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2024-05-23

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精选9篇)

篇1: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伏龙坪街道皋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社区慢性疾病监测报告

伏龙坪街道皋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社区占地面积18平方千米,总户数971户,总人口4056人,其中0—7岁儿童占7.38%,育龄妇女占38.9%,老年人口占10.9%,经济水平较低,社区居民享有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90.97%。本社区街道办事处和各居委会均有专人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所辖范围内有学校1所,工厂1座,医院、相关诊疗机构1所。

2011年我中心在城关区卫生局及城关区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加强慢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充分履行慢性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保障了辖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三年对慢性疾病监测报告如下:

一、中心慢性疾病监测人员工作

本辖区总人口为4056人,2011年1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我中心共网络直报死亡卡片5张,上报审核率100%。中心于2011年7月下旬对慢性疾病管理人员进行慢性疾病监测培训,将根本死因的确定、《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ICD-10编码、高血压登记表、糖尿病登记表做为重点内容对慢性疾病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对慢性疾病监测工作的认识、提高了业务水平。

二、宣传教育工作

我中心充分利用宣传资源,如:播放宣传教育视频;自制展板、宣传单、小册子、宣传条幅在县城中心广场宣传;建立流动宣传点,在周边城镇人口密集地带进行宣传。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卫生宣传日大张旗鼓的对全县广大民众进行了慢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慢性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三、慢性疾病监测工作

1、基本工作

我中心为自助慢性疾病监测点,均按《甘肃省慢病防治管理办法》常规性的进行慢性疾病监测工作。我中心于2010年全面启动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建立个人健康档案4056份,建档覆盖率100%。

2、监测工作

2011年1月份至2011年12月份共上报慢性疾病病例99例;死亡5例,死亡率1‰。其中高血压患者65例,发病率10‰;脑卒中患者0例,发病率0‰;冠心病患者1例,发病率0.25‰;糖尿病患者33例,发病率8‰;肿瘤患者0例,发病率0‰。

3、居民患病因素: ①本辖区海拔较高,地理位置较为偏远;

②居民多为农民,文化程度及关注健康程度较低,患病人群对于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典型慢性疾病的认识不足;

③居民自身对于防治此类慢性病的知识欠缺。4、2011年慢性疾病抽样调查工作

2011年4月初,我中心开展居民慢性疾病核心指标抽样调查项目,样本100份。分别抽查五个年龄段(18-35周岁、36-45周岁、46-55周岁、56-65周岁、66周岁以上)男性、女性各五名。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主要集中在36岁以上的人群,此类人群多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饮食偏好多为油腻、辛辣。对于此类人群的防治措施为:定期随访,指导饮食,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小组等;糖尿病患者主要46-65周岁的人群,此类人群饮食口味偏好肥甘厚腻,对于此类人群应定期随访,做好随访记录,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等措施。

5、工作人员工作要求

我中心要求慢性疾病监测点防疫人员及临床医生要充分认识慢病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避免漏报、迟报现象,要注重原始资料的保存。

伏龙坪街道皋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篇2: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卫生局疾病防控工作要点报告模版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启的关键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全省疾控工作会议和市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以全市“作风转变”年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以重大重点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围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全市疾控队伍素质和防病能力,深入推进疾控文化建设,持续求进,务实重干,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疾控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防治体系及免疫规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运行机制,建立职责明晰、管理规范、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点是加强疾控机构与基础医疗机构以及城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职责明确、能力较强的三级疾控体系。

(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管理等工作;推行防辐射服哪个牌子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质量考评,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要求,发挥疾控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取得实效。

(三)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依托省卫生厅实验室装备项目,积极落实市疾控中心、、、疾控中心首批4个实验室建设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自动化、智能化、前瞻性、先进性”原则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省厅第二批实验室建设项目。

(三)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疾控绩效考核工作,全面规范疾控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疾控人员培养机制,采取多层次、多种类、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建立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机制,提高疾控队伍整体素质。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提高疾控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实战水平。

