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2024-04-17

《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精选12篇)

篇1:《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刘铠铭

指导老师:邱 霞

一个圆圆的大脑袋,两个精神的黑眼睛,嵌在小肉呼呼的脸上,眼睛应该是很大的,可在小肉呼呼的脸上就不显得大了,结实的胳膊,壮壮地身体,这就是我的朋友。

别看他一副金刚小子的结实强壮模样,以为是一个“小霸王”而害怕,其实他的脾气很好,好得就像冰球那样——从来不会发火,但是如果你把他惹火了,那后果会不勘设想,但是他也不会打人、发火,他会很智慧地闹你一场,让你哭笑不得。

不只是这样,他也很爱玩,你如果约了他一起玩,你却一直只让他看着你玩,而不让他玩,他也会着急生气的呢,真是逗人喜爱的小家伙。

这就是我的朋友——刘某某。

篇2:《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2、通过描写小男孩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

2、通过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词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进而读懂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设计】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她是谁?我又是谁?

3、这句话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阮恒在输血过程中有些怎样的神情和动作?这些神情体现了阮恒当时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二、出示提示,分组学习

1、自学:轻声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2、小组学习:把你划出的句子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或疑问。

(小组学习时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学习提示进行)

幻灯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⑴ 读:读出你想交流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⑵ 想:从阮恒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

⑶ 说:阮恒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质疑问难,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句子,体会内心

1、在献血前后,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害怕而又坚决,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

2、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坚决?请用“△”做标记。

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害怕?请用“⊙”做标记。

3、着重通过以下几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中去揣摩他的内心,进而体会小男孩精神的可贵。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示课件。

⑴ 哪些句子表现了阮恒给小女孩献血很坚决?

① 出示句子1: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A、哪些同学读懂了这句话?为什么要很快?此时阮恒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B、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出了小男孩的这种坚决?

C、点击出示句子: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D、为什么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呢?谁能读出阮恒这时的坚决?

② 指导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读好句1和句2这两句话,以读促解。

(个人读、全班齐读)

⑵ 哪些句子写出了阮恒害怕而又坚决的矛盾心情呢?

① 出示句子3: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A、哪些词反映了当时阮恒的心理?通过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

(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B、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②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阮恒的心情。

⑶ 出示句子4: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① “啜泣”是什么意思?

② 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③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啜泣”、“全身颤抖”、“捂住脸”,来体会阮恒既怕又不想被别人知道的矛盾心理。

⑷ 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也是描写他忍不住哭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5和6。)

① 出示句子5: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A、哪个词是写哭的?怎么样的哭叫“呜咽”?

B、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C、指导朗读。

② 出示句子6: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A、指名读句。

B、这时课文是怎么描写小男孩哭的?

C、引导梳理并比较词语:

啜泣:断断续续地哭

呜咽:低声哭泣

哭泣:哭

⑸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说明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感觉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心里越来越害怕)

⑹ 指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演读句子3~6,读出男孩越来越害怕的心里,在读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3、最后男孩是怎么知道自己会没事的?这时的男孩是什么样的表现?

⑴ 出示句子7: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①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是怎么安慰阮恒的,让阮恒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他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② 这时阮恒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

四、模拟情景,升华主题

1、随着一滴一滴的血从阮恒的身体里被抽出,他感到越来越害怕。他为什么这么害怕呢?他心里想到了什么?

2、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阮恒害怕但又坚决地要为小女孩献血的矛盾心理。

即使如此,但是___________(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对课文中阮恒的反常举动的理解)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一名善于发现问题的小记者,面对这样的阮恒你有什么问题要采访他?作为阮恒你又是怎么想的?

4、小记者模拟采访。

问1:你认为自己要死了的这种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

答1:从我犹豫着举手开始就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问2: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还要坚决地给小女孩输血呢?

答2: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5、师:是啊!多么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朋友”这个词的?课文中的阮恒呢?

6、评价小男孩:

⑴ 你觉得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如果你是那位小女孩,你怎么评价阮恒?获救后你又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演示板书小结课文:课文主要写了阮恒给小姑娘献血这件事。围绕着这件事,课文写了两个关键字。是哪两个字呢?请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往深里读。

2、这两个字一个是……(死),一个是……(活)。谁(小姑娘)伤势严重,濒临死亡?如果不输血、不抢救就会……死;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谁(阮恒)虽然害怕但却坚决地站出来了?他为了挽救小姑娘的生命,宁愿自己去死,也要献血让小姑娘活,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3、虽然他的担心只是一场虚惊,但他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却永远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真诚的友谊,这就是真正的朋友!这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4、播放歌曲《朋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因此,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阅读中自由感悟。通过多次阅读读准字词,理顺文章脉络,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情感变化上,通过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点拨学生围绕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抓住文章的主线,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献血前后,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并归纳:阮恒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濒临死亡,另一方面为了朋友又坚决地要献血。随后,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分别划出表现阮恒坚决和害怕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哪些句子反映出阮恒献血比较坚决?学生通过阅读不难找出句1和句2(见前文),再问:哪些词写出了阮恒当时的心情?这样由句到词,一步一步深入探究小男孩内心的“秘密”,体会他的心情。哪些句子又反映出阮恒心里很害怕?在学生找出句子后,再通过句中具体可感的动作词语,感悟阮恒复杂的内心世界。

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他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女孩,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举起手来要为她献血。

又如:句4~6(见前文)写出了阮恒在抽血中内心的痛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阮恒害怕但却坚决献血救朋友的美好心灵,在学生读懂了这三句话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这三句话中描写阮恒哭泣的词语进行一次梳理: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随着血液一点一点被抽出,阮恒感觉自己离死亡越来越接近,所以害怕越来越明显。这样,在理解了句子所表达的内涵后,再来让学生模拟想象阮恒的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铺垫,后面的语言说话训练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后再通过入情入境的模拟演读,让学生把内心的触动通过感情朗读宣泄出来,深化理解和感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记者采访阮恒为什么这样做?再通过讨论你是怎么理解“朋友”这个词的?课文中的阮恒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然后通过板书总结全文,让学生再次感受阮恒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并在《朋友》的歌声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篇3:第二十讲缩写作文的写作方法

