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作文全国卷

2024-05-02

2019年语文作文全国卷(通用6篇)

篇1:2019年语文作文全国卷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综-物理试题

命题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2018年和2017年相比增加了半定量的题目,考题科学、合理,灵活性较强,整体难度有所下调,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类题型中几乎没有拔高性的题目,但是容易题也偏少,难度中等,所以预计在学科高分段和低分段区分度不大。

一、试题考查的内容

(一)选择题

选择题4力、4电,14-18题是单选题,19-21是复选题。其中15、16、17、18、19、21题6个考点属于每年的必考考点,14、20题2个考点是常考考点,20题是料定的今年的必考考点。力学模块4个题。14题主要考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5题考查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8题考查动能定理或者说功和机械能改变的关系;20题考查双星运动的特点及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关系。电学模块4个题。16题考查点电荷的电场及叠加;17题考查感生和动生电磁感应的规律;19题属于楞次定律半定量的探究题;21题考查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电势差、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功和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实验题

实验题仍然是“小力大电”的模式。力学实验5分,电学实验10分。22题力学实验是测定弹簧的劲度,直接用胡克定律的正比规律,还考查了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23电学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了描点、作图、读表等实验基本功及替代法测电阻。

(三)计算题

24题考查烟花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仍然是以能量为中心考查,掺杂着动量作用的环节,中低档难度。2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大组合场,先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再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洛伦兹力运动求解,复杂性、综合性不大,中偏上难度题。

(四)选做题

选做3-3(1),以状态变化图线给出变化关系,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气体压强的微观决定因素即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压强、做功、热交换问题,难度较大。3-3(2)是一个气体连接体的问题。考查理想气体双气缸等温变化问题,难度较大。选做3-4(1),考查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即光路、折射定律、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3-4(2)以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给出波的传播关系,分析、求解传播。考查机械振动机波,难度适中。2018年的选做题,3-4的一组题比3-3的一组容易些。

二、试题的特点

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纳入必考内容,是考虑完善力学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所以动量和动量守恒在14题中考查动量和动能的表达关系、在24题中动量变化只作为一个物理环节,不以动量守恒为中心命题,这和迎考中预测的方向是一致的。原子物理今年没有直接命题,在25题中出现了氢核、氘核的表达符号,知道表达含义、读出信息条件就可以了。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察的五种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结合国家要求和物理学科特点,高中物理还是着重考察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构建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培育支持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第18题中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等力学规律,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四项考查要求中基础性和应用性在实验题中体现都比较明显,基础实验和探究设计实验相结合,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常识、基础知识,从做得的图线在读取坐标值,这是实际应用。例如,第15题要求考生对物体的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念有深入的理解;第16题考查库仑定律,是基本的典型的问题,而素材却不拘泥于教材。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则主要体现在大题的答题中。例如,第23题以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为情景,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4题考查了能量和动量的作用,算是一个小小的综合。14题以高铁列车为背景材料,这也是中国百姓亲身体验的科技进步;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要求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和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紧密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示物理研究的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2019年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首先,重视考试大纲、新课标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命题的方向。潜心研究2018年的大纲和说明,领会命题改革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认清形势、深化教学、创新教学,尽快适应全国新课标卷的要求。

第二,浏览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知道模块的调整情况,教学要契合新课程标准调整的方向,不要过高抬举动量的地位。第三,深入研究近6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体会试题特点、命题方向,精准教学。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合。

第四,重视基础知识,回归课堂教材。电学复习重基础,力学复习深挖掘,热、原复习找中心,知识分层、习题归类,时效教学。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强化训练,每章复习完学会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和思维导图。

第五,强化主干知识的专题讲座和反复训练,掌握重点模型的分析方法;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题的规范性训练。

篇2:2019年语文作文全国卷

全国卷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篇一】

朋友,“理想”这个字眼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然而,我却发现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理想,对这个词的理解也大不相同。在我周围的人中,有人说:“理想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也有人说“理想是人生旅途的光辉终点,它需要你为之奋斗一生”。那么,就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看一看在人类历留下名字的英雄们,怎样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吧!

17世纪初,人类思想最早的空想共产主义的著作之一《太阳城》的作者——康帕内拉,他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吓倒,而是更加坚定了他的理想。这个理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使他在黑暗深渊中,洞察出光明的星火。终于在临终前,用自己的心血筑起了一座人类思想巍峨的“太阳城”。还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理想是“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为了这个崇高理想,保尔献出了生命和青春。在现实生活中,一位平凡的英雄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就是雷锋,他的理想是多么平凡而伟大。

由此可见,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正是因为理想和信念的伟大力量,使康帕内拉去建筑那光解的“太阳城”,使保尔献出青春,献出生命。

人生是美丽的,正是因为它有理想。没有理想,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就没有方向,就没有伟大的目标,这样的人生就没有价值。因此,我们21世纪有所作为的青年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

社会上有些青年认为有无理想都一样,都干活、拿钱、吃饭,自以为看破“红尘”了,当然,他们也就不可能有一个正确德的生活态度。他们有的弄虚作假、有的好逸恶劳、有的贪图享受,其本质都是缺乏信念和理想。所谓“信仰危机”,也是属于缺乏远大理想这个条件。可见,树立远大理想对于每个青年人是多么迫切需要啊!

在通往理想的征途中,道路是崎岖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理想在前,犹如日月高悬,可以使人们经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狂风暴雨的打击。可以使人们透过黑暗见光明,拨开云雾见青天。远大的理想,可以唤起人们去百折不挠的努力、追求和奋斗,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心怀天下,志在“中华腾飞于世界”。后来,为国家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因为周总理有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一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在病危之际,还在为国家的大事操劳。总之,有远大的理想,就会有永远艰苦奋斗的动力!

理想一旦确立,目标一经选定,就要勇往直前,为之奋斗终生。年轻的朋友,快快筑起你心中的“太阳城”,扬起出征的风帆,让理想放出光辉,照耀着我们在奋斗的道路上前进!

