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报校刊

2024-04-17

小学校报校刊(精选9篇)

篇1:小学校报校刊

公园路中学报荣获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 第一届校刊校报评选全国校内报刊二等奖

2014年11月26日,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第一届校刊校报评选活动揭晓:我校校报《公园路中学报》荣获“二等奖”。之前的2007年《公园路中学报》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第四届年会评选活动中,曾经被评为全国校园报刊一等奖。

我校的校报创刊于2004年4月,目前已编辑出版了21期。校报共分4版,先后开设校园新闻、教育动态、高效课堂、教学亮点、备考前沿、佳作欣赏、西岩茶座、园丁风采、感念恩师、综合广角等栏目,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展示学校形象、交流心得体会、赏析评议习作、活跃校园文化,为开展教学研讨、习作交流搭建了平台,在培养写作兴趣,推荐学生作品,激发写作热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校报除在全校师生中发放外,还赠阅至定西市教育和安定区教育、文化主管部门以及市区兄弟学校。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的作用。同时,校报以其信息及时、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版面鲜活等特点,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篇2:小学校报校刊

一、指导思想

本着“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宗旨,以铸造学习校园、书香校园为主旋律,以全方位展示学校亮点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拓宽文学视野,激发写作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在学校的领导下,在文学社的沐浴和熏陶下,全校形成一股谈论读书、学习语文、热爱习作、沟爱思考、探索文学的书香风气,让更多爱好读书、喜欢写作的同学有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以高雅的文学艺术引领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特成立第四实验小学校报校刊文学社。

二、校报名称

新月新芽绿叶月芽文韵海浪花浪花朵朵 小草启航春草旭日升风绘小葵花小荷绿文梦曙光小脚丫小太阳小新星芽芽荷韵春芽雏鹰小桔灯 绿藤百花园春莹

三、校报宗旨

拓宽学生礼野,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繁荣校园文学创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四、校报阵地三、四、五年级教室

五、组织机构

1、成立校报领导小组

组长(主编):辛诚

副组长(副主编):陈书科 杨士平李长清

成员(责任编辑):栾英霞郭伟李芳焦宗龙 颜晨辉巩义红王 珍

2、成立校报编辑部组织

(1)设辅导教师若干名,由各班语文老师担任

主要职责:指导学生写作,修改和推荐习作。

(2)设社长、副社长各1名:在社员中通过竞选择优录用。

主要职责:服从校报编辑部的领导和安排,组织本社各项活动;监督、审查社员的工作,负责稿件的复审工作;登记好社员交稿情况;参加评选社优秀社员。

(3)成员兼特约小记者若干名:三至五年级每班推荐学生1名,要求有写作特长,热爱文学,有一定的电子文档编辑能力。如有优秀者可不受名额限制。

主要职责:服从校报编辑部和校报文学社长的领导与安排,每季度至少交稿1篇,向同学约稿2篇,完成稿件的录入、初审和校对工作。

文学社社员如果一个学期有在夹没有参加活动或两次没按时上交稿件的,将作自功退出处理,非社员学生连续四期均有稿件发表,可以向文学社提出入社申请。

五、工作内容

1、开展阅读与写作指导活动,注重对社员的培养,不定时邀请老病、记者专家上指导课,提高社员的部广场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

2、所有文学社社员每周要写出一篇有质量的习作,每季度择优投稿一篇。

3、每季度出版一期 〈〉。

4、不定期开展比赛活动:在文学社内部或以文学社的名义举行各种形式的文学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演讲赛、征文活动、作品展等丰富的校内活动,以此丰富社员们的课余,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5、组织社员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展示他们的才情。

7、适时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发生在身边的新人新事或主题调查,为文学社社员提供写作素材,提高社员们的积极性;

8、结合各种节假日活动、重大事件活动为社员提供写作素材。

六、活动安排1、2010年12月组建好校报文学社,确定好社长及社员,制定文学社活动方案。

2、2010年12月,教授写作基本要领与技巧,社员积累写作素材,组织投稿。

3、2010年12月-2011年1月,组织审稿,出版〈〉冬季刊。

4、2011年2月,总结本学期文学社的有关情况。

小学校园报原有三大块:

爱我校园——校园快讯、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校园新闻 教学乐园——学生的图画、老师的教学心得

七彩擂台——学生的作品

我想把这三大块的名称改一下,例如:“七彩擂台”改为“琼楼玉宇”

爱我校园,改为 小广播

教学乐园,改为,快乐岛

七彩擂台,改为,小擂台

三、栏目设置

内容包括:

《国学专栏》

《人文东平》

《故事连载》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连载+童话故事

《文学天地》优秀文章,配乐诗,音乐欣赏

《心得分享》

3、第三版 内容包括:

《叮咚笑话堂》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笑话,开心故事

《多彩体育活动》

《快乐书吧》好书推荐,主要内容介绍等

4、第四版《叮咚心语》《英语沙龙》„ 负责人:谭 琦 邓淑媛 《英语沙龙》刊登校园内同学的来稿及精彩摘选,或者英语小故事。《叮咚信箱》心理画中话,心理咨询

《安全教育》

《环保教育》

《学校校园文化》

《科技与创新》

5校园风景线

篇3:小学校报校刊

一、目标确证:栏目体现学校文化,内容促进师生成长

文化立校,是中小学办学应追求的境界。关于文化立校,杨九俊先生阐释了四个维度 :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心,以新型交往关系为纽带。校报校刊,作为学校文化最鲜明的载体,更要突出地体现学校文化,促进文化立校。文化立校是学校发展的深潜之根,校刊校报是文化生长显现的两丛枝叶。作为校刊校报目标方向的体现,北京丰台二中的校刊校报在栏目设置上,正是以上四个维度的适切体现。不仅如此,北京丰台二中校刊校报的栏目设置,也是学校核心文化MVVSS和新教育理念交融的彰显。

2007年,北京丰台二中学校核心文化运思沉淀为“MVVSS”(使命M即“为了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幸福”; 价值观V即“尊重、责任、创新”;愿景V即“从优秀到卓越”; 学生培养目标S即“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仁——关爱他人、识——关爱自然、知——关爱自我三者兼备的心灵”;战略S即“提高教育伙伴的满意度”)。核心文化MVVSS,落实在实践层面,包含了北京丰台二中文化立校战略地图的四个维度 :员工成长维度、课程建设维度、学生成长维度、教育伙伴满意度维度。从此,MVVSS正式成了二中人的行走指引,二中人的校报校刊自然也应由此出发。

校刊之名“天地花开”,是学校的核心文化词。它来自北京丰台二中王志江校长作词,著名作曲家陈黔作曲的新校歌歌词 :“皇城南,芦沟畔,丰草月半湾 ;玉兰花开腊梅落,常春藤蔓蔓。仁为先,识自然,学圆惑为边 ;知我天命亿万年,花开天地间。”校报之名《萤火虫》,是学校文化建设融入新教育特质的体现。北京丰台二中学校核心文化MVVSS的运思沉淀,包含着对新教育理念的思考和汲取。

迥异于一般学校校报的或校园新闻或优秀作文选的栏目设置 ;分四版的校报《萤火虫·新教育读写版》的栏目设置,体现了典型的“新教育”特质。第一版“文学”版,是师生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体现的是我校读写课程的“多样选择性”。第二版和第三版栏目名称分别是新教育的核心词“共读”和“共写”,“共读”和“共写”已然成为我校读写课程“共同基础性”的体现。第四版“研究”版,是师生“共读”后带有研究性特质的小论文写作展示。“共读”和“共写”栏,也是我校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校文化的校本阅读课程的开发实施”的展示。这样的办报思路,是学校核心文化“学生成长维度”的体现,也是文化立校“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心”的体现。

迥异于一般学校校刊的德育和各学科论文汇编的思路,北京丰台二中校刊的栏目设置是学校文化立校战略地图四维度和新教育理念交融的体现。

我校文化立校战略地图四维度是我们的栏目之经,呼应新教育的教育行为是我们的栏目之纬。校刊共设置八个栏目,依次是“视界”“关注”“读书”“课程”“教室”“人物”“家校”“岁月”。前三个栏目“视界”“关注”“读书”,对应于战略地图“员工成长维度”,这个维度的栏目是学校文化的集中的深度阐释。“课程”“教室”栏,对应于战略地图“课程维度”。“课程”是二中人开发卓越课程栏,一切的文化建设都要通过卓越课程体现。“教室”是二中人缔造完美教室栏,新教育倡导建设“大教室小学校”。“大教室小学校”也即“大教研小行政”的文化立校的“制度创新”,在校刊栏目设置上的反映之一,就是“教室”栏的设置。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赋予教师更多的缔造完美教室的权力,减少日常行政工作对缔造完美教室创造力的阻滞和消减,这是我们学校富于新教育特质的文化特质之一。“人物”栏也是丰台二中“制度创新”新型管理的体现,体现了新教育以“榜样”教师引领而非行政驱使的创新性管理思路。

不仅如此,“人物”栏也是文化立校“以新型交往关系为纽带”思路的体现。学校成员的交往,追求以平等的学问切磋交往代替上下级的行政管理交往 ;这种类似民国风范的教授治校一样的教育境界追求,是榜样教师引领下的学校管理和人际交往的境界追求。

和上述“人物”栏一样,“家校”栏也是文化立校“以新型交往关系为纽带”思路的体现。“家校”栏是二中人联系教育伙伴栏,该栏对应于战略地图“教育伙伴维度”。此处的“家校”栏,主要是联通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考和案例。“家校”栏还应是家庭、社区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展示,诸如亲子共读共写的案例和成果,学校文化向社区辐射的案例和思考,等等。比如第22期刊发的是,我校附属小学学术校长,新教育研究中心魏智渊老师“丰台新教育家校笔记”系列文章之一。

所有栏目的设置,都本着彰显学校文化的出发点。而具体栏目引领下的出刊周期和稿件组织,更是促进文化立校的不可不周详考虑的举措。

二、目标落实:寻稿中发现学校文化榜样,周期中促进文化螺旋上升

1.周期中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1)校刊校报合宜的周期,首先应该有利于文化立校日常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一般学校通常的月刊和半年刊甚至年刊,周期要么失之太短,要么失之太长。太短,因为稿源不足,稿件要么粗糙要么外摘。太长,因为时间久远,缺失应有的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及时地指导促进效用。究其实质,还是因为缺失文化立校有条不紊的稳健筹划。

