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2024-05-06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精选15篇)

篇1: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一、凡本地0—7岁儿童必须一人一卡一证。外来、外迁的儿童要及时索补卡、转卡,超龄儿童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行剔卡,剔除的卡片要保存备查。

二、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要以乡(镇)卫生院集中专柜保管,7岁后的卡片必须保存15年以上,接种期间下发至各接种门诊(点),接种时及时的由接种人员填卡、填证,做到卡、证填写一致,不得弄虚作假。

三、接种结束后,由接种人员将接种卡交回乡(镇)卫生院防疫医生保管,防疫医生负责统计、上报工作。

四、接种卡每年以乡(镇)为一本,以村为序组装,同时按出生为序,同年出生儿童按出生先后排列。

五、每年1月份对卡片进行一次整理核对,该转的转,该剔的剔,并将整理情况逐级上报,统计本乡(镇)0—7岁儿童分村、分龄统计表。

篇2: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1、按国家规定为每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卡、证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2、儿童出生后1月,监护人应为其办理预防接种卡、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遗失者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3、7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的,应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4、儿童迁移时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转迁入地接种单位;儿童迁入时向儿童家长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长期外出儿童,在卡上注明外出时间。儿童死亡后及时注销接种卡,并注明死亡原因。

5、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城区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6、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内容填写准确、齐全。

8、接种单位每半年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的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篇3: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关键词:预防接种,查验,补种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1],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根据卫生部及教育部有关要求[2],本县从2006年开始进行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机构开展率及验证率逐年上升,达到95%以上,但是补种率仅为40%。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本县也加大了督导工作力度,但收到效果不是很理想。本县2011年改进了工作方法,并加强了督导的工作力度,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全县2010及2011年入托、入学(转学)儿童为预防接种查验对象。

1.2 方法

开学前15天家长带接种证及儿童到接种单位办理健康卡,接种单位负责接种证查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结果判断:<12个月龄儿童节接种1剂BCG、3剂HepB、3剂OPV、3剂DPT、1剂MV, 1.5~2岁接种1剂DPT、1剂MV, 4岁接种OPV, 6岁接种1剂DT。达到年龄且按程序完成相应剂次的儿童判断为合格接种,否则为不合格接种。接种记录以预防接种证为准,无预防接种证/卡,按未接种处理。补种疫苗时,按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儿童补种原则进行[3],对入托入学儿童原则上不予补种BCG。接种证查验证工作程序如下。

1.2.1 接种单位提前通知

接种单位提前通知儿童家长在满3岁时提前办健康卡,将来补种疫苗及时补种。已经上幼儿园大班学年准备结束前时,下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在上学报名前必须到接种单位进行查验办健康卡,入学注册时交给学校。

1.2.2 学校开学前通知

开学前15天学校负责通知学生到接种单位办理健康卡。

1.2.3 学校负责收集健康卡及督促补种

学校在开学注册时,检查健康卡,并按健康卡内容,按班填写到查验登记表中,督促没有完成接种的儿童续继到接种单位完成补种,已经完成接种并盖有接种单位公章的健康卡收下来归档和统计,9月30日完成漏种表统计报告给当地的接种单位。次年1月学期结束前,收回统计补种表上交给当地接种单位。

1.2.4 接种单位做好查验证工作培训和指导

按国家要求做好查验及漏种疫苗的补种预约工作[4,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全县漏种情况统计表做好疫苗的采购计划,严格做好接种证查验程序,漏种儿童的健康卡必须补种完成后,接种单位才能给予盖章(除非有特殊接种禁证)。

1.2.5 督导检查

将验证及补种工作列入免疫规划综合评估及学校传染病管理检查指标范围,每年开展不定期督导和定期年终检查评分[6,7],对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苗接种情况

本县新生(包括转学)人数2010、2011年分别为8357、8421人,查验人数分别为8232、8421人,查验率分别为98.50%、100%。两年度各种疫苗的接种率都达到90%以上。较低的有4岁脊灰疫苗、2岁乙脑加强、6岁的AC流脑及百破二联疫苗等,其他疫苗的接种率都达到95%以上。见表1。