(四)加强疾控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反映“疾控”行业特色的疾控文化体系,包括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思想文化,树立核心价值观;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制度文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建设疾病预防控制行为文化,提高疾控队伍整体素质;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团队文化,提高疾控队伍的战斗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环境文化,展现对外社会形象;建设疾控品牌文化,扩大疾控社会影响力,努力打造“疾控”品牌。

(五)加强医疗机构疾控队伍建设。随着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医疗机构承担了越来越重的公共卫生任务,加强医疗机构疾控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工作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执行力,是保证各项疾控工作更好的完成的前提。2012年要通过会议、培训等凝聚队伍,形成合力,锻炼队伍,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二、进一步做好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加强疫情管理和监测,做好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信息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大督导力度,强化人员培训,科学防控;加强鼠疫、霍乱、布病、乙脑、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重点肠道传染病、不 本文有天猫网天猫商城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明原因肺炎等传染病监测,高度关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有效处置疫情。

(二)扎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加强规范管理,依法科学防控,确保防控工作及时、科学、有序开展,努力降低发病率、病死率。

(三)继续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艾滋病防治政府责任目标管理,把预防艾滋病性传播作为工作重点,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深入开展防治工作。按照艾滋病防治“五扩大、六加强”(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母婴阻断、综合干预和医疗救治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蔓延。完善哨点监测系统,提高监测、预警和干预能力;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加大干预力度,提高干预工作质量;稳步推进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强化血液安全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进一步规范艾滋病治疗,提高治疗水平;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救助政策,加大帮扶救助力度;重点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开展项目实施情况调研,逐步调整和完善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母婴阻断服务模式;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具备开展艾滋病的快速检测和梅毒检测能力;鼓励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开拓思路,大胆尝试,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特色方法。

(三)继续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政府责任目标管理。继续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继续推进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和治愈率,减少发病和死亡。加强跨区域流动人口结核患者管理。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宣传教育,配合教育部门完成中小学生新生入校体检工作。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要继续保持在85%以上。做好结核病门诊治疗与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结合工作,按照省厅统一安排,扩大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加大耐多药结核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防治工作力度,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结核病筛查服务,筛查率达到省定目标。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

(四)认真做好疟疾防治工作。继续实施消除疟疾行动。加强与出入境管理、公安、口岸等部门的协调,做好输入性恶性疟防治工作。

(五)开展乙肝、丙肝流行病学调查,摸清底数,掌握动态,科学防治。继续降低全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

三、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规范管理

继续实施免疫规划政府责任目标管理。持续开展“免疫规划质量管理年”活动,调整活动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在去年取得成效的基层上,进一步全面提升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一)继续严格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争取各种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各剂次接种率全面达到95%以上。我市农村地区接种频率调整为周接种,每周至少1天提供接种服务;城市社区接种门诊要实行每日工作制。

(二)做好AFP病例和麻疹监测与控制,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规范开展病例调查与处置。按照统一安排,开展查漏补种月活动;严格落实传染源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确保实现消除麻疹 本文有天猫网天猫商城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目标。落实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措施。

(三)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完善系统平台和客户端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提高疾控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继续推进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工作,在省卫生厅预防接种门诊“七统一”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出台我市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管理方案。完成各级预防接种单位考核验收后期工作,做好迎接省示范门诊验收准备,力争22家申报门诊全部通过省级验收;继续推进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运用,尤其是在村级接种点的运用。2012年,全市力争再建设2-3家数字化门诊。加强免疫规划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免疫规划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

(五)规范冷链系统运转,加强储运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疫苗安全;科学制定疫苗使用计划,动态监控,合理调配,提高疫苗有效使用率。各县(市、区)年新配备的冷链车、冷库、小冰箱要建立档案,明确责任人,加强管理,充分使用,实现疫苗的运输、存储的全程冷链。鼓励各级逐步引入冷链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冷链适时监测和信息化管理。

(六)做好流感、肝炎等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进一步降低疫苗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开展综合监测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

(七)结合“作风转变年”活动,在全市开展创建“群众满意接种门诊(点)”活动,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基层推荐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结合日常投诉情况等方式产生“群众满意接种门诊(点)”。

