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的成语故事

2024-04-09

计谋的成语故事(通用13篇)

篇1:计谋的成语故事

有关计谋的成语故事「精选」

金蝉脱壳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国战中,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定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国战中不一定要硬拼硬,当感觉自己实力不济的时候,适时的实施转移或撤退是很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法,这个撤退也很讲技巧和方法,要不就成溃败之势,一发而难以收拾。要稳步撤退,道士先撤,变撤边放技能,异人中间补心加万骨后撤,高甲不必攻击,殿后即可,当后撤到利于本方的环境和地形时再组织防守或反扑。

借刀杀人

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出自孙子兵法,该计策是指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关于这个计谋有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在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越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暗度陈仓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hán]、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于这个历史故事,后来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并达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陈仓”或者“陈仓暗渡”。

韩信这个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 ”由此,后来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句成语,和成语“不谋而合”(事先未经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态度完全一致)的含义相同。

篇2:计谋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国被鱼肉,大国争霸权。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庞涓应魏国之邀,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自传于孙膑一人。

庞涓当了魏国的元帅,与魏王一同率军进攻楚国,在方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对魏国十分不利。

庞涓派谋士公孙阅请鬼谷子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将此事推于孙膑。孙膑引用《孙子兵法》,向公孙阅献“上屋抽梯”之计。庞涓用孙膑之计,引诱城内楚军出击,然后截断后路,消灭了楚军。楚国被迫割城认败。

笑里藏刀

庞涓请孙膑出山,孙膑推辞不过,告别鬼谷子来到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为得到《孙子兵法》,表面上笑脸相迎,派美女钟离秋照顾孙膑。钟离秋钟情于孙膑。

庞涓利用孙膑的思乡之情,设下圈套,栽脏孙膑。魏惠王听信庞涓,欲杀孙膑。庞涓出面为孙膑说情,孙膑死罪免除,被处以膑刊。

庞涓将受伤的孙膑接回家中,请来最好的医师为他医腿,并让钟离秋继续照看孙膑,孙膑十分感激,答应将所知道的《孙子兵法》为庞涓抄录下来。

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

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

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篇3:业界大亨的计谋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浙江经济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而且“余震”还远未结束。不过,并非所有的企业在这场“地震”中受损—一些行业内的“领头羊”企业,甚至希望借着“地震”的威力,完成行业的洗牌,提升行业水平,并在转机来临时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德华木业就是这样的一家行业“领头羊”企业。自1993年公司创办以来,丁鸿敏用了15年的时间,不仅将其打造成了全国装饰板产销规模最大的木业企业,而且通过上市和一系列的企业创新,大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水平。

创新第一计:无中生有

德清是一个没有木材资源的浙北小县。但丁鸿敏带领德华人在这个“无木之乡”办起了全国装饰板产销规模最大的木业企业,并带动整个湖州成为“木业大市”,是为“无中生有”。

有些人的一生,似乎注定要与某种东西打一辈子交道,并将生命的能量和才华都投注于其上。比如丁鸿敏,就与“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做木工,整天与木为伍;后来做钢琴厂厂长,大多数的时间依然是与构成钢琴的木板为伴;如今做木业,更是经年累月以木为业,为木而生。年方45,却与木头打交道20多年,以致丁鸿敏自嘲:做木头做得都有点“木头木脑”了!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木”却与“呆”意无缘。它因主于东方,应于春天,代表着生长,升发,顺畅,却是“聪明”的同义词。事实上确是如此。温柔敦厚的外表之下,丁鸿敏其实生机勃勃,奇思不断。30岁那年,他“无中生有”创办德华木业,就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奇思怪思”。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时,丁鸿敏已经担任了3年的国营湖州钢琴厂厂长,对钢琴这个行业有了充分的了解:作为国家管制的教育用品,钢琴市场非常有限,而湖州钢琴厂远没有珠江、上海等几家大型企业有竞争力。但是,作为构成钢琴的重要原材料—人造板,国内厂家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不但市场需求庞大而且价格奇高……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去做这种人造板?

