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的教学反思重点

2024-05-01

估算的教学反思重点(共14篇)

篇1:估算的教学反思重点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二年级加减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估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策略,体会算法的多样性的思想,最后提高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数感。

根据这个目标,在第一次教学上,我根据课本的例题步骤进行教学,情景创设直入正题,但是低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在加减法估算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估算却与精确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很较真的,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确算了。学生学习开始阶段的目标不明、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整节课下来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那次教学效果可以说很失败。

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我做了些调整,首先把教学目标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改为“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其次,入正题之前,课始,安排一个环节,通过猜玩具价格、猜数字(一个数接近30,可能是几?48、29、71又接近几十?),先让学生学会找接近的整十数,提出“近似数”这概念。通过买玩具情境,让学生思考“两个玩具大约多少钱”等等用上大约大概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了关键词“接近”、“大约”,“大概” 从而揭示了估算的意义:不追求准确的结果,而只需一个数值范围。

有了以上铺垫,学生对估算由模糊地认识到乐意地接受。在后续环节中,学生的估算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在这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是投入的,探究是自主的,罗列的情况是全面的,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再通过教材为学生提供的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的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他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

用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又上了一节课,学生很容易的感受接受不同于精确的计算的估算,通过猜数字,知道估算时应用什么方法;通过猜玩具价格,有了估算意识;通过教材例题,使同学们认识到估算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的思想,从而可以很容易的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来,同时也可以用精确计算方法来检验估算是否正确,提高估算准确性。

篇2:估算的教学反思重点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个延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认识的,本课所学的“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数一数,体验估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估计较大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学生各种估计方法。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大学生的估计空间,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计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估计方法,有的学生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计,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3、鼓励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篇3:教学“乘法估算”的课后反思

上“估算”课是要学生掌握估算技巧,懂得什么情况下宜于估算,不必准确计算;或先估算一下结果的大致范围,利于使精确计算结果更加正确。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课的课题是“三年级乘法估算”。它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大致范围。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设计和执教,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也反思一下课中的不足之处。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己主动调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本课由好朋友明明伴随我们学习为主要线索:从去明明家参观牧场,到明明给同学出题目,从明明让同学帮助估算,到明明最后用动听的家乡音乐答谢同学们。整节课设计了孩子们和好朋友明明一起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活动,让孩子们从枯燥的数字里解放出来,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成为他们自己的课堂。学生有了兴趣就愿意学习,有利于突破难点,在紧张和快乐中度过40分钟。

二、关注生活,体现有效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因而在教学中要体现数学生活化,选取密切学生联系的生活数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符合生活,更加联系生活,让学生对学习时时保持亲切感。

进行本课的设计时,对于明明家的牧场里的问题、明明从学校去旅游的坐车问题、明明家小货车要运牛奶去城里、明明的李老师要去买篮球,以及我——今天的授课教师——从郇楼来到合沟中心小学骑的是什么车的问题,都是生活中孩子们可以遇到或者可以理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跟他们的生活比较近,也易于他们理解。他们会感觉到他们帮助明明解决了问题,在帮助别人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凸显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

三、合作学习,共享成功

新课改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对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志。合作学习不仅使自己获益,而且让更多的伙伴获益,使学生感受到能为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更加快乐。数学中的猜想、估算比较适合应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努力去探究、交流,获得知识的能量,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嘴参与。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它要求学生们能够互相尊重,能互相信任与支持,能自我反思,能有条理地陈述、总结、反馈等。

本课我注重多次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小组里互相猜一猜,运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探讨。开始是对三种估算方法的全面掌握,大家可以互相补充,后来延伸到合理地选择估算方法,最后能运用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要多加应用,当然也要注意它的合适性、有效性。

四、立足教材,适当延伸

我们知道,教材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不能盲目崇拜教材,成为教材的奴隶,让教材完全控制我们,束缚我们的思路。我们要树立“用教材”的新的教材观,从死教书转向“活用教材”,灵活和创新地使用教材;要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能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安排教学顺序,把教材进行灵活使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我把“想想做做”的第1题提到了前面,因为是认真详细看的教材,我开始还是有点犹豫的:第一题的4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吗?它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我就让学生在开始就板演练习,然后用今天学习的估算的方法来验证一定它的积。这样的处理,节约了课堂时间。第二,将“想想做做”的第3题进行适当的扩展,除了像题目里这样的估算方法,学生还可用第三种方法进行估算,体现了用合适的方法估算这一教学目标。第三,适当扩展和增加学习内容。如:前面几道复习题、整十数口算,为下面的估算打下计算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整十数相乘比较容易得出得数;增加的两道改错题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作用,为顺利进入新授埋下伏笔;增加了两道解决问题,突破如何合理选择估算方法,符合现实生活。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未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败笔,虽然是因为条件所限,但它还是一个不足的主要方面,如果用课件展示,教学效果会更好。