四、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

(一)继续加强慢病防治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慢病防治体系,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防治项目规范管理。

(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抓好2-3个县区,争取列为省级综合干预示范区,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加大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力度,将创建口腔健康示范社区与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口腔健康促进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做好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等项目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加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伤害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做好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启动全人群死因登记网络报告工作,完成死因监测各项指标任务。

五、积极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按照《市精神卫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洛卫疾控〔〕41号)要求,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县(区)、乡(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村三级精神卫生管理网络。明确市级精神卫生机构技术指导责任区域。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加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充分利用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数据收集分析系统,提高患者管理率和治疗率。

六、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

(一)强化政府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卫生、水利、盐业、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有效落实各项综合干预措施,落实防控任务,确保地方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监测,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本文有天猫网天猫商城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三)做好实施盐碘含量新标准各环节的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和重点地区外环境水碘普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

(四)继续加强全市地方病队伍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升地方病防治整体水平。

(五)做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2012地方病防治项目工作。

七、积极推进其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加强职业病诊断和技术服务管理。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做好全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性健康检查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工作。

(二)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质量。进一步转变公共卫生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技术含量和专业服务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监测,积极开展各类卫生学评价;继续做好学生常见病和相关危害因素监测控制工作;继续做好全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和市政饮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重大活动的饮食安全保障等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认真完成国家、省下达的项目工作。

(三)加强卫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卫生检验检测能力,增加检测数量,提高检验质量,巩固资质认定和计量认证成果,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检测,充分发挥大型设备优势,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科学管理,痕迹管理,规范操作,推动检测检验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消毒监测管理工作。监测覆盖率乡以上医疗单位达100%,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达90%以上;开展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以及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趋势,为相关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我市蜱虫种群的本底调查;对我市医疗机构的层流洁净环境进行洁净度专项监测;完成省疾控中心布置的其它项目工作。

(五)认真开展各卫生日健康教育活动。围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等19个主题活动,按照时间节点,统筹安排,市县联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报等媒体,系统性、针对性开展防控工作和防病知识宣传,让全市人民感受卫生防病服务在身边,树立卫生系统服务群众良好形象。

(六)做好救灾防病工作。按照《市救灾防病预案》要求,在汛期到来之前,做好救灾防病准备工作,发生灾害时迅速启动预案,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大的疫情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八、切实加强政务环境和行业作风建设

围绕环境创优和效能提升、“作风转变”年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查摆问题,制定措施,认真整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能、服务水平,提升疾控体系整体形象。加强监督检查,制定考评标准,实行季度考评制度,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考评成绩纳入疾控年终评先指标。

九、强化行政管理,推动工作开展

按照国家、省防治工作部署,制定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十二五”防治规划,强化政府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实行季度行政工作例会制度,听取县区工作汇报,通报各地工作进展,讲评工作质量,安排阶段工作,督促各项工作进展,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本文有天猫网天猫商城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篇3: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关键词:慢性,疾病,社区管理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 其发病与心理、社会、生物等多种因素相关。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器官、系统的损害, 所以需要给予综合性、整体性的医疗服务。此时专科的诊疗服务难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且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的忽视, 出现生命危险。人们一旦患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 往往终身存在症状, 需要终身接受相关治疗, 此时需要患者能够主动适应症状、环境和生活的变化, 且需要给予长期的医疗服务。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虽然不可完全治愈, 但是可以预防其发生。在社区中, 全科医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资源, 能够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所以成为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最佳管理者。

西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血压患者管理情况

西宁市四区人口119.55万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检出高血压患者59 974例, 检出率占总人口的5.02%。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全部进行了建档, 并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了管理, 建档率达100%, 管理52 827例, 规范管理率92.9%, 四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西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患者管理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检出糖尿病患者24 117例, 检出率占总人口的2.02%,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全部进行了建档, 并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了管理, 建档率达100%, 管理22 601例, 规范管理率93.7%, 四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调查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率不高,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识不足, 健康意识不强, 早期筛查知识缺乏, 当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症状或先兆时, 不能及时到医院诊治;二是基层医疗机构部分全科医师责任心不强, 不能按要求开展筛查管理工作, 没有充分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1]。因此, 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的培训工作, 明确工作目标和此项工作的重要认识, 改变服务意识, 增强防病能力,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达到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指导和帮助慢性病患者医疗、康复, 减少慢性病的发病, 有利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讨论

