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十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

2024-05-16

求职者十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精选7篇)

篇1:求职者十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

羞怯心理,

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羞怯心理在面试的时候最要不得.

仕途心理。

“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

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成绩好,荣誉多,“官职”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好。孰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依靠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外出找工作总喜欢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

自己不急着找工作,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得到的工作恐怕难做长久。

乡土心理。

有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就业;另一些大学生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很难有作为。

保守心理。

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

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了隐患。

厌世心理。

有些人思想激进,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想自己当老板,工作没找着反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造假心理。

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毁了自己前程。

篇2:求职者十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

自己不急着找工,整天想着攀那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警惕二:依赖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见工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共一单位,希冀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无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警惕三:乡土心理

这些求职者不原出远门,只愿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另一些人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警惕四:保守心理

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警惕五:低就心理

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警惕六:造假心理

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误了自己名声,毁了自己前程。

警惕七:羞怯心理

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的赏识,

警惕八:仕途心理

“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结果大都碰得头破血流。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我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警惕九:攀比心理

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成绩好,荣誉多,“官职”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好。孰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警惕十:厌世心理

有些人思想激进,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想自己当老板,工作没找着反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篇3:大学生求职心态的健康调适

【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 健康心态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100-01

一、引言

毕业临近,生活扑面而来,梦想流离失所,这样的反差毕业生备感彷徨、茫然。面对城市的高房价、低工资和稀缺的工作机会,大学校门即将走出,而社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敞开。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期表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群将日趋庞大,另有几千万农民工将涌向城市与大学毕业生抢饭碗,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当前的就业“瓶颈”,大学毕业生们将如何成功突破成为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是沉重的压力 ,又是严峻的挑战

为了不被这重负压垮,为了迎接这充满机会又令人恐惧充满失败的挑战,大学生必须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大城市或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固然是诱人的“聚宝盆”,却并不一定都适合大学毕业生来开发;小城镇、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可能“草盛苗稀”,却可能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开垦而硕果累累。笔者并不是说大学毕业生都对经济发达地区避而远之,而把欠经济发达地区作为毕业就业的绝对首选。一句话:适合自己一展拳脚的,便是最好的

1、小城市,也有大魅力

在求职的时候,特别是在招聘会现场,大城市企业和单位特备受毕业生的青睐,招聘岗位常常人满为患;而一些来自小城市的企业和单位,则“门前冷落车马稀”,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指的小城市,不是指面积小,而是指经济稍欠发达的地区。

中小城市由于基础行业占优势,工作比较具体或者琐碎。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感觉怀才不遇,难以发挥作用。事实上,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正逐渐超过大城市,而且对高级人才更加重视。而且,中小城市还可以作为职场发展的跳板,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一顶的积蓄后,就可以转战心仪的大城市。据了解,跨国公司在招聘非应届毕业生时,更看中其相关工作经验,如果在某一行业有较强的职业背景,再加上外语能力和职业资格、相关荣誉等,成功转换身份并非难事。在这之前,毕业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调整好心态,苦练本领,耐心等待转换身份的那一天的到来。

2、小企业,也有大前途

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究竟我们的能力在小企业里能否施展,能否学到职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小企业完全可以满足毕业生的这种需求,甚至超过大企业给予的机会。正因为“小”,毕业生刚进公司就有可能被委以重任,不少新人在大公司可能苦苦等待很久争取多次都没有的机会,在小企业或许轻而易举毫不费劲就可获得,这些是新人最需要锻炼专业能力的机会。

大学生渴望更好的平台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人没有看到在小企业有更好前途和空间,更有锻炼的天地。事实上很多到大公司,可能收入和待遇还不如小企业。对于求职者来说,还是更好地衡量自己的实力,更务实地考虑未来。在小企业,也会有大前途。

3、起薪不怕低,关键是发展前景

据了解,很多用人单位都不愿聘用所谓学习好的“尖子生”,理由是这些人工作态度不踏实、眼高手低、团队协作能力差、易跳槽等。进入企业后感觉自己很了不起,甚至连最起码的礼貌规矩都不懂,企业对他们的培训要从最基本的礼仪开始,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口若悬河,说自己做过什么项目的,等招进来后让他们负责做技术,才发现根本做不好。对于社会来说,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一张白纸,即使在学校非常的优秀,即使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终究还是一个应届毕业生,还是一小孩,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社会经历,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内在行情,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规章制度。如果大学毕业生刚毕业就要求很高很高的薪水和待遇,那肯定是会失望的,也是不合理的,更是不现实的想法。只有把目光放长远,刻苦努力的学习新本领,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工作。当能力得到提升,用人单位也会根据你的表现和价值支付相应的薪酬。当然,也不能盲目的埋头苦干,我们要看清所从事的行业或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

