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

2024-04-29

剩余电流(精选6篇)

篇1:剩余电流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分析的论文

摘要: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中,对保装装置在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的作用已有明确要求。

关键词: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电击保护应用

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中,对保装装置在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的作用已有明确要求。

在电气事故中,最为常见的是电击事故。电击事故的发生,一般是由于人体直接触及带电体,接触到因绝缘损坏而漏电的电气设备、或者是站在发生接地故障点的周围而使人体受跨步电压引起的电击;有时人体虽未直接接触高压带电体,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压带电体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所引起的电击。

这里所讲的电击事故主要是发生于交流50Hz的低压电网中,一般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类。

1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是指人体或牲畜与带电部分的接触。由直接接触所引起的电击现象,称为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往往根据电击时碰到带电导体的相线,又分为单相电击和两相电击等。

单相电击指人体的某一部位与大地接触,而另一部位碰到一相带电导体时而发生电击事故。这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回路是从带电的单相导体经人体入地,使人体承受220V相电压而引起的电击事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当发生单相电击时,人体所遭受的伤害程度与电网的运行方式有关。在低压电网中,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有接地和不接地两种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系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220/380V低压网络。如TN系统和TT系统,当处于地电位的人体碰触系统中任一相带电体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是相线对地的电压(即相电压)。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电阻、人体阻抗、人体和鞋子与地面接触处的电阻、以及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大小等。

2间接接触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体或牲畜与故障情况下变为带电的外露可接近导体的接触。由间接接触所引起的电击现象,称为间接接触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方式,一般分以下几种:

2.1跨步电压电击

由于外力(如雷电、大风等)的破坏等原因,电气设备、避雷针的接地点,或者断落导线着地点附近,将有大量的扩散电流向大地流入,而使周围地面上分布着不同电位,具有双曲线的特点,如图1所示。

跨步电压电击是指人的双脚同时踩在不同电位的地面时,因双脚间具有电位差而引起的电击事故。最大的跨步电压出现在离带电体接地处地面水平距离0.8m处与带电体接地处之间。

当人体遇到跨步电压时,电流也会流过人体。虽然电流没有通过人体的重要器官,仅沿着下半身流过,但当跨步电压较高时,就会发生双脚抽筋,跌倒在地上,由于头脚之间的距离大,故作用于身体上的电压增高,电流相应增大,并且有可能使电流通过人体的重要器官,而引起人身电击死亡事故。

2.2接触电压电击

接触电压是指在同时可触及的两点之间所呈现的电位差。如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发生接地短路故障,而使人体同时接触具有不同电位的两处,这时加在人体两处之间的电压,即为接触电压。由于接触电压引起人体电击,称为接触电压电击。

接触电压的大小是随着人体所站立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一般仅是带电设备对地电压的一部分。譬如图1中所示的接触电压Ue,在距接地体周围20m之内是小于带电设备的.对地电压Ue,20m之外是等于带电设备的对地电压。人若站在20m外触及电动机的外壳,则所承受的接触电压为:220-0=220V,即等于带电设备的对地电压。

3直接接触电击保护

直接接触电击保护是防止人体直接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导体而造成的电击伤亡事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直接接触电击保护中,当基本保护措施失效时,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保护的补充保护和后备保护。对于接触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用电设备的人员,如接触电钻、电锤、脱粒机、潜水泵,鼓风机,电喷砂机、吸尘机,以及临时架设的供电线路等,因为在使用时往往容易发生带电导体和人体直接接触的电击事故。当额定工作电压为安全电压以上时,如果发生了直接接触的电击事故,导致伤亡的危险性较高,所以应在供电回路中安装动作电流为30mA,一般型(无延时)动作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对于手持式电动工具,如电钻、电砂轮、电锯等,如果没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当额定工作电压为安全电压以上时,使用时容易发生带电导体和人体直接接触电击事故。所以,这类电动工具也应在供电回路中安装动作电流为30mA,一般型(无延时)动作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或使用动作电流为30mA,一般型(无延时)动作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座。

这里应当强调指出,当人体和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之前,通过人体的电流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选择无关,它完全由人体触及的电压和人体电阻所决定。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不能限制通过人体的故障电流,用于直接接触电击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必须具有一般型(无延时)动作特性,这是对直接接触电击提供安全保护的必要条件。

4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间接接触电击保护。作间接接触电击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用电设备在发生绝缘损坏时,在金属外壳等外露部件上呈现危险接触电压。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正好人体碰触故障设备的外壳,被电击者与故障回路并联,大部分的故障电流流经保护导体,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立即切断电源。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在TN系统间接接触电击保护,必须满足:

Zs×Ia≤UO

式中Zs--阻抗,包括电源到故障点间的带电导体,以及故障点到电源之间的保护导体阻抗之和(W);

UO--对地标称交流电压有效值(V);