全国卷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篇二】

说起梦想,同学们肯定都会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想考的大学和长大后想要去的职位。

我问过我的好朋友古。古说,她长大后要学金融,当个银行职员。她还说,银行职员这个工作最赚钱。我也问过玉洁,玉洁她说:“我长大后要考艺校!”我清楚地知道,玉洁现在向往艺术,她美术很好,想考艺校乃一种必然。不少人都叽叽喳喳地说:“我长大要当警察,除暴安良!”“我长大要当会计!”“考大学我选理科。”“大学的话我选则文科。”……我听到的话语如果比作是树叶的话,那真是数不胜数。

我的梦想,是考大学时我要去上医科大学,争取能考上的医科大学。既然我要考医科,毕业后肯定要去当医生。医生虽不像警察那样治安,但能够治病;不想警察那样工作时能够除暴安良,但能妙手回春;虽不像演员那样被名声鹊起,时刻被人关注,但能时刻挽回一条生命,时刻治好人们的病。难道这不好吗?

当个医生就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总比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挂在枝头”的演员那样大名鼎鼎、仰慕的人络绎不绝好的多!当一名医生就像是一位白衣天使,时刻能挽回一条宝贵的生命,时刻能治好折磨人们的病痛。

如果我真的当上了一名医生,我就想要发明出一种能够治疗癌症、埃博拉、艾滋病、古兹菲德·雅各氏病、红斑狼疮等这样棘手的病症的神奇药物,病人一旦服用了它,休息几天,就能痊愈,并在最短时间内出院。现在的医学有太多的问题、麻烦,各种拦路虎横在通向没有病魔的折磨、健康道路上。我长大后,当上了医生的话,我一定要刻苦钻研,要使人们能够克服它们,不再受它们的折磨,不再让它们在健康的道路上所作所为!

所以,我要让这个梦想插上翅膀,让这个理想扬帆起航!

全国卷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篇三】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纵观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发展过程。

人类就因为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走出了茹毛饮血低级动物的圈子,才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成为统治这个星球的霸主。作为人类中的一员,从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天起到长大成人,由于受人文思想的熏陶,谁没有理想呢?其实,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接近目标、跨越目标将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每个个体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所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因而个体之间的理想也就大不相同。有的人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其理想是钱财的不断占有,成为亿万富翁;有的人追求的是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无所不及的权势,其理想是成为高官显贵;有的人为了幸福他人快乐他人而活着,为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活着,其理想是将人类世界建设成一个和谐的生命乐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理想。

比如少年时期的理想大多是希望长大了能成为一名教师、一名医生或一名科学家、作家等等,这其中有很大的成分是幻想;青年时期的理想是报效祖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能在社会上争得一席地位;中年时期,由于生活的磨砺和现实的残酷,再加上肩负着养老扶幼等重担,这时的理想便是安居乐业,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进入老年后,由于对生活、对人生的洞视,这时的理想便是寻找生命的最终归宿,永恒的精神乐园。

理想,它是一个人生活的希望,追求的目标,灵魂的家园。现实生活中的人,谁没有自己的希望、追求的目标和精神家园?不过是大小不同,高尚与低级的区别罢了。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理想,灵魂没有了归宿,也就失去了追求的目标,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就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活着的人,是不可能没有理想的。

理想,它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如航标灯,有如黑夜中的星光一样重要,它带给了人生活的希望,照亮了一个人前进的路途。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生活也才会充满情趣和多姿多彩。

全国卷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篇四】

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是在焦急失落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的不断进取就是为了实现理想。

理想是人生精神的动力,有力理想人们的生活才会熠熠生辉,才会越活越精彩。我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当以名牙科医生。

我之所以有这个理想,是因为在我8岁那年,妈妈的牙痛的很厉害,看见妈妈那痛苦的样子让我于心不忍。就是在那时,这个理想在我心底扎了根。虽然妈妈的牙痛已经被治好了,但我依然会坚持这个理想,因为我想为我的国家做一点点贡献,让我的生活过的充实,让那些牙痛的人们离它千里之外。我一定会通过我的努力让这个理想变成事实。

实现理想只有经过“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理想是人生路上的一盏灯,照亮你的前方。司马迁年轻时遵从父亲的遗愿立志写一部流传千古史书。正在他专心致志写史书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到了他的头上。原来他是为了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关进了监狱,受尽酷刑,司马迁想多次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书还没有完成又顽强的活了下来,整整用了13年时间完成了《史记》。支撑他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理想。

理想是人生路上的坐标,为你引导方向。王羲之酷爱书法,自小小立志成为大书法家,每天勤学苦练,老师却将他的字称作“死字”。为此王羲之曾一蹶不振,后来受父母劝导,迷惘间入山拜师学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直到他写完第十八缸水后,师傅才允许他出师。自此其书法已成气候,字体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传赞为“书圣”。是什么支撑他的?也是理想。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邓亚萍身高仅及乒乓球台的她,多次因身高被乒乓球馆的教练拒之门外,可是邓亚萍却从不气馁,一直苦练,每天接球打球要重复一万多次!皇天不负有心人,身高虽为150厘米的邓亚萍,先后获得了150余枚国内外乒乓球大赛的奖牌!是什么使她不断坚持下去?还是理想。

理想是多么重要啊!没有理想就等于鸟儿没有了翅膀;没有了理想就等于地球没有了太阳;同学们,让我们勇敢的拼搏在湍急的河流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架一座桥梁,去彼岸拥抱理想吧!

全国卷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篇五】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也有许多的梦想,它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我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医生。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人的妈妈忽然在家里突发心脏病,但是医院离他们家很远,等他把母亲送到医院,母亲已经快不行了,尽管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把他的母亲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但却留下了不可挽回后遗症。如果世界上的医院再多一些,医生再多一些,那就可以限度地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我如果当了医生,那些生病的人就会通过我的精心治疗,一点点恢复健康,他和他的家人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也会感到很幸福。

我还梦想当一名动物保护者。从老师的口中、从电视节目中、从书本的介绍中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为了金钱在不断地杀害动物。为了吃鱼翅就杀害鲸鱼,为了象牙就杀害大象,为了时髦就去杀害狐狸、鳄鱼,甚至虎豹,为了自己的健康就去活熊取胆。他们为了自己的欲望,杀死了多少可怜的动物啊!其实,人类才是最凶猛残忍的动物!世界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应该互相关爱、彼此尊重,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享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生态平衡的打破,带给人类的一定是灭顶之灾。给自然一个机会,就是给人类自己一个机会。

人类不仅杀害动物,还自相残杀。我梦想着世界充满爱、大地上永远没有战争。这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共同心愿。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现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破坏更是巨大。我们语文书上有一段资料写道:因为战争,世界上有200万儿童死亡,600万儿童受伤或残疾。每当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十分沉重、难受。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人们互相仇恨、残杀,许多人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亲人、家庭和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热爱和平,全世界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明天的世界充满阳光、鲜花、欢乐和爱!

