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估算的教学随笔

2024-05-18

关于估算的教学随笔(精选14篇)

篇1:关于估算的教学随笔

2012集中研修随笔五:《小学估算教学的做法》

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选择计算策略。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介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 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 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估算材料的能力

二、倡导估算方法多样化形成估算技能,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策略。

1.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如整估算、依据生活经验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根据位数估算等。

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所以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允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有时采用“比一比谁估得最准”、“某某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三、将估算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应用意识和能力。

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可让学生估计课桌重多少,或根据自己的体重估计其他同学的体重;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学生知了黑板的高度,可让他们估计教室的高度;学生学习了“目测”方法后,教师可让他们估计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或估计他们各自与讲台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直觉估算的方法,将估算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应用意识和能力。

篇2:关于估算的教学随笔

指导教师推荐你通过渗透生活常识、允许个性化答案来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方法好,值得学习。

新课程中估算是一项新内容无前法可依,是大部分老师的困惑点,也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的问题。它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最便捷的方法算出最接近准确值的近似数。估算不同于简便运算。教学中要注意区分对待,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常识。

例如在教学关于钱方面的预算时我强调学生们区分各种情境,一般买东西用五入法,要带足钱。做装修或进货预算时也应如此,稍多一些以备突发事件。

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只能用去尾法来算,例:天鹅的最高时速是88千米,1800千米的航程它们能用20小时飞到吗?很多学生光用四舍五入法来做:

88×20≈1800(千米)1800÷88≈20(小时)

他们认为把88看作90,结果应该接近准确值,因此认为20小时能够飞1800千米。可是大多数学生忽略了最高时速是88千米,即天鹅不可能超过88千米每小时,甚至有时要大大低于88千米每小时,如饥饿体力不足时……因此我们只能用去尾法把88看作80来算,这样一来,显然20小时不够。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习题,而后

一步一步选择答案,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而后更正。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又培养了他们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二、涉及到纯数字估算的问题时,允许个性化答案,学生作业相互检查。

教学中我对初步估算要求简单,只要有大概取值范围既可,但注重后期的最终结果调节。尤其在乘除法的估算中,鼓励答案个性化,多样化,但只能心算,绝不允许用笔算。

例如:320×96这题中学生有的把320≈300,96≈100,积为30000,这种往大数估算对,还有的在30000的基础上减掉4个300积为28800,这种调节方法说明他们懂得了估算的值应尽可能精确。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320比300多20,在积中还应加入20个96大约是2000,故最后积应该是31000左右,甚至有学生更精确到30500左右,这种复杂的调节方法实在能说明学生计算水平很高。这题的结果多种多样,最后我要求学生相互检查并说说自己的估值方法。在总结时我发现他们懂得了调节要把计算时多的部分去掉,少算的部分补上,但在取值时尽量取整百、整千,并要求速度要非常快。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学生对估算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对估算题目不再畏惧,并有了浓厚的兴趣。

篇3:关于估算教学的思考

一、认识估算价值重视估算教学

如何对待估算, 更多的问题是在教师自身观念,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估算的价值。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大数目的繁杂计算和部分稍复杂的精确计算都能借助计算机完成。相应的, 对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变为经常与实用。估算的教学价值日益凸显。

1.估算有助学生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需要估算的地方确实很多, 如:我们常常估计一个物体的重量;两个地方的距离;一个人的身高等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 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例如:妈妈买了一件大衣480元, 一件裙子360元, 一件裤子250元, 结账时服务员说共计1390元, 服务员算对了吗?像这类题目完全可采用估算的方法, 不需精确计算, 把480看作500, 360看作400, 250看作300, 也只要1200元, 由此可见服务员算错了。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估算的题材, 为学生提供体验的平台, 久而久之, 学生必能体验到数学的现实意义, 估算的意识也会不断加强。

2.估算有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例如:一年级上册

在做这题时, 教师要建议学生不要急于去数出每盘的个数, 可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盘有几个樱桃, 哪两盘应连起来, 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最后再实际数数验证一下。在操作中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 强化对数据的认知, 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 逐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估算有助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 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包括统计思想、转化思想、近似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 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 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估算教学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想。

