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改进方案

2024-04-22

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改进方案(共11篇)

篇1: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改进方案

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改进方案

水富一中 牟利平

一、实验改进原因

在现行人教版必修2中,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方法虽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但是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在这个操作中氯气容易外逸,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

二、改进实验 1.实验用品

酒精灯 铁架台 具支烧瓶 具支试管 烧杯 小刀 镊子 钥匙 试管夹 漏斗 滤纸 玻璃管 KMnO4、浓HCl、NaOH、金属钠、细沙 2.操作方法(1)检查气密性。(2)添加药品。

a.具支试管里面盛装2g左右的KMnO4,然后将胶塞复位、塞紧,取下注射器吸入10ml浓HCl,然后复位、塞紧在针头上

(此处为生成氯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b.具支烧瓶瓶底放上一小块钠(取用可以钠用玻璃管),然后将胶塞复位、塞紧,取下注射器吸入10mlNaOH,然后复位、塞紧在针头上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2NaOH + Cl2 == NaCl+ NaClO + H2O);c.尾气吸收装置。用一个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NaOH,漏斗倒置在液面上。3.实验现象

具支试管、具支烧瓶里面都充满了黄绿色气体,点燃酒精灯,可观察到钠块受热后,首先熔化,然后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烟。4.废气处理

(1)待具支试管里面反应结束后,用另一支盛装NaOH的注射器,处理具支试管里面残留的氯气;

(2)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胶塞上注射器里面的NaOH全部注入烧瓶内,吸收烧瓶内剩余的氯气。5.实验优点

(1)取材容易,易于组装,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将制取氯气的装置和钠与氯气反应装置连在一起,无空气污染,最后的废气处理非常有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2)此实验还让学生知道生成氯气的另一个反应;取用钠的时候可以采用玻璃管从钠块中间钻取出一小块,可以清楚的观察金属钠的颜色,完全可以推广到钠的性质实验中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此装置除了做钠与氯气反应,还可以做氯气与铁、铜反应等。(4)容易推广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提高教学效果。6.实验注意事项

(1)必须检查气密性,防止氯气泄露。(2)钠块上不能有煤油,否则会影响实验现象。

(3)最后撤装置时,先撤尾气吸收装置,再撤酒精灯,否则会倒吸。

篇2: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改进方案

论文关键词:氯气,钠,新课程

1、实验药品与仪器

氯酸钾约0.5g,浓盐酸约1mL,金属钠,碱石灰,镊子,玻璃纤维,滤纸,大试管1个,双孔胶塞1个,球形干燥管1个,铁架台1个,酒精灯1个,长胶头滴管1个。

篇3: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

一、材料及药品

金属钠、蒸馏水、酚酞溶液、肥皂液、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矿泉水瓶、剪刀、橡胶塞、蒸发皿、导管。

二、实验装置制作方法

(1)在距离矿泉水瓶底5 cm高度处用剪刀剪下瓶底备用,再用剪刀在距离矿泉水瓶口5 cm处剪下瓶口(如图1所示),使瓶口部分恰好内镶在瓶底中,为了保证连接处的密闭性,可在连接处涂少量凡士林,并用无色透明胶带沿连接处粘一圈。

(2)将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孔与玻璃导管的直径相当)塞在矿泉水瓶口,玻璃导管的另一端伸入蒸发皿中,组装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三、实验方法

(1)先取下单孔橡胶塞,在制作后的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水面略低于连接处,再往水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同时在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液。

(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表面的氧化膜后立即放入到蒸馏水中,快速塞紧橡胶塞,使玻璃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盛有肥皂液的蒸发皿中。

(3)这时观察到钠浮在蒸馏水面上四处游动,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逐渐变为红色,说明产物是氢氧化钠,同时盛有肥皂液的蒸发皿中不断产生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会发出“噗”的声音,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四、实验改进的优点

(1)采用矿泉水瓶作为反应容器,取材容易,便于学生观察,同时便于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并检验。

(2)氢气的检验采用点燃肥皂泡的方法,现象明显效果好。

(3)装置简单,便于学生自己制作装置进行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对废物再利用的环保意识。

五、结束语

篇4:钠与氯气反应实验的绿色化创新

一、方案甲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2.实验步骤和现象

(1)在洁净的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氯气并立刻塞紧。

(2)在洗气瓶里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塞好橡胶塞,注意短进长出(防倒吸),连接好左边的燃烧装置。

(3)将一块绿豆大小(或稍大些)的金属钠切去氧化膜,吸净煤油后,放入装有氯气的瓶里沙子上,迅速塞上带胶头滴管(内有水)的双孔胶塞,并调整胶塞位置,使滴管口对着金属钠。