近年来,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10月8日是我国第十六个全国高血压日, 数据显示, 我国高血压患者比例达20%, 尤其是北方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0%。据统计, 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是高血压, 每年新增加高血压1 000万人, 部分北方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0%。我市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治疗率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卫生部门和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 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机构中是最基层的, 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 能够让个人及其家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能够让患者主动承担起维护健康的责任。同时, 利用一切资源, 动员一切力量, 让全社区都参与进来, 让全社会、各部门均承担起维护居民健康的责任。

社区干预是防治慢性病的根本性措施, 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1) 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组织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自我保健和管理能力, 掌握基本的知识和保健技能, 自我监测控制疾病[2]。 (2) 家庭责任医师契约式管理模式:患者与家庭医师签订协议, 定期为患者测血压、血糖, 做健康体检及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3)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 在不同的路径中, 不同的小组负责对应的照顾服务, 提高患者的依存性, 同时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对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和技能[3]。

综上所述, 在社区中, 对慢性病患者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 能够对疾病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痛苦, 达到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主要承担者,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将要放在如何提高居民及慢病患者危险因素的改变率及慢病患者随访依从性, 从根本上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吕书红, 李曼春, 田本淳, 等.宁波市海曙区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4) :222.

[2]张玲.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的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4) :346-347.

篇4: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关键词: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22-02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疾病,发病率位居各种慢性病的榜首[1]?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粗略统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约为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衰患者45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心病患者250万,先心病患者200万[2]?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工作,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难题,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因而社区综合管理工作对心血管疾病控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中心针对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75例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资料,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1.9±3.6)岁,其中高血压患者27例,肺心病患者11例,脑卒中患者6例,心衰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5 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自愿参与本调查研究?并排除合并有严重疾病患者,罹患有智力?听力和肢体活动障碍者,不愿配合医生调查者及预期寿命不足1年者?

1.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研法,所用问卷为我中心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状况?不良生活习惯和用药依从性等,将患者填写完整的问卷收集归档,统一保存?对不同影响因素对慢性心血管疾病所产生的影响加以深入探讨分析?其中,体重状况应用BMI 指数加以衡量,不良习惯调查则包括是否存在酗酒吸烟?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等问题?对心血管疾病认知状况问卷的内容,则包括慢性心血管疾病知识及日常自我管理措施等测试内容,如患者测试正确率≥80%则视为认知良好,其余则为认知不足?

1.3疗效评价 对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加以评价,分为达标及未达标两种情况?控制情况达标是指,患者的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获得明显改善,并且能够参加一般性的体力活动,疾病对正常生活已无显著影响?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则视为疾病控制情况未达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本组75例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疾病控制效果达标人数约为40例,未达标人数为35例,达标率约为53.33%?相关影响因素对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如表1所示?其中,男性疾病控制达标率为45.65%,女性疾病控制达标率为86.36%?年龄≥65岁者疾病控制达标率为39.13%,年龄<65岁者疾病控制达标率为75.86%?BMI≥30者疾病控制达标率为17.65%,BMI<30疾病控制达标率为82.9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疾病控制达标率为80.00%,其他文化程度疾病控制达标率为46.67%?对心血管疾病认知良好者疾病控制达标率为89.66%,对心血管疾病认知不足者疾病控制达标率为

作者简介:黄学平 男 (1972—)苗族 大专,独山,荔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務中心 副主任 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方面

30.43%?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疾病控制达标率为21.21%,无不良生活习惯疾病控制达标率为78.57%?用药依从性良好疾病控制达标率为82.85%,用药依从性不佳疾病控制达标率为27.50%?

