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方法

2024-04-26

新闻写作的方法(精选8篇)

篇1:新闻写作的方法

活动必须体现主题

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朋友,青年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如果仅仅写一句“校领导、《福建日报、我校青年学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则显得太随便,给人的感觉是人员很杂,反而看不到活动的覆盖面之广。所以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出席了活动,《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1000、余人参与了活动。”

篇2:新闻写作的方法

写作要紧扣活动主题

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整个活动的内容必然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但是在有些新闻稿中的主题内容却与主题脱离。比如上次一篇《我校举办第三届“模拟课堂“比赛》的新闻,原稿中过多地描写了文艺表演环节,而弱化了教学水平的考核环节。既然是“模拟课堂”的比赛,主体肯定是要考核参赛者的教学水平,文艺水平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的修改意见是,弱化文艺表演环节,弱化文艺才 华,突出参赛者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积累。在修改稿中发现,“课堂即兴问答”和“智力抢答”两个环节都充分地体现出来,并且还介绍了复赛中“专业讲课”的比赛情况。

篇3: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讨论

关键词:新闻评论,选题,立论,逻辑关系,标题

写新闻评论是每一名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那么写新闻评论有那些方法和要求呢?今天本人就就新闻的写作方法, 谈几点想法, 以求共同学习。

1 选题和立论

提笔写作评论前, 必须过好选题和立论这一关。

1.1 论题的选择和确定

一篇新闻评论在写作过程中, 第一道工序是要考虑它的写作根据。一般地说, 这个写作根据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的客观形势;二是实际生活。选题时, 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首先, 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的选题, 要结合形势任务, 以避免就事论事。根据客观形势的选题, 要注意社会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针对某种工作、生活、现实的特点, 以免脱离实际。其次, 选题题目要小。因为新闻评论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 选题内容受文章字数限制。另外, 题目小一点, 写得实在一点, 容易把问题讲得透彻。再次, 选题角度要新。一篇评论, 善于选取新的角度, 会使人产生新鲜感, 便于论题从广度深度上步步展开。选题时要注意:选取“人人心中有之, 人人笔下却无”的新内容。

1.2 论点或论断的提出

1) 落笔切题, 亮出论点。一般重要的解说性和说明性的评论, 常常采用这种立论方法。例如《光明日报》2006年1月11日刊登的本报评论员写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自主创新——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系列评论之二》这篇评论, 开篇就落笔切题, 提出论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 就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 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科学创新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

2) 运用论据作由头引出论点。这种方法是用新鲜吸引人的事实或寓意深刻的历史典故、名人名言等, 放在文章开篇作为“由头”, 从而引发议论, 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或结论。如:1981年5月1日《辽宁日报》的题目为《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的评论。此文采取的是通过事实性由头引出论点的立论方法。作者先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某商店在学先进活动中, 制定了改进服务态度的“三个一样”、“四个满意”措施, 并将它贴在墙上。文章接着写道:可是, 说是说, 做归做, 服务态度并无起色。评论以此为由头指出,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它贴于墙上以督促自己, 这完全应该。问题在于订了措施并不行动, 照样是一纸空文。结论是:“应当让它 (措施) 从墙上‘走’下来, 走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来,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里灵巧地运用拟人化手法, 使静态之物转化为动态之人, 显得俏皮、幽默、引人。由此可见, 巧用由头可达到理从事出、顺理定论的目的。

3) 通过提问或设问的方式引出论断。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论断, 如《光明日报》1979年2月8日发表的《“文”“理”议》一文。文章采取开门见山揭露矛盾、提出论题, 并辅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立论:

“当前, 社会上流行着一股‘重理轻文’之风, 高中以上学生和部分学校领导人尤甚。他们口头上不这样说, 心里却是这么想的, 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这种想法和作法对吗?‘理’和‘文’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很值得议一议”。

提出论题后, 论述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证, 进而引出结论。第一层说明我国古代是文理并重的;第二层分析论证文理不可分家;第三个层次是结论:应当重理不可轻文。很明显, 文中通过提问, 顺理成章地引发议论并作出结论。

4) 通过辩论得出结论。同一论题的评论可以采用多种立论方法, 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取得各自的效果。也可以采用通过由头或通过辩论展开论证得出结论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效果会更好一些。例如:在上海市中学作文竞赛中获奖的《重理岂能轻文》这篇评论, 就是采用通过辩论得出结论的立论方法,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文特点是通过批驳重理轻文的错误思想进行立论, 进而提出了也要重视文科、文理并重的结论。文章指出, “重理轻文”这一错误思想来自人们的思想偏见和社会上错误舆论的压力。归结起来有下列几条:一曰“学文科无真才实学, 学数理化才是真功夫, 实现四个现代化少不了”;二曰“学文科政治风险太大”;三曰“学文科待遇差, 奖金少”。然后, 对此逐一展开批驳和说理。通过辩论, 展开积极的思想交锋, 在明辨是非中坚持分析说理。最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文理同等重要, 不能重理轻文。有志于从事文科学习的青年要拿出勇气顶住错误思想不要彷徨”。

通过辩论得出结论的立论方法, 有助于评论立论有的放矢, 尖锐泼辣,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旗帜鲜明。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过程中, 以及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矛盾、思想阻力甚至流言蜚语。作为新闻评论就要敢于正视矛盾, 善于运用各种立论的方法尤其是通过辩论进行立论, 以扫除思想障碍, 扶正祛邪,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 把握逻辑关系

新闻评论, 它的论证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 主要靠逻辑的力量说服读者。逻辑学要求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 评论要求合乎逻辑地进行说理论证。那么, 怎样才能把握好评论写作的逻辑关系呢?

