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024-05-07

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精选6篇)

篇1: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村支书做好群众工作探讨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发生了全新改变,广大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村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强新本领,应对新挑战,成为摆在广大村干部面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农民安则社会安,农村稳则国家稳”。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维护农村稳定对促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必要性

二、正确认识当前农村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三、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必要性

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变革的当今,如何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是我们急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在我们下基层调研中,有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对群众工作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无用论,认为当前农业生产是“单干”,各搞各的,谁也不用求谁,想种什么,想到哪里干,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群众工作没有必要;二是恐慌论,认为农民素质低下,不讲道理,不通人情,怎么讲也讲不通,说起群众工作就脑壳疼;三是代替论,部分村社干部认为群众工

作确实有必要,但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下,往往以不理不睬、粗暴执行代替群众工作。那么,在农村群众工作的生命力有多大,群众工作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做好农村群众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说它很有必要?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的强化,需要靠群众工作改变“统”的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我们发现,很多农民认为家庭联产承包就是搞单干,各搞各的,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完全是由自己当家作主,与任何人无关。所以,在生产中独来独往,对其它农户的生产经营漠不关心,对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不闻不问,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泰然处之,少数人村里修路、挖沟既不出工又不出力更不出钱。有些村社由于沟渠、闸门年久失修,水荒现象严重。“老百姓要用水时农民就拼命找村干部,甚至恶语相对,但是在组织农民挖沟护水时,都不愿参加,出钱就不用说了,工作很难做”。有些村干部也有苦衷:农民希望把路修好,要他们出钱,他们不肯出,说是公家的事,本来村里资金就紧张,哪里有钱修呢?

2.农村矛盾易发多发,需要靠群众工作去化解。目前农村治安形势总体平稳,但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因土地确权、邻里关系、承包经营、征地拆迁、生产用水、民主公开、农村低保、粮食直补等方面引发的矛盾和摩擦时有发生,形成了农村不和谐的音符。例如争取低保名额,各不相让,最终谁也不要拿,让名额白白浪费的现象也有存在。同时,个别村社仍然存在小偷小摸的情况,农户的鸡、肉、衣服等被盗的情况也

时有发生,当盗贼被抓时,农民总是拳打脚踢,引发新的矛盾。

3.惠农政策对农民权利更多的赋予,需要靠群众工作让农民履行公民义务。中央1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三农”,表达了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赋予了农民更多的扶持和实惠,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种田不交税,还有粮食直补,更是让农民欢欣鼓舞,一片叫好声在农村广袤大地响彻不停。在农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民主意识完全觉醒的同时,农民履行义务的意识却在衰退,少数农民错误的认为税费改革后,负担的一事一议、公益事业、排灌水费的收取是违背国家政策的乱收费,并在行为上与村社干部抵抗,造成了生产和建设上的难度。有些村干部说:国家好的政策完全把农民惯坏了,找农民收一点钱、出一天工就像求爹爹告奶奶,又不能打,又不能骂,更不能拖农民的东西,但事又要做,怎么办?希望上级出台相关制度约束农民的行为,否则我们村干部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4.农民群体的庞大和个体的差异,需要靠群众工作去整合力量。我县现在农民还占总人口的80%左右,仍然是一个大的群体。加之这一人群老龄化进程加快,受教育程度低,个体差异性大,自主意识强,思想相对保守,如果不通过外力很难达到力量的整合和思想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如果人心不齐、思想不稳、合力不发,一切将会成为纸上谈兵、南柯一梦。群众工作是疏通思想、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有效办法,必须要在新的形势下赋予其新的方式和内涵,切实转化为农村工作的强大动力。

5.农村发展现状与农民期望值之间的落差,需要靠群众工

作去理顺情绪。现在农村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农户都是砖瓦房,农民的餐桌上有鱼有肉,家具也一应俱全,摩托车、手机、电脑、冰箱、空调也在逐步普及。虽然农民物质生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绝对贫穷已经消除,但在文化娱乐方面相对匮乏,除了打点牌、赶下集,晚上就只能看电视和睡觉了。在路的方面,村村通已经落实,但组级路仍然是“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出行难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路不通,农副产品拉不出去、运不进来,影响了收入;在医保方面,虽然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但大病不能得到救助,只要家里一个人害一场大病、得一个怪病,那就会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农民希望加大对农村的各项补贴力度,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等等。多种问题的交织,致使农民群众对村干部、对政府的情绪很大,表现为不支持村干部工作,不履行公益事业建设义务,形成了农村发展的恶性循环。

二、正确认识当前农村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持续向好,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必须看到,农村群众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形式也尤为严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从社会层面来讲: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当前农村地区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薄弱,道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全面消除贫困的宏伟目标尚未完全实现。在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发展不平衡,由于贫困而引发的一系列新旧问题

加大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的难度。

2.农村地区人文环境仍然不良。人文环境缺陷是当前阻碍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农村群众目光短浅,尤其对公路、水利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抬高门槛、敲竹杠,致使部分基础设施长时间不能动工建设。矛盾内容复杂化,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不良心态,上访人数不断增多。随着外出务工时代的到来,农村地区的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教育监管,养成好逸恶劳、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等恶习、陋习,为农村地区人文环境的改善埋下不利因素。

3.部分村民对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安排怨言颇多。“不患寡而患不均”。由于资金、名额以及安排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尚未享受到政策惠泽的群众心怀不满,在工作上时常给我们村干部找麻烦、出岔子,故意刁难、恶意诽谤,村干部常常费力不讨好,好事没做成,反而惹得一身祸。

(二)从主体(群众)层面来讲: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

一是代际更迭。党执政初期的群众基础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大多退出职业舞台,现在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新一代群众基础,大多数对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是认可的,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增多,农村群众工作压力增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部分工矿企业陆续倒闭,许多农民工失业回到家乡。这部分群体中,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缺乏