2.2 漏证补证情况

全县2010、2011年开展接种证查验机构数分别为240、227个,持证率分别为达到96.97%、99.81%,漏证率分别为3.03%、0.19%,补证率分别为50.59%、92.45%。2011年补证率明显高于2010年,见表2。2.3疫苗的漏种和补种情况全县调查16 653人,漏种3930人,漏种率为23.60%。2010年和2011年漏种率分别23.15%、24.04%,补种率为43.44%、91.55%。漏种的疫苗多为6岁的AC流脑及百破二联疫苗、4岁脊灰2岁乙脑加强针,漏种主要原因为小孩逐渐长大,需要接种疫苗减少,家长容易忘记了;个别小孩随父母外出。使用健康卡前后,2011年疫苗补种率、补全率都显著高于2010年补种情况。见表3。

注:括号内为查验率或接种率

3 讨论

3.1 查验证工作目的

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对漏种儿童及时给予补种,将会进一步提高儿童的整体免疫水平,预防相关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爆发与行[8]。许多地方都按国家要求开学接种查验工作,发现漏种儿童发放补种通知,但是部分家长没有按学校要求到接种单位补种[9],学校也没有督促家长,所以查验率很高,但是补证和补种率很低,这是目前许多地方验证工作的通病,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验证工作更难于落实到位。如果预防接种证查验后不开展补种,免疫空白仍然存在,将达不到查验的真正目的[10]。所以如何提高查验后的补种率是做好查验证工作的关键所在。

3.2 使用健康卡的优点

(1)依从性更强,补种补证率较高。验证工作由接种单位负责,验证和补种工作直由接种单位开展,技术上比较准确,威信更高,家长依从性更强。(2)由接种单位查验并出俱健康卡,查验准确性更高。(3)减轻学校工作负担,使学校更容易接受验证工作。

3.3 查验证工作的困难

篇4: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9-01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山东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心接种门诊于2012年9月份对市直3处初中、5所小学、20所幼儿园新入学新生进行接证查验,现将查验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市直幼兒、学校所有刚入学新生,包括本地学生或外省市借读生。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需出示儿童《预防接种证》。

1.2 查对幼儿、学生各疫苗免疫剂次和国家规定在16岁内应完成接种的疫苗共9种(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其中卡介苗接种1针,乙肝疫苗3针,脊髓灰质炎疫苗4次,百白破4针,精白破1针,麻疹疫苗3针,乙脑疫苗2针(减毒疫苗),流脑4针,甲肝疫苗2针。判断幼儿、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查验结果登记在《山东省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登记表》并将个人接种信息录入电子健康档案。

1.3 对无《预防接种证》和未完成国家规划疫苗接种的幼儿、学生,将其接种信息登记在《山东省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补种情况登记表》。并以书面“补证/补种”通知告知家长,到辖区预防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门诊)进行补证、补种。

1.4 幼儿、学生完成补种和补证后,将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证交回学校进行复验,按针次对照表判断是否补种完毕,未完成接种学校告知下次接种时间。

2 结 果

2.1 本次查验接种证工作,重点对城区托幼机构及小学、初中新生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持证率为99.9%。应查验儿童5500人,实查验儿童5500人;持接种证人数5492人,应补证人数8人,漏种儿童人数207人,应补种人次数207人,实际补种人次数192人。确保了每名无证或漏种儿童达到有效的免疫,杜绝疫苗相应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达到了预期目的。

篇5:预防接种证制度

做好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是确保全体新生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加强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保护幼儿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入学凭预防接种证办理入学手续,并按规定严格检查预防接种情况,由幼儿园医务室保存。无证无卡的要及时补办,漏苗的要及时补种。

二、对于需要进行疫苗补种的儿童,督促家长携同儿童,带上《预防接种证》到卫生防疫站按要求进行疫苗补种。同时,要做好补种登记和统计工作。

三、按国家免疫程序判断是否接种合格,有证的以证记录为主,无证的以卡为准。无卡、无证或免疫史不详者按免疫空白处理。补种的疫苗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一类疫苗为主。

四、要建立幼儿入托健康档案,将接种证存档。等幼儿离园时归还给家长。

篇6:广顺中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执行托幼机构、小学和初级中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本方案适用于就读我校的新生入校适用本方案。

二、学生入学所查验的接种证中必须接种疫苗范围包括:百白破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七种,其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其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证管理按省卫生厅的规定执行。对甲肝、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常见传染病的接种工作,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三、对新转入的幼儿、学生开展查验工作。

四、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

1、学生在办理入学手续时,其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出示《接种证》。

2、查对学生各疫苗免疫剂次和我市的标准免疫程序,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并将有关信息放入学籍档案或健康档案,《接种证》还交家长保存。

3、对无《接种证》和漏种的学生,将其接种信息进行登记,并告知家长到当地承担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机构办理《接种证》或到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补种。补种要严格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

