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证使用规章制度

2024-04-07

识别证使用规章制度(共7篇)

篇1:识别证使用规章制度

(一)为加强工地门禁管理,防止闲杂人等擅自出入厂区,以利识别,制订本细则。

(二)地工现用识别证区分如下:

1.红色:管理部员工佩带。

2.淡黄色:财务部员工佩带。

3.淡绿色:营业部员工佩带。

4.淡蓝色:企划部员工佩带。

5.灰绿色:营建部员工佩带。

6.绿色:稽查室员工佩带。

(三)上项识别证,工地所有人员一律佩带,公司适用于经理级以下员工佩带。

(四)新进人员办妥入厂手续后,由人事单位签发识别证。

(五)临时包工人员领用识别证规定如下:

1.凡10天以内之短期包工由各单位主管书面通知警卫室,并将包工的个人身份证放存警卫室换取圆形识别证佩带,出厂时并将识别证缴回换取身份证。

2.凡10天以上较长期的包工,由各单位造具名单附照片送人事单位集中领用识别证,离厂时由单位负责缴回,如有短少遗失按第十二条处理。

(六)识别证一律佩带于外衣左胸上方,不得以其他外衣遮盖识别证,违者按未佩识别证处理,离职时应取下识别证。

(七)识别证的功用,在使显示系本公司同仁身份,故各级员工皆应佩带,倘有不佩带者,一经证实,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发当期应得利润奖金的三分之一金额,第三次扣发三分之二金额,第四次以后即扣发全部奖金,扣发部分由人事单位通知财务部在发放利润奖金时扣除之。

(八)识别证如有遗失,应由单位主管书面通知人事单位补发,并扣缴工本费15元。因公损坏时,得报请单位主任级主管签证后,交人事单位换发新证。

(九)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处分,或解雇及移送法办。

1.识别证借给非公司同仁而出入厂区者。

2.本人利用识别证在外作不当之情事者。

3.识别证借给他人在外肇事者。

(十)临时包工人员如不佩带,应由警卫或厂务管理组通知单位主管,禁止来厂工作,否则如有意外发生,概由该单位主管负全部责任。

(十一)公司员工在上班时间,亦应照规定佩带识别证,办法亦同。

(十二)凡领用识别证人员于离职时,应将证缴回人事单位,否则折价赔偿100元。

(十三)本细则呈奉核定后实施,修订时亦同。

篇2:识别证使用规章制度

第一条 物流为配合人事管理需要,增进员工互相了解,由人事单位制发员工识别证。

第二条 物流员工识别证为员工出入办公处所及厂区识别之用,不得作为其他身份之证明。

第三条 物流员工出入办公处所及厂区,或在办公处所及厂区范围内,应按规定配带识别证以资识别。

第四条 员工出入办公处所及厂区未按规定配带识别证者,禁止出入。

第五条 员工识别证应配带于左胸前口袋位置。

第六条 员工识别证不得转借他人。

第七条 员工于离职时,应将识别证交还人事单位注销。

第八条 员工识别证如有遗失,应交附工本费5元向人事单位申请补发。

第九条 违犯本准则者,依其情节轻重签请总经理议处。

第十条 本准则未尽规定事项悉以本公司人事管理规则办理。第十一条 本准则自签请总经理核准后公布施行。

篇3:大学生使用自媒体侵权风险识别

一、大学生与自媒体

早在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media”研究报告, 第一次对We-media (自媒体) 下了十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在现代社会中, 博客、微博客、播客、网络社区、论坛、BBS、QQ、飞信和微信等网络媒介形式都属于自媒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 占比25.1%, 其中大学生网民占据绝大多数。

大学生好奇心强, 是易于并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群体, 同时大学生精神饱满, 个性张扬, 自媒体是展示个性、凸显自我的良好平台。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知识最为全面、网络使用技术较高的群体, 他们对网络资源的掌握和利用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是使用自媒体的主力军和推动自媒体发展的生力军。自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娱乐学习的平台。同时以其开放、共享、自由的特性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展示自我、融入社会的需求。