(1) 估算中渗透转化思想

例如:五年级上册

这道题事实上是一道估算题, 有的学生在估算时, 把这个脚印看成了长6厘米, 宽3厘米的长方形, 在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规则图形, 无形中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估算中渗透统计思想

例如:四年级上册

学生在解决上题时, 大多先把该图若干等分, 然后数出其中一份的粒数, 再乘以份数, 从而得出总数。少数学生指出取出的这份应是不疏不密, 估起来才准确, 这又是渗透了统计中取样, 样本的选择方法。科学的估算是统计的一种有效方法, 发展估算能力促进了统计思想的发展。

4.估算对精算结果起监控作用

估算的一个最为明显的价值在于可以用估算的结果对精确计算得到的数据加以监控。过去我们常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结果。教材中就有不少类似的题材。例如:三年级上册

除了练习教材中出现的明确要求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的题目, 教师还可让学生养成在计算前、计算中、计算后用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监控的习惯, 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也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所在。

二、教给估算方法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中, 我们应指导学生总结和积累一些估算方法, 并学会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估算的优势, 自觉养成估算的习惯, 发展估算能力。

1.去尾法:把数的尾数去掉, 取整数、整十、整百……进行计算。如:我校一年级有学生331人, 二年级有312人, 三年级有327人, 四年级有309人, 五年级有307人, 六年级有301人, 我校大约有多少学生?把尾数去掉, 取整百数相加, 得到331+312+325+309+307+301≈300+300+300+300+300+300=1800 (人) 。

2.四舍五入法:尾数的最高位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 尾数的最高位等于或大于5的往前进一, 取整数、整十、整百……进行计算。此种方法常用于纯计算题中。如:4.5+5.1+6.7+8.2≈5+5+7+8=25

3.凑十法:把部分加数分别相加凑10求和。如:27+15+25+32≈ (27+32) + (15+25) ≈60+40=100

4.以部分求整体:把一个较大的未知数若干等分, 先求出部分量, 再根据部分量估算出整体量。如:估一千克绿豆的颗数, 可先求出20克绿豆的颗数, 再据此估出一千克绿豆的颗数。

5.以整体求部分:与以部分求整体相反, 先把一个整体若干等分, 后根据已知的整体量估算出部分量。如:估一粒绿豆重几克, 可先称出50粒绿豆的重量, 就可估算出一粒绿豆重几克。

6.确定标准进行估计

估算教学中, 学生估测长度、高度、距离是教学的难点, 常见学生乱猜、乱估, 存在问题是学生没掌握估测的方法。像估测长度、高度、距离、面积, 必须先确定一参照物 (已知的) 作为标准, 进行估测。如:估计一棵大树的高度, 可以自身的高度为参照物, 如此有的放矢, 才能准确的估出大树的高度。

篇4:关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估算;估算教学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开展的意义

估算和估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数学方法。它是人们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的合理的推断,它能表示人们对所需要得到的理想结果尽可能地接近的程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事物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认识的能力。”具体而言,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估算教学,有助于小学生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所有与数学相关的问题都需要准确计算,数学估算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具有良好的估算能力,可以在应用题后用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从而提高做题的效率;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考,精细数学计算需要大量的时间,估算则省时,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常常给人复杂缜密的感觉,估算则简单得多,有助于小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从而打破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

二、提高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质量的对策

1.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由于每个学生独特的生理遗传、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时,必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估算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估算的具体方法。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如估算56+18一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有的学生认为:“56+18≈60+20=80”;有的学生采用的估算方法是:“56+18≈55+20=75”;有的学生说:“56+18≈55+15=70”;又有另外的学生说:“56+18≈56+20=76”……学生之间交流估算方法,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借鉴,有利于在思想碰撞中创造出新的估算方法。

