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冲刺专题卷

2024-04-26

2019年高考冲刺专题卷(精选6篇)

篇1:2019年高考冲刺专题卷

2019年曲靖教师招聘考试冲刺卷

一、单选题

1、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观察者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观察者都觉得这个人的大小是不变的。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李小明同学今天在参加物理考试时,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力学公式,怎么也想不起来。其中涉及的遗忘理论主要是()。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动机性遗忘理论 D.提取失败理论

3、在学习中,既不想读书,又怕考不及格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4、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是容易感情用事,鲁莽。《水浒传》中的李逵是这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这种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阐述了儿童智慧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抽象推理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小学生主要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指对刺激进行分类,学会对同一类刺激做出相同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A.信号学习B.系列学习

C.概念学习D.原理学习

7、下大雨的时候,小李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被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李都跑得很快。这是()。

A.顿悟 B.逃避条件作用

C.条件反射 D.回避条件作用

8、下列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书写技能

C.计算技能 D.写作技能

9、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0、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1、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两种形式。

A.感知 B.表象

C.命题 D.判断

12、人们在蒲公英种子轻轻飘飞的启发下发明出降落伞,这是()。

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近因效应 D.宽大效应

13、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方法,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此活动属于()。

A.教学设计 B.教学实施

C.教学策略 D.教学评价

14、临近期末时,不少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考试焦虑 B.生活焦虑

C.经济焦虑 D.前途焦虑

15、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观是()。

A.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甄别和选拔学生

B.教学以大量复制训练为主要途径

C.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1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不包括()。

A.拓宽知识视野

B.更新知识结构

C.勇于探索创新

D.乐于廉洁从教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A.2006年 B.2000年

C.1996年 D.1986年

18、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规定,下列不属于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基本要求的是()。

A.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B.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D.了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19、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孟禄

C.沛西·能 D.斯金纳

20、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学记》 B.《大学》

C.《春秋》 D.《离骚》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学生的表述,正确的有()。

A.学生具有独特性

B.学生具有可塑性

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对教育施加的影响是无条件接受的

2、教师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师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同以及个人性格、文化素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会形成不同的代际关系模式,主要包括()。

A.长幼尊卑型 B.民主平等型

C.娇惯放纵型 D.严加管束型

3、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

4、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具有的突出特点有()。

A.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本身发展 B.以教师为主,侧重精英式教育

C.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

D.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方法多元化

5、按照教学中学生学习进行的模式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否以现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依据,可将教学方法划分为()。

A.探究式教学法 B.感悟式教学法

C.发现式教学法 D.接受式教学法

6、下列教学活动中,属于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

A.进行外国文化学习,拓宽学生视野

B.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倡节俭

C.播放爱国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D.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有()。

A.法人 B.教育者

C.组织者 D.指导者

8、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有()。

A.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B.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C.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D.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9、下列关于无意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正确的有()。

A.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简洁流畅、抑扬顿挫、快慢适中

B.适时地呈现直观教具,用感性形象吸引学生

C.教室内部布置简朴整洁

D.教师的服饰要适宜

10、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有()。

A.樱桃小嘴

B.白日做梦

C.发明家设计将要发明的工具

D.根据描写,头脑中呈现阿Q形象

三、判断题

1、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4、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5、儿童在明白“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属于下位学习。()

6、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7、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意志的培养。()

8、班级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相互影响,班主任不仅要重视班级正式组织,还要重视班级非正式组织。()

9、学校心理教育的中心应该是心理矫治教育。

10、探究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不是一种教育思想。()

四、案例分析

1、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下午的班会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

2、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问题:(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2)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一个人离我们距离远近时的大小保持不变,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2、【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提取失败理论强调遗忘是由于缺少一种可供提取的线索。在考试中产生遗忘往往就是由于缺少线索而引起的。

3、【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题干所述为双避冲突。

4、【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胆汁质的气质类型的表现: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5、【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被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其中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6、【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例如,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就是概念学习。题干所述为概念学习。

7、【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回避条件作用指当预示及恶刺激即将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根据题干表述,“下雨”的情形已经出现,而非即将“下雨”。该反应属 于逃避条件作用。

8、【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智慧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计算技能、解题技能、记忆技能等都属于智慧技能,书写技能属于操作技能。

9、【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构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10、【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1、【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2、【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可形成“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一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3、【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全过程。

14、【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15、【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观上提倡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16、【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是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D项属于“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

17、【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6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

18、【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专业能力维度主要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以及反思与发展等方面。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属于教学设计领域;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属于教学实施领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属于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领域;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属于专业知识维度中的教育知识领域。

19、【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心理起源说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20、【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育专著,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二、多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学生具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学生具有可塑性,他们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而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而非无条件接受教育施加的影响。