缩写的基本要求:保持原文的主要意思不变,结构完整,语言简练,意思连贯,做到留主舍次。

结合下面一篇例文,谈谈怎样缩写作文。

原文:

乌鸦复仇记

乌鸦曾经轻信狐狸的花言巧语,把叼在嘴里的肉落在狐狸的口中。乌鸦上当受骗后,又羞又恨,一心要找机会报仇。

这一天,乌鸦正在森林上空盘旋,忽然发现一个老猎人走进森林,不觉心中一动,就悄悄地跟踪老猎人向林中飞去。它记住老猎人挖陷阱的地方后,就飞到离森林不远的小镇上。它机警地朝四面观望,从垃圾箱里东翻西找,叼出一只死鸡。

它叼着死鸡兴奋地朝狐狸家飞去,把鸡放在狐狸家门前的树上,然后高声叫道:“狐狸大哥在家吗?”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吱的一声开了。狐狸摇着尾巴,伸个懒腰,慢条斯理地说:“是谁这么大嗓门儿啊?”“狐狸大哥,打扰你了,是我呀!”狐狸看到乌鸦,脸唰的一下红了,但转眼又马上镇静下来,装模作样地说:“你有什么事吗?”看到狐狸狡诈的眼睛、可憎的脸,乌鸦恨不得立即扑下去啄它几口。可是,它忍住了,装出一副恳求对方的样子说:“唉,善良的狐狸大哥,请你把绳子借我用用。”“借绳子?哼!想得美,别说是没有,就是有也不借!”

狐狸虽然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哎呀!可真对不起,我家偏偏就没有绳子。要是有哇,别说借,就是送你也没什么。不知你借绳子干什么用啊?”乌鸦一本正经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朋友们送我一只芦花大母鸡。我嫌用嘴叼着太累,想借绳子把鸡捆在背上驮回去。既然你没有绳子就算了,我多歇几回,总能叼到家的。再见!”狐狸站在门前痴痴地想:这个大傻瓜真有口福,我骗过它的肉,它竟然忘得一干二净。那只母鸡一定很大很肥,肉也一定很香。啊,好久没有吃到鸡肉了。想到这里,口水也顺着它的嘴角流出来了。

乌鸦飞了起来,可是没飞多远就停了下来。狐狸赶紧跑过去,它那对深绿色的眼睛闪着贪婪的光,朝着乌鸦身边的鸡迅速扫了一眼,然后笑眯眯地说:“哎呀!我说乌鸦贤弟,你体单力薄,等你叼到家时身子会累坏的。依我看,还是让我替你送回去吧!”“谢谢你的好意,等我叼不动的时候再请你帮忙好了!”乌鸦冲着狐狸点点头,叼着母鸡朝前飞去,飞不远,又停了下来。狐狸不甘心地跑着跟过去,仰起脸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应该休息才对。看把你累得满头大汗,我心里可真难过!”说着两眼一挤,掉下几滴眼泪来。

乌鸦朝林中望望,然后对心怀鬼胎的狐狸笑着说:“狐狸大哥,难得你这样关心我,等我叼到前面那棵树时,就请你替我送回家好了!”狐狸一听,喜出望外,美滋滋地想:哈哈,今天的运气可真好!它的眼睛转了转,又故意说:“乌鸦贤弟,我能为你效劳,感到非常荣幸!不过你要是不太需要帮忙的话,那我也就不勉强了!”

乌鸦吃力地叼起鸡向前飞去,狐狸迫不及待地追赶着乌鸦。跑哇跑哇,忽然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的母鸡啪的一声落在了杂草丛中,它又惊又喜,箭一般地扑过去。突然它脚下一软,连同那只鸡一起忽忽悠悠地向坑底落去……

乌鸦站在高高的白杨树上,亲眼看到狐狸掉进老猎人的陷阱里,亲耳听到它发出凄惨绝望的呼救声,心里高兴极了,放声大笑。

乌鸦复仇记

自从乌鸦被狐狸骗走了嘴里的肉后,它又羞又恨,一心想寻找机会报仇。可好久也没有想出惩罚狐狸的办法。

有一天,它发现一个老猎人在树林里,就悄悄地跟着老猎人向林中飞去。当记住老猎人挖陷阱的地方后,乌鸦来到了离森林不远的小镇上。它从一个垃圾箱里翻到了一只死鸡,叼着它来到狐狸家门前的树上,高声叫喊,狐狸才慢悠悠地走出来。乌鸦向它借绳子,狐狸却不肯借。乌鸦一本正经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朋友送我一只鸡,叼着累,想借绳子把鸡捆在背上驮回去,既然你没有就算了。”

乌鸦飞走了,狐狸赶紧追上去,想帮它背那只鸡,可乌鸦说要到自己叼不动时再让它背。为了得到乌鸦嘴里叼着的鸡,狐狸动尽了坏脑筋,说尽了好话。

乌鸦吃力地朝前飞,狐狸不停地追,忽然它看见乌鸦嘴里叼着的那只鸡啪的一声落在了杂草丛中,狐狸猛扑上去,突然它脚下一软,连同那只鸡一起忽忽悠悠地向坑底落去,掉入了陷阱。乌鸦报了仇,高兴极了,放声大笑。

作文缩写要掌握“不变”与“变”的规律:

缩写要“三不变”

一是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这就要求缩写前应读懂原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这是留主舍次的根据,否则,无根据地乱缩就会把文章变得面目全非。对照《乌鸦复仇记》的原文与缩写文,就会发现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相同的,都叙述了乌鸦用死鸡引诱狐狸上钩,狐狸掉入老猎人设好的陷阱的故事,都说明了狐狸贪得无厌是没有好下场的,都表现了乌鸦的聪明机智。