Ia--保证保护装置在规定的相应时间内自动断开的电流(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即为IΔn)(A)。

在TT系统中间接接触保护必须满足:

RA×Ia≤50V

式中RA--接地装置电阻和外露可接近导体的接地电阻之和(W);

Ia--保证保护装置在规定的相应时间内自动断开电流(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即为IΔn)(A);

50V--在一般情况下,允许的接触电压极限值。

一般对于额定电压为220V或380V的固定式电气设备,如水泵、辗米机、磨粉机、排风机、压缩机,以及其他容易和人接触的电气设备,当这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电阻在500W以下时,单机配用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可选用30~50mA一般型(无延时)动作的保护装置;对额定电流在100A以上的大型电气设备,或者带有多台电气设备的供电回路,可以选用50~100mA动作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当用电设备的接地电阻在100W以下时,也可选用动作电流为200~500mA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用于间接接触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可以用一般型(无延时)动作型产品。有些重要的电气设备,为了减少偶然的停电事故,也可以选用延时0.2s的延时型保护装置。

对额定电压为220V家用电气设备,如洗衣机、电冰箱、电熨斗、电视机、电风扇等,经常要和没有经过安全用电专业训练的居民接触,而这些用电设备往往带有频繁操作的插头,容易发生直接接触电击的危险;另一方面按照家用电器安全标准,这些家用电气设备外壳都应有接地保护,因此必须带有接地专用线的三眼插座,有些未经改造的老式住宅没有考虑接地保护设施,一般都不带三眼插座,所以用户往往购买了家用电器后,仍旧将带有接地保护的三眼插头改为二眼插头使用,因此有些家用电器在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使用。这样,当用电设备发生漏电碰壳等故障时,设备外壳可呈现和工作电压相同的危险电压,当人体触及时,危险程度和直接接触电击相同。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有时还把与外壳相连的接地保护线和电源线接错,而发生电击事故,再加上一些家用电器绝缘差,电击危险性更大。

当家用电器较多,应在住户进户线的电能表后面安装动作电流为30mA一般型(无延时)的小容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或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座。

在医院中使用的医疗电气设备,因为经常和病人接触,也容易发生直接触及带电导体的事故,而病人发生电击时,心室颤动阈值比正常人低,容易发生死亡事故,所以应在供电回路中选用动作电流为6mA一般型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篇2:剩余电流

