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方案设想

2024-05-08

建设方案设想(精选8篇)

篇1:建设方案设想

工作设想方案

若有幸加入公司,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集团的战略管理研究方面

在尽快熟悉集团各项业务和基于集团内、外部环境基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wot等分析方法,研究、拟定一定时期内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确定集团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战略措施;在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的框架内制定公司的业务层战略,以集团的核心业务为重点,建立并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各项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集团内的相关资源进行专项整合,优化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流程,为各项战略的落实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方面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正式的、非正式的)加强与集团各部门及下属各公司的信息交流沟通,及时获得各部门的经济运行数据,并就集团制定的战略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充分征询各部门及下属公司的意见,对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时汇总、纠正,对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分析产生的原因,探寻应对的措施,并向集团的领导层及时反馈,以便对已有的战略做出符合公司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调整。

第三、部门内人员的管理方面

在集团总的规章制度下,细化本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绩效考核标准,在目标导向管理的同时,完善过程控制,以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对相关的专业人员加强沟通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有关的业务知识培训,更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优质高效的完成战略研究部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部门内部工作细节方面

首先,国际经济与宏观政策方面,紧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趋势,多渠道搜集各方面的政策信息,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经济、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各部委在国家大的产业政策基础上的各产业具体操作政策信息,定期汇总各类产业信息和区域经济政策,形成书面分析报告,为集团决策层提供智力支持。

其次,在行业、项目的考察筛选上,宏观上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特别关注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类项目,以此来降低项目的政策风险度,此外这一类新兴产业的项目投资对于集团的整体上市也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微观上注重单体项目的具体风险评估,包括项目的各项财务指标及盈利分析以保证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稳定的现金流。在这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运营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所筹集的资金,以使资本的效用最大化,盈利最大化,并通过各种过程控制措施保证项目运营的稳步推进。

再次,根据公司的主要运作区域,具体分析操作项目的可行性,比如房地产的主业在住宅项目与商业项目的再定位,在切实理解国家战略调控政策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政策调控方向,根据项目所处的具体区划位置来决策和定性。

第五、工作评价与经验总结方面

定期评价既有战略的执行情况,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便调整、完善集团发展战略。从大的方面讲,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根据发展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公司的具体发展状况作出适时、适当的调整,尤其是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多,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敏感时间段内,更要随着各方面的变化,及时对战略的细部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此来实现集团平稳快速的发展。从小的方面看,每个项目从立项、实施直至最后的收尾,应根据具体情形,实时动态管理,及时查漏补缺,对遇到和出现的问题,应在及时解决的同时,做成书面案例,为指导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积累经验。

相信通过团队的通力合作和不懈的努力工作,集团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篇2:建设方案设想

杨树林

基于集团管理运营现状、过渡条件及产业规模发展趋势。

建议:集团公司管控采用既倾向于财务控制型,又需兼于战略控制型与运营控制型之间的管理运营模式。

具体战略制定和实施:

1、业务介入。强调财务绩效的实现管理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计划,以及中长期财务指标的实现。具体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⑴人事管理。仅管理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最高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和协调重要人事管理具体的招聘、培训、评级和薪酬等。⑵业绩管理。监控关键的财务指标,监控经营计划关键举措实施及最终结果,详细审阅所有财务和经营表现。⑶资源及共享服务。注重协同效应或经济效益,集团提供几乎所有服务。

2、经营管理原则。现有十八家子公司按照产业产品属性或区域属性实施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经营的原则:(1)根据集团目前现状,实行直线—职能制设立组织架构(M型架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把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领导机构和人员,按命令统一原则对各级行使指挥权;另一类是职能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事组织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直线-职能制的优点是:既保证 了企业管理体系的集中统一,又可以在各级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其缺点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职能部门的许多工作要直接向上层领导报告请示才能处理,这一方面加重了上层领导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办事效率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以设立综合部门,或建立各种会议制度,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起到沟通作用,帮助高层领导出谋划策。根据集团目前发展态势和规模,可以选用大部分现有人员任职。⑵根据集团发展规划,按属性组织运营管理。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形式,即集团公司总部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公司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集团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当前,设立的事业部组织架构要符合集团公司发展运营,需要大量扩招和引进中高级管理人才,现有人员只有按岗位要求择优任职。