(4)挤压胶头,让1滴~2滴水滴到金属钠上面。可以观察到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

3.优点

(1)钠粒上滴一小滴水,反应放热,且除去了钠表面的氧化膜,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率,且反应时间短,易于操作。

(2)将金属钠置于氯气环境中,减少了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的干扰。

(3)在锥形瓶里加入沙子,有效的起到在反应产生的高温下对锥形瓶的保护作用,保证了实验的安全。

(4)用锥形瓶作反应容器,因为体积较大,实验现象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5)利用连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既防止氯气泄漏污染环境,又起到了防倒吸的效果,既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又保证了实验的安全。

4.实验讨论

(1)如果没有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的气压在反应前后变化很大,不够安全。

(2)如果是直接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氯气,则会发生强烈的倒吸现象。

(3)一定要调整胶塞使胶头滴管的水能够顺利滴到金属钠上,则实验非常顺利。因为反应需要依靠水与钠反应产生的热量来激发。

二、方案乙

1.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2.实验步骤和现象

(1)用纸槽先向大试管内加入少量氯酸钾,再在试管中上方塞入玻璃纤维,用镊子把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的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纤维上。同时把尾部装有一团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棉花的硬质玻璃管和一支装有浓盐酸胶头滴管一同插入大试管口的双孔胶塞,随后把整个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2)用酒精灯预热钠,当钠开始熔化时立刻撤去酒精灯,挤压胶头滴管,使浓盐酸滴下。稍后会发现试管内出现两者反应产生的大量黄绿色氯气,随后就可以看到钠在氯气其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最后在试管壁上附着有白色固体。

3.优点

(1)选用材质好的硬质玻璃管安全性高。同时在中上部垫上玻璃纤维,防止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使试管破裂。

(2)氯气生成和燃烧在同一个硬质玻璃管内,此时可以让氯气和钠迅速反应,减少了空气和钠反应的副产物。而且将气体制取与性质检验相统一,操作方便,便于控制。

(3)反应物用量少,体现演示实验的微型、环保新理念。且氯气不用提前制备和收集,减少了中间污染。

(4)使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效果很好,有效阻止了氯气的排放,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绿色化学新理念。

4.实验讨论

(1)胶头滴管里必须吸入浓盐酸,因为稀盐酸和氯酸钾常温下不会反应生成氯气,将导致后续燃烧实验的失败。

(2)钠尽可能在玻璃棉上方离胶头滴管口较远的地方放置,以防止浓盐酸滴到钠表面引起副反应干扰学生观察钠在氯气中燃烧相关现象。

(3)一定要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尾气,否则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会造成吸收效率下降,同样会引起氯气的泄露,造成污染。三、感悟提升: 在现行使用的普通高中化学新课标中,重点提出从原料的简约、经济化出发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至课堂演示实验的始终。通过上述2种钠在氯气燃烧实验的绿色化改进方案我们可以看到演示实验在进行适当探究改进并自主创新后不仅可以强化学生认知、整合知识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与原实验方案的对比中提高学生改进实验及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利用科学态度进行理性思维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获得深刻的自我感悟和启迪的同时使新课标所要求的绿色化学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篇5:氯气与铁反应实验的小教案

【引入】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如钠、铁、铜等都能在氯气中燃烧。【板书1】 原理:2 Fe + 3 Cl2

FeCl3 讲:氯气与铁的反应实验比较简单,我们需要的是一集气瓶氯气,一个坩埚钳,和蒸馏水和酒精灯。实验虽简单,但做实验时每一个步骤都是要规范的,大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步骤: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铁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把少量水注入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提醒学生观察集气瓶中的现象)

问:如果老师在灼烧铁丝后慢慢将它深入集气瓶中,我们还可能观察到明显的燃烧现象吗?

学生答:能/不能。

讲:其实铁丝灼烧后要立刻、迅速放入集气瓶中。以为铁丝降温快,使其在氯气中的燃烧现象不明显。

问: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答: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后溶液呈棕黄色

【板书2】

现象

分析

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棕黄色的烟

氯气和铁反应,烟实际是FeCl3晶体

溶于水后溶液呈棕黄色

FeCl3 水溶液呈黄色

篇6: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

一、“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改进的背景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如果按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P49[实验3-3]所介绍的装置 (见图一) 演示, 有如下缺点:

1. 实验中无法直观地观察到气体的生成。

2.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 需要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烧杯内, 即使用500毫升的大烧杯, 操作也不太方便, 比较麻烦。

