, 仍是我国第一大服务进出口项目;运输服务实现小幅增长, 占比为24.1%。与此同时, 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191亿美元和192亿美元, 同比增幅分别为20%、15.9%和16%。此外,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1-11月, 我国共签订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31.6亿美元, 同比增长60.6%;执行金额533.8亿美元, 同比增长37.8%。

“和货物贸易比起来, 我国服务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姚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就竞争力而言, 我国服务贸易中比重比较大的还是传统服务业, 比如旅游、运输, 这两项加在一起占到56%, 而新兴的一些服务贸易还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国在货物贸易方面有较大规模的顺差, 服务贸易方面逆差规模不小;从全球看, 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例约20%, 发达国家基本上高于这个比重, 我国服务贸易占比只有9%—10%, 比重偏低。

展望未来, 服务贸易将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今后一段时间, 服务贸易增幅将继续高于货物贸易。2015年服务贸易规模预计将超过6000亿美元, 2020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

姚坚表示, 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会在未来的10年、20年之中呈现出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态势, 特别是服务贸易会增加货物贸易的附加值。

转型升级不可或缺

数据显示, 2006-2012年, 我国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年均分别增长54.1%、25.4%、22.0%、20.9%和18.3%, 均高于同期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16.1%的增幅。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发展, 有效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延伸了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 可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价值链最新研究结果则显示, 服务部门贡献了全球出口增值部分的近一半。

“发展服务贸易能够支持货物贸易转型升级。”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表示, 像运输、金融、保险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发展, 将为货物贸易总量提升、质量提高、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 研发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有利于我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 提高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 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能够吸纳大量中高端劳动力, 对拉动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贡献显著。据测算, 2009-2011年, 我国服务贸易每年分别带动大学生就业184万人、209万人和211万人。据统计, 截至2013年底, 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4818家, 从业人员536.1万人, 其中大学 (含大专) 以上学历355.9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66.4%。

“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提高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 有利于将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消耗大量能源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转为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技术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来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说。

抢抓机遇着力发展

服务贸易发展的背后是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服务业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服务出口竞争力逐步显现。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服务业吸收外资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目前已经占到我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2.3%。

“改革开放以来, 吸引外资以制造业为主的格局已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 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热点。”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仇光玲表示, 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服务业的占比升至47.62%, 首次超过制造业;2012年占比为47.66%, 超过制造业3.6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 服务业的占比继续超过制造业。下一步, 我国吸收外资中服务业将占最大的比重。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我国服务业不断发展, 服务业吸收外资和对外开放也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十二五”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服务贸易司周柳军司长表示, 应将服务贸易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积极扩大服务出口, 围绕“中国服务、全球共享”这一目标, 着力“扩规模、优结构、促平衡”, 培育“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双轮驱动的外贸发展格局, 加快提高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 商务部将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扩大服务业开放和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结合, 理顺服务贸易管理机制, 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法规体系, 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7.66%

篇19: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

这一天,乔乔木诗兴大发,在日记中写道:“春天,你为何删删来迟?”老师看了乔乔木的日记,画了一个大红圈圈,把“删删”两个字圈了起来。乔乔木看了发下来的日记本,并未理会。

晚上,乔乔木做了个梦。在梦境中,他分明看见一个绿衫女孩在对着自己掩面哭泣,哭得好不伤心。乔乔木忙上前询问,那女孩竟然伸出手,在他脸上打了一巴掌,还恶狠狠地说:“都怪你!让我在刀尖上行走,痛死我了!”乔乔木一下子惊醒了。他一边抚摸自己的脸颊,一边回想着梦境。

耳边响起一阵嗤嗤的笑声,一抬头,只见多斯丘正嬉皮笑脸地看着他:“怎么样,挨打了吧?谁让你写错别字的!”

乔乔木一听,恼羞成怒,抡起枕头砸了过去:“讨厌!连人家做梦都要偷看,我还有没有隐私权了?”