3、集团产业规模及战略规划:(1)集团将在房地产产业形成四大产品系列。即:A、以规划、建设、招商为核心能力,以商租运营、品牌招商为目标市场的规范管理特定功能房地产产品;B、以策划、开发、营销为核心,以个人消费为目标的住宅房地产产品。当前,商品住宅的开发逐渐趋于饱和,是国家调控的重点对象,产业利润将降低;C、以 旅游消费带动地产,将是开发旅游地产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D、以及上述几大产品衍生的房地产服务(物业)产品。(2)集团将在酒店餐饮产业形成特色产品服务。即:以优质、品牌、高档为元素的规模品质尊荣服务产业,以及产业可复制的管理运营模式和品牌服务标准,抢占区域市场,提升综合美誉度。(3)集团将在旅游产业上形成金典。即:以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强势的天地之中的旅游产业和以“少林寺”文化为背景的自然风景区,展现非一般感受,彰显大自然特色。

4、遵循强化战略执行能力的原则。福临集团公司目前的整体能力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对提升战略实施能力、战略品牌能力,逐步实施集团公司战略思维、战略发展规划有着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因此,从集团未来发展考虑,将由现实的经营化运作逐步走向资本化、专业化、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全球化运作。建议,采用首席执行官的治理方式;(1)建立资产/资源责任人的原则。根据集团战略及集团目前拥有的资产/资源状况,同时考虑首席执行官的管理幅度。建议:采用事业部管理架构,并设事业部总裁或执行总裁;事业部执行总裁是该事业部所辖资产/资源使用效果与效率、并达成战略目标的直接责任人;(2)强化战略沟通的原则。首席执行官(总裁)办公例会:首席执行官(总裁)办公例会为集团日常经营管理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由首席执行官(总裁)、各事业部执行总裁及相当于事业部执行总裁级的部门最高责任人组成;(3)强化过程管理的原则。例如:房地产板块经营工作例会,参会范围:首席执行官(总裁)、相关事业部执行总裁、各公司经营班子、事业部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主题: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及相关协调事项。其他板块经营管理工作例会,均同上。

6、更新集团名称,为河南福临集团公司。(1)组建新的组织架构,既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同时结合集团发展现状。(2)现有集团的组织运营,是全资性质的集团公司,并将所有下属公司设为子公司。(3)以此为基础,可向“控股集团”方向发展。

2011年2月26日对集团公司工作思路的几点设想

杨树林

一、几个问题:

1.需明确集团公司层面的组织架构,母子公司的权责划分。

2.明确集团总裁班子组成以及权力职责划分。子公司管理模式要适应产品多元化和地域分散化带来的问题,需要对高管和业务重新作出调整。

3.集团公司现行的财务管理体系虽然较为严谨,但是子公司缺乏集团层面统一的审核监察,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职责不清,集团层面的财务功能缺失,与企业集团化的趋势不相匹配。

4.集团公司没有考核体系,仅仅是经营指标和奋斗指标,但连经营指标也没人完成过,缺乏对高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5.集团公司缺乏规范具体的部门职责和岗位分解体系,工作缺乏依据,经常出现人、财、物、业务无人负责或多头负责的情况。

6.人力资源存在短缺,员工发展道路狭窄,优秀员工的成长受阻,优秀后备力量人员不足,削弱了企业凝聚力,影响了士气。

二、解决方案: 1.通过对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的诊断分析、资源分析、财务分析、业务现状分析等,明确企业的发展阶段,确定集团层面的组织架构,精简总部班子成员,将集团高管和子公司高管作出明确划分。

2.重新调整组织结构,集团高管该退出的退出,该提拔的提拔。总经理要任用做事干练,更具执行力人员。对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和高管薪酬、绩效进行调整。

4.对集团和子公司的财务体系、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的工作重新区分,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主管的权力和集团方面的审核监督力度。

5.制定子公司绩效考核方案,对于经营指标和奋斗指标进行区分,薪酬发放和奖励要切合实际。

6.在集团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清晰的条件下,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内控流程进行梳理、调整和设计;详细的编制总部所有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并指导子公司完成部门职责和部分岗位的设计和制定。

7.结合公司的发展定位,对集团提出相应的高级管理人员任免和后备人才继任计划。

三、培训与服务:

1.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母子公司管理理念、岗位制定和设计培训、企业文化培训,为项目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充分的保证。2.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的填写和绘制做培训。