基本的农业技能,生活方式早已习惯了城市环境,返乡后很不适应。另外,因为失业,部分农民工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来源,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农村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多。)

二是农民群众素质不高,致富能力不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传统模式,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群众文化层次较低,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机具械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很少有农民通过在当地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惠农政策的增多从另一方面增长了农民群众的一些不良倾向,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有所抬头。

三是民主法制时代,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执政早期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条件信任和服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对个体权利的追求。人民群众日益深化的、强烈的民主要求与目前民主渠道不够畅通形成了冲突,群众的民主要求和利益诉求有时候难以表达;另外,由于社会分化等问题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逆反”心理。群众主流一方面渴望公正、稳定,另一方面各阶层之间又互信不足,公权力与民众之间良性互动不足,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

四是由于党风廉政等问题,加之某些村干部自身变异,群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度降低。人们不愿相信政府一方的说法,哪怕是这种说法合情合理。

五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表达诉求渠道,成为群众参政议政发泄情绪的缓冲阀、调节器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使群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等等。简言之,群众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改革开放前。

(三)从客体(村干部)层面来讲:

1.基层组织建设滞后,村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一些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涣散,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战斗力和凝聚力严重弱化,带头致富能力不强,村干部工作方式因循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各项惠农政策逐渐增多,村干部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由于部分农村干部思想作风腐化,私心太重,村务不公开,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难以得到村民信任,长期积怨使得相当部分群众对村干部产生敌对情绪,对村干部的工作不仅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千方百计进行阻挠。

2.群众的诉求大多与利益相关,但社会利益诉求常与政治诉求交织在一起。群众首先关注的是利益,但利益能否得到公正协调,需要特定的制度、法律保障,这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权力制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社会公正是靠民主的制度、机制来保障的。这就要求村干部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三、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村群众工作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对群众深入了解不够。群众工作,首先是要了解群众。这就要求村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群众中间,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所思所想。现在有的村干部也成了甩手掌柜的,有事要群众自己上门找,不主动了解群众。

二是对群众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群众就是要让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为组织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做准备。目前农村群众宣传工作做得不好,以至于许多群众不了解新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党的惠民政策,有的甚至误认为是变相的农业税。目前宣传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对外宣传的多,对内宣传的少;对领导宣传的多,对群众宣传的少;对成绩宣传的多,对政策宣传的少;标语、媒体、报纸宣传的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宣传的少。

三是教育引导群众有待加强。村干部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摒弃成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热爱科学反对迷信,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等等。目前的“五五”普法已顺利完成,“六五”普法也全面开始了,但是农村的普法工作做的还是很不到位。在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中,各种歪风邪气还在飘荡,各种诋毁党的声音在群众中流传,一些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还在发生。

四是不能有效组织发动群众。记得小社会村社开大会,村长吹几声哨子,不到半小时群众就能到个差不多。但是现在召开群众大会就很难了,大喇叭喊了好久看不到几个群众的影子。小时候村社搞挑渠上坝,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现在村上搞个“一事一议”,农民为自己的事出谋划策,还是稀稀拉拉,不愿参加。组织群众首先要组织党员,可是我们一些村党支部一年不召开一次支委会,一年不召开一次支部大会,一年不过一次组织生活,村支书成立村支部的代名词,群众只知道有一个村支书,不知道有个村支部,完全是一个人在战斗。支部的作用没有很好

发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当然就做不好了。

五是服务群众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目前能全心全意文人民服务的党员究竟还有多少?现在我们有一些党员不知道自己是党员,有一些党员还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党员的数量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喊得多,行动见得少。

主要表现为“四难”:一是群众办事难。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催粮催款”等硬性任务消亡了,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事项少了,一些村干部认为群众工作无事可做。有的村干部外出经商,群众办事和反映问题找不着村干部。二是任务完成难。村集体掌控的“三资”减少,部分村组织群众完成工作任务缺乏实力和手段。一些换届履新的村干部,想为村里办公益事业,因资金缺口无力实施,影响了村级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民声反映难。有的村财务不公开,办事不透明,个别村干部存有私心,搞“暗箱操作”,损害村民利益。党员群众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的事难以监督,干部决定的事村民不买账,干群之间误解越深,各项工作阻力越重。四是矛盾化解难。一些山林土地纠纷、征地补偿、道路修建、宅基地分配等引发的矛盾较多,由于村干部力量薄弱,不能及时发现、化解农村基层矛盾问题,使一些小事变大、大事激化,甚至出现群众上访。

(二)原因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分析当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认为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1.村级组织涣散

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先进

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和效果。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是高度重视。然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是农村进入无税时代后,村级党组织失去有效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必然产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支两委关系不顺,各自为阵现象突出。

主要体现在村“两委”关系不顺,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协作,村支两委“一把手”工作相互推诿扯皮,各占山头、各立门户、一盘散沙的现象严重,工作脱离实际,作风脱离群众,决策不民主,工作透明度不高,有好处人人往前钻,有困难人人往后躲、撂担子,班子凝聚力不强,支部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在抓落实中大打折扣,各项工作明显滞后,甚至停滞不前,人民群众怨言大,反映强烈。

二是民主议事渠道不畅,党群干群矛盾突出。

随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基层民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村管理细化不到位,工作指导错位,民主监督缺位,注重表面文章,透明度不高,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民主管理机制执行不到位,难以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

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开展得过少,民主渠道不畅,各类救济物资分配不合理,项目安排不公平,惠民政策在落实中变调走样,成了一些村干部优亲厚友、谋取私利的“私人政策”,久而久之,党群、干群关系僵化,凡事对着干,开展工作难度大。