4、学生完成补种和补证后,学校可做说明。

5、在每年开学之际,当地承担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指派业务人员进驻我校,协助开展《接种证》检验工作,并掌握相关接种信息。

五、我校应将凭《接种证》入学工作纳入常规业务工作范围,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督促检查。在新生招收通知或报名须知上应告知凭《接种证》入学的具体要求和有关事项。

六、我校和部门应加强对凭《接种证》入学工作的督导与质量控制,对因落实查验《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学校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七、我校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对凭《接种证》入学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校查验《接种证》的有关培训工作

广顺中学

篇7:预防接种证、卡及资料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二、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学手续的制度。

三、7岁及7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基层接种点负责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四、儿童出生后,应在1个月内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五、预防接种证、卡要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内容填写要准确、齐全,日期栏填写要以公历为准。

六、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由本院保管。

七、儿童迁移时,将预防接种卡或接种证明交给儿童家长,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的儿童要主动向儿童家长索取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证明要及时补建。

篇8: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1 国内外查验接种证工作实施情况

1.1 国外查验接种证情况

查验接种证制度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流行的成功经验。美国对此专门立法,要求儿童在入学时必须查验接种证,并对漏种儿童补种,否则不能入学[1]。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突尼斯等国家以学校作为预防接种平台,查验接种证项目也已经执行了数十年。

1.2 中国查验接种证情况

中国查验接种证工作要求最早见于1984年原卫生部、教育部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试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的通知》。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同样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学入托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补种。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再次强调中国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2005年国务院《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提出,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对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补种。2005年原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对查验接种证工作的方法和执行单位做出了明确规定。

2 查验接种证工作方法和成效

2.1 原有工作方法及不足

2005年《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大部分省份按照通知要求开展查验接种证工作。具体流程为:在入托、入学前,疾病预防控机构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出查验接种证工作要求。儿童在入托、入学时,家长或监护人出示接种证原件,由学校和托幼机构负责核对,漏种儿童由学校和托幼机构通知到接种单位补种,之后学生将补种信息反馈给学校和托幼机构,补充完善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信息[2]。虽然《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规定由学校和托幼机构负责查验预防接种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首先,疾控机构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人员进行培训时,往往得不到教育部门的配合,学校和托幼机构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好。其次,学校老师或校医缺少专业的预防接种知识。儿童接种的疫苗种类繁多,对是否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预防接种难以准确判断,达不到查验预防接种证的真正目的[3]。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在判断儿童是否完成疫苗接种以及漏种疫苗种类的时候,远不如预防接种单位的接种人员得心应手。

2.2改进后工作方法及优点

2008年前后,广东、安徽、江西和河南等多地改进了查验接种证方法,由预防接种单位的接种人员进行查验。具体流程为:家长或监护人在儿童入学入托前携带接种证原件到附近的预防接种单位核对接种信息,接种人员查看接种证原件或通过信息系统核对后,对完成疫苗接种者出具证明,对漏种者进行补种。学校和托幼机构仅需查看接种单位出具的证明,同时登记漏种信息,督促需补种者进行补种。广东省2007年修订实施方案,要求接种单位查验接种证后开具“查验证明”,学生凭“查验证明”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托幼机构和学校保留“查验证明”备查[4]。安徽省2010年方案中要求学校和托幼机构新生必须凭接种证及接种门诊出具的“查验报告单”报到[5]。江西省2011年方案中规定接种单位根据儿童预防接种证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内的接种信息进行查验[6]。河南省焦作市从2012年开始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入园、入学接种证明”模块进行查验,开具“入园、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新生凭接种证原件和“查验证明”办理报名手续[7]。

工作方法改进后,一方面学校和托幼机构不用再核对繁多的接种信息,便于增加其对查验接种证工作的配合程度;另一方面儿童和家长不再等到报名或开学时集中查验,提前到接种单位查验,漏种儿童有更多时间完成补种。安徽省合肥市向所有幼儿园毕业班学生家长发放“致学龄前儿童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提前带孩子到接种单位进行接种证查验并盖章,给漏种儿童提供3~4个月疫苗补种时间,提高小学儿童持证率和接种率[8]。江西省宜春市的研究表明,改进后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各项指标均大幅度提高[9]。河南省2015年6月对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预防接种开展信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有17个省辖市和直管县实施流程为改进后流程[10]。