1993年初,丁鸿敏靠366万元原始资本,创办了浙江第一家贴面板企业—浙江德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与许多草创期企业的境遇一样,创业之初的德华是个“三无企业”: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设备。但出身农村,受过无数苦难的丁鸿敏,并不惧怕这些困难:没有技术,他跑了4次上海,将国内的人造板权威专家请到当时尚不通公路的德清洛舍;没有原料,他在三九寒冬钻进天寒地冻的东北林业基地,一根根寻找优质木材;没有设备,就买台湾企业退役的二手设备……

凭着这股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干劲,企业投产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2200万元,完成税利150万元。也正是凭着这股干劲,在以后的10多年中,丁鸿敏在德清带动、培育出一个年产值4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产量占全国1/3的庞大产业,使湖州这个“无木之乡”成为“木业大市”。

创新第二计:调虎离山

“甲醛猛于虎。”人造板中的甲醛等有毒化学物质,是人们追求“环保”、“健康”生活的死敌。将装饰木板中的甲醛含量降到最低,直至不含甲醛,是为“调虎离山”。

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的建材工业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法制环境不够完善,使得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类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的人造板在市场上猖獗一时,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丁鸿敏认为,先行一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改善消费环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德华“德为本”文化精神的应有之义。为此,早在国家《室内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标准正式执行前2年的2001年,德华便开始着手研制甲醛释放量达到欧洲E1级标准的新一代环保型产品。2002年初,该产品研发成功并通过省级鉴定,为公司实现产品的全面环保化奠定了基础。2004年,德华以更高的环保要求为起点,组织技术力量首先研制开发了E0级胶粘剂(甲醛释放量≤0.5mg/L),并用此胶粘剂生产了E0级薄木装饰贴面板,使德华集团的木制品全面达到国际标准。2005年,德华又进行了无醛级产品开发的技术攻关,并再次取得成功,使公司的产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板材。

在丁鸿敏和他的德华的推动下,贴面板行业刮起了一股绿色旋风,引起了行业内的“环保风暴”:一些此前大量生产甲醛严重超标贴面板的企业,也被迫转产环保产品。市场环境为之一新—曾经那种走进建材市场,空气中弥漫的甲醛呛得人泪流满面的场景,成了中国建材发展史上永远的过去时。

创新第三计:树上开花

木业企业,要消耗木材,特别是人们对高级木材的需求,要付出大量消耗天然木材资源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的代价。但德华集团以普通木材为原料研发的“重组木”,代替了楠木等天然珍贵木材,是为“树上开花”。

2005年的一天,中国林科院数十名专家教授在参观德华新产品陈列室时,丁鸿敏拿了两块木板,让专家甄别它们的区别。专家们端详许久,没有发现它们有何区别。

这时,丁鸿敏告诉他们:他左手拿的木板以天然檀木为原材料;而右手拿的,则是德华以杨木、杉木等普通木材为原材料研发的“仿真珍贵木”。

“重组木”的仿真程度,让专家们惊讶不已。他们知道,这种“仿真珍贵木”,在国际上的专业名称叫做“重组木”,它用可再生的速生木材取代天然珍贵木材生产高档装饰板材,是木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通道。在全世界,仅有意大利的一个厂家有此技术。专家们没有想到,中国的德华木业竟然也掌握了这一尖端技术。

丁鸿敏通过科研创新,以“偷梁换柱”的手法破解了这一难题。2002年开始,德华与南京林业大学等全国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经过3年时间,耗资2000多万元,2005年,“重组木”生产技术终于在德华宣告成功。

这项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是以杨树、桉树、杉树等生长周期为8至10年的普通速生木材为原料,经过多种处理,使仿真产品产生与天然木材极为相似的颜色和纹理,并克服了天然木材节疤、蛀孔等不可避免的缺陷,是一种几乎没有缺憾的装饰材料。

“重组木”技术的成功,不仅使檀木、柚木等各种珍贵天然木材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2006年,“重组木”正式在德华投产,此后每年产量飙升,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今年上半年,仅“重组木”产品的销售额就达2亿元人民币,占德华木业总产值的20%。

创新第四计:围魏救赵

德华集团在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宜林地区,大面积营造人工速生林,以解决公司所在地德清“无木”的现实,是为“围魏救赵”。

2005年前后,中国的房地产业飞速发展。胡润的“中国百富榜”上,房地产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这段时间,有资金的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很少有不赚个盆满钵满的。

丁鸿敏不是没有看到这点,也不是没有动心过,但他最终没有进入地产行业。他听从了一位林业界前辈的劝告:“你进入房地产行业,可能会赚一笔钱,但你永远进不了房地产业的前10名,同时也会失去你在装饰面板行业的地位;但你如果把这笔钱投到你的林业上来,你不仅做了一件大的善事,还会为你的主业提供未来的资源。”