三是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问题突出。

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农业税的免除,许多村级组织陷入了

“空壳”困境,存在着“集体无积累、办公无经费、工作无保障”的“三无”问题突出,组织运转困难,村干部届期目标难以实现,一些对老百姓作出承诺的事项也难以兑现。久而久之,人民群众对村级组织失去信心,支持、配合和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削弱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是村级组织后继乏人,无人办事问题突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价值观念取向功利化,加之“村官”帽儿小、报酬低、任务重、责任大,可谓政治前途“没奔头”,报酬太低“没盼头”,保障不力“没靠头”,激励空白“没干头”。

在这一村官适管理制度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村官“难选难任”、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等现象,那些脑子好的上学去了,脑子活的经商去了,健康的小伙当兵去了,会手艺有本事的打工去了,不少女孩子进城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村官难选,选“村官”难,选“好”村官就更难了,勉强选出来的村官也总是素质不高,村官队伍整体功能不强,业务人员缺乏,无人办事问题较为突出,其谋发展、思发展和为群众所办的实事难以让群众满意。

2.干部因素:

进入无税时代,农村的一些村官们由于对自己的职责定位不清,加之自身能力、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使自己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工作局面,产生了怕做农村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现象,这也是村级党组织失去有效组织和发动群众杠杆后的一个主要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要求。

当前,一些村干部素质仍然跟不上改革发展的要求,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一些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中变调走样。一些村干部在落实惠民政策中未能做到公开公正,甚至优亲厚友,失去了群众基础,与人民群众关系陷入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

同时,一些村干部做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不强,对群众因不理解政策而产生的抵触情绪和过激行为,往往不是采取心理疏导、思想教育、政策宣传、公开解释等措施,而是采取或听之任之、或不闻不问、或以空话糊弄、或以刁民待之。这样一来,失去了群众最基本的信任,使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产生了怕与群众会面、怕做群众工作的现象。

二是思想观念转变跟不上步伐。

农村税费改革结束后,一些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跟不上时代步伐,其职能定位还未完全从行政管理型向全面服务型转变,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导致农村干部服务意识淡漠,甚至与民争利,工作方法行政命令式的老思路、老办法上,作风粗暴,激化了矛盾。他们的思想行动与党中央的“三农”政策产生了冲突,遭受到了新政策和人民群众意愿的两面夹击,陷入了行政命令式的老办法不敢用,解释说理、说服教育的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工作中四处遭夹击,四处碰壁。久而久之,陷入了“因为做不了、做不好,所以怕做,越是怕做,越是放不开手脚,就越是做不好”的恶性循环。

三是市场经济导致的软脚现象。

庸、懒也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交通、经济等得到不断改善,-12-

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状态却不断萎靡,惜日农村人那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在一些村干部身上逐步退却,“走读”于乡镇、县城的村干部开始出现。

同时,一些村干部来去有车,腿脚变软、变短,很少到群众家里摆摆龙门阵、拉拉家常,大小事务交由村民小组长去做,自己则习惯于搞统筹、跑协调等这些轻快、简单易做的事,而那些需要担风险的事,能压给村民小组长的,就压给村民小组长;能推乡上级驻村工作组的,就推给驻村工作组;能拖的就拖,不能拖的就勉强应付;能应付的就应付,不能应付的就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之变通、变样、变调、变味;所有的招都不灵了咱办?撂担子:“我不干了,你们想找哪个干就找哪个干”。

四是利益驱使催生了阴阳人。

一些村干部在利益面前,堪称具有两面性的“阴阳人”,他们在困难面前,爱撂挑子,认为“除了我没人干得了”,动不动以“辞职不干”威胁上级组织。

但真正有一天把他“拿下”时,便与你结下永世不解的梁子。一些平时口口声声要辞职不干的村官下课后,到换届选举时往往是竞选欲望最强、跑得最勤、拉得最凶的,一旦当竞选不成,他又反说葡萄是酸的,说村干部没干头。

一些村干部在当时即使是出于真实想法的“辞职不干”,也只是暂时的推卸责任,把烂摊子交给别人,让别人为他擦屁股,等别人把摊子理好了,下届选举时他又想尽千方百计地要“上”。这类人当上村干部后,可以说不是为了实心实意地谋一方百姓利益,推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想找机会捞一

把。这种村官也是最不能干实事、最怕干实事的,他也无法把一个村的党组织做大做强,只会使其更加软弱涣散。

五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

一些农村干部说我们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如果工作硬了,说是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常常是上级批评群众骂,认为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些因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3.群众因素:

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部分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乡村两级干部管理漠然臵之。

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多年来,乡村干部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农民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残留思想使农民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来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阶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复杂的工作对象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

四是农民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判断思维能力增强,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科

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他们不再盲目地相信干部,农民的“不安分”心态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

四、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在中国各级干部中,村干部最直接面对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群众工作能力方面,村干部应该是最强的。同时也要看到,今天群众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同志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形势不同了,群众工作也要有新套路、新办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一)牢固树立一个观念,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其核心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一要坚持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能否树立群众观点,能否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对于广大村干部来说,不仅是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政治立场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应该成为各级干部的座右铭。

二要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倾听民意,反映民愿,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要坚持群众标准。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凡是无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坚决不做,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严肃查处。要把广大群众是否受益作为决策和工

作的重要依据,努力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二)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对党委政府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要把对党委政府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既要坚持对党委政府负责,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执行党委政府的决议,不搞强迫命令,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说服教育,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又要坚持对群众负责,始终把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向群众请教,善于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对群众中不正确、不负责任的意见不迁就、不妥协,教育引导群众把意愿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上来。

二要正确处理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关系。农村党总支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总支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要自觉接受党总支的领导,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职能,履行自己职责,做好自己担负的工作。党总支要支持村委会工作,不能包办代替,“两委”班子要讲合心、讲真心、讲诚心。