4、职业多元化

在这个以“多元化”为主流的社会,大学生求职也可以多元化。近几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比如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从2003年起,在毕业生中招募一批志愿者去西部乡镇一级服务,还有“三支一扶”(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的计划,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等,树立到西部贡献扎根的导向,同时鼓励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变“被动待业”为“自主创业”;再如,以行政手段,通过“大学生村官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农村基层就业,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现在,不少的基层单位为了让大学生村官们更好的发展,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还提供了优惠贷款。即由市(州、地)或县(市、区、特区)政府指定的机构为他们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补贴,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基金赞助。时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有此想法的人很多,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不论成功失败与否,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另一种求职途径,不只是单一的被就业,也可以主动安排自己的未来。

三、结语

在人的一生中,职业选择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在职业选择期良好健康的心理关系着一个人今后人生历程的发展,它决定着一个人在职业生活中能否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取得事业成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既要在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上岗积极“充电”的同时,也要对今后的就业去向进行理性地选择。放低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心态。倡导正确的求职观念: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参考文献:

[1]孙锦争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不良心态和误区透视及其调适校正[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

[2]石红,陈俊傲 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其心理素质培养[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3]金广春,陈罗 论当前大学生求职就业心理及调适[J] 科技资讯 2006(35)

篇4:影响安全的十种不健康心理

人的行为靠思想来指挥,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如果职工的心态不好,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时就容易出错,事故和故障率就会增加。通过对违章违纪的分析,员工在生产中违章、不安全事件的产生及演化过程与以下10种不健康心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1)投机心理。有时为了抢工期、赶任务、图省事、怕麻烦,工作中省略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把简化作业程序当作赶工期、抢任务的理由,耍小聪明,投机取巧,施工中违反作业标准是司空见惯,结果往往弄巧成拙,由此引发的事故已不鲜见。

(2)侥幸心理。明知违章或此项工作不安全,但是心存侥幸,觉得偶尔违章作业未必就一定会出安全事故,认为违章作业被抓住了算自己倒霉,没有被发现算幸运,这种事故案例不在少数。

(3)疲惫心理。经常加班加点,过于频繁的轮班劳动造成过度劳累,或受某种刺激,体力、智力和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思想不集中,反映迟钝,使人的警觉能力下降,导致身体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惫,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从而引发人为的工作失误,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

(4)自满心理。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发生,骄傲自满,目无章法,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认为只要业务水平高,安全措施可有可无,低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5)马虎心理。对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不感兴趣,抱着大概会干就行了,知道太多也没什么大用的心态,满足于工作的现状和已有的经验,不思进取,会而不精;学习浅尝即止,只是应付考试,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会考不会干,因而造成在现实生产中对规章制度不理解、不掌握,岗位技能不高,应变能力不强,不按标准化作业,办事不认真,粗枝大叶,做事丢三拉四。

(6)麻痹心理。对待作业或操作,不去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造成的后果,麻痹大意,认为过去这么做了没有出事,因而对危险分析不足。

(7)浮躁心理。部分年轻职工对本职工作没兴趣,认为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得不好或许还可以换到另一个工作岗位,因而在工作中始终提不起精神,心态不平衡,轻率、急躁,不按科学程序办事。(8)懒散心理。在一个工作岗位干得太久了,思想上不知不觉就会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理,养成了一种行动散漫、懒惰的不良习性,不按制度办事,我行我素。(9)盲从心理。办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特别是发生在老工人身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会对周围的人造成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产生盲从心理。

(10)逆反心理。一些负责人由于工作方式不当或处事不公,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职工对工作负责人不满意、不服气、闹别扭,或是认为“标准”与“措施”太繁琐、太束缚人,从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你要我遵章,我偏违章,反其道而行之。

上述10种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极易引发工作中的失误,因此,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及时采取对策加以消除,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安全管理部

宋传利

篇5:白领养生:十种不可取的生活方式

在932名被调查者中,只有96人每周都固定时间锻炼,68%的人选择了“几乎不锻炼”。这极易造成疲劳、昏眩等现象,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2有病不求医。

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人在有病时自己买药解决,有1/3的人则根本不理会任何表面的“小毛病”。许多上班一族的疾病被拖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一些疾病被药物表面缓解作用掩盖而积累成大病。

3缺乏主动体检。

932人中,有219人从来不体检。

4不吃早餐。

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吃上符合营养要求的早餐已经成为办公室白领的奢求。被调查者中,只有219人是有规律、按照营养要求吃早餐的。不吃早餐或者胡乱塞几口成为普遍现象。

5与家人缺少交流。

有超过41%的办公室人群很少和家人交流,即使家人主动关心,32%的人也常抱以应付的态度。在缺乏交流、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办公室人群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