1) 依理定形, 顺理成章。评论是发议论、讲道理的文章。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楚某个道理。因此, 评论的结构形式只能以理为中心, 必须服从事理的发展逻辑, 实事求是。所以在写作前必须充分占有材料, 按照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方法, 选取材料, 理出思路。在写作时, 要紧紧抓住自己所要阐述的论点组织和使用材料, 用严密的论证来说明和证实自己的论点。

2) 中心突出, 层次分明。要使文章的中心突出, 首先要确定论证的重点, 然后在材料的安排方面下功夫, 即先找出材料安排的顺序, 看看哪些材料该先用, 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如果材料属于平行关系的, 谁先谁后没多大关系, 即可采用分类法安排材料。如果是递进关系, 谁先谁后有顺序要求, 即可采用层递法安排材料。此外, 还有接续关系和对立关系等。总之, 安排材料, 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用得恰到好处, 层次清楚。

层次分明还要求: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凑, 文势的曲折变化要自然。为了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要讲究文章如何开头, 如何收尾。要考虑讲哪几层道理使文章连贯, 气通理顺。有时要退一步讲, 有时要抓住关键性的字眼反复挖掘深意, 有时需要间接证明, 有时要用顿笔造成奇峰突起, 使文章峰回路转, 波澜起伏, 等等。

3 标题的确立

3.1 新闻评论的命题

新闻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 吸引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太实、太露, 或太虚、太玄的标题都不好, 因为它很难抓住读者。

给一篇新闻评论命题, 大致有以下三点提起注意:一是要贴切, 二是要简洁, 三是要醒目。贴切就是指标题必须切合文章所写的内容, 两者之间要恰如其分。恩格斯认为, 标题“愈简单, 愈不费解, 就愈好”。当然, 简洁并不完全等于字数少, 它是对于文字量与质全面衡量的一个要求。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标帜、眉目, 那就应当醒人耳目。例如《延边大学报》1997年1月5日刊发的评论员文章《一个新的里程碑》, 就比较贴切、简洁、醒目, 有一种诱人深入的力量。当读者认真看内容时, 就会将延边大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终于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跨越——五校合并、进入“211工程”这两件大事有新的认识。这对延边大学来说, 是一个崭新的开端, 永载史册的丰碑, 因而用《一个新的里程碑》作题, 恰如其分。

3.2 新闻评论标题的分类

新闻评论的标题有如下种类:

1) 号召式:如《一定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

2) 论断式:如《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3) 论战式:如《驳陈水扁的“两国论”》、《斥……》、《评……》。

4) 告诫式:如《不能再吃大锅饭》。

5) 赞颂式:如《赞余热发光》、《赞家丑外扬》。

6) 褒贬式:如《坚持党性, 拒绝派性》。

7) 提问式:如《经济政策的动力是一切“向钱看”吗?》。

8) 并列式:如《井水与河水》、《“找米下锅”与“找锅下米”》。

9) 成语式:如《黔驴技穷》、《贼喊捉贼》。

10) 成语变换式:如《好事不要“磨”》、《“异想”定能“天开”》。

11) 散文式:如《别了, 司徒雷登》。

3.3 新闻评论标题的“立意”

立意, 即确定中心思想。立意的核心是一个“新”字。刻意求新, 应该是评论员的追求。立意新, 首先是要求观点的新。能“见人所未见, 发人所未发”, 写出“人人心中皆有, 人人笔下皆无”的意思来。其次是角度要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努力去寻找新的角度, 找出新的突破口, 给受众以新的启迪。再次是材料要新。新闻评论就是根据新闻 (材料) 发表的评论, 材料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政治评论或思想评论的明显特征。

参考文献

[1]穆青, 叶圣陶, 李普, 等.新闻采写经验谈[M].新华出版社, 1983.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浅谈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作为书面写作的一种,新闻写作具有和普通写作所具有的共性,即利用书面语言符号向大众传递信息,从事件的整体叙述过程中必须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展过程。然而,新闻的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性、即时性、准确性等特点又使得新闻写作又区别于普通写作。

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1.新闻的概念

新闻的概念包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来讲,新闻又常常被称为“消息”,可以指近期国内或者国际间所发生的一些有影响的事件,也可以指企业或者某一团体内部在近期所发生的一些新鲜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价值的报道。从广义上来讲,新闻报道所指代的范圍较广,既包括了新闻媒体对近期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又包括了新近报道的现实生活中暗示各种社会现象的文章,这些从广义上来说都可以称之为新闻。按照新闻写作表达方法的不同,新闻又可以从内容形式上具体划分为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字、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新闻文体。其中,在这些新闻文体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是动态新闻。

2.新闻的特点

按照新闻内容文字表达方式的不同,将新闻划分成了消息、通讯、特写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题材。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新闻题材,归根结底都要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即新闻的真实性、即时性以及准确性。