北京丰台二中文化立校,因其稳健筹划的品质,反映在校刊的编辑上,就具有了科学合宜的周期。这个稳健筹划的品质,主要得力于期初的课程计划研讨,得力于期末的课程建设汇报和期末叙事上。期初的课程计划研讨,期末的课程建设汇报和期末叙事,是我校已形成定规的日常教育教学举措。其中的期末叙事,是我校融入新教育特质的教育教学常规。期末叙事,有学校、年级和班级层面的,有老师个人专业成长层面的。期末叙事不同于我们一度司空见惯的庸常冰冷、形式主义的“学期小结”之类,它是一种生命叙事,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回顾省视,是新教育特质的师生相互编织生命的见证记录。期初计划研讨和期末课程汇报、生命叙事,自然成了校刊“课程”“教室”两大支撑栏目的稿件来源。为了呼应期初和期末的周期,我们的校刊周期也自然定位在季刊。每年的3月初是春季刊,6月底是夏季刊,9月初是秋季刊,12月底是冬季刊。3月初9月初,正好大致对应期初 ;6月底12月底,正好大致对应期末。自然,春季刊和秋季刊成为新学期工作的指导文本,夏季刊和冬季刊成为学期结束时学期工作的省视文本。这样周期性的指导和省视,促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螺旋式上升。

(2)校刊校报合宜的周期,还应有利于校刊校报形成互文阅读的效果。面向教职员工的校刊,展示教师课程建设的较长时期的思考提炼,适宜季节性的沉淀。而面向学生的校报,是教师思考提炼在学生获得层面的反映,适宜过程性的及时展示。同时,学生过程性的课程学习成果,是教师期末课程建设思考提炼的重要凭据。

我校校报《萤火虫·新教育读写版》主要由老师主持,主要展示我校具有新教育特质的“共读共写”成果。《萤火虫·综合实践版》主要由学生主持,主要展示我校繁富的综合实践和学生社团的实践成果。两个版的校报,都是半月报。《萤火虫·新教育读写版》逢单周出刊,《萤火虫·综合实践版》逢双周出刊。

(3)校刊校报合宜的周期,还可根据学校重大阶段主题的需要,以增刊的形式机动调整。重大阶段主题,可以主要反映在教师层面,可以主要反映在学生层面。重大阶段主题,因为容量大,无法在正常校刊固定的周期和正常校报有限的版面上,得到较为全面的及时反映。此时,合宜的校刊增刊形式,就可弥补校刊固定周期和校报有限版面的不足。比如北京丰台二中2013年度的校刊,就曾出过学生层面的《2012级高二学生趣味英语习作集》,出过教师层面的《2012级人文综合课程探索集》 (“人文综合课程”是我校政史地和语文老师联合开发的一门课程)。

2.寻稿中发现学校文化榜样。

校刊作者当然主要是本校老师。不同于通常的中小学校刊和大学校刊以自然投稿为主的办刊形式。具有文化立校稳健品质的中小学,它的校刊稿源,应该充分挖掘和扩张以下的稿源通道。中小学校刊的稿件不能只是被动的坐等,而应是主动而有方向的搜寻。

(1)在起初的课程计划研讨、期末的课程建设汇报和期末叙事中发现稿源。有详实论证的课程计划,在充分积累基础上的课程建设汇报和期末叙事,都应是校刊最佳的稿源。这样有凭有据的课程整体规划、内容、进度以及相应的案例,也才能促进师生成长,促进文化立校。我校校刊“课程”“教室”栏目的稿源,就主要通过以上渠道获得。那种缺失期初的课程计划研讨、期末的课程建设汇报和期末叙事基础的校刊稿件,是捉襟见肘的散兵游勇。

(2)在日常教研和听课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稿源。校刊的各版面主持人,一般都应是学校课程建设和文化立校的带头人,他们本就有深入课堂和教研会的义务。在这样的一线教研活动中,可以及时发现有总结推广价值的稿源。发现稿源后,还应熟练及时催稿,辅导改稿磨稿的编辑门径。栏目主持人应充分认识到,这样的催稿和磨稿,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一篇文章的发表。更主要的价值,在于学校课程建设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文化立校的积淀。

(3)在重大决策的确定和榜样树立的研讨中,发现稿源。栏目主持人,作为课程建设和文化立校的带头人,一般都参与学校重大的方向性的决策研讨。这也是文化立校“制度创新”“新型交往关系”的应有之义。这样的参与,也方便了校刊反映学校文化立校方向的“关注”栏目的稿源组织。榜样树立的研讨,也是具有新教育特质的教育行为。树立什么样的文化立校的榜样教师,关涉文化立校的走向和成败。因此,旨在宣传推广课程建设和文化立校榜样的“人物”栏稿件的组织,就应是慎之又慎的大事了。它其实也是文化立校“制度创新”“新型交往关系”要义的体现。