这一劝告令丁鸿敏做了一个非常的决定:组建浙江德华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实施50万亩速生林战略。

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源于丁鸿敏对木材市场的观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人造板制造国,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这将对木材资源产生庞大需求。而我国现有的人工林中,年可采伐量不足30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基于这样的原因,丁鸿敏判断:大面积营造人工速生林,有利于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必将成为我国木材利用的主要原则和林产工业的发展方向。

于是,2003年起,德华集团开始着手实施50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计划。根据规划,德华将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宜林地区,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利用各地的荒地、荒滩、荒坡,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建立人工速生林基地。同时,德华还依托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等高校科研开发和技术指导,建立了省级骨干苗圃,并成功培育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首批南方型杂交欧美黑杨良种47种。整个项目分两期实施:2005-2009年实施一期工程,完成25万亩速生林基地建设;2009年至2014年实施二期工程,再建设速生林25万亩,累计共建立速生林基地50万亩。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浙江、江苏、湖北、福建、江西等地方营造了20万余亩速生丰产林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可提前达到25万亩的规模,每个轮伐期可产出大径(树木直径)级工业用材310万立方米,满足企业未来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

创新第五计:釜底抽薪

通过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各类木材采伐加工剩余物、废弃物及“次、小、薪”材资源,大幅提高木材利用率,是为“釜底抽薪”。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木材年人均消费量为0.22立方米,而世界人均木材消费量为0.68立方米,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在1立方米以上,瑞典则高达6立方米。这样一个巨大的差距,显示了未来中国对木材消费的强大需求。

然而,同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林业资源却相当匮乏;然而在木材资源的利用上,却存在着惊人的浪费。

因此,能否充分利用现有的木材,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就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成本问题。在更高的层面上,它还是一个企业的德性。

“德华如果不能在提高木材利用率方面有所建树,怎么算得上是‘德为本’呢?”丁鸿敏自问。为此,他组织技术人员,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目前,国外的同类产品表面所贴的珍贵木皮厚度约为0.5-0.8厘米,而德华集团创造性地将贴面薄木厚度降到0.20-0.25厘米,使珍贵木材利用率提高了3倍多,被国外同行称为“东方智慧创造的奇迹”。

为综合利用各类木材采伐加工剩余物及“次、小、薪”材资源,公司还开发了节材型实木工艺复合门—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加工剩余物化零为整,将零碎木料拼接成材的“指接拼花”技术。目前,公司已形成具备防盗、防火等功能的7大系列130多个品种的木门生产能力,年产木门2.5万套。

2005年,作为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德华集团开始尝试从资源再造到各类木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模式:以木材加工业创造的利润发展速生林,以速生林建设为木材加工提供原材料,如此良性互动,周而复始。

篇4:三国演义计谋故事

曹操平定河北之后,大举南下,征伐荆州。刘琮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便率众投降。这样,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了襄阳。刘备因寡不敌众,只好率所部退往江陵,但在长坂坡被曹军追及。双方血战一场,刘备大败,幸得张飞保护,且战且走。待到天明,见追兵渐远,刘备方敢下马歇息。这时,赵云、糜竺、简雍等均不知下落,刘备身边只剩下100多骑兵。正凄惶之间,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称“赵云投降曹操去了”。刘备不信,张飞说:“他见我们势穷力尽,所以投降曹操,以便图取富贵。我现在就去找他,如果撞见,就一枪刺死他。”说完,遂不听刘备劝阻,飞身上马,率20多名骑兵,回到长坂桥边。他见桥东有一大片树林,心生一计,教那20多名骑兵,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中往来奔驰,冲起尘土,作为疑兵;自己则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其实,赵云并未投降曹操。撤退时,他受命保护老小,在长坂坡被曹军冲散,便不顾死活,翻身杀入重围。经过一天血战,赵云先后救出简雍、糜竺、甘夫人和阿斗,杀死曹营名将50多员,直透重围,到得长坂桥边时,已经是人因马乏。他见张飞挺矛立马于桥上,便大呼:“翼德援我!”张飞因有简雍报信,知赵云并未背叛,便说:“子龙快走,追兵有我抵挡。”赵云纵马过桥。此时,曹军大将文聘引军至桥边。他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飞扬,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向前。一会儿,曹仁、李典、张辽、许褚等陆续追到,也都不敢近前,使人飞报曹操。曹操闻报,急忙上马赶来。张飞见曹军阵后青罗伞盖与旄钺旌旗渐近,知是曹操来到,便大喝道:“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响雷,曹军听了,不由得个个两腿发抖。