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和电视、电台等视听媒体, 遵循严格的“作者—编著—审查—出版”的内容生产流程, 来确保媒体生产内容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安全性;媒体的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界限森严。但对自媒体而言, 内容良莠不齐, 形式无固定章法, 没有传统的媒体把关人, 编辑、审查等角色由自媒体写手一个人完成。在这种高度开放、强调自律的媒体传播模式下, 大学生可以把自己所见所思所得上载到自媒体平台上, 还可以通过转载、粘贴和链接等方式传播他人的所见所思所得。大学生稍有不慎, 极易侵害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或构成著作权侵权。因此,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侵权风险识别, 是关乎大学生顺利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大学生自媒体侵权案例

大学生利用自媒体刊发、转载信息, 于两个方面得认真考量:其一, 刊发信息的内容是否合乎公序良俗, 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刊发的原创信息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 属于智力创作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其二, 转发作品的方式是否违背作者意愿, 侵害作者著作权。

(一) 侵害名誉权。2011年12月, 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晓辉 (化名) 不满所在村的村干部将自家房屋周边的花草树木铲除, 将该村6名村干部实施铲除过程中的照片发到新浪微博, 并配以设计的对白和评论表达抗议。相关微博被涉事的村干部看到后, 觉得十分冤枉, 称微博上的话根本不是自己说的, 并指晓辉在微博上有使用侮辱性的言辞。其中, 两名村干部通过东莞市公证处对涉案的新浪微博账号内容进行公证, 显示该微博在2011年12月份发了几组照片和一系列微博, 其中含有侮辱性字眼。随后, 6名村干部以晓辉涉嫌名誉侵权为由, 起诉到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2012年3月,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宣判。法院认定, 晓辉构成名誉侵权, 由于晓辉在诉讼过程中未满18周岁, 法院判决其向六名村干部书面赔礼道歉, 而由晓辉父母向村干部赔偿696元。696元为村干部打官司的公证费。据了解, 此为东莞首宗微博名誉侵权案件, 双方均未表示是否上诉。

我国将公民的言论自由以宪法规定。但是, 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权利主体在享有法律赋予的自由权时, 不得滥用权利。言论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限制。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 直接指向具体的他人时, 只有尊重客观事实,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客观评论, 才会得到法律保护。而脱离事实的散漫分析, 或故意扭曲事实的歪曲评论, 并据此利用自媒体空间进行传播, 此种行为已经把个人自由的触角伸向了他人名誉等人格法益领域, 突破了名誉权等人格权为自由设置的边界, 而越界的自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二) 侵害著作权。上海一在校大学女生萍萍发现, 中国知网上的学术论文价格较为低廉, 每页仅0.28元, 如果能先获得论文的所有权, 再高价卖出便可赚取差价。为此, 萍萍先将自己中意的论文题录摘要公布在自己的网站上, 当有网友看中相关论文时, 萍萍便立即购买该论文的使用权, 再以每篇150元至250元不等的价格卖给他人。萍萍未经允许转载中国知网的论文摘要, 被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告上法庭。2006年10月, 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对此案审理后认为, 萍萍将原告的汇编作品题录摘要复制后, 编入自己的数据库中, 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供人免费检索、阅看, 这就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判令该大学生侵权, 赔偿人民币近10万元。

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是一种独创性的智力成果, 而这种智力成果的独创性, 指的是表达形式的独创性, 而不是思想的独创性, 更不是传播媒介的新颖性。一部作品, 只要不改变它的表达形式, 无论使用纸质、口头的传播形式, 还是电子、音像的传播形式, 都不会改变原权利人享有的著作权。仅仅是传播形式的改变, 也不会产生新著作权。因此, 不管利用何种传播技术手段,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只要没有改变思想的表达形式, 径行传播他人作品, 就是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

以上两个案例主要涉及大学生个人网页、微博等自媒体形式的侵权纠纷, 并且法院已作出相应判决。总体而言, 网络空间并不是法外之地, 同样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调整。随着自媒体形式的不断翻新, 有关大学生自媒体侵权的纠纷不时在网上公开, 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 大学生能对自己的自媒体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自媒体侵权行为相关法律规定