3. 用铝箔包裹金属钠颗粒与水反应的实际操作中, 金属钠颗粒容易脱落, 浮出水面, 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4. 因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检验氢气时往往声音太小, 后排的学生很难听见, 不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5. 用同一小颗粒金属钠, 实验不能反复进行多次, 另外金属钠的用量较难控制, 量少了, 收集不满一试管的氢气, 量多了, 又有危险 (会爆炸) 。

6. 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手可能触及同时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而被腐蚀。

针对上述情况, 在教学中, 本人将这一实验装置做了一些改进 (见图二) 。

二、“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改进所需的仪器、试剂药品

1. 仪器:

200mL锥形瓶、50mL分液漏斗, 双孔胶塞, 附带一根铁丝、玻璃导管 (带尖嘴部分) 、橡胶导管、止水夹、试管、胶头滴管、小刀。

2. 试剂药品:

水、煤油、稍大块金属钠、酚酞试液。

三、实验的具体操作和现象

1. 将分液漏斗、导管固定于双孔胶塞上并穿插一支可推拉的铁丝。

2. 在锥形瓶中注入滴加数滴无色酚酞试液的水至锥形瓶瓶颈处, 再加入厚度约为1cm左右的煤油, 使液面接近于瓶口。

3.将花生米大小 (质量不大于0.1g即产生气体体积不大于50mL) 的钠块固定于铁丝上, 随即将胶塞安装于锥形瓶口。注意调节铁丝, 使钠块置于煤油层中, 但不能接触水。

4.通过分液漏斗往锥形瓶里注入适量水, 使煤油层上升至胶塞, 使液体充满锥形瓶 (钠块置于煤油中) , 夹上止水夹。检查气密性 (通过分液漏斗再加少量水, 水位不下降, 同时保持分液漏斗活塞呈通畅状态) 。

5.推挤铁丝, 将钠块按入水层中, 金属钠开始与水反应, 这时可以看到锥形瓶内的液面下降, 钠块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脱离铁丝而四处游动, 水从无色变为红色, 而锥形瓶里液面下降同时分液漏斗中的液面上升。说明有气体产生, 并有氢氧化钠生成 (观察实验现象时, 注意待反应有适量气体生成后, 松开止水夹, 把体系中尚存有的少量空气赶出后, 再关住止水夹, 收集气体) 。

6.锥形瓶内的液面随气体的增多继续下降到反应停止。观察生成气体颜色后, 松开止水夹, 在导管尖嘴处直接点燃气体, 观察气体燃烧火焰颜色 (可有1-2cm高的火焰) 。

四、原理:

1. 钠能与水反应却不能与煤油反应且ρ煤油<ρ钠<ρ水。

2. 反应生成的气体能收集于密闭容器, 利用压强变化便于收集与导出, 能通过气体的可燃性及反应物元素组成检验出氢气。

五、实验装置改进后的优点:

1. 装置、操作简单, 安全, 现象明显。

2. 能较长时间地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的浮、熔、游、红等现象。

3. 直观理解钠、水、煤油的密度大小。

4. 易于观察, 收集到反应生成的气体, 检验也较安全。

篇7:《钠与水反应》实验改进

【摘 要】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常这个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完成的。多数教师在演示这个反应的时候都是按照教科书里的步骤:将小块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后直接投入盛有水的水槽或烧杯中,虽然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浮、熔、游、嘶、红),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钠的金属性较强,与水反应剧烈,直接投入水中难以控制反应进程,可能会出现钠粒乱溅的现象;

2、通过实验,学生只能确认反应有气体生成,而不能验证该气体是不是氢气;

3、实验是在烧杯或水槽中进行,较难收集气体产物。

因此,我们对本实验做了改进,使上述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关键词】 钠与水反应;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一、实验用品

1、实验仪器:微型实验仪器、注射器

2、实验药品:钠粒、酚酞、肥皂水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添加药品:先将切好的钠放入内置管中,再将内套管装于U型管右侧(带支管一侧),接着用针筒吸取一定量的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以备用,再将小烧杯装好肥皂液,导管伸进肥皂液中。

3、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推手,使U型管内的液体与钠接触。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导管有气泡逸出。当肥皂水中产生较多肥皂泡时,将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可检验气体纯度。若氢气纯净,能听到“噗”的一声。若不纯,则会有尖锐的爆鸣声。此时U型管内的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

四、改进实验的优点

1、用内置管装钠,可防止加溶液时钠马上与水反应了(即当钠与水反应时,U型管内已经形成液封),钠粒不会乱喷溅出来。

2、气体能从右边导管出去,可观察肥皂水形成气泡后,再点燃气体进行检验并对氢气验纯,从而降低实验的危险性。

篇8: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改进方案

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在教材中只是提到它们能发生反应, 但缺乏真实有效的实验支持, 学生充满疑惑。 教师可边讲边实验,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从实验这一特点出发, 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