三要正确处理村民自治与依法办事的关系。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臵,一方面做事要合民心、顺民意。另一方面,村民自治也不是任何事情都由村民说了算,自治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村民自主权力,尊重群众意见。同时,要深入分析群众

意见,对的要支持,不对的要教育引导。

四要正确处理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与坚持原则的关系。村干部开展工作要靠广大群众的支持,要靠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所以,村干部要增强群众观念,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而不坚持原则对那些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不去纠正,不去制止,放任自流。

五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处理遗留问题上,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则处理好。同时,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搞好本村的经济和村政建设。遇事要冷静,不要头脑发热,激化矛盾,做事情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要冷静地思考,用发展的眼光、成熟的思想来解决。

(三)着力提高五种能力。

一要着力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村“两委”干部要学好政策、掌握政策、宣传政策,特别是加强对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的宣传,让群众了解明白,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并严格按政策办事。同时,掌握法规,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掌握法规就是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当前,一些干部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浅薄,在群众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大于法的思想,决策不民主、不依法,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公开,严重偏离法治化的轨道。结果从表面上看,工作做了,-17-

事情办了,却留下了许多后患,有的甚至还会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工作的损失。依法行政不仅体现着领导者的水平,更是领导者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干部既做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又做法律法规的遵守者,更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者,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公道正派,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二要着力提高致富带富的能力。村干部是个群体特殊。为什么说特殊?首先,他不同于机关干部,是不脱产的,理所当然要想方设法带头发家致富、改善生活水平;同时,作为村里的干部,又承担着带领群众致富、造福一方百姓的职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带”。“双带”是检验村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要树立“自己不会富、怎么当干部”的理念。要大力倡导村干部敢于创业、勇于创业,为村民在创业致富上做样子、探路子、作示范。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坚持“不带村民富、不是好干部”。要引导村干部多想想“村民选你为什么、你为村民干什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村民致富办实事。

如何提高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主要靠教育培训、考核监督“两手抓”。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先进典型,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信心;充分利用村部、电教片等阵地,通过定期邀请相关技术员、致富能手到村里讲授农业科技,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传授经验、观看实用技术片等各类中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本领。同时各级党组织

要加大考核管理力度,把带领村民致富列入村干部的履职承诺,上墙公布,定期考核,接受村民监督。

三要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为民、爱民亲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需要、最现实的事入手,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搞好服务。

四要着力提高双向沟通的能力。沟通的关键,先要弄清楚群众想要什么。一方面,我们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时刻把村民想什么、需要什么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主动告诉群众,村里正在做什么,最近有什么打算,对他们会产生影响等等。总之,群众希望村干部听到自己的心声,也希望了解村干部个人的想法,村干部既要作被动的倾听者,也要作主动的宣传员,这既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更能有效避免产生隔阂和误解。今天的村干部光会做事、一声不响已经不够了,还要学会“推销”自己。

五要着力提高带好队伍、团结进取的能力。团结出感情,团结出战斗力。必须树立团队意识,积极争取其他同志的支持配合,并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要树立良好的威信,必须强化道德修养,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多干些让群众高兴、满意的实事,多出一些让

群众认可的实绩,以此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这种意识在村级干部中普遍缺乏),把有政治头脑、有创业门路、有工作能力,懂科学技术、懂经营管理的农业科技带头人作为后备干部苗子来培养,成熟一个吸纳一个,及时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定责任,确保后备干部备而有用,有所作为。

(四)要取信于民、树立威信。村干部有威信,几句话就能把农村很复杂的问题解决了。相反,如果没有威信,一个简单的问题反而更加复杂化。这个威信主要就是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感,是人格魅力。一位老支书说,村干部的威信来自三方面:农村知识、心理素质和群众基础。什么是农村知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适合农村的工作方法。一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贯彻上级政策、办一件事之前,要反反复复地宣传,让村民都理解、明白、支持这件事。二要注意把规矩立下来,对事不对人。“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什么事先把规矩定下来,别人就无话可说了。三要学会说服而不是压服。做思想工作需要平等的交流,不能简单化,更不能靠所谓的“官威”去压制。否则,很难使群众心悦诚服,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当然,对极少熟心术不正的人,也不能迁就,一定要以正压邪。

什么是心理素质?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了群体性、过激性行为增多的特点,要求村干部不仅敢于、善于做群众工作,而且对群众过激的言辞和行为,还要讲韧性、有气度,具备良好的心态。一要学会控制情绪。群众性突发事件,来得突然,情况复杂,往往局面一时难以控制,这对村干部是一种考验和历练。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头脑发热,盲目冲撞,要理性思维,冷静处臵,-20-

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旗臶鲜明地向群众讲清道理,争取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要学会换位思考。一些群众上访告状,是因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政府给予帮助解决,在诉求表达上表现了过激行为。这就要求村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的苦衷,理解他们的过激言行,最大限度地照顾群众的合法权益,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三要学会体谅包容。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些群众可能对我们的措施不理解、不支持,对此不必动怒,更不能动粗,而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度量来对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诚消除矛盾,用宽容感化群众。

此外,是群众基础。我们常讲,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群众对我们的干部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我们的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

概括来说,我们的村干部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依法办事,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群众工作就会由难变易、由被动变主动。

篇2: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中共望树镇委员会

群众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如何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是农村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大课题。