新闻一词早在我国古代唐朝就已经出现了。在那个时候新闻通常被认为是国家大事的代名词。凡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如外交、政治、经济等出现了一些变动,都可以称为是新闻。到了清代,由著名的小说家曹雪芹所著书籍《红楼梦》中首次提出“新闻”一词,打破了原有人们对新闻的传统观念,给新闻重新定义为生活中所发生的有趣、新鲜、有影响的事件。

新闻的书写格式与普通的写作相比,较为严谨。一般的新闻写作在结构上都要求标题、导语、主语、结束语以及背景等五大部分的完整性。而新闻的标题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划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三种。导语是一篇文章开篇的第一句或者第一段话,起到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引导读者继续阅读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要简明扼要,且一目了然。主语紧随导语其后,是整篇新闻的主干部分,也是新闻最关键的部分。在主语部分不仅要求明确的写出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还要遵循新闻报道真实、准确的特点,对新闻事件抱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结束语也就是新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新闻写作对结束语部分的要求并不严格,结束语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即新闻事件发生时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等环境,起到对新闻报道做条件补充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主要被插入到新闻写作的主题部分,也有的时候会被插在导语与结束语之间。

随着我国新闻行业的逐渐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变的越来越激烈,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也给受众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众多新闻报道中,如何让自己栏目的新闻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眼球,是每一个新闻媒体所关心的问题。标题作为新闻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眼睛,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结晶,透过新闻标题就可以大致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新闻标题对新闻写作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近几年来,新闻媒体越来越多的将目光锁定在新闻标题的设计上。新闻标题的设计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文章主题的主旨,且标题的长度不宜过长,同时文章标题还应该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能够第一时间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读者继续阅读新闻。

注意新角度的选择

在新闻写作中,新闻角度的选取极其重要,它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窗口。一起新闻事件的发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事件,就会得出不同的新闻结论,而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点评则直接引导着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选择一个恰当的新闻报道角度不仅能够更有利地剖析新闻事件背后存在的社会想象,反应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而且也能够更好的吸引人、感染人和教育人,更有利于新闻价值的挖掘和表达。从新闻写作的实践来看,新闻角度又可以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两种。挖掘角度的主要对象是采访,而表现角度则以写作采集为主。尽管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却互相关联,互相补充。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将新闻角度更加独特和鲜活的特点展现在大众的面前。

新闻角度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而且还必须掌握过硬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事件报道或点评时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新闻方向。那么该如何把握新闻的方向,做好正确的舆论向导呢?笔者认为,首先就应该找好新闻的的由头,所谓新闻的由头,通俗的讲就是指新闻报道的来由,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新闻报道,这样的新闻报道会在社会生活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众多的新闻素材中,这样的新闻报道是否值得写等等。

对于新闻写作而言,新闻由头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和最新鲜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新闻的基本因素,而且它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的大小。新闻由头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引导性。时效性使新闻报道能够将近期发生的新闻故事在极短暂的时间内传播给受众,因而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较强的引导性则可以使新闻由头能够更好的引出新闻主题。

2011年6月,在网上掀起一股浪潮的郭美美事件,在短短的几周之内,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都纷纷针对郭美美事件展开了议论和批评。同时也开始对红十字会产生了怀疑。一时之间,郭美美成为了炫富、拜金的代言词,红十字会也在该事件中大受牵连,导致在全国的捐款严重跌落。然而,对于此类报道,观众也就只知道郭美美拜金、郭美美炫富,却不清楚这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如事件是怎么发生的、郭美美的炫富为什么又和红十字会有所牵连等等很多人都不得而知。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由头强调所写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即告诉读者和听众稿件中的事件或者人物为什么现在成了新闻以及报道这个新闻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这样读者在读新闻报道时不至于一头雾水。总之,新闻由头在新闻写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

新闻的产生与事物的变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起新闻事件的发生总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而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素材采集时就应该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以及对新闻价值的捕捉能力。新闻事件一经发生,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及时的抓住它,利用自身较强的新闻撰稿能力,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递给广大受众。在新闻素材的选取上不仅要求事件内容的真实可靠,还要求新闻内容独特,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等。

新闻报道的新颖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求新闻事件是近期发生的,在时间上要做到“新”,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以前发生的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那么新闻也最多称为“旧闻”,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其次,新闻报道的新颖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指新闻报道中新闻事件内容的新颖。随着当今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数目和栏目也都在不断的扩增壮大,然而在强烈的行业竞争压力下,媒体行业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即新闻栏目多,但所报道的新闻在内容上却千篇一律,出现雷同,甚至有的新闻被多家报刊、杂志等媒体刊登。新闻内容缺乏亮点,因此很难引起受众的关注,而千篇一律、重复的新闻报道甚至会让受众产生反感。

一篇真实且具有创意的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已知事实的变动,善于从不同角度剖析新闻事件,挖掘其存在的不同新闻价值,从而增强新闻报道自身的亮点。

|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编校:武 琼

篇5: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

(二)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二是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已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或布局的方式。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

(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在材料的时间特征上,往往呈现以下公式:

首先是“总体性倒叙”。即将最后结果或后发生的却富有吸引力的材料,置于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倒叙”(即“倒叙中的顺叙”)。即在局部性倒叙中又用顺叙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始如何,后来又如何”。

最后是“总体性顺叙”。即“现在正在如何,进一步又如何”。

(2)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3)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便于编辑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在版面不够时,可从后往前删,无须重新调整段落。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而且,它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用它来写非事件性新闻、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强的新闻,就不太适合。