2.创设情境,体验估算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也是贪玩的,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单薄。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融入学习当中,从而了解到估算的重要性,进而急中生智,最终学会估算的方法。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最佳。例如,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比赛,哪个小组的分数最高,就获得相应奖品。小学生在奖品的激励下,能够非常认真地进行估算。再如,将各种小奖品粘贴到黑板上,每个小奖品下面有一道估算题,哪位学生估算的最准,小奖品就是谁的。再如,模仿央视节目《超市大赢家》,在多媒体上营造一个超市场景,制定一个目标价格数目,如1000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各种价格的商品,估算越准确的学生其商品价格总和会越接近目标价格1000元。通过比赛的形式,尤其是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比赛,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其估算学习质量的提高。

3.反复训练,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数学估算也不例外,只有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够让学生对估算的方法掌握牢固。反复练习要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样可以让学生长久掌握估算的本领。反复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题海战术不适合小学生,大量枯燥的练习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估算的反复练习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在课前三分钟,做一张小测试卷,让学生进行锻炼。在课堂教学中借题发挥,让学生对某道题的答案进行估算。估算的方法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不同而不同,对数学估算进行反复训练,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重复是最好的记忆,估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琐碎时间让学生进行复习和练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还能够随时感觉到数学的乐趣。

综上所述,估算对于孩子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数学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估算教学。要重视交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结构找到自己快速估算的方法;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急中生智体验到估算的重要性,要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估算的好习惯,从而有利于其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儿童的心理,从而探索出有效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黎贞.小学估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0).

篇5:关于《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小詹姆斯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地学习、理解、品味,深刻感受詹姆斯钓到大鱼时的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悲哀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詹姆斯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换位思考,说说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采用倒叙的手法,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到钓鱼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文中的“是”与“非”具体指什么。此时我借机反问:“如果钓鱼的人是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放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在书中找理由,并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辩论声中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体验着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篇6:关于阅读活动教学的随笔

就这个活动,从活动的整个过程来解析,对于活动的开展就给我提出了新的线索。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我先请孩子们回忆了过年的情景,知道《一起过年》的意思,然后通过感受画面的单调、冷清来体验孤单,接着展开阅读活动。可是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对于过年的年味却不是很浓,甚至到最后大家一起团圆在一起,理解起来也很贫乏,导入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如何让情感在活动中渗透着,得到升华?鲜明对比。乘着孩子们对过年的回忆,出示热闹团圆的图,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后,再出示冷清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既有颜色的对比,又有内容的对比,一下就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了,有了一条情感路线:热闹——孤单——热闹,体验更深刻。

在阅读图书的这一环节中,怎样更有层次?就得有取舍,学会选择阅读的画面中的落脚点,既有引领、帮助,又有自由、放手。例如重复出现的句型,以点到面的辐射到每一位孩子,重点学习一个,其余的让幼儿自己迁移,通过角色的表演转换,较快地熟悉故事内容。又如作品中的象声词,光是阅读词语,就显得直白与无聊。相反,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寻找图片中与文字相匹配的,为阅读增添了一份趣味性。“啾唧啾唧”是谁发出来的声音呢?“吧嗒吧嗒”是谁呢?仔细寻找图片中所隐藏的信息,丰富阅读内容。

篇7:关于蚕豆的秘密教学随笔

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了大的蚕豆占得面积大,小的蚕豆占得面积小。孩子把10粒大蚕豆排成一排,发现大蚕豆排的队伍长,小蚕豆排的队伍短。同时也发现排一样长的队伍,颗粒大的蚕豆用的少,颗粒小的蚕豆用的多。有的孩子还发现一样大小的蚕豆横着排和竖着排结果也不一样。

在孩子们的倡议下,我们还在自然角中种植了部分蚕豆,然后一起记录蚕豆生长的日期,从而大致了解了蚕豆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所需要的时间。这期间,孩子们还学会了看日历,懂得了日历上的数字代表的特殊意义。

