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2024-04-13

全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共9篇)

篇1:全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附件:

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将于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为确保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2008年及以后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各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统一汇总。其中:

(一)对于近三年已经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允许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更新有关数据后,汇总上报。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首先由部门(单位)进行自查,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各部门(单位)向财政部上报的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应当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参与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时,自行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工作的方式。

(三)经过清查的固定资产,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四)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另行制订)和实际情况,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结果核实、资产损溢认定等方面的具体权限,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根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12月)。1.研究确定资产清查报表。2.组织开发资产清查工作软件。3.拟订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文件。

4.组织开展资产清查试点工作,修正报表和软件。

5.对中央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进行业务培训。

6.财政部组织招标,确定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7.中央部门、各地区组织本系统、本地区的培训,布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6月)。

1.中央各部门(单位)自查,资产清查结果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将有关资料于2007年5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

2007年6月,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形成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为2008年及以后预算编制提供支撑。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于2007年6月30日前将本地区资产清查统计表汇总报送财政部。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

1.财政部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2.财政部将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部门和地方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

五、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财政部将成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组织机构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自行确定。

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将组织机构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六、经费保障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除财政部统一配发资产清查软件、资料等外,各级财政分别负担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部统一支付。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部门(单位)内部应当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关负责人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动员、培训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肃纪律。各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等鉴证材料,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对于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四)工作督导。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对本系统、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上报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财政部将通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简报》等方式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并组织监督检查。

篇2:全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财办[2006]5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财政部决定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以下简称资产清查)工作。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 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资产清查工作,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初始数据,有利于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二、认真组织开展好本部门、本地区的资产清查工作

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的范围为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组织开展本地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境外机构的资产清查工作,由其国内派出单位组织开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总体工作要求,本次资产清查于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实施,按照《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附后)和财政部有关要求进行。

资产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事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的质量,各部门、各地方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准备,精心组织各项实施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各有关方面要通力协作,积极克服困难,按期圆满完成资产清查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工作结果真实、可靠,有关数据准确无误,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财政部将通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简报》等方式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予以通报。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财政部将组织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附件: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二OO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附件:

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将于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为确保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2008年及以后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各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统一汇总。其中:

(一)对于近三年已经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允许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更新有关数据后,汇总上报。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首先由部门(单位)进行自查,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各部门(单位)向财政部上报的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应当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参与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时,自行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工作的方式。

(三)经过清查的固定资产,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四)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另行制订)和实际情况,对资产 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结果核实、资产损溢认定等方面的具体权限,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根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12月)。1.研究确定资产清查报表。2.组织开发资产清查工作软件。3.拟订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文件。

4.组织开展资产清查试点工作,修正报表和软件。

5.对中央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进行业务培训。

6.财政部组织招标,确定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

7.中央部门、各地区组织本系统、本地区的培训,布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6月)。

1.中央各部门(单位)自查,资产清查结果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将有关资料于2007年5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

2007年6月,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形成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为2008年及以后预算编制提供支撑。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于2007年6月30日前将本地区资产清查统计表汇总报送财政部。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

1.财政部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2.财政部将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部门和地方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

五、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财政部将成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组织机构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自行确定。

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将组织机构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六、经费保障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除财政部统一配发资产清查软件、资料等外,各级财政分别负担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部统一支付。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部门(单位)内部应当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关负责人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动员、培训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肃纪律。各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等鉴证材料,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对于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篇3:全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行政条块分割、机构设置不合理、系统分类标准不统一和系统设计缺乏完整性等原因, 严重阻碍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1. 主管部门的行政条块分割制约了信息系统的构建步伐。

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中, 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都对高校固定资产工作进行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个部门分别要求高校按其规定的标准定期上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财政部对固定资产按十一大类进行分类、统计, 教育部对固定资产按六大类进行分类、统计, 双方基本没有考虑与对方数据的转换和对接。尽管高校在管理手段上实现了电子化, 但是工作必须接受两个部门的管理, 接受两套分类标准, 始终解决不了两种分类数据的直接对接, 互相对导等问题。

2. 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以静态管理为主。

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基本都实现了电子化的手段, 但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账卡登记、信息录入等静态的管理为主。大多集中在固定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 着眼点还是从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 其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简单的静态管理, 并且更多的是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进行资产、设备等管理对象的建卡建账,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供简单的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对于资产的投入使用、维修保养、优化配置等动态情况基本是监控不到位, 不能为决策、监督部门及时提供资产的动态信息, 很多时候只有通过各级上报的报表、清查的结果才能掌握到大体的情况, 这样不但制约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决策, 而且造成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效率下降。