二是原文的体裁不变。《乌鸦复仇记》的原文与缩写文都是寓言体,文体不变。假若变了文体,就成改写了。

三是人称不变。原文是第几人称,缩写时也要用第几人称,不可随意改动。

缩写要“三变”

一是删。缩写的要领是留主舍次,应合理判断哪些要删,哪些要留。文中的主要事物(乌鸦和狐狸)、重点情节(记住陷阱——叼着死鸡——谎称借绳——引诱上钩——掉入陷阱)以及体现原文中心思想的内容要保留。至于原文中的次要内容(跟踪老猎人、发现死鸡、狐狸不借绳……)、描写的成分、修饰语言、附加成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应尽量删去。

二是并。原文中有些内容需要保留,但不够简洁,这就要采取合并的办法,达到压缩的目的。例如,原文中“乌鸦叼着肉飞来”“高声叫狐狸”“谎称借绳”“狐狸不借”等几个重要情节,缩写文仅用“它从一个垃圾箱里翻到了一只死鸡,叼着它来到狐狸家门前的树上,高声叫喊,狐狸才慢悠悠地走出来。乌鸦向它借绳子,狐狸却不肯借”加以叙述,将原文中近三百字的内容用五十多个字就表达了出来。

三是改。原文中有些描写可以通过改变其叙述方式加以压缩,可将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原文中:“乌鸦朝林中望望,然后对心怀鬼胎的狐狸笑着说:‘狐狸大哥,难得你这样关心我,等我叼到前面那棵树时,就请你替我送回家好了!’”可改为转述句:“狐狸赶紧追上去,想帮它背那只鸡。”

篇4:《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1.学习和父母沟通的方法和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良好沟通后的美好感觉。

2.愿意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使家庭变得更温馨,更富有亲情。

教学重点

学习和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良好沟通后的美好感觉。

教学难点

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家庭的矛盾和烦恼,初步学会运用沟通技巧去解决和父母相处中的问题,并感受到真诚沟通后的美好。

课前准备

调查班级学生和家长的沟通状况,了解典型案例,并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我的家庭真可爱》)

一、揭题,导课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父母不仅是我们的长辈,也是我们特别的朋友(板书课题)。这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样才能和父母相处得更融洽,并学习一些“珍爱家庭”的好方法。(板书:珍爱家庭)

二、观看录像,引出问题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两段录像。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在你和爸爸妈妈之间,也有过类似的矛盾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录像场景片段一:

家里,妈妈对女儿说:“融融,明天就要参加数学选拔比赛了,你别紧张,放松些,努力了就行。”

第二天,女儿从容考试后回家,妈妈却阴沉着脸说:“我已经在网上查过了,你没有取得复试资格,肯定是考试的时候不够认真……”

女儿:“妈妈,我是认真的,可是……你不是说过我努力了就可以了吗?”

妈妈:“努力努力,可是没有录取就说明你不够努力!”

……

录像场景片段二:

放学后,孩子飞快地往公交车站跑去,可是一辆公交车刚刚驶出。天气很热,孩子一边擦汗,一边快步往家走,心里抱怨着:“哎……爸爸总是不来接我!”

场景移到一个杂货店,一个中年男人正在挥汗如雨地搬运东西,孩子打了声招呼,男人抬头说:“赶快做作业!哎,我一个人真是忙不过来啊!”

男孩满脸惆怅地坐在破旧的书桌前发呆:“哎……别人的爸爸妈妈都那么好,而我……”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过相似的矛盾吗?

……

师:是呀,其实每个家庭都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怎么解决好呢?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个录像片段来分析分析吧。大家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大多数学生进入小组讨论状态)

[课后反思]录像内容来自课前调查,都是真实案例。孩子看了录像后能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实现基于学生真实思想的探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考及行事方式。

三、小组交流,家长参与互动,尝试解决问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跟大家分享你们的观点?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第一个片段中的妈妈不讲信用。女儿已经很努力了,如果没考好,下次还可以继续争取,妈妈不能这么骂她。

小组2:我们也认为录像中的小姑娘太委屈了。妈妈应该将心比心,体谅女儿。当然,女儿也可以找妈妈交流想法。妈妈如果不相信,可以找老师去了解女儿的学习情况。

小组3:妈妈认为女儿没有被录取就是没有努力,我认为不一定。妈妈对女儿不够了解,女儿受委屈了。

师:前面的同学讲得很好,我想问问有没有哪个小组分析了第二个录像片段?

小组4:这个爸爸眼睛里只有钱,不关心儿子的学习,不是一个好爸爸。我看到男孩子回家就开始做作业,可是他爸爸看都没有看他一眼。

小组5:我们小组不这么认为。这个男孩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他爸爸开小店这么辛苦,赚钱也不容易,他应该多帮帮爸爸。

师:这个小组站在爸爸的立场上说话了。有没有同学也能理解刚才那位妈妈的?

生:妈妈其实心里是对女儿好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妈妈正是因为心里有期望才批评自己的女儿,女儿应该理解。

师:我不知道面对同样的场景,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看待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位妈妈,我看到她们刚才也在讨论。现在能请你们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家长1:我是单亲妈妈,也经常会骂女儿。但这真的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每次说完她,我心里就特别后悔。我想,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一些不理智的话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以后,我会尽可能地对孩子的情感伤害做些弥补,让女儿生活得更快乐一些。

家长2:看到第二段录像,我想,小朋友应该更关注父母的辛苦。很多时候,生存是第一位的。当然,这个家庭中只有爸爸,孩子生活得很不容易。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多关心他。同时,同学们也要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大都在关注自己的委屈、压力,而妈妈们却大都在检讨自己,想着孩子生活得很不容易。所以,在和爸爸妈妈的相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做到什么呢?

