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经过

2024-04-09

写作经过(通用10篇)

篇1:写作经过

写作经过

自党校安排开始论文写作要求后,我就开始与指导老师///教授沟通,来确定论文写作题目,年月日与//教授沟通因为我担任过书记,对于党建方面有一些素材和多年的工作经验,确定了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来开展论文写作,经过十几天对各论文、资料、文献等方面的查询与阅读,开始针对论文的写作提纲进行筹划与安排,形成论文提纲后。用邮件的方式与赵虎吉教授沟通,很快赵虎吉教授电话与我联系,表示对于此篇党建方面的大纲的写作思路有些问题,有点偏离论文的要求,论文是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也可以围绕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这方面来写。要求我结合实际再考虑。对于党的基础建设方面的论文大纲的写作思路,自己又深入的按照赵虎吉教授提出的要求,进行了与论文的对比,确实发现有偏离论文写作有点类似总结。按照赵虎吉教授的建议,经过深思考虑,与年月日与赵教授沟通,想依据自己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优势,围绕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写论文。/教授也十分支持我的想法,认为围绕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论文更能提出问题。经过多次与赵教授的沟通最终确定论文题目:转型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分析。

按照/教授对于我写论文的要求:要多读有关论文题目的书籍、文献、优秀文章,要去分析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和工作实际提出想法。确定题目,要初步围绕题目你好大纲。我首先按照以下几点去写作的,(1)先拟标题;(2)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3)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4)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选择一个好的题目是整篇论文最重心部分,然后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次围绕题目去展开论述。在赵教授的帮助下选题确定之后我便开始搜集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如:优秀论文、文献、年鉴、经验总结等等,开始大量的阅读资料如81年版《中国经济年鉴》,《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反思》,《中国企业活力定量评价》,《论政府越位、缺位和定位》,国资委管理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等。还包括自己亲自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资料等。

然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框架展开论文写作。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进行论文写作确实是个相当辛苦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正文部份,也是最核心部份,资料整理出来很散且乱,整篇论文写作过程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必须学会思考,融会贯通,反反复复去修改,被改的地方要先思考为什么要改,让自己理解了,才会在论文的其它地方有意识的发现类似的错误。如果相同或类似的错误比较多,为了避免遗漏,我的方法就是用一张纸条把不同的错误通过编号记录下来,或打印出来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将同样的错误一个一个解决。

论文大纲写出后与赵教授进行了沟通,通过邮件的方式发给赵教授进行修改,对于大纲的内容赵教授进行了逐条详实的修改并提出了建议。如:针对赵教授修改后的大纲内容自己开始认真研究分析,并依据赵教授的修改意见开始着手修改。在年月日经过赵教授修改后最终大纲定稿完成。

自从初稿写作开始后,我便利用晚上的时间,对着电脑,参考各种文献,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自己的观点敲上去,当然,其中不乏很多参考文献。刚开始写作很吃力,为了将每一部分写得尽可能完美,总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谈,这一问题在后来赵教授的指导中我才意识到。最终在年月日形成初稿。

初稿完成后我便及时地与赵教授取得联系,赵教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一次一次地对我的初稿进行修改。第一次修改时,赵教授从论文的题目入手,重新评估论文的框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历程的情况,现阶段国有企业面对的实际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成因,提出建议对策。指导论文的框架思路。如强调注意论点与论题的联系度,抓住主要的关键,提出一些建议。

赵教授的工作繁忙,但每次论文指导我和赵教授总要谈上两三个小时或者更多。由于自己工作性质上班时间大部分请不出假,赵教授就很理解我,给予我很多的支持和照顾,每次与赵教授沟通论文写作或修改,大部分都是占用赵教授周六或周日的休息时间。在修改后的稿子发给赵教授时,赵教授总是及时地阅读,并尽快回复修改意见。通过自己写论文与赵教授的接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赵教授治学的严谨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就这样一次一次的修改,最后赵教授在内容基本定型的基础上,凭提醒我进行引文的标注和参考文献的要求。最终与年月日经过赵教授修改后形成论文。

通过论文的写作自己有了很多收获与感想,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东西。首先是关于论文写作的一些能力知识,学会了如何合理的选题,如何取舍材料等;其次是认真负责虚心的求学态度,这些都是从指导老师赵虎吉教授身上学到的。每一次的论文修改赵教授都是严格把关;再次,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收获了友谊,与指导老师的友谊、与其他老师的友谊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在我的论文写作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一份论文的写作让我明白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即使做好了也要向赵教授说的那样“精益求精”,不论论文的最后成绩如何,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最后,向//教授再次表示感谢!向对于我们授课的各位教授表示感谢!。

篇2:写作经过

按照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确定题目后,初步围绕题目拟好大纲。我首先按照以下几点去写作的: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在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自检和请老师审查,作必要的修正。

选择一个好的题目是整篇论文最重心部分,然后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次围绕题目去展开论述。我熟悉人力资源这一行业,然后在网上查阅摘抄大量参考资料,对于我确定选题和写作素材都有很大帮助。最终确定以《浅谈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及对策》来做为此次论文题目。