明晰大学生自媒体的侵权行为相关法律规定, 有利于大学生清晰地对自己的自媒体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 与名誉、隐私等人格权相关的法律规定。人格权就是民事主体对其生命、健康、姓名 (或名称) 、肖像、名誉、隐私、信用等各种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原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第140条详细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 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 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造成一定影响的, 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 给法人造成损害的, 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民法通则第120条详细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 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1998年8月31日法释[1998]26号) 中明确规定: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 当事人以转载者侵害其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传统的公共场所的定义, 是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的场所, 是指实体的空间。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同样给人们提供了与实体空间一样的条件, 人们在网上也能工作、学习、交流、娱乐, 而且更加便利, 网络空间是实体空间延续和拓展, 因此应该将网络空间归于公共场所。那么, 传播于网络空间的言论同样受到现行法律的规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9月5日, 法释〔2013〕21号) 第一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情节恶劣的, 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 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 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 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 又诽谤他人的; (四)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该法条以列举的形式明确了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道德、法律底线。鉴于网络的公开性, 易传播性, 诽谤罪的量刑入罪标准很容易达到:侵权信息被点击、浏览5, 000次以上或被转发500次以上, 因此, 大学生应该慎重上传信息, 特别是恶意信息。

(二) 与著作权相关的法律规定。侵害著作权是指加害人针对著作权人就依法受到保护的作品在保护期限内所享有的人身权或财产权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自媒体行为侵害著作权侵害的对象是依法受保护且未超过保护期的作品。以下四种情况一般不会构成著作权侵权。

自媒体传播公有领域的作品不会构成侵权。公有领域作品包括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三大块: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信息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公有领域作品还包括作者死亡超过50年, 超过著作权法保护期限而进于公有领域的作品。公有领域作品可以任意传播, 只要注意保护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即可。

自媒体传播行为在“合理使用”范围内的不会构成侵权。《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情形, 将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 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归于“合理使用”范畴, 但是如果作者做出“不许刊登、播放”的禁止性声明, 这两种情形就不属于合理使用, 而自媒体的擅自刊登、播放就会导致侵权。

自媒体传播默示许可或授权许可的作品不会构成侵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默示许可是指在一定的情形下, 权利人虽未明示许可在网络空间传播作品, 但是从权利人的行为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推定其对该使用不表示反对, 从而认定经由许可而利用作品的许可样态。在使用者利用作品的任意时段, 权利人都可以主动提出付酬请求, 使用人必须按照适当标准支付。如果传播的作品带有禁止性声明, 如“未经许可, 禁止转发”, 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经过权利人许可的转载行为, 就会侵权。

自媒体传播的是他人的网页链接, 一般不会构成侵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4条的规定, 在一般情况下, 链接服务是不需要经过权利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 权利人特别声明的除外。当权利人发现自己的作品被链接而不同意该链接执行时, 链接者应当及时断开链接, 否则将被视为侵权。当利用超链接进行网络导航时, 设置链接应该设置成外链 (普通链接、直接链接) 或者主页链接, 不要设置成内链 (隐含链接、埋置链接) 或者深层链接。做外链或主页链接时, 链接标志最好是被链文件的网址, 一来这种链接一目了然, 二是网址属于功能性因素, 不受著作权保护。

四、提高大学生自媒体侵权风险识别能力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网络道德、法律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自媒体风险识别能力的首选途径。网络道德、法律意识是公民道德、法律意识在网络行为中的体现。大学生涉世不深,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 对社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网络道德、法律知识明显不足。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法律意识从三个方面着手:优化网络环境, 开展课堂教育, 参与优秀网络文化的传播。

(一)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 净化网络空间, 优化网络环境。在技术层面上,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控制网络出入口信道, 开发专门软件过滤网关;发展防火墙技术, 阻拦有害信息的流动;开发运用信息加密技术, 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利用;采用身份认证技术, 加强对信息访问的控制管理;同时, 加强网络监控技术, 用于随时记录每一个侵权行为的产生, 以方便对网络侵权行为的监督登录者使用的记录、行为的监督和控制等等。