3.进行高管薪酬和激励考核方案实施的财务和日常执行方案的培训。

篇3:建设方案设想

“城中村”是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位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城中村农民既不同于农村村民也不同于城市居民, 他们失去了全部或大部分土地, 但仍然保留有一部分宅基地, 是居住和生活在城市区域内、又基本脱离农业产业的农业人口。

城中村的建筑多属于村民宅基地, 由于规划不严谨、村民乱搭乱建等原因, 导致其建筑参差不齐、密度过大、绿化不足、秩序杂乱无章等现象, 与其所处的城市设施健全的城区不想融合, 被城市居民称为“脏、乱、差”的城市污点, 犹如一个被城市宽阔的马路、雄伟的高楼、美丽的花园、恬静的公寓;所包围的过道阴森、狭窄, 人口密度严重超标的“平民窟”。在城市化发展的阶段中, 城中村建筑的存在与发展处于这样一个尴尬局面。城市政府部门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着重去关注这类建筑的发展, 改善这一范围内村民的生活环境, 提高这类群体的生活保障, 使其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 达到城市化发展的真正目的。

一、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及带来的问题

南宁市西乡塘区, 于2010年统计约有1 118 km2, 人口数量达到66万, 是南宁市所以市辖区里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外来人口最密集的城区。基地周围的城市硬件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吸引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 形成了大片的房屋出租经济体系。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 民房出租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民房层数也随之不断增加。加上村民对建筑密度的规范不予重视, 忽略了绿化对环境的重要作用, 导致楼栋间的距离偏小、房屋围合过于密实、绿化面积匮乏、自然光照不足、人口密度过大、治安相对混乱等问题。

二、改造的总体设想

运用“分离渐进式”规划理论, 依据城市发展中不同阶段产生的若干问题, 采取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方式。本文针对城中村建筑的总体形象、村民生活环境、管理模式及政府鼓励政策提出对应的方案设想。

1. 政府干预政策, 改善其总体形象

(1) 建筑体的相对统一

城中村的存在, 是城市化发展阶段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渡。在城市发展中的一段时间, 城中村是不会大规模、快速化地被取缔的。既然如此, 与其留着城市的一个“污点”存在着, 不如想办法改造她, 使她摆脱“污点”的称号, 甚至于成为城市的新亮点, 溶于真正的城市体块。

笔者建议, 城市规划部门针对现有城中村居民房建筑, 设置一定的规划标准 (如建筑总层数、建筑总高度、建筑外立面的装饰、建筑绿化面积等) , 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居民房的乱建、乱盖、参差不齐的混乱现象。使其在外部形象上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 融入城市建筑的范畴。以“居住新区”的形象取缔其“旧村”的形象, 为美化城市形象、同化城市边缘地带做出贡献。

(2) 对其绿化空间的硬性要求

南宁市位于中国西南部, 属亚热带地区, 四季如春, 没有明显的落叶季节, 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 为南宁市添加一副“绿顶”美景。

针对城中村建筑密度极高、人口密度极大、绿化率极低的现象, 规划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硬性绿化面积指标。在现有城中村中, 剩余的公共用地已难觅其迹, 建议以“屋顶花园”为主要绿化方式。经实地调查, 友爱村村民中, 有许多村民发挥养植经验, 喜欢在屋顶种植一些蔬果, 饲养一些家禽。政府可以引导城中村居民利用养植技术, 提倡其重视屋顶花园的培育, 自产自销, 减少城市资源供给压力, 增大城市绿化面积。试想, 一大片区域的住宅楼顶上绿荫片片, 也不失为城市的亮点之一。

2. 依托建筑主体, 改善其生活环境

(1) 针对村民生活所需, 总结“田·园”概念

由于长期混乱的修建模式, 导致城中村建筑普遍出现功能不足等问题, 如住宅空间功能混乱、缺乏公共交往空间、露台使用率不高等。

依照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本方案把用市场上常见的商住结合的底商、顶住形式带入此类居民房。低楼层的居住空间归为商用 (出租) , 较高楼层的居住空间归为私用 (生活) 。如此建筑便分隔成两个部分, 一个商用, 一个私用, 从而形成“田”与“园”的概念。“田”即为商用出租房, 是当地一种生产资料的特色生存方式;“园”即为私用居住房, 是当地村民、房客们居住生活的空间。