经过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对心血管疾病认知情况?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及用药依从性等影响因素,对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通过对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加以调查分析,我中心发现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对心血管疾病认知情况?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及用药依从性等影响因素,对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男性?高龄?超重?文化程度偏低?对心血管疾病认知不足?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及用药依从性不佳等,均为影响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应引起医务工作者重视?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完善患者健康档案,加强对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准确分析引起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原因[3],通过医生一对一指导?健康宣教及密切随访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疾病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敏亚,周浩,张一英,等. 疾病细节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影响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4): 339-341.

[2] 陈悦姝,何韵,魏誉民,等.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情况调查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 (1):107-108.

篇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

关于印发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县被省卫生厅列为全州首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创建县。为做好此项工作,为全州扩展示范提供经验,我县制定了《xx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按期达到省级示范县标准。

二O一一年

主题词:慢性病

综合防控

方案

通知

Xx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

日印发

校对:

(共印

份)

Xx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统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为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医改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综合控制慢性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减少慢性病负担,全面推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富宁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由局长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慢性病防控科人员组成,办公室下设技术指导组、宣传教育组、综合协调组。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负责组织领导、推动全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审议我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 2 的职责,协调解决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中的困难和重大问题。

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工作规划与计划制定,协调管理、督察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研究提出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措施建议,做好考核评估。

三、工作目标

到2013年底,达到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标准。主要指标如下:

1.知识知晓率: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四、工作内容

(一)收集基础资料,开展慢性病相关社区诊断。收集、整合并分析示范区基础信息和资料,建立示范区基础信息数据

库。分析当地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示范区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示范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基本要求如下:

1.当地主要媒体要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广泛开展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

2.区县慢性病防控专业机构每年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

3.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4.学校为学生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5.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并参与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等宣传日活动。

(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基本要求如下: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2.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政府部门带头,全社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场所、单位。

4.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 范食堂或示范餐厅。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1.各类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在有条件的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等服务。

3.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现在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

4.在有条件地区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

(六)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性病人,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

五、各部门工作职责

乡镇政府:将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慢性病预防控制方案和慢性病防控及病人治疗相关公共措施,并组织实施。

县财政局: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经费纳入当地政府预算,按地方和中央配套比例为1:1配套,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按不低于县疾控中心业务总经费的10%配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县卫生局:成立技术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慢性病防控专业科室,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建立

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现在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提供慢性病管理的其他技术指导,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督促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完成培训任务、开展社区诊断、监测等工作任务指标。

县教育局: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类中小学校要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具体指标:中小学校开设学生健康教育课达100%,慢性病防控知识授课时间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不少于2学时;幼儿园100%开设健康讲座,每年至少举办2次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知识讲座。

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核定县慢性病防控专业科室人员编制3人,并于2012年招录工作人员充实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局牵头,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配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和活动。具体要求:制定媒体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传播计划,在主流大众媒体上设置有慢性病宣传专栏,每半年在电视台宣传至少1次,每年在公共场所设置不

少于2块户外广告牌,每年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数量能够满足要求的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每年提供印刷资料和宣传栏模板分别不少于8种,每年提供不少于6次公众健康咨 每年提供不少于3种音像资料模板,每年提供不少于8次健康知识讲座的核心信息及参考教案,鼓励群众广泛开展健身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多部门群众参与的集体性健身活动,每天运动量达到6000步以上成年人达到35%,各社区有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活动。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职责: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或者采用其他宣传方式开展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配有简便活动器材。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如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等设备)。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场所和无烟单位。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参与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等宣传日活动。新华镇各社区还要以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六、实施时间和工作步骤

(一)组织宣传发动阶段,20011年7-8月。制定下发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各乡镇政府、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和管理范围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三)攻坚阶段,2013年2月底前,各乡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再次对照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内容作查缺补漏。

(四)自查评估阶段,2013年3-4月。领导小组办公室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框架》对全县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进行自查评估。

(五)巩固和申报阶段,2013年5月以后。县政府按程序向相关部门申报省级示范区等级。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继续巩固工作成效,做好迎接省州的考评。

七、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各乡镇和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把慢性病综防控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常规工作的任务,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定活动方案,配备联络员,每月将工作开展情况活动(含图片)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经费保障。县财政要把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

篇6: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中山镇中心完小张永才

学习目标:

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了解概念、类型及现状

问题:什么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的类型及现状? 要求:

1、阅读相关材料,并思考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4、时间:10分钟。

活动二:了解病因

问题 :慢性病的病因是什么?