例如:

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中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从今年开始进行评奖,以后每两年评选一次。

记者从中国记协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凡在评选年度不超过55岁的中青年专业新闻工作者均可参加评选。评选范围包括正式批准登记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新闻时事类刊物和新闻电影等单位的新闻编辑、记者、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以及从事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的专业人员。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最多评选采编人员10名,是否设提名奖待定。评选结果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公布。

据悉,海外新闻工作者参加评选的办法另行拟定。

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主席、新华社社长穆青任评选委员会主任。评选委员会由新闻界专家和知名人士组成。

2、时间顺序式结构

此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结构。也有的称其为金字塔式结构,其实并不准确。时间顺序式结构通常不一定有单独的导语,往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且很适合写那些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适合写现场目击记。其缺点是开头平淡,难以一下子吸引受众;消息的精华也可能淹没在长篇的叙述之中。

例如:冻死的孩子重新复活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麦肯罗的孩子,今年只有二岁半。一月十九日,在家里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穿着一身睡衣,只身来到零下二十九度严寒的室外。家里人发觉后把他抱回屋里时,麦肯罗的一部分血液已经‘冻结’,手脚也都僵硬了。当他被送往医院时,体温已下降到十五点五度。但是,在经过了包括使用心肺泵等先进设备抢救以后,麦肯罗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像这样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人能够死而复生,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就是参加抢救麦肯罗的医生也对此感到惊叹不已。

现在,除了他的左手可能会留下由于冻伤后遗症引起的轻度肌肉障碍以外,其它恢复都很正常,估计三、四周内,即可恢复健康。

3、对比式结构

此种结构重在通过对比,揭示差异,从而突出新闻主题。如《人民日报》1982年7月18日关于顺义啤酒厂和青岛啤酒厂的报道就用的这种结构。此则消息首先用的是对比性的标题。

两个厂为什么建设一快一慢?

权力下放争主动�d�d顺义啤酒厂一年建成投产

婆婆太多难办事�d�d青岛啤酒厂扩建扯皮两年

然后是对比性的导语,在对比性的导语下,又用了两个对比性的小标题:

“顺义厂:地方有主动权,领导重视,各方配合”。

“青岛厂:婆婆太多,公文旅行,相互掣肘”。

最后,又有一个对比性的结尾:

“两个厂情况如此悬殊,发人深省。”

4、提要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概括到导语中,然后将多项需并列出示的内容以提要形式,用数字程序一一分列出来。有时也可不用数字标示,而用“�d�d”引出各个要点。

5、问答式结构

此结构多用于记者招待会的报道。记者应善于组织问题,报道内容应忠于原意,行文时,也应注意内容的连贯和层次的明晰。

6、积累兴趣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在开始设置悬念,使受众逐渐增加对事件的兴趣,最后形成高潮。因其材料的趣味性从导语至结尾递增,故名积累兴趣式。又因其要求设置悬念,故又有人称之为悬念式结构。它尤其强调将最精彩的、出人意料的材料置于消息结尾。如:

婚礼唁电 新娘寻死觅活

春节前夕,解放军某部三连战士肖建军,收到“父病故速归”加急电报,匆匆赶回山西省临汾老家。

跨进门,却见室内张灯结彩,墙上贴着大红“喜”字,小肖一下愣住了。母亲将他拉在一边说:为能使你参加大哥的婚礼,我瞒着家里人发了封假电报,你可要保密。母亲的一片“苦心”,使小肖只好撒谎骗父亲和家里人说自己出差顺路回家。

2月8日哥哥结婚。婚礼程序完毕。亲朋好友正在推杯换盏,频频敬酒时,邮递员送来一封电报,小肖父亲接过连忙展开,只见上写:“闻建军父不幸病故,三连全体官兵致电表示沉痛哀悼。”其父气得浑身颤抖,遂质问儿子。在坐的新娘弄清原委,“哇”的一声大哭冲出门去,头撞墙寻死,多亏众人相劝事态才未扩大。其母悔恨地说:“都怪我荒唐行事,闯下大祸”。

篇6:会议新闻的写作方法

会议新闻的写作方法是怎么样的,开会之后,尤其是政府机关在开了重要的会议之后会进行报道,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写会议新闻?

1.精心准备,做好关键信息采访的策划工作。

例如,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的“议政参考”栏目,自一开始就运用大量背景资料和图表,在反腐朽、西部人才开发、我国加入WTO问题等方面大做文章,为整体的介入“设计”了一定的方向和基础。

对于记者而言,熟悉环境,读解材料,做好一些知识上、政策上的准备,了解媒体的安排就十分必要。

2.关注并搜寻各种信息。

会议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蕴藏新闻的“富矿”,只有懂得挖掘,才能从中获取可贵的新闻线索。

例如,20**年的一个上午,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同一个地点连续召开全市廉政工作会议、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把三个会议压缩到一个上午开,这种现象在以前还没有过。

这一特别的现象立马引起了我的注意。

会议正式开始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向明特地强调,“所有与会人员要关闭各自的通讯工具或将其调至震动状态。”说完,他还当作大家的面把自己的手机关了。