我还梦想着成为科学家,成为舞蹈家、歌唱家,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很多很多。

篇3:2019年语文作文全国卷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及其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一书,原文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毕业生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鉴于篇幅,文字见2016年高考试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试题分析】B项中关于“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的相关信息可见于原文第2自然段“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一句。该句阐明: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不大,都以经历见闻为主,其主要区别在于流传形式。因此,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流传形式”。该项引导出的两相比照部分,未着眼于“流传形式”形成一个逻辑完整的表述:虽然前半句的“口耳相传”讲的是流传形式,但后半句的“游历见闻”则没有继续从“流传形式”(如记录和阅读)的角度来讲,关于两者“本质差异”的表述逻辑混乱,与原文不等值,是错误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及其推断的能力。

【试题分析】C项的表述“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与原文不符,第4自然段相关语句,如“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等可确证现代小说的特点恰恰是看重“如何讲故事”的。因此,该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是错误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及其推断的能力。

【试题分析】第3题A项,根据原文第1、2自然段表述,传统的故事和早期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流传方式,小说的早期功能是对故事的记录,因此,选项作出的“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的推论是合理的。C项“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的判断可从第4自然段的相关表述合理推出,D项“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原文最后一段“减损或逐渐消失”的表述对应,因传统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现代传媒的发展确实对这种古老的故事讲述方式形成了巨大威胁,推论也是合理的。最后来看B项。该项“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的表述是合乎原文意旨的,“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与原文“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的表述相关,也可合理推出。但“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的推论与原文第4自然段“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的表述不符。从该句可知,现代小说并非不要虚构了,而是虚构的功能指向发生了变化,从故事之中挪到了故事之外。因此,该说法与原文不符,是错误的。

第二大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

【试题分析】这种考查方式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命题时的具体做法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三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分别安排一到两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三处错误,另一选项无错误。本题在A、B两项共有三处错误,分别为“窥觊储贰”后未断、“冒籍”属下以及“事由己发”属下,D项则兼有这三处错误。A项“窥觊储贰”与后面“广结术士之流”均为陈登云所列举郑承宪罪状,属并列关系,二者之间有“且”字表示顺接,应予断开,“科场冒籍”作为“重惩”的宾语不能分开;B项“事由己发”是承宪妻“扬言”的内容,应属上,“用以恐喝勋贵”则是“扬言”的目的。C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全句意思是: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之位,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题断句中的混乱以及阅卷场上评分时的困扰,对考生来说也有降低难度的含意。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试题分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是关于古代的宫廷制度。中宫,是皇后居所的代称,也可用以代称皇后。中宫一词的由来是,因古代建筑宫城时,皇后的宫室都位于子午线上,而一般而言,皇后寝宫前是君王的居室,左右两旁夹挟著嫔妃的居室,后方多为太后及宫中年老女性养老之处,整体而言,是以周围建筑来衬托出皇后统辖后宫的领导地位,因而皇后又有六宫之长一称。B项的“陛下”是对古代帝王的尊称,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C项“吏部”考查的是古代职官知识,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以上三项表述并无不当之处,都是正确的。只有D项说到的“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所以,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是正确选项。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试题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对原文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的分析概括是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这样的举动引起了被弹劾者的痛恨与同僚们的担忧,但皇帝并未做出反应,也就是没有发怒。B项的分析概括是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论罢”“论贬”,即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项的分析概括是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这三个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不当之处。D项的分析概括说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行文至此,也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下文又说,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这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原文的表述是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赈济灾民,所谓“帑金”是指国库所藏的钱币,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专门从国库拨付了救灾钱款,因此不需要锺化民去筹措款项。D项所述有误,是正确选项。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参考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试题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弗胜”“龃龉”两处。“胜”旧读平声,义为能承受,能承担。如《管子·入国》:“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弗胜”即不能承受、禁不住。“龃龉”原指牙齿上下对不上,用来比喻意见不合、不相投合,抵触等意。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常有使用,如丁玲《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考生对此不应感到陌生。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啖”“矢”“囊”三处。“啖”的含义是“吃”,如苏轼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比较简单。“矢”在这里同“屎”,即粪便。如《左传·文公十八年》:“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三遗矢矣。”“囊”指口袋,这里用作动词,用口袋装。类似的例子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2),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3),迥立阊阖生长风(4)。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5),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1)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2)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3)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4)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5)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3分):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2分):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试题分析】“一洗万古凡马空”是杜甫对曹霸画马的概括性评价,充满了热情的称颂。曹霸笔下的玉花骢神奇雄俊,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相比之下,所有的马都只配称为“凡马”,在此马面前不免要相形失色。这种卓越艺术效果的取得是颇经过一番运筹酝酿的:在接到皇帝的指令之后,曹霸铺展开作画所用的白绢,但并没有马上动笔,而是苦心安排,独运匠心,以期不仅在外形上,而且要在神气上对这匹不同凡响的宝马加以全面的把握。《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则寓言:“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蠃。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曹霸的“惨淡经营”实际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超乎技而进于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当胸有成竹,心意、画笔与摹写的对象完全合而为一之时,便意味着伟大作品的横空出世。此时已不需要精雕细琢,只在心念甫动的须臾之间,一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真龙”便自然主动地在画家的笔下跃出了。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2)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试题分析】画作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曹霸高超的绘画技艺。为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诗人不厌其烦地做了层层铺垫。首先诗人指出,这匹马已由极其众多的画师摹画过,但是都不成功。难道是这些画工技艺如此低下,以至于不能把一匹马画得“像”吗?当然不可能是这样,须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只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客体的外在形态,绝不能算是进入绘画艺术的高超境界。众多画工的失败,应该是因为他们无法画出玉花骢的那种神俊气韵。既然是宝马,它所具有气质应该是独特的,也是难以把握的。接着,诗人让这匹宝马真实地出现在了读者面前,它昂头挺立在宫门之前,神气轩昂,虽处于静态,却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这不禁令人想起杜甫的另一首咏马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静止的骏马也可以让人感到四蹄轻快,犹如被风托起,随时可以腾飞。那么也许此前的众画工并非真的那么无能,这匹马真真切切地在显示,它那时时飞动的神采实在是难以捕捉,要真实领略并将其牢笼于笔下,只能有待一位能与骏马相匹配的伟大画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 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参考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中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试题分析】本题内容分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今年的默写与前两年相同,题目延续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不再是简单地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去填写,而是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