选题确定之后便是搜集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表等,还包括自己亲自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资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第三,经济学的有关课题,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案例。第四,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第五,背景材料。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然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框架展开论文写作。最重要的是正文部份,也是最核心部份。写作中,要思考,融会贯通,有些内容为什么要改,自己理解了,才会在论文的其它地方有意识的发现类似的错误。最后写结论和参考文献,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提出论证结果。

篇3:写作经过

2003年11月上旬, 重庆第五届高交会第八届贸洽会开幕在即, 我拿到了会议日程安排, 了解到将在开幕当天上午, 有一场由中国科学院和重庆市政府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内容是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此时, 担任科教记者已22年的我, 强烈地感觉到这么高规格的发布会, 如此新颖的内容, 一定能够抓到“有料新闻”。

为提前进入情况, 我向“框架图”主要绘制单位西南农业大学请求提前采访被婉拒, 我要求先拿到新闻发布会材料又被婉拒, 说所有材料都已经上报到市委宣传部了, 我跑到宣传部却只拿到新闻发布会的记者证, 解释是为了报道时间统一, 杜绝抢先报道, 所有材料对新闻单位严格保密。

这种情况在我的新闻生涯很少遇到, 几天的等待吊足了我的胃口。我从网络上、权威期刊上了解到中国已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框架图”, 从而了解到什么是基因组“框架图”, 明确了绘制的重大意义。准备上做足了功课, 我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捍卫《重庆日报》“马首”地位, 报道全面系统快速准确

15日, 高交会开幕, “框架图”新闻发布会也将如期举行, 我承担了在同一上午采写高交会开幕消息和“框架图”新闻发布会两项任务。我提前进入位于重庆展览中心的高交会开幕现场, 顺利完成采访后, 冲出会场, 奔向“框架图”新闻发布会场。

两个会场的距离打车不远, 走路不近, 我带着实习生, 我俩踩着高跟鞋在马路上一路小跑。突然, 有人高声叫我, 问我要去哪里, 我说要赶去参加10点钟的新闻发布会。他请我们上他的车, 送我们到会场。这样, 我们又提前进入了新闻发布会现场。

果然, 几天的“煎熬”是值得的, 我拿到内容丰富翔实的材料。面对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取得的成功, 面对中国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心跳加速, 血流加快。同城媒体中唯《重庆日报》“马首是瞻”;同城科技报道中, 我就是“马首”。我当场决定在明天仅有4个版面的情况下, 发消息、通讯各一篇, 另外两篇作为背景和补充, 共4篇稿件。发布会上和会后的采访紧紧围绕这样几篇来进行。

子夜完稿, 凌晨两点敲定主标题

打车回到报社后, 我向部主任张德泽汇报了采访情况和我的想法, 得到他的肯定, 我们马上投入紧张的写稿。第一篇要写的当然是高交会的开幕消息, 这是明天的头版头条。

关键稿件是“框架图”消息和通讯。在长期从事的科技新闻报道中, 我力求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精”。面对统一发布时间, 统一的材料, 我只能力求做到写成精品。

写完5篇稿, 并等待主任全部编辑完成, 我们一起走出办公室, 我习惯看了下时间, 已是深夜12点。回到家, 我怎么也睡不着, 人们常说“忙中出错”, 今天这样繁忙, 什么地方会有可能出错?5篇稿件, 在我脑中一篇一篇闪过。我突然想起“框架图”消息的标题, 是由夜班编辑来做的。

我马上起身打开电脑, 进入日报采编系统。消息标题做成了“在渝绘制成功”, 惊出我一身冷汗。“框架图”是在北京完成的, 重庆没有足够大型的计算机来完成复杂运算和基因测序, 也缺乏绘制基因图谱方面的专家。

为什么我在消息中没有说明是在北京完成, 这里面有故事。我在会场采访向仲怀院士时, 他告诉我, 中日等12国原计划2004年底完成家蚕基因组序列工作, 但在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 日本政府趁人之危投入巨资, 组织优势力量, 单方面启动了家蚕基因组序列工作。

为了捍卫中国五千年栽桑养蚕的文明历史, 以及世界第一蚕丝大国地位, 更为了与日本抢时间比速度, 我们豁出去了。向仲怀神情凝重地说, 我们是在北京“非典”只许出不许进的戒严情况下, 悄悄潜入的, 几百人的生命, 担在我肩上, 我立了军令状。他要求我在报道中一定要模糊处理“在北京”的问题。

我也曾是《重庆日报》“非典”一线采访记者, 配发了口罩、防护衣、眼镜, 还有高过膝盖的防护靴等全套装备, 我能够深切体会到科学家们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的悲壮。当时, 我一口答应下来, 没想到这重要的“W”“何地”问题, 真的绕不开。

我马上打电话给夜班同志, 讲明情况。说“在渝不对”, 说“在京不行”, 我们几个人在电话上反复推敲, 最后确定为现在的“渝京携手”。放下电话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写作体会