6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

在上班时,超过7成的人一年四季除了外出办事外,几乎常年窝在空调房中。“温室人”的自身肌体调节和抗病能力下降。

7常坐不动。

被调查者中,有542人的工作习惯是一旦坐下来,除非上厕所,就轻易不站起来。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会引发很多新陈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坐姿长久固定,也是颈椎、腰椎发病的重要因素。

8不能保证睡眠时间。

有超过6成的人经常不能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另有7%的人经常失眠。

9面对电脑过久。

31%的人经常每天使用电脑超过8小时。过度使用和依赖电脑,除了辐射外,还使眼病、腰颈椎病、精神性疾病在办公室群体中十分普遍。

10三餐饮食无规律。

篇6:求职者十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

但一个人在迷茫中时,他烦躁的心态会很快的传染给身边的人;其实谁来移民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因为移民而日日受煎熬,那么移民也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不是么?虽然所有移民在刚刚登陆的时候一定会面临很多压力,但千万不要让自己在“焦虑”状态下沉浸很久,因为焦虑会取代你的能力。相信坚持走下去的过程中会有答案。

一、正确地审视自己的能力。能够来加拿大的移民,都普遍自信,相信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那么,在积极的心态支持下,移民朋友还是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愿意做什么,拒绝做什么是第一步路。接下来是要多方收集资料,正确认识加拿大劳工市场了。

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在外企单位工作多年,或做对外贸易多年,就对加拿大的市场有一定了解。放弃所有既有的印象,做一个新入门的小学生吧,重新认识加拿大将是正确定位自己未来事业方向最好的起点。

二、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化解焦虑,多跟同样处在适应阶段的朋友交流,多跟侨界、周边的智慧人士接触,获得心灵的支撑。人与人的距离其实都是很近的,在中国我们适应了“君子之交淡如水”,适应了“家丑不可外扬”,殊不知这就是众多华人移民朋友刚到这里就封闭了自己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身边能够帮助你的人很多,他们不仅仅关心你是否能找到工作,是否能选择正确的学校,他们也愿意倾听你的心声,将自己移民前后的经验与你分享。但是,如果你不开口求助,没有任何人能够强迫你坐下来,将自己的关心强加于你。所以,多沟通吧,即使是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好心人,也可能化解你的焦虑,为你的未来打开一扇窗。

三、继续深造。这个议题是华人社区里普遍推崇的,由于我们语言不好,过去的背景又不容易得到加拿大老板的认可,所以更多的移民朋友选择继续深造,得到一个证书或者一份实习经验,向未来的雇主证明自己。其实,继续深造的最大意义恰恰在于让移民朋友融入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动力的社区,让他们天天有目标的生活。脱离刚刚移民过来时候的迷茫和忧郁。

四、保持足够的清醒。在茫茫的移民求职大军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跟风随大流的移民朋友。今天IT工作好找,就赶紧补一门两门IT课程,出去试验找一找工作。明天PSW又活了,结果马上放弃IT,投入PSW的怀抱,也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更不理自己是不是能够长久地做下去。这样的盲目当然是移民求职难给逼出来的一个不幸的现象。

但是,无论如何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仔细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更仔细地倾听自己的心声,确定自己的喜好,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找到自己在加拿大的方向。跟风走的结果,只能是最终在退休时的一声叹息。

篇7:求职者十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类专业 求职择业心态

[作者简介]张文孝(1961- ),男,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学生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教学。(陕西 西安 710032)

[课题项目]本文系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040614)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93-03

为真实、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心态,提高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们在计算机类专业本、专科的学生中进行了求职择业心态问卷调查。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1~4年级、专科(高职)1~3年级在校生,抽样情况见表1(各年级学生中男女生人数按4∶1的比例选取)。调查采取无记名、完全志愿签写、集体组织、当场测试并回收问卷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5份,有效率为92.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学生对目前总体就业形势的认识、把握和了解情况

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调查中,有71.6%的学生选“形势严峻、就业难”,12.2%选“形势正常”,8.4%选“形势较好、就业容易”,选“不了解”的占7.8%。这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明显地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2.对于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客观方面强调的人多,而从主观方面查找的人少。在回答“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这一问题时,59.7%的学生选择“高校扩招,应届毕业生供给过多”;48.1%的学生选择“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32.2%的学生选择“应届毕业生还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28.9%的学生选择“应届毕业生心态不现实”;19.5%的学生选择“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有偏见”;16.0%的学生选择“渠道不通畅”;还有11.6%的学生选择“其他”。从主观方面查找原因的学生只有28.9%。

3.“考研族”的出现与连年的“考研热”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在对当前毕业生中“考研热”的原因选择中,有60.2%的学生选“就业压力”;17.6%的学生选“用人需求的‘误导’”;13.7%的学生选“个人追求”;6.2%的学生选“家长要求”;还有2.3%的学生未做出选择。