篇8:关于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

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对估算的本质及教学要求理解不到位, 出现了重估算的知识与技能, 轻估算的意识与策略的培养;存在估算的结果离准确值越接近越好的认识误区.因而, 有必要对估算的本质及教学要求更进一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探索估算教学应有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估算的本质

估算是对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能力, 是进行大致的推算. 史宁中教授的认为, 估算的本质是对于数量的运算. 由此, 估算不是近似计算, 更不是精算以后的四舍五入;也不是估计, 而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 通过这样的分析, 我们可以明晰的:估算需要以情境为支撑, 以运算技能为基础, 以推理判断为核心. 估算应该有实际的背景, 离开了合适的实际背景, 估算就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课标对估算教学的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在第一学段对估算教学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境, 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在第二学段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

透过对估算教学的上述目标要求可以看出, 新课标关照了估算教学的本质, 更加关注估算背景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更加强调估算帮助学生发展数及运算的理解, 增强学生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 发展学生的数感. 因而, 对于估算教学, 我们主要应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估算的意识, 即面对问题能想到用估算解决;二是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和需要灵活选择方法.

三、估算的教学策略

在基于对估算本质和教学要求的正确把握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探索,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或在计算时对运算结果进行估算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要设计好问题. 教学中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 如 “李老师带200 元钱去文具店买体育用品, 她买了2 副乒乓球拍, 每副43.9 元. 还买了3 副羽毛球拍, 每副29.3 元. 一根10 元的跳绳. 他带的钱够吗”对于这样生活中常见的花费问题, 不需要精确计算, 只需要通过估算来判断钱是否够, 能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同时学生要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把43.9 看成50, 29.3 看成30, 50 × 2 =100, 30 × 3 = 90, 100 + 90 + 10 = 200 元. ” 采用估算的方法, 花费的钱都还没超过200 元, 说明钱够. 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了基本的运算, 而且主动地根据数据的特点及运算结果进行推理, 作出了判断. 教学中, 还要注意设计对比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体会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重要性, 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和方法, 没有一个“万能”方法.

二要估算与精算有机结合. 一方面, 鼓励学生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 修正错误. 如学生在计算“10.8 ÷ 4.5”时得到“24” 的错误答案, 这时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把它重新计算, 得到正确的答案, 而应该让学生估一估商大约是多少. 学生通过估“10 ÷ 5 = 2”就可知道, 商应该是2 点几, 从而产生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的冲突, 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 还可以让学生计算前, 先估一估结果的大概范围, 计算后再进行对比, 判断结果的正确性, 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另一方面, 估算与精算结果比较, 体会不同估算方法的价值. 如“估算43 ÷ 5”时, 学生可能出现这样一些估算方法: 40 ÷ 5 =8, ②45 ÷ 5 = 9, ③50 ÷ 5 =10. 让学生将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比较: 方法①给出精确结果的下界, 方法②最接近精确结果, 方法③给出精确结果的上界. 通过这样的比较, 学生就可能体会三种不同方法的价值. 要注意的是比较不是为了对比出最好的方法, 也不是越接近准确结果, 方法就越好.

三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表达. 教学中, 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自主探索估算的方法, 开展交流、讨论, 对自己的估算思路和方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师可通过诸如 “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可以这样想? ”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思路, 或对自己采用的方法作出解释, 学生通过表述暴露真实的思维, 展示推理的过程, 发展估算中的推理判断思维.

四要改进估算教学的评价. 通过前面的讨论, 老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 到底学生什么样的估算方法才是合理的? 怎样评价对学生的估算结果作出评价? 我的建议是减少没有任何情境的纯算式的估算来考查学生, 而采用有具体情境的问题来考察学生的估算方法, 注重考查两点:一是学生能否选择适当的单位, 二是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样就能较好体现和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目标要求.