生(七嘴八舌地):互相理解、多沟通、互相信任……(教师板书:理解 沟通 信任)

师:是呀,刚才听了两位妈妈的话,我们对处理家庭矛盾的想法又发生了一些改变,对吗?(学生纷纷点头)的确是这样,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信任爸爸妈妈,理解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多沟通,我们一定能和爸爸妈妈成为特别好的朋友。老师以前也有过不理解爸爸妈妈的时候,但随着自己慢慢长大,随着自己也做了妈妈,才发现爸爸妈妈比自己原来想象的还要伟大。比如,有些爸爸妈妈,他们是这样做的——

(展示课件中的画面,配合讲解)

这是一位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的妈妈。她没有读过书,没有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于是就每天在这个码头乞讨。有时,她不小心把手上的钱币掉在了地上,就只能用嘴把它捡起来!她说:“我一定要赚钱供儿子读大学!”

这是一位在雪中卖菜的父亲。父亲的推车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在风雪中用力叫卖,手却没有停止过给孩子掖被子。

这是一位已经渐渐老去的母亲。她不愿拖累在外打工的儿子,每天收卖纸板,她说要把赚来的钱给自己的孙子用!

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并没有像图片上这样,但他们(点击课件,出现部分学生家长的工作照)可能一天八小时站在街头指挥交通;可能为了抚养我们而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可能看起来穿着光鲜,脸带微笑,但心里却埋藏着工作的烦恼……当我们抱怨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想到过爸爸妈妈心里的烦恼吗?

(学生表情茫然,老师再次采访家长)

师:能请你们说说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以及和孩子相处的快乐吗?

家长:养一个孩子是很不容易的,而我怀他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在床上躺了整整七个月才保住他。每天看着白白的天花板,精神上都有点受不了,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他,我还辞掉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改做家具营销。不过,孩子给我带来的快乐更多。有一次检查他的家校联系册,看到他在心情日记上说他最喜欢我,我真的很感动。

师: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尽管生儿育女这么艰难,但是儿子的一句话就能让她感动。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会不会像这位妈妈一样,他们是怎么看待我们心中的烦恼的呢?请大家打开小组长发给你们的信封,里面有父母对你们说的心里话。

(播放歌曲《老爸老妈》,学生阅读来信,许多孩子开始轻轻啜泣)

[教学反思]我试图引导学生基于案例,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寻找和父母沟通的好方法。家长的介入,为孩子的换位思考提供了真实的教育场景。家长的参与是随机的,因此他们说的话显得特别真诚、动情,能打动学生。遗憾的是,正因为没有事先准备,家长的话也显得不够简洁,影响了教学的节奏把握。因此,家长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还需进一步的思考。

四、和父母以书信交流,再次寻找沟通途径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哭了。能告诉大家你现在的感受吗?

生1:我想我现在理解爸爸妈妈了,以后我不会再特意为难他们了。

生2:我终于知道爸爸妈妈把我们带大很不容易。我会更理解他们。

(很多孩子沉浸在和父母书信的精神对话中不能自拔,教师沉默了一会,开始课后小结)

师:是呀,同学们说得很好。要和爸爸妈妈做好特别的朋友,我们就要经常想想这些问题(课件出示)——

父母的生日

父母的身体状况

父母近来的心情

父母遇到的烦恼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父母的经济状况

……

师:把“我想……他们应该”的想法变成“他(她)想……我应该……”,那我们就会理解并和爸爸妈妈相处得更好。

[教学反思]课后有听课教师认为这个教学环节有些冷场。但我以为这时的孩子虽然没有说话,但他们内心正在经受着巨大的情感涌动。从寻找沟通的良好途径来说,孩子在阅读中应该能够感受得到。这种阅读,正是不在场的父母用文字和孩子进行的对话。品德教育应该珍视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场景。

五、送漫画,说祝福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组漫画(内容见下面的诗歌),希望当我们长大,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开始老去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想起它;希望我们能和爸爸妈妈一辈子都好好沟通,永远是特别的好朋友!

篇5:《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在我的记忆中,小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记得,去年暑假,我们去参加军事夏令营。在一个黑风月高的晚上,轮到我们站岗,那时正是凌晨1、2点的时候,我拖着训练了一天后的疲惫的.身躯,迷迷糊糊地下了床,跟小陈来到了门外站岗,我问教官:“我们要站多久?”“站到5:30”教官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一听到这句话,立刻嫣了,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我有气无力地问小陈:“要不……我们回去吧?”“不行,我们既然答应了站岗,就要站到底,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小陈斩钉截铁地说。于是,我只能硬着头皮站岗了。我站了一会儿,便开始数满天的繁星了,然后,我看了看小陈,只见他警惕地站着,时不时地东张西望,我见了,笑道:“你不用这么认真吧?整天东看西瞧的,小心被人家当作前来探路的小偷给抓起来!”想不到他一脸严肃地说:“你这样对工作这么不认真,迟早会出事的。”我笑了笑,没回答他。看着他这么认真坐,我想:有他坚守岗位,肯定会没事的,我先休息一下吧。于是,我便了坐下来,但是老想睡觉,我一开始忍住了,可最后终于抵抗不住瞌睡虫的召唤,靠着墙壁睡着了。

过了很久,我醒了,看了一下表,已经3点了。小陈呢?我顺眼望去,只见他仍警惕地站在门口,但是连连打哈欠,也许他经受了瞌睡虫的折磨,只要一躺下,马上就能睡着了,但是他却忍着没有睡着,顶多也是贴着墙靠一会儿。于是,我走了过去,对他说:“你先去睡吧,这里就由我来负责。”他听了,沉默了一会儿,可能他现在正在和自己的思想作斗争,终于,他一咬牙,涨红着脸说:“不行,这站岗也是我的任务,我必须完成它,对它负责,不能要任何人代替!如果我去睡了,而你也休息去了,要是出事了怎么办?”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思索着小陈刚才说的话。望着满天星星,想起我刚才的所作所为,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是啊,要是我们大家谁都不负责任的话,那世界岂能太平?