2.3 查验接种证工作成效

文献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中国小学和幼儿园持证率明显提高,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也大幅提高。安徽省合肥市2010年幼儿园持证率为98.9%,小学持证率为97.1%,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1.4%和26.3%,免疫规划疫苗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纳入疫苗的接种率都有较大提高[2]。2006-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入托、入学儿童持证率和补证率逐年提高[1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入托入学儿童的全程接种率和补种率均有提高[12]。多地研究结果显示,除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外,入托、入学儿童其他应种疫苗的接种率均高于95%[13]。贵州省的研究表明,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直接影响查验接种证工作的开展和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14]。查验接种证作为提高疫苗接种率,控制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5]。

3 建议

3.1 进一步发挥接种门诊作用

3岁入托儿童需完成国家规定的疫苗19剂次,6岁入学儿童需完成22剂次,并且接种年龄和间隔均要符合要求[16]。如此种类繁多的信息,由预防接种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核对会更加准确和便利。在新方案的制订中,应将预防接种门诊作为核实预防接种信息的第一个场所,由接种人员根据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的预防接种证原件进行核对,并出具相应证明。如有漏种,则直接补种或者通过预约接种,尽快完成补种工作。

3.2 提高查验接种证效率

查验接种证工作应尽量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查验效率。家长或监护人到接种单位查验,接种人员核对接种信息后开具相对简单容易掌握的“查验证明”,学校和托幼机构只需收集“查验证明”并登记漏种信息,督促补种即可。另外,利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便利性,从预防接种信息化客户端进行查验,核对接种证原件,即可确保查验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也便于流动儿童入托入学前接种证的查验[17]。

3.3 严格执行查验接种证政策

查验接种证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完成,对于为数众多的私立学校,还需要卫生监督部门的参与[18]。建议新的方案能够通过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下发,重新划分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职责,教育部门负责查验接种证的组织、查验、汇报,卫生部门负责具体的数据审核,两部门在入学后定期开展联合培训和联合督导,并将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纳入部门的年度考核,严格执行政策,推动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3.4 做好流动儿童查验接种证工作

篇9:第二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根据卫生局和教育局文件精神和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对学生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为了做好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工作,促进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防止相关传染病在学校爆发与流行,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有关事项认真贯彻落实。

一、依法开展查验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要求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包括民办小学和民办幼儿园)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接种的儿童,应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因此,开学时,要依法开展学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将接种证复印件归入学生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预防接种的认识。要上好公共卫生教育课,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宣传、动员、组织和实施工作。

四、建立制度,强化区域管理。要建立健全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制度,按照学校所在行政区域,接受本辖区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定期报告本单位儿童实施预防接种工作情况。

篇10: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学校学生凭证入学和预防接种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规范:

1、把凭证入学和学校预防接种工作纳入计划。

2、每年新生开学之际,按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对入学新生进行凭证入学和各类疫苗接种情况的自查工作,填写《上海市凭证工作自查汇总表》,根据要求在九月底前完成汇总表的上报工作。

学校凭证入学率需达到98%以上。

3、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程序进行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学校对照免疫程序(具体见上海市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发现未依照规定接种的儿童,填写《上海市凭证工作需补种儿童一览表》,一式两份,一份留底,一份报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督促其监护人在九月底前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补种。

4、由于各种原因预防接种卡(或预防接种证)遗失的,家长可凭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卡)到原接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学校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办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卡)。

5、由于各种原因预防接种卡、接种证皆遗失:

(1)若儿童一直居住上海且为常住户籍,到原承担接种的居住地或学校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办接种卡和接种证(卡和证的接种内容和接种针次根据家长口述记录,并有家长签字认可);

(2)若儿童为外来户籍或0—7岁未居住上海市者,到现居住地或学校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接种相关疫苗,并补办预防接种卡和接种证。

补接种时间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安排。

6、根据上海市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初中三年级学生应在每年九月份加强接种精制白破疫苗,在九月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发放精制白破疫苗接种告知单,并及时收回家长签字的回执;(2)学校提供符合临时接种要求的地点并配合做好消毒等准备工作;(3)做好接种的组织工作,班主任必须亲临现场,保障接种秩序;(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将医疗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5)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30分钟,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及时处理并报告;

(6)严格按照免疫预防操作规程进行接种,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发展。一旦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或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时,应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城镇必须在6小时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

(7)学校把接种记录登记在接种白卡上,并检查核对应种学生的接种情况,对因故未及时完成接种的学生,督促及时补种。

各学校和医院统一协调安排接种时间,合理安排人员和工作,共同做好学校学生凭证入学和预防接种工作。

篇11: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

一、应有专门保健医生负责乙肝、卡介苗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按实际需要定期领取《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及乙肝疫苗、卡介苗;并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