第三大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战争[美]迈尔尼

[鉴于篇幅,文字见2016年高考试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参考答案】D C

【命题立意】分析鉴赏能力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文学类文本考试的重点。本试题的设计,重点考查考生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试题分析】A项考查点是对小说叙述人角色的理解。小说开头就写道:“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很显然,这一段文字意在说明,下面将要讲到的故事,是“我”的所见所闻,或者是“我”的亲身经历。本项据此说这“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似乎是正确的。但是,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小说中的叙述人“我”与小说的作者是有区别的,无论是小说中的叙述人,还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我”或许有着作者的影子,但与作者却有着根本的不同,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如果说这段文字“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是正确的,但说它“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则是把叙述人“我”与作者混为一体了,因此是错误的。

B项考查点是对小说语言的分析鉴赏。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的常用手法,小说中的“我”在与女主人公第一次通话后,对她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确实话里有话,因为“我”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畅快地跟人说话的机会或许不多,但说“好多年没有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就未必可靠了。很显然,“我”这样说,既有客套的成分,也委婉地表达出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透露出“我”作为一个长期生活于战争环境下的战士渴望与人沟通、渴望获得友谊的愿望。因此,B项说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我”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是符合人物实际的,但说它“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则不明显,所以B项不是最恰当地选择,得1分。

C项考查点是对小说结尾的分析鉴赏。小说由于故事比较简单,情节的处理,尤其是结尾的处理,一定要有新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短小说常常被称作是结尾的艺术。《战争》的结尾就有这种特点。“我”从乡下回城后失去了与女主人公的联系,十分焦急,但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却只说了句“谢谢!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个结尾看似不合常情,但此时无情胜有情,有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魅力。事实上,这样的描写不仅真实,符合生活的辩证法,因为人们在最为悲痛的时候,却往往表现出令人意外的冷静,也符合艺术的辩证法,因为此时说什么话都无法表达“我”的情感,不说,反而更令人感动。因此,C项说“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是正确的,2分。

D项考查点是对小说情节设置的分析鉴赏。“我”因受伤住进了伦敦医院,在给朋友打电话时,因为接线生偶然的失误却与一位普通市民相识,这本来是很普通的一件事,结果却演绎出一曲动人的爱情故事。奥秘在哪里?就在于小说情节设置上的巧妙。两个陌生人萍水相逢是意外的,但又是可信的,因为20世纪40年代的电话还比较落后,打电话时需要接线生转接,接错电话号码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陌生人通过电话相识相爱是意外的,但又是可能的,因为两人都处于战争中,都需要心灵的慰藉,因此很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正当他们走向爱的永恒彼岸时,悲剧却发生了,既是出人意外的,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当时的伦敦正处于战争十分激烈的时期,每天都会有爆炸发生。因此,D项说“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这样的赏析是十分正确的,3分。

E项是对小说思想主题的理解概括。发生在“我”与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并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么重大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极不起眼的小波澜,但读来却温馨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通过一对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不仅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也真实地反映了战争对于普通人的伤害,虽然短小却意蕴深长。但是,这毕竟是一篇短小说,限于篇幅,它不可能也没有像那些长篇小说一样,描绘出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也没有表现民众的必胜信念,虽然它也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对生活的乐观的态度。因此,E项的选择是不正确的。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2)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3)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概括、分析和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试题分析】小说在刻画女主人公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所谓性格,是指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具体生活道路不同,人的性格也会有所不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小说的主要任务,但在一篇短小的作品中,很难表现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多展示其已经形成的、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征?从小说的具体描写来看,主要有三种性格特征。第一,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关于这一点,小说有比较具体的描写:“我”与她通电话后,整整一天都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在处理电话“危机”时,她确实表现得很机智、得体且幽默,有着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其次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应当说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但是即使这样,她仍然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热爱文学,向往美好的爱情。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再次是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这主要表现在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上儿子死了,尽管她很痛苦,还关心着母亲,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与“我”真诚相爱,却不放纵自己的情感,很有理性。总之,通过这些性格特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感人的城市女性形象。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2)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3)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命题立意】本题从“电话”在连接人物、安排情节等方面的作用入手,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艺术构思的分析鉴赏能力。

【试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都是通过电话这个特殊的媒介连接起来的。“我”与女主人公是通过电话偶然相识的,两人的爱情也是通过电话聊天发展起来的,最后的悲剧也是通过电话暗示出来的。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是一种巧妙的艺术构思,这样处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萍水相逢的两个陌生人,因为一个错误的电话,竟将命运连在一起,让人感叹人生的复杂奇妙,同时也凸显了战争背景,因为这种偶然与必然的交错,在战争中更容易发生,当然,这也强化了小说情节的戏剧性第二,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电话交流,是一个十分隐秘的私人空间,何况他们的通话大多在午夜进行,所以更能够透露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有利于塑造更为真实的人物形象。第三,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主人公的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这有助于表达人物内心世界,但由于电话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制性,许多东西并不能直接描写出来比如人物的身份,具体的经历,悲剧原因等等,这就给小说留下了较多空白,让人产生了很多的遐想,丰富和补充了人物的性格与思想主题。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合适。(1)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2)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3)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观点二:不合适。(1)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2)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3)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观点一认为,用“战争”作题目是合适的,理由有三个。第一,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一般来说,题目与内容应当契合,但是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常的现象,让人疑惑的同时,也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反而强化了艺术张力。第二,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表面看来,战争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但事实上战争是一只无形的手,无论是故事、人物,都受到战争的制约。战争是小说故事发生的契机,如果“我”不在战争中负伤住进医院,如果“我”不是因为战争而渴望友谊,故事就不会发生。战争是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如果伦敦不遭遇炸弹袭击,女主人公就不会遽然离世,因此离开了战争也就失去了小说构思的基础。第三,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这一点在小说开头的叙述中就暗示出来了:“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作为一个战士,军旅生涯的黯然结束,令自己失望是可能理解的。为什么对战争也很失望呢?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是血腥的,对社会、对人性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因此,人类不应忘记战争,制止战争,这也正是小说的深刻之处。综上所述,用“战争”作为小说的题目是合适的。