传统导语要交代五个“W”, 在《“框架图”》消息的写作中, 我仅仅写了一个“W”--------“何事”。这是我认为在此篇稿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W”, 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胜利绘制完毕这一重大新闻事件。

我最初的导语偏长, 在反复琢磨导语时, 我突然想起外国记者在消息导语的写作中, 有“假二条导语”的写法。第一自然段导语仅交代最重要的“W”, 第二自然段补充完善导语。

为了突出新闻事件, 精简导语, 我采用了把最重要的新闻事件放在最前面, 提行分段, 用一段表达一层意思, 用短小的段落来表述新闻事实, 用连续三个自然段, 逐渐深入递进的导语写作方式。

写重大新闻事件, 从主题上挖掘新闻价值

发布会上拿到丰富材料, 消息选择什么主题很重要。“框架图”的五大成就、与日本抢时间、400名科技人员拼搏, 我把这些全部放到通讯等其它新闻中, 选择了写我认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

“新闻价值是某些事实所固有的, 是它们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有重要性、特殊性、相关性和趣味性等, 这些都在“框架图”绘制完成的新闻事件中熠熠闪光。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件本来固有的, 无法人为增删;但记者却可以通过挖掘, 达到对与事实相关的未知领域的更多认知, 达到对事实新闻价值认识的较高水准。这决定记者把握新闻价值所能达到的境界。

肯定地说, 我能够对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新闻价值做出准确把握, 得益于在准备阶段, 对于水稻基因组“框架图”绘制成功的了解, 两者在科学成就方面不分伯仲, 只是物种不同罢了。

写重大新闻事件, 体裁上首推消息

事实上, 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记者一旦抓到, 经常会为写成消息还是写成通讯而纠结。我认为消息是新闻写作体裁中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 是新闻记者的入门基础课。但惟其简单, 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消息反而不易, 正是因为不易才更显珍贵。

有关负责人曾经征求我的意见, “推荐好稿, 你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是推荐消息还是推荐通讯?”尽管在该通讯的采访中, 我花费了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其写作中同样倾注了我大量心血, 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推消息”。

写重大新闻事件, 破除程序化确保篇幅短小

写重大新闻事件的消息, 记者要力求保持新闻事件的干净清爽, 在丰富的材料面前, 记者一定要狠下心, 大胆取舍。否则, 这也舍不得, 那也要保留, 消息会越写越长, 眉目不清, 身体臃肿。

篇4:误收的经过

按此错误的始作俑者,为文公直,初见于他编的《曼殊大师全集》(上海,有益书局,一九三五年)。该书在香港流行甚广,我所看到的,有文渊书店翻印的《全集》本,另有学林书店翻印的《曼殊大师诗文集》,与正风书店的《曼殊大师诗集》,均沿袭文公直原来的错误;而《苏曼殊诗笺注》所根据的,我疑心亦即文书,以致以误传误。幸有郭先生读书细心,特为指正。此前,在裴效维编的《苏曼殊小说诗歌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与马以君编的《燕子龛诗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都没有收入鱼玄机此诗。裴氏并在“前言”的注解中(第28页),说明文公直的错误。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曼殊遗迹》(萧纫秋编,封面有孙中山亲题“曼殊遗墨”四字,上海北新书局影印,一九二九年)的杂记部分内(24页至27页),苏曼殊曾抄录“唐女郎鱼玄机诗”三首,其中最后一首被文公直误认为苏曼殊所作,收入《曼殊大师诗文集》,改题“和三姊妹韵”。关于此事,先父柳亚子在一九四三年早就指出如下:“(《曼殊遗迹》)影印本字迹太汗漫了,文先生又未见真本,有许多地方以意为之,不免有误会之处。象和光、威、裒三姊妹诗,本来是鱼玄机的作品,见于《全唐诗》里面的,曼殊把它钞在笔记中间,文先生却把它当成曼殊自己的东西,还把它补入诗集中,这觉得有些太那个了”(柳无忌编《曼殊大师纪念集》序)。以唐末鱼女冠的诗,认为是民初苏和尚的作品,不伦不类,未免“那个”得太滑稽可笑了。

篇5:写作经过

——我这次提交的两篇论文,一篇是文言文教学的体会,一篇谈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文言文教学体会那篇发表在后,但写作在前,它是我教前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的小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谈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和工具书、参考书,加强自读、自学环节;二是组织好课堂讨论,加强互学环节,这包括同学间的相互启发和教师的指导;三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求同,也可以存异。通过这些做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这是一篇教学体会,理论阐发不多,所以写成以后一直没有拿出去。

后来我有意识地读了一些教学理论的著作,对于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些认识。我觉得以前的一些做法,比如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自己的创见,等等。其实,也带有研究性学习的因素,或者说是朝这个方向所做的初步探索。我觉得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以前说的“授人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不让他吃现成的,要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于漪老师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也有这个意思。我这篇文章,主要谈了四个问题:一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阐述和理解;二是研究性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偏重理论,实践方面不够;二是偏重形式,创新方面不够);四是对教师的要求。这两篇文章主要是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理解,探讨怎样将这一理念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这两篇文章,一篇偏重实践,一篇偏重理论,都写得比较粗糙、肤浅,有不少问题,自己也没有真正解决。希望专家批评指教。