2.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因为是给陌生的学生上课,学生较紧张,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篇4:估算教学反思重点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量与数的熟悉结合起来。

本课学习是同学对万以内数的熟悉的一个连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同学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熟悉的,本课所学的“估量“是进展同学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同学数一数,体验估量的必要性,引导同学估量较大物品的数量,关心同学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同学各种估量方法。

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供应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高校生的估量空间,引导同学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量的问题,同学沟通各自的估量方法,有的同学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量,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进展同学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3、鼓舞同学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篇5:估算教学的反思

估算在生产和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算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估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估算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估算教学的重要性的思考是有其必然性与实用性的。在估算教学中我们也存在着许多困惑。

例: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估算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题目大意是: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教材通过创设带的钱够不够买门票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材中呈现的解法是:“因为29接近30,30×8=240。所以29×8≈240(元)。” 困惑: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

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也就是把29×8估算成30×8,刚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数据改成32×8,而仍用刚才四舍五入的方法估算,取估算值240进行判断,会造成估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的情况,用这种方法估算显然就不可行了。然而走进鲜活的课堂时,发现在“活力无限”的课堂背后折射出一种低效或无效现象,估算教学确实不给力。现在的估算教学“教材很重视、教师很为难、学生很迷惑。”往往学生对于估算技能掌握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没有明确要求“估算”的情况下,学生比较喜欢用精确计算来解决问题,他们体会不到估算的价值,估算意识比较缺乏。学生一是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估算,往往一看见有“大约”“大概”等字样,就开始用估算。二是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选择用什么样的估算策略,怎样的估算方法才是合理的。

估算现状描述:

1、算后再估多,估后再算少

如:二年级上册第31页,加减法估算。3种生活用品,28+43+24,100元够吗?很多学生准确计算后在比较。

2、估算精算,本末倒置

如:38元一件上衣,23元一个排球,大约花多少钱?60够吗?精算:38+23=61,61

﹥60不够。估算:38≈4023≈2040+20=60 够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左右为难。

3、方法泛滥

如:二年级下册第98页《万以内加减法估算》,第三、四周分别收入192和219个矿泉水瓶,两周大约收了多少个?

192+219≈400192+219≈390192+219≈419

200 200190 200200

192+219≈410192+219≈420192+219≈392

190 220200 220200

多元的答案使一些学生模棱两可,心中充满疑惑,不知道因采用哪种方法。

4、估算笔算,自相矛盾

如:三年级下册第16页《除法验算》,李叔叔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124÷3≈

方法一:124÷3≈40(箱)

方法二:124=120+4120÷3=40还剩4箱,每人再运1箱,平均每人大约运41箱。

其实,后一种估算方法是一种笔算的过程,对于还没有学过笔算除法的学生来说,理解实在有点困难,而且会给估算的简便性带来干扰。如果用笔算的过程去估算,那么又如何体现估算便捷的优越性呢?

5、估算笔算,难以抉择

如:(1)、三年级上册第89页练习: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2)、三年级下册第60页练习:我每分钟大约行1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信和报纸,邮递员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

(3)、三年级下册课堂作业中练习:一篇文章有4页,每页有28行,每行大约有26个字。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有的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的“65米已经是一个近似数了,求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就要准确的计算出结果。”根据这种说法那第二、三题都只能准确计算了。那么估算要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与作用呢?