(二)关于学生求职择业的心态、标准及其价值取向情况

1.看重单位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在薪酬问题上则表现出矛盾的心态。在“你认为大学生择业时要优先考虑的因素(最多可选两项)”问题上,59.5%的学生选择“单位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37.3%选“自我实际情况”;22.2%选“薪资福利”;12.2%选“单位地域”;11.9%选“是否专业对口”。在回答“你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哪些方面对你最具吸引力(最多可选三项)”的问题时,48.1%选“企业效益与发展潜力”;44.1%选“薪酬福利”;34.8%选“培训及提职、晋级机会”;33.5%选“企业性质和规模”;31.6%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6.7%选“企业文化及激励机制”;还有3.2%选“其他”。当问到“影响你择业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三项)”时,选“未来发展”的40.2%;选“爱好/兴趣”的32.1%;选“企业实力”“专业对口”“区域”“市场环境”“企业文化”“企业性质”“行业”的依次为29.5%、21.1%、13.2%、10.3%、9.4%、9.0%和7.9%。

2.沿海开放城市和外资或合资单位仍为学生的首选。调查中,我们发现沿海开放城市和四大直辖市是学生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域,选择的学生比例分别高达40.9%和22.9%。而在职业的选择上,30.1%的学生想“读研究生”;29.7%的学生想去“外资或合资单位”;11.1%的学生想进“党政机关”等等。

3.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是求职择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下列因素对就业影响程度”的选择结果见表2;对“你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的选择结果见表3;当问及“你在求职择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学生们选择的结果见图1;当问及“你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学生们的选择结果见图2。这表明,学生对择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专业知识排第一位(79.2%),个人能力排第二位(79.0%),学习成绩排第三位(58.4%)。

4.在对待下基层的问题上存在矛盾心理。调查中,在回答“是否愿意到基层锻炼”问题时,51.7%的学生选“愿意”;15.7%的学生选“不愿意”;32.6%的学生选“无所谓”。在回答“愿意下基层的原因(限选3项)”时,选择“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占64.0%;选择“改造自身弱点”的占47.4%;选择“向基层群众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和生产技术”的占37.3%;选“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的占24.6%等等。而在回答“不愿意下基层的原因(限选3项)”时,选“怕被埋没”的占31.0%;嫌“工资待遇不高”的占30.5%;嫌“文化生活不丰富”的占25.4%;“怕专业不对口”的占22.4%;嫌“生活太艰苦”的占20.2%等等。

5.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的选择结果依次为:专业水平(55.4%)、心理素质(47.4%)、适应能力(41.9%)、沟通能力(37.3%)、品德(24.0%)和组织能力(21.4%);对“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问题的选择结果,较多的是:专业能力(48.3%)、学历(29.9%)、所毕业学校(29.4%)、所学专业(27.9%)、潜力(23.5%)、社会经历(21.8%)。

6.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评价比较切合实际,对适应第一份工作比较有信心。调查中,认为自己专业技能很强、强、一般、较弱、很弱的学生分别为4.5%、14.9%、52.2%、16.0%和7.2%;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非常清晰、比较清晰、不好确定、比较模糊、非常模糊的学生依次为12.4%、34.3%、30.5%、16.5%和6.3%;对能适应第一份工作很有信心、比较有信心、没感觉、不太有信心、很没信心的学生分别为31.9%、39.8%、13.1%、11.1%和4.1%。

(三)关于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急需了解的信息和急需提供的服务方面的情况

1.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在择业过程中,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依次为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25.9%)、提供就业信息(23.2%)、求职技巧培训(17.7%)、职业生涯设计(14.8%)、就业心理咨询(10.6%)和其他(7.8%)。

2.学生获取急需信息的主要渠道为新闻媒体,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亲属或朋友。调查中,关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哪类信息(限选3项)”,学生们选择的结果如图3所示;关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谁”,选择的结果见图4;关于“你觉得获得就业信息比较有效的渠道是那些(限选3项)”,选择的结果如图5所示。

三、建议

1.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矛盾心态,其实质是价值观及理想信念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念。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他们树立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切实加强大学生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确定自己合理、科学的就业期望值,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准确把握自己的前提下,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地参与竞争。再次,要提高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自傲,积极进取,百折不挠。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应主动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并把它贯穿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一年级的就业指导,要结合入学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思想、适应性和修身养性教育。二年级的就业指导,重点应放在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规划的系统指导上。三年级的就业指导要以正确的求职择业观教育为重点。四年级的就业指导,应重点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宣传,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陈成文,谭日辉.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基于2003、2004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2]任丽,窦胜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3]张文孝.“鸡头”乎?“凤尾”乎?——我院毕业生求职择业心态透析[J].高教研究学报,2005,38(3).

[4]文东茅.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上一篇:感恩母亲国旗下的讲话下一篇:关于政策性住房信息申报问题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