对于估算教学策略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 反思、积累. 期待通过我们共同的实践努力, 学生自主估算的意识越来越强, 能较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估算并有条有理地表述推断的过程, 估算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9:关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估算的本质及重要地位

所谓估算,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它的本质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地口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佔算的教学在第一学段(1~3年级)和第二学段(4~6年级)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即“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可见,估算教学在新课程中的位置是重要的。

二、估算的作用

估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许多常量,如一间教室的面积、一枝铅笔的长度、一袋盐的重量等。这样长期下去就形成了生活的常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观察力的提高。其次,估算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学生在计算后,可以利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陸,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三、计算题的估算策略

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来讲,只要学生的估算方法合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也就是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但是笔者认为也有一个“优化”的问题,既然是估算,必然是采用口算的形式,越简单越好,越接近准确值越好。当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二者无法兼顾的情況,笔者更倾向于在口算的基础上越接近准确值越好。如78×89,把78看作80、89看作90来进行估算大约等于7200,这种方法最好;而把89看作100约等于7800的方法,则不提倡学生这样做。虽然都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存在错误与正确之分,但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优化估算的方法。

四、解决问题的估算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的估算要比计算题的估算复杂得多。如:“某商店在四月份的前三天分别售出大米43。千克、380千克、407千克,照这样计算,这个商店四月份大约一共售出大米多少千克?”教学这道题时,学生看到问题中有“大约”二字,马上想起了估算,先求出平均一天售出的大米数量(430+380+407)÷3=1217÷3≈400(千克),再求30天的售出的大米数量400×30=12000(千克),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可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这样做的:先求出30天里有几个3天,30÷3≈10,再求出30天售出的大米数量,(430+380+407)×10=12170(千克)。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一下这两种做法,学生们几乎一致认为:“这道题是让我们估算的,第二种方法没有估算应该是错误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种方法的思路是正确的,要求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就是让我们按照前三天的标准去计算,准确计算出的结果也应该只是一个近似数,所以问题中带了“大约”一词。

又如:“一个足球29元,一个篮球32元,李明带了280元,估计最多能买几个足球?如果都买篮球,估计最多能买几个篮球?”第一个问题,按照常规的估算方法可以解决,即把要买的商品的单价估大一些、也就是29看作30,280÷29≈9(个),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而第二个问题,280÷32,学生就遇到麻烦了,把32看作40大约等于7个,把32看作30大约等于9个,而正确答案应该是最多能买8个。所以像这样的题目,答案是唯一的,不妨让学生笔算,商是几最多就能买几个。

再如:“某打字员1分钟能打52个字,一篇文章1800字,他40分钟能打完这篇文章吗?”大部分学生用了这种方法:52×40=2080(个),2080>1800,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所以他40分钟能打完这篇文章。也有的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做:52×4≈82000(个),2000>1800,所以他能打完这篇文章。学生的理由是把它估小了都能打完,那40分钟当然可以了。笔者认为,虽然这道题没有要求佔算,而第二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好方法,只不过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估算。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笔者认为:解决实际问题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题目必须要估算,比如用钱用料问题就要估大:估计一本书或一页的字数就要估小;而有些题目估大估小都可以,还要明白什么样的题目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把这样的题目充分地放给学生,无论是估算也好,笔算也好,只要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我们都应该给于肯定和鼓励。

篇10:关于蚕豆的秘密教学随笔

豆叶说:“她真漂亮!”

豆茎说:“她真美丽!”

春风把豆叶和豆茎的话告诉了美丽的粉蝶,粉蝶跳着舞到了蚕豆花身边说:“蚕豆花,你有什么愿望吗?”

蚕豆花温柔的说:“我只想做一个妈妈。”

豆茎说:“当豆一点点大时,你会变得很难看的!”

豆叶说:“当豆再大一些,你会变成黑色的一点,悄悄地落入泥土中,你不怕吗?”

小小的蚕豆花坚决的说:“我不怕!”

粉蝶在空中转了三圈,施了点魔法,飞走了。

过了几天,蚕豆花下长出了豆荚。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蚕豆花一天天变苍老,豆子却一天天长大了。

一阵大风吹过,豆茎抓住蚕豆花的手,可蚕豆花却无力的闭上了眼睛。一阵大雨落下来,豆叶张大了叶子为蚕豆花挡雨,日子又过了几天,蚕豆花干枯了,变成了一颗小黑点,蚕豆花对豆叶和叶茎说:“恐怕我不能再照顾我的孩子们了,你们能帮我照顾吗?”