为什么要学习估算?估算是根据已有数据和某些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大概的推断,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需要得到精确结果的情况时对数据的一种快速、敏锐的感应、处理能力。与其说估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它更是一种思维的方法,它具有快捷、实用、相对准确等特点。对培养学生口算、数感和灵活快速处理问题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估算有其独到的应用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估算就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有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理。

探索、实践了三年的估算教学,我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问题之一:低段的估算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思想认识上可有可无。

问题之二:低段学生难以产生估算的需求。“算着估”已经很形象地道出了学生对估算的无奈和勉强。

问题之三:在低段教学估算,在方法的探究上往往付出表面。似乎与精算各自为政。

估算教学也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和挑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1、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首先,估算的内容大大增加,估算的地位大大提高。从许多角度来讲,估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计算策略,我们可以将它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为精确计算的重要基础,还可用于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大致合理。

其次,估算的教学重点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加以判断。应该说,培养估算意识不仅仅是某一节课的目标,而应该将估算教学融于日常的计算教学中。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估算的方法

虽然说估算估算内容不想别的教学内容一样,专门有一节课学习探讨,它只是渗透到别的数学知识点当中学习体验。我经常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不同的估算方法,同他人相互讨论实施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的基本

方法之一,还可以从他人的思想中学到东西。

3、培养学生估算习惯

篇6:对于估算教学的反思

对于估算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特别注重对于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上册在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单元安排了例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加强估测意识,在练习中合理地应用估测的解决问题策略。 例题: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共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我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学会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书写,也有利于与精算区别开来。教科书中举了两种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1.把算式中各数看成整百数来估算。 2.把算式中各数看成整百整十数来估算,所以就导致了估算结果的一些出入。我正好让学生讨论、比较这两种估算方法,使学生采用的估算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致,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两种估法各有优缺点,要看解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两题就应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看成整百整十数估算比较合理)。通过反复比较、结合生活实例,大部分同学有些理解,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需要对比策略的优劣的时候出现的迷茫,因为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比什么都重要。今后我将更加关注估算的教学。

篇7:高职英语教学反思的取向和重点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反思;取向;重点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

1.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就是反省思考的意思。而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反思,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和自我审视意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水准。

2.教学反思的意义

(1)提高教师教学的自觉性。教师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哪个教案没有写好,哪门课程没有讲解重点,对这些问题的反思都可以让教师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失误,主动、积极、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一名成功的教师离不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英语教材在不断更新,要想教好英语,教师应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积累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更新颖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二、高职英语教学反思的取向

1.教学目标的取向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效果,想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息息相关,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高职专业的学生要想在未来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具备专业的英语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以学生为本,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各有不同,要因材施教,以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还要符合新教材的特点,教材不断更新,教学目标也要不断变化。

2.教学团队的取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以及教学评价都会有所不同,有的教师的口语说得好,有的教师的写作能力强,有的教师可以跟学生打成一片,有的教师可以使学生的成绩提高。学校应当多鼓励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不断挖掘教师教学的潜能,集思广益,共同致力于反思型英语教学。

三、高职英语教学反思的重点

1.教学目标

在教学取向的问题上,应把教学目标列为重点。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高职英语教师应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況,把英语中“听说读写”这四项最基本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中不断审视自我、完善自我。

2.教学策略

当代企业朝着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对学习英语感兴趣。

(1)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课程

由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有着各自的专业、兴趣爱好以及英文水平,教师应根据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英语课程。在大部分学生A、B级英语过关之后的第二学期,可以设置新视野大学英语、高职英语、英语影视赏析、专业英语和英语视听说5门课程供学生选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讲座,让学生借鉴其中的精华。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教学生流行英文歌曲,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播放励志的英文电影,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对电影进行赏析;还可以举办各种英语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说是教学改革中的一大难点。教学评价不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反思型教学中,教学评价应做到公平、公正、民主。在考核学生环节,不能只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其学习情况,而应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考试成绩综合起来,最终计算出学生这一学期的分数。在考核教师环节,学校也应该从实际出发,看看教师是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反思教学评价等。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反思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用心制订教学计划,丰富教学经验,真正用心辅导自己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徐锦芬,李斑斑.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12(4):6-15.

[2]齐佩芳,全守杰.论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之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4):28-35.

[3]徐东林.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5):51-53.

[4]江萍.高职生语用能力诱导的心理机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80-83.

篇8: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

篇9:估算的利用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本课时,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觉得教学后反思如下:

1.让学生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实际计算的,有估算的,进而比较这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复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对两种估算方法的选择中,孩子们迅速的判断出两种方法各自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让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认真书写,格式规范,步骤清晰,尤其是估算体先比较后再回答的问题。

篇10:《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篇11:估算的教学反思重点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反思 取向 重点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英语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学科,其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加大对教学的反思力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联系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全面的反思,让学生的英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从而提升英语教学效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一、高职院校实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所谓教学反思,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反想和思考。也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审查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以后的教学活动形成指导的过程。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就是英语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是高职英语教师思考教学理论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英语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了解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掌握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情况。假如高职英语教学反思的取向和重点明显、突出,不但能激发自己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而且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展开反思,从而找到教学中需要改善的地方。但综观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反思,整体反思能力较弱。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对高职英语教学反思的取向和重点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反思取向和重点分析