篇6: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教学难点:代沟的产生及逆反心理的危害。第一课时 成长也会有烦恼

课前准备: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教学过程

一、成长的烦恼

1.同龄人的心声(见附录)

活动内容:引导思考,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烦恼吗?请举几例。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同时对同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纠正认知偏差,缓解心理压力。如一些学生可能本来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很不满意,但他可能抱怨自己父亲不好。通过这一了解发现很多人也跟他差不多,知道这种现象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他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就会降低。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重在发挥其导向的功能,并不是要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全部问题,因而要注意达成有限目标,要在努力方向上引导。要注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上思考问题,即会与父母换位思考,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严要求中蕴涵的爱心和期待。

2.苦恼的不只是我们(见附录:一份杂志上的两封信)活动内容:分析成长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通过比较两代人的不同,分析造成隔阂的原因。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首先在于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对父母的正确做法更容易接受,不当之处也更容易理解和宽容。其次,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再认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容易片面。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还有,比较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方法,以增强其能力。

教师行为:第一步,让学生分析,找出与父母的差别;第二步,探讨这些差别会造成哪些交往中的障碍;第三步,让学生评价矛盾的性质(爱与期待中的矛盾),不能夸大这些矛盾;第四步,体会矛盾之中包含的父母的爱心和期待。鉴于比较两代人涉及许多内容,先为学生提供可比较的角度: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需要把握好度,即不能搞得太宽太多,因为这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铺垫,而不是教学的重点。二是要渗透辨证观点的教育,即比较中分析并全面地看问题,分别看到两代人的利与弊。三是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心情。这是体谅父母苦心的关键,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

二、成长不烦恼:

1.阅读感悟:其实你只有8%的烦恼

出示材料: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在过后第三周,打开‚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没有发生。他们把剩下的一成烦恼仍然留在‚烦恼箱‛里,过了三周,再拿出来核对,结果发现,那些烦恼已经不成为烦恼了。结论: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92%的忧虑没有发生,剩下8%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必因亲子关系出现裂痕而过于忧虑。

2.质疑交流:订立一份《家庭和约》

出示材料: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爸爸也难过地说:‚自从挂了那块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但华华却不以为然。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讨论:父母为什么为难过?你对此怎么看待?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如果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家庭规则并遵照家庭规则去做,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并引导学生自拟提纲,与父母订立一份《家庭合约》。3.身体力行: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

参照下面‚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面:赶前不赶后,完成了作业,父母唠叨自然少了。仪表方面:如果你对奇装异服感兴趣,那肯定在父母干涉之列,此类的尽量避免。

社交方面:社交本来是你的自由,但别忘了父母还是你的法定监护人。所以,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出门前说得越详细越好,最好把联系电话留下,大多数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派对地址,也不会到现场来‚捉拿‛你的。

卫生方面:起床叠被子,保持房间整洁,也是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让他们看见,更不要让他们插手打扫啦(否则更有话唠叨你了)。适当的时候,来起早起,把自己的房间好好打扫一番,也捎带打扫一下家里的其他房间,这会让你的父母欣喜不已。

第二课时 逆反心理有危害 课前准备:

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伦理,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要提高本课的教育实效,首先要在课前调查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容易引起与家长的冲突。②学生在化解与家长的冲突,有哪些成功的经验。③学生在与家长的关系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④学生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⑤能够感染学生的例子,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接近的例子。教学过程:

一.阅读感悟——爱的冲突(见附录)

活动内容:引导思考:你是否也经历过‚爱的冲突‛?试举一例。仔细体会材料,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吗?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会不会是他们已经表达了而我们却未察觉?代沟,究竟谁不理解谁?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回忆自身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故事,让学生读懂父母的真诚与无私,为后面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分析逆反心理的危害作铺垫。二.理性分析——冲突的代价

活动内容:连续性提问: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结果对你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与影响吗?如果有,请具体说明。现在你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你认为代沟产生的责任主要在于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体会家庭冲突的不快,体会逆反心理造成的影响亲子关系、伤害父母和自己等危害,认识到逆反心理所存在的不利的一面。这样能让学生理智地对待与家长的矛盾,不任性,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因为冲突的解决有正面和反面两种体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既可以讲正面的经验,也可以讲反面的教训。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讨论;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事件本身的介绍不必过细,核心在于让学生体验;要注意学生思想的升华,即理性地看待处理问题的不同结果;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危害进行梳理,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三.认真聆听——来自父母的心声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孩子,我为什么会打你》(见附录)。引导思考:你也有过挨打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如何看待这种经历?采访自己的父母,问问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感受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自本能的,是最无私的,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令孩子们不太喜欢罢了。但这也不足以导致某些孩子过激的方式来‚回报‛亲人。

四.出谋划策——面对生活中的烦恼 活动内容: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①爸爸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我写完作业,妈妈又让我再做两道奥赛题……②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到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引导讨论: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妈妈非要我学钢琴,我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志向是当一个科学家。②妈妈很支持我,同意我学画画,可是现在我对它的前景不看好。③爸爸就知道让我学习,当尖子生,可我总是考不到第一,失望极了。引导讨论: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 ①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②父母将我的朋友拒之门外。引导讨论: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建议:可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①一个同学说:我妈就是烦,每天我吃早饭的时候,她就说:‚吃完早饭去喝牛奶,别忘了。‛其实,牛奶和书包都放在我的写字台上,我上学拿书包,不就看见牛奶了吗?真是的!②女儿晚上去看电影,九点多回家。妈妈说:‚才回来,我到路上都看了好几次了。‛女儿说:‚妈妈真是的,难道看看就能把我看回来?‛③我骑自行车上学,爸妈每次都要叮咛一句:‚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引导讨论:父母讲这些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面对父母的唠叨,怎样做才会双赢?这里重在引导学生领悟同样一句话可以有多种意思的理解,即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篇7:第二课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爱。

教学目标二: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并感知3/4拍。

教学目标三: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体态律动进行歌表演

教学目标四:通过音乐艺术的集体和表演和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爱

2、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拍皮球〉〈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爱。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艺术的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老师准备一些花皮球,同学们五人一组进行皮球游戏,伴有背景音乐〈拍皮球〉。游戏中,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如:不小心撞倒别人等,老师改换背景音乐〈对不起没关系。启发学生用礼貌用语处理发生的事情。