要求:

1、阅读相关材料二,并思考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4、时间:10分钟。

活动三: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什么危害?

要求:

1、阅读相关材料,并思考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4、时间:10分钟。

活动四: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何防治?

要求:

1、阅读相关材料,并思考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篇7: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消除慢性病危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依照《瑞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瑞金市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瑞府办发【2016】248号)及卫计委《瑞金市卫生计生系统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分工》(瑞卫计字【2017】190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建立领导主导、各科室协作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

2、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消除慢性病危害,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

4、确保2017年12月通过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验收。

二、组织机构

成立瑞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凤华 副组长:钟小芳、严 娟、郭昌禄、乐志强

成 员:吴燕群、刘承焱、谢文奇、刘光忠、黄桂芳、张翠华 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工作方案制订,工作协调与人员调配,向上级部门的参谋、计划、沟通及争资立项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郭昌禄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巡查、督导、考核及资料的收集整理。

三、责任分工

1、辖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办公室、地慢科与监测科。

2、社区诊断:地慢科与监测科。

3、慢病日常监测:地慢科。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办公室、监测科与地慢科。

5、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员参与,责任科室为办公室(无烟机构创建、职工健康体检)和工会(工间操)。

6、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设立:办公室、监测科及地慢科。

四、考核验收

领导小组组织每月一次的工作调度,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并予以推广,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科室与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所有工作资料的上报及收集整理必须在2017年12月15日前完成。

瑞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8: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1 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缺乏组织体系, 群防群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 海珠区没有集卫生服务职能于一体的组织协调机构。尽管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但因街道和居委缺少相应的组织体系来组织实施日常性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所以街道和居委承担的卫生工作实际仍局限于定期的检查卫生和季节性控制部分病媒生物危害方面的工作, 导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防病业务缺少工作平台, 缺乏街道居委行政性的支持, 街道没有真正全面地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使疾病防控工作的群防群治工作滞后。

1.2 缺乏专 (兼) 职管理人员, 专业培训、指导落实不到位

社区居委没有设立专 (兼) 职专业人员负责对辖区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督促及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工作, 专业指导、培训不能落实到位, 导致社区中大量的疾病监测信息无法掌握, 特别是对看不起病的弱势群体的疾病信息无法掌握, 上下内外相关信息不对称;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病源携带者的管理与监测不能到位;对公共卫生服务, 特别是对容易造成传播疾病的餐饮、文化娱乐、旅馆等行业的卫生防病管理不到位, 导致疾控部门不能做到早、快、准地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1.3 缺乏资金投入, 疾病防控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经费”。但由于多种因素, 街道、居委无专项资金投入社区疾病防控工作。因此, 社区疾病防控的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无经费保障。例如健康档案的建立, 这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 由于投入不足, 目前尚无一条街建立利用好健康档案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严重制约了社区疾病防控工作的发展。

1.4 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偏低, 专业防保人员稳定性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财政差额拨款单位, 有的自收自支。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参差不齐, 除了部分拨款外, 需要医疗创收来维持,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不得不去考虑创收的平衡问题。社区疾病防控的工作基本上是没有收入的公益性、广泛性、群体性的基础工作, 在考虑职工收入分配时, 管理者往往忽视了收入较少的疾病防控工作人员, 防病专业人员待遇偏低, 挫伤积极性, 作为防保人员有时甚至想方设法地做创收的工作, 忽视防病工作, 造成社区疾病防控工作整体滞后和不被重视。同时, 由于防保人员待遇偏低, 不少新就业的本科生在考取执业证后就寻找跳槽机会, 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当作跳板, 造成社区的专业防病队伍不稳定。

1.5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责任务。但因社区疾病预防工作进展迟缓, 获得的经验不足, 尚未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责权利相结合、制约与激励相结合易于考评的疾病防控区街一体化管理机制, 从而影响了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基础建设和工作的开展。

