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梦展翅飞翔的时候

2024-05-03

当中国梦展翅飞翔的时候(共5篇)

篇1:当中国梦展翅飞翔的时候

当中国梦展翅飞翔的时候;当昆明卫生职业学院2013年共青团工作要点发布的时候。我们,他们,我们大家团员青年在团组织的指引下开始追寻那些属于自己的时光了。。

承五四魂,圆中国梦。练就本领、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让青春的魅力在团旗下煜煜生辉。

监制:共青团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委员会

顾问:

指导:

制作:

主编:

副主编:

鸣谢:在筹

图片提供:

声明:本片内容是我院各级团支部团员生活真实记录,版权属团委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用作任何商业宣传。

篇2:让学生的思维展翅飞翔

引导学生多方联想, 拓展丰富作文内容

联想是发展创造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由某人或某事而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或事, 由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样的联想可以打开思路, 使思维向纵、横、逆多向扩散, 从而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思想来。

⒈接近联想。这是指在时空方面彼此接近的事物, 通过已有的经验形成联想。例如, 学习《荷塘月色》, 想到作者另外的散文名篇《背影》《匆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由文中描写月下荷塘中的荷叶、荷花, 联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中像铜墙铁壁的荷叶、像哨兵一样的荷花, 以及李商隐的赞荷名句“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去思考, 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在作文中, 由眼前的情景、事物想到记忆中的有关内容, 从而使作文内容充实, 思想明确。

⒉比较联想。这是在性质上、形象上、精神上具有相似或相反特征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例如, 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 我们会由“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但也会想到屠格涅夫笔下《乞丐》中展示乞丐兄弟情的感人场面, 还会想到张爱玲《人, 又少了一个》中的精神乞丐。李商隐的无题诗名句“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会让人不由地想到“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的悲凄苍凉, 但也会想到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的超然大度、“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的大气磅礴。引导学生经常运用比较联想, 在比较中分辨是非美丑, 会使学生的思想成熟深刻, 作文的思想性也会加强。

⒊因果联想。这是从一事物到该事物产生的原因或发展的结果的一种联想。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等都是运用因果联想进行思考的结晶。尤其是李清照的那首著名的《如梦令》, 堪称因果联想的典范:主人足不出户就能依据“昨夜雨疏风骤”而断定园中的海棠定然是“绿肥红瘦”, 充分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反映事物间联系的联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联想的训练, 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想象,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想象力指在过去感知的形象基础上, 进行重现、加工、改造, 进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想象是创造的契机, 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重新分解、组合, 改造制作而成为新的精神产品的过程。想像力在写作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作用。

⒈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 一是知识的积累, 一是感知过的表象的积累。只有通过预见想象、假设想象、比拟想象、补充想象等触媒剂, 才能把这些表象材料诱发出来, 展现出来。不仅如此, 想象力还能够冲破时空的限制, 给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⒉充实文章的思想与艺术容量。在作文时, 往往是通过想象来不断挖掘立意的深度, 开拓思想的内涵, 使文章含蓄而又畅达。运用想像来描写情节, 构想人物的关系, 寻求组材的最佳方式, 预想文章的结尾等, 最终会使文章的思想内容得以充实, 作文富于文采。例如, 学过《阿Q正传》后, 学生自觉地把清末的阿Q搬入现实, 想像出了一个全新的阿Q;学过《项链》, 要求为之补写出一个合理的结尾, 学生们各抒己见, 通过想象, 异彩纷呈;学过《鸿门宴》, 项羽的大气、磊落以及浓郁的人情味在学生笔下得到了再现。

⒊发展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考的过程, 而通过大胆想像, 可以突破某些常规思维的束缚, 在作文中展现新的意象或意境。

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极好阵地。在作文训练活动中, 为学生插上创造力的翅膀, 让学生既能由此及彼多方联想, 又能独辟蹊径, 勇于创新, 才能促使学生投身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怀抱, 去探索、发现, 进而去进行激动人心的创造。■

篇3:让学生的思维展翅飞翔

引导学生多方联想。拓展丰富作文内容

联想是发展创造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由某人或某事而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或事,由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样的联想可以打开思路,使思维向纵、横、逆多向扩散,从而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思想来。

1.接近联想。这是指在时空方面彼此接近的事物,通过已有的经验形成联想。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想到作者另外的散文名篇《背影》《匆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由文中描写月下荷塘中的荷叶、荷花,联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中像铜墙铁壁的荷叶、像哨兵一样的荷花,以及李商隐的赞荷名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去思考,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在作文中,由眼前的情景、事物想到记忆中的有关内容,从而使作文内容充实,思想明确。