3. 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不合理, 也成为影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瓶颈。

当前高校从事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各有不同, 有的设立资产管理处、科, 专门从事资产管理;有的纳入后勤部门或财务部门管理, 经常出现重此轻彼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 多采用了适合当前发展趋势的精简高效的聘任制或委派制, 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偏少, 二级学院 (系) 通常不设专职资产管理员,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维修很难与主管部门要求相一致。同时, 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低, 不熟悉资产管理的业务要求, 往往只限于管理软件的简单操作, 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优化。

4. 模块设计存在缺欠, 影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

现在高校使用管理软件很多情况在模块设计上存在缺欠。主要表现为:在流程上, 偏重于资产设置及初始化流程和资产管理查询流程, 缺少资产决策分析流程;在模块组合上, 偏重于数据采集、录入、查询模块的设计, 缺少数据整理分析;在接入方面, 基本停留于“单干”形式, 很少考虑与其他政务系统对接, 包括与财务管理、采购、预算编制、办公管理等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等, 造成无论是操作使用上还是资源配置上都存在重复、浪费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

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构建首先必须打破行政的条块分割, 在政府已有的网络平台上, 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并且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管理和监控, 从而提高利用率和使用率, 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决策。

1. 打破行政条块分割, 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打破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现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壁垒, 理顺管理流程, 统一资产分类标准, 统一管理归口单位, 逐步建立“财政部门—教育部门—高校”三级管理平台。服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把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在已有的信息平台上, 通过WEB技术, 把系统涵盖资产管理的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统计、产权纠纷调整等各项管理内容, 并以技术手段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 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畅通。

2. 理顺机构设置, 健全管理制度。

高校应当理顺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 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 对固定资产实行专职管理。进一步理清并明确与后勤集团、校办产业、图书馆、各级学院 (系) 、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实训基地等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权限, 建立各部门、各单位分级分层复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一级对一级负责。二级学院应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 并对其进行培训和专业素质考核, 使其能够担任信息化管理的固定资产申报、验收、登记、保管、检查、报告等工作, 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通顺流畅。健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高效、合理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 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法规制度, 又要有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内部规章制度, 使高校固定资产存在良好的管理机制, 确保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信息披露的可比性、科学管理的有效性, 合理评价固定资产适应效果与管理效率。同时, 对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修、盘存、转让、报废及残值处理等管理工作, 既要流程简单、信息正确, 又有章可循, 有法可究。

3. 建立全过程、高效动态的监督系统。

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 实施动态管理。首先, 管理周期要从固定资产卡片管理逐步向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转变。对单位的各种类型、各种归属的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 实现资产的购置申请、领导审批、资产购置、资产入库、资产出库、资产使用、资产调剂、资产维修、资产报废、资产捐赠、资产出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其次, 管理目的要从固定资产基本管理和查询逐步向固定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转变。准确、实时掌握和控制资产的净值、总量、使用及分布情况, 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资产, 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率。

4. 完善系统模块, 优化流程设计。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一般分成三大块:资产设置及初始化流程、资产管理查询流程、资产决策分析流程。针对多数系统缺少或忽略决策分析流程设计, 应该在充实设置、查询功能模块的同时, 利用网络技术, 强化决策模块, 使得系统管理流程设计更加科学化。

(1) 充实资产管理系统的设置和查询功能。实现高校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和合法登录系统所在的Web服务器, 然后在权限规定的范围内, 操作资产系统设置以及资产初始化相关功能, 并基于这些信息进行查询、统计等操作, 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

(2) 强化决策分析功能。一般情况下, 资产决策分析流程主要由管理决策用户完成, 该类用户可以或者代为通过浏览器访问和合法登录系统所在的Web服务器, 然后在权限规定的范围内, 建立宏观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并通过展现工具获得多种表现形式的分析结果, 为做好资产的计划、预算、申购、配置等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

经过几年的建设, 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 尽管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相信在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指导下, 它将会日益完善。

摘要:文章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构建首先必须打破行政的条块分割, 在政府已有的网络平台上, 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并且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管理和监控, 从而提高利用率和使用率, 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决策。

关键词:资产清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参考文献

[1].翁跃成.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经济师, 2008 (8)

篇4:全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2006年12月21日,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主持会议的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在会议中要求,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组织开展本地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这次资产清查的范围是,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拨缴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这次清查的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以及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

这次清查运用 “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管理系统”,他是按照全国资产清查工作的要求专门开发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中财信负责软件的开发和研制。