豆茎和豆叶点点头,蚕豆花无声的笑笑,悄悄地落入了泥土中。

豆子成熟了,八颗结实饱满的蚕豆从豆荚里蹦出来了,他们向豆茎叫:“妈妈!”

豆茎摇摇头。

他们向豆叶喊:“妈妈!”

豆叶摇摇头。

因为豆茎和豆叶实在太老了,没有力气再说话了,他们将被一位小孩子捡走,化做一阵火,飞向远方。

篇11:关于晨颂的教学随笔

每天利用晨诵课15分钟学一篇日有所诵,到学期末正好把日有所诵上完每一篇日有所诵都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较简单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在15分钟晨诵课内完成背诵,较复杂的内容,需要学生晚上回家背诵。每天在学新课之前,先让学生齐背一遍前一天所学的日有所诵,然后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抽查学生背诵。有时候是开火车背诵,有时候是指名背诵(大多数是指名后进生背诵),对于学生的背诵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班上划分了语文学习小组,每组大约有4个成员,安排了学习组长,要求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找组长背诵前一天所学的日有所诵,我也会利用课余时间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我认为日有所诵的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内容的动作性比较强,课文内容适合学生加上动作朗读、背诵,加上动作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能背下来。2、如果只是我讲解,内容不容易理解,讲解内容的时候适合借助图片,低段学生基本没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我经常借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有助于理解、背诵。3、内容适合学生拓展,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接着创编,争当小诗人。

在日有所诵教学中,我也定期举行日有所诵背诵比赛,每组4人,随意抽一篇文章,如果组中的4个成员都会背诵,且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这一组就被评为优秀小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日有所诵的兴趣,鼓励学生背诵日有所诵。

日有所诵的朗读形式多样化,要把日有所诵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能脱离生活这个大环境

日有所诵中的很多文章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取得的成效:

1、让学生在日有所诵中认识汉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让学生读儿歌,喜欢读富有童趣的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让学生创编,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4、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存在的问题:

1、比赛的次数较少。

2、没有真正把日有所诵当课上。

3、日有所诵的一些讲解没有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只是会背诵,可能对意思的理解不够透彻。

四、改进的措施:

1、把日有所诵课当成真正的语文课来上,认真备课。

2、提高对日有所诵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看待日有所诵这门课程。

3、定期开展背诵比赛,评选“背诵大王”,激发学生学习日有所诵的兴趣。

篇12:关于晨颂的教学随笔

在这晨诵期间,我们读、背了不少好诗……其中,像《书湖阴先生壁》、《岳阳楼记》、《过零丁洋》、《龟虽寿》、《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都让人难以忘怀。但是,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这一首诗——《望湖楼醉书》【北宋】苏斌,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每回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时,我都仿佛身临其境,和诗人一起感受那磅礴气概。

刚开始时,天上乌云密布,像是不知谁打翻了墨水瓶一样,到处乌黑一片。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忽然雨后天晴,白雨跳入了船中以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原来一阵风吹过以后,就把乌云吹散了。这时的望湖楼下,波光闪闪,异常亮眼。

篇13:关于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据有关资料统计, 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 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 达到70%-90%。由此可见, 项目决策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 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好坏。而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 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准确、全面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 是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本人认为在进行项目投资估算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协助业主方确定合理的建设项目建设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项目建设标准确定的合理与否。建设标准订得过高, 会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会大大增加项目的建造成本;订得过低, 将会妨碍技术进步, 会增加项目的运行成本。

在当前, 应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 区别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规模、不同的等级、不同的功能, 合理地进行确定。

我认为在确定项目建设标准时, 要侧重于以下几点:

(1) 项目建设规模的确定:

重点考虑项目内部的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等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 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经济实体在规模上大小适应。