一、目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对目前的乡镇政府发挥的主要职能,比较集中的看法有以下五点:一是搞经济建设,二是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四是应急处置公共卫生和突发危机;五是上传下达和完全上级其他任务。然而,各级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社会管理、保护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是很不满意的,认为在这些方面乡镇政府并没有下功夫去做。农民对乡镇政府的期盼主要体现为:一盼乡镇政府“多服务少强迫"。目前农民最缺的是市场信息、种养技术和外出务工的技能,他们期盼乡镇政府能够在这些方面多提供公共服务,多提供培训机会。二盼乡镇政府“多给予少索取”。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缺资金。饮水难、修路难、基础设施建设难;还有生病就医难、养老保障难;等等,其中有许多事凭农民自己的能力根本难以解决,他们期盼乡镇和上级政府切实关心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方面多 1 给予、多投入,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二、当前农村的新特点

如何认识当前农村工作的新特点,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转型时期的特点,二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时期的特点。首先,要认清转型时期的特点,我国正处于历史性的大转型时期,在大的转型背景下,“三农”工作也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刻,其特点是: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村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转型;农民由单一身份向多种身份(市民、新型农民、亦工亦农)并存转型。

转型时期决定我们农业农村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的不确定性。转型时期我们的社会形态、法律制度、政策措施都不稳定,主流文化、价值观念也在变化,带来了我们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于是大家感到两难,即“不做”也难,“做”也难。二是工作的兼顾性。指我们的工作需要“瞻前顾后”,它给我们的工作带了一个要求——“既要,又要”。为什么“既要,又要”?是因为传统中的好的、优秀的东西,需要继承和发扬,新面临的问题又要研究,因此需要瞻前顾后、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在转型时期非常重要。三是工作的创新性。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这个时期需要我们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措施,这个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这三个特点是我们在思考农村工作中必须把握的三个特点。

三、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党组织工作层面产生的问题

一是基层党组织虽然直接面向广大群众,但其日常承接了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可支配的财力、时间、力量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群众不认识干部、干部不了解群众问题的产生;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一定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表现被动应付,上级党组织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不善于结合实际“自选动作”开展群众工作;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载体创新形式,即便是按照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开展“设岗定责”、党员承诺等活动,但大多是走形式、做样子,不仅没有取得一些实际的效果,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使基层队伍建设缺乏活力。

2、干部层面产生的问题。

一是个别领导干部群众观念差,“官本位”思想严重,二是部分干部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抓群众工作费神费力,不仅不容易出效果,而且处理不好还会引火烧身,故而忽视了群众工作,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一般性事务性工作上;三是部分基层干部由于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服务态度上冷冰生硬,在领会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决策决议上往往出现偏差,从而引起基层群众积怨和不满;四是少数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经验不足,对党相关政策知之甚少,尤其是一些年轻刚参加工作的干部,3 在面对复杂性群体事件时往往茫然失措,处理不当,不仅引起群众不满,也造成党组织工作的被动;

3、群众层面产生的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存在思想上的误区,总认为矛盾问题的处理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认为只有上级大部门、大领导才能保证自己实现更多的利益,故而层层上访,为得到相应较多的利益而片面寻求上级党组织解决问题的途径,引起了县乡党组织工作的被动;二是个别群众的自私心理。个别群众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背地里诋毁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工作,并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造谣中伤,怂恿串联或组织受利益趋动的群众,对党组织的工作进行干扰,以期引起高度重视。甚至个别群众为达到个人目的而制造的事端,给党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不信任。由于素质偏低和观念的狭隘,部分农民群众接受新知识、新科技速度十分缓慢,有些农民甚至对新事物、新技术存在排斥心理。四是一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如部分群众反映涉法涉诉问题时不是寻求司法调解和法律手段解决,而是重重上访或将矛头指向政府,有事没事找领导,有理无理找政府。还有一些群众间发生纠纷,宁愿采用争吵斗殴的方式,也不愿使用法律武器,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给基层党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

四、望树镇在群众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望树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群众工作大局观念,从全局 4 上精心谋划、周密运筹,竭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1、高度重视,不断强化新时期群众工作。

一是紧密结合当前群众工作特点,多次召班子成员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群众工作,让新时期群众工作成为核心任务和经常性工作;二是建立并落实乡镇领导干部联系行政村和工作制度,要求乡镇干部紧密结合“联乡驻村入户”活动,定期深入乡村了解群众、指导群众、帮扶群众、关注群众,在群众工作中挖掘总结群众智慧,推进党组织决策贴近民意、科学合理;三是推行集中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问题,确保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2、转变职能,营创群众工作大格局。

一是乡镇党委组建群众工作站,具体负责及时收集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职能。二是加强群众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对群众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增强机关干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本领。

3、健全机制,搭建多种形式同群众对话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凡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和敏感事项,坚持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后再决策。二是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除要求乡镇领导每周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外,还结合干部驻村工作,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调查,真正实现由群众上访到干部下访的转变,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有 5 人受理、及时办理。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定期深入各自领域内排查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到萌芽状态;

五.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胜任任何一种角色任务的先决前提。从事农村工作的乡镇干部,任务繁杂、条件艰苦、待遇较差,更应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是创业的动力,有了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向认定的目标进取。责任感是对干部的起码要求,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为广大人民群众负责。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应克服和纠正两种倾向:一是临时观点。现在有些干部害怕农村工作、过不惯农村生活,千方百计想逃离避开,“镀金意识”明显,临时观点偏重。二是出个人风头。有些干部急于标新立异,标榜自己,上任后往往脱离实际,另搞一套,造成浪费。只有本着为当地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辖内的工作长远规划,前赴后继,而自己则甘当铺路石,将个人的升迁得失看得很轻,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要树立一种干不好工作就是失职的意识,不时反躬自问,自我鞭策。

2、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当前,农村中的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不少,使得一些乡镇干部应接不暇、分身无术。于是难免出现“西瓜、芝麻一把抓”的现象,6 干部疲于奔命,一旦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告一段落,就不知道要干何工作了。一切工作围绕着各种阶段性任务团团转,分不清主抓的重点,虽然忙忙碌碌地奔波,但农村的旧貌改变甚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害在于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搞不上去,想搞好其他工作难度就更大。在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搞好计生、教育、综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做到既完成好阶段性任务,又确保经济工作得以长久不懈地狠抓落实;既能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工作,又能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互不偏废。