通过全面摸清家底,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与财 务状况,涉及到各项资金、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内容,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并计划以清查数据为初始信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督系统。

该系统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卡片管理系统”和“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两个系统之间通过自动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卡片数据到报表数据的数据传输和转换。

卡片管理系统提供了固定资产卡片(包括账实相符资产、盘盈资产)的录入、查询、打印、删除、导入外部数据、生成清查系统文件、备份、恢复等功能。卡片的数据将作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初始数据。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运用了一套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

清查报表管理系统提供了从固定资产卡片提取数据到基础表,基础表间计算,提取基础表数据到报表、汇总报表以及单位管理,数据的录入、打印、导入、导出、上报、收集、汇总、审核、查询、备份、恢复等功能。

通过资产清查,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掌握资产的实物量、价值量及运行状况等信息,本次清查时间紧、任务重。财务人员既要对2007年政府收支改革的课目进行重新设置、在保证正常业务工作下又要开展这项艰巨性、繁琐性的资产清查工作。对 “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管理系统”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卡片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建议和看法。

第一,实物固定资产的清查是重中之重。目前各单位都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输入固定资产卡片,对资产金额较大、较多,会计人员少的单位无疑是将输入固定资产卡片作为重点 ,各财务单位均运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都具备固定资产模块,都是SQL、sever数据库,对账实相符资产,账面2006年底能否进行数据转换,对盘盈资产输入本系统固定资产卡片,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完成清点、核对任务,对未用财务软件的部门可运用本系统输入固定资产卡片,开发商未考虑实际工作,希望予以考虑。

第二,在卡片查询功能中应增设修改和删除功能,便于修改和删除。在输入卡片或个别输入错误时,可在卡片查询功能进行直接修改,不必来回切换窗口。在定位和批量选择时,容易误操作,便于删除。

第三,在文艺和体育设备窗口卡片设置中,无数量填制要求。不便于核算数量金额,应与家具用具及其他类窗口卡片设置全面就方便合理了。

篇5:固定资产清查报告

篇一:固定资产盘点报告(模板)

xxxx公司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2014年x月xx日

一、基本情况

1、主要工作:以xxx评估有限公司提供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对xxxx公司资产进行现场清查;同步对产成品、原料、生产用辅助材料、备品配件进行盘点确认。

2、清查时间:2014年x月x日——2014年x月x日。

3、清查人员: 工作组负责人:工作组员:

4、清查方式:主要是以帐核对现场实物。

二、固定资产清查分组说明

本次清查工作共分为财务、法务、安环、设备、工艺、土建、电气设备、仪表,8个专业组进行清查、梳理。

三、固定资产清查情况:

煤焦油加工生产线、炭黑生产线、尾气发电厂三个装置,未发现较大的设备缺陷,无无闲置装置、设备。

1、核查后固定资产汇总:

2、与原“评估报告书”清查存在的查差异情况: 2.1设备专业

详细明细见后附表一、二、三 2.2安环专业 2.2.1重复记账

4-6-2固定资产—构筑物

2.2.2不属固定资

四、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1、设备专业:

1.1固定资产分类混乱,各专业明细记账交叉内容较多,部分设备重复记账;

1.2评估报告资产明细中名称、规格型号部分不全、错误较多,部分数量与现场实物不相符;

1.3生产用备件、低耗品、维护、维修费用列入了固定资产明细;

1.4部分设备、管线的辅机、附件及部件被单列入固定资产明细。

1.5设备评估价值偏高情况:

1.5.1炭黑线中排袋平台与再处理平台为一个整体平台,且为钢混结构,不属机器设备类,应归为构建筑物。

1.5.2炭黑线中二次提升平台、尾气管道管架、主袋滤器平台、产品螺旋输送机平台、产品罐平台及防腐保温项工程,未见到工程结算资料,造价偏高,需查阅合同、工程决算及相关资料进一步核实。

2、电气专业:

2.12.5万吨/年硬质炭黑生产线中第41项“电力变压器s9-400KVA10/0.4Yy1台”,2.5万吨/年软质炭黑生产线中第第11项 “柴油发电机90KW1台”应该属于焦油加工装置生产线固定资产。

2.23000kw尾气发电厂装置中第2项“电力电缆”经现场核实无此项,评估单位也未对该项进行评估;

3、仪表专业:

3.1实物和账目存在差异,焦油加工调节阀实查13只,总价21.8万元;账目31只,总价58.026328万元;3.2现场存在仪表损坏缺失情况;