浅析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故障处理

【摘 要】该文介绍了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使用现状,对剩余电流保护器不能投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剩余电流保护器;使用现状;措施 通过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不仅促进了城乡低压电网整改,提高了设备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而且促进了剩余电流保护器更新换代,使保护方式日臻完善、合理,并由农村发展到城市;由简易电压型发展到电流型;由总保护发展到多级保护;由单一漏电保护发展到漏电、接地、短路、过载、失压、欠压等多功能综合保护;由间接保护发展到末端后备保护,可以说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是我国低压电网保护方式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1.城乡居民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使用现状 某区农村综合变压器容量为27395 kVA,综合变压器台数为284台。农村居民及综合变压器下的其他用户的漏电保护器安装率为100%,漏电保护器投运率在95%左右。城市公用变压器容量为43575 kVA,公用变压器台数为155台。城市居民及公用变压器下的其他用户的漏电保护器安装率不到50%,安装后的投运率也低于农村漏电保护器的投运率。 2.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使用 要充分发挥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作用,还须正确安装,合理使用。在使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防止中性线N体外循环引起误动作 剩余电流保护器使用中,必须所有电源线通过剩余电流保护器,不能有任何一相或零线体外循环。例如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选用三极剩余电流保护器作保护,使N线体外循环,这种情况下,如果后面的电路中有单相负载,就会引起误动作。正确的做法,是选用四极剩余电流保护器供电,或增加一个两极剩余电流保护器保护单相负载。 2.2防止中性线N重复接地引起的误动作 RcD后面的中性线N不能重复接地,否则无法合闸。如因运行需要,N线必须接地时,不应将剩余电流保护器用作线路电源端保护。 2.3在TN-C供电系统中接线不当引起的误动作 在TN-C系统中装设RcD时,使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线路须改为TN-C-S,或将使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电气设备的外露可接近导体的保护线接在单独接地装置上,形成局部r丌系统。 2.4剩余电流保护器后面的工作中性线N与保护线(PE)不能合并为一体 如果二者合并为一体时,当出现漏电故障或人体触电时,剩余电流保护器将拒动,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2.5正确判断非故障性误动作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有时在线路并无发生漏电事故,剩余电流保护器本身也无故障的情况下,剩余电流保护器出现跳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2.5.1冲击过电压 在迅速分断低压感性负载时,会产生很高的冲击过电压,因而产生很大的不平衡冲击泄漏电流,导致RcD跳闸。 2.5.2不同步合闸 不同步合闸时,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到“故障电流”,RcD分闸。 2.5.3大型设备启动 大型设备启动时,会产生很大的堵转电流。如果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零序互感器的平衡特性不好,就可能令剩余电流保护器跳闸。 所以,规范规定,当剩余电流保护器跳闸后,允许对剩余电流保护器试合闸一次。 2.6电子式RcD接线时只能采用上进线,不能采用下进线,否则会烧坏漏电脱扣线圈 3.使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一些错误认识 3.1剩余电流保护器发生误动作造成停电,因此而不装 剩余电流保护器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误动作,例如上文2.5所述情况。有些人怕麻烦,就会不加分析的拆除剩余电流保护器。我们必须认识到,剩余电流保护器是国家规范强制安装,用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设备安垒的装置,绝不能因怕一时的麻烦,打开祸患进来的大门。 3.2只要接地可靠,就不装剩余电流保护器 电气设备接地是安全用电的基本措施,但即使接地体的电阻符合规程要求,也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接地绝对可靠。因为住宅用户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一般不超过2.5mm2。从按地体、按地干线、接地支线到电气设备,中间有很多连接点,只要有一点连接不可靠或断裂,尤其是插座中的触头接触不良,都可能会造成接地不可靠。因此,要有其它措施保证用电的安全度,在实际应用中,装设剩余电流保护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补救措施。 3.3装设剩余电流保护器,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以不接地 任何一种电气产品都不可能保证它永远处于工作可靠的状态,剩余电流保护器也不例外。假如发生漏电时,适逢剩余电流保护器又出现故障不跳闸,就有电击伤亡的可能。为了增加安全度,采用可靠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后,电气设备的外壳仍需要可靠的接地。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使用RCD的过程中,认真理解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原理,并且正确选型,合理配置,那么一定能发挥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作用,保护人民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4.居民漏电保护器不能投运的原因 漏电保护器不能投运的现象,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城市房屋,开发商在室内敷线时均采用三线制(即相线、零线和接地保护线),而居民在购买房屋后往往要对住房进行装修,并对电线进行重新敷设。有些人请非专业电工进行敷线,而这些人为贪图方便,往往零线和保护线混用,使电流经保护线流回变压器的接地保护极,由此,必然使漏电保护器不能投运。 居民装修时,为节约材料,贪图方便,就把护套线直接埋在水泥里面,而没有按规定采用保护套管,使得泄漏电流过大,使漏电保护器不能投运。 装修后,贴上瓷砖或铺上木板后,看不清电线所在位置,会发生打孔时打断电线的现象,发生电流泄漏,使漏电保护器不能投运。发生漏电保护器不能投运的`情况后,由于房屋已装修完毕,人们不愿再去破坏装修好的住房来查找电线,只好不装漏电保护器。在农村,居民一律采用二线制(相线和零线),且农村居民线路明敷的居多,因此农村居民漏电保护器不能投运的情况相对较少,即使投运不上,也比较容易查找。 5.剩余电流保护器不能投运的解决措施 一旦出现剩余电流保护器不能投运的情况,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漏电保护器本身的问题,二是室内线路的问题,三是接在线路上的电气设备的问题等。第一种和第三种的情况较好解决,只要换一个漏电保护器,另外把家电拿去维修一下就行。第二种情况较麻烦,据笔者经验,可用万用表来判断线路的泄漏情况。首先拉开隔离开关,然后把指针式万用表调至交流500V档,分别测量电源相线与隔离开关出线的相线、零线的电压。此时电压显示可能较大,然后把档位分别调至交流250V,100V,25V,10V,2.5V,由于此时万用表测到的是串联电压,则电压显示值会随着档位的减小而同比减小。如指针读数并未随档位减小而减小,则表明存在零线与保护线混用现象。如指针随档位减小而同比减小,则把万用表量程调至交流电流档,并逐渐从安培档减小到毫安档,则此时可从表计上读出导线(包括用电设备)的漏电电流的大小,如把家电设备逐个从电源插座上拔掉,则可从读数上看出某个电气设备的漏电情况。如果判断是室内线路的问题,则根据情况可进行以下处理。 如果是零线与保护线混用,或保护线代替零线,最好是查明线路,重新接线。另外的方法是,切断表后的保护线,使室内的保护线不再与外界相连,即把原保护接地线也变成了零线,此时千万要注意的是,三孔插座中的接地端子不能再接线,就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了。 如果是线路本身泄漏电流过大,致使漏电保护器不能投运,则可以先测出漏电电流的大小,然后选择一个合适动作电流的漏电保护器,其动作电流可选择为线路漏电电流的值+30mA。