(2) “屋顶花园”概念, 推出“别墅倒置”的设计理念

“田”与“园”之间, 村民生活以“园”的使用为主。园的空间也受周遍环境限制, 在房屋密集的空间里, 相对的楼层越高, 自然条件越好。因此笔者借助“屋顶花园”的设计方式, 提出“倒置别墅”的概念。以普通别墅中主要建筑功能作为参考 (如花园、客厅、露台、卧室等) , 进行纵向方位的倒置, 使得花园和客厅居于顶层, 得到充足的日照、宽阔的视野、幽静的条件;露台、卧室处于较低一层, 使村民既拥有较好的日照、便捷的生活空间, 还能方便的来往于上层的休闲空间与下层的商务空间, 形成一个良好的空间过渡, 把生活的物质需求与个人的精神的享受相结合。

(3) 营造村民“怡然田居”的境界

把商、住、乐结合在一起, 把商、住、乐叠加在一起, 看着是像是无奈之举, 实则是可以快节奏生活方式下的完美结合。试想住户进入此类建筑, 首先碰到的是商铺, 可依据个人所需进行商务活动, 这样的攀谈状况属于社交状态。继续向上走, 面对的是自己的家人, 这种对话形式属于放松行为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状态。走至顶层, 迎接的是大自然的阳光、植物、生物。这种融入方式属于自然状态, 可以理解位享受行为。

在一个建筑中, 由社交状态到生活状态, 再到自然状态, 是以从人文化向自然话的转移, 是由城市状态向自然状态的转移, 最终完成“回归乡野”的转换形式。村民在建筑的高层享受着舒适而幽静的生活, 还享有建筑的低层租房的经济收入, 满足了“怡然田居”的状态。

3. 调整租赁房屋的经营模式, 导入“旅馆式”管理模式

“城中村”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大, 为堵塞漏洞, 笔者建议采用“旅馆式”管理模式。简单来说, 就是对“城中村”的出租屋实行旅馆化管理。需对每位入住房客核实身份, 并登记、上传信息, 对客人提供周到服务“旅馆式”管理模式。统一把辖区的房屋出租与治安管理结合起来, 创建一套比较完备的房屋租赁管理体系,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旅馆式”管理还包括对出租人进行星级评定, 根据出租人遵纪守法情况和履行治安责任情况, 将出租屋分成不同等级并挂牌, 星级高低直接影响出租房屋的入住率。这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有利于扩大租赁市场规模。

借此调整管理方式的过程, 可由政府对城中村居民进行专项的培训, 如旅馆管理、安全管理、水电维护、卫生管理、网络广告、绿化环境管理等。使得村民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把他们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转化为精细型, 提高其日常收入, 教育其强化管理。

三、方案的前景及意义

由于城中村地处城市较中心地带, 在城市交通上、城市硬件设施上都优于南宁市。近年来, 规划在市郊的“经济适用房”、“城市保障性廉租房”对市内无房务工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是一项可发展为市内房屋租赁的经济体块。

将“城市的斑点”变为“城市的亮点”, 把悠闲的村民转化为城市的技术劳动力、混乱的外来人口得以系统化管理, 以局部整改住房取代整体修建来缓解住房压力。使城中村黄金地段的价值得以体现, 让村民为城市化发展做出的贡献被社会认可。只有这样, 城中村及其村民才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成为城市的一个部分, 使其不再受到边缘化的歧视。

摘要:本文对南宁市村民房进行了调查, 依据房屋功能、环境、外部形象、租赁模式对其进行了规划。在其改造过程中, 以“商住结合”模式导出城中村的“田园”建筑概念, 提出了“别墅倒置”的理念, 形成了居民房商、住两用的城市特色建筑形式。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城中村改造,商住结合,旅馆式经营

参考文献

[1]林英.关于城中村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 2009.

篇4:建设方案设想

一、对口高招及其意义

对口高招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职校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为优秀的中职学生提供上大学机会。笔者认为,对口高招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构建河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第六部分第12条提出:积极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特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外部开放、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部开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吻合,与终身教育体系衔接,加强人才需求预测,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就业的能力;横向融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融通,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满足个人多样化发展需求;纵向贯通:以课程体系为纽带,以“知识+技能”的考试制度改革为支撑,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部贯通,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部贯通,生源至关重要。近几年,随着高考人数的减少,部分高职院校生源紧缺。大量招收中职生能有效解决高职生源危机问题,并使中职、高职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为发展应用本科、技术研究生教育奠定生源基础。