2听音乐读词。在前面五人游戏的基础上,请同学用拍接的方式传球并口念歌词

3有拍律的歌唱。在游戏中熟读〈拍皮球〉后,学生对歌曲很快掌握且朗朗上口。然后,老师启发 学生做边歌唱边玩拍皮球的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唱玩玩〈生日歌〉〈我们歌唱〉

教学目标: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

教学重点:f.p在歌唱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老师播放课件《生日歌》问学生这是什么个,引出话题,通过表演歌舞来祝福。2结合歌舞。先用听唱法熟唱《我们歌唱》,再鼓励学生听音乐自创舞蹈或做律动。如:围成圆圈,高声唱时手举起来,轻声唱时缩小圆圈放下手。

3巩固知识(f ~p)。用已认识的f.p两个记号要求来歌唱。4选择小乐器伴奏《我们歌唱》; 在欢乐气氛中结束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游《当我们同在一起》

教学目标:通过音乐艺术的集体和表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1看中感受,播放《当我们同在一起》,让学生直观的感受 2听音乐读歌词 3用听唱法背唱歌曲 4在歌唱中律动

5在歌唱中做游戏 :围两个圆圈,一个顺时针走,一个逆时针走,每唱完一句换一个方向。

篇8:《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王向明局长代表理事会作了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促进全省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2012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的工作,并对明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全面分析了新世纪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和明年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介绍了协会在行业重大政策决策和法律法规修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要深刻认识能源变革趋势,充公把握煤炭工业发展客观要求,坚持依法办矿,按照需求组织生产,为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9:《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与父母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辩证分析逆反心理,并克服消极“逆反”心理;能够认识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跨越的;初步培养与父母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冲突,以宽大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能够负责任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掌握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有效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和矛盾;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待,提升自己关爱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能够培养起明辨是非能力和自省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二、知识网络

三、学法点拨

本课包括“严也是一种爱”、“两代人的对话”两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父母的亲子沟通状况,正确处理和应对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学习与父母交往所必需的素质和技能。由于亲子关系的交往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因此学习本课时,我们要从观念和技巧两方面入手,根据自己在处理与父母关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学习、运用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主要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亲子之间的代沟问题。学习难点在于要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了他们的爱和一片苦心。学习重点是要辩证看待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学习落脚点在于认识到消极逆反心理的结果不仅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从而自觉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主要告诉我们如何与家长沟通。首先,需要正确看待与父母的矛盾,对待代沟既不否认、也不夸大,而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其次,在学习时,要有针对性地掌握并会运用亲子沟通的艺术,即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和宽容父母。

篇10:《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刺猬偷枣的内容,抓关键词,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通过品读“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称呼,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刺猬偷枣的内容,抓关键词,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称呼,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上课,同学们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小刺猬,齐读课题《带刺的朋友》谁还记得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讲了小刺猬偷枣的事儿。

过渡:是啊,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儿不禁让作者对小刺猬产生了钦佩之情,进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PPT出示)

A:什么是高明?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读出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小刺猬的做法究竟高明在哪?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小刺猬是如何偷枣的。

二、细读课文,感受小刺猬的高明之处

1.读课文2到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刺猬偷枣过程的语句,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试着说说小刺猬是如何偷枣的?

预设1:爬上树,摇晃树枝,从树上掉下来,把红枣扎到背上,驮着红枣跑了

2.同学们读的真仔细,找的也非常准确,那么你能用上先,接着,然后,再,最后完整的说一遍么?

PPT出示:小刺猬先爬上树,接着摇晃树枝,然后从树上掉下来,再把红枣扎到背上,最后驮着红枣跑了 过渡:是啊,爬、摇、掉、扎、驮几个动词,将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写的清清楚楚,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月下身手敏捷的小刺猬。3.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小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呢?请你再读第二部分,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1: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的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选择这样的时间去偷枣很高明,不易被发现(是呀,看准时机正是小刺猬的高明之处)

如果找不到这点,可直接读读第二段描写环境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2: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的落了一地。小刺猬够不到枣,就把枣给摇掉了,这样他就能拿到枣了,说明他很聪明(遇到问题,用巧妙的办法达到了目的,这样的技巧可谓高超)

预设3: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个滚儿......它抱不动就利用身上的刺把枣都运走,所以它很高明(确实如此,小刺猬真有办法)

过渡:看来这个小家伙果真是如作者所说的那样PPT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怪不得连作者也暗暗钦佩。

【设计意图】:通过抓小刺猬的动作,体会语言的生动以及小刺猬的高明之处

三、关注作者心理活动,体会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1.作为旁观者,作者目睹了小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那么,作者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作者内心活动的相关语句,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PPT出示: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3.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地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还摔得挺重呢!

4.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5.可是,他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预设1:发现作者由最开始不喜欢刺猬,到后来很喜欢刺猬(你从哪看出来的?抓称呼变化)预设2:

A:作者对小刺猬的称呼有变化,由那个东西(不带情感)、那个家伙(比较亲近)到聪明的小东西(亲昵的爱称),我感觉到作者越来越喜欢小刺猬(观察的真仔细,作者就是通过对小刺猬称呼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刺猬情感上的转变)B;你能读出这种转变么?