观点二认为,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这样处理是不合适的,理由也有三个。第一,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有故作高深之嫌,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题目与内容契合,是众所周知的创作原则,优秀的作家不仅讲究名实相符,也非常讲究题目的生动形象,像“战争”这样十分抽象的题目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战争”作为题目是不合适的。第二,这篇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我”与女主人公萍水相逢却又心灵相通,真挚相爱而又理智慎行,即使是在战争环境下,他们仍然有着美的追求,爱的向往,正是这种生命态度与乐观精神,感动了所有的人。第三,从情节设置来看,小说中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的,“我”在战争中负伤住院,一度很失望,但因为与女主人公相识,也对生活有了信心。女主人公尽管婚姻不幸,还在战争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她不绝望,依然热爱着文学,追求着美好的爱情。战争中两个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构成了小说情节设置的骨干,而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因素,是背景,并未成为小说直接描写的内容。综上所述,用“战争”对小说命名是不合适的。

第四大题

1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鉴于篇幅,文字见2016年高考试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参考答案】E、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

【试题分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先看A项,A项内容来自材料第一段,原文为:“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吴文俊转系的原因在于对物理强烈的兴趣,而对数学的兴趣不如对物理强烈。A项表述为“对数学不感兴趣”,不够准确,所以选A项得一点分。B项为正确选项,是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再看C项,C项中的“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原文中并没有着落,所以C项不得分。再看D项,D项内容来自材料最后一段,原文中吴文俊这样评价外国数学家:“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外国许多科学家存在研究数学时靠巧思妙想的问题,但并不是只靠奇思妙想,吴文俊不认同的是他们的方法,而非他们的研究成果。所以D项不得分。E项为正确选项,是对原文多处内容的概括与总结,所以得分最高。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2)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3)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

【试题分析】吴文俊的数学研究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原因,材料中有多处体现。答案(1)是对材料第三段和相关链接(2)陈省身评语的概括;答案(2)是对材料第二段高小山评语、第四段吴文俊谈基础教育、最后一段吴文俊谈学术生命保持的概括;答案(3)是对材料第五段的概括。这三点与吴文俊数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考生必须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至于考生的具体行文,可以有所不同,意思答对即可。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1)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2)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3)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主要来自材料第四段。第四段中谈到,吴文俊并不认同在国际奥数竞赛中多次获奖是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他对数学基础教育的看法由奥赛而发,但不局限于奥赛。通过分析,可以将之分为三个方面。答案(1)是从整个基础教育的角度来谈,强调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的重要性。答案(2)是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谈,强调系统学习的重要性。答案(3)是针对奥赛而言的,反对功利化应试对数学思维的不良影响。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参考答案】(1)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2)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3)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4)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能力。

【试题分析】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改理念。本题是要求考生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探究性分析。表面上看,兴趣广泛似乎会占用时间,甚至干扰到学术研究。但事实常常相反。吴文俊在数学上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了长久的学术生命即是一例。通过材料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吴文俊虽然是数学家,但最初兴趣并不在数学学科上,而在物理学科上。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有很多共通之处。作为一个数学家,吴文俊并没有只沉溺于数学的世界无暇他顾,而是“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这些看似与数学无关的消遣,恰恰是他富有创造性的原因之一。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保持长久的学术生命,是吴文俊作为数学家非常特殊之处。这与他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是分不开的。对吴文俊而言,看围棋比赛,不是简单的娱乐,而可以培养“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考生也完全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进行回答,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即可得分。

第II卷表达题

第五大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6)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1)(2)(5)B.(1)(4)(6)

C.(2)(3)(5)D.(3)(4)(6)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试题分析】正确选项是D项。A项、B项和C项都不恰当。本题给出了六个带成语的句子,其中有三个句子中成语的用法是正确的,另外三个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要求从中选出三个使用正确的句子。第(1)句中的成语是“目不交睫”,意思是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而整个句子是说舞台布景快速变化,显然和不睡觉没关系,属于成语误用。第(2)句中的成语是“厝火积薪”,意思是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而该句子要说的是未雨绸缪,所以此处成语用得不恰当。第(3)句中的成语是“筚路蓝缕”,意思是驾着柴车去开辟山林,常用来形容创业的艰辛。用在此处形容航空领域的开拓者,显然是恰当的。第(4)句中的成语是“讳莫如深”,意思是把事情瞒得很紧。和整句话的意思是协调的。第(5)句中的成语是“安步当车”,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而整句话的意思是大夫指导病人有危险,飞快地往医院跑去,显然和从容的语义是相抵触的。第(6)句中的成语是“苦心孤诣”,指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而整句话是说作者用字讲究,苦心营造一种氛围。该成语的使用是恰当的。综上,正确的答案是C,即(3)(4)(6)三个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的能力。

【试题分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B项和D项都存在错误,但病句类别有所不同。A项的错误在于主宾语搭配不当,“自从……以来”中间的小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主语是“东方红一号”,谓语是“成为”,宾语是“国家”,显然搭配不当。B项的错误在于宾语残缺。“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中缺少了宾语“规定”。D项的错误在于搭配不当,前文“抗灾能力的强弱”说的是正反两个方面,后面“经济实力的雄厚”,只说了一个方面。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1)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2)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3)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4)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5)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6)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关联连贯得体的能力。

【试题分析】本题正确选项是D项,只有这一项依次填入空白处最为恰当。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准确把握上下文所给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比较所给各选项之间的表达差异,三是权衡上下文与选项的语意连贯关系。

本文段说的是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开篇提出话题,接着以美国的超级火山为例,说明它一旦喷发将会带来的种种后果,最后提出人类应该主动了解超级火山的杀伤力以便制订预案。(1)(2)(3)(4)可以放到一起斟酌,它们所关联的是一个大的条件与结果关系句组,(1)关联的是条件,(2)(3)(4)关联的是结果,“只要”表示充分条件,表示如果发生了超级火山喷发就会有后面的结果,符合语意关系的需求;后面接连多种结果中,(2)处所引导的句子紧跟着前面的条件句,表示超级火山喷发当时人与物俱毁的巨大危害,此处可以不用关联性的词而采用意合法,(3)(4)分别引导超级火山喷发之后带来的危害,这两个结果句之间还有时间的先后,与火山喷发当时形成一条时间链:当时、后来、再后来,从语意上看,这里表达的超级火山喷发造成的后果不会随着时间的相对推移而消弭,反而是后患无穷,所以几个后果应该是递进的,“而且”“还”都能表示递进关系,“而且”是一般性的表示意思更进一层,“还”进一步表示火山喷发后果的范围会扩大。(5)(6)可以放到一起理解,(5)引导的“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是个事实,(6)引导的“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是让开不知何时喷发,专说了解杀伤力的作用或目的,这两句用“虽然”“但”来关联既能有效揭示两句的转折关系,又能使语句流畅地收住。