多斯丘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说正经的吧,这个‘姗姗来迟最早的时候就是形容女子走路缓慢的样子。所以写做‘女字边。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不信,我带你去汉朝看看。”

瞬间,乔乔木和多斯丘来到了汉武帝的内宫。

只见汉武帝沮丧地坐在帷帐中,一个老道又是念经,又是喷水,口中念念有词,正在作法。乔乔木和多斯丘躲在帷帐后边。乔乔木觉得有趣,忍不住想笑。多斯丘在乔乔木耳边轻声说:“别笑,小心掉脑袋!这人是汉武帝,他的妃子李夫人病故后,汉武帝日思夜想,伤心不已。最后他求助道士,想见李夫人一面。”乔乔木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说:“道士能让死了的李夫人复活吗?”“嘘,”多斯丘连忙把手指放在唇边,又四下看看,“小点声!”

这时候,只见汉武帝突然站起身,而帷帐那一边则隐约出现了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子,她正缓缓地走来。乔乔木和汉武帝都看得出了神。汉武帝泪流满面,走上前去,要和女子相见,却被道士拦住了。这时,乔乔木连忙问多斯丘:“死了的人真的可以复活吗?”多斯丘嘿嘿一笑:“这个老道只不过是找了个女孩来装神弄鬼,想哄骗一下汉武帝罢了。”

再看那泪眼模糊的汉武帝,此刻他正伸出双臂,跌跌撞撞地向前走:“是你吗?真的是你吗?你为何姗姗来迟呀?”

“哎呀!这个汉武帝真可怜!我们要不要揭穿这个老道的骗局?”乔乔木抹了一把眼泪。多斯丘扯住他的衣袖:“你还想不想回家了?还是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再不走,说不定一会儿你会变得比他还可怜!”

乔乔木连忙抓紧多斯丘的手,二人顷刻间离开了成语王国。

丁丁姐姐说

“姗姗来迟”,出自《汉书·外戚传》:“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姗姗”,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慢吞吞地,来得很晚。现在使用时,当然不必限于形容女子,但要注意“姗”字不可误写成“删”,否则会有人找你算账的哦!

篇20:历史成语故事:成语中的说话艺术

娓娓动听——娓娓: 形容说话多而吸引人。形容善于说话,动听: 听起来使人感动或者感觉有兴趣。娓娓动听,说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健谈而且感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

口若悬河——亦作“ 口如悬河 ”或“ 口似悬河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 云:‘ 郭子玄 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辩口利辞——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后汉书·班昭传》:“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能言善辩——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斗唇合舌——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妙语连珠——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宋·苏轼《次韵答子由》诗:“好语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天花乱坠——坠:落下来;是佛教的一个传说,指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落下。之后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

【出处】:唐·般若译《心地观经·序品偈》: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典故:南朝梁武帝信佛,在各地建寺庙,有几次他还亲自到寺庙中舍身同泰寺。云光法师是梁武帝的好朋友,一次云光法师讲诵《涅槃经》时,讲得绘声绘色,从早上一直到晚上,梁武帝也听得非常认真。云光法师讲得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梁武帝看着飞舞的鲜花,感叹地说:想不到佛法竟然如此奇妙!梁武帝从此更加的沉迷于佛教。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典故源自南北朝高僧佛图澄的一段事迹。在《高僧传》和《晋书·艺术传;佛图澄》里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在襄国(邢台)召见佛图澄,想试验他的道行。佛图澄即取来钵盂,盛满水,烧香持咒,不多久,钵中竟生出青莲花,光色曜日,令人欣喜,于是,后人便引“舌灿莲花”来譬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

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杨修之死:“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生:产生。风:风趣。谈:谈话。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豪言壮语——豪:豪迈、壮:雄壮。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

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成语脱胎于“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讲的是毛遂自荐的故事(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门客毛遂主动请求跟着去。到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

上一篇:高二关于拼搏议论文下一篇:信丰中学高二年级德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