二、接生单位要在产房出生登记本上登记出生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具体情况。特殊接种禁忌要注明。

三、规范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登记册》,并指导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到其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各项预防接种相关资料。

篇12:办理预防接种证程序

1.先去社区开证明,开证明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

2.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局医院)办理接种证,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夫妻双方身份证、出生医院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单子。

3、注意事项(1)周二、四、五办理预防接种证。

(2)周一、三打针。

(3)周二下午给42天的孩子体检。

办理预防接种证程序

1.先去社区开证明,开证明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

2.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局医院)办理接种证,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夫妻双方身份证、出生医院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单子。

3、注意事项(1)周二、四、五办理预防接种证。

(2)周一、三打针。

(3)周二下午给42天的孩子体检。

办理预防接种证程序 1.先去社区开证明,开证明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

2.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局医院)办理接种证,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夫妻双方身份证、出生医院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单子。

3、注意事项

(1)周二、四、五办理预防接种证。

(2)周一、三打针。(3)周二下午给42天的孩子体检。

办理预防接种证程序 1.先去社区开证明,开证明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

2.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局医院)办理接种证,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夫妻双方身份证、出生医院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单子。

3、注意事项

(1)周二、四、五办理预防接种证。

(2)周一、三打针。(3)周二下午给42天的孩子体检。

办理预防接种证程序 1.先去社区开证明,开证明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

2.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局医院)办理接种证,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夫妻双方身份证、出生医院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单子。

3、注意事项

(1)周二、四、五办理预防接种证。

(2)周一、三打针。(3)周二下午给42天的孩子体检。

办理预防接种证程序 1.先去社区开证明,开证明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

2.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局医院)办理接种证,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夫妻双方身份证、出生医院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单子。

3、注意事项

(1)周二、四、五办理预防接种证。

(2)周一、三打针。(3)周二下午给42天的孩子体检。

办理预防接种证程序 1.先去社区开证明,开证明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

2.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局医院)办理接种证,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夫妻双方身份证、出生医院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单子。

3、注意事项

(1)周二、四、五办理预防接种证。

(2)周一、三打针。(3)周二下午给42天的孩子体检。

办理预防接种证程序 1.先去社区开证明,开证明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

2.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局医院)办理接种证,所需证件如下:准生证、出生证、夫妻双方身份证、出生医院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单子。

3、注意事项

(1)周二、四、五办理预防接种证。

篇13:预防接种证工作计划

一、认真向单位领导汇报,取得领导重视,合理安排接种人员和补证补种时间,并会同当地有关学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认真做好春季和秋季中学生接种证查验工作。

二、主动与小学、幼儿园等联系,协调与学校查验接种证有关工作,掌握本校内中学生摸底资料。对学校校医(保健老师)和班主任进行培训,指导如何填写幼儿免疫状况登记表,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并与学校约定补证补种时间。

三、对初中学生进行巡回督导,指导、协助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并掌握相关接种信息。

四、合理安排时间对需要补种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前安排好接种人员、接种器械、接种场地、接种资料表册的准备、疫苗的领取等。

五、补证补种前认真进行卡证核对,以杜绝重复接种等差错发生;仔细询问学生的健康状况,告知有关事项,进行预检并认真填写《查验接种证告家长书》。

六、补办接种证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别补办《接

种证》和复制接种卡,将补卡证情况登记入《岢岚县查验接种证补证补种情况登记表》

七、补种时要严格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将补种情况登记入《岢岚县入学学生补证补种登记表》。

八、补证,补种结束后及时上报各统计报表。

篇14: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资料

学校疫情管理及预防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育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做好你所负责的学校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及预防工作是大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掌握以下最基本的业务知识。

一、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中小学时期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抵制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及危害极大,所以要加强学校中的传染病疫情管理,采取积极措施极为重要。由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缺一不可。因此要求做到五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动物作为传染源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鼠疫等。

2、传播途经:

(1)空气传播:主要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白喉、流感、流脑等。特点:传播广泛、发病率高、传播极易实现,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与居住条件有关,特别是与拥挤有关。

(2)经水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可以经水传播。如伤寒、霍乱、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特点:病人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或应用周一水源的历史。水源被一次大量污染可出现突然爆发或流行。

(3)经食物传播:所有的肠道传染病以及个别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等)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食物本身带致病菌而造成传播。特点:病人都有吃某种被污染食物的历史,集中聚餐,可出现爆发。