(4)在文化立校方向引领下,教师通过精确阅读、浪漫阅读而荐稿、写稿中,发现稿源。“读书”栏,应该成为中小学校刊一个恒定的栏目。很难想象,没有读书氛围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没有读书氛围的学校,当然无从谈起“文化立校”。教师的阅读,可以读书会的形式组织,这样的阅读可以精确细读 ;也可自行选择,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趣味,这样的阅读选择具有浪漫特质。这样的阅读取向,也是怀特海有关阅读“浪漫精确综合”互为补充的体现。“读书”栏,为教师阅读心得写作提供了的交流平台。作为阅读者,老师不仅可以是写稿者,为“读书”栏提供阅读心得。老师也可以是荐稿者,为校刊推荐深度思考文化立校的优秀篇什。这样的推荐稿,一方面可以成为类似“关注”栏的稿件,由一人关注进而全校关注 ;一方面也促进了荐稿者自身的成长。但荐稿的数量,一定要严格控制,掌握好度 ;否则,大量的转载,校刊势必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当然,“关注”栏也可约请教育大家和名家撰稿 ;笔者工作过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校刊《视界》,就经常约请站在教育思考前沿的教育大家和名家撰稿,从而有效地发挥文化立校的引领作用。

“读书”是北京丰台二中人的行走常态,体现的是教育人、读书人的存在状态。这个栏目,读者既可对话老师们“精确阅读”理论书籍后的“阅读思辨”,亦可欣赏老师们“浪漫阅读”后的读书随笔。阅读是我校的长线工程,我校的教师读书会已经真正出发。“行政干部读书会”,“西方经典读书会”,“中华经典读书会”,“常春藤论坛”,“数学文化读书会”等等,主要是一种精确阅读,是相互激荡的“啃读”。这样的现场精确阅读和老师们业余浪漫性的自我选读,既为“读书”栏也为“关注”栏提供了充足的稿源,也真正促进了文化立校。

(5)在文化立校方向下,对学校教育事件叙写的取舍中,发现稿源。学校教育事件的如实叙写,是强化叙写学校教育史的意识,是着眼于学校的文化底蕴积淀,是对自我负责,也是对前人和后人负责。类似学校教育事件叙写的“岁月”栏,在校刊中是一个常规栏目,但如何取舍,体现的是校刊有无学校文化积淀的眼光。惯常思路下“岁月”栏之类的,常常刊出的是学校内部活动和对外交往的时间性很强的新闻稿。这些新闻稿,也是学校的教育事件,但常常不是文化立校节点性和标志性的事件。我们认为刊载于校刊上的类似“岁月”栏的稿件,应该以标示文化立校节点和标志的高度进行稿件取舍。至于日常新闻稿的采写刊出,并非不重要,“教育无小事”,“学校无小事”。这些日常教育事件,对学生的浸淫濡染作用,也不可谓不重要。可以让位于学生主持的校报,这也是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北京丰台二中校刊“岁月”栏,是二中人回望岁月深处栏,是二中人以踏实的行走书写自己文化立校的教育史。

3.校对审稿中促进教师成长。

(1)负责审稿的栏目主持,一般应由学校特级教师和一些学科领域专家担当。他们除了发现挖掘稿源外,还得利用辅导作者改稿磨稿的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课堂实践外,还得具备能够有效指导课堂实践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修养 ;甚至更进一层,具备相应的教育哲学修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追求理想的高度,应追求从哲学的高度看教育,从教育的高度看教学。

基于这样的思考,校刊的辅导改稿磨稿,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首先当然从学理论述的角度,对作者的论述提出质疑和建议,藉此提升作者学理论述的基本素养 ;二是从学科领域的角度把关,引导作者从哪些方面推敲完善,提出需要重点参考的专业书籍 ;三是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升,提出需要重点参考研读的书籍。四是从学校核心文化的建设角度思考,提出我们的立论如何有效地促进文化立校,促进学校核心文化的建设。

(2)校刊的校对者,除了作者本人外,最好的对象是那些刚入职的年轻老师。校对校刊作者的相关论述,对这些刚入职的年轻老师而言,是学科本体、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的一次学习过程,也是对学校核心文化的自然而渐进的体认过程。栏目主持人应对校对提出相关要求,首先当然是基本的文字勘误 ;更主要的,应对校对稿的论点和论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的要求,也是顺理成章的,毕竟这些年轻老师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有着较高的学历层次。

4.发行交流中完善文化立校。

中小学校报校刊也应有自己的发行和交流,这样的发行交流的出发点,是借助内力和外力进一步促进学校核心文化的建设,进一步促进文化立校。

(1)学校内部的及时发行。学校内部的及时发行,一方面,可以指导学校阶段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围绕文化立校的方向运行。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教职员工对学校核心文化的体认。北京丰台二中校刊的校内发行,已经形成期初和期末发行的定规,对学校日常工作和学校核心文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校报,事实上早已成为学生针对性极强的日常学习资料。

(2)学校外部的及时发行。学校外部的发行,第一是教研部门和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社。校刊校报投寄这样的部门,可以及时得到相关部门尤其是归口的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指导。第二是学校周边的社区,现在的义务教育实施的是社区就近入学政策,校刊尤其校报投寄社区,可以促使家长了解甚至加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促使家长认同学校的核心文化建设。北京丰台二中的校报栏目“共读”“共写”栏,就常有家长的作品。这样的发行思路,也是我校文化立校战略地图第四维度“提高教育伙伴满意度”的体现。最后是,投寄兄弟学校,主要是切磋交流,使我们的文化立校在切磋交流中具备更宽广的视界。