3、要注重讲究工作方法

能否做好农民工作是衡量乡镇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有些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脱离群众,人为地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与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必须要果断纠正。深入联系广大农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疾苦,与农民交朋友,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要注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一要改硬性命令为教育说服引导为主。乡镇干部不能动辄发号施令,应多做宣传解释,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向群众讲明道理,让群众对每一项工作从了解、理解、支持到自觉参与。二要改一哄而上为典型引路。所以对一些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发推广,要抓好典型,总结成功经验,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和辐射带动作用。三要 7 改指手划脚为强化服务。农民需要的是信息咨询、技术传授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四要改官方意志为民意决策。要善纳雅言,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每项决策前要做好充分的论证,顺应民意,切忌想当然,搞瞎指挥。

4、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村干部是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抓不好村干部,做好农村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有些乡镇干部忽视村级干部的作用,事无巨细,结果却困难重重,工作局面打不开。村干部土生土长,对村情了如指掌,这种非凡的身份是乡镇干部所无法替代的。因此,选好配强村一级班子,真正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乡镇干部要注重发现苗子、选好人才;要顺应村民的意愿,民主选出称职的村干部,并对其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村干部的作用和村级自治的职能。对于那些较弱较差的村级班子要及时调整,对于那些不称职的村干部要及时调换。

5、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加强学习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不更新知识,反过来就会被知识更新掉,被时代所淘汰。年轻的干部刚步出校门不久,不学习就会荒废原有的知识,久了更会产生惰性。要充分地加以利用乡镇工作空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品德修养,加强党性锻炼。要树立正 8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理想,甘于奉献、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总之,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群众工作的成效,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在新时期下我们基层干部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篇3: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基层干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根本需要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的法宝。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政权也好, 一个政党也好, 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 就必然垮台。”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提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正因为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始终重视群众工作。而且, “新的历史时期, 社情民情舆情深刻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重视做好群众工作, 顺应人民群众新意愿, 让群众理解、信任、支持党, 我们党才能立得稳, 执政才能执得好。”[3]因此, 我们应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把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当作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2. 做好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需要

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标志, 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通过群众工作来实现的。因为一方面通过群众工作, 可以掌握和疏导群众情绪, 把握社会民众心态;另一方面利用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可以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结合起来, 把群众工作寓于认识、处理、调解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过程中。正如学人指出的那样“当前, 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易发期和多发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不稳定因素, 其中由社会分配、地区差异、教育医疗、土地流转、劳动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表现。这些问题如果处置不当, 局部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全局性问题, 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也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4]由此可见, 群众工作是优化社会组合、协调社会要素的工作, 它能够实现社会要素和社会系统的优化组合和良性互动。

3、做好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历史事实证明, 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 无论环境、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 无论是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还是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群众工作的成功都是党的事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是坚持党的执政宗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理解、参与、支持是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激发群众的创造力,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和改革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才能够长盛不衰。

二、新形势下基层干部群众工作的新变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2011年3月23日上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中指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并强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 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5]所以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方法, 必须首先弄清楚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 才能更新理念、转变观念, 真正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 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

1、全球信息时代基层群众工作的新变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互联网迅速普及到城市及乡村, 基层群众的信息来源更加开放、便捷, 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对公共事务越来越关注, 对党的执政方式和以及政府公信力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网络问政日益成为群众诉求的新方式, 社会批评、社会监督日益增多, “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同时, 一些地方、个别党员干部的个别违法违纪案件被新闻媒体持续披露, 经过网络网民过度炒作, 使部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识存有偏差, 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抱有质疑, 使群众工作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

2、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工作中的两个主体的变化

社会是由具有共同的物质利益人群构成的共同体, 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中出现干部与群众之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 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两个主体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首先是群众基础发生了变化:一是代际更迭。党执政初期的群众基础已大多退出职业舞台, 现在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新一代群众基础, 对当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是认可的, 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上一代人单纯的感情认同, 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二是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 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由于群众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特点, 导致价值观多元化、利益诉求碎片化。三是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法制意识、公民个体意识显著增强。另一方面, 作为群众工作的施行者———党的队伍自身, 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 党的干部队伍经历了几次代际更迭, 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由于党风廉政等问题特别是很多群体性事件背后, 往往与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相连, 致使政府公信力降低。三是在社会飞速变化的同时, 某些干部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变化, 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识欠缺, 导致不断出现被社会所诟病的问题。[6]两个群体的变化必然带来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复杂化。

3、基层群众工作的中心问题发生变化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初期, 群众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 然而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围绕群众利益而展开。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涌现, 新的阶层及群体根据各自的生存状态, 追求利益的主动性空前高涨, 导致社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 表现为从单一普遍化的物质利益转变为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权益等多种利益需求。基层群众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还具有利益诉求与生存需求紧密结合的特点。对此, 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将关系基层老百姓生存的利益问题当作重中之重。

三、基层干部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面对网络时代、经济社会异常复杂的形势, 对于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如果基层干部勤动脑、多深入基层, 真正的将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 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依然很多。

1、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根本立足点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维护和实现群众的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并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确, 一件看似细微的小事, 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就是大事、难事。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帮助群众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既要把握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又要处理好具体利益之间以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7]此外, 在开展群众工作中, 还要处理好领导干部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当二者发生矛盾时, 干部不仅要做到不与民争利, 而且要做到个人利益自觉服从群众利益, 从而认真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切实维护群众合理合法权益。