2. 教育理论著作:

——我文章中引文的出处和最后的参考文献都被编辑删掉了。主要的参考文献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版的《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张华、李雁冰),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论》(刘朝晖、申仁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的《研究性学习百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王文琪等人)。还有《教育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教育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章,如第二段有两段引文,前一段引自《教育科学》2002年2期上的《研究性学习的后现代特征与教学论意义》(杨四耕),后一段引自《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11期上的《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霍益萍、张人红)。

3. 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关于“研究性学习”,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我在第2段中引了两种说法:

前一种说法引自《教育科学》2002年2期上的《研究性学习的后现代特征与教学论意义》(杨四耕),其中堆砌了很多哲学名词,看上去很深奥,其实只要把第一句话中的“后工业社会”换成“现代信息社会”或者“高科技时代”,就容易理解了,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是与现代社会对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要求想适应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对“研究性学习”所作的解释;

后一种说法引自《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11期上的《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霍益萍、张人红)。讲了三个方面,我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

4. 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文章中已经作了解释,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人脑不是被动地记录输入信息,而是通过理解、筛选、综合,形成自己的看法,构建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这种体系。

5.“语文教学的多元化、个性化、自主性、体验性的特征”:

——“多元化”是指语文教学中各种元素的多样化;“个性化”是指语文教学中因人而异,富有个性的教学(如同一命题作文,各人写出来是不同的,个性比较突出,不像数学答案是一样的);“自主性”是指学

生可以自己主动地学习语文(有了一定基础,语文比数、理、化更适合自主学习);“体验性”是指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受和体验,特别是影视、小说、戏剧等富有情感的课文,更需要通过体验来接受。所以这几点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特点。

6.“在阅读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推理能力、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筛选能力”就是选择能力,不是读了什么都一股脑儿全盘接受;“推理能力”是指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质疑能力”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要求用脑子去阅读,不能不动脑子地阅读。“阅读策略”是指读什么,怎么读,应当有目的、有方法、有效果,开卷有益。而不是那种随便读读,一无所获的阅读。

7.关于课堂讨论:

——传统教学也经常采用读书,写读后感,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我认为这些活动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以认为其中有研究性学习的因素,甚至也可以说是研究性学习的萌芽,但单单停留在这些活动形式上是不够的,所以说它“不足以突现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和优势”。

8.杜威:

——杜威是20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是胡适的老师,他提倡实验主义,或者称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做中学”就是他实验主义的通俗说法。实验主义要求大胆假设,小心推断,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引文中说的五种形态。他主张的在实验中学、在“做中学”,与研究性学习有相通之处。

9.意义:

——(1)现代信息社会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这样的新型人才;

(2)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提倡研究性语文教学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3)研究性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10.联系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两纲”教育、“三维”目标: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实现二期课改中的“两纲”教育和“三维”目标。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两纲”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公民人格教育),生命教育。在语文课中的“两纲”教育主要是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学习来实现的。提倡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钻研文本,广泛收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资料,形成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领会,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可以更好地突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接受“两纲”教育,较之被动地接受,更加自觉自愿,也更加深入人心。

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知识;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如何掌握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有感情地、乐意去掌握知识,即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提倡研究性学习,与“三维”目标更是完全一致的。特别是“过程、方法目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法,正是在“做中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对于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和“精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都有促进作用。

篇6:考研复试经过

写给准备研究生复试的同胞们,个人复试经历及经验,供大家参考

面试过程:

1)上午9:00开始,所有考生被老师带到一个办公室,发下1张试卷,翻译一段英语,Biochemistry,is also calledbiologicalchemistry,is a study of ,,,,后面忘记了,大体就是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什么。你要掌握 一下成分的英文,有机体,细胞内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糖类)。注意:1)organic要翻译成有机体、有机物,而不要翻译成器官的。

2)翻译不难,句式比较复杂,各种定语从句,定语套定语(1个句子里2个which)等复杂情况,你要静下心来,看出句子大体意思,并且尽量翻译的方式要符合 我们的说话习惯,相信对于生物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难。

2)9:20收卷

3)所有学生站在办公室,各位导师坐在办公室,各位导师简单介绍自己研究方向,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写上:自己想跟随的导师姓名,写3个导师,是否服从调剂。