(二) 以过硬的课堂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 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综合素质要重视课堂学习。目前各大高校都有思想政治课教育, 有一批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应立足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 着眼培养大学生在理论上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具备鉴别美丑善恶的基本认识能力, 在实践中具备深厚的理论分析功底。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 应组织大学生认真学习网络造谣诽谤、网络著作侵权等关联问题的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 规范网络行为, 重视大学生网络使用纪律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这样, 大学生对某些网络现象能准确地作出价值判断, 当其面对复杂的不良信息源时, 具备筛选合法有用信息和阻抗不良信息的能力。

(三) 以优秀的网络文化, 引领网络风尚。网络文明, 人人有责。大学院校应引导大学生做网络文明传播的参与者。实践过程中,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法律知识不仅内化于心, 还能外显于行。学校充分运用网络先进手段, 结合学生各自的学习体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措施有:学校相关部门加大开发德育网站的力度,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精心制作网络专题;创新教育方式, 以网站为平台, 开展学生的网络道德、法律素质教育;营造适合大学生成长的积极和健康的网络环境。组织学生撰写网络评论参与网上活动, 就时下社会热点问题、百姓关心的话题撰写以弘扬正气为主题的评论文章, 传递社会正能量。

摘要:大学生使用自媒体侵权风险识别是关乎大学生顺利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明晰大学生自媒体的侵权行为, 有利于大学生清晰地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大学生健全的网络道德、法律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自媒体侵权风险识别能力的首选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自媒体,侵权

参考文献

[1]自媒体_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fr=Aladdin, 2014.9.18.

[2]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全文) ——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EB/OL].http://cn.chinagate.cn/reports/2014-07/23/content_33031944.htm, 2014.7.23.

[3]东莞:出现首宗微博名誉侵权案大学生被告.前沿东莞[EB/OL].http://qydg.southcn.com/dgxw/201204/t20120413_262940.htm, 2012.4.13.

[4]学术期刊状告一大学生网络转载论文被判侵权[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000/2/2006/10/li4782364419910160029154-0.htm, 2006.10.19.

[5]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1.

[6]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240.

[7]梅术文.信息网络传播权默示许可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法学, 2006.6.

[8]郭晓伟.大学生网络侵权的原因透视和预防策略[J].科教导刊, 2012.12.

篇4:汽车仪表的识别使用

关键词:汽车仪表、识别、使用方法

前言:汽车仪表是驾驶员与汽车交流信息的平台。不同型号的汽车仪表的类型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驾驶员掌握一定的仪表识别与使用的基础知识。一般汽车的常规仪表有里程表、转速表、充电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和燃油表等。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成,再结合以正确的使用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汽车仪表得到汽车各项数据的运行状态。本文拟讨论汽车仪表的识别与使用。

1.汽车上常见的仪表

1.1.里程表汽车仪表中最显眼的是车速里程表。它又两部分构成,一个是车速表,一个是里程表。通常,传统的里程表是机械式的。车速里程表比较典型的内部构造是连接一根软轴,软轴的另一端连接到变速器的一个齿轮上,软轴里面有钢丝缆线,齿轮会带动钢丝缆线旋转。而钢丝缆线会带着表罩圈内的磁铁旋转,罩圈与指针联接并通过游丝将指针置于零位,磁铁的旋转致使指针的平衡被打破,指针因此被带动转动。这种仪表多用于小型汽车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子车速表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仪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速度传感器获得信号,通过脉冲频率使指针转动或者显示数字。

1.2.转速表 转速表即表示发动机每分钟转动多少千转。驾驶员可以通过转速表了解发动机的运行情况。配合变换档位和油门的大小,可以使发动机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减少油量的损耗。转速表的运行原理是接受火线圈的电流中产生脉冲的信号,且转速表一般设置在仪表板内,与车速里程表对称地放置在一起。转速表是按照磁性原理工作的,它接收点火线圈中初级电流中断时产生的脉冲信号,切该信号可转换为转速值。此外,还存在一种转速表是通过发电机发出脉冲信号传达到转速表电路,经过转速表解释显示为转速值。但是,这种仪表可能会因为发电机皮带打滑而造成数值不够准确。