2.带动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的发展

时至今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把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看成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对通过受职业教育成才的前景仍不太看好。究其原因是中职与高职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衔接沟通机制,影响了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使大多数中职教育形成终结性教育,让很多人感觉到进了中职校门就定了终身。多数家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千方百计地花钱让自己的孩子进普通高中,致使中职招生受到很大冲击,进而导致中职生源整体素质下降,办学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而面向中职生的对口高招,则有效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成为解决职业学校生源不足的一项有效举措。对口高招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上大学的需要,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给职业学校带来更多更好的生源,带动职业教育发展。

3.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产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需要补充大批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服务。而对口高招则恰好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一批文化基础好、动手能力强、又掌握一定技能的中职生,此类学生与接受基础教育的普通高中生相比,虽然文化基础可能处于劣势,但由于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方面培养所需时间更少,效率更高,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新形势下对口高招的困境

就对口高招考试形式来讲,目前河南省实行的是“3+2X”,即语文、数学、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中数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单考,语文、英语两科合卷,分两天四场考试,与普通高考同步进行。这种考试方式起步早,为人所熟知,是一种较为容易操作的考试方案。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作为教育改革总纲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指出“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为对口高招提出了新要求,并指明了方向。2009年以来,教育部又先后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9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等一系列教学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路线图,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高潮。在以“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指引下,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逐步推行,同时伴随着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原有的考试内容与模式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冲突日益突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口高招计划尤其是本科招生计划数偏少

2006年6月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从2007年起,在下达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同时,下达高校对口招生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计划,高校对口招生中职毕业生计划按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并纳入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总规模。对口高招计划减少,而许多高层次的本科院校更是以此为由大幅削减对口高招指标。从短期来讲,不但使中职学生选择的余地变小,而且也满足不了中职学生与家长期盼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的热切渴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长远来看,对口高招计划的减少,不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在考试方式上,职教特色不明显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教育,如果仍以单纯的理论考试分数来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的标准,不但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而且势必挫伤中职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毕竟纸笔考试方式无法考核专业技能,不能正确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导致一些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对口高招升学率,保证学校的生源,把大部分时间、精力、师资用于理论课的教学,忽视实训实习课的教学,减少对实习基地的投入,设置类似于普通高中教学模式的“对口高考班”,甚至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开展技能训练,远离“知识+技能”这一职教培养理念。

3.在考试内容上,专业基础知识内容难以把握

专业基础考试的专业门类划分是按照专业相近似的原则进行划分的,没有精确到具体专业,专业基础考试内容只能考核相似专业的公共部分,不能体现具体专业的特点,更难考虑专业方向,与岗位指向相符的核心专业能力无法进行考核。此外,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的差异性,使得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难以把握。

三、改革对口高招方案的设想

1.适度扩大对口高招计划和招生高校范围

对口高招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手段,对口招生计划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在当前社会大量需要高技能人才的背景下,应适度扩大对口高招的比例,同时,进一步扩大试行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范围,在部分地区、部分专业还可以尝试由本科院校直接对中职实行单独招生、单独编班。这样既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缓解普高热、职高冷的矛盾,又有利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对这一群体学生的培养。为增强对口高招的吸引力,国家可以规划部分“985”院校、“211”院校招收职校生,举办应用本科、技术研究生教育。

2.合理设置考试方式及内容

对口高招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对教学和办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导向性,但同时也应顺应教学和办学理念的变化,进行部分调整。语文、数学、外语作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故仍可延续原有的笔试模式继续推行,但专业技能作为一种应用性非常强的能力,其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建议可采取类似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模式进行考核,通过实践考核,真实反应考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技能考核成绩作为重要的录取依据。笔者建议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各占一半。为突出技能成绩,对口高考也可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作为加分参考。

3.对口高招指标向教育质量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倾斜

由于对口高招的考试中文化课的比重偏大,导致一大部分专业技术比较过硬而文化课却相对较弱的中职生不能继续深造。为改变这种状况,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声誉等指标综合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把对口高招的指标向优质学校如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级示范校等倾斜。这样不但可以鼓励优秀的中职学校继续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主要精力放在职业教育上,而且可以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而不是仅靠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上大学的偏科学生。

4.加大技能大赛成绩在对口高招录取中的权重

在当前的对口高招中,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励的中职学生可以免试进入更高一层次院校进行学习,但由于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人数较少,影响面不够广泛。建议可将此政策进一步下延,实行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直接推荐免试入学;省级技能大赛获奖在参加考试时专业课免考,专业课成绩直接取最高分;地市级技能大赛获奖可酌情予以加分。这样可以引导中职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能教学之中,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录取到动手能力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生源。