1.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反思的取向。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反思的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授给学生的内容要以基础英语为主,以实用、必需为限度,让学生逐渐累积英语知识,推动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提升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学反思的重点。教学反思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并注重反思的细节,在第一时间觉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尽快更改教学方案。英语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抓住其重点:

(1)要明确目标任务。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培养和课堂教学任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按照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教学任务分解为细小任务,这样方便英语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从而指导英语教师整个的反思过程,让其可以有效地展开自我评价,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达到教学反思的目标。比如,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不同专业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反思应该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和市场需要结合在一起,争取多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内容规划。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实行教学反思,这些问题才能顺利解决。英语教师只有对英语教学充满兴趣,才能及时主动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保持对教学内容的热情,并合理地制定出符合学生情况的课程内容规划。英语教师制定课程内容规划时,可以按照学生专业需要、英语基础等制定出多个可供学生挑选的课程规划。学生英语成绩通过A、B级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设置一些专门的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比如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是教学反思内容规划的有效方案。在讲述“Job interview”的课程时,英语教师可以设置英语应聘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练习,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从而顺利、成功地做好各自角色。英语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述,从专业角度给学生指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英语教师在一堂课结束之后,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英语练习,一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英语学习的技能,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展开拓展。例如,教师在进行“Pollution”一文的授课后,安排学生完成相应的反思性作业。比如,当前生活中都存在哪些污染?这些污染主要有哪些种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关于污染的相关方案。学生在学习过课文的这些内容之后,结合相应的反思,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反思的取向和重点措施

1.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加高效的教学反思效果。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英语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条件,利用英语课件和有关的学习资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英语教师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推动师生共同进行反思,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和运用英语口语展开交流。在英语教学互动环境下,学生可以在英语教师的帮助下营建起自己的英语知识系统,这样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2.调整英语教学方案。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对英语教学方案的反思,为学生学习和交流搭建平台,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运用英语讲座、英语口语比赛、报刊阅读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交流。英语教师针对学习资料中的内容,新闻、文学、电影等,扩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英语课堂有更大的学习动机。

3.构建“导师制”。为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可构建“导师制”,挑选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导师,专门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一对一”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辅导。导师引领英语教师展开教学反思,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导师引领学生反思学习方式,找出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专门进行指导,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4.推动师师交流。组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人员,推动师师之间的技术交流,发现对方的英语教育教学潜能,提升专业素养。同一所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相互听课,集体对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反思,集结多种教学方式的优点,积极地对自身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小结

总之,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教学反思,可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学反思是一种特别的继续教育。英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就会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同时,英语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能逐渐总结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成长为“反思型”教师。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养成怀疑精神,不断超越自身知识和眼界的限制,更加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成为探究型教师,这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新要求,也是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不但有利于英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推动其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豪,王柠.后方法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反思[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60-62.

[2]李彩霞.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J].才智,2013(30):127.

篇12:估算的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有时要估大,有时要估小.但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可以把这点放在下节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并熟练除法估算的方法下面就估算课的教学谈谈一些教后感想。

1、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首先对前面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进行了复习。课堂上我用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买西红柿情境引入,加以语言的激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有趣的数学学习之中。

2、培养了学生较强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是应用性很强的一种计算方法,因此,做每道题之前我都让学生说说是怎么估计的,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做笔算之前,都让学生先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养成做题之前先估算的好习惯,而在笔算之后通过再回想刚才的估计是否差不多来提高估算的正确性。由于学生平时对加法、减法和乘法的估算方法驾轻就熟,课堂上能下意识地把这种方法迁移到今天教学的除法上来,成效较好。

3、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方面还需更突出

教案设计的时候我就比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这对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例1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读题,追问:“你读了这道题目,觉得哪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很快从问题中找到了答案,问题中出现了“大约”两个字,证明这道题的目的是要估算,而不是笔算。由于在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我经常问学生你们怎么算的这么快的,发现了什么秘密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因此在估算时,学生很快就从联系旧知处想到:要把59估成60,并时时活用这种观察思考的能力来学习本课的其他知识。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入,学生很快发现346÷9≈?如果按照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估成270。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很快讨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能产生这么好的教本堂课的重难点。