2、【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教师是成年人。教师负有一种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由于教师对于代际关系的认识不同,以及个人性格、文化素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会形成不同的代际关系模式,如长幼尊卑型、严加管束型、娇惯放纵型和民主平等型。

3、【育萃专家解析】B.C.D。解析: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但总体来看,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发展水平,二是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三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说,社会、科学及学生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课程的内部因素也制约着课程的发展。

4、【育萃专家解析】A.C。解析: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①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②教学重心从知识本位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③教学目标从关注认知向关注学生整体素质转变;④由指导教师工作向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实施与开发转变;⑤由统一、刚性的管理向灵活、弹性的管理转变。

5、【育萃专家解析】C.D。解析:按照教学中学生学习进行的模式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否以现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依据,可把教学方法划分为接受式与发现式两大类。

6、【育萃专家解析】B.C.D。解析: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进行外国文化学习,拓宽学生视野不属于德育教育。

7、【育萃专家解析】B.C.D。解析:班主任是班级和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8、【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9、【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的方法: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这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10、【育萃专家解析】A.D。解析:再造想象指的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

三、判断题

1、【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增加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意义学习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以求得到好成绩,主要是为了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4、【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5、【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这种学习称为上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儿童在明白“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6、【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操作技能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7、【育萃专家解析】√。解析: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表现为能够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的把品德的行为坚持到底。题中学生管不住自己恰恰就是道德意志不坚定的表现。

8、【育萃专家解析】√。

9、【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学校心理教育的中心应该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课程。

10、【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一种教育思想。

四、案例分析

1、【育萃专家解析】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以下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刘老师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让学生讨论“有何感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刘老师没有灌输给学生相应的德育思想,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这完成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能够促进学生对外部道德要求的内化,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积极结果。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开始,有同学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并产生不满情绪。后来,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集体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能够转变观念,把献爱心的形式多样化,并且道德认识呈现积极倾向。这体现了刘老师能够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刘老师没有对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立马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促进学生品德认识的逐步提高。

2、【育萃专家解析】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性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案例中陶行知回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学生自觉认识问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②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当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时,他制止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从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可以看出,陶行知又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③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先斥责了学生,后来又给了学生四块糖,这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篇2:2019年高考冲刺专题卷

仿真预测卷(三)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填T,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填F)1.商品交换包括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解析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故此题观点错误。答案 F 2.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增加收益,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解析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答案 F 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析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答案 F 4.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作战体系是主权国家行使自卫权的体现。()解析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加强国防建设,是主权国家行使自卫权的体现,故本题答案为正确。答案 T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答案 F 6.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解析 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汉字。答案 F 7.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解析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答案 T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 F 9.“新四大发明”讲述中国奇迹,佐证新出现的事物都具有远大前途。()解析 新出现的事物未必都是新事物。只有新事物才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答案 F 10.不见高丘,不显浚谷,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解析 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答案 T

二、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2018年1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285 0,而去年5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902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变化会使()A.我国居民减少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到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解析 材料表明美元汇率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我国居民选择到美国旅游的费用会降低,B项符合题意;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国居民会增加对美国商品的需求,A项说法错误;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C项说法错误;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我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答案 B 12.“稳中求进”是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而“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增加消费。下列理由中能够对上述观点进行合理解释的有()①消费决定投资和出口的质量和数量 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快于投资和出口 ③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具有可持续性 ④消费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决定”表述错误,夸大了消费的作用;②“快于”表述不合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快。答案 D 13.“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兴营销方式,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它以微博为营销平台,向听众(粉丝)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这启示企业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以营利为直接目的 ②关注市场,了解用户需求,准确定位 ③诚信经营,注重信誉 ④把微博营销作为公司销售的唯一渠道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此题考查企业经营。企业任何经营都是以营利为目的,排除①。公司经营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排除④。通过“以客户为中心”可知②正确。③有利于树立企业的信誉与形象,故正确。答案 B 14.华夏理财网专家建议投资者首先要拟定好自己或家庭的理财计划,并给出一个“个人投资理财公式:稳健理财型=50%稳守+25%稳攻+25%强攻”。这一理财公式的合理之处在于()A.充分考虑到投资的合法性 B.能够避免投资的风险 C.兼顾了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D.实现了收益的最大化