曹操忙令去掉伞盖,回顾左右道:“我以前曾听关云长说:‘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有如探囊取物。’今天相逢,切不可轻敌!”话未说完,张飞又大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操见张飞气概如此雄壮,遂有退兵之心。张飞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挺矛大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尚未断绝,曹操身边的将领夏侯杰,竟然吓得肝胆碎裂,倒撞马下。曹操见状,拨马便走。于是,曹军众将一齐往西而逃。一时人如潮涌,马似山崩;弃枪落盔者,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篇5:狐狸的计谋作文

狐狸看着兔子进了自己的家,就走到后窗偷听,原来兔子正在给她的孩子讲刚才的`事情。

狐狸想从前门进去可是门太小了进不去。只见它左想一下,右想一下,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主意。它敲了敲门,兔子问:“谁呀?”狐狸说:“我是狐狸大哥,来看看你的孩子。”兔子说:“那你进来吧。”狐狸说:“门太小了,我进不来,请你带着你的孩子出来吧。”

兔子给三个孩子打扮一下就出来了。狐狸立刻露出了原形说道:“你们上当了。”于是就向兔子扑了过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狐狸的计谋作文300字

篇6:猫的计谋童话作文

一天,风和日丽。一个名叫红红的小女孩去宠物店买了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分别是小狗汪汪、小猫咪咪、小鱼泡泡。

等红红把它们带回家后,就叮嘱对猫说:“你不许去打那只鱼的主意,不然我饶不了你。”然后她又对鱼说:“不要理那只猫,不管它说什么你都别答应,否则它会吃了你。”虽然小女孩再三叮嘱它们,可是“和平”才持续了几天,猫就开始打那只鱼的主意了。

那天,咪咪跳到鱼缸旁边,对泡泡说:“我们一起出来做游戏吧。”“我看你是想吃我吧!”泡泡冷哼一声,说道。

咪咪见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第二天天刚亮,咪咪就开始实行新计划了。它跑到后花园里捉蚯蚓,准备给泡泡吃。可泡泡还没醒来。猫心想:不如我现在就悄悄地吃了它。咪咪的爪子要碰到泡泡的时候,被窗台上休息的小鸟发现了。小鸟大叫一声,然后飞快地逃走了。泡泡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它惊讶地望着小猫,问道:“你想干什么?”咪咪将爪子缩了回去,一脸无辜地说:“我只是想给你吃蚯蚓。”

这时,小狗汪汪凑了过来,对泡泡说:“你可不要上它的当!”咪咪顿时火冒三丈,怒骂道:“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下,汪汪也怒发冲冠,它朝咪咪猛扑过去,一口把它的喉咙咬断了。屋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篇7:老练乌龟的财富计谋

24年前,21岁的小石匠朱国燕在一条公路修筑现场打石料,突然对身边的老石匠冒出一句话来:“将来我就是这家单位的头。”老石匠笑得在地上直打滚:“这才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我几十岁了,今天才搞清楚什么叫不知天高地厚。”

24年后,2004年的一天,这句经典狂妄之语竟然真的被朱国燕兑现了。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朱国燕记住了一句话。24年前,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将他送出村口,走上打工路时,说了迄今为止最有水平的一句话:“儿子,你这一出去,肯定要当大官,发大财,将来你一定会管很多的人,你就是他们的头。”在农村,这叫“封赠”,就是说些让人高兴的大吉大利的话,美好善良的祝愿而已,这是很普遍的事。但一向自命不凡的朱国燕竟然就把它当真了,抱定自己真的会有这么一天。他开始用钎锤敲打开凿他的财富梦。

打石匠朱国燕

小石匠朱国燕壮得像一头牛,干起活来不分白天黑夜,别人一个月上30多个班,他能做50多个班。小石匠心眼特多,其他工匠做事他就偷偷跟在后面学,于是干的活“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由石工而泥水工;由泥水工而木工;由木工而起重工。几年下来,凡工地上有的工种,他都干过,“一个人干了10个人的活”。双手老茧太多碍事,抓起一把菜刀,像削萝卜一样,三下五除二,自己就“刷刷刷”削了下来。手指扎进去一根竹签,没入肉中,随手从路旁的桔子树上摘下一颗大刺,自己将手指挑出个大窟窿,在一片血肉模糊中,活活将竹签拽了出来,吐上两口唾沫就算消毒,居然也不感染。