篇3:剩余电流

1928年, 德国人根据电力系统的差动保护原理, 提出了剩余电流动作型 (也称电流动作型) 剩余电流保护方法, 德国人的这一发明奠定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理论基础。2年后, 法国人根据这一原理,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断路器 (额定动作电流10 m A, 动作时间0.1 s) , 并以此为保护手段, 对人体做了直接接触的触电试验。在20世纪30年代, 人们还研制了动作电流80 mA, 动作时间0.1 s的产品, 但德国、英国和法国仍然使用电压动作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只有少数的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断路器用于防止一相一地方式的窃电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工业化水平、技术水平、元件以及材料水平较低, 造成高灵敏度的电流动作型保护器误动作多, 致使灵敏度较高的电流动作型保护器反而无法进入实用阶段。其间, 工业化国家研制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工作几乎停止,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只能使用电压动作型保护器。可以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使用的主要是电压动作型保护器。所以, 在保护器发展史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称为电压动作型剩余电流保护器时代。

3.2.2电流动作型保护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0世纪60年代之前)

20世纪50年代, 德、法两国又重新起用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断路器, 但动作电流都较大, 一般为300~3 000 m A, 只能用作间接接触剩余电流保护。用于直接接触的电流动作型保护器, 则是在1958年才开始批量生产, 其动作灵敏度为35 mA。在此期间, 还出现了电储能式和机械储能式等类型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但都因性能、结构、成本、体积等原因而被淘汰。

3.2.3工业化国家逐步普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代 (20世纪60年代之后)

进入20世纪60年代,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压断路器技术的进步, 开始出现了快速、高灵敏度的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断路器。其中, 美国在1962年制成动作电流5 mA的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德国在1965年制成动作电流为30 mA, 动作时间为0.1 s的纯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20世纪60年代以后, 也是世界主要工业强国通过立法方式普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阶段。目前,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3.2.4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生产与使用情况

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研制与生产起步较晚, 直到1966年前后, 才生产了数量不多的电压动作型剩余电流继电器。之后有关部门研制出AB61-12型动作电流20 m A, 动作时间0.1 s的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1968年开始生产, 但产量很少, 不足万台。1975年之后, 又研制成了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定点生产企业增多, 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使用逐步进入普及阶段。特别是1992年之后, 我国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 并且结合引进产品进行自主研发,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 年产量达到1 200万台以上。其中, 剩余电流断路器占57%, 剩余电流保护插头占25%, 其余为剩余电流继电器、剩余电流保护插座等。我国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经过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已形成了一个品种完善、规格齐全、符合IEC国际标准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列产品, 在低压电网的安全保护中, 尤其是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 我国城乡低压电网普遍实现了三级剩余电流保护, 使我国城乡低压电网触电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安全用电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3.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类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类方法很多,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3.3.1 按其所具有的保护功能和结构特征分类

(1) 剩余电流动作继电器。在规定条件下, 当剩余电流达到一个规定值时, 发出动作指令的电器。它由零序电流互感器 (也叫漏电电流互感器) 和继电器组成, 一般只具有检测和判断功能, 由继电器触头发出信号, 控制断路器、交流接触器切断电源, 或控制信号元件, 发出声光信号报警。没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也不直接分合电路。

(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规定条件下, 当剩余电流达到或超过给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的机械开关电器或组合电器。

(3)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用于接通、承载和分断正常工作条件下电流, 以及在规定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一个规定值时使触头断开的机械开关电器。

(4)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座。由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或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与插座组合而成。主要用作移动式电动工具的移动电源插座, 在宾馆、家庭、办公室、农村临时用电等场合, 可以与现有的插头相配合, 为日用电器或移动电气设备提供安全保护。一般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在30 mA以下, 动作时间不大于0.1 s。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座种类多、功能全, 除具有剩余电流保护功能外, 还兼有手动分合、报警和试验等功能。

(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头 (又叫触电保护插头) 。是一种带插头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插在普通插座上使用, 对使用家用电器或其他移动电器的人身安全加以保护。

3.3.2 按其安装形式不同分类

(1) 固定式。固定安装、固定接线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固定的接线方式安装在固定的位置。

(2) 可移动式。可移动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包括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头、移动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插头插座转换器等。带有可移动电缆, 通过可移动电缆接到电源上, 可以方便地用于移动设备。

3.3.3 按其主开关的极数分类

(1) 单极二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2) 两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 两极三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4) 三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5) 三极四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6) 四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其中, 单极二线、两极三线、三极四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均有一根直接穿过检测元件且不能断开的中性线N。

3.3.4 按其动作时间分类

(1) 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动作时间小于0.1 s。

(2) 延时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该保护器的控制电路中增加了延时电路, 使其动作具有到一定的延时。一般动作时间大于0.1 s, 其范围为0.1~2.0 s。

(3) 反时限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随剩余电流的增大, 剩余电流动作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缩短。当额定剩余电流为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时, 动作时间为0.2~1.0 s;1.4倍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时为0.1~0.5 s;4.4倍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时为小于0.05 s。一般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都具有一定的反时限特性。