解析 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注意投资的收益率与风险性;注意投资的多样化;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稳健理财型=50%稳守+25%稳攻+25%强攻的合理之处在于兼顾了投资的风险和收益,C适合题意。A、D材料没有体现;B中的“避免投资的风险”说法错误,排除。答案 C 15.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C.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解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故入选。C选项与题意不符,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故排除。答案 B 1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说明我国公民()①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②合法权利受到保障 ③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公民有看望老人的义务,又享有探亲休假的权利,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不是公民的政治权利,③不符合题意。答案 B 17.目前,国务院废止了《煤炭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同时,修改乡镇煤矿管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4部行政法规。这表明()①政府对煤炭行业由许可管理转向经济管理 ②政府在经济建设中更侧重宏观层面的监管 ③政府在法治轨道上承担和履行自身的职责 ④政府依法行使立法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步伐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政府不能插手企业的具体经营事项,因此①错误;政府不具有立法权,排除④;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 C 2018年,浙江省在“五水共治”取得初步胜利的基础上,吹响了“彻底剿灭劣Ⅴ类水”新号角。回答18~19题。

18.号角吹响后,由全市人民选出来的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面投入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调研、视察、监督、建议建言。这表明()A.人大代表代表人大行使国家权力 B.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 C.人大代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D.人大代表产生并监督其他国家机关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浙江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面投入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调研、视察、监督、建议建言。这体现出了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故B入选。A错误,人大代表不能代表人大行使国家权力。C错误,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D错误,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答案 B 19.省委有号召,政协就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剿灭劣Ⅴ类水誓言大会刚刚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束,省政协就动员全省13 700多名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开展实地督查。由此可知()A.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政协与共产党是密切的友党关系 C.政协在党领导下履行监督职能 D.政协委员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解析 浙江省全省剿灭劣Ⅴ类水誓言大会刚刚结束,省政协就动员全省13 700多名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开展实地督查。由此可知政协在党领导下履行监督职能,故C入选。A在题目中没有体现。B、D表述本身错误。答案 C 20.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倪忠扬先生在201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 C.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就是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本题最大的易错点就是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混淆。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故A不能入选;材料也并没有涉及文化创新如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因此排除C;文化创新不仅在传播手段上创新,还应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因此D错误;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B 23.杭州网络文化节围绕“汇聚网络正能量讲述杭州好故事”的主题,主办方联合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等百余家网络媒体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不仅让更多好故事在网上得到传播和分享,也提升了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说明()A.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B.新兴传媒将取代旧传媒充实人们精神生活 C.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全面推广为标志的 D.现代网络科技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解析 B错误,新兴传媒没有取代旧传媒。C错误,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全面推广为标志的。D错误,现代网络科技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题目中,杭州网络文化节主办方联合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等百余家网媒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提升了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说明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A正确。答案 A 24.为迎接十九大,文化部主办了“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通过记者亲身体验、实地采访,将非遗之美,传承之事,精彩生动地展现,深受民众好评。这启示我们要创作精品力作,就要()A.创新内容,改变方式 C.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B.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解析 题目中,记者亲身体验、实地采访,将非遗之美,传承之事,精彩生动地展现,深受民众好评。这启示我们要创作精品力作,就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其他选项均不是强调实践。答案 C 25.文化部近期加强网络游戏市场的监管,把含有宣扬色情、赌博、暴力等内容的网络游戏作为监管执法重点,部署开展专项査处。开展这一行动是基于()A.落后文化作为文化糟粕应该依法取缔 B.外来思想文化对青少年具有消极的影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政府负有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的职责 D.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解析 对落后文化应该是改造或剔除,排除A;外来思想文化对青少年具有消极影响是片面的,排除B;有些大众传媒不是商业性的,排除D;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 C 26.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该观点()①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②体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③是一种可贵猜测但没有科学依据 ④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答案 B 27.我国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中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由此可见()A.风云四号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限制 C.人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并创造新的具体的联系服务人类 D.意识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并实现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限制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所以B、C、D均错,故本题只能选A。答案 A 28.我国有关部门在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不作为”否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不会为”否认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C.“乱作为”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不作为”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乱作为”体现出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C正确;“不作为”是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A、D表述错误;“不会为”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所以B表述错误。答案 C 29.下面漫画(作者:程远)说明()

①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②意识能够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意识活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决定客观事物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解析 “人不是火柴,不能一擦就冒火”,比喻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摩擦,控制自己的情绪。故②④正确;①错在“可靠保证”上,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主观精神有正确与错误、积极和消极等之分;③错误,在任何条件下,意识活动都不能决定客观事物。答案 C 30.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一判断坚持了()①系统优化的基本要求 ②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③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④质量互变的哲学道理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 “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坚持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答案 C 31.针对当前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老年教育扩大供给、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作出了部署。这一规划的出台表明()①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针对当前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16—2020年)》,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适合题意;对老年教育扩大供给、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作出了部署,这表明意识具有能动性,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④适合题意;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 D