预设3:作者对小刺猬产生了很多好奇,因为最后一连用了三个问号(是啊,你抓住了标点,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但作者不仅对小刺猬充满好奇,还有赞叹呢,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不同的称呼以及标点符号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四、借助板书和插图试着复述小刺猬偷枣的过程

过渡:看来作者是越来越喜欢这这本事高明的小刺猬,你呢?下面请试着根据板书和老师出示的这几幅图,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自己说说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要求用上这些词语 PPT:出示图片和词语

缓慢 哗哗作响 噼里啪啦 噗的一声 匆匆 急火火 A:自己组织语言复述 B:小组合作交流 C:学生展示 D:小组合作纠正

预设: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它趁着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之时,缓慢的往树上爬。它爬向伸出的枝条停住了。用力地摇晃树枝,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之后,它噗地一声掉了下来,匆匆的爬来爬去把枣子拢在一起扎在背上,向墙外的水沟眼儿急火火的跑去了。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感受语言的生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提升

看来现在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已经深深的印在你的脑海里了,回看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通过抓小刺猬偷枣的一系列动作,以及“我”心里的变化两条线索为我们呈现了小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这正是这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者宗介华用一系列细致的描写,将小刺猬的聪明可爱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难以忘怀。

五、课外拓展

其实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还不止这些呢,请看这个片段,说说你有看到了怎样的的小刺猬,了解了这些,我们也来做一篇关于刺猬的小文章 课外资料:

《带刺的朋友》原文第二件事——击退黑狗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我家的大黑狗——大老黑来了。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走过来,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我追上大老黑一看,可不是,嘴上正滴着血哩。“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阅读练习: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来。

3、这段话是按()关系连句成段的。

A.总分

B.分总

4、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眼睛和耳朵(),牙齿(),门

牙()。它们四肢(),跑起来很快。爪

()、()。

满()。

5、用关联词“不但……而且……”造句。

6、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七、板书

带刺的朋友

小刺猬

本事高明

爬来爬去

打一个滚儿

“我”

越来越喜欢

篇11:一年级第二课找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唱 演 视唱 情境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掌握歌曲。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结交朋友的快乐和幸福。【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教学难点】

视唱简单乐谱。

【导学案】学生在课后预习简单的乐谱。【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小兔)小兔作哭状 师:“小兔,你为什么哭呢?兔:“我的好朋友--小猴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你们帮我找找吧!”(边说边把小猴的木偶放在木偶表演架的边上,以便让孩子们找到。)师:“我们一起找一找吧!”(小朋友帮忙找到了小猴。)兔:“谢谢你们,我现在要去见我的好朋友了。”(操纵木哦偶,边说边唱“找朋友”这首歌。)师:“小兔,你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吧!”播放录音。二,学唱歌曲

1,谈话 师:“小兔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知道你们也有很多好朋友,xxx,你和谁是好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给这首歌曲取个最合适的名字吧!

2、听歌曲,取名字。

3、一起唱教师纠正不准的地方

4、你们听老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唱。范唱曲谱。

5、你们想不想试试?学生视唱。

6、及时评价鼓励,找同学单独唱。

我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我知道,你们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xxx我知道你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来做给大家看看!(可多请几同学)

7、有感情有礼貌的演唱歌曲。(放音乐,老师完整地把整首歌曲表演一遍。可以请老师配合,也可以请小朋友配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完了整首歌,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你们高兴吗?老师希望你们能有更多的朋友,更加的快乐!

教学反思:

篇12:《朋友》第二章优秀作文

赵莉(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6年08(上)】

得知自己的论文被《戏剧之家》评为一等奖,很惊喜。《戏剧之家》是全国仅存的几家戏剧专业杂志。该杂志广泛刊载音乐、舞蹈、绘画和戏剧息息相关的文学领域论文,突破了狭义戏剧概念的藩篱,为广大撰稿者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在戏剧专业杂志行业有目共睹。

论文《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与美国南方本土性文化研究》是本人所主持的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戏剧之家》能刊登拙作并且评为一等奖,对我而言,不仅是鼓励,更是我今后对田纳西戏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我将会更加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戏剧理论知识,争取在戏剧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整个稿件发表过程中,贵刊的编辑态度严谨,工作细心,对稿件的内容、校对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显示了贵刊对稿件质量的重视。贵刊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以奖励优秀论文、提高刊物质量为核心,使每一位作者受到了激励,同时也对提高刊物的论文质量大有裨益。在以后的教学科研中,《戏剧之家》将会是我与同行们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再一次感谢杂志编辑,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感谢“华师科技园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相信,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的指导下,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戏剧之家》杂志会越办越好!

二等奖:《古典戏曲叙事节奏理论管窥》

刘二永(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2016年08(上)】

首先,非常感谢贵刊设置论文评选这一活动,也真诚地感谢评委组对敝文的肯定。毫不夸张地说,这一荣誉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凡。我现在是一名博士二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读书,进入二年级后才开始尝试写作学术论文,所写几篇文章虽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应,但这是读博士以来第一次文章获奖,这对我这个刚走上学术之路的新人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将鞭策我日后更加努力、踏实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鄙人的博士毕业论文拟对中国古典剧论中的叙事理论进行研究,《古典戏曲叙事节奏理论管窥》是论文中的一小节,“叙事节奏”主要是指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节奏是故事情节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对戏曲故事主题的表达以及场上的表演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典剧论中,剧论家们不仅对其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还从整体与局部两方面对叙事过程中的节奏问题予以实践指导。故而,对古典剧论中的叙事节奏理论的挖掘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古典戏曲理论宝库,同时对当今的戏曲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贵刊作为全国戏剧学领域的专业期刊,专家组能对敝文予以认可,我想与文中所论古代剧论家们在此问题上的真知灼见也不无关系。同时,这一肯定也增强了我博士毕业论文写作的信心,激励我将努力在这一课题上继续深入地挖掘、研究下去。

在感激之余,也希望日后能为贵刊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文章,同时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二等奖:《相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访美演出的戏剧、文化交流反思》

邹荣学(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系)

【2016年07(上)】

拙作《相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访美演出的戏剧、文化交流反思》获贵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7月)评比二等奖。喜悦之余,谈谈自己的感想。

进行中外戏剧交流是戏剧创作、研究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视角,通过交流、学习可以使中外戏剧达到互进、共赢的目的。与此同时,中外戏剧交流也是容易被研究者、创作者忽视的问题。梅兰芳先生在演艺生涯的鼎盛时期对美国的演出访问以一种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中美两国戏剧、文化的深入沟通。“百闻不如一见”,亲身感受了梅兰芳艺术的美国观众在惊叹之余越来越注重审视自身的戏剧文化,而梅兰芳剧组通过赴美演出也达到了反观自身、恭省自察的效果。

《戏剧之家》的办刊理念越来越趋于稳健、成熟、包容且富于远见,在当前略显浮躁的学术、文化环境下能不断地革旧布新、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实属不易,它凝聚了《戏剧之家》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承载了诸多戏剧人共同的梦想。以严谨而又包容的态度接纳作者、以公正的评奖机制激励研究、以责任感与使命感协助推出剧本新作,《戏剧之家》功不可没!