总之,由学校文化的确立到课程的开发实施,再到校刊校报的总结推广,进而促进学校核心文化建设和文化立校,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和遵循的教育话题。

摘要:中小学校报校刊建设目标,应着力于栏目设置上体现学校文化,内容上促进师生成长。具体的实施,应在挖掘稿源中发现和推广文化立校的榜样;在校报校刊合理的出刊周期中,促进学校核心文化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篇4:小学校报校刊

摘 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在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和十分活跃的背景下,作为中小学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报校刊依然是校园文化的主流媒体。本文从校报校刊作为中小学校园文化核心载体的地位没有动摇、校报校刊服务学校教学的主流媒体的核心作用没有改变、校报校刊“教育引领、教材示范和文化积淀”的功能没有改变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 校报校刊 中小学 主流媒体

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新媒体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2010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应用就是微博等新媒体服务。新媒体即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这些媒体潮流在高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是高校高频使用的宣传和交流手段与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说:“任何一种其他传播形态都不如微博来得丰富、活跃和互动性之强,具有革命性、划时代意义。”《中国教育报》2011年4月22日第八版《高校微博:千帆竞发“微时代”》一文中描述了素以思想活跃著称的高校,或以招生办的名义,或以官方名义开通微博,加入了庞大的微博大军。然而,在广大中小学,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新媒体无法普及,新手段仍然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由于学生处在未成年阶段,容易被“色彩缤纷”的网络和信息搞得“迷失方向”。那么,在中小学宣传和交流中,校报校刊这些纸媒体仍然是主流媒体,在今后一段很长时间里,都不可能被“现代电子信息”和新媒体完全替代,它的作用和功能将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功能。

一、校报校刊作为中小学校园文化核心载体的地位没有动摇

虽然新媒体作为时代产物,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发展速度惊人,势不可挡,发展范围越来越广,但校报校刊作为中小学校园文化传统媒体和校园文化核心载体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一方面,建设校园文化离不开校报校刊,校报校刊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校报校刊丰富了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从纸媒载体的角度表达出来。

二、校报校刊服务学校教学的主流媒体的核心作用没有改变

校园媒体的“校报校刊”的核心参与者——学生和老师,在校园里是“教”与“学”的核心组成,是教学环节中人的重要组成。那么,校报校刊的核心作用就是服务教学。如古浪三中的系列校报校刊,即大校教育风范的体现,时时为教学服务。其中,《花季》作为校园文学刊物,目的主要是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和阅读教学服务的,优秀的“同步作文”训练和“同题作文”甄选,就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另外,校刊《经典学法》侧重教师的“教法探讨”和学生的“学法交流”;校刊《德育新干线》旨在落实学校“德育实践工程”课题和“德育研究探索”交流。古浪四中校报《雪花》则从微型学校角度服务语文、英语和艺术教育。

三、校报校刊“教育引领、教材示范和文化积淀”的功能没有改变

校报校刊是凝聚学生力量、升华学校精神的核心载体,同时把学校发展按照不同视角进行历史定格。校报校刊在校园文化中发挥着“教育引领、教材示范和文化积淀”等多重功能。

教育引领潜移默化。中小学校报校刊针对在校学生的单纯和可塑性,将好多可教育的理念、思想、德育、内容等渗透在里面,教育引领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出来。例如,校报校刊举办的每一次专题征文活动就是一次教育在某方面实施的方案。

教材示范春风化雨。校报校刊是校园范畴内最鲜活的校本教材,作为教材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尤其在身边同学和老师中选出最好的典范,春风化雨般指导自己。比如,为了改变学生书写的不规范行为,在报刊上影印了书写特别规范的作文,对学生的影响就是学生找到了身边最好的老师和榜样,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

文化积淀弥久益香。校报校刊对学校发展大事记的记载、粗线条描述和不同视角的定格,本身就浓缩成一所学校的历史。古浪三中校刊《花季》创刊于1991年,当时是一本薄薄的油墨手印小册子,印数不足百册。2001年,《花季》开始用电脑打印,伴随科技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到了2004年,《花季》9月刊(总第35期)时,实现了全新改版、封面彩印、激光照排、专业印制。同年,《花季》参加“首届德育杯全国校报校刊评选活动”荣获了二等奖,花季文学社被确定为“德育报社全国校报校刊联谊理事单位”。2005年,花季文学社成为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团体会员,并成为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我们翻阅古浪三中校刊《花季》,既能清晰地看到校刊的发展历程,又能看到学校发展的缩影,古浪三中的校园文化积淀从中完全彰显出来了。《花季》已走过了24个春秋,见证了24届学子风采,文学营养滋养了数万余学子的心灵。目前,已有数百篇作品或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或在各级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或被录入结集出版的作品中,引领近百名文学爱好者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篇5:2014校刊校报工作计划

校刊校报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向广大师生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展现校风校貌与师生风采的重要平台,更承担着培养校园记者、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的重要任务。为达到一岗双责的目标,2014年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文明校园、无烟校园、技能竞赛节等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做好舆论造势,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学校各项活动中。