3.3.5 按其动作灵敏度 (动作电流值) 分类

(1) 高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在30 m A及以下, 安装在最末端的用户处, 既可作为间接接触触电保护, 也可作为直接接触触电的补充保护。

(2) 中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为30~1 000 mA, 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作总保护, 或在总保护与末端 (用电设备) 保护之间作为中级保护使用, 只能用作间接接触触电保护, 或用作防止电气火灾事故和接地短路故障的后备保护。

(3) 低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在1 000 mA以上, 用途同中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3.6 按其中间环节的结构特点分类

(1) 电子式。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中间环节为电子电路, 由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组成。其作用是对剩余电流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比较后, 触发晶闸管或导通晶体管开关电路, 接通脱扣线圈, 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 切断电路。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 动作电流目前可做到5 m A, 价格便宜, 容易实现延时和反时限特性。缺点是控制电路需要辅助电源, 因此, 电源电压对保护特性有影响, 也容易受外界磁场的干扰。

(2) 电磁式。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环节为电磁机构, 有灵敏继电器和电磁脱扣器2种形式。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辅助电源, 承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强, 结构简单, 安装时进出线可倒装, 受外界磁场影响小。缺点是提高灵敏度有困难, 很难实现延时和反时限特性, 价格较高, 特别是100 A以上的大容量产品价格昂贵。

3.3.7 按其电气工作原理分类

(1) 电压动作型。电压动作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检测的信号是对地电压的大小, 由于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在电网中已不再使用。

(2) 电流动作型。电流动作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检测信号是被保护电路或用电设备的剩余电流, 检测元件是零序电流互感器。主要优点是性能优越、动作可靠、不易损坏等, 可安装在电网的任何部位且对电网无任何影响, 因此, 是目前普遍推广使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 交流脉冲型。交流脉冲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检测的信号是故障 (漏电或触电) 时剩余电流与常态时剩余电流的相量差值, 以此区分常态漏电与故障漏电, 可以在故障漏电时分断保护开关设备。主要用在南方, 特别是在农村剩余电流大的地区可作为配电线路的总保护。

3.3.8 按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是否可调分类

(1) 剩余动作电流不可调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2) 剩余动作电流可调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3.3.9 按其使用场合分类

(1) 专业电工使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这种保护器一般额定电流比较大, 用作配电装置中主干线或分支线的保护开关装置, 发生故障影响范围比较大, 要求由专业人员来安装、使用和维护。主要指剩余电流动作继电器和大电流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篇4:剩余电流

关键词:保护装置;剩余电流;使用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低压设备尤其是家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导致了可能因为触电和漏电所引起的火灾事故数量的上升,因此,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保证人身安全的防护设备以及设备如何安全的运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适用条件

在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时,应该注重以下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首要就是要正确的调试在漏电保护装置下需要设定的漏电动作电流。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需要设置额定的电流,电流的设置是所需求的。首先,在有漏电后,剩余电流保护的装置就可以启动进行保护防止灾害发生。其次,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可以避免因为供电中断,造成经济的损失和浪费。

调试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定额漏电电流应该适用于以下的条件:

(1)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该为了确保人身的安全,设置的定额小于人体的安全电流值,应该小于国际上公认的30mA。

(2)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该为了能使电网的运行,应该在设置时尽量避免和电网正常的漏电相接触。

(3)多级保护的选择性要求,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设定中,下一级应该小于上一级,而且各级的漏电动作电流差应该有极差和112-215的差倍。

第一级的保护装置应该安装在配电的变压器中的低压边的输出口。在第一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中,线路长,所泄露的电流数大。在其没有较好的多层的保护时,其最大的额定的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100mA;如果拥有较好的多级的保护时,电压网漏电较小,非雨季应设为75mA,雨季设为200mA;在电压网漏电的电网,非雨季设置为100mA,雨季设置为300mA。

第二级剩余的电流装置安装位于干支线路的出口,第二装置的被保护的线路段,用电量少,漏电的电流不大。剩余电流动态装置的额定动作的出口应该低于上一级的定额漏电动作电流。

第三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设置其根本的职责就是维护低电压的家电设备的电压等,让低电压的家电设备具有较低的电压,而不至于漏电,保护防止人身触漏电的设备。第三级的剩余保护装置的电流设立应该少于上级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设定的定额的电流,被保护的电流小,且电网漏电的电压较小。应该运用适度的定额的电流,电流数额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应该设置为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保护装置。

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装置和保护

(一)装置接线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调试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接线路线。接线的错误会导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无法运作,也可能会使装置错误运作。

在剩余保护装置的进行接路线前应该对相关的输出、入端、零线有所分清,不能接错或者相反的接线。在线路接错时,装置无法进行线路的接通,所以没有电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不能正常的进行运转。