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管理体系不健全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改革步伐缓慢, 至今未摆脱固有模式, 仍局限于注重发挥卫生系统内部的专门作用, 忽视了借助发挥街道、社区居委的群防群治作用。

2.2 政府对社区疾病防控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政府没有充分地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发动街道、社区干部和群众积极投入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建设中去, 在社区没有形成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的浓厚氛围。其次政府对街道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2.3 重医轻防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过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差额拨款, 日常支出、人员工资福利除部分拨款外, 还需要靠医疗创收来维持,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出现重医轻防的局面。

2.4 部门间责权利不清, 工作未形成合力

传染病疫情严重或原因不明, 很容易造成扩散、传播, 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和行政部门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政府虽然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视, 但疾病防控工作涉及如工商、公安、财政、农业、水利、爱卫、畜牧、兽医、街道等有关部门互相配合, 其职责、权利划分不清楚, 工作未形成合力。

3 全面加强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的策略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 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针对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在全面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中建议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区街一体化管理模式。

3.1 建立健全区街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管理体系

针对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广泛性、基层性的特点, 区街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管理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组建疾病预防控制区街一体化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区政府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区卫生局、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等行政和专业部门形成一个整体的组织管理架构和网络管理体系, 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既有专业技术的具体工作和技术指导, 又有政府行政机构作坚强后盾的组织支持配合, 把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操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协助完成, 充分体现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作用。

(2) 加速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卫生的主导与骨干作用。

(3) 建立街道、社区居委的公共卫生管理组织。依据我国宪法“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传染病防治法》中对“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等规定, 社区居委会有疾病预防控制的法定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街道办事处是区、县 (市) 政府的派出机构, 理应对辖区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全面负责。为统一街道的卫生管理组织, 街道应设立社区卫生管理部门, 负责本街道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公益性卫生服务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配合工作。各社区的公共卫生委员会应吸收社区卫生单位加入公共卫生管理组织, 真正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性组织, 切实负起对社区内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保健、计划生育等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责任。

3.2 加快疾病防控区街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建立

3.2.1 政府对疾病防控建立应急指挥机制

在区街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政府应组织牵头, 组建由卫生、教育、公安、交通、工商、民政、财政、农业、水利、爱卫、劳保、物价等多部门参与的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应急决策指挥中心, 对本辖区内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综合的处理决策, 及时处理, 安抚公众, 消除恐慌, 确保居民安全、健康。

3.2.2 以社区为核心, 建立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机制

加强对公共卫生、疾病防控服务的组织协调,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区街一体化管理机构, 指定专业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社区居委公共卫生督导员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网格化服务。

3.2.3 建立疾病防控专业指导和培训机制

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 负有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督促的责任。区级疾控中心对社区管理人员、防保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指导督促必须制订规划和年度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严格履行职责。

3.2.4 建立行政街道、社区与防病专业机构联动机制

街道作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 有责任联同社区及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 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自履行职责, 形成社区、街道及各职能部门与疾病防控专业机构共同应对的联动机制, 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流行与蔓延。

3.2.5 建立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应急处理三级梯队机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在应对处理方面要作出相应的部署。一级梯队由区疾控中心业务科室人员组成, 分成若干小组, 实行轮值, 处理小范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梯队由区疾控中心业务科室人员和经过跨科培训的技术人员组成若干小组, 应对较大范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梯队为区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 (新入职人员须到疾控中心轮训半年) 组成若干个应急处理小组, 应对Ⅱ级及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如2003年抗击非典) 。同时, 街道、社区居委应派公共卫生监督员和管理员前往现场协助调查处理, 保证辖区居民配合调查。

3.2.6 在街道社区建立疾病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

根据行政区域卫生资源规划和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要求, 按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 建立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网络化管理。

3.2.7 建立全民健康教育前置化制度

做到健康教育关口前置、重心下移, 把健康教育落实到全民, 实现群防群治。结合健康教育特点, 通过召开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巡讲、制作辅导材料和音像制品、宣传日集中宣传、派发资料及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达到全社会关注预防与控制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工作平台, 积极发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健康教育前置化达到对疾病“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2.8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三级考核机制