在随后的会议期间,市领导讲话明显比以往要简练,会场秩序也比以往要好得多,看不到随意走动、随意接听电话、交头接耳等以往会议中常见的现象。

这让我意识到,从这天起,市委、市政府要打一个切实转变作风的攻坚战。

回报社后,我即从转变会风这一角度入手,对当天的会议进行了报道。

报道刊发后,受到了市领导和单位的充分肯定。

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点。

有的记者参加会议报道拿了材料就走,不但有违“坚守岗位”这四个字,由于采访活动有始无终,细心收集会上的各种信息也就无从谈起。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脚底板下出新闻”,参加会议报道必须注意“屁股底下出新闻”,要坐得住。

3.找寻自己的切入点。

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读解却能不同,这是会议报道中应该切实注意的问题。

例如,今年三月,南京大学博士生团一行20余人到淮安市盱眙县马坝中学与该校高中学生举行面对面的座谈会。

如果按常理对座谈会进行报道不是不可以,但这样报道显然毫无新意。

座谈会上,我发现许多高中学生所谈的问题大都是他们面临高考压力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回到报社后,我便以心理问题为切入点,写了一篇题为《南大博士与马中学生面对面》的稿件,反映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请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谈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

此稿见报后,与其他媒体所发稿件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媒体记者只报道了座谈会本身。

大体说来,会议报道切入的角度可以有:由热点问题切入;有疑思切入;有典型经验和成就切入;由有价值的人物切入;由会外的空间中寻找角度切入;由资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纵向比较切入;由社会健全发展的关系切入......处处有新闻,但要识见敏与真。

例如,《丹东日报》1986年11月21日发刊的《搬会场》,就是由因为讲发展商品经济生产问题而引起参加会议的人数太多,最终不得不由原先确定的村级会议室搬到现在的小学操场找到了难得的角度;《中国科学家发现生命在六亿年前就有了性别之分》的报道,则是由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一位中国教授的论文发现新的可能性,教授论文中那些连字典中都查不到的最新科学术语,终于引出了一条轰动一时的新闻。

郭玲春的自白可以说明问题:“我动用了并不富裕的积蓄,包括浅浅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储存。

在看似轰轰烈烈或轻轻冷冷的会议上,常故作轻松,实则全身警戒,我捕捉着每一句发言,乃至每一声感叹。

我观察着大的背景,也不放过一个细琐的情节,以至与我的知己朋友闲谈,还别有企图地想抠出点‘意料之外’来。”而后,“写会议,从场内‘游走’到场外”、“写事,由此及彼,写人由表及里”。

4.关注受众需要,穿插必要的背景资料。

例如郭玲春所写的《纪念现代着名作家郁达夫遇难四十周年》的开头:“耸立在人民心中的反法X斯战争胜利纪念碑上,有刻下了一个名字:郁达夫。

这位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14天被日本宪兵掳走而‘失踪’的爱国者、现代着名作家,今天又被冠以烈士的称号。”“首都文艺界、新闻界和侨务工作者250余人上午集会,隆重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40周年。”

5.寻求思路上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写出个性来。

会议最易落入俗套,尤其是会议报道的导语部分。

所以,应当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去经营它,增加可读性。

郭玲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之作。

例如:

“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这些常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建国35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邓小平同志今天走到千余名文学家、艺术家中间。

继1979年以来的又一次会面,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序幕。”《第五次文代会开幕》

6.写出细节。

例如《私家的侦探召开首届国际侦探公司年会》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他们走起路来,皮鞋并不吱吱作响,他们也不用撇嘴角示意来代替说话,他们 更无意照着什么人的下巴猛击一拳。

这十几个于昨晚在舍尔曼旅馆集会的貌不出众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私家的侦探 。

篇7:新闻写作的方法与要求专题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

一、准确

? 语言准确,指新闻作品中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实,既不能添枝加叶,也不允许

措词不当的现象存在。新闻报道中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思想准确、措词准确几个方面。

新闻语言准确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2、注意词义的本义,分辨词义的差别。

3、不用含混不清的、笼统的词语

?

二、具体

? 所谓具体,就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事物的情况。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要求把新闻六

要素具体说出来,有的还要求有现场感,如果语言表达不具体,这些就无法做到。新闻语言要做到具体,就必须克服概念化的毛病。

1、尽量化抽象为具体。

2、多用子概念,少用母概念。

3、从写实出发,不轻易给报道对象作一般 的评语。

?

三、简明

? 简明包括简洁、明了两方面的要求。新闻语言的简明要求,体现了新闻简短性的原

则,适合于一切新闻体裁。

1、要在思考的能力上下工夫。

2、要想念和尊重读者。

3、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学会用最简短的文字去表达较多的内容。

四、通俗

语言的通俗从三个方面实施

1、尽量采用群众口语中新鲜活泼的语言,但不乱用方言。

2、对专业必

一、拔术性很强的语言,要尽量作些通俗的解释、说明,不要硬塞进新闻中。

3、尽量用读者熟悉的词语来表达,不用或少用读者生疏的词中,更不要任意生造词语。▲

五、生动

? 新闻语言的生动是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去表现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生动活泼因素。写作

时要注意:

1、要形象化,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去报道事实,努力使文字的内容有“可视感”。

2、寓庄于谐,表现生活中的情趣。

使用引语

? 直接引语在报道中的作用

? 直接引语是报道中直接引用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所说的原话。

? 在新闻报道中,没有任何一个因

素能够像直接引语那样,可以在一瞬间将读者置于

新闻人物面前,让读者亲身感受新闻的环境与过程。

? 使用直接引语的作用:

? 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 可以增加新闻的兴趣度

? 有助于澄清冲突与问题

? 直接引语能够刺激读者的注意力

? 直接引语能够改变报道的节奏

怎样使用直接引语

? 采访对象说的是关系到新闻本质的话

? 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话

? 重要人物说的话。

间接引语

? 使用间接引语的好处:

? 便于突出重点

? 便于清晰条理

? 便于为直接引语做好铺垫

间接引语的使用方法:

? 要忠实于人物的本意,不能够曲解更不能歪曲说话人的原本思想

? 要把最能表现人物本质观点的内容提取出来,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掩盖说话人最重要 的观点。

? 要用客观的语文表述人物的观点和意图。由于是间接引语,记者不能将自己的倾向

性注入转述他人原话造成的语言表达空间中。

? 要清晰地标明间接引语的来源。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是相等 的,因此,引语的出处一定要交代清楚。

网络语言

第一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网络生活中对某一特定人群创造出来的新词汇,第二类是人们在网络时代追求简洁的表现,即将汉语、外语语言数字化。

第三类词语是字母化。这里面包含三层内容,既有将原来的汉语词语用拼音字母化,也有将英语字句原文转为字母的,还有一种是数字与字母混合式的组合。

第四大类,在网络时代新生语言中占的比例很大,就是将原汁原味的汉语谐音化处理。网络语言盛行的原因

第一,大多数网友使用的聊天工具是拼音输入法,因而用语交错就错。

第二,为快速交流,不少人选用缩略的方式,用字母、数字、符号甚至图形来表达意思。第三,时代的潮流时代环境造就了这些新生词语。

? 但是,目前网络时代下的大多数新生语言并没有进入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没

有规范的语言,社会大众的接受度还是个未知数。

? 不管新生语言将来的路走得窄或是宽,作为当下大众传媒中新闻记者报道新闻的语

言,本文坚持依然以传统正规的语言为准。

消息

什么是消息?

?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常用文体,它是对社会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客观变动状况

所做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

? 消息就是新闻,之所以把它称为消息,是要在新闻的体裁上 把它与其他新闻报道 的体裁区别开来。

? 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而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

消息最明显的外在标志是它具有一个“头饰”,即在正文开端有一个“消息头”,这个“消息头”一般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发布新闻的机构、发布新闻的地点、发布新闻的时间、发布新闻的记者。如:新华网贝鲁特5月12日电

消息的结构

? 消息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成消息的各个部分;二是各部件的组合方

式。

? 消息的构成部件一般包括消息标题、导语、消息主体及结尾,外加新闻背景。消息标题的构成

? 消息标题按结构分,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类。

? 单一型标题一般为单行标题,也有两行的;复合型标题为多行标题。前者只有主题,后者则包括了主题与辅题两部分。

? 主题即正题。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复合型标题中,主题的字号要大于辅

题的字号。一般来说,主题的作用在于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与观点,文字十分简洁。

? 辅题包括了引题和副题两部分。这两部分在标题

中可以二者兼有,也可以二者取

一。引题在主题之上而字号较小,它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副题是置于主题之后的次要标题,字号取小,它主要对主题起补充、注释作用。

?、消息标题按内容区分,可分为实标题和虚标题两类。

? 实标题重在叙事,着重具体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人物、事件、地点等要素。

? 虚标题重在说理、抒情,着重揭示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道理、思想、原则等。在标题制作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实标题和虚标题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单一型标题不管是单行题还是双行题,都应是实标题。

第二、复合型标题中,至少有一个实标题。

第三,在大多数情况下,引题以虚标题居多,副题以实标题居多,主题可实可虚。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

? 第一、要准确提炼。让读者一目

了然,从标题中了解全文,抓住文章中最有说服力

和吸引力的数字及名字和中心事件等。

第二、要生动传神。要选取那些最能传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词语写入标题。? 注意事项:

?

1、要紧扣主题

?

2、多用动词,少用或不用形容词

?

3、要简炼,切忌冗长

? 第三,要简洁工整

? 新闻标题要求字数少,特别是主题,语句要求十分凝练。修辞上还要讲究对仗、押

韵,追求韵律之美。

? 第四,标题制作要新颖别致,不拘一格

? 第五,要正确处理复合标题各题目之间的关系。

导语

导语的涵义及作用

? 涵义:消息导语,也就是消息开头部分引导阅读的语言文字。一般指开头部分的头

一句或头号几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

? 导语既是一篇新闻的提要,又是一篇新闻的导读。

? 作用:

?

1、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

?

2、吸引读者

?

3、建造新闻展开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导语的类型:

? 有两种划分方式:

?

1、按新闻内容的展开方式划分: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

?

2、按从报道的文字表现方式 上分:概括式导语、描述式导语、提问式导语、评论

式导语、对比式导语等

直接式导语

也被称为概括式导语、硬新闻导

语。它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从第一句话开始就集中描述新闻事件的主题。在第一自然段就已经把构成新闻的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结果这些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交代出来。

? 直接式导语是新闻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导语形式。非常适合于对突发性新闻、重大

新闻、时间性强的新闻的报道。

直接式导语的要素通常包括:

?

1、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

2、新闻事件中的人物

?

3、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

?

4、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

?

5、新闻事件的结局

?