在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时,需要保持负载的线路应该有独立性,也就是说负载的线路不能与接地的装置有连接。也不得与保护地线相连接,因此,也不可以和其他的电气回路进行连接。在对接地的线路进行调整过程中,应该对工作的零线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保护装置安装

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选择中,使用环境和运行条件是防护类型和安装方式选择的重要的指标。需要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地方主要是在潮湿的地方,例如,有安装在陰潮的容易腐蚀的恶劣场地的电气的设备。防护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因地制宜,对于在潮湿和灰尘多的场所,设置剩余动作电流保护装置是可以很好的预防灾害的发生,也可以预防人身触电的危险。

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电气路线和设备在使用中的剩余电流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的不动的电流,应该选用少于电气的路线和设备正常剩余电流的最大值的双倍。在对装有电动机的剩余电流的装置和相关的电气设备,为了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设置的绝缘的电阻值应该不大于0.5Ω。

在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时,应该对相应的零件和所需安装的东西进行对应的检查和测试。

由于用于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只能作为保护装置,导致在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动作装置时,就需要舍弃和修改原来的设置好的安全的防护措施。

防止短路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需要具有相应的行程的空段来保证电弧喷出具有足够的间距。在机器设备和变交磁场强的地方是不能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在有水、尘的不利因素的时候,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时,应该对这些危害产生的问题有相对的保护措施。在安装设置时,也应该考虑有相关的设施设备来预防设备因为不利因素不能正常运行。

在安装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以后,在原则上,是不可以拆除低电压供电电路和电气设备的最基本的防电的措施,应该在保护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相应适当的整改。

无论如何,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设定剩余动作电流额定时,除了游泳池等一些需要考虑到人体承受安全电压较低的地方采取的是10mA,其他的行业可以根据现有各行业的特点和环境,来具体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例如在,市政行业中,因施工安装的路灯是固定安装的,人体或者汽车灯碰撞灯杆是,灯杆可能会容易摆脱,因此,可以将其的剩余额定动作电路可以调高一些,如果过低,可能因为灯具的防护作用不够,会造成漏电跳闸,不利于防止漏电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强.接地装置结构特点及探讨[J].天然气与石油,2013(04):37-40.

[2]郑世同,李兴明.供配电设计和实践[J].天然气与石油,2012(04):30-36.

篇5:剩余电流

国家建设部在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和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中,对低压配电系统和住宅中保护器的应用均作了规定。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对保护器的生产和安装使用起到了技术指导和推动作用。另外,国家安全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执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对保护器实行产品质量认证,通过认证严格控制了保护器的质量,维护了使用者的权益,使保护器推广应用得以健康发展。

在两网改造工程中,特别是低压配电网改造的工程量大、任务急,对保护器在应用中,学习和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有关内容不足,所以在保护器的安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 正确选用分级保护方式

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后负荷的增加,农村用电的可靠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使用保护器采用分级保护方式后,迫切要求解决保护器正确动作率和供电可靠性。因此,分级保护必须合理分级,并且各级保护器的动作特性应互相协调。

分级保护方式中,末端保护为居民住宅、生产企业车间、服务场所,作为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或间接接触电击损伤和电器设备损坏及电气火灾的保护。末端保护应装于用电设备的.最近电源处,如电源插座,甚至用电设备体内(按目前我国居民家庭的具体情况,可装于分路进线的进线电源处)。末端保护的上一级保护为中间保护,应具有末端保护的后备保护和防止电气线路单相接地短路引发火灾事故的功能。中间保护的位置应为负荷集中点的电源进线处,如工厂企业内车间的进线电源处、服务场所、商业点的电源进线处、居民住宅楼的单元的电源进线处,农村居民集居点的总电源进线处(村镇内的分支线处、大型(别墅型建筑)住宅的电源进线处)等。末端保护和中间保护是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重点。对再上一级的总保护则应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容量、装设条件、配电线路的健康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和安装位置。对变压器容量较大,二次侧出线使用框架式断路器作为总控制的,不宜设总保护,对于配电线路采用电缆线路或绝缘导线的不必装设总保护。对于变压器容量在100kVA及下,采用塑壳式断路器作为总控制的,以架空线路为主的低压配电线时,可在出线侧或大分支线安装总保护。

2 分级保护各级保护器动作参数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各级保护均应选用带有短路、过载保护的,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如条件许可还应具有冲击电压不动作和抗电磁干扰功能。

各级保护器动作参数的选择:

末端保护应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的保护器,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Δn≤30mA,额定动作时间Tn<0.1s;

末端保护的上一级,中间保护其额定动作电流应与末端保护动作电流有2倍以上的级差,动作时间上有0.2s的级差。中间保护选用延时性保护器,额定电流IΔn=60~100mA,额定动作时间Tn=0.3s;

总保护应选用延时型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应根据线路具体情况确定,不应小于300mA,额定动作时间Tn=0.5~1.0s