3.3硬质炭黑生产线增改部分价格和实际合同差距较大; 3.4现场仪表中管阀件属于主材(总价54.706703万元净值43.79275万元),压力表、双金属温度计属于耗材(总价20.852204

万元,总量274台件,净值17.45015万元),总价75.558907万元,净值61.2429万元不应计入固定资产。

4、安全环保专业:

4.1固定资产分类混乱,绿化工程明细记账内容交叉; 4.2煤焦油加工生产线、炭黑生产线、尾气发电厂三个装置消防系统验收费用列入了固定资产明细;

4.4煤焦油加工生产线、炭黑生产线、尾气发电厂三个装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评估价值偏高。

4.5煤焦油加工生产线、炭黑生产线、尾气发电厂三个装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未通过批复。

4.6评估值不合理,需查阅合同、工程决算及相关资料进一步核实:

4-6-4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4.7工艺专业:

工艺管线以套或批进入固定资产,但在工程结算书中提供了相关管线明细,对于价格评估单位以财务数据计入。分析仪器方面仍存在以批为单位进入固定资产,其明细无从查证,同时可能

篇二:公司固定资产盘点报告

固定资产盘点报告

根据《》的要求,由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及各分公司市场与综合管理部于--对公司--固定资产情况进行了盘点。

一、基本情况:

年公司发展速度较快,各分公司相继成立,随之配套的办公设施、设备也逐步到位,为更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分公司资产管理工作,并根据公司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的管理规定,组织了本次盘点工作。

二、具体操作过程:

1、组织安排盘点人员。主要进行盘点的部门有: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分公司负责人和资产管理员。

2、落实执行时间。考虑各部门年底工作较为繁忙,综合办公室于12月初将盘点时间与各部门进行了沟通确认。最终将时间定在12月12日开展。

3、账物核对。由综合办公室出具公司及分公司资产台账,并由三方共同对实物进行核对。经过盘查、核对,固定资产台账与实物相符,各类设施设备账目清楚、齐全,最终由三方签字确认。

三、盘点结果:

经过对公司及分公司固定资产的盘点,确认帐物相符,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分公司各类设施设账目清楚、齐全。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认真落实管理规定。公司于年发布了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其中详细指出了主要的管理工作,各分公司的资产管理人员应在帐物相符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管理规定,并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好登记、保管、维护、检查及盘点等具体工作。

2、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因各分公司职能架构尚未完善,大部分资产管理员为兼职人员。为确保资产管理到位,需逐步加强资产管理员的培训工作,明确工作职责。

3、完善台账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台账模式,及时更新台账,并与财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督查各分公司资产台账状况,对有问题的进行纠偏,避免出现管理漏洞。

综合办公室

年月日

篇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XXXXXX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市民政局: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办法,我馆于3月7日至4月3日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现将资产清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产清查工作总体现状分析

(一)资产清查工作的基准日

此次清查工作统一以XXX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资产清查范围

1、对全馆账务进行了清理。这次我们对XXX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库存现金、资金往来等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达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2、对全馆财产进行了清理。这次我们对XXX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地清理、核对和查实。按照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对固定资产、资产收益情况进行了清查。

3、建立了固定资产卡片。在清查中我们坚持边清查资产,边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现了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4、完善了相关制度。对这次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巩固清查成果。

(三)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情况

为加强对资产清查工作的领导,馆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组

长由副馆长XXX同志担任,成员由XXX、XXX及各办、组负责人组成。馆向各办、组下发了搞好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办、组支持清查工作。参加清查工作的同志,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时间,集中精力搞好清查工作,确保资产清查工作顺利完成。

(四)资产清查工作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

通过这次资产清查,全面摸清了我馆的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建立了监管系统,为加强我馆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为进一步加强我馆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资产清查也发现了我馆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问题比较突出,盘盈原因是评估出现漏评,部分资产未及时入账,盘亏原因是门面房拆除和部分设施设备损坏。

二、资产清查工作结果

这次资产清查出我馆资产损失情况是:馆门面房于XXX年元月依据“双创”要求予以拆除,损失XXX元。馆加油机、复印机、无绳电话、电脑配件等报废损失XXX元。这些资产损失待资产审计确认后申报核销。

三、资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这次资产清查发现的资产及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是:部分资产由于财务人员工作疏漏,未及时入账。部分帐务未及时处理,造成长期挂账。今后要进一步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请示报告,经审核批准后及时处理相关财务账目。

XXXXXX

篇6:国有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一、领导重视,确保安排部署到位。一是办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成立了由办党组书记、监察专员程继斌担任组长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此次资产清查工作,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理,对资产清查工作报告进行审定。二是领导小组下设资产清查办公室,负责制定资产清查方案,开展业务培训,实施资产清查工作。