例如:氯气的漂白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1.干燥的氯气与干燥的红色布条的接触。

如图实验一, 将干燥的红色布条缠绕在竹签上, 打开止水夹, 竹签携带干燥的红色布条插入干燥的氯气集气瓶中, 关闭止水夹, 观察, 红色布条没有变化。

2.将放入氯气中的红色布条润湿后观察。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 取胶头滴管吸少量水如图实验二装置, 打开止水夹, 滴入胶头滴管中的水, 关闭止水夹, 观察发现:随着水滴的下滑, 逐渐润湿了红布, 同时红色也逐渐褪去。这一过程充分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能力的次氯酸。

在该实验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本实验做到了小巧, 环保且无污染, 操作简便, 观察现象清楚, 使学生对氯气与水反应有深刻的理解。

刚才我们看到氯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所以吸收多余氯气时可用Na OH碱溶液, 说明Cl2是可与碱反应的。

让我们再研究氯气与碱的反应。

如图, 我们用一只50m L的注射器, 先吸取20m L的Na OH溶液, 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扎入集气瓶的橡胶塞中, 保证针头能够穿透橡胶塞, 轻按注射器活塞一下, 松开手, 观察:注射器的活塞开始缓慢自动下降, 随着Na OH溶液的注入, 集气瓶中黄绿色也逐渐消失, 在这个改进实验中, 学生亲自体验了Na OH溶液可与氯气发生反应的过程, 并且通过注射器活塞的自动下降, 分析了阿伏伽德罗定律, 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密闭气体, 气体的压强随气体分子数的减少而逐渐降低, 因此随着Na OH溶液的滴入, 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氯气, 因而瓶中的氯气分子数逐渐减少, 造成瓶内气体压强也逐渐降低 (瓶内的气体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 , 所以注射器活塞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逐渐下降, 继续推入的Na OH溶液又消耗一定的氯气, 造成瓶内压强继续减小, 直到活塞自动降到底部。

通过把少量Na OH溶液注入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黄绿色全部消失, 所得溶液无色。

可知Cl2可与Na OH溶液充分反应, 生成可溶于水的Na Cl和NaClO。

实验反思: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让学生在掌握氯气与水、碱溶液的反应, 以及氯水的成分。通过对氯气与水反应的过程分析, 特别让学生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初步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实验中一开始强调氯气是有毒的气体, 使用时要注意环境保护, 以创设学习情境, 把学生的思路带入探究内容中,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然后以探究氯气与水反应, 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验中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最后通过课后的探究思考, 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有利于学生思考。

篇9: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按教材的实验方案,学生可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溶液变红”的现象,见图1。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煤油没有用滤纸完全吸干或钠的用量稍大,在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会有火星产生。

2.不能直接观察到气体产生,无法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和验证。为了收集并验证气体,必须设计另外一套装置,即用一小块铝箔包住金属钠,用大头针在铝箔上穿几个小孔,再用排水法收集后验纯。

该方案在实际操作中,金属钠易从铝箔中脱落,浮出水面,导致实验失败。金属钠的量较难控制,量过少不能集满氢气,过多又有安全隐患。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生成的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验纯实验不明显,存在一定缺陷。

3.没有从实验本身得出反应结论。教材中第50页直接给出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反应生成物NaOH可通过酚酞溶液验证,但反应物中是否有气体?如果有,又是什么气体?

通常情况下,老师只能从钠球的游动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得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但作为初学者,我们更希望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一、改进设想

很多人都对该实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及实验改进,主要集中在对反应装置、点燃方式、反应速率的改进。

在众多改进实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所用装置实验室不常用、不便于普及、装置结构复杂、费用高、难以从实验本身得到正确结论等。

在实验室中,我注意到一些废弃的仪器,并受注射器类玩具的启发,脑海里有了改进钠与水反应实验的设想。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2(省略试管夹和烧杯)。

二、实验用品

实验器材:废试管、注射器、试管夹、铁丝、镊子、滤纸、小刀、酒精灯、500mL烧杯、橡胶塞。

实验药品:金属钠、酚酞溶液、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

1.将废试管底部打破,作为反应容器。

2.选取大小合适的橡胶塞,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橡胶塞,橡胶塞底部插入一小截铁丝,铁丝弯成鱼钩状。

3.切约为绿豆1/2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镊子将钠穿在铁丝上,将铁丝弯成闭合的圆形。