其他三项都不如D项。A项用“一旦”引出条件句尚可,用“则”统领几个结果句也可,但(3)处用“/”无法表现出递进关系,(4)处的“也”更适合表达并列关系,也不太适合表达进一层的意思,此外,(5)(6)的“即使……然而”虽然也表示转折,但却是让步性的,而前面并没有谈到喷发时间问题,所以让步缺少语境支持,显得有些突兀;B项的“倘若……那么”用来表示条件与结果是可以的,(3)处用“进而”、(4)处用意合法,都能显示出递进的语意关系,问题是(5)(6)的“由于”和“所以”,文段的最后两句并非因果关系,用“所以”来关联就不当了;C项的“假如……则”也能显示假设的条件与结果关系,(3)处用“甚至”来表现递进尚可,但(4)处用“更”欠妥,虽然“更”也表示递进,但“随后”的后面往往不用“更”,此外,(6)处的“那么”有推论的意思,而文段末两句的推论意味并不明显。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1)。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2),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3)

【参考答案】示例:

(1)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2)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3)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试题分析】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有三处空缺,要求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语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表面看起来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似乎答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先看空缺(1),(1)的前面说的是气候对气候土壤等的影响,其中有个关联词语“不仅”,可知后面要进一步说气候对其他方面的影响。(1)后面一句话是“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综合起来,可以补写出“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再看空缺(2),(2)前面有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但是”,可以推出,需要补写的语句和前文的内容是相反的,前文说的是气候可以为人类造福,显然这一句应该补写成“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最后看空缺(3),这句话中有个关联词语“所以”,可知整个句子是根据前文推出来的结论。前文说气候对人有利也有害,那么,人们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显然是为了“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7.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参考答案】示例:

“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用简明准确流畅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

【试题分析】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而把心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是常见的语言表达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篇4:2019年语文作文全国卷

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1.试题短评

2015年高考的阅读材料为《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文章充分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性,文章体裁兼具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点,并且内容丰富、视角宽阔,这不仅让学生对金融知识的认识有所提升,更体现了现代国家市场经济的繁荣。题干的长度适中,出题人着重考核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题目的难度适中。

2.备考建议

对于备考此类型的题目,学生首先应该多关注当今的社会热点事件,如环保问题、国家的经济政策等。通过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和关注新闻来获得相关的知识。其次,题目主要以“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的角度出现,虽然不涉及知识的深度考查,但是需要考生非常细心,发现选项的细微差别。

二、文言文类文本的阅读

1.试题短评

2015年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为“二十四史”选段,字数将近600字,问题非常正统,题目类型与前几年类似,不外是材料选句的翻译、断句和句子含义的整合与概括。此外,关于文言文的实词考查这次并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对学生文化常识的考查,虽然是文化常识较为新颖的考查方式,但难度不大。

2.备考建议

首先,这次选择了非常正统的“二十四史”其中的一篇,就提醒了学生在备考时应该多多阅读课外的正统文言文,以达到扩充相关知识的目的。其次,学生要学会以课本为基础,因为试卷出现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平时对课文的学习和积累获得。最后,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自己的思考途径,题型并非一种,因此,思考的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要学会按照相应的思路进行解答。

三、古代诗歌文本的阅读

1.试题短评

2015年唐诗是考查的重点,考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是要学生阐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抒发的情感和使用的表达方式。

2.备考建议

学生应该提高自己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诗歌作为古代文体的一种,其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是不同的。因此,学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能将诗歌的内容和含义完整无误地翻译过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题干的主要意思。而且,学生也需要关注诗歌中出现的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和词汇,这通常都是表达作品主题的关键。

四、古诗词的默写

1.试题短评

从2014年开始,关于古诗文默写,不再延续给出上文默写下文或者是给出下文默写上文的模式,而是需要学生按照提示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思考,从而写出符合题干意思的原文。2015年依旧采用了这一方式,虽然难度略有提升,但是没有出现冷门或者是奇怪的默写要求。

2.备考建议

面对这一类型的考查,学生要关注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其中标注的重点来进行背诵诗歌,而且要持续性、有计划地完成背诵的任务。当然,只记住名篇名句还不够,还应该对所背诵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尤其是对那些通假字、近义字、容易写错和理解错的字进行深刻记忆,并多加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这种题目做多了自然就能够在考试中轻而易举地发现出题者的意图。

五、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1.试题短评

文学文本的材料来源,并不仅限于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国外的优秀作品,共通点在,文章的作者都是非常有名的。多角度、多范围的选择文学材料的原因,是要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出不同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心理变化和民族精神。文章的材料篇幅适中,在2000字以下,题目主要以人物的形象、作品结构的设计和文章各层次的含义为考点。

2.备考建议

考生在面对此类试题的时候需要熟练掌握小说的文体特点,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时代背景的。答题时也可以先读题干再读文章,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更快找到与问题相符的内容。此外,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问题的答题“模板”,这会使解答省时省力,还有可能得到满分。

六、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1.试题短评

近些年高考试题的实用类型文本阅读题材以人物传记为主,2015年的高考试题依旧是这样的风格。选择人物传记的原因是为了展现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名人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样也会直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考查的主要内容也是名人的生活经历或者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导致失败的原因等。

2.备考建议

考生首先要了解题干涉及的基本问题,如文本的层次与结构,从中找出主人公的相关事迹、情感的变化和行为等。只有考虑得面面俱到,答案才能够八面玲珑。此外,在答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将原文不加改动地搬到答题纸上来,要加入例子和自己的思考与分析才行。

七、写作

1.试题短评

近几年的材料作文都非常新颖。与以往的材料主题过于宽泛让学生难以立题,或者主题过于死板让学生难以发散思维不同,近几年的材料在易于学生掌握主题的基础之上,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进行思维的发散,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立场进行思考,因此不会出现严重跑题的情况。2015年的材料作文也非常新颖,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关注到了社会热点。这样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探讨的不再是“他人”,而是“自己”,注重的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个体。