2.比较联想。这是在性质上、形象上、精神上具有相似或相反特征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我们会由“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也会想到屠格涅夫笔下《乞丐》中展示乞丐兄弟情的感人场面,还会想到张爱玲《人,又少了一个》中的精神乞丐。李商隐的无题诗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会让人不由地想到“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悲凄苍凉,但也会想到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超然大度、“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大气磅礴。引导学生经常运用比较联想,在比较中分辨是非美丑,会使学生的思想成熟深刻,作文的思想性也会加强。

3.因果联想。这是从一事物到该事物产生的原因或发展的结果的一种联想。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都是运用因果联想进行思考的结晶。尤其是李清照的那首著名的《如梦令》,堪称因果联想的典范:主人足不出户就能依据“昨夜雨疏风骤”而断定园中的海棠定然是“绿肥红瘦”,充分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事物间联系的联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联想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想象力指在过去感知的形象基础上,进行重现、加工、改造,进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重新分解、组合,改造制作而成为新的精神产品的过程。想像力在写作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作用。

1.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一是知识的积累,一是感知过的表象的积累。只有通过预见想象、假设想象、比拟想象、补充想象等触媒剂,才能把这些表象材料诱发出来,展现出来。不仅如此,想象力还能够冲破时空的限制,给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充实文章的思想与艺术容量。在作文时,往往是通过想象来不断挖掘立意的深度,开拓思想的内涵,使文章含蓄而又畅达。运用想像来描写情节,构想人物的关系,寻求组材的最佳方式,预想文章的结尾等,最终会使文章的思想内容得以充实,作文富于文采。例如,学过《阿Q正传》后,学生自觉地把清末的阿Q搬入现实,想像出了一个全新的阿Q;学过《项链》,要求为之补写出一个合理的结尾,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想象,异彩纷呈;学过《鸿门宴》,项羽的大气、磊落以及浓郁的人情味在学生笔下得到了再现。

3.发展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考的过程,而通过大胆想像,可以突破某些常规思维的束缚,在作文中展现新的意象或意境。

篇4:当他们谈论中国的时候

我们来聊聊这一次的2015春夏中国时装周。中国设计师在设计中谈文化传统看起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全世界共同热烈讨论“民族性”与“世界性”多年依旧未果的时候,尤其在时装这样一个文化殖民主义体现得非常露骨的行业里,早就已经成为浮夸的老生常谈。中国Vogue主编张宇说过一段特别实在的话。大概意思是,所有可能被设计的东西都已经被设计过了,想要进军国际领先设计师行列,不管你来自哪一个国家,都特别困难,尤其对于当地中国时装设计师来说,因为不具有文化,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世代累积,想要闯入行业领头羊的行列就变得难上加难。是的,民族本身的文化断层和外来思想体系的全盘侵入后的中国时装行业,当设计师聊起中国的时候,当开口的强调不当,就会显现出一幅五音不全却浓妆艳抹的奇妙景象。

比如说Haute Couture——高级订制这件事是在1997年中国时装周后才逐渐被国人了解的,在此之前,被皮尔·卡丹中国首秀的夸张色彩和后现代形状吓得目瞪口呆的体制内设计师群体,集体认为不适合日常穿着的服装一个不成立的概念。像国内飞速发展的一切,1997年后中国的高定蓬勃得一塌糊涂。可是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有能够得到解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刚刚开始享受充足的物质条件,明白了时装是“自我展示”的平台,但彼时大家对于时装的表面理解都来源于中国香港、日本和一部分美国的电视电影。当“西服”被社会视为“现代”的象征的时候,青年们开始穿着西装外套、牛仔裤和白布鞋在工地和农田里劳作,大姑娘画着大浓妆穿着迷你小裙在大白天马路上花枝招展地招摇过市,文青和愤青热爱的“文化衫”上印着各种挑逗的有时低俗的英文。世态变得不可控制,甚至一个姑娘穿了自己的婚纱去电影院看电影。于是我们发现,学习西方时尚的时候,每一种服装的含义和它相对的历史被选择性地忽略了一彼时的西服与专业性,大浓妆迷你裙与夜生活,直到现在的高定的精致手工、美感、系列完整性,以及设计师在系列中想要表达的形式外的意义和思想。违背了传统的精神,中国独特的只有“形”没有“意”的“时装”简直就是一个个的大型黑洞,吞噬一切美艳的、美好的、美丽的人事物,让你无法直视又无法自拔地目不转睛。