(4)经手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某些呼吸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若干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手及日常生活用品传播。特点:一般呈散在性发病,多为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病较多,无明显的季节性。

(5)节肢动物传播:主要是作为传播媒介,如蚊、蚤、虱、螨、蝇、蟑螂等。特点:有一定的地区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升高。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人群中总是存在对某些传染病有一定数量的易感人群。

有了传染病及适宜的传播途径,没有易感者的存在,仍然不可能发生新的病例。易感者的存在是发生新病例的必要条件之一。

所以通过体育锻炼,预防接种提高人免疫水平是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正确认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后,就可以正确认识传染病流行过程,可以采取正确的防制对策。

二、学校传染病流行的特点(一)学校中传染病极易发生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名学生,集中在50平方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相互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生活习惯不良,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使学生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在学校最常见的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肺结核、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肠道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血液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了上述法定传染病以外,学校里也可能有其他疾病流行,如水痘、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肠道寄生虫病。

(二)学校是传染病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的家庭汇集到学校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的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传染源通过学校的集散,不仅使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而且也能使社会上传染病的流行范围扩大,提高了社会上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因此,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如学生在学校通过咳嗽、打喷嚏、唱歌、说话等方式极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如学校的饮水卫生、饮食卫生不好、卫生设施不健全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

大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7岁到20-24岁,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大、中、小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的传染病由于小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而大学生,除非是流行性感冒或其他致病力很强的病原体,一般不会造成大规模爆发流行。因此,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年龄组进行。

三、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是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理》第二十七条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2、建立卫生保健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管理,制度包括:

3、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

4、个人卫生制度

5、食堂的食品卫生制度

6、学生餐厅卫生制度

7、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

8、体育活动卫生制度

9、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餐卫生制度

10、晨检制度

11、学生请假缺课登记制度

12、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制度

以上的管理措施可以严格控制传染源及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加强传染报告管理工作

1、建立疫情报告网,以班级为单位,大中学校学生的班级卫生员、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是理所当然的疫情报告员,当他们发现可疑传染源时,应立即报告校医或卫生保健老师,由校医或保健老师根据需要就地隔离患病学生,按规定做好疫情登记工作(登记时应注意病人的姓名、性别、病名、详细住址、发病时间、确诊时间、接触者具体情况等内容)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及时发现疫情

在中小学校应建立并坚持执行晨检制度。晨检应与检查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结合起来进行。对学生的洗脸、刷牙、剪指甲、衣着整洁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观察、询问学生健康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典型与不典型的传染病传染源。

要求班主任务必对本班级的缺课学生,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查明病因。

(三)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饮用水一定要符合卫生要求,供应桶装水的要索取相应批号检验报告单。

小学供应课间营养餐的,在订餐时,应确认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上注有“送餐”或“学生营养餐”的许可项目,不得向未经许可的生产经营者订餐。

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篇15: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总结

一、工作指标

(一)以乡为单位,托幼机构、学校开展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覆盖率≥98%;

(二)以乡为单位,托幼机构、学校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率≥95%;

(三)以乡为单位,托幼机构、学校应补种儿童首次补种、补证率≥95%,应补种儿童完成全程补种率≥90%。

二、查验预防接种证对象和疫苗补种对象

(一)预防接种证查验对象

新入托儿童(包括私立幼儿园)、学校一年级入学新生及各年级新转入学生。

(二)疫苗补种对象

查验中发现未按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种的入托、入学(转学)儿童。

三、组织实施:

为保证工作顺利实施,市卫生局和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督导小组;教育局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确保了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人员培训

市卫生局会同教育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培训计划,对各托幼机构和学校负责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工作人员及各乡镇计划免疫专干进行了以《预防接种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实施方案》为主的培训,培训共参加110名人员。

五、督导检查

为保证查验工作质量,成立了市卫生局、教育局、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成的督导检查组,根据上级领导的组织安排和方案要求辖区范围对29所学校和18所托幼机构进行了督导检查和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存在问题及时改正和指示,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证、补种工作效率。

六、查验结果:

我市查验接种证工作从9月1日开始开展全市范围所有托幼机构和学校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补证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建证和接种率。对全市68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覆盖率为100%。应查验儿童23385人,实查验儿童23017人,儿童查验率98。43%,应补证人数1347人,实补证人数1212人,漏种儿童人数12549人,应补种人数12549人,实际补种人数11878人,接种率94。65%。

七、政改措施和建议

1、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应加强组织管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卫生、教育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参与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工作质量。

上一篇: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思路探析下一篇:建筑工程测量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