5.严控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

当前,有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在通过普通高招升入大学无望的情况下,往往会转入中等职业学校,经过对专业基础知识短时间内的突击复习,通过对口高招的途径进入大学,严重挤占了普通中职学生的升学名额,打击中职学生的积极性。故应严格控制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将对口高招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具有一技之长同时怀抱进一步深造梦想的中职学生。为避免普通高中学生流入对口高招队伍,高考报名资格审查时,要严格对照中招录取审批表,没有三年(或两年)中职学习经历的学生一律不得参加对口高招。

篇5:月球着陆器方案概念设想

月球着陆器方案概念设想

文章针对月球软着陆任务,对整个飞行过程进行了描述,简介了着陆器的主要特性和系统总体设计,并对其中主要的几个关键分系统的特点和适应软着陆任务的方案设想进行了描述,包括结构、缓冲机构、导航与控制、推进、测控通信、供配电、热控等.

作 者:彭兢 柳忠尧 张 PENG Jing LIU Zhongyao ZHANG He 作者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年,卷(期):17(1)分类号:V474.3关键词:月球着陆器 轨道 概念设想 lunar lander orbit conceptual design

篇6:新农村物流建设设想

农村物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物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市场化运作,农村物流在各地已得到快速发展,有的通过与农村客运站点结合发展“小件快运”,有的与商务部门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打通产供销环节,提供物流服务,打开了农村物流的天空,既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也给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我们结合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以及2006年,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中的相关优惠条件和政策,拟发展威远县农村物流项目.我县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副产品农村工矿业产品没有综合物流体系支撑,物流成本过高,竞争力下降,产品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商品优势,造成极大的浪费;农用物资生活用品物流成本较高,农民负担较重,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发展农村物流,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流通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的重要途径.我们拟在全市的农村物流的布局规划是:在市建(物流)园区,县建(物流)中心,乡镇建(物流)站,乡村布(物流)点.开发农村物流第一步 创氛围,重宣传.引导和发展农村物流必须首先从氛围上大力烘托,通过宣传营造氛围.我们要向政府请示,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责优势,由政府出文下达任务到全市运管机构,发挥营运车辆经营路线长经营范围大经营接触面广的优势,通过广大道路运输经营户宣传农村物流发展的好处和益处.要制定宣传农村物流见面宣传单,在车户办证审验交费等环节散发;要将农村物流知识宣传单带到各稽查中队车上,向稽查对象和管理对象散发;要通过各乡镇村供销合作社,农家小买部等向广大群众宣传农村物流知识.要积极拓展运管机构发展农村物流同县里各种大型公益活动,如“3.15”宣传“综治宣传”“道条宣传”等相结合,同各种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同各县(市,区)大型集贸活动想结合,由运管人员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版面,拓展发展农村物流的影响面;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有力促进全市县区农村物流的发展.开发农村物流第二步 抓调研,搞规划