4)面试开始,按抽签顺序,一个一个进入。

5)我面试的问题:

a.自我介绍(问各位导师用英文还是中文,各位导师意见不一,最后我问:到底用什么语言?有位大牛导师说:中文吧)注意:大家最好还是提前准备一份中文自 我介绍吧,跟我一起面试的同学太紧张,提前没有准备中文自我介绍,个人随机应变能力欠缺,中文自我介绍也没表现好,最后被筛了。

b.中文问题:NO.1你本科期间都做过什么实验。(给大家支招,分3条回答:1.各种实验课上做的实验,PCR扩增及产物TA克隆、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制备及转化、DNA重组、筛选、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ELISA、凝胶层析、琼脂糖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酵母蛋白质和RNA的制备、组培、分光光度计、蛙心灌流实验、十二指肠肠段收缩特性、动脉血压间接测定、对流免疫电泳、凝集实验。根据你报的专业说一些相 关的实验名称。2.课程论文做的实验,一定说是你自己动手花3-4个月做的,不要说是从师姐师兄那里要来的现成的文献改装的.3毕业论文设计,研究什么,尽量往你报的专业上靠拢)我当时的答案:1.略 2.课程论文我做的是:AM真菌与烟草共生对烟草吸收氮元素的影响。因为我报的是生物化学专业,老师对植物生理的东西不那么明白,你可以给他们讲讲你做的 课题背景知识、研究目的、应用意义、共生会对植物带来怎样的变化,总之,把他们讲得一个愣一个愣的直点头,当然你要讲得正确才行,万一碰上个懂的问你个问 题,你不能自圆其说就麻烦了。3.我的毕业论文做的是:**********。临来复试之前已经开始做了。NO.2 我注意到你的个人简历上所列举的,你本科期间学习的东西 主要是农学的,为什么你会选择报生物化学专业?

我:有2个原因。1.我本科的学习虽然偏重农学(其实我心里没这么觉得,但没办法,只能顺着老师的意思往下讲),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都是跟微生物与植物互 作有关,但我研究的是AM真菌与烟草共生后对烟草吸收各种元素的分子机制。我想,也不是纯粹的农学,与生物化学还是有很密切的关系。2.现在随着科研设备 日趋精细化,动植物、微生物研究都向着微观的分子方向发展,生物化学是生物领域的大势所趋,是具有很大研究前景的一门学科。

NO.3如果说,我是说如果,今天你被不幸筛掉,你会怎么办?你直接回去吗?

我:不会,我们生化专业复试比较早,即使我被筛下去,我还可以申请调剂到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复试时间比较靠后。并且,我相信我自己的实力,如果我足够优秀、表现良好,不会

被不幸落选的吧。(我笑了,老师也笑了,嘿~~)

NO.4你本科期间的学习偏重农学,那你怎么报医学院来了?你有什么对医学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地方吗?说说看(强烈鄙视这个问题,那个老头总揪着我是农业大学的不放,农业大学又不是只有农学,你们懂不懂啊!!)

答案:自己平时生活中感兴趣的小疑问,小发现,不明白的,好奇的,什么问题都行。比如:啄木鸟整天不停啄啊啄啊啄啊啄,为什么不得脑震荡。研究一下是不是对我们人类有帮助啊。为什么动物界存在性别互变。为什么存在回光返照。

面试时一个导师举例子:人为什么会做梦啊,做梦时知道自己做梦吗?能控制梦境吗? NO.5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显微镜的?

“初中”

“当时用显微镜第一次观察是什么”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个答案不重要,想起什么来说什么)

“那在显微镜中你第一次看到了你的口腔上皮细胞你有什么感想、感觉”(被这个问题搞得有点蒙,因为我不知道老师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我突然觉得原来看上去很平整的口腔内壁,竟然可以用牙签刮下来那么不平整、不规则的细胞啊”(不知道这个答案怎么样,没感觉,因为我一头雾水)

C.英文问题:

1)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呢?

我:I think there are 3 main reason for my chose coming here.first,I was intrigued by the

atmosphere of this university.second,there are large numbers of celebrity who graduate from Zhe jiang university.such as竺可桢,李政道,史玉柱。(说到这里被打断了,老师们笑着说:这你也知道啊。我:额,黄金搭档,脑白金,黄金酒)

2)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打算?

一起复试的其他同学被问到的问题:

中文:你来杭州第一印象是什么。

说说你的家乡

将来有什么就业打算

英文:请用英文介绍一下你的学校

请你说说你对教授的理解

d.政治立场

你对fa lun gong 什么态度?(好囧)

我愣一下,这时老师会故意看看你见不坚定,蛊惑地说:我看fa lun gong很正确啊,没什么不好啊

你依然要坚决的爽快的说:反对!

这个问题是走个形式而已,貌似学校是又这么个规定的。

建议:1)在你见你感兴趣的导师之前要准备一份个人简历,个人简历内容要包括:出生日,籍贯,学历,所在院校,专业,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英语水平(考得 高得把分数也写上),计算机水平,考研成绩情况,课程论文题目,本科所修的专业课,做过的实验,业余爱好,优缺点,经常阅读的期刊,获奖情况,曾经担任的 职务,毕业设计题目,写在最后的话(写写自己对这个专业多么感兴趣,我的仅供参考:

一直以来就对生物领域十分着迷,在通过本科期间专业课的学习后,使自己加深了对生物专业的认识和了解,自身更加强烈地被生命科学所吸引,这也是我考研依然选择生物的原因。

希望能够通过在浙大的学习,学习更多的先进的专业知识,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和疏漏,同时使自身实验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为日后的实验项目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在疾病分子机理机制方面做出成果。