包括政府对街道卫生工作考核, 区卫生局对区疾控中心管理工作的考核, 区疾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 以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社区卫生服务效果评价及满意度调查) 。

3.3 加大对社区防保工作的资金投入

防保人员待遇偏低, 队伍不稳定, 是制约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中共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 加强防保机构的建设, 给予必要的投入, 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经费。”政府应将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必要经费、办公经费、从业人员工资补贴等纳入有计划的预算拨款, 保障工作的顺利运行。针对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具有商品性、福利性、社会保健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特点, 社区疾病预防经费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给予投入。

目前政府已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列入政府补助, 根据社区人口及完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政府核拨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补助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建议实行通过工作实绩考评下拨购买服务经费, 并将防保人员与医疗服务人员分开保证专款专用, 确保公共卫生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事业稳步向前开展。

3.4 理顺各职能部门在疾病防控工作中的责权利

政府及职能部门在社区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 切实履行相关职责, 政府应建立相关的考评机制考评各职能部门在预防控制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是否作为, 并将考评结果与评价工作实绩挂钩, 使其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共同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形成疾病预防控制区街一体化的完整管理体系, 营造卫生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促进和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志梅.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8期 (总期218期) .

[2]叶众, 鲍青华, 等.象山县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框架及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年1月第21卷第1期 (总第252期) .

[3]李申生, 施建华, 华荣秋, 等.区疾控中心主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做法[J].社区卫生保健, 2006年第5卷第2期.

[4]张红叶, 李申生, 施建华, 等.建立新型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5卷第1期 (上) .

篇9:社区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防控调查报告

【关键词】心血管;慢性疾病;疾病防治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一个系列过程,是多种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2]。虽然其发病往往在中老年时期,而起病却在青少年时期开始,所以,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从娃娃抓起。目前我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就有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及我们的身体的有关知识,也可以将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浅显易懂的形式写进小学教科书,使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一些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从小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些年,心血管疾病的介入与外科治疗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于我国冠心病治疗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它是针对发病后,甚至是AMI等严重事件发生后进行的干预和补救,患者不仅个人痛苦,使家庭耗费大量的金钱,使社会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及协调,综合防制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

1 建立全民健康档案——规范全民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必须不断循环运行。通过健康管理以期达到减少发病、降低死亡率、发展经济、减轻负担、促进社会合谐等目的。在健康管理期间,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确定高危患者,定期评价与干预,预防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3]。

2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意識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应教育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有氧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劳逸结合,心理平衡。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同时应教育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心血管疾病,掌握基本的疾病常识和自救方法,了解科学治病方法,综合提高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至关重要。

3 培训社区医生——提高社区医生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水平

社区医生是全科医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较欠缺,因此,培训社区医生也是一项长期工作。构建心血管专科医生与社区全科医生沟通,技术交流与技术协作平台,定期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技术水平,缩小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距离[4]。

4 组建心血管疾病防治联盟

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需要以团队的形式为广大居民提供服务,综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心血管专科应与内分泌、神经、肾病等科组成联盟,协同工作,齐抓共管,共同治理多重危险因素[5]。专科医生要提供及时准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心血管疾病诊治方法,指导社区全科医生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规范化医疗工作。专科医生定期对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阶段性的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指导社区全科医生对患者的专科治疗。这样,才能使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全程的综和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HohnloserSH,KuckKH,DorianP,etal.Prophylacticuseofanimplantablecardjovert erdrfibrillator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NewEngJMed,2004,351:2481-2488.

[2] 胡大一.组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广泛联盟构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J】.中国医刊,2002,37(9):2-3.

[3] 王吉云.冠心病研究进展—从危险因素到治疗干预【J】.中国医刊,2002,37(8):21-22.

[4] 王琴.心血管病防治的一些新观点【J】.中国校医,2004,18(5):479.

上一篇:2022年自考《管理心理学》重点考点解析下一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2014年玉溪市招聘基础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