6、新闻事件的原因

?

7、信息来源。

消息的结构形式

含义

消息的结构 就是在有限的篇幅内,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和规则去放置各种新闻要素,去展示新闻的发展进程,去剖析新闻的深层意义,即报道的文体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

? 这是消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 是最经典也是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结构。这种结构的核心是用概括型导语描述出核心

新闻事实,然后在新闻主体部分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先重后轻地集资展示对导语进行具体说明的各种新闻要素。

? 这种结构往往用于突发性新闻、重要事件新闻、硬 新闻的写作。

倒金字塔结构的优势

?

1、便于记者写作新闻。

?

2、便于编辑对新闻进行编辑。

?

3、便于读者阅读。

导语:对最重要的事实的概括性描述

对导语内容的详细说明

与导语相关的直接背景

导语中未说明的事实要素

更多的相关背景

非倒金字塔结构

? 适用题材:

?

1、对事件进行深度解析的新闻报道

?

2、披露事件背景的新闻报道

?

3、揭露内幕的调查性新闻报道

?

4、人物新闻报道

?

5、情节性较强的新闻报道

?

6、人情味较浓的新闻报道

?

7、趣闻轶事的报道

非倒金字塔的结构包括类型有:

?

1、沙漏型结构:

? 是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进程展开新闻内容,它也被称为“纵向结构”。

?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时间进程的标志比较明显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 注意事项:

? 要识别新闻事件在时间顺序中的起伏波澜,找出新闻事件在发展进程中的特点、设

法,从而形成对读者的吸引力。

导 语 概 括

新 闻 核 心 内 容

按照时间顺序

叙述新闻事件发展过程

?

2、焦点展开结构:

? 这种结构常常使用延迟式导语,把焦点集中在新闻事件中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悬念之上,从这个开始吸引读物 焦点,过渡到对新闻核心内容的说明,进而展开对新闻要素的详细描述,展示新闻的全貌。

? 焦点展开结构通常用于写作情节比较曲折,故事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调查性打如

意算盘、黑幕揭发报道等也常常使用这种结构方式。

?聚焦于独特的要素

?过渡到主题

?展开主题 新闻各个要素的详细描述倒金字塔原则此时适用

?精彩的结尾

?

3、板块组合式结构 :

? 按照新闻的主题要素,将新闻内容分门别类划分为不同的板块,通过这些板块的巧

妙组合,完成整体新闻报道的结构形式。

导语

分主题A分主题B分主题C

新闻要素的展开新闻要素的展开新闻要素的展开

通讯

通讯的含义

? 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较详细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及社会情

况、工作问题等的新闻体裁。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

1、外表形式不同。消息的开头通常注明“本报讯”或电头之类,通讯则无。

?

2、报道的中心不同,通讯和消息虽然都报道新闻事实,但在中心要素 的选取上,消息重何事,通讯重如何。

?

3、表现方法不同。消息的概括性强,一般用叙述的方式,通讯则比消息更详尽更

完整地报道人和事,在表达方式上,通常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的综合运用。

?

4、表达口吻不同。消息采用第三人称,通讯则除了第三人称外,有时记者进入“角

色”,可以采用第一人称来表述。

?

5、结构形式不同。消息在结构上有较固定的基本结构形态,如:倒金字塔式。通

讯在结构按排上显得灵活多变,作者自由创造的空间很大。

?

6、篇幅长短有别。消息的篇幅很短,通常是二三百字或五六百字。通讯因为容量

很大,要反映事物的过程、人物的思想活动及事件情节等,篇幅较长,几

千字的通讯在报纸上是较为常见的。

?

7、采写和发稿时间 上的不同。消息多半反映动态、时效性上要求争分夺秒,迅速

及时地将新闻住处传播出去,采写时间紧。通讯则更强调事态的发展过程及揭示其所蕴含的思想性,采写的时间都比较长。

通讯的种类

? 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和特写。

人物通讯的写作

?

1、从人物本身特点出发,提炼主题,选择材料。

?

2、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

?

3、通过刻划人物的言行和外在气质,表现其内在性格与精神境界。

?

4、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特定人物。

?

5、要抓住有特色的细节,写好关键性情节。

?

6、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尽可能把人物通讯写活。事件通讯写作

? 事件通讯是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它要求记者选择某一典型事

件,全面、客观地反映其始末,形象、具体地描绘其细节,集中、深刻地揭示其主题,给读者以较强的思想教育与启示。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

1、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

?

2、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

?

3、思想性强,要深入开掘。

?

4、具体性强,要历历如绘。

?

5、政策性强,要掌握分寸。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的主要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

1、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各个地区、各个单位贯彻党与政府各项

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

?

2、批评或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对新闻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

?

1、题材要抓得准,有现实针对性。

?

2、问题要抓得早,有新意。

?

3、要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

?

4、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定义

?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

背景、原因、波及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

深度报道的作用

?

1、帮助受众及时、深刻、全面地了解生存环境的变化状况。

?

2、形成特殊传播效应,在媒体市场上拥有特殊竞争力。

?

3、深刻地干预官方决策。

?

4、训练出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

两种深度报道体裁的写作

? 深度报道的类型:

? 一般分为解释性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分析性报道。

? 最常见是就是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 调查性报道是致力于查明并披露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而被掩

盖起来的深层事实真相的报道。

调查性报道的采写原则和方法

?