同时我也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希望能在导师的帮助及个人努力下,长期致力于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如果条件合适,愿跟随课题需要继续深造。)

个人简历最后附上你的成绩单,或者你觉得大学成绩单上那些政治啊选修啊考得分数低,碍眼,你可以自己设计Excel只把专业课成绩写进去。

在以上列举的个人简历内容中,老师最在乎的是:英语是否过6级,考研英语,大学期间做过的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经常阅读的期刊。

篇7:心的经过诗歌

飞舞在莲之上

捕蝶者,失去炊烟

靠近大片大片的荒芜

在一扇门之外

靠近欲望

赏蝶者,用文字摆渡

在水上聆听风雨

久久不愿离去

一叶扁舟寻找彼岸

忘蝶者,失去爱情

没有鞋子

在当下

篇8:敦煌文书流失的原因及经过

历史的轨迹, 不经意间在一个细节处悄悄改变。总的来说, 内外因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的现状。一方面, 敦煌文献被发现之时, 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也摇摇欲坠。首先, 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昏聩无能“, 各帝国主义国家凭借着洋枪洋炮和兵舰, 任意进出中国”[1]270。其次, 中国地方官吏和下层人士的愚昧无知和思想麻痹。如斯坦因常常提到的潘震就给过斯坦因很大的帮助, 斯坦因也曾大方地坦诚过“:没有他的热心帮助, 也就没有沙漠中的考察, 更不可能完成那之前在山里的测量。”[2]149另一方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西北是一个政治敏感的地区。当中国人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时, 中国西北的大门口“已站着两个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大国——英国和沙俄, 他们正在为争夺这一地区的势力范围而跃跃欲试”[1]266。此时, 各种探险队、测量队和考察队以各种名义纷纷闯入亚洲中部, 开始探险。这些探险家们受当时政治的影响, 吃苦耐劳、克服各种艰难险阻, 将科学考察作为一生的事业追求。如此, 敦煌文献开始流失海外。

二、敦煌文书流失的经过

1900年6月22日这一天正是义和团在天津租界与八国联军激战的日子, 整个中国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渤海湾。也就是在同一天的西北边地的敦煌莫高窟, 一扇历史之门正在悄悄被一个叫做王园箓的道士打开“, 被古人封存了近千年的唐代写本在莫高窟的一间小小密室里被发现了。中古时代书写的手稿, 历时久远的历史文献, 西亚和中亚各民族文字的文书, 精美绝伦的绢画, 堆满了整整一个洞窟……”[3]34王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同时也是敦煌文献灾难的开始。

敦煌莫高窟藏宝的消息不胫而走, 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新疆探险期间从别人那里得知敦煌藏经洞的消息, 于1907年3月带着他的中文秘书蒋孝婉迅速赶到敦煌。斯坦因是20世纪初世界著名的探险家, 同时也是著名的梵文学者, 但因斯坦因看不懂汉文, 所以雇佣了翻译蒋孝婉 (又称蒋资生) 。“从道士所掌微暗的油灯光中, 我的眼前忽然为之开朗。经卷紧紧地一层层的乱堆在地上, 高达10英尺左右。据后来的测试, 将近有500立方英尺。小室约有9英尺见方, 两人钻了进去, 便无多少余地了。”[4]144斯坦因在藏经洞骗得的宝藏, 数量庞大“, 斯坦因以四块马蹄银骗买了24箱各类文献, 五箱纸画、绢画及丝织品等”[5]59。斯坦因不仅是“第一个进入藏经洞盗掠敦煌文献的人, 也是盗掠敦煌文献数量最多的人”[5]59。

第二个到敦煌大量盗劫藏经洞遗书的是法国人伯希和。保罗·伯希和, 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探险家。因为精通汉语和汉学, 在法国组织的中亚考察队中任队长。伯希和曾在他的《敦煌石室访书记》中说道“:三月三日清晨, 入此扃秘千年之宝库。发露迄今, 已逾八载, 往来搜索, 实繁有徒, 藏弆之数, 意必大减。迨入洞扉, 令人警愕!洞之三隅, 积累之深达二迈当又五十, 高过人身。卷本二三大堆, 至巨大之藏文写本, 则以版挟之, 堆置洞隅。”[6]5伯希和在藏经洞进行了20多天的挑选, 他以一天1000件的速度, 将洞中的藏品全部都翻阅了一遍。凭借着其对中国和中亚历史文献的丰富知识, 伯希和选取的文书的重点是“佛教大藏经未收的佛教文献, 带有年代的文书, 非汉语文书”[1]215。在伯希和盗劫藏经洞遗书的同时, 还让其助手给所有的当时已发现的子洞拍摄了数百张的黑白照片, 这些照片对敦煌文书进行深入研究作出了贡献。伯希和模仿斯坦因之例付给王道士500两银子“, 骗买了6000余件各类文献及佛画”[5]60。虽然伯希和比斯坦因晚到藏经洞一年, 但比斯坦因有着更加优越的条件。他精通汉文, 并懂得俄文、藏文、突厥文等十多种文字。正是由于伯希和汉学知识渊博, 所以他盗劫的敦煌遗书虽然在数量上没有斯坦因的多, 但却是敦煌遗书中最精华的部分。