2、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今年校报、校刊拟增加有梦大声说出来、一句话新闻、身边的典型、最美班级最美寝室最美学生展示等板块,提高学生的校报校刊的关注度和互动。

3、拓展宣传渠道。在校报校刊版面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八米通道十多块展板,加大对最美学生、先进典型、技能之星等的展示,引导学生向先进看齐,以模范为标杆,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4、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学校优秀教师、三好学生、技能之星等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挖掘先进典型,用师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加大对校园记者的培养

1、加强校园记者队伍建设。随着2012级学生的实习就业,在记者队伍人员变动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动员2013级学生加入到学生记者队伍中,提高校园记者团在校园的影响力。

2、提高校园记者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记者的培养力度,每星期举行一次学习会,将由宣传部部长和我担任指导老师;定期举行优秀稿件评比,讨论稿件的优劣,提高写作水平;加强与团委、广播站等合作,定期举行新闻写作等培训班;利用宣传部的条件,组建一支学生摄影队伍,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3、加强校园记者管理考核。建立校园记者团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定期对成员的工作进行总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健全通讯员队伍网络。在每班建立通讯员队伍,挖掘班级新闻,提高学生对校报校刊的参与度;加强对通讯员的培训,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

5、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每学期对表现优秀的校园记者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学生记者、通讯员的积极性。

三、工作任务

1、每学年出版8期报纸,出版3期杂志。

2、完成60名校园记者和200名通讯员的培养。

篇6:学校校报校刊卷首语(创刊词)

(代创刊词)

承载希望超越梦想本刊编辑部

沐浴着和谐的教育阳光,吮吸着高效课堂的雨露。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各位同仁和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时值建校10周年之际,《公园路中学教研通讯》犹如一颗嫩芽,在大家的期待中破土而出!

她的创刊,得益于全校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全体公园路人的期望与热情,积聚了采编人员辛勤工作的汗水,彰显了学校发展天时地利的人和之气。

“办安定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不懈地追求。10年教育历程中,学校始终围绕“扮演好安定区初级中学的龙头学校的角色”为一切工作中心,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10年来,我们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办学理念,营建书香化校园,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

2012年初,我校被确立为“安定区高效课堂实验基地”。学校以“全员参与,重点实验,总结推广,整体推进”为工作思路,以剖析教学现状为切入点,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以“课模重构”为突破口,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研氛围。

今天,《公园路中学教研通讯》的创刊,就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提升教育教研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

《公园路中学教研通讯》是学校形象的一扇窗口,教师教育教研沟通的一道桥梁,心灵休憩的一个驿站,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她将亲切地讲述你、我的教育故事,真实地记录成长的足迹,敏锐地采集思想的火花。在这块精神园地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播下希冀的种子,细心呵护,浇灌耕耘,采撷丰收的果实。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将会在思考中品位生活,在奋斗中砥砺意志,在沟通中留下真诚,在交流中启迪智慧。

分享阳光,分担风雨;承载希望,超越梦想。本刊开设了等十多个栏目,每一个栏目都期待您投来关注的目光。在这块沃土上笔耕不辍,写出春的希望、夏的蓬勃、秋的丰硕、冬的纯洁。展示卓越的才华,表达个性的思想,秀出真我的风采!

篇7:文化小学校刊创刊建议

一、刊名整体解读:

文化人:其义有:

(一)动词内涵阐述: 1.以文传道,以文育德,传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育心怀天下之道德;

传本校百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之道,育勤谨治学之德。传修身养德之道、育慈惠仁爱、公平慈悲之德。

2.以文化人:以文的精神,探寻人的发展变化之道,循规而教,循律而化,看似自然无为,实则事事切中要点,潜移默化育英才。

(二)名词内涵阐述:“文化人”之“人”,既指受教者之“人”,又指施教者之“人”。此二人均为“文化人”之核心,“文化人”既是学校教育行动,更是学校发展的诉求主体。学生为“文”道之传承主体,教师为“文”道之传授主体,也是本校百年文化的传承主体。在“文”的学术和文化框架下,师生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三)愿景诉求:

师以育人为重,树“聚天下英才而育之”之愿,则治教则如春风化雨,润泽万物;

生以成人为重,养“习天下文化而成器”之愿,则求学必以勤勉谨慎,德业俱精。

人人争做文化之人,精业绩而求真理;人人乐做文化之人,以做文化人为荣。

二、从文字发掘内涵。

(一)文

1.“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暗含用心观察世界、用心感受生活之意。

2.《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可引申为生命的完整性,学校教育培养的应是完整的人,不能将人发展的要素各自割裂开来:从学科学习上来看,学校的教学要淡化学科本位意识,强化各领域学科知识的整合积淀,从学科引申出来的不同的思维及认识知方法的整合发展,如语文强调感性和形象思维、而数学强调逻辑和推算„„;从学习方式来看,静态的思索理解和动态的实践体验、对过往经验的吸收积累和现实生活的创造生发等也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面,不能分割开来。

3.《史记·諡(谥)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同“悯”)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公平地施以仁爱,把权利还给每一个人,就好像每一个人都封了爵位一样)曰文。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也是一种勤谨治业的精神,一种公平公正的慈悲。符合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标准。