SEC-5由设计师祁刚带领的时尚大胆的高级成衣和高级礼服品牌,追求采用西方立体剪裁,在中西方现代艺术结合的服装设计中呈现“妩媚时尚高端的女性形象”。“海笑”是今年祁刚大秀的主题,提倡大家爱护自然以博取大海一乐。从这场在北京饭店发布的“海底世界”服装秀中,观者的确可以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强烈“中国气质”,能体会到创作者在制作每一件淹没模特的礼服时所流下的辛勤的汗水,以及设计师对自己品牌由衷的自信和对此系列的热爱。你们看那一群群的虎斑鱼、海藻、水母、海螺、珊瑚被设计师任性地通过简单图像处理,漫无目的地摆放在了一件件一层层的贵妃的华服上,这么环保的主题都无法幸免地被红黑蕾丝的叠加,紫色秋裤和金属肚兜的搭配,头上伸展向屋檐的大片珊瑚和脚下英勇的罗马靴杀出了一阵女杀手的气场。胡社光的高级定制发布会“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窑”为主题。设计师将窑变所形成的图案处理成了印花,来歌颂陶艺之美和女性曲线的曼妙。礼服的夸张廓形和繁复的剪裁是不是象征着来自星星的蘑菇呢?模特的妆容和发型是向Margiela还是日本艺妓文化致敬呢?搭配的鞋子是从街角的成人用品商店买来的吗?“窑”和欧式胸衣的关系在哪儿呢?

北京服装学院的副教授胡月曾经评论过2001年为上海APEC专门设计的“新唐装”。他说“以我所见,它并非来自我们民族真实生活的设计,而是来自对传统服饰的误读,来自记忆中的似是而非,思考上的不求甚解”。而在2014年的中国时装周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近代中国在建筑、音乐、艺术的领域,都曾进行过几次“民族化”的对话和努力,而在时装行业所进行此方向的探究却少之又少。在我们尝试疏远过后重拾历史的时候,很多的所谓设计就建立在了对过去的一种形式化的美学幻想上。拿来主义和虚拟的文化嫁接和国民性的急于求成,铸就了一批沾沾自喜又不求甚解的“著名”服装设计师。

邱雨玟和张肇达的联合展示的主题为“新龙门客栈”——通过不同材质和工艺手法的应用,以及不同“艺术形式的展示,来诠释新的“侠士风格”。面纱、草鞋、竹篓和斗笠,被安置在了一片碎布的海洋中,变成了衣衫褴褛的时尚“侠客”。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在80年代的巴黎玩儿解构主义和当时的先锋艺术,被依样画葫芦地沿用到了今天的设计,中国相对西方的文化的滞后性从未表现得如此露骨。大设计师们都特别喜欢使用“艺术”这个词,像是什么不符合常理的事儿只要沾上艺术的名头就立马可以昂首挺胸。但我们的艺术家们对他们的课题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广泛的研究,于是表现在服装上,对主题和思考结果的体现都只停留在表层表达的阶段。对“秀”的形式和震慑性、新闻性的追求大过了对于服装本体和其穿着者需求的思考,于是时装在中国更加空洞。大师们打着“时尚先生”的旗号,使用着改革初期的婚纱廓形,中国三线城市的立裁方法和审美腔调,揣着对中华繁华盛世的连番幻想,哪怕在谈论中国的时候,也过犹不及,与历史抑或我们的集体现实通通毫无关联。

“模糊的记忆”是设计师陈圆在时装周的首次发布,习惯了时装周重口儿的大家被设计师的干净和朴素彻底洗刷了味蕾。每个模特的出场,都能让你感受到中国八九十年代的记忆一不小心抹得太红的脸蛋儿,对中分小辫儿的莫名执着,红色塑料凉鞋——陈圆用中国20世纪末的独特语言生动地讲了一节课,没有破坏性的,没有“艺术使命”的,不用力过度的真正的衣服,才能显示出设计者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历史、文化和对穿着者的尊重。

“风带给我一首歌”是这一次悠之(YOUZ)的春夏发布主题,设计师将风带给他的触动体现在衣服与穿着者的交流上,不同形态的肢体、不同剪裁的廓形,在行走站立、转身回眸之间,塑造不断改变着的新的形态。邹游的设计追求在简单中表现出韵律,这种允许人的身体保持私密的空间,服装和自然产生互动而更加完整的形式,衣服与穿着者之间互相表达、互相支撑的关系,正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的继承。整个系列完整有延续性,又洋溢着小调似的小诙谐,雅痞的腔调、摩登化的民族风格、深藏的怀旧情绪都体现在了针脚之间,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干净利落地表达了出来。