1909年5月, 伯希和再度来华, 将随身带来的敦煌遗书在六国饭店展出。中国学者罗振玉、董康、蒋斧等人闻讯, 拜访伯希和, 从伯希和口中得知了敦煌藏经洞的情况。当时《顺天时报》、天津《大公报》也以“石室藏书出现”为题进行报道, 消息传到京城内外, 清政府此时才如梦初醒。1909年8月, 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的第9个年头里。清政府学部 (教育部) 才发出电令, 并拨出经费6000两白银, 令搜买敦煌遗书。1910年3、4月间, 敦煌县将第一批敦煌遗书6004卷装车启运。这批劫后余生的遗书在到达北京的途中因偷盗又散失无数。当这批敦煌遗书终于抵达北京时, 何彦昇之子何震彝、李盛铎、刘廷琛和方尔谦等人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 将遗书中的精华私自藏匿起来。但因清政府此时已土崩瓦解, 所以此事便不了了之。最终, 这批敦煌遗书在1910年入藏京师图书馆。

日本人也不甘落后, 组织了大谷光瑞考察队来到我国西北。这个考察队的队员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曾于1912年初在敦煌会合, 他们曾在“莫高窟停留了8周, 对敦煌石窟进行了调查和拍照, 并从王道士手中买到了一批经卷文书”[7]24。橘瑞超曾在自己的《中亚探险》中写道“:我搜集斯坦因博士拿剩的东西, 以及寺僧们隐藏放置的东西。先后带回国来。”[8]841911年到1912年, 吉川先后从村民处购买佛经3次计7卷, 从王道士处分两次购得佛经169卷和200卷, 并将精美的塑像两身纳入囊中, 现藏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1914年, 斯坦因再次到敦煌, 花了500两银子又从王道士手中买了570卷子。”[5]61

当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等都来敦煌盗宝时, 俄国人也积极筹措, 前来争夺珍宝。1914—1915年间, 俄国组织了第二次东突厥斯坦考察队, 奥登堡被任命为队长, 专程赴敦煌考察。他们“为莫高窟全部洞窟编写了叙录, 测绘了平面图, 拍摄了3000多张黑白照片, 还临摹了一些壁画, 采集了石窟沙石样品”[7]26。其实在奥登堡到达敦煌之时, 敦煌藏经洞已经过了英、法、日探险队的多次掠夺, 还有清朝官府的一次清理, 但实际上奥登堡的收获还是颇丰。他“不仅搜集到19000余件敦煌经卷文书, 还得到大约350件绢、纸绘画品。奥登堡掠走的敦煌文献大部分为碎片, 较完整的只有四五百件。奥登堡在敦煌期间除了收购王道士手中私藏的剩余部分和流散在敦煌的一些私人手中的经卷文书外, 还对藏经洞进行了彻底清理”[7]27。

敦煌遗书发现后, 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日本人都曾来过敦煌盗宝, 美国人不甘落后, 还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情来到了敦煌。美国人华尔纳是1924年初到达敦煌千佛洞的, 他直接进入了那些有壁画的洞窟里, 一连十天, 除了吃饭和睡觉外, 他很少离开洞窟。华尔纳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决定要剥夺这里的优美壁画和彩塑。“就是剥光这里的一切, 我也毫不动摇。”[9]221在华尔纳给了王道士相当多的礼物后, 王道士终于同意华尔纳剥走一些壁画。尽管条件艰苦, 华尔纳还是移下了“壁画26幅”[10]11。

这些无与伦比的稀世珍宝敦煌文献在遭遇西方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掠夺之后, 大批流失海外。本文简述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的原因及经过也为了更好更快地让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回归祖国的怀抱, 即使一时回不来, 也有利于将来这些珍贵的档案的回流。

摘要:敦煌文书自1900年被发现之后命运多舛, 被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相继掠夺, 本文就敦煌文书流失的原因及流失的经过将以详细的论述, 通过本文将了解到敦煌文书是怎样流失海外的。

关键词:敦煌文书,流失原因,流失经过

参考文献

[1]刘进宝.敦煌学通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2]珍妮特·米斯基.斯坦因:考古与探险[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2.

[3]姜洪源.敦煌遗书的流散[J].中国档案, 2005 (1) .

[4]斯坦因.斯坦因西域考古记[M].中华书局, 上海书店, 1936.

[5]王素.敦煌吐鲁番文献[M].文物出版社, 2002.

[6]伯希和.敦煌石室访书记[M].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抽印本, 1935.

[7]郝春文.石室写经:敦煌遗书[M].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7.

[8]橘瑞超.中亚探险[M].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3.