虽然在今天的课堂上有所体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培养还不够强调、明显,还可以更突出、更明确、更深刻,让学生脑子里有很强烈的观察思考意识,更好地理解估算的方法,知道联系表内乘法口诀表来进行估算。使学生对估算能更清晰地理解。

4、在抓学生错题的时候还需更典型

对典型错误的思考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在学生估算练习中,我巡视了,辅导了,也展示了学生中的错题,让其他学生纠正了,但这个错题是不是学生的错误典型呢?需要进一步思考。由于大部分老师在让学生做题之前就该对学生的错误有个预设。在课前,我也有作这样的预设,但当我的这种预设在学生错题中没有找到的时候,我就随意找了一位学生的错题来纠正,显得这种纠错有点形式化。

5、把握教材的时候还需更透彻

在上课前,我仔细分析了教材,花了很多精力在让学生掌握估算,能正确进行估算上,注重加强估算、口算、笔算间的联系,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与估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联系,但没有充分考虑到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场景图,这是我在上完这节课后猛然领悟到的一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注意。

篇13:《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在上“加法估算”这节课前,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估算对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也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二年级学生虽有近似意识,能把一个两位数,三位数估成跟它近似的整百,整十数,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但还未形成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不理解估算的多种策略和方法。所以我大胆的挖掘、开发教材资源,设计了一节典型的“加法估算课”,整个设计流程科学,结构安排合理,学习思维灵活,积极性高,兴趣浓。

(二)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设计了“笑笑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小鬼当家”等情景,将估算教学置于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从而感受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三)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四)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

把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促进精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在运用估算时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如果长时间坚持在计算前估算,学生肯定会偿到估算的“甜头”,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五)估算是一节很难上的内容,灵活度强,学生思维开阔,从本节课的学生表现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不是太好把握,教师点拨、总结不到位。

1、例题的数字给得较多,较难,让学生算起来不太容易,不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2、在设计的“二次反思,提升认识”,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我点拨和总结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场。没能让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3、四舍五入到哪一位等细节性的问题?讲的不够明晰,清楚。

篇14: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

《乘法估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小明北京之行的问题情境,将参观动物园、观看海豚表演、为游人组装自行车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2、加强变式与比较,注重对估算策略的归纳与提升。

《课标》第一学段估算意识培养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本节课中,董老师拓展了例题的内容,结合生活,创编问题,特别注重不同问题的分析与比较,如创编问题中“够”与“不够”的比较,原型例题与创编问题的比较,“参观动物园”与原型例题的比较,“观看海豚表演”与创编问题的比较,“装配一些自行车”选择算法的比较等等,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多”估“少”的策略,注重对估算策略的归纳与提升。从而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预设与生成有机统一,课堂充满活力。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教学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因此,它又是不断生成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备课时充分估计到课堂上将发生的各种情况,考虑好应对的策略,才能捕捉和把握好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本课例中,学生对于32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与不够生成了不同的见解,不断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的局限性的理解展现了学生的灵感,使整节课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2

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学生估算大象的质量。出现如下几种情况:1、精算(很多),2、先精算出准确值再四舍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再三启发:有没有比较简单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学生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我如获至宝,马上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学生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原因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们普通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容易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学生咋了?是教师的引导出了问题?

静心思考,应该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把估算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价值在于方便、快捷,我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看来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3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时而蹙的,需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现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渐渐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估算。

本节课始我首先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分析此题选择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不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的教学,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知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由于他们之前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估近似数”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学生很快就发现还可以“把其中任意一个因素估成近似数”,只要便于口算就行了。

“估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我还增加设计了应用估算的解决问题,学生反馈效果还不错。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5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6

1.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本课的情境是一个十分普通,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经历的事,故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无用。

2.应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足够时间的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打开,自己才能主动想问题,如本课中我给了大家十几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才得出如此之多的方法。

3.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学生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往往会产生“学习这些知识、方法有什么用”的想法,作为教师,若不能让学生知道学习估算的作用,他们就不会去主动想方法(因为已学会了列竖式计算)故我在提出“应准备多少钱?”这个问题时指出教师准备的钱只能是带购买门票的钱吗?一定要非常精确?小店老板去进货时,是否也要非常精确算好每笔支出?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只要知道大概数。故估算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当学生明白了估算的作用后,才会去思考如何估算更简便。

4.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到探索估算方法的活动中去,并在优化方法方面也有所得。通过学生交流,可以看出学生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本节课就是学生在学过了估算加、减的基础上,自觉采用了“四舍五入”法得出各种估算方法的。