我们要和全市广大运管税务工商妇联乡政府人员要深入农村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以促进商品流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主题的调研工作,摸准农村物流的一般性规律,制定发展县级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科学规划.既以“双通”工程(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客车为)载体,以县乡村汽车站点供销社网点商业网点集贸市场为依托,以发展集约化商品经营.夯实农林牧渔业生产基地,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启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基本方向,全力组建农村物流专用车队,全力组建农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网络,全方位建立县城综合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行政村和集市物流信息点(员),最终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开发农村物流第三步 抓典型,点带面.我们要学习江浙山西等地的农村物流运作模式,总结其经验引导我市的发展,山西平顺县发展农村物流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形成了全县各部门协调发展农村物流的局面;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县域农村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七有四保障”的发展思路,即有机构有制度有专用车辆有专门人员有专门场地有专门牌子有专有信息指挥系统和保障全县战略物资的及时运输,保障全县抢险救灾物资快捷运输,保障农村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的适时运输,保障农副土特产品和矿产品的有序运输;三是真抓实干.平顺县运管所多方筹资,分别在县域内设立了矿产品物流信息站,中药材物流信息站,花椒物流信息,粮食蔬菜物流信息站.这些信息站和服务站充分利用以往供销合作社旧仓储库房,并配备了电脑设备,组织快速高效的道路运输车辆加上专业物流经纪人队伍,形成了全县农村物流完整的发展框架.信息站上配备有信息员专门收集发布购销信息,让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卖出自家的农产品.在解决配送问题上:对于偏远的农村,我们可以用农用三轮车农用客车代为运送的方式将生产生活资料送到农户手中;对于急需的药品救援物资,我们将安排客运班车或直接派车送达.县政府要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在政策上积极扶持和帮助,在经济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凡是看到车身上喷涂有“农村物流”四个绿色大字的车辆,运管路政交警执法一律开启绿色通道.我们将陆续开展三项业务:小件快运特色配送专线货运.目前我们借鉴的经验主要来自山西和浙江,浙江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并逐渐形成了多种物流服务形式,通过形式各异服务细化的农村物流组织网络,广大农民所需生活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能够顺畅地运送到村镇,让农民受益.同时,农业产品也拥有了快速向城市输送的网络通道.快步发展的农村物流正成为带动农民创业致富,农业健康发展,农村和谐稳定的新“引擎”.与万村千乡市场流通工程牵手放心车,发展小件快运.我们将依托“万村千乡市场流通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目前已有的农村客运网络,让客运班车带货的“小件快运”模式,与全县的连锁超市农家小卖部医药销售单位农贸市场等牵手,形成门对门的配送服务,降低运输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我们要与成都重庆各大航空公司物流公司和快递公司以及网络公司建立业务伙伴关系,把我们收到的小件货物(礼品地方特产文件行李鲜花等)进行分流,由威远到成都重庆等地客车代运上去或调配回程车顺路车配载车,进而由上述公司发往全国乃至国外.发展特色配送,服务特色农业

我们要针对内江不同区域块状农业特性,积极探索特色配送服务,不仅让我们的企业找到市场定位,而且能为当地特色农业的走强提供通道.比如食用菌类不适合长途运输,我们采用菌种运输的方式,将菇类半成品运输到销售地,充分利用运输途中时间,边赶路,边培育,使汽车成为临时仓储和速培库,这样既提高了食用菌的新鲜度,又减少了运输成本.当前农村和城市周遍发展起的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与农产品和原材料需求和配送要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对此,我们要极力取得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与农资协会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等联手,开辟农产品日用品原材料配送服务和农资配送的绿色通道,这些特色配送服务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与市场联系的紧密度,也能让当地一批特色农业和小规模企业站稳市场,逐步壮大起来.发展多条货运专线,带旺威远经济

篇7:校园文化建设设想

一、指导思想:

企业文化是学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而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职员工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优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和谐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职工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教职工自身也能够有所提高。一个学校的和谐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和谐,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和谐,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而和谐的文化现象。

二、目标:

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就是在以下三方面达到和谐共振:

1、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推陈出新);

2、彰现个性发展和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求同存异);

3、以校园文化熏陶教职员工与教职员工丰富校园文化之间的和谐。(人校合一)。

三、相关措施:

(一)、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优美的环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对教职员工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措施有在校园内开展宣传栏、读报栏,设计积极向上的标语,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统一的要求设计栏目主题,学校组织员工自办了文学社、读书会和小刊物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制作|“文化墙”等等。

(二)、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三)、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学校人际关系和外延形态:学校文化实践活动、校园行为文化。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不仅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而且对学校成员有着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同时还可以抵御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应该努力使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

篇8:构建企业内部核算体系的方案设想

关键词:内部核算体系,方案,设想

一、概述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权利高度集中的集权式管理模式存在的管理效率低下等种种弊端不断显露, 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以权利下放为标志的分权式管理模式逐渐走上舞台。为配合分权式管理的顺利实施, 划清部门经济责任, 使责权利相统一, 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 实现企业预算目标, 同时加强产品实施过程中的财务控制, 全面评价产品效益状况, 必然要求引入内部核算。

二、建立内部核算体系的前提条件

内部核算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 划分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 明确各中心责任和义务, 使中心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 建立内部转移价格机制, 强化“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收益, 使用资源付出代价”的理念。

(三) 建立内部交易账务处理方法, 包括内部核算的范围、方法、核算的会计科目, 使内部核算能够形成有效记录。

三、内部核算体系的内容

内部核算体系的内容包括:

(一) 中心间产品和劳务价值转移的核算, 包括核算的对象、内容、内部核算流程等。

(二) 核算结果的运用, 包括内部核算数据与外部核算数据的关系, 可控成本的区分、产品效益评价等。

四、建立内部核算体系的实施方案

(一) 责任中心的划分

根据内部核算需要将企业各责任单位划分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各产品中心、各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各生产中心