篇6:剩余电流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俗称漏电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在我国已走过了地方自发、政府引导、国家制订“标准”和“规程”,规范生产和使用以及健康发展四个阶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确定了对农电实施“两改一同价”的策略,作为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农网改造后,“小容量多布点”的农网结构和高质量的输电线路,取代了供电范围大,线路绝缘低的用电模式;低压电网供电系统产权由用户所有变为供电部门所有,统一了管理。给保护器的安装使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新的条件下,正确配置安装和严格管理、使用保护器,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保护器的安装

1.1 保护器的配置

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处装设保护器,以实现对配电系统总保护。在每一居民住户装设保护器,实行末端保护,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时的人身事故。根据这个原则,农网配电系统就形成了两级保护。ピ谑导试诵兄校居民住户中保护器的安装率和投运率要达到百分之百是难以实现的。倘若有一家没有安装保护器,或安装了保护器退出运行,一旦发生故障,产生的剩余电流可能使总保护跳闸切断电源,致使大面积停电。ト绻有条件时在自然村的单相进线处安装分支保护,当末端发生故障,产生的故障电流,使分支保护器跳闸,那么可将因故障引起的停电范围,控制在该自然村的故障相,不影响其他用户的用电,这样可充分体现分级保护的优势。为此,在有必要的农网中,可实现三级保护。分级保护在实现全电网总保护的同时,将剩余电流故障引起的停电,限制在最小范围,并可根据不同电网结构灵活掌握。

1.2 各级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值的选择

(1)总保护:保护器安装在低压电网电源端或进线端,实现对全网络的整体保护,总保护作为消除配电系统事故隐患为目的的间接接触保护。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躲过电网正常泄漏值。ヒ躲过电网正常泄漏电流,首先要对电网正常泄漏电流进行估算。农网改造后,可忽略输电线路的泄漏电流。泄漏电流源主要来自各用电家庭。首先对家庭进户线的绝缘性能应提高要求,一般选用双层绝缘导线。使进户线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作为总保护的保护器,应根据保护范围内具体设备容量确定动作特性,一般选用低灵敏度延时型,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值可根据实测三相不平衡剩余电流来选择,一般额定动作值不小于三相不平衡电流的两倍。总保护额定动作电流值和动作时间应与下级保护器协调配合,实现具有选择性的分级保护。

(2)分支线保护:分支保护仍以实现间接接触保护为主。在分级保护系统中,分支电路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值选用时,应大于正常运行中实测最大泄漏电流的2.5倍,同时还应满足泄漏电流最大设备泄漏值的4倍。在总保护中的单相线路有两条以上支线时,可按每户允许剩余电流与用户数乘积的两倍确定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也可按实测值确定。分支保护器的动作额定电流值应小于总保护值。

(3)末级保护:末级保护器一般指家用保护器和电动机用三相剩余电流断路器。末级保护应实现直接接触电击保护,保护器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值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快速动作的保护器。对大中容量的单台用电设备,选用的保护器其动作电流应大于正常泄漏电流值的4倍。一般选用30mA以上,100mA以下快速动作的保护器。

1.3各级保护器动作时间的选择.在分级保护系统中,选择各级保护器动作特性应遵循额定动作电流值与动作时间协调配合。不应出现越级跳闸现象。ヒ话阕鼙;ざ作时间选择延时0.1s~2.0s,一般延时时间宜定:0.2s;0.4s;0.8s;1s;1.5s;2.0s。延时动作特性可定为:在IΔn时,最大动作时间为规定的延时时间加0.1s;在5IΔn时,最小动作时间为规定的延时时间。这样级间间隔时间为0.2s,上级最小动作时间与下级最大动作时间留有0.1s余地,不可能出现越级跳闸。末级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时间应选择≤0.1s的快速动作型。

1.4各级保护器的选用与功能设置

(1)总保护:在有人值班的配电室,可选用具备过流、短路保护功能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如DZ15L、DZ20L、DZ25L系列产品等。(2)分支线保护:在三级保护系统中,分支线保护采用单相保护器。单相保护器应具备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ピ谌级保护系统中,用于三相保护的保护器,应选用具有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的剩余电流断路器。(3)末级保护:用于末级保护的家用保护器,有带过流保护与不带过流保护两种,这两种均可选用。为防止家用电器因过电压造成的损坏事故发生,应设置过电压保护功能。这里指的过电压是故障过电压。指中性线断开、相线与中性线搭连或电工维修线路后误送380V电压等事故而产生的过电压。这种事故时有发生,且大批量损坏家用电器。ッ魅妨斯电压保护的对象后,即可确定过电压保护动作参数:额定过电压动作值≥300Vザ疃ü电压不动作值≤260V过电压保护的保护器,常将过电压动作值调试在270V至290V之间,保证在保护线断线后,保护器能够动作。ザ杂诖笾腥萘康挠玫缟璞福如排灌、农产品加工用的电动机等,应设置过流、短路与缺相保护功能。