[9]彼得·霍普科克.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M].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

篇9:匆匆经过西宁

这似乎是这个城市的宿命。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时代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在这里设立“西平亭”,开始了这座城市最初作为军事据点的历史。此后漫长的年代,这座城市带着对于安宁的渴望,走过了无数个离乱、厮杀的日子。宋代设立西宁州,西宁这两个字寄寓着西方安宁的意思。但千百年来,西宁的历史一直在战乱里行进。这个城市的泥土里,不仅仅有求法的人坚定向西的信念,有商旅者的寂寞,有和亲的公主以及随从回望中原故国的感伤,更多的是士兵们的悲凉、逃难者的茫然。

西宁日月山附近有铁仞城遗迹,是唐朝建立的一个军事城堡,从唐朝咸亨元年到至德元年的80多年里,唐与吐蕃在此地打了8次仗,有10万多汉藏士兵丧生,这仅仅是几千年历史里短短的80多年。

在西宁,才能读懂“命运”这个词。历代有戍边的人,有流放者,还有躲避战乱的人,流落到这里,停了下来,心里有一个遥远的家,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家。

在西宁,有时候会遇到带南京口音的汉族人,相传明代初年,南京竹子巷的居民因为得罪朱元璋,被流放到西宁。在时间的磨蚀里,无数的物事消失了、遗忘了,只有竹子巷这个名字还固执地留存在记忆里,只有那一点点的口音还留存在话语里。而在南京,并没有竹子巷这个地方,只是一个空洞的地名,却成为一个群体一代一代的乡愁。

西宁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西大街上,有三棵榆树,在这个干旱的高原城市,应活了三百多年。犹如三个慈祥的长者,看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里匆匆而过的容颜。从前的西宁人喜欢丁香树,也喜欢榆树。丁香树有丁香树的故事,榆树有榆树的故事。传说,这三棵曾经差点死掉,铁拐李为了把树救活,就落入凡间,化装成生疮流脓的乞丐,靠在树下乞讨。有人施舍他,也有人对他避之不及。第四天,他消失了,三棵榆树起死回生,长成了现在的样子。

世人常过分地执着,执着于外相,执着于形式,双眼因此而受了蒙蔽,逃不开,放不下,想不通透,得不到自在。年轻的时候,我们误以为自己在坚持,时间会揭晓,那只是一份变质的执着。

人生有太多的不期而至,更无常的是求而不得。你把自己折成一个直角,不蜿蜒,不调头;你坚持原则,认为如此才不愧对自己;你被磨掉了棱角,痛苦地认为是在向这个世界妥协;但是榆树,不进攻也不反抗,悠然而上,始终坚守。身处闹市,它也听得见自己的心。

真正的开悟,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地活着。尘世中有这样那样的局限,但它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看去漫不经心,实则随遇而安、悠然自得,这才是最大的自在、最大的智慧。

接受和面对,本身就是一种超然,放下,方得自在。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就像榆树,把它种在哪里,它都能奋力参天。就像丁香,把它撒在哪儿,它就在哪儿绽放,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篇10:经过作文500字

人生会访遍很多经过,也许这段经过让你开心,让你伤悲,让自己不想记起,让自己难以忘怀,因为我知道一切都会过去,所以我挥洒所有的不满迎向即将欢乐抑或伤感的经过!

我们从未接触过,所以“值周班”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前无古人”的压力迫使我班不断将其发展至完善,至完美,至惊艳四座,要让詹乐贫有目共睹我们的努力。

五天,短暂的五天。在这一周里,大家都累坏了,为尽职尽责,而跑上跑下,这样的五天,我们成功蜕变,磨砺了自己,只不过时长甚少,我们来不及珍惜,它已经消逝了。当然最功不可没的当属我们的.班长了。这么一个虽难熬但满足的过程,是我们不懈的努力得来的。我坚信,这短暂的五天里,我们必将谱写詹中必经的辉煌经过!

五天,难忘的五天,学校赋予我们如此神圣的任务,我们必须用完善的答卷交复,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亦用行动为班级争回了荣誉,我们并肩战斗过,在清水湖训练基地崭露头角;我们团结一心过,在合唱比赛中铿锵发声,一鸣惊人。我们的五天,永生难忘的五天,又为我们班的荣耀史刻下一灿烂的痕迹,这是不朽的经过,这是难忘的必经!

五天,领会的五天,我们管理学校的每个地方,亦到处留下了我们奔跑的脚印和全校师生眼中忙碌的背影,我们真正领会到了管理学校是一个如此难的问题,都说:“教育应注意方式”,可若非亲自指导,亲自规劝,又怎能领会到师长的良苦用心。一个领导者,必要的是应对风云突变的市场的强大心智,和足以管理众多员工的能力,而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真正具有的应是后者,没有人心的安安稳稳,哪来公司的风平浪静?而这点,就恰恰应证了这次活动目的之所在。我们领会,发自内心,之所以它是经过。是因为这才是人生——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经过的舞台!

五天下来,我很累,但知足,很快乐。

上一篇:地理复习计划下一篇:十有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