不同于一些浮夸的老派的设计方法,邹游和陈圆的设计是真诚的——设计师在其中讲述他们所懂得的以及关心的世界,吸引观念相似的人群,来共同庆祝他们彼此的相同和与他人的不同。当代的中国出现了一系列这样的设计师——Uma Wang,班晓雪所表达的衣着能带给穿着者的自由和服装所呈现的对自然的尊重;王一扬带领的Zuczug、张达的以及上官所拥有的用世界的语言讲述当代中国文化的能力。他们诚实地叙述着自己所知的世界,描绘自己向往的人与人之间的状态和审美。这些设计师现在所行进的方向,就是“民族性”与“世界性”这个课题在中国服装领域的研究成果。采访里洪晃说:“在过去的这十年里,中国时装的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现在如果行业要继续发展的话,就一定要有人站起来说‘wait a minute,this is a piece of shit,you need to get better,or you will not survive’”。我们需要诚实的设计师、有责任感的媒体,以及自我的观众,只有这样,当设计师谈论中国的时候才能好好儿“说人话”。

篇5:借得“东风”展翅飞翔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教学运用

如果说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场无声的战役,那现代化信息技术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新型的武器。信息技术自身强大的功能无须多言,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是在每个教育者对其娴熟使用下完成的。当课堂成为有声、有形、有色的舞台,当学习成为可视、可听、可做的表演,学生的兴趣可想而知,学习效果自然突显。对于传统学科——数学而言,信息技术表现出了强大的促学功能,给学生展开一片可以观察、想象、实验、探究的新天地,让他们直观地体验到知识是如何演变、转化与形成的。信息技术让数学解题思维暴露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认识到原来那些看似高深的问题,竟能用很简单的方法解决。信息技术的确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但与此同时,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问题是怎样合理使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让它发挥功能的同时不至于喧宾夺主,不至于流于形式。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的技巧与注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以做促学

听再多不如做做看,想再多不如动动手,这就是新课改提出的数学学习应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教学新理念。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他们在一个模拟真实的数学空间中展开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从听到做,再以做促学。就如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可能通过“智能教育平台(Z+Z)”,让学生玩24点的游戏,学生通过鼠标操纵计算机上已经出示的四张牌,然后添加各种运算符号进行运算,计算机在学生计算出结果来后,不但会对此进行评价,还会将学生的解法全部列出,使学生对自己的运算过程一目了然。通过智能教育平台的功能学习勾股定理,学生感到简单有趣,通过移动不同五巧板拼接多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从而验证勾股定理,比之教师一笔一画在黑板上讲解,学生的认识更直观,理解更深刻。

二、借助信息技术,变静为动

传统静态教学已经跟不上新时期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同样在破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方面突显出弊端。在一切工作讲究“高效率”的今天,借助有限的课堂时间,怎样让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达到“最大化”,应该是每个数学教育者最关注的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动态教学,鼠标轻轻一点,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演示,抽象的知识就动态化了、就“活”了,学生的思维会跟随这个动态节奏一起“运动”起来。如教学生认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时,可借助多媒体,演示人走在沙滩上留下的痕迹,让学生感受“点”是如何在运动状态下成“线”的;演示汽车的雨刷来回摆动,或者清洁工刷玻璃的场景,让学生观察“线”又是怎样运动成为“面”的;看到飞快旋转的三角形突然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圆锥形龙卷风时,学生突然醒悟到“面”在极速运动下是怎样成“体”的。同样,信息技术还可以将数学的精髓“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动态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切变化与运动尽收眼底,同时辅以图形和图像,难点与重点就会不攻自破。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繁为简

作图与计算是数学课堂最常见的学习内容,也是最让学生头疼的内容,很多作图与计算不但是重复和机械的,还是十分繁杂的。面对这些内容,传统教学只是借助一些实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但结果仍旧是一知半解。信息技术化繁为简的功能给学生带来便捷,如借助计算机的功能探索“如何截取一个几何体”这样的问题,不必面对有的学生根本连一个规则的正方体实物都无法制作出来,所以即便动手也无法切割出一个真正的平面的难题,而是轻松运用计算机,不但是三角形、梯形与正方形,就连五边形和六边形,截取几何体也轻而易举。所以当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不会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如何作图与计算上,而可以放在更有深度的学习环节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任何一种教学辅助工具,都要在发挥它最大教学功能的同时,注重运用方法与技巧。传统教学即使有再多弊端与短板,但仍然具有无法撼动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上,要特别注重科学的合理性,一方面应该与数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运动”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思维过程,从中思考领悟,这是数学对中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所以信息技术一定不能脱离数学本质内容而存在,否则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传统与创新双结合,尽可能地将两者的价值挖掘出来,让多元化的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再者,教师要适当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虽然它有诸多优势,但并非课堂教学的必备因素,应该清楚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方法手段与资源都应是为学生服务的。切忌不要让太多课件、幻灯片成为课堂的主角,而应通过合理整合,让信息技术成为助力学生在数学天空振翅翱翔的“东风”。

参考文献:

[1]李栋.信息技术给数学插上飞翔的翅膀——浅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0):58-58.

上一篇:蝴 蝶 花作文下一篇:颗粒包装机说明书