1、不断地质疑,不断地求证。

?

2、不要忽视任何线索和细节。

?

3、借鉴侦探和律师的工作方法。

?

4、在法律范围内行事。

?

5、勇气、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

6、高度的警惕和防范

?

7、用冷静、客观的文笔披露不被人余所知的内幕。

解释性报道: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 海敦这样表述他对解释性报道的看法:解释性报道是要告诉读者某则新闻的意义及前因后果。它是对复杂的事件进行整理和解释。

解释性报道的采写原则与方法。

? 坚持用事实说话

? 全面掌握与解释新闻相关的事实资料

? 深刻理解报道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的知识

篇8:新闻写作的方法

一、广播新闻评论概述

在我国, 广播新闻评论是指通过广播呈现的对新近的或正在变动的新闻事实的评论分析, 它是广播电台专有的一种新闻形式, 代表着广播电台的传播政策导向, 是广播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听觉艺术, 其最大特点就是依据声音传播规律要求进行写作和播出, 满足听众口说耳听的需求。由于广播新闻评论主要依靠声音传递, 尽管具有传播迅速、及时、感染力强等显著优势, 可声音是转瞬即逝的, 倘若不能符合听众口说耳听要求, 理论太强或语言随意性比较大, 听众有可能不能吸收广播新闻评论中的内容, 甚至不能理解其中要传达的意思。

近年来, 随着广播事业蓬勃发展,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越来越多, 节目形式也呈现出不同变化。从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口头评论到连线嘉宾的访谈评论, 从纯文字评论到音响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可谓广阔, 使其有着美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形势下, 广播新闻评论应进一步提升新闻稿件的写作质量, 增强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可听性, 使其更能满足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规模, 跟得上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

二、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原则

(一) 贴近性原则

通俗地说, 广播新闻评论就是对听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深度报道的评论性节目, 关注的是百姓感兴趣、急于知道的话题。为此, 广播新闻评论选题上一定要贴近听众的生活, 这样才会具有新闻性。比如, 购房政策、校车政策、医疗保险等, 都是一些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也是老百姓十分关注、迫切想知道内容的话题。从这些主题选择上不难看出来, 主题的选择一定要能够反映老百姓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尖锐矛盾, 新闻评论的现实意义才会更大。

(二) 真实性原则

无论广播新闻评论是怎样一种新闻形式, 其作为新闻都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 真实性对其而言如“生命”般一样存在。因而, 广播新闻评论选材上一定要具有真实性, 这是吸引听众、赢得听众的关键。比如, 某广播新闻评论节目报道了这样一篇新闻——“同样的学校为什么校车管理制度不同”, 选题上不仅反映了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选材上也非常真实。原因在于, 校车问题正是学生家长当前比较关心的问题, 也是其迫切想知道解决措施和管理制度如何的事件。

由于该篇新闻报道中提到了具体学校的名字, 故节目进行中听众就不停地打进热线发表自己的意见, 共同探讨校车问题。倘若新闻评论都是一些官方语言, 不能真实反映校车实际情况, 听众的参与热情也不会如此之高涨。由此可见, 真实性对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性。

(三) 可信性原则

新闻评论的魅力和力量在于其善于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 但是道理的传达仅仅依靠硬性灌输是不够的, 应以事论理、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 更能为听众所接受。为此, 广播新闻评论写作时尽量不要大道理连篇、生硬灌输, 不符合人的感知规律, 容易引起听众心理上的反感, 应叙议结合, 边叙述边议论, 说理的可信性也会有所提高。

三、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

(一) 形式灵活, 风趣新鲜

新闻评论写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单独撰写评论, 也可结合消息、通讯等内容进行评论, 还可采用主持人与嘉宾、听众对话的形式, 此外还有很多种。因此, 广播新闻评论稿件写作上也应更加具有灵活性, 以便满足不同形式的新闻评论报道需要。尽量使新闻评论做到庄重而不失风趣、沉稳而不失新鲜, 对听众的感染力也会愈加提高。

(二) 软硬结合, 言之有序

新闻评论既是一篇新闻也是一篇文章, 就新闻而言写作风格偏向于“硬”, 就文章而言偏向于“软”。无论往那一个方向写, 都不要太“硬”或太“软”, 应做到软硬结合, 新闻听起来才不失风趣和沉稳, 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情趣。除此之外, 言之有序、情理交融的结构也是新闻评论成功的关键, 写作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三) 通俗易懂, 引人入胜

新闻评论语言由于思辨性较强, 为了使抽象语言更被听众所接受, 写作上应尽量将抽象化语言形象化和生动化, 使其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激发听众强烈的收听兴趣。

结束语

广播新闻评论作为新闻的一种形式, 与一般新闻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其反映的不仅仅是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真实情况, 更要对此表达一种态度和意见, 引导人们思想, 发挥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为此, 熟练掌握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 对提高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可听性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勇.广播新闻评论写作刍议[J].记者摇篮, 2008, (08) .[1]付勇.广播新闻评论写作刍议[J].记者摇篮, 2008, (08) .

[2]马岂停.试论广播新闻评论的探索与创新[J].新闻传播, 2010, (08) .[2]马岂停.试论广播新闻评论的探索与创新[J].新闻传播, 2010, (08) .

上一篇:预算会计试题答案下一篇:戚墅堰生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