2、坚持依法办事, 以公平正义之心解决基层群众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把服务群众, 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这就是说基层干部在解决群众问题时要让群众有知情权, 对事情的经过应让群众了解, 对群众要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 切忌弄虚作假、厚此薄彼。作为基层组织部门要坚持推进政务工作公开透明运行, 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结果, 都及时向社会公示, 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减少群众的顾虑和怀疑, 确保公平公正, 让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政府的帮助, 将政府的亲民爱民政策落实到实处, 让群众得到实惠。

3、创新工作方法, 提升群众工作实效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贵在创新工作方法。群众工作范围宽、容量大, 要放宽视野、拓宽思路, 将群众利益诉求、政治参与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全部纳入群众工作范畴。另外, 要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特点, 选择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 采取方便易行的方式和平台, 不断充实群众工作内容, 增强群众工作效果。再次, 要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比如, 搭建网络舆情中心, 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搜集和回应机制, 形成良好的党群互动沟通的新秩序;以电子邮件、手机、微博、QQ、等通讯手段保持同特定群体的联系。正如2011年延安爱心苹果销售海南一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一事例既是基层干部创新工作方法的重大收获, 同时也提高了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地位和形象, 对于改变现时代的干群关系具有榜样作用。

4、注意提高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技巧与艺术

大量的群众工作是由各级党员干部, 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群众的实践中完成的。能否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技巧与艺术,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党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党群沟通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亲民技能和树立亲民形象, 形成干部与群众的彼此信任和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 比如基层干部要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基层群众进行交流, 使党的话语体系与各种类型的群众话语体系相对接, 防止和避免干群沟通中出现“聋子的对话”局面[7], 促进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从而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摘要:做好群众工作是我党领导革命胜利的法宝, 也是新形势下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时刻注意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以公平之心依法办事, 创新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技巧是目前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干部,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07-02.

[2]专家访谈.党员干部之友[J].2011, (9) , 第18页.

[3]李慎明.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N].人民日报, 2011-04-26.

[4]李春华.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 2011, (1) 第47页.

[5]习近平.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J].党建, 2011, (3) 第6页.

[6]参考高新民.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考验与规律性经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 (3) 第29页.

篇4: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转型时期;群众工作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体制转型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改变的不仅是经济运行方式,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逻辑,需要和利益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出发点。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利益冲突成为制约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和无序化的趋势显著增强;第二,不同利益群体在形成中凸现博弈的力量;第三,利益分配关系失衡,利益群体分化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第四,利益冲突的潜在风险扩大,无直接利益冲突成为社会矛盾的新警号。

(二)网络时代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正在改变社会。既改变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政治的应运而生正改变着执政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值得加以重视。

(三)群众工作自身存在的新问题

第一,群众工作价值目标“务虚”与“务实”的冲突。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只追求一个统一性的目标,这与群众关注的“务实”热点和价值选择必然存在冲突。

第二,群众工作主体“一元”与“多元”的失衡。人民群众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提高和新的社会主体大量涌现,导致了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主体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失衡。

第三,群众工作方法“单一”与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和社会矛盾“复杂化”相脱节。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多层、多变的,社会矛盾是错综复杂的,片面追求群众工作方法的统一性是不可取的。

第四,群众工作运行机制“行政权力机制”与“民主自治机制”的摩擦。目前,以“行政权力”为特征的群众工作运行机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群众工作运行机制也正在形成,因此摩擦在所难免。现实中基层政权的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渐弱化和大量流失,部分基层干部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屡禁不止,导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产生隔阂,形成结构断层,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

(一)确立新型的党群关系

新时期,党群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只强调服从管理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平等的关系,从而使执政党做到与群众权力共生,成为群众的利益代表而非对抗者。

(二)牢牢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善于从大多数群众反映最强烈、意见最大的问题,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聚焦点以及群众自己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出发。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关心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情民意诉求渠道不畅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

(三)具体对策

1.价值目标由“务虚”向“务实”的转型。实现由理想目标向具体目标的根本转变;由统一化、雷同化、固定化目标向层次化、个性化、多元化目标的根本转变;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目标的根本转变。

2.对新时期群众工作主体的重新界定。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阶层、社会团体应成为不同的群众工作主体。总之,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是和而不同、互补共生的和谐关系。

3.实现群众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由感性化向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根本转变;由随意化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根本转变;由主客二元化向主客一体化的转变。

4.工作方法的丰富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应该向个性化、多样性、动态性、全面性、综合性和有效性方向发展,做到结合渗透与教育引导、沟通协商与群众自治、依法办事与以德教化、政策引导与制度规范、社会救助与典型示范的相结合。

5.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型群众工作模式。应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和引导、政府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多方参与”,以“社会管理”为主要功能的群众工作模式。其关键在于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高效政府。

6.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形成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协商的群众工作沟通机制;形成群众工作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互補共赢机制;形成不同群众工作主体间相互包容、和谐发展机制。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变改、政策上的调整,也有赖于群众工作的加强。我们党在群众工作方面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要做好今天的群众工作需要在群众工作的体制、方式、方法甚至观念上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才能依靠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去凝聚人心、组织力量,发展好我们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凤青,王培芝.群众工作运行机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培芝.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定位[J].青年记者.2011,(8).