祝《戏剧之家》越办越精彩,不断扮靓文艺出版的大舞台!

二等奖:《厨房水槽间的理想与幻灭:浅析阿诺德·韦斯克三部曲中的创伤书写》

冯鹤(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6年07(下)】

我是大连外国语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西方戏剧。得知我的《厨房水槽间的理想与幻灭:浅析阿诺德·韦斯克三部曲中的创伤书写》一文获奖的消息,内心又惊又喜。首先我要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让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文章和见解,我最初了解戏剧之家是通过中国知网,当我拜读了戏剧之家杂志社的学术文章后,真心感叹其治学之严谨、内容之丰富、以及内涵之深刻,其中不乏对西方戏剧和中国戏剧的深入探讨与解读,使我如醍醐灌顶。此外我要感谢华师科技学术论文园杯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让我深受鼓舞,以后我要更加努力钻研戏剧作品,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

我热爱戏剧,戏剧是文本与舞台结合的产物,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力。通过人物话语和戏剧冲突,我能够品悟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风骨,不断地获取精神食粮。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能够静下心来品读作品并写出心得和感悟是充满幸福感的过程。我的这篇关于威斯克三部曲的文章,是我在细细研究人物性格、到国图访学查阅许多文献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它的每个细节都是作者精心的布局,如韦斯克三部曲中诸多细节都蕴含了深刻的政治隐喻。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文学亦具有学理性的道理,文学批评不同于简单的读后感,深入挖掘本质是“读透”作者本意以及作品深远现实意义的必经之路。

最后,再次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给予我这个殊荣,也预祝这个注重学术公平和公正的刊物能够吸纳更多的优秀文章,弘扬更多的文化经典,震撼更多的平凡心灵!

二等奖:《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内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研究》

周梵(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2016年07(上)】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由《戏剧之家》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论文二等奖。“华师科技园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举办,是对我们专业学术研究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鼓励与促进。获奖激动之余,需要感谢的是《戏剧之家》杂志社为我们广大学子以及学术专家提供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以及《戏剧之家》杂志社工作人员、审稿编辑们的辛勤工作。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导师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吴匀教授。谢谢您对我学术上的谆谆教导,生活上的点滴关心。

此次获奖论文为《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内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研究》。2020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有小康特质审美的电影出现。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决定了人民越来越强烈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坚持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创作是时代的需求更是历史的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已不可能和商业属性分离。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既要做到有思想也要有关注。我的论文以此为立足点,探究小康社会背景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发展。望能给依旧坚持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者们些许启示与帮助。

三等奖:《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梁媛(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2016年07(下)】

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对笔者的信任,授予笔者文章《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优秀学术论文的称号并给予三等奖的奖励。《戏剧之家》评审严格,给予莘莘学子广大的平台展现各自的学术能力,很荣幸有机会成为这样高水平评选活动中的一员。文章主要从德国电影《大都会》出发,通过对电影文本和镜头的分析,粗略探讨这部电影和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一些个人想法。笔者先对该学派做一个简短的背景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大都来自于发达的“西欧”,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中欧性”有地理上的差异,是“地缘政治”的产物。西方马克思发轫于二十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卢卡奇、萨特、阿尔都塞、葛兰西和马尔库塞等。一站、二站之后,对资本主义本身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双重幻灭”,使这批知识分子在批判资本主义和批判“僵化”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双重要求下提出了不同方向的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基督教马克思主义等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莫里斯梅洛庞帝在《辩证法的历程》中提出采用“西方马克思”来形容这个庞杂的队伍。笔者通过对《大都会》电影的解析,从中探讨西马代表人物马尔都塞《单向度的人》所诠释的人之“单向度”性。

在这里要再次感谢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这次选拔活动,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提供竞选之机会,感谢编辑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谢谢!

三等奖:《王家卫电影中的导演叙事与叙事“时间”》

赵子文(昆明乔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6年07(下)】

我很荣幸获得论文评审三等奖,并在此表达我们对活动主办方的感激之情。首先,我很感谢主办方为高质量的论文设立的评审奖励制度。对于我们艺术工作者说,这是对我们在专业学习上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们学习上的一种激励和鼓舞,使我们在专业上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展知识视野。另外,我还要感谢培育我的老师及一起拼搏的同事们,特别是云南艺术学院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收获。此时此刻我心里感慨万千。这次评选在给从事在创作一线上的同事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我们不辜负院领导的期望,我们为了祖国文艺事业的更加辉煌,为了我们肩上那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我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

此前我从未因学术论文而获得过奖励。当然,我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个人通过努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了名利,并利用名利去进一步推动理想的实现,这是一种激励机制。其次,我很高兴。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每个参与竞争的人都要努力发射表明自己类型的信号。如果一个人可以少花费点精力去博取名声作为类型信号时,当然可以用更多精力去做事了。我想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获此殊荣更能表明一个从业者的成绩了。当然,在世俗的体制下,我仍然需要通过其他信号来表明自己的类型。中国的电影发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很多青年人为之奋斗,这些青年人仍然需要发射信号。我们希望有更多类似的奖项可以公平地提供给青年人,作为他们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数据统计。

三等奖:《探究影响竹笛音色的因素》

王展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系)

【2016年07(上)】

上一篇:以金融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下一篇:一束菊花寄深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