1.5安装

(1)安装用的检测仪表:a.带剩余电流测试功能的钳形电流表。b.带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测试功能的测试仪。(2)保护器测试:保护器在安装前,应进行测试。用于直接接触保护的家用保护器,动作值选用30mA、0.1s快速型保护器,动作时间应小于0.1s,在0.25A时,应小于0.04s;用于分支保护和总保护的保护器,在额定动作电流时的最大动作时间应小于延时时间加0.1s,5倍额定电流动作值流时的最小动作时间应不小于0.04s。(3)进户线的检测:安装保护器时,应首先安装末级保护。安装前,要对进户线进行检测。在全部用电设备通电后,用钳形表测试泄漏电流。ヒ话闱榭鱿拢绝缘不合格的原因是,导线接头绝缘处理不当,导线绝缘层硬伤等引起的,时大时小的不规则漏电,也可能有废弃不用的带电导线头碰墙。查找室内故障点工作量大,有些故障发生在多年不用的潮湿阴暗的房间里。ビ行┑枷呃匣、绝缘下降的线路,应重新换线。(4)保护器的安装与检查:末级保护器应在进户线检测合格后安装,末级保护器全部投运后再安装分支线保护,所有分支线保护器安装投运后,总保护的安装便水到渠成了,即便投运不上,架空线上查故障也很方便。ブ挥辛郊妒S嗟缌鞅;さ谋;は低常总保护后面每相可安装单极刀闸,分别控制三条相线,在三相不平衡泄漏电流较大时,投切每条相线,能方便判断故障相。在确定保护器动作电流时,应先测试线路的泄漏电流。线路正常泄漏电流一般小于估算值。ト粼诵兄械姆种线保护器出现跳闸时,应重点检查其支路未装末级保护或装了保护器退出运行的用户。其次,要检查正在运行的末级保护器是否正常。保护器的管理

2.1 总结运行经验,为修订“国标”和“规程”提供依据在新的形势下,建立科学的低压农网漏电保护系统至关紧要。ピ谧芙嵩诵芯验的基础上,统一认识,修订“国标”和“规程”,使“国标”和“规程”相互协调;“国标”、“规程”与其他标准互相协调。这样,保护器的生产和应用不但有章可循,而且各种标准、规程互不冲突,可操作性强,这才达到了修订“国标”和“规程”的目的。2.2 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管理、高素质的管理和运行队伍上级主管部门应设立一个常设机构,有计划地、系统地培训省、地、县(市)各级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这对落实保护器的应用,保证农网安全运行很有必要。ス去,在实践中造就了一批骨干队伍。但是,要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只有这样,省、地、县各级管理人员才能成为内行。ケ;魍对酥谐鱿值母髦治侍猓固然有线路绝缘水平低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故障电流引起的或人为造成的。查找故障点,给电工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为此有的电工不愿花费精力查找和排除故障,导致保护器退出运行。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抓培训。性能再好的保护器,再完善的保护系统,再行之有效的规程,最终都得靠人来实现,靠具有高素质、懂技术、善管理、责任心强的管理和运行人员来落实。2.3把保护器的投运工作纳入正常工作考核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才能把保护器安装和运行工作落在实处。经验证明,有的单位连续多年无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主要是狠抓安全用电的结果。主管部门重视,不定期突击检查,发现保护器退出运行,对当事人处以警告和罚款,单位负责人写检查,所以从上到下,工作人员不敢有丝毫放松的思想,总保护器安装率和投运率基本保证在100%。ヒ灿械牡胤蕉员;鞯陌沧昂屯对朔湃巫粤鳎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タ杉,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制度,才能把保护器安装运行工作抓好。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安装保护器是保障电器设备安全运行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要加大力度,客观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理解和支持保护器的安装、运行工作。3.1客观宣传保护器的作用,早在1986、1987年,“国标”和“规程”就科学的阐明了保护器的作用。“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直接接触的唯一保护。”安装额定动作电流值大于30mA的保护器,以实现间接接触保护为主。过去,为了推广保护器,宣传中夸大了保护器的作用。现在“补充保护”和“兼顾安全”是我们宣传保护器作用的尺度。フ确的宣传与引导,避免用电单位私拉乱接,违章用电与保护器的安装同等重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明确事故发生后当事人自身的责任,同样是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3.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应该明确人身触电伤亡事故责任的鉴定机构,规范处理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法律程序。ピ谑迪止娣兜姆旨侗;螅基本不会出现总保护的退出运行造成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但现阶段,保护器的品种结构还不配套,应用技术还不成熟,法规还不完善,安装还不规范,保护器退出运行多数是迫不得已。

上一篇:某区妇幼卫生工作计划下一篇:36圆的认识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