入夜,加过班的民工们疲乏地回到工棚,挤在一个屋子里,用最粗最黄的笑话来寻找乐子,打发疲乏。朱国燕不去过这嘴瘾,抓起一本专业书躲到工地的路灯下,大过眼瘾、脑瘾。灌过几口墨水,在临时工中自然就“鹤立鸡群”、“出类拔萃”,于是被人挑出来,搞起了测量、预算之类的读书人才能干的技术活。

他继而跃升到管理层,全面组织管理现场施工。当时,市委书记一个月就挣100元,而朱国燕的工资能拿到100多元。黑领、蓝领、白领,朱国燕不断地刷新着自己“领口”的颜色。

1983年的温州,那是一个“万元户”已经产生的年代,那是一个小老板已经开始冒了出来的年代。按捺不住的朱国燕径直跑到公司老总办公室,大谈特谈“打破铁饭碗,承包工程”等“新思维”。老总听得直点头,后来,朱国燕就当起了包工头,承包公司的工程。朱国燕做事实在,干一件事就成一件事,领导自然放心。最后,公司20%的工程量竟然都被他承包了。

那是一个冒险就是机会的年代,那是一个勤奋就能成功的年代。朱国燕由打石匠变成包工头,由包工头变成拥有一个交通工程公司的老板,神奇地将自己的“领口”铸成光辉灿烂、耀眼夺目的富贵金色。财富似雪球翻滚,“野心”如核爆膨胀,当他将一个公司扩大成集团,下辖多个在国内同行业中响当当的强势公司时,他已经成了人们眼中能量巨大的财富人物。

“小商贩”的大手笔

朱国燕到四川凉山去视察他参与投资的一个项目,大山深处的彝族农民都以为他就是自己人,因为他的皮肤比那里的彝族老乡还黑,吃起烤牛肉来比他们还粗犷,看不出一点大老板的派头。

从下层打石匠爬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朱国燕有着豪爽、忠厚、谦卑、质朴的农家孩子本色;同时多年周旋商界的经历,使他有着藏而不露的机巧和城府。

不可否认,朱国燕是很有些“狡诈”的。

1998年,朱国燕请史义出山帮助自己“完成大业”。当时史义对他的公司并不看好。朱国燕说:“5年后,温州交通建设集团都是我的,你还犹豫啥!”

其时,朱国燕的温州交通工程公司还仅仅是温州30多个二级企业中的普通一个,而温州交通建设集团却是大名鼎鼎的一级企业。面对这个热情的狂人,史义哭笑不得,但就是这个狂劲,让史义中了邪似的难以拒绝,最终追随朱国燕而去。

2001年,温州交通建设集团面临困境,再不重组,将失去国家一级总承包的资质,风雨飘摇中无奈地向朱国燕挥动了橄榄枝。早就对这块肥肉垂涎三尺的朱国燕却抹去嘴角的口水,假装视而不见,没有一点食欲。行业主管部门的官员给朱国燕做工作,朱国燕大声叫苦,将困难无限放大,称自己庙小住不下高僧,肠胃不好,担心消化不了反被胀死。

朱国燕召集内部职工讨论此事,不明就里的员工全部投了反对票。但是最后,“为解决上级领导的困难,帮助兄弟企业度过难关”,“高风亮节”的朱国燕“力排众议”,投资2180万元参股温州交通建设集团,成为该集团最大的股东。后来,再追加投入2000万元,形成了对该集团的绝对控股,当上了这家集团的董事长。

让本公司员工愤怒和不解的是,朱国燕砸进几千万元后,却不派一个人过去,也从不参与温州交通建设集团的管理,丢下一句话“绝对信任”,就再也不管了。

只出钱,不参与管理,温州交通建设集团的小股东们自然感激涕零。朱国燕回到他的小屋,钻进被窝,捂着嘴偷着乐。这一兼并,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左右手,从此自己同时拥有了一、二级资质的两个企业,两条腿当然比一条腿走路更快更平稳。最关键是,小蛇吞了大象,一下就变成了巨人,当年,朱国燕旗下企业的营业收入就由2.2亿元一跃达到7亿元。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朱国燕没读过多少书,未必懂得这句话,但却比不少念了“之乎者也”的书生们运用得更大气,更巧妙。