二、周密安排,确保资产清查准备到位。一是制定我办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工作原则和目标、组织机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等。二是制定我办国有资产清查任务分解表,按照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细化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清查工作按时完成。三是重新汇总固定资产台账,按照办公用房、车辆、电子设备、家具、家电等进行分类,确保固定资产清查“无死角”。

三、循序渐进,确保资产清查落实到位。一是对我办的固定资产全面进行清查、盘点,落实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管理责任人、资产状况等,如实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二是对每个办公室、每个区域建立固定资产统计表,明确本办公室、本区域资产名称、数量、品牌型号、资产价值、资产管理责任人等相关信息。三是对清查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注明原因,拟提出处理建议,连同清查工作总结交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审阅。四是清查过程中,纪检、内控办等相关人员全程监督,避免资产清查工作中存在虚于应付、弄虚作假等行为。

篇7: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一、时间:X月11日——X月19日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 *** *** *** ***

三、内容

(一)制度建设情况

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经费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登记领用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工会经费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健全。

(二)财务管理情况

1、收入管理情况

能严格遵守国家收费的有关规定,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都经物价部门批准,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等行为。所有预算外收入全额纳入财政专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支出管理情况

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无虚列虚报或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现象;按规定应当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能实行政府采购;能定期公布学校收支及管理情况;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大额资金使用经领导集体讨论并有会议记录记载;学校财务管理的审批人员、报帐人员、经办人员、财产保管人员的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无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设立账外账、坐收坐支等现象;所有支出发票均有经办人签名及用途,对购置的财产有入库登记;无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津补贴发放符合规定,绩效工资实施后各学校无违规乱发钱、物。

3、资产管理情况

学校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均经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均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建立了学校资产台账和财产领用台账;能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帐卡相符、账实相符;对新购、新建的资产能及时进入固定资产核算。

(三)存在不足

篇8:全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1 B/S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

2002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与济南国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顺利完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任务,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我校自2003年开始使用C/S版,于2012年升级为B/S版。

C/S结构,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为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WWW浏览器实现,大大简化了客户端计算机载荷,方便使用,易于维护、升级[3,4,5]。总的来说,B/S版本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全面性

按教育部的分类要求,高校的全部固定资产被分为了十六大类。将物质属性不同的十六大类资产全部纳入本系统进行管理,不仅方便了用户操作,而且能生成反映全部十六大类固定资产全貌的账、表、卡体系。

通过校园网,学校资产管理处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掌控,并且与各二级单位的资产管理员利用同一套软件系统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彻底解决了原来部门之间资产管理脱节的难题。

1.2 高效性

通过校园网实施业务管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用同一套软件,可以实现教育部的十六大类资产分类与财政部的十大类、六大类资产分类的自动转换,使得资产管理处与财务处的账表之间保持一致,从而彻底解决了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对账难的问题。系统可以将数据根据用户的要求导出成Excel文件,方便用户的编辑和对数据的统计。

1.3 严密性

根据“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的理念,建立严密的账、表、卡体系,将职责、权限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使用人;从业务流程到管理范围,从权限分配到数据库管理,都建立了严格的内控制度。

资产管理处设置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管理系统,并与人事处教职工数据库对接,保证系统内人员信息的完整和变动及时。为做好“物物有人管”提供前提条件。每一件资产落实到负有管理职责的教职工名下后,就纳入了学校的实时管理与监督体系。

1.4 规范性

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制定了规范的体系结构、业务流程、管理信息项。保证每一件资产都“来源清,去向明”。

2 高校固定资产清查的意义

2.1 提高资产使用单位的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现象,较多考虑满足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使用需求,重视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而轻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另外,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员均为兼职,如果没有资产清查这种具体的工作任务做督促,需要较多时间和较强责任心的资产管理工作就容易被忽视,逐渐形成资产管理边缘化[1]。对资产使用部门开展资产清查,可以切实提高从学校领导到资产使用人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资产管理员的业务水平。

2.2 及时纠正账、卡、物不一致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高校快速发展,院系合并、搬迁,机构调整,人员流动频繁,使得固定资产建账账户比较混乱,账、卡、物不一致问题较为突出,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比较大的难度。只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实物清查梳理,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保证管理系统内的信息(账)、条码标签(卡)以及实物三者一致,为学校摸清了家底,为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提供保障。