篇5: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与乡村干部打交道,时常听到一句话,就是“现在的群众工作不好做”,表现出一筹莫展,一脸无奈。群众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大局稳定,事关基层组织的巩固加强,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好当前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乡村干部“官小事多,权小责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方面乡村权力在缩小,另一方面任务和责任却在不断增加,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各种指标考核和一票否决让乡村干部倍感压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与集体的关系发生变化,靠集体生产生活的依赖程度降低,乡村基层组织缺少直接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平台,又没有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约束机制。尤其在免征农业税后,尽管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越来越大,但在涉及到集体公益事业的时候,群众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却相对“淡”了,上级部署的工作、下达的任务,乡村干部只好靠个人魅力和私人感情去动员群众完成。一些乡村干部由于受旧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束缚,一时转换不了角色,对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不知所措,信心和底气不足,有畏难情绪。加之个别乡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缺少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对诸如特困户补助、低保补助等事关民生的事暗箱操作,不能做到公平透明,造成个别群众意见多、抵触情绪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干群关系,影响了乡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党的事业成败,关系着基层战斗堡垒的强弱,也是对每一个乡村干部执政水平、执政能力的考验。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引起重视,不可听之任之。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系。”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人民公务员,必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当好人民的公仆。其次,要提高政策水平。“打铁首先要自身硬。”要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我们要先老百姓学习和掌握,才能运筹帷幄,争取主动。同时,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破解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难题的有效手段。结合“三具两基一抓手”要求,乡村干部不妨在“五要五戒”上下点工夫,也许对做好群众工作是个有益探索。

要有责任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本着对群众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我们每一个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有热心。热心是干

好工作的前提和动力。作为一线基层干部要对事关民生的事,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要放在心上,对群众愿望要上心,对群众生活要关心,对群众疾苦要动心,决不能冷眼观之,冷漠处之,多一点真情就会少一些矛盾。要有耐心。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细心听取,耐心解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敷衍塞责,尤其不能对群众动粗,杜绝“通不通,3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要有平常心。要换位思考,要站到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老百姓关注的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用有色眼睛看待群众,特别是对待来访群众,要以一颗平常心待人处事,要有亲和力,要以处朋友、交心的方式来对待群众。要有诚心。“有诚则灵”,一方面要多为老百姓办些惠及民生的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我们是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群众承诺的事要认真落实。另一方面,还要诚心对待群众的批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篇6: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也称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第二批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学习、走访、调研,使我对群众工作有了新的审视,并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见解。

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做好群众工作是一名基层干部的基本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然而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群众工作较以往相比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农村社会变革和群众观念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道路平坦了、房屋宽敞了、农民富裕了,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逐步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与此同时,农民新的需求也增加了,伴之而来的社会治安的问题、通货膨胀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贫富差距的问题、信仰危机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既肩负管理与服务的重任,也必须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尤其近年来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更多,有的群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严重;有的群众好吃懒做,想着各种办法寻找利益;部分群众对现行法律、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只讲权利不讲义务,陷于了“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顶用”的艰难局面。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了与群众的联系。税费改革前,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干部们经常到农户家与群众沟通联系,而现在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镇政府的职能也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乡镇的职权不断弱化,职责不断扩大,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干部们到农户家少了,与群众沟通也少了。同时,广大农民群众盼服务、盼发展、盼致富、盼公平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 4

更为强烈,他们不再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已经成为被服务的主体。

三是基层干部的问题。镇村干部“官小事多,权小责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镇村权力在缩小,任务在增大,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基层干部压力不断增大,抱怨也变多;加之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对“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识不到位,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过激行为。

二、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

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压力,党员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一)加强思想教育,在强化群众观念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就要解决好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会议传达、集中学习、党课讲授、自学与交流讨论”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特别要重点学习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重要讲话等一系列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王君书记提出“8337”发展思路,通过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坚持理论系统培训、建立学习评价体系等办法,激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的热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自觉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把对群众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满意度。

(二)改进工作方式,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

群众工作既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使命,也是一门复杂的沟通艺术,正确

/ 4

的方法和扎实的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保障。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党心民意的深切期盼,更是执政为民的根本遵循。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28条、市委21条、旗委20条规定,注重改进工作方式,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恭恭敬敬向群众学习,勤勤恳恳为群众工作,忠心耿耿为群众服务。

(三)完善配套制度,在落实监督考核上下功夫

引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设,将各项工作都纳入到制度中,用制度管人管事,从而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不断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并与干部提拔任用结合起来,促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

二是贯彻落实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廉洁从政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依法行使权利约束机制,使制度更科学,执行更有力,责任追究更严格。

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制度。制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各项制度,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说话的制度保证,有解决问题的工作措施。

四是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建立方便群众、了解民意的平台和载体,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全覆盖向群众公开所有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时间、地点、人员,与旗直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前移服务平台、下沉服务人员、简化服务程序、代办服务事项,打通服务 “最后一公里”,实现无缝对接。

三、做好群众工作方法要领

群众工作新的特点表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

/ 4

别是最近几年,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因群众思想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要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了解群众是前提,取信于民是基础,科学方法是保证,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关心群众冷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使我们做出的决策、推行的工作更符合客观实际,更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强化服务意识,时刻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要掌握群众心理。基层干部接触群众最多,每名群众的心理各有不同,需要学习钻研,用心去总结、沟通、拉近距离。要掌握群众心理,首先要熟悉群众,熟悉群众语言,熟悉辖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熟悉群众的喜好和需要。只有更加熟悉群众,掌握群众心理也就水到渠成,做好群众工作指日可待。

三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最需要办的事,真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细、实事做实、好事做好,累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要善于调处群众纠纷,及时化解矛盾,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同我们的感情。

四要调处与群众的关系。现实中不少干部为完成工作任务,急于追求工作效果,不顾群众的真实感受,不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一味强调工作的实用性,而忽略群众的感受,影响干群关系。只有增强群众观念,心里装着群众,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尽可能少扰民,少干扰群众正常生活,不伤害群众感情才会拉近群众与我们的距离。必须大力破除干部中的特权思想,从源头上抓,从制度上抓,从监督上抓,而且必须常抓不懈,务必把各种可能影响群众感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确保队伍的绝对忠诚可靠。

上一篇:offer聘用通知书下一篇:旅游地理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