三、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32.【加试题】就在伦敦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必须得到议会批准才能启动脱欧进程之后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因此,可以要求赔礼道歉和恢复名誉,①④正确,选B。答案 B 35.【加试题】浙江某初中同班同学张某(13周岁)和李某(12周岁)在课间发生打斗,在场老师曾某未予制止。张某一拳致使李某鼻梁骨断裂,医药费等共花了5 000元。一般来说,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教师曾某未尽管理职责,应由曾某承担赔偿责任 B.张某侵犯了李某的生命健康权,应当由张某承担赔偿责任 C.学校管理存在过错,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D.学校和张某父母均有过错,应由学校和张某父母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解析 教师曾某未制止,曾某未尽管理职责,说明学校存在过错,学校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曾某不需要直接承担责任,因此A不选。张某没有年满18周岁,尚在读书,因此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作为监护人,因当承担赔偿责任,张某不需承担,因此B不选。张某打人,张某有错,张某父母没有过错,D不选。故选C。答案 C 36.【加试题】甲、乙因遗产继承发生纠纷,双方书面约定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后甲反悔,向遗产所在地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乙向法院声明双方签订了仲裁协议。关于法院的做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裁定驳回起诉 B.裁定驳回诉讼请求

C.裁定将案件移送某仲裁委员会审理 D.法院裁定仲裁协议无效,对案件继续审理

解析 本题考查仲裁的相关知识。《仲裁法》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等不能适用于仲裁。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是不能约定仲裁的,甲、乙之间的约定无效。所以,法院应裁定仲裁协议无效,对案件继续审理。D项正确。答案 D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3分)37.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下简称“三权”)分置并行,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经营权能,有利于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公有制为主体”的角度说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不会导致土地私有化。(3分)(2)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角度,指出实行“三权分置”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5分)解析 本题考查公有制为主体的知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保护和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整个文化系统环境的发展。

39.【加试题】美国国会预算程序自1976年执行至今,美国政府已有19次因预算拨款案无法在国会得到批准而停摆,最近一次是2018年1月20~22日特朗普政府的关门危机。此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两党在移民政策上的巨大分歧,使得国会中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以政府停摆为代价,围绕拨款法案进行博弈。随着临时拨款法案在国会未获通过,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被迫暂时关闭,让恰逢执政一周年的特朗普政府遭遇“尴尬”。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美国三权分立的知识,分析美国政府近19次停摆的原因。(4分)(2)结合特朗普政府执政周年遭遇的“尴尬”,说明美国两党制及其实质。(5分)解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篇3:2016年高考政治冲刺复习策略

一、保持平常心态,做自我风采的掘金者

高考不仅仅是知识的角逐,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冲刺复习和考试中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成绩的高低。在高考冲刺阶段,面对堆积如山的书刊、漫天飞舞的习题、排山倒海的考试、超限度大容量的复习,许多学生会感觉疲惫不堪;面对社会的关注、学校的督促、家长的期盼、自我成功意识的趋使,许多学生会因为巨大压力而焦虑。心态决定成败,人的学习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可以说心态越急越做不好事,越做不好事心态就越着急,最后成了恶性循环。因此,管理情绪、克服焦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一,优化情绪,摆正心态。宫本和柳生是日本近代的一流剑客,宫本是柳生的师父。当年柳生拜师时问师父:“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宫本答道:“最少也要10年吧!”柳生说:“哇,10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答道:“那就要20年了。”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就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宫本平静地说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能两眼只盯着一流剑客的招牌,而应沉浸于练剑,你只想着当一流剑客,哪里还有心思专注于练剑。”实际上,高考冲刺也需要“执着努力、淡泊名利”,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平时的作业和考试当作高考,认真对待,绝不马虎应付;把高考当作平常的考试,只要发挥出平时的水平就可以。要留出自我休整的空间,交替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阅读、冥想、听音乐、做家务、体育活动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绝好方式。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生活中愉快、开心的事情,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不要试图独自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朋友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

第二,感受成功,保持信心。我们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也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去跟成绩好的同学比,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很多同学的烦恼和痛苦是同别人比出来的,面对别人的成功和得意,咀嚼自己的失败和失意,盯着别人的巨大进步,反观自己的停滞不前,谁的心里能够不酸楚?因此,我们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进步,就应该知足了。成功不是超越别人、战胜别人,而是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再说,失败也是一件寻常事,我们没有必要以常胜将军去要求自己,只要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成功就会离我们愈来愈近。

第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高考冲刺复习的时间非常紧张,我们应该最大效率地利用时间,同时也要避免心态过于急躁,进步总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对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展望尚不确定的将来,而是去做手边的清晰之事,因为为明日作准备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与其胡思乱想着一日腾飞,不如先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挑出一件重要的事情,心无旁骛地先把这一件事情做好,然后做下一件事情,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学习的效率比想象中的还要高。按部就班执行自己的复习计划,每天坚持不懈,把每一件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好,从某一天来看,也许你做的事情不一定比别人多,但积累下来,你会发现你的进步之大超乎自己的意料,其关键就在于稳重的心态和稳扎稳打的努力。