2.3 做好资产预算的前提条件

按照“以存量定增量”的理念,为科学制定全校的资产预算,必须对固定资产清查和定期盘点,及时发现闲置(损坏严重)、待报废等类型的固定资产,第一时间收回并处置,核实各单位资产的有效存量情况,为学校资产预算的编制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资产清查出可用的且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及时进行调剂,从源头控制资产的投入,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产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盘亏处理工作,可以有效防止民用性强的固定资产成为个人物品的可能,并减少因频繁转借造成资产中途遗失,不知所踪的现象。

3 方法原理

3.1 前提条件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提高了工作效率。财务处、资产处、设备处、图书馆等归口单位共同把关,将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每一件资产都准确录入管理系统,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无遗漏入账,责任到人。

3.2 实施原理

学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可利用数学公式描述:

式(1)中,n表示名下有资产的教职工的人数,C表示每人名下的资产数,n和C都可以从管理系统内提取。

由公式可以看出,将每人名下的固定资产(C因子)清查清楚以后,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即可宣告结束。实施固定资产清查时,以使用人为纲,动员全员,全员参与,教职工自扫门前雪,可以提高固定资产清查效率和准确性。

4 基于校园网的固定资产清查的工作流程

4.1 确定固定资产清查的模式

按照“由简到繁,逐步推进”的原则,选择资产总量相对较小的机关部处,进行详细认真的清理清查,再清理文科院系,最后清查实验较多的理工科院系。梳理清楚在帐固定资产的状态(分为:在用、闲置、待报废、丢失等),对在用资产做到账、卡、物一致;对闲置资产进行调剂;对待报废资产及时走报废程序,收回处置;对丢失资产进行登记上报。

4.2 实施固定资产清查的步骤

第一步:布置工作。发通知给单位负责人,同时,从资产管理系统里面打印出其单位每位教职工名下的资产明细(见表1),将通知和明细一起交予受清查单位。

第二步:单位自查。根据打印出的资产明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人找到自己名下的实物资产,并在前面划“√”;未找到的划“×”。

第三步:确定固定资产现状。实物资产找到后,资产信息发生变化的,在资产列表的相应位置的空隙处进行标注(涉及使用人和存放地点);条码标签脱落的,到资产处补打标签。

第四步:资产处核查验收。验收组对已完成自查的单位进行检查验收。验收方式: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人和资产管理员随同验收组成员清查,对每人名下划“√”的资产进行逐件清点,核实资产卡片列表的信息。(账、卡、物信息核对)确定资产的性质,分为:在用、闲置、待报废、丢失等。

第五步:反馈信息。验收结束后,由管理员操作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资产明细表中标注改动的信息反映到资产管理系统中,办理资产信息变动。

第六步:出清查报告。内容包括:(1)账上资产总数;(2)确定在用资产数,并调整精确这部分资产的信息;(3)确定闲置和待报废资产数,并进行单位间调剂和报废处置,做好账务处理;(4)列出丢失资产数,进行汇总上报学校。

4.3 解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具体问题

在清查过程中应做到以账查物,以物核账,账物相对。

(1)确保固定资产责任到人。学校人事调动、职工退休等工作进行后,有些单位未及时办理资产交接,使得有些固定资产无法找到责任人[6];另外,个别资产管理员录资产建账时不认真,新购置固定资产随意放在某一教职工名下,这些现象都极易造成管理混乱。因此,清查时应明确每件(批)固定资产的责任人,确保责任人清楚自己名下的资产和应担负的管理职责。

(2)明确固定资产存放地点。由于使用单位多次搬家等原因,一些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改变,尤其部分仪器设备,更是经常被搬动,而资产管理员没有及时跟踪了解,这样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交接与日常管理。清查过后,应确保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准确无误。

(3)做好查缺及查闲置工作。对有账无实物的固定资产进行账面盘亏整理,记录详细原因,做好备案,并同时告知使用单位和使用人,清查结束后统一追究责任;对已损坏或因陈旧无法满足正常教学、科研等工作需要的资产,验收组应督促各单位走报废程序,避免积压,占用宝贵的办学空间;对闲置不用或使用率极低的资产,需在清查表上明白标注,待清查结束后,将该类资产从使用单位剥离,并由资产管理处统一调剂或收回存放,调拨给需要的单位使用,提升资产使用效益和资产配置效率。

(4)保证条码标签的完备。条码标签是联系账表与实物的桥梁,是资产清查的重要依据之一,需要严格要求条码标签的完备性。对因年代久远或搬动过程中揉搓等原因造成条码标签脱落的固定资产,认真核对其他指标性信息后,用记号笔在实物上标出其资产编号,需立即到资产管理处进行补码,并粘贴到实物上。