5.思维定势的利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节课时,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想出方法1、方法3,但也有许多同学就因为“四舍五入”的思维定势,在对上述五种方法优化时,坚持第一种方法,不敢肯定第二种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引导出来,我认为根据实际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去验证是个好办法。当我让学生计算出买门票的实际价钱再让学生谈谈哪些方法不合实际就较自然。但这时对学生“四舍五入”的旧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迷惑。故当我组织大家一起比较方法1方法3时,发现使用“四舍五入”去估算时,票价与人数都少算了,结果当然比实际的小,而在此买门票,老师带的钱理应要实际门票应多准备一些,从而得出学习数学要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并强调“四舍五入”法是一种通用法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估算乘法的方法,更使同学们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过于教条,而应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法的道理,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多样。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7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的重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估算,则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现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学在数学课本中的出现没有一个系统的编排过程,感觉以前学生学过的一些关于估算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目为什么需要估算?学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够不够和大约这样的字眼,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的反馈。那么中等和差一些的学生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见,在学生的思维中,估算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同时,我也感觉的学生在估算方面思维模式单一,不灵活,比如,当和实际的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茫然,为什么估算的结果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比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一部分的学生感觉的在估算时,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话,有的学生就又把9估算成10,这样以来就有了4种结果,所以,给学生又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感觉,怎么估随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来就似是而非的学生就有些发蒙了。

所以,我认为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基本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估算法则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灵活深入思考的习惯,加上日常课堂练习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估算离自己很遥远,也就能够逐步的加强对估算的学习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8

《乘法估算》四年级上册内容,我在按计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做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结唱歌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例如:

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加活动人数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根据经验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精确计算,而只需要根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学知识,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以看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行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劳,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数学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将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9

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

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

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

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通过创设的前两个情境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人创设了第3个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

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

②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

③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

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②③两种策略的精彩生成。对于“把74看成80”这种方法,学生依据四舍五入法提出质疑,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解疑,明白了用“进一法”进行估算的策略。“把74看成100”实际上也是进一法的运用,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的做法。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探索中解决了问题。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0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一节内容,我在按计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计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数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例如:

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加活动人数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根据经验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精确计算,而只需要根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③桔子日销售量也只能根据某一天的销售状况作大概的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学知识,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看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行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劳,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数学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将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1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2

按照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比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美中不足的是:课始让孩子们猜老师的年龄,给出他们一个猜测的的范围“大约30岁了”,结果有一个学生猜到了24岁,我没有进一步去追问“24岁是不是符合老师给定的这样范围呢?”,也没有引导学生明白估算的功能——确定数的取值范围,就直接进入了新课的探究,没有让预设的情境导入发挥最大化。再者,课的开始缺少估算方面的知识铺垫,过高的估计了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所以在读懂学生方面是我应该继续努力的地方。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

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

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习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习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3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生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同学都积极动脑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新课环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析得出各种口算方法,强化了学过的动脑、动口能力。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撑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4

小学数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再估算)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估算乘法比较简单。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总结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 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课始,出示学生郊游的画面,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提出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后,引导大家能否估算?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出现了多种方法。在练习中设计了打字的题目,一篇文章16000个字,每分钟打83个字,20分钟能否打完?还有根据商店三天的销售量,估计一个月的销售量等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2. 体现估算方法多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解决车票和门票的问题时,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出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大部分学生直接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

但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

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把49看成50,104看成105,50×105=5250(元)。应该准备5250元。

引导学生准确计算后发现第一种方法估计的结果不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明白该题目运用进一法是最好的。又如:在练习中打字一题,学生通过算、说、议、选等活动总结出最好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的估算策略。

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却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出现一道题目,还是惯性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后进行估算;另外,个别的题目让学生难以确定是否估算还是准确计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该题目中的数据应估大一些还是估小一些;即使准确计算的题目,计算前也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或是算后利用估算的方法检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不断提高估算的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5

四月份,我们三年组到千金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估算》。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学生的想法各异,甚至有的学生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对估算的意义理解不够。

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但本节课教学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估算时,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能否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二是计算方便。在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及意义,避免算出准确结果之后再估算。例如,本节课的题目是每排22个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这道题共有三种估算方法,在本册的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22×18第一种: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种:18看成20,22不动。第三种:18不动,把22看成2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上一篇:一次难忘的端午节作文下一篇:孙绍英同志现实表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