第四,劳逸结合,合理作息。到了复习冲刺阶段,一些学生会没日没夜地学习,甚至以放弃睡眠为代价来争取时间复习;有的则是争取多休息,尽量不看书,保持精力。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过度用脑并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只会适得其反。睡眠过程是大脑合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过度放松也不可取。高三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人的大脑中枢已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过度放松反倒不适应。因此,科学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更有助于减轻压力,消除疲劳,提高复习效率。

第五,合理规划,科学应考。在文科综合考试中,许多考生感觉时间不够用,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到了最后15分钟发现还有几道大题没有做。这个时候很容易慌神,导致头脑一片空白,匆匆忙忙地扫了一下第一道题,觉得不会做,连忙看第二道、第三道,一路下来,都不会,又连忙回头去看第一道。最后,越看越急,越看越不会做,几道题目都只是简单地写上两句,结果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答题时间的总体规划,答题前要浏览一下试题,参照平时的答题习惯,对时间作出合理的安排,一般应先易后难,不要因为一道难题而耽误过多时间,影响后面的答题。会的题要争取答得更完美,字迹端正,卷面整洁,争取获得高分;不会答的题可以先放一下,如果最后还是不会答,也尽量不要空着,选择题可以临场应变,非选择题可以结合背景材料写一些,这样多少能争取到几分。解题时要坚持正确大于速度的原则,力争一步到位,提高准确率,很多考生做完选择题后,不断复查,反复修改,结果反而吃不准,如果感觉几个选项都正确时,要保持冷静,相信第一感觉。

二、清理知识家底,构建理论知识线索

冲刺复习阶段,考生要按“考点→主干知识→能力要求→经典试题”的顺序,把每个考点再过一遍,对“考什么”“怎么考”做到胸有成竹。如果仅限于此,在具体运用时,考生还是可能遇到思维短路的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但教材中没有直接反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结构,因此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在冲刺复习时,如果仍然是简单地阅读教材、识记理论和观点,由于不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影响对知识的长久记忆,在解决问题时也难以顺利提取相关知识。在冲刺复习中,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教材知识体系,透过一个个考点的具体内容,用教材之中的隐性线索将零碎的考点串联起来,结成网络,巩固知识。

在提取和解读试题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试题的规定性,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考政治试题的规定性一般由知识范围、行为主体、试题类型、研究对象等因素构成,试题常常以教材目录中的单元标题、课标题或框标题来限定知识范围,考生只有掌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或每一框的理论知识,才能在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上准确调用知识生成答案。如果对教材目录不熟悉,就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因此,考生在冲刺复习时,要熟悉每一本教材的目录,并以目录为线索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系统准确地理解知识结构。比如,复习《经济生活》模块,按照教材目录可用“程序性”的思路来归纳知识:教材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分析我国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复习《文化生活》模块时,要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路,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力量”“怎么办——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展开。第一、三单元重点在于“感受文化”,一是从“是什么”的角度,感受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的特点;二是从“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发展”的角度,感受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第二、四单元重点在于理解如何发展文化,如何发展中华文化。

准确把握试题的规定性,特别是措施建议类试题,常常需要明确试题规定的行为主体,以主体为线索,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类,才能顺利地将试题与教材正确地链接起来。

《经济生活》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政府)、企业(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三类。按照这三类主体,有关知识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政府):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相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个人:货币财富的所有者——对待金钱的态度;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结构、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型的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维护劳动者权利、提高就业竞争力;理智投资者——家庭投资理财的方式、理性投资;诚信纳税人——奉献回报社会。

《政治生活》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人大和政府是教材涉及的主要国家机关)、党组织、公民三类。按照这三类主体,有关知识可作如下归类:

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府:政府解决国内问题涉及的知识包括:政府的主要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的威信。政府解决涉外问题涉及的知识包括: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人大和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等。(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人大代表与人大)

公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原则、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人民与公民)

《文化生活》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企业和公民三类。按照这三类主体,有关知识可作如下归类:

国家(政府):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企业: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等。

公民:文化对人的影响、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大众文化、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等。