4.在烧杯中装满蒸馏水,用试管夹夹好破底的试管,试管稍倾斜以保证浸满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

5.用橡胶塞快速塞紧试管,钠接触水开始反应,试管内液面下降,说明产生大量气体,待反应结束后用注射器抽取气体,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罩在干冷的烧杯内。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试管内的溶液变红,说明产生了碱性物质。

四、优点和不足

1.优点

本实验装置简单,将废试管再次利用,经济节约。金属钠的用量少,反应较安全。反应前试管内充满水,产生的气体不需要验纯,可直接点燃。用注射器点燃氢气,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充满趣味。随着实验的完成,反应生成物也及时得以验证。

2.不足

篇10:氯气漂白性质实验的改进

一、原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

1.需要事先制备氯水和干燥的氯气;

2.实验过程污染空气, 影响师生健康;

3.实验操作繁琐, 无法让学生有良好的实验体会。

二、氯气漂白性质的实验改进步骤

1.按下图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向侧泡具支试管加入0.2g的KMnO4固体。

4.向V形侧泡反应管的第一个凹槽加入有色小卡片, 第二个凹槽加入1g无水氯化钙, 在V形凹槽中加入有色小卡片

5.反应开始, 将约2mL浓盐酸注射到侧泡具支试管中。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第一张有色小卡片不褪色, 而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变潮湿, 第二张有色小卡片褪色。三、实验装置图

(1) 浓盐酸 (2) KMn O4固体 (3) 无水氯化钙 (4) 有色小卡片 (5) 氢氧化钠

四、实验改进原理及特点介绍

1.改用微型装置, 符合新课程要求, 操作简单安全, 能变原本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为学生亲自动手的自主探究实验, 适合学生实验, 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强化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利于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2.使用注射器加料, 操作方便, 便于控制反应物的用量;使用有色小卡片, 就地取材, 整个实验过程很直观。

3.该实验集氯气的制取、漂白实验和尾气处理为一体, 不排放毒气, 环保无污染, 可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篇11: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1.钠的金属性较强,与水反应剧烈,直接投入水中会出现钠粒乱溅的现象;

2.通过实验,学生只能确认反应有气体生成,实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个结论对学生并不具说服力;

3.实验是在烧杯或水槽中进行,较难收集气体产物。氢氧化钠为强碱,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会腐蚀操作者的手。

因此,笔者通过对钠与水反应实验进行研究和多次操作验证,提出了本实验方案,使上述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一、实验用品

1.仪器:微型仪器一套、注射器一支;

2.药品:钠粒、酚酞试剂、肥皂水。

二、实验装置图(省去铁架台及铁夹)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添加药品:往微型气体发生器里添加一定量的水,再加入两滴酚酞试剂,保证液体液面不与内套管底部接触,再在内套管内加入钠粒。针筒内留有一定体积的空气,尖嘴管口沾有肥皂水。

3.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推手,使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液体与钠粒接触。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尖嘴管有气泡逸出。通过点燃吹出的气泡即可检验气体的纯度。若氢气纯净,能听到“噗”的一声。若不纯,则会有尖锐的爆鸣声。此时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

4.当听到“噗”的一声时,装置中的空气已被排尽。此时,将尖嘴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时会看到尖嘴管口处安静地燃烧着长条形的黄色火焰(这是由于玻璃中含有钠元素)。反应结束后触摸微型气体发生器,有发热的感觉。

四、实验成败的关键

1.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收集不到纯净的氢气。

2.加入试剂时,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内套管必须是干燥的,确保实验一开始现象就很明显。

3.尖嘴管的口径不宜太大,否则氢气的燃烧时间就会过短。

4.在实验过程中,需根据气体的产生速率随时调节针筒的推手,控制反应速率。若反应速率太慢,氢气燃烧现象就会不明显;反应速率太快,微型气体发生器内的金属钠会自燃。

五、改进实验的优点

1.利用微型仪器,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且安全。

2实验仪器简单,实验时间较短,现象明显。不仅适合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也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3.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便、简单且可靠。手轻轻一按,根据尖嘴管处肥皂水是否冒泡即可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4.反应装置中,钠粒与水的反应在微型气体发生器中进行,避免了钠粒乱溅、收集气体时腐蚀手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巧妙调节注射器内的空气,可随时控制钠粒与液体液面的接触,从而控制产生氢气这个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5.验证了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以及钠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本实验除了具备以上优点外,还将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有力地结合起来(利用物理学科中的大气压知识,有效地解决了化学实验中控制反应速率的问题),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值得推广。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涉外会计专业简历下一篇:河南中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