5 巩固资产清查成果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5.1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执行力度

解决好资产清查所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并强化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为此,学校出台了《曲阜师范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曲阜师范大学固定资产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对清查单位发放资产清查告知书,分清问题类别与性质,区分责任归属,提请责任单位和使用人注意。根据规定,对属个人责任或单位管理不善造成损坏、丢失的,采取两种赔偿方式:一是赔偿现金,二是赔偿实物,即按同型号资产的现行市场价赔偿,也可以买同规格型号的实物补上。

5.2 表彰资产管理的先进单位与个人提高管理积极性

固定资产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管理,即强调人的因素和责任意识。资产管理工作只有得到高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学期末或年终开展资产管理员培训与交流活动,共同熟悉业务,交流心得,总结教训,为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积累经验。清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单位及其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重要依据,将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纳入部门、科室、个人年终考核指标,表彰与奖励先进,通报批评落后[7],切实提高单位和使用人的资产管理积极性。

6 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清查不应是一项临时性任务,而应该制度化与常态化,纳入资产管理的常规工作范畴。每次固定资产清查,从宣传动员,到实施清查,再到清查后的工作总结,整个过程起到很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可以强化领导和教职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和产权意识。基于网络化平台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实施严密的资产清查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清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事半功倍的操作方式,必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趋向科学、规范、高效、全面。借助计算机网络,采用一些新技术,如射频识别(RFID)技术[8],进一步提高资产清查的效率与准确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118-120.

[2]邹鸿雁,闫雯玲,杨洛.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文汇,2010(10):178.

[3]张良银.浅论C/S和B/S体系结构[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6(4):20-23.

[4]樊胜.C/S与B/S的结构比较及Web数据库的访问方式[J].情报科学,2001(4):43-445.

[5]刘红梅.基于C/S和B/S体系结构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1):52-54.

[6]左玉生,林俐,孙岳明.强化资产清查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9):210-212.

[7]焦海山,贾文圣,金振宏.应用资产管理软件开展高校仪器设备资产清查与长效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38-41.

篇9:高校后勤固定资产清查报告

高校后勤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高校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在质和量上有了较大变化,或更新换代或在数量大幅上升。在此发展趋势下,了解后勤固定资产现状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进一步摸清北京大学医学部后勤固定资产的家底、了解固定资产使用、占有现状、优化资源配置,笔者参与了我部后勤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一、清查方法及流程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采用账实核对的方法。清查所依赖的总账及明细账均来自我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系统,基本记录了历史上归属于后勤的所有固定资产。

后勤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明细账,对实物进行盘点,将损毁、过时、丢失、盘盈、仪器归属部门或仪器负责人发生变化等相关情况进行记录,最终将清查结果分门别类予以申报。

后勤机关根据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对各部门上报来的申请予以严格把关和审核,对历史遗留问题、复杂问题,进行集中讨论、集体决策。然后,按照我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填写相关表格,上报处置。最后,后勤各部门按要求做好相关固定资产的拆卸及保管工作,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二、清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根据本次固定资产清查的结果,以及固定资产本身的特点,做出如下处理:

1、盘亏。多表现为有账无物,原因如下:

第一,某些资产不排除确实丢失的可能性。有些资产账龄较久,加之负责人多次变更,负责人已经无法回忆出资产的存放地点等信息;有些资产因搬家等原因,多次移动位置,现已无法找到;有些教学或实验室设备内置于建筑物,未走处置程序,随建筑物一同拆除。

第二,资产已处置完毕,但未走完整流程。例如:资产所属部门变更,相关固定资产实际已经调拨至其他处室,或资产已经报废,但未做账目变更,导致有账无物。

第三,历史上账目登记方式发生变化,衔接不顺,导致一系列遗留问题。约2007年以前,我部固定资产使用的是手工账,之后才改为电子账。据老职工反映,在两种登账方式变更、过渡的阶段,某些固定资产当年已经做过报废或报失的流程,但是最新的电子账中,仍显示为在用。

2、报废。根据手中档案记载,后勤最近的一次固定资产整体清查是在2006年,距本次清查已时隔多年。所以,本次清查对损毁、符合报废年限和条件的资产,按要求、按程序予以报废。本次清查报废设备较多,为后勤固定资产进行了必要的“减负”,为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奠定了基础。