三、清理热点家底,构建发散思维的路径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有的时政热点直接是试题载体,有的则是通过生活化的素材间接体现时政热点。有的考生可能会问:“时政热点多不胜数,还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这可咋掌握呀?”其实,这些考生错误理解了高考冲刺阶段学习时政热点的目标。高考冲刺阶段学习时政的目标主要有两条:一是提前熟悉试题模式和情景。大多数高考政治试题都以时政热点为载体,通过学习时政热点,了解时政知识,在考场上遇到相关热点的试题,考生不会感到陌生,从而有利于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增强考生的信心。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政治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很多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不能一一体现在教材中,通过学习时政热点,可以帮助考生结合时政复习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运用理论知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学习时政热点的上述目标,冲刺阶段学习时政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以主干知识作为选择学习内容的标准。高考政治试题以知识为线索、以热点为载体,实现了时政热点与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因此,在冲刺复习中,要选择符合中学生实际、与教材主干知识有密切联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理解的时政热点,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以热点的主要事实和基本观点为线索,调动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把考点与热点链接起来,以理析事,以事明理,事理交融。对热点的剖析也不是越深越好,要以教材的理论为限度,抓住精要内容,如果不顾教材实际,过分深入地挖掘热点,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有些问题也不是中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所能认识和解决的。

第二,该浅则浅,该深则深。既然了解高考试题的模式和情景是学习时政热点的目标之一,那么对于大多数的时政热点我们都可以浅尝辄止,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尽量扩大时政阅读面,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重大政策或热点事件的背景。但是,对于重大时政我们又不能满足于跑马观花,要依据重大时政重构知识体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识、思考和认识问题,这应当成为冲刺复习阶段拓展思维的重要措施。重大时政专题在结构上一般应包括:热点综述,主要是简要概括热点的主要内容;内容分析,对热点相关内容作简要介绍,或分析背景和原因,或探究影响和意义,或介绍相关方针政策;链接考点,分析热点内容所体现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典型题例,回顾近年来高考对该热点的考查情况,精选各地高考和模拟试卷、复习资料中涉及该热点的试题;创新训练,通过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梳理,在考场上遇到相关的热点试题,我们才能循着体系迅速、全面、正确地调出相关知识,以提高答案的得分率。

第三,识记和运用时政术语。参加文综模式考试的考生,学习时政热点也不是一点都不需要记忆,要着力记住极重要的时政术语。从高考的评分要求来看,一份好的非选择题答案,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时政有机融合起来,特别是适当地使用时政语言,既能够使答案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避免简单地就事论事,同时也能使答案具备鲜明的学科特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评分标准中规定加分的主要情形。要把时政术语正确地用到自己的答案中去,离不开平时的积累、记忆和训练。

四、清理题型体系,构建优化思维的程序

考生拥有清晰的知识体系和热点体系,基本能够比较顺利、全面地提取知识,但如何根据试题要求提取最具针对性的知识,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清理题型体系,掌握解题思路,优化思维程序,才能让考生减少偏差和失误。

高考试题都是经过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而来的,反映了命题者对考试目标的深思熟虑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常常故意将与答题有关的重要条件加以隐藏,以期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全面性,有效检验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高三复习中,近五年的高考真题要至少做三遍,在冲刺复习阶段,高考真题要至少做一遍,通过解答高考真题才能更好地领会高考命题的方向,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在冲刺复习阶段,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一些时间重做高考真题,揣摩高考试题的类型,并学习借鉴有关资料对试题的分类讲解,建立考生自己的题型体系,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与解答程序。在参加模拟考试和完成作业时,尝试着运用这些规律和要求分析试题,按该类试题的解答程序进行审题、答题,在实战中弄清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弱点,集中精力加以克服,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但能大大提升答题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答案的针对性。

篇4:2019年高考冲刺专题卷

刘素梅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某班班会准备从含甲、乙的8名学生中选取4人发言,要求甲、乙2人至少有1人参加,若甲、乙同时参加,则他们发言时顺序不能相邻,那么不同的发言顺序的种数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旅游区为了更好地加姒埘道路交通秩序的管制,以便保障游客的交通安全,考虑将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处罚。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的态度,在普通游客中随机选取了200人进行调查,得到如表1所示的数据。

(1)若用由表1中数据所得频率代替概率,则处罚10元时与处罚20元时,行人会闯红灯的概率的差是多少?