2.备考建议

对于写作来说,学生首先要做好基础知识的储备,而且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涉及各个方面,只有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能足够饱满和充实,而不是空口无凭的大道理。其次是文章应该有层次,思路分明,体现中国文章的“起承转合”。同时,在充实文章内容的时候,也应该让文章有吸引人眼球的开头和升华主题、首尾呼应的结尾,能让人念念不忘。此外,要字迹工整,不能潦草,否则会影响教师的阅读感受。最后,在达到字数的基础上,要让文章没有太多无意义的词汇,文章应避免漫无目的的胡说八道,偏离主题,如果写散文,要时刻谨记“形散神不散”的原则。

总之,针对高考中的不同题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要灵活掌握,不要千篇一律。语文教师要根据高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形势,考出好的成绩。

篇5:2019年语文作文全国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I卷)

理科数学

1.已知集合,则()

A.B.C.D.答案:

C

解答:

由题意可知,又因为,则,故选.2.设复数满足,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则()

A.B.C.D.答案:

C

解答:

∵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3.已知,,则()

A.B.C.D.答案:

B

解答:

由对数函数的图像可知:;再有指数函数的图像可知:,于是可得到:.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则其身高可能是()

A.B.C.D.答案:

B

解答:

方法一:

设头顶处为点,咽喉处为点,脖子下端处为点,肚脐处为点,腿根处为点,足底处为,,根据题意可知,故;又,故;

所以身高,将代入可得.根据腿长为,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可得,;

即,将代入可得

所以,故选B.方法二:

由于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极为接近,故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可估值为头顶至咽喉的长度;根据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是(称为黄金分割比例)可计算出咽喉至肚脐的长度约为;将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相加可得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为,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可计算出肚脐至足底的长度约为;将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相加即可得到身高约为,与答案更为接近且身高应略小于,故选B.5.函数在的图像大致为()

A.B.C.D.答案:

D

解答:

∵,∴为奇函数,排除A,又,排除C,排除B,故选D.6.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下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个阳爻的概率是()

A.B.C.D.答案:

A

解答:

每爻有阴阳两种情况,所以总的事件共有种,在个位置上恰有个是阳爻的情况有种,所以

.7.已知非零向量满足,且,则与的夹角为()

A.B.C.D.答案:

B

解答:

设与的夹角为,∵

∴.8.右图是求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A.B.C.D.答案:

A

解答:

把选项代入模拟运行很容易得出结论

选项A代入运算可得,满足条件,选项B代入运算可得,不符合条件,选项C代入运算可得,不符合条件,选项D代入运算可得,不符合条件.9.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则()

A.B.C.D.答案:

A

解析:

依题意有,可得,.10.已知椭圆的焦点为,过的直线与交于,两点.若,则的方程为()

A.B.C.D.答案:

B

解答:

由椭圆的焦点为,可知,又,可设,则,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得,所以,可知,根据相似可得代入椭圆的标准方程,得,椭圆的方程为.11.关于函数有下述四个结论:

①是偶函数

②在区间单调递增

③在有4个零点

④的最大值为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C

解答:

因为,所以是偶函数,①正确,因为,而,所以②错误,画出函数在上的图像,很容易知道有零点,所以③错误,结合函数图像,可知的最大值为,④正确,故答案选C.12.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在球的球面上,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分别是,的中点,则球的体积为()

A.B.C.D.答案:

D

解答:

设,则

∵,∴,即,解得,∴

易知两两相互垂直,故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故选D.13.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答案:

解答:

∵,∴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的斜率,∴切线方程为.14.记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答案:

解答:

∵,设等比数列公比为

15.甲乙两队进行篮球决赛,采取七场四胜制(当一队赢得四场胜利时,该对获胜,决赛结束)根据前期的比赛成绩,甲队的主客场安排依次为“主主客客主客主”设甲队主场取胜的概率为,客场取胜的概率为,且各场比赛相互独立,则甲队以获胜的概率是

.答案:

解答:

甲队要以,则甲队在前4场比赛中输一场,第5场甲获胜,由于在前4场比赛中甲有2个主场2个客场,于是分两种情况:

.16.已知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的直线与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两点.若,则的离心率为

.答案:

解答:

由知是的中点,又是的中点,所以为中位线且,所以,因此,又根据两渐近线对称,所以,.17.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设.(1)

求;

(2)

若,求.答案:

解答:

(1)

由得

结合正弦定理得

又,∴.(2)

由得,∴

∴,∴

又∴

又∴

∴,∴.18.如图,直四棱柱的底面是菱形,分别是的中点.(1)

证明:平面;

(2)

求二面角的正弦值.答案:

(1)

见解析;

(2)

.解答:

(1)

连结和,∵分别是和的中点,∴且,又是,∴,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平面,平面,∴平面.(2)

以为原点建立如图坐标系,由题,,,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令得,由得,令得,∴,∴二面角的正弦值为.19.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斜率为的直线与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1)

若,求的方程;

(2)

若,求.答案:

(1);

(2).解答:

(1)设直线的方程为,设,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消去化简整理得,,依题意可知,即,故,得,满足,故直线的方程为,即.(2)联立方程组消去化简整理得,,,可知,则,得,故可知满足,.20.已知函数,为的导函数.证明:

(1)在区间存在唯一极大值点;

(2)有且仅有个零点.答案:

解答:

(1)对进行求导可得,取,则,在内为单调递减函数,且,所以在内存在一个,使得,所以在内,为增函数;在内,为减函数,所以在在区间存在唯一极大值点;

(2)由(1)可知当时,单调增,且,可得

则在此区间单调减;

当时,单调增,且,则在此区间单调增;又则在上有唯一零点.当时,单调减,且,则存在唯一的,使得,在时,单调增;当时,单调减,且,所以在上无零点;

当时,单调减,单调减,则在上单调减,所以在上存在一个零点.当时,恒成立,则在上无零点.综上可得,有且仅有个零点.21.为治疗某种疾病,研制了甲、乙两种新药,希望知道哪种新药更有效,为此进行动物实验.实验方案如下:每一轮选取两只白鼠对药效进行对比实验.对于两只白鼠,随机选一只施以甲药,另一只施以乙药.一轮的治疗结果得出后,再安排下一轮实验.当其中一种药治愈的白鼠比另一种药治愈的白鼠多4只时,就停止实验,并认为治愈只数多的药更有效.为了方便描述问题,约定:对于每轮实验,若施以甲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乙药的白鼠未治愈则甲药得1分,乙药得分;若施以乙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甲药的白鼠未治愈则乙药得1分,甲药得分;若都治愈或都未治愈则两种药均得0分.甲、乙两种药的治愈率分别记为和,一轮实验中甲药的得分记为.