成本中心:除利润中心以外的其他责任单位

(二)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制定内部转移价格, 使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转移通过内部转移价格体现, 应遵循以下原则:

1、能有效确定成本的, 以成本加成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不能有效确定成本的以协商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以上价格制定时, 如有市场价格, 则市场价格应为重要参考项。

2、由财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内部转移价格。

3、中心之间互相提供的产品最小计量单位为整件。

(三) 内部核算流程

1、收入分配

(1) 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立项后, 由市场部门会同计划、财务部门将产品全寿命周期收入的一定比例分配至产品中心, 并以年度节点为依据, 将收入划分到年度, 形成产品年度收入预算, 节点完成, 则收入转移至相应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与研究中心之间有两种连接形式, 其一为强矩阵形式, 产品中心直接给付一定的人头费从研究中心要人, 这部分人从事该产品研发产生的一切费用如材料费、差旅费等均由产品中心买单;其二为弱矩阵形式, 产品中心与研究中心谈判, 以一定的价格从研究中心购买中间产品。后一种形式更有利于形成研究中心的技术平台和产品中心的产品平台。

研究中心与生产中心就下达的任务进行协商, 按内部转移价格 (包含料、工、费) 从生产中心购买。在这种运行模式下, 产品中心对项目的成本负总责, 产品设计过程受到重点关注, 中间产品的通用性逐渐增强。

(2) 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由技术开发中心负责, 市场部门会同计划、财务部门将预算按年分至技术开发中心 (以节点为依据) , 该年节点完成, 则收入划归技术开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与各相关中心协商, 以一定的价格从相关中心处购买成果, 涉及生产制造的, 按照产品研发相同的方法由相关中心与生产中心结算。该过程关注的重点不是成本节约, 而是能否按时足额完成成本预算, 成本控制明显弱化。

(3) 产品生产

市场部门签订合同, 计划部门下达产品生产任务后, 根据已确定的内部转移价格, 从最上游的生产中心开始, 将中间产品的价值逐步积累, 层层转移, 直至最下游中心。此过程重点关注成本节约, 成本控制明显强化。

对于上述提到的将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确定此比例时, 应考虑扣除成本中心的外部成本 (不包含已内部转移的成本) 和内部转移成本, 企业合理的利润和自筹研发资金等。

2、成本归集

企业目前的核算体系一般能够归集各产品发生的外部成本和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的间接费用;在实行内部核算后, 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和内部核算流程归集内部转移成本。

3、内部核算流程图

产品研发和技术开发与产品生产由于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收入分配的方式也不同, 产品研发和技术开发采用“总体负责, 业务分包”的方式, 即确定产品所属的产品线 (技术开发分至技术开发中心) , 收入预算下至产品中心 (技术开发中心) , 各研究中心、产品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之间协商价格提供中间产品或者进行劳务输出, 各研究中心与生产中心则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转移产品。

产品生产采用“内部转移, 层层附加”的方式, 从最上游的生产中心开始, 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将价值附加到中间产品, 同时获得收入。待最终产品完工时, 最下游中心获得预算收入 (按年计算中心绩效时, 由于成本是即时发生的, 为使收入与成本配比, 故收入按完工百分比计算) 。

4、内部转移成本包含的内容

(1) 中间产品成本:中间产品价值转移时, 形成了转出中心的收入, 同时形成了转入中心的内部转移成本。

(2) 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各中心使用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时按内部转移价格支付使用费, 形成了各中心的内部转移成本。

(3) 接受服务支付的成本:各中心使用水、电、气、通信、劳务等服务时应承担的费用。

5、各中心外部成本和内部转移成本列表

(四) 内部核算中应重点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 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是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不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可能导致某一中心的低效率和浪费转移到别的中心, 不能真实评价中心业绩。故在制定中间产品的内部转移价格时, 应以定额消耗、定额工时为基础制定,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定额外的消耗由该生产中心自行承担, 使其无法将归属于自身的责任转嫁别人。制定固定资产使用和提供劳务的内部转移价格时, 应以市场价格、折旧、提供劳务产生的成本为依据, 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者为产品 (劳务) 提供中心, 在缺乏外部可比价格的情况下其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要有充分的依据。

上一篇:学习审计心得下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