(2) 项目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的选择:

建设地区选择的原则: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 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

建设地点的选择:在进行厂址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时, 主要是从项目投资费用、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两方面进行费用比较, 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3) 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

三个原则: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主要从生产方法、工艺流程方案中进行选择。

(4) 项目设备方案的选择:

在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确定后, 要根据项目的生产规模和工艺过程的要求, 从先进适用、满足要求、能力匹配、经济合理、质量可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设备型号及数量的选择。尤其要处理好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2、科学编制项目的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造价文件, 它也是项目建设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规定, 从满足建设项目投资设计和投资规模的角度, 建设项目投资的估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费用的性质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其中, 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直接形成实体固定资产, 被称为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可简化计算并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主要有: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比例估算法、指标估算法等。

在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时, 我们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 不同阶段的投资估算, 其方法和允许误差都是不同的。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估算要求和深度, 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

(2) 选用估算方法时要注意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和类似项目的可比性, 否则误差会很大。

(3) 要注意地方性、配套性、时间性、规模性、材质等差异的影响。

(4) 进行投资估算时, 不可生搬硬套, 必须对工艺流程、价格、费用标准等进行分析研究, 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整及换算后, 方可采用。

(5) 注意汇率的变化。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 为过行正常生产运营, 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 其估算的方法主要有:分项详细估算法 (一般项目采用) 、扩大指标估算法 (个别情况或小型项目采用) 等。

在进行流动资金估算时, 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最低周转天数, 并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2) 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 应按不同生产负荷所需的各项费用金额, 分别进行估算。 (3) 注意流动资金利息的计入。

结束语

篇14:关于“随笔写作”的教学叙事

那天早上,我从家里沿溪岸散步出发,顺便观察周围的物象:混浊的溪流边,漂着许多垃圾;对岸的几丛芒草荆棘边,栖息着几只白鹭,还有几只在溪面上低低地、慢慢地飞着。听说白鹭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而眼前这洁白与混浊两相映衬,竟是如此和谐!再往前走一段,水被橡胶坝拦着,下游裸露出了深深的河床,厂区排污出来的浓浓腐臭飘散回旋在鼻子里。这里曾经是自己小时候的乐园啊,那滔天欢歌的白浪,那偶尔出现几个旋涡的静静绿潭!只是,这一切,已经不再。

进入课堂,为缩短彼此距离,我谈了自己与学生的缘分,又谈了自己路上的所见所感。因为对白鹭与溪水“两情相悦”情景太熟悉了,所以许多同学有了表达的冲动。而这正是有效教学的交流基础。

恰巧这一天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就是“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漫长冬季了,而且这时恰是学生刚学过的《滕王阁序》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于是,我借题发挥,逗趣道:“我们该扯住这深秋的最后尾巴赶紧入题来回‘随笔’,请随我来吧。”借题发挥虽有巧合,却也能体现教学机智,用得好,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大。我先给出了一个问题:“秋,你看到或联想到什么物象、人物或情感?”我想借此涤荡彼此间的陌生,激发他们的思维与热情。学生的答案很多:有落叶枯藤、凉风寒水、流云飞霜;有黄橙橙的橘子、四处飘香的丹桂、织满石壁的爬山虎;有丰收喜悦、成熟思想、沉重生命、沧桑岁月、离苦愁绪、思亲怀乡;还有求学者、开拓者、漂泊者、打工仔、城市房奴的命运;等等。一位学生说他联想到了“一年一年地过去,岁月不断消失”。这正是我想说的。我戏谑道:“你的思想和我共鸣,我担心你也会和我一样头发早早掉光了,也可以说是提前‘进化’了。”学生大笑。我又继续说:“上周五早读时,听到一中有个班主任说,他班级的一学生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只死去的松鼠并掩埋了。”学生一下子沉静了,是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教育比写作的教育凝重得多。在生活中,如花的生命不幸凋落的情况还少吗?这堂随笔课倘若能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活着和死去的话题,会更有“诗外”价值的。而后,我们又从生命谈到了孝道,谈到北大实名制招生“被限制推荐”的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中某些渐渐涌起的浓烈情绪已经击中了很多人脆弱的心弦并引起共鸣。然后,又联想到刚学习过的《陈情表》以及《礼记》中的“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联想到自己高龄的父母,联想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忧”的古训。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后的一道课外题目:你认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还是文明堕落的反映?