小股东关心年底分红,大股东考虑资产增值。重组后的温州交通建设集团展开大规模投资,企业产生的大量利润沉淀在工程中,账面利润并没有多少体现,年终分红少得可怜。小股东们有点坐不住了。偏偏此时朱国燕带头嚷开了,要求退股。眼见大股东都没有信心,小股东们如坐针毡,纷纷抛出手中的股份,但却没有人敢接这个盘。最后,朱国燕“从大局出发,为稳定局势,不惜个人承担风险”,以平价将小股东们手里的股份买了过来。一场经典的现代版“杯酒释兵权”。

结果是,朱国燕用最低的代价,最小的付出,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最大的梦想,做成了一笔最划算的交易。

闪电收购如果说是朱国燕的第一次得意之作,还有点小商贩讨价还价的“小伎俩”之嫌的话,那么随后的几次收购则更显其非凡魄力。

2003年,听说江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举步维艰,朱国燕一个电话打给其董事长,商谈兼并。对方将其资产拔高估价1860万元。朱国燕非常明白,这个估价起码有好几百万元的水分,但却一笑置之,未砍一分钱的价,立即就答应了,仅两天时间,就拍板决定收购这家公司,3个月就办理完全部收购手续。要是在国有企业,这事不谈上一年两年,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眉目。

这又是一次“亏本买卖”。然而,朱国燕看重的不是那几百万元,他要的是江西路桥的国家总承包资质,要的是江西路桥辐射的那块庞大市场。此后,朱国燕发动了一次又一次闪电收购行动。收购华东路桥,甚至半天时间就搞定。

现在,每收购一家公司,朱国燕就将集团培养储备的大量人才注入新公司。

得到资金和人才支持的被收购企业,如同严重营养不良、行将倒毙的饿殍被源源不断地输入了维生素和养料,渐渐缓过劲来,重新展现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市场上最有威胁的掠食者。现在的路港集团,拥有职工2650人,其中博士1名,硕士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2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21人;有一级项目经理16人。这是朱国燕最引以为自豪的一笔家产。

现在,朱国燕手里握着好几家大型一、二级资质企业,它们布点在全国不同的省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核算,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董事长,然而,真正的老板只是一个,那就是朱国燕。这些公司在全国各地抢占市场,争夺合同。

有时,一条高速公路几个标段合同,好几家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最后中标的公司分段修建,而只有朱国燕自己才知道,这几家公司的后台老板,其实就是他一个人。他就是要用这种群狼战术,驱赶其他竞争者。朱国燕很谨慎,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最爱搞平衡的国度,就像一个家长,如果他有几个孩子,不管其中一个孩子多么能干,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家长都绝对不会让他一个人拿两个苹果,而其他的孩子一个都没有。因此,与其自己去拿两个苹果,不如让众多的人一人一个地替他去拿更多的苹果。

篇8:触龙的进谏计谋赏析

在古代,由军事斗争发展起来的兵家学说和由政治斗争特别是外交斗争萌发出来的纵横家学说,构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主体。以兵家、纵横家、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智谋文化,可谓集智谋之大成,然而,这远没穷尽人类的智谋。就拿“美人计”来说吧,汉武帝远嫁昭君,使匈奴不再入侵,两国结好。王允献貂婵,离间了吕布和董卓父子般的关系,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这个心腹大患,真可谓一娇弱女子胜过十万雄兵。再如,夫差好美人,范蠡向他献西施,于是吴王夫差整天沉溺于女色而不理朝政,致使越国有隙可乘而打败吴国……这些计谋,现在读来,真使人感到奇妙绝伦,耐人寻味。名将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道出了计谋的重要及其千变万化的妙用。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试修订本验)阅读部分第四单元中的几篇文章,不乏妙施计谋的例子:《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巧妙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用“釜底抽薪计”和“离间计”,说服了秦伯撤退秦军,显示了他的老谋深算。在《勾践灭吴》中,文种带着8个美女贿赂太宰伯海并且说,“您如果赦免了越国的罪过,还有比这更美的女子要进献给您。”太宰伯阂蚨劝谏吴王别攻打越国。下面,我们重点赏析一下《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的进谏计谋。

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针对赵太后的心理状态,采用了一整套“迂回战术”,动之以情,喻之以义,终于说服赵太后拿长安君去作人质。