1.3.充电表 充电表是显示发电机和蓄电池之间的蓄电与发电状态。此仪表分为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部中间位置有一块永久磁铁,有线圈缠绕在支点上,当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磁场,指针因为磁场的作用左右摆动。当蓄电池充电时,显示为正极,蓄电池放电时,显示为则显示为负极。由于电流表接线柱承受电流比较大,不太安全,所以现在的汽车多数使用充电指示灯或者电压表。充电指示灯的接地端是由调节器控制的,当发动机未运转时,充电灯接地线路接通,充电灯发亮;当发动机运转时,充电灯接地线路断开,充电灯熄灭;如果充电灯仍然亮时,说明充电系统有故障。

1.4.机油压力表 机油压力表是显示机油压力的仪表,单位是kPa。动机冷却系统都用专门的冷却液,因此也称为冷却液。

1.5.水温表 水温表是用来表示发动机汽缸盖水套内冷却液的工作温度。并且配有水温报警灯,报警灯的功能是到水温接近沸腾点时,引起驾驶员的注意。

1.6.燃油表 燃油表是显示油箱内油量的仪表,驾驶员可以通过燃油变直观的看到邮箱内油量的多少。燃油表的单位是工。当指针指向“E”表示无油;指针指向“F”表示油满;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方式,即单0、1/2、1/1分别表示无油、半箱油和油满。燃油表内有两个线圈,分别在“F’’与“E”一侧,是由浮子高度控制的可变电阻,即传感器。阴值的变换决定了两个线圈磁力的强弱,进而控制指的偏转方向。

2.汽车仪表的正确使用

2.1.经常擦拭各仪表的表面。这样做,一方面是可以便于驾驶员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表盘的数值。另一方面的理由是仪表的保养以免有灰尘和油污进入仪表内部。

2.2.要随时注意仪表的各项数值的变化动态以便随时掌握汽车的运行状态,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各项指标异常的原因。这样能够及时处理汽车存在的故障,是行车安全的一个保障。

2.3.如果是电压值不同的仪表,除电流表外一律不得相互代用,避免损坏仪表。

2.4.电磁式仪表与电热式仪表的传感器的性能不同。电磁式的可变电阻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油面的升高而升高,而电热式传感器则恰恰相反,随油面的升高而减小。电磁式水温表的电阻,在水温100℃时电阻值较高,只有温度继续上升电阻值才会减小。而电热式水温表的电阻,在水温50℃时,电阻值为220欧多,水温1℃时,温度电阻值为20欧。因此二者必须配合使用,缺一不可,绝对不能单独使用。

2.5.在安装机油压力传感器的时候,应该让“个”记号向上,如果不这样安装会导致机油压力表的的准确性降低。

2.6.要保证水温表传感器良好接地,传感器的导线千万不能搭铁、短路。否则会损坏水温表。

2.7.要保证燃油箱内浮子的移动灵活;油箱及燃油表传感器接地牢固。若搭铁不良,指针会一直指向“0’’端。

2.8.电磁式燃油表的上接线柱接点火的开关,下接线柱接传感器。否则,燃油表指针会始终指向“0”端。

2.9.发动机启动时,驾驶员必须要观察仪表的动态,如果发现各项数值异常,一定要及时处理,找到故障原因,进行维修。

2.10.定期检查电气仪表。如果没有检查仪器。可以与标准的仪表进行对比检查:机油压力表的指示值误差,油压为0.2兆帕时,误差应该控制在正负百分之十;油压为0.5兆帕时,误差应该控制在正负百分之二十;电流表的误差值应该控制在正负百分之二十之内。

2.11.电流表的螺丝母、螺丝栓以及垫圈应该在安装之前打磨干净,并且在螺丝上涂抹适量的机油,这样既方便安装又可以预防螺母等零件的保养。

结语:

汽车的仪表主要包括里程表、转速表、机油压力表等。其作用是监视和指示汽车各项的运行指标,为汽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我们应该根据对仪表基础知识的掌握,正确的识别和使用仪表。在仪表的安装中要注意细节,避免发生安装错误,造成启程运行故障。在汽车仪表的日常使用中也要注意保养,要维持仪表外部的清洁。通过对仪表使用知识和技巧的掌握。这样才能保证仪表正常精准的运行,为驾驶员提供可靠地参考数据。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岳国义,李宝树,赵书涛.智能型指针式仪表识别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报,2003(S2):430-431报·

篇5:识别证使用规章制度

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经医务科、护理部和急诊科共同研究,特制定我院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如下:

1.对新生儿的身份确认,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手术新生儿身份确认,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新生儿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医院统一印制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新生儿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不得空项;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于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或麻醉复苏室护士共同对患者身份分别再次确认。新生儿患者术后回到病房由病房护士与护送患者人员进行严格床旁交接,双核对确认。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患者身份确认,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对成人患者使用医院统一印制蓝色 “腕带”标识,小儿统一用粉色“腕带”标识。由所在科室护士写明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不得空项。

4.在使用“腕带”时,必须进行双核对。

5.新生儿急诊科与病房、与ICU、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单,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在转运新生儿患者时,须查对姓名、住院号和腕带标识,由专人护送,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单,床旁交接。

篇6:关于发放使用党费证的通知

关于使用党费证的通知

各直属党委、总支、支部,党群各部室: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的通知》(中组发„2008‟3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公司党费收缴、管理工作,从即日开始,各级党组织统一使用新版“中国共产党员党费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本证系中共党员交纳党费的凭证,由党费交纳人持有。持证人应当按照党章规定,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党员在交纳党费时必须持此证,收款人做好登记工作并签名。

2.各基层党支部填写好党费证党员信息并加盖支部印章。党员组织关系发生调动时,须持党费证办理接转手续。

3.党员应妥善保管好本人的党费证,如遇遗失,应及时向党组织声明并补办。

4.各直属党组织对新调入的党员和新发展的党员要及时放党费证。

5.党费证的使用情况将纳入党群工作目标化管理考核中,请各级党组织认真落,规范使用。

请各单位及时到公司党工部801室领取党费证,务必于8月底前将新党费证发放到每名党员手中。

二○一二年八月九日

主题词:发放

使用

党费证 神华准能公司办公室

2012年8月9日印发

共印1份

篇7:党员证的使用和年审工作总结

XX区安监局党支部按照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关于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制度的意见和XX区委组织部关于《党员证》使用和年审的有关规定,以及区直机关工委的安排,认真做好2010年度《党员证》的管理工作。局党支部于2011年1月10日结合党支部总结和党代表、党组织委员和书记的测评,对本单位15个党员的《党员证》使用记载情况进行认真审查核实。经年审,均符合上级有关规定。现将区安监局党支部《党员证》的使用和年审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开展学习教育

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关于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制度的意见和XX区委组织部关于《党员证》使用和年审的有关规定颁发后,我局先后两次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这些规定,使大家明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员证》的意义和有关规定,增强党员使用《党员证》的自觉性,熟悉《党员证》的使用和管理。

二、严格《党员证》使用

我们在组织党员搞好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要求党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党员证》只限本人证明党员身份和本人使用;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党员学习、缴纳党费、党内表彰、民主评议及各种党内活动,都要出示《党员证》,并进行登记。特别是离退休党员使用《党员证》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后,充分感到党组织的温暖和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荣誉感。

三、加强《党员证》管理

我局党支部在区机关工委统一颁发《党员证》后,即在党支部进行初始注册登记;对于接转组织关系的3名党员,进行了组织关系变更注册登记;对党员在2010年度参加党内活动、民主评议、缴纳党费等都进行认真登记。并且在局党支部年底总结和党代表、党组织委员和书记的测评时,对每个党员《党员证》的使用记载情况进行审查核实。经审查,我支部所有党员在《党员证》的使用、管理方面,没有违规的现象。

上一篇:墙地砖施工工艺标准下一篇:六届中华爱国工程高级论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