(二)化

1、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就是指变化,改变。《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化”字中含丰富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则。人的发展变化是相对的,昨天的人和今天的人相对,他是处于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历程中,教育之道就在于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受教育者,对他们的成长变化充满期待;要探寻学生知识增长和心智、情感成长的规律,顺势而为,润物无声,促进学生在潜称默化中发展成长。教育者要知晓并遵循变化之道。

《国语·晋语》:“胜败若化。” “言转化无常也。”《吕氏春秋·察今》:“因时而化”。这正启示了教育工作是项看似有规律实则无律的工作,需要教育者用心体察,抓住最佳切入点和时机。

3、教化

《说文》曰:“化,教行也。” 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诲(开导教诲)消化;杨万里《庸言》说:学而不化,非学也。在这里指领会,融会贯通之意。

4.习俗、风气:教育就是要在群众中促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更要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培育一种精神风气,即外化的气质。

(三)人

人是一切活动的核心要素,《说文》曰: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记·礼》曰: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教育活动的核心因素也是人,既是指尊重受教育者——学生,教育活动的一切目的都要落到学生身上,又是指教育实施者——教师,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能量来源是教师,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我们的刊物叫《文化人》,就是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的体现和落实。

《释名》曰: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隂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人是天地间最有灵气的生命存在,他是有仁爱情感的,物质和精神融为一体的,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促进是一切活动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刊物命名为《文化人》,正是上述理念的体现。

篇8:校报校刊就是学校一张“名片”

一、学校历史的“积淀”

据记者采访了解, 目前在本市中小学、中职学校中, 校报依然“经久不衰”, 大约有七成以上的学校拥有校报或校刊, 有的学校校报和校刊还“比翼双飞”并存。

沪上名校大同中学《大同》校报也已过了百期, 每次出版后, 学生都争着阅读。校长盛雅萍欣喜地说:“校报, 其实就是学校火热生活的一种忠实记录。每期校报, 串起来就是一部学校发展的历史。”同样, 晋元中学主办的《晋元》校刊, 很注重校园生活的积累, 每一期杂志, 基本上反映了学校办学的轨迹, 多年积累摆在书架上已很有架势了。校长王丽萍称校刊是办学的“见证人。”最近, 嘉定区实验小学还创办了新的校刊。

二、学生成长的“土壤”

办校报校刊, 最得益的是学生。这方沃土, 这块园地, 这个舞台, 给了学生实践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积累了他们受益一生的人生经验, 收获了他们孜孜以求的梦想。许多校报记者、文学社成员已成为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征文比赛的主力选手并频频获奖。工商信息学校现任社长朱陆霞说:“内心十分感谢校报这一展示自我、书写个性的平台, 每一次把情感和看法诉诸笔端时我都能从中得到一分收获。”“这些专属的记忆如今都已凝聚成了手上那一张张精美的报纸, 它对我而言承载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 是我一生想要去珍藏的。”已经升入大学的校报记者茅家隆说:“因为当初多写、多读, 让今天的我可以自豪地说:因为校报, 让我爱上了写作, 让我把‘我手写我心’贯彻得淋漓尽致。写作使我更加贴近生活, 关注小事, 懂得道理, 让我从一次一次写作中成长起来、内敛起来, 它带着我从懵懂走向了豁达、智慧。也因为我以前的积累, 现在大学的辅导员老师很欣赏我写的大事记、简讯。”浦东新区观澜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 《观澜》校报办得很有生气, 一位小记者说:“向校报投稿, 当小记者, 不仅培养了我的爱好, 会作文, 而且学会了交往, 会做人。”

三、对外交流的“窗口”

“校报校刊就是学校一张‘名片’。”七宝明强小学校长吴国丽对每期校报的编写出版亲自把关, 力求精益求精。虹口区新华初级中学《新华初人》校报, 已连载老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撰写的专栏, 达六十多篇。

校报校刊传递的思想、精神, 尤其为办报办刊人所注重。上海一师附小办的《乐学》校刊, 以校训和愉快教育为主旨, 内容很有思想性、启示性和趣味性。曾刊登过一组“学生心声”, 让人看了动容;展示的老师小时候照片的“猜猜看”, 让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校长鲁慧茹认为, 校刊要给予学生以精神食粮和特殊的营养。普陀区洛川中学办的《洛川》校刊, 因质量上佳, 还获得了中国语文报刊协会颁发的“优秀校办报刊”的称号, 校长刘爱武说:“校刊也要讲究品位和格调。”

篇9:中小学办好校刊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 中小学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兴校 编辑校刊

笔者有幸在双牌一中担任二十余年语文老师的同时走上学校行政领导的岗位,更有幸的是能与学校校报校刊相随相伴二十余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担任教务处副主任,兴办油印的校报《菁菁校园》;九十年代末担任校办主任,校报改名《双牌一中报》,为油印8开小报;2003年,担任副校长,校报办成4开铅印大报;2008年担任校长,学校停办校报,改办校刊《潇湘星苑》,至今共办校报129期,校刊39期。屈指数来,笔者也是办校报校刊二十余年的“老编辑”了。在此,笔者欲结合办校刊的经历就“中小学如何办好校刊”谈谈体会和思考,既是与同行者商榷,又是向方家请教。