3、校内、处内固定资产调剂。由于历史上部门、人员变动,固定资产优化配置等原因,固定资产的跨部门转移、变更属常见现象。及时將设备账与实物调配一致,做到账实相符,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4、变更仪器负责人、存放地点、备注等信息。将账面的仪器负责人与实际使用的仪器负责人保持一致,完善存放地点等相关信息,为固定资产的管理落实到责任到人提供了依据和必要保障。

5、5、盘盈。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各实体使用自有资产购买的固定资产,未在设备账上进行登记;第二,其他部门捐赠、调拨的资产,未及时入账;第三,员工个人购买的固定资产,在单位使用。根据盘盈固定资产的性质,进一步完善各实体的账目。

6、其他问题。有些资产信息不全,无法核实具体情况。针对此种情况,采用多部门其中讨论的方法予以追溯和决策。

三、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本次资产清查基本摸清了家底,对有关固定资产进行了报废、报失处置、变更了资产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基本做到了账目清晰,责任到科、部分部门责任到人。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是认真、严谨、有效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认知层面,有了高度的重视,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处,才能避免消极、应付的工作态度。

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领导的重视显得格外重要。领导对固定资产的认识、重视程度提高了,才能保证资产清查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运行。

让领导干部重视,首先,需要领导树立高等教育成本效益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行管理;其次,加强宣传,促使各部门领导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建立规范、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后勤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资产采购、登记、审核、保管、清查、报告、处置等制度。对于采购、使用、维保、处置涉及多部门的,应建立沟通、协调等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照常折旧、及时处置。

3、做到分级管理。首先,明确处级、科级不同级别主管领导干部的职责。其次,在处和不同的科室分别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后勤所属部门较多,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差别较大,加之我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账入口不断下放,在处、科分别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员,显得格外重要。科级管理员能够方便、快捷、全面的掌握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不仅对固定资产的核对、盘点、建账、管理、处置等工作更为了解,同时能够在本部门领导的和支持下,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真正落实到人。处级管理员协助科级管理员建账并审核其信息,管理整个处的固定资产、并对科级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进行监督,与学校其他部门沟通、联系,按程序调拨、处置设备。

4、重视固定资产处置程序。程序本属于制度的一部分,单独强调可见其重要。例如我部因设备更新改造,曾处置过一批大型设备。参考历史资料可见,其报废过程正规,经历了多部门联合行动,公开拍卖等相关手续,但是唯独没有走校内设备报废流程,导致该批设备如今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按照学校相关制度的要求,办好每个流程的手续,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的疏漏。

5、不能忽视非在账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后勤固定资产数量巨大、涉及面广、历史较长,加之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变化,有些固定资产在当年可能不用上账或未上账,导致在处置固定资产时,遇到很多问题。对于这样的固定资产应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掉。针对此种情况,首先需要重视,其次要建立制度和流程,与学校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沟通,寻找双方认可的、公开的、合法的、合理的、高效的处置方法。

6、完善固定资产的细节管理。针对本次清查出现的状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细节入手,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一,使用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固定资产数目庞大,多数固定资产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或随时变更仪器负责人,变更放置地点,如何做到多而不乱,心中有数,一些老办法是非常实用的,例如,在固定资产上张贴含有仪器编号、规格、负责人等标签,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以及资产清查工作中,可以发挥事倍功倍的效果。

第二,细化固定资产上账标准。我部规定单价超过1000元的固定资产均须上账,没有对资金来源等作出详细说明。后勤在日常管理中,会有一些自筹经费,针对使用自筹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否需要上账的问题,也需要统一口径、统一管理。建议使用自筹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也应参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登记、建账、管理和处置。

第三,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后勤下设多个管理部门,例如校园、饮食、房产、教室等,虽然各部门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上存在较多不同,但也有很多联系。例如某项经费是划拨给某一实体的,但该实体购置的固定资产,却由另外一个或几个实体使用和管理,所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非常必要。否则固定资产的前期购置、使用和维护、后期处置容易出现脱节等现象。

7、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考评奖惩机制。对于使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对于因人为操作失误损坏固定资产的,对于将固定资产丢失的等情况,应根据责任大小,予以奖励或惩罚。

8、升级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动态管理需要及时、准确地做到帐实相符,把握固定资产的动态,实现精确化的管理,而非集中式的、突击式的管理或补救。实现此目标,并非是某些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系统权限的不断下放,有效监督机制的建立,需要所有人对固定资产的重视,需要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等。

參考文献:

[1]冯雅洁.对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考.创新论坛2012年9月下

[2]吉慧鸿.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现况调查。会计之友2006年10期中

[3]朱丽霞.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1期

上一篇:哈尔滨地铁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下一篇:大班幼儿毕业家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