触龙见到“盛气而揖之”的赵太后,根本不提“令长安君为质”的大事,而是先从闲谈家常琐事入手。例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这些话,虽表白自己年老力衰,其用心却在于除了解释很久未拜见太后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为下文“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打下埋伏。又譬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望见太后”,“日食饮得无衰乎?”这些话,并非无的放矢,随便问问饮食和起居的“套话”,而是在暗示赵太后现已年老体衰,为世不久矣,为下文提出的“一旦山陵崩”的长远打算奠定了基础。

触龙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活动,他深知:赵太后年世已高,格外溺爱长安君,而大臣们只顾及国家的`根本利益,故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触龙利用他炮制的“糖衣炮弹”开始向赵太后“进攻”了:

在经过拉家常后,赵太后的抵触情绪逐渐消失了,从而使紧张的气氛有所缓和。机智的触龙在此时,并不正面提出问题,谈“正事”,而是借口为自己心爱的小儿子苏祺求情,希望他能“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还说“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触龙的爱子之心是多么的急切啊!但又从另一个角度看,触龙说的这些话,好像只是在为自己的小儿子苏祺求情,触龙这次来,也好像是专为自己的小儿子而来,别无他意。由于这些家常话很合赵太后的心意,所以,赵太后不解地问道:“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趁机进一步反激赵太后说:“甚于妇人。”诱使赵太后说出了真心话:“妇人异甚!”

由于触龙处处体贴赵太后爱幼子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得赵太后在这一点上同自己有了共同语言,甚至把自己当作了她的知音。当触龙循循善诱,通过举例说明太后对女儿燕后的爱超过了长安君时,太后上当了,赵太后说:“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至此,触龙费了那么多口舌,表面上看,好像全是在说关心太后爱幼子的有关问题,而实际上,于不知不觉中,触龙已进谏了太后:父母要是真正地爱自己的子女,就应当为子女作长远打算。

这个时候的谈话气氛虽然很融洽,话题也慢慢地转移到了为子女作长远打算的问题上了,但触龙并不急于把话挑明,而是委婉地启发赵太后:三世以前,曾经为侯的赵王子孙,还有没有继续为侯的?再推广到诸侯各国呢?赵太后不加思索地回答道:没有。为何会这样呢?触龙作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分析:这样看来,他们当中,“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在这铁的事实面前,赵太后被说服了。

此时,应该是火候到了。于是,触龙水到渠成地直接指出太后溺爱长安君的错误之处:现在您赵太后给长安君很高的地位,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金银财宝,如果不趁现在让他替国出力,您“一旦山陵崩”,百年大去,那么,长安君凭什么保持在赵国的地位呢?我认为您“为长安君计短也”,没有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您爱长安君还不如爱燕后那么深切。这番话说到了点子上,真正起到了药到病除的作用,把赵太后说得口服心服。赵太后一听完就说:“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触龙“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让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也就出兵援赵。至此,触龙说赵太后大功告成。

篇9:我识破了哥哥的计谋作文

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在路上,我突然听到“龙”的一声。一个外星人降落在我身边。他看起来很奇怪。他有一个三角形的.头,一个长方形的脖子和长腿,比我高一个头。我怯生生地问:“你是谁?你在我们地球上干什么?”他说:“我是火星人。”我想:火星撞击地球了吗?这是我们的末日。他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我来地球是因为在火星上无聊。”因为是暑假,在家没事干,所以我说:“不然你就当我哥吧!”他高兴地同意了。

于是,我回家和父母商量。首先,他们不同意,但他们不能忍受我即将到来的婚礼。最后,他们被说服了。但是没过多久,外星哥哥生病了,因为整天呆在家里没事干,我就教他玩游戏,但是他对游戏不感兴趣,我就决定带他出去玩。我们刚走到街上,人们就喊道:“看!外星人!我们打他!”刚说完,几个大汉走了过来,不过,外星兄弟很厉害,三两个就把他们摆平了。

篇10:计谋的近义词是什么

计谋的造句

1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2 把自己内心的计谋泄露给别人的人,必然招致失败。从别人那里搜刮得多而向外施舍却很少的人,一定会面临衰败。

3 聪明的人不会反复用计谋,勇敢的人不畏惧死亡。

4 他们因自己的行径,就自食其果;因自己的计谋,就饱受其害。

5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6 军事艺术是一种执行命令的艺术,一切复杂的计谋都应当抛弃掉。简单明了是执行好军事行动的首要条件。