一、中小学办校刊很有必要

办好校刊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

1.主导学校舆论。根据学校需要,校刊积极组织系列报道和专题讨论,赞美校园内的真善美,批评各种不文明行为,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校刊是学校传播正能量、正知、正念的有效渠道和载体。

2.促进校本教研。校刊是校本教研的现实化和成果化,能真正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展示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的成果。校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及其他相关文章与资料,能客观地体现学校独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方针、治学思想、管理理念,以及学校各学科发展水平、教师队伍的素质,起到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作用。

4.提高学生素质。发动学生办刊,老师辅导学生完成策划、采编,锻炼学生协调、沟通、表达、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让校刊更贴近学生生活。校刊广泛采用学生的习作,又让学生通过校刊学习到更多优秀的文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语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记载学校历史。校刊客观记录了学校改革、教学科研发展的轨迹,向后人展示了学校不断发展变革的面貌。这一积累有利于学校精神的传承,学校校风、文风的积淀,形成独具一格的学校文化。

二、刊名、办刊宗旨、办刊目标的确定

双牌一中将校刊定名为《潇湘星苑》,因为学校地处湖南省永州市,永州名曰潇湘,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办成人民满意的潇湘大地上一流的初中名校;要有名校,必先有名师名生,这些名师名生就是潇湘教苑中最璀璨的星星,故校刊定名为《潇湘星苑》。校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办刊宗旨;力争实现“让一中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一中;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校本教研园地,师生成长的乐园”的办刊目标。

三、栏目设计

《潇湘星苑》的主体栏目有五块。一是“校长寄语”,学校校长每期撰写一篇文章,放在校刊的最前面,内容可以就教育时事谈看法,可以就学校时事谈意见,可以谈教改教研,可以谈班主任工作、后勤管理,等等。二是“校园新闻”,主要刊发当月校内新闻、处室组工作动态、班级活动,让校刊见证和记录学校教师职工在学校热土上挥洒汗水的倩影和劳动结晶。三是“校园教研”,主要刊发学校教师原创的教育教学论文,展示教育教学的优秀成果,特别是让广大教师在校本教研的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中茁壮成长,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武器,积极探求教育教学规律,与新课程同进步。四是“校园美文”,主要刊发师生作品,为师生创作提供平台,让师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五是“校园记忆”,记录学校一个月里发生的大事、要事,记录一个月里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表彰的师生名录。

四、几点体会与思考

1.校刊的周期。如果是季刊、半年刊甚至年刊,周期太长,就缺失应有的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及时指导促进效用;如果办成周刊、半月刊,则周期太短,稿源不足,编辑仓促,稿件粗糙,质量不保,校刊的最佳周期是月刊。月刊实在有困难,如开始办校刊,经验不足,至少要办成双月刊。

2.校刊的交流。校刊交流的出发点是借助内力和外力促进学校核心文化建设,文化兴校。校刊可以向内部师生发行,这样近者可以指导学校阶段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围绕文化兴校方向运行;远者,可以促进学校师生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认。校刊还要向学校外部交流:投送上级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及时得到相关部门尤其是教研部门的工业务指导;投送学校周边社区和热心学校工作的家长,促使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进而认同学校的文化建设;还可以投送兄弟学校,在切磋交流中共同提高。

3.校刊的编辑。要办好校刊,应该有规范地编辑组织。各编辑成员的选稿、改稿、定稿等应有明确而精细的分工,负责的具体内容轻易不要变动,这样,工作开展起来就更轻松自如。如办公室主要负责“校园新闻”,教科室主要负责“校园教研”,语文组主要负责“校园美文”栏目中的学生文章的遴选,等等。编辑老师一般都兼有教学任务,必须以保证正常的教学为前提。

4.充足的稿源。充足优秀的稿源是办好校刊的保证。如何保证稿源?新闻稿件指定各科室专人负责采写,强调在事件发生的本月之内交稿,最好可以配上相关图片;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文章,多投稿;举办征文活动,选刊一些优秀的获奖文章,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把发表稿件与教师和班级的考评挂钩,每月公布教师和班级投稿和发表的情况,折算分数纳入考核并兑现稿酬。

5.校长的作用。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办好校刊的直接保证。我校校刊《潇湘星苑》里特设“校长寄语”栏目,对校长来说是有形的督促,迫使校长每月至少写一篇文章;对学校来说,也是无形的促动:在学校舆论面前,校长亮明旗帜;在教改教研方面,校长是强有力的带动;在学习型校园建设上,校长就是最好的样板。校长最好是校刊的主编,对校刊稿件的甄选和修改要高度重视;如果校长没有参加校刊编辑,就要在稿样出来、付印之前,审阅校刊,把握校刊方向、内容。校刊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校的执行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学校报校刊】相关文章:

小学校报校刊管理办法04-13

校报校刊稿范文05-21

校刊校报方案范文06-02

校报校刊工作总结07-19

小学生校报作文范文06-19

农村小学校报创刊词08-20

校报04-11

家校报范文05-15

校报稿范文05-15

校报寄语范文05-17

上一篇:小学支教语文教案下一篇:进网电工高压电工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