(2)若从这5种处罚金额中随机抽取两种不同的金额进行处罚,在两个路口进行试验。

①求这两种金额之和不低于20元的概率;

②若用X表示这两种金额之和,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篇5:2019年高考冲刺专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地理部分答案与解析:

1.C 2.A 解析:

土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的生长与栽培。

社会经济条件:政策支持,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和加工技术成熟,劳

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共12分,每点2分,只答自然或社会经济方面最多只给6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4)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业产值,农民收入增加(2分);

带动旅游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利于产业结构升级(2分)。

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闽北地区知名度;有利于茶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人口素质。(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

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生态效益:生态农业模式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

保护(2分,答出1点即可,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40.(15分)地理

A.【选修2-海洋地理】

(1)1月,气温西南高东北低,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7月,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等

温线呈西南——东北走向。1月,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西高东低;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南高北低。

(2)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沿岸流交汇,有利于喜冷和喜热鱼类的汇集,寒暖流交汇处海

水上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海水浅,阳光充足,有利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入海河流

多,有机盐类大量汇入,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西风带风浪大有利于

海水上泛。

C.【选修6-环境保护】

(1)变化特点:泉涌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分)主要原因:地下水(和地表水)开采量的逐

年增加。(2分);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发展;损毁城市形象;破坏城市环境。(6

分)(共9分)

(2)加强补给区(南部山区)的绿化;加强济南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减少对地

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量;节约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宣传教育、发展节水经济);加大

保泉执法力度;加大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量,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促进泉水喷涌等。(至

少3点,6分)

历史部分答案与解析:

13.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主要思想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和所学史实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此题选A。

14.D.解析:②错在完成,麦哲伦在菲律宾就死了,完成全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③错在由北纬四十五度转向北纬三十度,应该是由地中海沿岸(30°N)转向大西洋沿岸(45°N)

15.A.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主要是因为商

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和文明的交流。而A项“去纲常化”不正确。

此时宋朝出现理学,推崇纲常思想。故选A项。

16.C.解析: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材料“街东

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

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

17.B.解析:材料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限、生产推广年

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第②项说法较绝对,无必然性;第④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本题选B项。

1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学生解答本题时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

合所学知识辨析各选项.材料信息表明,清朝官员认为葡萄牙人在澳门与广东商人通商,容

易“激变”,于是“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可见清

朝延续了明朝末年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意思,C项与材料意思相

反,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

19.D.解析: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

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派的这些做法,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

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据此本题“柳”是指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20.B.解析: 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知

识点。结合材料“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判断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A项是抗日

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项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D项指渡江战役的结果。

21.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国十七年应该是1928年,农场经理要求共

同耕种土地说明当时苏俄已经废除新经济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力图建立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经济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2.B.解析:根据所学,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经济危机。二战

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方式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

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

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联系本表,本题选B项,由于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使各国

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23.C.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正确的探索,留下的是经验而不是教训。

24.D.解析: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故D项符

合题意。

38.(36分)历史

(1)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

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目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交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动机:平息民怨;修改《凡尔赛和约》;增加出口;刺激经济复苏。(4分,答出其

中两点即可)

后果:带来社会危机;破坏资本市场;影响人们生活,加剧了社会不稳定;促使德

国走上法西斯道路。(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影响:引起军事冲突;产生经济纠纷;冲击美元地位;加剧国际形势紧张;影响欧

洲经济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立足点: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2分,答出“美元与黄金挂钩”

或“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支付手段”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得分)

原因:国际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不合理;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看法: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

序;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充分发挥国

际金融组织的作用。(4分,答出其中两点,或其它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41.(16分)历史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材料一表明宋代差役既有害于民,又无益于国,对其进行改革也就势在必行。正是在此情况下,实行了材料二中的募役法。(4分)特点:一是由当役人户的轮充差役改为输钱

雇役,二是雇役费用由当役人户与原免役人户按户等与类别分担;(4分)不同:前者着重

解决应役人员的来源,后者着眼于筹措募役的经费来源。(4分)

(2)①王安石对免役法颇为自得。(2分)②由于免役法的实施有益于原当役人户而不利于

原免役人户,对免役法的评价自然就会大相径庭。(2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查理一世实行专制统治。(3分,答“实行无议会统治”也可);态度:必须制止,甚至使用暴力推翻政府。(3分)

(2)差异:材料一侧重于公共权的分配与监督权;(3分);材料二侧重于保护个人财富

与自由。(3分)相同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素质:孔子:道德(仁)柏拉图:哲学学识(治国知识)。(4分)

(2)理想国家:孔子: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2分)柏拉图:正义、法治。(2分)

手段: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分)

柏拉图: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2分)

理念:孔子主张人治, 柏拉图主张法治。(4分)

思想政治部分答案与解析:

25.A.解析:孙杨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并处行政拘留体现①,专家看法体现③。②

④与材料无关。故选A。

26.C.解析:A项错误,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项错误,政府

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D项错误,公民与人

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故选C。

27.A.解析:C项错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D项错误,我国政府的主张建立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B项无关。“有效管

控”,“根据不同威胁采取相应措施”等充分体现我国独立自主处理事务,故选A。

28.C.解析:②为公民做法,③“直接提供”错误

29.D.解析:①中“需求”应改为“供求”

30.B.解析:生产决定分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高增幅,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