7 力量不能奏效的可以代之以计谋。

8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并计谋,为不可测。

9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10 周瑜陷落计中,让诸葛亮实现了草船借箭的计谋。

11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12 那武将只是仗着点儿血气之勇,没什么计谋策略。

13 多亏将军好计谋,让我军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14 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计谋。

15 狡诈的国王,二桃杀三士,以计谋除去了心头之患。

篇11:对付早恋特别计谋

英国:让高中女生带孩子劝导女孩勿失身

英国在近年有愈来愈多女孩子年纪轻轻便怀孕生子。英国布里斯特尔市卫生部门为防止这种情况日益恶化,想出一条特别计谋,让城里高中女生看顧一些栩栩如生的假婴儿。

这些学生会把娃娃带回学校,而这些假婴儿会整夜哭喊,女学生不得不整夜照顾“他们”。卫生部门希望这样能让少女明白身为人母的艰苦,不会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事。

其中一名15岁的志愿“母亲”说:“那实在是我一生最差的一晚。”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哄娃娃入睡后,以为可甜睡片刻,岂料哭声又起,令她筋疲力竭。如此劝导女孩勿偷吃禁果的特别方法,确实让她们产生谨慎之心。

美国:专家提醒 早恋易患抑郁症

美国《健康和社会行为》杂志对80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之间的早恋很有可能使他们患上抑郁症。一些人还会因此自杀,个别人甚至走上了杀人的道路。

美国著名儿科专家米里亚姆·考夫曼在其最近出版的畅销书《战胜青少年抑郁》中写道,因早恋引起的抑郁症,其实在15—20%的青少年身上是会有早期症状的。如孩子日益孤独,睡眠增加,饮食或行为改变等,这些症状如持续出现2周以上,最好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美国专家最后忠告,青少年不要过早地轻坠爱河,应把精力主要用到学习上。

泰国:担心少男少女偷吃禁果 曼谷禁过情人节

曼谷市除曼谷的挽叻区外,禁止所有区县举办情人节庆祝活动。禁过情人节,曼谷的商家和旅游业都大受打击,但是不少教师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往年的情人节活动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受浓烈的浪漫气氛所感染,在情人节这一天偷吃禁果,有的因此而染上了艾滋病。很多学生家长也说,每年一到情人节,他们心里就特别不安,总担心孩子们会出什么事。

篇12:巧用计谋作文

书中讲述的计谋和策略看似用在

一天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征求爸爸的意见:“如果有人用手中的‘一万’换你手中的一百元,你会答应吗?”

“哪有那么好的事?如果有,甭说一百元,就是一千元我也换给他,

“那好!”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你现在就给我一百元吧”。在爸爸惊讶的目光中,我迅速地摊开紧握的小手,亮出了一颗麻将牌,上面写着“一万”。

爸爸无可奈何地拿出了一百元钱,笑嘻嘻地说:“请问这是用的哪一计?”

“我用的是第十七计:抛砖引玉,此计以小利作为诱惑,使他人跟进中计。”爸爸虽中了计,还是开心地说:”你学了兵法,能活学活用,我很高兴!。”

又有一次放学,妈妈问我今天

我可怜巴巴地说:“69要是倒过来变96分就好了。”妈妈说:“别臭美了,你要是96分,我现在就带你到大超市,任你挑一件玩具!”

“此话当真?”

“一言九鼎!”

这时,我不慌不忙地从书包里拿出了数学考卷,上面果然是96分,妈妈愣住了。然后我又拿出了《孙子兵法》,告诉妈妈:你刚才用的是“激将法”, 而我用的是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此计故意放纵对手,任其消去防备,于最易下手时出击”。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

妈妈心里又气又喜,我接着说:“其实我也不喜欢买玩具,你只要同意我多看看《孙子兵法》就行了!”听了这话,妈妈笑了。

我真高兴,巧用一计,说服了妈妈,让我有更多的

篇13:“计谋”词语解析

【计谋的`拼音】:

jì móu

【计谋的意思】:

计策、策略。

【计谋的近义词】:

主意 韬略

【计谋造句】:

1、那计谋也许会奏效,至少没害处。

2、我的计谋居然收效。

3、敌人的计谋破产了。

4、我只能依靠在会议桌上运用计谋了。

上一篇:毕业学生代表讲话下一篇:大班活动《挖番薯》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