教学生写随笔,要教学生合理的联想并讲究联想的深度。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创造一种师生亲密和谐的气氛太重要了。

之后,我们一起探讨随笔的特点:随时、随地、随意和随体。随笔写法似乎没什么限制,却往往因此让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这没有限制的“大葫芦”该如何使用。我告诉他们,我们许多情感可以像王国维先生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样,借恰当的事物去“附着”,力求做到用心感悟(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力求写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真实表达、个性彰显(如视角独特、联想与想象)和审美评判(立意高远、追求情趣、鲜活精美,这方面难度较大,可以先不考虑);我还告诉他们,他们曾经读过的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巴金的《小狗包弟》以及即将学到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随笔范本。为让学生砌好第一个台阶,我强调随笔应该从“有意思”写起,再慢慢过渡到“有意义”,“玩”出语文的精彩。是啊,随笔材料实在太多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名山大川清风明月,悠悠浮云款款流水,古今中外名著逸事,人生世相人情冷暖,时事纵横邻里琐事……我还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新近的事物:“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杰布·克里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被作为战俘交换的以色列大兵沙利特、充满传奇而又个性毕露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讨论、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甚至我们县新立起来的招牌‘养生圣地’究竟应该用‘圣地’还是‘胜地’,等等。这些,都可以写入你的随笔。”

接着,我卖了个关子问他们说:“吃过瓜子吗?”这个问题太出乎意料,大家都笑了。学生开始分享自己吃瓜子的经历,有的学生为了展现个性,谈论的话题逐渐有了深度,比如有学生谈到母亲为自己剥小瓜子时自己体会到的一种浓浓之爱。我故意急急地说:“你就说剥瓜子的细节,说母亲的眼神、动作、言语。”这些,对于写人物的随笔来说太重要了。我又告诉学生:“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平常与非常都在你那冷静而真实的叙述中。如果能把几个镜头连在一起,再加入适当的景物和个性感觉,就是一篇很不错的随笔了。”我努力让学生知道写随笔真的不难,当然随笔的成功不是朝夕可得的,需要不断的揣摩与提炼。为能从感性去“消化”这吃瓜子中的“意思”,我让学生当场读丰子恺的《吃瓜子》片断,看作者如何写细、如何联想、如何做到生动形象。

关于“随笔写作”,学生在课堂那特定的时间会学到一些基本的方法,但只有让他们在课后细细体味才能“得乎其中”走出一片天地,语文的“玩”就是这样一个积累、尝试和超越的过程。鉴于此,我推荐学生再阅读梁实秋的《下棋》。

“文章切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这堂随笔教学,我希望让他们学会只眼独具,再细心“编织”而能独出机杼,进而收获独到之见。学生很聪明,但是我担心他们的惰性和躁性。教学除了鼓励,也要鞭策,他们如果能有所感悟并愿意尝试,那就如播撒的种子开始萌芽了,而这之后的成长得注重“肥、水、保、管、工”了。最后,我把自己写的一篇小随笔《写在长寿边上》发给他们,试图告诉他们如何在众人的共同认知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班级的任课教师谢老师说我很勇敢。其实,不是我勇敢,而是学生喜欢看自己身边尤其是自己老师的文章,而且因其亲切更愿意借鉴和尝试。我想,只要有助于教学相长,这样的“勇敢”是值得的。

这样的课,随意且随性,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学生的思维。这一堂课很难说教给了学生什么,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游戏”的引子,至于更丰富、更艰难的“玩”法,只能鼓励学生自己去积累与尝试了。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自荐信范文下一篇:医院台球俱乐部创建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