经济效率,故选项①正确。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分配,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上,通过调整收入

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居民收入增加,故选项②正确。

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故③正

确。④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优秀文化。③④的说法与题意不符,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所以选择D

3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共同建设“中华语文知识库网”说明共同的文化血脉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A、C、D的说法材料无关。

33.C.解析:“嫦娥”是我国古代传说人物,以“嫦娥三号”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强调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稳定性,也体现了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①③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④说的是中华文化的特征而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排除。

34.D.解析:人类认识的提高能够深刻影响事物的发展,但并不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利用,但不可以改变,B错误;自在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存在,C项错误;“蛟龙”潜水器,“嫦娥” 登月探测器的问世说明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认识世界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世界是可知的,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3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适度的原则。材料体现了适度的原则,A是清廉纯洁而有容忍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又不失之于苛求,性情刚直而又不矫枉过正体现了适度的原则。B是联系的观点,C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体现了发展观。

36.B.解析:A项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C项错误,不能断定该认识就是真理,D项“永恒不变”的说法错误。

39.(42分)思想政治

(1)①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生态环境;(2分)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2分)

②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节能减排;(2分)要处理好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2分)。

③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分);要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低碳生活,绿色

消费。(2分)

(2)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1分)

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科学执政。(4分)

③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了为人民执政、靠人

民执政,体现了民主执政。(4分)

(3)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新时期“人民观”的树立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新时期“人民观” 强调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都是人民的公仆,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3分)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从建立在“君”与“民”关系

基础上的“载舟覆舟” 说发展到反映公仆与人民关系的新时期人民观说明了这一

点。(3分)

(4)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战国时期的“载舟覆舟”说发展

到当今的“人民观”体现了这一点。(4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体现这一点。(4分)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符合正确价值判断的标准。(4分)

42.(10分)思想政治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A(2分)

(2)①国家性质是国家管理形式的决定因素。(2分)

②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3分)

③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3分)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1)C(2分)

(2)①思维创新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思维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绿色发展

是全新的角度。(4分)

篇6:2019年高考冲刺专题卷

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规定,要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模式试点。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统一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有利于

①丰富养老保障方式,增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②充分发挥财政作用,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③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应对人口老龄化 ④拓宽养老保障资金来源,提升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在国际粮价不断下降的同时,我国粮食连续丰收,国家粮食收购最低价不断上涨,导致我国粮食价格已经大幅高于国际粮价,出现了“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的现象。对此,我国应该

①尊重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粮价的决定性作用 ②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③加速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 ④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保我国粮食供应稳定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最高检印发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首次明确了举报享有的具体权利,包括申请回避、申诉复议、请求保护等。《举报工作规定》要求,检察院受理实名举报后,应当对举报奉献进行评估,必要时应当制定举报人保护预案,预防和处置打击报复实名举报人的行为,上述规定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②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③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最有效途径 ④创新了民主监督的心形石、新方法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近期M市在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部分服务行业开展治懒治庸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这启示行政机关应

①依法执政,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②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 ③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④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A. ①③

B.①④

C.②④

D. ②③

18.为破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在传承中存在的危机,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并下拨专项资金,保障这一工程的落实。这一举措

①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②有利于维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表明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④表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是维护少数民族利益的基础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9.唐诗、宋词和元曲,它们的句式、长短不一样,这是变,是风尚;但押韵、平仄的规范,辞藻中的典故,那种与《诗经》《楚辞》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气质,缺是不变的。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B.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过程 20.有人指出“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消失的过程。”这表明 ①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生与死没有实质的区别 ④静止是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 ②④

21.鸡蛋从外部打破,是破碎,是毁灭;从内部打开,则是孵化,是新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相互影响 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④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2.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三地必须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自觉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这告诉我们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②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 ③要牺牲局部,以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3.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奉行加法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无休止的加法,往往让人不能承受之重。其实人生可以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减法哲学。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双方可以实现无条件的相互转化 ②量的积累容易导致质变,应注意防微杜渐 ③社会意识正确与否决定人生幸福的实现 ④人生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②④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党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材料一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和管理的思路来实现,强调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内需)和净出口增长(外需)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习近平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在文艺创作中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10分)

(3)某地文艺界人士结合总书记讲话精神,准备就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在一次座谈会上发言,请你就此拟定一份发言提纲,要求观点明确,言简意赅,限100字作用。

12-23:CABBA CCAAD BD 39.(1)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3分)②当前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才能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4分)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永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3分)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优势的文艺作品,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在思想上、文艺上取得成功,又要注重经济效益,在市场上受到欢迎。(5分)②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部好的作品,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是两点论的要求;同时,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重点论的要求。(5分)

上一篇:初一作文700下一篇:区房管局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