(1)求的分布列;

(2)若甲药、乙药在实验开始时都赋予4分,表示“甲药的累计得分为时,最终认为甲药比乙药更有效”的概率,则,,其中,.假设,.

(i)证明:为等比数列;

(ii)求,并根据的值解释这种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答案:

(1)略;(2)略

解答:

(1)一轮实验中甲药的得分有三种情况:、、.

得分时是施以甲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乙药的白鼠未治愈,则;

得分时是施以乙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甲药的白鼠未治愈,则;

得分时是都治愈或都未治愈,则.

则的分布列为:

(2)(i)因为,则,.

可得,则,则,则,所以为等比数列.

(ii)的首项为,那么可得:,………………,以上7个式子相加,得到,则,则,再把后面三个式子相加,得,则.

表示“甲药治愈的白鼠比乙药治愈的白鼠多4只,且甲药的累计得分为4”,因为,,则实验结果中“甲药治愈的白鼠比乙药治愈的白鼠多4只,且甲药的累计得分为4”这种情况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而的确非常小,说明这种实验方案是合理的.

22.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

求和的直角坐标方程;

(2)

求上的点到距离的最小值.答案:

解答:

(1)曲线:由题意得即,则,然后代入即可得到

而直线:将代入即可得到

(2)

将曲线化成参数方程形式为

所以当时,最小值为

23.已知为正数,且满足,证明:

(1)

(2)

答案:

见解析:

解答:

(1),.由基本不等式可得:,于是得到.(2)

篇6:2019年语文作文全国卷

2016年全国卷作文是一幅漫画作文,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9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是同样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漫画作文试题,漫画作文多年未考,全国卷还是是2007年考过《摔了一跤》漫画作文,围绕“如何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反映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问题。而今年的这幅漫画作文与2007年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也是反映了当下社会、学校、家庭如何面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成功等问题。当然,如果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可以突破教育这个范围,从当下社会国人对待各项工作事业、思想观念态度中去深入挖掘我们的评价及标准。

从构图和画面看,图中的两个人物(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抓住形象特征,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从审题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是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二是分数的进退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第三如何看待学业成绩与素质教育;第四即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第五社会要允许失败,创新才有可能;第六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等以及围绕这些立意谈应该怎么样去做。

从写作上看,议论文构思可以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论述,先要简单概述漫画画面(结合材料),再明确主旨,揭示寓意(所论述的中心)后展开论述。注意论据的丰富性,论证的层次和多种论证方式的运用。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围绕漫画的主旨,确立线索和人物故事,注重描写,叙议结合。

由于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所以较文字做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比起今年重点训练的“任务驱动作文”来看,多了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由于“任务”的消失,同时也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

2016年在高考作文备考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主角,老师、学生可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和写作上,漫画作文的出现也并非“奇葩”,漫画只是一种形式,其反映的现象和问题仍然是根植于现实生活,所以正如《考试大纲》中所说要想在高考中写出一篇好文章,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在思想、生活、语言和观察等方面尽可能多积累素材,只有这样考试才能厚积薄发。

【教师下水】

唯分赏罚,教育之殇

漫画中,一个孩子考了100分,脸上赏了一个吻;另一个孩子考了55分,脸上罚了一个掌印。而当第一个孩子只考了98分之后,便由“吻”变“掌”;第二个孩子考上61分,由“掌”变“吻”。这一简单粗暴的赏罚举动的背后,或许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唯分论英雄的人才培育制度的体现。可叹,教育之殇!

唯分赏罚,反映出社会中急功近利教育思想正“深入人心”,毒害着许多跟风的家长们。此风不止,将直接影响每个孩子的教育成长。第一个基础稍好的孩子由100分变为98分,其中原因是什么?是考试难度大了,还是孩子考试时身体不舒服,抑或是上课时不专心所致?第二个基础薄弱的孩子由55分考到61分,是正常发挥,还是方法上的改进,抑或只是猜测蒙对?家长们不由分说,直接玩“变脸”---晴转过云或多云转晴,孩子呢?或愁眉苦脸或盲目高兴。而家长们就做了孩子人生舞台上的“幕后导演”,简单粗暴地左右了他们的人生。急功近利,不明就里的赏罚,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造就了一批同样“不明就里”的家长和孩子!

唯分赏罚论英雄,也许是我们整个教育界都应该警惕反省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如果都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上思考实践教育的真谛,那将是教育的一场灾难。教育之殇,源于单一单薄的教育评价体制。两个孩子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评价,除了分数这一个结果,还应该与其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同学协作的情况,表达交际能力的强弱,特长的发挥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全面的“吻”与“掌”,否则教育将走向死胡同,会逼疯多少个“范进”,庸常多少个“方仲永”,埋没多少个“韩寒、马云、钱钟书”?而那些虎妈狼爸们,巴掌下又教训毁灭了多少“优秀有潜力”的孩子们?可叹,教育之殇!

猜想,这幅漫画给小学生们目睹,怕也会会心一笑,更何况历经了大大小小考试的我们。不管学生或是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深切体味这分数背后给自己一生带来的影响。它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陶醉”于唯分是举的家长们、老师们、教育专家们?图中两个小孩的人生不是简单的“98”和“61”能决定的。我们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或许只是更宽松包容的教育环境,更多维深厚的文化熏陶,更理性明晰的人生规划,更正确适当的一个“吻”和一个关键犯错时候的“掌印”。明晰赏罚,不唯分论英雄,教育之殇才有可能变为教育之幸!

遥想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给予的评价各不相同,有默许的“吾与点也”,有大赞的“贤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没有简单粗暴,只有循循善诱。想要我们的教育不再停留于分数的表面,便要明白爱因斯坦那句教育箴言的真谛:“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图画小儿赏与罚,应由社会明眼察。不囿分数殇教育,喜怒哀乐皆人生”。希望一幅轻松幽默的漫画,能敲醒更多沉醉不知归路的“大家”,还教育一个包容博大的天地,给孩子一个快乐完满的明天!

【点评】

上一篇:4楼会纪要及整改下一篇:王楼社区七一党员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